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 1542字 | 7段 | 6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112人 |
黄继光英雄事迹材料 | 910字 | 7段 | 4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80人 |
黄继光英雄事迹读后感 | 805字 | 4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63人 |
志愿军战士黄继光英雄事迹 | 1983字 | 22段 | 7分钟 | 11分钟 | 16分钟 | 228人 |
黄继光英雄故事事迹介绍 | 1617字 | 13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172人 |
黄继光同志英雄事迹 | 552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169人 |
上甘岭军魂黄继光英雄故事事迹 | 1831字 | 42段 | 7分钟 | 10分钟 | 15分钟 | 249人 |
上甘岭军魂黄继光英雄故事事迹 | 1410字 | 11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210人 |
钢铁战士黄继光人物事迹 | 2200字 | 28段 | 8分钟 | 12分钟 | 17分钟 | 181人 |
黄继光英雄无畏的事迹 | 693字 | 11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35人 |
特级英雄黄继光事迹感悟 | 692字 | 7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99人 |
志愿军战士黄继光英雄事迹 | 440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62人 |
黄继光同志英雄事迹 | 927字 | 5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11人 |
关于黄继光事迹概述 | 2261字 | 17段 | 8分钟 | 13分钟 | 18分钟 | 221人 |
钢铁战士黄继光人物事迹 | 2017字 | 26段 | 7分钟 | 11分钟 | 16分钟 | 186人 |
抗战英雄黄继光事迹素材 | 248字 | 3段 | 1分钟 | 2分钟 | 2分钟 | 232人 |
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4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级参加农协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佃约,并活捉了一个逃亡地主,收缴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它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 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
黄继光英雄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1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0位用户喜欢。
1931年,黄继光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
家乡解放后,黄继光参加清匪反霸斗争,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并被评为民兵模范。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想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向六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两组同志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同志被困在敌人阵地前。如果在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空中火力优势,作战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还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关键时刻,时任某部六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首长,让我去吧!”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营参谋长。在决心书上黄继光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当即任命黄继光为六班班长。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向敌火力点前进,期间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不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射击。然而,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地堡里的机枪又突然开始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
此时,黄继光已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敌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年仅21岁。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为弘扬黄继光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
黄继光英雄事迹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63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黄继光》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但我的心却平静不下来,故事主要讲得是一名平凡的战士黄继光,在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争中,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用他的胸膛挡住了疯狂的子弹,战争胜利了!而黄继光却永远的沉睡在了战场,黄继光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了战争的胜利,黄继光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放弃了充满希望的未来,黄继光是一位为国家争光添彩的好战士!
想想当时黄继光当时的决心,再看看我们,黄继光宁愿为祖国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甚至都不愿意帮父母干家务活,不愿在学习上下一份决心,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用多少个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是用多少个烈士的头颅换来的?老一辈的战士宁愿勇敢地面对死神的威胁,也不愿当一个抛弃自己祖国的卖国贼。正是这些敢于为祖国献身的烈士,激发了中国人欲要和侵略者决一死战的决心,想想南京大屠杀的现场,数不清的中国人倒在了鲜血中,到处都是日本人放肆的笑声。人头落地,血流成河,是共产党救了我们,是舍己为人的烈士救了我们,我们要好好的学习,不要辜负了老一辈爷爷奶奶的希望。
