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9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0-04 11:40:02 查看人数:25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1043字 9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54人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932字 10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27人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448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74人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688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97人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1140字 18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260人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699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29人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1437字 14段 5分钟 8分钟 12分钟 185人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626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13人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834字 4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65人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54位用户喜欢。

万步炎:海南科技大学海洋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导,“海牛”号项目负责人。

“别人‘卡脖子’,我们要闯出‘新路子’”

1992年,万步炎赴日本工作学习,从事海洋采矿技术研究。“在日本,我深深感受到我国海洋技术落后于人,深海资源开发技术几乎是空白,更深切体会到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西方和日本科学家在我们面前的傲慢。”万步炎说,当时一位日本同事对他表示:“你很优秀,可惜你们国家海洋技术研究整体实力不行。”从那时起,万步炎就暗下决心,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赶超外国人。为此,他拒绝了日本人的高薪挽留,回国投身深海资源开发技术的研发。

万步炎所从事的海底钻机技术,正是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封锁的“卡脖子技术”,“被逼无奈,我们不得不自主研发,努力闯出新路子。我带着团队一切从零开始,落后国外数十年,一项项关键技术攻关,一个个关键部件突破,海底钻探深度从不到1米,到2米、5米、20米、60米,再到目前领先世界的231米,非常不容易。”万步炎表示。

已从事多年深海资源开发研究的万步炎意识到这个领域既缺技术,更缺人才。2010年,万步炎走进了湖南科技大学,将他的海洋梦融入教育中。海洋地质勘探是一个特殊的专业,万步炎用20多年海上经验编写了第一份教案,走进海洋是他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节专业课。吃苦耐劳成为他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必修课。

“创新无止境,要让‘海牛’更牛”

创新无止境。2003年,万步炎率团队研制出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并海试成功,第二年即投入我国大规模大洋资源调查使用。为满足发展需求,他和团队又研发了世界首台具备“一次下水多次取芯”功能的富钴结壳专用钻机,国内首台采用光纤通讯和3300V高压供电的海底钻机,国内首台采用快速旋转卡盘钻杆快速接卸技术的深海20中深孔岩芯取样钻机;国内首台采用全自动绳索取芯技术和孔内原位测孔技术的“海牛I号”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今年4月,万步炎团队迎来了“海牛Ⅱ号”刷新世界记录,深海钻探达到231米的骄人成绩。目前,已取得125件国家专利,4件国际发明专利。

“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们的钻机的所有关键技术都是我们自主研发,没有照抄国外的技术。目前‘海牛Ⅱ号’钻机不仅性能领先世界,在自动控制、作业效率、操作维护便利性、作业成本等方面也都全面优于国外最新钻机。我们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让‘海牛’更牛。”万步炎说。

“国家受制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海洋梦就是我的中国梦,作为一代海牛人我会和学生一起在蔚蓝的大海中潜得更深、钻得更深,为国家海洋事业奋斗终身。”万步炎表示,这份荣誉既是肯定,更是鞭策,他始终以奋进者的姿态,将忠诚洒进碧波万顷。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2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7位用户喜欢。

伟大之人的离去,从来都是静悄悄而隆重的。4月24日,网上传出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公布讣告,黄令仪因病抢救无效于4月20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去世,享年86岁。

黄令仪这个名字,大多数人或许感到陌生,她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退休干部,也是龙芯中科技属有限公司的研究员,一辈子铺身在芯片研发事业上,她曾说过我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黄令仪又被称为“中国龙芯之母”,她主持见证了龙芯一号,二号,三号的诞生!在九几年国内计算机电子技术刚开始研发初期,国外在信息技术方面封锁非常严重,没有学习渠道和信息,黄令仪带着一群人,创建国内首个半导体实验室,研制出我国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

复兴号高铁之所以能够给我们带来如此便捷的交通和精确的路况报道,也得益于黄令仪对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的“龙芯”,就连歼二十和北斗卫星,也都装上了“中国芯”,实现了100%的国产。

在30年前,国际芯片展览会上,欧美发达国家的芯片几乎占据了全场焦点,全场成千上万的摊位中,却没有一个是来自中国的,她不禁发出感叹: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而她下定决心要设计一款中国芯片参展国际展览会时,她已经56岁了。

