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报告怎么写
市政府的工作报告是一个展示市政府在过去一年内工作成果、面临挑战、未来规划的重要文件。以下是撰写此类报告的详细步骤:
1. 概述:简要介绍报告的背景和目的,例如:“本报告旨在总结2022年度市政府的主要工作进展,评估政策执行效果,并提出2023年的工作计划。”
2. 经济状况:阐述本市的经济概况,包括gdp增长率、就业率、主要产业发展情况等。
3. 社会事务:涉及教育、医疗、住房、公共交通等民生领域,列举具体举措和成效。
4. 基础设施建设:提及重大工程项目,如道路、桥梁、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5. 环境保护:介绍环保政策的实施和环境质量变化,如空气质量、水质、绿化覆盖率等。
6. 公共安全:涵盖治安、消防安全、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7. 财政收支:公开政府预算的使用情况,包括税收、支出、赤字或盈余。
8. 政策与法规:列出新出台或修订的法规,及其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9. 国际合作与交流:描述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项目,以及取得的合作成果。
10. 挑战与应对:诚实地面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改进措施。
11. 展望未来:描绘2023年的工作重点,设定目标和预期成果。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部分应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如:
“尊敬的市民们,我们荣幸地向您提交2022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共同见证了城市发展的步伐和进步。”
结尾部分则要体现决心和展望,如下所示: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市民幸福感。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2023年的辉煌篇章。”
市政府|工作报告范文
第一篇 市政府|工作报告13350字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 出意见。
一、200_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 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力推进“两 个率先”,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同心同德,扎实工作,积极化解“非典”疫情带来的不利 影响,不断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胜利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 项目标任务。实现全市生产总值475.06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9.9%;财政 收入66.9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61亿元,分别增长55.5%和45 .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11亿元,增长56.5%。全市经济和各项社 会事业在高平台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强势增长。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021.98亿元 ,比上年 增长36.2%。实现工商入库税收50.03亿元,工业用电77.23亿千瓦时,分别 增长33.1%和34.7%。完成工业利税总额72.79亿元,利润41.75亿元, 分别增长38.2%和39%。十大企业集团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全市的48.8% 和47.2%,沙钢集团产品销售达到203亿元,成为苏锡常地区首家年销售超200亿 元的企业。全市完成工业投入142.02亿元,增长67.1%。总投资30.7亿元的 十大竣工项目按期建成投产,总投资35.4亿元的十大开工项目全部开工。企业技术创新 能力进一步增强。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1只,新增博士后工作站2 家、省级企业技术 中心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5只。品牌战略深入实施。4只产 品被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6只产品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资本经营扎实推进。 “华芳纺织”成为我市首家在国内a股市场直接上市的企业。个私经济发展迅猛。新办私营 企业2531家,注册资本30.17亿元;新办个体工商户7041户,注册资本3.2 2亿元;利用外地民资25.43亿元,完成投入26.46亿元;个私经济入库税收14 .07亿元,占全市工商税收总额的28.1%。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批办三资企业231家,实现注册外资11.87亿美元 ,比上年 增长135%,到帐外资6.02亿美元,增长24.9%。保税区、省级开发区、沿江开 发区注册外资和到帐外资分别占全市的40.9%和54.9%,杨舍、凤凰等2个镇注册 外资超1亿美元。全市共批办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73只,比上年翻一番。完成进出口总额 51.38亿美元,其中出口19.71亿美元,分别增长74.2%和37.9%。国泰 国际集团出口9.28亿美元,连续3年位居江苏省级外贸集团首位,并成为全市第二家年 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企业。外经合作继续拓展,劳务输出总量在苏州保持领先。以港 兴市战略深入实施。港口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口岸大通关工程顺利启动。各涉外单位紧密 配合,通力合作,完成海关关税和代征税77.02亿元、出入境检验检疫货值43.6亿 美元,查验到港国际航行船舶2668艘次。载体建设力度加大,各类资源进一步整合集聚 ,初步构筑了“三区”和各专业园区互补合作、联动开发的新格局,形成了对外招商的整体 优势。积极推进沿江开发,沿江临港的辐射效应日益显现,临港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份额 越来越高。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粮食总产21.63万吨,水稻单产和皮棉亩产分别 达573 .8公斤和74.9公斤,多种经营总收入50.38亿元。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花 木、果树、蔬菜种植面积2.2万亩。农产品质量建设步伐加快。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15个、无公害农产品19只,完成各类蔬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检测23.3万批 次。农业招商引资和产业化经营取得进展。利用各类资本7.1亿元,新增农业龙头企业9 家,累计95家,订单农业面积超过2.1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1万人。农业基础设 施建设不断加强。投入1.18亿元建成一干河枢纽、十字港节制闸等一批长江防洪工程, 开挖疏浚四级河道1907条计798公里,完成水利总土方583.7万方。新增各类中 型农机具47台(套),整理土地1.05万亩。
——服务业活力增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6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物流 业发展加快,实现业务总收入26亿元。张家港口岸完成货物吞吐量4512.6万吨,集 装箱运量24.74万标箱,分别比上年增长41.2%和22%。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总 数达到106家,完成交易额235.54亿元。保税区化工品市场交易额达到103亿元 ,液体化工品交易额位居华东地区首位。商贸服务业日益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 3.57亿元,增长15.4%。住房、汽车、通信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共销售各类商品房 100.43万平方米计18.21亿元,新增私家车7848辆,实现通信业务总收入9 .09亿元。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建成了全国首家江岛型水上高尔夫球场。金融业快速发展 ,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40.12亿元和397.57亿元,比年初增长105.3 8亿元和138.6亿元。金港投资担保公司共为各类中小企业和农村种养殖大户提供贷款 担保2.75亿元。
——城市建设全面拓展。行政区划调整平稳实施,全市建制镇由19个调减为8个 ,初步形 成了“一城四区”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引进国际先进理念,按照城市未来发展要求,修编城 市总体规划和多项专业规划。市域交通路网建设进展顺利。金港大道、江海中路建成通车, 沿江高速公路、苏虞张一级公路、港丰公路、东南二环路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加快推进。新 城区建设步伐加快。暨阳湖生态园区开发稳步推进,城西新区建设开始启动。城市功能日趋 完善。第二污水处理厂、东西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如期完成,东区供水复线工程贯通投运。 新建改造11条市政道路,完成了世纪广场、文化广场、街心公园等重点区域的夜景灯光工 程。园林绿化工作取得突破。新增各类绿地1.9万亩,市区绿地率36.5%,绿化覆盖 率4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6平方米,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城乡大环 境整治向纵深推进,城市管理不断加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经营有序推进 。共拍卖土地85宗计2373.6亩,实现土地收益5.46亿元。制定出台了《张家港 市农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统一规范了农村房屋的拆迁。全市共报建工程项目7 20项,新开工面积625万平方米,完成建筑施工面积410万平方米。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60元,比上年增长20 .2%;农民人均纯收入6943元,增长11.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41万 元,增长13.7%。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新增就业岗位3.7万个,3989名失 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74023名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为4 8459名企业职工办理了农保转城保手续,市财政拨款500万元,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税实行市镇代缴,全年实现农民减负总 额达到3177万元。扶贫济困工作成效明显。市财政拨款5020万元,用于贫困户住房 帮建、农村危桥改造、受灾群众安置、贫困子女助学、大病医疗补助等,低收入和特困群众 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市上下群策群力, 群防群控 ,取得了抗非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年初确定的实事工程进展顺利。再就业援助、法律援 助、纯农民养老保险、市区成片林、村组河道疏浚、危桥整治、金港大道改造、小灵通无线 市话、经济适用房等工程顺利竣工,其它工程正按计划抓紧实施。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突破, 32家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完成了转企改制。健康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 伐加快,编制实施了《张家港市区域卫生规划》。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丰富多彩,成功举办多项体育大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高考录取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1.8%和51.6%,继续在苏州市保持领先 。文明城市、生态城市、诚信城市等系列创建活动深入推进,顺利通过了全国文明城市中试 测评和“全国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首批荣获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市”称号,塘桥镇成为 苏州市第一个“信用镇”。7个镇建成国家卫生镇,全市90%以上的村成为省级卫生村。 文化、广电事业加快发展,被评为省“文化示范市”和“有线电视示范市”。人口与计划生 育工作不断巩固,被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称号。国防动员、兵员征集、人 民防空得到加强,顺利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 地方志、档案、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妇女、老龄、残疾人事业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定期举办“政务广场”,加 快“电子 政府”建设,53个市级机关部门就服务事项向社会公开承诺,畅通了社情民意反馈渠道, 提高了行政效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削减审批事项96项。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 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规定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实施了镇级机关公务 用车改革。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加强,荣获“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称号。继续贯彻“严打 ”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首批获得“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称号。高度重视人 民来信来访,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察管理力度,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主动接受人大的法 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185件,承办政协委 员提案226件。
各位代表,2003年取得的成绩,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 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驻军指战 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各涉外单位的干部职工,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 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在我市投资兴业、务工经商以及关心支持我市经济社会 发展的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2003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任务仍很艰巨,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还不强,民营经济的活力 有待进一步激发;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于工业化;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矛盾 比较突出,环境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增收难度加大;维护社会稳 定的任务依然繁重;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 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4年工作安排
2004年是我市率先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起步之年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至关重要,意义深远。当前,尽管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宏观经济不确 定和不可预见的因素有所增加,特别是国家银根收紧、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及能源、土地等 瓶颈制约,短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但是,更应该看到,本 世纪头20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上升阶段。全 球经济明显好转,国际资本重组和产业转移仍在加速。“入世”后我国经济国际化步伐不断 加快, cepa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都将为我市未来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和机遇。特别 是我市所处的长三角,拥有吸引外资进入、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平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 速度最快、质量最优、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的产业基础和综 合环境都具备了对各种要素的强大集聚能力。只要我们科学把握形势,始终高扬发展主旋律 ,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就一定能够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实现各项工 作新突破。为此,2004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1、必须坚持以“两个率先”为统领。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总体目标, 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以无功即过的意识抢抓发展机遇,以超越自我的追求提升发展定 位,以激励竞争的机制营造发展氛围,树率先之志,谋率先之策,聚率先之力,闯率先之路 ,争当全省“两个率先”排头兵。
2、必须坚持富民优先的原则。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让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作为 政府的重大责任,以更广的思路、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抓好富民,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 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并进 ,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城市综合竞 争力和市民整体素质的同步提升,实现速度与质量、城市与农村、富民与强市相结合的协调 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200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两个率先”统揽全局,坚持以 民为本,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突出“转型、 加速、协调”三大主题,努力促进经济转型、开发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环境转型,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0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地方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 5%;完成注册外资14亿美元,到帐外资7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 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7%左右;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1‰以内。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我们将认真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生态型、特色型、科技型和效益型农业,努力推动 农业增效。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抓好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和重点扶持的48个农业项目,设立畜 禽禁养区。高度重视粮食供应,建设粮食批发市场,适度扩大储备粮规模,做到粮食供求动 态平衡。重点发展优质水稻、花木果蔬、种子种苗、水产养殖、特色畜禽等五大产业。年内 水稻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新增花木1万亩、果树3000亩、特种水产5000亩, 建成畜禽饲养小区3个。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加快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推进无 公害基地和标准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年内引进种养新品100只,申报认定无公害农产 品基地10个、无公害农产品10只、绿色食品2只。
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着力引导“三资”投入农业,进一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各 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年内,农业利用 各类资本超过2亿元,新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6家,订单农业发展到3万亩,农业亩产值 增加120元以上。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长江江堤除险加固和出江河道河口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强 河道长效管理,继续做好市、镇、村、组四级河道疏浚工作,年内疏浚河道1190条,完 成土方686万方。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组织大型机械跨区作业。严格耕地保护,加强查 荒灭荒和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年内整理土地5000亩。
(二)不断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
顺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继续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提 高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扶优扶强,推动生产要素向规模企业集聚,促进大企业大集团 跨越式扩张,提高综合竞争力。加强服务引导,扩大中小企业发展空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化,加快信息技术对生产、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渗透融合,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 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确保 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入150亿元。加快技术进步,引进关键设备和工艺,不断提高产品档 次和产业层次。年内组织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5只、高新技术产业化贴息 项目6只、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15只,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 产品30只,加速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搞好能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 协调服务,抓好沙洲电厂、华兴电力、张家港50万伏变电所等一批电力项目建设,推动银 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加快建设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规模企 业为支撑,以港口物流为配套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全面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按照“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 活”的要求,一切从“三个有利于”出发,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 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方面,对民营企业实行与其 他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通过鼓励创业增加一批、市民入股做大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 促进裂变发展一批、资本重组扩张一批,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创业欲望,激活民间的生产要素 ,使之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力争全年建办私营企业2500家,新增注册资本30亿元, 民资投入超90亿元,个私经济入库税收占全市总额的.比重超过35%。加快利用外地民资 步伐,采取积极措施,瞄准经济发达和资本流动活跃地区,吸引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落户我 市,不断扩大外地民资和社会资本在我市的投资规模,确保全年引进外地资本注册15亿元 ,实际投入超过40亿元。在注重民营经济数量扩张的同时,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提高管理水平,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资本经营,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努力 培育一批国内知名、品牌较响、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集团。
发展壮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围绕建成亿吨大港的目标, 积极推进港口码头建设,今年投入16.2亿元,建设7座万吨级码头。加快构筑便捷、顺 畅的对外交通网络,增强我市对苏南地区货物的集散能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发挥张家 港保税区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年内启动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金港物流园区要进一步完善以公 路货物集散、配载、仓储、配送为一体的物流服务。依托扬子江冶金工业园建设冶金物流中 心。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按照整体规划,启动城西购物公园和城东大型超市建设,抓紧东 渡苑的宣传策划,推进双山生态岛、香山和凤凰山风景区建设,培育旅游资源。沿杨锦路、 东南二环路至金港大道东侧,加快建设专业市场区。进一步扩大保税区化工品交易市场的规 模,提升层次,力争今年交易额突破150亿元。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加快业务创新,优 化信贷结构,广泛开展合作,吸引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发展法 律、会计、审计、劳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
(三)继续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
紧紧抓住沿江开发和国际资本、产业转移的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以更加积极 的姿态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把服务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关键,做到满腔热情地亲商,一以贯之地安商,真心诚意地富商。加快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积极探索新型、便捷的管理模式,逐 步实现国际物流“零风险”下的“无障碍”通关。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开发区投入,实施 集约化开发,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鼓励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 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放大园区载体的集聚效应。充分发挥保税区对外开放的龙 头作用,加快省级开发区和沿江开发区建设,尽快形成各类专业园区优势互补、联动升级的 格局。
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按照“巩固港台、主攻日韩、拓展欧美”的招商策略,加强对跨国大 公司的研究与攻关,努力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龙头型、基地型外资大项目。突出冶 金、汽车、化工、机电等产业的主题招商,精心组织好赴日韩、欧洲以及金秋招商月等大型 招商活动。充分利用cepa政策,积极拓展服务业招商,争取在物流、旅游、商贸、教育 等领域取得突破。确保全年批办超千万美元项目80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2~3个。
深入推进沿江开发。按照省和苏州市沿江发展规划,因势利导、重点扶持,壮大冶金、化工 、建材、粮油等优势产业,增强沿江区域综合配套能力,加速引进和培育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的产业集聚沿江。大力推进以港丰公路为主线的沿江区域腹地纵深开发,着力提高岸线码头 的利用效率,努力把沿江地区建成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拓展外贸外经。深入研究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新情况,继续 支持企业扩大出口,引导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全面增强出口竞 争力。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四)全力推进富民工程。
全方位拓宽富民渠道,不断提高富民实效。
鼓励群众创业。继续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环境,敢于让利于民,激发广大群众的致富欲望 和创业热情,鼓励群众当股东、做老板,让更多的人通过直接掌握生产资料促进增收致富, 提高资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促进农民增收。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抓紧抓好农村实事工程,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取消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搞好农村征地拆迁补偿安置 ,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允许以入股、租 赁和联营等方式流转,使农民从中获得长久的收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 有序转移,通过减少农民致富农民。
增加市民就业机会。按照“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鼓励个人创业”的方针,积极提 升市民文化素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市民就业能力。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 政策,建立完善失地农民就业登记制度,帮助其优先就业。继续开展再就业援助,强化职业 介绍服务,引导广大市民转变择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 、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全年增加就业岗位3.8万个。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今年, 市镇两级财政拨款3600万元用于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将人均基金标准由40元提高 到110元;拨款3000万元用于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缴费补助。认真执行老年农(居 )民养老补贴制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逐步使广大老年农民和无固定收入的老年居民老有 所养、老有所依。
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扶贫济困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倡导互助共济的良好风尚,积极发动社会捐助,增加社会救助资金来源,构建以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为基础,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有组织、有重点、经常性地开展扶贫济 困活动,努力解决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
(五)着力提升城市化水平。
进一步完善城市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
全力打造城市发展新构架。按照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定位,围绕“一城四区” 的城市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杨舍中心城区作为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要以花园 式江南水城为特色,优化功能布局,完善设施配套,迅速做大、做优、做美,不断提升承载 力、集聚力和辐射力。金港片区、锦丰片区(含大新)、塘桥片区(含凤凰)和乐余片区( 含南丰)要按照与中心城区融为一体的规划要求,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特色实施错位发展, 形成风格鲜明、优势互补、交相辉映的城市发展新构架。
全面构建大交通格局。围绕形成“内部成网,外部成环,结点相通”的对外交通和市域交通 体系,加快沿江高速公路、苏虞张一级公路建设,确保今年10月份竣工通车。全面推进港 丰公路、东南二环路、杨锦公路拓宽等在建工程建设,确保年底通车。抓紧张杨公路东延、 妙丰公路等项目的开工准备,确保按计划实施。进一步完善和沟通市域二级路网,到200 5年,各镇至市区车程缩短至15分钟以内,上高速公路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与此同时, 做好港丰公路与常熟连接线、张杨公路与苏通大桥连接线、轻轨项目与苏州连接线、中华路 南延与无锡连接线的规划对接。
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按照“推进暨阳湖、启动西城区、规划北城区”的总体思路,年 内,暨阳湖要全面完成征地、拆迁及安置小区建设,启动相关配套工程。城西新区要加快土 地收购储备,积极推进道路、公建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安置房。老城区改造要突出完善设施 ,降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开放空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着力解决市区行车难、停车难等 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标准建设第一人民医院、电力、交通、建设、农商行大楼等重点建 筑工程。全方位加强城市管理,实施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探索建立城市长效管理 新机制。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城市自然资产、无形资产和再生资产的综合开 发利用,全面拓展城市经营。进一步加快市区“退二进三”和撤村建居步伐,完成有关企业 地块的收购储备工作。
(六)积极改善生态环境。
站在对子孙后代负责,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确保 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市。
突出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水系沟通和河道疏浚,引调长江水改善市区水质。搬迁市区码头 吊机,保护水源地,实施雨污分流和截污工程,严格执行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标准。年内,各 镇全部开工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各开发区实行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全市新增生活污水日处 理能力3万吨,新增工业污水日处理能力4万吨。坚持总量控制和指标分解双重调控,严格 执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增生。对污染负荷大、产出比重小的企业责令 限期治理,治理无望的坚决关停。全面清除市区1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推广使用油烟污染企 业净化装置,改善空气质量。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推动资源在不同企业、产业和其他领域之间 的循环。各开发区要全部实施环评,按照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的要求,实行同行业、上下游 企业及相关企业集中布局。推动企业清洁生产,现有企业全面执行污染物一级排放标准,年 内通过清洁生产审计的企业10家,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20家。加强各类废 弃物的安全处置,建设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
