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英雄事迹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7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19 16:30:03 查看人数:50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 1706字 9段 6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150人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 2418字 23段 9分钟 14分钟 19分钟 141人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 567字 3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76人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 810字 9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21人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 376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227人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 1270字 30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09人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 2257字 14段 8分钟 13分钟 18分钟 175人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0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50位用户喜欢。

“我献出一点血、一点皮,换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做医生就要像白求恩那样,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病人极端热忱……”这是被誉为“白衣圣人”“帕米尔之子”的吴登云的个人语录。

吴登云是高邮市送桥镇邵庄村人。1940年5月生。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党的号召,自愿来到祖国版图最西端的新线乌恰县工作。从热血青年到白鬓暮年,吴登云在边疆当了60多年医生。这些年来,吴登云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奖章。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1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百位先进人物。

吴登云充满仁爱之心,为了抢救民族兄弟先后无偿献血30余次计7000多毫升,为抢救烧伤的婴儿从自己腿上割下13块皮肤移植到患者身上。为改变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吴登云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医务骨干,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园林式医院。吴登云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深入到牧区巡诊和防疫,足迹踏遍了全县9个乡30多个自然村,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

1985年8月23日,一场7.4级的强烈地震,把吴登云辛辛苦苦20年创建的医院,一夜间化为一片瓦砾。这时,他几乎下决心要离开了,并已拿到了老家江苏高邮的一纸调令,可牧民们流着眼泪舍不得他走。20多年感情,他也舍不得离开这些时时处处对他关怀备至,纯朴、善良的牧民。平时,他们70%吃粗粮,却让吴登云顿顿吃细粮。有一次河水泛滥,吴登云要骑马过河,不会游泳的他们拉住吴登云的马,说危险;他们骑马在水中探好路后,再让吴登云过。即使吴登云说自己会游泳他们也不予理睬。想到这些,吴登云又犹豫起来:回老家去,他和子女的生活是要好得多,但作为医生,老家有他没他关系不大;在这里,有他没他就完全不同了。吴登云又做出了留下来的决定。

正当吴登云准备为乌恰重新大干一场时,老家来电报说父亲胃癌晚期大出血,正住院抢救,叫他速归。且弟弟来信说:“如果你再不回家,我就把父亲送过去。老人病重,知道自己不久于世,想见你一面,难道你一点也不顾及父子之情?不念及父亲的养育之恩?”吴登云回到了家里。第一天,他与父亲睡在一起,夜话一宵。第二天,他给父亲买鱼熬汤。第三天,他就坐立不安了,担心着乌恰医院的设计、临时急诊棚里的那些病号……仅在家呆了三天,他就返回新疆了。3个月后,他接到父亲的病危通知书,还没等他踏上归途,噩耗接踵而来:父亲去世了!去世前,父亲一直想见吴登云和孙子,吴登云最终没回去——路太远,工作太忙。为表达自己未能送父亲最后一程的愧疚之情,吴登云请弟弟替自己在父亲的坟前种上四棵青松,让它们代表自己一年四季守候在父亲身边。

在乌恰,吴登云“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吴燕是吴登云心爱的女儿,在父亲的感召下,她成为乌恰县人民医院的一名“白医天使”。对于在乌恰出生的女儿吴燕来说,吴登云不仅是父亲,也是并肩作战的同事。

在偏远山区的乌恰,居民居住地比较分散,医疗条件也非常差,就医不易是当地居民的常见现象。吴燕在跟着父亲一起骑着马去给山区里的老百姓现场诊治时,才了解到了父亲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又是多么的负责。然而看到了老百姓见到父亲的那个亲热劲儿,也看到了父亲为了救治病人面包都来不及吃一口就上了手术台,在病人继续输血时又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时,她就知道,扎根在这里是父亲的命,也是父亲的夙愿。直到经历了这些,吴燕才真正了解了父亲的责任和对山区人民的感情,当然她也愿意跟她父亲一样,投身于山区的医疗工作之中,甚至连她的孩子她也要这样去培养。

一位患“宫外孕”的柯尔克孜族妇女失血休克,吴燕毫不犹豫地挽起袖管,献血250毫升,而那时她自己刚刚分娩不到40天;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她共4次累计献血1000毫升,一对柯尔克孜族双胞胎小女孩提起她便泣不成声,新来的护士做静脉穿刺不过关,吴燕就伸出手臂,忍痛让她一遍遍地练习……

