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 1369字 | 10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34人 |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 1038字 | 6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15人 |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 1839字 | 15段 | 7分钟 | 10分钟 | 15分钟 | 287人 |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 1514字 | 9段 | 6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150人 |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 1906字 | 8段 | 7分钟 | 11分钟 | 15分钟 | 159人 |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 2087字 | 11段 | 7分钟 | 12分钟 | 17分钟 | 221人 |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 971字 | 11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02人 |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69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34位用户喜欢。
杨善洲老书记植树造林的大亮山,大部分位于我们姚关镇。当初,老书记要到大亮山栽树,乡亲们都劝他,那地方风吹石头跑,栽树根本不可能。可老书记说:“以前,乡亲们不止一次地来找我,让我多为家乡做一些贡献。我承诺过,就一定要兑现!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能把树种下去,而且一定能种活。”
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
缺粮、缺电、缺钱,村民的生活处于“一人种三亩,三亩不够吃”的困难境地。缺水的问题特别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回来。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特别是要足额归还“水账”。
乡亲们最真切地体会到老书记造林带来的好处,是在去年的大旱当中。春夏,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长达半年的持续干旱使群众种不上地,喝不上水。但就在大亮山周边的村子,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流着甘甜的泉水。群众情不自禁地说:“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真不知道这样的大旱我们怎么熬过。”
老书记在创办林场的同时,还想方设法为周边的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首先是修路。雷打树村委会的8个自然村土质肥沃,盛产生态蔬菜,青菜、萝卜、卷心菜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只能靠人挑马驮走几十里山路去出售,运不出去的蔬菜只能烂在地里!老书记跑省上、跑市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又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路需要一笔勘测费,为了节省这笔开支,他买来水准仪自己勘测。老书记带着錾子和手锤,和大家一起选石头,一起砌石头路,一干就是一整天。有时,大家去吃午饭了,他还在埋头选石头。18公里弹石路,就在老书记的带领下,朝着大亮山的边边角角延伸。
通电,也是老百姓多年的希望。老书记亲自带人到保山买来电线和设备,又和大家一起勘察线路,架杆拉线,几个月后,电架通了,芭蕉林村成了大亮山方圆几十里第一个通上电的村子,村民们从街上买回来的灯泡终于亮起来了!电接通的那天,兴奋的村民们自发筹钱宰了一只羊,敲锣打鼓地送到了林场。那天晚上,林场职工和村民们联欢,到处都是欢乐的笑声,村民们笑啊、乐啊、跳啊,感谢老书记给他们送来了光明。
大亮山林场的发展,更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摆田村绿厂子村民小组原先是一个很穷的地方,老书记就把林场间伐剩余物交由村里去卖,用卖的钱买来了电线和电杆为村子接通了电,村民们从电视上学到了很多科技知识,并运用到玉米、水稻、烤烟、茶叶生产上,从此,家家修新房,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22年来,林区群众人均所得粮食从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500多公斤。,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间伐的林材。到现在,林场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8月老书记住院治疗,每天都有群众自发地到医院看望他。中秋节那天,四五十个姚关老家的农民,专门从100多公里外赶到保山,带着家乡的土特产和亲手做的月饼送给老书记。60公里外施甸县的群众来了,40公里外潞江坝的老百姓来了,保山城里的亲朋好友也来了,为了不影响治疗,医院只允许派几个代表进去,可其他人却一直围在病房外,久久不愿走开,期盼老书记早日康复。
大亮山的人民群众永远不会忘记:杨善洲对家乡人民许下的承诺,已经用他晚年22个春秋的艰苦奋斗,兑现给了父老乡亲。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15位用户喜欢。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播出杨善洲同志退休后回乡造林的先进事迹,使我很受感动。由此回想起我们年轻时学习雷锋同志事迹的情景,那时雷锋才二十几岁,如果他还活着,也该七十多岁了。雷锋的事迹仍流传至今,谁说雷锋精神今不在
雷锋、杨善洲两人的模范事迹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雷锋参加工作时,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作为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生活俭朴,一贯以助人为乐为己任。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他的事迹从此在中国家喻户晓。杨善洲同志是一位离退休干部。退休前,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改革开放后,在社会物质礼貌大大丰富的年代,退休后的杨善洲本应在家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但他选取了回家乡,带领村民开荒造林,为建设新农村做贡献,一干就是22年。在造林的过程中,杨善洲不仅仅身体力行,在资金不足时,还要搭上自己的养老金。这种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20多年的劳动成果已见成效:林场人工造林5.8万亩,其中3万亩已成林,林场价值3亿元人民币。杨善洲却将这个初具规模的林场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该林场现已被命名为善洲林场。杨善洲同志的遗愿是:“林场收益之后,首先应惠及当地村民。”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杨善洲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品格。
我们要学习杨善洲什么呢不是去造林(造林要因人而异),而是学习他的高尚品格。我想用毛泽东的话来评价他的为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造林受客观条件限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危害人民利益的事,人人都能够做到。毛泽东还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现实中国社会中,像雷锋、杨善洲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如在杨善洲事迹播出后,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感动中国新闻人物评选颁奖大会”的实况,我自始至终收看完。我认为,他们都是当代的活雷锋,他们的事迹比雷锋时期更进一步,他们同样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一份精神“食粮”。
我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跟党走了六十余年的历程,潜力有限,几十年来仅做了自己就应做的事。但是,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永远不变。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这不是空话,实践证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有千千万万像杨善洲一样的人们,正在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他们的汗水不会白流,共和国繁荣富强势不可挡。我是这个社会的受益者,在有生之年,我愿为社会稳定和谐,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39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87位用户喜欢。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年,他几十年如一日,一心为民,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大公无私,忘我工作。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的林场,最后无偿上缴给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杨善洲同志“忠以立信、诚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以促行”的优秀品格,体现了一共产党员始终如一的高尚情操。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追求杨善洲书记“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
