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综合报告 > 开题报告

2024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12-03 查看人数:77

2024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24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1. 确定研究主题:选择一个具体且具有研究价值的硕士论文主题,确保它在学术界有一定的探讨空间,例如“大数据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2. 文献回顾:详细查阅相关领域的文献,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打下基础。

3. 研究目标:明确你的研究目标,例如,探索如何优化大数据在疾病诊断中的效率和准确性,或者分析大数据带来的隐私保护难题。

4. 研究方法:阐述你打算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工具和技术,例如,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分析,或者通过案例研究来探讨具体问题。

5. 研究步骤:列出研究的具体步骤,从数据获取到结果分析,每个阶段的目标和预期成果。

6. 预期贡献:说明你的研究将对学术界或实践领域带来的新见解或改进,比如提出新的数据处理策略,或揭示未知的挑战。

7. 论文结构:简要介绍论文的章节划分,如引言、文献回顾、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部分:

1. 引入话题:以一个引人入胜的事实或问题开始,引入你的研究主题,例如,“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大数据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在医疗健康领域。”

2. 主题陈述:清晰地提出你的研究主题,说明其重要性和研究的必要性。

3. 文献概述:简要提及已有的研究工作,指出研究的空白或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结尾部分:

1. 研究价值:重申你的研究目标和预期贡献,强调其对理论或实践的意义。

2. 展望未来:可以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展示研究的持续性和前瞻性。

3. 结束语:用一句话简洁地结束开题报告,例如,“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为大数据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2024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第一篇 2024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650字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意义:音乐教学涉及一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问题,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对儿童音乐的启蒙教育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促进儿童发展是儿童教育的任务,是确定教育目标、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音乐教育则要尽音乐艺术之所能,发挥音乐艺术教育之优势来促进儿童的发展。音乐艺术之所能,音乐教育之优势,都可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中去探索,去挖掘。从事儿童音乐教育工作,既要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要熟悉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儿童音乐教育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音乐的声音确不具有确定的含义,是非语义性的。但音乐能通过音调的变化表现出音乐的基本含义。音乐用声音来表达思想内容,是一种表情性的音响。我们知道音乐艺术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声音,声音只为听觉接受,儿童只有通过聆听音乐,接触音乐,有了一幅音乐的耳朵,才能更好的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年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把音乐作为人的八大智能之一。这一理论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中受到广泛而热烈的欢迎。柯达伊?左尔坦终生追求的目标是 让音乐属于每个人 。这个教育目标的哲学思想基础是他对于音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的理解。他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关系,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生。音乐是人的心灵的表现,音乐满足人在精神上的需要,是每天生活的有机部分。 音乐是不能被其他东西所代替的精神食粮,得不到它的人只能生活在精神的贫血症中,没有音乐就没有健全的精神生活。 他认为,音乐是人类文化绝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一个缺少了音乐的人来讲,他的文化是不完善。他还认为,好的音乐教育不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发展,促进儿童智力和情感的平衡、健康成长。这样培养出的儿童,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不管他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都会成为一个比音乐上无知的人更有用的社会成员。音乐教育在学校的重要性,甚至超过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近年来,在加德纳的 多元智能 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认知能力强弱差异,个性差异演化为认知结构、发展速度及心理特质的差异。要真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适合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 概述音乐教育与儿童发展

) 研究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 如何运用音乐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对策、建议、途径和方法等

本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及进度安排

步骤:

)确定论文题目,写出报告,确定大概方法

)整理记录,研究出科学数据

)系统分析访谈记录与调研数据,写出调研报告

) 得出结论,撰写论文

2024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各类报告

方法:实地调研,科学对比,记录分析,成果论文

研究的进度安排:

__年1月 20__年2月 编写发放问卷,进行访谈。

__年2月 20__年3月 整理、统计并分析问卷和访谈内容。

__年3月 20__年4月 撰写论文。对材料进行综合,最后成文,形成初稿。

__年4月 交至导师对论文进行指导修改,最终定稿。

主要参考文献

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4

郑品乐.音乐欣赏时教师如何 描述音乐 [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4

[3] 郭声健.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 [4] 张道一.艺术学研究[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 [5] 孔繁洲.音乐素质教育手册.中国文联出版社 [6] 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 [7]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

[8] 杨立梅 李妲娜.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m].海南出版社,2024

[9] 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上海书画出版社,2024

[10] 斯托洛雏奇.生活、创作、人 艺术活动的功能[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11]褚灏.养成 健全人格 ,造就 艺术的人生 [j].音乐研究,2024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院系或教研室审核意见:

通过 1.善后通过 2.通过

负责人:

年 月 日

第二篇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4250字

【编者按】: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24年2月-202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24年9月-2024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三篇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600字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1.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⑴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在半年的研究时间,10次治疗活动里面,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检验合理情绪疗法对监狱长刑犯的抑郁病症矫治的有效性即对病患情绪状况的促进作用;并使正处于监狱服刑中期的长刑犯认识到,情绪状态并不是激动体验的结果(人们体验到某种不愉快的事件,某种失败或者遭到排斥,都可以被称为'激动体验'),而是不合理信念的结果,并且使治疗对象对他们先前存在的不合理对象产生怀疑。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其消极情绪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在纠正长刑犯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上,让他们懂得一些抑郁症的医学知识,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性格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会在监狱环境下患抑郁症的原因;让监狱患者也能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加强锻炼,改变原来对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逐渐培养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适应监狱劳动改造的环境,积极地对待相对漫长的服刑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不管遭遇任何人生的变迁,都要从逆境中走出来,在生活中做一名强者。

⑵意义:一旦接受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对象--长刑犯用合理信念取代了不合理信念,他们会感到更积极,就会做出更恰当的决定。从而使他们能正视自己所处的现状,积极配合监狱的管理,加强自身的改造,为将来刑期结束,重新融入社会而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能帮助监狱管理人员更好地认识到患有抑郁症的监狱长刑犯的情绪特征和患病原因,从而促使他们更正确、合理地对待病患在服刑期间出现的特殊情况和表现,给与病患更多的理解和人文关怀,帮助其克服情绪上的心理疾病,更好的参与改造。同时也有利于监狱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2.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合理情绪疗法目前在治疗罪犯中得到的应用较为广泛:

⑴国外研究:①艾伯特·埃利斯曾进行了一些治疗性犯罪人的尝试,他利用情绪疗法治疗了一个28岁的露阴癖者。在前几次的治疗中,艾伯特·埃利斯就向这个治疗对象表明了他存在的不合理思维,这些不合理信念导致这名治疗对象体验到一些消极情绪,例如,自怜、抑郁、愤怒等。因此,在治疗这名露阴癖者的过程中,艾伯特·埃利斯向他指出了不合理思维,帮助他对每种不合理思维提出质疑。随着患者放弃对自己提出的强制性要求,随着他用别的内通替代了自己的偏好和愿望,他的行为变得不那么冲动了,他感到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反社会行为了。这种方式被称为合理情绪疗法的a-b-c模式。艾伯特·埃利斯在排斥治疗对象的行为的同时,接纳治疗对象本人。他帮助治疗对象处理其敌意和抑郁情绪,从而降低这类消极情绪的强度。他帮助治疗对象承认自己的愚蠢行为,但是,并不贬低治疗对象本人,同时,也让治疗对象学会放松术。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②艾伯特·埃利斯还利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一名精神病态者。他认识到,咨询并不能对所有的精神病态者产生效果,但是,对于许多精神病态者来说,在他们虚张声势的行为后面,存在着焦虑和罪恶感。他们的犯罪行为往往是防御性的,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缺乏自尊的。艾伯特·埃利斯的治疗不是责备这些人,而是努力向他们表明,他们的行为方式是自我挫败性的。治疗的关键是,要向他们表明,他们的犯罪行为对自己是有害的。

③莫茨比(m.maultsby,1975)更广泛地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犯罪人的治疗之中。例如,在缓刑犯和假释犯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将15~20名缓刑犯和假释犯组成治疗小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活动。每次进行集体治疗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合理情绪疗法进行讲解和讨论。通过使用这种治疗方法,似乎降低了这些犯罪人对假释官的敌意。一旦犯罪人学会了不再使自己心烦意乱,他们就能更好地在别人的帮助下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四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6700字

一、论文题目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理解的比较研究

二、论文选题依据

1.选题的来源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选题来源:

首先,熟知并不等于真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一般是把形而上学放在与辩证法的比较中来理解。即:凡是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来看问题就是辩证法,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来看问题就是形而上学。并由此得出,形而上学是荒谬和错误的结论。其实,我们对形而上学的这种大众化的理解,遮蔽着我们对形而上学本身的真正把握,而且极容易造成思想的各种混乱。因此有必要还形而上学以本来面目。而造成这种误解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没有厘清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的不同理解,不知道形而上学的真正含义。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人们沿用的其实是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的用法,把形而上学紧紧视为一种思维方式,把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对立起来。恩格斯在他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研究,特别是自然辩证法中,把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当作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式,认为形而上学是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恩格斯写到:“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在他们看来,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就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评价是,虽然在依对象的性质而展开的各个领域中是合理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迟早都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会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的生成和消逝;看到它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我们来说似乎是极容易理解的,因为它是合乎常识的,然而,常识在日常应用的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碰到极为惊人的变故。恩格斯认为,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注视生成和消逝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由此可见,在恩格斯看来,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形而上学用孤立的、片面的、凝固僵化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它的内部矛盾,而辩证法则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发展的动力归结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显然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把握不是局限在思维方式这一个角度,马克思在“体系、超越、反思”等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一词,并称黑格尔建立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包罗万象的王国”。马克思认为黑格尔以及前人以各种方式来解决脱离或背离现实的纯抽象、纯客观以追溯整个世界的本源的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形而上学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学问,其主题是对存在及人的本质性的一种超验的追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回避这一主题,而只是以新的方式来阐述这一主题。马克思在对社会存在的反思中,是从生产劳动这一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入手的,他认为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史。在对现实社会的超验性思考时,他也是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状况入手的。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指出:“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所以马克思理解的形而上学,应该是指那种反对以寻求“原因”的基本原理为目标的传统形而上学。它并不必然意味着形上之思的终结,而只是说传统哲学意识第一性或理论优先于实践的经典地位被取消,哲学已经转换了思维方式。让形而上学回归到服务现实世界正是马克思对形而上学和哲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其次,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一些文本中,也是提到了空间问题。而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表面是地理意义上的空间,但是完全可以从中读出社会空间的含义,比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讲到了城乡对立,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讲社会空间的断裂。而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讲到资产阶级的形成史,即资产阶级通过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等方式进行的全球扩张,实质是这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也就是社会空间的再生产,它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在生产上接受这种资本的生产方式,而且要在文化、法律等方面接受这种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最后,恩格斯特别关注了城市空间的规划以及工人阶级的居住空间问题。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历时21个月的考察,以大量的数据和实例向我们再现了19世纪英国的主要工业城市的面貌。在《论住宅问题》中,他不仅指出了造成工人阶级居住空间的恶劣的根源,而且也提出了空间正义的问题。