1997年5月的一天,吴燕正在家里休假,吴登云叫她护送一位患癌症的柯尔克孜族民警去乌鲁木齐,因为她熟悉那里的医院。没想到,在返回乌恰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29岁的吴燕永远地闭上了她聪慧美丽的眼睛。一个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女孩,一心为牧民服务,最后也是为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将自己永远留在了这块土地上。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18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4分钟,慢速需要19分钟,有141位用户喜欢。

吴登云,1940年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1963年从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来到了位于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工作。

几十年来,吴登云无偿献血30多次,把7000多毫升血输进各族同胞身体里;他常年坚持在牧区巡诊,足迹踏遍乌恰县9个乡30多个自然村,成了当地农牧民心中的“白衣圣人”;他的事迹在民歌中传唱,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吴登云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双拥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当选为党的x大代表。

热爱边疆各族人民不是一句空话

1993年12月26日,康苏煤矿的维吾尔族矿工艾力江在井下作业时,因与突然失去控制的矿车迎面相撞,胸腔多根肋骨骨折,肝脏大面积破裂出血,生命危在旦夕,县医院能不能把艾力江抢救过来是一个未知数。而往大医院送,路途遥远,艾力江又可能命丧途中。怎么办?医护人员的目光集中到吴登云身上。吴登云说:“在这种时候,我们不该患得患失。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整整9个小时,吴登云没有下手术台。10多天里,手术连做了4次。每次做完手术后,吴登云都要守候在艾力江身边观察护理。最长一次5天5夜没正常睡觉,熬得他眼红唇紫,腰膝发软扶着墙才能走路。昏迷不醒的艾力江终于摆脱了死神的魔爪。当他从陪护人员口中了解到抢救的过程后,泪水涟涟。

吴登云常说:“热爱边疆各族人民不是一句空话。对医生来说首先要对患者抱有强烈的同情心,像白求恩那样,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病人极端热忱。”

乌恰位于祖国西部边陲,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仅居住2人,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为了方便散居在大山深处的2万多名柯尔克孜族农牧民就医,吴登云每年都要骑马下乡巡回医疗三四个月时间。有时为了巡诊一户人家或治疗一个病人,往往要骑马翻山越岭、涉水跨涧走上好几天。

经常在马背上颠簸的吴登云,饥渴劳累,艰苦备尝:在苏木喀拉提河坝遭遇山洪,暴涨的浊流几乎把他冲下马背;去铁列克乡为牧民治病,日夜兼程,人困马乏,脚踝摔伤了,眼眶撞肿了……但无论怎样艰辛,他都不叫苦。他巡回医疗的马蹄声响彻乌恰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他的小小药箱,给牧民的毡房、农家的院落带来了病愈的喜悦与生命的阳光。

“您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在6000—7000毫升左右,在乌恰县医院工作的40多年中,吴登云曾经30多次为病人无偿献过血,献血数量已相当于他体内的血液总量。

1966年冬天,一位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住进了乌恰县人民医院。她脸色苍白,双眸无神,没挪几步就一身虚汗。年轻的医生吴登云诊断,必须输血治疗。而柯尔克孜族人又视血液为命根子,认为人若抽了血是会死的。只有几间土坯房的简陋医院,哪里有血库呢?望着奄奄一息的病人,吴登云决定抽自己的血。300毫升的鲜血从吴登云的体内流进了病人的血管。

1993年6月11日傍晚,阿图什供电公司职工杨育青骑摩托车跌入深沟昏死过去。他被送到医院时,脉搏几无,血压骤降。吴登云又一次挽起了袖管,将自己300毫升鲜血输入到毫无知觉的杨育青体内。这珍贵的“救命血”,为手术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杨育青因此得救了。

吴登云说:“我的病人就躺在那里奄奄一息,我不给他输血他就没命了。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的。”有时患者与自己的血型不一样,吴登云就把家里人拉来献血。他的大儿子吴忠、儿媳李萍、小儿子吴杨晨、女儿吴燕都先后为病人无偿献过血。

1971年12月1日,波斯坦铁列克乡牧民买买提明夫妇,抱着不慎掉进火盆的婴儿,骑了两天的骆驼赶到了乌恰医院。婴儿全身三度烧伤,50%的皮肤被烧焦,生命危在旦夕。面对惨不忍睹的小生命,吴登云感到阵阵揪心。他二话没说,立即将婴儿抱进手术室连夜进行抢救。10多天后,婴儿过了休克关、感染关。最后,只剩植皮了。

