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 639字 | 9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34人 |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 468字 | 2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77人 |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 909字 | 13段 | 4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14人 |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 2028字 | 19段 | 7分钟 | 11分钟 | 16分钟 | 117人 |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 5026字 | 79段 | 17分钟 | 28分钟 | 39分钟 | 225人 |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 955字 | 4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86人 |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 1336字 | 23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255人 |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4位用户喜欢。
丁晓兵,男,汉族,1965年9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10月在执行军事任务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他被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等。
1988年,丁晓兵以全优的成绩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毕业,放弃了留校或进机关工作的机会,毅然打起背包来到基层部队。为练习左手投弹,他连着拉断6根背包带;练端枪,战士们在枪头吊2块砖、定型半小时,他吊3块砖、定型45分钟,肩胛常常被磨得血肉模糊;练卧姿射击,他每天几十次、上百次连枪带人扑倒在地,左半身总是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皮破血流更是常事。当年底,部队军事训练考核,8项课目中丁晓兵得了7个优秀。
20多年来,丁晓兵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保持着“战时忘死、平时忘我”的军人本色。当指导员4年,他所带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2次,被南京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当团政治处主任5年,政治处年年被评为“先进政治处”;当团政委,团队被武警部队评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从指导员到团政委的5个岗位上,丁晓兵所带单位获得的奖牌、证书和奖杯累计达288个。
丁晓兵身上至今还有20多块弹片。20多年来,他先后数十次参加抗洪抢险、扑救山火等急难险重任务。
他被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
2006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07年,当选党的x大代表;
2008年,当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8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丁晓兵 男,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中共党员。1965年出生,1983年入伍,现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8730部队政治委员。
丁晓兵在1984年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荣立一等战功,荣获为他特批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被誉为“独臂英雄”。20多年来,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要组织照顾,放弃到地方任职、军校任教、机关工作的机会,坚持在基层部队摔打锤炼。他永葆“战时忘死、平时忘我”的英雄本色,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洗衣服、握笔写字、打背包练起,训练场摸爬滚打样样争先,数十次参加军事演习、抗洪抢险、扑救山林大火,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优秀的师政委。他当指导员时,所在连队被评为军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当教导员时,所在营被师评为全面建设先进营;当团政委时,团队被武警部队记集体三等功。他20多年如一日坚持学习,仅读书笔记就写下了900多万字,结合工作实践先后创造的105条经验被上级肯定和推广。他严格自律,多次拒收送上门的钱物,坚守原则婉拒亲人的请求,保持了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9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14位用户喜欢。