02年,她所带领的团队创建出龙芯一号,结束了中国只能依靠进口CPU的历史,68岁她提出退休申请,但胡伟武提醒她,龙芯一号并不能改变国外垄断计算机发展的现状。

要想爬起来,还要有我们自己首脑级别的芯片。就这样,她再次扎进研究室,放弃退休生活,继续铺身研究所,一天工作就是13、14个小时。05年龙芯二号发布,19年,龙芯三号面世,84岁黄令仪获得CCF夏培肃奖项,但这仍然不是终点,她仍然铺身在领导研究的前线。

靠着属于我们自己的芯片,黄令仪帮祖国攻克了芯片难题,为祖国节省了不少财富。在我国芯片独立之前,光在16年,中国向欧美国家进口的芯片价值总额就高达1.4万亿。

换句话说,黄令仪和研究团队在研发中国芯成功后,每年都在为祖国节省1.4万亿财富,如今多年,早已无法计算黄令仪所节省的财政资金。

大国崛起靠的是这些夜以继日攻克的题的巾帼英雄,黄令仪是当下年轻人应该学习和崇拜的偶像,只可惜人终有尽其力的时候,希望我们能够永远铭记这位见证参与中国微电子行业从无到有发展历程的伟人,愿黄令仪一路走好!愿天堂不再有病痛,愿先生千古流芳。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赵承嘏,字石民,1885年12月11日(阴历十一月初六)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北门一个中药铺主家庭。自幼努力学习经史之义,清末考中秀才,国学根基深厚,毕生喜爱书法。

__,赵承嘏刚好年满二十,他弃文从理,官费留学。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瑞士日内瓦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曼彻斯特大学有机化学首席教授小潘金(William Henry Perkin, Jr.)非常赏识赵承嘏的学识和才能,指导赵承嘏从事萜烯类化合物合成研究作为硕士毕业论文,19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志,这篇十山页的长文可能是中国学者在西方科技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在日内瓦大学著名有机化学家毕诞(Amé Pictet)教授指导下,赵承嘏完成了紫堇碱(延胡索甲素)的全合成,并于19获得博士学位。据考证,赵承嘏是我国第一位化学博士。19,赵承嘏前往法国罗克药厂应聘。临别前与日内瓦大学导师和同事合影

1922年,国内传来北洋政府摧残中医学的消息,他婉拒药厂的诚恳挽留以及老师和同事的再三劝阻,决定回国工作,实现中草药化学研究的理想。他说:“祖国需要,刻不容缓,我不怕苦”。由于夫人不愿意离开法国,赵承嘏便毅然只身回到祖国。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爱因斯坦在与同事朋友的交往中,谈吐幽默诙谐,语言生动,深受大家的尊重和喜爱,但不修边幅。她的后妻艾尔萨生性开朗、喜欢打扮。两人刚刚结婚时,爱因斯坦还勉强带着艾尔萨硬塞给他的梳子,偶尔梳一下头发。后来,他就对梳头不胜其烦,干脆让自己的头发蓬乱着。他还认为,没有必要穿着擦得锃亮的皮鞋,“因为那仅仅说明你擦过皮鞋”。他从不为自己的不加修饰感到难堪,有时身上发出异味他也不在乎,甚至在给朋友的信中还提上一笔:“你的脏乎乎的爱因斯坦从柏林问候你!”

爱因斯坦对上流社会的规矩也毫不在乎,不戴硬领,不着短袜,穿着破旧的上衣和便裤。1929年,比利时国王、王后邀请爱因斯坦,他乘着三等车厢到达,下榻三等旅馆。老板看着这个邋遢的中年房客,听说他是国王和王后请来的客人,以为是在开天大的玩笑。有一次,荷兰女王威廉娜邀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借了同事的一件皱巴巴的礼服就去赶赴盛典了。

爱因斯坦朴实无华,也表现在生活起居上,他在柏林和莱顿大学执教时,只要求有牛奶、饼干、水果,再加上一张床、一把小提琴、一张写字台和一把椅子。他异常满意地说:“有了这些东西,人还需要什么呢?”

