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朱治国先进事迹 | 1568字 | 11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119人 |
朱治国先进事迹感想 | 1513字 | 8段 | 6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287人 |
朱治国事迹学习心得 | 1299字 | 5段 | 5分钟 | 8分钟 | 10分钟 | 148人 |
朱治国光荣事迹心得体会 | 1007字 | 4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86人 |
朱治国事迹学习心得 | 799字 | 5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67人 |
朱治国事迹学习心得 | 1310字 | 7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49人 |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 | 1576字 | 8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299人 |
朱治国先进事迹 | 1233字 | 5段 | 5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137人 |
朱治国光荣事迹心得体会 | 786字 | 5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46人 |
朱治国先进事迹材料介绍 | 929字 | 5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97人 |
朱治国先进事迹 | 4064字 | 64段 | 14分钟 | 22分钟 | 32分钟 | 142人 |
朱治国光荣事迹心得体会 | 1196字 | 4段 | 4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128人 |
朱治国先进事迹 | 851字 | 4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71人 |
朱治国先进事迹感想 | 1495字 | 6段 | 5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216人 |
朱治国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 609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28人 |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 | 1664字 | 7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268人 |
朱治国先进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68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19位用户喜欢。
朱治国,男,1978年10月生,中共党员,曾任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组织处、组织二处处长,部务委员兼干部一处处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朱治国对党忠诚,作风严谨,勤勉敬业,心系基层,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时代风貌。2022年6月,朱治国因突发心源性猝死,不幸离世,年仅43岁。2022年9月被中共青海省委追授为青海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他真抓实干 作风严谨务实
朱治国同志团结带领分管的基层党建各处室,全力以赴筑阵地、强堡垒,倾心倾力抓队伍、提素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认真组织开展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工作,全面落实省委部署的“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和“促百分百达标、迎党百年华诞”以评促建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从要素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变、从局部发力向整体提升转变。狠抓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积极探索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指导开发126部好课程,打造27个现场教学点,挖掘整理19个教学案例,推动形成了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的“青海模式”,得到中央组织部高度评价。
他勇挑重担 全力攻坚破难
朱治国同志敢于挑重担、善于破难题,深学细悟党的基本理论和组织工作法规政策,紧密结合青海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务实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和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大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经过近3年的努力,全省414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物质基础。按照党中央和省委部署,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先后组织选派1.49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下沉1622个贫困村,制定出台一系列务实管用的管理服务保障措施,激励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力选树宣传驻村干部典型,指导拍摄《我叫第一书记》《他叫第一书记》纪实宣传片,真实反映驻村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
他勤勉敬业 工作精益求精
朱治国同志先后5次全程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_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工作。以“文过我手无差错、事经我办请放心”的高标准要求自己,高质量完成每一项工作、每一份材料。按照省委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实施2轮村“两委”换届选举,认真调研摸底、科学统筹谋划、有序组织实施,指导全省村“两委”按期高质量完成换届选举,村干部队伍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整体功能明显优化。
他心系基层 真情排忧解难
朱治国同志在建立健全开展面向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考录乡镇公务员和考核聘用事业编制人员工作机制中做出了积极贡献。推动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累计有3483名村干部报读大专班,全面提升了村干部的文化层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 4项补贴”、社区干部“3岗17级”报酬体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报酬平均提高到上年度当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16倍,社区干部月平均报酬达到4500元,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他清正廉洁 始终从严律己
朱治国同志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一系列规定,始终把铁的纪律和严的要求落实到干事创业的全过程各方面。他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自觉做尊法学法用法的模范,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他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部务会权威,摆正自己位置,与班子成员相互支持、分工协作、团结共事,严格遵守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如实向组织报告个人事项,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他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分管处室的同志高标准、严要求,经常咬耳扯袖,以普通党员身份经常性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他始终慎独、慎微、慎言、慎行,严格遵守《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员干部工作时间之外政治言行若干规范》《组工干部外出工作纪律十不准》等,注重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净化生活圈和社交圈,以实际行动维护了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展现了党务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时代风貌。
朱治国先进事迹感想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1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87位用户喜欢。
巍巍高原,茫茫雪峰。在青藏高原的土地上,在口口相传的故事里,始终不被磨灭的是朱治国同志的名字。22年工龄,25年党龄,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前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治国于6月因公殉职,用毕生的勤恳工作、矢志耕耘,在青海的土地上书写了催人泪下的奋斗史诗。追忆朱治国同志,是怀念他勤勉争先、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怀念他牢记使命、扎根基层的公仆情怀,怀念他孜孜求索、实干笃行的进取精神,更是学习这份甘于吃苦、奋发当先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
踏遍青山,用勤恳书写使命。
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小城都兰,到省城西宁;从怀抱一腔热血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干部,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在朱治国同志的人生经历中,他用日复一日的勤恳,担当起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与初心。他曾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也曾率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还曾3天时间,行程1500公里,走了近50个村……朱治国同志的一生,始终恪守着“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的信念,把这份精神力量融汇入工作的每一点一滴中,数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不辞辛劳。在如今的新时代里,党的事业和国家的未来,寄托在每一位奋斗的干部肩上。党员干部要始终以勤恳奋斗自我砥砺,学习朱治国同志的奋斗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新时代建设付出心血与汗水,以实际行动展现党务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时代风貌。
甘为孺牛,在基层服务人民。
培训3200余名村干部,走访326个村镇,朱治国同志的眼里,是始终难以忘怀的基层群众与干部。他深刻地认识到,群众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没有可量化的详细指标,讲了再多的话、发了再多的文件都不如群众的一个笑脸、一句肯定来的实在。人民公仆的初心,要在换位思考、全情投入的为民考虑,在软语慰藉、周到细致的服务中予以体现和诠释,用切切实实的工作,润泽基层群众的心灵。脚底沾泥,奔走一线,调查研究,体察实情,朱治国同志带着为群众服务的真情实感、为群众解决困难的坚定决心,实施了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领导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启动。桩桩件件,背后都是俯首为民的担当。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作为党的干部,我们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真正了解到群众的所需所盼、所忧所愁,面对困难不回避、敢克服,把青春与热血挥洒在基层的热土中。
躬行践履,以实干不渝初心。
