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学习“张思德”先进事迹和精神(12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0-26 15:45:02 查看人数:43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学习“张思德”先进事迹和精神 1102字 3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74人
学习“张思德”先进事迹和精神 753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85人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 1319字 10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39人
学习“张思德”先进事迹和精神 734字 2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18人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 1182字 5段 4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48人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 1168字 2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265人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 1428字 6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89人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 537字 7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17人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 1044字 9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65人
学习“张思德”先进事迹和精神 1215字 6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33人
学习“张思德”先进事迹和精神 1304字 7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47人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 1368字 8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76人

学习“张思德”先进事迹和精神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02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74位用户喜欢。

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最高职务是个班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生命历程中,他没有惊人的事迹,也没有动听的话语,“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张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从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这种震撼力来自心灵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张思德,以他的行动诠释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人民服务的诗歌。

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砂,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于是,窑洞里出了马列主义,黄土地哺育着一个政党,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张思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普通中国人身上的美德——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他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东西:集体主义者的道德感,儒家传统的光芒,信徒的献身精神……。当年延安物质并不富裕,但人们精神世界是充实的,张思德就是那个年代的代表,民族的生命力也恰恰就在这个地方。但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我们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今天,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这个本,丢了这个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学习“张思德”先进事迹和精神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5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85位用户喜欢。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靠给地主当帮工过日子。母亲和几个哥哥相继因冻饿而死,而父亲却远走他乡。张思德便成了孤儿,叔父叔母收养了他。苦难的生活,磨砺出他坚韧的性格。

电影先是表现张思德当警卫员,他助人为乐,做事总是很负责任,也总爱跑步。比如汽车轮胎坏了,他就背着轮胎跑步前进。由于他得爱跑步,他的鞋总爱坏而他总是光着脚板走路。然后又表现了他爱心的一面:他把自己的爱给予了一个受了刺激的小男孩,是他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为帮老大娘追猪而把自己搞的狼狈不堪;帮助一个即将牺牲的团长完成了遗愿。他的战友由于贪污被判刑一年。为了帮助这个战友重树信心,他几次探监,帮助战友又重新找回了自我。

电影最后是他调到烧炭队后,表现他如何领导这个队的。当下大雨时,张思德去给炭窑遮盖,遮盖好之后他没有离开炭窑而是在里面避雨,这是他忽视安全的一个严重错误,就是大雨对于黄土坡意味着泥石流。大雨造成的泥石流将炭窑覆盖,张思德也牺牲了。在这一点上我们能看到张思德不适合当领导,适合当兵。

我觉得这部电影特别适合我们这些在幸福中生活的初中生,它能让我们了解到革命的艰难,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可以说,类似于张思德这样的人如果活到现在,依然是革命的,他们是不会被打倒的。那些类似于他的战友那样的人,将自己的资历作为是贪图享受的资格,这些人定会被糖衣炮弹打倒。中国革命的成功都是依靠像张思德辛勤劳动的这样人。

张思德是一名普通人,但他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这就意味着共产党并不特殊,共产党也是普通人。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19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39位用户喜欢。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迎接红军来家乡、长征途中艰难跋涉、奔赴抗日战场、给毛泽东当警卫战士、执行烧炭任务中不幸牺牲……四川仪陇县40余名来自张思德纪念馆、公安局、学校、社区等单位的“草根演员”,为家乡干部群众上演了红色歌剧《张思德》,向革命英烈张思德致敬。

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于大巴山深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重病的母亲没有奶水,只得走东家,串西家,要来谷米捣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谷娃子”。出生仅7个月,母亲就因病无钱医治离开人间,父亲张行品被迫把他抱给婶母收养。谷娃子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给他取名“思德”。

193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2月,张思德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他勇敢机智,曾只身泅水过江,夺得敌人的渡船,为红军强渡嘉陵江创造了条件。在川西茂洲地区,他神奇般地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一时传为佳话。1936年10月,张思德随部队到达陕北,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思德始终牢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使命,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实践中一丝不苟地贯彻。

