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建夫事迹材料(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9-20 08:20:02 查看人数:13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建夫事迹材料 1259字 18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25人
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建夫事迹材料 1012字 11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22人
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建夫事迹材料 966字 5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65人
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建夫事迹材料 1386字 12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02人
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建夫事迹材料 1330字 11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78人

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建夫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59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25位用户喜欢。

6月21日上午,湘乡市第一中学,一尊罗健夫的半身铜像注视着穿梭的后辈。雕像的底座,刻着“校友罗健夫,1935——1982”字样。

铜像是罗健夫年轻时的模样,面色柔和,带着微笑,眼神坚定。“他是他们的学长,有中国科学家最为典型的样子——心中有家国、淡泊与超然、专注也执着。”湘乡市一中校长张四海告诉记者。

罗健夫生前是原航天工业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一名工程师。他短暂的一生都与图形发生器发生着关联。

图形发生器是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制版设备。没有它,研制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乎不可能。这个在今天早已被CAD技术取代的笨重“家伙”,曾经却帮我国航天电子工业发展打开了一扇门,也承载了一段罗健夫个人的奉献史。

心中有家国,才会舍小为大、竭尽所能。

1970年,罗健夫受命研制图形发生器,并担任课题组组长。当时,图形发生器是国外“禁运”设备,无资料,无样机。而且,研制图形发生器需要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应用光学等多方面知识,可罗健夫大学学的是核物理,怎么办?

一切从头学起。接到研制任务后,他一头扎进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搜集所有能找到的相关资料,“恶补”有关专业知识。

研制过程中,课题组里负责计算机的技术员因有其他项目被抽调。无人负责计算机,对于罗健夫的研制工作来说,不亚于斩断了一条胳膊。当大家以为他就此会撂挑子时,他却坚持下来:“我们研制图形发生器,是国家急需,党的事业急需!作为一个党员,我为什么不替党着急?调走了一个人没有人搞计算机了,我为什么没有承担起双份工作的勇气,自己顶上去?”

这就是科学家的真情实意。

1972年,罗健夫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填补了我国电子工业的一个空白。

3年后,他又成功研制出Ⅱ型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电子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8年,Ⅱ型图形发生器项目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励。当时申报奖项时,罗健夫把同事的名字写在前面,自己的名字则放在最后。

这是科学家的淡泊与超然。

在科研事业这条路上,罗健夫拼搏奋进,唯独忘了自己。1981年10月,他在进行Ⅲ型图形发生器的改良工作时,病魔向他袭来。为了Ⅲ型图形发生器能早日投入使用,他以惊人的毅力,一直坚持工作。

1982年2月,罗健夫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可他跟医生说不要告知自己的家人。胸腔的癌肿把胸骨顶起,皮肤如烧灼般剧痛,但他仍扎在资料堆里,修改Ⅲ型图形发生器的图纸。

除了工作,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别人。面对绝症,他看得很开,不止一次对主治医生说:“你们现在就可以在我身上做实验,死后我的身体捐献给国家,你们可以解剖好好分析一下,希望对以后其他人的治疗有帮助。”

1982年6月16日,47岁的罗健夫与世长辞。按照生前遗愿,医生对他的遗体做了解剖,结果发现他周身布满癌瘤,胸腔里的肿瘤比心脏还大。他得的是“低分化恶性淋巴瘤”,癌症中最凶的一种,潜伏期已在两年以上。医护人员一下子就哭了。

如今,罗健夫的母校湘乡市一中,总会在新生入校时组织学生走进校史馆,学先辈高尚情操,立笃学报国之志。而罗健夫的故事总会被提到。他忘我工作、勇于攻关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在后人心中树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建夫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12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2位用户喜欢。

图形发生器,这个承载了我国电子工业发展一段辛酸历史的电子设备,在今天看来,已显粗笨,但在30多年前,它的研制成功,却填补了我国电子工业的一个空白,让中国人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图形发生器!从此,在中国航天电子工业发展史上,也永远地镌刻下了一位英年早逝的科技工作者的名字—罗健夫。

