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7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20 12:20:02 查看人数:80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 1083字 6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94人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 1350字 7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85人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 1423字 8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81人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 1367字 7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34人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 1353字 6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00人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 984字 3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60人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 981字 6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85人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8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94位用户喜欢。

吴月娥,1911年出生在湖南酃县(今炎陵)南流村荷树窝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吴明才,母亲肖慈秀。这里与井冈山的大井、荆竹山相去不远。吴月娥还有个80多岁的祖母邹阿婆。一家四口,以租种地主的田地为生。

吴月娥9岁那年,荷树窝连续两年颗粒无收,土豪把吴月娥抱走抵债。祖母跪求多次无效,父亲吴明才只得到他家当三年长工才将女儿赎回。不久,父亲给地主家上山扛木时,被木头砸死,祖母一急之下也离开人世。母亲只好卖掉破家,把年幼的吴月娥送给一个远房姑姑当养女,自己改嫁谋生。吴月娥的姑父叫林其粮,家住井冈山荆竹山村,从此这里便成了吴月娥的第二个家。

1927年10月起,工农武装割据的烈火燃遍了井冈山的每个村庄。从小对豪绅阶级憎恨在心的吴月娥,组织村里的几个伙伴,在土豪胡明辉需要经过的一处木桥,把木头托出来只挨着一点边,胡明辉走在桥上突然木头松落,被跌到桥下摔得半死。16岁的吴月娥像大人一样参加了打土豪、支援红军打仗的火热斗争,担任了荆竹山乡的少先队队长,领着一群少年儿童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看护伤病员。1928年6月起,吴月娥成为乡工农兵政府的交通员。

1929年1月30日,湘赣敌军打下了井冈山。红五军已连夜突围冲向赣南,在各个阵地参战的赤卫队和群众,按照特委的布置躲进大山避免敌人的屠杀。连着很多天,吴月娥一天几次穿行在大井―茨坪―荆竹山的密林小路上,传递乡工农兵政府与边陲区工农兵政府的联络信件。有两次在半路上遇到敌人,幸亏她眼尖发现得早,手脚又利落快捷,机警地避开了敌军。这天下午,吴月娥从下井返回荆竹山,走到一座山坳时,竟在坳顶上与敌军相遇,被敌人抓捕了。

为了搜捕其他红军战士,敌人押着吴月娥要她带路。早已抱定临死不屈的吴月娥领着敌军走了1个半小时,登上了一座陡险的山峰。山峰的另一侧便是一堵悬崖峭壁,悬崖的另一端是可以听见溪流哗哗的深谷。一到山顶,敌军就发现情形不对,那个连长正要发问,吴月娥突然扑上前,两手紧紧地抱住了他,然后用尽力气向悬崖边上猛推。敌连长没有料到这一招,竟被推到了崖边,与抱住自己的吴月娥一同掉下了悬崖。就这样,吴月娥,这位大山的女儿,带着对敌人的阶级仇恨,对工农革命的无限忠诚,将自己的躯体投向了大山的怀抱。

吴月娥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一生,壮烈的一生,又是平凡的一生。和其他4万多井冈山革命烈士一样,做着同样的事,有着同样的经历,同样的目的,最后也都是同样的结局——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人生何处不青山”。也正是有着一个个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烈士,才会有当时的革命胜利,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缅怀过去,更多的是为了以史为鉴,警示未来。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85位用户喜欢。

王尔琢,1903年生,湖南省石门县人。1920年考入长沙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学生队分队长、营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与国民革命军第3师的改编工作,任东路先遣军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参与指挥东路先遣军挺进江西、进军浙江、攻入上海。蒋介石派亲信以军长职位拉拢王尔琢,遭到严词拒绝后,遂密令逮捕东路先遣军中的共产党员。在东路先遣军司令李明扬的帮助下,该军的中共党员得以安全离开。王尔琢脱险后,在中共上海区委领导下从事工人运动。

1927年7月,王尔琢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第74团参谋长。8月,率该团重机枪连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任第74团团长,随部队南下广东。10月底,南昌起义军余部在江西大庚整编成一个纵队,王尔琢任参谋长,与朱德、陈毅等率部转战闽粤赣湘边,坚持武装斗争。1828年1月,王尔琢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同年4月,工农革命军第1师与湘南各县的农军向井冈山转移,下旬在江西宁冈县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4军),王尔琢任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红4军取得草市坳、龙源口等战斗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两次大规模“进剿”。