一、忠以立信,忠诚奉献,在创先争优中激发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
做事先做人,党员干部只有忠诚于祖国、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才能始终做到胸襟袒荡,忘我工作。
杨善洲同志的忠诚,是对党的忠诚,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核心和灵魂。忠诚于党就是要把建设一个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生活福裕,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忠诚于党要体现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对事业的使命感、对党对人民和历史负责的责任感是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当前宝山正处十二五开局之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只有视事业为生命,树立一种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精神,自觉把抓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如既往地发扬干大事、成大业的气魄,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脚踏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满腔热忱地为广大参观者服务。
二、诚以修身,在创先争优中培育一心为民的“爱满天下”的情怀。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一心为民的“人民公仆”称号,充分践行了陶行知所说的“爱满天下”的境界。
杨善洲同志一生牢记八个字:不存私心,不谋私利。当前,党的改革发展事业步入关键时期,意识形态多元化,诱惑不断增多,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都会面临一些世俗的请求,人事的纠葛,脱不开的关系网。学习杨善洲,就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一心为民本色,全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致力于为群众更好地服务,甘做人民的公仆,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以党的事业为重、以群众福祉为先,对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效之志,时刻绷紧廉政弦,才能克己奉公,坚决不做对不起组织、家人、良心的事。
三、检以养德,在创先争优中树立高尚情操,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杨善洲甘于清贫,居陋室、住深山,始终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为了人民和自己心中崇高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感召和引领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忠于使命的优秀品质,确实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一个人民爱戴的真人。
四、勤以促行,在创先争优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宝山地处上海的北大门,北临江苏长江口,西接嘉定。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人民勤劳纯朴,坐拥着得天独厚的理想宝地,我要不辱使命,奋力拼搏,紧紧围绕“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的战略,顺应各界人士对宝山教育的美好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旗”的姿态,抢抓机遇,后发争先,推进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为社会和谐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继续传承和发扬杨善洲同志“忠以立信、诚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以促行”。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做事,认认真真地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努力营造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好氛围。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教师,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把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而不懈努力,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的精神。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14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50位用户喜欢。
近日,我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触十分深刻。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
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60年如一日两袖清风,始终持续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忘我工作,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为了履行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事实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他退休后,主动放下进省城安详晚年的机会,义务反顾的扎进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
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作为退休站一名普通干部,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追求老书记“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我们务必要有顽强的意志,务必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从方方面面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
一是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善洲同志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持续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二是学习他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三是学习他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超多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试想,如今这样的干部、这样的领导还有吗?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四是学习他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五是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着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作为退休站一名普通干部,我将时刻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把他的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正以退休职工的利益为重,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以人为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此刻做起,以赤诚之心对待退休职工,努力为退休职工办实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0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59位用户喜欢。
