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 650字 | 2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54人 |
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 1904字 | 13段 | 7分钟 | 11分钟 | 15分钟 | 111人 |
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 553字 | 6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251人 |
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 728字 | 7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38人 |
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 1686字 | 19段 | 6分钟 | 10分钟 | 13分钟 | 240人 |
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 661字 | 4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84人 |
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 713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90人 |
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 857字 | 9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21人 |
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 1302字 | 14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94人 |
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 692字 | 7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24人 |
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0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54位用户喜欢。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 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04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11位用户喜欢。
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
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还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就想: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他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吃,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
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没有因为独生子被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他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可以说,这就是爱迪生搞科学发明的启蒙教育。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他在斯特拉得福铁路分局找到了一个夜班报务员工作。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九点后,每小时必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讯号。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
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
应该说,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联的。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不仅的科学家需要好奇心,我们普通人要学习知识、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1991年7月,《光明日报》科技部曾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您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栏里,92%的同学写的是“好奇心强”。湖南零陵地区道县一中的少年何骥,在一天到鸡棚捡蛋的时候,禁不住好奇地想道:鸡蛋到底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呢?是大头先出母体还是小头先出母体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每天一放学就立刻赶回家,蹲在鸡棚旁静静地观察,有时甚至连晚饭都忘了吃。两个多月以后,何骥终于发现:鸡蛋是大头先出母体。为此,他写了论文,得到许多生物学家的称赞。他的发现,居然是鸟类文献中还没有记载过的新发现。
成才需要好奇心,但是有了好奇心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才。要想有成就,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好奇心就好比一粒种子,没有种子就长不出参天大树,没有好奇心的人也不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种子播种在黑土里以后,经过人们的浇灌、培育,会逐渐地破土而出,由小苗长成栋梁。有了好奇心,再加上汗水和心血,也一定能够使你成为有用之才。当代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正因为好奇心如此重要,所以,许多人都把好奇心称为成功者的第一美德。对于一个有志成才、渴望成功的少年来说,好奇心是最宝贵的。
无论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还是小中学生何骥的故事,都向我们证明了一个真理:好奇心——发明家之心。
你渴望你的智慧之花早日绽开吗?你渴望你的创造灵感早日到来吗?那么,就仔细地观察生活吧!一个不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都漠然视之的人是不会拥有一颗好奇之心的。如果你想在未来的人生舞台上做一颗明亮的星,就从现在开始迈出你成才的第一步——强化你的好奇心吧!
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1位用户喜欢。
假期时,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不光我爱看,我的爸爸妈妈也喜爱看。
《科学家的故事》讲了许多科学家从小到大的故事和经历。其中有许多我国近代科学家,如:袁隆平、华罗庚等。他们都为我国科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袁隆平是一名水稻杂交专家。他生长于大城市,为什么会选取农业呢?原来那里也有一个故事:小学时,老师领同学们参观一个资本家的园艺场。园艺场里鲜花盛开,袁隆平想:如果长大后能在这样的地方工作该多好。这件事使袁隆平最终选取了农业。
华罗庚是著名的数学家。小时候,父亲让华罗庚学算命,可他七算八算,看出了其中的破绽。于是,又专攻数学。他自小爱解难题,有一次他居然发现大学教授苏家驹解错了题。他就写了一篇论文,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之后,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发现了这个奇才,就把他请到清华大学来,在以后的半个世纪中,华罗庚写了不少著作,成了一名享有盛誉的科学家。
这些科学家小时候虽然买不起书,上不起学,甚至被别人耻笑,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下对知识的渴求,而是靠着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攀登科学高峰,最终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他们真是太了不起了!
想想此刻的我们,不仅仅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更有专门的老师教导。我们的学习生活是何等的幸福啊!我们又怎能不好好珍惜呢?