“中国式保尔”的罗健夫

“罗健夫学习刻苦,工作忘我,道德情操高尚。”曾与罗健夫共事过的胡培德老人至今依旧不能忘怀罗健夫昔日的一幕幕往事。

1969年,罗健夫主持开展国家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的科研攻关。

面对填补国家空白技术的艰巨任务,罗健夫没有退缩。多年间,他的周末都是在书店和图书资料室度过的。胡培德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任何时候见到罗健夫,都见他腋下夹着或怀里抱着学习资料。有时,他整日不出工作室,饿了啃块馒头,困了就躺在地板上打个盹。

正是在罗健夫这种刻苦钻研精神的引领和感召下,1972年771研究所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填补了国内电子工业的一项技术空白,为我国航天电子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罗健夫并未就此停下脚步,为了提高图形发生器运行的精度和速度,他决定继续向“Ⅱ型图形发生器”和“Ⅲ型图形发生器”冲刺。到1975年,他带领团队又研制成功了“Ⅱ型图形发生器”,并继续研制“Ⅲ型图形发生器”。

1982年6月16日,罗健夫因病医治无效去世,时年47岁。1983年2月,罗健夫被国务院追授为全国劳动模范。生前,他多次自动放弃评聘高级职称和提升干部的机会,颁发奖金分文不受,被同事誉为“中国式保尔”。

激励后人交出爱国奋斗新答卷

在罗健夫忙于Ⅲ型图形发生器的改良工作时,1982年2月,他被医院确诊为“癌症晚期”。面对病情,罗健夫选择了隐瞒,并更废寝忘食忘我的工作。而除了工作,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别人,他不止一次告诉主治医生可以在他身上做实验,死后可以把他的身体捐献给国家,以解剖分析希望对以后其他人的治疗有帮助。

同时,在Ⅱ型图形发生器申报国家科技成果时,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罗健夫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并多次主动放弃评聘高级职称和提升干部的机会……在职务、名利面前,罗健夫甘愿当“普通一兵”,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直至罗健夫去世多年后的今天,曾与罗健夫共事过的胡培德老人都还不能忘怀其昔日的一幕幕往事:“罗健夫学习刻苦,工作忘我,道德情操高尚。”

虽然去世多年,但罗健夫所凝聚的精神却代代相传。作为新一辈的科研人员,刘芳和他的同事们表示,罗健夫为中国科研事业做了伟大贡献,他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交出爱国奋斗新答卷。

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建夫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6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65位用户喜欢。

罗健夫

罗健夫(1935—1982)航天工业科学家,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935年9月21日出生于湘乡县城关镇南正街。1948年入湘乡一中读书。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初中三年二期及高中三年的全部课程。1956年考入西北大学原子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1959年4月1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电子计算机技术所、航天工业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工作。1965年开始研究微电子。1968年参加北京电机厂技术攻关协作。1970年主持国家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攻关。图形发生器是中国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键设备之一,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他在较短的时间内,以顽强的毅力学会了两门外语,先后攻读了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应用数学、集成电路等多门课程,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他经常整日不出工作室,饿了啃块馍,困了躺在地板上打个盹,带领研制组人员克服了许多困难,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1975年又研制成功Ⅱ型图形发生器,为中国航天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这一年,他又带领研制组成员技入了皿型图形发生器的研制工作。1981年10月完成了全部电控设计,进入调试阶段。1982年6月18日因患晚期淋巴癌不幸逝世,年仅47岁。