理论意义:

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马克思的社会空间理论进行过不少讨论,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相关研究比较零散,多局限于特定视角和个别问题上,或者是更多的停留在国外空间理论思想的引介上,或者是缺少结合当代人类空间实践的更为开阔的研究视野。因此,本文将这些问题都集中在一起进行梳理和讨论,使得马克思的社会空间理论有一个整体的框架。

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理论,从微观方面来讲,就是关于空间正义,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问题;从宏观方面讲,就是全球化的问题。那么,在我国目前的状况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住房问题,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房价的不断提升而导致的城市居住空间的占有、使用等出现一些问题,那么恩格斯关于这方面的思想就可以给于我们以启发,而不至于走了老路、走了弯路。其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与世界接轨,作为全球资本链条上关键的一环,我们该如何走下去。马克思的社会空间理论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认清形势,真正做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资料收集情况(含主要参考文献)

著作类: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

(6)、李春敏:《马克思的社会空间理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

(7)、高鉴国:《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年。

(8)、孙江:《空间生产——从马克思到当代》,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

(9)、童强:《空间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

(10)、张一兵:《回到马克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年。

(11)、吴宁:《日常生活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

(12)、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4年。

(13)、大卫·哈维:《希望的空间》,胡大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

(14)、大卫·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年。

(15)、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年。

(16)、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translated by donald nicholson-smith,blackwell publishing ,1991。

论文类:

(17)、俞吾金:《马克思时空观新论》,《哲学研究》,1996年第3期。

(18)、胡大平《马克思主义与空间理论》,《哲学动态》,2024年第11期。

(19)、段进军、胡火金:《发展主义空间观的批判与空间观的转型》,《哲学动态》,2024年第11期。

(20)、刘怀玉:《不平衡发展的“现在”历史空间辩证法》,《学习与探索》,2024年第6期。

(21)、庄友刚:《空间生产范式的资本批判与中国马克思哲学创新论域》,《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

(22)、王金福:《“空间、空间生产”五问——对张之沧教授几个观点的质疑》,《学术月刊》,2024年1月 第44卷 1月号。

(23)、张之沧:《再论空间的生产、建构和创造——回应王金福教授的“质疑”》, 《学术月刊》,2024年1月 第44卷 1月号。

(24)、庄友刚:《西方空间生产理论研究的逻辑、问题与趋势》,《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年第6期。

(25)、陈忠:《城市启蒙与城市辩证法:再论城市哲学的建构》,《河北学刊》,2024年5月 第32卷 第3期。

(26)、吴细玲:《城市社会空间与人的解放》,《哲学动态》,2024年第4期。

(27)、董慧:《身体、城市及全球化:哈维对解放政治的空间构想》,《哲学研究》,2024年第4期。

(28)、赵海月、赫曦滢:《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的辨识与建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3月 第52卷 第2期。

(29)、邹诗鹏:《空间转向的生存论阐释》,《哲学动态》,2024年第4期。

3.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基本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的关注在不断提升,许多学者主持翻译了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著,撰写了以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为主题的论文,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相关研究比较零散,多局限于特定视角和个别问题上,缺乏整体的梳理和探讨。

首先,马克思关于社会空间的理论界定。国内学界的阐释路径一是将时空作为物质运动之存在形式的逻辑贯彻到底,强调社会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二是将马克思的社会空间观作为对纯粹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然空间观的一种扬弃和实践的唯物主义在空间观上的一种革命性变革,实践使空间具有社会属性,并与价值、自由、社会革命这样的问题关联在一起。

其次,世界历史与全球空间生产。世界历史是马克思社会空间探讨的重要维度,学界对此进行了诸多探讨,任平等从资本视角入手,指出空间生产方式一直是从当年马克思到当代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马克思的空间视野中,资本不仅是一种历史的生产方式,而且也是一种空间的生产方式,资本全球化使历史成为全球性的历史过程。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问题。学界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庄友刚指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范畴内在地暗含着空间本身的生产这一内涵,因为社会生活本身的生产意味着社会生活空间的扩张,也就是社会生活空间的生产。刘怀玉认为,空间化问题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当代意义的独特视角,空间化问题研究弥补了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空间角度的缺失,是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根本途径。