据其班长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高兴地嚷嚷着发现了野萝卜,张思德过来检查发现,在水塘旁边果然有一丛叶子绿绿的、模样很像萝卜的植物。饥肠辘辘的小战士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把叶子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无力,紧接着,他肚子开始剧痛,大口呕吐起来。在失去知觉之前,他还在嘱咐小战士告知大家这草有毒。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延安时期,因为粮食不足,战士们总是吃不饱饭。通信班的战士都是小伙儿,加上经常外出送信走远路,饭量比较大。为了让大家多吃一些,每次吃饭时,作为通信班长的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让别人多吃一些。

大巴山腹地冬季寒冷不亚于北方,取暖多靠木炭。张思德小时候跟着父亲练就了烧炭的好手艺。1944年初,张思德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石硖谷办生产农场,担任副队长。白天,他巡回各窑,掌握火候。晚上,他也要起来数次,爬上窑顶,观察烟色。窑里温度很高,有的木炭出窑还有火星。但每次出炭,他都是抢先钻到窑的最里边捡木炭,手里包的破布着火了,他就用手弄熄后继续干。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小白决定再新挖几个窑,多烧些木炭。当挖到中午时,突然窑顶掉下几块碎土,出现险情。张思德眼疾手快,一掌将小白推出洞口,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把张思德埋在下边。战士们和老百姓从四面赶来,拼命刨土。小白得救了,张思德却没能抢救过来,他牺牲时,年仅29岁。

革命需要在枪林弹雨下抛头颅洒热血,也需要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战士,他服从组织安排,甘心在烧炭的平凡岗位上忘我工作,直至光荣殉职。毛泽东给予他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今天,冬季已经不再寒冷。红色的歌声,依然飘扬在大巴山。

学习“张思德”先进事迹和精神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4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8位用户喜欢。

张思德生活在一个革命大家庭里,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很生动,特别是张思德和他老战友的这份感情,是以往电影中不多见的。电影《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瞬间,穿越60载岁月。一名普通的士兵,警卫——开荒——烧炭,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他那样淡泊。三过草地的老红军,班长一当7年,一整编,又成了战士。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他认保育院不幸失语的孤儿做儿子,用心血崔开朗朗童音;他拜炊事班精简下来的老兵当父亲,真诚的抚慰一抹晚晴。这些都让人非常受感动。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

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张思德诠释着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党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曾经是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未来还将辉映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8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48位用户喜欢。

在很久的时候就曾听老人们讲过党的好同志张思德同志的故事,然而,还是年少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也不知道伟大的毛泽东为什么会为了一个普通的革命战士的牺牲而潸然泪下;或许是思想的觉悟没有达到,也许是生在两个不同时代的隔阂,至今我都不敢相信张思德同志确有其人。然而,在历史的事实面前,我的质疑显得不堪理会,倒成了一种在思想觉悟上想有所突破的累赘,亦或是被事实抨碎后依然不能救赎的自嘲。在党课中,我是第一次观看《张思德同志》这部电影,终于觉得张思德同志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震撼,还有对社会的深思……

从电影中,仿佛断断续续得连起了我幼时那些故事记忆,在我的心里,张思德同志是党的好同志,他有着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优秀品质,他很热情,他热情于帮助邻家捉猪,帮着队友捡球,帮助前线下来的战友完成心愿;他还是那么热情,在朋友不小心走了资派后,他不怕连累,时时刻刻不忘激励自己的朋友。“有人在喊你是你活下去最大的理由”可能因为张思德同志的鼓励,他的朋友最终回到了革命的大道。他沉默寡言,即使被别人误会也从来都不讲原因,鲁迅先生所谓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或许就是在说这样的革命者吧;在他任劳任怨的背后还有些许顾全大局,为了完成革命的任务,他主动承认错误,搞好同志之间的关系。

我在热衷于描述张思德同志的激情中,却寒心于当今的部分社会现象。是谁造就了这个社会,还是这个社会造就了这些冷漠的人?那个撑杆打捞尸体要价的船夫,那个车祸现场漠然走开的大妈,还有公交车上看着歹徒打伤乘务员围观的群众……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张思德同志。