5月中旬,国民党军5个团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进剿”。王尔琢率第28团和第31团1个营奔袭永新,在草市坳与敌1个团遭遇,经2个小时激战,将敌全歼。然后一鼓作气攻进永新,再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击伤师长杨如轩。6月下旬,国民党军又调集5个团,以第9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进剿”,在占领永新后,以主力3个团分左右两路进犯宁冈。王尔琢率第28团向进占老七溪岭制高点的国民党军右路2个团发起多次猛攻,将其击溃。随即直插龙源口,切断了左路国民党军的退路,并协同第29团等部将其1个团歼灭于龙源口地区。王尔琢率第28团英勇作战,成为纵横井冈山的一员骁将,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8月中旬,王尔琢率第28团由湘南地区回师井冈山。25日,担任前卫第2营营长的袁崇全,胁迫、欺骗1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连叛逃。王尔琢闻讯后立即率警卫排追赶。当追至江西崇义思顺圩时,王尔琢努力做叛逃官兵的工作,两个连的官兵又回到了革命队伍中。而王尔琢却遭袁崇全开枪射击,英勇牺牲,年仅25岁。

“革命不成功,不剃头、不刮胡子。”这是王尔琢立下的誓言,言语中,王尔琢对革命的满腔热情与坚定信念表露无遗。1928年,年仅25岁的他,牺牲在叛徒枪下时,仍是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1928年10月中旬,在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朱德高度评价了王尔琢为革命所作的贡献。会场上悬挂着由毛泽东拟稿、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蓄须立志,表明了王尔琢拥有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与崇高的品格,正如一首诗所赞:“一夜风云变,上海大屠杀。尔琢拔刀起,血誓效讨伐。革命不成功,此生不理发。新婚方五月,大义割柔肠。致书慈父母,泪落沾衣裳。为救工农苦,不能侍羹汤。南昌首义后,转战上井冈。指挥主力团,威震赣与湘。三战丧敌胆,活捉两只‘羊’。红旗闪耀处,须发自堂堂。崇义追叛徒,桂花落地黄。英年二十五,天地为悲伤。”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2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81位用户喜欢。

1927年9月,莲花农民自卫军为配合秋收起义攻打莲花县城失败。这时,县城大土豪李成荫与县城反动武装靖卫队勾结在一起,袭击工会、农会和县党部等机关,诱使和逼迫县工农武装力量农民自卫军交出枪支。自卫队的少数领导在右倾思潮的影响下,以为交了枪就可以换得和平,身为自卫队成员的陈刚维(又名陈朝湘),剥掉了革命的外衣,暴露了反动面目,把自卫队的60支枪带走59支投靠了敌人,参加了靖卫队。当时,农军班长、共产党员贺国庆听说要交枪,肺都气炸了!趁着敌人不注意,他携着枪溜回了家。为保存这枝枪,贺国庆将枪拆成三部分,枪身藏在沿背贺家祠神牌中,枪机藏在祠堂天井中的风尾草下,子弹埋在龙山岩,之后因形势紧张,贺国庆同志又将枪取出来,藏于湖南攸县石桥乡的一个薯窖中,自己则留在石桥,养了一群鸭,装着看鸭子,秘密照看这枝枪。

李成荫为了找到这枝枪,带着靖卫队来到贺国庆家,将他父亲贺承茂五花大绑,进行严刑拷问。老人宁死不肯说出贺国庆和枪的下落。残暴的李成荫将老人浇上煤油,活活烧死在沿背桥头上。噩耗传到贺国庆那里,他怒火中烧,更坚定了一个信念:要革命,要报仇,保住钢枪,等待革命高潮的到来!

1928年的春天翩然来临,一天,莲花县委负责人陈竞进来到石桥,找到了正在垅中放鸭的贺国庆,通知他回莲花狮形坳去听会议传达。原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后,在宁冈的象山庵召开了永新、莲花、宁冈三县县委书记会议,指示各县迅速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莲花县委决定以贺国庆保存的一枝枪为基础,成立“赤色队”,开展武装对敌斗争。“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贺国庆心情无比激动,眼睛盈满了喜悦的泪花。他迅速取出了那枝枪,和陈竞进一起回到了莲花。除夕之夜,在莲花狮形坳里,以陈竞进、贺国庆为首的赤色队正式成立了。全队17人,除了梭镖、鸟铳、马刀、棍棒之类,只有贺国庆手上有一枝真正的“俄国造”。