最后,城市空间生产与空间剥夺。城市空间生产是马克思探讨社会空间又一重要维度。高鉴国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市空间的探讨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后者促进了新型城市的迅速增长,同时占据垄断地位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城市化国家,利用国际间的城乡差别和对立,控制和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剥削发展中国家。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的研究不仅彰显于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体系中,而且渗透于当代空间研究的其他理论派别,涉及人文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空间哲学等多个学科,这说明马克思在当代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中不但没有缺场,而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第一,对马克思社会空间观的重新思考。国外相关研究普遍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着空间维度缺失的问题,列斐伏尔指出,空间不应只是充当一种辅助物或背景,恰恰相反,它本身就是主角;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核心是生产关系的生产,而生产关系的生产本身就是一种空间的生产。哈维也认为,马克思关注空间和地理的重要性,他敏锐的注意到资本主义的兴起是同它在世界舞台上的地理活动和策略交织在一起的。苏贾也认为,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中渗透着清晰的地理学分析,比如《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涉及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的地理扩张问题。

第二,在对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的思考基础之上提出的研究方法。列斐伏尔提出了“社会—空间—历史”三元辩证法,这是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将辩证法空间化的重要尝试,在此基础上,他从空间的社会属性出发,将空间区分为感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与实际的空间,并以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与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将人类空间化历史概括为六个阶段。哈维提出了将历史唯物主义升级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理论主张,同时用“时空压缩”这一范畴阐发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新时空体验。苏贾区分了“空间”与“空间性”,认为后者是空间社会属性的真正表达,他在梳理当前对马克思主义空间分析的几种不同理论倾向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社会—空间辩证法”,并为其设定了理论前提。

三、研究方案

1.论文提纲(主要研究内容)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

引言 空间与资本

(一)、关于空间

1、空间的概念

2、空间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二)、关于资本

1、资本的概念

2、资本的表现形式(物的形式及人格化的资本、一种关系、一种过程)

一、微观视域下的社会空间:资本主义工业城市

(一)、资本主义工业城市及现代资本的形成

1、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形成(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繁荣和衰败。简单协作。机器的使用。工厂制度。工业城市形成。)

2、现代资本的形成(共同体尽头交换的出现。商人阶级的出现。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换。)

(二)、工业城市:资本积累的重要载体

1、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空间(过剩人口的出现:失地农民、破产的家庭手工业者等。便利的交通条件:铁路、港口等。生产资料:资金的充裕、机器的使用等。)

2、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科学技术与资本的结合。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应用。机器的不断改良。)

3、活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点(城市空间的聚集效用。资本的空间集合能力。并存劳动。)

(三)、空间正义:住宅问题

1、城市规划(工人住宅区的集中。商业街区的建立及原住民的拆迁。工人居住区域的不合理规划。疾病爆发、高死亡率等。)

2、居住环境(工人与资本家居住环境的对比:室内和室外、居住区周边的交通、卫生状况等。生活方面:购物、饮食、娱乐等。)

(四)、城乡空间二元对立:资本发展的必然后果

1、城乡分离向城乡对立的转化(前资本主义时期城乡状况。现代资本的出现,工业城市的形成。乡村的附属地位确立。)

2、城乡对立的形成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乡村手工业者破产。城市的就业机会增加。对乡村资源的掠夺。乡村工厂:乡村城市化。)

(五)、工业城市:工人运动的发源地

1、工人阶级的集中(居住区域的划分。不断涌入的农民。多地区、多民族的工人汇合。)

2、工人阶级革命意识的觉醒(机器改进使得大批工人失业。由对机器的仇恨转向资本家。意识到自身的状况。)

3、工人革命运动的发源地(对生产资料的破坏。各种形式的罢工。有组织的革命运动,巴黎公社等。)

二、宏观视域下的社会空间:资本的全球化

(一)、全球空间的形成

1、资本的发展:区域空间的形成(新航线的开辟、美洲大陆的发现。对新空间的占领。资源的掠夺。原始积累。)

2、资本的扩张:生产关系的空间再生产(殖民地理论。)

3、资本的必然趋势:全球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过度积累。国内市场的饱和。开辟新市场的紧迫性。)

(二)、全球空间的断裂

1、不平衡地理发展(客观地理环境。三个从属: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2、国际劳动分工的形成(工业国家为核心。农业国家为附属。农业服务于工业。)

(三)、资本的全球空间再生产

1、生产方式的全球化(空间支配。资本再积累。转移过度积累。)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化(货币。交换。自由。平等。)

(四)、资本全球化的意义

1、积极方面(生产力的提高。物质财富的积累。交往的普遍化。)

2、消极方面(生态的破坏。人的片面发展。)

3、资本主义的灭亡(多国胜利论。)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对我国目前空间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