心怀信念,笃志前行。二十余年的组织工作里,朱治国同志始终忠诚履职、勤奋敬业、担当作为,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切身难题。《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落实,让两年内六成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研究制定《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多个高质量指导性文件,高效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谋划推动青海省“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和“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为青海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工作的背后,都有朱治国同志兢兢业业、笃行不辍的身影。他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干精神,在广阔的青海大地上锤炼出一片为民服务的丹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与人民血脉相连的精神底色。正如朱治国同志所说:“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在新时代道路上,党员要始终用实干精神担当起时代重任,精益求精、艰苦奋斗、不计得失、迎难而上,将初心使命镌刻在祖国的大地山水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党的队伍里,像朱治国同志这样的好榜样还有许多。他们或躬耕在基层一线的田间地头,或奋斗在楼宇林立的行色匆匆,从无垠的瀚海到巍峨的群山,处处是他们的身影,处处有他们的故事。正是这样无数的奋斗者,汇聚起中国建设者不竭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继往开来,勤勉不息,肩挑重担,不负人民。
朱治国事迹学习心得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9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48位用户喜欢。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典型是最好的激励,标杆是最好的引领。确立什么样的典型,就明确什么样的标准;树立什么样的标杆,就体现什么样的导向。朱治国同志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仔细品读朱治国的先进事迹,不禁为他信念如磐、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而肃然起敬,为他公道正派、务实创新的职业操守深深折服,为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热泪盈眶。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闪耀着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芒,为广大组工干部确立了学习榜样、树起了价值标杆、注入了精神力量。广大组工干部特别是各级组织部门领导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团结奋斗,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朱治国同志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以清廉恪守初心,用生命诠释使命,将一生献给了党的组工事业。他始终坚持把“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作为人生信条,把“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作为干事理念,以2倍速的工作效率,以2倍速的学习方法,以2倍速的生活节奏,不畏艰难,不舍昼夜……朱治国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朱治国同志为我们立起了一个标杆、一面旗帜,不愧是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优秀代表,不愧是新时代组工干部的楷模、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榜样。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向先进典型学习,可学者多矣!最关键的是要学精神、学品质、学方法。”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就要学习他信念如磐、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公道正派、务实创新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牢记宗旨、心系百姓的公仆情怀,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行,使之内化为精神操守,外化为行动力量。榜样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面镜子。只有对标对表、见贤思齐,对自身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找一找自己的短板、弱项,看一看自己的差距、不足,用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为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榜样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党的__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如何乘势而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如何继往开来创造新的辉煌?新的赶考之路上,以朱治国同志为代表的榜样,就是我们奋发进取的方向坐标,因为他们身上所展现的精神、风格、品质,是鲜活的教材、生动的范本、直观的导向。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从他身上汲取精神力量,自觉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我们就能激扬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朱治国光荣事迹心得体会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0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86位用户喜欢。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近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的先进事迹引发广大组工干部热议。朱治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组工事业的无限热爱。我们要从他的感人事迹、不朽精神中汲取精神养分和前行力量,用担当书写忠诚,用生命诠释使命,切实擦亮组工干部的“金字招牌”。
擦亮忠诚本色。最初的历练映照最后的坚守。20余年的组织工作历练出朱治国绝对忠诚的精神品质。“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朱治国如是说,更如是做。从办公室到“党建口”再到“干部口”,历经多次“跨界”,只要是组织安排,他都毫不犹豫服从;只要是组织交给的任务,他都尽心竭力完成。对于组工干部而言,对党忠诚是首要政治要求。要坚持把理论武装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__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笃信笃行,切实把对党忠诚铸入思想、融入灵魂。要自觉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立身之本、强身之基,干任何事情、任何工作,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谋划、去推动、去落实,推动组织工作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
擦亮担当成色。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是朱治国一贯的工作作风。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朱治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做“热锅上的蚂蚁”,敢接“烫手的山芋”,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是靠着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青海省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绩。“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组织上把我们放到组织工作岗位,既是信任,也是责任,更是考验。必须自觉将“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作为干事理念,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干好找办法,只要是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必须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精研组织工作理论、精通组织工作政策、精悉组织工作情况,努力成为组织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
擦亮清廉底色。“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始终姓公、一尘不染。他从不因家庭困难向组织提要求,从不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也很少因为家庭原因影响工作。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突出学习朱治国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坚持把“打铁必须自身硬”和“正人先正己”体现到组织工作与日常生活的全过程、各方面。始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按法律办事、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执行标准不走样、坚持原则不动摇、履行程序不变通。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甘当绿叶、甘做嫁衣、甘为人梯,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为官。
朱治国事迹学习心得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67位用户喜欢。
当每个人都心怀大家,才有每个人的安身立命之处。仰望历史长空,无数英雄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甚至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如今这个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仍然不乏心怀大家、无私奉献的人民好干部,朱治国部长就是其中一位。在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在他的43岁,在一个普通的礼拜六上午,本要准备去加班的朱治国部长却因心绞痛而离开了人世。朱治国部长的离世不仅带给了亲人巨大的悲痛,更是当地人民莫大的遗憾。在他任职期间,立足岗位实际,担当务实,为当地群众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更要学习朱部长的优秀品质,争做人民好干部。
做人民好干部,要有无悔的选择。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选择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但我们也能看到,有些基层岗位条件艰苦,实践锻炼复杂多变,年轻干部要面对许多急难险重的时刻,在这种时候,更要坚守自己的选择,不畏眼前的困难险阻,将它们转换为工作当中的动力。
做人民好干部,要有实干的精神。自古以来就有实干兴邦的工作要求,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更要有实干的精神。年轻干部要强化使命担当,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扎实履职尽责,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举措在工作中狠抓落实,在工作中做到有担当、有作为、有贡献。
做人民好干部,要有坦荡的严守。青年干部要坚守底线思维,树立红线意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强的责任感,狠抓责任落实。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蝇头小利而丧失自我,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始终以更强的政治素质、更严的纪律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坚守初心使命,忠诚尽责履职。
新时代的干部,必须勤练内功,主动提升自身素质,练就坚定的理想信念,练就精湛的业务本领,练就担当实干的的精神,时时牢记榜样的力量,从榜样身上汲取智慧和经验,努力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祖国绘就最新最美丽的画卷!
