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特级英雄人物事迹 | 805字 | 8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22人 |
特级英雄黄继光事迹感悟 | 1481字 | 12段 | 5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215人 |
特级英雄黄继光事迹感悟 | 1236字 | 6段 | 5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152人 |
特级英雄黄继光事迹感悟 | 692字 | 7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63人 |
特级英雄人物事迹 | 790字 | 10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70人 |
特级英雄黄继光事迹感悟 | 875字 | 5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15人 |
特级英雄黄继光事迹感悟 | 379字 | 6段 | 2分钟 | 3分钟 | 3分钟 | 226人 |
特级英雄人物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22位用户喜欢。
黄继光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初夏时节,在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汉白玉的英雄雕像巍然屹立,“特级英雄黄继光”几个大字格外显眼。
1931年,黄继光生于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在苦难中挣扎的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
1951年3月,黄继光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党组织培养下,他努力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他在某部第6连当通信员,忠于职守,完成任务出色,多次受到部队领导的表扬,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所在营10月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再不拿下高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
黄继光等人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敌人发现,照明弹、探照灯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无数条机枪喷射出来的火舌,扫向他们隐蔽的地方,三人相继倒了下去,两名战士一死一重伤,黄继光左臂也受了伤。
距敌火力点不到10米时,黄继光用右臂撑住身体,扔出手雷,但是敌机枪只略一停顿。黄继光顽强地爬到了碉堡下,那里是敌人射不到的死角。他蹲了下去,回头朝战友们看了一眼,接着一挥手,大声喊了一句话。话音全被枪声淹没了,没有人听清他喊了什么。只见黄继光猛地站起来,身子向上突地一挺,奋力向碉堡扑了上去,用胸膛堵住了冒着火舌的枪口!敌人的机枪哑了。战友们喊着“为黄继光报仇”,冲了上去,一举将高地夺了回来。战斗结束后,只见黄继光的胸膛被火药烧黑了,布满了像蜂窝一样的弹洞。在他爬向敌人碉堡的来路,拖着一条10多米长的血迹。
战后,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同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烈士遗体安息于沈阳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陵园。
特级英雄黄继光事迹感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81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15位用户喜欢。
今年是黄继光烈士牺牲的第70周年,影片通过艺术再创作的手法来展现黄继光身上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内在品质,折射出穿越时空的价值所在。
据悉,影片的主创团队以史料记载为依据做了大量工作,该片导演周润泽曾向媒体表示,如何将一个亿万观众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拍得打动人心,是巨大挑战。在系统研读相关史料,特别是黄继光写给母亲的家书后,进一步深入了解了黄继光从一个贫苦农民成长为解放军战士,最后成为战斗英雄的故事。为此电影深入挖掘了黄继光这一英雄背后有血有肉的一面,通过黄继光成长的环境来展现他的成长过程,力求塑造一个立体真实的人物形象,来引发与当下观众的共鸣。
另外,拍摄过程中力求还原战争场面,邀请了很多军事指导专家来对演员进行培训,对任何军事动作抱着严谨的态度,给观众带来真实又有代入感的战争场面,让观众能够更近距离地感受英雄。用光影呈现故事,用诚意致敬英雄。
战争戏和文戏都得到军事博主点赞
记者看到,上映以来,不少网友发帖留言,不吝溢美之词,“国庆假期外面到处是人,在家窝着,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点开了这部电影,没想到这么催泪。”
片中对于战争残酷性的描摹令人动容,有网友说,黄继光上阵杀敌,打完子弹后,去牺牲战友那里找枪找子弹,可每抓起一把,都没子弹,可见战士们都坚守到了最后一刻,在牺牲前打光了所有子弹!
记者看到,还有不少军事博主发文从战争戏、文戏等角度做出了点赞。有博主以电影《特级英雄黄继光》里第一场坚守阵地的战斗场面为例,“请注意这五分钟多钟的交火画面,除了特别紧张的近身肉搏战之外,没有使用一点配乐。这样不刻意煽情,也是对演员的表演有信心的体现。而且能让观众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画面上,反而比滥用配乐更有临场感,更让人喘不过气来。没有假大空的口号和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只有默契的团队配合和志愿军单兵素质的展现。这些都是战争片非常正确的拍摄方式。”“战争质感一定要落实在每时每刻,咱们有多久没看见国产电影里表现枪械故障排除、重机短点压制、真实的曳光弹轨迹、有力的枪机运动和抛壳、爆炸激起的是尘土而不是大火球、三三制交替掩护而不是无脑冲锋、更别说有年代特征的标准的持枪动作了?以上这些,都属于质感的一部分,普通观众即使不懂也能感受得到,懂行观众看了一定会拍手叫好。”
“《特级英雄黄继光》有着不输《功勋之能文能武李延年》的文戏,讲清楚说明白这场仗是打谁,为什么要打,以及打仗不是为了杀敌立功,是为了保护自己最爱的人。”还有博主表示,《特级英雄黄继光》赢得口碑,靠的不是场面有多大,演员有多出名,导演有多大牌,资金有多充足。“靠的是细节考究,质感丰富,还原真实,情感动人。战争电影的原始属性就是:不需要大鸣大放的表现手法,你只要尽全力还原真实,就一定能把观众拉入你所构造的世界中。”
90后看懂了“为何而战,为何牺牲”
果然,在社交平台上,不少“90后”“00后”观影者感慨:“黄继光在我印象里一直是一个堵枪眼的钢铁英雄,看完电影我心里的他变得更加立体鲜活、可亲可敬了。”“电影把为何而战、为何牺牲讲明白了!”
