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罗盛教感人事迹材料 | 1093字 | 5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168人 |
罗盛教感人事迹材料 | 5508字 | 106段 | 19分钟 | 30分钟 | 43分钟 | 117人 |
罗盛教感人事迹材料 | 1784字 | 16段 | 6分钟 | 10分钟 | 14分钟 | 211人 |
罗盛教感人事迹材料 | 2924字 | 39段 | 10分钟 | 16分钟 | 23分钟 | 236人 |
罗盛教感人事迹材料 | 1140字 | 12段 | 4分钟 | 7分钟 | 9分钟 | 175人 |
罗盛教感人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9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68位用户喜欢。
罗盛教,原名雨成,县第八自治区下庙乡(今圳上松山乡)人。民国二十年(1931)生。少时先后入当地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寒辍学。民国34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属吉首市)其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民国36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盛教。
1949年11月,沅陵解放,罗盛教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湘西军政干校学习。1950年3月毕业后,分配在某部文书训练班学习,同年7月1日,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学习期满后,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旋随部去湘西武陵山地区剿匪,在战斗中记功一次。
1951年4月6日,罗盛教随所在部队参加抗美援朝,在过鸭绿江后的家信中,写道:“当我下桥第一脚跨上朝鲜的土地时,就嗅到了烟烬和 的气味。美丽的城市已被野兽的飞机炸光了。剩下的是一片焦土和碎瓦,我心绞了,流泪了,也无比愤怒了。我发誓:非消灭美帝强盗不可,否则,我再不过这座大桥。”同年8月,临津江战役,所在的侦察连担任牛尾洞伏击任务,罗盛教在前线负责救护伤员,泅渡江河架浮桥,用身体掩护伤员安全,入火海抢救朝鲜妇女儿童。目睹美国侵略军凶残-朝鲜同胞的惨状,罗盛教挥笔写下誓言:“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应该继续勇敢地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1952年11月21日,罗盛教所在部队驻平安道成川郡石田里(钥仓)休整。早操过后,罗盛教在河边散步,见正在河面滑冰的朝鲜少年崔莹跌入冰窟,立即脱下棉袄,跳进零下20度的冰河,反复三次浮出水面换气再下沉寻找,因冰面薄,顶上来又掉下,使尽最后力气,终将崔莹救出,罗盛教终因筋疲力尽,被急流冲至远处冰层下面,待战友们将其救上岸时,已停止了呼吸。
罗盛教牺牲后,朝鲜人民将遗体安葬在朝鲜石田里的佛体洞山上。1953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记罗盛教烈士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追认罗盛教烈士为模范青年团员。同年6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并在佛体洞山上建立纪念亭和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主席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1954年5月30日,朝鲜朝中友好代表团400多人至中国访问,特安排一分团赴新化,崔莹随团访问罗盛教的故乡,并备人参等贵重礼物,认烈士的父母为父母,用中国话称呼爸爸妈妈。烈士的父亲罗迭开曾两次去平壤,接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5年4月,在新化县城资江大桥西端,建成罗盛教纪念馆,朝鲜驻中国大使、烈士生前所在部队政委及省县党政领导均参加开馆典礼。原志愿军司令员-亲笔为该馆题词:“国际主义罗盛教烈士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罗盛教感人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08个字,有10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9分钟,朗读时长30分钟,慢速需要43分钟,有117位用户喜欢。
罗盛教是一名普通的抗美援朝战士,但是他所做的事却一直牢记在中国和朝鲜人民的心里。
1952年元旦刚过,朝鲜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几位朝鲜儿童在结冰的河面玩耍,突然有一个孩子掉进了冰窟窿。
路过的罗盛教为了救这名朝鲜儿童,也跳进了冰窟窿,儿童得救了,他却牺牲了。
事后,志愿军总部授予他特等功,可是他这个特等功却差点不被授予。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原因为何呢?