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同志身上让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很多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先进追求。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共产党员一时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杨善洲同志就是一个一辈子按共产党人觉悟办事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一辈子的先进追求,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26岁担任县级干部,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他退休后,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一头扎进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有人问他,放着好日子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他说:“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同志是一个用全部生命和心血实践入党誓言的共产党人。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他担任地、县领导30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帮路过的赶马人钉过马掌,教工地上的年轻人打过石头。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去视察,他正在田里和农民一起劳动,浑身沾满了泥水。老百姓亲切称他为“草鞋书记”、“泥腿书记”。他常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们干工作是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帮群众办事。”他经常拿自己的工资接济困难群众,一生没有积蓄,连家里房子漏雨修补的钱都拿不出来。1985年昌宁县遭受水灾,他立即指示停建保山地委办公大楼,把建楼的钱拿来救灾。他在位时没利用职权为家乡办事,退休后回大亮山种树,用自己的奉献兑现给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去世前他还专门交待,一定要把林木的收益分给群众,不能让群众吃亏。杨善洲同志去世后,成千上万的群众含泪为他送行。他是一个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而与老百姓血肉相连的领导干部。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认为: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他要求干部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当地委书记时,按规定家属可以“农转非”,但他对组织照顾先人后己,把审批表放进抽屉,一压就是30多年,妻子和女儿至今还是普通农民。乡民政干部看他家里缺粮,一家人靠野菜掺杂粮度日,就送去点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硬是叫家人还回去,用以救济那些生活更困难的群众。认识他的人都说,杨善洲对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很抠门;手中的权力,“前门”开得很大,“后门”关得很紧。他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艰苦创业,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他担任县、地领导时,常年住在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板床,一副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他长年累月在乡下跑,脸色黧黑,双手粗糙,检查工作时被乡秘书当成农民而挡驾。他上大亮山创办林场,没地方住,就带领大家用树枝、草料搭窝棚;没有树苗和肥料,就自己到街上捡果核、拾畜粪。他把新盖好的砖瓦房让给林场的技术员和职工,自己最后一个从油毛毡棚里搬出来,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杨善洲同志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了身边所有的人,再苦再累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他是一个靠高尚人格和牺牲精神服人的创业带头人。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献给了共产党人的高尚追求,献给了对群众的无私承诺。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大有益于人民的人。他用一生不懈的先进追求回答了入党是为了什么、当干部该干些什么、身后要给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
杨善洲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给所有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留下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对照自己该如何为政、该如何干事、该如何做人。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定信念、加强党性,实践宗旨、无私奉献,努力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87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221位用户喜欢。
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善洲同志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这是杨善洲老书记最本质的精神所在,学习老书记就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做一名无私奉献、一身正气的好党员。
杨善洲同志用毕生精力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恪守信念,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市委认为,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对于加强当代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增强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保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市委决定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活动。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教师,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而不懈努力,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的精神。“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71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02位用户喜欢。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不仅唱出了当地群众对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杨善洲从1953年担任区委副书记起,先后担任过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1977年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直至1988年退休。他很少呆在机关,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
为提高亩产解决群众温饱,他亲自试验并示范推广“三岔九垄”插秧法。直到现在,保山当地群众插秧还沿用这个方法。他还推动了“坡地改梯田”、改籼稻为粳稻等试验田。1978年至1981年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排第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杨善洲被人们称作“粮书记”。
他担任地委书记后,按照政策,组织部门上交了他家人“农转非”的报告,他闻讯后坚决要求撤销了报告。他的妻子和大女儿一辈子都在农村。
他担任地县领导干部30多年,可直到退休也没有能力为在农村的家盖一所像样的房子,他家的房子曾经是全村最差的。
杨善洲退休后回到大亮山林场种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元在施甸县城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了一幢新房。老伴找到他:能不能凑点钱,帮娃们还账?他东拼西凑仅拿出9600元。为了不拖累孩子们,杨善洲做主把房子卖了。
1988年3月杨善洲退休后,婉拒上级安排他到省城安享晚年的厚意,走进施甸县大亮山,与15名职工一道开始了起早贪黑植树造林的生活。
那时,就地取材搭起来的40多间油毛毡棚是大家的栖身处。1992年,大亮山林场盖起第一间砖瓦房,他让给了新来的技术员。在四面透风漏雨的油毛毡棚,老人一住就是9年。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却坚持不从林场领取报酬。最初的几年,林场每月给他补贴70元伙食费,后来调到100元。林场曾多次要给他一个月500元的补助,他总是一句话顶回来:“我上山是来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22个寒暑过去,大亮山林场人工林面积达5.6万亩,经济价值超过3亿元。2009年,82岁的杨善洲把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施甸县政府决定奖励杨善洲10万元,被他当场谢绝。经再三劝说,他接下了保山市委市政府奖励的20万元,捐出16万元用于公益事业,仅余4万元留给他一生愧疚的老伴。
“杨善洲不仅是共产党员的典范,也是我们每个人做人、做事的楷模。”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福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