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29 21:35:02 查看人数:86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 2019字 23段 7分钟 11分钟 16分钟 165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事迹材料 726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73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事迹材料 2091字 24段 7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206人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 723字 3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63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 1832字 16段 7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60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主要学习事迹范文 530字 10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65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事迹材料 733字 9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53人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 458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04人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542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29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 676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66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主要学习事迹范文 550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80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 656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73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主要学习事迹范文 614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69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主要学习事迹范文 850字 1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19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主要学习事迹范文 2258字 35段 8分钟 13分钟 18分钟 269人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616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81人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19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毛相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59年1月出生,重庆巫山人,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主任。荣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2017年度先进个人”等称号。

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05年,改任撤并后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他是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

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荡,壁上爬,用钢钎撬,用雷管炸,用两脚蹬,历时7年,用血肉之躯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

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通过多年努力,让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2016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修通一条出山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

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1997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下庄人终于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没有炮眼,放红绳凿;没有挖机,用双手刨……在峭壁悬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系长绳,放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就这样,村民们在空中荡,壁上爬。分好几个施工班,多处开炮,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口,形成一个个石礅,然后“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修路难,在悬崖绝壁上凿路难上加难。男男女女带着工具和干粮来到工地,以洞穴、岩壁作为安身落脚之处。为防止晚上睡觉翻身掉下悬崖,他们便在腰间拴根“保险绳”,绳子的一头拴在岩缝的老树根上。为鼓舞群众士气,毛相林与村组干部一起向群众发誓:不贪占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齐的号子声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艰难延伸。毛相林的担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

为了修路,毛相林“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还以个人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县城打工的村民也自发回村加入筑路队伍,甚至有老人主动请缨到工地做饭。

从不轻易掉眼泪的毛相林哭过,但他从未绝望过。他常说,我个人解决不了的还有组织在,下级解决不了的还有上级在。1999年,巫山县委县政府将下庄路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建设,给予物资支持。

最终,历经七年鏖战,2004年初,悬岸绝壁间一条长达8公里的“抗争之路”通车了,几辈人渴盼的出山公路梦想成真。

修出一条致富路

2005年1月,两合村合并到下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毛相林被村民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村支书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不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初心始终未变。下庄的有形的、出行的路抠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

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来,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毛相林又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

几年来,全村种下650亩纽荷尔,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试花挂果,预计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了几百亩的西瓜和南瓜。仅西瓜一项,村民年均收入3000多元。

细数村民的增收门路,毛相林将其概括为“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正是在“三色”经济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2016年通过贫困村脱贫攻坚验收。

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写在村民脸上,甜在村民心里,也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头发,更激发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73位用户喜欢。

毛相林,男,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曾获“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2017年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带领村民“劈山开路”。1997年冬,担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他和村民们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整整用了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

勇担使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2005年1月,两合村合并到下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毛相林被村民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村支书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不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初心始终未变。下庄的有形的、出行的路抠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来,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毛相林又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2016年通过贫困村脱贫攻坚验收。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写在村民脸上,甜在村民心里,也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头发,更激发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

参加工作20多年来,毛相林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出山公路,在贫瘠的土地上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向毛相林同志学习,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91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206位用户喜欢。

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锁”在“天坑”之中。1997年起,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村民问天要路,以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出山路。

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并于2016年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多年以来,毛相林带领村民奋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也铺出一条建设美好生活的道路。

守初心,凿出“脱贫路”

老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是名副其实的“天坑村”,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当时全县村级干道建设规划是由易到难,下庄的路太艰险,未列入规划,县上何时规划修路也不确定。但下庄人要想改变贫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过去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响,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修路,走出贫困。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毛相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1997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

自修路以来,毛相林身上的担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为了早日修通绝壁路,毛相林最长在工地驻扎了3个月没回家。

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用真心,蹚出“致富路”

出山的路通了,青壮年走出了下庄。看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还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岁的毛相林留了下来。“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致富路。”

2005年,老下庄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当选为新下庄村村主任。“作为群众选出来的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毛相林坚定地说。

毛相林学历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贫致富,除了先修路还得发展产业。听说漆树值钱,他就带领几个青壮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里培育出2万余株漆树,没想到当年夏天树全部热死了。

后来他又在村里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

为此,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做了检讨,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学,不能蛮干”。虽然屡战屡败,但毛相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他请来县里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为打消村民顾虑,他积极争取县农委补助,组织村民代表到曲尺乡实地考察柑橘产业,还率先种植10亩柑橘,并让开车跑运输的儿子到邻近的奉节县自费学习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几年下来,全村种下650亩柑橘,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挂果,每年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

2019年村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强信心,走好“未来路”

毛相林常说:“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下庄精神丢不得,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下庄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不会止步于脱贫路,还要走好乡村振兴的路,走上小康路!”