记得《战争与和平》中有这么一句话“为什么一个民族的存亡就决定于那个不到民族总体人口十分之一的军队的力量呢?”而在笔者看来,也十分相信民族的胜利在于精神的不灭,在于文化的强盛。我再也不想看到八国联军抢夺时,民众眼中的漠然;也不想看到中华儿女泪于人前的无奈;更不愿意有一天我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被一点点的剥削。说到这里有些所谓的理智者们,当然会觉得我的观点过于偏激。其实不然,作为为共产主义事业时时奋斗的我们来说,要坚决防止一切不利于党和国家的事,更何况这种很可能给党和国家带来危害的部分社会现象呢?党在伟大的毛泽东的带领下,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丰功伟绩,与共产革命先驱们的未雨绸缪是离不开的。所以,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是不能忽视这个问题的。学习张思德同志的精神对一名共产主义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张思德同志的艰苦奋斗,任劳任怨,是我所希冀的,而我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当然相信在党的带领下,社会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会更加幸福;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革命前进的路上,还有很多障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者的优良传统是一种必然。在这个物质的时代,也只有张思德精神才能让更多的同志回到革命的道路上来。

时代需要张思德同志的精神,需要这个最可爱的人!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68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65位用户喜欢。

长征,是张思德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战斗历程。在工作中,他常以长征事迹和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和身边的战友们。据和他同在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工作的陈耀回忆:张思德在工作中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当组织上派他带一个班去延安以南的土黄沟深山里去烧木炭时,首长问他:“有困难吗?”他回答:“困难是有,不过我们能克服!现在的困难比过雪山草地时少多了。”对领导交给的任务,不管多么艰难,他总是坚决去完成。他常说的口头禅是:“事情总是人办的!”张思德对通信工作恪尽职守,勤奋不懈。每当接受送信任务时,不管风狂雨急,他总是按时把信件送到目的地。他对通信班的战友说:“通信工作是军中的耳目,是件很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常讲起长征中七名通信战士的故事:在川西,红军一个营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在一座小山上,几次组织突围都未成功。情况万分危急,营首长决定派人和兄弟部队取得联系。这时,七名通信战士挺身而出,他们记着同样内容的口信,趁天黑从几个方向悄悄下山,准备穿过敌人的封锁线。但刚刚摸到山脚,就被敌人发觉,枪声顿时燃豆般响起。七名通信战士经过激战,六名战士牺牲了,剩下的一名战士腰部也负了重伤。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向前爬呀爬,终于越过了封锁线。当他到达兄弟部队时,腰部已染满鲜血。他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创痛,断断续续地向首长传达完口信的最后一句话,才慢慢地闭上了眼睛。这七名通信战士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们一个营的红军得救了。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着通信班的全体战士,他们决心学习这七名通信战士,坚决完成领导交给的通信任务。

张思德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带头,团结同志,带领全班战士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他对副班长陈耀说:“脏活、累活咱们要先去干,不能怕艰苦。”他以亲身的经历告诉陈耀,要爱护每一名战士。他说:“长征时,有一点吃的东西,总是首先让给战士,战士让给首长。为什么要那样互相爱护呢?因为咱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大家都是为一个目标战斗的阶级兄弟。”张思德平时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先人后己。陈耀说:“我非常钦佩,常常问他:‘你为什么总是这样省吃俭用,穿得缝缝补补呢?’他解释说:‘我过去的生活比现在苦得多,当上红军,我觉得生活幸福多了。现在革命还非常困难,每个人都注意节约一点儿,就能为革命解决好大问题。’”陈耀回忆说:张思德有只搪瓷碗,还是长征时带过来的。搪瓷几乎已掉光,里外都是坑坑巴巴,破旧得不像样子。有一次,部队发了一只新搪瓷碗,他却把新的送给了别人,自己依然用那只旧的。当时,根据地的物质条件十分困难,张思德这种艰苦朴素、先人后己的优良作风是时代的需要,这会产生一种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巨大精神力量。即使在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与那时相比已有霄壤之别,但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先人后己的思想生活作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创造美好未来时仍然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2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89位用户喜欢。

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在追悼会上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发表讲话,表示悼念。图为正在和战友烧炭的张思德。

毛泽东追悼张思德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发表已经70多年。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也已家喻户晓,超越时空,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张思德是1944年9月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的;然而人们很少知道,张思德还是一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他在长征途中英勇奋斗的模范事迹,同样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

