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11 19:50:01 查看人数:22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 1696字 7段 6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130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罗庚”先进事迹 570字 5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55人
华罗庚先进事迹简介 1256字 9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67人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 1060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58人
“数学家”华罗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316字 4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33人
华罗庚先进事迹简介 334字 3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76人
“数学家”华罗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779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19人
华罗庚先进事迹介绍 616字 3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48人
华罗庚先进事迹介绍 518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83人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 3086字 10段 11分钟 17分钟 24分钟 235人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 1978字 11段 7分钟 11分钟 16分钟 230人
“数学家”华罗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352字 5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13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罗庚”先进事迹 419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85人
华罗庚先进事迹介绍 351字 4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16人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 565字 6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34人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 1308字 11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08人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9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华罗庚(公元1910年—1985年),1985年6月12日,在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75岁的华罗庚教授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报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倒了。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一天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老师连连点头称赞他的运算能力。8岁时,他又染上伤寒病,与死神搏斗半年,虽然活了下来,但却留下终身残疾——右腿瘸了。

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写了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不成立的理由》,发表在上海《科学》杂志上。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从文章中看到了作者的数学才华,便问周围的人,“他是哪国留学的?在哪个大学任教?”当他知道华罗庚原来是一个19岁的小店员时,很受感动,主动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起初,他做图书管理员,在此期间充分利用清华大学丰富的图书资料,如饥似渴地攻读一门又一门数学课程;后转做教学工作,并很快由助教升为讲师。1934年,华罗庚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留学英国,在剑桥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连续发表了几篇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引起了世界数学界的注意。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华罗庚回到祖国,由于他的卓越成就,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华罗庚白天在西南联大任教,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研究。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华罗庚写出了20多篇论文和厚厚的一本书《堆垒素数论》。此后他又应邀于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华罗庚教授一生成就辉煌,他在世界级刊物上发表过150多篇论文,写了9本书,其中有许多重要成果至今仍居世界领先水平。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他还培养了一批中国数学界的骨干和年轻的新一代数学家,如段学复、闵嗣鹤、万哲先、王元、陈景润等。50年代~60年代,根据中国国情和国际潮流,华罗庚教授积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并亲自去全国各地普及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华罗庚教授的卓越成就,使他成为振兴中国近代数学的带头人和世界著名的第一流大数学家,他的名字与少数经典数学家一起被列入美国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罗庚”先进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说道金坛,人们总会提起华罗庚;说起华罗庚,人们就会谈起华罗庚纪念馆。

华罗庚纪念馆是我们金坛市的一座十分宏伟的建筑物。当然,华罗庚纪念馆也有十分悠久的历史,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教授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立刻在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兴建了一座设有3个展厅、总面积615平方米的华罗庚纪念馆。作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每年接待中外参观者5万多人。多年来,华罗庚不仅没有被人们淡忘,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随着参观者的增加,馆内设施日显陈旧,展厅面积也难以容纳众多参观者。在这种情况下,金坛市委、市政府决定迁建华罗庚纪念馆。把华罗庚纪念馆迁建到城南风景区,临近金坛博物馆、段玉裁纪念馆和市体育馆(也就是在我家的对面)现在的华罗庚纪念馆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视线开阔,水陆交织,风景优美。新馆是一座纪念华老一生轨迹,反映华老一生事业与追求、体现华老精神,具有特定气质和魅力的建筑。

华罗庚的“心”是永远在他的故乡金坛的。不但从华罗庚纪念馆可以看出,还从他死去的躯体也会到了金坛可看出!

华罗庚的妻子吴筱元去世后,华罗庚的子女们想到了为父亲了却归乡心愿。于是,华老的子女向全国政协和民盟中央郑重提出骨灰迁移申请,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同意批复。与此同时,华老的子女们还决定,将母亲吴筱元的骨灰也迁回故乡金坛。

华罗庚是我们金坛得骄傲,同时,金坛也是华罗庚的骄傲!

