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7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10 20:20:02 查看人数:79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 1193字 10段 4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35人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 4747字 79段 16分钟 26分钟 37分钟 193人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 561字 3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82人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 810字 4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65人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 6282字 146段 21分钟 34分钟 49分钟 243人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 1116字 10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203人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 3875字 13段 13分钟 21分钟 30分钟 220人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93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35位用户喜欢。

才见霓虹君已逝,英雄谢幕海天间!“中国航母昂首走向世界舞台,歼-15飞机鹰击长空,在庆贺胜利的时刻,罗阳却倒下了,为他毕生热爱的航空事业洒尽最后一滴心血。”10年间,“航空报国英模”罗阳的英雄事迹和“罗阳青年突击队”的故事不断出现在《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中,留下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记忆。

2012年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以《“航空报国英模”谢幕海天间》为题,第一时间报道了以身殉职的航母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被中航工业集团(即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记者注 )授予“航空报国英模”的称号。这篇通讯展现了“航空报国英模罗阳”献身航空事业、矢志报国的感人事迹。

报道中记述,“中航沈飞自主研制的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多用途舰载战斗机,(2012年)11月25日,我国首艘航母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靠岸,歼-15飞机以完美姿态顺利完成任务,令世界瞩目。正当人们为此欢呼喝彩之时,却传来一个巨大的噩耗:作为该项目总负责人的罗阳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未能参加当晚的庆功宴”。

运送罗阳遗体的灵车回到他生前工作的地方,向他魂牵梦绕的航空事业作最后告别时的一幕令人泪目:中航沈飞员工自发前来迎候,“员工们打开车灯、鸣响车笛,打着横幅,送别他们尊敬的罗总,横幅上写着:“罗总一路走好!”“深切怀念我们的好经理罗总!”许多人的热泪夺眶而出,泣不成声。

3天后,2012年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罗阳成长故事透视杰出创新人才共同基因》一文。记者采访了罗阳大学时代的系团总支书记、退休教授郑彦良,留下了他对罗阳的深情回忆:“我从事学生工作12年半,接触了1000多名学生,罗阳是我最看好的三个人之一。”“罗阳是最让我们骄傲的学生,是最让我们心疼的学生”。

罗阳是北航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高空设备专业1978级学生,毕业后他坚守在601所,一干就是20年。后来他当了一把手,为几个重大项目的研发呕心沥血,矢志不渝。

在郑彦良眼里,罗阳“做事韧性足,与他年轻时候喜欢打排球有关,有种不服输的精神”,“歼-15上舰两个月就起飞了,西方舰载机从上舰到起飞需要5-8年。罗阳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奇迹!”

罗阳不朽,吾辈不辍。2013年6月17日,《中国青年报》以《在罗阳精神感召下赴会》为题,刊发了本报记者在共青团x大上的采访,并提出:青年该向罗阳学什么?“忠诚、坚守、热爱、奉献”成为罗阳精神感召后辈的时代强音。

2013年,中航工业集团在全行业发出“学罗阳,做先锋,见行动”倡议,希望这样的青年榜样能真正走进青年的心里,把榜样精神内化成工作动力。罗阳离世后,一个个突击队和攻关小组成员像罗阳一样坚守岗位,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2013年5月,按照中航工业集团党组的部署,集团团委成立了以罗阳烈士命名的“罗阳青年突击队”,授旗、动员、出征,号令一出,集团广大团员青年热烈响应。很多单位“本来想招30人左右,组成两个示范突击队,结果报名的青年有100多人。”罗阳精神如火炬般燃烧,激励年轻人奋勇争先。如今,全国各地数千支“罗阳青年突击队”承担起集团各种急难险重任务,践行着航空报国的远大志向。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47个字,有7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6分钟,朗读时长26分钟,慢速需要37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歼—15从空中俯冲急下,瞬间降速至0,稳稳停在航母“辽宁舰”上——11月24日,中国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训练,圆了几代航空人让战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

一天之后,辽宁舰返航。罗阳,这位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公司董事长,突发心梗,以身殉职,年仅51岁。

才见虹霓君已逝,英雄谢幕海天间。“辽宁舰”成为他一生战斗的最后阵地,歼—15成为他航空报国的最后见证。

正当壮年的生命,默默坚守的足迹,慷慨献身的悲壮——半个月来,无数人为他落泪,被他感动。他所蕴含的正能量,在现实和虚拟空间被反复传递。他所承载的精神,与航母、舰载机一起,激发着人们的爱国之情。

追梦——

“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

绽放的瞬间,轰然倒下。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罗阳还会选择干航空吗?

“当然会”、“一定会”——他的家人、朋友、同事,无不这样回答。

他们是了解他的。

他出生于军人家庭,长在部队大院。“报国”、“忠诚”、“奉献”,他早早融入这样的文化。1978年高考,他本可以报考名气更大的院校,但最终在志愿栏里填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名字。

“不是唱高调。学航空、干航空,谁不想亲手造出飞机,谁没有一个航空梦?”他的校友、歼—15常务副总设计师王永庆说。

1982年,罗阳毕业分配到中航工业沈阳所第九设计室。没过多久,赶上歼8Ⅱ研制,他被吸收到设计团队,从事座舱盖研发。钻到地下室里,他一干就是好几个月。设计出图后,要到沈飞跟产。那时没有汽车,自行车也凑不齐,他和同事们每天早晨列队跑步十几里路到沈飞。他对原沈阳所所长刘春义说,“我真幸运,刚来就能参与这么重要的任务。”

梦想让他坚守。

干航空,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清贫,是没事干。航空工业曾有过近10年的低谷期,几年等不来一个新型号,没有几项新任务。为了给员工发工资,军工企业去生产洗衣机、塑钢窗、蒸锅、菜刀。那段日子,很多人离开了。罗阳工作的沈阳所,77、78级的大学毕业生流失了2/3还多。

他留了下来。拿着每月几十元的工资,默默积蓄着力量。工作任务吃不饱,他千方百计去找国外资料来翻译。英文、俄文的大部头,他一点点攻下来。有人打趣,“你何必这么辛苦。”他回答:“我笨,笨鸟先飞就靠这个呀。”还有人劝他跳槽,他则回到北航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充电。