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8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8位用户喜欢。
寒假里,我和姥姥共同阅读了《科学家的故事》一书。这是一本厚厚的书,里面介绍了四位科学家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们对人类的卓越贡献。我读了以后深受教育和启发。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学家。他为了写《本草纲目》,几乎读遍了所有的古医书,走了万里路,他想把自然界所有的药都写进这本书里。《本草纲目》问世以后,在国内外广泛流传,成为中医案头必备的书。这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举世闻名的巨著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所不能比的。李时珍不愧为世人敬仰的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生活在1500多年前的伟大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通过刻苦钻研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祖冲之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
本书中介绍的第三位科学家是达尔文,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磨难,不仅采集到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标本,记下了几大本观察日记,写出了多篇论文,更重要的是他抛弃了“特创论”的观点,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那就是生物进化论。他还用20多年的心血写出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它对生物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一位科学家是爱迪生,这位美国的伟大发明家,在他的一生中,凭着智慧和勤奋,完成了2000多种发明。正是这些发明,给当今世界增添了异彩,使我们享受到了他智慧的福荫。他虽然故去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全世界。
有人说:“他们都是天才。”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勤奋努力,刻苦钻研才是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
要成才,必须做到:不怕苦、有毅力,还要从小开始。我虽然还不会谈很多的道理,但有一点我深有体会:要向几位科学家学习,踏实认真,一丝不苟地学好本领,将来长大了也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人。
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86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40位用户喜欢。
1920-年的一天,伦敦一家最大的百货店顾客盈门。一批又一批的顾客涌向店内两间相连的小室。据说有人发明了一种机器,能把接收到的图像再现出来。观众们乘兴而来,但扫兴而归。因为他们看到的仅仅是模糊不清的影子和闪烁不定的轮廓。
“这不是吹牛吗?这叫什么图像。”
“追求广告效应,不讲真话,应该告这个所谓的发明者”。“不是他的错,是百货商店老板的馊主意”。
人们议论纷纷,有一些热心者则不断地向发明者追问:“你怎么不把图像弄清楚些呢?”“你能不能传一只动物什么的给我们看看?”
“对不起、对不起。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办法。”发明家贝尔德在一边无奈而又尴尬地回答着人们的追问。
贝尔德是个不到20岁的英国青年,当时无线电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通讯、广播了。世界上许多发明家,其中有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大师,都想发明能传播现场实况的电视机。但都没有成功。贝尔德却立志要发明电视机。
贝尔德在英格兰西南部的黑斯廷斯,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实验窒。但他没有实验经费,只好用一只盥洗盆做框架,把它和一只破茶叶箱相连,箱上安装了一只从废物堆里捡来的电动机,它可转动用马粪纸做成的四周戳有小洞洞的“扫描圆盆”,还有装在旧饼干箱里的投影灯。几块透镜及从报废的军用电视机上拆下来的部件等等。这一切凌乱的东西被贝尔德用胶水、细绳及电线串连在一起,成了他发明机的实验装置。贝尔德知道电视机的原理:应该把要发送的场景分成许多小点儿,暗的或明的,再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出去,最后在接收的一端让它重现出来。