作为一名军人,如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军人们一定会奋不顾身地与敌对力量进行抗衡,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也要捍卫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利益。
即便最后,军人们为了这些失去了生命、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但只要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得以保全,他们便不会为此感到遗憾,并会将这一经历当成一生的光荣。
丁晓兵便是这样一位在战争中受伤、失去手臂的"独臂英雄"。他从未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也从未抱怨自己因战争而受伤,他只知道自己在越南战场之上保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他很自豪。
越南战争
关于越南战争,还要从1984年说起。这一年,丁晓兵25岁,在成都军区任职连长,为了能够如愿参加越南战争,他主动向上级提出要去越南战场的要求。
当时的中越边境,战争一直断断续续,越军总是不知疲倦地与中方军队发生冲突,我国边境的人民也总是提心吊胆,担心边境地区的安全问题。
而后,又有消息说越南这一次一定会有大动作、越军已经准备好了大举进攻、战局将会变得更加复杂……于是,丁晓兵又很庆幸自己有机会留下来参加这场战役。
但后来,在与越军对抗的战场之上,丁晓兵又不慎暴露了自己的埋伏位置。于是,很快越军便逐渐向他的位置靠近。位置暴露、情况危急,所以他不得不立即撤退。
但意外却接踵而至,由于他撤退匆忙,没有及时检查周围的环境,一不小心便碰到了挂在树枝上的引线,而这条引线却连接着一个炸弹,足以致人伤残。
于是,丁晓兵便在爆炸声中瞬间倒地。当战友们反应过来,立即对他施救的时候,他已经被严重炸伤,而他的右手也已经被炸断,战友们只得带他一起立即撤回营地。
在越南战争中,丁晓兵失去了自己的一条手臂,成为了"独臂英雄"。而他本人也再不可能从事之前的工作,于是组织便将他调往成都,让他好好养伤,不必担心越南战场上的问题。
不久之后,中方军队在越南战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消息传来,丁晓兵脸上终于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在他看来,只要这场战争取得胜利,他受过的伤便是值得的。而在他心中,这些伤比起国家安全也不算什么。
虽然,在越南战争之后,丁晓兵失去了自己的右手,不能像一般的军人一样用右手行军礼,但他却一直坚持练习用左手行军礼。因为对他来说,无论在什么时候,军人的基本礼仪和精气神都不能丢。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28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17位用户喜欢。
丁晓兵,男,1965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83年入伍,现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8730部队政治委员。他在1984年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荣获为他特批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被誉为“独臂英雄”。20多年来,他牢记使命,献身国防,以伤残之躯续写了人生的辉煌篇章。他结合工作实践创造的鲜活经验,有105条被上级肯定和推广。
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部队评为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
2006年12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
他是一位独臂英雄
1984年10月,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
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紧紧抱着他,不忍就此让他而去。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2600CC血浆。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他因此荣立一等功,荣获为他特批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
他是一名残疾的正常人
凡是和丁晓兵接触过的人,无不从他身上感受到那种不甘平庸、永不服输的锐气和力量。伤愈归队后,他到军事学院学习。从军事学院毕业后,他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凤凰山窝里担任连指导员。他上任的第二天,连队组织紧急集合训练,全连都集合齐了,他的背包还没打好。当他最后一个出来,站在全连面前的时候,面对的是一片同情的目光。他感到极度羞愧,暗下决心:一定要用一只手创造一流的业绩!
为了练好工作技能,他从用左手拿筷子、系腰带、练写字等生活技能练起。为了练好打背包,他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脚、嘴和左手并用,练得手指磨破了皮,嘴角流出了血。掰手腕,全连人双手没有一个掰得过他的;就连开摩托车,他也“有一手”,至今没人知道他是如何控制右把手油门的。在八大军事科目中,丁晓兵七项优秀,一项良好。
正是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执著精神,丁晓兵走到哪里,就把红旗扛到哪里。从当指导员到当团政委的多个岗位上,丁晓兵和他所带领的单位获得的奖牌、证书和奖杯累计达288个,这些都真实地记录了丁晓兵为党的事业自强不息,追求不止的奋斗轨迹。