为激励下一代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下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2018年年底,毛相林积极主动向县、乡两级申请,想在下庄村建立一个下庄人事迹陈列室。

2020年4月,在县、乡两级大力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在下庄村文化广场建成,广场上还屹立了一座“下庄筑路英雄谱”,上面刻着108位当年以生命挑战悬崖的村民姓名,彰显了下庄人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承载了毛相林这一代下庄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2004年通路以后,全村有36人外出上小学、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毛相林希望这些有知识、有见地、有文化的年轻人能回到下庄,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下庄的面貌。

每年过年外出务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户上门为他们讲述这些年来下庄的变化,描绘下庄美好的未来,请他们回来,为下庄的乡村振兴尽心出力。41岁的杨亨均回来成立了秀葱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下庄的桃园,探索出新的创收门路;29岁的毛连长带着女朋友一起回来,做网络直播带货;大学生彭淦回来了,走上讲台成了下庄村小的一名老师;毛相林的儿子毛连军也回来了,参与到旅游环线建设中。

毛相林说,等他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3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63位用户喜欢。

毛相林,男,汉族,1959年1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05年,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作为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是优秀基层党品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自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19年,下庄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1344.56元),让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2016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坚守偏远山村43年,毛相林带领重庆市心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2005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带大家走上致富路。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下庄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两千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

是他,让路通了,是他,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应该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虚心学习,坚定信仰,心怀担当。信仰是一种人生方向,是力量源泉。我们要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党性,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事业,怀捶一颗爱国之心,不断追求,因为榜样是我们永远的课题。

优秀的榜样总是用他们的奉献温暖这个社会,给予帮助者更多的正能量,他们尽心尽责,感动着身边的人让每一公民都有充满爱心,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32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毛相林,男,60岁,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05年,改任撤并后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当好村民修路的领头人,苦熬6年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愚公精神。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1997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下庄人终于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没有炮眼,放红绳凿;没有挖机,用双手刨……在峭壁悬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系长绳,放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就这样,村民们在空中荡,壁上爬。分好几个施工班,多处开炮,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口,形成一个个石礅,然后“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修路难,在悬崖绝壁上凿路难上加难。男男女女带着工具和干粮来到工地,以洞穴、岩壁作为安身落脚之处。为防止晚上睡觉翻身掉下悬崖,他们便在腰间拴根“保险绳”,绳子的一头拴在岩缝的老树根上。为鼓舞群众士气,毛相林与村组干部一起向群众发誓:不贪占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齐的号子声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艰难延伸。毛相林的担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

为了修路,毛相林“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还以个人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县城打工的村民也自发回村加入筑路队伍,甚至有老人主动请缨到工地做饭。

尽管毛相林每天都把安全施工传导到每个工地,但在挑战悬崖绝壁时,先后有6位村民献出了宝贵生命。从不轻易掉眼泪的毛相林哭过,但他从未绝望过。他常说,我个人解决不了的还有组织在,下级解决不了的还有上级在。1999年,巫山县委县政府将下庄路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建设,给予物资支持。

最终,历经七年鏖战,2004年初,悬岸绝壁间一条长达8公里的“抗争之路”通车了,几辈人渴盼的出山公路梦想成真。

2005年1月,两合村合并到下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毛相林被村民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村支书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不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初心始终未变。下庄的有形的、出行的路抠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

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来,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毛相林又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几年来,全村种下650亩纽荷尔,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试花挂果,预计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了几百亩的西瓜和南瓜。仅西瓜一项,村民年均收入3000多元。

细数村民的增收门路,毛相林将其概括为“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正是在“三色”经济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2016年通过贫困村脱贫攻坚验收。

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写在村民脸上,甜在村民心里,也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头发,更激发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主要学习事迹范文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0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下庄的地形像一口井,三面是绝壁,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米,村民住在井底,外出只能沿着东面的缓坡爬山。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悬崖上摔死的村民有23人,摔伤的有60余人,摔残的有15人。

山外的东西运不进来,下庄的东西卖不出去,一村人就守在下庄受穷。

1997年,毛相林开始带领村民在悬崖绝壁上修路。他在动员大会上说:“不修路没得出路,不修路还会死更多的人!”