贝尔德在他简陋的实验室里年复一年地实验,他实验装置被装了又拆,拆了又装。经过十八年的努力,1920-年春天,贝尔德成功地发射了一朵十字花。但发射的距离只有3米,图像也忽有忽无,只是一个轮廓。
为了找明图像不清晰的原因,贝尔德又开始了新一番试验。他想原因也许是电压不足?于是他把好几百个干电池连接起来。他接通了电路,可是不小心左手触到了一根裸露的连接线,高达20-伏的电压立即把他击倒在地,他昏迷了过去。第二天的伦敦《每日快报》马上用大字标题报道了贝尔德触电的消息。贝尔德一时间成了英国的新闻人物。
贝尔德灵机一动,就利用报纸来为他筹集资金。他设法为记者们做了一次实物表演。一家小报做了通讯。伦敦的一家无线电老板闻讯赶来。表示愿意提供经费。但要收取发明的收益的一半份额。
贝尔德同意了这样苛刻的要求。他的实验装置从黑斯廷斯运到了伦敦。但经费很快又用尽了。他的试验似无重大突破。
一家百货店的老板又来同他订了合同。每周付他25英镑。免费提供一切材料。但贝尔德必须在他商店门前操作表演。
现场表演又是失败。贝尔德生活日见艰难。没钱吃饭,没钱付房租。他只好忍痛把设备的零件卖掉,以此维持生活。他家乡的两个堂兄弟得知贝尔德陷入绝境后,给他寄来了500英镑。贝尔德得救了,他立即又投入试验。
成功的日子终于来到了。终日陪伴他的木偶头像“比尔”的脸部特征被清晰地显现在接收机上了。这一天是1920-年10月2清晨。
“成功了、成功了”贝尔德兴奋地喊叫着冲下楼。一把抓住一个店堂里的小伙子,拽他上楼,把他按在“比尔”的位置上。小伙子吓得直打哆嗦,但几秒钟后,他也吃惊地喊叫起来:“真是奇迹,真是奇迹。”因为贝尔德的“魔镜”里映出了他的脸。
贝尔德终于震惊英国,资助他的人纷纷涌来。贝尔德更新了设备。开始更大规模的试验。1920-年,贝尔德把伦敦传播室的人像传送到纽约的一部接收机上。
不久,又出现了新的奇迹。贝尔德把伦敦一位姑娘的图像传送给她正在远洋航行的未婚夫。贝尔德的名字在全世界传开了。他申请在英国开创电视广播事业,但没有得到批准。但要求电视广播的人越来越多。这个问题提交给议会,经过激烈的长时间的辩论。议会决定了开展电视广播。
1936年秋,英国广播公司正式从伦敦播送电视节目。此时的贝尔德又开始埋头研究彩色电视。1941年12月,贝尔德传送的首批完美的彩色图像获得成功。可惜的是贝尔德的实验室被-的飞弹击毁了。但贝尔德重新开始研究。1946年6月的一天,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播送彩色电视节目,但劳累过度的贝尔德却在这一天病倒了,没有收看他的研究结果。6天后,他离开了人世,终年58岁。
在英国南肯辛顿科学博物馆里,游人能看到贝尔德发明的第一架电视机,还有陪伴他多年的木偶比尔。比尔咧嘴笑着,仿佛在向游人诉说贝尔德的艰苦发明的故事,也好象在为贝尔德成功而欢欣……
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84位用户喜欢。
是谁,为了回到自己深爱的祖国,历尽千辛万苦;是谁,为祖国呕心沥血,为航空导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就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
当我从《科学家的故事》中看到他的故事时,非常震撼。这本书里选编了钱学森、王永志等10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阅读李四光的故事,让我们折服于他对科学探索的痴迷。阅读童第周、茅以升、袁隆平······我们会发现,令他们奠定向科学进军目标的,是从小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钱学森的故事。钱学森早年出国留学,从1935年到1955年,他在美国整整待了20年。尽管在美国拥有最高层的经济条件,丰厚的工资,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钱学森冲破藩篱,坚定回国,最终,在媒体舆论的攻击下,钱学森顺利回国了。回国后,钱学森创造了许多世界性的奇迹,为中国导弹,火箭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令我敬佩的不仅仅是他那专业的技术,还有他的爱国精神。记得有一次,我在期中考试时考得不理想,那是我上学以来考得最差的一次,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伤心地痛哭起来。心想:该怎样面对爸爸妈妈呢?我真是无颜面对老师,更对不起父母啊??想到这些我甚至想到了死。当我万念俱灰的时候,细心的老师发现了,老师把我叫到身边,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昕昕,别难过,谁都会有失败的时候,面对失败的方法不是唉声叹气,应该积极地面对,找出失败的原因,这样你才能战胜它。”老师的话终于让我鼓起勇气,把“糟糕”的试卷拿给了爸爸妈妈看??