华罗庚先进事迹简介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5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67位用户喜欢。

20世纪的中国数学家中,有一位出身于小贩之家,他便是华罗庚。华罗庚出生在江苏金坛,他的父亲是学徒出身,经过多年努力,拥有了3家规模不等的商店,一度担任县商业丝会董事。不料后来一场大火把大店烧个精光,接着较大的店也倒闭了。等到华罗庚出世时,华家只剩下一爿经营棉花的小店,以委托代销为主。

华罗庚在当地读小学时,因为淘气,成绩糟糕,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做父亲的重男轻女,让成绩好的姐姐辍了学,而让华罗庚进入县立初级中学。从第二年开始,数学老师便对华罗庚另眼相看了,经常把他拉到一边,悄悄地跟他说:“今天的题目太容易,你上街玩去吧。”上初中三年级时,华罗庚已在着力简化书上的习题解法。

等到华罗庚初中毕业,父亲又犯了难:一方面,他希望儿子“学而优则仕”;另一方面又有所顾虑,如果送他去省城读高中,经济负担太重。此时有一位亲戚提供了一个信息:教育家黄炎培等人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费全免,只需要付食宿和杂费。结果华罗庚被录取了,进入该校商科就读,相当于现在的中专。

那一年,16岁的华罗庚与同城的一位姑娘结了婚。婚后第二年,妻子生下一个女儿,不得已华罗庚辍了学,回家帮助父亲站柜台。可是,华罗庚依然喜欢看数学书和演算习题。当时与华家的棉花店隔河相望有家豆腐店,每天天还没亮,豆腐店伙计起来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点上油灯在看书了。

开店营业以后,若是有顾客来了,华罗庚便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待顾客走了,他又埋头看数学书或演算习题。有时看书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父亲知道后气急败坏,骂儿子念书念得“呆”了。有一次他甚至把儿子的演算草稿撕碎。直到有一天,罗庚纠正了账房先生的一处严重错误,做父亲的终于感到一丝欣慰。

又过了一年,从巴黎大学留学归来的华罗庚中学母校校长看到华罗庚家庭困难,同时他又好学,便聘请他担任学校会计兼庶务。后来当校长准备提拔华罗庚,让他担任初一补习班数学教员时,不幸却接踵而至。先是华罗庚的母亲因病去世,接着华罗庚患上伤寒症,卧病在床半年,医生都认为没必要治了。最后华罗庚喝了一帖中药以后,竟奇迹般地活下来,但腿落下了残疾。

那时候华罗庚尚不满20岁,腿疾更坚定了他钻研数学的决心。当时上海有一本综合性杂志《学艺》,刊登了苏家驹撰写的文章《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其内容与一个世纪前挪威数学天才阿贝尔建立的理论是相悖的。

罗庚当时虽然不知道阿贝尔,却很认真地拜读并琢磨“苏文”,发现其中有一个12阶行列式的计算有误,遂撰文陈述理由,否定了这一结果,并寄给上海另一家杂志——《科学》。该刊以读者来信的方式发表了华罗庚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从此他的命运改变了。

清华大学订有《科学》,读到华罗庚的文章,算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非常高兴。恰好同事里有个金坛人,对这位老乡有所了解,告诉他华罗庚通过自学,数学钻研得已经很深。熊庆来经与系里同事商议,并获得理学院院长的同意,邀请华罗庚来清华担任助理员。从此,华罗庚迈出了成为数学家的关键一步。在清华,他结识了先期抵达的陈省身,两人共同翻开了中国数学史的崭新一页。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6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58位用户喜欢。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小学时成绩平平的华罗庚,进入中学时,成绩还是起色不大,但惟独对数学情有独钟,与众不同的是,他的作业不是按部就班的模仿老师的做法,而是喜欢在练习本上"涂鸦",就是我们主张的让孩子自己自主探索做法的过程.可见让现如今的主张让孩子自主探索对孩子思维的发展的好处.在独具慧眼的王维克老师的鼓励下,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和研究,成了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文凭在一定的范围内和能力是成正比的,可是,有些时候,我们错过了一个代表自己能力的机会时,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刻苦来弥补的,虽然,这样的刻苦需要付出的太多,让我们记住他激励后人的话吧:"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坚持不断的努力。”