这一切还要从罗盛教进入朝鲜说起。
(一)参军入朝
1931年,罗盛教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的他,也去学校读过几年书,可最终还是因为家里贫困不得不辍学回家。
图 | 罗盛教
虽然他读了书,可是我们谁又能想到,他到十一岁才上小学。原因就是因为家里太过贫困,他念了没多久,就又回家了。
家里为了让他有口饭吃,将他送去做了道士。后来他又到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忙,那一年,他不过十四岁。
小小的罗盛教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为了混口饭吃,辍学、当道士、做帮工……这些都让他体会到了贫穷百姓的艰难。跟他一样的贫苦人,终于等来了福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11月,罗盛教和几位同学一起来到了沅(yuán)陵。参加了解放军四十七军,并随之考入了湘西军政干校。
要知道,罗盛教这个举动可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因为当时沅陵距离他的家乡有上百里路,中间还要经过土匪占领的地区,谁知道路上会不会遇到土匪呢?
进入学校学习后,罗盛教因为之前没怎么接受学习,基础比较差,所以听起课来很吃力。别人很容易听懂的东西,他可能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不落下课程,罗盛教在课后总会借同学的笔记,把知识点加以巩固。
我们之前就讲到过,罗盛教进入朝鲜是为了救一个掉进冰窟窿的儿童。其实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罗盛教就已经表现出了舍己为人的品质。
在学校的一次劳动中,有一棵树倒在了河里,需要把它拖起来搭桥。大家看着这棵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罗盛教二话没说就跳进了河水中。
当时也是冬天,河水冷冰冰的,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同学也都跟着跳了进去,把树拖上来搭了一座桥。
在学校学习时间结束后,罗盛教被委派在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在进入部队不久后,他就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湘西剿匪运动中。
有一次,战士们都进山剿匪去了,罗盛教刚好在连队值班。突然,他听到了一阵惊叫声,他立马走出连队查看,原来是一位老乡的房子被土匪给点着了。
罗盛教赶紧跑过去,将正在抢救东西的老大娘背了出来,然后又进入火海,帮着把东西运出来。事后,罗盛教没有把这件事跟别人讲,直到连长看到他被火烧伤的伤口,才知道了这件事。
从这一件件事情当中,就能看出,罗盛教有一颗舍己为人的忠厚心肠。而这,也是他后来毫不犹豫跳进冰窟救人的原因。
让罗盛教和其他战士都始料不及的是,朝鲜战争爆发了。罗盛教坐不住了,他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在1951年4月,随部队进入了朝鲜。
和千千万万进入朝鲜的志愿军战士一样,罗盛教明白此行危险重重,很可能永远也回不到祖国,但是他依然选择踏上这条路。
而他,的确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二)救人
罗盛教来到朝鲜战场后,才知道这里是个什么景象。遍地都是美军炮弹炸出的炮坑,朝鲜人民的村子都被毁掉了,时不时就冒出一缕黑烟,还有路上数不清的逃难人群……
帝国主义在朝鲜犯下的罪行,让罗盛教对侵略者无比仇恨。但是跟侵略者惨无人道的罪行相比,他在朝鲜也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朝鲜人民对志愿军入朝非常感谢,经常会帮助志愿军。有一次,罗盛教他们在黑夜里行军,几乎都看不清路。但是前面突然出现了一点光亮,罗盛教等人加快步伐赶了上去。
到了近处才发现,那是一位朝鲜大妈拿着一个保险灯在为志愿军照路,提醒他们脚下有一个大坑,让他们小心。
罗盛教看到此情此景,顿时就觉得只有早日把侵略者赶出去,才能让朝鲜人民过上安宁的日子,也才能报答他们的深情厚谊。
罗盛教感受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关爱,他同样也将自己的关爱给了朝鲜人民。
在一次帮忙往前线送饭回来的路上,美军的炮弹突然从他的头顶飞过,然后落在了不远的村庄。等到美军的炮弹打完,他赶到那村庄一看,村庄已经成了废墟。
突然间,他听到了一阵哭声,他随着这个哭声去寻找。越过一个小山头后,在一个防空洞旁边看见了一个小孩子。那个小孩子正在趴在妈妈的身上,不停地叫着“阿妈妮”。
那孩子的母亲早已浑身是血,不省人事。罗盛教之前从没看见过这样凄惨的画面,此时他不顾美军的炮火,冲过去抱起了孩子,交给了附近的一位朝鲜大叔。
罗盛教所做的不仅是这些事迹,这些都是大家所不知道。大家知道的,可能只是他勇救落水儿童的那件事。
那件事,发生在1952年1月2日,这个时间节点,正是朝鲜最为寒冷的时刻之一。
那一天,罗盛教做完早操后,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弹。罗盛教突然想起,之前有几颗投弹落在了河边,找回来还可以继续用。于是他就和小宋一起去寻找,两个人是分开去寻找的,罗盛教独自往一个反方向去了。
那一天,气温达到了零下20度,冷风刺骨,还下着大雪,雪粒子随风打在人的脸上,就像刀在割一样。那种痛苦,南方人可能没有体会过,身处寒冷地带的人应该能明白。
在这样的天气下,大人们都不太愿意出门,可是小孩子就不一样了。罗盛教在往河边寻找的时候,见到了几个小孩子在河面上滑冰,玩得不亦乐乎。
罗盛教看到这一幕也会心地笑了,儿童往往就是这么天真,只要有的玩,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的国家正在经历什么?
