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共和国勋章事迹作文 | 685字 | 7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73人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简要事迹 | 972字 | 7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95人 |
共和国勋章事迹大作文素材积累 | 2074字 | 9段 | 7分钟 | 12分钟 | 16分钟 | 171人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主要事迹 | 1087字 | 6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195人 |
申纪兰共和国勋章事迹 | 767字 | 4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118人 |
共和国勋章事迹作文 | 670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93人 |
共和国勋章8人及事迹材料 | 1643字 | 10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255人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简要事迹 | 912字 | 5段 | 4分钟 | 5分钟 | 8分钟 | 259人 |
共和国勋章人物事迹 | 555字 | 8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251人 |
共和国勋章张富清先进事迹 | 1413字 | 7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242人 |
申纪兰共和国勋章事迹 | 1099字 | 7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139人 |
申纪兰共和国勋章事迹 | 1357字 | 4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212人 |
共和国勋章事迹材料 | 458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67人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事迹材料 | 652字 | 9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81人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人物事迹 | 392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05人 |
申纪兰共和国勋章事迹 | 957字 | 12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23人 |
共和国勋章事迹作文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73位用户喜欢。
她被人戏称“三无科学家”,没有留洋背景,没用博士学位,没有院士头衔。她默默无闻地努力,起早贪黑地工作着,夜以继日地钻研着……
她就是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儿时的她,家乡正流行着疟疾。幼小的她目睹了一个又一个人倒下,亲人们悲痛不已。疟疾是危害甚是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几亿人民都为此丧生。屠呦呦不忍看到人们生离死别,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治疗疟疾的“神奇子弹”。
毕竟,科学这条路太狭窄了,太陡峭了。一间小小的实验室,陈旧的设备。屠呦呦和团队在工作室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亲自服用药物,将自己的健康、生死置之度外,一心为药物研发。因为环境简陋,放着药物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屠呦呦他们在长满荆棘的科学道路上艰苦卓越的前进。1972年,她和同事在青蒿中提取的无色结晶物体命名“青蒿素”,1973年,屠呦呦在原有的基础上合成了“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拯救了全球上百万的人民,上百万人民免遭疾病的折磨。“青蒿素”被非洲人民称为“中国神药”,屠呦呦也被称为“青蒿素之母”。
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世界上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面对如此严谨认真的屠奶奶,我们不禁由衷地敬佩她。可令大家大跌眼镜的是,工作一丝不苟的屠奶奶生活中却是一个粗线条的人。有一次出差时她的东西丢了,让同事帮忙寻找,同事打开行李箱,眼前的画面让他惊呆了,东西摆的乱七八糟,凌乱不堪,哪像个女生啊。
虽然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屠呦呦仍与普通人一样,平平淡淡,继续投入新的研究。荣誉的获得并没有改变她科学研究的初心。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简要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7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95位用户喜欢。
我们终于见到了闻名已久的老党员申纪兰,见到了几代西沟人在荒山秃岭上创造的人间绿色奇迹。通过聆听申纪兰老人讲话、参观纪念馆等具体活动,近距离地观察、接触了我们敬仰的老劳模、老党员申纪兰同志,感受了西沟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唯一的一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申纪兰同志几十年来对待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待人民群众无私奉献,在她的带领下,西沟人战天斗地,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创造了人间奇迹。从她的身上,我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西沟,就没有我”,“是共产党员,就应该听党话、跟党走”……
直到现在,那一句句质朴的发自肺腑的言语,仍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中国有句老话叫见贤思齐,申纪兰就是我们中国当代的“贤”,纪兰精神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宝”。我们学习纪兰同志,就是要在纪兰精神的强大感召下,把握它的精神和内在实质,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扬下去,处处开花结果。
对照纪兰精神,我们要学会“知足”。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作为一名高学历高素质的新时代研究生,作为一名立志于有所成就的年轻人,我必须正确对待学习和工作,从小事做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得到升华,体现价值。当前我们很多党员干部,只要组织照顾,不讲组织义务;只要组织待遇,不讲组织贡献。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背叛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我们学习纪兰精神,首先就要学会立足本职,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精。
对照纪兰精神,我们要学会“廉洁”。贪欲之害大如虎,对于一名会计人员来讲,我们一定要保持会计人员的道德节操。我们学习纪兰精神,就是要学习她的廉洁奉公的情怀。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各项规定,讲操守、重品行,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境界。