(二)、对当下人类空间实践方面的指导意义

2.论文写作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写作重点: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的空间理论的两个视角的描述如何将逻辑与历史进行统一。

写作难点:除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空间理论进行阐述外,如何将当代新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哈维等)的空间理论与其进行更好的融合,以凸显马克思恩格斯的空间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写作创新点:本文对资本及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及扩张等置于空间视角,从而将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空间转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论述人类解放。

3.研究的思路、方法和论文写作的计划、进度安排

研究的思路:鉴于目前国内外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的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将主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为根本依据,并对新马克思主义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阅读以便补充。

研究方法:在查找与本文相关的书籍、各类期刊、学术报告等二手资料的基础之上,回归文本,忠于原著。

论文写作的计划、进度安排:

(1)、20__年3月至20__年5月:收集资料并阅读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20__年6月至20__年10月:进一步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完成论文初稿。

(3)、20__年11月至20__年12月:反复研读修改初稿后,提交导师指导。

(4)、20__年1月至20__年2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定稿。

(5)、20__年5月:进行论文答辩。

第五篇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要求950字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包括5个部分: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所选课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目前仪器设备和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论文工作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再谈下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至迟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凡未按时开题着,可酌情在论文成绩中减1至5分。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并进行现场考察和初步的试验研究,然后写出5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必须在学院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

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和科学论证。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取消研究生学籍,终止培养。

4、开题通过后,应将开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教研室主任和学院院长签字后交校学位办公室。研究生、导师、学院各存一份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的复印件,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

5、开题通过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课题者,由导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教研室主任、学院院长、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批准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改换研究课题,更改研究课题后仍不能进行下去的,则对研究生取消学籍,并取消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的资格。

第六篇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优秀3200字

一、研究课题

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二、课题研究概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间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的组织形式,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政府运作的方式。村镇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信息化管理直接关系到村镇建设的效果。我国村镇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村镇建设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却严重滞后,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信息发布、传递和反馈仍然停留在传统方式的阶段,因此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缺失问题,本文研究了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建立需求。首先,运用需求识别理论分析了系统用户,将用户进行合理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特点,结合村镇建设的具体活动明确用户需求内容与特征;其次,基于用户需求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具体功能需求及业务功能流程,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了系统体系结构和运行环境;最后,根据顾客需求满意度理论,尝试在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后,从使用需求和用户满意度两方面分析系统的适用性,并构建了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在充分分析系统需求和满足用户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村镇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根本的村镇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涉及用户入网查询、在线验证、内部审核、网上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功能,通过完善的标准业务流程设定,清晰的操作界面以及明确的工作划分,有效地将用户需求与系统各方连接起来,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逐步认识村镇建设标准的准确性、适用性,使村镇建设标准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最终达到用户的满意度。

三、研究背景

建国60年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逐渐取代了中国计划经济制度,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和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小城镇,城镇化是的民生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规划⑴。国家“十二五”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体现特色、量力而行”的原则,搞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是各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保障。

村镇建设活动极其分散且分布在广阔的地域范围。目前,全国共有约330万个自然村,66万个行政村;有2.2万个集镇、近2万个建制镇,有9亿多人口在农村居住、工作和生活。全国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3.41亿亩,城镇建城区5700万亩,而农村建设用地2.84亿亩,农村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5倍。

住宅建设一直是村镇建设的主旋律,我国村镇建设规模巨大,且持续增加。据建设部统计,2024年农村住宅投资2334亿元,村镇住宅建设量8亿多平方米,而同期城市的年住宅梭工面积约为25?30亿平方米。2024年我国的城镇化率约为40%,“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4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47%。目前农民自建住宅每年还以2%的速度增长,其中楼房比例增长更快,约占60%,年梭工面积达到4亿平方米以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工程建设量将不断增长,一批适应村镇经济发展需要的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生态住宅等建筑形式也会相继出现。

每个村镇的功能不是天然的、自发的,它是受各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如村镇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基础设施状况、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等。我国现在非常重视依据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村镇建设,把村镇定位为分担大城市人u的聚居地,以“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配套、高质量管理”为指导,探索建立小城镇规划备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划执行,大力加强了村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其承担了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而非经济生产功能。

四、研究目的

为了有效地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大力发展村镇公共事业,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规划建设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方式作为技术指导来实现,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适用于村镇建设项目特点的工程建设标准,为村镇建设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维护、加固、拆除等活动提供一个协调统一的、可重复使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

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是村镇建设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涉及到有关村镇建设的众多标准的申报、编制过程管理、审核和发布、宣贯、修订和废止等等诸多标准化管理工作,同时还涉及到与村镇建设标准相关的信息发布、技术指导、动态辅导、专家支持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信息化系统平台作为媒介,满足村镇建设领域标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保障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快捷、方便、广泛传播。

