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政府报告

市政府财务报告参考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2-03 查看人数:28

市政府财务报告

市政府财务报告怎么写

1. 标题和介绍:市政府财务报告的标题应简洁明了,如“2022年度xx市财政收支报告”。开头部分要概述报告的目的,例如,“本报告旨在详细说明2022年度xx市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为市民及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2. 财政收入:详细介绍各项收入来源,包括税收(如所得税、增值税等)、非税收入(如土地出让金、罚款等),并列出总收入总额。

3. 财政支出:列举各政府部门的预算分配,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并说明重大项目的支出详情。

4. 预算执行情况:对比预算计划与实际执行结果,分析偏差原因,如经济环境变化、政策调整等。

5. 财政赤字或盈余:如果存在赤字,解释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若有盈余,讨论如何有效利用。

6. 债务状况:报告市政府的债务水平,包括债务余额、利息支付等,分析债务可持续性。

7. 审计和透明度:提及审计机构的角色,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公开透明度。

8. 未来展望:简要预测下一年度的财政趋势,提出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部分:

“尊敬的市民、市议会成员及各位利益相关者,我们荣幸地提交2022年度xx市政府的财务报告。这份报告详尽展示了过去一年的财政运营状况,旨在提高公共财政的透明度,促进决策的明智制定。”

结尾部分: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这份报告。我们承诺继续致力于财政的稳健管理,以确保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为xx市的持续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共同见证市政府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改善。”

市政府财务报告范文

第一篇 市政府财务报告参考1750字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哈尔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全市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财政支出保证了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全市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为完成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各级财政部门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预算顺利执行。加大财政收入组织力度,正式启用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加强对税源企业监管,促进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抓好非税收入管理,通过收入直缴、以票管费、机打票据等方式,杜绝收费单位截留、坐支、拖延上缴收费资金。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年初预算基础上压缩公用经费支出5%支援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要求,压缩公用经费3470万元。与有关部门配合,在17个市直单位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的通知》,规范未参加车改试点单位车辆使用管理。加强差旅费管理,制定下发了《哈尔滨市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差旅费开支行为。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核定外事出国和会议经费,超标不予核销。

备产业、金融行业及哈尔滨卷烟总厂、龙运物流园区等行业、企业的财政扶持政策,促其加快发展。认真筛选重点财源项目向省申报,争取省级财源建设资金支持6906万元。三是支持推进企业改革。落实资金9.6亿元,用于中央和省属企办校剥离、中央企业破产、厂办大集体改革、国有企业“三供”分离和国有流通企业历史金融债务回购工作,并根据政策规定为84户改制企业减免契税7100万元。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开展解决国有和集体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工作,解决企业拖欠工资14.9亿元。

各位代表,哈尔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的看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与同类城市相比,财源建设速度不快,财政收入规模偏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支出结构还需优化,对民生保障能力仍需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哈尔滨市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加大财源建设力度,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教育、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三、完成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围绕落实市人大本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各级财政部门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力加强财源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支持大项目建设。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关投资大幅增加,要抓住这一契机,与有关部门配合,筛选一批大项目向上申报对接,争取上级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需要地方配套的项目,积极落实好配套资金。完善哈尔滨市鼓励招商引资的财税优惠政策,促进项目落地。二是支持经济结构优化和园区发展。综合运用新型工业化、财源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专项资金,支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和新兴战略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旅游和服务外包业发展壮大。培育对俄出口骨干企业,扶持哈尔滨市对俄出口加工园区和加工基地建设。支持哈大齐工业走廊园区和航空汽车产业城等重点工业园区建设。三是支持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贯彻落实哈尔滨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哈尔滨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由1000万元增加到万元,用于发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继续向民营企业担保中心注入资本金5000万元,增强其贷款担保能力,并建立创新型企业专项担保基金,更好地支持科技型、创新型民营企业发展。四是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支持向市投资集团、市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注入资金和资产,提高其融资能力,促其争取更多银行贷款或以发行债券等方式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五是支持国有企业改革。认真研究推进公益性企业改革的财政政策,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国有公益性企业改革发展。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逐步扩大试点企业,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第二篇 202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2500字

一、2024年工作回顾和“十二五”发展成就

2024年是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______系列重要讲话及对深圳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在___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目标,坚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突出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着力稳增长、优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初步核算,本市生产总值1.75万亿元,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85亿元,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3298亿元,增长21.4%。辖区公共财政收入7238.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7.1亿元,分别增长30.4%和30.9%。进出口总额2.75万亿元,其中出口1.64万亿元,连续23年居国内城市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7.8亿元,增长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2%。

(一)着力推动经济稳增长。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市场低迷不振、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全年的严峻形势,着力打好政策“组合拳”,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出台促进经济健康发展“18条”、外贸稳增长“22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并减免企业税负698亿元,实现经济逐季加速。新增有效投资精准发力。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重点片区,以及阿里国际总部等262个重大项目建设,华星光电二期、天安云谷产业园一期等建成投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十七年来新高,城市更新投资增长43.1%。新兴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实施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消费培育工程,推进国家信息惠民和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7万亿元。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实施“一带一路”市场开拓计划,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分别增长5%和15.3%。新型业态加快形成,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进出口额707亿美元,增长21%,跨境电商交易额320亿美元,增长88%。

(二)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制定实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深圳行动计划,支持产业升级项目2350个,强化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试点,加快建设产业基地和集聚区,七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6.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产业分别增长19.1%和19.3%。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落实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五大未来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快阿波罗等未来产业园发展,建设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成立航空航天、无人机等创新联盟。未来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已成为新增长点。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实施金融创新“36条”、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新增法人金融机构20家,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9%,占gdp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200亿元,增长14%。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69.3%,提高1个百分点。大力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支持服装、家具、钟表、眼镜、黄金珠宝等产业时尚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成功举办首届深圳时装周。建成眼镜创意产业园。工业设计产值增长15%,红点产品设计奖占全国32%,中芬设计园营业收入超10亿元。

(三)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出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05%,pct国际专利申请1.33万件,占全国46.9%,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中国专利金奖获奖数占全国1/5。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我市召开。优化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新设创新引导基金。市区财政科技类支出209.3亿元,重点支持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研发,组织重大技术攻关156项。提升创新能力。新增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176家。组建神经科学、大数据等新型研发机构。入选“”38人,引进“珠江人才计划”、“孔雀计划”创新团队9个和20个。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出台促进创客发展政策,建成深圳湾创业广场,举办国际创客周,打造国际创客中心。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股权众筹,新注册股权投资企业超2万家,达晨、深创投居“中国创业投资机构”前两位。首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落户深圳。净增商事主体42.2万户,增长24.5%。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成44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36项国家试点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简政放权,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取消、转移、下放市级行政职权192项。公布32家市直部门、10个区权责清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等三项试点。加速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推动法治、金融、投资贸易规则等六大领域创新,31项改革成果纳入广东自贸区60条创新经验,14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税收超过17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17亿美元。自贸新城大会战“十大战役”成效显著,完成建设投资308亿元,相当于前五年总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出台实施方案,支持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建设,一批项目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完成承包工程84.9亿美元,增长94%,实际对外投资增长272%。

(五)着力提升城市功能。针对城市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轨道交通6、8、10号线等7个项目动工,在建线路总长211公里,福田地下轨道交通枢纽建成使用。深圳机场实现24小时,新开国际航线5条。深中通道、坂银通道等开工建设。拆除二线关口,实施16个二线关口交通优化和127个拥堵道路改善工程。加快推进环境优化工程。完成26项环境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制定实施总投资816.5亿元的治水提质五年计划。新建成污水管网335公里、新开工724公里。完成深圳湾水域14个排污口整治,开工建设6.6公里滨海休闲带西段工程。与东莞市联合启动茅洲河全流域治理。完成妈湾电厂深度脱硫除尘改造。全面推广使用国ⅴ柴油,推进港口货柜车清洁能源改造和岸电设施建设。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东部湾区(盐田区、大鹏新区)列入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加快优化发展空间。开展建设用地清退。出台严查严控违法建设决定,拆除违法建筑153.6万平米,下半年违法建筑零增长。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城市更新供应土地2.6平方公里,整备释放土地15.3平方公里。加快实施智慧城市项目。出台宽带中国示范市实施方案,新建4g基站1.7万个,新增光纤入户67.2万户。建成全市统一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第三篇 市政府2024年发展情况与2024年工作计划草案报告1600字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全年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同比增长31.9%;三次产业比调整到31.74:30.71:37.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一)第一产业稳步发展

(二)第二产业快速发展

工业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14户;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4户;全年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41.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38.7%;实现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38.5%。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7亿元,开发新产品30种,对工业经济贡献率实现9%,企业改制和资本运营取得了较好效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区道路,人行步道和泥泞路、广场改造、城区绿化、排水管线改造及供热设施等工程如期竣工,响铃公园改造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项目依法依规有序进行。

(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四)项目建设成果显著 今年,向上争取国家扩大内需项目资金10409万元,争取省级以上配套资金6150万元。共涉及个项目,涉及村村通公路、农村计生服务体系、廉租房、农村防护林等26个专项,项目总投资达4.56亿元。大唐发电、风电、中石油管输天然气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的推进为加快项目建设,为保持投资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五)民生工程有效实施。

年初提出的14个方面66项民生工程得到有效落实。泥泞路改造,旧小区改造、廉租房建设、城区棚户区改造、低保扩面、医保覆盖、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等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需要进一步扩大;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计划的初步安排

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按照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建立新型产业体系。围绕“一带”、“两轴”、“三个基地”、“四个功能区”、“五大产业”、“六大工程”的思路加速发展。 依据上述发展目标,2024年主要落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投资,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把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促进经济较快发展的强大引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和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在重大项目的实施,立市

项目的谋划及多渠道筹集资金等方面实现突破。着力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户,新增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户。进一步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实施名牌战略,有效提升我市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发挥区位优势,夯实区域物流中心的产业基础。以温州商城为依托,引进发展大型商贸企业,壮大传统服务业规模。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以粮食、汽车为主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内陆港、空港、海铁联运、物流网加互联网,有效整合仓储、运输、信息等资源,努力实现商贸服务业现代化。

(四)推进城市开发,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全力推进西部新城开发。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在形象面貌上有新的展现。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岭西三路北段、新风大街、育文路、育民路和科贸大街的道路、排水和路灯工程;提高集中供热质量,彻底解决城区供热遗留问题;启动净水厂改造工程,保证供水质量;继续实施清水绿带工程;加大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力度;高标准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成响铃公园改造。

(六)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工作。围绕区位、产业、资源特色,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之具有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市政府2024年发展情况与2024年工作计划(草案)报告

第四篇 市委政府小金库自查自纠报告1050字

为贯彻落实___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通知》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办按照中共成都市纪委、成都市监督局、成都市财政局、成都市审计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小金库”的治理、自查自纠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部署

自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通知》(成委办[20__]20号)下发之日起,我办即刻按照其相关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建立工作机制,并通过办党组会、行政办公会和成都市人防工作会等,认真做好宣传、部署和组织工作。成立了成都市人防办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财务处),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成防办党[20__号]),确定了我办开展此项工作的时间、范围、步骤和具体安排。

二、全面开展自查自纠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按照成纪发[20__]16号的要求,成都市人防办机关和所属7个事业单位,截止20__年6月19日,全部进行了“小金库”的自查自纠工作,自查面达到了100%。我办所有纳入本次“小金库”清理、检查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并积极认真地按照成防办党[20__]32号的要求,即时动员、布置,安排和开展银行账户、库存现金的治理清查工作。皆未发现私设“小金库”的情况。各单位负责人都本着对自查自纠情况负完全责任的态度,签订了《自查责任承诺书》,并按时报送了自查自纠总结报告和《单位“小金库”自查自纠情况报告表》。

三、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通过历次“小金库”的清理、检查、治理工作和各种反腐__警示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办及直属企、事业单位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小金库”的危害性,并逐步加强了对容易产生“小金库”的关键环节、部位的管控,比如:对单位各类银行账户的结存情况;库存现金的及时盘存情况;各类收费票据、印章的登记管理情况;现金借款凭条及时报销情况以及账薄是否纳入监管等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并按照市财政局的要求和参照其他市级部门的成功经验制定了《成都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成都市人防办机关包干经费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办法),加强了制度建设。同时,严格按照国家和人防系统各项财会法律、法规、制度、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