我们有纪兰精神是幸运的,我们要平时注重学习和贯彻以申纪兰为代表的“纪兰精神”。“纪兰精神”,就是要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廉洁奉公的优秀品德,奋力开拓的创新精神,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和淡泊名利的奉献意识。
人生不能复制,精神却能共鸣,她的这种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值得我们钦佩,值得我们学习,理应成为我们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共和国勋章事迹大作文素材积累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74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71位用户喜欢。
我了解到袁隆平同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 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质疑。袁隆平的头脑中始终装着一个坚定的答案: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袁老还会告诉你他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中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为全人类战胜饥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袁隆平的带领下,通过大家努力,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积种植,增产十分明显;在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开发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袁隆平的一生,始终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安逸,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的要求。他对“见利而拼命,干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厌恶。他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有些人连人格也不要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袁隆平现在一定很高兴,因为他自青年时期的理想到现在的目标,不论多苦多难,都已经成为了现实!看完全部的袁隆平传,我们知道他的高兴,不是因为身上的各种光环,而是因为他给了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的梦。
学习袁隆平精神,就要作一个有价值的人!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袁隆平同志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断造福人类。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为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对于这位伟大的、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评价他的身价何只千亿,可他每月的收入连工资加补贴也只有几千元。依其贡献,他应该拥有更多的钱,但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乐呵呵地说:“要生活和生产,钱是重要的,但钱的来路一定要正。钱是拿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用钱,第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朴素大方,这是一个原则。穿那么好干什么,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见得你的地位就高。”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钱观,朴实直白,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有人评价他说:
“袁隆平院士头顶蓝天,勇攀科技高峰;脚踏实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服务人类社会;胸怀祖国,心忧天下,造福世界人民,”作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身处教育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主要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8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95位用户喜欢。
最近,我们学习了战斗英雄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一个战功卓著的英雄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深藏功名64年。对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当前我国正处于多个关键阶段:脱贫攻坚战即将收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脚步不断加快,此时的祖国最要的就是像张富清同志一样的优秀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奋斗。
一、牢记初心:作为一名革命老兵、一名共产党人,张富清同志始终牢记着自己的初心,64年的尘封,他始终牢记战功不是用来炫耀的,在牺牲战友的面前,他深知这些荣誉不值一提。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也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守为民服务的本真,发扬谦虚谨慎、勤政务实的作风,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干出一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二、勇于担当:我们现在所处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更是一个正在经历严峻考验的时代,我们要有强烈的担当意识,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挑急难险重的担子,不计个人得失,不去争名逐利,勇敢的朝着时代的最前沿奋进,做一个勇立涛头的弄潮儿。牢记工作就是干革命,杜绝作出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考虑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决不当历史的罪人。
三、甘于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英雄张富清转业时,本可以到大城市安身立命,也可以回老家衣锦还乡,但他却主动选择了山区,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我们也应当听从组织召唤,扎根基层、坚守岗位,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解困;不断强化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综合素养,提升境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志存高远、淡泊明志,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张富清的一生没有一刻躺在功劳簿上,面对这样一位不忘初心,不改本色的老英雄,我们除了致敬,更应该懂得他的选择,我们要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舍小家为大家的无名英雄,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奉献着,他们不求回报,甘于奉献,为的只是让国家更强大,人民更幸福,正如人们常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们在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一定要时刻记得给予,无私的给予,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默默地尽自己所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奋斗。