为了抢救婴儿的生命,吴登云毅然决定割取自己的皮肤。在场的医生护士一再劝阻,不忍动手。

吴登云挽起裤脚,一刀、两刀……自己动手,从腿上一连割下13块拇指大小的皮肤移植到婴儿身上。站在一旁的买买提明惊呆了,当他明白了眼前发生的事情后,双手捂住脸,禁不住呜呜地哭起来。

27年后,买买提明再一次带着儿孙来到县医院看望吴登云。他指着吴登云腿上的疤痕对儿子说:“我没有做到的事,吴医生做到了。你要一辈子记住:没有共产党的好医生吴登云,就没有你的今天。”面对着恩人吴登云,买买提明的儿子托合达西流着热泪说:“您是我的第二个爸爸,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为了乌恰人民

吴登云刚来到乌恰的时候,生活不习惯,语言难沟通。孤独的他,经常思念自己的家乡。老家的同窗好友为他联系好了扬州医院烧伤科的工作,催他速办手续。在乡间巡诊的吴登云,面对农牧民那一双双求医问药的真诚而迫切的目光,悄悄地把好友的来信揣进怀里。

高邮县政府给吴登云寄来一份沉甸甸的信笺,热情地邀请他回家乡工作,吴登云的心怦然而动。但乌恰县长阿山拜克·吐尔地一番掏心窝子的滚烫话语,又让手捧“家书”的吴登云打消了回乡的念头:“乌恰需要你呀,我代表几万乡亲恳请你留下来。留下吧,好兄弟!”他留了下来,子女们也随他留了下来。吴登云明白,乌恰的需要就是党和人民的需要,是自己不容推卸的使命和责任。

几十年来,吴登云只回过4次老家,连自己年迈的父母辞世时,他都因为工作忙而未能回到身边。对父母,他有着太多的内疚:“父母养育了我,我却未能为他们尽孝。等我退休了,回家乡给父母扫墓,就把我这些年得的奖状、锦旗放在他们墓前。”

唯一的女儿吴燕,在父亲的影响下,在乌恰县医院做了一名“白衣天使”。1997年5月23日,在护送一名柯尔克孜族危重病人的途中,吴燕惨遭车祸,以身殉职。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吴登云瘫倒在床,一天水米不进,神情恍惚。然而当看到闻讯赶来的人群中有医院当班的医护人员时,泪眼迷蒙的他神志一下子清醒了:“快回去,医院还有那么多病人呀!”此情此景,有人忍不住嚎啕大哭。女儿走后的第二天,吴登云就身着白大褂出现在医院的病房里。

品尝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经历了创业的风沙磨砺,岁月在吴登云的脸上留下了沧桑,可是他的心声依旧:“如果有第二次人生,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新疆,选择乌恰,选择医生这个职业!”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76位用户喜欢。

在观看《理想照耀中国》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们看到医生吴登云一生都在边疆地区乌恰,给少数民族做了三十多年的贡献,期间,大量走访各个地区,不仅鲜血7000多毫升,而且还曾经将自己的皮肤取下,帮助烧伤的患儿植皮。因此,被当地牧民和群众亲切称之为“白衣圣人”。正所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因为吴登云的默默奉献,看似平凡,实际上却是帮助无数患者取得健康和生机,功德无量。

按道理来说,吴登云原本生活在富庶的江南地区,风景秀丽,经济发达,他完全可以在老家生根发芽,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但是,他偏偏来到边疆地区,为那里的医疗事业做贡献,并奉献一生,这就是理想的力量。孔子说得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古以来,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五千年的生生不息,关键还需要一大批有觉悟、有理想的人,甘愿奉献,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甚至生命。吴登云就是其中一位,他绝对符合鲁迅先生所说的“民族脊梁”。

可以说吴登云就是一粒种子,在边远地区乌恰,既结出了边疆地区健康、繁荣的绚丽花朵,又收获了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硕果。尽管,吴登云对于家乡念念不忘,女儿一度想要回到南方发展,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挡他对于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将毕生的心血浇筑在乌恰。可以说,在真正的勇士面前,任何艰难困苦,甚至名利诱惑,都是无法阻挡他们前行的脚步。因此,这个“白衣圣人”的称号,深入人心,就是最好的证明。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0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21位用户喜欢。

被网友们称为“盲盒”的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已经播出27集。其中6月16日晚播出的《白骏马》,以感动中国人物——帕米尔高原上的“白衣圣人”吴登云为原型,讲述他扎根乌恰县60余年,为边疆的医疗扶贫事业奉献一生的故事。