是啊!正如毛泽东说的:生得伟大,死得光荣。黄继光对面前的刀枪火海都不怕,只为了祖国不受外国的欺凌,他张开双臂,向激烈的枪口扑去,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中国人的骨气。“豪气贯日月,英风照大地。”他这种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令我的心颤抖了一下,我们现在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和他们那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的生活能比吗?他们那种敢于牺牲的精神我们有吗?他为了国家浴血奋战,而我们却是为了自己而学习。想到这,我感到内心无比的羞愧。
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为什么这么红?这代表着战士们的鲜血,战士们抗击侵略者洒下的鲜血!想想,我们应该学习烈士们的什么精神?是敢于奉献自己,为大家着想的美好品格!同学们,行动起来吧!好好学习,不辜负了祖国对我们寄托的希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志愿军战士黄继光英雄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83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28位用户喜欢。
2015年4月27日上午11点,80岁老人李继德将一杯高粱酒洒在黄继光父亲的坟头,“黄爸爸,我来看你了。”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壮烈牺牲,最终长眠于沈阳市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涌上老人心头的,是战友黄继光和他在朝鲜上甘岭许下的生死约定:“不论是两个人中谁出事儿了,另外一个都要到对方家中去看看。”60多年过去了,李继德终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争取明年的清明我还来,替黄继光尽孝。”
回忆战友模样黄继光侄儿最像
4月27日上午,在青山绿树的掩映的黄继光故居,老人看着黄继光的塑像说,“像,就是脸蛋胖了点。”“我们那个时候,在战场上,喝凉水,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时候用雪和着炒面吃,哪有这么胖嘛。”李继德老人对陪同的人说,你们一定要记住英雄,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当看到一幅黄继光母亲送子参军的浮雕时,老人快步走上前去,边走边说,“这个像,这个像,就是这个样子。”然后又转过身来看看身后的黄继光的侄子黄拥军说,“你和黄继光最像,可是他没有你高,他要矮一些。”
在黄继光的塑像前,老人还为前来参观故居的游客和当地民兵讲了当年他和黄继光的故事。“当年那场战争呀,我的老战友黄继光很勇敢!”李继德绘声绘色地讲述起当年的场景,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为战友尽孝明年还为黄父扫墓
穿过黄继光故居,在旁边的一块空地上,便是黄继光父亲的墓地。
听说黄继光生前的战友要祭拜黄父的墓,中江县继光镇的党委书记周勇便早早准备了当地产的高粱酒。“老人家,我代表黄继光故乡的父老乡亲欢迎您。”在周勇和黄继光亲属的陪同下,他们来到黄继光父亲的墓前。“黄爸爸,我来看你了,争取明年的清明我还来,替黄继光尽孝。”老人一边洒酒祭拜一边说,“60年了,我实现了当年的约定。”
为黄父鞠躬敬礼时,李继德情绪再次激动起来。据继光镇党委书记周勇介绍说,“李继德老人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有关黄继光的故事。”
晚上,在中江县城的一家餐馆里,黄拥军和家人热情款待了李继德老人。李继德在席间继续给袁惠清讲述黄继光的故事,桌上的所有人,眼睛都红红的。“坐在一起,拉拉家常,增近我们的了解和感情。”“我们两家人就算是亲戚了,今后我们也要去李伯伯的家里走走。”黄拥军说。
“黄继光请战冲锋我心里默念:千万别出事啊”
走进纪念馆第一陈列厅,老人搂着黄继光的铜像:“好战友,好大哥,我来看你了,你就安息吧,安息吧……”
27日上午9点,李继德老人一行来到战友黄继光的纪念馆。在纪念馆里,老人对每一件和黄继光有关的物品都看得很仔细,当听说展出的那几个帆布包就是黄继光在朝鲜战场上用过的时,老人连声说,“见过,见过。”下午,回到纪念馆,老人用矿泉水瓶和录音笔现场演示,为大家讲述了当年的战场故事。
那时零下39℃他和黄继光挤一个被窝
“当时是1月份的样子,朝鲜的气温是零下39℃,每个战士只有一床被子一件大衣,条件如何你们可以想象。”李继德说,“在被窝里躺一会儿就起来跑几圈,然后再躺被窝。”老人说,由于太冷,很多人都被冻伤了。“黄继光和我钻一个被窝,”他们把一床被子铺在下面,另一床被子和大衣盖上面,“一下就暖和了。”“就这样,我们吃在一起,睡也在一起。”李继德说,“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只分开 20天,又聚在了一起。”
那里子弹横飞一个个战士以身赴死
在一个模拟当年战场的沙盘前,老人指着上甘岭说,“我们在597.9高地整整守了几个月,敌人的攻势凶猛,我们伤亡惨重,要占领高地,必须穿过敌人的封锁线,但几乎没有人能活着过去。”老人说,敌人的照明弹,一次就射12发,把夜空照射得比白天还亮,根本没办法越过封锁线,“还有毒气弹,绿色的和红色的毒气。”
“后来命令下达了,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拿下597.9高地。”本来坐着讲述的老人,一下子站了起来,手在空中飞舞,“敌人在山头修了碉堡,机关枪吐着火舌,人上去了一拨又一拨,但基本都牺牲了。”李继德说,紧要关头黄继光请战了,他和另外两名战士组成了冲锋爆破组,目的就是拿掉敌人的碉堡,干掉机枪。
那晚亮如白昼他目睹黄继光牺牲
“没冲出去多远,一名战士就倒下了,黄继光和另外一名战士也被击中。”李继德说,就在大家要重新想别的办法时,黄继光又在向前爬行了。“大家那个心啊,都提到嗓子眼了,一边在心里喊加油,一边又为他默念,千万别出事儿啊。”李继德说,“就在这时,我看见已经爬到地堡下的黄继光,猛地弓着腰起了一下子,堵上了枪眼子。”
“他去炸敌人碉堡时,我就在距离他100多米的营部里。”李继德老人说,“也许你们要问我为什么晚上还看得那么清楚,是因为敌人的照明弹把夜晚照得比白天还亮。”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后,战士们冲向山顶,最终占领了597.9高地。”据老人回忆说,当时黄继光的后背已经是血肉模糊,不成人形了。
说起黄继光舍身堵枪眼,李继德老人还说出一个秘密。上甘岭战斗前,部队电影放映。一天晚上,黄继光和他去看电影,“当时看了一个苏联片,一个普通士兵打仗时堵了枪眼。”李继德说,回来时黄继光就问他有什么想法,“我说人家真勇敢,黄继光就说如果是他,他也堵!”说到这里,老人哽咽了,“没想到,他真那样做了。”
黄继光英雄故事事迹介绍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17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1952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朝鲜战场英勇牺牲,年22岁(1930年生)。黄继光,四川中江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次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上甘岭战役中,于10月20日,他所在营奉命夺取某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被敌一个集团火力点所阻,他挺身而出,要求担负爆破任务,勇敢地冲向地堡。当他掷完手雷,打垮几个火力点后,发现还有一个火力点在顽抗,他毅然直扑上去,以胸膛堵住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射孔,保证部队完成了攻克高地的任务,全歼敌人两个营,自己壮烈牺牲。根据他生前申请,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一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在他的家乡四川中江县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