申纪兰共和国勋章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8位用户喜欢。
申纪兰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牢记党的宗旨,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到西沟村学习申纪兰同志,通过聆听她的谆谆教诲,参观小山村的巨大变化,她那“三大情怀”激励和鼓舞着我们这些党员干部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学习申纪兰同志坚定的政治情怀。申纪兰同志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就是要把一切献给党。”她把所有的荣誉归功于党,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党走,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最高境界和水平。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自身思想纯洁。
二、学习申纪兰同志心系人民群众的公仆情怀。申纪兰虽然身居“高官”,但从没有忘记过父老乡亲,只要对群众有利的事情,不管多么微小,都要坚持去做,为群众富裕、人民幸福不懈地努力。只有时时处处心里装着人民群众,永远不忘记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热情和忘我工作的精神,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学习申纪兰同志崇高的人文情怀。申纪兰同志既是全国著名劳模,又担任过多个领导职务。尽管知名度大了,但她为人民立新功的思想没有变;尽管地位高了,但她共产党员的本色没有变;尽管环境换了,但她廉洁奉公的意识没有变。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坚持讲操守、重品行、做表率,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境界,在带领大家劳动致富的同时,不断丰富着山村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着山村的精神力量。村里创办“纪兰饮料公司”,她说只要规规矩矩经营,老老实实纳税,对村民增收有利,她的名字可以用。有人想借她的名气搞歪门邪道,她说“给个金山也不干”,坚决予以回绝。村民要给她塑铜像,她说铜像金像不如老百姓心中的好形象。她,以实际行动在人民群众心中塑起了一个真正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共和国勋章事迹作文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我们都好像和袁老有一面之缘,在课本里,在饭桌上,在人间里。今天,我们用观看电影的方式缅怀袁隆平爷爷。
银幕中的爷爷:与妻子分别二十年,再见面已年过半百;在海南研究十余年,研究成果却一直止步不前;长时间没有研究成果,经费被停,被泼各种冷水。
但银幕外的我们,看到的不是他的放弃,而是他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孕育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是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喜看稻菽千重浪,在卓越的功勋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他作为90后的朴实可爱:他生活简单,衣着朴素;他多才多艺,拉小提琴,英文流利,游泳健将;他幽默风趣,会说自己是“自由散漫”,被问到“帅不帅”时会得意地回答一个“handsome”。当这些特质合起来时,我们看到的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田间地头家长里短的可爱爷爷。
"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至死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袁隆平爷爷的离开,相信很多人心中不止是悲痛,还有着无所适从的恐慌与不安。但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被从未打过照面的人们依赖。历史在传承,但我们相信他能青山永驻,他能万古流芳,他能拥有那千千万万人永恒的爱和这世世代代不朽的名。今天举行了他的遗体送别仪式,但是我想说,真正的死亡不是他的身体消涅,而是我们对他功勋以及精神的遗忘与不传承。所以,要记得,共和国记得,我们更应该记得,我们不仅记得,还要传承下去,融入我们精神血脉,塑进我们铁血脊梁。
共和国勋章8人及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43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上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遭遇西方列强围追堵截、封锁威慑。鉴于国防安全形势需要,1958年,中国决定上马核潜艇项目,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竟傲慢地说:“核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们搞不了!”美国听说了,嗤之以鼻,完全没当回事。毛泽东听了汇报,异常气愤,一拍桌子:“你们不援助,那我们自己干!”“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于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核潜艇作为绝密项目,迅速启动。黄旭华和他的团队,从此,隐姓埋名,仿佛人间消失,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哪里,在干什么!仅仅十年后,1970年,中国首艘核动力攻击潜艇“长征一号”下水,震惊了全世界,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阔别家乡参加核潜艇项目后,他长达30年未能回家。直到1986年,解密期过后,他才顺道回家探望银发满头的老母,阔别30年,母子再度相对,竟无语凝噎!一个已耄耋,一个已花甲。而父亲则早已去世,父子再未能重逢!抱着苍老的母亲,“不孝子”黄旭华,不禁失声痛哭!但他依然没向母亲解释什么,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依旧责骂他不孝。
直到1987年,一篇《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报告文学,在《文汇》杂志刊登,黄旭华将文章寄给了母亲,里面虽然没有写出他的真名,却提到了核潜艇的“黄总设计师”,并提到了他夫人李世英的名字。母亲这才恍然大悟,立即将子女们召集到一起,只说了一句话:“三哥的事情,你们要谅解!”30年隐忍、30年不孝、30年委屈,对祖国母亲尽了忠,也终于,对生身母亲有了一个交代。
1954年,参与战斗舰艇研究设计,1958年,调任海军核潜艇研究室任副总工。那时候,国家还是一穷二白,又赶上“三年灾害”,研发核潜艇的难度,可想而知。首先就是人才匮乏。没有技术、没有工具、没有原材料。没有核潜艇模型,但找到了两个美国导弹核潜艇的儿童玩具,于是对玩具进行拆解,揣测结构原理;没有大型运算用的计算机,那就用算盘和计算尺,用纸和笔,计算出惊人的大数据;没有资料,没有图纸,那就大海捞针,从国外报刊杂志上捕获蛛丝马迹;没有食物,那就饿着肚子干,黄旭华后来回忆说:“如果那时候有杯豆浆,心里就暖融融的!”