第五篇 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185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__”时期简要回顾及20__年工作情况

“__”时期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的战略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过去五年,经济运行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20__年预计达5750亿元,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38.1亿元增加到407.7亿元,年均增长11.4%,增速连续三年居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首。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77亿元,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651亿元,分别是“__”时期的2.7倍和2.1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过去五年,产业项目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开工建设20__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671个,完成投资4702亿元,建成投产1744个,新增销售收入1900亿元以上、利税超过200亿元,华南城、万达文旅城等百亿元项目达到10个,凯斯纽荷兰、百事可乐等落户我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8户,书写了哈尔滨产业项目建设史上的新篇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跃升,粮食总产量首次达到360亿斤,比20__年增加108亿斤,实现历史性“十二连增”。工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哈飞福特汽车、中船重工燃气轮机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食品工业产值由729亿元提高到1544.9亿元,成为我市首个超千亿元产业。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4%提高到6.4%,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新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成功撬动各类基金30亿元,在20__-20__年仅有2家企业上市的情况下,近四年来新上市、挂牌企业38家,金融支撑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总收入由381.5亿元提高到907.9亿元,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系列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冰城夏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科技和产业加速融合,与哈工大、中科院等携手创建的6大平台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962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32家,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热潮正在哈尔滨蓬勃兴起、涌动奔流。

——过去五年,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松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和哈西地区快速崛起,“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累计投入2250多亿元,新建改造道路671条、桥涵156座,三环路基本实现贯通,地铁1号线载客运行,哈大、哈齐高铁相继开通,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继20__年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后,去年攀升至1405万人次;建设各类源网厂站30座、排水泵站23处、地下管网6180公里,困扰市民多年的城市内涝、冬季供暖等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重拳整治违建行为,打破背后利益链条,累计拆除违章建筑2.3万处、925.2万平方米,长期嚣张蔓延的违建之风得到基本遏制,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持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主干街路环卫机械化作业实现全覆盖,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100%,违法小广告等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治理。坚定实施绿色清冰雪,在确保冬季城市运行通畅和环境洁净的同时,更彰显了冰雪城市的独有魅力。成功战胜“布拉万”台风、特大洪水和暴雪等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妥善处置城市供暖、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突发事件,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大水、气污染治理力度,累计撤并燃煤小锅炉2360台,延续20多年的“三沟”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不仅基本实现清水入河、结束污水直排松花江的历史,而且打造了新的城市生态景观。我市连续两年在中国最干净、最美丽城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过去五年,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显著增强。国资分类监管新体制初步形成,整合组建的交通、文旅、市政、住建等企业集团运营效益大幅提升,市属企业国有权益总额提高到“__”期末的2.6倍。率先在全省推进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提前三年完成了国家确定的改革任务,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1790万亩,是确权前的3.7倍。率先在全国有立法权城市中取消了所有市级自设行政审批事项,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了50%以上,率先在全省推行了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实现了企业登记“四证合一、一照一码”,完成了市场监管、卫生计生、文新广电等“大部门”改革,率先在全省出台了行政问责、规范涉企执法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六项禁令”等规定,累计查处失职渎职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731起,问责公职人员1311人。简政放权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民营企业活力,我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1.9%提高到55%。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先后开通了12条对俄客货运航线,哈欧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双向运营,对俄邮政小包裹发运量跃居全国首位。综合保税区已进入围网建设阶段,在白俄罗斯规划建设的中白工业园哈尔滨园为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创造了条件。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45亿美元,是“__”时期的1.5倍,对欧美俄日韩等地区贸易额大幅提升,构建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哈尔滨新区设立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为改革先行先试、产业集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载体支撑和新的动力引擎。

——过去五年,各项惠民承诺基本得到兑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已分别达30977元和13375元,年均分别增长11%和13.7%,均高于同期gdp增速。累计完成惠民行动项目投资超过1500亿元,城乡居民就业、住房、社保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新增城镇就业64.5万人,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1.8万套,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10元和每年1500元分别提高到550元和3500元,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老旧小区基本实现物业全覆盖,历史遗留的8.7万户居民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得到了解决,长期在外临时居住的6万户棚改回迁居民喜迁新居,道外桥头屯和新一地区的1.3万户内涝居民全部得到妥善安置,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平安哈尔滨建设扎实推进,构建新型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和创建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取得明显成效,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连续五年保持省会城市最低,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始终保持100%,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经过三年创城攻坚,哈尔滨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市民自豪感和城市吸引力明显增强,为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各位代表,20__年既是“__”收官之年,也是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夯实打牢科学发展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按照市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部署,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以贯之抓落实,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不断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牢牢把握产业发展这一稳增长、调结构的核心,坚持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并重,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开创了产业发展提速增效新局面。一是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全年新开复工20__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030个,其中新开工531个,完成投资900亿元。新签约产业项目525个,实际使用内资1998.3亿元、外资29.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10%。二是持续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推进的通联新能源客车、万鑫石墨园等200个工业项目和107个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哈飞通用直升机、航天海鹰3d打印等50个高端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永泰城、枫叶小镇奥特莱斯、凯宾斯基酒店等大型服务业项目开业运营,有力地提升了我市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三是持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启动实施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40户、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171户。中国农科院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建成投用,哈工大焊接集团、哈船动力等高新技术企业成功运营,开辟了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新途径。四是持续集聚产业发展要素。哈尔滨股权交易中心投入使用,威帝电子、奥瑞德、中飞新技术成功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建设引导资金扩大到8亿元,重点园区承载功能持续提升,经开区、高新区、利民和宾西开发区呈现出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发展新态势。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我市经济长远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实施富民强县战略,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全面落实国家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任务,持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县域经济发展潜能加快释放。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工程。围绕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新建续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6个,完成投资120亿元,奥瑞德四期、东方农业科技园等70个项目建成投产,巴彦工业园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34%。二是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4%,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核心区面积扩大到1556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增加到1282万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26个,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区)135个,五常大米保真打假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率先在全省启动了方正整县、平房整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及双城、五常新型社会化服务试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实现全覆盖,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4668个,土地规模经营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撤销乡镇7个、新设街道办事处10个,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73处,68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农村公路交(竣)工通车450公里,农村面貌持续改观,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三)持续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着力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延伸拓展,华南城、综保区等配套路网体系基本形成,滨北公铁两用桥、一面街地道桥等涉铁配套工程顺利推进,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3号线启动建设,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进展顺利,新建续建停车场25处,新增更新公交车辆600台,“公交都市”创建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持续加大牌匾广告、市场摊区、交通“三乱”等专项整治力度,全年创建环境卫生达标街巷、庭院200个,取缔违规牌匾广告1万余处,规范市场摊区155个,查处交通违法行为462万件,城市面貌实现更大改观。三是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重点实施污染减排项目204个,拆改整治10吨以下燃煤锅炉594台,达标治理10吨以上燃煤锅炉328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6.02万辆,超额完成年计划43.3%,新建万吨级生物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15个,建成团结镇等4个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提高到90%和87.2%,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27天,优秀天数比上年增加24天。城区新植树木21.6万株、新增绿地67.4公顷。哈尔滨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洁净、越来越有序、越来越秀美、越来越有魅力。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拓空间,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新机制。一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政府事权精简了52.5%,与行政审批相关中介服务事项减少了35%,商事制度改革充分激发了全民创业创新活力,新注册内资企业23668户、外资企业170户,分别增长16.4%和34.9%。二是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市政与建工集团合并运营,哈轴制造公司、马迭尔集团食品板块成功实现合资重组。通过政企分开、资源整合、实施成本规制等有效措施,解决了公交企业管理粗放、效益偏低等历史遗留问题。市物业供热集团14.8亿元债券成功发行,成为我市首个国企资产证券化项目。三是切实加强财税管理。重点建立了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政府到期债务全部偿还,进一步完善了市对区县(市)财政管理体制。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地下综合管廊、地铁2号线、3号线二期等6个项目成功引入社会资本达468亿元。加强税收征管挖潜,强化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全年财政支出达824.8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哈尔滨机场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成功开通东北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哈俄韩陆海联运通道正式启用,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投用,龙运物流、瀚润供应链等11家“两头在外”企业签约入驻综保区,落户临空经济区的大飞机拆解、绿地空港城、跨境电商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市首个对俄跨境海外仓在叶卡开工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中俄博览会暨第26届哈洽会、首届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和第七届韩国首尔哈尔滨周,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我市经济活跃度和对外影响力得到了新提升。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面对持续加大的财政减收增支压力,我们集中财力保民生,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达577.4亿元,各项民生任务全面落实。一是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4210套、竣工16523套,改造农村泥草房5万户,新增物业管理面积606万平方米,维修老旧住宅734万平方米,创建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小区106个。二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人均每月2083元,为51.1万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16.9亿元,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例超过80%、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70元。三是不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0所、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26所,新建改造中小学校36所。组建医疗联合体42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城区健身设施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哈尔滨大剧院、国际油画展示交易中心、“731”遗址新馆建成开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和预备役、统计、审计、信访、气象、人防、地震、档案、地方志、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五年来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到,面对新常态下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牢牢把握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战略部署不懈怠,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奋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鼎力支持,凝聚了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持之以恒的韧劲,举全市之力抓产业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打基础攒后劲,积蓄了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新动能;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直面问题不回避、攻坚克难不退缩,在深化行政管理、国资国企、资源配置市场化等重点领域改革中,勇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从根本上解决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充分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社会创造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破解民生难题,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增强了广大群众投身城市建设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执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践行政府调控职能,全面加强公务人员队伍作风建设,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优化了营商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五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哈尔滨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广大驻哈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稳增长促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部分企业订单下降、开工不足、效益下滑的状况仍在持续,产业项目招商竞争更加激烈,化解地方债务、去房地产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大;产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等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发展面临着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减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充分的双重压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仍然任重道远;市场化进程不快,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依然存在,创新创业不足,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比较滞后,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交通、安全、环保、物业管理等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仍需努力加以解决,脱贫攻坚任务仍很繁重;政府自身建设尚需加强,部分公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责任担当意识不强,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等现象仍然存在,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等问题尚未根除,损害群众利益和腐败行为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的基本把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哈尔滨全面振兴发展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从不利因素看,当前世界经济曲折复苏,市场需求不振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哈尔滨与全国全省一样面临着经济换挡减速、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力转换的较大压力。从有利条件看,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龙江丝路带建设、哈长城市群和哈尔滨新区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为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转型升级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特别是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推动发展的要素充分集聚,改革红利和发展潜能加速释放,实现哈尔滨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可以说,“十三五”时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中孕育更大希望。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哈尔滨就一定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谱写出更加绚丽美好的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预期“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为实现上述思路目标,我们必须深刻分析和把握哈尔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性要求,着重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上下功夫、求突破。

——坚持创新发展,切实在发展动能转换中提质量、增效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不足也是新常态下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主要症结。必须把创新放在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构建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的原则,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中国制造20__哈尔滨行动计划为牵动,重点实施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的900个重大产业项目,着力在工业强基带动产业振兴、科技创新引领“双创”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便捷高效营商环境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到20__年,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分别跨上千亿级台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基本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完善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效益和质量得到更大提升的五年。

——坚持协调发展,切实在全面提升发展整体性上拓空间、增后劲。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哈尔滨作为后发城市,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突出抓好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的400个重大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江南主城区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新兴发展区域的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加快建设双城、阿城、呼兰、宾西四个卫星城和五常、尚志、方正—通河区域次中心城市,积极推进巴木通方依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构筑区域协调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__年,哈长城市群和哈尔滨都市圈初具规模,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5%,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城乡发展更趋协调、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的五年。

