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 | 2473字 | 13段 | 9分钟 | 14分钟 | 20分钟 | 203人 |
最美女医生评选个人先进事迹 | 165字 | 2段 | 1分钟 | 1分钟 | 2分钟 | 177人 |
最美女医生评选个人先进事迹 | 146字 | 2段 | 1分钟 | 1分钟 | 2分钟 | 179人 |
最美女医生评选个人先进事迹 | 150字 | 2段 | 1分钟 | 1分钟 | 2分钟 | 194人 |
“优秀带教老师”医生评选先进事迹 | 686字 | 7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93人 |
最美女医生评选个人先进事迹 | 141字 | 2段 | 1分钟 | 1分钟 | 2分钟 | 239人 |
“优秀带教老师”医生评选先进事迹 | 803字 | 9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61人 |
“优秀带教老师”医生评选先进事迹 | 431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50人 |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 | 2824字 | 36段 | 10分钟 | 16分钟 | 22分钟 | 195人 |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 | 3044字 | 31段 | 11分钟 | 17分钟 | 24分钟 | 279人 |
最美女医生评选个人先进事迹 | 163字 | 2段 | 1分钟 | 1分钟 | 2分钟 | 124人 |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73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20分钟,有203位用户喜欢。
___,___市肿瘤医院院长、___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肿瘤放疗科主任、___大学肿瘤放疗专业博士、___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1997年毕业于___民族大学临床医学系,当年即分配到___市肿瘤医院放疗科工作。刚刚走出校门的他在工作中努力学习,甘于奉献,对医学领域的新知识充满渴望,2006年获得了吉林大学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他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不断攀登知识高峰,于2010年考取了___大学肿瘤放疗专业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任副院长,主管肿瘤放、化疗科,2009年任___市肿瘤医院院长兼任___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他用坚定地理想信念,笃定的职业追求彰显着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治疗肿瘤的一种高精尖的技术,在国内能够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并不多,自治区内几家医院也都是依靠外请专家扶持才能开展此项业务,___地区只有___医生掌握了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开展了400余例手术,排在自治区首位,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随着___医生把这项肿瘤治疗手段在___地区有效的推广,给___地区的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但由于这项治疗方法要全程在CT扫描下进行,笨重的铅衣和厚厚的铅手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免受照射,但是却给操作带来了不便,为了能够精准进行操作,减少病人手术的痛苦,他经常不带铅手套,有时甚至连铅衣都不穿。
那是一个需要粒子植入手术的患者,由于穿刺部位周围都是血管,穿刺针一旦移动就可能划破血管出现危险,而患者正在进行CT扫描,此时,他让其他医务人员离开房间,独自在CT室用手固定穿刺针陪同患者进行扫描,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照射。为了灵敏的感受针感,避免患者出现意外和并发症,他常常不带铅手套,而只带无菌手套操作,双手长期遭受着射线的照射。因为担心术后剩余粒子对参与手术人员身体的辐射,多年来,他一直亲自进行术后的器械设备清洗保养工作,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学科带头人,又比他们年长一些,这些风险理应由我来担。他秉承着一颗热心,一颗爱心,勇挑重担。他热心公益事业,经常救助贫困患者,以一己之力传播温暖传播爱。在参加健康扶贫工作中,作为帮扶人,他热心走访每一个贫困户,用自己的所长为贫困人口的健康保驾护航。
他对待技术精益求精,刻苦学习,敢于开拓创新,追赶前沿。虽然所工作的医院是一所旗县级的三级综合医院,受地域条件和级别的影响,肿瘤专业的发展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开展高难度高水平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他不畏条件限制,排除万难,率先在___地区建立肿瘤规范化综合治疗病房,率先在___地区开展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率先在___地区开展肿瘤热疗、率先在___地区成立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等,率先在___东部区开展肿瘤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等等。其中,___自治区重点学科要求的两项高难度项目中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___地区独家开展,填补了___市的空白。所带领的肿瘤放疗科被评为___市重点学科。