爱因斯坦不修边幅,还有两个有趣的故事呢!有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走在大街上,一个富翁看见了,嘲笑道:“爱因斯坦,你脑袋上是什么东西?是帽子吗?”爱因斯坦回敬道:“您帽子下是什么东西?是脑袋吗?”在他还没有成名前,朋友曾劝告他说:“爱因斯坦,你该换套像样的衣服了。”爱因斯坦耸耸肩说:“没有必要啊,反正这个城市没有人认识我。”过了几年后,爱因斯坦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个朋友又提出了相同的建议。爱因斯坦笑着说:“现在就更不必要了,反正人们都认识我。”其实他把精力都用得工作上。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0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60位用户喜欢。

爱迪生是世界有名的“发明大王”。他一生发明的东西大约有两千种,像留声机、电灯、电影、蓄电池等等。爱迪生对人类的贡献可大啦!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他的名字好像一颗明亮的星,永远闪耀着光辉。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市。

他小时候,身体比较瘦弱,也不爱讲话,很文静,爱动脑筋,爱思考问题,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总是充满着一种好奇心。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村庄的十字路旁,看大榆树怎么冒出了绿芽,看秋风怎么染红了枫叶。他还久久地思索着:为什么清晨太阳总是从东方慢慢升起来,傍晚又躲到西边的山后去?为什么蓝色的天空里会有朵朵白云在飘浮……

在他5岁那一年,有一天,爱迪生突然不见了。爸爸急得四处寻找,最后发现他在鸡窝里蹲着呢!

“你在这儿干什么呀?”爸爸奇怪地问。

“我在孵小鸡呢。”爱迪生认真地回答着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300字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300字。原来前一天,他看见母鸡卧在鸡蛋上孵出了小鸡,就想自己也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孵出小鸡来。

爸爸又好气又好笑地拉起他来,对他说:“傻孩子!你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快走吧!”

小爱迪生皱起眉头,不满意地问:“为什么我不能孵出小鸡,母鸡能呢?”

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好奇的孩子,他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

还有一次,他发现花园的篱笆上有一个野蜂窝。啊,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他小心翼翼地探头往里看了看,似乎蜂儿都不在家。真是好机会!他想:今天我倒要看看野蜂窝里部有些什么东西。他抄起一根棍子就往里边捅。这下可糟啦!一群野蜂“嗡”的一声从窝里飞出,直向他扑来。顿时,爱迪生的脸就肿得跟面包一样,痛得他丢了棍子就跑。

他常去邻近的锯木厂、船厂,对那里的各种工具特别感兴趣,他总爱缠着工人师傅问这问那,有时问得别人无法回答,只好说“不知道”。他还不罢休,非追着问“为什么你不知道”。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爱迪生7岁的时候,全家搬到密执安州的休伦港。在那里,他上学了。

当时学校里只开读书、写字、算术三门课。在课堂上,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却常用木板惩罚学生。偏偏爱迪生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经常问得老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老师恼羞成怒,常常当众骂他是“傻瓜”。

爱迪生受不了这样的侮辱,眼泪汪汪地回到家中,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表示再也不进学校的大门了。

他妈妈当过教员,比较懂得教育方法。她很同情儿子的处境,生气地说:

“老师不能这样对待学生!”她拉着儿子的手,找到学校,责备老师说:“你教不好这样的学生,只能说明你自己无能!我要自己教育他,让你看看,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妈妈一怒之下,给爱迪生退了学。从此,爱迪生就离开了学校。

回到家里,妈妈叫着他的小名,严肃地对他说:“汤姆,从今以后,我教你读书,你有没有决心学好?”