——坚持绿色发展,切实在建设美丽宜居哈尔滨上求突破、见实效。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我市江河、湿地、森林等生态资源优良,打造美丽哈尔滨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必须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重点在培育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在全社会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力争到20__年,健康养老、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低碳消费成为绿色生活新风尚,水污染、雾霾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5%,城市主城区全部淘汰2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重污染天气比“__”期末减少60%,松花江和“三沟一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任务全面完成,哈尔滨群力外滩生态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建成向市民开放,松花江生态景观带、文化旅游带、休闲经济带基本建成,让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生态更优良、环境更宜居、生活更健康的五年。

——坚持开放发展,切实在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上强基础、扩优势。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把哈尔滨沿边开放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必须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龙江丝路带和哈尔滨新区建设战略机遇,以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为牵动,不断完善开放功能、拓展合作空间,重点在物流通道建设、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对外贸易提档升级、推动多元化国际合作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力争到20__年,全面打通哈尔滨至欧洲、北美、日韩和港澳台地区贸易通道,综保区、临空经济区对外产业承接的载体功能更加强化,哈尔滨作为国家沿边开发开放重要经贸平台、物流枢纽、外向型高端制造业基地和全方位交流合作中心的作用更加凸显,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的五年。

——坚持共享发展,切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补短板、增福祉。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更加注重机会公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惠民行动为抓手,着重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保和住房保障体系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力争到20__年,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基本完成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延寿、木兰、巴彦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3个贫困村、20.1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市奥体中心等重点文体设施建成投用,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全市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

三、20__年主要任务

20__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特别重大。按照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战略部署,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工作,精准发力、扎实起步,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以上;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产业上项目,着力积蓄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新动能。牢牢扭住产业建设这一牵动经济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以供给侧改革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全力以赴上项目扩增量、促升级增动力,重点抓好1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和100个5亿元以上园区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重大项目,切实增强经济稳增长的产业支撑力和带动力。一是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以做大做强千亿级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全市工业的整体实力,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千亿元。依托农产品质量和“寒地黑土”品牌优势,加快推进雀巢奶粉、宾西牛业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千亿级食品产业板块。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牵动,支持重点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突出抓好哈南机器人、东安铝镁合金铸造等3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推动中船重工燃气轮机、通联新能源客车等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哈飞福特汽车顺利下线,实现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元。重点瞄准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乐泰药业、万鑫石墨、阿里巴巴哈尔滨平台、朗格斯特寒地节能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千亿级新兴产业板块。二是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继续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哈尔滨创新型金融示范区等功能区建设,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作用,大力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基金,支持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能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华南城对俄经贸物流园、传化智能公路港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不断提升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发展水平,重点抓好国际农博中心、hbp企业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高质量办好农博会、寒博会等品牌展会。认真落实国家去库存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借助我市生态优势和医疗资源,推进养生度假、健康和候鸟式养老等业态发展,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发养老服务和产品。积极推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冰雪优势、音乐名城、欧陆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万达文旅城、波塞冬海洋王国、五洲动漫城、香港卫视东北亚总部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功能,a级旅游景区的水冲式公厕达到200个以上,设计推出一批具备鲜明文化特征和时尚要素的旅游产品,重点办好贯穿旅游季、特色鲜明的系列驻场演出,持续提升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系列活动的国际影响力,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14%以上,成为我市又一个千亿级产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开展多领域、专业化、精准式招商,进一步做好签约项目和央企合作项目的推进落实工作,更多引进开工一批投资规模大、创税能力强、产业带动作用突出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实际使用外资、内资分别增长7%和10%左右。四是强化园区载体作用。把重点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提高到25亿元,着力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园区建设,吸引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向园区集聚。经开区围绕打造高端装备、食品、信息三大产业集群,重点加快50个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可口可乐搬迁扩产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高新区突出抓好清华万博等10个专业化园区建设,集聚中小微科技企业超过1500家。利民开发区着力推进元亨动物疫苗等48个项目建设,确保建成投产10个以上。宾西开发区重点发展包装、食品等产业,确保鑫荷包装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力争通河、延寿工业园晋升为省级开发区。

(二)加快建设创业创新型城市,着力打造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与创业相互促进,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重点在特种作业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攻关项目,解决好核心技术问题,在引领智能制造、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等科技研发上取得新进展。以哈工大市校科技合作第二轮试点为牵动,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机制,推广以项目团队为主体,政府引导、校所参与、社会资本跟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力争全年科技成果落地转化300项。二是强化创新要素保障。加快建立丝路科技合作基地战略联盟,组建哈尔滨国际科技合作联合创新中心,吸引集聚更多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机构入驻。完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加强与资本市场合作,进一步扩大科技风险投资规模,全面实施企业先行投入、市场评价效果、政府事后补贴的科技创新创业券计划,建立起激励加约束的创新扶持新机制。充分用好1亿元且上不封顶的人才引进资金,吸引更多高层次紧缺实用人才集聚,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三是拓展创业创新空间。不断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重点抓好哈以、哈南生物医药、龙门科技等孵化器建设,推广创业社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力争新增在孵企业300家以上。深入推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制定实施20__“互联网+”哈尔滨行动方案,率先在“互联网+”精准农业、先进制造、益民服务等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不断加强城市公共免费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全年新增小微企业1.6万户,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四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支持灵活就业,发展新就业形态,通过小额贷款担保、创业项目和场租补贴等有效措施,推动大学生、科技人员和农民三支队伍创新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150万人。

(三)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着力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能。按照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部署,更加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突出市场导向,推动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启动建设20个现代生态农业高标准示范园区,加快打造沿江优质稻米产业带和五常水稻、双城玉米等有机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20亿斤左右,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努力使农业生产实现“种得好、卖得好、种得更好”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区)30个,肉蛋奶总产量保持在300万吨以上。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水平,重点推进通河二甲沟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新建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15个,努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二是深入推进产业强县工程。把资源精深加工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绿色食品为重点、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突出抓好巴木通方依一体化特色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巴彦皮草产业基地、木兰颐康元主食加工等项目,力争县域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提高到35%以上。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扩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实现四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互联互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合作社由生产主体向全方位经营主体转变,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民合作规范社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8家。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年内基本完成31个试点村的改革任务。四是创新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启动市、县和新型农业主体三位一体科技服务试点工作,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重点推广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和农业投保入股新模式,集中打造市级统筹政策性农牧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营销”,使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让农民获得更大收益。五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筹建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综合改造10个国家和省重点镇。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打造哈五、哈双等6条示范带,启动建设示范村100个,集中治理自然屯1000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30处。突出抓好农村交通体系建设,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交工通车200公里,改造危桥80座,确保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

(四)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家园。进一步提高城市集约高效发展水平,努力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一是完善城市规划。着手修编城市总体规划(20__-2030年),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精心做好松花江沿线生态景观等重要节点城市设计,为彰显城市风格魅力提供引领和支撑。二是提升城市功能。进一步疏解城市交通堵点,畅通区域微循环,同步推进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一期和3号线一期、二期工程建设。配合铁路航空部门,全力推进滨北公铁两用桥、哈站枢纽改造、哈佳、哈牡客专、哈尔滨机场扩建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红旗大街等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完善智慧管网信息系统,持续提高城市运行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松花江水源供水工程建设和江南主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努力保证城市供水安全。新增更新公交车辆600台,启动建设公交首末站4座、枢纽站1座,不断提升“公交都市”创建水平。三是强化城市管理。坚持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加大对背街背巷、居民庭院、街路餐饮、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治理力度,切实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重点推进向阳垃圾场焚烧发电、松北呼兰垃圾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垃圾处理体系。始终保持拆违控违高压态势,从严整治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城市顽疾,确保城市面貌和环境秩序实现更大改观。四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加大燃煤质量管控和分散燃煤小锅炉撤并力度,确保燃煤电站和热电联产机组稳定达标排放,全部淘汰剩余黄标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3%。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巩固扩大松花江干流和城市内河治理成果,确保松花江断面水质保持或优于功能区划标准。启动建设松花江群力外滩生态湿地公园,加快建设中东铁路公园,着力打造生态健康休闲宜居集中区。全年人工造林4.6万亩,城区新植树木25万株、新增绿地66公顷,努力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健康,让哈尔滨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五)坚决破除一切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更大进展。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发力,强化完善制度,狠抓推进落实,确保改革不断见到成效。一是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做好审批事项“接放管”,重点建立部门权责清单动态调整、责任追究长效机制,更好发挥网上审批作用,优化审批流程,更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随机抽检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深化部门内设机构“大处室”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等问题。持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衔接好有关社保政策,完成与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事转企”改革任务。二是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哈投、工投集团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积极支持哈电与一重、中核集团战略合作。分类实施国企改革,通过股权多元化等方式,提高哈药、文旅等商业类国企市场竞争力;坚持主业控股、辅业放开,进一步提升交通、供水集团等公益类国企服务效率和节本降支能力。以工投集团所属28户企业为重点,全面推开市属国企二级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实施商业类国企骨干员工持股计划。继续推进国企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改革市属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不断完善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机制。三是进一步强化财税管理。统筹财政预算资金,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创新财政投入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吸引更多社会投资参与公共服务建设。继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强化依法治税,切实提高税收服务水平。四是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着力在扩大市场准入、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更大实效。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等领域推出一批投资项目。依托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覆盖技术支持、创业辅导、融资担保、市场开拓全过程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创优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五是启动建设哈尔滨新区。作为__届五中全会后首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不仅是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也为哈尔滨创新增动力、转型促升级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哈尔滨新区在深化改革上所具有的先行先试优势,围绕建成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统筹建设、多规合一的原则,编制好新区规划和建设方案,细化配套相关政策,谋划建设一批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重大项目,力争新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六)以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设为牵动,着力拓展对外开放新优势新空间。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一是加快建设对外物流大通道。联合南航、川航谋划开通北美货运航线,加密对俄航空货运航线,开通哈俄货运班列,依托北京-莫斯科国际列车、“辽满欧”通道开展对俄物流,以哈尔滨为起点打通至俄罗斯海参崴、布市、哈巴公路通道,使哈尔滨成为通过俄罗斯进入欧洲地区最快捷、最高效、成本最低的贸易枢纽。持续扩大对俄邮政小包裹出口量,确保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二是全力推进产业合作。抢抓我省申建对俄自贸区机遇,加快推动对俄贸易优化升级,积极引导组建大型外贸集团,支持企业深入拓展矿产资源开采、森林采伐、农业种植等领域合作。同步推进综保区功能区建设和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保税物流、国际商贸、加工制造等项目,年内实现封关运行。全力抓好临空经济区大飞机拆解、跨境电商物流基地、中国邮政(哈尔滨)航空邮件处理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力争中俄、中以合作产业园落户我市。三是努力扩大对外交流。重点加强文化、旅游、科技、金融、会展等多领域开放合作,积极开展油画、动漫等艺术品展览交易,高质量办好第六届“哈科会”,支持“中俄跨境金融合作联盟”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等业务,积极培育和引进外语专业人才,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七)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着力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今年重点实施10个方面、65个惠民行动项目,完成投资203亿元,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一是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房7296套、竣工11116套,为1.6万户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60万平方米。持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新增物业管理面积400万平方米,新创建物业管理示范项目50个,努力让百姓住得更舒心、更满意。二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推动各类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市级统筹,进一步扩大助保贷款覆盖面和医保异地结算机构数量。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养老社区,全年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适时启动城乡低保动态调整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三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0所,新建中小学校20所,加固维修学校40所。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教育云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妥善安置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让更多困难家庭孩子享有公平发展的机会。建立民办学校奖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抓好阿城、宾县两个省部共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推动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为我市产业发展培育更多的适用型人才。四是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启动市第一医院改革试点,扩大医院自主经营权,探索市属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新路径。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着力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加快构建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五是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文体事业发展。扎实做好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爱上交响乐”等高雅艺术普及活动,全力抓好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运营管理,高水准办好第33届“哈夏”音乐会,持续扩大哈尔滨“音乐之都”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办好哈尔滨解放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做好“731”、金上京申遗工作。继续抓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高质量办好市第19届运动会,加快推进市奥体中心一期建设,着力打造城区10分钟健身圈,为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创造更多现实条件。六是持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灵活运用发展生产、异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培训、社保兜底等方式,确保完成年度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为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七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哈尔滨建设,完善反恐维稳、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抢险处置体系,确保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取得更大实效。继续实施“强基工程”,进一步提升中心社区服务功能,新建农村示范社区36个。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规定,及时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启动“七五”普法。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完善动态管控、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机制,有效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统计、残疾人和国防教育及双拥、民兵预备役、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八)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巩固扩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推动力和创造力。一是主动担当,真抓实干。担当实干是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面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重重压力和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振兴哈尔滨舍我其谁、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创业激情和工作劲头,在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改革开放、民生保障等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上,主动作为、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创新突破。大力弘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持续加大督办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层层传导压力,环环紧扣落实,尤其对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等错误行为,一律公开曝光,坚决追责到底,让勇于担当、实干奉献真正成为广大公务人员的自觉行为和共同追求。二是践行宗旨,服务民生。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要教育引导政府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进一步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着力解决好冬季供暖、物业服务、交通治理等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坚持言必行、行必果,确保各项惠民承诺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决不给政府工作留下任何遗憾。三是依法行政,优化环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注重听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意见建议,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进一步完善市民大厦服务功能,推进政务办公透明化、信息化、便捷化。始终保持行政问责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吃拿卡要、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让滥用权力、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在哈尔滨无藏身之处、无立锥之地。四是廉洁从政,干净干事。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遵行廉洁自律准则,认真落实纪律处分条例,努力使广大公务人员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不断完善__治腐的制度体系,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一案三查”,强化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等领域的审计监督,从严惩处各类腐败行为,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各位代表,20__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的战略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苦干实干,为开启哈尔滨全面振兴新征程、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哈尔滨市政府

