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工匠典型事迹 | 779字 | 4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113人 |
工匠典型事迹 | 533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156人 |
劳模工匠典型人物事迹材料 | 937字 | 10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13人 |
工匠典型事迹 | 500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64人 |
劳模工匠典型人物事迹材料 | 834字 | 9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18人 |
工匠典型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3位用户喜欢。
“艾劳模很忙,但只要请教焊接方面的难题,他有求必应。”刘春说。重大项目,身影频现在国内外不少重大项目建设中,也能找到艾爱国工作的身影。
“很多人以为湘钢只研发、生产钢材,事实上,要承接一个重大项目,焊缝质量同等重要。”华菱湘钢海工钢研发工程师脱臣德说,“艾劳模就像一个‘钢铁裁缝’,研究的就是如何将不同性能的钢板完美‘缝合’。”2020年,华菱湘钢瞄准了国内首个自营深水油田开发项目——流花项目。流花项目的导管架要求全部使用高强钢,华菱湘钢是国内第一家将新研发的高强钢送去给项目检验的钢厂,艾爱国参与了焊接工艺的研究。然而,在实验室测试合格的焊缝,到了施工现场,却是另一回事。艾爱国很着急,接到电话,次日一大早便坐高铁到了珠海,在高铁上一个个核对焊接数据。从珠海站出来已是中午,到施工现场还有1个多小时车程,艾爱国拒绝了先吃中饭的提议,直奔目的地。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护面罩,艾爱国趴在钢板上查看焊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否做了预热?预热温度是多少?电流、电压情况……观察记录完整后,他和现场工程师坐下来一一分析,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优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艺。现场工程师隐隐意识到,来的这个老头,也许是一位“技术大神”,试探着说了句:“我们焊别的材料时,焊材消耗大……”“走,去现场看看!”艾爱国立马起身,几步蹬上铁架,“顺手”解决了这个重大工程的另一个焊接难题。最终,湘钢的钢材和焊接工艺,通过了各方试验,独家拿下了流花项目2。6万吨高强钢订单。然而,想找到艾爱国参与重大项目的凭证,并不容易。曾有人找艾爱国要当年报道过他的报纸、照片存档,艾爱国洒脱地说:“我哪里还有那些东西,全部丢掉了!”徒弟们拿他也没办法,他们深知,在师傅心中,成绩只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才是下一个目标。
“艾劳模”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善学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内而发,感染着身边一群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个“艾劳模”势必要带出一批“爱劳模”。
工匠典型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56位用户喜欢。
刘湘宾常常告诉自己的徒弟们,干航天工业不比做手机、做电脑。手机、电脑坏了,可以拿去修,有试错的成本,但航天的.精密零件出现了问题,将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损失。
说起奉献,刘湘宾不忘的是自己的团队。刘湘宾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以精密加工技术攻关研究为依托,为企业精密、超精密加工制造保驾护航。现在,他所在团队的轴圆柱度、半球球面度等加工精度在整个西北片区独占鳌头。
据刘湘宾介绍,在某型号球阀的加工中,通过自创抛光轮,打破传统硬对硬的加工模式,改变为软对硬的加工方法,保证了毡垫在高速旋转时定位准确。同时,采用工装压表的方法控制机床坐标的位移精度,使球体圆度达到了0.002毫米、光洁度达到13级的设计要求,使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017年,刘湘宾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在班组建立了半球、球碗生产单元,全力配合进行技术攻关。对比刃具参数、优化加工工序,进行工装设计和改制。攻关后的半球、球碗两种零件的合格率由原来的55%提高到90%,单件成本降低50%,生产效率提升了近3倍。
2018年5月,刘湘宾带领团队开展了以某型产品零件加工为代表的航天硬脆材料零件超声振动低应力精密加工技术研究。经过9个月反复试验,使加工精度达到了壁厚0.5毫米至0.8毫米、内外球面同轴度1微米,首次在国内行业实现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
劳模工匠典型人物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7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13位用户喜欢。
张 强
临沂利华纸业有限公司
生产部副经理
作为我县高学历引进的技术人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付出,与企业同风雨、共命运,把制浆造纸工作当成一种神圣的使命,十年创新不止,十年追求不变,十年硕果累累,用自己的才华激情高唱新时代的“奋斗之歌”。
作为公司生产部副经理,张强深知产品质量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他积极向公司提出每年3次走访客户,认真向客户了解企业产品在使用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改进方法。通过与技术部不断沟通,制定方案,尝试对制浆造纸的工艺进行调整,并成功引入了防潮剂,使利华纸业的产品在防潮抗水性能得到提高,获得了下游客户的充分认可,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利华”品牌逐步树立起来。
临沂利华纸业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 张强 :“这个小窟窿的检查,就需要在复检的过程中去观察,一般是从暗的地方到亮的地方去观察这些纸面。纸面一旦检查不到,到客户那里一断纸,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会给公司的信誉造成一定的影响。”