他是一名与时俱进的领导
丁晓兵历任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武警团政委,在武警某团官兵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别看政委一只手,抓部队建设他确实有一手。虽是一句戏言,却道出了官兵对丁政委的由衷赞赏。作为部队的一线带兵人,丁晓兵始终关注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创造新办法,解决问题,带领部队与时俱进。
比如他创造的“心理自我调节12法”。当他发现官兵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时,就主动到同仁医院向专家请教,潜心学习心理学知识,细心观察心理疾患的表现特征,与身为军医的爱人一道研究心理疾患早期发现预防和疏导调节的方法。他的“心理自我调节12法”得到武警部队心理专家的充分肯定。
又比如他创造的“群众性教育20法”。根据青年官兵思想活跃的特点,为提高官兵参与教育的积极性,1999年,丁晓兵带领政治处的同志吃住在基层,半个月时间内,他一个连一个连地进行调研,归纳了实话实说、一事一议、新闻点评、模拟法庭等“群众性教育20法”,被武警总部在全部队推广。
丁晓兵当兵的这二十多年,是我国社会发生大变革的二十多年。部队环境任务有新变化,丁晓兵必然潜心研究应对之策。部队有了新装备,丁晓兵必然潜心研究驾驭之法。丁晓兵常说,思路决定出路。他的思路很宽,办法总是很多,总能够不断用创新精神解决部队建设中的难题,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他是党的形象代言人
一位将军称赞丁晓兵:“他把党的形象看做自己的第二生命,他死过一次,所以更加珍惜生命;他珍惜生命,所以更加珍惜党的形象。”丁晓兵正是这样时时处处维护着党的形象。他下连蹲点、检查工作,绝不允许摆放香烟水果搞特殊;他外出办事,都是自掏腰包请随行的工作人员和司机,绝不到团里报销;团里谁要是敢给他送礼,他绝不给情面,所以全团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过任何形式的礼物。
在丁晓兵珍藏的为数不多的军旅纪念品中,他对一张褪色的军用吊床格外珍视,一有闲暇,他就会静静地躺在上面,摇一摇,想一想。促使他这样做的,是当年一个非常有名气的战斗英雄经不起利欲的诱惑,沦为人民的罪人的例子。丁晓兵还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他会常到烈士陵园看看,看着长眠的战友,他就能找到自己作为党员干部,为谁掌权、怎样做人的答案。
他是一位英雄,在战斗中屡立战功;他是一位斗士,坚强的意志铸就了他铮铮的铁骨;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丁晓兵家的客厅里,挂着他用左手书写的诗句:“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我愿做一竿翠竹,有骨有节,顶天立地。”这是丁晓兵对自己的鞭策和要求,而在他人看来,这正是对丁晓兵崇高品质的生动写照。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26个字,有7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7分钟,朗读时长28分钟,慢速需要39分钟,有225位用户喜欢。
1965年,丁晓兵出生于安徽合肥,他一家三代都是军人,因为这一缘故,父亲给他取名为“兵”。很小的时候,丁晓兵就有一股英雄情结,他期望有一天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立功沙场。
丁晓兵7岁时,开始拜师习武,他经过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的好功夫,还被合肥市武术协会吸收为会员。
1983年,18岁的丁晓兵参军入伍,成为了解放军某部的一名侦察兵。
1984年秋,入伍刚满一年的丁晓兵跟随部队来到边境,参加我国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由于他是新兵,前几次侦查任务上级都没有派他参加,丁晓兵急了,他划破手指,用鲜血写了一封请战书:
我坚决要求参加战斗,打头阵,当尖兵,请党在战斗中考验我。
领导被深深感动了,决定派丁晓兵执行任务,他先后数十次深入敌人前沿阵地抓“舌头”、捉俘虏,无一失手,成为了侦查大队的“第一捕俘手”。
在1984年10月的一次战斗行动中,丁晓兵和班长奉命抓一个“舌头”,他们等到对方出现以后,丁晓兵如猛虎一般扑了上去,两秒之内便将对方双手反剪,牢牢制服。
但这一举动惊动了周围3个高地的敌人,密集的火力一下就压了过来,丁晓兵将俘虏摁倒在一个隐蔽处。突然一枚冒着白烟的手雷落在了丁晓兵的身旁。
丁晓兵想也没想,右手抓起手雷就扔了出去,手雷在他出手的一瞬间爆炸了,强烈的冲击波把他震晕了过去。
几分钟以后,丁晓兵醒了过来,他发现俘虏想要逃跑,便扑上去想要掐住他的脖子,却发现自己的右手完全使不上劲,他低头一看,右手已经被炸断,只连着一点皮肉,血正哗哗地往外流……
一旁的战友大惊:“晓兵,你的胳膊……”
丁晓兵忍着痛说:“管不了这么多了,咱们得赶紧把俘虏带过去!”
于是战友为丁晓兵简单进行了包扎,然后他们便押着俘虏往回撤,一路上丁晓兵的断臂不停地摇晃,他于是忍痛用匕首割下断臂,别在腰间,准备回去以后再把断臂接上。
丁晓兵就这样和战友们在山里跑了整整4个小时,终于遇到了迎面而来的接应人员,他已经到了极限,一头栽倒在地上,又晕了过去。
医护人员赶紧对丁晓兵实施抢救,但发现他呼吸没有,脉搏没有,血压没有,心跳没有,血管瘪得连血都输不进去,医生们都摇头说他不行了。
正好此时有一个野战医疗队路过这里,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切开了丁晓兵小腿的静脉,强行注射进去了2600毫升血浆,然后医疗队又联系直升机,把他送到了后方的昆明空军总医院,经过两天三夜的抢救,丁晓兵总算活了过来,但却永远失去了右臂。
丁晓兵醒来以后,发现自己的右大臂上包着一团还在渗血的纱布,他难过地问护士:“我的手呢?你们把我的手弄到哪里去了?带我去找我的手!”