张思德(1915—1944),四川仪陇县人。他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自小受尽人间的苦难。1933年红四方面军来到他的家乡六合坊,他积极报名参加了红军。不久,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北上,冲破川军的阻拦,渡嘉陵江西进。在战斗中,张思德英勇顽强,奋不顾身,右腿中弹,毫无惧色,冲进敌阵,同敌拼杀,击毙敌军射击手,一人缴获了两挺机枪。有一次,他外出执行任务,路上遇见一个敌人疯狂追赶一个十四五岁的红军小战士。他怒气填膺,猛冲上前将敌击毙,救下了那个小战士。他的英勇事迹,在红军中广为传扬。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地区胜利会师。张思德闻讯后分外高兴,他和战友们一起,准备了毛巾、毛袜等礼物,赠送给红一方面军的战友们。两军会师后,红军力量大增,士气高昂。党中央派慰问团到红四方面军进行慰问,宣传遵义会议精神和党中央的正确决定。张思德等红四方面军的战士拥护中央的正确领导,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

是年秋天,红四方面军来到丹巴黑水河边。河虽不很宽,但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河上没有桥,只有一根高悬在两岸之间的溜索。细长的溜索似乎好久没有人使用了,站在河边的战士们都有些发怵。炊事班的老班长放下行军担子说:“我去试试看!”但没等他伸手,张思德已用树枝钩来了溜索上的竹筒,坚定地说:“我先过!”老班长拉住他说:“不行!你伤刚好!”原来不久前张思德的右腿第二次负伤,一个多月前才归队。“我先过!我先过!”岸边的战士们也纷纷抢上前来,张思德伸开双臂拦住大家说:“争啥子呀,我们都要过去的嘛!”说毕,转身便跨到竹筒垂下的绳结上,随即滑了出去。溜索在空中抖动,岸边的战友们都提心吊胆地盯着他,希望他快些滑到对岸。可是,张思德慢慢地一段一段地检查那根溜索;到了河心上空,他竟用力摇晃那根溜索。战友们都为他惊叫起来。身临险境的张思德却毫不在乎,为了给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他已忘掉一切,一步一步地沿溜索向前滑。张思德终于顺利地到达对岸:“同志们,可过啊!”他的大声呼喊,使河边的战士们欢跳起来。

1935年8月,红一、四方面军为执行中央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决定,从毛儿盖等地北上,进入茫茫大草地。草地里水草丛生,风雨无常,泥泞潮湿,行军极端艰苦。张思德和战友们不畏艰难,奋力跋涉,同甘共苦,互励互助,希望早日走出草地。可就在这时,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大搞分裂活动,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命令部队掉头南下。张思德等红四方面军的战士眼看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心中产生了疑团:为什么两军会合后,又各自分开行动呢?当时,张思德等普通战士,并不了解中央领导层内部发生的严重分歧。部队南下后,张国焘公开打出反对党中央的旗帜,这使许多红军指战员异常痛心。由于张国焘的战略方针的根本错误,南下红军不得不同以逸待劳的优势敌人展开激战,部队大伤元气。张思德在战斗中又一次负伤,身体更加消瘦。张国焘的分裂图谋失败后,不得不重新北上。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7位用户喜欢。

张思德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张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5年,张思德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1936年到陕北后,入云阳荣誉军人学校学习和养伤。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春,张思德被调到云阳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营担任班长。1940年春,调中央军委警卫营任通信班长。

1942年11月,部队合并整编,干部精减下派,张思德调中央警卫团1连当战士。不久,他被调到延安枣园,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

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被选为农场副队长。同年7月,进安塞县山中烧木炭。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1000多人,在延安举行张思德追悼会。毛泽东亲自参加追悼会,并发表悼念讲话。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4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我刚做完手术不能下地,多亏几个年轻人帮忙抢收。”进入5月,正是张思德故乡四川南充市仪陇县割油菜、犁秧田的农忙时节,在县纪委监委的11名党员的帮助下,年逾70的盛家沟村村民唐成德家的油菜籽粒粒归仓。

3月以来,仪陇县纪检监察机关186名纪检监察干部包联230个脱贫村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与37个村(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已收集并解决问题118个。入农户、探民情、办实事,在仪陇,广大党员干部正以群众的获得感检验党的历史学习教育成效,践行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精神。