那几年,他常和大学同学、现任沈飞副总经理祁建新互相打气,“一个国家经济强大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来保卫经济发展的成果,咱们肯定会有用武之地”。

梦想更让他投入。

经历长长的等待,当担子忽然压上来时,不难想象他有多兴奋。

他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型号任务中。2002年,他调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个重点型号同时研制,他一天比一天忙。刘春义住在他家后排楼上,看到他回家越来越晚,问他是不是把自己逼得太狠、压力太大。他说,“研制新装备乐趣无穷,任务再多也开心。”

10年间,他在沈飞担任了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现场总指挥,他和班子成员一道,带领沈飞实现了歼击机从二代机到四代机的跨越,年营业收入从20亿元增加到120亿元。

每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罗阳不止一次讲述过他的梦想,那是一代航空人共同的报国梦想——让中国航空工业和世界最强者的差距,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力争未来能够“并驾齐驱”。

罗阳参加工作时,中国和国外顶尖航空制造企业的差距,曾让出国考察的同事灰心得直想哭。现在,中国则在不断创造奇迹,一步步缩短差距。

生前最后一次与家人通话,他说:“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

苦干——

“他是在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

“罗阳,你太累了。”11月25日,分别17天后,妻子王希利终于在抢救室见到了丈夫,只是他的心脏早已停止了跳动。

罗阳真的太累了。

这是他最后的行程——11月17日22时,参加完珠海航展的他返回沈阳,没来得及回家看看,就连夜赶到舰载机所在基地。在那里,他把应急保障团队成员召集来,对舰载机进行又一轮细致检查,直至18日凌晨3时。早上,同事们起床,发现他已在岸边观察天气。

11月18日早上8时许,罗阳上舰。他把行李扔到床上,坐都没坐一下,转身便上了塔台。这一天,他对相关环节全面监测,几乎不曾停下脚步。同事劝他:“别着急,反正白天黑夜都在舰上,慢慢看。”他摇头:“我上舰晚,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抓紧。”

舰上7天,每个深夜,罗阳房间里的灯都要到近凌晨3时才熄。他留下的最后一本笔记里,记满了数据和规划。舰载机降落,外人看到的是雄健的身影,航母上的人所感受到的,则是巨大的震动和难以忍受的轰鸣。测试人员以外的人,通常会选择站在一个声音相对小的地方,但罗阳不是。他总想离得近些再近些,零距离观测舰载机着舰的落点和状况。谁也不知道,他的心脏一次次承受着怎样的冲击?

他是拼了命在干。

罗阳不是只会工作。他是排球健将,爱下围棋,喜欢音乐;他有个和睦的家庭,年轻时工作任务没那么重,每到周末他常带着家人出去游玩。他更知身体重要。在沈飞,他确定了员工每年体检一次的计划,重要岗位员工一年体检两次。

但这些年,现实真的不允许。

——搞航空太难了,不下功夫苦干,只能是一无所获。

舰载机项目启动时,国内完全是空白。获取国外现成的技术,想都别想,即使是资料也搞不到。造出来、飞起来、落得下,成千上万个环节,都是未知领域,都要绞尽脑汁去钻研。

许多行业,搞不出精品,可以降低标准搞个普通的。航空不行,要么是满分,要么就是零分。作为总指挥的他必须“接招”。调集资源、组织攻关、寻求兄弟单位帮助,不知调了多少次、试了多少次,终于拿下这项核心工艺!那段日子,他吃住在厂部,常常就站在员工身后。

一个歼—15累不垮罗阳,这只是近年罗阳作为研制现场总指挥多个重点型号中的一个。

——任务太紧迫,不抓紧时间、倾力投入,就会拖后腿。

从接到舰载机任务那天起,他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试验一线。工作节奏最初是“711”,每周干7天,每天干11个小时;在最后冲刺的1个月,他也冲到极限,变成“720”,几乎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

人们形容罗阳“是在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想必感到了疲惫。但他挂在嘴边的,还是航空人爱说的那句——“既做航空人,就知责任重;既做新装备,就得多辛苦”。

实干——

“我们是做事,不是作秀”

起飞,如箭直刺长空;着舰,如鹰稳稳抓板。歼—15首批次应用演练,次次成功!外媒纷纷表示惊叹。舰载机的损耗率,即使在应用成熟的国家,仍高达10%以上。

如此完美表现并非幸运之神眷顾。其背后是罗阳和他的团队经年累月的默默实干。

实干,意味着脚踏实地,不做表面文章,不来半点虚头。

“我们是做事,不是作秀。”海军驻沈阳地区副总军事代表李忠东,对罗阳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话。

一次,沈飞承担的型号任务,在既定的下线日期前3天,发现一处小问题。怎么办?有人提出,战机下线并不会去飞,只是举行一个仪式,不管有没有问题,都要拉回厂里做后续调校,届时再修不迟。罗阳不同意,他批评了提这种建议的人,亲自去向军代表说明情况,表示如果要追究责任,愿意自己全权承担。紧急修理后,战机推迟4天圆满下线。

实干,意味着精益求精,不存一丝侥幸心理。

沈飞员工都知道罗阳对质量要求严。有一年,交付空军的飞机出现漏油现象,经检查是胶圈的问题。消息反馈到沈飞,他立刻组织人员寻找原因,最后发现是由于胶圈生产沿用老标准,未达到新工艺要求。及时转换标准后,不论军方还是员工,都以为事情可以画个句号。他却说,要藉此给所有员工“上一堂质量把关课”。一天下午,沈飞厂区,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和1万多员工,手持剪刀一起动手,剪掉了剩余的两万多个老胶圈。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平日不擅引经据典的他,却常对员工讲起这句古话。今年9月,车间里某个工装架焊点开裂,差一点砸到旁边组装的飞机。他立刻要求对工装质量全面体检。部门负责人本以为,修好开裂的工装架,再把这个车间里的其他工装检查一遍就可以了。哪知道,他要检查的是所有车间的所有工装。1万多个工装,查一遍近一个月。工期这么紧,停下来做这件事值不值?他说:“值。因为我们要为国家负责。”