妈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爱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严肃神情,回答说:“妈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杨振宁(1922年~)著名物理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了里程碑性贡献。他是当今全球公认的伟大科学家,成就比肩爱因斯坦,唯一的中美俄三院院士。

杨振宁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对于中国意义非凡,改变了西方自恃以坚船利炮打败中国的信念。杨老虽然95岁改成中国国籍,但他始终保持一颗中国心,作为炎黄子孙,他是当今物理学界泰斗界人物,仍然是一个很牛的存在。

在美国杨振宁一直是“活着的爱因斯坦”,富兰克林学会1994年公告明确指出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杨振宁四人同列为最伟大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他30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颠覆了物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不仅如此,杨振宁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13项世界贡献,举世闻名。丁肇中在杨振宁70岁生日时说过,提到20世纪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是狄拉克的量子力学;三是杨振宁的规范场。

有人也说过,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3位具有全面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是华人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在中国学术界一直受到极高的尊崇。

杨振宁还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在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等都起着积极作用,为清华引进大量高端人才;南开物理研究室师生都受惠于杨振宁,他们在人品、学风上也受益颇多。

虽然现在对于杨老,有些人仍有微词,但我们看问题仍然要客观,也不能否定杨老的突出贡献。人民网曾这样评价,杨振宁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国探访的第一位美籍华裔科学家。在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在积极促进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37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85位用户喜欢。

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退休干部黄令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4月20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公开资料显示,黄令仪,女,出生于1936年,1958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随后进入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深造。1960年学成返校,在母校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创办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1962年加入中科院计算所。

从二极管、三极管、大规模集成电路,到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枚CPU芯片。黄令仪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微电子行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作为“龙芯”芯片研发团队项目负责人之一,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2020年1月,黄令仪获中国计算机学会女性科技工作者夏培肃奖。

中国计算机学会给黄令仪的获奖理由是,“黄令仪研究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研发一线,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此,CCF奖励委员会决定授予黄令仪研究员2019年“CCF夏培肃奖”,以表彰她在计算机核心器件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曾在《研制龙芯CPU的策略考虑》一文中提到,“龙芯一号做了三次不同的物理设计,设计最成功的是由计算所自己完成的C方案,能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感谢中科院微电子中心的黄令仪研究员,是他把计算所的系统设计人员领进了微电子设计的大门。”

“共青团中央”2022年9月曾刊文介绍,1962年,黄令仪被调到了中科院计算所工作。1965年,为了突破“两弹一星”中的瓶颈,国家开始成立计算机所二部,专攻微型计算机和三极管等项目,这是中国第一个芯片研究团队。在缺资料、缺设备、缺人才、缺材料的情况下,她带领团队呕心沥血成功研制出半导体三极管。随后步入艰难的芯片研发之旅。

196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空间计算机成功问世。1973年,中科院决定研制大型通用计算机,作为集成电路上的载体,芯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国家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黄令仪和她的团队,为了能够尽快研制出性能稳定的存储器,一步一步开始突破,她们研制的芯片也即将到达世界先进水准,1978年赢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截止1984年时,晶体管研发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国的集成电路和芯片发展已经无限逼近于世界水平。

但是不久后,因为中科院经费紧张,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被叫停了,得到消息的黄令仪蹒跚的走出计算所大楼的北门,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1989年,黄令仪受邀参加美国的国际芯片展览会,偌大的会场里,她跑遍了展台却没有发现一家中国企业,她在日记中写道:“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黄令仪曾公开说过: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净祖国身上的耻辱。

2001年,65岁的黄令仪已经进入了退休生活,但她的志向还没有实现。此时,中科院胡伟武教授,向全国发出了打造中国芯的集结令。他亲自找到黄令仪,邀请她一起搞芯片。面对经费不足等重重困难,黄令仪还是毅然选择加入龙芯研发团队,成为了项目负责人。

2002年8月10日,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虽然性能上差距很大,但却真正打破了国产计算机无芯可用的历史。

在黄令仪和同行的芯片人的不懈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复兴号高铁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歼20等先进军事装备,配套了相控阵雷达,换上了中国自已的“心脏”。北斗卫星也装上了中国芯,彻底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中,以黄令仪为代表的芯片人,从二极管、三极管、微型计算机、大型集成电路等,一路披荆斩棘,打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芯片。这一场逆袭和突围,可谓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坚守于挫折之下,崛起于不屈之中”。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13位用户喜欢。