在高难度的纵膈肿瘤手术中,他率领团队积极探索、不断进步,已经能够娴熟的掌握纵膈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今年,他再攀高峰,挑战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禁区,连续完成了两例颅内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是___自治区的首例,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在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由于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方面的突出贡献,连续多届当选___自治区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学会副主任委员,___医师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2016年当选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粒子治疗分会常务委员(___自治区仅一人),2017年当选北京健康促进会中青年专家委员会胸部疾病精准活检分委会第一届常务委员(___自治区仅一人),2018年当选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粒子植入专委会委员(___自治区有两人)。
除了在专业上精益求精,___也时刻关心着肿瘤学科的发展和年轻医师的培养,经常组织肿瘤多学科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安排年轻医生进行专题讲课、病历分享,讨论交流。从学科的长远发展,他积极支持科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鼓励本科学历人员考取研究生,在他的关心支持下,科室每个人都经过了进修学习,有3名同志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历。
2010年,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___市首家抗癌俱乐部,任“生命之光”抗癌俱乐部理事长,并多次举办活动,为肿瘤患者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帮助广大癌症患者客观公正地认识肿瘤、科学合理地诊治肿瘤,积极乐观地对待肿瘤;呼吁全社会为癌症患者献一片爱心,给癌症患者多一份关怀,依托社会力量实行无偿服务。
对待患者他用科学的严谨和人文的关怀践行医生的誓言。
记得有一次,他高中的班主任赵老师带着母亲找到了他。原来,赵老师的母亲肺部发现了一个占位性病变,经市内几家大医院确诊,高度怀疑肺癌。听说她的学生当上了肿瘤医院院长兼肿瘤放疗科主任,赵老师便带着母亲找到了他。
经过仔细看片,凭着多年诊断肿瘤的临床工作经验,___感觉这个肿瘤像是良性病变。由于肿瘤生长的部位靠近大血管,市内几家医院都不敢轻易做肺内穿刺取病理。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___劝导赵老师带母亲到北京中科院肿瘤医院做进一步确诊。半个月后,赵老师又带着母亲找到他,告知中科院肿瘤医院的诊断结果与市内几家大医院的诊断相同。眼看母亲的病情日渐加重,赵老师心急如火,请求他尽快给母亲做放疗,___犹豫了。按理说,老师求学生这点事,学生是该照办的,但___深知肿瘤治疗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放疗还是化疗,药物和射线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一定的损害。没有病理依据,单凭高度怀疑几个字就给病人实施放疗,是对病人不负责的行为。对待素不相识的患者都不能这样,更何况眼前这位患者家属是培育自己多年的班主任老师。___耐心细致地给老师讲解肿瘤放疗知识,他劝老师再次领着母亲到外地确诊,并为老师联系了吉林一家有名的结核病防治医院。老师被学生的真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打动,便领着母亲去了吉林。两周后,老师领着母亲回到了___,她第一个把母亲得的是肺结核而不是肺癌的消息告诉了她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抗结核治疗,老人的病情逐渐好转。如今老人已经痊愈,逢人便说是肿瘤医院的___院长救了她的命。
他就是这样一位医生——不坠青云志,不改医者心。求知竭若渴,技强敢为先!
最美女医生评选个人先进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5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邢锦辉,女,1972年8月出生,湖北省黄梅县孔垄镇邢圩村卫生室乡村医生。
她扎根基层30多年,是当地百姓的健康“守门人”。她关爱贫困家庭,经常对丧偶、残疾人减免治疗费,对孤寡老人、贫困户实行免费治疗,捐资数十万元,改善山区医疗条件。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每天早出晚归,为村民监测体温,宣传防控知识。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
最美女医生评选个人先进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6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79位用户喜欢。
汪四花,女,1962年8月出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任护师。
她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近40年。2016年,她来到贫困山区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人民医院担任院长。坚守台江近5年,引进管理新理念和新技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将基层医护人员送到浙江进修,推动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最美女医生评选个人先进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0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94位用户喜欢。