他让人在车间挂起横幅——“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

舰载机,10大类、280多项关键技术,3万多零件,做到万无一失,靠的正是经年累月形成的对质量自觉地高标准追求。

实干不是蛮干。在合作伙伴、沈阳所党委书记褚晓文眼中,罗阳对新事物敏感,务实而讲究方法。他埋头赶路,也抬头探路。

歼—15的研制速度,出乎很多人预料。设计周期,比过去缩减了6个月。制造周期,比过去缩减了4个月。入列运行,国外预测至少要1年多,歼—15仅用两个月。

“没有新机快速试制中心,歼—15不会这么快。”褚晓文说。罗阳,正是顶着压力、拍板建试制中心的人之一。

过去研制新机型,是“隔墙扔砖头”,每个流程都是墙,要一堵一堵按顺序过。有没有可能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研制模式?歼—15项目一启动,他就和沈阳所领导商讨,提出设计制造一体化的构想。新模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三维仿真手段,使制造提前参与到设计研发中来,并行推进,能够大大缩短研制周期。方案提出后,首先迎来的不是掌声,而是质疑——会不会打乱仗、无法衔接,看了几十年平面图的工人能不能看懂三维图?如何说服大家?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快解决所有担心的问题。

说干就干。他组织人员迅速出台了几十份顶层文件,确定了一体化的实施规则。“他一定是对这种新模式研究了好久。流程、责权归属、考核、过渡办法、应急方式,所有可能引起混乱的环节,他都想到了。”

英雄——

干惊天动地事,做默默奉献人

罗阳倒下,神州巨恸。

11月29日,罗阳追悼会。辽宁回龙岗公墓,上万人自发前来,胸前别上小白花。网络上,天南地北的人们设起灵堂,燃起蜡烛,为他送行。

“英雄一路走好”——人们称他为英雄。

在他活着的时候,恐怕不会想到别人喊自己英雄。他内向,面对褒奖的第一反应常常是不好意思。

2012年,罗阳当选中航工业优秀党员。集团要拍部事迹片,却找不到罗阳开会之外的影像素材。摄像多次去找他都被婉拒。最后,企业文化部部长把他堵在办公室,“就差你一个,你怎么就不能配合说两句呢?”罗阳实话实说:“我离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差距。让我出来讲,我不好意思。”

他不喜张扬,对日常应酬能推就推。

11月25日12时48分,罗阳的生命画上了句号。大家想要为他换上一套像样的衣服,翻遍他的行李,找不到一件西装。秘书说:“罗总本来就打算穿平时的夹克参加庆功宴的。”

不少人获知这样的细节,惊叹罗阳出色业绩和淡泊低调间的强烈反差。但在身边人看来,“干惊天动地事,做默默奉献人”,这不正是航空人的“标准像”吗?

因为选择航空就是选择无声奉献。

这个心比天高的行业注定要低调,躲避外人的关注、躲避闪光灯。有功勋卓著的老科学家,去世时其所研制型号尚未解密,连参加他追悼会的人都以为他只是个普通工程师!罗阳所做的贡献,所承受的压力,他的家人也是在他去世后才知晓。

选择航空就是选择国家利益至上。

型号就是集结号。不论要奔赴哪里,西南深山还是西北荒漠;不论家中有什么困难,孩子嗷嗷待哺还是老人身患重病,任务来时,只有一个字——“上”。罗阳在沈飞组织重点型号会战,相关人员都是不分昼夜地奋战一线,年近七十的老专家、刚刚入行的“80后”,听不到一丝怨言。

罗阳当然是英雄。前20年研发设计飞机,后10年制造生产飞机,罗阳的一生奔跑在航空报国的跑道上,取得一项项历史性突破。就在歼—15入列飞行前,罗阳作为研制总指挥,曾创造了4天之内实现两个重点型号成功首飞的奇迹!

罗阳当然是英雄。当人们沉浸在歼—15完美表现的兴奋中,他倒在工作岗位上。他的猝然离世,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让更多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去思索什么是人生的价值,思索付出和回报的意义。

罗阳又是众多苦干实干的航空人中普通一员,是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理念的代表。

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奉献。不一样的事迹,一样的传承。不变的,是航空人守护家园、强军强国的赤子情怀和不老忠诚。

让我们向罗阳致敬!向无数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无名英雄致敬!向他所代表的“敬业诚信、创新超越、报效国家”的精神致敬!

罗阳已逝,在他身后——

长空万里,高高飘扬着我们对和平的希冀;

复兴路上,中国梦引领一代代人奋发前行!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2位用户喜欢。

罗阳,中共党员,1961年6月生,辽宁沈阳人,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原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作为航空工业沈飞的“掌舵人”,他胸怀报国强军赤子之情,创新提出“十个统筹”发展思路,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推动企业经营模式转型,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带领沈飞迈入持续跨越发展的快车道。作为多个型号研制现场的总指挥,他带领沈飞完成了歼-15舰载机等多个重点型号研制并成功实现首飞和设计定型,推动军用战斗机研制取得重大进展,为国家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11月25日,罗阳随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出海执行歼-15舰载机首次起降训练。任务完成后返回大连当日,他突发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以身殉职,年仅51岁。

罗阳同志逝世后,_作出重要指示,“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英年早逝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损失。”罗阳同志被追授“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航空工业英模”等称号。

2022年11月12日,_回信勉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说,“希望你们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在促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罗阳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立足航空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建立了卓越功勋。作为沈飞集团公司发展的“掌舵人”,他务实创新,夙兴夜寐,始终坚定地站在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不断创造航空工业的新奇迹,为我国航空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罗阳任职期间,把军机研制生产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多个型号的新机首飞和设计定型,实现了国家战略工程项目和生产能力的新突破。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月,他不知疲倦,殚精竭虑,在两大重点型号的新机相继实现成功首飞后,便赶赴珠海航展为“鹘鹰”加油助威,继而又转战辽宁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2012年11月18日,罗阳以“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的身份,进行舰载机首次实际着舰试验。他深知,这次上舰是对他和歼-15的一次考验,责任重大!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罗阳每次都近距离观察飞机起降,最近时不足20米,发动机轰鸣声震耳欲聋,使人的整个胸腔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就在见证了歼-15首次在辽宁舰圆满完成起降训练任务、开创中国航母事业新纪元的光荣时刻,2012年11月25日,罗阳突发疾病逝世。

罗阳以国家之振兴为己任,以企业之发展为己任,三十年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三十年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奏唱了一曲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英雄颂歌。他把全部的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他留下的“罗阳精神”——“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矢志不渝、航空报国的爱国热情;恪尽职守、忘我奉献的崇高品德;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航空人在实现航空强国梦想的路上拼搏创新、奋发图强!

