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2023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7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9-15 13:00:02 查看人数:91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 871字 4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64人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 459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37人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 757字 10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00人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 904字 8段 4分钟 5分钟 7分钟 117人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 1221字 29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88人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 890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98人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 550字 2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34人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64位用户喜欢。

在16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汤洪波发表感言时说:“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听到这句话,汤海秋特别有感触,“‘洪波伢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能吃苦,特别恋家,还一直求上进!”“特别能吃苦可能是我们家的‘遗传’,”汤海秋笑着说,“我们家的大人都能吃苦,孩子也一样!”他记得,“洪波伢子”十二三岁时就在学习间隙里帮家里锄草、扮禾、喂牛了,暑假期间有时还白天“双抢”晚上守夜轮轴转。汤海秋认为,正因为儿子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劳动锻炼,为他后来能够承受住艰苦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汤海秋说,1995年儿子入伍后,有一次他偶然听说儿子在训练后累得“楼都爬不上了”。问儿子,儿子只是淡淡地笑笑。“平时给我和他妈妈打电话,也总是问我们身体怎么样,从来不提他训练有多辛苦。”就是这个“洪波伢子”,内心却十分恋家。“入伍都二十多年了,现在一般每周要给我们打一两个电话,”在汤海秋眼中,儿子永远是那个没长大的样子,“每次一回家,就冲着我们嚷嚷要吃家里种的小菜!”

前些年,汤洪波想接爸妈到北京自己家里多住一会儿,可老人家闲不住,总记挂着家里的农活,待不了多久就回来了。这让做儿子的沮丧了老半天,因为工作性质他回老家一趟并不容易。不过,还是儿子有办法。去年疫情期间,汤洪波向在父母身边务农的弟弟特别交代,让弟弟在老家的院子里安装两个摄像头。现在,父母家人在院子里养鸡、洗菜,他都可以在闲暇时看得清清楚楚。两位老人还经常可以听到远在北京的儿子、孙子向他们喊话的声音,“感觉特别亲切”。

“儿子恋家,可工作、学习上从不含糊!”汤海秋记得,儿子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只能算一般”,但特别上进,特别要强。“洪波伢子”喜欢读书,还在念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看各种书籍。入伍后每次回家都不爱出去玩,常常带了书躲进房间里学习。高三毕业“招飞”时,他跟家里人说,因为体格原因以前飞行员招北方人比较多,湖南人招得并不多,但他想去“试一试”。没想到,这一试就成功了!“喜讯传来的那一天,‘洪波伢子’高兴得不得了,蹦着跳着还放起了鞭炮!”说到这里,汤海秋找出一张儿子刚入伍后寄回来的生活照。照片里,一身军装的汤洪波笔直地站在松林旁,离他几米远的地方,矗立着一尊“鲤鱼跃龙门”的雕像。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37位用户喜欢。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发射升空。在官方发布的由聂海胜为组长的3人航天员小组中,首次执行“飞天”任务的航天员汤洪波是湘潭县人,他也将成为湖南“飞天”第一人。

6月16日,我们先后来到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湘潭市第十七中学等地,采访了汤洪波的父母、邻居、老师、同学,了解航天员汤洪波成长背后的故事。

邻居:汤家家风勤劳朴实

当天中午,当我们赶到汤洪波家时,他的父亲汤海秋正忙着招呼客人,我们先和来汤家帮忙的邻居赵三圆聊了起来。

“我是看着汤洪波长大的,我儿子和他是同学,也是最好的玩伴。小时候,他俩不仅同出同进,放学后还一起做作业、玩耍,夏天一起下塘游泳。现在,他俩关系还很好,汤洪波每次回家探亲,都会到我们家来串门……”说起这位航天员邻居,赵三圆很自豪。

话题很快转到汤家人的勤劳与上进。赵三圆告诉我们:“明明知道儿子乘坐的飞船明天就要发射升空了,汤海秋今天也舍不得停下来休息。一大早,他就与小儿子(汤勇洪)一起出去割草喂鱼。他们家承包了山塘养鱼,还流转承包了一大片水田种植水稻和油菜,按说家庭经济比较好,但他们一直勤劳做事,生活节俭……”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57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00位用户喜欢。