延伸阅读:
回首是为了更好的前行,解读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正在收听的是“我们的太空”FM,我是主播谷佳。
首期推出的“抗美援朝英雄谱”专栏,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第二位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
电影《上甘岭》可谓家喻户晓,上甘岭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黄继光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扑向敌人地堡,用血肉之躯堵住机枪射孔,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这事轰动了整个村子。而从参军的第一天起,黄继光就积极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了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了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
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六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入党。”
随后,黄继光被任命为第六班班长。他带领两名同乡的战士冲了上去。他们3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3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可这时,一名战士已经不幸牺牲,另外一名也身受重伤奄奄一息。透过敌人照明弹发出的光亮,连长看见只剩下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缓慢地向前运动着,赶快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榴弹。谁知道这个大地堡实在是太坚固了,爆炸的手雷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
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黄继光毫不畏惧,他忍着伤痛,迅速运动到敌人中心火力点附近,接连投下了几枚手雷,敌人的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可就在我方部队趁势发起冲击的时候,残存在内堡的机枪又突然开始了新一轮的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很多战士倒在了进攻的路上。这时的黄继光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敌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年仅21岁。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友们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手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大家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7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的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难以想象,在最后时刻,他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现如今,在黄继光生前所在的空降兵某部二营六连,黄继光精神被视为这支部队的“传家宝”,这支“空军模范空降军连”正在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军人的血性,锤炼着“随时能上、到处能降、降之能战”的过硬本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没有人能动摇他们坚强的意志,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黄继光同志英雄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2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69位用户喜欢。
央广网湖北6月4日消息(杨垒 李之伟 周亚东)“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6月4日上午,武警武汉市支队官兵走进空军15军45师“黄继光英雄连”参观见学,感受荡气军人魂。
“面对战友负伤,携带弹药全部用光时,为了掩护冲锋部队进攻,黄继光奋不顾身,用年仅22岁身躯挡住了敌人的枪口……”。偌大的黄继光连荣誉室,摆满了大大小小奖杯和锦旗、墙壁上悬挂着许多珍贵照片,展柜里陈列着斑驳的军功章和战争年代老式武器。《上甘岭战役》等影视资料在屏幕上滚动播放。在讲解员指引下,官兵们一边仔细聆听讲解,一边细心瞻仰“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英勇事迹。指导员李之伟感慨万千地说,黄继光同志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让人钦佩、催人奋进,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担当好军人职责使命;班长周池得激动的说,我要以黄继光英雄为榜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争做“黄继光式”的好战士。
据了解,此项活动是该支队在开展“强军改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学习教育由室内走向室外的教育模式,在轻松愉悦的活动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引导官兵在改革强军的征程中要树立好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好样子,争做好标杆。活动结束后,他们还组织官兵们重温了入伍誓词,并围绕军人职责使命话题开展了群众性大讨论。
上甘岭军魂黄继光英雄故事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31个字,有4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49位用户喜欢。
一位耄耋老人,颤抖着举起右手,向着黄继光铜像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像!像!真像!老战友啊,我终于回到老部队了,我终于回家啦!”
老人名叫李继德,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木李镇三圣村人,曾是黄继光的同班战友。
李继德奔波数千公里,在前往四川德阳中江县寻找黄继光家人之后,于4月29日晚抵汉探访老部队,只为履行“生死之约”。