2012年11月,_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他指出: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英年早逝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损失。要很好地总结和宣传罗阳同志的先进事迹,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82个字,有14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1分钟,朗读时长34分钟,慢速需要49分钟,有243位用户喜欢。

站在舰岛上,波光潋滟处,他向着航母平台上那架朝霞中的歼-15,投下最后深情的一瞥……

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在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战机于“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罗阳,这位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沈飞集团公司掌舵人,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

这一刻,距中国首批舰载机成功着舰起飞仅仅十多小时,距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入列整整两个月……

来不及与亲人道别,来不及拥抱等他凯旋的战友,来不及再看一眼机库里那整装待发的战机……

国之栋梁,如星陨落。

蓝天碧海中,“辽宁舰”鸣笛为英雄送行……

忠诚——他把时间最大限度地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却连抢救生命的几分钟都没给自己留下

谁能想到,在51年的生命长度中,这是罗阳最后的人生刻度:

11月9日,在完成重点工程任务后,罗阳随即飞珠海参加航展。

11月17日20时10分,飞回沈阳;24时40分连夜赶到舰载机某基地。

11月18日8时,乘直升机登上了“辽宁舰”。

……

谁又能想到,在51年的生命旅程中,“辽宁舰”是罗阳的最后一站:

在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军记忆里,登上航母,罗阳把行李放好,没有休息就上了塔台。舰载机飞行训练,发动机的轰鸣声震得人心脏发颤,但他近距离观察,生怕漏过飞行的每个细节;一有时间,他挨个走进驾驶室、塔台、机库、武器库、锅炉房。观察、询问、记录,随身带的小本子写得密密麻麻。

作为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在飞机已完成研制工作并移交试飞中心之后,罗阳原本不必上舰。但他放心不下自己的产品,就像母亲牵挂自己的孩子。成功起降是舰载机发展的第一步,罗阳想要通过自己零距离的现场感受,为后续的飞机调试、定型、批量生产积累经验……

11月25日,上午9时许。从凯旋的“辽宁舰”上下来,罗阳连与大家拥抱的力气都没有。一到宾馆,他只说胸口疼,睡一觉应该就好。沈飞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谢根华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紧急叫车向医院奔去。

寒风里,汽车向大连友谊医院疾驶。

几公里的路程,第一次让谢根华感到漫长,他焦躁地催促着司机:“快点,再快点!”

望着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的罗阳,谢根华心里一阵疼痛:“这都是累的啊!”

仿佛是注定的缘分,罗阳与沈飞集团公司的生日都是6月29日。他与比自己整整大10岁的沈飞一起,见证了中国自主研制的战机壮丽起飞的岁月。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罗阳,高考志愿全是军工类。作为“_”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届大学生,在那个“科学的春天”里,他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很快成为班里多门功课满分的优秀生。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研究员、罗阳的大学同学李兆坚回忆说,刚入大学时,罗阳和他曾看过一部资料片。由于信息化程度低,片中我空军飞机还没看到敌机,就被对方击落。罗阳很震撼,当天与同学们讨论到深夜……

航空报国,成为罗阳坚定的信念,至死不渝!

罗阳曾说:“我们最大的追求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国的先进战机能够早日装备部队,使我国的国防工业能够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他以飞行般速度去履行航空报国的使命。

罗阳担任沈飞总经理5年,沈飞实现5个型号首飞。他们每年为客户交付的战机从最少时的4架猛增至近百架;5年中,沈飞的产值从49亿元上升至123亿元……

用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的话说:“十多年前我们的航空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望尘莫及,到2005年前后可以说是望其项背,而今天,我们正在向着同台竞技努力。”

他以大山般坚韧去扛起压在双肩的重担。

飞机造出来了得试飞,罗阳即使出差也会打七八个电话叮嘱:一手是国家财产,一手是弟兄生命啊……

罗阳和他的团队工作时间从“611”变成“711”——每周工作7天、每天11个小时。他曾经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酷爱的围棋、摄影和排球都远离他而去。

有人劝他:“你是总经理,不能啥事都操心,得学会减压。”罗阳答,沈飞的责任实质是国家责任。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特殊性。

罗阳把自己的时间最大限度地献给了他的飞机,给自己却连抢救生命的几分钟都没留下。

在离医院不到100米距离时,罗阳短暂的生命走到了终点。

听着抢救时,医生按压心脏发出的扑通扑通声音,罗阳的秘书任仲凯坚信“罗总不会这样就走的”。在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还装着为罗阳安排得满满的工作行程。

心肌梗塞抢救有效时间只有前30分钟。而这30分钟,罗阳只呼出一口长气,此后两个多小时的抢救中,他那颗大面积梗死的疲惫心脏,再也没能在监护仪上画出一道颤波。

中航工业集团公司领导赶到了,海军领导赶到了,妻子王希利赶到了……

“罗阳,你太累了。”妻子一声悲啼,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寒风呜咽,痛悼英雄离去。车灯开启,百余辆车相伴,为英雄照亮回家的路……

忠贞——他用自己的生命托举起航空报国的梦想,矢志不渝

回家的车队,在寒风中缓缓前行。

近了,近了,这不是30年前英雄梦想的第一个起点吗?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被誉为中国“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摇篮”。1982年夏天,罗阳大学毕业分配到这里,成为一名飞机设计员。

那时,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二代战机——歼-8Ⅱ型飞机正处于设计攻关阶段,而苏-27、F-16等三代机已在有的国家服役多年。