罗盛教继续去寻找那个投弹,前面有一个木桩,罗盛教记得就在那附近。他扒开厚厚的积雪,认真地寻找了起来。
突然,传来了一声冰面破裂的声音,接着是一阵尖叫。
罗盛教猛地回头一看,刚才玩耍的四个孩子,如今只有三个待在冰面上,那三个人都吓得哭了起来,他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
罗盛教没有想那么多,立即放弃寻找手榴弹,往孩子那边跑去。他一边跑,一边解下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就往地上一扔。最后,只剩下了一件单衣,寒风无情地吹打在他的身上。
罗盛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扑通”一声就跳进了冰窟窿之中。
冰冷的河水浸透了罗盛教的全身,在水下搜寻了一阵后,罗盛教浮出了水面,他的脸色已经变得苍白。罗盛教这一次没有找到那个孩子,他在水面大呼了几口气,随后又潜了下去。
其他三个小孩子一直紧盯着河面,冷风依然在不停地刮着,时间在这一刻过得很慢很慢。
又过了一会后,冰面上出现了一双小手。几个小孩子都高兴地笑了,可是那双小手刚爬上冰面,就又掉进了河里。冰窟窿四周的冰层太薄了,承受不了这样的重量,就又掉进去了。
正在此时,小宋赶到了河边,他看到那三个小孩子,还在河边看见了脱下的志愿军军装,立即明白出了什么事。
他脑子里马上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赶紧往回跑,村口那里有一根木头电线杆,他往肩上一扛,就迅速往河边跑。
这个时候,冰窟窿已经越来越大了。罗盛教的力气也快要用完了,他全身冻得发紫,脸色苍白,浑身都在打颤。但是他没有放弃,他决心要把这个孩子救出来。
他再次深呼了一口气,钻进了水中,他双脚踏着河底的碎石,用尽全身的力气把那个孩子顶出了水面。小宋就在这个时候赶到了,他把电线杆伸进了水里,那个孩子抱着电线杆爬上了岸边。
但是,等小宋准备救罗盛教时,却早已没有发现他的身影。罗盛教因为体力消耗过尽,加上在冷水中浸泡了许久,被急流冲到了远处的冰层。等到大家把罗盛教捞出来的时候,他早已停止了呼吸。
罗盛教救出来的那位孩子就是日后朝鲜的高级指挥官崔莹。
在找到了罗盛教的遗体后,朝鲜石田里的人民非常悲痛,被救出来的崔莹更是一直痛哭。朝鲜人民按照他们那里的习俗,以最高最隆重的礼仪安葬了罗盛教。
为了纪念罗盛教,崔莹的家乡石田里被改名为“罗盛教村”,罗盛教牺牲的那条河被命名为“罗盛教河”,罗盛教埋葬的山被命名为“罗盛教山”。
朝鲜人民还在罗盛教牺牲的地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地牢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事后调查
在罗盛教牺牲之后,他曾被称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罗盛教牺牲之后,关于他的善后事宜却出现了一些曲折。
当时正值朝鲜冬季,志愿军刚刚粉碎了“联合国军”所谓的“秋季攻势”。志愿军十九兵团四十七军一四一师奉命撤离到指定区域休整。
时任一四一师长的叶健民到下面各个团,进行前一阶段的战争总结,并顺便视察一下部队情况。
虽然叶健民去到下面的部队,但是师部的事务也不能荒废,他经常需要往返各地,处理一些事情。
有一天,他照常去到下面的一个团,在处理了一些工作后,准备返回师部。等到他的车子到达师部的时候,却看见那里围了一群朝鲜老百姓。叶健民看见这一幕,觉得很奇怪,立即让警卫员下去询问情况。
警卫员回来报告:“师长,朝鲜同胞是为了一个叫罗盛教的战友来的,这个战友之前牺牲了,他们希望用朝鲜的习俗将他安葬。”
叶健民点了点头:“嗯,知道了!”