完善绿色生态系统。巩固提高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建设绿色通道、绿色家园、绿色基地 。抓好农村绿化工作,建设成片林,搞好四旁绿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4%。全力抓好 市域11条重要交通道路景观带建设,形成贯通城乡的绿色生态走廊。抓紧绿化重点工程建 设,暨阳湖生态园区要完成环湖中心景观区及外沿占地54万平方米的绿化工作,占地 1 260亩的森林公园要加快建设步伐。加强长江岸线、滩涂、湿地的保护。各镇要编制环境 保护规划,积极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
(七)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以提高市民素质为重点,努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强 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高层次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次结构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转 化。坚持把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继续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 教育和高等教育,积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巩固教育现代化创建成果, 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梁丰高级中学要加快争创省五星级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 教育质量。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发展教育产业。
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大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张家港精神再教育活动,积极发展文化、 广电事业,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高标准规划建设各镇中心社区 ,建成一批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园区,打造“文明张家港”。以开展各类社会诚信活 动为基础,建立面向个人和企业,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诚信体系。继续深入开展“ 信用镇村”、“诚信社区”、“诚信经营一条街(路)”等创建活动,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 社会环境,打造“诚信张家港”。对外来人口实行本地化管理和亲情化服务,营造“共处一 地,共树新风,共创繁荣,共保平安”的社会氛围。
加快建设健康城市。认真实施健康城市建设计划,改革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切实加强 卫生监督执法、预防保健、医疗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四大体系建设,实现1 20和110并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医疗机构转制步伐,鼓励社会资本进 入医疗市场。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村庄、清洁河道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所有镇建成国 家卫生镇。抓紧实施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 发展体育事业,增强全民体质。
扎实推进实事工程。继续集中财力为民办好十项实事工程:(1)第四自来水厂一期工程; (2)建设东横河、朝东圩港水利枢纽,完善市区污水管网;(3)新建金港、塘桥、锦丰 、乐余、凤凰、南丰、大新污水处理厂;(4)实施老年农(居)民社会养老补贴,完成4 万人农保转城保,全市城保覆盖率、农保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2%;(5)构建公共 卫生管理服务体系,完善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和卫生监督网络,组建各镇卫生管理服务中心; (6)建设绿色通道、绿色家园和绿色基地,新增林地绿地2万亩;(7)新建5万平方米 经济适用房和10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8)市区停车场建设工程;(9)消防特勤中 队建设工程;(10)实验小学东校区建设工程。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打破垄断、放开市场”的原则,在全面梳理、科学分类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对行政性和纯公益 性事业单位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对准公益性和专业服务型事业 单位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完善社会矛盾排解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人 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 活动,对黑恶势力坚持露头就打,全力打造“平安张家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决 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努力提高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 财产安全。
(八)进一步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承载着群众的厚望。要按照胡锦涛___提出的“ 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担负起推进“两个率先 ”的重任。
坚定信念,增强公仆意识。政府机关和所有工作人员,要自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为 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落实到具体行动,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标准,竭尽全力 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最紧迫的问题抓起,从事关全局和长远的 基础性工作抓起,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做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合格的 人民公仆。
突出重点,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提倡学习,积极开展调研,学会运用客观规律指导“两个率 先”的实践,善于借鉴各种先进经验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完善督查机 制,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在抓好机关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认真解决部门中层“肠梗阻”和 “顶门杠”问题。牢固确立亲商为民、优质高效的服务意识,营造自加压力,奋勇争先的竞 争氛围,体现雷厉风行、争分夺秒的工作效率,以一流的服务,创一流的环境,促一流的发展。
准确定位,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治市,全面推进法治城市建设。严格依法行政,按照法 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 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 完善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严格执行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招投标制度和 政府采购制度,继续巩固治乱清费成果,完善涉农、教育等收费公示制度。切实加强审计监 督,强化资金监管。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网 上审批”。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在继续编印好《张家港政务》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逐步实现政务公开上网。
从严治政,狠抓工作落实。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和督查工作制,确保政府文件和会议决定事 项落实到位。加大政风行风评议力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 纪案件。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沟通,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组织的桥 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各位代表,新的机遇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挑战激励我们再铸新的辉煌。让我们在中共张家 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开拓前进,以优异成绩谱写 张家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让美丽的港城更美丽,让自豪的港城人民更自豪!
市政府|工作报告(4)一文由www.1566.cn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 长春市政府工作报告133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__”时期工作回顾
“__”时期,是长春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新的历史性进步,建设幸福长春取得了新的可喜成就。
——这是经济发展实力稳步增强的五年。全市经济总量从3329亿元增加到5530亿元,年均增长9.3%。地方级财政收入从180.8亿元增加到388.2亿元,增加1.15倍。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丰”,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翻番式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民营经济主营收入突破1万亿元,发展活力和贡献率显著提高。
——这是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的五年。新的城市次中心在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竞相成长,主城区70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4000多万平方米老旧楼宇经过改造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适应百万辆机动车保有量的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水、气、热供给能力实现从紧平衡到相对宽松的转变。
——这是人民生活面貌持续改善的五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7%,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长春连续当选最具幸福感城市。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为“__”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凝聚着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心血汗水,展示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幸福长春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五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第一抓手,推动经济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首位,用增量改造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五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65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39亿元,分别相当于“__”的2倍和1.8倍。
传统产业在规模扩张中优化升级。整车产量由160万辆提高到220万辆,轨道客车修造量由20__辆提高到4000辆,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加1.2倍,三大主导产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76%。体现工业质量效益的工业增加值率由22.8%提高到25.3%。一批重大农业增产技术得到推广,粮食亩产由887.2斤提高到1066.4斤,粮食产量达到191.1亿斤。长春被命名为“中国优质粳米之都”。综合农机化水平由64.8%提高到78.5%。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增加8.5倍。畜禽规模饲养比例达到80%。积极培育文化、养老等服务性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旅游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启动建设41个商业综合体,300万平方米商务面积投入使用。引入29家域外金融机构,区域性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户企业上市,22户企业新三板挂牌。服务业投资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17.4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成为支撑增长重要力量。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制造、医药健康、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投资额增长2.8倍,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从9.4%提高到17.1%。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达到2250户。健康休闲、物流快递等新兴业态竞相成长。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增加1.4倍。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超过200户、个体网店数量超过3万个,近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发展网上业务。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聚乳酸、无人机、工业机器人、单克隆抗体等一批高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建成摆渡创新工场等10个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在孵科技企业超过千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242户和400户,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第一动力,持续激发和释放发展新动能。我们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头等大事,突出抓好具有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努力向改革要动力、要潜力、要红利。
扎实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取消下放577项审批权限,减放比例达到70.1%,市本级非行政许可实现“零审批”。撤销89个议事协调机构。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实施。改进行政审批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不断完善民营经济融资担保、公共技术、要素配置等公共服务平台。政府权力的减法、服务的加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增强,五年累计新登记私营企业5.5万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初步形成。
全力实施重点领域改革。新型城镇化、服务业综合改革、水生态文明建设、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等试点顺利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办学行为。基本完成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市级以下公立医院启动综合改革。
坚持以对外开放促改革。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深度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兴隆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一汽、长客等重点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皓月、希达等一批企业到境外设立产品展示营销中心。汽车零部件等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额实现翻番。在长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70户,五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倍。
(三)始终把绿色宜居城市作为第一任务,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我们以绿色、智慧、人文理念为指导,启动实施了新一轮的城市大建设、大改造。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1625.1亿元,相当于“__”的2.65倍。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主城区通过搬迁工业企业、拆除棚户区、完善基础设施,加速实现产业、功能和环境的有机更新。长东北、莲花山、经开保税等产业园区多点发力、齐头并进,汽开、净月、高新南区竞相建设、加速成长,九台卡伦、德惠米沙子、农安合隆、双阳奢岭积极承接主城区带动和产业转移。旧城与新城、城市与县域良性互动,重构了城市框架,优化了功能布局,也打开了长春未来的发展空间。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两横三纵”快速路投入使用,四环以内主要道路完成大中修。启动建设地铁1号线、2号线、北湖快轨,轻轨4号线投入运营。城市日供水能力由86万吨提高到116万吨,增加35%。天然气日供给能力由132万立方米提高到227万立方米,增加72%。供热能力由1.01亿平方米提高到1.89亿平方米,增加87%。污水日处理能力由85.8万吨提高到172.8万吨,增加1倍。新建改造各类地下管网5099公里,自来水漏失率下降17%,供热管网完好率达到89%,燃气管网高危率降低到5%以下。主城区清扫保洁面积由4305万平方米增加到6850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3%。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新建大块绿地229块。主城区对外开放公园数量增加1倍以上。伊通河综合整治取得实质性进展。淘汰3.2万辆黄标车,拆除1828台燃煤小锅炉,62.5万户煤制气居民用户完成天然气置换,狠抓工业烟粉尘治理、秸秆综合利用,pm10、pm2.5自20__年达到峰值以后分别下降17.8%和10.9%。修复文庙、杂技宫、沙俄领事馆等一批历史文化建筑。长影老厂区等18项文物晋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月潭、长影世纪城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从严整治管理顽疾。深入开展文明城创建,长春进入全国文明城行列。
(四)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努力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我们坚持每年把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连续实施5个年度行动计划,为人民群众办了390余件实事。
提高居民收入。积极促进就业,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2.9万人,累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下,“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4次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提高56.8%。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率均接近10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超过95%。职工养老金、居民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标准分别提高64.5%、127%、151%。
改进公共服务。义务阶段公办学校全部就近划片入学,创建新优质学校127所,城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区(县)图书馆、乡镇文化馆、村文化室全部达标并免费开放。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配置率分别达到100%和60%。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增长1.84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在全国推广。深入开展幸福社区创建。主城区60%以上的社区用房建筑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
扶助困难群众。5次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低保家庭老、少、病、残人员等特殊群体补助标准再增加50%。建立城乡居民临时救助、特困群众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扶助制度。城区困难群众患急难重症到定点医疗机构“先住院、后付费”。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实现“有一助一”。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基本做到应援尽援。累计建设3.2万套保障性住房,为5.6万户居民发放租房补贴,低收入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改善人居环境。基本消除农村泥草房、城市d级危房。综合整治230个老旧散小区。主城区1007座二次供水泵站完成改造。15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三环以内巷道基本完成改造。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开辟优化60条公交线路,累计更新公交车2500余台。施划机动车停车泊位3.8万个。一批人行过街天桥投入使用。新建农村公路5998公里、桥梁280座。
强化社会治理。积极构建“人性化、网格化、信息化、法治化”社会治理模式,全面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城区重点区域高清探头实现全覆盖,公安干警对城区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防,110警情、“两抢”案件、命案数量连续5年下降,长春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深入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切实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全面抓好防震减灾,长春在全国考核评比中荣膺榜首。狠抓安全生产,累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3.1万项,安全生产事故总数下降53.5%。
(五)始终把加强依法行政作为第一要求,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与政协协商制度。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办理人大议案19件、人大代表建议1022件、政协建议案15件、政协提案1537件。
强化依法行政。制定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认真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行政决策合法性分析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约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全面实施行政复议案件集中办理、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不断提升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停建楼堂馆所,清理公车、办公用房,实施公务卡制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着力健全惩治和预__败体系,及时公开市本级公共财政收支预算、市直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强化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努力化解矛盾。建成市民来信来访集中受理大厅,全面提高市长公开电话、局长接待日、读报读网工作水平,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突出问题,群众信访总量稳步下降。
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军政军民团结奋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获得“七连冠”。
尤其是20__年,面对“__”收官的决战之期、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团结一心、善为实干、攻坚克难,推动振兴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经济在应对下行中保持稳定增长。先后出台17项稳增长政策,接连采取结构性减税等一揽子措施,全面加大对重点企业帮扶力度,全市经济止跌回稳、逐步提速,增长速度由一季度的5.9%、二季度的6.1%、三季度的6.2%,逐步回升到全年的6.5%,重新回到经济运行合理区间。
二是产业在提质增效中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壮大,产值增速超过规模以上工业17.5个百分点。服务业明显提速,占经济比重提高2.56个百分点。“互联网+”行动计划稳步实施,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3%,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兴业态日渐兴起,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
三是市场在改革开放中迸发内在活力。“五证合一”登记等37项重点改革任务取得突破。削减了53.9%的政府部门行政职权,行政审批时限整体压缩31%。“一门式”公共服务改革试点取得成效。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推进,新登记私营企业数量增长21%。“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长春至莫斯科货运航线正式开通,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量跃居全国第三。
四是城市在完善功能中提升质量档次。主城区交通指挥系统完成升级改造,高峰期主干路车速提高15%。国家西气东输干线、长春外环高压管网投入使用,冬季“气荒”全面缓解。百里伊通河生态长廊、百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全面启动。基本完成16个城市出入口改造。城区新增绿化面积相当于上年的1.9倍。
五是民生在保障兜底中惠及更多群众。城镇新增就业12.6万人,2万套公租房分配到户,7个城区托老中心、12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7万人,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民生状况得到新的改善和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源自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为长春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我们监督与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积极参与长春发展建设的中省直驻长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长部队以及海内外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__”发展实践充分说明:必须把发展作为解决长春所有问题的关键,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长春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把创新摆在长春发展振兴的核心位置,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必须把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真正把发展成果体现到人民生活改善上;必须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保障,严格依法行政、深入简政放权、加快职能转变,努力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加法。这些经验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必须继续坚持和发扬。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创新创业氛围不足,内生动力活力尚需释放;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性化,雾霾、水体治理任重道远;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住房、医疗、养老、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迁等方面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安全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全事故高发势头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高,不廉不勤现象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推动振兴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紧迫性,直面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叠加交织带来的艰巨挑战。更要清醒地看到,长春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特别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满怀发展激情、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势不可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群策群力、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闯关夺隘、奋勇向前、行稳致远,把长春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部署,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以新一轮振兴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为重点,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追逐“长春梦”。
今后五年,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坚持协调发展,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努力拉长“短板”,不断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坚持绿色发展,严格环境保护、强化生态修复、节约利用资源,努力建设美丽长春。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引进域内外人才、资金、技术,搭建开放平台,畅通开放渠道,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坚持共享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
——经济实力更强。我们要更加重视质量、更加重视效益、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在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确保gdp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综合实力进入中等发达城市行列。
——发展动能更高。我们要充分发挥创新对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推动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全面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不断提升产业层次、素质和竞争力,让传统产业持续焕发生机和活力。
——经济结构更优。我们要调整产业结构,农业要争当现代化排头兵,制造业要迈向中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全国形成较强竞争力,服务业占经济比重要逐年提高。调整增长结构,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的同时,大幅提高消费的经济增长贡献率。
——城市面貌更新。我们要高质量建设新城,高水平改造旧城。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基本确立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完成棚户区、老旧楼宇“暖房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全面优化城市形象。大力发展城市文化,努力培育城市精神,促进软实力与硬实力同步提升。
——区域发展更快。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开发区转型升级,加速成为承载新型工业化、高端服务业的新城区。城区要成为服务业主战场,在环境建设、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等领域实现全面进步。县(市)都要成为中等城市,人口加速向城镇集聚,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改革开放更广。我们要全面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束缚和桎梏,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动力和潜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生态环境更好。我们要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力度,完成百里伊通河生态长廊综合改造,新建改造一批城市公园、绿地。综合治理大气和水体污染,积极推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绿色经济模式,努力把长春建设成为天蓝水净、空气清新的绿色宜居森林城。
——社会大局更稳。我们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健全民主法制,保障公共安全,努力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民生福祉更多。我们要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大力推动富民增收,群众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低保群众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帮扶,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考虑和安排,市政府制订了《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并经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讨论决定提交本次人代会审议。
三、20__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外部宏观环境和交织叠加的各种矛盾困难,我们既要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在“变”中保持定力、趟出新路,更要认清、抢抓、用好新机遇,在“不变”中坚定信心、推动发展,以充分的准备、扎实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确保“十三五”实现开门红。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基本保持同步增长,万元gdp能耗降低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好势头,更要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发展“新气场”,在改革创新中培育发展“新动力”,在转型升级中构建发展“新优势”,在改善民生中定位发展“新坐标”,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挖掘增长潜力、激发市场动力、释放企业活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统筹三次产业支撑增长。对产值超10亿元工业企业跟踪包保,稳定经济增长大局。积极培育工业增长点,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0户。促进健康、旅游、文化、绿色、养老消费,扩大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消费。加快房地产去库存,稳定住房等大宗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夯实农业稳产增产基础,粮食产量正常年景下不低于180亿斤。