第六篇 金华市政府工作报告146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金华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__年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五水共治”倒逼转型的攻坚之年,也是新常态下负重拼搏的赶超之年。市政府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全市人民一道,迎难而上,奋发有为,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7亿元,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9亿元,增长10.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07元、18544元,分别增长9.4%和11.3%;以上增幅均居全省前列,保持较好的赶超势头。

(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及蔬菜、茶叶、花卉苗木等主要农产品稳中有增。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1.9万亩,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3个、设施农业1万亩。新增年销售额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1家。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产品质量省级抽检合格率98.6%。东阳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上工业增加值945亿元、增长7.4%,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5%。大力推进“四换三名”和“两化”深度融合,年产值超百亿元园区8个、超百亿元行业17个,其中装备制造业突破17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1%和8.1%。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和高成长企业,新增上市及新三板、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1家,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38件、浙江名牌产品36只,企业参与制订国家标准8个、行业标准21个。华铝完成战略重组,吉利发动机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科技创新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5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2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6家,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5.7%。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入围国家“千人计划”7人、入选省“千人计划”15人。建筑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获评省级建筑强市。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1559亿元、增长9.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8.6%,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信息网络经济蓬勃发展,建成网络经济园区24个,北大信息科技园开园,浙师大网络经济创业园、电信云计算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增网络企业1.5万家,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356亿元、软件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330亿元,分别增长29.7%和36%。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1.7%和26%,过夜游比重稳步攀升,新增武义牛头山等国家4a景区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兰溪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入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7家,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5家、省级13家,东阳举办世界工艺文化节和中国木雕博览会。

三大需求拉动有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5亿元,增长16.9%,省“411”重大项目及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0亿美元,跻身“全国外贸百强城市”第2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3亿元、网络零售额942亿元,分别增长13.2%和41%。浙(婺)商回归到位资金超3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引进投资超10亿元项目14个。完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增贷款576亿元,贷款余额增长11.2%。积极防范和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政府应急周转金累计转贷248亿元。

(二)重点改革取得突破。“四张清单一张网”初步建成,市级部门行政权力事项精减54%,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为37项,制定实施部门责任清单,开展负面清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试点,开通政务服务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下放市级审批权限204项,开设“中介服务超市”,完善全程代理和集中审批机制。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推行先照后证、多证联办、证照合办,工商注册实现内资2天、外资3天、简易事项当天办结,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注册资本576亿元,分别增长8%和40.5%。组建市场监管局、卫生计生委,健全基层国土管理等体制。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重大突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全面落地,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航空口岸对外开放,“义新欧”中欧班列开通运行。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启动实施,首批82个项目完成投资54亿元。商务部四大体系建设试点不断深化。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成效突出,金义“跨境通”平台日通关量突破4.5万票。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取得实效,完成农转用报批和耕地占补平衡,平整土地2.7万亩,供地项目87个。义乌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落地。

开展“四破”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土地差别化管理、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机制,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4万亩,盘活存量用地1.1万亩。推行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加快推进农村“三权”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实施1297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宅基地发证登记率74%。扩大林地股份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试点。武义启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永康创新农村金融自治模式。

(三)环境治理成效明显。以全省“五水共治”现场会为契机,全面打响“保护母亲河”攻坚战,迅速掀起全民治水、全域治水、全力治水的热潮。全面实施十大行动,在全省率先建立挂图作战指挥体系、率先形成河长河道警长全覆盖网络、率先建立跨流域治水联动机制,坚持水岸同治、上下齐治、标本兼治,基本消灭垃圾河,婺城长湖等83条、749公里黑臭河得到重点治理,4个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部消除,所有县市交接断面水质达到ⅳ类以上,兑现了“一年灭黑臭”的承诺,可游泳的河越来越多,广大群众由衷点赞。一大批治水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8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1%,提高2个百分点。加固病险水库27座、堤防130公里,整治山塘159座、河道543公里。市第二水厂开工建设。严格管理地下水资源,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加大保护“大水缸”力度,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扩大292平方公里。捧回了全省“五水共治”优秀市大禹鼎和东阳、浦江优秀县大禹鼎,婺城获全国水利先进集体,兰溪获全省水利“大禹杯”金奖。

“三改一拆”形成破竹之势。在全省率先拆除高速公路沿线违法广告牌,全面开展农村非法“一户多宅”、宗教违建场所、违法临时建筑等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建筑1819万平方米,创建无违建乡镇(街道)70个、无违建村(社区)1947个。有力推进婺城二七区块、石门农场棚户区改造,加大背街小巷改善力度,完善撤村建居政策体系,城中村改造推行公寓式安置、社区化建设。改造城中村821万平方米、旧住宅区421万平方米、旧厂区370万平方米。

向大气污染宣战。实施治气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管车、降尘、控煤、禁燃等十大专项行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万余辆,强化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治理,市区pm2.5浓度下降8.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35天,比上年增加30天。

推进城市治堵。实施城市主干道改造提升工程,打通断头路12条,市区一环路、二环路贯通。优先发展公交,开工建设首条brt(快速公交)线路,新增公共自行车1.2万辆,公交分担率提高到18.5%。加大地下停车场归位整治力度,交通陋习、超限超载等整治取得新进展。

加大农村“三治”力度。开展1802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25.6万户。在75个乡镇1345个村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兰溪实行农村卫生收费制度。整治赤膊房172万平方米。建成美丽乡村风景线12条、美丽乡镇14个、精品村60个、秀美村140个,新增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8个。永康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

(四)都市区建设加速推进。规划共绘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金华-义乌都市区规划纲要、金义东城际轨道交通线位用地控制规划,编制浙中城市群重大基础设施空间一体化规划,完成市区24个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块控规设计,村庄建设规划覆盖率98.6%。

中心城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快多湖中央商务区建设,完成概念规划编制和核心区块城市设计,万达广场建成开业,一批总部经济项目落户,横塘沿安置小区一期结顶、二期开工,丹溪大桥通车,东市街南延、宾虹路东延等工程进展顺利。湖海塘公园、高山头古城旅游开发项目开工建设,古子城区块开展综合整治,尖峰山区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五百滩公园、燕尾洲公园及八咏桥投入使用,三江六岸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金义都市新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核心区块环路贯通,满塘湖景观改造一期完工,地下综合管廊、新社区集聚建设工程加快推进,“菜鸟”项目一期建成运营,中国移动·金义信息通信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电商产业园集聚企业120多家,网络经济学院开学。婺城新城区、金东新城区、金华开发区金西区块建设进展顺利。义乌启动丝路新区、陆港新区、科创新区规划建设。加强“信义金华”城市形象宣传。开展乱搭乱建、市场环境秩序等专项整治。市区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武义、东阳成为省级森林城市,磐安成为省级示范文明县城。东阳开展省级首批美丽县城建设试点。新增14个国家重点镇、9个市级中心镇,永康古山镇列入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杭长高铁开通,全面融入上海两小时交通圈,金华发展跨入“高铁时代”。金温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完成拆迁,金台铁路项目建议书获批。东永高速完成主体工程,杭金衢高速改扩建工程动工,330国道改建、20省道浦江段、永磐公路永康段、42省道磐安段、义兰公路等工程加快推进。开通金兰中线城际直达公交。开工建设衢江航运姚家、游埠枢纽工程。建成两项国家特高压工程,新增110千伏及以上线路228公里。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列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新开发地下空间401万平方米。

(五)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全力办好惠民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8%,十个方面民生实事如期完成。就业社保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城镇就业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最低工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低保等标准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7%和98.8%,救助医疗困难群众3.2万人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553家、机构养老床位3222张,金东获评中国养老模式创新十佳典型。保障性安居房建设加快推进,新开工23390套,竣工5327套。改善农村饮水条件,惠及人口18.5万。做好扶贫工作,促进山区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投入2.8亿元改造薄弱学校29所,标准化中小学校比例达66%,婺城、金东、东阳、义乌、浦江、磐安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兰溪、永康、武义通过省级验收。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四改联动”,基本形成“20分钟医疗服务圈”,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比下降4.7%,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量增长15%。“单独两孩”政策落地实施,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六连降。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新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21家,举办“欢乐金华”百姓文化节,新增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4个,浦江嵩溪等百个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取得新进展。武义延福寺修复工程启动。体育赛事和群众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8890“市域一张网”实现市、县、乡三级联动,受理市民诉求12.9万件,办结率和回访满意率99%以上,基本建成应急类报警打110、非应急求助找8890、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社会治理新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信访、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组建网络经济法律服务中心和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刑事发案量下降4.9%,平安金华建设向纵深推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基层责任网络建设,建成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170个,放心农贸市场21家,主城区实现家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开展重点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化涉爆粉尘行业整治,关闭涉爆金属粉尘企业101家、整改272家。

全面发展老龄、慈善、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事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外侨、对台、气象、民防、统计、档案、地方志、仲裁、应急管理等工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深化援疆、援藏、援青及“双对口”工作。完成第三次经济普查。