干一行,爱一行。张强在工作中有魄力、讲方法,利用所学专业和自身掌握的技术,编订了企业标准《临沂利华纸业有限公司高强瓦楞质量标准》。为了公司产品更好的发展,他优化控制企业生产原料和工艺过程,达到了国际出口的欧盟标准,获得了第三方从事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鉴定的SGS认证,为拓宽下游客户打下坚实基础。
__,刻苦钻研。为了找到了理论上可部分替代淀粉的化学品,张强不分黑白的工作,反复进行实验尝试,最终他成功的找到了合适的化学品,减少了淀粉的使用量,每年降低企业生产成本10万元,大大减轻了企业与人口争粮的压力。
临沂利华纸业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 张强:“没有质量这个纸就是没有市场,也就是说在市场上不能够存活。想要有更加开阔的市场,就需要把产品质量控制在最好的范围之内,打开咱现在的国内市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张强的默默付出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肯定,并在2017年被推荐为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候选人、2019年郯城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郯城县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20年临沂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等荣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人,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舍我其谁的信念、勇当尖兵的决心以过硬的成绩,当好制浆造纸行业的“弄潮儿”。
工匠典型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学技术是其次,学做人是首位,干活要凢良心。”胡双钱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也是他技工生涯癿注脚。
胡双钱是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癿高级技师,一位坚守航穸亊业 35 年、加工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差错癿普通钳工。对质量癿坚守,已经是融入血液癿习惯。他心里清楚,一次差错可能就意味着无可估量癿损失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他用自己怪结弻纳癿“对比复查法”和“反向验证法”,在飞机零件制造岗位上创造了35 年零差错癿纪弽,连续十事年被公司评为“质量信得迆岗位”,幵授予产品克检荣誉证书。
丌仅无差错,还特别能攻坚。在 ARJ21 新支线飞机项目和大型客机项目癿研制和试飞阶段,设计定型及各项试验癿迆程中会产生许多特制件,这些零件无法迚行大批量、觃模化生产,钳工是迚行零件加工最直接癿手段。胡双钱几十年癿积累和沉淀开始収挥作用。他攻坚兊难,创新工作方法,圆满宋成了 ARJ21—700飞机起落架钛合釐作劢筒接头特制件制孔、C919 大型客机项目平尾零件制孔等
各种特制件癿加工工作。胡双钱先后获得全国亏一劳劢奖章、全国劳劢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癿装备制造业搞上去,一定要把大飞机搞上去。已经 55岁癿胡双钱现在最大癿愿望是“最好再干 10 年、20 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
劳模工匠典型人物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34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18位用户喜欢。
致敬劳模工匠|郑继雷:发扬工匠精神 焊出人生精彩
郑继雷是四川川润液压润滑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擅长焊接工作。18年的工作历练,让他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一名高级焊接工艺工程师。
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郑继雷一直苦心钻研焊接技能和焊接专业知识,从生产一线开始干起。从最初苦练焊条电弧焊焊接锅炉开始,到现在开发焊接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从生产车间焊工,做到高级焊接工艺工程师。
2007年底,郑继雷只身前往秦山核电站,完成产品安装调试,其中工作内容不乏组对、焊接、校形、装配,他成功参与完成秦山核电站更换顶盖的工作,得到法国客户的一致好评。
2012年,在生产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科技进步项目产品中,郑继雷攻克许多焊接技术难题,涉及碳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钴基合金、蒙乃尔合金等材质焊接,并取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难度很大的Ω型焊缝的问题解决,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用人工焊接方式成功代替了国外几百万的设备焊接。
2021年至今,郑继雷推动三新技术引入,成功引入手持式激光焊接、管道密封焊接、管道焊接专机、机器人焊接应用等,在解决生产产能瓶颈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其产品涉及的项目产值总额达7亿多人民币。
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郑继雷还将自己积累的技术经验倾囊相授给徒弟和工程技术人员,前后带徒30余人,同时年均培训设计人员、质量人员、一线工人等100人次,为企业生产工作保驾护航,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后起之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冰凉的钢铁上焊接出火热的人生,这看似遥不可及的事情,成为郑继雷的人生目标。拿起焊枪的那一刻起,他就暗下决心,做工人就要做一名出色的工人,做焊工就做一名技术一流的焊工。他身上每一个被飞溅的焊花烫下的伤疤,都转化为在焊接技术道路上奋斗的动力。凭借敬业精神,他创造了突出的岗位业绩,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高级焊接工艺工程师,用高超的技艺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下一步,我还想尽量接触更多有挑战性的项目,争取更多的突破。”郑继雷表示,自己将在焊接技术领域不断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