今天动辄年产数十架战机的沈飞,在1985年前后全年任务只有4架。沈飞副总经理、当年与罗阳一起从北航分配至沈阳的祁建新回忆说,要养活两万多职工,公司不得不全厂做民品,从汽车、洗衣机到铝合金门窗、蒸锅,啥都干过。

“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太多事可干,喜欢读读小说、看看外语、打打牌。”曾与罗阳在沈阳所共事的李文志记得,好几回找罗阳玩,他竟然还在灯光昏暗的办公室里看技术资料。

留下来的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肯定是最执著的。

沈阳所机电系统部副部长郑伟至今仍珍藏着一本用废纸订成的草稿本,上面清晰的字迹,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种公式、运算过程。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的罗阳,在全所率先开始用计算机替代手动方法计算座舱盖温度,草稿本上记录的正是这一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全过程。

当时,手动计算已非常成熟,用计算机程序替代手工运算只有大学和一些研究机构在尝试。但罗阳“固执”地认为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是不光自己钻研,还鼓励周围的人一起研究。1994年,他调离前,把这本珍贵的手稿交给了郑伟:你们接着干,将来总会有用的……

“敢为人先”——罗阳为梦想起飞,做着准备。

从九十年代中期起,中国国防工业再次腾飞,罗阳从设计员走上领导岗位,又从设计所走进了相隔几公里的沈飞公司。

那时罗阳年轻的笑声犹在耳边,今天他英年陨落的噩耗让歼-15的总设计师孙聪泪流满面。

“辽宁舰”上的一幕,又在眼前——

鲨鱼跃出水面,托起一枚张开翅膀的铁锚——有些俏皮的标志,诠释了罗阳和同伴们为中国第一架舰载机歼-15取的绰号“飞鲨”,显示着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坚定信念。

11月23日,“飞鲨”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蓝天碧海间,罗阳兴奋地与同伴们击掌相庆。

作为在海洋战场上夺取与保持制空权、制海权的重要力量,舰载机就是航母的双翼、出鞘的利剑。能够起降舰载机的航母,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作战平台。

是夜,罗阳没有和其他人一起在舰上庆祝,而是拉着孙聪坐在航母的旋梯上谈起了下一步规划:如何将舰载机在航母上试飞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应用到沈飞日常生产中……

这是两个老伙计间的最后一次对话。

“生命中最后一夜,罗阳想的依然是国防事业、航空事业的发展。”孙聪有些哽咽……

寒风呜咽,痛悼英雄离去。设计所门前“航空报国”那四个大字啊,见证着英雄的心迹。

回家的车队,在寒风中缓缓前行。

近了,近了,那不是近10年中,英雄的梦想飞向蓝天、走向深海的地方吗?

沈飞公司张开双臂,拥抱她的英雄凯旋!

所有的车灯都打开了,所有的汽笛都鸣响了,所有的员工都自发地肃立路旁,为英雄洒泪,向英雄致敬!

办公室的灯光亮着。办公室副主任吕殿凯翻遍资料库,为找不到一张罗阳像样的遗照而失声痛哭。

一个企业老总,找张照片有这么难吗?

就是这么难——罗阳生性低调,别说照片,偌大一个沈飞公司几乎找不到他的采访影像,只有他在生产现场的一些镜头。

罗阳走了,吕殿凯只好请人从某个庆典的留影上截下一张遗照。

吕殿凯在沈飞办公室干了23年,罗阳是他的第四任领导。“罗阳接任总经理的这五年是最累的五年,取得的成绩也是沈飞历史上没有过的。在工作压力面前,他经常说的是,我们没有任何选择,必须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性能可与世界现役主力舰载战斗机相媲美的“飞鲨”歼-15,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辽宁舰”入列时,海外媒体预计中国舰载机成功运用至少需要一年半,而仅仅两个月后,歼-15就成功实现舰上起降。

在这个曾经诞生过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机、第一架超音速战机的沈飞公司,让战机从陆地飞向海洋,是全新的挑战。

最大难点之一在阻拦钩。准确钩住阻拦索从而有效减速,是实现飞机在短距离内着舰的关键。技术要在规定时间内攻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一次次试验,多少次失败,终于在2012年初,这一技术攻克了。

在庆功会上,罗阳掉泪了,不爱喝酒的他,和试飞员们一醉方休。

“歼-15的研制过程中,沈飞攻克了很多工艺难点,突破了起落架、机翼折叠、阻拦钩等关键技术。”海军装备部飞机办公室主任李明说,“罗阳在研制和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中国航母锻造“利剑”,罗阳显示了“敢为人先”的性格,闯出了一条新的研制之路。

先在研究所设计、后进沈飞制造,是沿承了几十年的老规矩。既懂设计又懂生产的罗阳,却把两个单位的研制人员整合为一个“飞鲨”团队,不分你我,不分先后,联合设计,联合制造。

“设计之初,沈飞的工艺人员就进入设计团队。这种全新的组织模式,让飞机研制效率提高了40%左右。”孙聪回忆说。

在国防发展与军队建设的大局上,这位企业“当家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含糊。他把沈飞与设计方、用户的关系处理得妥妥帖帖,看似长袖善舞,其实怀有一颗宽厚豁达之心,将难题留给自己。

半个多世纪里,航空制造业的零件加工生产能力大都得到提升,但装配领域,手工为主的局面并没有太大变化。罗阳就任沈飞总经理后随即推行严格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数字化管理。

罗阳说,研制战机,要么是零分,要么是一百分,没有中间分!

2011年,按照中航工业发展战略,罗阳着手组建快速试制队伍,以提高新机研制、装配的效率。这一创新在沈飞引起一些争议。

罗阳一句“搁置争议,先干起来看看”,就创造出我国航空工业全新的快速反应的生产方式。

送别罗阳,试制部的同事们最想在条幅上写这样一句话:“我们还没有长大,但我们会快快成长。”

多个型号首飞、歼-15成功着舰……这本该是沈飞历史上成果丰硕的一年!然而,播种、浇灌的人却没有机会品尝胜利的果实了,在2012年临近结束的时候用生命写下悲壮的一笔。

忠魂——他心中满是家国之情,唯独没有留下安放自己的空间

回家的车队,在寒风中缓缓前行。

近了,近了,那不是79岁的老母亲窗前等待儿子归来的灯光吗?