出院以后,丁晓兵荣立了一等功,并获得了第101块“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这枚奖章是在那一年为嘉奖边疆儿女的突出贡献而设立的,起初只颁发100枚,而且丁晓兵负伤前,已经基本评选完毕了。但共青团中央得知了丁晓兵的事迹后,特意为他增设了一枚奖章!
丁晓兵出名了,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政府机关和学校都争相邀请他去作报告,鲜花和掌声迎面而来,他不禁有些陶醉了。
但在此时,有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丁晓兵。一件事是丁晓兵在南京航空学院作完报告后,有个叫王明的大学生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我认为你成为英雄,只是过了第一关,假如10年、20年后,仍有事迹从你身上出现,英雄的称呼你才当之无愧!
另一件事是父亲带着丁晓兵去了省荣军干休所。在那里,丁晓兵看到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都曾经是战功卓著、声名赫赫的老功臣。看着前辈们那满满一盒的军功章,父亲谆谆告诫丁晓兵:“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未来,前面的路还要靠自己去走,而且要力争走得更好。”
这两件事如同两记铁锤,敲在丁晓兵的心上,他开始冷静地思考自己未来的路。
此时丁晓兵收到了安徽省政府的邀请,让他担任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级别是副厅。一些大型企业闻讯,也力邀他加盟。
何去何从?部队领导征求丁晓兵的意见。丁晓兵没有犹豫,提出了三点想法:“一要学习,二要工作,三不离开部队。”
1986年,丁晓兵被保送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学习。但在学校的第一次考试中,他没能做完试卷,他向监考老师申请延长20分钟的考试时间,因为自己只能用左手写字,速度怎么能和正常人相比?
不料老师直接拒绝了他,老师认为,既然丁晓兵能上学,就必须用左手答完试卷!
于是丁晓兵开始苦练左手写字,他把自己关在房间一遍遍练习,起初总是写不好,一急躁,他就不禁把笔狠狠往桌上一砸,一个月里,他砸坏了9支钢笔。渐渐地,丁晓兵不仅能熟练地记笔记,而且练得一手俊逸而遒劲的书法。
两年后,丁晓兵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学校领导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找他谈话说:“晓兵啊,我们希望你能够留校,或者把你安排到大城市工作。”
但丁晓兵却拒绝说:“谢谢领导关心,基层更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我要到基层去带兵!”
就这样,丁晓兵来到武警驻无锡某部八连担任指导员,该部是原赫赫有名的“皮定均旅”,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连队的战士们听说新来的指导员是个残疾人,不禁发出了疑问:“我们这是作战部队,可不是干休所!”
丁晓兵第一次和全连官兵见面时,大家并不是很热情,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对大家说了这么一番话:
“同志们,今后我们就是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了,我提两点要求:第一,不要把我当成英雄,我是咱们八连的普通一员;第二,不要把我当成残疾人,我是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名战士!”
但刚来连队的第三天,丁晓兵就“出丑”了。这天晚上,上级拉了八连的紧急集合,按照规定,连队必须在5分钟内集合完毕。丁晓兵听到哨声以后,连忙起床打背包,但他一只手却怎么也跟不上趟,心里越急,手下越乱,出了一身汗。
等丁晓兵背着松松垮垮的背包跑到操场时,八连所有官兵早已列队整齐,他迟到了10分钟,大家的目光像针一样射在他脸上,刺在他心里。
更无地自容的还在后面,丁晓兵作为指导员,必须和连长带着连队跑两圈,但他刚跑没多久,背包就已经松散,他只好用手抱着背包跑完了全程。
从此丁晓兵和打背包较上了劲,为了练好打背包,他把自己关在宿舍里,用脚踩住背包带的一头,用手穿、用牙咬、用肘压,手指磨破了皮,嘴角勒出了血,牙齿咬得连吃菜都嚼不动。
通信员看不下去了,他哭着对丁晓兵说:“指导员,你不要再练了,以后我帮你打就是了。”
但丁晓兵却说:“你能帮我一时,能帮我一辈子吗?”