朱治国事迹学习心得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1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49位用户喜欢。
22年工龄,25年党龄,朱治国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为党的组工事业燃尽生命,交出了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忆朱治国,不禁为他鲜明的政治品格所深深折服,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组工事业的无限热爱。从朱治国“甘做苦事”“常做实事”“勇做难事”的政治担当中读懂“大情怀”,广大党员干部当坚守信仰、锤炼本色,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之姿共赴“山海”、同向“远方”,开拓向前、全力奋斗,以先锋本色砥砺“赶考心”,在崭新的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轨迹。
品味“甘做苦事”的信念味道,砥砺“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之心。
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省城西宁......朱治国把时间“这杯水”倾注在事业上,岗位责任必须扛起,群众之事不能耽搁,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不怕吃苦、甘于吃苦是他担当敬业的本色。“苦”中有时光的沉淀,“苦”中有励志的寄语,“苦”中有干事成事的密码。党员干部要俯身尝“苦”,细品“苦”中的信念味道,在实践中不怕吃苦、亲身尝苦,在赶考之路上增强一往无前的信念和风雨无阻的信心。党员干部要主动“找苦”,融入到实践中经受“磨”与“炼”,在“千磨万击”中磨出一股不胜不休的“劲”,在“熔炉”冶炼中炼出能战大风大浪的“硬功夫”。要将信仰内化在心,在“忆苦思甜”中坚定前进的方向,在“知重负重”中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砥砺“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劲头拿稳“接力棒”,在新征程上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品味“常做实事”的初心味道,砥砺“枝叶总关情”的奉献之心。
“休息”二字仿佛与朱治国无缘,“不定路线,见村就看”是他的工作态度,“日复一日,尽职尽责”是他的工作作风,四五十本笔记本的背后是他做工作的章法,朱治国以勤勉浇灌信念,用实干书写业绩,把一生奉献给党的组工事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员干部要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奋斗姿态为民造福,民之所盼必行之,民之所忧必解之,民之所乐共享,行之风雨共担,涵养“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赤子情怀,以积极主动的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俯身向下、真抓实干回应群众的现实关切和需要。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党员干部要做心中有民、一心为民的实践者,在“读万卷书”中提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验,在“行万里路”中增强扬帆远航、弄潮搏浪的本领,守护好“万家灯火”,把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解决好,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以奉献之心擦亮为民本色。
品味“勇做难事”的斗争味道,砥砺“无惧风浪急”的勇毅之心。
“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朱治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深入调研到突破瓶颈,从无米之炊到破零工程,他勇做难事、不怕难题,把党员力量拧成“一股绳”,理清党员职责,强化管理监督,真正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恢弘气象在顽强拼搏中激荡,伟大成就在不懈斗争中创造。迈步新征程,在前进的道路上有“霜雪大”“风雨急”“潮浪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现实考验,党员干部都要以如磐之心去面对,都要以不移之志去斗争,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不迷航于复杂形势,不退缩于艰巨考验,不止步于艰难险阻,把斗争的“主动仗”打好。要发扬艰苦奋斗、实干担当的精神品质,有见微知著的一双慧眼,有挺身而出的主动作为,以“勇毅之心”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大的胜利。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7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甘为人梯是组工干部党性的具体体现,是组工干部特有的一种内在品质。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用生命在青藏高原上搭建起一架“人梯”。新时代新征程,广大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涵养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扛起改革发展的责任担当,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一个让国家放心、让群众信赖的“人梯”形象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致敬他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甘为人梯”,从“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中砥砺忠诚品格。
组工干部当“人梯”,坚守的是理想信念,淬炼的是党性修养,彰显的是政治品格,容不得半点淡漠动摇。朱治国18岁入党,党龄比工龄更长。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在他生前最后两个月,为筹备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率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忍受着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每天马不停蹄地调研、座谈……出差完,他没有一次直接回家,在办公室睡坏了4张行军床。每天准时上班,从不准时回家,当别人问他“你天天没日没夜干,图个啥?”他严肃地说:“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如磐、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绝对热忱,以坚定的信仰、如磐的信念走稳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致敬他以“舍我其谁挑重担”的决心“甘为人梯”,从“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中练就“铁的肩膀”。
组工干部当“人梯”,肩扛的是时代重担,担当的是历史使命,彰显的是实干精神,容不得半点敷衍懈怠。从柴达木盆地东南角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世界高海拔省会西宁,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始终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为解决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学历偏低、能力不足问题,创新实施青海“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提升文化素质和履职能力,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面对青海省近80%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问题,牵头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集体股份分红型、盘活集体资产型等7种发展模式。2020年底,青海省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面对困难挑战,切实做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摸爬滚打中练就过硬本领,在抵御重大风险、应对重大挑战中磨炼出“铁的肩膀”,不仅让人民群众“踩”得放心,更让自己在“甘为人梯、勇于担当”的实践之中成为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才。