每次出差回来,罗阳总要先来母亲这里看望。

成长于军人家庭,执著于航空事业,罗阳的家国情怀,就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成长起来的。

7年前,父亲走了。平日里,他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去干休所探望老母。于是母亲习惯每天在窗前为儿子留一盏灯。

劳累一天的罗阳,喜欢靠在母亲的床头,和老人聊天。

母亲常常说,国家培养了你,你应该为国家做更多的事。

罗阳常常想,母亲一切安好,自己就可以更踏实地工作。

忠就是孝,孝就是忠,母子间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默契。

或许是母子的心灵感应,25日的那个下午,老母亲感觉到心里不安,不停地往儿子家打电话,总是无人接听。入夜,电话总算打通了,接电话的不是儿子,也不是儿媳,是一个陌生人,老人更加不安了。

她哪里知道,那是儿子单位来帮助料理后事的同事。她更不知道,此时,儿子的灵车已悄悄来到她的窗下,最后一次来看母亲。一窗之间,母子阴阳相隔……

寒风呜咽,痛悼英雄离去。母亲窗前的灯光照着儿子远去的背影……

回家的车队,在寒风中缓缓前行。

近了,近了,那不是住了14年的家吗?

17天没回家了,今天却以这样的方式回来了。

邻居再也听不到清晨罗阳出门的脚步声;

妻子夜里再也等不到罗阳拖着疲惫身体进门就喊“希利!希利”的亲切;女儿靓靓再也听不到爸爸那宠爱的呼唤:“小靓靓,来亲亲爸爸呀!”

14年的家,家具从未换过,一切依然如旧。

只要不出差,罗阳基本每晚十点多钟下班。回来后,他先放点舒缓的音乐,然后打开电脑,进入到围棋网站看看别人下棋,放松自己。妻子则早已将洗切好的水果装在玻璃杯子端了上来,这时他总是开心地致谢:“老婆你太好了。”

妻子体谅丈夫:他的事业,贯穿到他的全部,包括家庭生活。飞机研制的关键时刻,罗阳每次回来都在后半夜。妻子心疼地说,这样身体能吃得消吗?罗阳说,我还回来睡一觉呢。工人们都在车间里住,有的累得直打晃,还在那儿坚持呢。

妻子无语。

遇到难处,他从不说。但妻子却能读懂丈夫紧锁的眉头。有那么一次,罗阳可能工作上遇到难题,早上很早就醒了,在床上辗转反侧。他忍不住问妻子:“你怎么理解恪尽职守?”又自言自语地说,“每个人守住自己一摊,守住自己的阵地,这活儿不就拿下了吗?”

妻子落泪。

“恪尽职守”就是他们的宿命,王希利懂得。但她毕竟是个女人,也有支撑不住的时候。

罗阳不知道,当他在舰上每天承受着歼-15巨大轰鸣声冲击的时候,妻子也在为他背负着过重的家庭负担。王希利的老母亲病重住院,她忙完单位,忙家里,疲惫不堪。而丈夫这一走多日,音信皆无,她快要崩溃了。

24日16时15分,正要出门的王希利被一阵电话铃声从门口叫了回来,拿起话筒,听到丈夫惊喜的声音:“你在家,太好了。”

关于歼-15,王希利在电视上知道一些,她脱口问道:“怎么样?”

“非常好,特别好,非常高兴。”罗阳兴奋得就像孩子一样。

那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事了。王希利也被丈夫感染了,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家里怎样?”

听到问家里,王希利的眼泪夺眶而出。

“你这么忙,这么累,到底为什么啊?”那是妻子在心疼丈夫。

电话那边停顿了一下,平静地回答:“工作嘛。”

“多给靓靓打电话啊!”这是罗阳对妻子最后的交代。

放下电话,丈夫的平静让她更加心疼。

王希利泪如泉涌。

以罗阳为优秀代表的航空人,他们赤胆忠心,侠骨柔情。他们以汗水甚至生命,诠释着“恪尽职守”的信仰,以默默无闻、甘于奉献,铸就“中国崛起”的脊梁。

尾声——为英雄壮行

11月29日清晨,一场冬雪过后,天气晴好。

沈阳街头,寒风里笼罩着哀伤。

出租车后的电子显示牌,打出“罗阳一路走好”的字样。人们陆续向罗阳追悼会现场集结。

在这样的冬日,罗阳要与我们分别了。

今天是“罗阳日”——

在车间,工人们打出“请罗总放心,我们一定会完成您未竟的事业”的条幅。白色的小花佩在胸前,肃穆中,每个人都在坚守岗位。他们知道,英雄不相信眼泪!

在街头,市民们在树上扎起白花以寄哀思。

在网上,人们设起灵堂,点起蜡烛,献上一瓣馨香。有人写道,民族复兴之路每前进一步都充满艰辛,有汗水、有泪水,更有热血。为祖国强大而献身的人永垂不朽!

……

罗阳的倒下,为什么引起海潮般的哀思?

员工李长久说:“我怀念他,不是怀念他这个总经理,而是怀念他这个人啊!他踏实苦干,廉洁正派,他的言行永远是我人生的财富。”

一位市民说:罗阳关心群众生活,解决了不少职工的住房问题,是领导干部的典范。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写道:罗阳是改革开放后这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是真正的“知识分子Style”。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燃烧的火炬。罗阳用他的生命之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一个民族的天空。

罗阳追悼会所在的回龙岗革命公墓一墙之隔,就是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63年前,人民空军第一次亮相在朝鲜战场。孟进、孙生禄等志愿军飞行员血染长空。

不一样的时空,却有着同一种慷慨赴死的悲壮,深怀同一种民族自立自强的梦想。

“当我叫你英雄的时候我泪流满面,这一别再也回不到从前,挥手之后挥不去你的时间,我的英雄,我懂得了什么是永远……”

