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制度大全 > 报告制度

某企业设备维修与报废制度专项审计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1-24 14:58:06 查看人数:40

某企业设备维修与报废制度专项审计报告

第1篇 某企业设备维修与报废制度专项审计报告

审计背景:

由于公司各部门都有各自的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作业指导书),但对于整个设备管理的制度不健全,公司领导在2008年7月29日给我一份质保部李邦能编制的《设备维修与报废制度》,从内部控制制度方面进行参考审计现有的设备管理制度。

审计方法:

在审计调查中,我采用了“以终为始”方法,假设结果成立来找证据,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最后来确定设备管理制度控制环节是否完整、控制点是否有效。

审计实施:

2008年8月1日审阅了质保部李邦能编制的参考文件制度《设备维修与报废制度》。

2008年8月3日查阅了深圳市xxxx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手册:第6.0章 资源管理;第8.3章 不合格品的控制。

2008年8月4日查阅了深圳市xxxx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运作程序文件:szxx-7.4-02物料采购程序(2008-4-22);szxx-8.2-02过程、产品的监视与测量(2001-11-1);szxx-8.3-0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006-2-12);szxx-4.2.4-01质量记录控制程序(2005-4-28);szxx-8.4-01数据分析(2001-11-1);szxx-8.5-0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2001-11-1)。

存在的问题:

从设备管理的角度,本制度只控制了设备和报废两个环节,而在这两个环节中我们主要控制点是:

设备维修控制:

公司设置了专门管理设备的机构,加强了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该机构的职责应包括:每年制订出各类设备的维修计划与实施维修计划或根据使用中出现的应急情况采取修理措施;监督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对使用、维修和保养的结果进行记录、统计、分析等。

设备管理部门应对各种设备分别设置表单来记录使用、维修和保养情况,或者直接在设备明细账的卡片或者表单上记录这些情况。记录应当定期检查。

在会计上,对于维修和保养所发生的费用应全部计入当期或分期摊入各期成本费用中,需要由非记录设备明细账的其他职员来监督。此外由财会部门逐日编制维修和保养费用表,以分析各月之间费用重大波动的原因。

设备报废清理控制:

设备报废、清理环节可能存在如下风险:设备的出售、废弃、停用、重新定价或转由个人使用并未得到批准;本可以使用于其他方面的资产被出售或废弃;由于资产清理未通知财务部门,造成记录有误。为此,公司应制定严格的程式来处置设备资产,在未经审批之前不得擅自处理。首先应编制设备财产报废、清理通知单,通知单内容包括:设备卡片上记载的所有内容、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估计残值回收等。其次,设备报废通知单需由不同级别管理人员审批。金额较大的设备需经董事会批准;金额较小的经部门经理或其他授权人员批准即可。

设备报废通知单至少一式三联,一联由审批人留底备案;一联作为执行报废工作的授权证明;一联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收到执行完毕的报废通知单後,应审查通知单是否经执行部门主管的签字认可,并应及时注销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

因此,我断定本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职责不明:如制度3.1“办公设备责任人负责”应该是“办公设备使用责任人负责”;3.5“财务部门负责报废设备的审计工作”应该是“财务部门负责报废设备的财务处理工作”。

职责重复:如4.10设备报废的申请工作原则上使用部门提出,同时也可由技术部门、质保部门和设备维修班提出,申请报废的设备须经设备维修班主管和总工办领导进行审核(办公设备由行政主管审核),最后经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人审核批准;

定义不清:如一级维修和二级维修的定义不清楚,维修的内容不明确。4.12使用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转让、出售、拆卸设备都没有相应的流程和标准。

范围不明:如设备维修和报废是两个不同的管理控制制度和流程。

流程图欠缺:设备报废流程不详细,设备报废的职责不全面。

流程说明欠缺:流程说明包括任务概要、设备xxxx管理、接点控制、相关说明、内部监督机制没有规范。

结论:本制度还需完善和修改

建议:设备管理至少应包含:设备引进安装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维修保养管理――设备改造报废管理。