“数学家”华罗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1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33位用户喜欢。

1979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应邀到英国讲学。在一次宴会上,一位美国女学者来到华罗庚面前敬酒,突然,她扬声问道:“华教授,您不为自己当初回国感到后悔吗?”这里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

那年春天,华罗庚欣闻祖国大陆解放的消息,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裕的条件,带领全家人回国。

途径香港时,他发了一封《致留美学生公开信》,信中写道:“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建立。”

“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面对这位女学者不友好的提问,华罗庚坚定而又礼貌地回答说:“不!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铿锵有力的回答,掷地有声,爱国的挚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他爱国情操。

华罗庚先进事迹简介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76位用户喜欢。

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1950年,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数学家”华罗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9位用户喜欢。

中学毕业后,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在床上躺了半年之后,病虽然痊愈,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

数学成绩不好引起华罗庚的警觉,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去。于是,一有空他就抱着数学课本看,寻找数学题来做,渐渐地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有一天,数学老师李月波把课讲完,亮出了一道趣味题让大家去做。题目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当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华罗庚却很快举手回答:“23!”李老师颇为惊讶,走过来询问:“你看过《孙子算经》,它是中国的?剩余定理?,传到西方后被称做?孙子定理?”。老师又问:“是你自己算的,那你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华罗庚不紧不慢地陈述了他的思考演算过程:“我是这样想的:这个数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这道题的答案可能就是3×7+2,我又一算,23用5除之正好余3,所以23就是所求的数了!”老师兴奋地告诉同学们:“华罗庚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演算的思路也是完全正确的。”从此,全班同学对华罗庚刮目相看了。

华罗庚的数学智慧,让老师大为惊喜。老师的鼓励又使得华罗庚兴趣大增,在数学上加倍用功,于是,数学成绩便突突地往上冲。

华罗庚先进事迹介绍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8位用户喜欢。

《华罗庚科普著作选》是一部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数学课外读物,它集合了华罗庚几十年的数学研究成果的精华。《从杨辉三角形谈起》中最核心的理论便是杨辉三角形基本性质,从中衍生出的二项式定理是非常重要的。《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华罗庚从祖冲之圆周率的约率,介绍了辗转相除法和连分数,由此解释了约率,而华罗庚能进一步用连分数相加求出原两数之比的既约分数。

从这小小的一点就能反映出华罗庚的刻苦钻研精神,《从孙子的“神机妙算”谈起》中,用这种方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多项式的辗转相除法可帮助我们解决多项式的类似问题。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十部巨著: 《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型群》 (与万哲先合著) 、《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著)、《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 与他人合著)、《优选学》 及《计划经济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

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此外,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作品,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他是国际数学大师,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而《华罗庚科学著作》是他多年来的心血。

华罗庚先进事迹介绍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3位用户喜欢。

我,是华罗庚实验学校的一名学生,每天一进校门,仰头就能看到华罗庚爷爷那慈祥的塑像,“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是华罗庚爷爷每时每刻都在勉励着我的箴言。

华罗庚爷爷的精神主要表现在很多方面,爱国主义、严谨治学、为人民服务……华罗庚爷爷的自学精神在鞭策着我。

自学,就是老师经常布置的预习作业。提到这几个字,我便会脸红,为什么呢?因为我以前不但不完成预习作业,有的时候还会偷懒,只完成书面作业,预习作业理都不理,心想预习不预习老师又看不见。

可当我读了华罗庚爷爷的自学精神后,觉得非常惭愧,不仅辜负了老师对自己的信任,而且还欺骗了自己。

华爷爷说: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自学的习惯。没有自学的习惯,一出校门就完了,将来就会一事无成。在人的一生中,进学校靠别人传授知识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犹如妈妈扶着走,在一生中只是极短的时间一杰。学习也是绝大部分时间要靠自己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不断地积累知识。