过去一年,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问题,开门听取意见,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立说立行、带头抓好34项问题的整改落实。积极回应基层和群众诉求,开展农村(社区)机构牌子多、创建活动多、考核检查多等专项整治,破解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市级机关公车改革,规范公务接待标准,清理腾退办公用房2.2万平方米。“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8.6%。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人大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建立代表委员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制度。扎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88件、政协提案426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市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广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蛮拼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中央和省驻金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金华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足,发展平台不优,投资后劲不强,产业转型升级处在阵痛期;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环境容量和节能降耗空间不足,治水治气治堵任务依然艰巨;城乡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滞后;生产安全、食品安全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法治思维尚未完全确立,依法行政能力有待加强,重审批轻监管、重执法轻服务的现象仍然存在,“四风”问题存在反弹的风险。我们将正视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二、20__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__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增长速度变化、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化的特征。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谋求新发展,着力在转型升级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和__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狠抓改革攻坚,强化创新驱动,突出环境治理,加快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全面深化法治金华建设,全面完成“__”目标任务,为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金华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建议20__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围绕以上目标要求,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以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认真编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谋划好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举措。全力推进“义新欧”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的交流合作,发展公铁联运、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深化国际贸易合作。主动接轨上海自贸区,加强制度创新,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和智力输出。抢抓杭长高铁开通的契机,大力发展“高铁经济”。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加快“大通关”建设,积极申报金义综合保税区。加强金义“跨境通”平台建设,完善电子口岸功能,积极开展跨境电商进口试点,规划建设跨境电商园区。加快设立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互换站。加快推进国家改革试点。全面实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第二个三年计划,深化贸易、投融资、物流、通关、公共服务等便利化改革,创新监管制度,推动一般贸易、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强特色平台和项目建设。认真抓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加快义乌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结东阳、浦江等省级扩面试点做法,加大“四破”整治力度。完善亩产效益评价、差别化要素配置、低效用地退出机制,推行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亩均产出率。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完善利用社会资本建设大项目的体制机制,用好政府债券融资杠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落实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探索建立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和整合重组。建立重大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探索建立新型金融组织。不断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覆盖,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退出机制,加快实施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建设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二)稳增长,继续保持赶超态势。坚持量质并举,努力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强化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优化投资结构,抓好基础设施、发展平台、主导产业、技术改造、社会民生和生态环保等六大领域投资,实施工业技改投入三年倍增计划,推进城中村改造、“五水共治”双百亿投资计划。重视浙(婺)商回归、利用外资、对接央企工作,强化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和环境招商,重点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招商和合作。重视项目谋划储备,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出口在稳增长中的支撑作用。依托义乌国际贸易改革,带动出口持续增长。加大对出口基地、出口品牌、企业参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进口和加工贸易,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强化消费在稳增长中的基础作用。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办好浙中购物节,建设浙中商业购物中心,积极培育网购、旅游、健康、体育、文化等消费热点。强化实体经济在稳增长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和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着力培育100家大企业大集团、100家高成长企业,新增股份公司50家以上,“个转企”1000家、“小升规”200家以上。实施小作坊清洁生产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创新落实企业减负政策,放水养鱼,提升小微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积极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着力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加强政银企合作,对诚信企业推行银行贷款年审制。综合施策,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三)调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接全省七大万亿产业发展导向,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个班子”的工作要求,完善推进机制,健全服务体系,重点培育发展“五大千亿产业”。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经济。重点培育电子商务、信息软件、通信服务、电商物流、互联网金融产业和云产业,加快菜鸟·金义电子商务新城、浙师大网络经济创业园、北大信息科技园等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网络企业,强化上下游产业配套,推进网上网下市场融合,加快建设全国网商集聚中心、网络经济强市,力争网络零售额、软件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合计超20__亿元。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汽车及零部件、新型农机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电子技术设备等行业,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以信息化提升装备水平,改造工艺流程,促进生产智能化、制造业高端化,力争产值突破20__亿元。大力发展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建设金华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园、武义有机国药产业养生园,培育康恩贝健康产业带,打造医药电商物流平台,努力引进知名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支持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建设浙中特色医药产业基地,力争总产值超600亿元。大力发展文化影视时尚产业。培育壮大网络服务、影视创作、文化创意、工业设计、服装服饰、工艺书画等特色行业,加快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建设,办好义乌文交会、东阳木雕博览会、浦江书画节等展会,促进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创建文化产业品牌,提升文化产业比重,增强文化软实力,力争营业收入超20__亿元。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合力打响五大主题旅游品牌,重视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推进景区串点连线成片,谋划大金华山旅游开发。加快发展“美丽经济”,促进休闲旅游与传统村落文化的融合,培育乡村民宿、养生养老、运动休闲等产业,力争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增长16%以上。

(四)重创新,不断提升发展质效。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好创新平台。按照“七位一体”的目标定位,规划建设金华国际科技城,加快启动中德科技园建设,做优做强中科院金华科技园、金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永康现代农业装备高新区、武义科技城等。以工业强县(市)、工业强镇为重点,整合优化提升各类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加快总部经济、信息经济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整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永康规上工业产值力争突破千亿元,支持义乌、兰溪、东阳等工业强市争先进位。加快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等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以及汽车零部件、五金门业、红木家具、棉纺织等质检中心,大力引进中小企业跨境电商云平台。培育好创新主体。实施“机器换人1168工程”,抓好“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三名”试点企业。支持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用好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实现r&d(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以上,发明专利授权630件以上。转化好创新成果。坚持“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主推”,鼓励大院名校在金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中试基地、试验中心、数据中心。大力发展网上技术市场,加快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创建工作。集聚好创新人才。深入实施“千人计划”、“双龙计划”,加强海外人才及外国专家对接与项目合作,成立人才银行。引进高端人才1000人、紧缺急需人才1万人以上,新培养高技能人才2万人以上,争创信息网络、文化影视领域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五)治环境,加快美丽金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倒逼产业转型,继续强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抓治水,让水清起来。实施“全面提水质”十大工程,消除干流劣v类水质断面,做好水质保持和提升工作,创建省“清三河”达标县4个以上。实施好286个治污水项目,推进河流沿岸排污口整治,加快城乡截污纳管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行第三方运营模式。依法整治印染、化工、造纸、电镀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规定,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实施永久性基本农田土壤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政策,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快实施重点供水工程,市第二水厂20__年6月建成使用。加大水库堤防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改造,试点中水回用。治气尘,让天蓝起来。实施燃煤电厂清洁排放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力争20__年所有燃煤电厂和热电厂实现清洁排放。加快燃煤锅炉、工业窑炉、水泥企业等清洁排放技术改造。落实高污染禁燃区制度,关停搬迁大气重污染企业,全面治理餐饮油烟、干洗业废气。市区二环路以内除除夕、正月初一和十五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20__年实现全面禁燃。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实现建筑工地、矿山扬尘控制措施全覆盖,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市区主要道路实现24小时保洁。加强对雾霾天气的监测预警。治拥堵,让出行畅起来。扎实开展交通治堵“五大行动”,市县联动治理超限超载。改造优化路网节点,打通断头路。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加快实施brt(快速公交)项目,加强公共自行车、公共停车场运营管理,倡导文明出行、绿色出行。抓拆改,让城乡美起来。深入开展“无违建”创建活动,力争新创建“无违建县”1个、“无违建乡镇(街道)”20个。大力推进二七区块、石门农场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大背街小巷改善力度,新启动37个城中村改造,其中市区14个。深入开展乱搭乱建、农村非法“一户多宅”等专项整治,完成高铁、高速公路、国道沿线环境整治,拆除违法建筑300万平方米以上,改造城中村210万平方米、旧住宅区120万平方米、旧厂区75万平方米。

(六)建精品,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认真落实市人大会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议,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快建设精品城市。强化规划引领。按照金华-义乌都市区规划纲要和建设电商新城、丝路新起点、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的目标定位,优化“一轴两带”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城镇布局、产业布局,逐步健全中心城市、卫星城市、中心镇和特色镇、中心村和特色村四级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央商务区、新城区、产业集聚区、生态涵养区等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城市群重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专项规划,强化城市设计,推进“多规合一”。建设中心城区。加快多湖中央商务区开发,构建“三纵四横”道路框架,推进浙中总部经济中心、地区金融服务中心、城市商务创意中心、金华科技文化中心和都市生态游憩中心建设,做美做靓三江六岸景观。加快推进湖海塘、尖峰山、古子城、石门农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婺城新城区、金东新城区、金华开发区金西区块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加快产业集聚,提升人气商气。加快金义都市新区建设,重点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意产业,办好网络经济学院,促进产城融合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义乌丝路新区、陆港新区、科创新区。深化智慧城市、“光网城市”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放大同城效应。深入实施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环保、旅游、通讯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加快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金台铁路,加强甬金铁路、金建铁路、金义东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铁路金华站南站房、货场搬迁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浙中公铁联运港。统筹推进杭金衢高速改扩建、临金高速、杭绍金台高速、330国道改建、汤九线、金义中线、金兰中线、金义永公路、351国道东磐段等项目建设。加快衢江航运开发。实施永康等输变电工程。加强城市治理。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以洁化、绿化、美化、亮化、序化、文化为主要内容,加快建设精致集约有内涵的城市。加强市容市貌、市政设施等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打好名人文化牌。

(七)强“三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多种形式的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旱粮生产。认真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推行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在宜养区扶持生态规模养殖场建设。制订火腿、酥饼、宣莲等传统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打响金华有机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品牌。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培育特色小镇和魅力乡村。统一规划布局,分批分类实施,突出生态休闲、文化体验、新兴产业、传统经典产业等特色,启动婺城环保小镇、磐安江南药镇等10个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发展,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有序推进愿意进城的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实施“12510”精品培育计划,启动“浙中民居”样板建设试点和9条风景线、45个精品村、90个秀美村创建。加大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推进20个有故事的魅力乡村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发展来料加工业,支持农民创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建设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加强山区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支持磐安生态功能区建设,促进金磐扶贫开发区提升发展,加快改善武义柳城、兰溪水亭等民族乡镇生产生活条件。

(八)惠民生,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坚持把惠民利民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加强就业社保工作。完善促进就业、鼓励创业、自主择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机制,做好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就业。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和城乡居民低保标准,促进城乡居民普遍增收。实施全民参保登记,完善“五费合征”政策,实现应保尽保。推进城乡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全覆盖,探索“家院互融”新模式,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理念,加强师资建设,塑造校园文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学校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加大标准化中小学校建设力度,高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推进中职教育特色化发展。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支持浙师大、上海财大浙江学院等在金高校发展,办好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学院等。扶持和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绩效改革,推行分级诊疗和责任医生签约制度,推进市县中心医院与乡镇社区医院建立双向转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紧密型医联体。加强疾病防控基础建设。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提升流动人口计生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非遗保护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举办施光南音乐节,承办“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启动编撰金华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体育事业。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加强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信义金华”建设,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构建以企业信用为重点的社会诚信体系。深化8890“市域一张网”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系统功能,提高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化平安金华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规范发展社会组织,发挥村规民约等积极作用,提升基层自治水平。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视网络安全等工作。办好十方面实事。加大财政投入,切实办好治污清水、气尘合治、公交优先、教育提升、救助保障、扩大就业、食品药品安全、老有所养、文化惠民、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十方面民生实事。同时,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外侨、对台、民防、气象、统计、档案、地方志、文物保护以及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做好援疆、援藏、援青及“双对口”工作。

三、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认真贯彻落实__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化依法履职意识,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建立健全“四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拓展政务服务网功能。深化商事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前置条件,试行“一口式”受理服务,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培育和规范中介机构,促进中介服务环节减少、时间压缩、费用节省。全面实行负面清单外企业投资“零地”项目不再审批制度,企业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非独立选址项目建立市场化要素供给机制。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深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落实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制度,加大政府网上采购力度。依法完善招投标制度,构筑企业法人、中介机构诚信体系,实施“红名单”“黑名单”制度,建立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开展公务人员法律知识更新培训,提升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法定程序。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工作,强化对公共资源利用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及备案,探索建立重大决策跟踪评估机制。大力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市、县、乡三级政府法律顾问队伍建设。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科学划分执法权限。推进综合执法,减少执法队伍种类,开展跨部门综合执法试点,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执法工作,完善开发区、风景旅游区、水源保护区综合执法体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管理辅助执法人员。加大对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严惩违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案件主办人制度、案件审核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制度。

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公开行政审批全流程以及行政处罚案件的类别、处罚依据、处罚结果。进一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公共监管、重大项目建设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

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公务消费,深化公务用车改革,坚决遏制“四风”反弹回潮。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项教育,强化担当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加强审计监督,重点做好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工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干净干事。

各位代表,主动接受监督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市政府将坚决贯彻执行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及时主动向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提案议案和意见建议,加大领导领衔办理、直接办理力度,改进办理方式,提高办理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牢牢把握新常态新趋势新机遇,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加快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金华而努力奋斗!