参考1:生产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架构

生产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1.目的

2.使用范围

3.职责:设备管理机构、生产部经理(生产总监)、各生产部门(设备使用部门)

4.设备使用管理:薄弱环节立项处理表

5.设备保养管理:设备保养表

6.设备维修管理:设备维修分类表、内容、类型、设备修理程序

7.设备故障处理:

设备维护管理流程

生产副总经理(生产总监)生产部(设备使用单位)设备管理外部维修单位
从这里开始
参考2:生产设备转让和报废管理制度架构

生产设备转让和报废管理制度

1.目的

2.使用范围

3.职责:设备管理机构、生产部经理(生产总监)、各生产部门(设备使用部门)

4.设备的使用评价:

5.设备转让管理:

6.设备报废管理:

设备报废管理流程

生产副总经理(生产总监)生产部(设备使用单位)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专员)外部维修单位
从这里开始
参考3:设备报废工作流程:开始――设备报废需求提出(使用部门)――使用情况评估、技术鉴定――设备报废申请――新设备到位、旧设备报废处理――资料登记存档及账务处理――结束

深圳市xxxx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审计部:xxxx

2008年8月5日

第2篇 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制度

一、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制订、修改与执行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是根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用来指导正确操作使用和维护设备的法规。各大公司所属厂矿、公司都必须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规程和维护规程。

□ 规程制定与修改的要求

1.厂(矿)首先要按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设备类型,并按照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结构复杂程度以及使用、维护难度,将设备划分为: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三个级别,以便于规程的编制和设备的分级管理。

2.凡是安装在用的设备,必须做到台台都有完整的使用、维护规程。

3.对新投产的设备,厂(矿)要负责在设备投产前30天制订出使用、维护规程,并下发执行。

4.当生产准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在改变工艺前10天,生产厂(矿)要根据设备新的使用、维护要求对原有规程进行修改,以保证规程的有效性。

5.岗位在执行规程中,发现规程内容不完善时要逐级及时反映,规程管理专业人员应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对规程内容进行增补或修改。

6.新编写或修改后的规程,都要按专业管理承包制的有关规定分别进行审批。

7.对使用多年,内容修改较多的规程,第三年要通过群众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由厂(矿)组织重新修订、印发,并同时通知原有规程作废。

8.当设备发生严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产修复时,必须制定可靠的措施和临时性使用、维护规程,由厂(矿)批准执行。缺陷消除后临时规程作废。

□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

(一)设备使用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

1.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参数,如最大负荷、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

2.设备交接使用的规定,两班或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

3.操作设备的步骤,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和操作顺序;

4.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

5.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掉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

6.设备运行中故障的排除。

(二)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的内容:

1.设备传动示意图和电气原理图;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

3.定时清扫的规定;

4.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包括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时间)、检查人等;

5.运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6.设备主要易损件的报废标准;

7.安全注意事项。

□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贯彻执行

1.新设备投入使用前,要由厂(矿)专业主管领导布置贯彻执行设备使用、维护规程,规程要发放到有关专业、岗位操作人员以及维修巡检人员人手一册,并做到堆积不离岗。

2.生产单位要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认真学习规程,设备专业人员要向操作人员进行规程内容的讲解和学习辅导。

3.设备操作人员须经厂级组织的规程考试及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4.生产单位每周都要组织班组学习规程,车间领导及设备管理人员,每月要对生产班组规程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抽查情况纳入考核。

二、设备管理内容

□ 设备技术状况的管理

对所有设备按设备的技术状况、维护状况和管理状况分为完好设备和非完好设备,并分别制订具体考核标准。

各单位的生产设备必须完成上级下达的技术状况指标,即考核设备的综合完好率。专业部门,要分别制订出年、季、月度设备综合完好率指标,并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岗位。