人类一直在思考自己生活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直到二百多年前,才有一位叫康德的德国哲学家提出了第一个比较科学的太阳系形成假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发展演化而成。当时很多人不相信这个星云之说,慢慢地也就遗忘了。50年以后,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1749―1827)重新提出这个假设,并且从力学原理出发,用严密的数学推理证明了这个学说的科学性,进而带来了宇宙观的重大变革。

拉普拉斯出生在法国诺曼底的波蒙镇,小时候家境贫寒,靠邻居的帮助才完成学业。拉普拉斯有数学天才,上大学期间深受教授们的赞赏。18岁大学毕业,由著名数学家达兰贝介绍到巴黎陆军学校担任数学教授。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受“太阳系如何形成”,“地球何以会绕太阳运转” 这些问题的困扰,就连著名科学家牛顿也难以回答,最后只好求助神学,把运动的最终原因归于“上帝的第一推动”。拉普拉斯对宇宙形成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写下了《宇宙体系论》和《天体力学》两书。他认为太阳系是从一团原始星云中形成的,原始星云由于运动和质点相互吸引而形成原始火球,原始火球进一步收缩,并且由于吸引和排斥的综合作用,逐渐分化形成太阳系各行星,最后构成了现在的太阳系。他对太阳系的特点进行推算,深刻地解释了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和轨道。他的学说逐渐为科学界所承认。

星云学说带来了宇宙观的变革,它指出宇宙是在自然界自身运动中发展产生的,将土帝驱逐出宇宙。当拿破仑问拉普拉斯为什么他的学说中没有上帝时,拉普拉斯自豪地说:“我不需要那个假设”。这成为当时无神论者藐视上帝的名言。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3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65位用户喜欢。

在央视讲台上,您曾提起过自己名字的由来——南京有座钟山,父亲希望您像大山一样历经风雨依然屹立。在“抗疫”期间,80有余的您,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将新冠成功拦截。网友说,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镇“毒”,山河无恙,人民皆安!

降服病魔舍我其谁,您是英勇无畏的“战斗者”。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广州多位医务人员被感染,67岁的您临危受命,主动担任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参与到抗击非典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去。2020年,新冠突然暴发,此时已经84岁高龄的您立即发出呼吁:“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逆行出征”,踏上了“抗疫”前线的征途。两次挂帅,两次告捷,您的事迹让我明白,作为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是一辈子的事,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人民有需要,我们万难不辞、万险不避。

耄耋之年壮心不已,您是冲锋陷阵的“爆破手”。18年前,作为中国抗击非典型的领军人物,在“非典型”猖獗的非常时期,您始终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新冠疫情发生后,您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组织撰写新冠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身为医生,您用博爱和仁厚践行着医者仁心的职业素养;身为党员,您用智慧和刚毅守护者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您的事迹让我明白,作为党员干部,要以您为标杆榜样,并将共产党员的为民誓言践行到底。

为民之心日月可鉴,您是无私奉献的“老黄牛”。“我的脉搏,没有一刻不是紧贴着祖国的。”在“抗击非典”战场,当其他人选择畏惧退缩时,您却站出来说:“把病得最严重的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这么一句堪称定心丸的话,给当时那些处于绝望和恐惧中的患者带来莫大的希望。在武汉接受采访,您谈及“抗疫”时曾几度哽咽、眼含泪光,那是您为国为民的真情流露。您的事迹让我明白,作为党员干部,心里要始终想着人民、念着人民、装着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心里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的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9篇范文)

万步炎:海南科技大学海洋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导,“海牛”号项目负责人。“别人‘卡脖子’,我们要闯出‘新路子’”1992年,万步炎赴日本工作学习,从事海洋采矿技术研究。“在日本,我深深感受到我国海洋技术落后于人,深海资源开发技术几乎是空白,更深切体会到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封锁、西方和日本科学家在我们面前的傲慢。”万步炎说,当时一位日本同事对他表示:“你很优秀,可惜你们国家海洋技术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世界各国科学家信息

  •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9篇范文)
  • 世界各国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9篇范文)25人关注

    万步炎:海南科技大学海洋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导,“海牛”号项目负责人。“别人‘卡脖子’,我们要闯出‘新路子’”1992年,万步炎赴日本工作学习,从事海洋采矿技术研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