9月的一天,陈朝湘带领他的靖卫队向九都开来,要清剿赤卫队。当时苏广明等五个赤卫队员奉命打入靖卫队内部,他们事先把敌人的行动计划报告了陈竞进。陈队长和大家商量后,先把部队埋伏在九都山附近,等待敌人上钩,苏广明等五位同志也调转枪口射杀敌人。这是赤卫队成立以来第一次战斗,这一仗缴获敌人11支枪,加上苏广明等人带回的5支枪,全队从一支枪发展到17支枪。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到了井冈山后,又发给莲花赤卫队一部分枪支,莲花赤卫队发展成“莲花独立团”,陈竞进为团长,刘建绪是党代表。

到1928年11月,莲花独立团发展到300余人,有枪220支,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支重要武装。这也应了当时县委负责人朱亦岳写的一副对联:“一支枪开辟红色区域在今岁、万民团结推翻黑暗统治属当年”。

经过十年的发展,在1938年,由莲花一枝枪发展起来的武装部队,一部分加入红六军团,经过长征,到陕北改编为八路军,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兰州部队的前身;留在湘赣边坚持斗争的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他们后来成了北京卫戍区某部。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充分肯定了“莲花一枝枪”的革命斗争精神。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和江西省京剧团等文艺团体创作并演出了讴歌“莲花一枝枪”的剧目。1987年10月29日,_的儿子、儿媳岸青和邵华同志来到莲花,挥毫写下了“莲花一支枪,美名传四方,昔日打江山,今天保家乡。”

莲花一支枪的故事展现了革命前辈在最困难的情形下,仍然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即使一支枪也要干革命,并且不断发展壮大。这启示我们,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仰,在面对艰难困苦时,就能永不言弃;再难的事,也能坚持到底;再大的苦,也能坦然面对。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6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34位用户喜欢。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

三湾村地处湘赣边区的九陇山区,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的交界地,当时有28户人家,在山区算是较大的村庄。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时候,减员较大,只剩1000人左右,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解决部队存在的问题,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斗争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

当天晚上,在三湾村的“协盛和”杂货铺,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分析了部队的思想情况,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同时增补了前委委员。

三湾改编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整编部队。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第一、第三两个营共7个连,并设立了直属于团部的特务连、卫生队和辎重队,没有安排任职的军官全部编入军官队。改编后的部队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改编时,毛泽东采取了自愿的原则,愿留则留,不愿留的还给发三到五块银元的路费,允许离队。这样一来,改编后的部队从到三湾时的1000人左右精简到700余人。虽然人数减少了,但是部队更精悍了,战斗力更强了。二是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党小组,营团设党委,实行党代表制度。在连以上设立党代表,担任党的支部书记,专门做党的工作和士兵的政治思想工作,指导士兵开展群众工作。规定但凡军中的大事情,都要经过支部、党委讨论决定,党代表有最后的决定权,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三是在部队中实行民主制度。连以上成立了各级的士兵委员会,规定官兵平等,长官不准打骂士兵,废除繁琐礼节,实行经济公开,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士兵委员会是部队实行民主制度的一个组织形式,它的职能是参加军队管理、维持红军纪律、监督军队经济、作群众运动、作士兵政治教育。

10月3日清晨,毛泽东在枫树坪下集合部队,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并提出了三条行军纪律。一是行动听指挥;二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三是不拿群众一个红薯。这也是我军后来颁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雏形。毛泽东的讲话给了官兵们巨大的鼓舞。经过改编后,工农革命军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高举军旗,离开三湾向宁冈进发,踏上了新的征程。部队离开后,三湾群众无限怀念毛委员和工农子弟兵,在当地还广泛流传着一首《三湾降了北斗星》的红色歌谣:“三湾降了北斗星,满山遍野通通明,一九二七那一年,三湾来了毛司令,带来将官带来兵,红旗飘飘进三湾,九陇山沟闹革命。”

三湾改编塑造了一支我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它第一次把“支部建在连上”,实行党代表制度,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塑造了我军的军魂,把“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的设想成功地付诸实践;第一次在军队内实行民主制度,形成了新型人民军队的管理基础。因此,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它标志着毛泽东的政治建军思想已初步形成,是我党政治建军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民军队的政治灵魂。面对大革命的失败、秋收起义的失利,尽管有人悲观失望,有人不辞而别,甚至有人叛变投敌,但坚定的共产党人仍然高擎火炬前行。今天,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坚守理想信念,弘扬先烈先辈的精神,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00位用户喜欢。