□ 设备润滑管理

(一)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要求:

1.各单位机动部门设润滑专业员负责设备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厂矿或车间机动科(组)设专职或兼职润滑专业员负责本单位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修理车间(工段)设润滑班或润滑工负责设备润滑工作。

2.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并认真执行。

3.各厂矿要认真执行设备用油三清洁(油桶、油具、加油点),保证润滑油(脂)的清洁和油路畅通,防止堵塞。

4.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要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5.润滑专业人员要做好设备润滑新技术推广和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6.认真做到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二)润滑“五定”图表的制订、执行和修改。

1.厂矿生产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必‘须逐台制订,和使用维护规程同时发至岗位。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的内容是:

定点: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

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脂牌号;

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

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

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3.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图表规定,并做好运行记录。

4.润滑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润滑“五定”图表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第3篇 汽车维修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汽车修理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本行业技术要求,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组织修理技工认真学习安全操作教育,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

2、按章操作,工艺细致,做到安全、保险,服务周到,操作正确,不违章作业。

3、在作业过程中,禁止易燃易爆物品靠近火源,防止倒塌,修理前必须做好安全预防工作,用具定期检查,由专人负责,专项管理。

4、操作中禁止“蛮干、乱干、凑合”三大不良作风,以便造成人身、设备及车辆的严重损伤和破坏。

5、电气、机械设备及消防设施要定期检查,定期保养;做到设备齐全、完好、有效,从而提高效率。

6、对于学徒工,师傅要负全面责任,及时教育,随时指导,做到人人懂安全,个个技术能过关,培养好接班人。

7、保障安全,保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

第4篇 某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保证设备正常使用,提高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设备管理。

3、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4、职责

4.1 维修部门负责设备的保养维修,并建立档案。

4.2 使用部门负责对班组日常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时定期作一般保养维护工作,并建立档案。

4.3维修部门负责审核基础设施保养计划、报废申请。

4.4经理负责审批基础设施保养计划、报废申请。

5、程序

5.1新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和验收

5.1.1新设备在选型采购时,不仅是考虑设备的性能、结构、寿命、安全、经济、维修等,还要考虑设备对人的适宜性。要尽量选购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本质安全性的设备设施。如果此类设备设施不可能实现本质安全,也要坚持主体设备与安全卫生设备同时购进,决不能因购买新设备而给安全卫生带来新的风险。

5.1.2应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设备,以保证设备的质量。特种设备必须选购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索取产品质量合格证明、设计文件、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5.1.3新设备安装时要主体设备与安全卫生设施同时安装,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特种设备的安装必须有特种设备安装资质的单位进行。

5.1.4新设备的验收、调试、运行和使用、安全卫生要与主体设备设施同时验收、调试、运行和使用,并要同时列入设备台账进行管理。

5.2设备的使用维护、检验、维修等管理

设备设施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的磨损、疲劳和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油污、切削等原因,将引起性能、结构、材料、应力等的变化,甚至导致其功能失效或出现故障,影响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因此,设备的安全管理应抓好使用管理、日常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以及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并作好各种记录。

5.2.1设备使用

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随机资料及有关标准和规范,编制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并对操作工人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告之正确的操作方法、可能出现的危害和风险、紧急情况时的处理、违章作业的不良后果等,使他们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正确的操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工人违章操作设备、设施的现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向直辖市或者地级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并将登记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5.2.2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1、 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一般由操作工人承担,主要是采用日常点检的方法对设备的异常声响、漏油、润滑油量、压力、振动、温度等参数检查,如发现异常及时排除,使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日常检查内容有:

(1) 机械能否确保完成工作定额,达到技术性能的要求。

(2) 机械能否达到质量要求。

(3) 在操作或运行中设备是否正常可靠,机械、传动机构是否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4) 设备运行中是否有漏油、噪声、振动、温度升高、冒烟、气味等异常现象。