吴登云一角由国家一级演员马少骅饰演,他曾在《历史转折中的_》中饰演_,在《觉醒年代》中饰演北大校长蔡元培。《白骏马》时长虽然不到30分钟,但马少骅一出场,寥寥数语,几个神情,就能让观众相信,这是一个深爱土地并为之奉献了一辈子的人。

从热血青年到白鬓暮年,吴登云在边疆当了60多年医生。一个人,一匹白马,一个药箱,飞驰在苍茫的高原,身披风沙,忍耐孤独,只为牧民送去健康和希望。

牧民托乎达西小时候不小心跌进火堆,造成全身大面积烧伤,性命危在旦夕。看着痛苦的小托乎达西,年轻的吴登云忍着撕裂的剧痛,亲手从自己双腿上割下13块皮肤移植到他身上,给了他长大成人的机会。

在血浆短缺的乌恰县医院,吴登云为了及时抢救更多患者,带领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组成“移动血库”。全院医护人员的血型都被登记在册并制成表格,贴在手术室的墙上,不管患者是什么血型,总能第一时间找到血源。

对于乌恰的百姓来说,吴登云不仅是医生,更是亲人。在少数民族牧民心里,这位来自江南水乡的医生就是“白衣圣人”。而对于在乌恰出生的女儿吴燕(江一燕饰)来说,吴登云不仅是父亲,也是并肩作战的同事。

干了一辈子,吴登云对乌恰的每一抔土都有感情。他拒绝了女儿让自己退休后回老家的建议,也用行动感染了女儿继续留在乌恰,为当地医疗事业做贡献。却不想,年轻的吴燕在一次转运病人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牺牲。而吴登云依旧穿着大褂,骑着马,向牧民家奔去。

江一燕说自己第一次见到吴登云,就觉得他不像医生,反倒像邻家老父亲。“吴老先生用一生完成了很多人都没有办法想象和做到的事情,是平凡而伟大的英雄。”

《白骏马》的制片人杨隽说:“如果大学生能够像吴登云老师一样,遵从自己的内心,去需要自己的地方,坚持且热爱,一定会收获不悔的人生。”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27位用户喜欢。

8月19日,我参加的夏令营队伍来到了送桥镇吴登云事迹展览馆。馆长阿姨给我们讲了吴登云的先进事迹——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到了我国最西端的乌恰县工作,在乌恰县当了60多年的医生。

这些年里,他获得过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党员和其他许多荣誉奖章。他充满仁爱之心,把乌恰县的人们看作自己的亲人。一个可怜的幼儿被烧伤,需要植皮,他的爸爸着急得直哆嗦,吴登云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13块皮,完成了手术。为了改变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他把一大批同事培养成得力医生,并在戈壁滩建了一座医院。每年,他都要用三四个月的时间翻山越岭,深入牧区巡诊和防疫,全县9个乡的30多个自然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吴登云的女儿吴燕和父亲一起去给山区的人看病时,才发现父亲工作的辛苦不易。1997年5月,吴燕护送了一位身患癌症的民警去乌鲁木齐,在回来时不幸遭遇车祸离世。一生奉献的这对父女,他们的事迹永远不会被遗忘。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70个字,有3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09位用户喜欢。

《理想照耀中国》,你看过吗?

我很喜欢这部电视剧 ,每集一个小故事,不长,却拍得真挚动人。其中有邓稼先、顾方舟这些耳熟能详的事迹,更多的是讲述普通岗位上小人物的默默奉献。

昨天,看了一集《白骏马》——新疆帕米尔高原上,为乌恰县人民的健康奉献一生的吴登云医生的故事。

1963年,23岁的吴登云大学毕业,从江苏扬州远赴新疆,在乌鲁木齐工作三年后,来到乌恰县,开始了他扎根乌恰,长达五十多年的医师生涯。

乌恰县属高寒山区,紫外线强,自然环境恶劣,吴登云初到那里时,全县没有一栋楼房,没有医疗设备。

骑上马,背上药箱,吴登云靠巡诊给全县30多个村的人民看病。

一年中大半年的时间,吴登云都是在骑马巡诊中度过。乌恰山峻路险、地广人稀,他常常为了看一个病人翻山越岭,走一天的山路。

有次,有位子宫出血的病人住进乌恰县医院,由于大量失血,病人已经严重贫血。1966年的乌恰县医院,条件极其艰苦简陋,更不要提血库设施。

情况紧急,人命关天,吴登云决定从自己身上抽血输给病人。

当300ml的鲜血汩汩输送进病人的身体,她身上又重新燃起了生命的火光,病人说:“我的身上长力气了!”