大江南北祭奠罗阳,不是送别而是为英雄壮行。

罗阳走了,不是孤独启程,有“飞鲨”为他和他未竟的梦想护航。

人们坚信,罗阳的梦想不会停止,将继续从这里起飞,迎向更广袤的海天深处。

谁持彩练当空舞?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历史终将记住那些无愧于历史的人!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16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03位用户喜欢。

罗阳的溘然长逝让我们以另一种眼光重新审视“辽宁舰”和它的舰载机。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通过一长串技术数据和投资额了解中国的先进国防装备,我们很少再去想这些装备背后的科研团队,两弹一星的精神好像早就画上了句号,我们会以为中国新的国防装备都是用钱“砸出来的”。

罗阳以他的死告诉我们,没有一批甘于奉献的人,多大的投资都买不来国防现代化。现代世界的大多数技术都能花钱购得,但顶尖技术买不来,顶尖国防技术尤其买不来。在追赶世界最高军事水平的路上,中国将长期处在“两弹一星的时代”。

中国需要现代化版的钱学森以及与他一起照耀了那个时代的光辉人物。今天的中国极尽开放与繁华,很多名人、有钱人从荣誉到资产与世界连为一体。但中国国防科工团队对这一切的分享一直落在后面,“独立自主”、“艰苦奋斗”这些老掉牙的口号必须在他们那里得到忠实的坚守。

爱国主义不断在互联网上遭到嘲弄,但它作为国防科工的精神支柱,仍在鼓舞一代又一代人。从罗阳不多的公开材料中,我们不难推测他与爱国主义同样有着特殊的亲近。

罗阳身为大型军工企业的领导,并有科研人员的典型出身,是非常标准的军工领域领军人物,他的成长也像是国防科工“流水线”的作品。总之他在自己的环境下并不特别,包括他突发心脏病倒在科研现场,这也并非军工行业以及中国泛科研队伍里的极端个例。

罗阳的死在一个特殊时间和特殊地点抓住了全社会的关注,然而恰恰是他的不特别带给了我们真正的震撼。他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庞大的、默默无闻的人群,他们非常努力,工作强度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而且压力巨大,几乎不容闪失。他们中极个别的幸运者有可能“出头”,但绝大多数人注定只能做“中国崛起”这个大辉煌中的一粒分子。

在今天的社会里,很多人因为默默无闻或者利益太薄而厌倦自己的工作,但国防科工团队的最大不同就是,他们仍能相当投入地分享国家军事进步带来的快乐和骄傲,他们至今是中国最善于合作、最充满集体荣誉感的团队。

罗阳带领他的团队突破了中国舰载机的关键技术,中国从航天到航空、以及很多我们并不熟悉的国防科工领域有很多这样的团队,他们共同推高了中国国防的实力。罗阳是中国国防科工爱国主义及甘于奉献的缩影。

罗阳的死因为航母舰载机起降成功的宽大背景而多了一份面向全社会的壮烈,在多元化社会早已色彩纷呈的今天,我们应当停顿一下,对罗阳的死给予一份特别的凝望。我们未必要把不同的人生追求进行价值排序,但罗阳带给我们心中的那一份震动值得我们珍惜它,放大它,我们对人生的理解会因此多一个高尚的维度。

向罗阳致敬,在官方还没来得及反应时,这样的声音在过去几十个小时里已经响彻互联网。这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各部分是相通的,多元化带给社会的裂痕似乎并非看上去的那么深。这个国家有着埋在复杂表象下的共识与认同。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75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3分钟,朗读时长21分钟,慢速需要30分钟,有220位用户喜欢。

罗阳,男,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2002年7月由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调入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曾历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员,组织部副部长、部长,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所党委书记兼第一副所长,中航工业沈飞党委书记、副董事长等职,任歼-15飞机等多个型号研制现场总指挥。

他以航空报国的赤子情怀带领中航工业沈飞迈上科学发展的新台阶。作为中航工业沈飞发展的“掌舵人”,几年来,他夙兴夜寐,务实创新,始终坚定地站在党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大力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不断创造航空制造的新奇迹。企业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至上任以来跃升39.5%,利润跃升61.8%,沈飞的发展迈入了持续跨越发展的快车道,为我国航空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以报国强军的政治使命带领中航工业沈飞完成了多个重点型号研制,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罗阳上任几年来,正值航空武器装备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航工业沈飞任务最为艰巨的几年,很多人认为任务极具挑战、难以完成。作为多个型号研制现场总指挥,他带领团队面对科研生产高度交叉并行。特别是科研新机研制周期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批生产任务需求量大等诸多困难,把型号研制作为最大的政治使命,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强化组织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通过签发总经理令,成立了现场工作组,强化生产计划的严肃性和执行力,亲自与相关单位签订“责任状”,分兵把守关键节点,针对不同时期工作重点,组织部装、总装和试飞“三大战役”,集中力量开展重点型号攻坚决战,成功克服了资源不足、周期紧张、成品供应不及时等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了多个重点新研型号的成功首飞和设计定型,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型号研制任务,推动军机研制取得重大进展,为国家航空武器装备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产品研制过程中,他带领沈飞,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大力

实施并行工程,在提高研制质量的同时,大大缩短了项目研制周期,目前已具备了从设计发图结束到首飞不用一年的研制能力,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得到了广泛应用,产品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实现重大突破,实现了生产能力由三代机向四代机的成功跃升。在打好科研型号攻坚战的同时,他眼睛向内,在内部生产管理上狠下功夫,用超常的办法统筹规划,抢抓进度,完善、延伸了项目管理机构,形成了责、权、利清晰,纵向畅通、横向协调,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使重点型号任务从管理到生产各个环节融会贯通,研制效率加速提高,四年来,大批先进战机交付部队,为我国国防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和空、海军战略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正是在罗阳同志的领导下,中航工业沈飞科研生产任务连年报捷,全面实现了国家重点工程和“十一五”计划确定的任务目标,交付各型飞机数量创下公司近30年来年交付飞机数量最多的新纪录,实现了沈飞跨越式发展。辉煌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军方首长的多次表扬,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他以强军富民的战略眼光整合民机产业结构,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罗阳同志以中航工业“两融”发展战略为引领,充分利用内外的资源优势,通过“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运作”,以开阔的视野和深远的谋略实现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对外拓展业务,加速民机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转包生产出口的交付额突破一亿美元大关,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和世界民用航空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与庞巴迪公司合作研制生产C系列飞机,组建成立了沈阳沈飞国际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推进C系列飞机项目在沈阳浑南航高基地整体建设步伐,实现转包生产向风险合作方向转变。他从企业未来发展布局出发,谋局通航产业发展,与美国赛斯纳公司合作生产LSA162轻型运动飞机,使公司进入了整机合作领域,并建设完成了拉动式生产线,实现了生产能力、产业规模的迅速发展壮大,有力的推进了通航产业的发展。正是在罗阳同志的带领下,中航工业沈飞民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能力不断提升,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实现了从小组合件向大部件以及整机转包的跃升,从转包生产向风险合作的跨越,为企业未来发展打造了广阔的空间。