(5) 有无降低设备寿命等隐患。

通过操作人员的注意和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修理或改进意见,防止设备发生故障而引起突发性事故。

2、 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工作有如下几种。

(1) 调整。对设备上局部零部件进行小的调整,如齿轮的齿合间隙、轴和轴承的配合等。

(2) 保养。加润滑油、清理切屑、擦洗油垢、更换易损件等。

(3) 运行维修。不影响或对设备影响很小的运行时的修理,如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不停炉修补、安全规程许可的不停机检修等。

3、 定期检修

是有计划的定期停工检修,包括小修、中修和大修。这些检修包括检查和修理,一般都要停机。

(1)定期检修。专业维修人员在操作工的参与下,定期对重点设备或设备的重点部位以及计划维修的设备进行检查,以便确定修理时间和修理内容。在定期检查中,对多垢屑的设备进行清洗,定期换油。

(2)精度检查。由专业人员对设备加工精度(包括几何精度)进行全面检查和测定。为设备验收、修理、更换必要的零件、更新设备提供必要的依据。

(3)性能检查。由专业人员对设备的各种功能进行全面检查和测定,以保持设备规定的性能。

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修理的技术、人员、备件以及场地等的多项准备,按计划进行验收。

5.2.3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

设备设施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发现设备设施存在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杜绝或预防事故的发生。

1、 检查内容

一般为行程限位、制动、连锁、防护等装置,润滑系统、接地(零)保护、照明、操作空间、工位器具等;对于特种设备需要检查特种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安全防护装置等,以及质监部门的检验检测报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证书、安全技术档案管理等。

2、检查方式

设备安全检查一般采用设备安全检查表的方式。

3、检查时间

设备的检查有日查、周查和月查等。一般而言,日查是操作者按点检卡进行;周查由班组长按检查表进行;月查由企业安技职能部门组织进行。此外还有季节性的专项检查、节假日前检查、临时的联合大检查等。

在各种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隐患,使用单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消除隐患后方可使用这些设备。

5.2.4检验检测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委托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对在用的特种设备进行检验、检测。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5.3设备档案管理

为便于对设备设施进行有效管理,应建立设备档案,即将随设备而来的使用手册或操作手册、维修手册、技术参数表、装箱单、合格证等,各类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及各种记录等进行整理、归档。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法规的要求,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全技术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第5篇 企业监控系统设备管理制度

一、采掘工程设计必须对安全监控仪器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断电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

二、安装断电控制系统时,使用单位或机电科必须根据断电范围要求,提供断电条件,并接通井下电源级控制线。

三、井下分站,应设置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及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通风巷道或支护完好的地点。

四、为保证安全监控系统的断电和故障闭锁功能,断电控制器与被空开关之间必须正确接线。

五、需要安全监控系统停止运行时,须经矿主要负责人或主要技术负责人同意,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第6篇 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总 则

1.1、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1.2、 安全负责人是特种设备管理的总负责人,应按本规定要求实行安全管理,并对其安全可靠性负责。各级设备管理机构和设备管理人员对本制度贯彻执行,各级安全人员对本制度实施监督检查。

2、机构和职责

2.1、 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积极消除各类隐患,完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2.2、 安全负责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2.3、 生产办是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的职责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2.3.1、负责贯彻国家、地方、行业及企业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2.3.2、负责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监督实施;

2.3.3、负责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及台帐管理工作;

2.3.4、负责特种设备安装、维修、运行、检验各环节的监督检查;

2.3.5、负责制定特种设备检验及人员培训计划。

3、特种设备监督管理

3.1、 特种设备使用要严格执行国务院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国家、地方、行业及企业内部相关的法规、标准及管理规定。

3.2、 特种设备在安装完毕后,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依法进行注册登记方能使用。

3.3、 建立完整的特种设备台帐及技术档案。

3.4、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制定安全检查制度,明确安全检查人员、检查内容和检查频次,安全检查不低于每月一次。对查出的隐患建立隐患台帐并及时处理,影响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隐患,在隐患处理前严禁设备运行。