叶健民的师部此时正好位于石田里,也就是罗盛教救的那个孩子的家乡。
叶健民想起来,前几天的确看过这样一份报告,里面提到了这位叫罗盛教的战士。只是那是一份事故报告,不是请功报告,报告中只是说罗盛教溺水身亡。
叶健民看到这一份事故报告后,因为当时正处于战乱时期,战士发生什么意外,这种事也并不少见。加上他又要到下面的部队进行视察,事情比较多,所以并没有太多留意。
此时他见到这么多朝鲜百姓前来师部门口,为的就是这个罗盛教。他突然觉得这个罗盛教可能不是简单的溺水身亡,不然朝鲜百姓怎么会给他这么特殊的待遇呢?
叶健民回到师部后,立即让人去仔细调查一下,询问那些朝鲜百姓前来请愿的情况。
没过多久,一位参谋人员就赶到了叶健民面前,向他进行了汇报。
这些老百姓都想为罗盛教请功,一位朝鲜大娘甚至还说要献出自己的墓地,用来安葬罗盛教。那位朝鲜大娘说罗盛教就跟他的儿子一样,他值得这样的待遇。
一位朝鲜大爷说:“罗盛教同志是为了救我们的孩子牺牲,请志愿军将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我们会用最高的礼仪安葬他。”
叶健民听到参谋人员的汇报,更加明白罗盛教不是简单的溺水身亡。他是为了救人而掉进了冰窟窿,这是一个大大的功臣,是中国和朝鲜人民共同的英雄。
(四)真相
叶健民了解大概后,他明白应该是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才导致罗盛教的事迹没有真实上报。
叶健民立即让人叫来了宣传科长和直工科长,一见到二人,叶健民就问道:“外面的朝鲜同胞看到了吧,他们是为了罗盛教来的,你们谁能告诉我罗盛教究竟是怎么牺牲的?”
直工科长答道:“师长,根据下面上报,罗盛教是溺水身亡的啊,我已经按照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部了,跟下面的各团也都通报了。”
叶健民又问道:“你们有没有下到基层去核实情况?”
这个时候,两位科长都摇了摇头,小声说道:“我们是根据下面电话报告给定性的!”
叶健民明白了,事情出在这个环节了,他对二人说道:“我们做事不能只凭报告啊,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去求证啊!”
按照以前的做法,一个报告已经向上面和下面传达了,如果再要修改的话,肯定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但是,叶健民干革命多年,在他看来,事实真相比这些影响要重要得多。
第二天,叶健民就带着两位科长冒着严寒,来到了罗盛教救人的河边,随后又去了被救少年崔莹的家中。
得知叶健民是为了罗盛教的事情而来,崔莹和他的母亲立即把叶健民等人迎进了家中。一提到罗盛教救人的事迹,崔莹和他的母亲声泪俱下地讲述了起来。
直到此时,叶健民才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
他赶到罗盛教救人的河边,仔细观察了当时留下的痕迹。落水的冰窟窿还没有完全冻起来,根据冰面的痕迹还有崔莹的叙说,罗盛教是经历几次才把他救上岸的。
可是当时的气温达到了零下二十度,人在那样冰冷的河水中,能够坚持三分钟已经算是不错了。超过这个时间,人就会变得僵硬,从而危及自己的生命。
由此看来,罗盛教完全是为了救人牺牲的,不是简单地“溺水事故”。
经过现场查看还有朝鲜人民的叙述,叶健民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罗盛教的光辉形象在他的心里树立起来,他为自己有这样的战士而感到骄傲。
与此同时,他觉得需要把之前的事故报告给纠正过来,为罗盛教请功,让更多的战士知道罗盛教的事迹,学习罗盛教高贵的品质。
回到师部后,叶健民立即将得到的情况告诉了政委彭清云。经过两个人的商量,决定重新写一份报告上交,向军里汇报罗盛教的事迹。
之后,有关罗盛教的报告就写好了,这一次,不再是事故报告,而是一份请功报告。随后,叶健民就召集了师部主要成员,还有各团主要指战员,开了一次会。
这次会议做出了三个决定:
第一,高度赞扬了罗盛教的牺牲,是和战场上牺牲的战士一样,是一项壮举,显示出了国际共产主义精神。
第二,同意了朝鲜人民对罗盛教安葬的请求。决定接受朝鲜人民给罗盛教捐献墓地的举动,并决定为罗盛教举行一次高规格的葬礼。
第三,撤销之前关于罗盛教的事故报告,师政治部搜集有关罗盛教的事迹,在全师学习罗盛教,高度表扬他的举动。
在会议结束后,一四一师为罗盛教举行了追悼大会,几千名志愿军战士还有朝鲜百姓都参加了。为他默哀、鸣炮,之后将罗盛教安葬在了一处山坡,在他墓地旁边还种了一棵松树。
一四一师关于罗盛教的事迹材料和请功报告汇报到军部后,军部又逐级上报,后来引起了兵团首长和志愿军总部的重视。
1952年2月,志愿军总部追记罗盛教为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光荣称号。