他是一位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平时酷爱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以保尔的志趣行为作榜样,身体力行,忘我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出了成果从不表现自己,发了奖金分文不取,多次放弃评聘高级工程师和升任领导干部的机会,连去香港考察的机会也让给别人,专心致志完成科研任务。因此,他被人们誉为"中国式保尔"。1981年10月,他正带领研制组人员试制皿型图形发生器时,突然感到胸口阵阵作痛,仍不去医院检查,也没有告诉同事,只抓了几副中草药吃,照常拚命工作。1982年春节后,病情恶化,医院诊断为低分化恶性淋巴瘤。他知道后保持镇静,更加奋不顾身地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的事业。

他临终前交待,将其遗体献给医学事业。1982年9月16日,航天工业部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11月11日,中共陕西省委追授他为省特等劳动模范。12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发出通知,号召向他学习。《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性报刊连续报道了他的感人事迹,他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1983年2月12日,国务院追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掀起了向科技先进人物罗健夫学习的热潮。

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建夫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86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02位用户喜欢。

罗健夫,男,汉族,中共党员,1935年9月出生,湖南湘乡人,毕业于西北大学原子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1965年,开始研究微电子技术,1969年主持国家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攻关。1972年、1975年先后研制出第一台“图形发生器”、“Ⅱ型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重大贡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后继续研制Ⅲ型图形发生器,至1981年10月已独立完成全部电控设计。一次调试设备时突然病倒,诊断为晚期淋巴癌,医治无效去世。生前多次自动放弃评聘高级职称和提升干部的机会,颁发奖金分文不受,被同事誉为“中国式保尔”。

图形发生器,这个今天早已被淡忘的普通电子设备,却承载了我国电子工业发展的一段辛酸历史。如今这个不起眼,甚至显得粗笨的“大家伙”,早已被先进的CAD技术取代,但在30多年前,它的研制成功为航天电子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镌刻着一位英年早逝的科技工作者的名字——罗健夫。

罗健夫生前是原航天工业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一名普通工程师。虽然去世多年了,但是他所凝聚的航天精神却代代相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党委副书记、771研究所所长张俊超说:“罗健夫对本职工作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为航天科研事业奋斗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形发生器是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制版设备,没有它,研制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乎不可能。1969年担任图形发生器任务课题组组长时,34岁的罗健夫对这一领域十分陌生。面对国际封锁和当时国内“--”的动乱,科研环境十分艰难。

研制图形发生器需要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应用光学等多方面知识,而罗健夫大学学的是核物理,只能一切从头学起。接到研制任务后,罗健夫一头扎进了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搜集所有能找到的相关资料。

1970年,罗健夫领导的科研组也受到“--”的冲击。攻关组白天得参加“革命”运动“改造思想”,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搞科研。当年和罗健夫同在非标准设计组的同事蔺振声说:“他这种身处逆境仍然投身科研工作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大家。”

1972年,历时3年,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中国人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图形发生器。这一成果填补了我国电子工业的一个空白。3年后,性能改进的Ⅱ型图形发生器研制成功,为研制大型集成电路微处理机奠定了基础。Ⅱ型图形发生器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

1981年10月,正当罗健夫积极投身Ⅲ型图形发生器的改良工作时,病魔却向罗健夫袭来。但为了Ⅲ型图形发生器能早日投入使用,他以惊人的毅力,一直坚持工作。1982年2月,医院确诊为“癌症晚期”。面对这样的沉重打击,罗健夫要求医生不要将病情告诉家人。他想得最多的仍然是手头的科研工作不能停。领导让妻子休假照顾他时,他表示:“自己因病已经影响工作了,妻子不能再耽误公家的事。”

除了工作,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别人。面对绝症,他看得很开,不止一次对主治医生说:“你们现在就可以在我身上做实验,死后我的身体捐献给国家,你们可以解剖好好分析一下,希望对以后其他人的治疗有帮助。”

面对职务、名利,罗健夫看得很淡。他甘愿当“普通一兵”,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他说:“作为一名党员,自己搞技术比当领导更合适。”