3.5、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定期组织对人员的安全技能进行考核和培训。

3.6、 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预案,要求预案要制定到每台设备,每个装置。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预案演练,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3.7、不得私自购进未取得生产许可的充装单位的气瓶。必须保证在各环节中安全附件齐全。

3.8、 特种设备必须经检验合格(含安全附件)方能投入使用,设备及附件必须有明显的检验合格标志。设备使用车间要保留设备检验报告或检验合格证复印件备查。

3.9、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条件、检验要求及检验周期执行国家相关标准。特种设备检验(含安全附件)必须由取得相应资质并通过局安全质量环保部审核的检验单位进行。

3.10、特种设备(含安全附件)采购必须选择有资质生产厂家的合格产品,设备到货后由安全人员对设备进行安全验收。

3.11、 特种设备的改造必须由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部门出具改造设计方案,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鉴定,方可实施。

3.12、 特种设备安装、修理的项目承包方必须到局安全质量环保部进行资质审查:

3.12.1、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及资质证书;

3.12.2、局外施工单位的“跨地区施工批件”;

3.12.3、局资质认证管理部门核发的有关资质证书;

3.12.4、质量保证材料;

3.12.5、工程业绩资料;

经审查合格后,由管理局安全质量环保部核发《特种设备安装、修理分承包方资质审查证书》,持此证在我厂开展特种设备安装、修理工作。

3.13、 特种设备安装修理前,施工单位应填写特种设备安装、修理申报表,并依据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安全质量部门、局安全质量环保部审批后方可施工。

3.14、施工单位对设备安装、修理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负责,必须达到相关安全技术性能的标准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我厂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要依据安全措施和标准进行检查,如达不到标准要求,有权责令整改和停工。

3.15、设备安装、修理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必须将施工的有关安全技术文件和资料全部移交我厂。

3.15、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追究责任。

第7篇 化工企业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使公司生产设施、生产服务、辅助及环境检测等用到的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买、使用、校准、维修等符合安全标准化的要求,防止使用不合格或校准期外的监测设备,以及控制由于监测设备的失效造成不良影响或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所有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设备的管理。

3、 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生产部。负责检测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校准、维修等工作,编制修订有关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规定。

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负责作业现场检测设备的申报需求计划、维护、保存和管理。

4 、内容与要求

4.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备、采购

4.1.1、 由生产部协助使用部门选择符合监测要求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报监测设备的需用申请计划,上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4.1.2、 采购部根据批准后的计划购买,所购监测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1.3、 采购部门所购监测设备必须经计量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检定、校准、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4.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

4.2.1、 生产部将本公司所有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统一编号,建立总台帐及部门分帐。

4.2.2、 生产部根据国家监视和测量检定规程及具体使用情况制定监测设备检定周期计划,按规定周期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检定、校准,保证其受检率。

4.2.3 、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须由法定授权检定机构检定、校准,生产部将授权检定机构检定证书号、检定时间登记在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上,将检定标识粘贴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明显部位。

4.2.4、 监视和测量设备按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进行使用、维护和保养。

4.2.5、 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须做到防腐、防锈、保持清洁;具体使用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其性能,按说明书正确使用,不得超越其监测范围或超负荷使用,防止损坏或缩短使用寿命。

4.2.6、 大型、关键或贵重监测设备,生产部应结合其使用方法,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并审批备案;使用部门必须由专人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使用。

4.2.7、 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对于强制检定的监测设备要按周期检定计划进行检定,除按规定周期检定、校准外,在对其准确性产生怀疑或修理后进行重新校准。

4.2.8、 监视和测量设备调整时,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或授权检定机构进行调整,其它人员一律不可随便操作;对于每次使用前均需调整的监测设备,使用人员可按使用说明书进行调整。