湘赣边界的红色力量越来越壮大,令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坐立不安。他奉蒋介石之命,重新部署兵力,准备再次对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他命第九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率三个团,加上杨如轩二十七师的两个团,共五团之众,从吉安进攻永新,发动了对井冈山根据地的“进剿”。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驻守永新的红四军部队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方式,主动撤离,退回根据地中心宁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经过商讨、研究,认为,湘敌战斗力要强于赣敌,因此要对湘敌取守势,以小部力量钳制;对战斗力相对较弱的赣敌取攻势,集中力量打击永新来犯之赣敌。毛泽东、朱德、陈毅在宁冈古城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详细制订了迎敌方案。会议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略战术,由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主力红军,在迎敌主战场新老七溪岭一带,利用有利地形,攻打来犯的敌人;其他部分队伍则佯装进攻湖南酃县以牵制湘敌或发动群众对敌骚扰。七溪岭,又称梁公岭,山高林密,险峻异常,一左一右的新、老七溪岭成为扼守根据地大本营的北方门户。进攻新七溪岭的杨池生第九师第二十七团,号称“江西最狠的部队”。敌人凭借优势的装备,以火炮开路,以机枪做掩护,以奖赏做动力,突破了我军第一道防线泰山亭,同时抢占了左侧山埂上的一个制高点车风口。而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仅500米之隔,朱德军长的指挥部就设在第二道防线的望月亭。危急关头,朱军长处乱不惊,临危不惧,面对蜂拥而上的敌军,断然抢过一挺“花机关枪”,亲自参战,一颗子弹将他的军帽打穿,也全然不顾,大声命令:“一营长,派人搞掉敌人的机枪!占领那道山梁!”

这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由三连五班承担。班长马奕夫接到命令后,大声地表态:“坚决完成任务!”由于地形不易于隐蔽和敌人火力的强大,很难接近敌人的火力点,马奕夫肩部、腰部中弹,负责掩护的同志不幸中弹牺牲。看到防守阵地上战友们一个个倒下,马奕夫心急如焚。在匍匐前进到敌火力点时,他倾尽全力,毅然飞身扑向敌人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机枪口。这一突然的举动,使敌猝不及防,猛然间受到惊吓,机枪哑了。马奕夫的战友高喊“为马班长报仇”,立即奔突而上,端掉了这个火力点。防守阵地上的战士没有了来自高处的威胁,纷纷跃出战壕,居高临下杀向山梁下的敌人,一时间,将敌人逼下山腰。此后,尽管敌人又组织了多次进攻,始终没有突破车风口第二道防线。

龙源口战斗,敌军在失去制高点后,纷纷向龙源口溃退。红军跟踪追击。当敌人退至龙源口时,在红军前后夹击下,无力抵抗,迅速被全歼。 接着,红军乘胜再占永新城。这次战斗,歼国民党军1个团,击溃2个团,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进剿”。

龙源口战斗中,马奕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体现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拼搏精神。为此,朱军长曾评价道:虽然马奕夫同志都牺牲了,但是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全体工农军官兵的心中,活在全中国劳苦大众的心中。只要我们永葆革命精神,永葆不畏艰难、勇于胜利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一部井冈山革命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的忠诚史。_同志曾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基本政治素养,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8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1927年10月中旬,工农革命军到达湖南酃县的水口,得知敌人有两个团的兵力分两路从茶陵开来,向工农革命军进攻。毛泽东当机立断,派第一营二、三两个连,由党代表宛希先率领,从水口出发,往安仁、茶陵游击,扰乱敌人后方,打破敌人的进攻计划;毛泽东亲自率三营和一营的一连和团部特务连沿湘赣边界游击,以扩大政治影响,解决经济给养问题,并与湘南各县的农军取得联系。