于是,村民每人捐资10元,凑了3980元;每户每年卖一头肥猪,又凑3.84万元;党员干部捐款,再凑两三万元;凡是在村里有承包地的村民,要么投劳力、要么交钱,每天20元……

绝壁上修路就是赌命。毛相林带头在绝壁上悬空钻炮眼、安放炸药雷管,带头搬石头、铺路。晚上,他睡在窝棚最外面,在腰杆上拴根保险绳,另一头系在老树根上,怕夜里翻身掉下悬崖。他说:“我是修路发起人,最重的活、最危险的活必须带头。”

1999年,刘恒玉的女婿、28岁的沈庆富,第一个死在修路的悬崖上。50多天后,落石裹着黄会元坠向深渊。

毛相林问大家:“这路修还是不修?”大家举起了紧握的拳头:“修!”

七年修路,没钱没物资了,毛相林带头贷款1万元,他甚至将妹妹临时寄存在他那里的3000元钱“挪用”了。

七年修路,6条鲜活的生命留在了这条绝壁路上。毛相林带领村民强忍悲痛,咬牙修路。

2004年3月,一条2米多宽、8公里长的天路终于修到了山外。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53位用户喜欢。

“天路”改变了下庄人的命运。

有了这条路,下庄与竹贤场镇的距离由过去的一天缩短为1小时车程。随着与外界交流的逐渐频繁,下庄人发现,邻近的村庄早已依托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把下庄村远远甩在了身后。

光修路还不够,下庄的村民更盼着脱贫致富。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不甘落后的下庄人向贫穷发起了挑战。

“要我说,打通村民的致富路,丝毫不亚于在绝壁中劈山开石。”毛相林感慨,“流血流汗我们都拼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阻拦我们呢?”每次院坝会,毛相林都给村民们打气。

听说曲尺乡柑橘种得好,果农一年可收入好几万元,毛相林眼热了。他带着一波又一波的村民前去取经,一次又一次地请专家到村里论证,还发出号召,引导有文化、头脑灵活、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当产业发展“排头兵”……

听说双龙镇钱家坝的西瓜供不应求,他心动不已。和村干部一起乔装打扮成跑买卖的客商,把“触角”直接伸到瓜田李下,见缝插针刺探“情报”、偷师学艺、打听销路,一次不行跑两次,脚板磨起了泡,他套双袜子又出门,直到把结满西瓜的瓜地“复制”到下庄为止……

与此同时,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南瓜、芝麻、小麦等农作物,配套开设了厂房,加工麻油和麦子面条,使下庄村形成以瓜果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

“刚回家时,我便被漫山的柑橘树深深吸引。在毛支书的带领下,这几年,下庄村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下庄村“电商达人”王石感慨道。21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下庄人,前年,刚刚中专毕业的他放弃沿海的工作机会返乡创业。他巧识商机,将村里的农产品放在网上销售,第一年就挣了十多万元,“尤其是村里的柑橘,每年刚一上市就成了网红‘爆款’,行情最好时,我一天共销售出200多单。”

在下庄村,这几年,像王石这样的返乡青年越来越多,为下庄发展注入了活力。去年,下庄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余元,比20年前增长了4倍。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04位用户喜欢。

作为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是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自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19年,下庄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1344.56元),让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2016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785元,是修路前的43倍。

2005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志气,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毛相林打通绝壁、誓拔穷根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他也陆续获得“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荣誉称号。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9位用户喜欢。

从高处俯瞰,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四周悬崖峭壁,如同在“天坑”之中。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说,在没修公路前,村里交通闭塞,到县城就要花3天时间。

毛相林:我们这个地方没有公路,不光只是穷,连生命都没有保障。在一九八几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年轻小伙子,二十几岁,受伤了。我们用了三天时间,我们都没有(把他)送到医院,最后死去,这个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

1997年,毛相林开始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修路。没有钻机,村民们就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毛相林说,当时全村青壮年吃住在工地,用钢钎撬,用雷管炸,硬是凿出了近8公里的“天路”,打破了“天坑”般的围困。而毛相林明白,道路通了,下庄村要发展,还得靠产业。在多方考察学习后,毛相林带领村民们陆续发展起柑橘、西瓜以及乡村旅游产业。