4.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报废、核准

4.3.1、 新购买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经检定认为不合格的,由采购部负责退回厂家。

4.3.2、 在用监测设备经检定认为不合格的,由生产部委托检定单位进行修理,确因各种原因不能利用的,根据检定部门出具的检定证明,由生产部填写“监视和测量设备报废申请表”,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做报废处理;同时在台帐上注销,报废的监测设备由生产部统一回收处理。

4.3.3、 对于失控和失准的监测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同时填写《监测设备失准情况报告》,对监测设备进行鉴别记录。

4.4 、监视和测量设备预计6个月以上不使用时,使用单位应向生产部申请封存,经主管领导同意后,在该设备明显处粘贴“封存”标识。

4.5 、生产部每月一次负责对公司所有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做好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填写“监视和测量设备巡检情况表”。

4.6、 主管副总经理负责审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配置计划及报废申请。

5 、相关记录

5.1、《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

5.2、《监视和测量设备巡检情况表》

5.3、《监测设备失准情况报告》

5.4、《监视和测量设备报废申请表》

第8篇 化工企业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生产设备、设施设计与制造的安全保障

1.1、生产设备、设施应有配套的安全设备或安全警示装置,凡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较大的场所、部位,都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如设备的可动零部件是否设置有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凡人员易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应尽可能封闭或隔离。对于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时可能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对于运行中可能超过极限位置的生产设备或零部件,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1.2、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要求。

2、安全设备、设施使用、维护、检测的安全保障

对安全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签字。

2.1、设备安装的安全要求

设备安装好后,应逐项检查设备的安全状态及性能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检查的安全项目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静态检查项目在设备不运行的条件下进行,如设备表面安全性,安全防护距离等;动态检查项目在设备运行的条件下进行,如控制系统安全性能、可动部件安全防护性能、安全防护装置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设备运行中灰尘的产生情况等。

2.2、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的安全要求

设备使用应建立设备使用保养责任制,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2.3、设备安全检测的要求

安全检测是了解设备运行状况,预测设备运行变化趋势的有效手段,其根本目的是避免安全设备故障或事故发生,保证生产安全。

2.4、设备的报废与淘汰

建立对设备的报废与淘汰制度,禁止使用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与设备。

2.5、建立设备安全档案

设备的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为公司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和数据,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可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为设备安全检查、检测、故障诊断、隐患整改等提供可靠的、科学的依据。

第9篇 工贸企业生产设备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杜绝生产设备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规范安全生产管理,保护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设备设施拆除和报废过程。

三、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审核。

3.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拆除和报废过程中的作业证审批,安全监督。

3.3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生产设备设施拆除和报废的具体实施。负责组织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拆除计划,落实风险控制措施,落实现场管理工作。

3.4 拆除工作人员进行具体拆除工作,对本职工作负责。

四、管理内容和要求

4.1 拆除和报废生产设备设施,由总经理进行审批。

4.2 拆除作业前,拆除作业负责人应与需拆除设施的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到现场进行对接。

4.3在拆除生产设施前,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风险评价,评价要认真、仔细、到位。

4.4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详细的拆除计划或方案,经安全管理部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并办理拆除设施交接手续。

4.5拆除单位要认真落实安全措施,按计划或方案进行。

4.6拆除过程中注意事项:

4.6.1 在拆除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作业管理制度》要求进行作业。

4.6.2 凡需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应先清洗干净,分析、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

4.6.3 拆除时按自上而下、先外后内的顺序进行,禁止数层同时拆除,不准用挖、掏或推倒的方法拆除,未拆除的部分应保持稳固。拆除的物件不准自上部向下抛掷。

4.6.4 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作业,严禁违章作业。

4.6.5 作业现场必须有拆除单位安全监护人员。

4.7 报废

4.7.1 有毒物品用后的包装箱、纸袋、瓶、桶等必须严加管理,统一回收,登记造册,专人负责管理。

4.7.2 欲报废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仍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应清洗干净,分析、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处置。