金华市政府

第七篇 市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7700字

主任、常务副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XX年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XX年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财税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 按照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预算,狠抓增收节支,严格预算执行,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一)区域内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区域内财政收入完成718418万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351639万元,同比增长11.3%;省级收入完成48841万元,同比增长33.9%;地方级收入完成317938万元,同比增长31.6%。地方级收入中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94244万元,同比增长30.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41017万元,同比增长24.5%。

(二)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7871万元,同比增长29.3%,完成预算的56.8%。其中:国税部门完成34831万元,完成预算的60.8%,同比增长37.2%;地税部门完成106724万元,完成预算的52.6%,同比增长30.2%;财政部门完成36316万元,完成预算的68%,同比增长20.3%。

分地域看,城区完成107450万元,同比增长32.5%,完成预算的57.7%;县市完成70421万元,同比增长24.9%,完成预算的55.3%。

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4XX万元,同比增长33%,完成预算的57.3%,占一般预算收入的80%;非税收入完成35866万元,同比增长16.6%,完成预算的54.6%,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0%。

(三)全市支出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42887万元,同比增长12.9%,完成预算的43.3%,其中:教育支出完成64603万元,同比增长33.8%,完成预算的50.1%;科学技术支出完成4676万元,同比增长98.2%,完成预算的43%;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5801万元,同比增长22.7%,完成预算的44.9%。

(四)市直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市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7280万元,完成预算的55.6%,同比增长27%。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3747万元,完成预算的62.4%,同比增长46.7%;地税部门完成41937万元,完成预算的52.6%,同比增长19.1%;财政部门完成11596万元,完成预算的60.3%,同比增长38.4%。

市直税收收入完成55684万元,完成预算的54.7%,同比增长24.9%。分税种完成情况:增值税完成8729万元,完成预算的50.6%,同比增长23.9%;营业税完成20175万元,完成预算的51.1%,同比增长17.4%;企业所得税完成6367万元,完成预算的90.6%,同比增长87.3%;个人所得税完成2141万元,完成预算的44.8%,同比下降13.2%,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长江电力股份公司上年同期股票分红,入库市直本级利息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444万元,今年本期无此项收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7296万元,完成预算的49.1%,同比增长17.3%;契税完成3934万元,完成预算的52.9%,同比增长59.3%;其他各项税收收完成7042万元,完成预算的64.2%,同比增长21.6%。

市直非税收入完成11596万元,完成预算的60.3%,同比增长38.3%。其中:专项收入完成3774万元,完成预算的47.9%,同比下降23.4%,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同比大幅度下降;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4094万元,完成预算的56%,同比增长180%;罚没收入完成2612万元,完成预算的74.6%,同比增长75.4%。

上半年,市直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74207万元,同比增长21.7%,增收13229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40892万元,完成预算的48.1%,同比增长13.8%,增收4963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31209万元,完成预算的33.9%,同比增长28.1%,增收6837万元。市直基金支出完成74207万元,与收入保持平衡。

上半年,市直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1540万元,完成预算的44.1%,同比增长19.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041万元,完成预算的47.5%,同比增长11.7%;公共安全支出11093万元,完成预算的49.8%,同比增长61.2%;教育支出完成14358万元,完成预算的55.1%,同比增长57%,公共安全和教育支出增幅较大的原因,主要是今年的支出增加了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的部分;科学技术支出完成1015万元,完成预算的35.1%,同比增长2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06万元,完成预算的73.1%,同比增长15.3%;农林水事务支出2832万元,完成预算的42.5%,同比增长10.3%。

二、全市上半年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全市财政收入连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财政运行情况良好,预算执行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中央、省、地方三级收入平衡增长,地方收入增幅高于中央收入增幅。上半年,全市区域内财政收入完成718418万元,同比增长21%。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351639万元,同比增长11.3%;省级收入完成48841万元,同比增长33.9%;地方级收入完成317938万元,同比增长31.6%。中央级收入增幅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加大了对中央企业所得税的清查、清缴力度,基数较高,今年上半年完成中央级企业所得税20.1亿元,增长率只有3%。

(二)收入全面过半,城区略好于县市。上半年,各地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年初预算的50%,全面实现了硬过半。城区完成107450万元,完成预算的57.7%,同比增长32.5%,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60%;县市完成70421万元,完成预算的55.3%,同比增长24.9%,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40%。其中:点军区、夷陵区、兴山县完成预算60%以上,点军区达到70.9%,主要原因是长江铝业补缴XX年企业所得税欠税4812万元,增加市级一般预算收入722万元、区级一般预算收入480万元。

(三)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市直好于全市。上半年,全市完成税收收入14XX万元,完成预算的57.3%,同比增长33%,高于非税收入增幅16.4个百分点,占一般预算收入的8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直税收收入完成55684万元,完成预算的54.7%,同比增长24.9%,占一般预算收入的83%,比重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上半年,全市非税收入完成35866万元,同比增长16.6%,完成预算的54.6%,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0%;市直非税收入完成11596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17%,完成预算的60.3%。

(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收入支柱地位明显。从重点行业看:一是电力燃气及水、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税收贡献大,上半年分别入库20.35亿元、11.55亿元、2.94亿元、2.08亿元,构成国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城区金融保险业完成营业税8924万元,同比增长36.4%。三是房地产业成为收入增长的一大亮点,其税收增量占地税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增量的五成,城区房地产业实现营业税1.03亿元,同比增长51.1%;实现企业所得税2519万元,同比增长154.4%。四是磷矿企业增收显著,全市27户磷矿企业入库税收1.6亿元,过千万元的达5家,比上年同期增收8000万元,增长100%。五是服务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城区服务业实现营业税6558万元,同比增长35.6%。从重点企业看:上半年全市入库税收过千万元的达41家,比上年同期27家新增14家,长江铝业、新洋丰、华强科技、永鼎红旗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税收大幅增长。今年纳入国税部门重点税源监控的290家企业,累计入库33.3亿元,占全市国税收入的85.7%。上半年全市共享企业所得税入库过千万元的纳税户7家,宜昌长江铝业、三峡财务公司、省烟草宜昌市公司、三江航天工业公司、宜化集团、东阳光集团、华新水泥企业所得税分别入库4758万元、4440万元、3192万元、2085万元、1516万元、1223万元、1165万元,共入库18379万元,同比增收9657万元。

(五)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一是法定支出增幅大。科学技术支出完成4676万元,同比增长98.2%,完成预算的43%;教育支出完成64603万元,同比增长33.8%,完成预算的50.1%;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5801万元,同比增长22.7%,完成预算的44.9%。二是社会稳定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53071万元,同比增长14.1%,完成预算的47.1%;公共安全支出完成21800万元,同比增长31.2%,完成预算的44.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91740万元,同比增长24.3%。三是认真落实有关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发展。上半年国税部门办理出口退税2亿元,同比增长86.5%,增加9467万元;落实三峡电站和葛洲坝电站增值税即征即退2万元;落实资源综合利用、民政福利、软件业等行业减免税34107万元。地税部门综合利用下岗再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财政部门综合应用激励政策,落实资金XX多万元支持长江铝业等骨干企业发展。

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一是得益于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通过目标考核、超收奖励等政策,促进了各地骨干财源建设,经济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二是得益于征收部门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扩大了收入规模。三是得益于财力保障有力,确保了机构正常运转、各项法定等重点支出需要,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全市财政经济形势分析,预计可以圆满完成全年收支预算。

三、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全市财政运行情况从总体上看虽然保持良好的态势,但预算执行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峡工程建设提供的税收大幅度下降,增加了市直收入风险。据统计,XX年至XX年,三峡工程建设为我市提供的区域内总收入分别为20355万元、22212万元、21248万元、20578万元、12416万元、9360万元,提供我市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17221万元、11469万元、11953万元、12671万元、7136万元、4896万元。上半年三峡工程投资106707万元,同比下降67.1%;上半年三峡工程建安税收完成3267万元,同比下降13%,2008年三峡工程建设竣工后建安税收基本没有;另外,去年同期长江电力股份公司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入库2960万元,今年无此项收入。

(二)宜昌特殊的税源结构制约了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水电是宜昌税收收入的支柱行业。近几年,葛洲坝电厂年入库增值税收约1.8亿元,清江隔河岩电厂、高坝洲电厂年入库增值税收约1.4亿元,由于水量和电价基本是衡量,这两块税收基数大且没有增量,维持增幅需其它税收补充。上半年四大电站面临特殊困难,收入很不理想。长江电力、三峡开发总公司上半年入库企业所得税16.3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715万元,占全市国税收入的比重也由去年的49.8%下降到41.8%。上半年四大电厂入库增值税1.79亿元,比去年同期掉收1092万元,提供市直一般预算收入3059万元,占国税部门提供的市直一般预算收入的22.2%,比XX年、XX年、XX年所占比重分别低15、24、11.3个百分点。三峡电厂上半年累计发电195.7亿度,比去年同期增加13.5亿度,当期入库增值税607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188万元,但葛洲坝电厂受三峡电厂调控影响,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3亿度,上半年仅入库增值税6420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39万元。清江隔河岩、高坝洲两个电厂受上游水布垭工程蓄水及水量不足影响,增值税收入同比掉收1027万元。类似问题今后可能经常出现,影响市直收入的稳定性和增长速度。

(三)国家政策调整影响财政收入。一是今年以来央行五次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三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全市资金紧张的局面再次抬头。从上半年投资资金到位情况看,国内贷款比重已有所下降,加之银行储蓄存款加速向股市分流,企业融资将更加困难,企业后期投资和发展必受影响。二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影响我市财政收入。国家为了进一步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进出口贸易平衡,决定自XX年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我市部分出口行业将受到影响。三是部分县市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将带来企业所得税减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精神,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等六个县市将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凡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产业项目的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可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四是国家开发银行征收方式的改变影响市直收入。XX年年5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国家开发银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缴纳办法的通知》,将国家开发银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由XX年的“集中划转、返还各地、各地入库”的方式改为各分行直接向各地地税局申报缴纳。XX年以来,我市从国家开发银行划回收入2675万元。今后此类税收将按属地纳税原则交到武汉市,划转十分困难。五是工业原、燃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近年来石油、煤炭、矿石等生产资料出现了全球性暴涨,国家也多次调高基础电价,加之国内投资需求拉动,基础性原材料价格继续高位运行,高于工业品价格增幅,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六是国家土地、环保、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日益规范严格,我市招商引资的成本将更高、难度将更大。

(四)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加重了财政支出压力。为了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按照全省统一要求,我市对公务员津贴补贴进行了规范。实施这一政策加重了财政支出压力。过去由单位多渠道筹资解决津贴补贴,现在成为预算内刚性支出;津贴补贴标准我市与省直机关和武汉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县市区之间也存在差距,平衡十分困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滞后,需要进一步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市发展和改革十分关键的一年。下半年我们将严格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审议的意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大“财政蛋糕”,大力支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充分有效地发挥公共财政发展经济的职能作用,牢固树立抓经济发展首先要抓项目的思想,突出项目建设重点,坚持做大做强现有骨干企业,支持多晶硅、三新磷化、长江铝业、宜化、兴发、东阳光等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宜昌开发区发展,加快推进猇亭工业园区建设,加快调研白洋化工园财政管理体制,支持有关部门解决项目建设中拆迁难、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支持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招商引资项目,鼓励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扩大经营规模。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与金融部门协作配合,有效运用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完善财政政策,用好中央、省及本级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支持三峡机场航空口岸、宜昌水运口岸建设。支持发展新型流通业,加快内外贸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支持企业不断优化出口结构,放大地方精品名牌效应,着力培育龙头市场。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支持“板块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品牌强农,提高“适宜区”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和产品质量。全力支持抗洪救灾工作,确保救灾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深入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认真分析三峡工程对我市经济的影响,多请示、多汇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努力寻求应对措施,拓宽财源建设领域,确保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支出结构,全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集中财力重点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解决民生问题。一是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国家生态效益补偿等各项惠农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二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支持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三是大力支持卫生事业发展。调整政府卫生投入的方向和结构,建立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投入政策,继续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四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支持“五险统一、一票征缴”征收模式,扩大社会保险费征收面。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的使用管理,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财税政策。五是大力支持文化、体育、广播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覆盖范围广、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市图书馆、广电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支持办好八艺节。落实我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等重大项目经费。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打造宜昌特色体育赛事品牌。加快支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

(三)严格预算约束,努力实现收支平衡。进一步强化财政收支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确保收支平衡。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今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的目标组织好财政收入。严格依法治税、治费,决不允许超越职权随意或变相减免税费。严格执行税款征收、入库规定,坚决杜绝预征预借、虚收空转、借款缴税以及混淆收入级次、串户混库等行为。加强对主体税种和重点企业、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以及重点环节收入的征管。加强税源监控,加大清理欠税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偷税、骗税和逃税行为。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严格以票控费,规范缴库缴户行为,做到应收尽收。加强收入分析,对收入形势跟踪监测,进一步挖掘财政增收潜力。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的原则,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科学发展”的要求,做到有保有压,优先保证市直干部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行政机关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强化节支措施,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新增支出,无重大特殊情况不得调整预算,确需追加预算严格程序逐级审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牢记“两个务必”,全面厉行节约,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加强政府投资评审,提高支出效益。