电影用较多笔墨去交代了黄继光参军入伍前的情节,通过描绘他的家庭背景和参军背景,传递抗美援朝战争与“保家卫国”之间的情感联结,还勾勒了黄继光从通信员到战斗英雄的心路历程。
而对很多观众来说,这些笔墨和小切口正是黄继光这个人物角色丰满立体的关键所在。有观众表示,战场上“堵枪眼”是众所周知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如何在很短时间内实现转变?电影通过他和母亲的通信,他对家乡的牵挂,以及家书中“不立功不下战场”的誓言等细节来展现了他的动力,电影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还原英雄黄继光是怎样炼成的,这就让英雄走进了观众们的心里。
特级英雄黄继光事迹感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3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52位用户喜欢。
这个故事发生在1952年抗美援朝的战场。1952年10月,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爆发,美军调集兵力六万余人,大炮三百余门,坦克一百七十多辆,出动飞机三千多架次,对志愿军的两个连,约三点七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斜炮弹一百九十余万发,炸弹五千余枚。炮兵火力的密度已经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正是在这样激烈的战斗当中,一个年轻的战士用胸膛堵住了机关枪眼。他就是黄继光,年仅21岁。我们将通过下面这封信看到一个鲜活真实的黄继光,这是他在牺牲前六个月在战斗的间歇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母亲大人:
男於阳历十月二十六日接到来信,知道家中人都很安康。目前虽有少些困难,请母亲不要忧愁。想咱在前封建地主压迫下,过着牛马奴隶生活。现在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渡过去的。要知道咱们英明共产党,伟大领袖毛泽东正确领导下,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呢!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最后,请母亲大人及全家人等保重身体,并请回信一封,把当地情况,土改没有,及家中哥哥嫂嫂生产比前好吗。
——黄继光写给母亲的信(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战斗中)节选
黄继光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尽地主阶级的压迫,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在苦难中挣扎的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1951年3月,他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他努力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进步很快。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六班班长。他带领两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战后,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英雄黄继光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我们从他的母亲邓芳芝写给毛泽东的信中可以略知一二。
特级英雄黄继光事迹感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63位用户喜欢。
“黄继光!”
“到!”
这是黄继光生前所在的连队每晚例行点名。当点到黄继光时,全连官兵用最有力的回答,表达着英雄的存在。
1962年,国防部命名黄继光生前所在班为“黄继光班”。几十年来,每天晚上,战士们都要在小操场集合,点名并点评一天的训练生活。连队指导员第一个点“黄继光”的名字,全连数十名士兵共同回答的“到”声划破夜空。到了睡觉的时候,会有班里的战友,为黄继光打开床铺;第二天早上,战友会把这个床铺整理好。整理黄继光的铺位,对于战士来说是一种荣耀,一般都是班里优秀的战士和班长才能做这件事。
2013年,程强如愿成为一名空降兵,并于2017年10月担任“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家住四川什邡的程强正和小伙伴们游泳。当他从池塘里爬上岸,看到眼前的村子已变成一片废墟,很多人在空地上抱头痛哭。当他和家人陷入恐慌和无助的时候,是空降兵官兵打着“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红旗,进入什邡救灾。持续97天的救援和重建,官兵们不仅为受灾群众重建了家园,更带去了希望。在最后送别救援部队的人群中,12岁的程强举起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这一幕,成为汶川灾区群众为人民子弟兵送行的经典画面。后来,程强高中一毕业便去报名参军,在当地武装部,征兵干部告诉他,有海、陆、空等兵种。程强不假思索选择了当空降兵。空降兵某部“黄继光连”指导员余海龙得知程强就是当年的举牌少年,便把他放在“黄继光班”打磨,在各方面对他都严格要求。如今,程强凭借过硬本领,已经成为“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
长期以来,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大力弘扬黄继光英雄精神,出色完成抗洪抢险、抗震救灾、联合军演、国庆阅兵等几十项重大任务。2013年8月,中央军委授予黄继光生前所在连“模范空降兵连”荣誉称号。
特级英雄人物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0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0位用户喜欢。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威胁着新中国安全。1950年10月,党中央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中国人民志愿军陆续开赴朝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诞生了许多英雄,邱少云就是其中之一。