一个月以后,连队再拉紧急集合,丁晓兵已经能够按时站到队伍最前面,又过了一个月,他打背包的速度已经能排在连队最前列了。
在训练场上,丁晓兵同样不甘落后,作为一个二等甲级伤残军人,按规定单杠、障碍等课目他可以免训免考,但他却不搞这个特殊,为了练习左手投弹,他连着拉断了6根背包带,一段时间后,连队进行投弹考核,他一投就是58米,远超优秀标准,全场震慑。
为了练习单手射击,战士在枪头吊两块砖,丁晓兵吊3块砖,肩胛磨得血肉模糊。练卧姿出枪动作,他一次次向地上扑,经常一头扎在地上,嘴巴嗑出了血,脸碰肿了,战友们风趣地说他是“与地球亲吻最多的人”。
经过刻苦的训练,在年底的军事训练考核中,丁晓兵取得了7门优秀、1门良好的优异成绩。
有一次,有个新兵练习射击时偷懒,丁晓兵批评了他,但他却不服气地说:“这枪不好使,你露一手给我们看看!”
丁晓兵笑着接过枪,单臂上膛,5发子弹打了47环,这名新兵直接看呆了,丁晓兵把枪还给他,并对他说:“一星期后我再来考你,我羡慕你有两只手。”
这名新兵深感惭愧,他憋足了一股劲训练,成绩很快有了很大的提高。
丁晓兵在八连干了4年的指导员,在他的带领下,连队先后立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两次,连党支部两次被南京军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1993年12月,丁晓兵被任命为二营教导员,二营是个后进营,已经很多年没有拿过先进了,营队官兵们的士气都不高,丁晓兵上任后,决心用各种办法培育官兵勇争第一的战斗精神。
上任伊始,二营奉命赴安徽丹阳湖农场兴修水利,丁晓兵和战士们一起扛着土筐运土,铲土的战士在他的筐里少放了一些土,他严肃地回头说:“你看不起教导员,咱们比比看!”
丁晓兵还组织成立了“党员突击队”,自任队长,专啃“硬骨头”,战士们都感动地说:“看到教导员甩着一只空袖管,奋战在工地上,我们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在丁晓兵的感染下,二营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上级为他们颁发了“施工先进营”的红旗,这是二营多年来扛回的第一面锦旗。
有一次全营进行徒步拉练,官兵们连续走了两天,到离营区还有5公里的时候,大家都已经疲惫不堪,丁晓兵脚上也有一个硬币大小的鸡眼,让他感到十分疼痛。
卫生员劝丁晓兵上车,但他生气地说:“全营不许一个人上车,最艰难的时候是胜利的前夕,奔袭回营!”
丁晓兵说完就带头跑了起来,官兵们也都变成了一群奔出草丛的豹子,斗志高昂地冲了回去。
2002年12月,丁晓兵担任了团政委。职务高了,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他不爱钱,也不收礼,他特别瞧不上那些平时不好好工作、但一遇到提拔时就来送礼的人,曾有人来给他送过礼,但送来的钱和东西直接被他从门口扔了出去。
送礼的人认为是送的东西少了,于明把扔出来的钱再加上一沓,继续送了过去,丁晓兵又继续给他扔了出来。
熟悉丁晓兵的人都知道,他做事有个“三不怕”:不怕别人说无情,不怕别人说没用,不怕别人说没钱。
2003年春天,丁晓刚的弟弟下了岗,他知道哥哥当了团政委,就想承包团生活服务中心的蔬菜供应,还拉上了60多岁的老母亲来当“说客”。
丁晓兵深知弟弟家里确实困难,如果不是万不得以,他是不会来找自己的,但他还是坚持原则说:“家里的难处我知道,但如果部队的蔬菜供应承包给你,我就会在全团官兵面前抬不起头、挺不直腰啊!”
弟弟生气地说:“你这样不顾家,还是个哥哥吗?”