(四)坚持制度创新,强力推进财政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将预算内外资金、政府性基金统筹安排,预算编制细化到具体项目,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二是进一步健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范资金拨付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强化岗位责任,整合网络信息资源,适时推行公务卡,强化预算执行监督。三是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将所有财政资金中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规范政府采购审批程序,依法加强集中采购项目的管理。四是进一步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依法收缴、收支脱钩,综合预算、统筹安排”,扎实开展“收支两条线”规定达标活动。

(五)强化财政监管,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上很下功夫,着力监督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严格土地基金预算管理,土地收入全额缴入市级国库,土地支出一律通过市级基金预算安排。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分级组织”的原则,认真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全面分析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以《会计法》执法检查为契机,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鉴证报告备案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行业自律评价制度。继续深化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加大监管力度,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主任、常务副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XX年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财政工作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的各项决策,虚心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拓创新,扎实努力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第八篇 2024年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任述职述廉报告1800字

__年,在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和财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省财政厅的业务指导下,本人能够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决议,不折不扣地落实局党组的各项决定,坚持依法理财、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按照“规范采购行为,提高资金效益,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廉 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规范运作,文明服务,公正透明”的工作理念,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执行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运行效率,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提升政府采购管理水平,并认真遵守各项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在全体干部职工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全市政府采购工作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截止__年底,我市共计审批政府采购项目3641个,完成采购金额18.72亿元,节约资金1.95亿元,节支率9.5。现将本人全年的工作和廉政建设情况简要述职如下,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合理组织,精心安排,全面做好我市__年政府采购各项工作。

__年,我市政府采购工作以开展政府采购执行情况大检查为契机,努力推进采购管理精细化、采购行为规范化、采购权责明晰化、采购监督科学化、采购手段电子化、采购人员专业化的进程。作为采购办主任,我和市采购办的同志们一起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强化预算管理为立足点,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根据市委市政府__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年初,我代表采购办与财政局签订了__年绩效目标责任书,将落实《焦作市市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政府采购预算复式预算管理制度作为__年政府采购监管工作的首要工作任务。__年,结合部门预算的编制,继续加强与局相关职能部门、科室的密切配合,顺利完成我市__年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强化了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起涵盖政府采购预算的政府公共预算体系。

(二)研究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助推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__年,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按照《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___期间节能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的通知》,认真贯彻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

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是发挥政府采购改革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一是及时转发上级有关文件,制订并出台了《焦作市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二是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将列入政府采购目录清单的节能产品作为优先采购项目编入预算项目,在采购项目支出已确定的情况下,优先安排节能产品的预算;三是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要求各采购代理机构在采购文件中载明对产品的节能要求、对节能产品的优惠幅度,以及评审标准和方法等,以体现优先采购的导向性;四是在政府采购的项目评审中,要求在技术、服务等指标满足采购需求的前提下,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对部分节能效果、性能等达到要求的产品,实行强制采购,以促进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政府机构能源费用开支。五是加强监管,保证政策功能落实到位。

下半年,在__-__年政府采购办公设备协议供货和耗材定点招标中,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导向性功能,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扩大协议供货和定点范围,在原有范围内增加了计算机外设、led显示屏、办公家具、办公文具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协议供货和定点的实用性。通过扩大范围,扶持自主创新和本地企业的发展;二是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产品强制或优先采购的政策,充分体现了节能产品优先采购的政策导向。通过招标,共有161种产品列入__-__年政府采购协议供货范围,其中,有48种列入我国《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作为强制或优先采购产品。

(三)制订采购代理机构行为规范,以制度约束行为。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政府采购管理,规范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执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根据《______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我办制订出台了《焦作市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操作规程(试行)》。《规程》本着便于实际操作的原则起草,充分考虑政府采购代理流程的合法性和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工作便利性,分别对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等方式的采购流程、组织方式、工作纪律、评审原则等事项一一细化,对每一个操作步骤都限定了明确的时间期限,进一步细化了政府采购代理工作流程、代理工作操作标准、目标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各方政府采购当事人的权力和职责。大大减少了采购代理机构的拖沓随意行为,大幅度提高采购效率和服务水平。《规程》弥补了我市代理机构执行行为的监管制度空白,进一步推进我市政府采购“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工作进程。

第九篇 市政府副市长市委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述职报告1500字

——市政府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

根据安排,我将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有关情况,简要述职如下:

一、基层党建工作总体情况

牢固树立党建主业意识和最大政绩理念,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以'整村夯实、整镇建强、整市提升'为目标,以'党建引领'系列改革为突破,在解决基层党建难题、夯实基层基础、压实党建责任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党员务实重行、担当作为,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去年以来,民政部、省委组织部多次来冶调研和采访基层党建工作。'党建引领·活力村庄'改革模式在黄石全面推开,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

二、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一是抓'两学一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带头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主持开展市委中心组学习23次,坚持用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创新开展'每月一讲、每月一评、每月一议'和'我为支部建言献策'活动,使组织生活更具针对性、更有吸引力。

二是抓'整市推进',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在村(社区),整顿转化后进村党组织35个,升级党群服务中心49个。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主心骨'工程,6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在机关单位,将24家部门'党委'改为'党组',对57个未按期换届的党组织进行督办整改,机关党建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在'两新'组织,全市629家8人以上非公企业、232家社会组织实现'两个全覆盖';在国有企业,重点落实29项国企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强化国企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三是抓'关键少数',优化基层干部队伍。扎实开展村主职干部兼职排查清理等专项治理,强化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教育,推行'两培一选'机制,去年全市村庄理事会和共建委员会成员中有653人申请入党,其中36人已入党;5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进入乡镇党委班子,解决了基层党组织源头不活、后继乏人等'老大难'问题。

四是抓'党建引领',破解基层党建难题。全域推进'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幸福城区)'改革。在农村,成立村庄理事会2467个、组建村庄党小组1410个,涵盖全市农村党员1.21万人,党的组织在村庄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整合资金1亿元,按照群众自筹和政府配套'1∶1'比例对村庄理事会建设项目进行奖补,乡村建设实现了'等人建'到'我要建、自己建'的转变。在城市社区,构建'双线五级'工作体系,推动了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的互联互动。近万名小区居民在各楼栋党员的带动下,参与到文明创建的大潮中来,形成了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市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三、基层党建突出问题及整改情况

针对基层党建突出问题,我们采取过硬措施,全面整改落实。一是压实党建责任。研究出台《大冶市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将党建工作纳入政治巡察主要内容,倒逼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责任。二是补强党建短板。成立市委'两新'工委和3家行业党委,分领域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3次,有力促进了各领域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三是增强党建实效。将'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幸福城区)'建设作为推动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通过'六进理事会'、'八项服务进小区'等工作的推进,让84.3%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理事会(共建会),大事不出村委会(居委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以获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为契机,不断深化'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幸福城区)'建设。二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教育对象向基层党员干部延伸,办好'新时代大冶讲习所'.三是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履职能力。四是统筹推进'三型'党支部创建,不断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第十篇 句容市政府工作报告6150字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奋进”的总基调,主动顺应新常态,奋力谋求新作为,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较好完成了市__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0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01亿元,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304.6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9亿元,增长12.8%;实际利用外资2.8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5.18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00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增长10%。

(一)持续推动转型升级,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应税销售358亿元,增长11.7%,增幅列镇江第一;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6.5%。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达到585家;新增亿元以上企业5家,达到55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高新技术产品45个。唐邦机电获批省径“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增长16%;工业技改投资39亿元,增长24%。企业上市再创佳绩,天工科技、南瓷绝缘子在新三板挂牌。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新增高标准农田2.5万亩、设施农业3.6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1%。新认证“三品”①品牌56个,“三品”认证产量占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量的45%。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6家、家庭农场183家,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7%。创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后白镇创成“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丁庄村创成“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唐陵村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3.5%,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商品房销售164万平方米。金融业健康发展,浦发银行正式营业,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87.8亿元和374.6亿元,增幅列镇江第一,再获“省筐融生态优秀县”称号。商贸物流业发展迅速,奥特莱斯一期建成营业,雨润中央商务体主体封顶,可一数字出版基地投入运营。外包经济稳步增长,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13.2%。旅游业活力彰显,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0亿元。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运营。宝华山“千华古村”一期投入运营,岩藤农场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戴庄村创成全省唯一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重点载体集聚能力增强。“三集”园区功能不断完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增长21%;集聚水平显著提升,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企业65家。省径开发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排名跻身20强。下蜀临港工业集中区工业应税销售突破100亿元。宝华万城总部经济园创成“省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郭庄空港新城产出水平大幅提升,工业应税销售近40亿元,增长134.3%。边城交通新材料产业园特色彰显,高铁、土木工程新材料园区顺利推进。

重大项目支撑能力增强。81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56.5亿元,增长1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1%。总投30亿元的圣诺木业一期建成投产;总投30亿元的中华健康园建设顺利;总投80亿元的华电二期和总投30亿元的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一期开工建设;一期总投30亿元的深国际物流港签约落户;总投80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具备开工条件;总投17亿元的华电煤炭储运码头取得核准。4个项目列为省重大项目。

科技创新引领能力增强。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验收,创成“省创新型城市试点市”。新增省径研发机构11家、省径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园获省径众创空间备案,华阳金属管件创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人、省“双创计划”②专家6人,省“双创团队”实现零的突破。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项目38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3个,引进转化科技成果15项,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02%。新增授权专利2800件、发明专利400件,增幅列镇江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3件。

(三)精心统筹城乡建设,功能布局不断优化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以“多规合一”③试点为契机,修编新一轮城市总规和镇村布局规划,规划纲要通过省径专家评审。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完成南大街、甲城等片区房屋征收拆迁50.4万平方米,建设城区安置房132.8万平方米,改造城市棚户区近3000套。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城中村2个、农贸市场3个,农贸综合批发市场敬将投入运营。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改造人行道板7.6万平方米,铺设燃气管道50公里,改造、新增公共停车位1163个,新增城市公共自行车1000辆、站点46个。实施华阳南路、华阳北路升级改造工程,实施华阳东路、华阳西路美化亮化工程,华阳东路创成省径城市管理示范路。完成肖杆河风光带和城市出入口6个节点升级改造,城区绿化覆盖率4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平方米。

镇村面貌不断改观。中心镇集聚能力增强,完成村庄整理130万平方米,建设集镇安置房190万平方米。铺设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35公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5%。升级改造10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疏浚乡级河道35公里,整治河塘400座,配套小型水利设施900座,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平方公里。后白镇、天王镇创成“国家卫生镇”,下蜀镇创成“省径美丽宜居镇”,西冯村创成“长三角最美乡村”,丁疽边村等10个村创成“省径卫生村”。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04国道句容城区段连接线建成通车,完成宁茅公路(后白至茅山段)拓宽改造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西部干线、句宝公路、河滨西路东延段等道路。完成农路提档升级工程100公里,改造危桥12座。开通城市公交夜班线路2条,新增城市公交线路1条、镇村公交线路2条,新增城市、镇村公交车各15辆,新增纯电动公交车40辆。完成城北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入调试阶段。开工建设220千伏容西变和110千伏东门变,新上、改造配电变压器914台,改造、维修中低压线路1500公里。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面推进“省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继续开展“一江、两湖、三河”④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太湖水污染治理,对84个村庄实施生活污水综合整治,全市饮用水源地和太湖过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启动京沪高铁沿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推进边城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新关闭污染企业21家。开展工业废气治理,关闭挥发性有机气体生产线3条,改造粉尘污染生产线3条,淘汰、改造高污染锅炉82台。实施重点清洁生产项目4个、节能减排项目21个,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60天,同比增加81天。成片造林6500亩,创成“省径村庄绿化示范村”15个、“省径生态村”7个。