就在这样的简陋艰苦环境中,黄旭华和同事们吃住都在研究所,一门心思扑在核潜艇上。一有情况,零下20摄氏度,掀起被窝就能起身工作。仅仅几年,1964年,第一艘核潜艇就研制成功,1970年就顺利下水。1988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报复力量的国家。
为了测试改进核潜艇的性能,他无数次亲随潜艇深潜检测,那是需要冒着牺牲的危险的。1988年,黄旭华亲自随潜至南海300米深处,检测记录各项指标数据,成为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下水深潜第一人。他说:“我是总师,我要对潜艇负责,对艇上170名战士负责”,试验成功后,他豪情满怀挥笔写下:“花甲痴翁,智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因为祖国的召唤,因为保密的需要,他隐姓埋名、以身许国三十载,默默奋斗在科研一线,甘当无名英雄。30年里,父母、8个兄弟姐妹竟都不知他在干什么!父亲去世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全家人都在骂他不孝、无情、冷血。黄旭华泪流满面地说:“有人问我忠孝不能两全,你怎么理解?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又说:“我非常爱我的夫人,女儿,父母。但在核潜艇这个事业上,我可以牺牲一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他一生崇尚俭朴生活,坚持艰苦奋斗。办公室没有空调,夏季经常在40摄氏度高温下蒸桑拿。分房时,挑了没人要的顶楼,直到2005年,才给家装了一台空调。院士的他,没有专车,所里最好的车,是用了多年的“桑塔纳”。名片上,好多年连手机号码都没有,手机也是后来才买。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却把享受视为身外物。舍弃了个人,舍弃了小家,是为了国家,是为了大家。
功成名就天下晓,归来仍旧少年心。耄耋之年,93 岁高龄,他至今却仍未退休。每天早上8点半,他准时出现在核潜艇研究所的院士办公室。一张办公桌、一副老花镜、一只放大镜,陪伴晚年的,依旧还是工作。他说:“我愿意为核潜艇事业发挥余热、贡献力量”;“我要做年轻人的啦啦队,为他们加油鼓劲,必要时出个点子。什么时候退休不知道,身体还可以干几年。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简要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1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59位用户喜欢。
所有最普通的中国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而在许多人的心里,他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国的脊梁人物中,袁隆平是极具标志性的存在,是中国数十亿人深情爱戴的“国民英雄”。袁隆平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劳在杂交水稻科学研究一线,只为14亿中国人有饭吃。在普通中国人的认识中,“袁隆平”三个字是一个充满意义和情感的象征,象征着一个国家的人民从饥饿走向温饱,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赶上时代走向引领时代。从“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到今天“天问一号”跨越行星际,共和国的科学家们向真理之路不断探寻,靠着自力更生、顽强执着和大胆设想、认真求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话。袁老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一生都在追梦,在大地上追梦。袁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测,还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类福祉的使命追求。杂交稻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是对真理的渴望和向往,是对中国人民的负责。袁老用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真理,他的“实验室”就是国民经济主战场,他的科研目标很纯粹,就是解决吃饭问题。
袁老是共和国最不平凡的农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曾经历过旧中国贫穷落后年代的人,内心烈的愿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变中国的种子。这位老人也是最伟大的农民,他留给青年人的话是: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他躬身力行,在农田里做实验,90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坚持做科研,实现“高产更高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他心头的重中之重,他要解决的不只是当代人的吃饭问题,他想永远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
今天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人类科技前沿的成果频频凝聚全球关注的目光。我们深知,没有科技自立自强,在国际竞争中腰杆子就不硬,正如“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让中国人民的腰杆子挺起来。今天一位科学巨擘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还在深深濡染着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们必将其代代传承。