致敬他以“只留清白在人间”的淡然“甘为人梯”,从“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中读懂廉洁本色。
组工干部当“人梯”,支撑的是党的事业,承载的是组织重托,彰显的是清廉本色,容不得半点私心杂念。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他与妻子异地分居两年,却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他与厅级干部的表哥约定“在家称兄弟,外面称职务”;他下乡返程前,上车前都要检查,有东西就当面退回去。他常告诫下属,“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来,朱治国始终奉行“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信条,一生坚守为官从政的底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水杯刻着的“以正治国”四个大字。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怀德修身、严以律己,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以不卑不亢、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涵养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初心,化身成为“愈长愈稳、愈久愈坚”的时代“人梯”,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彩人生。
朱治国先进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3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37位用户喜欢。
2022年的6月,正是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参加工作20多年的朱治国,却在这最好的季节倒下去没在醒来。他的足迹遍布青海各地,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凉的青南高原,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朱治国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以清廉恪守初心,将一生献给了党的组工事业,用他的一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以清廉恪守初心。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2004年底从格尔木市调到省委组织部工作,妻子屈敏还在格尔木的电视台当播音员兼记者。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2006年,屈敏考入西宁市人社局。搬家时,朱治国不愿多请假,不想麻烦别人,还在哺乳期的屈敏整理打包东西、办理离职手续,实在顾不过来,只能把孩子暂时交给也在产假中的姐姐照顾。屈敏2013年查出癌症,朱治国把新房低价卖了去给妻子看病,没向身边人开口借钱。朱治国在干部工作中最见不得“小人”。当面恭维的,打政策擦边球的,提着礼物、揣着信封来跑待遇跑项目的,背后传播小道消息的,在他这里都走不通。常跟着他下乡的年轻人都知道,为了避免有人趁他不注意往车上放东西,他上车前都要检查,当面打开,退回去。正是这种“零污染”,成就了朱治国和他分管工作的清风正气,他带出来的干部,都敢说真话,知道劲儿往哪儿使。
用担当书写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组工干部第一位的政治要求,而且是惟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用一生乃至生命坚守、捍卫的忠诚。朱治国常说,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
以勤勉浇灌初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让人民幸福,让人民安康,一直是我们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守好这个初心,才能在执政道路上前进目标明确,才能不走偏、不绕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曾经一度是制约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的“瓶颈”。在2017年,全省有近80%的村属于集体经济“空壳村”。朱治国和全处同志搞调研、听建议、谋思路、定举措,为部务会和省委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2018年5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按照省委的部署和部务会要求,朱治国带领组织二处,统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一体推进“破零”工程。针对各地推进“破零”工程中存在的投入不足、人才匮乏、产业不优、质量不高等的问题,积极争取中组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支持,连续4年每年支持青海2亿元扶持资金。围绕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规范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使用、加强脱贫攻坚干部队伍集中轮训等,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
朱治国就这样走了。他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责任,彰显了一名组工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锤炼了一名领导干部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政治品格。他动人的故事、不朽的精神,将在这座高原古城广为传颂。
朱治国光荣事迹心得体会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46位用户喜欢。
近日,一篇关于“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文章引发关注,朱治国同志作为边远地区的一名干部,从戈壁乡镇工作到用双脚走遍全省362个乡镇,朱治国同志克服种种困难,认真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用 自己的行动去书写无悔的青春赞歌。
21岁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43岁的朱治国,把根深深扎入基层,足迹遍布青海各地。在22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毫无怨言,始终保持敢闯敢拼的工作态度,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立志走完青海所有的村庄,真正做到了一名“心中有政治,眼中有方向,脚上有泥土,手上有方法,头上有红线,肩上有使命”的优秀组工干部。
朱治国常说,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他还说,“权力要用到老百姓身上!”,所以他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忍受着超过4200米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每天马不停蹄地调研、座谈……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新时代党员干部、组工干部的职责使命,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好实事,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扛起“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答好时代赋予的“组工答卷”。
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从来没有用公权为家人亲戚以及朋友们走过一次便利,他就是这样严守着底线,用干净来诠释一名党员干部的诺言。所谓干净就是,就是要不论从入党,还是当一名干部,在每一个环节,都要确保自己的思想是干净清澈的,坚决做到为人民服务,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不良思想。