读了这段话,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应该养成预习的习惯,熟读课文、查字典、读拓展阅读,对新课文有个了解。果然,当我正式执行这个要求后,成绩真的有了提高,老师上课经常表扬我……华罗庚爷爷,您看到我的进步,是不是也感到高兴呢?我心里很明白这是您的精神在激励着我。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086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7分钟,慢速需要24分钟,有235位用户喜欢。

在中国现代数学洪荒之地,有一位抱定“战士死在沙场幸甚”的开拓者,他就是华罗庚。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论、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个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著名数学行列最杰出的代表者。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等式”等。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两百多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被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经典著作之列。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和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他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他还当选为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他喜泪沾裳。为了重建自己的家园。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美国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丢下了优厚的薪俸、汽车和洋房,怀着一腔热诚,携全家,登上一艘轮船于1950年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他在户口簿的文化程度一栏中填上了:“初中毕业”4个字。这对华罗庚来说是个难忘的字眼,而对别人来说又是个费解的事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还是让我们来看着他的成才道路吧。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开了一个小杂货店,惨淡经营,艰难谋生。华罗庚15岁那年,毕业于金坛县初中,后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书。由于家庭贫寒,交不起饭费,只念了1年,就离开学校,失学了。

华罗庚从小聪明好学,念初中时,在数学课上就表现出了特殊的才华。一天王维克老师给全班出了一道数学题,这是一道出自《孙子算经》的题目:“今朝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王老师在读这道题时,读得很慢,声音抑扬顿挫。读完题目后,王老师把目光扫向全班同学,一张张紧张思索的面孔,一道道疑惑不解的目光尽在王老师的视野之内。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物品是23个。”这是个熟悉的声音,这声音把同学们从思索和疑惑中唤醒过来。大家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这个最先说出答案的同学就是少年华罗庚。华罗庚在解这道题时是这样想的:从“七七数之剩二”开始,就是说,七数余二,那么七的倍数再加二定是这个数,不防设这个数是7×3+2=23。再对23进行检验:23被3除,余2;23被5除余3,因此,23符合题目条件。正是由于华罗庚从小勤奋好学,王维克老师加倍看重他的聪明与才华。华罗庚在学校时给王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就在华罗庚18岁那年,王维克老师当上了金坛县中学的校长。王校长爱惜人才,把华罗庚请到学校当会计兼做事务工作。从此,华罗庚更忙起来了。他回忆这段时间的经历时说:“除了学校繁重的事务外,早晚还要帮助母亲料理小店的事务。每天晚上大约8点钟才能回家。清理小店的帐目之后,才能钻研数学,常常到深夜。”这就是说,即使在繁忙的事务之后,华罗庚也不忘学习数学,因此,他的数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华罗庚19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借了一本杂志,名叫《学艺》,在这本杂志的第7卷10号上刊登了一篇由苏家驹教授撰写的文章《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引起了华罗庚的浓厚兴趣。通过阅读与思考,华罗庚发现文章中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于是他问王校长,“能不能写文章批评苏教授文章中的错误?”华罗庚的提问得到了王校长的肯定回答:“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有什么不能批评的!”王校长是意大利诗人但丁名著《神曲》的译者。他的一席话给华罗庚以很大的鼓励。于是华罗庚写了一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的文章,经王校长过目与修改后,寄给了上海的《科学》杂志。文章于1930年发表了。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当时不少人的重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看到了这篇文章。而且得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仅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金坛县初中的青年人,更感到震惊。他看出了华罗庚的才华,马上写信到金坛中学,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华罗庚接到信后,再三考虑:一方面,他想起在此之前曾因王校长让他在金坛县初中教补习班,由于有人向上告状说王校长任用一个不合格的教员(一个初中毕业生怎么能有资格教初中),王校长不得不辞去校长职位,而且自己也不再教书;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家境贫寒,连去北京的路费都有困难,于是回信婉言谢绝了熊教授的邀请。熊教授接到华罗庚的回信后,这位求贤若渴的“伯乐”又写信去催。信中说:如果你不来,我将亲自去金坛拜访你。华罗庚又一次收到熊教授的来信,从中得知其邀请的真切与诚意,觉得自己实在不能辜负熊教授的好意,只好由父亲出面借了路费,应邀到了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华罗庚当上了一名助理员。主要职务是管理数学系的图书、收发公文、代领文具、绘制图表等。这样,他可以利用工作之余读书、听课。由于熊教授的安排与指导,华罗庚学业进步很快,学习也更加刻苦,常常自学到深夜。他只用一年半的时间就修完了大学课程,用4个月的时间自学了英语,并能达到读英语数学文献的水平。另外,他还自修了德文,特别是他听了研究生课程后,数学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他写的3篇论文,先后在国外数学杂志上发表,清华大学的教师对他不得不刮目相看。不久,在清华大学的教授会议上决定让他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人任清华大学的教师。可见,华罗庚的成才主要是由于他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华罗庚在给中学生谈学习数学时说过:“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他还说:“我不轻视容易的问题,今天练习了容易的,明天碰到较难的也就容易了。我也不怕难的问题,我时刻准备着在必要时把一个问题算到底。我相信,只要辛勤劳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华罗庚就是这样刻苦学习,才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青年,自学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的。