共和国勋章人物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1位用户喜欢。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世纪60年代中,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共和国勋章张富清先进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1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42位用户喜欢。
张富清,汉族,1924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1924年12月,张富清出生于陕西汉中洋县马畅镇双庙村一个贫农家庭。兵荒马乱的年月,他在家种过地,给地主当过长工,没有上过一天学。1945年下半年,家中唯一的壮劳力二哥被国民党抓壮丁,为了维持一家人生计,他用自己将二哥换了出来。
1948年3月,他参加了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参加过壶梯山战役、永丰城战役等多次战役,当突击队员、当前锋,打头阵。1948年10月,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张富清和两位战友组成突击队,第一个跳下永丰城墙,和守卫的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当时子弹曾擦着他的头皮飞过,留下一道伤疤。击退外围敌人后,张富清冲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个土坑,把捆在一起的8颗手榴弹和1个炸药包码放在里面,将碉堡炸毁。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张富清炸毁了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他夺取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获军一等功。战斗结束,他死里逃生,可突击组的另外两名战友却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时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还亲自接见了张富清。
在和平建设时期,离家征战已经7年的他,转业时本可以选择回原籍工作。当听到“在湖北,恩施地区最艰苦,最缺乏人去建设”时,张富清当即决定要到艰苦、困难的地区为党工作,为人民做事。到来凤县后,张富清先后任城关粮油所主任,三胡区副区长、区长、建行来凤支行副行长等职务。每一个岗位,他都脚踏实地,竭尽所能,担当奉献。刚开始进驻生产大队时,群众不买账、不认可,为了让群众接受自己,他不躲不绕,想方设法,克服解决。他住进最穷的社员家,白天与社员一起干重体力活儿,晚上开完会后,帮社员挑水扫地;群众反映出行难、吃水难后,他带着社员四处寻找水源,50多岁的年纪腰系长绳,下到天坑底部找水;他带着社员修路,与社员一起在绝壁上抡大锤打炮眼;1961年至1964年期间,张富清主导修建了三胡区老狮子桥水电站,供附近的两个生产队照明,这是三胡区历史上第一座水电站。张富清带领群众肩挑背扛、开山修路,哪里最贫困往哪里跑得最勤,哪家最困难为哪家想得最多,他全心全意为百姓乡亲谋发展,为贫穷山区奉献了自己的大半生。
1985年1月,张富清站完最后一班岗,从建行来凤支行副行长岗位上退下来。2012年,张富清因病左腿截肢,为了不影响子女“为党和人民工作”,88岁的他装上假肢顽强站了起来。
60多年里,张富清将赫赫战功深埋心底,从不提起,他的老伴儿和儿女都不知情。2018年底,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张富清隐藏半个多世纪的战功才得以发现。讲起登记的初衷,张富清说:“我起初不想把这些奖章和证书拿出来,但考虑到如果不拿出来,那就是对党不忠诚,是欺骗党的行为……”他还说:“我要在有生之年,坚决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做到哪里,党叫我做啥,我就做啥。”战斗英雄的事迹披露后,即使有诸多光环加身,他依然是老样子,还是那个坚守初心、保持本色的张富清。
一个人有了信仰和理想,就有了人生的方向和自信的力量。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将以张富清爷爷为榜样,热爱祖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事业之中,书写好个人奋斗与共同追梦的新篇章!
申纪兰共和国勋章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9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39位用户喜欢。
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展览馆外的长形石块上,醒目地镌刻着2009年_看望申纪兰时说的一句话:“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兰精神代代相传。”没有惊天动地,只有脚踏实地,申纪兰,这位普普通通的妇女,一生扎根农村,将一切献给了党、国家和人民。
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申纪兰担任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同样干一天活儿,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申纪兰不服气,决定在社里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男女劳动比赛。比赛开始,在专门划出的比赛田地里,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时不时抽袋烟休息一下;而被发动起来的妇女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劳动,并赢得了比赛的最终胜利,第一次挣到了和男人一样的工分。
男女同工同酬,在这个太行山脚下的小山村里率先实现。随后,申纪兰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回忆往事,申纪兰用无比坚定的话语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我带领妇女争同工同酬,就是为妇女争口气!人家都说妇女是‘半边天’,我们就要为‘半边天’争光、争气!”