第10篇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加强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的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和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

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凡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都应制定企业标准。

2.设备管理技术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工作标准。企业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企业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最后交厂长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

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企业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企业应建立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的制度。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

1.设备动力科要有全厂(矿)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设备的技术档案。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1)目录。

(2)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累计时间。

(6)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7)设备检修、试验与鉴定记录。

(8)设备评级记录。

(9)设备润滑记录。

2.设备动力科应建立全厂(矿)管网图、地下管网图和电缆图及密封档案。

3.基建、技措、安措等项目投产后,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应归入设备技术档案。

4.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五)设备技术台帐

1.设备动力科(车间)应建立全厂(车间)的设备技术台帐。设备技术台帐是全厂设备的综合技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技术状况汇总表(设备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设备缺陷)。

(2)主要设备(装置)运转状况汇总表(设备〈装置〉运转时间、停机时间〈计划检修停机、事故停机、备用停机、停机待料〉)。

(3)设备(装置)检修状况汇总表(大修计划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计划检修工时、实际完成检修工时、维修费用支出等)。

(4)设备事故汇总表(事故次数、停机累计时间、停机损失等)。

(5)备品配件、材料消耗汇总表。

(6)主要设备技术革新成果汇总表。

2.设备动力科应设专人负责设备技术台帐的汇总工作,并负责按国家有关规定填报设备动力工作季报。

(六)图纸资料保管

1.厂(矿)资料室负责保管和供应全厂(矿)设备的图纸。

2.设备动力科负责保管、复制和供应全厂(矿)设备备品配件的图纸。

3.凡向外单位索取的主要图纸资料由厂(矿)资料室保管。

4.设备迁移、调拨时,其档案均应随设备调出,设备报废后档案置于厂(矿)资料室存查。

5.基建、技措、安措项目的设备投产后,其竣工图纸交厂(矿)资料室保管。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由设备动力科或设备所在车间保管。

6.设备动力科和车间还应复制锅炉、压力容器的有关图纸、建立定期检验记录。

第11篇 工贸企业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规范本公司设备设施变更的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变更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设备设施的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

三、职责

3.1设备管理部门全面负责设备设施的变更。

3.2变更申请人负责填写《设备设施变更申请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变更申请的审核。

3.3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设施变更实施过程的监督及变更完成后的验收。

四、管理内容

4.1设备变更要求

4.1.1 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4.1.2 安全设施变更。

4.1.3 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4.1.4 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4.1.5 临时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4.1.6 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

4.1.7 其他需要变更的设备设施。

4.2 设备变更流程

4.2.1 由车间人员对有需要变更的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对达到变更需求的设备进行记录,填写《设备设施变更申请表》并提交部门负责人。

4.2.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对需要变更的设备现场审核,确认无误后在《设备设施变更申请表》上签字确认。并提交安全管理部门。

4.2.3 安全管理部门接收到《设备设施变更申请表》后审核签字,

4.2.4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对需要变更的设备进行更换。

4.2.5 变更实施前,变更的部门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后实施变更。

4.3 记录、保存

4.3.1 对于设备设施变更的要及时对其所填写的申请、审批文件,进行保存、归档。

4.3.2 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对变更资料进行保存、归档。

第12篇 企业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必须坚持设备与生产全过程的系统管理方式;必须坚持不断更新改造;提新安全技术水平的原则;能及时有效地消除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公司财产和人身安全。

一.设备设施选购

必须坚持“安全高于一切”的 设备设施选购原则,要求做到设备运行中,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确保操作工的安全。 2. 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本企业生产特点,要求广泛搜集信息(包括:国际、国内本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设备安全可靠程度。价格、售后服务等);经过论证提出初步意见报总经理批准实施。

二.设备设施使用前的管理工作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2.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责任制 3. 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4. 员工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原理、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维护保养知识等,经考验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三. 设备设施使用中的管理工作