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于大巴山深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他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为他取名“思德”。193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2月,张思德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5年,张思德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

长征期间,张思德勇敢机智,曾只身泅水过江,夺得敌人的渡船,为红军强渡嘉陵江创造了条件;在川西茂洲地区,他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一时传为佳话。1936年10月,张思德随部队到达陕北,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思德始终牢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使命,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实践中一丝不苟地贯彻。延安时期,粮食严重不足,作为通信班长的张思德为了让班里的战士多吃一些,每次吃饭时总是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让别人多吃一些。

1942年11月部队整编,张思德服从组织分配,调中央警卫团第1连当战士,在毛泽东内卫班执行警卫任务。他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织草鞋,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1944年,张思德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被选为农场副队长。1944年7月,进陕北安塞县山中烧木炭。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每到出炭时都争先钻进窑中作业。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领战友进山挖窑,窑顶坍塌,他将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被埋在下边。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没能抢救过来,牺牲时年仅29岁。

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红色血脉源源流淌,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如今已是故乡的红色符号,仪陇县检察院的“张思德式为民服务小分队”为“事实孤儿”送温暖、国网仪陇县供电公司的“张思德共产党员服务队”帮助企业节能降耗……多个以“张思德”命名的服务队通过开展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等,让党旗在先烈故里高高飘扬。

学习“张思德”先进事迹和精神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1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33位用户喜欢。

我们这一代人,对张思德的熟悉来自儿时的记忆,我对张思德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他的英雄事迹,可是说不清在生活中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接下电影《张思德》拍摄任务的初期,导演尹力因此而苦恼,也是我观看电影的驱动力之一。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有关张思德的一切在我心中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为人民服务。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泽东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我更关注电影是如何表现"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的。在这部电影中,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毛泽东就在前方即兴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而这种革命的感情的传达,既不是借助汹涌澎湃的交响乐来烘托主题,也不是像其他延安题材的影视作品那样通过反复出现的宝塔山和延河水这样的"革命符号"来强加给观众,相反,电影《张思德》是朴素而写实的,影片通过道具、布景让观众感受到大量的革命岁月的"信息"和革命的"气氛",尤其是使用黑白胶片拍摄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电影在两场戏中也运用了色彩,一场戏是说周总理给毛泽东一把红枣,另一场是"哑巴"为牺牲的张思德献上一把红枣,那把红枣的红色十分突出,在这里颜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任何一种艺术,必须要把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感染力。

当然,这部电影带给一个从教18年的教师的,绝不止这些。所谓"教育为人民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教育要为这一伟大理想服务,就要培育一代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才。第二,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要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设学习型社区,发展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第三,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总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总是代表着最优秀的传统,最可贵的品质,随着教育事业蓬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但不变的是教师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教师永远是一支蜡烛,蜡烛的火焰永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学习“张思德”先进事迹和精神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以往,"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于我而言只是个符号,简单却又陌生。它从未引起我的思考,"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怎样做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切似乎距离我相当遥远。但看完《张思德》以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就是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实际行动付诸于点滴生活,去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已。

还记得毛泽东对张思德的评价吗?对,就是"你这个同志嘛,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事不吭声,最大的优点也是做事不吭声"。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心中有一种莫明的伤感,张思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木讷寡言,憨厚诚实,无论干什么都是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从影片中知道他是一个老战士,参加过长征,走过三次草地,和他同时入伍的差不多都当了官,然而他还是个勤务兵。但他呢?他心里完全没有这些世俗名利,当面对别人的逗笑时,他只是憨厚的一笑,我无法想象这需要多大的胸襟,多么高尚的灵魂。"做事不作声"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我不知道。但我清晰的明白能做到这一点的绝不会太多。因为不给自己邀功就很难得了。

看完影片后,我曾想如果把张思德放在现在,那会是怎样?其实于我而言,他的许多行为我无法理解,尽管我在心底里崇拜着他。我想到如果他把官做到更大一点,难道不能帮到更多的人吗?不,也许是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也许是我的思想深度还不够,是我不能够理解他,不能够理解他那崇高的思想。因为社会上只有有像张思德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为社会奉献的人,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繁荣。就如同新中古成立以后,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这样一批批甘于奉献自己的人。是我不够成熟,过于天真。张思德才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正如别人对他名字的解释,"思",是有思想的思;"德",是有道德的德。他出生于贫苦家庭,他亲历过各中艰辛,他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他更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他是最可爱的人。