赵扬玉,女,1963年5月出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主任、主任医师。
她坚守妇产科医教研30余年,救治大量疑难危重孕产妇。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接到急救电话随叫随到。新冠疫情发生后,驰援黑龙江绥化,多次参加新闻发布会,传播健康知识,指导孕产妇科学防控。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一等奖。
“优秀带教老师”医生评选先进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____,“医者父母心,行医先做人,大浪淘沙,沉者为金”。我从小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一种莫名的崇拜,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穿上白大褂,为患者解除痛苦。怀着这样的情结,2013年考入滨州医学院,2018年毕业后考入____县中医院。
一、热心追求的“骨伤科”
“实习的时候我就对骨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从那时起打定主意——非骨科不选。后来工作了有幸被分到医院骨伤二科,刚到科室的时候,赶上了医院搬迁新院,科里整体人手不足,所有的新医生都要从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开始,那个时候人一旦骨折,用夹板的几率非常大,大家新鲜劲十足,夹板一副接一副的固定,转眼半年就感觉夹板复位骨折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
二、手术技术不分“大小”
现代医学日新月异,我们需要掌握的技术太多太多,对于骨科医生来说,手术不分大小,每一台手术都要尽做到最好,这是对医生执业的信仰更是对患者健康的有力保障。小到独立完成“内固定物取出”“骨牵引”,大到认真跟随科主任学习“关节置换”“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镜微创处理关节病”等一些高难度手术。我坚信只要踏实肯干,愿意多付出精力和时间就一定能为更多的骨科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服务。
三、不断探索“锲而不舍”
选择学医,就选择了终身学习,我打步入岗位的那一刻起,探索从未停歇,手机里的各种学习软件,医学公众号里收藏的许多文章和典型病例,加上带教医师和科主任的指点迷津,自觉业务能力突飞猛进。作为科里的年青力量,2022年7月至10月我被选派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进修学习,回到科室后手术理论和技巧、围手术期处理、康复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从观念到眼界都有了巨大变化。未来也不敢懈怠,唯一要做的就是用更专业的能力和技术,为每一位患者告别疾病,恢复健康。
最美女医生评选个人先进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1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39位用户喜欢。
张颖,女,1970年10月出生,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她从事疾病防控工作近30年,多次参与传染病现场处置。天津出现新冠疫情后,她带领团队24小时坚守岗位,深入一线调查,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先后赴大连、沈阳、瑞丽和六安等地指导疫情防控。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
“优秀带教老师”医生评选先进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61位用户喜欢。
杨蓝
杨蓝,全科主治医师,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谨斜团队家庭医生,2021-2024年度上海市医苑新星全科青年医学人才培养对象,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家庭医生分会委员。先后获得市级、国家级一等奖6项。区科委课题立项1项,发表论文5篇。
康复服务进社区 全专结合暖人心
在深化家庭医生服务内涵的过程中,杨蓝医生始终秉持以守护签约居民健康为首要任务的服务宗旨,目前管理全人群1995人,签约率达49%;其中重点人群数1256人,签约服务覆盖率为73.7%。基于在康复病区5年的工作经验累积,又是一名骨松专病医师,她下沉站点后,积极探索全方位、全周期一站式康复服务进社区路径,针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居家康复锻炼计划及物理治疗方案,帮助更多的患者走出家门、迈向社会,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铿锵玫瑰战疫情 “硬核”坚守当“医”靠
大上海保卫战期间,杨蓝医生所在的振兴小区是枫林街道第一个开始封控的小区,所在团队24小时闭环、全天候待命,每天穿着笨重的防护服在封控区内来回奔走,争分夺秒,化身外科医生、数据统计员、送药快递员……她始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成为社区居民最坚实、最信任的“医”靠。
一专多能强本领 勇于创新强科普
作为社区教学骨干师资,她还取得了国家级全科医学师资证书,参与中山医院全科规培生的社区带教工作。她积极参加全科医师技能、案例分享等比赛项目,2020年荣获“全科医学病例诊疗思维培训项目——红叶计划(第2季)”全科医学病例诊疗思维评比一等奖,2021年荣获上海市基层卫生服务技能竞赛暨“谢谢侬”家庭医生团队风采展示活动(第2季)一等奖,2022年荣获第二届“学以致用”诊疗指南基层实践病例大赛一等奖,科普作品荣获上海市全科医师健康科普比赛特等奖。
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她热爱工作,对待患者贴心、细心、耐心,针对签约居民有暖意,针对健康科普有新意,凭借她的“三心二意”和扎实的业务能力获得社区百姓的声声称赞。她希望可以利用她的医疗技术和健康科普解决每一位签约居民的健康问题,真正诠释好“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身份!