1936年熊庆来教授又推荐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38年华罗庚回到日本铁蹄下灾难深重的祖国,由熊庆来教授推荐当上了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当时的他年仅28岁。在西南联大期间,华罗庚的生活是清苦的。他们一家住在昆明郊区的一个小村子中的两间小厢楼里,厢楼下是猪栏、牛圈,卫生环境可想而知。华罗庚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晚上一灯如豆。所谓灯,乃是一个破香烟罐,放上一个油盏,摘些破棉花做灯芯。为了节省菜油,芯子捻得小小的。晚上牛蹭痒,擦得地动山摇,危楼欲倒!”华罗庚虽然居住在这样的厢楼中,过着艰难的生活,但他还是勤奋努力,不断地耕耘,用3年时间写出了一部数学手稿,名为《堆垒素数论》,华罗庚写完《堆垒素数论》后,自然打算出版成书。于是他又把中文稿译成英文稿,并把中文稿寄到当时的“中央研究院”,但是,中央研究院不但未能给予出版,还把手稿弄丢了。这对华罗庚是一个莫大的打击,3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怎么不使他心疼呢!后来,华罗庚把手头的一份《堆垒素数论》英文稿寄到当时苏联的维诺格拉托夫院士那里,终于由苏联把英文稿译成俄文稿出版了。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世界数学界的震动。新中国成立后《堆垒素数论》(俄文版)又被译成中文,在自己的祖国出版了。像《堆垒素数论》先在别国出版,后在国内出版,在世界出版史上也属于罕见的现象。

华罗庚一共上过9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却成了蜚声中外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的一生是勤奋好学的一生,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的`格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披露了这一成功的秘诀。他提出的“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的箴言是值得后人永志不忘的。这位开拓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巨人,逝世前的遗愿竟是“甚盼尸体能对革命有用,俟墙可作人梯,跨沟可作人桥。”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78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30位用户喜欢。

华罗庚一生都是在国难中挣扎。他常说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难。自先是在他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第二次劫难是抗日战争期间,孤立闭塞,资料图书缺乏。第三次劫难是“文化大路程”,家被查抄,手槁散失,禁止他去图书馆,将他的助手与分配到外地等。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要,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需怎样坚强的毅力是可想而知的.

早在40年代,华罗庚已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家之一。但他不满足,不停步,宁肯另起炉灶,数论,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数与复分析,这又需要何等的毅力寻!