顾诵芬是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感动中国》节目在给他的颁奖辞中说到: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北京,中国航空工业科技委院内,一条500米的路,顾诵芬从60多岁走到了90多岁。

现在的顾老虽已92高龄,但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仍然坚持从家中步行至办公室。

500米,40分钟,顾诵芬始终不疾不徐、沉着平和。他记得,从前的自己经过这条路时,“走路都带风”。

1956年,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开启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征程。

1964年,中国开始自行设计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顾诵芬先作为副总设计师负责歼-8飞机气动设计,后全面主持该机研制工作。他带领设计部门与风洞试验单位联合攻关,在国内第一次创建了战斗机喷流影响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也成为后来确定发动机喷流影响的基本方法。

1969年7月5日清晨,在沈飞试机跑道的一端,歼-8英姿勃发地停在那里,等待着起飞的命令。上午9点半,试飞员尹玉焕驾驶歼-8飞机在跑道上疾速滑行,拉杆爬升,直冲蓝天,飞至3000米上空,做平稳欢快地盘旋,动作矫健而轻盈。“飞行正常”,塔台的话筒里传来尹玉焕的报告。飞机在两次通过机场上空后,平稳地降落在机场上,歼-8首飞成功了!正式宣告终结了中国不能研制高空高速战斗机的历史。

1980年,歼-8Ⅱ飞机立项研制。顾诵芬任该型号总设计师,组织和领导军地多个部门、上百个单位高效协同工作,仅用四年就实现了飞机首飞。

20__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__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此次大会上,书记为91岁的顾诵芬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很高的荣誉。这些荣誉应归功于那些振兴中国航空工业的领导和默默无闻、顽强奋斗的工人、技术人员。”顾诵芬谈到这至高荣誉时这样说。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4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17位用户喜欢。

6月16日上午,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公布,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

六月的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屋舍俨然,山色青翠,一眼望不到头的农田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就是汤洪波的家乡。

今年46岁的汤洪波,是一位航天员“新人”。出生在湘潭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汤洪波,曾励志走出农村,奔赴广阔天地,实现人生理想。通过成功招飞,从航校顺利毕业,汤洪波来到新疆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在20__年5月经过层层选拔,成为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在20__年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汤洪波克服转型的艰难,用十一年的努力与坚守,等来了“飞天梦”的圆梦时刻。

汤洪波成功入选这次飞行任务的消息传来时,他的父亲和弟弟正顶着烈日在田里忙活。汤洪波的父母已年过七旬,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人,全家人以务农为生。老两口有两个儿子,哥哥汤洪波是能“上天揽月”的航天员,弟弟是与父母一起“下地”的农民。目前,全家一起流转了一百多亩土地种植水稻,还承包了20多亩鱼塘。

勤劳质朴的一家人,谈及汤洪波,眼里满是自豪感。“他每天放学回来,还会帮我们分担家务。”在母亲伍兰清的眼里,汤洪波是一个文静、诚恳、踏实、孝顺的孩子。上世纪80年代,以务农为生的汤洪波家并不富裕,父母白天忙种水稻,晚上还要守夜烧砖。十多岁的汤洪波便利用空闲时间,帮父母分担农活,到田里除草、施肥。在飞栏村,全村的人都知道汤海秋家里的洪波伢子能吃苦。母亲伍兰清说,儿子进入部队后,虽然回家的机会不多,但是只要一回家,就会帮着父母干农活。

但是孝顺懂事的汤洪波,偶尔也有自己的“小叛逆”。“他小时候喜欢看小说,经常在外面看到很晚才回来,但又怕被我们骂。”汤洪波的父亲汤海秋笑着说。

父母勤劳、质朴的品质,深深影响着汤洪波。航空与航天,只是一字之差,但完成这个转变是一个艰苦而又难忘的经历。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无论汤洪波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都努力咬牙坚持了过来。

“他能为祖国完成航天任务,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感到很高兴!希望他能够不负重托,顺利完成任务归来!”对于即将出征,征战太空的汤洪波,全家人充满信心与期待。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21个字,有2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88位用户喜欢。