扩大投资规模拉动增长。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政府投资,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发挥民间投资主力军作用。支持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00亿元以上。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增长。全面落实降低税率、降低电价、降低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相关政策,规范中介服务,清理涉企收费,改善物流服务,严格把握最低工资标准,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有针对性地帮扶遇到暂时困难的重点企业。强化改进政府服务,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狠抓项目建设不动摇,提高供给能力、调整供给结构、优化供给质量,努力使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打造长春经济升级版。
落实“中国制造20__”长春实施纲要。积极推动大众q工厂、一汽乘用车研发中心、长客动车检修、中粮聚乳酸制品等5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等一批新型产业园区。不断壮大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制造、医药健康、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支持存量企业整合、并购、重组。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
落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启动建设5个现代农业实验区。适度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积极发展高效特色农作物。强化品牌建设,不断提升长春大米知名度和附加值。加快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综合农机化水平提高2.5个百分点。土地流转比例提高4个百分点。启动实施皓月200万头优质肉牛养加销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完成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
落实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实施服务业发展攻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建设万达、诺睿德等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推动大数据、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动漫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壮大会展业规模。推进共同物流配送。培育现代保险、互联网金融,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三)全力实现创新驱动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培育新兴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构建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智慧长春”建设。完善通信基础设施。
完善创新载体。启动建设国家级长春新区,在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实践。积极引导国家级开发区强化创新驱动,培育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续建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北湖科技园。完善众创、众包等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力争新增创业孵化面积50万平方米。
强化技术创新。支持高校院所建设重点实验室。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10个重大科技攻关、1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10户制造业创新中心、100户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建立鼓励创新创业的收入分配机制。推进“吉林一号”卫星图像数据商业化应用。加快无人机产业化进程。
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降低创业创新门槛,营造破束缚、汇众智、促创新的良好氛围。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启动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努力破除人才壁垒,多渠道选用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全年力争15户企业新三板挂牌,新增50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突破性的改革措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继续实施简政放权。严格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启动编制负面清单,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接住用好国家、省下放的审批事项,进一步削减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推行行政审批全流程运行管理,完善审批服务。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入政务大厅,做到大厅之外无审批。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投融资、商事制度、市属国企国资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支持在长央企改革、中省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12%和10%左右。不断完善兴隆综合保税区功能。推进“长满欧”综合物流通道建设。开通至珲春、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电商货物陆路运输通道。谋划建设东北中韩自贸区示范市。支持一汽、长客等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五)提高城市建管水平
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思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环境质量。
构建现代交通体系。续建机场大道、亚泰大街南延长线、吉林大路东延长线、硅谷大街延长线、长吉互通立交桥等重点工程。完善南部新城路网。打通一批断头路、卡脖路。改造一批重要交通节点。建设一批人行过街天桥。加快停车场建设。机动车停车泊位基本做到应划尽划。推进龙嘉机场二期扩建。
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地铁1号线试通车,地铁2号线、北湖快轨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更新公交车辆400台。完善南部新城等重点区域公交线网。新建一批公交换乘枢纽、港湾式停靠站。每个城区、国家级开发区各建2处公交首末站。推行公交“一卡通”。完善公交专用道配套设施。
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基本完成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启动新一轮高压电网建设。改造供水管网380公里。新建改造燃气管网210公里。改造供热管网100公里。新增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10公里以上,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现象。
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扎实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改造提升城市出入口。开展城市设计,培育城市风貌。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努力提高城市管理人性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六)全面加强生态保护
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强力治理环境污染。淘汰10吨以下燃煤小锅炉500台、黄标车1.3万辆,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统筹推进伊通河及其支流截污治污和生态修复。实施一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治理城区黑臭水体。推动莲花山退耕还林还水还湿工程。
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积极调整能源结构,促进煤炭高效利用,扩大供暖煤改气、煤改电规模。实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居民用气实行阶梯价格。续建餐厨垃圾处理厂、三道垃圾场环保生态公园。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建设南溪湿地,启动建设7个公园,新植街路20条,新建大块绿地9块,绿化改造四环路。植树造林3000公顷。绿化美化村屯300个。建设海绵城市,减少硬化铺装,提高雨水自然蓄积能力。
(七)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第4个幸福长春行动计划,办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实事。
确保就业稳定。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开发就业岗位13.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次。对有需求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实现全覆盖。列支1.5亿元失业保险基金,对不裁员、少裁员企业提供稳岗补贴。
帮扶困难群众。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和30%以上。为重度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提供护理补贴、生活补贴。实施精准脱贫,确保5.3万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加强贫困村公路建设。优先改造农村贫困家庭危房。
强化养老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城区空巢、失能、失独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多种类型、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推行高龄老人医疗照护保险、晚期癌症患者舒缓疗护。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年龄放宽到65周岁、范围扩大到郊线车。
提升公共服务。继续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动教育由均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普及高中段教育。51家公立医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强化服务保障支撑。启动少儿图书馆新馆建设。1692个村全部建成村级“一站式”服务群众平台。
改善生活条件。新建续建保障性住房8000套,建设回迁房8456套。实施238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综合改造30个老旧散小区。更新改造部分居民小区陈旧老化地下管网。解决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主城区周边建成农村公路250公里以上,同步配建公交设施。完善城区“十分钟健身圈”,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八)切实强化社会治理
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精细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群众利益,保障城市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利用信访机构接待、局长接待日、市长公开电话等渠道,掌握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推进幸福社区建设,提高社会组织自治管理水平。强化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全力维护城市安全。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增强地震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验收。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各位代表!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要坚持用创新思维来引领。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用新的思想、思维、思路破解难题,用新的信念、理念、观念谋划发展,用新的办法、举措、行动推动振兴,努力做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
我们要坚持用法治理念来推动。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
我们要坚持用纪律意识来强化。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与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继续降低行政成本。
我们要坚持用宗旨观念来服务。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把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结合起来,推动广大公务员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推动振兴发展,是760万长春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拓新局面,持续创造新业绩,为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长春市政府
第三篇 温州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25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一、 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温州跨世纪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____温州市委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奋力开拓,较好地完成市九届人大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开创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605亿元增加到XX年的1055亿元;年均增长12.6%。财政总收入由38.7亿元增加到126.3亿元,增长2.3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9%。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8.7:58.5:32.8调整为5.3:56.7:38。工业经济加快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国际性轻工城建设开局良好,“十个一批”工程逐步启动,轻工行业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创建了一批国字号生产基地。产业园区集聚作用日益增强,重点工业园区实现产值所占的比重达60.5%。“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成效显著,获得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免检产品42个,温州产品质量形象得到有效改观。建筑业发展水平提高,2项工程摘取“鲁班奖”。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深入实施,效益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粮经产值比由61:39调整为34.3:65.7。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商贸、旅游、会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业等持续快速发展,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功举办首届“轻博会”。
改革开放催生新活力。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明显增强,被联合国工发组织评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处理为重点,国企改制面达95%。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39家企业路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积极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全国金融改革综合试点开始实施,财税、投融资、流通、医药、价格和住房制度等各项改革全面展开。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力推进“信用温州”建设,在国内率先建立企业信用服务平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去年实现出口总额26.5亿美元,五年问增长4倍,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亿美元。充分发挥在外温州人优势,有效地放大了温州经济。
现代化大都市雏型开始显现。调整市区行政区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扩展,建成区面积由68平方公里扩大到125平方公里。新中心区开始出形象,完成旧城改造21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366万平方米、城市道路343万平方米,开展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副中心城市和一批现代化城镇发展加快,城市化水平达53%。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9.8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3倍。建成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温州电厂二期、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洞头五岛相连等省市重点工程项目119个。用台温、金丽温高速公路建设全线推进,进入全省四小时交通圈。温州(洞头)半岛工程顺利开工。温福和甬温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就绪。电话号码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升8位。城乡基础设施由制约型向初步适应型转变。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成果丰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进步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64项,9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科技先进县行列。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向高标准迈进,高中教育逐步普及化,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 5l.4%提高到79.5%。民办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温州大学城初具规模,温州医学院、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顺利迁入。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温州博物馆、科技馆、广播电视大厦、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相继建成。成功承办了第十二届省运会。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95.6%。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人民武装和人事、民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口岸、统计、物价、档案、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中央、省驻温单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市进一步深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市政协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23件、政协委员提案2638件,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众团体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034元提高到145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658元提高到5091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增长1.9倍,人均达到10088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10.8和3个百分点。城乡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增长,每百户轿车、电脑、手机拥有量位居全省首位。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7岁。率先实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欠发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温州历史上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五年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将为历史所铭记。在此,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于部和驻温部队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以及所有关心温州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温州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产业层次不高等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土地等重要资源的供需矛盾有所加剧;利用外资工作有待加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城乡居民的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尚有不少薄弱环节;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特别是政府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部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致使各方面对发展软环境不满意。如果不迅速扭转这种局面,温州将丧失优势和机遇,直接危及可持续发展。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过硬的措施,扎扎实实地予以解决。
第四篇 市政府接待办公务员述职报告2850字
市政府接待办公务员述职报告
一年来,在领导的关心和接待办的集体领导下,在机关全体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服从工作安排,加强学习锻炼,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任职以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个人修养
第一、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本人一直坚持认真研读各级党报党刊,始终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与___保持高度一致。9月16日至10月13日,本人参加了b市第八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并被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评为“优秀学员”,今年以来又积极参加了“两问三比”主题教育活动、两个《条例》学习活动、“行政许可法”培训考试、周末党校和单位每期的政治学习。通过以上的统一学习和自主学习,使自己对党的各项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当今国内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有了更为理性的分析。从而丰富了自己领导科学、市场经济和依法办事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自己实践“三个代表”、“两个务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的自觉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2003年12月我被选为b市第二界青年联合会常委,2024年5月11日,经组织培养考察、支部大会通过,我光荣的加入了预备党员的队伍。
第二、认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服务后勤的业务知识。对于本人来说,b市是一个陌生的城市,接待也是一个崭新的行业。为了能尽快适应环境,更好地开展工作,本人努力坚持“向人学、向书本学”的学习型适应思路:一方面,虚心向接待战线的老同志请教,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工作安排等来规范自己的接待行为;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历年的《接待与交际》、《中国机关后勤》、等书籍杂志,从中汲取营养,努力掌握有关接待专业知识和b市风土人情,在最短时间内把自己塑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接待人和一名真正的b市人。
第三、认真加强科学文化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严格按照领导干部所必须的“t”字型知识结构要求自己,在工作之余努力丰富自己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今年6月参加并顺利通过了公务员英语日常用语培训考试,7月,参加了中共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并以高出分数线100多分的成绩被录取为党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二、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
第一、接待工作。任职以来,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一把手主任的直接指导下,本人跳出了“就接待搞接待”的思维模式,努力创新接待理论和接待方法,用抓经济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抓接待,明确了接待工作既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又要注重经济效益、讲究接待成本的工作思路,培养了自己良好的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和服务观念,树立了接待工作应具备的窗口意识、开放意识、奉献意识,认真、细致、周到、高标准地完成了各项接待工作。2003年9月至2024年2月,本人接待和参与接待重要的领导及客商共计52批次1500余人次;完成或协助有关单位完成了市项目建设推进会、县区互动交流参观、人代政协两会、农村工作会议、全民创业大会等21个重要会议的会务工作;配合有关单位接待并推动举行了集团、集团等重要客商在b市大型投资项目的签约仪式;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第七届节”、农洽会、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接待工作,成功举办了“百名客商聚,b市与客商心连心”招待酒会和投资说明会等大型接待活动。
第二、“双出”工作。今年2月25日我被定为04年度市“外出招商引资、外出学习锻炼”人员,接到通知以来本人充分认识到“双出”工作对于b市富民强市、对于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的重要意义,精心准备、积极参加。半年来,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和同志组成的“双出”小组先后前往浙江义乌、丽水、上海、张家港、昆山、深圳、珠海、广州等地学习考察,共在外地42天,拜访了大批客商,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招商信息;邀请并接待了_、_、_、_等客商来b市投资考察洽谈,并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与实业公司签定了总投资额3400万元的“华都大厦”项目(已到位资金530万元);另与香港集团薛总初步达成了“环保园”、与深圳集团初步达成了“玉米饲料”、天上人间娱乐城等项目的投资意向。
第三、其他工作。按照年初领导班子的分工,2024年本人协助成立了机关房地产管理与开发中心、机关物业管理与生活服务中心,加大二招清算组资金清算力度,加快欠款欠条回收进度,协调办理了原二招职工的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协助办理了职工医疗保险、房产证手续、档案托管、解除劳动关系合同签证和宿舍楼改水、分户水表安装等工作,协助并协调处理了老干楼部分老干部信访问题,化解了原二招职工群访事件,消除了不稳定因素,保证了机关工作、生活的正常秩序。
三、坚持严于律己、努力做好表率
一、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本人严格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保持青年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努力成为青年同志的楷模。
二、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本人十分珍惜b市市委市政府给自己这次到b市工作的机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勤奋从政、克己奉公、淡泊名利,努力克服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发挥年龄优势,主动、超量地开展工作。在一把手和班子其他成员以身作则的榜样激励下,本人也培养了自己不怕吃苦、不怕劳累、连续作战、持久作战的工作作风:03年,由于有接待任务,本人在b市度过了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没和家人团聚的中秋节;家属生育,由于当时正值节筹备期间,我只在医院呆了一天就回到了b市;接待集团林总一行,连续两夜工作到凌晨2点;为了节省费用,徒步行走在地面温度达56度的深圳街头,险些中暑。
一年来,本人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一、由于工作性质的限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时间、机会偏少,对b市市情的了解只局限于书本经验的理性认识上,缺乏实在的感性认识。
二、在工作中与领导交流沟通不够,有时候只知道埋头拉车。
三、由于自己是年轻干部,又是在陌生的地方,所以在开展工作时缺乏魄力。
总之,完美主义和理想主义一直是我工作中的最大障碍,应当更加清醒地面对现实。在今后年度的工作中,本人一定会进一步解放思想,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积极配合一把手和班子其他成员,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牢记“两个务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好接待工作,为在产业带的率先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亲,您正在阅读的是述职报告栏目频道
第五篇 市政府|工作报告4133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 出意见。
一、200_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 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力推进“两 个率先”,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同心同德,扎实工作,积极化解“非典”疫情带来的不利 影响,不断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胜利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 项目标任务。实现全市生产总值475.06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9.9%;财政 收入66.9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61亿元,分别增长55.5%和45 .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11亿元,增长56.5%。全市经济和各项社 会事业在高平台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强势增长。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021.98亿元 ,比上年 增长36.2%。实现工商入库税收50.03亿元,工业用电77.23亿千瓦时,分别 增长33.1%和34.7%。完成工业利税总额72.79亿元,利润41.75亿元, 分别增长38.2%和39%。十大企业集团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全市的48.8% 和47.2%,沙钢集团产品销售达到203亿元,成为苏锡常地区首家年销售超200亿 元的企业。全市完成工业投入142.02亿元,增长67.1%。总投资30.7亿元的 十大竣工项目按期建成投产,总投资35.4亿元的十大开工项目全部开工。企业技术创新 能力进一步增强。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1只,新增博士后工作站2 家、省级企业技术 中心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5只。品牌战略深入实施。4只产 品被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6只产品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资本经营扎实推进。 “华芳纺织”成为我市首家在国内A股市场直接上市的企业。个私经济发展迅猛。新办私营 企业2531家,注册资本30.17亿元;新办个体工商户7041户,注册资本3.2 2亿元;利用外地民资25.43亿元,完成投入26.46亿元;个私经济入库税收14 .07亿元,占全市工商税收总额的28.1%。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批办三资企业231家,实现注册外资11.87亿美元 ,比上年 增长135%,到帐外资6.02亿美元,增长24.9%。保税区、省级开发区、沿江开 发区注册外资和到帐外资分别占全市的40.9%和54.9%,杨舍、凤凰等2个镇注册 外资超1亿美元。全市共批办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73只,比上年翻一番。完成进出口总额 51.38亿美元,其中出口19.71亿美元,分别增长74.2%和37.9%。国泰 国际集团出口9.28亿美元,连续3年位居江苏省级外贸集团首位,并成为全市第二家年 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企业。外经合作继续拓展,劳务输出总量在苏州保持领先。以港 兴市战略深入实施。港口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口岸大通关工程顺利启动。各涉外单位紧密 配合,通力合作,完成海关关税和代征税77.02亿元、出入境检验检疫货值43.6亿 美元,查验到港国际航行船舶2668艘次。载体建设力度加大,各类资源进一步整合集聚 ,初步构筑了“三区”和各专业园区互补合作、联动开发的新格局,形成了对外招商的整体 优势。积极推进沿江开发,沿江临港的辐射效应日益显现,临港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份额 越来越高。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粮食总产21.63万吨,水稻单产和皮棉亩产分别 达573 .8公斤和74.9公斤,多种经营总收入50.38亿元。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花 木、果树、蔬菜种植面积2.2万亩。农产品质量建设步伐加快。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15个、无公害农产品19只,完成各类蔬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检测23.3万批 次。农业招商引资和产业化经营取得进展。利用各类资本7.1亿元,新增农业龙头企业9 家,累计95家,订单农业面积超过2.1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1万人。农业基础设 施建设不断加强。投入1.18亿元建成一干河枢纽、十字港节制闸等一批长江防洪工程, 开挖疏浚四级河道1907条计798公里,完成水利总土方583.7万方。新增各类中 型农机具47台(套),整理土地1.05万亩。
——服务业活力增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6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物流 业发展加快,实现业务总收入26亿元。张家港口岸完成货物吞吐量4512.6万吨,集 装箱运量24.74万标箱,分别比上年增长41.2%和22%。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总 数达到106家,完成交易额235.54亿元。保税区化工品市场交易额达到103亿元 ,液体化工品交易额位居华东地区首位。商贸服务业日益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 3.57亿元,增长15.4%。住房、汽车、通信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共销售各类商品房 100.43万平方米计18.21亿元,新增私家车7848辆,实现通信业务总收入9 .09亿元。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建成了全国首家江岛型水上高尔夫球场。金融业快速发展 ,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40.12亿元和397.57亿元,比年初增长105.3 8亿元和138.6亿元。金港投资担保公司共为各类中小企业和农村种养殖大户提供贷款 担保2.75亿元。