在吴登云行医的几十年中,先后献血30多次,共7000多毫升。

1971年,有位当地牧民两岁的儿子不幸掉入火盆,全身被严重烧伤。牧民哭喊着把孩子送到吴登云手中,

经过十多天的抢救,孩子挺过了休克关、感染关,要面对创面愈合这一关的时候,吴登云发现,孩子身上完好的皮肤已所剩无几,

吴登云想起大量异体皮和少量自体皮相间移植的办法,而此时,孩子的父亲却因畏惧退缩了。他连连摆手,拒绝从自己身上取皮给孩子。

情急中,吴登云决定从自己身上取皮,可手术室里的护士也都拒绝配合他。

他给自己打上麻药,从自己腿上一共切下13块皮肤,再拖着麻醉的双腿走上手术台,把自己的皮肤植到孩子身上。

如今,这孩子也已经为人父,有了两个孩子。每每忆起此时,他总是热泪盈眶。

自己的父亲都因胆怯退却,却有医者仁心的吴登云为他自损己身。

随着吴登云到了退休年纪可以颐养天年之时,他却割舍不下乌恰县人民。

他退而不休,依然坐诊在乌恰县人民医院,帮助医院提高诊疗水平,选拔优秀年轻医生,还指导乌恰人民植树造林防风防沙。

他心中记挂着的是乌恰县的家家户户。

早年有次巡诊中,一位牧民老乡说自己最近没摔着没扭着,莫名的腰疼。

细心的吴登云马上询问家人,最近家里还有什么特殊情况。

牧民的妻子说,最近母羊下的小羊有五六只,全是生下来就死了,全都是丈夫给接生,可能是累着了落下腰疼。

吴登云立刻判断羊群应该是患了一种叫做“羊布病”的传染病。这种病在羊和羊之间传染,同时羊也可能传染给人。但人和人之间不会传染。

吴登云附身,就在牧民家的小桌上写了封信,让随行的人员立刻送往县医院传染科。同时安排牧民和他的妻女收拾下东西,跟随另一位随行人员去乌恰县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安顿好这一切,他又继续自己的巡诊之行。

牧民十二岁的女儿和妈妈,站在“屋”外送别吴登云。

望着吴登云骑着白马远去的白色背影,小女孩儿问妈妈:“妈妈,吴院长咋什么都知道?能给人看病,还能给羊看病?”

妈妈一边向着渐行渐远的一人一马挥手,一边饱含深情地说:“那当然了,因为他是白衣圣人。”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57个字,有1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175位用户喜欢。

2021年6月16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主题作品《理想照耀中国》之《白骏马》开播,此片专题介绍了被乌恰各族人民称为“白衣圣人”的吴登云。这是继电影《真心》和电视剧《帕米尔医生》后,又一次将这位扎根边陲的医者形象展现在荧幕上的影视作品。

吴登云,1941年出生于江苏高邮,1963年进入乌恰县人民医院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4月至2001 年1月任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199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奖章,此后又陆续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吴登云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

扎根边陲,无私奉献

1963年,吴登云从江苏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他响应党的号召,来到新疆乌恰县人民医院工作。吴登云刚刚进入医院时,医疗资源紧缺,连他在内一共只有3名医生。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吴登云发奋学习,一方面阅读大量医学书籍,丰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在动物身上做各种手术实验,弥补临床经验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吴登云先后到喀什和扬州进修。进修期间,他辗转于多个科室,虚心求教。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吴登云对各科知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逐渐成为边疆地区最为需要的全科医生。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吴登云每年都要用三四个月的时间深入到牧区问诊和防疫。乌恰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端,帕米尔高原东部,境内高山环绕、沟壑纵横,往往每巡诊一家或治疗一个病人,都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好几天,沿途人迹罕至。吴登云骑着马,背着药箱,经常风餐露宿,以干馕充饥,以雪水为饮。巡诊路上充满危险,除了经常遭遇雪崩洪水等自然险情外,因为长途跋涉,人马俱疲,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有一次,吴登云在巡诊途中,由于极度疲惫,不知不觉在马背上睡着了,结果摔下山沟,全身受伤。即便路途艰险,吴登云仍坚持巡回问诊,他的足迹遍布乌恰县30多个自然村,50多个牧业点。他就像一束暖阳,给所到的每一个毡房、每一座院落都带去生命的希望。