下庄村村民刘时琼:我们这个西瓜成熟以后,就有人上门来收。像我们这种,一般可以卖两三千块钱左右,种得多的可以卖六七千块钱。

如今,下庄村实现整村脱贫,人均年收入近万元。毛相林说,从开凿“绝壁天路”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下庄村靠的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下庄精神将激励下庄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毛相林:在最难、最险的地方,我必须要以身作则,带头冲到前面去。路修通了,实现了我一个愿望,带领大家致富,才是我最终的梦想。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66位用户喜欢。

下庄村地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整村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天坑里,因为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贫困中。20多年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下庄村民凭借顽强的毅力,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这几天,下庄村村民刘恒保和妻子正忙着给柑橘树除草、打药,六年前,他种了20亩柑橘树,如今已经硕果累累。

除了种植瓜果蔬菜,当地村民还建起了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就在二十多年前,这个被1000多米的悬崖峭壁包围的村庄仅靠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因为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不愿意再返回家乡。

要想富先修路。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决定在悬崖上凿出一条出村的公路,彻底改变村庄的命运。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筹集了3960元购买了炸药等物资,肩挑背扛,用大锤、簸箕等简单的农用工具在绝壁上开凿希望。

2004年,历时七年,一条八公里长的“天路”终于修到了山外。十年后,毛相林又争取到了公路硬化政策,在扶贫资金的支持下,这条“绝壁天路”变成了3米多宽的“四好农村路”。

出山的公路修通了,而脱贫的道路又在哪里呢?2014年,毛相林四处调研后,决定为下庄村引进柑橘、桃树、西瓜三大脱贫产业,并聘请种植专家对乡亲们进行科学指导。同时,这条修好的出山公路也为瓜果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只用了一年时间,下庄村就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此外,毛相林还在县里为下庄村争取到了乡村振兴开发项目资金,打造乡村旅游,建设具有三峡山村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2019年,下庄村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余元。在毛相林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曾经贫困的下庄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主要学习事迹范文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80位用户喜欢。

一段简介,书写了一段一名共产党人不凡的人生,展现了一名老党员坚持为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瘦小的身躯顶天立地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内心的精神光辉伟大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学习的榜样。

要学习他,树牢为民情怀。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荡,壁上爬,用钢钎撬,用雷管炸,用两脚蹬,历时7年,用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

要学习他,为民勇敢奋斗。有了这条路,下庄与竹贤场镇的距离由过去的一天缩短为1小时车程。随着与外界交流的逐渐频繁,下庄人发现,邻近的村庄早已依托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把下庄村远远甩在了身后。

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并于2016年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要学习他,甘于讲求奉献。多年的奋斗,在毛相林的带领下,形成了以奋斗为核心的下庄精神,他说,他退休后还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有了老支书带头示范,村民们积极性高涨。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县里也决定投入资金,帮助下庄村民实施民宿改造计划。目前,下庄村已改造19栋34户民宿,二期72栋88户民宿改造也已纳入规划,很快将启动建设。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73位用户喜欢。

毛相林常说:“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下庄精神丢不得,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下庄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不会止步于脱贫路,还要走好乡村振兴的路,走上小康路!”

为激励下一代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下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2018年年底,毛相林积极主动向县、乡两级申请,想在下庄村建立一个下庄人事迹陈列室。

2020年4月,在县、乡两级大力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在下庄村文化广场建成,广场上还屹立了一座“下庄筑路英雄谱”,上面刻着108位当年以生命挑战悬崖的村民姓名,彰显了下庄人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承载了毛相林这一代下庄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2004年通路以后,全村有36人外出上小学、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毛相林希望这些有知识、有见地、有文化的年轻人能回到下庄,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下庄的面貌。

每年过年外出务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户上门为他们讲述这些年来下庄的变化,描绘下庄美好的未来,请他们回来,为下庄的乡村振兴尽心出力。41岁的杨亨均回来成立了秀葱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下庄的桃园,探索出新的创收门路;29岁的毛连长带着女朋友一起回来,做网络直播带货;大学生彭淦回来了,走上讲台成了下庄村小的一名老师;毛相林的儿子毛连军也回来了,参与到旅游环线建设中。

毛相林说,等他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主要学习事迹范文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69位用户喜欢。

出山的路通了,青壮年走出了下庄。看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还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岁的毛相林留了下来。“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致富路。”

2005年,老下庄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当选为新下庄村村主任。“作为群众选出来的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毛相林坚定地说。