初识,被窝里教黄继光外语
“姓名:李继德,部队:15军45师135团,职务:战士。”李继德老人至今保留、已发黄的复员证留下这样的记录。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只有16周岁的李继德跑到征兵点报名。由于年龄太小,他被部队拒绝。不甘心的李继德找到征兵干部,积极要求参军入伍。“这个兵有股子劲头,我要了。”征兵干部的一句话,让李继德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
1951年6月,李继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6连1排1班,成为该班最年轻的战士,人称“小李子”。
部队经短暂训练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时,他第一次见到比自己大5岁的黄继光。“班里一共16个人,黄继光对我最照顾,吃饭时老是给我夹菜,说我个子大、吃得多。”老人回忆。“我们关系越来越好,冬天睡一个大通铺,什么话都说,什么事都聊,我还教他说过外国话。”
当时,15军选派有文化底子、头脑灵活的战士学习一些日常英语和朝鲜语,上过几年学的李继德入选。
每天,李继德参加完培训回到班里,黄继光总要缠着他问这问那,晚上甚至趴在被窝里讨教。
立约,看完《普通一兵》之后
“对,就是这部电影,叫《普通一兵》!”黄继光连荣誉室里,一块展板让老人驻足良久。
由于训练和执行任务出色,黄继光和李继德同时上调营部。黄继光给营参谋长张广生当通讯员,李继德给营长秦长贵当警卫员。
1952年8月,上甘岭战役前夕,师电影队到基层连队慰问,播放苏联电影《普通一兵》。
电影描写的是卫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为了战斗胜利,用身体堵住敌人从碉堡里射出的子弹,壮烈献身的故事。
回营部的路上,李继德与黄继光交流起观后感。“我说,这个人真勇敢,是真正的英雄;黄继光说,要是搁着我,我也这么干!”
老人回忆,黄继光随后半开玩笑地说:“咱们约好,如果我死了,你就给我家里写信。如果你死了,我就给你家写信,还要去家里看一看。”
此后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壮烈牺牲。
60多年来,李继德给黄继光的家人、家乡、老部队前后写了十多封信,由于当时双方没来得及留下详细地址,信件少有回音。
前不久,国防部一封回信,终于让他得偿所愿。
思念,在英雄战友床头泪涌
距荣誉室不远,有间宿舍挂着一块闪亮的牌子——“黄继光班”。
黄继光依然“活”在这里,每天连队点名第一个就点他,最里面靠窗的一个床铺,还属于他。
李继德来到黄继光的床边,轻轻地坐了下来,侧头望了望挂在墙上的黄继光画像,又用手抚摸着床单。
突然,他一把抱起被子,贴在了自己满是皱纹的脸上,眼泪夺眶而出。
老人回忆,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597.9高地展开拉锯战。此时,李继德和黄继光已随营长和营参谋长抵近前沿阵地。
敌人的一个简易地堡让我军一波又一波的爆破队员接连牺牲。黄继光主动请战,与吴三羊、肖登良组成新的爆破组冲了上去。
在距离10多米的地方,3人先后倒了下去。突然,浑身是血的黄继光猫着腰站了起来,左手拿着手雷,借着惯性冲向地堡。“他先把手雷扔进地堡,接着就趴在地堡的枪眼上,子弹从他后背打了出来,脊梁都被打烂了,血直往外喷。”李继德描述着当时的景象。
他说,当时自己离黄继光仅50多米。
扔进地堡的手雷响了,敌人的机枪哑了火,我军冲锋号响起,战士们一拥而上,将597.9高地夺回。
告慰,为老战友老部队再站一班岗
黄继光牺牲后两天,李继德也因伤告别了朝鲜战场,被送至后方医院治疗直至复员回家。
至今,他腰部两侧还留有6个弹孔痕迹,3发子弹左侧进,右侧出,打穿了他的腰部。
“我亲眼目睹了黄继光牺牲的过程,当初跟他的生死约定我一直记在心里。”
“听说,现在有人造谣说黄继光的事迹是假的,这绝对是给我的战友、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党抹黑。我要用我的亲身经历、我的余生为战友作证!”李继德说。
他恳请黄继光连,让他再站一班岗,再当一回连队值日员,以此告慰那些牺牲的战友,表达一个老兵对部队的向往。
4月30日上午,穿着作训服、蹬着作训靴、挂着纪念章,李继德笔直地站在了黄继光连宿舍楼前。
“报告,哨兵李继德前来接哨!”老人向正在值日的四班战士肖宏卫敬礼,“老兵归队,请领导安排任务,我保证完成任务。”
“哨位正常!请继续履行职责!”肖宏卫回礼,并将“连队值日”的臂章郑重地戴到了李继德的臂膀上。
此时,老兵的身子像松树一样挺拔,两眼炯炯有神。
离他5米处,“模范空降兵连”的旗帜正迎风飘扬。
上甘岭军魂黄继光英雄故事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10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10位用户喜欢。
他,今年85岁,曾经和特级英雄黄继光是一个班战友;他,亲眼目睹了黄继光牺牲时的英雄壮举;他,在2015年5月份,面对社会上质疑恶搞英雄的歪风邪气,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为英雄正名,掷地有声地向全国倡议:“尊重历史,捍卫英雄”;他,以传承发扬黄继光精神为己任,为机关、学校做革命传统报告100多场。他,就是山东省高青县三圣村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李继德。
2019年9月20日上午,在第十九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前夕,李继德来到山东省高青县长江路小学,向师生们做革命传统报告,讲述黄继光的故事:“黄继光堵抢眼时,我就在现场!”
报告会进行第一项:全体师生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稚嫩激昂的歌声让人心潮澎湃。唱歌结束,校长郑纪孝提议:全体起立,用最热烈的鼓掌向黄继光致敬,向黄继光的战友李继德致敬。
“同学们,我是咱们高青县木李镇三圣村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我只有16岁,1951年1月29日,我报名参军,从咱们山东德州转到辽宁的丹东,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6连,我和黄继光是一个连的战友,黄继光比我大五岁,个子比我矮,我们睡觉的床铺就挨着,朝鲜的气温非常寒冷,最冷的时候零下40多度,刚开始的时候咱们的后勤供应不上,物资非常缺乏,晚上睡觉冻得直打哆嗦,我们俩干脆在一个被窝里睡觉,互相搂着取暖,后来我们两个都调到2营营部,黄继光是通讯员,我是是电话员,黄继光经常照顾我这个小兄弟……”就像是印在脑子里,黄继光一些鲜为人知的战斗、生活经历,李继德老人历历在目,娓娓道来……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牺牲时是在晚上,敌人的照明弹把阵地照的非常亮,黄继光自告奋勇去炸碉堡,另外两人牺牲了,黄继光也身负重伤,但仍然坚持着一步一步往前爬,到了碉堡跟前,猛地站起来把炸药包扔进了敌人的碉堡……”讲到黄继光牺牲时的场景,老人压抑着心头的悲痛,泪花闪闪。
最后,李继德谆谆教导小学生:“一定要发扬和继承黄继光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用优异的成绩报效国家。”
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到来之际,高青县在中小学开展了“讲英雄故事、学英雄事迹、做红色传人”活动,这次“黄继光事迹报告会”就是系列活动之一。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任荣,县委宣传部、教体局的领导参加了这次报告会。
能够听到黄继光的战友亲自讲述英雄的事迹,孩子们感到特别亲切和自豪,二年级5班的学生胡恒晟激动地说:“听了李爷爷的故事,我一定要学习黄继光的精神,好好学习,加倍努力,长大了为国争光。”