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要像科学家们那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热爱祖国,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90位用户喜欢。
19岁时进入剑桥大学,成为三一学院的减费生,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在这里,牛顿开始接触到大量自然科学著作,经常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类讲座,包括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牛顿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多才的学者。这位学者独具慧眼,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部传授给牛顿,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后来,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当时,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他学习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笛卡儿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
正当牛顿准备留校继续深造时,严重的鼠疫席卷了英国,剑桥大学因此而关闭,牛顿离校返乡。家乡安静的环境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以整个宇宙作为其藩篱。这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就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他一生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
随着科学声誉的提高,牛顿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升。1689年,他被当选为国会中的大学代表。作为国会议员,牛顿逐渐开始疏远给他带来巨大成就的科学。他不时表示出对以他为代表的领域的厌恶。同时,他的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和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如胡克、莱布尼兹等进行科学优先权的争论上。
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7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21位用户喜欢。
923年,赵承嘏回国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不久并入国立东南大学,即中央大学的前身),任数理化学部教授,讲授工业化学课程。
化学家吴学周院士、柳大纲院士、朱任宏教授等都曾经上过他的课。
柳大纲院士回忆:
赵承嘏针对20世纪初煤焦工业的兴起,着重讲授精细工业化学,包括煤焦油出发的中间体及其含氮、硫、氧、氯衍生物的制备,并进一步讲述纯制方法以及合成染料、合成药物、消毒剂、炸药、照相药品的方法。为增进学生对化学应用的了解,赵承嘏还带着学生去上海参观化工厂、轮胎厂、天厨味精厂、搪瓷厂等,让学生们获得一套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知识,课程设计巧妙而罕见,深受学生喜爱。
20世纪20年代的北平协和医学院是当时国内研究中药的主要机构,被誉为“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创始人”的陈克恢(K.K.Chen)当时也在协和医学院做助教,并开展中药麻黄的药理研究。
陈克恢从中药麻黄中提取麻黄素,但药理作用不恒定,无法发表。赵承嘏首先用重结晶法提纯,重结晶25次之后,熔点仍不恒定,证明是混合物。后用溶媒法将其分离成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经药理临床试验,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新药,最终麻黄素成分拟交感作用的研究成果震惊了世界。
两人志同道合,从此建立了默契的合作关系,即便后来陈克恢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又任职于礼来公司,赵承嘏依然将自己从中药中提取的几乎所有的生物碱都寄给陈克恢,请他开展药理研究。
陈克恢后成为20世纪国际药理学的一代宗师,曾任美国药理与实验治疗学会主席、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主席和国际药理联合会(IUPHAR)名誉主席,是当时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药理学家之一。赵承嘏和陈克恢两人的合作可谓化学和药理的“双剑合璧”,为用现代科技的手段研究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机制开辟了新路,扩大了世界对中药的了解。
在协和医学院,赵承嘏开始了应用化学方法对中草药进行系统研究。自1928年起,赵承嘏还开始了中药延胡索的化学研究,陆续提取出13种延胡索素,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来表示。猜测其有镇痛作用成分。当时获得的生物碱结晶分量不多,赵承嘏视为至宝,一直小心珍藏,期待条件成熟之际进行更为深入的药效研究。
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2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94位用户喜欢。