1983年,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1984年,申纪兰积极创新、大胆改革,带领西沟人植树育林、筑坝造地、兴办企业,“山上是银行、沟底是粮仓”的蓬勃景象让西沟村旧貌换新颜。党的x大以来,西沟村决定关停村办污染企业,重新寻找发展定位。在申纪兰的带领下,西沟村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一一兴建,香菇大棚、光伏发电、服饰床品等新产业基地拔地而起。
自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来,申纪兰连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申纪兰深知农民所想所盼,关心农民生活疾苦,尽心尽职为广大农民发声。她的提案始终聚焦“三农”问题,从山区交通建设、耕地保护,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教育。与此同时,几十年来,这些“带有泥土味”的提案,也不断得到采纳和实施。
申纪兰一生获得过包括“共和国勋章”在内的许多荣誉,但淡泊名利的她始终把这些殊荣当作一种鞭策。她曾有多次机会离开农村,但她都婉言谢绝,因为在她心中“只有生活在农民中间,才能更了解农民疾苦”。1973年至1983年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申纪兰坚决不转户口、不领厅级领导干部的工资、不转干部身份。
2020年6月28日,91岁的人民代表申纪兰与世长辞。“丧事从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相关补贴,上交党费。”老人在弥留之际,说出了最后两个心愿。斯人已逝,但她留下的那颗滚烫火热的为民初心,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申纪兰共和国勋章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12位用户喜欢。
通过学习申纪兰精神,使我感触很深。申纪兰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牢记党的宗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时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一心扑在工作上,她勤奋敬业、恪尽职守,坚持原则、严于律己,襟怀坦白、谦虚谨慎,勇于吃苦、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良好形象,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范,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省以至全国共产党员作风建设的一座灯塔、一把标尺。申纪兰像一面镜子,对照她,我在感动之余,触动很深。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纪兰精神就是要学习她坚定的政治立场、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奋力开拓的创新精神、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和淡泊名利的奉献意识。
一、树公仆情怀服务企业发展。学习纪兰精神,就是像她那样,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解难事,做群众的贴心人。具体工作实际,就是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热情和忘我工作的精神,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把求真务实的要求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始终维护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诚帮助企业和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创新方式维护和谐稳定。学习纪兰精神,就要学习她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实际紧密相结合,创新工作方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质监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维护质监和谐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提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本领。作为一名干部,就要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办好事情,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构建和谐的能力。
三、规范行为促进廉洁高效。学习纪兰精神,就要学习她严以律己、不图虚名、不谋私利、处事公正,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一名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做为一名干部,就要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堂堂正正做人,公道正派办事,始终把讲政治、顾大局摆在第一位,做学习和落实《廉政准则》的表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清醒坚定的政治形象;不断增强工作执行力,发扬“严、细、准、快”的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树立求真务实的干事形象;不断增强廉洁自律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落实廉洁从业各项规定,树立从严要求的自律形象;不断增强内在亲和力,始终把自己摆在服务者的位置,真诚为企业、以及办事群众服好务,树立亲和热情的服务形象。今年在全市系统开展向申纪兰同志学习的活动非常及时和必要,我们学习、传承、弘扬、实践纪兰精神,就要常怀感恩之心、平常人之心和积极进取之心,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名合格的经济卫士, 做一名合格的质监干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继续引深“五增五创”,紧紧围绕“四个创新”,努力推进“四个平台”,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创优发展环境,把学习纪兰精神的成果体现在“质监”建设上、体现在工作落实上,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市局领导和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共和国勋章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听到这句话,我就想到了袁隆平爷爷。我就想起了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借着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四亿人民的温饱问题。
袁隆平爷爷是农业科学家,也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他从30多岁开始了农业工作,至到今年,已经干了60年了。这么多年来,他勤奋刻苦,遇到困难永不畏惧。所以他取得的伟大成就,把十四亿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不仅仅是解决了,还有了更大的发展。原来他在这几亩地上收取的稻子没有很多,但现在,他创造的是一个更加伟大的,比以前多了许多倍!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啊!