陪同爷爷前来的孙女李霞介绍说:“家里人原先只知道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却从不知道他与黄继光是战友,黄继光牺牲后,爷爷也身负重伤回国治疗,在1953年3月转业。爷爷从不宣扬自己的战斗经历,默默无闻地在家种地务农。2015年清明节期间,听到我说现在网络上有质疑抹黑黄继光的声音后,爷爷不顾年老体弱,开始站出来为英雄正名,开始用亲身经历宣扬黄继光的英雄事迹,这样的报告会,爷爷每次都答应的很爽快。”
县人武部政委任荣说:“讲红色故事,学英雄人物,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高青县长江路小学二年级6个班的260名师生参加了这次活动,看到激动热烈的场面,校长郑纪孝向在场的教师们说:这不仅是一次国防教育课,更是一次感受颇深的道德教育、素质教育课,我们要多进行这样的活动,让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到发扬广大,提高师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
钢铁战士黄继光人物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00个字,有2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81位用户喜欢。
今年4月底,一位山东老人奔波数千公里,来到了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的家乡。他是黄继光的亲密战友、生死兄弟,来兑现63年前的一句承诺。
上甘岭战役前夕,黄继光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咱们约好,如果我死了,你就给我家里写信。如果你死了,我就给你家写信,还要去家里看一看。”
不久之后,上甘岭战役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黄继光英勇牺牲。
英雄的生命,如流星般灿烂而短暂,直到牺牲都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李继德看到黄继光牺牲时的壮烈,却在很多年里都不知道黄继光已是举国传颂的英雄。
黄继光牺牲后不久,李继德也身负重伤,归国后退伍。他的家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一个黄河大堤下的小村子,闭塞偏远。李继德只知道黄继光是四川中江人,六十年间,他给中江县写过信,信封上写不出收信人而石沉大海,没有回音。直到今年,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李继德才终于能够兑现当年的承诺,到黄继光的家乡看一看。
抚摸着黄继光的雕像,老人老泪纵横,哽咽着叫“黄大哥”。那是六十多年前的称呼,“他叫我‘小李子’。”老人说。
雕像栩栩如生,李继德却不能完全认可,“像是挺像,就是雕得胖了点。我们那个时候在战场上,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用雪和着炒面吃,哪有那么胖。”
在他的记忆里,黄继光个子不高,肤色有点黑,瘦瘦小小的,但身体很结实,是典型的四川人相貌。
李继德和黄继光关系要好,一个很重要的机缘是“他是我接的新兵”。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只有16周岁的李继德跑到征兵点报名。由于年龄太小,他被部队拒绝。不甘心的李继德找到征兵干部,积极要求参军入伍。“这个兵有股子劲头,我要了。”征兵干部的一句话,让李继德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为了达到参军条件,他的出生年份被提前了四年,登记为1931年。
1951年6月,李继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二营六连一排一班,成为该班最年轻的战士。
部队经短暂训练后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大约一个月后,又一批新兵补充到六连。连长万福来带着李继德等几名战士,把新兵迎进了驻地。李继德接过一名新兵的背包,拉着他进了连部——一个山坡上挖出来的地窨子。这个新兵就是黄继光。
黄继光入伍和李继德一样有些波折。因为身材矮小,他起初被征兵干部拒绝了。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又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强大精神号召,参军入伍是无数中国热血男儿最大的志向。黄继光几次三番软磨硬泡,最终部队接纳了这个中江贫苦农家的孩子。
“接新兵”是军队里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程序,虽然当时没有条件搞什么仪式,但接新兵的老兵是新兵入伍后接触的第一个战友,两个人往往能结成好朋友。
不过,李继德说黄继光是他“接的新兵”,多少带些玩笑成分,那时候李继德也不过才入伍一个月,还是个新兵蛋子。而且黄继光比李继德大五岁,在此后的交往中,倒是黄继光像个大哥一样时时处处关照他。
“班里一共16个人,黄继光对我最照顾,吃饭时老是给我夹菜,说我个子大、吃得多。”老人回忆。“我们睡一个大通铺,头碰头,什么话都说,什么事都聊。”
接新兵的短暂交流中,李继德知道了黄继光的名字和家乡。
关于黄继光的名字,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他原名“黄继广”,牺牲后的报道中被错写成“黄继光”,就此将错就错。记者在黄继光纪念馆中看到黄继光第一次立三等功的证书,上面登记的名字确实是“黄继广”。
李继德回忆,黄继光的四川口音很重,自我介绍时说的是“黄继光”还是“黄继广”,他根本听不出分别,第一印象就是“黄继光”。不过,他确实在战士姓名登记中看到过“黄继广”,很多战友也都认为“黄继广”的名字才是正确的。在李继德浓重的山东口音里,“光”和“广”的发音同样难以区分。这个连的战士以四川、山东居多,且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在黄继光牺牲前,没有人纠缠他名字的具体写法。
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是,黄继光本人基本不识字,他留下的文字、包括家信都是请人代笔。“黄继光”或是“黄继广”的姓名记录,很可能是代笔人按照自己的耳音随机写下。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原第45师宣传科副科长、在战报中写下黄继光名字的李明天,曾专门询问过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黄妈妈回答:“过去有时写黄继光,也有时写黄继广,这两个字都好。”
黄继光脑子灵,一教就会,身体素质出众,万福来非常喜欢这个在训练中表现突出的新兵。他把黄继光看做“一块好钢”,很快就让他担任了自己的通信员。
在基层连队中,被连长挑选出来当通信员的,都是战士中的佼佼者。李继德说,新兵训练结束配发武器,班里仅有的两杆冲锋枪发给了他和黄继光。那是当时部队里最先进的单兵武器,只配给最出色的战士。提及此事,李继德至今仍带着几分骄傲。
黄继光给连长当了大约一年的通信员,1952年10月,他被营参谋长张广生看上了,调到营部任参谋长通信员。李继德则被营长秦长贵相中,当上了营长的警卫员。
通信员、警卫员其实没什么分别,都有两大任务,一是保障首长的安全,二是在战斗中传送作战命令。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敌军火力强大,我军电台、电话等通信手段都不能保证随时畅通,大量的作战命令,就要靠通信员穿越枪林弹雨去亲口传达。
通信员、警卫员并不是一线战斗人员,却往往要担负九死一生的任务。黄继光第一次立三等功,就是因为多次出色地完成了这样的任务。
上甘岭战役前夕,师电影队到基层连队慰问,播放苏联电影《普通一兵》。电影描写的是卫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为了战斗胜利,用身体堵住敌人从碉堡里射出的子弹,壮烈献身的故事。
回营部的路上,李继德与黄继光交流起观后感,“我说,这个人真勇敢,是真正的英雄;黄继光说,一个人死能救那么多人,能打胜仗,要是搁着我,我也这么干!”