——城市建设全面拓展。行政区划调整平稳实施,全市建制镇由19个调减为8个 ,初步形 成了“一城四区”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引进国际先进理念,按照城市未来发展要求,修编城 市总体规划和多项专业规划。市域交通路网建设进展顺利。金港大道、江海中路建成通车, 沿江高速公路、苏虞张一级公路、港丰公路、东南二环路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加快推进。新 城区建设步伐加快。暨阳湖生态园区开发稳步推进,城西新区建设开始启动。城市功能日趋 完善。第二污水处理厂、东西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如期完成,东区供水复线工程贯通投运。 新建改造11条市政道路,完成了世纪广场、文化广场、街心公园等重点区域的夜景灯光工 程。园林绿化工作取得突破。新增各类绿地1.9万亩,市区绿地率36.5%,绿化覆盖 率4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6平方米,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城乡大环 境整治向纵深推进,城市管理不断加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经营有序推进 。共拍卖土地85宗计2373.6亩,实现土地收益5.46亿元。制定出台了《张家港 市农村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统一规范了农村房屋的拆迁。全市共报建工程项目7 20项,新开工面积625万平方米,完成建筑施工面积410万平方米。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60元,比上年增长20 .2%;农民人均纯收入6943元,增长11.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41万 元,增长13.7%。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新增就业岗位3.7万个,3989名失 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74023名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为4 8459名企业职工办理了农保转城保手续,市财政拨款500万元,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税实行市镇代缴,全年实现农民减负总 额达到3177万元。扶贫济困工作成效明显。市财政拨款5020万元,用于贫困户住房 帮建、农村危桥改造、受灾群众安置、贫困子女助学、大病医疗补助等,低收入和特困群众 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市上下群策群力, 群防群控 ,取得了抗非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年初确定的实事工程进展顺利。再就业援助、法律援 助、纯农民养老保险、市区成片林、村组河道疏浚、危桥整治、金港大道改造、小灵通无线 市话、经济适用房等工程顺利竣工,其它工程正按计划抓紧实施。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突破, 32家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完成了转企改制。健康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 伐加快,编制实施了《张家港市区域卫生规划》。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丰富多彩,成功举办多项体育大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高考录取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1.8%和51.6%,继续在苏州市保持领先 。文明城市、生态城市、诚信城市等系列创建活动深入推进,顺利通过了全国文明城市中试 测评和“全国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首批荣获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市”称号,塘桥镇成为 苏州市第一个“信用镇”。7个镇建成国家卫生镇,全市90%以上的村成为省级卫生村。 文化、广电事业加快发展,被评为省“文化示范市”和“有线电视示范市”。人口与计划生 育工作不断巩固,被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称号。国防动员、兵员征集、人 民防空得到加强,顺利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 地方志、档案、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妇女、老龄、残疾人事业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定期举办“政务广场”,加 快“电子 政府”建设,53个市级机关部门就服务事项向社会公开承诺,畅通了社情民意反馈渠道, 提高了行政效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削减审批事项96项。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 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规定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实施了镇级机关公务 用车改革。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加强,荣获“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称号。继续贯彻“严打 ”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首批获得“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称号。高度重视人 民来信来访,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察管理力度,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主动接受人大的法 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185件,承办政协委 员提案226件。
各位代表,2003年取得的成绩,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 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驻军指战 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各涉外单位的干部职工,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 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在我市投资兴业、务工经商以及关心支持我市经济社会 发展的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2003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任务仍很艰巨,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还不强,民营经济的活力 有待进一步激发;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于工业化;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矛盾 比较突出,环境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增收难度加大;维护社会稳 定的任务依然繁重;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 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4年工作安排
2004年是我市率先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起步之年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至关重要,意义深远。当前,尽管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宏观经济不确 定和不可预见的因素有所增加,特别是国家银根收紧、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及能源、土地等 瓶颈制约,短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但是,更应该看到,本 世纪头20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上升阶段。全 球经济明显好转,国际资本重组和产业转移仍在加速。“入世”后我国经济国际化步伐不断 加快, CEPA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都将为我市未来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和机遇。特别 是我市所处的长三角,拥有吸引外资进入、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平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 速度最快、质量最优、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的产业基础和综 合环境都具备了对各种要素的强大集聚能力。只要我们科学把握形势,始终高扬发展主旋律 ,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就一定能够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实现各项工 作新突破。为此,2004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1、必须坚持以“两个率先”为统领。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总体目标, 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以无功即过的意识抢抓发展机遇,以超越自我的追求提升发展定 位,以激励竞争的机制营造发展氛围,树率先之志,谋率先之策,聚率先之力,闯率先之路 ,争当全省“两个率先”排头兵。
2、必须坚持富民优先的原则。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让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作为 政府的重大责任,以更广的思路、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抓好富民,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 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并进 ,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城市综合竞 争力和市民整体素质的同步提升,实现速度与质量、城市与农村、富民与强市相结合的协调 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200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两个率先”统揽全局,坚持以 民为本,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突出“转型、 加速、协调”三大主题,努力促进经济转型、开发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环境转型,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0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地方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 5%;完成注册外资14亿美元,到帐外资7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 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7%左右;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1‰以内。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我们将认真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生态型、特色型、科技型和效益型农业,努力推动 农业增效。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抓好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和重点扶持的48个农业项目,设立畜 禽禁养区。高度重视粮食供应,建设粮食批发市场,适度扩大储备粮规模,做到粮食供求动 态平衡。重点发展优质水稻、花木果蔬、种子种苗、水产养殖、特色畜禽等五大产业。年内 水稻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新增花木1万亩、果树3000亩、特种水产5000亩, 建成畜禽饲养小区3个。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加快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推进无 公害基地和标准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年内引进种养新品100只,申报认定无公害农产 品基地10个、无公害农产品10只、绿色食品2只。
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着力引导“三资”投入农业,进一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各 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年内,农业利用 各类资本超过2亿元,新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6家,订单农业发展到3万亩,农业亩产值 增加120元以上。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长江江堤除险加固和出江河道河口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强 河道长效管理,继续做好市、镇、村、组四级河道疏浚工作,年内疏浚河道1190条,完 成土方686万方。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组织大型机械跨区作业。严格耕地保护,加强查 荒灭荒和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年内整理土地5000亩。
(二)不断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
顺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继续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提 高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扶优扶强,推动生产要素向规模企业集聚,促进大企业大集团 跨越式扩张,提高综合竞争力。加强服务引导,扩大中小企业发展空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化,加快信息技术对生产、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渗透融合,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 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确保 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入150亿元。加快技术进步,引进关键设备和工艺,不断提高产品档 次和产业层次。年内组织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5只、高新技术产业化贴息 项目6只、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15只,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 产品30只,加速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搞好能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 协调服务,抓好沙洲电厂、华兴电力、张家港50万伏变电所等一批电力项目建设,推动银 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加快建设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规模企 业为支撑,以港口物流为配套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全面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按照“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 活”的要求,一切从“三个有利于”出发,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 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投融资、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方面,对民营企业实行与其 他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通过鼓励创业增加一批、市民入股做大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 促进裂变发展一批、资本重组扩张一批,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创业欲望,激活民间的生产要素 ,使之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力争全年建办私营企业2500家,新增注册资本30亿元, 民资投入超90亿元,个私经济入库税收占全市总额的比重超过35%。加快利用外地民资 步伐,采取积极措施,瞄准经济发达和资本流动活跃地区,吸引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落户我 市,不断扩大外地民资和社会资本在我市的投资规模,确保全年引进外地资本注册15亿元 ,实际投入超过40亿元。在注重民营经济数量扩张的同时,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提高管理水平,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资本经营,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努力 培育一批国内知名、品牌较响、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集团。
发展壮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围绕建成亿吨大港的目标, 积极推进港口码头建设,今年投入16.2亿元,建设7座万吨级码头。加快构筑便捷、顺 畅的对外交通网络,增强我市对苏南地区货物的集散能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发挥张家 港保税区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年内启动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金港物流园区要进一步完善以公 路货物集散、配载、仓储、配送为一体的物流服务。依托扬子江冶金工业园建设冶金物流中 心。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按照整体规划,启动城西购物公园和城东大型超市建设,抓紧东 渡苑的宣传策划,推进双山生态岛、香山和凤凰山风景区建设,培育旅游资源。沿杨锦路、 东南二环路至金港大道东侧,加快建设专业市场区。进一步扩大保税区化工品交易市场的规 模,提升层次,力争今年交易额突破150亿元。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加快业务创新,优 化信贷结构,广泛开展合作,吸引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发展法 律、会计、审计、劳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
(三)继续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
紧紧抓住沿江开发和国际资本、产业转移的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以更加积极 的姿态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把服务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关键,做到满腔热情地亲商,一以贯之地安商,真心诚意地富商。加快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积极探索新型、便捷的管理模式,逐 步实现国际物流“零风险”下的“无障碍”通关。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开发区投入,实施 集约化开发,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鼓励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 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放大园区载体的集聚效应。充分发挥保税区对外开放的龙 头作用,加快省级开发区和沿江开发区建设,尽快形成各类专业园区优势互补、联动升级的 格局。
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按照“巩固港台、主攻日韩、拓展欧美”的招商策略,加强对跨国大 公司的研究与攻关,努力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龙头型、基地型外资大项目。突出冶 金、汽车、化工、机电等产业的主题招商,精心组织好赴日韩、欧洲以及金秋招商月等大型 招商活动。充分利用CEPA政策,积极拓展服务业招商,争取在物流、旅游、商贸、教育 等领域取得突破。确保全年批办超千万美元项目80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2~3个。
深入推进沿江开发。按照省和苏州市沿江发展规划,因势利导、重点扶持,壮大冶金、化工 、建材、粮油等优势产业,增强沿江区域综合配套能力,加速引进和培育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的产业集聚沿江。大力推进以港丰公路为主线的沿江区域腹地纵深开发,着力提高岸线码头 的利用效率,努力把沿江地区建成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拓展外贸外经。深入研究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新情况,继续 支持企业扩大出口,引导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全面增强出口竞 争力。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四)全力推进富民工程。
全方位拓宽富民渠道,不断提高富民实效。
鼓励群众创业。继续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环境,敢于让利于民,激发广大群众的致富欲望 和创业热情,鼓励群众当股东、做老板,让更多的人通过直接掌握生产资料促进增收致富, 提高资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促进农民增收。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抓紧抓好农村实事工程,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取消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搞好农村征地拆迁补偿安置 ,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允许以入股、租 赁和联营等方式流转,使农民从中获得长久的收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 有序转移,通过减少农民致富农民。
增加市民就业机会。按照“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鼓励个人创业”的方针,积极提 升市民文化素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市民就业能力。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 政策,建立完善失地农民就业登记制度,帮助其优先就业。继续开展再就业援助,强化职业 介绍服务,引导广大市民转变择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 、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全年增加就业岗位3.8万个。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参保率。今年, 市镇两级财政拨款3600万元用于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将人均基金标准由40元提高 到110元;拨款3000万元用于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缴费补助。认真执行老年农(居 )民养老补贴制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逐步使广大老年农民和无固定收入的老年居民老有 所养、老有所依。
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扶贫济困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倡导互助共济的良好风尚,积极发动社会捐助,增加社会救助资金来源,构建以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为基础,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有组织、有重点、经常性地开展扶贫济 困活动,努力解决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
(五)着力提升城市化水平。
进一步完善城市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
全力打造城市发展新构架。按照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定位,围绕“一城四区” 的城市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杨舍中心城区作为全市的政治文化中心,要以花园 式江南水城为特色,优化功能布局,完善设施配套,迅速做大、做优、做美,不断提升承载 力、集聚力和辐射力。金港片区、锦丰片区(含大新)、塘桥片区(含凤凰)和乐余片区( 含南丰)要按照与中心城区融为一体的规划要求,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特色实施错位发展, 形成风格鲜明、优势互补、交相辉映的城市发展新构架。
全面构建大交通格局。围绕形成“内部成网,外部成环,结点相通”的对外交通和市域交通 体系,加快沿江高速公路、苏虞张一级公路建设,确保今年10月份竣工通车。全面推进港 丰公路、东南二环路、杨锦公路拓宽等在建工程建设,确保年底通车。抓紧张杨公路东延、 妙丰公路等项目的开工准备,确保按计划实施。进一步完善和沟通市域二级路网,到200 5年,各镇至市区车程缩短至15分钟以内,上高速公路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与此同时, 做好港丰公路与常熟连接线、张杨公路与苏通大桥连接线、轻轨项目与苏州连接线、中华路 南延与无锡连接线的规划对接。
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按照“推进暨阳湖、启动西城区、规划北城区”的总体思路,年 内,暨阳湖要全面完成征地、拆迁及安置小区建设,启动相关配套工程。城西新区要加快土 地收购储备,积极推进道路、公建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安置房。老城区改造要突出完善设施 ,降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开放空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着力解决市区行车难、停车难等 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标准建设第一人民医院、电力、交通、建设、农商行大楼等重点建 筑工程。全方位加强城市管理,实施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探索建立城市长效管理 新机制。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城市自然资产、无形资产和再生资产的综合开 发利用,全面拓展城市经营。进一步加快市区“退二进三”和撤村建居步伐,完成有关企业 地块的收购储备工作。
(六)积极改善生态环境。
站在对子孙后代负责,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确保 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市。
突出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水系沟通和河道疏浚,引调长江水改善市区水质。搬迁市区码头 吊机,保护水源地,实施雨污分流和截污工程,严格执行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标准。年内,各 镇全部开工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各开发区实行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全市新增生活污水日处 理能力3万吨,新增工业污水日处理能力4万吨。坚持总量控制和指标分解双重调控,严格 执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增生。对污染负荷大、产出比重小的企业责令 限期治理,治理无望的坚决关停。全面清除市区1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推广使用油烟污染企 业净化装置,改善空气质量。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推动资源在不同企业、产业和其他领域之间 的循环。各开发区要全部实施环评,按照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的要求,实行同行业、上下游 企业及相关企业集中布局。推动企业清洁生产,现有企业全面执行污染物一级排放标准,年 内通过清洁生产审计的企业10家,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20家。加强各类废 弃物的安全处置,建设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
完善绿色生态系统。巩固提高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建设绿色通道、绿色家园、绿色基地 。抓好农村绿化工作,建设成片林,搞好四旁绿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4%。全力抓好 市域11条重要交通道路景观带建设,形成贯通城乡的绿色生态走廊。抓紧绿化重点工程建 设,暨阳湖生态园区要完成环湖中心景观区及外沿占地54万平方米的绿化工作,占地 1 260亩的森林公园要加快建设步伐。加强长江岸线、滩涂、湿地的保护。各镇要编制环境 保护规划,积极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
(七)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以提高市民素质为重点,努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强 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高层次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次结构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转 化。坚持把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继续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 教育和高等教育,积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巩固教育现代化创建成果, 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梁丰高级中学要加快争创省五星级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 教育质量。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发展教育产业。
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大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张家港精神再教育活动,积极发展文化、 广电事业,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高标准规划建设各镇中心社区 ,建成一批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园区,打造“文明张家港”。以开展各类社会诚信活 动为基础,建立面向个人和企业,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诚信体系。继续深入开展“ 信用镇村”、“诚信社区”、“诚信经营一条街(路)”等创建活动,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 社会环境,打造“诚信张家港”。对外来人口实行本地化管理和亲情化服务,营造“共处一 地,共树新风,共创繁荣,共保平安”的社会氛围。
加快建设健康城市。认真实施健康城市建设计划,改革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切实加强 卫生监督执法、预防保健、医疗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四大体系建设,实现1 20和110并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医疗机构转制步伐,鼓励社会资本进 入医疗市场。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村庄、清洁河道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所有镇建成国 家卫生镇。抓紧实施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 发展体育事业,增强全民体质。
扎实推进实事工程。继续集中财力为民办好十项实事工程:(1)第四自来水厂一期工程; (2)建设东横河、朝东圩港水利枢纽,完善市区污水管网;(3)新建金港、塘桥、锦丰 、乐余、凤凰、南丰、大新污水处理厂;(4)实施老年农(居)民社会养老补贴,完成4 万人农保转城保,全市城保覆盖率、农保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2%;(5)构建公共 卫生管理服务体系,完善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和卫生监督网络,组建各镇卫生管理服务中心; (6)建设绿色通道、绿色家园和绿色基地,新增林地绿地2万亩;(7)新建5万平方米 经济适用房和10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8)市区停车场建设工程;(9)消防特勤中 队建设工程;(10)实验小学东校区建设工程。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打破垄断、放开市场”的原则,在全面梳理、科学分类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对行政性和纯公益 性事业单位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对准公益性和专业服务型事业 单位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完善社会矛盾排解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人 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 活动,对黑恶势力坚持露头就打,全力打造“平安张家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决 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努力提高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 财产安全。
(八)进一步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承载着群众的厚望。要按照胡锦涛___提出的“ 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担负起推进“两个率先 ”的重任。
坚定信念,增强公仆意识。政府机关和所有工作人员,要自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为 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落实到具体行动,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标准,竭尽全力 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最紧迫的问题抓起,从事关全局和长远的 基础性工作抓起,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做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合格的 人民公仆。
突出重点,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提倡学习,积极开展调研,学会运用客观规律指导“两个率 先”的实践,善于借鉴各种先进经验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完善督查机 制,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在抓好机关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认真解决部门中层“肠梗阻”和 “顶门杠”问题。牢固确立亲商为民、优质高效的服务意识,营造自加压力,奋勇争先的竞 争氛围,体现雷厉风行、争分夺秒的工作效率,以一流的服务,创一流的环境,促一流的发展。
准确定位,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治市,全面推进法治城市建设。严格依法行政,按照法 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 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 完善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严格执行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招投标制度和 政府采购制度,继续巩固治乱清费成果,完善涉农、教育等收费公示制度。切实加强审计监 督,强化资金监管。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网 上审批”。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在继续编印好《张家港政务》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逐步实现政务公开上网。