6月17日9时22分,他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火箭的托举下飞向太空。

这是汤洪波的首次太空飞行。

汤洪波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听着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长大, 心里早早种下一个英雄梦。

1995年秋,校园里的一纸招生通告让汤洪波心潮澎湃:空军招收飞行学员。

“我要守卫祖国的蓝天。”体检、考试、政审,一路“过关斩将”后,汤洪波顺利被录取。

可入学后,汤洪波遭遇了学业上的“拦路虎”——体能成绩班里垫底。如果体能通不过,就会被淘汰。怎么办?一个字,练!汤洪波每天风雨无阻,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一年后,他的体能成绩从垫底“跑”到了优秀。

“我一直加倍努力,争取实现更大进步。”汤洪波说。

空闲时,他总是拿着飞机模型一遍遍比划起飞降落;夜深人静时,他还在脑子里一次次“演练”操作飞行,琢磨眼手脚如何更好地协调。就这样,他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战友们都评价他是“教科书式的飞行员”。

毕业时,队长跟他进行了这样一番对话。

“选择飞直升机还是战斗机?”

“战斗机!”

“你选择留在内地但飞行次数少的地方,还是偏远但飞行次数多的大西北?”

“飞行员生来就是要飞行的。”汤洪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北大漠。

20__年,我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此时已经担任飞行大队大队长的汤洪波义无反顾报了名,并于20__年成功入选。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汤洪波说。

天空太空,一字之差,却是巨大的跨越——航天员要完成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等8大类上百个课目的训练。这些训练既挑战学习能力,更挑战生理与心理极限。

20__年12月,汤洪波梦想成真,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可模拟失重训练,一度是汤洪波“迈不过去的坎”。

“训练服加压后像一艘人形飞船,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汤洪波说,“刚开始,我一穿上训练服,心里就特别烦躁,恨不得马上出来。”

那段时间,汤洪波寝食难安。“训练都完成不了,还谈什么飞天呢?”他心里暗暗自责。

起初,汤洪波不敢把这种自责和痛苦告诉家人和同事,怕大家替他担心。后来,他请教执行过出舱任务的刘伯明,并且请工作人员把训练服的温度尽量调低,让心情冷静下来。经过多次训练后,他终于越过了这道难关。

“经历过这些极限考验,以后哪怕再难再苦,也都能扛过来。”汤洪波说。

对于这次飞行任务,汤洪波很有信心。他说:“首先,我一定要确保每个步骤都零失误。其次,保证每天身心健康,以免让地面的工作人员担心。”

一路走来,妻子夏宜一直给予汤洪波支持和鼓励。

来到航天员大队后,大量的学习训练使得汤洪波没空照顾家庭,夏宜独自一人边工作边带孩子,从不给他拖后腿。

夏宜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服工程室工作,她参与了这次任务舱内工作服的研制过程。

“航天员在我心中,航天员的安全在我手中。这是航天员中心科研人员对航天员的庄严承诺,也是我最真挚的祝福。”夏宜说。

妻子爱写毛笔字。这次汤洪波上太空携带的个人物品中,有妻子贴心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写满寄语。

儿子是名中学生,从小就崇拜爸爸,立志要当飞行员。这次出征前,儿子郑重地对汤洪波说:“爸爸,你要安全回来。”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9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名单出炉,“人民楷模”、“时代楷模”朱彦夫当选。朱彦夫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到场,朱彦夫四女儿朱向欣代父亲到颁奖典礼现场领奖。

“能登上领奖台,我十分荣光,但也觉得非常有压力,我们作为晚辈,向父亲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接过父亲的奖杯之后,朱向欣既倍感荣耀,又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

作为朱彦夫的四女儿,朱向欣说自己继承了父亲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

在朱向欣很小的时候,她记得父亲主动腾出自家的一间屋子,买了200多本书,成立了村里第一个图书室,当时识字的人很少,所以能来图书室的人并不多。治标要治本,为了帮助村民读书认字,朱彦夫又张罗着办起了夜校,教村民们识字,每天拖着十几斤重的假肢往返家和夜校。作为老师的朱彦夫,每天夜晚都要步行一公里的给村民们上课。夜校的开办,改变了张家泉村很多人的命运,也培养出了村里的会计和文书人员等中坚力量。