就人品而言,他身上找不出任何瑕疵。他勤劳善良,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尤其他对那一老一小的真挚付出,真真切切体现了他是一个大写的人。对孤独老人,他想儿子一般;对孤僻小孩,他又如同父亲一样。两个不幸的人,被他真切的装在了心底,他像儿子般抚慰了老人那可孤独的心,找寻了活的希望;他又像父亲般将那个孩子捧在手里,用父亲般慈爱的心呵护那颗脆弱的心,然他找到了温暖,让他的世界出去乌云布满阳光。这就是张思德,平凡中更现伟大的人。

张思德是个好人,但它却没能长命,仅仅二十九岁就离开了我们。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在现在,我们正处于社会的繁荣发展之际,没有了那时的艰辛,但"为人民服务"却不能丢。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品质。也许我们大多数都做不到张思德那样,但我们可以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服务于人民群众;其次,在学习生活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给别人帮助。

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个奔跑的人,记住那张憨厚的脸,记者那个代表着一种精神的名字张思德,同时,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缅怀和张思德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6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今天是党员先进性教育集中学习的日子,下午处支部组织观看电影《张思德》。一小时五十分的影片,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我是1979年出生的独生子女,在当时是被称为小皇帝小皇后的一代。小时候也曾看过《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小兵张嘎》等战争题材的影片,或许是当时不懂事,看过不少遍却没有真正领会那些影片的意义。长大后虽然踊跃要求入党,在积极努力下也入了党,但只是觉得中国共产党是优秀的政党是全民族拥护的政党,应该向他靠齐向它靠拢,但是入党后要做些什么要怎么做才能不枉入党却没有真正思考过。今天看了张思德的先进事迹,我才真正懂得了作为一名党员的意义。

张思德同志在部队是很平凡的一名党员、一名战士,当了十多年兵,只是内卫队一名普通的警卫员,小小烧炭队的一名队长,许多和他同时当兵的战友都当了团长、连长,可是他从来没有遗憾过。他所从事的工作不像那些在战场上杀敌的战士,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也没有时刻要冒着生命安危的危险,他只是部队上一名普通的后勤兵。

可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微小、从来不觉得自己做得事份量轻,他尊敬老者、爱护幼者、帮助战友、团结同志,拼着命的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虽然不在前线,但他积极服从组织分配,把组织安排给自己的工作当作前线的战场一样去全身心投入战斗。他这种崇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看完影片,使我受到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使我对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有了重新的认识,使我对工作重要性的看法有了进一步提高。我是前台一名普通的职业介绍人员,我一个人所作的贡献谈不上影响国计民生谈不上影响社会稳定,但是所有和我一样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如果都像张思德那样尽心尽力,把思想境界提升到为国家、为社会的长治久安、为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上来,那么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必将是影响国计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大事。

我是生在新中国长在阳光下的一代,没有经历过腥风雪雨也没有尝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苦难,是无数共产党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应该不辜负党不辜负那些共产党人,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接过他们的“枪”去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落实到我们的就业服务工作上,就是要尽全力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把实事好事办在群众开口之前,把思想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之中,千方百计地帮群众之所急、送群众之所盼、排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

把温暖送到周围群众身上,并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过硬的思想理论水平、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到信得过、走得近、靠得住。并且,我是新时期一名党员,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更有义务要把工作做到更好,更有义务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要让群众从我们党员身上看到希望,更加拥护更加坚信共产党的领导。

时间已跨入21世纪,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应该有新的打算、新的追求和新的作为。要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和历史使命,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出色的成绩为党增添新的光彩。在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学习中,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要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勤政廉洁,无私奉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当好人民公仆;要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张思德”先进事迹和精神(12篇范文)

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在追悼会上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发表讲话,表示悼念。图为正在和战友烧炭的张思德。毛泽东追悼张思德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发表已经70多年。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也已家喻户晓,超越时空,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张思德是1944年9月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的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张思德信息

  •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12篇范文)
  •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12篇范文)26人关注

    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最高职务是个班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生命历程中,他没有惊人的事迹,也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