从严治政,狠抓工作落实。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和督查工作制,确保政府文件和会议决定事 项落实到位。加大政风行风评议力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 纪案件。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沟通,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组织的桥 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各位代表,新的机遇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挑战激励我们再铸新的辉煌。让我们在中共张家 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开拓前进,以优异成绩谱写 张家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让美丽的港城更美丽,让自豪的港城人民更自豪!
第六篇 乌鲁木齐市政府工作报告22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十二五”回顾和2024年的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首府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全市社会稳定基础全面巩固、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城市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的时期。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委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力推动科学跨越,全力打造新疆首善之城,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指标实现程度达到97%,并有十个方面走在全疆全国前列: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始终位于全国省会(首府)城市前列。基层基础空前加强,走出了一条具有首府特色的基层组织建设之路。创造性实施“煤改气”工程,大气污染得到根本性治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大跨越,创造了西部地区交通建设发展的奇迹。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通过国家双拥模范城“八连冠”检查验收。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和农村“两居”工程建设规模空前,各族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率达100%,冬季清雪做到“即下即清、雪停路净”,均达到国内水平。建成覆盖全市的527个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稳价惠民。实行“区政合一”,两个开发区财政收入分别突破百亿元大关。创造性开展“群众满意好班子”争创活动,干部队伍执政为民能力显著提升。
——稳定的基层基础全面巩固。五年来,面对复杂的反恐维稳形势,我们牢固树立“五个观点”和“五个宁可”思想,坚持打团伙、查“三非”、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三项重点工作,切实打牢基层组织基础、维稳力量基础和群众工作基础。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五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预计2024年主要经济指标均比2024年翻一番多。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由2024年的1338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680亿元,增长1倍;固定资产投资由483亿元增加到1708亿元,增长2.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63亿元增加到1152亿元,增长1.04倍;全口径外贸进出口总额由64.2亿美元增加到136亿美元,增长1.12倍;全口径财政收入由433亿元增加到1040亿元,增长1.4倍;地方财政收入由197亿元增加到465.1亿元,增长1.36倍。“五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已占全市50%左右。金融、物流、旅游、会展和总部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五年来,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和一切按规划办事,大力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环境和品质进一步优化提升。累计筹措2000多亿元用于城市建设,是“十一五”时期的7.3倍。实施了“两线一绕”、“两桥一路”等一大批道路交通、供排水和环保生态重点项目,“田”字路、兰新高铁等重大交通工程相继建成,地铁、城际铁路、国际机场四期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枢纽日臻完善。着力构建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高铁、会展、白鸟湖新区形成规模,五年拓展城市空间200多平方公里。持续开展大规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以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新建小游园小水面及街旁绿地737块,新增绿化面积25.3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3%。超额完成4项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减少燃煤消耗1500万吨,万元gdp能耗大幅下降。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创了首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建立中心城区“大政法委”和“大建委”体制,在大部分复杂区域实行管委会建制,推进社区实体化建设,构建了社会管理新格局。调整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部门设置,实行规划土地市级统一管理。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向区(县)下放509项市级建管权限。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减审批事项50%以上。兵地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扩大,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946个,引进区外到位资金249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15亿美元;境外投资企业达127家。成功举行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举办三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论坛,“五大中心”建设全面启动,缔结友好城市总数达27个,我市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倍受瞩目的城市。
——民生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我们持续开展“民生改善年”活动,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达6亿元,占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4%,较“十一五”时期增长3.2倍。累计投入454亿元,实施了以“煤改气”工程为重点的126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在全国74个重点监控城市中由排名末位上升到前20位左右。投入350多亿元,建设棚改房、保障房和农村“两居”房18万余套,惠及80余万群众。公共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国内一流的brt系统7条线101.69公里,入选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首批创建城市。新增城镇就业近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城镇职工、居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4402元和7471元增加到31500元和15200元,增长1.19倍和1.03倍。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2.76%,各类教育教学水平稳居全疆首位。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夯实,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文化惠民活动扎实开展,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9.8%,累计放映公益电影4.43万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每年向社会庄严的百件民生实事全部如期完成,受到各族群众的真情赞誉!
第七篇 2024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17000字
20__年2月7日在开封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开封市人民政府市长 侯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__年工作回顾
20__年是全市人民备受鼓舞的一年,亲临开封视察指导,充分体现了___对开封的亲切关怀。20__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的一年,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好中求快”总基调,全力打好“五大攻坚战”,务实重干,奋力拼搏,较好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492.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678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528.9亿元,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2亿元,增长19.1%。固定资产投资 1135.6亿元,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3.1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6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16 元,分别增长10.1%和11.5%。
——发展速度持续领先。生产总值增幅居全省第四位,连续四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一位、第二位、第二位和第三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达到19.1∶45.4∶35.5,一产比重首次降至20%以下,二三产比重比上年提高 1.5个百分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1.8%。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市35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8亿元,是近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
——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清洁家园·美丽乡村活动和小城镇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成效明显。众志成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十大“开封规矩”初步形成。
——民生进一步改善。在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投入民生资金156.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十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一大批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信访工作进入全省前列,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平安开封建设取得新成效,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打好工业强市攻坚战,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93家,增加3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19.7亿元,增长 13.7%。工业用电量增长20.3%,增幅居全省第一位。50家重点培育企业和50家高成长型企业稳定发展,晋开集团产值超60亿元,奇瑞汽车和瑞创农机产值超30亿元,中电投开封发电公司、兴化精细化工公司实现利润分别超4亿元和1亿元,平原非标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十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0__.7亿元,增长11.6%。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134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18亿元,增长21.3%,正隆包装、沃隆车业等60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8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9.4亿元,增长1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9.1亿元,增长15.8%。通许产业集聚区被评为“省十快产业集聚区”,汴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尉氏和杞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新区形象快速提升。多元化融资70.3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7.4亿元。开封西湖蓄水成景,郑开城际铁路开通运营,郑开大桥、东京大桥建成投用,陇海四路、陇海五路、街、街等道路建成通车,郑开大道拓宽、金明大道北段改造等一批道路管网工程有序推进。中心商务区、核心区内7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8.7亿元,“八园两馆一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6个,中南建材城、奇瑞微车、大商麦凯乐购物中心、银基水上大世界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德豪光电、武秀汽车配件、泰丰生物制药等一批主导产业项目快速推进。
(三)加强文商旅融合,第三产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20__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中国开封第32届菊花文化节、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第八届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一河两街三秀”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小宋城、七盛角民俗文化街区建成开业,守望阁、珠玑巷、城墙保护五期工程建成开放,东京极地海洋馆正式运营,中原明珠文化产业园、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汴京公园及周边环境改造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扎实推进。全市旅游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3.6%和15.9%。
金融业平稳发展,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74.1亿元,同比增长12.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64.4亿元,同比增长23.6%,增幅位居全省第二。新增存贷比上升到118%。全市金融机构实现税收8.2亿元,增长42.1%。成功发行第二期城投债。实现直接融资112.8亿元、间接融资 165亿元。商贸、邮政、电信、交通运输、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
(四)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基本完成,设立祥符区,市区面积由547平方公里扩大到184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91万增加到169万,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预计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强力开展“两改一建”工程,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281.4万平方米。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启动城区“三贯通”工程和火车站周边开发改造,基本完成内顺城路(向阳路—西门大街)改造、文庙街改造、西环路北延(东京大道 —复兴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内环路改造、华夏大道改造、官坊立交辅道及排水工程、东京大道雨水干渠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郑徐客运专线、郑民高速二期、新开铁路、商登高速、机西高速等项目开封段扎实推进。实施规划提升、以产兴城等县城建设十大工程,县城和中心镇面貌明显改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82公里,改造农村危房1.2万户,解决33.4万农村居民和在校师生安全饮水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基础不断巩固。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粮食总产达278.6万吨,增长2.2%,实现“十一连增”。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8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到26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发展到6620 家,家庭农场达到490家,累计流转土地140.9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1%。茂盛粮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国家验收。全市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超过 6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9%以上。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个、无公害农产品26个。新增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0个,肉蛋奶产量稳定增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柳园口、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扎实推进,“油改电”工程顺利实施,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
(六)扎实推动各项改革,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坚持用改革办法解决发展难题,积极推进第一批20项重点改革。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从318项精简至182项。高标准建成市民之家,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加快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增长27%。企业改革持续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市区实行新的分税制,“营改增”范围不断扩大。成立开封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公司。村镇银行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式启动。农电体制基本理顺,户籍制度、医药卫生、水电气价格、文化体制等领域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扎实开展对外开放提升年工作和重点产业大招商活动,成功举办“闽粤客商开封行”等招商活动,引进省外项目256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06.4亿元,增长15.2%;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增长17.4%;进出口总值4.4亿美元。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13家。新培育出口基地3个。坚持引资与引智并重,引进院士、“千人计划”专家、黄河学者20余人。与桂林市缔结友好城市,国内外友好城市达到17个。
(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开展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低碳行动,全面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减排任务,节能减排完成省下目标。集中整治燃煤锅炉及露天烧烤,加快淘汰黄标车,全市空气优良天数276天,达标率 75.6%。实施黄汴河和东护城河截污整治,完成6家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建成7个重点污水处理工程,6条出境河流断面综合达标率达到73.9%,超额完成省下目标。启动黑池、柳池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新增造林面积10.9万亩。
(九)切实为群众谋福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12.6亿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8 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2.6万人、 97.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2.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95元。新农合参合人数338.7万人,参合率达 99.83%,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38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20万元。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市社会福利园区投入使用,新增养老服务机构20家、床位1818张。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12230套,基本建成9040 套。持续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新增清洁能源1200万立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21万平方米,新建放心馒头店200家、便民菜店50家,新建升级农贸市场 8个,新建改造水冲式厕所842座,改造背街小巷616条。新开通、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3条,新增公交车100台。建成2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3个乡镇体育工程。完成3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任务,新实现4万贫困人口脱贫。加大教育卫生投入,开封高中新校区和集英中学建成招生;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扩建幼儿园43所;改扩建20个乡镇卫生院,新建55个村卫生室。“单独两孩”生育政策顺利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认真做好“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组织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和公益性电影放映工程。切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上升。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251件,满意率97%;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工作,认真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全社会法治意识持续增强。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持续推进“两转两提”,严格效能问责,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做好“双拥”工作,开封驻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开封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新的贡献。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口援疆工作进展顺利。统计、外事、侨务、港澳、对台、档案、史志、地震、气象、社科研究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在宏观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市经济社会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抢抓机遇、务实重干、团结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驻汴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开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综合实力依然偏弱,主要指标总量均在全省中游偏下,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的基本市情尚未根本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比重高于全省7.2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低于全省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还不充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战略谋划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主导产业不突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明显。城乡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镇化水平低,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民生领域欠账较多,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城乡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升。投资增速回落,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制约日益凸显,一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还不到位,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法治意识、执行能力不强,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能力素质与经济发展新要求还不适应,“四风”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关于20__年工作
20__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__”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压力增大,我们冷静审视面临的形势:一是机遇叠加聚集开封,需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继续实施国家粮食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加快郑汴一体化发展,推动开封建设成为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我市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都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二是借力发力、顺势崛起的态势已经形成,需坚定信心。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奋斗,开封已经步入发展快车道,我市借自身发展之力、借政策机遇之力、借区域优势之力、借挖潜提升之力,发展速度连续4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产业结构出现可喜变化,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发展自信显著增强,已经出现新兴的兆头,展现出光明前景。三是 “双重使命”的历史定位寄予厚望,需奋发图强。开封的发展不仅事关开封500万人民的福祉,也关系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目标的实现。省委、省政府对开封发展寄予厚望,要求我们自觉担当起造福开封人民和为中原崛起作贡献的双重使命,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赢得竞争中的主动、发展中的主动。四是人民群众对建设“四个开封”的美好期待,需务实苦干。建设“四个开封”事关群众福祉,是做好政府工作的不竭动力,我们只有一件一件务实事、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步一步求突破,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才能不辜负全市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才能做到以史为鉴、奋发图强、抢抓机遇、再创辉煌。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__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好中求快”总基调,把握“五个着力点”,打好“五大攻坚战”,实现 “四个新突破”,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加快建设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加快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改善环境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值增长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省下达任务;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
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就必须适应“一个新常态”,就是遵循经济规律,科学研判形势,敏锐捕捉机遇,努力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坚持“一个总基调”,就是“好中求快”,“好”就是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快”就是提速增效,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就必须把握“五个着力点”,就是着力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着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必须打好“五大攻坚战”,就是继续打好工业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五年成规模、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就必须实现“四个新突破”,就是解决经济总量小,在增加总量上实现新突破;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上实现新突破;解决主导产业不突出,在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上实现新突破;解决新增长点不足,在培育新增长点上实现新突破。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增强工业支撑作用。
壮大主导产业规模。以装备制造、化工、纺织服装、食品、木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以汽车(电动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光伏、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壮大十大产业集群规模,力争十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左右,努力使主导产业更加明晰。继续提升产业集聚区“四集一转”水平,完善路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生产性服务功能,做好延链、补链和研发平台建设,力争8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环境、土地等难题。认真抓好50家重点培育企业和50家高成长型企业发展,力争晋开集团产值超80亿元,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企业在10家以上。在向引入要增量的同时,加大向存量扩张要增量,推进企业战略重组与合作,帮助已经落户的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达到10家。加快工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晋开百万吨液体肥料及60万吨复合肥、东大化工整体搬迁等127个重点工业及高新技术项目建设,确保工业项目投资突破300亿元。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优化创新生态,扶持创新文化,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积极推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围绕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包装和引进一批重点科技创新企业和项目。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创新驱动的引导作用,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加快企业孵化平台、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推动“双50”企业建设的高水平技术研发中心。强化产学研用结合,进一步增强空分、汽车(电动车)及零部件制造等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继续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培育知名自主品牌。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把第三产业发展作为培育新优势的战略重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继续办好“两节一论坛一赛事”。加快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做好七盛角、东京极地海洋馆申报国家a级景区工作,抓好清明上河城、宋都文化商务区、城摞城新郑门遗址、朱仙镇国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完成刘青霞故居改造、汴京公园及周边环境改造工程,建成中原明珠文化旅游产业园、建业东京梦华半亩园,启动城墙保护六期、地下城墙展示馆、小宋城二期等项目建设。谋划实施黄河生态旅游观光带,加快开封旅游向观光、休闲、养生、体验游转型,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新亮点。积极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购物中心,不断完善旅游咨询体系,全面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旅游行业信息化水平,促进旅游接待量和综合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积极融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大力推动“宋文化”走出去,叫响开封文化旅游品牌。