罗盛教虽然牺牲了,但他的事迹一直在流传,他舍己救人的品质激励了很多的青少年,从而涌现出了更多的“罗盛教”。
2018年的一天,在罗盛教纪念馆附近,新化恒达设计学校的17岁学生王健成和同学在这里散步。突然间,他们听到了呼救声,只见河里有一位妇女正在挣扎。王健成没有想那么多,立即就跳进了河里,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救出了落水的那名妇女。
当问到他当时怎么有那么大勇气跳进河里?
王健成答道:“旁边就是罗盛教纪念馆,是他的事迹激励了我。”
作为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罗盛教其人、其事、其品格,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
罗盛教感人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84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罗盛教
罗盛教出生于1931年的湖南新化,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其难忘的一年,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年,接连两次粉碎了国民党的两次围剿,开始展示出让蒋介石忌惮的力量,因此虽然同年发生了令中国人永远铭记于心的“九一八事变”,但国民党依然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而中国共产党人则在这一年正式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除此之外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和罗盛教有关的事,那就是未来也在朝鲜成烈士的黄继光,也是这一年出生。而且罗盛教和黄继光幼年时的家庭情况,也非常相似,都是家境贫寒,却人穷志不短,非常要求上进,不够后来两人却走上了略有不同的道路。
罗盛教因为投靠亲戚,而获得了短暂的读书机会,而黄继光(四川中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都在当地地主的欺压下艰难求活。之所以说罗盛教时,用了“短暂”一词,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罗盛教没有读太久的书,就不得不当上了亲戚家的“童工”
也就是说,罗盛教和黄继光早年,都亲身领教了旧社会的黑暗,所以他们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都对解放劳苦大众的中国共产党心生向往,于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参军。在部队上时,他们的表现都非常突出,因此两人先后都加入了共青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而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后,他们又不约而同地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起开始奔赴朝鲜。
救人
罗盛教因为早年受过一定教育,所以到达朝鲜后得到的是文职工作,而不是像黄继光一样被分配到了最前线。本来罗盛教曾多次向上级反映,希望到更危险的一线去,但是领导多次劝解他,说“革命工作不分轻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罗盛教只好接受了现实,不过他在从事文职工作时,也并没有局限于本职工作。
他在按时保质地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他还会帮助周边的朝鲜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罗盛教在当地的口碑一直很好。罗盛教为了保证自己的作战状态,以防不时之需,所以经常会给自己加量,进行各种军事训练,有一次他和战友,到村子附近的旷地训练投弹,练习中,他突然发现有村里的一个孩子因为贪玩,而掉到了冰冷的河水之中。
罗盛教自从入朝以后,就一直视朝鲜人民如亲人,因此当异国的小孩掉入河中时,他丝毫没有犹豫,而是果断的跳到了冰水中进行营救。因为河面的冰并不结实,所以罗盛教虽然很快就把孩子救出了水面,但是因为河面的冰撑不住,所以孩子又再次掉入河中,在多次反复之后,虽然孩子被救了出来,但是年轻的罗盛教却牺牲了。
崔莹