华罗庚善于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说出来。这些语言简意深,富于,令人难忘。早在S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在于勤奋”。华罗庚虽然聪明过人,但从不提及的天分,而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的,反复教育年青人,要他们学数学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锻炼自己。5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数学研究所有些,做出一些成果后,产生自满情绪,或在同一水平上写论文的倾问,华罗庚及时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文化大路程”刚结束的,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某些部门,急于求成,频繁地要求报、评奖金等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做法,导致了学风败坏。表粗制滥造,争名夺利,任意吹嘘。 1978年他在中国数学会成都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提出:“早发表,晚评价。”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评价在人。”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及评价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即科学工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这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华罗庚从不隐讳自己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他宁肯暴露弱点。在他古稀之年去英国访问时,他把成语“不要班门弄斧”改成“弄斧必到班门”来自己。实际上,前一句话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华罗庚每到一个,是讲专长的,从而得到呢,还是对别人不专长的,把讲学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华罗庚前者,也就是“弄等必到班门”。早在50年代,华罗庚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就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较量。中国象棋有个规则,那就是“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1981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康指出:“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点。”意思是当你见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说,另一方面,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修正。这才是“君子”与“丈夫”。针对一些人困难就退缩,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华罗庚在给金坛中学写的条幅中写道:“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说到了黄河心更坚。”人老了,精力要衰退,这是自然规律。华罗庚深知年龄是不饶人的。1979年在英国时,他指出:“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这也说是他以最大的决心向自己的衰老作抗衡的“决心书”,以此鞭策他自己。在华罗索第二次心肌梗塞发病的,在中仍坚持工作,他指出:“我的不是尽量延长,而是昼多做工作。”生病就该听的话,好好休息。但他这种顽强的精神还是可贵的。

总之,华罗庚的一切论述都贯穿一个总的精神,就是不断拼搏,不断奋进。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1924年初中后,在上海中华职业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应苏联科学院邀请去苏联访问三个月。同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数学家列在。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

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

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数学家”华罗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13位用户喜欢。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刻苦学习,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

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便让他坐车追,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罗庚”先进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5位用户喜欢。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这句话,是陶行知伯伯说的一句话。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36年,他到英国留学,他发表的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1946年,罗罗庚在英国定居,有洋房,有汽车,胜过过得十分优裕。在新中国诞生后,华罗庚放弃了英国的富裕生活,回到祖国,跟人们一起建设祖国的未来。

华罗庚一心想为祖国争光,获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华罗庚一声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但现在,有很多人不但不爱许热西,还去做一些犯法的事情。

现代青少年,只顾玩游戏,不吃饭,也不上学,抽烟、吸毒,这类的事,都出现在现代青少年身上。我真希望这些人,快快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拜伦说:“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会爱。”是啊!你不爱国,祖国就不爱你;你爱国,祖国永远会记住你!

同学们,学学华罗庚、冯如、钱学森这些爱国科学家吧!记住:我们的未来是努力奋斗、报效祖国,让我们国家的五星红旗再次升上其他国家的天上;让我们的五星红旗再在天空上飘扬吧!

华罗庚先进事迹介绍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16位用户喜欢。

要说谁能获得数学奖章,那我可要推荐我的好朋友——张家乐,她是个未来的数学家。

张家乐喜欢在张老师那儿学奥数。每个星期六的上午,她早早的来到“学校”,复习上个星期老师讲的新知识。

张家乐好像天生是个小数学家。她脑筋动的很快,思考的时候像一位沉思者,是哪么的专注,又可爱。有一次,张老师跟我们一起看书上的一道题,那道题可难了,我们都没能想出来,这时全班都安静了下来,张家乐就在这个时候,又作出了沉思者的样子在思考,终于,我们的“大救星”来了。张家乐立马举起手来,张老师把她叫起来之后,她就用流利的语言说出了那道题的解法,我们全班人都用惊讶的目光看这张家乐,连我也大吃一惊,没想到平时跟我玩的张家乐竟然能解除这么难的题。张老师也很惊讶,弄得张家乐都不好意思了。

我真心推荐张家乐,希望她能得到这枚数学奖章,因为她当之无愧!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4位用户喜欢。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8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08位用户喜欢。