朱治国的事迹让我们明白,只有做事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严于律己才能把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朱治国先进事迹材料介绍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这是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43岁的朱治国却在母亲和儿子的哭声中撒手诀别。
看了朱治国同志的事迹,在党员干部泪目感叹的同时,更应该从其优秀的品质,从其履职一丝不苟的工作中,获得启示,什么是优秀的组工干部,朱治国同志用实干,用巧干给组工干部做出了表率,用生命书写了组织干部的答卷。
朱治国同志的事迹媒体报道有很多,那样多的事迹,根本不用我们一一进行解读,实干、担当,他就如同是一块砖,组织把自己放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上,都做到了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在工作上更讲技巧,特别是基层党建建设工作中,他根据当地基层干部的现状:青海4149个村32000多名“两委”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12%,工作中“有想法、没办法”“有力气、没技术”的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制约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阻碍基层党建发展普遍存在的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建设基层党建的首要任务。为解决这些问题,将基层党建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让基层干部在致富的道路上真正成为带领百姓致富的领头雁、带头羊,朱治国同志决定从提升这些基层干部的学历入手,并且他说干就干,为基层党建建设打造一条新路子。
在这一项工作中朱治国同志有想法,也立刻见行为,开展深入调研,联合青海开放大学、市州电大骨干教学力量赴湖南“取经”,科学规划专业和课程,还制定激励报名的有效办法。经过他的多方运作,2019年秋天,青海“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创新实施。在这一项工作中,为了解决参加学习基层干部的经费问题,青海规定村和社区干部接受教育的5000元学费由州市县区组织部承担80%,学员个人承担20%,毕业后颁发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证。不到三年,青海培训基层干部35.29万人次,3000余名村(社区)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此项工作也被很多省市借鉴。在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上,青海省在2016年到2020年间连续两次提高村、社区干部年度报酬。有了学历,提升了基层干部的薪水,基层党建的创建谱写了新篇章,干部谋事干事的积极性更是有了。朱治国同志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所探索出来的路子为青海省基层干部管理闯出了一条道路,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市在基层干部党建工作中做出了表率,提供了思路。
朱治国同志走了,是家庭的损失,是群众的损失,更是我们党的损失。人民的公仆,组织干部学习的标杆,朱治国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朱治国先进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64个字,有6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2分钟,慢速需要32分钟,有142位用户喜欢。
朔风凛冽,寒气袭人,漫天雪花,纷纷扬扬向大地飘洒。起伏的山峦、无边的荒原……青藏高原不少地方,改换银装,尽显苍茫。然而,它们再也无法与那个熟悉的身影重逢了。
深夜的西宁,分外寂静。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楼,那盏长明的灯没有亮起,熬煮中药的瓦罐再也不会散发幽香。
6月11日,星期六。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治国忙碌如常,匆匆吃完早饭,还没出门就拨通了工作电话。突然,他感到胸口憋闷、呼吸困难,救护车呼啸而至……
年仅43岁的朱治国,再也没有醒来。
“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
这是朱治国生前最后两个月的工作日程——
4月,开始筹备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5月底,党代会闭幕,随即投入到青海省十三届人大八次会议的组织工作中,又是经常废寝忘食;6月,率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忍受着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每天马不停蹄地调研、座谈……
“‘休息’二字好像与他无缘,只要和他联系,他几乎都在工作。”海南藏族自治州委常委、秘书长司吉昇含泪告诉记者。
“经常看到他放在办公室来不及拿回家的行李,经常听到家人催他回家吃饭的电话,经常看到那盏似乎永远也不会熄灭的灯。”青海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干部姜萍眼中泛着泪光说。
个头不高,一副金属框眼镜挂在有点娃娃气的圆脸上,可亲可敬。
“小身板蕴藏着大能量!”这是同事们对他一致的评价。
长期的劳累,让朱治国的身体每况愈下。许多人不理解,问他:“你天天没日没夜干,图个啥?”他严肃地说:“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
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省城西宁;从怀抱一腔热血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干部,3年内成长为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现郭勒木德镇)党委副书记,再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后来又任副部长,朱治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
“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马上要启动,我们去村里看看。”2020年12月31日,时任青海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的刘志德接到朱治国电话。
两人驱车来到海东市,避开县城周边,专挑山沟沟钻,不定路线,见村就看。3天时间,行程1500公里,走了近50个村。每晚9点,朱治国会将当日发现的薄弱环节编辑成短信,发给全省市州组织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
“2021年村(社区)换届,时间最短、效果最好,平稳、圆满!”刘志德说,“不管是领导还是下属,只要听说某件事是朱部长负责,心里都放心得很。”
时间是一杯水,对事业投入多一些,留给家人便少一点。
“他有着2倍速的工作效率,有着2倍速的学习方法,有着2倍速的生活节奏,却没想到,也以2倍速离我们而去……”朱治国去世后,他16岁的儿子在朋友圈写下这段文字。
朱治国母亲的手机里,至今仍存着母子最后一段对话:“喜喜(乳名),今天出差回来了吧?晚上回家吃饭吗?”“妈妈,我不回了,还有工作。”
71岁的母亲翻看手机时泪流满面:“出差完,他没有一次直接回家,在办公室睡坏了4张行军床。”
“每天准时去上班,从来不会准时回来。”母亲抹了一把泪说。
2019年,朱治国任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大家打趣说:“您当处长时忙,当了部长更忙。”他回答:“级别越高,责任越大,工作就越多啊!”
朱治国18岁入党,党龄比工龄更长。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
“实事求是,是党性问题。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这是2021年他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写在笔记中的话。
“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
朱治国分管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是他最关注的事。
走进西宁市城北区陶北村,靓丽别致的新居、整洁笔直的村道,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陶北村党总支书记陈俊良身穿笔挺西装,意气风发。然而,几年前,他却愁得“晚上吃安眠药都睡不着”。
2017年,陶北村因“城中村”改造项目,计划整村迁移到安置小区。环境虽好,但村民却不乐意:“搬得起,住不起,土地没了,生活没着落。”意见汇总到陈俊良这里,他心里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地可咋整?”