黄继光真的做了中国的马特洛索夫。
黄继光英雄无畏的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3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5位用户喜欢。
“一位革命老兵,就是一部红色教科书。”初夏时节,湖北省军区孝感军分区组织官兵、职工走近部分荣立过战功的离退休干部及其亲属,通过聆听他们的战地故事,学习他们的忠诚坚守,传承他们的红色基因。
一生只讲黄继光
“我曾问父亲,您一生作了多少场报告?父亲回答:没有一千场,也有七八百场。”万福来之子万爱军指着父亲作报告的照片说。
万福来是黄继光的老连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亲眼目睹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过程——
1952年10月19日凌晨,上甘岭597.9高地零号阵地再燃战火。经过连续突击,连队仅剩下16人。敌人4个子母堡火力凶猛。黄继光主动请战,他和吴三羊、肖登良3人利用弹坑和敌人射击间隙隐蔽前进。在炸掉3个地堡后,吴三羊牺牲,肖登良身负重伤,黄继光则带伤向最后一个大地堡爬去。
敌人集中火力向他猛扫,在爬到离地堡五六米远时,黄继光奋力投出一枚手雷,硝烟把地堡和人影都遮住了。他继续从侧面爬向地堡,向战友们呼喊一声后,张开双臂,猛地扑向敌人的机枪眼。霎时,敌人的机枪“哑”了。
“同志们,冲啊!”万福来见状,立即带领战士们冲上去,全歼敌人。
1952年10月30日,万福来在率领战士冲锋时负伤。
“父亲从不谈自己,一生只讲黄继光。”万爱军说,1953年春节前,万福来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医院转到上海做手术。期间,上海麦伦中学(后更名为上海继光中学)得知万福来带连队攻打上甘岭主峰阵地的事迹,便邀请他去作报告。
就是在这场报告会上,万福来第一次详细讲述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后来,他又应邀作了多场报告,黄继光的名字通过报纸、广播迅速传遍大街小巷,闻名全国。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万福来一直把弘扬黄继光的精神当作自己的责任,无论在哪里,只要有机会,他就讲黄继光的故事,直到2004年去世。
特级英雄黄继光事迹感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黄继光!”
“到!”
这是黄继光生前所在的连队每晚例行点名。当点到黄继光时,全连官兵用最有力的回答,表达着英雄的存在。
1962年,国防部命名黄继光生前所在班为“黄继光班”。几十年来,每天晚上,战士们都要在小操场集合,点名并点评一天的训练生活。连队指导员第一个点“黄继光”的名字,全连数十名士兵共同回答的“到”声划破夜空。到了睡觉的时候,会有班里的战友,为黄继光打开床铺;第二天早上,战友会把这个床铺整理好。整理黄继光的铺位,对于战士来说是一种荣耀,一般都是班里优秀的战士和班长才能做这件事。
2013年,程强如愿成为一名空降兵,并于2017年10月担任“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家住四川什邡的程强正和小伙伴们游泳。当他从池塘里爬上岸,看到眼前的村子已变成一片废墟,很多人在空地上抱头痛哭。当他和家人陷入恐慌和无助的时候,是空降兵官兵打着“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红旗,进入什邡救灾。持续97天的救援和重建,官兵们不仅为受灾群众重建了家园,更带去了希望。在最后送别救援部队的人群中,12岁的程强举起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这一幕,成为汶川灾区群众为人民子弟兵送行的经典画面。后来,程强高中一毕业便去报名参军,在当地武装部,征兵干部告诉他,有海、陆、空等兵种。程强不假思索选择了当空降兵。空降兵某部“黄继光连”指导员余海龙得知程强就是当年的举牌少年,便把他放在“黄继光班”打磨,在各方面对他都严格要求。如今,程强凭借过硬本领,已经成为“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
长期以来,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大力弘扬黄继光英雄精神,出色完成抗洪抢险、抗震救灾、联合军演、国庆阅兵等几十项重大任务。2013年8月,中央军委授予黄继光生前所在连“模范空降兵连”荣誉称号。
志愿军战士黄继光英雄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行列里,有位英雄的名字和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一起飞遍朝鲜、飞遍中国。他就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疯狂扫射的枪眼,为部队铺平冲锋道路而壮烈献身的伟大战士黄继光。
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向朝鲜上甘岭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19日下午,黄继光跟随营参谋长来到六连,为反击某主峰的战斗作动员。经过连续几个小时的鏖战,“四号”、“五号”阵地相继被夺回,但“零号”阵地上的敌人仍集中十几挺机枪负隅顽抗。我军六连连续4次冲击也未能摧毁敌人的主要火力点,不少战士牺牲了。
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带着战友冲向战壕。黄继光机智地把敌人的火力点炸掉了两个,但武器都用完了,身上也多处受伤,敌人的机枪仍在吐着火舌。黄继光不顾伤痛,毅然站起来,伸开两条坚强的胳膊,向敌人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机枪口……
正在喷吐的火舌,骤然熄灭。踏着英雄开辟的道路,部队向敌人的阵地发起攻击,夺取了战斗的全面胜利。
黄继光被授予“特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黄继光同志英雄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11位用户喜欢。
1951年10月20日凌晨,美国鬼子的照明弹把上甘岭阵地照得如同白昼。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二营营部通讯员黄继光,带领吴三羊等2名战士前去爆破敌人碉堡。吴三羊中弹牺牲,另一名战士也身负重伤。
黄继光投完了手雷,但敌人的机枪仍然疯狂扫射。此时,身受6伤的黄继光突然从碉堡前一跃而起,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
“当时我是二营机炮连文化教员,和黄继光是一个营的战友。黄继光的英勇行为,我们在坑道里都看得一清二楚!从那时候到现在,55年过去了,但是英雄的壮举至今仍时刻浮现在眼前。”今年77岁的老战士王英军谈起黄继光显得分外激动。