他去干活时,穿着一件白衬衫。他去稻田里工作的面孔总在我脑海里出现,他的脸上露出的皱纹,都是他工作时留下的印记。我们应该学习他。
袁隆平爷爷靠着自已的创新与努力都绽放出了中国的奇迹。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怎么伟大呢,能让全国人都吃上饱饭,是一个巨大的任务。我们应该学习袁隆平爷爷这种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品质。他那时还见过饿死人的,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才能让他们吃饱饭。所以他亲身见过,会更知道应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致敬袁爷爷,希望你心在天堂永远快乐!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81位用户喜欢。
“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__的重要指示催人奋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
对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滕续聪来说,科研道路充满艰辛,但一次次实验失败磨砺着他的意志。“和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张富清老人相比,这些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滕续聪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要以张老的精神与情怀激励自己,遇到困难时敢于攻坚克难,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不求显赫、不为功名,踏踏实实把每一项工作、每一次任务做好,这是老英雄张富清给我的启示。”来自辽宁省丹东市银行系统的基层干部刘宗盈说,“相比于革命前辈,今天的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更要不遗余力地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之中。”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湖北省军区官兵积极学习老前辈张富清的英雄事迹,结合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自觉以英雄为榜样,积极投身强军兴军伟大实践。
“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要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同心共筑强军梦。”湖北省恩施军分区司令员施岐峰说。
70年砥砺奋进,70年苦难辉煌。壮阔的中国道路上,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书写爱国奉献、矢志不渝的篇章。
“英雄是时代的标杆,英雄精神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说,弘扬奉献精神,重在践行、贵在力行,只有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平凡岗位上用刻苦奋斗实现一个个不平凡,我们才能把__的要求落到实处,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人物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20日23时15分,战斗英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去世,享年97岁。
张富清1924年12月出生于陕西洋县,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他转业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先后在城关粮油所、县粮食局、县纺织公司、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4年12月离休。
在西北解放战争中,张富清出生入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
转业时,张富清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奔赴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扎根山区的60多年里,他刻意尘封功绩,闭口不提战功,以至连儿女都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感人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用共产党员的如磐初心感动中国的张富清,先后获得“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共和国勋章”等崇高荣誉。
申纪兰共和国勋章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7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3位用户喜欢。
五月的山村处处生机盎然。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一派青山红瓦白墙的唯美景象。就是这个村庄,走出了为妇女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抗战时期,她就曾担任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组长。嫁到西沟村后,她一样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担任了副社长。按照当时的规定,干同样的工作,女社员只有男社员一半的工分。
她发现这种不合理的计酬机制严重挫伤了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操持家务,而这在当时又妨碍着妇女地位的提高。
为了证明“男女同工同酬”的合理性,她组织女社员同男社员开展劳动竞赛,证明了女性劳动能力并不比男性差。1952年,西沟村就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倡导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改革开放以来,申纪兰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结合她外出考察的经验,1985年西沟村建立起一家村办铁合金厂,当年实现利润150万元。此后,西沟村又建立起磁钢厂、石料厂、饮料厂,村办企业办得风生水起。
后来,为保护生态环境,申纪兰和西沟村村民决定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铁合金厂,代之以纺织服装和香菇种植等特色产业,再加上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资源,西沟村成功实现了“赛道转换”。
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几十年间,申纪兰提出的一件件接地气的建议和议案,涉及交通、供水、供热、供气等多个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改善了人民生活。申纪兰曾说:“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申纪兰一生不忘初心。1973年至1983年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她坚决不领厅级领导干部工资,不转干部身份。她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第一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称号,2019年成为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2020年6月28日,申纪兰在山西省长治市逝世,享年91岁。
在申纪兰逝世前,只要还能劳动,她就始终坚持自己播种、锄地、秋收、除雪。只要上讲台,她就认真为慕名而来的人们作好每一场报告。
申纪兰逝世后,到西沟村参观学习的人仍然络绎不绝。西沟村村民说,申纪兰虽然走了,但她的贡献会被永远铭记,她的精神永不落幕,她的故事将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