1. 严格执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由公司主管领导和设备管理人员共同落定。2. 设备操作工人须每天对自己所使用机器做好日常保养工作,生产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给予排除。

为了便于操作工日常维护保养,有设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按照技术要求,由部门经理和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检查实施。 4. 预检预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发生事故的有效措施,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设备状况和使用寿命,预先制定出安全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落实专人负责实施,将设备质量保持在最好状态,确保设备从本质上的安全性。

四. 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制度1. 设备运行与维护坚持“实行专人负责,共同管理”的原则,精心养护,保证设备安全,负责人调离,立即配备新人。 2. 操作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1) 自觉爱护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 2)做好设备班前、班中、班后按照要求经常性的加注润滑油。防止过度磨损3) 设备要定期更换、强制保养、保持技术状况良好 4) 建立设备保养卡片,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养护记录 5) 保持设备设施清洁,场所窗明地净,环境卫生好。

五. 设备设施检查制度1. 后勤部设备维修人员,每两周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一次 。 2. 每半年由使用部门会同维修人员,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实际运转状况,制定设备保养计划,设备保养前必须制定修理工时,停歇时间,材料消耗,清洗用油及维修费用。

设备大修完工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查的验收。4. 每年年底由公司主管领导、设备管理人员、部门经理、维修人员负责,按照事先规定的项目内容进行检查打分,评定出是否完好,能否继续使用,提出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等。

六.设备设施安全事故及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

1. 设备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设备损坏和设备事故,根据设备损坏程度,设备事故分为:1) 一般设备安全事故:零部件损坏,经济损失在5000以下。 2) 重大设备安全事故:设备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至50000元。3) 特大设备安全事故:导致设备保费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以上。

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1) 一般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后,操作使用人员应立即向所在单位负责人报告,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责任。2) 重大。特大设备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保护现场并报告公司负责人及有关职能部门,公司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检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责任。3) 对各类设备安全事故,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及时报告,严肃处理。4) 对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造成设备安全事故的领导,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责 任大小,分别给予处分、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交由执法机关处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 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及报废的管理工作 1. 设备报废的基本原则;1)国家或行业规定需要淘汰的设备。2)设备已过正常使用年限或经正常磨损后达不到要求。 3)设备发生操作意外事故,造成无法修复或修复不合算。 4)设备使用时间不长,但因更合理更经济先进的设备或生产使用时需要更换的。5)从安全、精度、效率等方面,已落后于本行业平均水平, 符合以上情况的设备均可申请报废。

设备报废手续1)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经技术部确认并签署意见。 2)由使用部门负责人填写报废申请单上交技术部审核,经副总理批准,移交财务部门结算手续 3. 设备改造的基本要求1)经过技术论证后,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新的零部件就可以提 高设备的综合安全技术水平,经济上也是合算得。 2)设备改造要持谨慎负责的态度,切勿轻易蛮干,必须按照申请,论证、批准的基本程序运程。 八. 严格执行设备管理过程中的记录制度 建立设备技术管理档案,即在设备-生产全过程的状态,按章设 5备选别,设备维护保养、维修、更新改造、报废处理等程序运行。由负责人和主管领导签名确认保存。

永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2023年2月20日

某企业设备维修与报废制度专项审计报告(十二篇)

审计背景:由于公司各部门都有各自的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作业指导书),但对于整个设备管理的制度不健全,公司领导在2008年7月29日给我一份质保部李邦能编制的《设备维修与报废制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企业信息

  • 冶金企业安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七篇)
  • 冶金企业安全隐患报告奖励制度(七篇)46人关注

    1﹑目的:规定事故隐患分类﹑报告﹑奖励方法2﹑范围:全体员工3﹑责任者:安全部4﹑程序:4.1、事故隐患分类4.1.1.一类:干部违章指挥﹑职工违章操作,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及时按要求填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