深入推进中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加快河南煤化研发中心、开封国际农业会展中心等42个亿元以上中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博物馆、规划馆主体工程,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中心、体育中心建设,开工一批商业综合体和城市综合体。加快双龙巷、珠玑巷二期、徐府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智慧商务经济,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商务楼宇。促进传统批发市场向有机融合电子商务、物流、会展等新型业态的现代市场转型。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坚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全面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价格、土地、融资等政策,推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发展,加快建立具有多元活力的服务业发展体系。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上海申华汽车文化博览园、华晨申华物流产业园、上亿商贸物流城等物流项目落地。着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推进开封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加强与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力推进中国中部电子商务港建设。扶持健康服务、教育培训、商务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着力打造示范区核心增长极。坚持以城建出形象,以产业强支撑,把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增长极。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区、铁南区、运粮河组团、水稻乡“四大片区”45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一湖三站两馆两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西湖园林景观,健全郑开城际铁路宋城路站、运粮河站和郑徐客运专线开封站周边配套基础设施,抓好绿地城、红星美凯龙、北大资源城等郑开大道两侧重大项目建设,打造示范区建设新亮点。
着力做大新兴产业。坚持招大引强,进一步壮大汽车及零部件、农业机械、空分设备三大制造基地规模,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重点抓好奇瑞微车、祥华北奔、牧宝实业等汽车及零部件项目,德豪光电、智能手机及配件等电子信息项目,方欣生物等生物医药项目,家易择配、土小宝等电子商务项目建设。
统筹城乡示范发展。加快水稻乡生态农业区规划实施,抓好沿黄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巩固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实施黑池、柳池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村庄搬迁。加快迁村并居步伐,推进辛堤头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抓好马市街、演武庄、瞿家寨、野场、王府寨等29个“两改一建”项目。
(四)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城互动、科学有序”原则,加快构建“两核六组团”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打造现代城镇体系。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编制《谋建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规划纲要》,优化城市格局,拓展城市功能,提升开封战略地位。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扎实做好“五同城一共享”,推动港尉新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深度融合发展,把开封打造成郑汴都市区重要一翼。以老城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核心,保护改造老城,开发建设新城,推动中心城区组团同步协调发展。开展“两改一建”攻坚行动,城区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250万平方米,着力打造“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宋韵彰显”的新宋风城市风格,体现老城区改造中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启动水系一期(广济河段)改造,加快水系二期周边开发,继续实施火车站周边地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华夏大道改造、迎宾路北延、内环路改造、内顺城路改造、魏都路改造、夷山大街北延等道路工程,进一步完善停车场、雨水泵站等配套设施。推进运粮河组团发展,打造融科技、教育、文化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宜居区,加快建设西部新城区。启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加快祥符区规划调整,以华夏大道等道路贯通为突破口,实现东部城区与中心城区统筹协调发展。
抓好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以扩大县城规模、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为重点,继续加快县城建设,努力把县城打造成为吸纳农业人口转移的主阵地。提高县城规划前瞻性,加快县城升级改造步伐,三县完成房屋征收20万平方米,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高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依托各县区主导产业、特色资源,坚持规划引领、产业支撑、项目带动、城乡统筹,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持续做大县域经济总量,争取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排序明显前移。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打好基础、建管并重”原则,各县选择1~2个条件优越、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坚持“一基本两牵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化率。
着手打造综合交通体系。围绕“通高铁枢纽便利化、通机场枢纽便利化”,健全完善城市大交通格局,重点加快“三条高速”、“三条铁路”项目建设。推进郑徐客运专线、新开铁路改扩建开封段建设,启动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前期工作。完成郑民高速二期开封段主体工程,确保商登高速、机西高速开封段建成通车。力争打通连霍高速开柳路出入口。升级改造干线公路,完成省道213、218、220改造工程,提高市县间通行能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强公交场站和综合枢纽站建设,再新增城市公交车150台。
创新城市管理服务。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落实好十大“开封规矩”,抓好市容环境、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加强“智慧开封”建设,加快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系统,提高城市数字化、动态化、实时化管理服务水平。
(五)统筹做好“三农”工作。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稳定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进一步释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潜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再建成高标准粮田40万亩,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全市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积极推进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推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强化水利基础保障作用,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闸除险和小农水重点县等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完善引黄灌溉体系,力争每县建设一处引黄调蓄工程,新增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增强气象防灾减灾和服务能力。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打造粮食加工、油脂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等八大农业产业化集群,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扶持以天丰、天源、宇东等为主的粮食加工业,以龙大植物油、包公食品为主的油脂加工业,以大用、皓月、雏鹰等为主的畜禽产品加工业,以阿凡达、华誉木业等为主的林板加工业,力争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20个。抓好中原农产品物流园区、宏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杞县大蒜市场等3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运营,促进农产品流通。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力争每个县区建设一个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带动项目。
建设美丽乡村。按照“五规合一”要求,以县域为单位,编制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分类推进新农村综合发展、特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开展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创建和小城镇综合整治提升工程,重点抓好“133”示范工程,打造15个示范乡镇、30个示范村、3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再解决41.1万农村居民和在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造一批110千伏、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555.2公里,加快农村集贸市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已开工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已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35个,再实现3.6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六)全面深化改革。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积极跟进落实改革措施,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真正解决问题。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交通运输执法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完善审计制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加快财税金融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启动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教育、科技等7项重点支出与财政收支挂钩事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扩大“营改增”范围,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和税率。积极探索和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模式。创新金融服务机制,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问题。规范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推进县级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启动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探索新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有效途径。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334.7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农电体制改革。
与此同时,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深化企业改革,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行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制度。积极推进生态环保改革。加快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动不动产登记制度、科技体制等改革。
(七)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更加积极、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增强招商实效,以开放增后劲、促发展。
继续招大引强。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突出抓好与500强、央企、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的对接引进,围绕“五大攻坚战”、“十大产业集群”、“两改一建”等中心工作逐一制定专项招商方案,力争每个产业引进2~3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在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招商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专题招商、集群招商。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冀等要素紧缺、项目承载力趋于饱和的区域,做好驻地招商工作。建立常态化招商机制,坚持主要领导带头外出招商,着力解决招商引资忽冷忽热问题。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实施人才“1851”工程,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机制,努力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实施市级领导分包重大项目制度,突出抓好重点项目“329”工程,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全程督导,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力争全年重点项目投资突破900亿元。
(八)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创新方式方法,破解资金、土地、生态环境等瓶颈制约,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解决好资金问题。深入推进与各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发挥债券、基金作用,探索融资新模式、新机制、新办法,积极推行ppp、资产证券化、金融租赁等融资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和城市建设。认真抓好企业债券发行工作。
解决好土地问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人地挂钩试点。注重土地挖潜,推进土地整理与置换,盘活存量土地。着力解决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等问题,严格落实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硬性约束,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继续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开展“重点减排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推进年”活动,切实加强减排工作。积极推进工业企业脱硫脱硝除尘、城市燃煤锅炉拆改、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城市施工和道路扬尘治理、秸秆燃烧整治,严控污染物排放,让群众看到治霾新成效。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关闭一批高污染企业,继续实施老城区雨污分流,对东护城河、黄汴河上游、化肥河、药厂河实行彻底截污,完成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建成一批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加强节能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力争城市新能源利用率在6%以上,努力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
加快林业生态市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让损害环境者付出代价,建设天蓝水净地绿的美好家园。
(九)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继续简政放权,强化效能问责,确保行政效能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继续简政放权。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前置审批,基本编制完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继续强力推进 “两集中两到位”,全面清理和规范中介服务事项,探索网上审批,推行模拟审批,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办事环节、审批手续,解决好监管“短板”和服务滞后问题。
提升服务质量。完善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项目代理制、涉企收费一费制等制度。提高市民之家运行质量,落实好“一个窗口集中办理、一站式办成、限时办结”审批模式,持之以恒开展贴心服务、主动服务、承诺服务。积极构建服务企业长效机制,综合整治企业周边环境,推行电视问政,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外部环境。
强化效能问责。坚持有责必问,继续开展效能建设年工作,严肃查处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的“四乱”行为,着力解决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效率低下等问题。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降低企业失业保险费率,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始终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发挥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以创业促进就业、引领就业。加大治理欠薪力度。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5元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创新社会保险服务方式,加快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实行城乡统一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建立健全老年福利制度。加快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养老、慈善、残疾人、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等事业。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努力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关爱。
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9203套、公共租赁住房526套,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7365套,完善保障性住房周边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健全保障房建设、分配、管理、运营机制,逐步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好《开封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三县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祥符区各新建1~2所初中、小学。推动普通高中内涵特色多样化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落实普惠性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从秋季起对全日制中职在校生全免学费。启动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教育。做好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支持河南大学、黄河水利学院、开封大学、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发展。
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切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餐桌污染治理,努力构建职责明确、统一权威、全覆盖无缝隙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鼓励社会资本多元化办医。加快推进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等重大卫生项目建设,加大对各级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度,强化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积极做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工作。强力推进新农合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7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人均35元提高到40 元。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再建成一批健身场地,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第九届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市九运会及首届全民健身大会。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谋划建设市民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大力支持市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不断充实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心组织“舞台艺术送农民”、政府采购公益性演出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继续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大力倡导全民阅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创新社会治理。树立“大平安”理念,着眼“双安”、推进“双治”、强化“双基”,加快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全面推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动社会矛盾调处由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建成并有效运行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落实依法逐级走访、诉访分离和积案化解制度。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做好第五届居委会换届工作。继续抓好法律援助,规范落实社区矫正。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强化安全生产,以安全开封创建为主线,狠抓隐患排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一村一警”长效机制,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应急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继续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开封驻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关系和谐。加强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工作。继续做好统计、史志、地震、社科研究等工作。
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加强战略谋划,编制新型城镇体系、综合交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创新驱动体系、公共服务体系规划,谋划好全局性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工作和重大政策措施,提高社会参与度,编制好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为重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公信力。
(一)建设法治政府。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严格依法行政考核,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成“六五”普法任务。严格执行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定期向人大及其会汇报工作,接受专项质询,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主动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二)建设服务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忠实履行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职责,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工作决策和工作推进建立在深厚的民意基础之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及省市有关纪律要求,严控“三公”经费,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
(三)建设责任政府。自觉担当造福开封人民和为中原崛起作贡献的双重使命,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时刻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办好市长专线电话,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强化工作责任,加强督导检查,以“钉钉子”精神抓好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把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坚决落到实处。坚持实干、苦干、抓落实,培育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创业氛围和社会风尚。
(四)建设廉洁政府。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完善财政资金支出、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资产交易等各项制度,扎牢制度笼子,从源头上预__败。全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查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腐败,以反腐__实效保障发展、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
新常态赋予新责任,新征程承载新梦想,新奋斗创造新奇迹。今日的开封,人民有期待,时代有重托,各界在关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神聚力,团结拼搏,奋发图强,为加快建设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加快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八篇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供职报告1950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在这次人大常委会上,我再次被提名为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候选人。这既是党组织和政府对我的信任和关怀,同时也是对我提出的更高要求和考验。我感到责任重大,也感到自己的工作经验、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与拟任职务仍有一定差距。政府办公室是综合服务部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政府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做过一任办公室主任后,我深知这一职务的分量。如果我的任职被通过,我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负责的精神风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承担起这一重任。为此,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扎实开展工作:
一、履行职责,认真做好政府办公部门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固树立为领导、为机关、为基层服务思想,认真履行主任职责,充分发挥办公室综合、协调、服务、督办等职能,用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提高政府办的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一是提高综合调研水平,在挖掘情况综合深度上下功夫,在提高重要报告和领导讲话的质量上下功夫,较好地完成文字综合和调研工作。二是强化公文管理,努力实现公文处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办文质量和效率。三是做好政务信息工作,把实现政务信息与领导决策有效对接作为目标,紧紧把握市政府工作总体部署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努力提高信息质量,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加大督办检查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位一体”督办制度要求,通过跟踪督办、联合督办等方式,进一步加大检查、反馈、协调力度,提高督查落实水平和质量。五是切实提高政务运行质量,充分发挥协调服务枢纽作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严格执行议题收集、会议记录、纪要整理及会议事项的贯彻落实有关规定,提高政务综合质量。加强政务值班和安全保卫工作,确保24小时联系渠道畅通和市委、政府办公大楼内外安全。
二、完善措施,努力带好班子和队伍
我将从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入手,全面抓好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广大干部职工政治责任感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提高全办人员的政治素质。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提高业务能力。抓好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副职作用,重视班子成员意见;加强班子团结,形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思想常沟通、遇事共承担的团结协作氛围。继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树立廉政勤政的良好风气。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建立廉洁高效的办事机构。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陶冶干部职工的思想情操。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推动文明单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三、严于律己,努力做勤政廉政的公仆
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做一名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的公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职工的生活和疾苦,切实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加强党性锻炼,自觉用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增强组织观念、全局观念、服务观念和奉献意识。克服功利主义和松懈作风,振奋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廉政建设,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从政。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切实完善提高自身工作。
四、刻苦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为适应办公室“三服务”新要求,承担起这副重担,必须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领导工作艺术,提高驾驭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我将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认真学___大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学习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方针、政策和一系列决定、决议,进一步提高运用政策指导实际工作的水平;深入系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学习wto有关规则,努力掌握在开放条件下管理和驾驭经济发展全局的本领,自觉按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律办事;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坚持依法行政,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全面掌握各方面知识,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我将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班子成员学习,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特别是向经验丰富的老领导、老同志学习,力争在学习中改造、充实和提高自己,以弥补不足,缩小差距,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工作能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以上是我的供职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如本次人大常委会通过我的任职,我将按照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要求和供职报告的承诺,恪尽职守,认真履行职责,全力承担起这一重任。如不能通过我的任职,我也将愉快地服从组织的安排,在其它工作岗位尽职尽责地工作,为__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以上供职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九篇 市政府副市长市委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述职报告1500字
——市政府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
根据安排,我将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有关情况,简要述职如下:
一、基层党建工作总体情况
牢固树立党建主业意识和最大政绩理念,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以'整村夯实、整镇建强、整市提升'为目标,以'党建引领'系列改革为突破,在解决基层党建难题、夯实基层基础、压实党建责任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党员务实重行、担当作为,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去年以来,民政部、省委组织部多次来冶调研和采访基层党建工作。'党建引领·活力村庄'改革模式在黄石全面推开,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
二、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一是抓'两学一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带头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主持开展市委中心组学习23次,坚持用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创新开展'每月一讲、每月一评、每月一议'和'我为支部建言献策'活动,使组织生活更具针对性、更有吸引力。