从童年时代起,体育运动一直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擅长。到牛津学习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了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但是,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他的四肢将越来越不听使唤,然后到身体以及内脏,直到心脏和肺部,最后猝死,他最多还有两年的时间了,甚至会等不到拿学士学位的那一天。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人生开始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更犹如正要开放的花朵突遭严重的打击。
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到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无奈的他开始使用轮椅。从此之后他再也没能离开过它。
就算在轮椅上,霍金也没有逃脱命运的捉弄。1991年3月,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的路上,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坚强的霍金仅仅经过48小时的修正就又重新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祸不单行,就在霍金和友人去乡间别墅时,由于上坡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霍金被翻倒在了灌木丛中。
1984年,他说话已相当困难,开始吐字不清,说几个词要花好长时间。1985年,霍金又得了肺炎,治疗时切开了气管,从此他再也不能发声了。
后来,人们为他在轮椅上安装了一台电脑和语音合成器。他用仅有的两个完好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要说的词,组成相应的句子,经过语音合成器发出声音来。他就用这个办法,进行学术交流,做学术报告。
在挑战面前,命运好像做了退却,一个两年半过去了,又是几个两年半过去了,他还是坚强地活着。
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
他的身体变化很大,很快就不能动了,和医生预期的一样,他更没心思去研究学术上的问题了,直到一个女孩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给了他生存下去的勇气。
给霍金带来创造首个奇迹的人是简·怀尔德,他的女朋友。1962年夏天,简通过朋友,认识了走路笨拙、脚步踉跄的霍金,后来又发生了几次偶遇。于是,他们产生了爱情,但却多了一丝苦涩。爱情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第二年7月14日,简和霍金结了婚。他们的爱情观并没有在因病魔的出现而放弃,而是更加坚定,两人并肩应对病魔,打破了只能活2年半的神话。
霍金重新开始研究学术了,并且很顺利地获得了博士学位。霍金对女人有着独特的幽默感,当人们问到他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时,他回答第一想知道黑洞里有什么,第二想知道女人是什么。
多年之后,简在自己的回忆录《音乐移动群星》中写道:“我非常爱他,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我和他结婚,我愿意为他做饭、洗衣、购物和收拾家务,放弃我自己以前的远大志向。”
霍金的身体不能动弹,说一句话要绕几个复杂的转换过程,但即使这样也改变不了他的学术研究,他成功完成了《时间简史》。这是继爱因斯坦《相对论》之后,物理学中揭露宇宙奥秘的最伟大著作,他是最成功的残疾人之一,也是最能创造奇迹和命运挑战的勇士,他诠释着时间的概念,并打破时间的人。20来岁被“判”死刑的人,一直活到现在。2012年,他已经70岁了。
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4位用户喜欢。
圣诞节前夕就是平安夜,在中国流行吃苹果,寓意平平安安。那作为“平安果”的苹果,你知道它和哪些科学家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呢?
被苹果砸中的牛顿
英国的科学家牛顿,在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来被人们流传为牛顿是坐在苹果树下思考时被苹果砸中脑门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其实对于这个科学段子,数学家高斯有着不一样的解读,“一个好打听的人问牛顿怎么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意识到他不得不应付一个只有小孩智力的人,就随口说一个苹果掉下来砸中了他的鼻子,这个人非常满意并且大侧大悟的走了。”
毒苹果与计算机怪才图灵
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24岁时为计算机科学奠定理论基础,二战期间协助英国军方破译德军密码,38岁时成为人工智能理论的开创者,而这位数学界的怪才在42岁时被发现死在了家中的床上,床上放着一个咬了一口的苹果。经法医检验图灵死于氰化物中毒,死亡原因为自杀。这就是数学家图灵与苹果的关系。现在人们广为人知的苹果则是乔布斯创立的苹果公司,其苹果产品也得到人们的喜爱。殊不知乔布斯创立的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图标正是为了纪念数学家图灵。
寻找苹果“祖先”的瓦维洛夫
20世纪20年代,苏联作物学家瓦维洛夫对中亚地区做了全面调查,找到苹果真正的祖先——新疆野苹果。新疆野苹果主产天山山脉和邻近山地,虽然是地道的野生种,果实的个头却远远大于苹果属的其他野生种,有的果实更是好吃得可以和栽培苹果媲美。瓦维洛夫还推测,新疆野苹果之所以又大又甜,很可能因为取食它的果实的主要动物由鸟变成了熊。和习惯一口吞食小果子的鸟类不同,熊和人一样喜欢大果子,加上熊的口味和人差不多,由熊代代挑选出来的野果,自然比靠鸟进行自然选择的野果大得多、甜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