王英军1957年从部队复员,先当小学教员,后当铜矿工人。1962年回到家乡永济卿头镇张锁村当农民,随后又当工人。1985年从运城清华水泥厂退休。无论执教还是务工、务农,他都是兢兢业业、竭力奉献。退休后,他又回到张锁村种地。他发现村里一名17岁的青年因拦路抢劫被判刑7年,还有5个小学生因对老师有意见就剪烂了他的床单被单。王英军想:“今天的好光景是黄继光等无数英雄用生命换来的,可惜很多青少年并不懂得这些。”因此他决定用自己亲身经历义务开展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从1985年开始,王英军就走上了“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岗位。他担任了卿头镇的校外辅导协会会长、老年协会副会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轮番到各学校给中小学生讲黄继光英雄事迹,讲光荣革命传统。与此同时,他还担任了镇委通讯组组长和党报义务发行员,专门采写干部群众的模范事迹,以教育广大农民和青少年学生。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王英军曾多次立功获奖;退休之后,他又创造了新的辉煌———21年来,他在全运城市作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3030多场次,先后写讲稿50多讲、70多万字,他还为报刊采写稿件3800多篇,发表2214篇。所有的工作,他没拿过任何报酬。由于在关心下一代工作方面成绩卓著,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王英军先后被授予山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十佳、工作标兵、优秀工作者,2000年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2005年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隆重嘉奖。
“目前,全社会都在开展‘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对青少年来说更加重要。我要像当年黄继光炸敌碉那样,拿出全部精力来做好这项工作!”这位不知老是何物的老英雄摩拳擦掌。
关于黄继光事迹概述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61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221位用户喜欢。
在朝鲜金化以西的391高地,耸立着一座石壁,上面的红色大字鲜艳夺目:“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邱少云,1926年出生在四川省铜梁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队伍里,他认真学习毛泽东著作,在训练之余写下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他训练十分刻苦,无论是投弹还是射击,成绩都在连队里名列前茅。
朝鲜战争爆发后,邱少云积极报名参加了志愿军。他曾在入党志愿书中表明了自己立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坚定决心。他写道:“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
1951年3月,邱少云随队伍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1952年10月,他所在的部队担负进攻“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作战任务。391高地位于西方山方向,这里有一条近乎大走廊的平康谷地,地势平缓,易于美军擅长的大规模机械化作战。志愿军若是直接冲过这片毫无掩体的开阔地带,势必遭遇敌军的猛烈袭击。为了顺利拿下391高地,部队只能选择先用一晚上时间隐蔽接近敌人,等到第二天晚上再发起猛攻。10月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名战士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邱少云就是其中一员。
邱少云所在的九连是主攻连,埋伏在最接近391高地的山脚处。直到12日上午10时,整个潜伏计划都进行得极为顺利,九连潜伏哨已前进到距敌碉堡约500米处。这时,两个敌人忽然走出工事,向着山脚走来。为防止潜伏计划暴露,指挥所下令用火炮消灭敌人。炮弹很快引发了敌方的反击,一排排烟幕弹、燃烧弹飞了过来,其中一发直接落在了邱少云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吞噬着他的身体。他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就势一翻,便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胜利完成,他没有做任何滚翻、扑打的自救动作,而是一直咬紧牙关,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地紧贴着地面。极度的疼痛,使他满脸抽搐,双手深深插进身旁的泥土中。无情的烈火,足足烧了半个多钟头,年仅26岁的邱少云壮烈牺牲。
当天傍晚,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总攻开始。苦苦潜伏了一天一夜的战士们一跃而起,高喊着“为邱少云报仇”的口号冲向391高地,摧枯拉朽般将敌人全部歼灭。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在一片坡地上找到了邱少云的遗体。焦黑的遗体蜷缩着,已面目全非、无法辨认,唯一完好的,只剩那双深深插进泥土里的手……
为表彰邱少云烈士,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以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我决心杀敌立功,戴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1951年邱少云写给家里的信,也是他的最后一封家书。虽然邱少云未能如愿戴着光荣花与家人团聚,但他的一腔热血、他的伟大精神早已在熊熊烈火中化作最鲜艳的光荣花,一朵一朵盛开在那片山坡,一朵一朵绽放在每个人的心头……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名录中,有一位年仅21岁的英雄,他的名字早已和上甘岭战役一起传遍中朝大地。他,就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疯狂扫射的枪眼,为部队铺平冲锋道路而壮烈牺牲的伟大战士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六七岁时,他便和哥哥们一起下地干活,上山砍柴、割草。父亲去世后,10岁出头的他被迫到地主家打工抵债。在苦难中挣扎的母亲告诉他,长大后一定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1951年3月,黄继光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成为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人。参军后,他被分配到某部二营六连当通信员,同年7月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
在党组织的培养下,黄继光努力学习政治、军事和文化知识,于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部队中,他因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中旬,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开始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前沿阵地——上甘岭发起猛烈进攻,上甘岭战役打响了。黄继光所在营在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伪军激战四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前。此时,营参谋长心急如焚:天亮前若攻不下敌方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空中火力优势,部队将遭受重大伤亡。要夺取高地,就必须拿下零号阵地这个火力点!