彼时,朱治国正牵头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陈俊良在一次会上碰到朱治国,请他支支招。“你们村的情况我了解,最重要的是党员要首先拧成一股绳。另外,何不试试‘飞地经济’?”朱治国一语点醒陈俊良。
“只要是基层组织强的村,发展就好。”陈俊良回村就召开党员大会,理清党员职责,强化管理监督,号召党员对群众开展一对一帮扶、走访、慰问等,真正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党员拧成一股绳,干事创业有了精气神。陶北村流转其他村的870亩河滩地,建起了旅游小镇,在朱治国指导下,村集体经济从此前的24万元跃升至2021年的260万元。
朱治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牵头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集体股份分红型、盘活集体资产型、利用集体资源型等7种发展模式,高效推动中央财政扶持资金落地见效。2020年底,青海省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2021年底,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60.9%。
“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朱治国事后总结说,“解决问题,战略层面要看容易些,战术层面要看困难些。”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支撑。
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服务能力弱,是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的一大“瓶颈”。
“部分基层干部素质不高是个老问题,以前除了培训,似乎别无他法。”青海省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处长薛成龙说。
朱治国主动担责,提出并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2019年,青海省委组织部与青海开放大学联合举办村干部学历提升大专班,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80%的学费由市州和县市区承担,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提升文化素质和履职能力,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名毕业生动情地说:“我家祖祖辈辈没出过大学生,我做梦也想不到还有机会上大学。”
青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庞晓玲忆起当年朱治国率队赴湖南考察的场景,仍会落泪。 “湖南是农业大省,课程、教学资源丰富。头一天夜里10点多到,第二天上午参加座谈会,中午12点就往回赶,一刻都不停啊。”庞晓玲含泪讲述,“朱部长协调湖南开放大学免费提供资源,引进的教材很多,一个人都搬不动。”
研究制定《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多个高质量指导性文件;谋划推动青海省“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和“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推动提升“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深度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_学习教育……许多工作,都能见到朱治国的身影。
每年年底青海省委组织部的目标考核大会,业务处室负责同志要面向所有干部述职,朱治国每次都主动登台,不拿一支笔、不带一张纸,条分缕析、深入细致。
朱治国去世后,家人到单位领取遗物。本以为他工作忙,没时间收拾办公室,同事特意多叫了几个人帮忙。没想到,一进房间,四五十本工作笔记整齐摞着,每一本都字迹工整;柜子里个人物品与单位资料公私分明;用过的手机、U盘等分门别类放到几个筐里。
“周到、细致”“对工作,他心里有本账”“干事有章有法”“敢担当、会担当”……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
“每天看到朱部长绷紧了发条工作,却不知道他家里情况那么糟糕……”青海省委组织部一名干部回忆起来,泣不成声。
朱治国妻子2013年查出肺癌,常年卧病在床。
繁忙的工作之余,哪怕有一分钟时间,朱治国也要照顾妻子。
有一次,妻子想吃橙子,但因病情严重只能吃流食。于是,朱治国徒手挤橙汁,憋得脸通红。同事知道了,建议买个榨汁机。“不行,果肉打不碎,会呛着!”朱治国说。
每早出门前,朱治国总会把妻子一天三次要吃的药分好,放到小杯子里,还细心地贴上标签。只要不加班,朱治国晚上就陪护妻子,替她搓背、按头。
朱治国妻子患病后,医药费成了沉重负担,银行卡余额捉襟见肘,朱治国瞒着亲人,把房子卖掉,给妻子治病。
2021年下半年,朱治国在中央党校学习,每日一记。9月24日,他只写下6个字:“今日不记,揪心。”那天是妻子做复检的日子,病情不乐观。
2022年初,与癌症斗争8年多的妻子不幸离世。朱治国忍着悲痛,定下规矩:不收礼金、不烧纸、不宴请。
朱治国最爱竹子。走进他简朴的家,客厅隔断的玻璃上,是一丛翠竹。他的微信头像,是一枚党徽配翠竹。桌上的水杯,刻着“以正治国”4字。自始至终,朱治国对权力保持敬畏。
基层同志汇报工作,有时给他带点土特产,他都当即回绝:“规矩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共同遵守,我不能坏了规矩!”办公室按月收取加班餐费,有一次出差,办公室人员替他垫付,他出差回来后立即送还。
不仅是同事,家人和朋友也从未从他身上获得一丁点的“好处”。
曾有一名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干部,因孩子在西宁上学无人照看,想把在玛沁县工作的妻子调回西宁。但他听说,朱治国的姐姐和姐夫因工作原因两地分居,孩子常年两头跑。这名干部汗颜,再未提起此事。
“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朱治国常常告诫下属。
在格尔木市政府办公室,有一名司机,是朱治国十几年的好友。有人劝他:“没有功劳有苦劳,找朱部长打个招呼,转个岗位,干啥都比开车强。”老友了解朱治国的性格,断然回绝:“他从不会用权力为朋友谋私利。”
“权力要用到老百姓身上!”朱治国常说,他始终把基层需求放在首位,把群众要求记在心间。
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副镇长麦日根曾与朱治国共事。“每次下乡,他总能很快地和村里的大爷大妈熟络起来,办公室有群众来时,他会热心地端上一杯热茶,让大家放心地说自己遇到的难题。”麦日根说,“老百姓都叫他‘尕’书记,一是说他个子小,二是看他亲切,像是称呼自己的孩子。”
2019年初,玉树遭受雪灾。接到灾情报告,朱治国第二天就赶到现场。有同事劝道:“明天就是元宵节,过了节再去吧!”朱治国很生气,“灾情揪心,怎么能耽搁?”