1983年2月,罗健夫被国务院追授为全国劳动模范。虽然47岁英年早逝,但在我国的图形发生器历史上,却永远地写下了罗健夫这个名字。

2007年罗健夫逝世25周年,771研究所为他塑像,号召新一代航天科技工作者学习罗健夫忘我工作、勇于攻关的精神。2009年,罗健夫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建夫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30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78位用户喜欢。

罗健夫(1935年9月21日-1982年6月16日),汉族,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原航天工业部771所工程师。

1983年2月,他被国务院追授为全国劳动模范。

人物生平

罗健夫,1935年9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城关镇南正街。1948年考入湘乡一中。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考入西北大学原子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1959年4月14日,罗健夫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电子计算机技术所、航天工业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工作。1965年,罗健夫开始研究微电子技术。1968年,参加北京电机厂技术攻关协作。次年,主持国家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攻关。“-”期间,他力排干扰,以顽强的毅力,攻读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应用数学、集成电路等多门课程,并在短时间内掌握了第二外语。有时,他整日不出工作室,饿了啃块馒头,困了就躺在地板打个盹。1972年,他研制出了第一台图形发生器。1975年,他又研制成功了“Ⅱ型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78年,“Ⅱ型图形发生器”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面对荣誉和奖励,罗健夫想得最多的是其他同志。在Ⅱ型图形发生器申报国家科技成果时,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他对职务、名利看得很淡,甘愿当“普通一兵”,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1980年和1981年两次评定高级职称时,他都没有申报,认为自己的水平还不够。“Ⅱ型图形发生器”研制成功后,他再接再厉,继续研制Ⅲ型图形发生器,至1981年10月已独立完成全部电控设计。 [3] 正当罗健夫积极投身Ⅲ型图形发生器的改良工作时,病魔却悄然向他袭来。一次调试设备时,他突然病倒。1982年2月,罗健夫被确诊为癌症晚期。面对沉重的打击,他想得最多的仍然是手头的科研工作不能停,为此,他请求医生不要将病情告诉家人。面对绝症,他看得很开,不止一次对主治医生说:“死后我的身体捐献给国家,你们可以解剖好好分析一下,希望对以后其他人的治疗有帮助。” [3] 1982年6月16日,正在调试设备的罗健夫突然病倒,被诊断为晚期淋巴癌,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7岁。

人物荣誉

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3]

1982年下半年,《工人日报》,《光明日报》及其他国家报刊连续刊登其生平事迹。他的事迹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引起极大反响,成为新一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1983年2月,被国务院追授为全国劳动模范。 [4]

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6]

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个人事迹罗健夫对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把个人的待遇、荣誉、地位置之度外,他是Ⅰ、Ⅱ、Ⅲ型图形发生器课题负责人,主要设计者和研制者,但在呈报科研成果时要求不署自己名字,3000元奖金也一分不取。婉言谢绝吸收他为中国电子学会成员,并两次让出评高级工程师的机会。在攻关日子里,罗健夫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全部业余时间用来刻苦读书、翻阅资料、思考设计。为了事业,罗健夫把个人生活简化到不能再简化,身上穿戴的仍是当年部队发的旧军装。家人为他添置衣物的钱,常常被他用来买了科研需要的书籍。 [5] 他平日酷爱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以书中主人公保尔为榜样,身体力行,忘我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利害,从不表现自己,多次自动放弃评聘高级职称和提升干部的机会,颁发奖金分文不受,被同事誉为“中国式保尔”。

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建夫事迹材料(5篇范文)

6月21日上午,湘乡市第一中学,一尊罗健夫的半身铜像注视着穿梭的后辈。雕像的底座,刻着“校友罗健夫,1935——1982”字样。铜像是罗健夫年轻时的模样,面色柔和,带着微笑,眼神坚定。“他是他们的学长,有中国科学家最为典型的样子——心中有家国、淡泊与超然、专注也执着。”湘乡市一中校长张四海告诉记者。罗健夫生前是原航天工业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建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