“优秀带教老师”医生评选先进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50位用户喜欢。
姓名:陈才珍
单位:北海市银海区西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事迹:陈才珍,在北海市西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全科医疗工作,擅长老年病、慢病、传染病防治、儿科常见疾病诊治和儿童预防保健工作。24年来,她立足于基层,心系群众健康,对待病人当亲属,把工作做得更好是她的工作目标。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和蔼服务态度深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和赞誉,多次获得北海市及银海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她严格管理,狠抓医德、医风、医疗质量,以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努力工作,打造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她所分管的公共卫生工作多年来名列北海市及自治区前茅,得到自治区考核组高度评价;她率先创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模式成为北海市同行的典范。
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解决他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亲自制定一系列科室管理办法和奖惩措施,致力推行“淡泊名利,廉洁行医”,拒绝红包回扣。在每年的年度考核中,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优秀带教老师”、“优秀医生”及“满意医生”等称号,带领下的科室也多次被评为医院的先进集体。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24个字,有3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2分钟,有195位用户喜欢。
110省道上,大货车轰隆隆地行使着,连路询问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卫生室李菊洪,村民们都能清楚的说出来,“玻璃厂过去第二家就到了”。
踏入李菊洪的卫生室,一头短发的李菊洪用手撑着板凳,正在跟村民拿药。“这个药一天吃三次,饭后吃,不能乱吃”李菊洪嘱咐着村民。
因为感恩,立志学医为乡亲解除病痛
在村卫生室,每个药柜前都摆放着板凳,李菊洪用板凳作“脚”,走到药柜前,用手一撑,身体一跃,熟练地坐到药柜前的凳子上。这样的操作在外人看来很吃力,可对于李菊洪,却是每天习以为常的事,她早已习惯这样的方式。
这样的情况源于1983年,当时的李菊洪才四岁,放学回家的她被卷入大货车底下,经过抢救,虽然保住了生命,却不得不截肢,导致现在腿部剩余不到3厘米。
从那开始,父母便成了李菊洪的腿,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父母每天背着她上学放学。为了让李菊洪能够自己学会平常的行走,李菊洪8岁时,父亲做了两根小板凳给她,从此,就把板凳当作自己的脚。
初中毕业后,李菊洪的家人担忧,“没有腿能做什么?”李菊洪也在思考着,这几年因为自己的不方便,家庭困难,父母也生病,期间得到同村很多乡亲的帮助,所以,李菊洪想着学医,用她说的话就是“为乡亲解除病痛,以前没有卫生室,乡亲们看病需要半天时间,很不方便”。
2001年,从重庆江津特殊教育学校中医学专业毕业后,李菊洪回到瓦店村当上了一名村医。她说:“我也没有高大上的梦想,我只想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然而这一坚持就是18年。
18年来,近30个小板凳陪她“走”过10万公里村医路,累计为7000余人次行医施治,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无腿白衣天使”。2016年,李菊洪先后荣获“中国好医师”、“中国好人”、“重庆好人”、“2015年度感动合川十大人物”、“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第十届中国医师奖”等荣誉称号。
从质疑到信任,把病人当做她的亲人、朋友
正如大家担心的那样,22岁中专毕业的李菊洪,村里的人都不信任她,“自己都是个残疾能治好别人吗?”、“自己都照顾不好,还能看病?”、“小妹儿,看起都不成熟,治病效果好不好哟?”等这样的质疑声时刻发出。
李菊洪听到这样的质疑也很沮丧,但是还是默默的告诉自己,“坚持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每天早上7点,瓦店村卫生室就开门了。上午李菊洪的坐诊时间。问诊、写病历、开药,诊室到药房,正常人几步的距离,可是对于李菊洪来说,却要上上下下很多次。
下午,她就入村随访,每走一家,李菊洪就记录大家的情况,同时会把村民们能享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他们讲一遍。她就像一个行走的档案库,哪家是怎样的家庭情况,哪个人有什么病,她都记得清清楚楚。1300多人的村子,基本的她都了解情况。