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1966年,一位子宫大出血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住进乌恰县人民医院。医院没有血库,病人情况危急,吴登云毫不犹疑伸出了手臂,300毫升鲜血输入到病人体内,医者的热血驱走了冰冷的死神。很快,病人的眼睛恢复了神采,她惊喜地说:“我的身上长力气了!”吴登云认为,健康的人献血对自己的身体没有多大损失,却可能拯救病人珍贵的生命,非常值得。从这以后,吴登云就没有间断过为病人献血。30多年中,他无偿献血 30余次,总量7000多毫升,超过了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

1971年冬,一位牧民两岁的孩子在玩耍时不慎烧伤,全身 50%的皮肤被烧焦,生命垂危,经过医护人员10多天的抢救,孩子成功渡过了休克和感染两道难关。吴登云和医护人员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创面难愈的棘手问题。孩子完好的皮肤有限,无法满足创面移植所需。吴登云毅然从自己腿上割下十几块皮肤,移植到孩子身上。当地柯尔克孜族群众感叹道:“吴登云为乌恰县各族人民加了血,加了生命。他这个共产党员,真正做到了与人民血肉相连。”

乌恰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有许多病人因为无力承担医疗费用,对医院望而却步。吴登云任院长后规定:凡是确属贫困户的病人,医院只收取药费,免除其他一切费用。有些连药费也负担不起的,吴登云也会想尽办法不让费用问题耽误病人。吴登云持续深入牧区进行巡诊义诊,足迹遍布乌恰县所有乡镇村,被当地农牧民亲切称为“白衣圣人”。

立德树人,初心不改

1985年8月23日,一场7.4级的强烈地震将乌恰县夷为平地。地震来势凶猛且余震不断,吴登云迅速组织医疗队,赶赴受灾现场,他和医护人员们顾不上随时会发生余震的危险,来回奔波于断壁残垣间。震后不久,医院恢复了门诊,一座“帐篷医院”奇迹般矗立在废墟上。灾后重建医院,困难重重。为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吴登云身先士卒带领全院职工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种树。树坑中垫的土是从几公里外的老城拉来的,浇灌树木的水渠是从雪山下一公里一公里挖出来的。经过多年努力,共种活几万棵白杨。如今的乌恰县人民医院绿树成荫,大大小小的花坛随处可见,已然成为园林式单位。

1984年,吴登云任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当时医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医务人员短缺,吴登云为此制订了“十年树人计划”。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吴登云到各乡镇卫生院和克州卫生学校物色人选,他不仅手把手地对他们进行传帮带,还把他们派送到乌鲁木齐的医院进修,使一批医生成长起来。过去这家连阑尾手术都做不好的医院,现在所有的常规手术都能做了。吴登云十分重视对当地医生的培养工作,他倾囊相授,悉心指导。在他帮助下,几位柯尔克孜族医生的论文首次在国内医学刊物上发表。吴登云不仅关心院内医生业务能力的提高,更关心他们政治上的进步,他培养并介绍了多名医生入党。吴登云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阿克沙卡勤”(柯尔克孜语意为:德高望重的前辈)。

在乌恰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吴登云救治了不计其数的各族患者,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医疗骨干,促进了当地医疗事业的发展。2001年,吴登云从医院退休,虽然时常思念远方的家乡,但他依然住在医院的家属楼里,坚守在他工作的地方。除每个星期固定时间在医院值专家门诊外,吴登云还积极投身于援疆医生创建的“医疗巴扎”活动,继续为当地群众的健康和幸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吴登云说:“我已经习惯在乌恰县的生活。我离不开淳朴善良的乌恰百姓。他们需要我,我也希望用自己的毕生所学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吴登云常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做的。这一切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更离不开各族群众对我的信任。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7篇范文)

“我献出一点血、一点皮,换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做医生就要像白求恩那样,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病人极端热忱……”这是被誉为“白衣圣人”“帕米尔之子”的吴登云的个人语录。吴登云是高邮市送桥镇邵庄村人。1940年5月生。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党的号召,自愿来到祖国版图最西端的新线乌恰县工作。从热血青年到白鬓暮年,吴登云在边疆当了60多年医生。这些年来,吴登云先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感动中国吴登云信息

  •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7篇范文)
  • 感动中国吴登云英雄事迹(7篇范文)50人关注

    “我献出一点血、一点皮,换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做医生就要像白求恩那样,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病人极端热忱……”这是被誉为“白衣圣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