毛相林学历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贫致富,除了先修路还得发展产业。听说漆树值钱,他就带领几个青壮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里培育出2万余株漆树,没想到当年夏天树全部热死了。

后来他又在村里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

为此,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做了检讨,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学,不能蛮干”。虽然屡战屡败,但毛相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他请来县里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为打消村民顾虑,他积极争取县农委补助,组织村民代表到曲尺乡实地考察柑橘产业,还率先种植10亩柑橘,并让开车跑运输的儿子到邻近的奉节县自费学习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几年下来,全村种下650亩柑橘,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挂果,每年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

2019年村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主要学习事迹范文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0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19位用户喜欢。

壁立千仞,群山合围。翻几座大山,盘过108道“之字拐”,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便映入眼帘。这里地处巫山深处,如“深井”一般,“井底”缓坡上,小楼星罗棋布,大片柑橘林连绵起伏。

毛相林是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也是老村支书,当地人称他当代“愚公”。

成为“愚公”,是被穷逼出来的。“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

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1997年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2015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小时候,毛相林就常听长辈们念叨。坐“井”观天,村民们有时也开玩笑说要修路,可没人敢下决心。

直到1997年的一天,38岁的毛相林去县里开会,发现邻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还有车子来收购蔬菜。“没想到山里还能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马上召集村民们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这山,鸟都飞不过去。”“钱从哪里来?”“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几百亩地,乡亲们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难也是特别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毛相林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计划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将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终于下定决心。

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炸药……鞋子磨破就赤脚,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坏消息还是传来了。村民黄会元被巨石砸中,滚落下山,悲痛万分的毛相林一度动摇了修路的决心……此时,黄会元的父亲站出来说,“为了子孙后代,我儿子死得光荣!继续修!”顿时,大家齐刷刷地举手,擦掉眼泪,继续走向工地……

终于,2004年春天,一条“玉带”出现在山腰上,下庄人终于打通康庄大道!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主要学习事迹范文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58个字,有3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269位用户喜欢。

在巫山县竹贤乡,大巴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绝壁天路”的崎岖山道。道路尽头的下庄村,四面被海拔高于千米的险峻大山包围,因其仿佛置身万丈深井中,而得名“下庄”。

在竹贤乡一带,毛相林被称为“当代愚公”。20多年前,时任村支书的他带领村民们在绝壁上开凿天路,改变了下庄与世隔绝的状况。

如今,这条路已被拓宽、加固,村里先后发展起柑橘、乡村旅游等产业,“绝壁天路”又成为村民的致富路。

不甘“坐井观天”

带领村民绝壁开路

记者近日乘车从巫山县城出发,在群山中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下庄村。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村民开凿的天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下,路的一侧连着绝壁,一侧临着深渊,颇为壮观。

不高的个头、花白的头发——再次见到毛相林,他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几年前,记者就曾来到下庄村,对毛相林绝壁凿路,带领村民“愚公移山”的事迹进行过深入报道。此次故地重游,毛相林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年轻时,毛相林最爱哼唱这首祖辈传下来的歌谣。正如歌谣中描述的一样,下庄村坐落于“天坑”之中,20多年前,这里不通公路,村民出村要手脚并用,翻过一道落差上千米的悬崖。

1997年,时任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坐在海拔1300米的山崖上,望着天坑中的下庄,心里腾起了修公路的打算。可当他说出自己的计划时,村中反对声却不少,原因很简单——修路要钱,村里拿不出。

毛相林不甘心“坐井观天”,他偷偷挪用了母亲的700多元养老钱,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在其带领下,村民们东拼西凑,5天时间共筹集了3960元,再加上毛相林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的1万多元,下庄村民第一次向大山、向闭塞发起了挑战。

这年秋天,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地上。大部分路段要在悬崖绝壁上开凿,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他们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将红绳缠在腰间,在半山腰荡着“秋千”勘测;用钢钎凿孔、铁锹铲土,然后填上炸药,劈山开石。

2004年,一条2米来宽、全长7.9公里的绝壁天路终于修通了,竣工那天,村民们买来长长的鞭炮,炸得震天响。

不甘落后

发展产业铺就致富路

“天路”改变了下庄人的命运。

有了这条路,下庄与竹贤场镇的距离由过去的一天缩短为1小时车程。随着与外界交流的逐渐频繁,下庄人发现,邻近的村庄早已依托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把下庄村远远甩在了身后。