所以在随访路上遇到村民,都有可能收到李菊洪的念叨,“肥肉不能吃哟”、“伯娘,你的血压药不能断,断了后果很严重哟”、“来伯伯,拷哈血压正常不”,村民们对于这样的念叨,没有一丝的厌烦,相反觉得很暖心。
73岁的李婆婆平常身体一有不舒服就会来找李菊洪,这天,李婆婆又因为头晕找到李菊洪,“菊洪,你跟我检查一下,我最近最觉得头有点昏搓搓的。”李菊洪立马放下手中的书,笑眯眯的看了下李婆婆,“还有其它症状没有,之前给你开的药,每天按时吃没有,来,我跟你测下血压,估计是血压增高引起的”李菊洪边说边翻开抽屉准备好测压器。“婆婆,你看,你的血压有点偏高,所以一定要把药吃起。”
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李菊洪却能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她的温暖。她为自己立下了三条规矩:无论谁来看病,都要笑脸相迎、耐心细致;到了吃饭时间,必须留看病的老人和孩子吃饭;困难户来看病,只按成本价收费,特困者全免。因此,几年下来,获得同村人的信任。
“你帮助别人,我就帮助你”,丈夫成她第二双腿
瓦店村位于华蓥山麓,山峦挺拔,沟壑纵横,林木幽深,风景优美,对于李菊洪来说,却是一道道难迈的“坎”。
“李医生虽然行动不便,但随叫随到。”村民唐庭贵说,李菊洪从来没有拒绝过病人。李菊洪话语坚定:“乡亲们的召唤,就是我行走的力量,就是太费板凳。
2002年初,经人介绍,李菊洪认识了25岁的刘兴堰。她的坚毅乐观也深深打动了刘兴堰,“我愿意背你一辈子;你帮助别人,我就帮助你。”婚后,刘兴堰不仅包揽了家务,还成了李菊洪的“双腿”,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他总会背着李菊洪去行医。
以前的松木板凳,几个月就要走坏一对。刘兴堰特地找来宽厚的老枣木,为李菊洪特制了两个板凳。两根板凳重九斤左右,枣木制成的板凳楔子不容易松动,材质更坚硬耐磨。
提起一件让自己难忘的事,李菊洪告诉记者,几年前的腊月二十九,家住五里坡的林萍(化名)突然昏迷,家人怎么都叫不醒,有人凭经验说是“中了邪”,准备请道士来作法驱鬼。之后却情况不见好转,立马给李菊洪打电话。接到电话后,李菊洪立马启程。“去的那条路非常陡”李菊洪回忆道,丈夫骑三轮车只能送到山下,其余的上坡路全靠丈夫背,五公里的崎岖山路,李菊洪一共用了二十分钟。
李菊洪一看患者的情况就急了,“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即叫医生”李菊洪紧张地说道。经过李菊洪的经验判断,林萍可能是脑部出血,如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她就直接呼叫了“120”。
最后林萍得到了及时的治疗,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被诊脑癌,却仍能__、砥砺前行
就在李菊洪以为会一直这样“走”下去时,命运再一次跟她开了个玩笑。
去年8月,李菊洪开始觉得头痛,起初以为是准备考试太紧张太累了,可考试过后症状却越来越明显。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北碚区中医院一查,李菊洪的脑子里有个和鸡蛋一般大小约4厘米阴影。
脑子里大于3厘米的肿瘤都是巨大瘤,且李菊洪的肿瘤挨着脑干,手术成功机率很小。
经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联系,去年11月1日,李菊洪在北京天坛医院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很顺利,连医生都认为是奇迹。
记者看到,即便切除了肿瘤,但病魔给李菊洪身体带来的影响仍在——她的右脸麻木,连吃颗瓜子,都不知道在嘴里哪儿,还要拿手去摸;右耳听不到,帮人看病时,她身体不得不往右倾,用左耳倾听;右手无力,所以她的行动只能局限在卫生室内,写字也变得歪歪扭扭,甚至拿勺子舀药都只能换成了左手。
但李菊洪并没有因此停下来,她的卫生室里仍不时有人来看病。“乡亲们离不开我,我动手术那段时间,他们天天都盼着我回来呢。”说这话时,李菊洪的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
同时,李菊洪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科技术水平,通过自学考取医学证书。2016年,获得“乡村全科助理医师”;2017年,获得“职业中药师”;2018年,获得“职业助理医师”。
“__,牢记使命”,无论是在任何时代背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她们始终秉持着自己的初心,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不少困难,但都克服过来了。她对乡亲们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尽管个人力量十分有限,但也在竭尽所能的造福乡里,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了实处,把医者仁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天使之心悬壶济世,以善良之本立身于世”,这是她初始从医的人生信条。救死扶伤是她选择的生活,走在这条路上,她觉得充实,觉得无愧于天地,她是真正的医者!