罗盛教牺牲之后,消息传回了部队,但是因为当时战场上的任务较重,罗盛教牺牲的消息并没有引起过多的重视,而有关他的牺牲,也只是被记录为非战斗减员。但罗盛教所在的141师师长叶健民,在途径罗盛教牺牲的部队所在地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因为附近村子里的人都在围着部队的负责人“讨说法”。
他后来了解到,原来村民听说了罗盛教的事情以后,纷纷要为罗盛教请功,而且要用本地最高的葬仪来送葬这位英雄,甚至有一位当地的大娘,要把子女为自己准备的墓地,无偿的让给罗盛教。叶健民敏感的察觉,罗盛教的死,绝不是简单的意外溺水,在进一步了解之后,他才知道了罗盛教的英勇事迹。
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集中力量解决美帝的“秋季攻势”,因此叶健民本来没有精力“节外生枝”,但是他作为一个正直的军人,无法容忍一个英雄被“埋没”,于是他在繁忙的军事工作中,还是想办法向上级反映了罗盛教牺牲的真实情况。罗盛教的情况反映给上级之后,中、朝两国的领导都非常重视。
朝鲜方面,把罗盛教牺牲的河流,所救孩子的村子,埋葬罗盛教的山岗等,全部改成了罗盛教为前缀的名字,朝鲜当时的大领导金日成,不光亲自为罗盛教题词,还为罗盛教颁发了当时入朝志愿军所能得到的最高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牺牲的黄继光也获得了“一级国旗勋章”。后来朝鲜还曾以罗盛教的名字命名了一所中学,并以罗盛教为题材拍了一部专题电影……
当时被罗盛教救起的孩子,叫崔莹。这个出生在朝鲜偏远乡村的孩子,不光被罗盛教救了命,他的人生轨迹也随着罗盛教发生了改变。本来以他的家庭条件,他可能会“泯然于众人”,但因为罗盛教,他不光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还曾随着朝鲜使团拜访过中国,并跟着使团去了罗盛教的家里,还在罗盛教的新家中睡了一晚。
回国之后,他也作为标杆,参加了朝鲜人民军,等到1960年,贺龙等军事领导带人访问朝鲜时,朝鲜方面还曾专门让已经当上排长的崔莹前来欢迎。崔颖当时激动地说“我会永远牢记中朝人民的友谊和志愿军英雄罗盛教”。
罗盛教感人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24个字,有3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3分钟,有236位用户喜欢。
2021年 1月 2日,是“一级爱民模范”罗盛教牺牲69周年。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罗盛教这位诞生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被选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的《罗盛教》一文,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罗盛教用舍己救人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尽管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岁,但他的革命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
罗盛教,原名罗雨成,1931 年4月 22日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松山乡大同村 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 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调到湘西军政干校学习。1950年 3月在 47军文书训练班学习,后被分配到47军 141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
1951年 4月6日,罗盛教所在部队入朝参战。他在家书中写道:“当我下桥第一脚跨上朝鲜的土地时,就嗅到了烟烬和火药的气味。美丽的城市已被野兽的飞机炸光了,剩下的是一片焦土和碎瓦,我心绞了,流泪了,也无比愤怒了。我发誓:非消灭美帝强盗不可,否则,我再不过这座大桥。”