二是抓'整市推进',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在村(社区),整顿转化后进村党组织35个,升级党群服务中心49个。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主心骨'工程,6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在机关单位,将24家部门'党委'改为'党组',对57个未按期换届的党组织进行督办整改,机关党建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在'两新'组织,全市629家8人以上非公企业、232家社会组织实现'两个全覆盖';在国有企业,重点落实29项国企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强化国企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三是抓'关键少数',优化基层干部队伍。扎实开展村主职干部兼职排查清理等专项治理,强化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教育,推行'两培一选'机制,去年全市村庄理事会和共建委员会成员中有653人申请入党,其中36人已入党;5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进入乡镇党委班子,解决了基层党组织源头不活、后继乏人等'老大难'问题。
四是抓'党建引领',破解基层党建难题。全域推进'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幸福城区)'改革。在农村,成立村庄理事会2467个、组建村庄党小组1410个,涵盖全市农村党员1.21万人,党的组织在村庄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整合资金1亿元,按照群众自筹和政府配套'1∶1'比例对村庄理事会建设项目进行奖补,乡村建设实现了'等人建'到'我要建、自己建'的转变。在城市社区,构建'双线五级'工作体系,推动了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的互联互动。近万名小区居民在各楼栋党员的带动下,参与到文明创建的大潮中来,形成了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市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三、基层党建突出问题及整改情况
针对基层党建突出问题,我们采取过硬措施,全面整改落实。一是压实党建责任。研究出台《大冶市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将党建工作纳入政治巡察主要内容,倒逼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责任。二是补强党建短板。成立市委'两新'工委和3家行业党委,分领域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3次,有力促进了各领域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三是增强党建实效。将'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幸福城区)'建设作为推动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通过'六进理事会'、'八项服务进小区'等工作的推进,让84.3%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理事会(共建会),大事不出村委会(居委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以获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为契机,不断深化'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幸福城区)'建设。二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教育对象向基层党员干部延伸,办好'新时代大冶讲习所'.三是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履职能力。四是统筹推进'三型'党支部创建,不断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第十篇 2024年度政府副市长述职述廉报告3550字
__年7月底,根据工作需要,我由__市经贸委副主任调任__市政府副市长,分管工业经济、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同时负责主持__光电产业园区工作;今年8月,我又被任命为中共__市委常委。回顾近一年半以来的工作情况,本人始终坚持“勤勤恳恳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找准坐标,摆正位置,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廉洁从政。现将__年度履行工作职责和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政府工作具有统筹规划,掌握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的重要职能。本人到__工作,工作环境、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我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途径,以适应岗位的需要和在__工作的要求,为履行职责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是学习政治理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____”重要思想,学习党的__大精神,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到带着问题学、带着兴趣学,切实增强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增强领导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原则性和创造性。
二是学___近年来的有关文件精神。为尽快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工作要求,同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延续性,我认真学习了近几年来__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加快经济发展,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关文件、材料,以及市委全委(扩大)会议、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常务会议等会议材料。同时还对__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人口自然情况、经济、教育、科技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学习、了解,增强了对__市情的认识,为长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学习业务知识。为了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我注重学习与产业经济、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工作有关的业务知识,长期关注宏观经济趋势和产业热点,通过专业刊物深入了解太阳能、电线电缆等__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动向,力求多学一点知识,多懂一些业务。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好分管的各项工作
一年来,我坚持按照“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指导思想,对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到以人为主,讲求配合,摆正位置,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及领导集体的意志合弦合拍,把自己放在补台的位置;对市委、市政府领导交办的任务和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到以我为主,讲求责任,拉偏套、使正劲,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__年,本人分工的各项工作均完成了年初目标任务。其中,工业经济方面,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587亿元,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产值346亿元,增长40%;外向型经济方面,协议注册外资2.7亿美元,实际到账超1亿美元;民营经济方面,新增民营注册资本45亿元。主要措施是:
1、抓工业,促转型。牢固树立“工业兴市”的意识,全力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建设,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工作思路上以规划为引领,以政策为推动,以服务为保障。主持编制了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划,出台了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完善了工业企业奖励政策,并严格兑现。全心全意为重点企业的发展和重大项目的建设做好服务、保驾护航,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协调解决。为解决资金问题,扶持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组织了两次大型银企对接活动,累计授信23.36亿元,全年工业贷款余额净增长8亿元;为解决用电问题,多次去电力部门会商督办,建成了黄渡变电所,新开工建设了神居变电所和迎宾变电所,协调了顺大等重点企业的用电矛盾;为解决用地问题,组织专门班子,积极争取省点供计划。重点企业发展平稳、支撑作用明显,全市前50强企业完成产值195亿元,增长45%;重点产业发展迅猛、主导地位突出,太阳能光伏产业产值翻两番,灯具行业增长达60%以上,我市被授予“中国路灯制造基地”,服装行业从年初650家整合为200家,实现平稳扶优汰劣;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完成技改投入91亿元,增长40%,其中新上亿元以上项目29个。
2、抓招商,增后劲。突出招商的效率和效果,实施了大规模驻外招商、双月集中开工等系列措施,围绕__“烟花三月”国际旅游经贸节和我市第__届双黄鸭蛋节暨第__届羽绒服装节,以产业和企业招商为重点,开展了系列招商活动。编制了产业链项目招商资料,以跟踪与我市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行定主导产业、定重点招商项目、定重点招商对象、定招商载体、定责任人的“五定”招商工作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组织程度,坚持双月督查和每月通报制度,对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会办制度和结对挂钩帮扶制度;深化企业招商,帮助企业理思路、谋项目、解难题,充分调动企业招商的积极性;亲力亲为参与招商洽谈,参加了__组织的所有赴外招商活动,具体参与了顺大公司增资、波司登地产、澳大利亚bp货柜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的成功洽谈。
3、抓安全,保稳定。今年10月份前,我还负责安全生产工作。我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认真组织对全市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场所的联合检查,深入开展严查彻改火灾隐患、安全生产百日督查、道路交通安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专项检查,妥善处理了“7.13”特大交通事故的善后,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截止10月份,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4、抓交通,促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构建大交通的战略,投资4亿元,建成了安大公路北段、甘临公路、卸汉公路,贯通了周八公路,建设通村公路58条计 90.91公里,改造危桥27座,完成了京杭运河__段“三改二”工程,积极争取,启动了省道333改扩建工程和通扬运河__城区段“五改三”工程。在工作中,兼任市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的我,对每一项工程都紧盯不放,经常性去施工一线检查指导,及时协调建设矛盾,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合同进行招投标、调价、工程付款等,做到工程建设和廉政建设两手抓、两手硬。
5、抓园区,牢基础。参与编制了《__市市域环路产业带和板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高度重视本人负责的光电产业园区各项工作,每周定期去园区办公,注重解决园区发展中的矛盾。一年来,按高标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持编制确定了光电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开展了大规模拆迁、让地,实施了园区大道建设,洽谈储备了一批入园项目,完善了园区管理制度,保障了必要的办公人力和财力。
三、廉洁从政,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任副市长后,特别是又兼任了市委常委,职权有所提高,我正确看待权力,切实承担了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做到思想重视、工作落实、措施到位。具体概括为“四个到位”:
一是廉洁自律到位。分管工业、交通和招商引资,与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是工作需要,我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交往中把握分寸,在沟通中加深理解。我坚持“三不”原则,即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要的不要,不该去的不去,做到耐得住寂寞、防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始终坚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原则,坚持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廉洁从政。带头执行“四个不准”、廉洁从政的纪律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的规定,不越雷池;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从未利用职权到企业和有关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或家属、子女支付的费用,也没有借接待之便用公款进行高消费的娱乐、健身活动和外出旅游;严格按要求向组织申报收入、住房等重大事项。
二是安排部署到位。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我注重抓好分工范围内的党风建设工作,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建立健全制度措施,不断完善监督机制;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自己重要的岗位职责来认真履行,不仅经常放在心上、装在脑里、认真思考,而且坚持当作一件大事要事时刻摆在案上、握在手中、下真功夫去认真抓好。在抓党风廉政建设上自觉做到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力求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经常组织分工部门的负责同志学习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新精神、新要求;凡全市组织的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活动都积极参加;凡遇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活动、检查,都能高度重视,认真完成。
三是执行规定到位。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我坚持以抓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和勤俭搞建设、埋头谋发展为重点,注意教育和引导身边人自觉做到生活上不攀比、待遇上不奢侈,紧紧围绕年度工作和建设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抓落实。同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年度工作安排,结合半年和年终工作考核测评,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检查、评价。对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和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严格按要求一条一条抓落实。对身边工作人员,我总是严格要求,至今未发现他们有 “吃、拿、卡、要、报”的现象。
到__ 任职以来,虽然我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知,这都是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密切配合支持的结果,在学习、工作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不够系统,常流于形式,知识面不宽;二是调查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三是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十一篇 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185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__”时期简要回顾及20__年工作情况
“__”时期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的战略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过去五年,经济运行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20__年预计达5750亿元,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38.1亿元增加到407.7亿元,年均增长11.4%,增速连续三年居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首。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77亿元,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651亿元,分别是“__”时期的2.7倍和2.1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过去五年,产业项目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开工建设20__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671个,完成投资4702亿元,建成投产1744个,新增销售收入1900亿元以上、利税超过200亿元,华南城、万达文旅城等百亿元项目达到10个,凯斯纽荷兰、百事可乐等落户我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8户,书写了哈尔滨产业项目建设史上的新篇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跃升,粮食总产量首次达到360亿斤,比20__年增加108亿斤,实现历史性“十二连增”。工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哈飞福特汽车、中船重工燃气轮机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食品工业产值由729亿元提高到1544.9亿元,成为我市首个超千亿元产业。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4%提高到6.4%,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新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成功撬动各类基金30亿元,在20__-20__年仅有2家企业上市的情况下,近四年来新上市、挂牌企业38家,金融支撑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总收入由381.5亿元提高到907.9亿元,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系列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冰城夏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科技和产业加速融合,与哈工大、中科院等携手创建的6大平台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962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32家,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热潮正在哈尔滨蓬勃兴起、涌动奔流。
——过去五年,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松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和哈西地区快速崛起,“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累计投入2250多亿元,新建改造道路671条、桥涵156座,三环路基本实现贯通,地铁1号线载客运行,哈大、哈齐高铁相继开通,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继20__年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后,去年攀升至1405万人次;建设各类源网厂站30座、排水泵站23处、地下管网6180公里,困扰市民多年的城市内涝、冬季供暖等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重拳整治违建行为,打破背后利益链条,累计拆除违章建筑2.3万处、925.2万平方米,长期嚣张蔓延的违建之风得到基本遏制,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持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主干街路环卫机械化作业实现全覆盖,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100%,违法小广告等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治理。坚定实施绿色清冰雪,在确保冬季城市运行通畅和环境洁净的同时,更彰显了冰雪城市的独有魅力。成功战胜“布拉万”台风、特大洪水和暴雪等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妥善处置城市供暖、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突发事件,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大水、气污染治理力度,累计撤并燃煤小锅炉2360台,延续20多年的“三沟”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不仅基本实现清水入河、结束污水直排松花江的历史,而且打造了新的城市生态景观。我市连续两年在中国最干净、最美丽城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过去五年,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显著增强。国资分类监管新体制初步形成,整合组建的交通、文旅、市政、住建等企业集团运营效益大幅提升,市属企业国有权益总额提高到“__”期末的2.6倍。率先在全省推进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提前三年完成了国家确定的改革任务,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1790万亩,是确权前的3.7倍。率先在全国有立法权城市中取消了所有市级自设行政审批事项,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了50%以上,率先在全省推行了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实现了企业登记“四证合一、一照一码”,完成了市场监管、卫生计生、文新广电等“大部门”改革,率先在全省出台了行政问责、规范涉企执法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六项禁令”等规定,累计查处失职渎职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731起,问责公职人员1311人。简政放权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民营企业活力,我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1.9%提高到55%。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先后开通了12条对俄客货运航线,哈欧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双向运营,对俄邮政小包裹发运量跃居全国首位。综合保税区已进入围网建设阶段,在白俄罗斯规划建设的中白工业园哈尔滨园为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创造了条件。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45亿美元,是“__”时期的1.5倍,对欧美俄日韩等地区贸易额大幅提升,构建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哈尔滨新区设立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为改革先行先试、产业集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载体支撑和新的动力引擎。
——过去五年,各项惠民承诺基本得到兑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已分别达30977元和13375元,年均分别增长11%和13.7%,均高于同期gdp增速。累计完成惠民行动项目投资超过1500亿元,城乡居民就业、住房、社保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新增城镇就业64.5万人,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1.8万套,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10元和每年1500元分别提高到550元和3500元,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老旧小区基本实现物业全覆盖,历史遗留的8.7万户居民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得到了解决,长期在外临时居住的6万户棚改回迁居民喜迁新居,道外桥头屯和新一地区的1.3万户内涝居民全部得到妥善安置,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平安哈尔滨建设扎实推进,构建新型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和创建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取得明显成效,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连续五年保持省会城市最低,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始终保持100%,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经过三年创城攻坚,哈尔滨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市民自豪感和城市吸引力明显增强,为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各位代表,20__年既是“__”收官之年,也是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夯实打牢科学发展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按照市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部署,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以贯之抓落实,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不断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牢牢把握产业发展这一稳增长、调结构的核心,坚持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并重,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开创了产业发展提速增效新局面。一是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全年新开复工20__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030个,其中新开工531个,完成投资900亿元。新签约产业项目525个,实际使用内资1998.3亿元、外资29.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10%。二是持续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推进的通联新能源客车、万鑫石墨园等200个工业项目和107个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哈飞通用直升机、航天海鹰3d打印等50个高端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永泰城、枫叶小镇奥特莱斯、凯宾斯基酒店等大型服务业项目开业运营,有力地提升了我市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三是持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启动实施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40户、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171户。中国农科院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建成投用,哈工大焊接集团、哈船动力等高新技术企业成功运营,开辟了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新途径。四是持续集聚产业发展要素。哈尔滨股权交易中心投入使用,威帝电子、奥瑞德、中飞新技术成功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建设引导资金扩大到8亿元,重点园区承载功能持续提升,经开区、高新区、利民和宾西开发区呈现出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发展新态势。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我市经济长远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实施富民强县战略,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全面落实国家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任务,持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县域经济发展潜能加快释放。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工程。围绕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新建续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6个,完成投资120亿元,奥瑞德四期、东方农业科技园等70个项目建成投产,巴彦工业园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34%。二是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4%,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核心区面积扩大到1556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增加到1282万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26个,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区)135个,五常大米保真打假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率先在全省启动了方正整县、平房整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及双城、五常新型社会化服务试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实现全覆盖,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4668个,土地规模经营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撤销乡镇7个、新设街道办事处10个,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73处,68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农村公路交(竣)工通车450公里,农村面貌持续改观,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三)持续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着力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延伸拓展,华南城、综保区等配套路网体系基本形成,滨北公铁两用桥、一面街地道桥等涉铁配套工程顺利推进,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3号线启动建设,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进展顺利,新建续建停车场25处,新增更新公交车辆600台,“公交都市”创建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持续加大牌匾广告、市场摊区、交通“三乱”等专项整治力度,全年创建环境卫生达标街巷、庭院200个,取缔违规牌匾广告1万余处,规范市场摊区155个,查处交通违法行为462万件,城市面貌实现更大改观。三是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重点实施污染减排项目204个,拆改整治10吨以下燃煤锅炉594台,达标治理10吨以上燃煤锅炉328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6.02万辆,超额完成年计划43.3%,新建万吨级生物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15个,建成团结镇等4个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提高到90%和87.2%,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27天,优秀天数比上年增加24天。城区新植树木21.6万株、新增绿地67.4公顷。哈尔滨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洁净、越来越有序、越来越秀美、越来越有魅力。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拓空间,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新机制。一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政府事权精简了52.5%,与行政审批相关中介服务事项减少了35%,商事制度改革充分激发了全民创业创新活力,新注册内资企业23668户、外资企业170户,分别增长16.4%和34.9%。二是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市政与建工集团合并运营,哈轴制造公司、马迭尔集团食品板块成功实现合资重组。通过政企分开、资源整合、实施成本规制等有效措施,解决了公交企业管理粗放、效益偏低等历史遗留问题。市物业供热集团14.8亿元债券成功发行,成为我市首个国企资产证券化项目。三是切实加强财税管理。重点建立了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政府到期债务全部偿还,进一步完善了市对区县(市)财政管理体制。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地下综合管廊、地铁2号线、3号线二期等6个项目成功引入社会资本达468亿元。加强税收征管挖潜,强化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全年财政支出达824.8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哈尔滨机场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成功开通东北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哈俄韩陆海联运通道正式启用,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投用,龙运物流、瀚润供应链等11家“两头在外”企业签约入驻综保区,落户临空经济区的大飞机拆解、绿地空港城、跨境电商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市首个对俄跨境海外仓在叶卡开工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中俄博览会暨第26届哈洽会、首届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和第七届韩国首尔哈尔滨周,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我市经济活跃度和对外影响力得到了新提升。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面对持续加大的财政减收增支压力,我们集中财力保民生,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达577.4亿元,各项民生任务全面落实。一是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4210套、竣工16523套,改造农村泥草房5万户,新增物业管理面积606万平方米,维修老旧住宅734万平方米,创建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小区106个。二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人均每月2083元,为51.1万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16.9亿元,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例超过80%、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70元。三是不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0所、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26所,新建改造中小学校36所。