最终丁晓兵没有给弟弟办这个事,母亲和弟弟走的那天,他让妻子凑了5000元钱偷偷地塞进了母亲的口袋里,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丁晓兵不禁泪流满面……
在获得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后,丁晓兵又在2007年当选党的x大代表,2008年,他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他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2015年1月,丁晓兵晋升为武警少将,他感慨地说:
“在军旅生活的20多年中,也是我的家人奉献的20多年,没有家人的关心、呵护和无私的支持,真的很难想象我还能在部队有所作为。”
丁晓兵说得没错,他能取得这么多成绩,离不开妻子陶婉珠的默默支持。
陶婉珠比丁晓兵大两岁,1981年毕业于吉林空军军医学校,同年被分配到空军医院当护士,1985年,她自愿参加“三八女子空中救护队”,负责空运、抢救伤员,因为工作突出,她曾荣立过三等功。
丁晓兵受伤住院期间,一直是陶婉珠在照顾他,在这3个多月的时间,丁晓兵逐渐喜欢上了这位每天被自己称作“姐姐”的陶护士。但陶婉珠起初却一直拒绝丁晓兵的追求,因为那时丁晓兵已经少了一只胳膊,她对此有些犹豫。
后来陶婉珠的父亲给她说了一句话:“你不嫁给他,反正也有人嫁给他,更何况,他的一只胳膊,还是为国家掉的。”
于明陶婉珠决定接受丁晓兵的爱,1988年2月,两人正式结了婚。
嫁给丁晓兵以后,陶婉珠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此前她本来在大医院工作,有着很好的前途,但嫁给丁晓兵以后,她也跟着丈夫来到了基层部队,这里没有护士编制,所以她来了后不得不改行,她干过护理等工作,10多年里一直是一个编外干部,而且在军营里,她甚至连个可以聊天的对象都很难找到。
陶婉珠临产时,手术车来到了病床前,护士们等着丁晓兵把妻子抱上手术车,但当时装着假肢、而且把假肢揣在裤兜里的他愣住了,他根本无法完成这个动作啊!
一旁的护士并不了解情况,她责问丁晓兵:“你是产妇的丈夫吗?赶紧抱啊,把你妻子抱到手术床上。”
丁晓兵的脸红了,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护士又说了一句更难听的话:“你是男人吗?还愣着干什么?难道还需要别人帮你抱吗?”
丁晓兵流泪了,见到这场面,陶婉珠连忙说:“对不起,大夫,他不方便,我自己来。”她咬紧牙关,自己艰难地爬上了手术车……
陶婉珠也是个有事业心的人,但孩子出生以后,她更加忙了,丁晓兵恨不得天天扑在单位上,她要照顾孩子和丈夫,只能作出相应的牺牲,结婚这么多年来,她从来没有出去培训和学习过。
后来丁晓兵当上了团政治处主任,但当时团里的卫生队级别低,陶婉珠还是个初级职称,她想让丈夫给自己报个中级,但刚开口就被堵回去了。起初陶婉珠有些生气,但她后来一想,丈夫就是这么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也就慢慢理解了。
陶婉珠生气时,丁晓兵总是让着她,从不和她吵架,实在忍得难受,就开门出去躲一会儿。陶婉珠气消了以后也会后悔:丁晓兵身体上、心理上承受的东西太多了,自己不应该跟丈夫吵。
对此丁晓兵是这么说的:“我在家有时虽然有点霸道,但是,心里对老婆是蛮好的!”
如今已经56岁的丁晓兵任武警广西总队政委,仍奋斗在部队一线上,他说:“我一定按照_的教导,把兵带好,把部队建设好,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86位用户喜欢。
“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是真的勇士”,这是《感动中国》给予“独臂英雄”丁晓兵的颁奖词。从1984年失去右臂,到2006年被更多人熟知,20多个春夏秋冬的更迭改变了很多,可有些东西却一直没有变,那就是丁晓兵作为军人、党的追随者和他的那颗爱国心。
1965年,丁晓兵出生在安徽合肥,从小丁晓兵都对军队有着一种向往,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青春。于是,丁晓兵在18岁那一年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解放军士兵,因为过硬的身体素质,丁晓兵被选入部队侦察连。1984年,丁晓兵所在的侦察连队被编入了昆明军区,那时候正值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侦察部队也接到了相应的任务,不过这种任务一般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承担,但是丁晓兵这群新兵也展现出来了很大积极性,天天缠着领导想要上前线,最后丁晓兵被破格批准允许上前线执行任务。然而,在这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而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而救了他。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但是很不幸的是丁晓兵的手臂没有能够接回去,他从此成了一个独臂人。在伤好之后丁晓兵又回到了部队,因为他的英勇表现被国家授予一等功,之后还送丁晓兵到军校进修,学成之后成为了一名部队军官,成为军官之后丁晓兵一直心系部队官兵。