李菊洪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这种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的无私精神,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保障了一方百姓的身心健康。
优秀医生评选先进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044个字,有3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7分钟,慢速需要24分钟,有279位用户喜欢。
潘凤是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居委会的一名乡村医生。近日,她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这是潘凤又一次获得国家级表彰。此前,她曾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到北京接受表彰。
在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苍苍莽莽的苗岭高山上,有14个稀稀落落的苗族山寨,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穿越盘旋大山之间,小道上常常遇到一位穿着白大褂的漂亮苗家女医生穿梭乡间。
22年来,在大山中,她无论天晴下雨,白天还是夜晚,十年如一日,用美丽的青春年华和辛勤的汗水为苗胞救死扶伤,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居委会卫生室女医生潘凤。
守好疫情防控“大门”
“有人在家吗?我是居委会卫生室的医生,负责包保你家。”“听说你们是湖北回来探亲的,我们要上门给你们量体温。”2020年1月26日,潘凤到鲁沟塘居委会后街组敲开了杨某丽家大门。
23岁的苗族青年杨某丽外嫁到湖北潜江,2020年1月中旬,他们一家三口回到鲁沟塘外婆家。新冠疫情暴发后,没人敢接近他们,潘凤敲开了杨某丽家的门,帮他们一家测量体温,上报数据,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在武汉大学读书的鲁沟塘居委会青年李某爱,从1月14日回家后,因疫情形势严峻,受心理压力影响,一直觉得自己胸闷,令寨子里的群众恐慌。1月26日,潘凤知道后,立即赶到她家为她检查、消毒,并安慰她,给她做心理疏导,给群众作宣传,让李某爱做好居家隔离,消除李某爱与群众的恐慌心理。
2020年,面对疫情,潘凤“逆行而上”,带领4名居委会回乡医科大学生等组成的“医疗小分队”,日夜奔走在乡间小路上,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坚固防线,坚守乡村群众的生命安全。
2020年2月至3月,每天早晨,潘凤和她的“医疗服务小分队”就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入户给村民测体温、发放预防感冒的药物、教给村民基本的防护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这些事情都是潘凤那段时间每天必做的工作。
鲁沟塘居委会共有14组787户4425人,65%以上是苗族。在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潘凤先后为2000多群众测体温,免费发放口罩200多个,宣传疫情防控常识1500多人(次),指导4名志愿者与村干部编成4个义务医疗服务小分队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她是群众的“健康保护神”,是苗岭山上的村门寨口“守门人”,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卫生战士”。
青春留在苗岭高山
潘凤出生在安龙县普坪镇戈塘村,该村距普坪镇政府30余公里,也是一个边远的苗族村寨,海拔1430余米,整个村子地处半山腰上,潘凤就生在该村青杠林苗寨。
潘凤生长在一个普通的苗族家庭,1995年9月考入黔西南州卫校“民族医士专业”。在校三年,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她学习很刻苦,毕业时,学校在全级300多名毕业生中推荐3名学生到遵义医学院深造,潘凤被学校选中。
当她正要到学院报名时,却接到母亲病危的电话。回到家,母亲就离开了人世。“母亲得不到好的治疗,就给乡亲治病吧,需要我的人更多。”潘凤化悲痛为力量。办完丧事,她选择到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妇产科进修。
进修课程结束后,许多同学纷纷选择留在城里时,潘凤义无反顾地回到戈塘村,一心要当乡村医生。
创业之初很艰辛,没房、没钱、没资助,怎么办?她只好白手起家,在戈塘村租用民房办起了村卫生室。方圆二三十里,全村就她一个学医的。1999年2月24日上午,卫生室未开张就接到八坎组的苗族妇女杨大团丈夫的紧急求救,说妻子生孩子胎盘粘连,剥离不开,生命垂危。
潘凤刚进杨家,就看见杨大团的家人准备用石磨压产妇肚子挤压胎盘,并用扁担绕着脐带准备用力的样子,“第一次接生就见这架势,当时真的被吓懵了,赶紧叫停!”潘凤马上叫大家住手,自己处理。经过近一个小时,终于完成了她人生第一次接生。
1999年6月21日,村卫生室开业了。潘凤当天接到了一生难忘的出诊。当天中午气温高达31度,相邻海子镇堡堡村石丫口组的湛国友一路小跑来到卫生室,要求她帮其妻接生。潘凤顾不着招呼前来道贺的乡邻,跟着湛国友连走带跑,跑了两个多小时,左转右拐,以为要到他家时,却被带到半山腰上的一个山凹里,没有房子没有人,她被吓得全身发麻:“上当受骗了,哪有在山上生孩子的。”