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承担爆破任务。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首长,让我去吧!”参谋长沉思片刻,命令他带领两名战士执行爆破火力点的任务。
受领任务后,黄继光等3人马上呈扇形状分开,分3路向敌方阵地匍匐前进。他们机智勇敢地摧毁了敌人的数个火力点,但在交战中也伤亡惨重:黄继光的两名战友一死一伤,他自己的左臂也被打穿。在此情况下,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黄继光毫无畏惧,他忍着伤痛,拖着受伤的身体继续匍匐前行,并接连投下几枚手雷。当后续部队趁势发起冲锋时,残存地堡内的敌人机枪又开始疯狂扫射,此时的黄继光弹药已用尽,身体也多处负伤。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艰难地爬到敌火力点侧面,在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一扑,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敌人的机枪顿时哑了,但黄继光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战后,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同时被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以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在战斗最紧要的关头,为了胜利而英勇慷慨地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的壮烈行为鼓舞了部队的斗志,教育了全国人民,表现了他高度的阶级觉悟和对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无限忠诚,他的英勇壮举和英雄故事将代代传承、永留史册。
钢铁战士黄继光人物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17个字,有2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86位用户喜欢。
黄继光、李继德这批新兵到部队时,15军刚刚参加完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正在补充休整。那次战役在战史中的评价是“总体上是次胜利,但收尾不理想。”
“不理想”是因为可计算的志愿军人员损失略大于美军。战役结束后,仅15军就补充了新老兵合计1.7万人。此时的15军,还被志愿军当成战略预备队,这是一个算不上主力部队的定位。
李继德回忆,初入朝鲜时,他们除了新兵训练外,很长时间是在后方修路,或者是为前线部队运输给养。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倚仗着空中优势,对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狂轰滥炸。处在休整期的15军不能上阵杀敌,休整长达9个月。将士们干着修桥补路的“工兵”和人扛马驮的“运输兵”的活儿,犹如困兽。
15军那时还是一支年轻的部队,其前身是1947年8月成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基础出自太行军区及所属分区十几支地方武装。
九纵底子薄,成军短,在解放战争初期,很长时间只能配合主力部队“敲敲边鼓”。直到1948年,攻郑州、战淮海,九纵在中原野战军中打出了威风。淮海战役后,九纵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作为二野渡江先遣军,打过长江,一路挺进到福建,随后又根据中央军委部署,兵锋转向西南,横扫两广……
三年南征北战,15军叱咤沙场,初露虎相霸气。但是当时解放军有多达57个野战军,论起军史战功,军长秦基伟也只能心有不甘地“承认”,15军只能算二等部队。
朝鲜战争的爆发,让15军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1951年,15军作为第二批入朝部队,从四川泸州、内江等地千里跃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
15军首战是参加第五次战役,表现出色,但远未达到38军那样令彭德怀高呼“38军万岁”的显赫。真正让他们扬名立威的战斗还要一年之后。
1952年10月14日清晨,“联合国军”的300余门大炮、27辆坦克、40余架飞机疯狂地向五圣山南的两个小山头倾泻着弹药。上甘岭之战打响。在这片3.7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内,产生了人类战争史上单位面积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联合国军”发动的此次攻击名为“摊牌”。
此前,朝鲜战场上经历了难得的一段相对平静。停战谈判已经开始,敌我双方边谈边打、打打谈谈。两军在三八线上对垒,围绕着那条看不到的纬度撕扯角力。到1951年11月以后,战线变得相对稳定,两军对峙。
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寂静一样,战场上的平静,酝酿着更惨烈的厮杀。
“摊牌”行动瞄准的两个小山头,正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战线中部地区的最高峰五圣山的前沿阵地。一东一西,相距只有150米,互为犄角,是向南楔入“联合国军”阵地的两颗钉子。
东面的537.7高地,由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共享”:我们占据北山,他们控制高地。西面的597.9高地,由3个小山头组成,“联合国军”称之为“三角形山”。两个高地后面的山洼里有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叫上甘岭。当时没人能料到,这个小村庄将因为这场战事而载入史册。
“摊牌”行动的策划者是“联合国军”地面部队指挥官、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按照他的设想,上甘岭在金化以北不到3英里处,双方工事间隔只有200米。如果夺下这些山头,将迫使中朝军队后撤一千多米,改善金化以北的防线态势,从而在即将召开的第七届联合国大会上获得国际外交的主动,并在板门店谈判中取得更多的筹码。
和此前范佛里特被否决的数次进攻计划相比,“摊牌”行动的规模并不算大。范佛里特相当乐观——假如一切按计划行事,5天时间,仅美国第7师和南朝鲜第2师的2个营就可以圆满完成这一使命,付出的代价只是200人的伤亡。
范佛里特的乐观来自手里的“王牌”——大炮。他是美军中最不吝惜炮弹的将军,逢战必先用炮,用则用到疯狂挥霍。他治下的美第八集团军,炮兵的弹药配发基数远远超过美国陆军的规定,以至于美军用他的名字造了个名词——“范佛里特炮击量”。
“摊牌”行动一开始,范佛里特起手就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炮轰。
无数条明灭闪烁的弹道,把拂晓的夜空彻底照亮。炮弹尖利地呼啸着,爆炸声连成一片,滚雷一样持续。据《第十五军军史》记载,仅14日当天,美军就向上甘岭倾泻了30余万发炮弹。最密集时,平均每秒落弹6发。
在坑道中承受着如此火力打击的,正是15军。
1952年4月,15军45000人马由休整地谷山,向五圣山、西方山一线多路开进。这只在第五次战役中伤痕累累的“猛虎”已经休整了9个月,现在,舔干创伤的血痕,抖擞精神重返战场。
在此前的志愿军总部3月作战会议上,彭德怀做出了他在朝鲜的最后一次排兵布阵。因为他头部长了一个瘤子,中央军委决定彭德怀立即回国治疗。
这次作战会议的一个重要决定,是将战略预备队15军拉上去,接替26军的防御阵地。扼守15军西侧阵线的,就是军威赫赫的志愿军王牌38军。15军和38军一起,担负起志愿军最核心位置的战线防御。
15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隶属二野,一野司令员彭德怀对这支部队并不熟悉。但15军在第五次战役中的表现,让彭德怀决心对其委以重任——15军是那次战役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战果大过损失的野战军之一。
散会后,彭德怀单独留下了秦基伟。面对着墙壁上的大幅作战地图,彭德怀对肃立身边的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这次调兵遣将的非凡意义,在半年后的上甘岭战役中得以显现。
抗战英雄黄继光事迹素材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4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叫做《黄继光》这篇文章令我很感动,又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文章的大概内容是黄继光叔叔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充满火舌的枪口,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解放军的胜利。刚我读完这篇文章后,非常感动,因为黄继光叔叔为了共产党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此时,我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了一幅幅画面:在血淋淋的战场上,解放军叔叔英勇杀敌,保卫自己的祖国。我也加深了对日本鬼子的痛恨,日本鬼子是邪恶的魔鬼,是残忍的刽子手。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受益匪浅;如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知难而进。我也希望中华民族能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