任何信息服务建设都需要满足相应的需求,适合使用者的特点,同时,能够提高相关工作效率,节约时间、资源等。本文旨在分析总结当前我国村镇建设的现状,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经验,针对我国村镇建设标准不能被及时掌握和标准实施效率低等问题,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利用顾客需求识别的思想,分析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用户群体及其需求,设计符合用户需求的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和体系构架,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以测量用户满意度,为系统平台的开发提供依据。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研究视角从技术应用和政府职能变换转向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系统功能、体系和开发模式,能够直观地实现用户需求、达到用户满意。以用户为中心的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涉及用户、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需求满意度四个概念,其巾需求是核心,用户是需求对象,而功能需求是用户需求的实现方式,需求满意度是用户需求的最终目的。因此本文将从用户需求、基于需求视角的功能需求与设计和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三个方面展 。

全文内容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简述我国村镇建设现状及研究本文的目的,回顾国内外建设领域信息化研究现状,总结现代信息化建设不适合村镇建设,提出建立符合我国村镇建设的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规划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概述了我国村镇建设标准和标准化概念,介绍了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分析和体系结构。运用需求识别理论,阐述了顾客识别和顾客需求的概念,总结出顾客需求识别流程,提出顾客需求满意度含义。

第三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识别。运用需求识别理论,针对村镇建设的实际情况讨论系统用户类型及特点,进一步指出不同用户存在不同的需求,分析了系统用户的需求与特征,最终对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关系进行论述。

第四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提出系统功能需求的实现目标,继而分析了系统功能框架的设立、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系统体系结构和运行环境,归纳出采用这种结构和运行方式建立系统的特点。

第五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本章是对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过程中,从使用需求和用户满意度方面,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系统的适用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构建了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

第六章,结论。总结所做研究的成果,提出本文的不足和对后续工作的期望。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

2.1 我国村镇建设标准化概述

2.2 标准化信息系统分析

2.3 标准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2.4 需求识别理论

2.5 本草小结

3、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识别

3.1 系统用户类型及特点

3.2 系统用户需求内容

3.3 系统用户需求特征

3.4 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关系

3.5 木章小结

4、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1 系统功能的需求实现目标

4.2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4.3 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4.4 业务功能流程分析

4.5 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4.6 系统运行环境分析

4.7 木章小结

5、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 需求满意度评价

5.1 需求满意度分析

5.2 构建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七篇 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2450字

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1.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1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1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1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2.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1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1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1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1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1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1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1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1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1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1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共5页,当前第1页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1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1个学科到另1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1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1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1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1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1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3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1。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1.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2.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 计划书的构成

d。 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3.计划从身边做起

a。 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 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第八篇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20241200字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第九篇 关于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500字

以下是管理范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关于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本栏目每天更新,欢迎阅读收藏!

关于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第十篇 社会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5400字

题目:大学生的竞争意识状况研究

——对北京、武汉、上海、广州、黑龙江、西安等城市的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背景条件之下,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日益深化的今天,竞争成为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进化论在今天这个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影响,更具普遍性,而且获得了更加形象的体现。当代世界,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世界。竞争已经被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了。竞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了。对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的人们来讲,竞争变成了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展现其创造力的主要手段。

21世纪的竞争将比以前更加残酷。国家和国家在竞争,企业和企业在竞争,组织和组织在竞争,个人和个人也在竞争。面对这一充满竞争的社会,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竞争都是无法回避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成了一种严峻的生存现实。若想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获得立足之地,就要树立起竞争的意识。

青年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社会的精英,他们的竞争观念和竞争意识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全球化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大学生又具有怎样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观念?他们的竞争观念和竞争意识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竞争观念和竞争意识,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问题。

目前,关于竞争观的研究在经济学领域已有丰富、详实的资料,但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关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竞争观的研究还不多。而且,就现有的资料来看,对大学生的竞争观的研究,大都是定性的研究,是一般性的理论描述,缺乏的是实证性研究。本文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目前的竞争意识状况进行描述,并借鉴经济学和心理学对有关竞争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建构了“大学生竞争意识影响因素模型”,并对其做了定量的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以期在这一过程中得出有启发性的见解。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有关竞争理论的研究

1.中国古代思想家之竞争观

法家认为,竞争源自“财寡”,人性本恶,贪图私人利、彼此竞争是人类的本性,是人固有的生存需要所决定的。人类无法取消竞争,且只有竞争才有发展,主张“人定胜天”,同时主张靠礼仪刑法来控制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儒家极力反对竞争,宣扬“性善论”,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实行仁政”,“和为贵”,人与人之间要“谦恭退让”;墨家主张兼爱和非攻,即普天之下人人相爱,反对国家间之间的弱肉强食;道家主张“无为、清虚、静止”,重视人的本性、反对人性在竞争中被异化。

2.西方思想家的竞争观

英国社会心理学家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认为,人的本性是竞争的;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783)在他的名著《人口论》中第一次提出“生存竞争”这个概念。他认为,生存竞争时大自然的智慧的一种表现,它使穷人不至于变得懒惰和软弱;以达尔文、赫胥黎、高尔顿为代表的进化论者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赫胥黎将生存竞争的概念引入了人类社会,认为人不仅有动物的趋乐避苦本能,而且也有动物不具备的良心和同情心,因此,使人类的每一个社会更有效地同自然状态或同其他社会进行生存斗争;弗兰西斯·高而顿(1822—1911)在对人种的研究中发现不同人种和不同个体在生存竞争中之所以有不同的表现和成绩,除了环境的因素外,还有种的和个体心理素质方面的原因。他为人们认识人的生存竞争提供了新的视角,即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辨证地看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竞争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导致了阶级的分化,造就了无产阶级,导致了贫穷、失业、饥饿、道德败坏和死亡。