同年8月, 141师直属侦察连担任牛毛洞伏击任务,罗盛教在前线救护伤员,用身体掩护伤员安全,入火海抢救朝鲜妇女儿童。耳闻目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凶残屠杀朝鲜同胞的惨状,罗盛教写下了一首短诗:“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应该继续勇敢地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11月 21日,罗盛教随部队驻防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在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休整。
平日里,罗盛教与战友们每天给石田里的乡亲们挑水、扫院、劈柴,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
1952年 1月 2日清晨,寒气袭人,浓雾弥漫。7时左右141师直属侦察连早操完毕,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来到沸流江岸边练习投手榴弹。旁边不远处,4个当地少年在结了冰的沸流江上支着雪爬犁滑冰。忽然,河面的嘻嘻笑声戛然而止,变成了急促的哭喊呼救声。
罗盛教听不懂朝鲜语言,看到3个少年的手势和破裂的冰面,知道有人坠河。不谙水性的罗盛教急忙向出事点飞奔,他一把抓起帽子,往地上一扔,边跑边脱衣服,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扑通”一声跳入冰窟里。
罗盛教搜索了一阵,没有摸到。孩子们站在冰上,焦急地盯着冰窟窿。一会儿,水面上一阵晃动,伸出来两只小手,接着是孩子的脑袋。罗盛教把孩子托上来了,孩子用两只胳膊扒住了冰,使劲往上爬。
突然,“哗啦”一声,冰塌了,孩子又落入水中。罗盛教冻得脸色苍白,又钻进了冰窟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岸上的三个孩子急得嗷嗷大哭。这时,孩子的上半身已经露出了冰面,罗盛教一手托着孩子,一手扶着冰面。冰层下的激流冲得孩子和落实来回摆动,浮浮沉沉中,都因冰面坍塌而没有成功。
一次,两次,三次。孩子三次被托出水面,三次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的体力已消耗殆尽,四肢麻木而僵硬,他仍然以极大的毅力又一次沉到水中,寻找孩子。
宋惠云灵机一动,他狂奔到村里找来一根电线杆。罗盛教用尽最后的力气用头将孩子顶出水面,宋惠云连忙把电线杆伸过去,孩子抱住了电线杆被拉上了冰面。当宋惠云返身准备再救罗盛教时,发现精疲力尽的罗盛教已经被水流冲入了厚厚的冰层之下……
战友们和朝鲜村民闻讯赶来,砸开冰层把罗盛教救了上来。“罗盛教!”“罗盛教!”战友们的呼唤响彻云霄,栖息在林中的小鸟被惊飞了。
年仅20岁的罗盛教静静地躺在雪地上,冻僵的身体像一尊冰雕,他的嘴角有些固执地微微向下弯,显示出一种刚毅的神态。
石田里20多户朝鲜村民们闻讯赶来,团团围在罗盛教身边,失声痛哭。
被罗盛教营救的孩子崔莹痛心疾首,说:“罗叔叔舍身救了我,我要亲自去安葬他。”他的母亲流着泪说:“罗同志为救崔莹而牺牲,他的恩情我们这辈子也报不尽啊!”
村里55岁名叫元善女的大娘,主动献出了自己的墓地安葬罗盛教,她对本村的劳动党村支部书记崔台元说:“我把自己这块茔地让给罗同志,罗同志与我的儿子没有什么区别,请你跟志愿军同志说说。”
当天下午,村民们来到罗盛教所在部队驻地,一位胡须花白的朝鲜老大爷流着泪对部队领导说:“罗同志是为救我们的孩子牺牲的,请志愿军把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我们要按照朝鲜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他!”部队领导接受了村民们的请愿。
村民们用酒擦干净罗盛教的遗体后,用白布裹缠全身,抬着向茔地走去。十里八乡的村民跟在后面,低着头,含着泪。当罗盛教的遗体被慢慢放进墓穴的时候,村民们围绕墓穴周围,最后一次瞻仰遗容,大声地哭泣着,一锹土一把泪地安葬了罗盛教。
崔莹带着弟弟、妹妹,抬来了—块石桌,安放在墓前,将一瓶酒、—碗饭和一碗豆腐摆到石桌上,在烈士墓前跪了30多分钟,哭着说道:“罗叔叔,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救命恩情!我们要世世代代地纪念你,我决心参加人民军,继承你的遗志,和志愿军同志一起打败美国侵略者!”两位村姑从山上移来几颗小松树栽在墓旁。几天后,人们又成群结队地来到墓地,在罗盛教的墓前竖起了一块五尺多高的墓碑,墓碑背面用朝鲜文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时任141师师长的叶健民(后来曾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得知情况后,感到事出有因,马上让人找来师宣传科长和直工科长:“你们是否知道罗盛教究竟是怎么牺牲的?”