2007年,丁晓兵当选党的x大代表。在鲜花、掌声和荣誉面前,又一次秉持着清醒和冷静,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他摘掉了自己头顶上的英雄光环,重新回到他挚爱的部队,以超乎常人的非凡勇气,给自己选择了一条与正常人一样而又不同于常人的拼搏之路。从零开始,丁晓兵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用残缺的躯体书写壮美人生,在警营里创造出了非凡的业绩,再次感动中国。
这就是丁晓兵,一个用左手敬军礼的战士!二十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部队的责任,全部倾注于他军人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付诸于部队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程。
感动中国丁晓兵先进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36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丁晓兵,一位用左手敬礼的军人、被载入共和国史册的英雄,用一只手臂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荣誉和担当。
叔祖父参加抗美援朝,父亲参加抗美援越——18岁的丁晓兵,1983年也穿上了军装。入伍仅7个月,他就参加了那场边陲重要的军事行动。7岁开始习武的他有一身好功夫,可那时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各种危险任务,都是党员“优先”。
“我连执行危险任务的资格都没有,怎么称得上是战士呢?”这让满腔青春热血的丁晓兵一下点燃了入党的愿望。
1984年10月,连队受领了一次重要的潜伏抓捕任务。
“敬爱的党支部,我坚决要求参加这次战斗,打头阵、当尖兵,请党组织在战斗中考验我。”这份用右手手指鲜血写下的入党申请书,让领导和战友为之动容。他如愿上了战场,成为任务中唯一一名新兵。
1984年10月30日,丁晓兵入伍刚好一年。这天,他在执行另一次军事任务中身负重伤。经过3天2夜的抢救,他在死亡线上转了一圈,却永远失去了右臂。
这年11月,丁晓兵被火线发展为党员。现在,存放在丁晓兵档案中的入党申请书,就是在医院补写的。
负伤后,丁晓兵荣立一等功、提了干,荣获为他特设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
但,一名伤残军人还能继续留在部队吗?
“我舍不得这身军装,舍不得部队。”为了留下,他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打背包,手嘴并用,拉破了嘴,拽裂了牙;练写字,一个月戳坏了9支钢笔;投手榴弹,累到连筷子都拿不住……
一路走来,凭着这种对自己近乎严苛的标准,丁晓兵走到哪里,就把红旗扛到哪里——
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18天里,他与官兵们奋战在一线,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
2010年,广州亚运会安保,时任某师政委的他将遍布广州市的数百个哨位和执勤点全部走一遍、查一遍、讲一遍、教一遍。
2011年4月,驻地发生特大山林火灾,多支救援力量参加救火,开始都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他冲到山坡上大喊:“我的军衔最高,听我指挥!”奋战中,他从山坡上摔下山崖,假肢摔成两截。
2013年12月,丁晓兵调任武警广西总队政委。他走遍所有基层中队,精准跟帮抓基层,使部队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我有深刻的体会,‘请党组织在战斗中考验我’,这个考验不仅是在战场上,更是一辈子的事。”丁晓兵说。
多年来,丁晓兵有个习惯,经常到烈士陵园看一看,有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共产党人为何奋斗,为谁牺牲?想明白这些,就不再有困惑了。”丁晓兵说,墓碑无言,却给了最好的答案,“坚定前行,唯有信仰!”
随着职务的变化,请丁晓兵“行方便”的人越来越多。一位老战友为同乡的孩子提干找到丁晓兵,被他断然拒绝:“我手中的权力,只能听党指挥,提干的事由组织决定!”
2016年1月,武警广西总队组织首长机关带领直属支队、南宁支队和百色支队数千官兵进行为期8天的冬季野营拉练,丁晓兵全程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说,党员是一面旗帜。自己是一名老党员,必须时刻走在最前列,给大家以信心和力量。
拉练最后一天,丁晓兵带领官兵向百色起义纪念碑献花篮,和14名火线入党的战士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看着又一批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丁晓兵感到由衷欣慰。
“党员身份亮起来、党章学起来、党纪党规严起来、党员责任担起来”,在丁晓兵的带动下,武警广西总队党员干部“看我的,跟我上”“谋强军,打胜仗”的形象在部队立起了标杆、树起了榜样。
标准的军礼时,英雄丁晓兵的形象就定格在了这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