一落地,他就赶赴灾情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抗灾一线的党员干部职工,了解受灾情况,晚上10点多回到房间就连夜起草灾情考察报告。
当地干部说:“高寒缺氧,部长明天再写吧。”朱治国却说:“想想冰天雪地里那些砸冰铲雪、抢通道路、搬运饲草的基层党员干部,想想眼巴巴等着救援的老百姓,我们加班熬夜写报告算点啥?”报告写完,已是凌晨5点。
参加工作20多年,朱治国的足迹遍布青海各地。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凉的青南高原,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朱治国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以清廉恪守初心,用生命诠释使命,将一生献给了党的组工事业。
朱治国光荣事迹心得体会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9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28位用户喜欢。
在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43岁的朱治国因长期的一线奔波和超负荷的工作,身体严重透支,突发心源性猝死,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青藏高原。朱治国用有限的生命诠释了一名组工干部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党的事业永远在路上,组织工作永远在路上。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必须坚定如山信仰、坚守如磐初心、坚持如水情怀,用忠诚、担当、干净,书写好赶考路上的“政治答卷”“民生答卷”和“廉洁答卷”。
坚定如山信仰,书写忠诚可靠的“政治答卷”。作为21岁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把根深深扎入基层。他立志走完青海所有的村庄,只要下乡,他都翻出地图勾画标记,参加工作20多年,“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朱治国把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的忠诚坚守落实到基层工作中。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坚持“心”近基层、“身”入基层,紧紧围绕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中心任务,持续在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上倾情倾力,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特别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不断推动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跟得更近、贴得更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坚守如磐初心,书写实干担当的“民生答卷”。在青海省广阔的农村牧区,让成百上千村“两委”干部迈进校门、获得学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的带头人,是朱治国心心念念的“大事”。为此,朱治国展开深入调研,联系多部门着手解决,不到三年,青海培训基层干部35.29万人次,3000余名村(社区)干部参加学历教育。这些基层干部后来成为脱贫攻坚的骨干力量。朱治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践行着组工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躬身基层,深入一线,展开实践,以民心为我心,倾听民声民意、辨别民生需要、掌握民生动态,获取“一手资料”,把握好问题本质与矛盾源头,勤思为民之策、多谋利民之举,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实际行动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让组织工作为党赢得民心。
坚持如水情怀,书写干净坦荡的“廉洁答卷”。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2004年底从格尔木市调到省委组织部工作,妻子屈敏还在格尔木的电视台当播音员兼记者。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唯有心如止水,才能至清至洁,阻击诱惑,永葆清廉。”朱治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组工干部的廉洁本色。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坚持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从权力干扰、利益惯性和不正之风中解脱出来,公平地对待人,公正地评价人,公道地选用人,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组工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守住底线,时刻提醒自己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努力做“既干净、又干事”的正气表率。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真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朱治国先进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71位用户喜欢。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朱治国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对党和国家的忠心、诠释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彰显了作为人民公仆的本心。
从“党让干啥就干啥”的坚定中,看“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赤子忠心。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是朱治国践行一生的信条,21岁的他通过考录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从此深深地将根扎于高原的黄沙中,在不断自我成长的同时,也奉献出全部的生命滋养着这片大地。从偏远乡镇的科员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治国始终将不折不扣办好组织交代的任务作为人生追求,用踏踏实实、无怨无悔的工作向党默诉着一片赤诚。党员干部要切实领悟朱治国人生答卷中的“忠诚”二字,真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使命与责任扛在肩上,向着党旗所向勇毅前行。
从“踏遍三百个乡镇”的坚持中,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朱治国从海西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走出,走到了西宁市、走向了省委,但他的步伐从未停止,20多年里他走遍了全省366个乡镇,秉持着“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认真听取干部群众的反馈与意见建议,在掌握大量翔实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定计定策,创造了“破零”工程、“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等实绩,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红火、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朱治国的人生答卷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唯有实干担当、不负人民,唯有俯下身子知疾苦、问需问计解民忧,才能够成为造福一方的“国之大者”。
从“二十二年如一日”的坚守中,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本心。“级别越高,责任越大,工作就越多啊!”这是朱治国对人民公仆的认知,在20余年的工作里,他将大量本可以与家人相处的时间用到了工作上,以“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奉献精神连轴转战在各项工作中,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最终燃尽了自己的生命。朱治国活成了一根标杆,指引党员干部时刻对标对表,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态度,以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性,在经风历雨中练就人民公仆应有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朱治国先进事迹感想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9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16位用户喜欢。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朱治国同志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他从来没有想过怎么让自己过得更好,一心只想着如何让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如何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福祉,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铮铮誓言,用生命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好榜样。今天,让我们带着无比的敬意和沉思,读懂这名共产党员“生命答卷”里那份滚烫的“爱”,从中不断汲取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精神力量。
致敬他对党的热爱始终如一,从“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中读懂“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忠诚情怀。朱治国18岁入党,党龄比工龄更长。工作期间,他总是把时间花费在工作上、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广阔田野上,在有限的时间里延伸了生命的长度,诠释了忠诚的高度。他是一只永不停转的“陀螺”,每天准时上班,从不准时回家,面对同事和家人的疑问,他也总是说“为了工作和事业”,对党的忠诚之心日月可鉴。党失去了一位好干部,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我们心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读懂朱治国同志的绝对忠诚,把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把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作为修身立业的压舱石,时刻做到在党为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我们要从中感悟真理力量与实践力量,深入领会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永远跟党走、始终让党放心。