正在不知所措时,湛国友猜出她的心思,忙说:“妹妹,别怕,我怕你不来,所以一直没敢讲在山上。”原来,湛国友带妻子罗国菊在山上干活,妻子突然提前临产。产妇痛得死去活来,潘凤唯一的助手只有湛国友,在山野里完成了一次难忘的接生。
“当年,我每次接生都很害怕,怕出意外。每当遇到上门要求接生的,我都要求家属送往县医院、乡卫生院。但总有产妇临近生产时家属才上门,已经来不及送了。不接,良心过不去,接,风险很大。”说起当年的接生,虽然从未有过闪失,但潘凤还是心有余悸。“现在,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大家的意识都提高啦,我不用再担心了。”
爱心献给贫困群众
说起潘凤,方圆十里的群众无不称赞,都说她是苗乡群众的救命大恩人、大好人。70多岁的苗族老太王发珍,一字不识,靠捡垃圾为生,但潘凤没一点嫌弃她。每次到潘凤的卫生室,王老太都只要五角钱的去痛片。可潘凤每次都要给老人检查,“老人要么发高烧,要么胃病犯了才会到卫生室找我,去痛片不仅治不了有时还起反作用。”因此,每次潘凤都是仔细检查,对症下药,没按老人“要求”去做。每次开的药都是几元到几十元,老人先后到她那里看诊20余次,潘凤收的钱总共不到5元。
2017年10月,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村后街组58岁的杨忠芬患脑梗塞无法走动,丈夫去世,儿子患有夜盲症。潘凤知道后坚持一周两次免费接送杨忠芬去做针灸,两个多月后,杨忠芬渐渐好了起来。
2018年3月14日晚,普坪镇戈塘村牛坪子组77岁的孤寡老人潘国方摔伤卧床,潘凤连夜赶到他家中医治。潘凤看到老人家中特别困难,每次去诊治时就带上一些补品,帮助老人早日康复。
自2016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潘凤的任务更重了,她积极发挥作为贵州省人大代表的作用,撰写议案,争取国家公路建设项目资金2813.56万元,修建安龙县普坪镇戈塘至大坝通乡县级四级公路全长15.92公里,带动40多户贫困户发展经果林种植400余亩……在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作中,她对全村35岁至65岁农村妇女(贫困户)进行宫颈癌筛查,2019年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医疗服务116户502人,免费服务患者3000人(次)。
潘凤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让更多的人关注关心困难病人,于是她经常抽时间参加一些公益活动。2018年5月23日,在她的多方努力下,争取到恒金中医堂在安龙县医院发起“公益万里行”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她邀请到著名针灸专家郭相华教授亲临现场为聋哑患者和中风偏瘫及疑难杂症患者施针,并争取到恒金中医堂捐献10万元的关爱款用于困难病人。
潘凤做的好事举不胜举。谈到她,村里的群众都会伸出大拇指,夸她是戈塘村的好大姐、好媳妇、好医生,都会甜甜地叫她“凤阿姨”“凤姐姐”。
2018年8月,国家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戈塘村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进了城,潘凤的卫生室随着人口的迁移搬迁到相邻的鲁沟塘居委会卫生室,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
22年来,潘凤走遍戈塘、鲁沟塘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村卫生室地处海子、洒雨和戈塘三个乡镇交界的苗族地区,辐射8个村两万多群众,其中苗族群众12000余人,平均每天到卫生室就诊的群众30人左右,先后接诊20万余人(次),走村串户出诊防疫2万余人(次)。
潘凤入选2013年“贵州省十大最美乡村医生”,2014年荣获第九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贵州省最美家庭”称号、黔西南州“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15年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妇幼天使”称号,2016年荣登“贵州好人榜”、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提名奖,2018年当选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一个药箱,一背就是一生,一座山,潘凤一守就是20余载。她,越千道岭,行万里路,跨过千沟万壑,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家万户。她,对乡亲至亲至爱,对患者不离不弃;她,就是大山里的“白衣天使”、苗岭山上的“健康保护神”。
最美女医生评选个人先进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3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24位用户喜欢。
邱玲,女,1973年4月出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研究员。
她主动报名援藏,历经困难,建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实验室,建立了全国最后一个省级临床检验中心。3次组织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藏区600余名检验人员。任务结束后三年内,她5次返藏,为“大病不出藏”贡献力量。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