水口分兵后,毛泽东率部经酃县的中村、下村等地,向遂川方向前进。10月22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为解决部队的冬衣和给养问题,南进到遂川大汾。但是部队刚住下不久,遂川县反动地主武装、县靖卫团团总、人称“肖屠夫”的肖家璧就派人威胁工农革命军,扬言不准革命军驻扎,如果不走,就要拔刀相见。23日一早,肖家璧果然带着三、四百名靖卫团丁,向部队驻地发起了突然袭击。由于部队鞍马远征,疲劳不堪,加上人生地不熟,仓促应战,被肖家璧打得七零八乱。在战斗中,担任前卫的工农革命军第三营与团部失去联系,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带领部队向南经左安转往上犹、鹅形等地,按计划进入湘南桂东。与三营失去联系后,毛泽东率团部、一营一连、特务连到达黄坳,在此收集失散人员,并担负掩护部队集结的任务。这时,毛泽东身边只剩下30多人。排头兵的故事就是这时发生的:连着几天的日夜奔波,战士们个个都是疲惫不堪,他们没精打采地散坐在地上休息,唉声叹气。到该吃中午饭的时候了,要煮饭吃,炊事员担子丢了。怎么办呢?肚子饿了,只好到老百姓家里找一点剩饭、泡菜和辣椒。没有碗筷,毛泽东和大家一起,伸手从饭箩中抓着吃。饭后,大家仍然打不起精神来,这时,毛泽东站起来,朝中间空地迈了几步,双足并拢,身体笔挺,精神抖擞地对大家说:“现在来站队,我站第一名,请曾连长喊口令!”他的腿本来就被草鞋磨烂了,衣服也破了,但是他长发下的那双眼睛炯炯有神,高大的身体威风凛凛。大家看到毛委员作了排头兵,他那坚强、镇定的精神,立刻强有力地感染了战士们。他们一个个都振作起来,鼓起战斗的勇气,充满信心,并迅速提枪站好队,向着他那高大的身躯看齐。随后,一营也赶到黄坳,在毛泽东这个“排头兵”带领下,部队雄纠纠气昂昂地向茨坪挺进。

当年,“排头兵”就像一面旗帜,以其坚定的信念追求,引领革命队伍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今天,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带头树牢坚定信念,在关键时刻勇做“排头兵”,以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率领广大人民群众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8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85位用户喜欢。

杨开明,湖南省长沙县人,毛泽东原配夫人杨开慧的堂弟。1905年生于长沙县白石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16年上隐储高小读书,1924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受毛泽东、杨开慧的影响,参加革命工作。1925年秋,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干事,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奉命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长沙马日事变后,被派往安源组织工人纠察队,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毛泽东回湘领导秋收起义时,他参与组织安源工人武装起义,上井冈山。1928年调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省委秘书长,多次被派往井冈山红军和湘赣边界特委了解情况,指导工作。

“八月失败”后不久,湘赣边界特委在永新九陂村召开紧急会议,杨开明被选为书记。8月底,因杨开明生病,由副书记谭震林代理书记。10月初,红四军在宁冈茅坪附近的白云寺召开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杨开明仍被选为特委书记。因病情未见好转,其职务仍由谭震林代理。1929年初,杨开明在病情有所好转后,任红五军政治部主任。不久,他步行20多天赶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期间还抱病写了3万多字的《杨开明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就湘赣边界的政治、经济形势、湘赣边界武装割据和红军斗争经验,以及他对有关工作的建议等10余个问题,向中央作了详尽的汇报和分析。

随后,党中央派他担任湘鄂赣特派员,在长沙、武汉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先后参与恢复和重建了武汉地区党组织和湖北省委。9月,任中共湖北省委鄂西特派员。1929年底,因叛徒出卖,杨开明在汉口不幸被捕,后被押回长沙。敌人在得知他与毛泽东的关系后,对他严刑逼供,而他始终坚强不屈。1930年2月22日,杨开明被敌人绑赴刑场,他一路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蒋介石!打倒何键!”等革命口号,惊恐万状的反动派用刺刀插进其腰部,再插进他的口里。最后,杨开明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的识字岭,年仅25岁。同族亲人及乡邻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往长沙,将他的遗体运回板仓安葬。

1963年3月,长沙县群众为杨开明烈士修葺石墓,并为杨开慧、杨开明、杨展(杨开慧之兄杨开智之女,1941年牺牲于河北)烈士合建一座纪念塔,塔高5米,正面刻“光辉常照后来人”几个大字。

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火种靠什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7篇范文)

吴月娥,1911年出生在湖南酃县(今炎陵)南流村荷树窝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吴明才,母亲肖慈秀。这里与井冈山的大井、荆竹山相去不远。吴月娥还有个80多岁的祖母邹阿婆。一家四口,以租种地主的田地为生。吴月娥9岁那年,荷树窝连续两年颗粒无收,土豪把吴月娥抱走抵债。祖母跪求多次无效,父亲吴明才只得到他家当三年长工才将女儿赎回。不久,父亲给地主家上山扛木时,被木头砸死,祖母一急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井冈山英雄人物信息

  •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7篇范文)
  • 井冈山英雄人物事迹(7篇范文)80人关注

    吴月娥,1911年出生在湖南酃县(今炎陵)南流村荷树窝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吴明才,母亲肖慈秀。这里与井冈山的大井、荆竹山相去不远。吴月娥还有个80多岁的祖母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