致敬他对德行的珍爱始终如一,从“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中读懂“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廉洁情怀。决定指出,要学习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行,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永葆清廉本色。从面对妻子的不幸离世忍痛定下不收礼金、不烧纸、不宴请的规矩,到桌上水杯刻着的“以正治国”,从绝不收取基层同志的土特产,到“从不会用权力为朋友谋私利”,朱治国始终奉行“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信条,一生坚守为官从政的底线。心底无私天地宽,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朱治国同志的德行为“镜”,照鉴干事创业的标准与原则,善于防微杜渐,甘于守住寂寞,坚决不让小错酿成大错、防线失了底线。要谨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与胆魄,决不在自欺欺人中乱了心智,在花言巧语中迷了方向,在侥幸心理下铤而走险,做一名既干事又干净、对得起党、对得起自己的干部。
致敬他对工作的钟爱始终如一,从“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中读懂“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情怀。实干才能出实绩,否则不可能变蓝图为现实。朱治国经常下基层、摸实情,从来不说“事难办”,都是带着大家一起干。无论是积极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还是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抑或是“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工作,同事们对他的评价都是“心里有本账”“干事有章有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名党员干部的过硬担当。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朱治国同志的实干担当精神,凡事保持“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的态度,经常走出办公室,下沉到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维护稳定等第一线,在摸爬滚打、层层历练中吃透实情、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要摒弃“干多干少一个样”“好办难办不一样”的消极心理,多想“怎么办”“怎么办得好”“为谁而办”,奔着问题去、带着责任冲、迎着困难闯,以战风斗雨的奋进姿态、风雨无阻的冲锋状态,挑梁负重、闯关夺隘,用实干耕耘“希望的田野”,用担当守护群众“稳稳的幸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致敬朱治国同志,就要认真学习他无上的忠诚、无私的干净、无比的担当,做到思想上对标对表、精神上紧跟紧随、行动上争先率先,用心用情用力投身复兴伟业、奔赴“星辰大海”。
朱治国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8位用户喜欢。
“组工人的眼里是有光的,这道光指引我们前行,让我们保持昂扬斗志和澎湃激情。”这是“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朱治国同志在他的学习笔记中写下的一句话。朱治国同志同样是党员干部前进道路上的一道光,指引着我们工作前行的方向。
甘为孺牛,扎根基层。21岁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当时的领导和同事对一致评价:不挑活儿,入户填表、农田调研、写简报、接待群众,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
孜孜不倦,不断提升。对于学习,朱治国同志也始终有一种“不知足,知不足”的紧迫感,他写到:“每天都有新思考、新体悟、新收获,这种感觉很美妙,很久都没有这种充实的感觉,只是感到时间不够用,消化吸收不充分。”
坚守初心,忠诚为民。朱治国同志的水杯,刻着“以正治国”四个字。一路走来,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急难愁盼,想千方、设百计,把基层党组织缺资源、缺资金、缺人才等问题解决好,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满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朱治国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情怀。“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这是他的承诺,更是他的行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要认真学习朱治国同志无上的忠诚、无私的干净、无比的当担,做到思想上对标对表,精神上紧跟紧随,行动上争先率先,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6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68位用户喜欢。
眼下,青藏高原漫天雪花,尽显苍茫。而深夜的西宁,那盏长明的灯没有亮起,年仅43岁的朱治国,倒在了他用脚步丈量的基层一线,用热爱与担当燃尽一生,点亮了“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组工灯塔。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擦亮组工干部的精神底色,用心做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小身板蕴藏着大能量!”朱治国如同萤火虫,短暂的绽放照耀了漫长的夏夜。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洒落在青藏高原,熠熠生辉。每一个组工干部要甘当小小萤火虫,勇敢、轻灵地游弋于天地之间,即便渺小微茫,依然在暗夜里奋力发光,执着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艰苦奋斗,争做自力更生的组工干部。月下微光,树中流星。古人认为萤火虫生于腐草之间,却“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有自力更生的精神。21岁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当时的领导和同事对一致评价:不挑活儿,入户填表、农田调研、写简报、接待群众,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广大组工干部要勇于跳出“舒适圈”,积极主动奔赴基层一线、偏远地区、艰苦地方,脚踏实地开展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与魄力,磨炼踏实的工作意志、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历练丰富的工作经验,用困难与挫折来提升实战本领,带头冲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旱、抗震救灾、乡村振兴第一线,当先锋、做表率。
勤奋好学,争做业务精通的组工干部。古有车胤囊萤夜读,后人把书房称作“萤窗”,隐喻苦读不辍,亦砥砺世人像萤火虫那样努力发光,自强不息。对于学习,朱治国同志也始终有一种“不知足、知不足”的紧迫感,他写到:“每天都有新思考、新体悟、新收获,这种感觉很美妙,很久都没有这种充实的感觉,只是感到时间不够用,消化吸收不充分。”广大组工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工作做实、做精、做细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多下“真功夫”,少搞“花架子”,系统掌握基层组织建设、干部管理、人才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业务知识,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提笔能写、上台能讲、遇事能干”的综合型人才,争当政策通、活字典、笔杆子和多面手,以精通的业务知识为党员、干部、人才更好地服务,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以民为先,争做党性最强的组工干部。朱治国同志的水杯,刻着“以正治国”4字。一路走来,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急难愁盼,想千方、设百计,把基层党组织缺资源、缺资金、缺人才等问题解决好,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满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组工干部要带头筑牢群众观念,把服务群众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换来群众“事事放心得下”的幸福感,努力创造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业绩,让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党,永远跟党走。
清正廉洁,争做光明磊落的组工干部。萤火虫携光华而自照,一身光明,一生光明,如有德之君子、无迹之至人,心中有尺,言行有度。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朱治国同志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对手中的权力保持着敬畏之心。他时常告诫下属:“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夜之萤,虽照不了方圆之地,却亦能映照自身行止。这是在警示明人不做暗事,君子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组工干部要敢于按事实说话、按原则说话,说真实的话、说正义的话,坚守自己的神圣职责。坚决克服“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等不良现象,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严守思想防线,严守纪律红线,严守道德底线,做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群众考验的好干部。
“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要知道,萤火虫从来不是为了长久发光而发光的,哪怕一息微光,亦能照亮那方小千世界。我们也许是一名平凡的组工干部,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只萤火虫,只要愿意发光,就能够给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一点帮助,给夜带来一盏盏闪闪游动的灯,去照亮每个有困难的人、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