光修路还不够,下庄的村民更盼着脱贫致富。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不甘落后的下庄人向贫穷发起了挑战。

“要我说,打通村民的致富路,丝毫不亚于在绝壁中劈山开石。”毛相林感慨,“流血流汗我们都拼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阻拦我们呢?”每次院坝会,毛相林都给村民们打气。

听说曲尺乡柑橘种得好,果农一年可收入好几万元,毛相林眼热了。他带着一波又一波的村民前去取经,一次又一次地请专家到村里论证,还发出号召,引导有文化、头脑灵活、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当产业发展“排头兵”……

听说双龙镇钱家坝的西瓜供不应求,他心动不已。和村干部一起乔装打扮成跑买卖的客商,把“触角”直接伸到瓜田李下,见缝插针刺探“情报”、偷师学艺、打听销路,一次不行跑两次,脚板磨起了泡,他套双袜子又出门,直到把结满西瓜的瓜地“复制”到下庄为止……

与此同时,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南瓜、芝麻、小麦等农作物,配套开设了厂房,加工麻油和麦子面条,使下庄村形成以瓜果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

“刚回家时,我便被漫山的柑橘树深深吸引。在毛支书的带领下,这几年,下庄村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下庄村“电商达人”王石感慨道。21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下庄人,前年,刚刚中专毕业的他放弃沿海的工作机会返乡创业。他巧识商机,将村里的农产品放在网上销售,第一年就挣了十多万元,“尤其是村里的柑橘,每年刚一上市就成了网红‘爆款’,行情最好时,我一天共销售出200多单。”

在下庄村,这几年,像王石这样的返乡青年越来越多,为下庄发展注入了活力。去年,下庄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余元,比20年前增长了4倍。

打造民宿村落

实现效益叠加

一个绝壁中的“天坑村”,一条悬崖上的“天路”。

20多年来,全国各大媒体对下庄人战天斗地、绝壁开路的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下庄精神”曾鼓舞了不少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

2015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巫山县委县政府利用帮扶资金对这条绝壁天路进行了硬化,并将路面宽度拓宽至4.5米。随着交通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城里游客将私家车开到了下庄村,慕名前来寻访下庄“天路”,感受“下庄精神”。

虽然已卸任村支书,但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这一次,他又萌发了打造民宿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念头。

“下庄村地靠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若能将村民家的农房改造成乡间民宿,将游客留下来,就能实现农旅融合的效益叠加。”毛相林盘算着。

可是,农房改造需要资金,村民们没看到效益,都担心这是“赔本生意”。

于是,毛相林带头将自家房屋简单改造,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民宿。“你看,以前白色的外墙被我涂黄后,更有乡村风味,室内用木条吊顶,凸显原生态气息……”毛相林领着记者在改造后的民宿中穿来穿去,兴奋地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去年红叶节期间,毛相林的农家民宿平均每天能接待上百名客人,短短一个月,就为他带来上万元收入。

有了老支书带头示范,村民们积极性高涨。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县里也决定投入资金,帮助下庄村民实施民宿改造计划。目前,下庄村已改造19栋34户民宿,二期72栋88户民宿改造也已纳入规划,很快将启动建设。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并与巫山县博物馆合作,在村委会广场打造一个‘下庄精神陈列馆’,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如今,毛相林已很少吟唱那首古老的歌谣。站在“天路”的尽头,他心里还有着一箩筐打算。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81位用户喜欢。

老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是名副其实的“天坑村”,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当时全县村级干道建设规划是由易到难,下庄的路太艰险,未列入规划,县上何时规划修路也不确定。但下庄人要想改变贫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过去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响,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修路,走出贫困。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毛相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1997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

自修路以来,毛相林身上的担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为了早日修通绝壁路,毛相林最长在工地驻扎了3个月没回家。

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16篇范文)

从高处俯瞰,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四周悬崖峭壁,如同在“天坑”之中。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说,在没修公路前,村里交通闭塞,到县城就要花3天时间。毛相林:我们这个地方没有公路,不光只是穷,连生命都没有保障。在一九八几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年轻小伙子,二十几岁,受伤了。我们用了三天时间,我们都没有(把他)送到医院,最后死去,这个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1997年,毛相林开始带领村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毛相林信息

  •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16篇范文)
  •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16篇范文)86人关注

    从高处俯瞰,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四周悬崖峭壁,如同在“天坑”之中。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说,在没修公路前,村里交通闭塞,到县城就要花3天时间。毛相林:我们这个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