1926年,邱少云出生在铜梁县(今铜梁区)一个贫苦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2月,邱少云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开赴朝鲜。
11月5日,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王成金告诉重庆日报记者,1951年3月15日,邱少云随部队开赴朝鲜途中,给家人写了一封信:“我决心杀敌立功,带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字字句句流露出他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作战任务。为缩短进攻距离,10月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邱少云正是其中一员。
10月12日上午11时许,几个敌人下山取水和巡逻,从地堡里钻出后向山下走来。我军指挥员便命令炮兵用炮弹消灭了这些敌人。敌人见状,在潜伏区上空投放了燃烧弹。其中一颗燃烧弹落在邱少云附近2米左右,大火很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
王成金说,在邱少云不远处有一条小水沟,他只需侧身一滚即可扑灭身上火焰,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当日傍晚5点30分,我军准时发起冲击。战士们高喊“为邱少云报仇”扑向敌人。仅用30分钟,敌人一个连和一个火器排就被全部歼灭,我军拿下了整个391高地。
邱少云牺牲时年仅26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申请书中“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的誓言。
为表彰邱少云烈士,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邱少云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为纪念邱少云烈士,有关方面还在铜梁凤山之巅建设了邱少云烈士纪念馆。这座纪念馆建成开放57年来,让无数中华儿女受到了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
特级英雄黄继光事迹感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15位用户喜欢。
1952年10月14日,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精心策划的“铁三角战役”正式开始,6万兵力、300余门大炮、176辆坦克和上百架飞机,向志愿军两个连守卫的阵地--上甘岭地区的597.9和537.7高地发起猛烈的进攻。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美军每天出动100架次的飞机投掷重磅炸弹,最多一天投掷了500多枚航弹,发射了30万发炮弹,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经过四昼夜的激战,美军以伤亡数千人的代价占领了597.9高地的表面阵地。
10月19日傍晚,志愿军发起反击战。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担任突击任务的六连连续攻下了三个山头,可是就在突击连要接近597.9主峰时,最后一搏的敌人加大了攻击的火力,六连官兵被凶猛的炮火阻拦在了紧靠597.9主峰的零号阵地。
这是一个关键时刻,是一个决定胜负的时刻,如果在拂晓之前,再拿不下零号阵地,已经攻下的三个阵地就会完全暴露在敌人炮火之下,隐蔽在一号坑道里的八连官兵也就无法冲出坑道向597.9主峰发动攻击,搏斗了一夜所取得的战果更会毁于一旦,一切都会前功尽弃。连长和指导员向参谋长张广生请求各自带队前去爆破敌人的碉堡。这时站在参谋长旁边的黄继光冲了过来,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首长,让我去吧,我会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你们是指挥员,最大的战斗指挥还要靠你们。”这时候另外两名通讯员肖登良、吴三羊也请求参战,看着只剩下十几个人的六连官兵,参谋长张广生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黄继光带着两名战友消失在了茫茫夜幕中,凭借着机智和勇敢,他们冒着枪林弹雨,连续摧毁了敌人几个碉堡,吴三羊在攻取敌人第四个碉堡时不幸中弹牺牲了,肖登良也身负重伤奄奄一息,黄继光也中弹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敌人最后一个暗堡还在疯狂地扫射着,火舌继续吞噬着战士们的生命。忽然,在照明弹的亮光中,战友们看见黄继光一跃而起,扑向了敌人的暗堡,他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战友们潮水般的涌上了零号阵地,并迅速攻占了暗堡,全歼守敌两个营。
黄继光牺牲了,在他的身躯面前,敌人叫嚣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年轻的生命开辟了战友们胜利前进的道路。
特级英雄黄继光事迹感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26位用户喜欢。
上甘岭,方圆不过3.7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因为六十多年前的那场惨烈战役,这个朝鲜地名被中国人永远铭记。
43个昼夜的拉锯战,山头被炮火削低两米,化成一米多厚的齑粉……美国人始终想不通,他们动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炮火密度,付出了两万多人伤亡的代价,为何就是没能攻下这两座山头?
那不只是两座山头,更是中国军队的精神地标。每一抔泥土里,都浸透着中国军人的英雄血,饱含着舍生忘死的英雄气。上万名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这个无法撼动的堡垒。
这里最广为人知的英雄叫黄继光,人民军队历史上两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危急时刻,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挺身一扑的决绝身影,震慑敌胆,化作上甘岭高耸的丰碑。
然而,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近年来却在网络上被怀疑、被恶搞。
黄继光的故事,其实早该被中国人熟知、铭记。我们的讲述,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还原英雄真正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