时隔17年,华罗庚豪情满怀,再一次登上清华大学的讲台。这一次他教授他的研究心得《典型群》。他要实践他的誓言,培养青年人才,改变中国数学的落后面貌,为祖国建设服务。他的讲课条理分明,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深受学生的欢迎。

1953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立,华罗庚被任命为所长。

同年,因“向苏联学习”,各高等院校搞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数学系划归北京大学。从此,华罗庚的工作重心就转到了数学所。

数学所下设两个组:数论组和微分方程组。数论组组长由华罗庚兼任。这时候,华罗庚考虑的已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研究成果,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培养人才。他清醒地意识到,一个人的影响毕竟有限。如果能组织起一支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有独立研究能力的浩浩荡荡的数学大军,那么,中国数学的面貌何愁不日新月异?

1953年冬,数论组在华罗庚主持下开设了两个讨论班:“数论导引”和“哥德巴赫猜想”。关于“数论导引”,华罗庚早在西南联大教授数论时就曾计划写一本书,无奈当时条件恶劣,根本不可能出版,因此也就没有写出来。后来在美国执教时他又补充和改写了一些。考虑到建国初期,这类参考书奇缺,华罗庚就萌发写一本全面介绍数论的参考书。

《数论导引》的头6章由华罗庚写好后以很快速度讲了一遍。后十四章,难度加大,讲的速度大为放慢。为保持全书的统一和连贯,从此,华罗庚先写出百分之六七十,其余部分,指定一人负责补充。由越民义审核、修改、补充后交华罗庚定稿。由于参加者齐心协力,全身心的投入,洋洋66万多字的《数论导引》仅用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出色地完成了。1959年正式出版,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通过讨论班,参加者对数论有了全面的了解,还掌握了一些数论研究的基本方法。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水平有了提高,而且还写出了书,使没有参加讨论班的也能受益。

华罗庚把“哥德巴赫猜想”选为讨论班的主题,是有深意的。

哥德巴赫猜想优美无比,它的解决与解析数论的所有重要方法都有联系。通过哥德巴赫猜想可以学会解析数论的所有重要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再学一点代数数论,就可以把解析数论的结果推广到代数数域。这一方向就是解析代数数论。

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计划分四个单元。到1957年,已完成一、二、四单元,因为“反右斗争”,讨论班的研究被迫中断了。

除了数论讨论班,为培养年青一代,仿照《数论导引》模式,他还组织了《典型群》和《多复变函数论》两个讨论班。讨论班培养了一批人才,也写出了专著。华罗庚与他的学生万哲先合著的《典型群》在1963年出版。万哲先成为华罗庚在代数方面的继承人,对发展中国代数学及其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华罗庚《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甲种专刊第4号于1957年出版。他在多复变函数论与分析学方面的继承人是陆启铿和龚升,他们为中国分析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应《德国数学百科全书》编委会之邀,1954年华罗庚开始撰写《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写的方法与《数论导引》相同,每一章由他本人用英文写出百分之六七十,余下部分分别由越民义和王元补充,写出初稿,最后由华罗庚定稿。1959年德文版正式出版。接着中文版和俄文版相继出版。十分难得的是维诺格拉多夫亲自为该书写了一篇附录。该书出版后,受到广泛好评,并成为同行征引的重要文献。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16篇范文)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金坛县,小时候家境贫寒,因此,没有好好学习,直到念初中时才开始在王维克老师的认真辅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我最喜欢华罗庚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因为他自学成材,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前人的#39不正确的说法。虽然多数不是被讽刺就是被嘲笑,但他依然不停地工作,写文章,希望能够发表。读到华罗庚与病魔斗争,最后落得残疾时,我震惊了,华罗庚小小年纪就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华罗庚信息

  •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16篇范文)
  • 华罗庚先进事迹材料(16篇范文)22人关注

    华罗庚出生在江苏金坛县,小时候家境贫寒,因此,没有好好学习,直到念初中时才开始在王维克老师的认真辅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我最喜欢华罗庚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