3近代社会学家的竞争观

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认为竞争是人类进步的最有力的工具;社会学鼻祖埃米尔·涂尔干(1857—1917)认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不是竞争,而是团结和合作,社会应该通过其制约功能来限制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鼓励人们的合作;德国社会学家乔治·齐美尔(1858—1918)则认为,人有一种希望竞争和冲突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人际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人维持个人自主性和完整性的手段。

(二)有关竞争的特点的研究

竞争的类型:安竞争的性质,可以分为政治竞争、军事竞争、经济竞争、社会竞争、文化竞争五大类;竞争的性质:社会性、冲突性、公平性、胜负性、自由性和公开性;竞争的对象:指人们在竞争中所追求并极力要得到的东西,可以是物资的也可以是精神的;竞争的方式(宏观的):战争、阶级斗争、自由竞争、垄断、竞选、招标和投标、竞争性考试、劳动竞赛、体育比赛、文化竞赛、职务和待遇的竞争;竞争的功能:竞争的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社会竞争的原则: 1.权利保证原则 2.优胜劣汰原则;3.共同发展原则;4.道德原则;5.公平原则;6.合法原则。

(三)竞争的心理观的研究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竞争观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天性赋予人发展竞争性时的不同的“初速度”,最后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的成就动机和人的竞争观念有密切的关系。跨文化的智力测试还表明,抱负与意志是竞争心理的内核。

美国心理学家j. l.弗里德曼等人的研究认为:影响竞争的因素主要有:刺激、动机、威胁、交流信息、奖金和竞赛者个人的特性。

(四)有关竞争观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方式和出身阶层会影响一个人的成就动机,并进而影响人的竞争观念;男女两性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男性比女性更具有攻击性和竞争性;由于职业特征的影响,军人、政治家、企业家、运动员比其他人更喜欢竞争,也更善于竞争;自然科学家比其他人有较少的攻击性,他们的成就动机常指向对事物的认识而不是为了和什么人竞赛;出身于较好文化背景的家庭、儿童少年时代接触过大量的名人角色示范的人,常常会表现出比较高度成就动机,也能取得较出色的成就。

有人认为影响人的竞争观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包括智力水平和“攻击性”素质;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收入、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包括学校的类型,教师水平,启蒙时期是否遇到有影响力的老师等;个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包括智力、气质、性格、成就动机、抱负水平和意志品质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截至目前,关于竞争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理论方面,缺乏实证性研究,大都是宏观的研究而较少有针对某一群体的研究,而且关于竞争意识的影响因素研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也没有详细的分析模型。本文则主要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试图建构一个竞争意识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希望在这一过程中得出有启发性的见解。

三、研究的思路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角度,描述了大学生竞争意识状况的一般特征,并主要对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做了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试图澄清哪些主要的因素对大学生的竞争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主要运用的社会学理论有功能主义的理论和人际交换理论。

在建构“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影响因素模型”时,主要借鉴了价值哲学中对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变量的分析(一是主体的情境变量,如认知、情感、意志等;二是客体的刺激变量,如物质、能量、信息对人的刺激作用等;三是客观环境变量,如所处的客观的环境、氛围、条件等。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体系就是人的价值观。);社会心理学中对认知理论关于人的知觉的整饰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有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检验并修正该模型,并希望在此过程中得出富有启发性的见解。这一模型的初步框架为:(见图1)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是:

大学生自身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越强,对竞争的各组成要素的认知水平越高,家庭背景越好,社会环境越有利于竞争则其竞争的意识就越强

具体的研究假设:

年龄、性别、宗教信仰、专业类别与竞争意识的强弱不相关;

个体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竞争的意识就越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可越强,竞争的意识就越弱;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竞争意识的强弱有关;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观念越强,竞争的意识就越强;个人主义观念越强,竞争的意识就越强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竞争的意识就越强;父母的职业与竞争意识的强弱有关系;家庭的收入与竞争意识的强弱有关系;

竞争的目标越明确,与自己的利益关系越密切,竞争的意识就越强;与竞争对手的关系越是良性的,竞争的意识就越强;对竞争规则越了解,竞争的意识就越强。

竞争环境的公平性,自由性,法律政策的支持性。

四、研究类型:

本研究为解释性的定量研究。

五、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1、研究对象:普通高校中的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2、抽样与资料收集方法: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实证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采取封闭式结构问卷的调查方法。利用2024年7月“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课题组对北京、上海、黑龙江、陕西、广东5个省、直辖市的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总体进行的分阶段立意抽样,共获得418个有效样本的调查数据。

3、数据分析:使用spss11.0进行录入处理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主要采取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双变量相关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二)、个案访谈法:

为了具体了解大学生对竞争的态度和看法,我们每个调查点都选择了一定的个案进行了访谈。共有个案¬___个。

(三)、文献法:收集了有关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的相关资料,查阅了大量有关竞争的资料,检索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六、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操作化:

(一)大学生:指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年龄在18-30岁之间。主要是指,截至2024年7月仍在校读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二)竞争:广义的竞争,泛指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争胜、赶超或斗争。而作为人学等社会科学范畴的竞争,则是一种狭义的竞争,专指人类的社会竞争,这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人们之间的一种互动方式,是人们为了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而展开的争优劣、争胜负、争存亡的角逐和较量。

本文所指的竞争是狭义的社会竞争:即不同的阶层、集团、群体或个人之间为争取社会地位、声望、名誉等而展开的竞争。

(三)竞争意识:是指人们对竞争的积极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意志等心理体验的总和。竞争意识是人对客观存在的竞争事实的反映。它可以操作化为下列指标:

1.竞争观念(对竞争的认知)

2.竞争态度

3.竞争目标

4.竞争手段

5.与竞争对手的关系

6.对竞争的规则、竞争的法律、制度环境的认识

7.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素质

七、论文的大纲:

(一)导论

1.问题的提出,

2.文献综述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5.基本概念的界定

6.研究方法及样本的概况

(二)研究的背景

1.研究的宏观背景:.全球化影响、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

2.竞争观的理论溯源: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竞争观;西方思想家的竞争观

(三)我国目前大学生的竞争意识的特点

1. 对竞争的态度特点

2. 通常采用的竞争手段的特点

3. 对竞争的目标的认知特点

4竞争行为的参与特点

5.与竞争对手的关系的特点

6.对竞争的环境的认知特点

(四)我国目前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1.个人的基本特征

1.1个人的年龄、性别、宗教信仰、受教育水平、家庭背景、所学专业类别

1.2个人的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

2. 竞争目标本身的特性

3. 竞争对手的特性

4. 竞争的情境特征

5.竞争环境的特性:国家的法律、法规、机会的均等与否

(五)结论

1.大学生竞争意识的总的特点

2.主要影响因素

3.修正模型

4.提出改进大学生竞争意识状况的建议性措施。

(六)讨论

本研究的优点和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重点:利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总结归纳出目前我国大学生竞争意识的特点,建构了“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难点:受调查资料的局限,有些详细的资料未能直接。分析时有点困难。

(三)创新点:利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建构了自己的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和修正。

附参考文献:

注释:

①《现在与未来——中国青年人生观现状》1989年

②《大学生人生观现状和轨迹》1988.12期

③《不安的太阳》,《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2期。

④ 成就动机:一种追求成功或成功地达到某种卓越水平的心理动力,是激发人们投入竞争的最基本的原动力,《竞争 社会—心理—文化透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陈会昌著,2000年4月。(m)

⑤ 个性的“大五”影响因素国外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由北京发展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陈会昌总结归纳。

⑥ 当代价值学家s.c·珮珀提出的。s.c·珮珀:《价值源泉》,转引杨祯钦:《价值哲学简介》,载《现代外国哲学》(3),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⑦《中国青年人生观调查》1993(m)

参考文献:

⑴《竞争 社会—心理—文化透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陈会昌著,2000年4月。

⑵ [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⑶ [美]j. l.弗里德曼,d.o.希尔斯,j.m.卡尔史密斯等著,高地、高佳等译:《社会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

⑷ 彭冉玲:《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⑸ 李昊:《生存只能靠自己》,中国商业出版社,2024年4月

⑹ 张书琛:《体制转轨时期珠江三角洲人的价值观》,人民出版社2024年10月。

⑺ 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桂园图书公司出版社,1989年3月。

⑻ 全国13所高等院校编写组编:《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

⑼ 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桂园图书公司出版社,1989年3月。

⑽ 秦维红:《论竞争是人的本性》,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

⑾ 王植树彬等主编:《现代人才素质概论》,中央译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⒁ 凡禹主编:《竞争之道与合作之道》,北京民主建设出版社,1999年9月。

2024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十篇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意义:音乐教学涉及一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问题,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对儿童音乐的启蒙教育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促进儿童发展是儿童教育的任务,是确定教育目标、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音乐教育则要尽音乐艺术之所能,发挥音乐艺术教育之优势来促进儿童的发展。音乐艺术之所能,音乐教育之优势,都可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中去探索,去挖掘。从事儿童音乐教育工作,既要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要熟悉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儿童音乐教育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硕士毕业论文信息

  • 2024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十篇
  • 2024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十篇77人关注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意义:音乐教学涉及一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问题,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对儿童音乐的启蒙教育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促进儿童发展是 ...[更多]

  • 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十篇
  • 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十篇47人关注

    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1. 简述设计计划学是1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1概 ...[更多]

  •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优秀十篇
  •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优秀十篇28人关注

    一、研究课题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二、课题研究概述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间的沟通方 ...[更多]

  •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20十篇
  •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要求20十篇21人关注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更多]

  •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十篇
  •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十篇18人关注

    【编者按】: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