朱向欣长大后也读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在沂源县实验小学做了一名人民教师。“我也把学生当作我自己的孩子,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教书育人。”朱向欣一直在教师的岗位上默默耕耘,20__年,她获得了“沂源最美教师”的称号。

朱向欣到现在依然记得小时候,每天天还没亮就听到父亲用假肢走路“嘎达嘎达”的声音。“当然,我也从来没觉得父亲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在朱向欣看来,朱家人从没觉得父亲是一个残疾人,电缆、垒墙头、拾地瓜干他都能干,一些体力活他都干,甚至比母亲和家里其他成员干的都多。

朱彦夫精神始终指引着朱家的晚辈。在朱向欣眼中,父亲是一位自立自强的勇士。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朱向欣会想到父亲的事迹。父亲能没手没脚的情况下,做了25年的村支书,为村里棚沟造地、打井引水、高山架电,他还能写出《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两部长篇小说,“那我没有理由做不好工作,父亲就是我的榜样。”说起这些时,朱向欣的语调铿锵又有力。

残而不废,朱家人认为这是对朱彦夫人生最好的概括。朱彦夫的人生,是从挑战“不可能”、突破“不可能”中走过来的,他不仅把常人眼中的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一个个可能”,而且创造了一个个常人做不到的奇迹。“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本本分分地做好本职工作,把父亲的事迹传承下去。”朱向欣说。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0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4位用户喜欢。

“汤洪波他不是那种爱张扬的孩子,话不多。” 6月16日下午,在湖南科技大学,汤洪波的高中班主任陈艳阳向我们回忆了汤洪波多年前的学习生活情况。汤洪波高中就读于湘潭县三中(现湘潭市十七中)79班。这是一个特长班,女孩少,男孩多。和同龄人相比,汤洪波不是特别冒尖,但性格沉稳,为人纯朴。有两件事陈艳阳印象深刻,一件是汤洪波无论在哪里碰到老师,都会主动上前叫声“老师好”。另一件事则是不管遇到什么难事、急事,他都很淡定,从始至终不慌不忙。陈艳阳补充说,哪怕是当年通过招飞考试,汤洪波专程到她的住处来报喜,也是面带微笑慢慢诉说。

“他是个特别重感情的孩子。”陈艳阳反复跟我们提及,虽然已毕业20多年,但每到新年或教师节,汤洪波都会第一时间给他们送上问候和祝福。“别人可能是复制网上的内容,但洪波每次都是认认真真写一段话发给我们,人很真诚。”陈艳阳说,前些年她和家人去北京旅游,她试着发了条信息给汤洪波。考虑到汤洪波有重任在身,工作繁忙,她原本不指望能见上面,谁知汤洪波不仅抽出时间和老师见面叙旧,还陪她到处参观,介绍学习生活情况。时光流逝,当年那个腼腆懂事的男孩,如今将担当重任,身为班主任,陈艳阳难掩幸福。她感慨,没有谁生来就能当飞行员,作为一名农村孩子,汤洪波能有今天的成绩,一定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也祝愿他未来的路越走越顺畅。

2023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7篇范文)

在16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汤洪波发表感言时说:“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听到这句话,汤海秋特别有感触,“‘洪波伢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能吃苦,特别恋家,还一直求上进!”“特别能吃苦可能是我们家的‘遗传’,”汤海秋笑着说,“我们家的大人都能吃苦,孩子也一样!”他记得,“洪波伢子”十二三岁时就在学习间隙里帮家里锄草、扮禾、喂牛了,暑假期间有时还白天“双抢”晚上守夜轮轴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信息

  • 2023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7篇范文)
  • 2023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事迹材料(7篇范文)91人关注

    在16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汤洪波发表感言时说:“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听到这句话,汤海秋特别有感触,“‘洪波伢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能吃苦,特别恋家,还一直求上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