(四)协调推进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财政用于民生的资金达到37.9亿元,增长15.5%。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扶持创业1934人,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7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6%以内。17个经济薄弱村和2038名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完成“百村万户”双达标⑤任务。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8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本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0元,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80元,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7800元和7200元。发放尊老金1258万元、城乡低保金2808万元、五保供养金1283万元,发放慈善救助金1204万元、残疾人补助金3300万元、优抚安置金2626万元。发放经济适用房货币化补贴792万元。新增住房公积金归集人数5400人,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2.4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教育装备提档升级,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实验高中、市三中通过省四星级高中评估。投入5.08亿元加固、新建校舍20.6万平方米,建成2所中学、4所幼儿园。扎实抓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推进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基层医改经验获国家卫计委表彰。开工建设新人民医院、精神病防治医院、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黄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和文化基层共享点实现全覆盖,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2.76平方米。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120余场,送书2.5万余册,建成20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市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现场评估,创成“江苏诗词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和“省科普示范市”,开通“句容文物网”。《茅山小道士》完成拍摄并在央视播出。成功承办环太湖(句容段)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吉利福利中心主体封顶,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高质量完成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接受首个年度测评,后白镇创成镇江首批“全国文明镇”,下甸村创成“全国文明村”。赵亚夫同志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建成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和市法院、市检察院便民服务中心,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任务。市镇两级调处中心实现实体化运作,信访案件化解率95%,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97%。“八类案件”⑥大幅下降,全市重点单位技防覆盖率100%,连续创成“省平安市”。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成城区消防特勤站,公共安全形势良好,防灾救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在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灾面前,全市上下一心、军民一心,筑就了抵御灾害的钢铁长城,谱写了抗洪抢险的胜利凯歌。

(五)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依法行政更加规范。完善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开展领导学法活动。组建市镇两级政府法律顾问服务团队。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深入推进“两法”衔接⑦工作,全面落实“权力清单”⑧制度。加强政府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审查率、合法率和报备率均达到100%。行政复议办结率90.6%,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7.4%。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建立政府网站集群。主动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71件、政协委员提案187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深入开展“三严三实”⑨专题教育活动,机关作风和干部作风不断转变。加强服务效能建设,推行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平均办理时限缩短3个工作日。组建市场距督管理局,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⑩。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办结人民来信266件;“”热线接受诉求28853条,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8.7%。

廉政建设持续深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三查一监督”⑪联动督查,出台农村干部“三资”管理⑫“十不准”规定,严查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十项规定”,严格落实增收节支、厉行节约有关规定,“三公”经费下降10%。有序推进公车改革,一般公务及执法执勤等车辆总数核减率达35%。加强重要领域、重点项目、重大资金审计监督,完成竣工结算审计项目193个,审计核减8.5亿元,核减率17%。

此外,妇女、儿童、青少年等群体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不断进步,工会、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机关事务、红十字会、科普、档案、史志、工商联、文联、残联、供销、粮食、人防、气象、防震减灾、科技镇长团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这里还要特别向各位代表说明的是,去年十件为民办实事之一的异址新建市妇幼保健院,由于用地性质调整和设计方案变更等原因,未能如期开工。目前,正在加紧推进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今年开工建设,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为“__”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__”时期,既是我市经历挑战最大、经受考验最多、发展任务最重的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时期。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投入、抓产出,综合实力持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14%;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6亿元,是“__”的2.09倍。华电、抽水蓄能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户。全国百强县排名跃升至59位,五年上升了31位。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创新、抓转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8.2:48.3:43.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__”末提高7.3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7%。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是20__年的3.6倍。创成“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市”。茅山景区跻身国家5a级,赤山湖列入国家湿地公园创建试点。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改革、抓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顺利完成投融资平台改革,不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有效激发了各类主体的活力。注册登记企业、注册资本分别是“__”末的2.31倍和2.28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78亿美元,是“__”的2.07倍。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较“__”末提高30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规划、抓建管,城乡质态持续提升。城市规划区面积扩大到4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9平方公里,拆迁面积累计达50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3.92%。累计投入18亿元完善水利设施,水生态文明进程明显加快。累计完成670个村庄的环境整治,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0.02%。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创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实现“国家生态镇”全覆盖。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就业、抓保障,生活质量持续提高。财政用于民生的资金累计达146.4亿元,是“__”的3倍。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累计新增就业5.78万人、创业带动就业7.3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3.39万人。完成124个经济薄弱村、10823名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6%和11.9%。基本建成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累计投入20多亿元,完成9万多历史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新建、扩建学校45所,新增医疗用房12万平方米。“平安句容”“法治句容”建设深入开展,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持续提高。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句容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实体经济发展还不充分,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产业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企业创新能力较弱,有效科技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城乡发展不平衡,统筹发展的任务繁重;城乡居民收入还不高,持续改善民生的压力较大;政府的工作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句容市政府

第十一篇 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工作述职报告1500字

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工作述职报告

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努力加强班子队伍建设,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规范管理,办公室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班子主要表现情况如下:

一、班子基本情况

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由人组成,其中:政府办公室主任人,副主任人。班子成员中36-40岁人,41-45岁人,46-50岁人,平均年龄岁;研究生学历人,大学学历人。

二、主要特点

(一)注重理论学习,班子政治思想建设进一步加强。围绕建设“学习型团队”的目标,办公室班子成员在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市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系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了理想信念,理清了工作思路。二是加强领导素养和专业知识学习。认真学习经济管理、招商引资、产业政策、土地法规等专业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工作实践,创新了工作思维和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活动。学习了《党章》、《____纪律处分条例》和省市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等内容,办公室领导班子廉洁自律意识明显提高,勤政廉政意识明显增强,思想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二)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严格规范个人行为。在办公室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办公室主要领导能够做到充分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有力地推动了办公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全面落实廉政责任,狠抓班子廉政建设。一是带头强化廉洁自律。办公室班子成员严格遵守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切实兑现廉政承诺,在住房、乘车、接待等方面严守标准、不搞特殊,从未干预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从严要求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规范八小时以外的交往圈和行为,有效避免了各种违纪行为发生。二是抓好分管科室教育监督管理。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对分管科室和工作人员进行廉政谈话,切实落实民主评廉制度,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三是切实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针对各自分管科室、工作,重点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认真履职,积极作为,班子整体水平全面提高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办公室领导班子把参与政务、服务决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分管科室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提供高质量、系列化、全过程服务。在政务调研、综合文稿、政府督查、政务信息、政府法制、电子政务、外事侨务、史志等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今年以来共承办市政府扩大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发展现场会议等大型会议次,撰写各类工作报告、会议讲话、汇报材料、领导署名文章等多篇,修改、制定市政府和政府办公室各类文件522余件,报送反映领导活动的新闻稿件余篇,编发《政报》期,刊发各类文章多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件,满意(基本满意)率100%,接听市长公开电话次,下发督察通知件。全年共查办行政复议案件件,行政应诉案件件。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办公室领导班子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反腐__,努力为领导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学习。

20__年1月5日

第十二篇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2500字

一、2024年全市工作回顾

(一)工业经济逆势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显著加快

(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

(四)民生工程卓有成效,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始终坚持“真正解放思想才能实现真正跨越,思路决定出路,抓机遇就是抓发展,优良发展环境就是最大竞争力,狠抓落实、强势推进”等基本经验;得益于人大、政协在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之上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和超常规强势推进、超常规抢抓机遇、超常规狠抓落实。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上级驻岭单位和驻岭部队,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公主岭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宏观层面上,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需要进一步扩大;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社会稳定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在具体实践中,城市街区改造、居民居住环境、供热、供水、教育、医疗、就业、干部职工工资待遇等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创新思路,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全面完成我市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作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低碳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的年份,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宏观层面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国务院在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之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得到批准,为我市这样一个靠近长春、毗邻一汽、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县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低碳经济所带来的产业革命和绿色革命,又必将为经济欠发达县份实现弯道超越、科技兴市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如此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内,只要坚持理性思维、科学谋划,及时抢占经济、科技、市场等制高点,紧紧抓住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体制机制等活跃经济的重要要素,就能使我市经济在竞争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实现跨越。

2024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抓好投资拉动、结构调整、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市化,巩固和发展强县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机制驱动,力争在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上有新突破

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欠发达县份,在加快发展进程中的基本规律是出口、消费比重较低,难以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依靠投资拉动依然是现阶段解决内生动力不足、拉动经济增长、增加有效需求、扩大经济总量的主要途径。因此,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毫不动摇地实施项目带动,千方百计地依靠机制驱动,通过用制度支持完善载体功能,加速承载各种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完成投资内容;通过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壮大,从而实现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机制驱动的良性循环。

(二)统筹兼顾地发展农业、支持农村、关注农民,力争在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上有新突破

按照“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标准,加快朝阳坡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引领全市农业快速发展。

(三)扎扎实实地推进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品位提升,力争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上有新突破

遵循“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的指导原则,按照“稳步扩容、完善功能、优化管理、提升品位”的思路,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各项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造旧城,打造新城,着力构筑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精心组织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岭西三路北段、新风大街、育文路、育民路、科贸大街和新城路网等道路建设;继续实施清水绿带工程;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景观特色;完成响铃公园改造;启动净水厂改造工程,提高供水质量。加强集中供热管理,切实解决城区供热遗留问题,提高供热质量;全面落实物业管理各项法规,逐步规范小区的治安、卫生等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规范市场和交通秩序,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水平,着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市面貌,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四)持之以恒地关爱民生、推进事业、构建和谐,力争在加快社会进步上有新突破

(五)坚定不移地强化改革创新、转变观念、优质服务,力争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执行力上有新突破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深化企业改革。引导企业资本运营和重组,努力在组建集团公司和企业上市上实现重大突破。二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抓好扩权强镇试点,能下放的权力全部下放,使乡镇工作更有自主性、创造性。三是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扩大部门预算试点范围,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充分发挥“国投”、“城投”、“担保公司”等政府融资平台作用,整合资源,提高担保、融资、投资能力。积极引进外阜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年内力争再组建2-3家小额贷款公司,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持。四是抓好事业单位改革。加快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五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现代服务业改革。要组建专门机构,选调精兵强将,主攻融入长春经济圈,重点在绿色果蔬、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商贸旅游、房地产开发等方面有新思维、新举措、新突破。六是创新思维,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制度上加快改革。要逐步解决人才流失、断档和后继乏人的问题。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廉洁从政,提高政府感召力;坚持改进作风,提高政府执行力;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有效联动,让政府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市政府财务报告参考十二篇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哈尔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全市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财政支出保证了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市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全市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为完成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各级财政部门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一)大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预算顺利执行。加大财政收入组织力度,正式启用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加强对税源企业监管,促进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抓好非税收入管理,通过收入直缴、以票管费、机打票据等方式,杜绝收费单位截留、坐支、拖延上缴收费资金。同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市信息

  • 2024市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十二篇
  • 2024市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十二篇96人关注

    我市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方针,贯彻落实一省两地和信息智能岛的战略,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建设现 ...[更多]

  • 市政府办2024年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十二篇
  • 市政府办2024年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十二篇96人关注

    2024年,办公室按照市直机关工委的工作要求,我认真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工作职责,坚持身体力行、以上率下,突出“围绕效能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政务”原则,扎实推进机 ...[更多]

  •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十二篇
  •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十二篇95人关注

    一、2024年全市工作回顾(一)工业经济逆势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显著加快(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四)民生工程卓有成效,社会事 ...[更多]

  • 市政府秘书长2024年述职报告十二篇
  • 市政府秘书长2024年述职报告十二篇90人关注

    2024年,**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政府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和效率得到持续提高。一年来,我从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入手,科学务实,勤奋工作,努力做到了上下兼容,内外齐抓,较好 ...[更多]

  • 市政府|工作报告十二篇
  • 市政府|工作报告十二篇89人关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 出意见。一、200*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 ...[更多]

  • 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十二篇
  • 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十二篇82人关注

    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并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出说明,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 ...[更多]

  •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十二篇
  •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十二篇78人关注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4年工作回顾2024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