直工科长回答说:“他是掉进冰河里溺水而亡的。我们已经按照惯例把罗盛教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里了,并且按淹亡事故向各团作了通报。当前,还没接到什么情况反映……”
原来,师直工科和宣传科在处理罗盛教事件的时候,主要是依据下级的电话报告给事故定的性。
师长叶健民对两位科长说:“机关干部办事情不能光听汇报、看报告,一定要有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不辜负广大官兵对我们的希望啊!”
第二天,师长叶健民带领两位科长,驱车来到罗盛教救人的现场实地察看。
崔莹的母亲听说师长来了,连忙带着崔莹赶到出事地点,母子俩跪地向师长施礼,声泪俱下地讲述了罗盛教救人的详细经过。当时在场的宋惠云和三个朝鲜少年也提供了详情。
师长叶健民听完介绍,来到罗盛教牺牲的地方观察:从冰窟边缘犬牙般的形状来看,崔莹是在数次被托上冰面又数次落水后被救上岸的。人在零下20摄氏度的冰水中,坚持的极限最多只有三五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四肢将变得僵硬,丧失自救能力。罗盛教是救人牺牲的,不是通报中所说的“淹亡事故”。
回到师部,师长叶健民将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了时任师政委彭清云。两人经过商量,决定向上级报告罗盛教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将“事故通报”变成请功报告。
141师上报罗盛教救朝鲜落水儿童身亡的事迹,引起了第 19兵团和志愿军总部的高度重视。
1952年 2月 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颁布命令,为罗盛教烈士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
2月 5日,《人民日报》发表《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的通讯,对罗盛教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进行宣扬。
1953年 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朝鲜劳动党主席、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了解此事后非常感动,亲自为罗盛教烈士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2009年 9月,罗盛教被评为“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结语:一腔热血救人于危难,一身正气化险于绝境。罗盛教,一个让朝鲜人民永远铭记的国际主义战士,金色的年华放射出英雄的火花,用生命谱写了中朝友谊的壮丽赞歌。
他,是民族的骄傲,是时代的楷模,是不可磨灭的印记。历史从未忘记,热血依旧沸腾。英雄远去,魂撼乾坤!
罗盛教感人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0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75位用户喜欢。
--年前的今天,罗盛教跳入冰河救起朝鲜儿童,自己却沉入河底
1931年4月22日,罗盛教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庭困难,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而且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
1945年(14岁),罗盛教到他叔父镇上的杂货铺帮工,并在那里接受了小学和中学教育。
1949年(18岁),新中国成立后,罗盛教和几位同学一起报名参军,随后他被送湘西军政干校学习。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十分吃力。但他没有放弃,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漏,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重抄一边。
在一次学校的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奋力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
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3月从军校毕业后,罗盛教被分配在四十七军文书训练班学习。学习期满后,派到某部侦察连任文书,并随部投入湘西武陵山地区的剿匪战斗。
1950年10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4月,罗盛教随部队来到朝鲜。部队在一次黑夜行军中,一位朝鲜老大娘顶风冒雹地站在那里,手提保险灯为战士们照路,并不断提醒志愿军战士们:别掉进泥坑里。
罗盛教深受感动,几次要求上前线,杀敌立功。可是指导员总是耐心地劝说他:“革命工作有分工,你正担任文书工作,对消灭敌人是有保证作用的!”罗盛教听后,更加努力地工作,除完成本职工作外,他还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在一次部队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后,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在河边训练。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冰雪盖住,几名朝鲜少年在河上玩耍。突然,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
这时罗盛教早操后,正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河面飞奔,边跑边将自己帽子和棉衣棉裤脱掉。冒着零下20℃的严寒,罗盛教奋不顾身的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
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崔莹托出水面。当崔莹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冰又塌了,罗盛教和崔莹又一次掉入冰河。此时的罗盛教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体力已经消耗殆尽。但他想都没想,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战友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崔莹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但罗盛教因气力耗尽,沉入冰河,献出了自己年仅21岁的生命。
罗盛教遗体找到后,当地的朝鲜人民十分悲痛。他们按当地最隆重的葬礼,将他安葬在苍翠秀丽的佛体洞山上。石田里人民委员会在罗盛教牺牲的地方竖起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