他以追求卓越的治企理念大力实施改革管理,带领中航工业沈飞

步入了持续快速跨越发展的快车道。上任之初,他提出“十个统筹”的思路,逐步推进落实。针对每年不同的工作重点,他提出了管理“四化”,即管理“严格化、精细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此统领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实现重大飞跃。他全面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综合平衡计分卡、EVA等现代管理工具,使新的管理思想深入人心,实现管理创新的升华;他积极倡导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航空产品的关键环节上均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西方先进国家的接轨;他以“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为引领,进一步调整完善组织机构,着手打造战略中心型企业;他着眼未来发展,深化“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方针,采取分步实施,逐步推进方式推行企业的改制工作,对企业进行“瘦身”,实现了广大职工由抵制到积极参与的新局面,几年来先后成功改制成立了7家新公司,为航空工业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罗阳同志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发展,中航工业沈飞经营管理迈上新台阶,实现了企业持续快速跨越发展。

他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航空工业长远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罗阳同志始终将“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把“人”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在干部层面开展了领导干部“三项整治”活动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活动,在员工层面开展了以“严慎细实、一丝不苟”为主题的“明责任、立标准、强作风、提素质”岗位履职专项整顿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岗位履职能力和素质,培养了广大干部员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促进人才队伍更加纯洁,更有战斗力。在他的带领下,各类人才不断涌现,不仅产生了几十名专家做领军人才,还涌现了多名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力提升了整体队伍素质。

他以_为指导,在创先争优中夯实党建工作,开创沈飞和谐发展新局面。在担任党委书记的时间里,面对离开技术岗位走上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考验,他努力学习理论,勤于钻研业务,提出了一系列选拨培养领导干部的创新方法,深入加强党组织建设,切实提高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战斗堡垒与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赢得了非常高的威信。他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以追求完美的态度苛求自己

不断超越,从技术专才成长为航空骄子,实现了专业技术、行政领导、党务专家的高度统一。在任总经理之后,他坚持加强理论学习不动摇,坚持“十个统筹”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坚持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不动摇,全面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创先争优,为科研生产任务保驾护航。通过持续开展“每周星级班组”、“每周之星”以及“首飞厂级立功”等系列活动,在沈飞内掀起刻苦钻研、提高技能的学习热潮。大力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以实施“五大工程”(堡垒工程、头雁工程、明星工程、护航工程、基石工程)、实现“五个提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提升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水平、提升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为目标,强化了“三大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基础保障体系、学习保障体系),“三支队伍建设”(抓好领导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党员队伍),不断提升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基层组织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同时,注重将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相融合,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丰富活动的内容和载体,大力解放思想,超常规不超程序,奋勇拼搏,戮力攻坚,通过组织开展“共产党员岗位奉献”、“深入学习实践_,以质量促进度”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使命意识,确保了重点型号研制进展。另外,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在实践中查摆问题,深入分析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并不断加以完善。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沈飞从长远发展出发,相继完善了激励机制、干部推出机制、年轻干部培养选拨机制等,与此同时,建立了干部问责制度、重大质量事项报告制度等多个涉及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的新机制。这些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有效促进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出色的业绩,谱写了中航工业沈飞光辉灿烂的发展篇章。几年来,公司获得了“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奖”、“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十一五两化融合典范企业”等近百项荣誉称号。罗阳同志本人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认可,先后获得“国防科技工业创新领军人物”、“中航工业优秀领导干部”、“中航工业航空

报国金奖”、“中央企业优秀思想工作者”、“第三届辽宁省创业企业家”、“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第三届创业企业家”、“辽宁省军工行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个人”、“第五届沈阳市‘四尊’优秀领导干部”、“2009年度沈阳市安全生产优秀企业家”、“第二届沈阳市杰出企业家”、“2010-2011年度沈阳市杰出企业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罗阳同志作为中航工业沈飞负责人,以国家之振兴为已任,以企业之发展为已任,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奉献在了工作岗位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为了让新型战机翱翔于蓝天,为了让舰载机驰骋于大海,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在实现了两大重点型号相继成功首飞后,就立即赶赴珠海航展为新型战机呐喊,紧接着又转战“辽宁舰”为舰载机助力,没有一刻休息。他用全部的精力带领着中航工业沈飞冲上了事业的巅峰,用无悔的信念诠释着“航空报国”的真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7篇范文)

才见霓虹君已逝,英雄谢幕海天间!“中国航母昂首走向世界舞台,歼-15飞机鹰击长空,在庆贺胜利的时刻,罗阳却倒下了,为他毕生热爱的航空事业洒尽最后一滴心血。”10年间,“航空报国英模”罗阳的英雄事迹和“罗阳青年突击队”的故事不断出现在《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中,留下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记忆。2012年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以《“航空报国英模”谢幕海天间》为题,第一时间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信息

  •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7篇范文)
  • 罗阳航空报国英模事迹(7篇范文)79人关注

    才见霓虹君已逝,英雄谢幕海天间!“中国航母昂首走向世界舞台,歼-15飞机鹰击长空,在庆贺胜利的时刻,罗阳却倒下了,为他毕生热爱的航空事业洒尽最后一滴心血。”10年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