组建医疗联合体42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城区健身设施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哈尔滨大剧院、国际油画展示交易中心、“731”遗址新馆建成开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和预备役、统计、审计、信访、气象、人防、地震、档案、地方志、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五年来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到,面对新常态下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牢牢把握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战略部署不懈怠,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奋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鼎力支持,凝聚了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持之以恒的韧劲,举全市之力抓产业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打基础攒后劲,积蓄了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新动能;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直面问题不回避、攻坚克难不退缩,在深化行政管理、国资国企、资源配置市场化等重点领域改革中,勇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从根本上解决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充分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社会创造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破解民生难题,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增强了广大群众投身城市建设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执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践行政府调控职能,全面加强公务人员队伍作风建设,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优化了营商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五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哈尔滨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广大驻哈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稳增长促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部分企业订单下降、开工不足、效益下滑的状况仍在持续,产业项目招商竞争更加激烈,化解地方债务、去房地产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大;产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等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发展面临着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减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充分的双重压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仍然任重道远;市场化进程不快,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依然存在,创新创业不足,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比较滞后,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交通、安全、环保、物业管理等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仍需努力加以解决,脱贫攻坚任务仍很繁重;政府自身建设尚需加强,部分公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责任担当意识不强,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等现象仍然存在,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等问题尚未根除,损害群众利益和腐败行为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的基本把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哈尔滨全面振兴发展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从不利因素看,当前世界经济曲折复苏,市场需求不振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哈尔滨与全国全省一样面临着经济换挡减速、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力转换的较大压力。从有利条件看,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龙江丝路带建设、哈长城市群和哈尔滨新区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为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转型升级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特别是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推动发展的要素充分集聚,改革红利和发展潜能加速释放,实现哈尔滨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可以说,“十三五”时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中孕育更大希望。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哈尔滨就一定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谱写出更加绚丽美好的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预期“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为实现上述思路目标,我们必须深刻分析和把握哈尔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性要求,着重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上下功夫、求突破。
——坚持创新发展,切实在发展动能转换中提质量、增效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不足也是新常态下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主要症结。必须把创新放在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构建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的原则,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中国制造20__哈尔滨行动计划为牵动,重点实施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的900个重大产业项目,着力在工业强基带动产业振兴、科技创新引领“双创”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便捷高效营商环境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到20__年,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分别跨上千亿级台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基本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完善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效益和质量得到更大提升的五年。
——坚持协调发展,切实在全面提升发展整体性上拓空间、增后劲。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哈尔滨作为后发城市,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突出抓好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的400个重大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江南主城区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新兴发展区域的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加快建设双城、阿城、呼兰、宾西四个卫星城和五常、尚志、方正—通河区域次中心城市,积极推进巴木通方依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构筑区域协调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__年,哈长城市群和哈尔滨都市圈初具规模,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5%,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城乡发展更趋协调、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的五年。
——坚持绿色发展,切实在建设美丽宜居哈尔滨上求突破、见实效。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我市江河、湿地、森林等生态资源优良,打造美丽哈尔滨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必须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重点在培育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在全社会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力争到20__年,健康养老、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低碳消费成为绿色生活新风尚,水污染、雾霾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5%,城市主城区全部淘汰2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重污染天气比“__”期末减少60%,松花江和“三沟一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任务全面完成,哈尔滨群力外滩生态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建成向市民开放,松花江生态景观带、文化旅游带、休闲经济带基本建成,让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生态更优良、环境更宜居、生活更健康的五年。
——坚持开放发展,切实在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上强基础、扩优势。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把哈尔滨沿边开放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必须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龙江丝路带和哈尔滨新区建设战略机遇,以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为牵动,不断完善开放功能、拓展合作空间,重点在物流通道建设、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对外贸易提档升级、推动多元化国际合作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力争到20__年,全面打通哈尔滨至欧洲、北美、日韩和港澳台地区贸易通道,综保区、临空经济区对外产业承接的载体功能更加强化,哈尔滨作为国家沿边开发开放重要经贸平台、物流枢纽、外向型高端制造业基地和全方位交流合作中心的作用更加凸显,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的五年。
——坚持共享发展,切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补短板、增福祉。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更加注重机会公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惠民行动为抓手,着重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保和住房保障体系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力争到20__年,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基本完成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延寿、木兰、巴彦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3个贫困村、20.1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市奥体中心等重点文体设施建成投用,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全市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
三、20__年主要任务
20__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特别重大。按照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战略部署,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工作,精准发力、扎实起步,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以上;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产业上项目,着力积蓄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新动能。牢牢扭住产业建设这一牵动经济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以供给侧改革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全力以赴上项目扩增量、促升级增动力,重点抓好1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和100个5亿元以上园区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重大项目,切实增强经济稳增长的产业支撑力和带动力。一是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以做大做强千亿级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全市工业的整体实力,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千亿元。依托农产品质量和“寒地黑土”品牌优势,加快推进雀巢奶粉、宾西牛业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千亿级食品产业板块。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牵动,支持重点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突出抓好哈南机器人、东安铝镁合金铸造等3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推动中船重工燃气轮机、通联新能源客车等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哈飞福特汽车顺利下线,实现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元。重点瞄准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乐泰药业、万鑫石墨、阿里巴巴哈尔滨平台、朗格斯特寒地节能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千亿级新兴产业板块。二是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继续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哈尔滨创新型金融示范区等功能区建设,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作用,大力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基金,支持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能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华南城对俄经贸物流园、传化智能公路港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不断提升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发展水平,重点抓好国际农博中心、hbp企业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高质量办好农博会、寒博会等品牌展会。认真落实国家去库存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借助我市生态优势和医疗资源,推进养生度假、健康和候鸟式养老等业态发展,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发养老服务和产品。积极推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冰雪优势、音乐名城、欧陆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万达文旅城、波塞冬海洋王国、五洲动漫城、香港卫视东北亚总部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功能,a级旅游景区的水冲式公厕达到200个以上,设计推出一批具备鲜明文化特征和时尚要素的旅游产品,重点办好贯穿旅游季、特色鲜明的系列驻场演出,持续提升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系列活动的国际影响力,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14%以上,成为我市又一个千亿级产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开展多领域、专业化、精准式招商,进一步做好签约项目和央企合作项目的推进落实工作,更多引进开工一批投资规模大、创税能力强、产业带动作用突出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实际使用外资、内资分别增长7%和10%左右。四是强化园区载体作用。把重点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提高到25亿元,着力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园区建设,吸引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向园区集聚。经开区围绕打造高端装备、食品、信息三大产业集群,重点加快50个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可口可乐搬迁扩产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高新区突出抓好清华万博等10个专业化园区建设,集聚中小微科技企业超过1500家。利民开发区着力推进元亨动物疫苗等48个项目建设,确保建成投产10个以上。宾西开发区重点发展包装、食品等产业,确保鑫荷包装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力争通河、延寿工业园晋升为省级开发区。
(二)加快建设创业创新型城市,着力打造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与创业相互促进,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重点在特种作业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攻关项目,解决好核心技术问题,在引领智能制造、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等科技研发上取得新进展。以哈工大市校科技合作第二轮试点为牵动,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机制,推广以项目团队为主体,政府引导、校所参与、社会资本跟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力争全年科技成果落地转化300项。二是强化创新要素保障。加快建立丝路科技合作基地战略联盟,组建哈尔滨国际科技合作联合创新中心,吸引集聚更多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机构入驻。完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加强与资本市场合作,进一步扩大科技风险投资规模,全面实施企业先行投入、市场评价效果、政府事后补贴的科技创新创业券计划,建立起激励加约束的创新扶持新机制。充分用好1亿元且上不封顶的人才引进资金,吸引更多高层次紧缺实用人才集聚,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三是拓展创业创新空间。不断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重点抓好哈以、哈南生物医药、龙门科技等孵化器建设,推广创业社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力争新增在孵企业300家以上。深入推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制定实施20__“互联网+”哈尔滨行动方案,率先在“互联网+”精准农业、先进制造、益民服务等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不断加强城市公共免费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全年新增小微企业1.6万户,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四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支持灵活就业,发展新就业形态,通过小额贷款担保、创业项目和场租补贴等有效措施,推动大学生、科技人员和农民三支队伍创新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150万人。
(三)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着力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能。按照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部署,更加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突出市场导向,推动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启动建设20个现代生态农业高标准示范园区,加快打造沿江优质稻米产业带和五常水稻、双城玉米等有机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20亿斤左右,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努力使农业生产实现“种得好、卖得好、种得更好”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区)30个,肉蛋奶总产量保持在300万吨以上。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水平,重点推进通河二甲沟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新建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15个,努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二是深入推进产业强县工程。把资源精深加工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绿色食品为重点、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突出抓好巴木通方依一体化特色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巴彦皮草产业基地、木兰颐康元主食加工等项目,力争县域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提高到35%以上。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扩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实现四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互联互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合作社由生产主体向全方位经营主体转变,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民合作规范社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8家。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年内基本完成31个试点村的改革任务。四是创新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启动市、县和新型农业主体三位一体科技服务试点工作,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重点推广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和农业投保入股新模式,集中打造市级统筹政策性农牧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营销”,使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让农民获得更大收益。五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筹建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综合改造10个国家和省重点镇。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打造哈五、哈双等6条示范带,启动建设示范村100个,集中治理自然屯1000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30处。突出抓好农村交通体系建设,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交工通车200公里,改造危桥80座,确保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
(四)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家园。进一步提高城市集约高效发展水平,努力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一是完善城市规划。着手修编城市总体规划(20__-2030年),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精心做好松花江沿线生态景观等重要节点城市设计,为彰显城市风格魅力提供引领和支撑。二是提升城市功能。进一步疏解城市交通堵点,畅通区域微循环,同步推进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一期和3号线一期、二期工程建设。配合铁路航空部门,全力推进滨北公铁两用桥、哈站枢纽改造、哈佳、哈牡客专、哈尔滨机场扩建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红旗大街等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完善智慧管网信息系统,持续提高城市运行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松花江水源供水工程建设和江南主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努力保证城市供水安全。新增更新公交车辆600台,启动建设公交首末站4座、枢纽站1座,不断提升“公交都市”创建水平。三是强化城市管理。坚持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加大对背街背巷、居民庭院、街路餐饮、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治理力度,切实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重点推进向阳垃圾场焚烧发电、松北呼兰垃圾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垃圾处理体系。始终保持拆违控违高压态势,从严整治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城市顽疾,确保城市面貌和环境秩序实现更大改观。四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加大燃煤质量管控和分散燃煤小锅炉撤并力度,确保燃煤电站和热电联产机组稳定达标排放,全部淘汰剩余黄标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3%。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巩固扩大松花江干流和城市内河治理成果,确保松花江断面水质保持或优于功能区划标准。启动建设松花江群力外滩生态湿地公园,加快建设中东铁路公园,着力打造生态健康休闲宜居集中区。全年人工造林4.6万亩,城区新植树木25万株、新增绿地66公顷,努力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健康,让哈尔滨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五)坚决破除一切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更大进展。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发力,强化完善制度,狠抓推进落实,确保改革不断见到成效。一是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做好审批事项“接放管”,重点建立部门权责清单动态调整、责任追究长效机制,更好发挥网上审批作用,优化审批流程,更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随机抽检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深化部门内设机构“大处室”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等问题。持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衔接好有关社保政策,完成与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事转企”改革任务。二是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哈投、工投集团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积极支持哈电与一重、中核集团战略合作。分类实施国企改革,通过股权多元化等方式,提高哈药、文旅等商业类国企市场竞争力;坚持主业控股、辅业放开,进一步提升交通、供水集团等公益类国企服务效率和节本降支能力。以工投集团所属28户企业为重点,全面推开市属国企二级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实施商业类国企骨干员工持股计划。继续推进国企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改革市属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不断完善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机制。三是进一步强化财税管理。统筹财政预算资金,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创新财政投入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吸引更多社会投资参与公共服务建设。继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强化依法治税,切实提高税收服务水平。四是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着力在扩大市场准入、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更大实效。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等领域推出一批投资项目。依托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覆盖技术支持、创业辅导、融资担保、市场开拓全过程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创优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五是启动建设哈尔滨新区。作为__届五中全会后首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不仅是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也为哈尔滨创新增动力、转型促升级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哈尔滨新区在深化改革上所具有的先行先试优势,围绕建成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统筹建设、多规合一的原则,编制好新区规划和建设方案,细化配套相关政策,谋划建设一批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重大项目,力争新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六)以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设为牵动,着力拓展对外开放新优势新空间。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一是加快建设对外物流大通道。联合南航、川航谋划开通北美货运航线,加密对俄航空货运航线,开通哈俄货运班列,依托北京-莫斯科国际列车、“辽满欧”通道开展对俄物流,以哈尔滨为起点打通至俄罗斯海参崴、布市、哈巴公路通道,使哈尔滨成为通过俄罗斯进入欧洲地区最快捷、最高效、成本最低的贸易枢纽。持续扩大对俄邮政小包裹出口量,确保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二是全力推进产业合作。抢抓我省申建对俄自贸区机遇,加快推动对俄贸易优化升级,积极引导组建大型外贸集团,支持企业深入拓展矿产资源开采、森林采伐、农业种植等领域合作。同步推进综保区功能区建设和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保税物流、国际商贸、加工制造等项目,年内实现封关运行。全力抓好临空经济区大飞机拆解、跨境电商物流基地、中国邮政(哈尔滨)航空邮件处理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力争中俄、中以合作产业园落户我市。三是努力扩大对外交流。重点加强文化、旅游、科技、金融、会展等多领域开放合作,积极开展油画、动漫等艺术品展览交易,高质量办好第六届“哈科会”,支持“中俄跨境金融合作联盟”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等业务,积极培育和引进外语专业人才,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七)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着力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今年重点实施10个方面、65个惠民行动项目,完成投资203亿元,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一是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房7296套、竣工11116套,为1.6万户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60万平方米。持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新增物业管理面积400万平方米,新创建物业管理示范项目50个,努力让百姓住得更舒心、更满意。二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推动各类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市级统筹,进一步扩大助保贷款覆盖面和医保异地结算机构数量。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养老社区,全年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适时启动城乡低保动态调整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三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0所,新建中小学校20所,加固维修学校40所。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教育云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妥善安置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让更多困难家庭孩子享有公平发展的机会。建立民办学校奖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抓好阿城、宾县两个省部共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推动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为我市产业发展培育更多的适用型人才。四是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启动市第一医院改革试点,扩大医院自主经营权,探索市属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新路径。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着力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加快构建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五是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文体事业发展。扎实做好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爱上交响乐”等高雅艺术普及活动,全力抓好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运营管理,高水准办好第33届“哈夏”音乐会,持续扩大哈尔滨“音乐之都”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办好哈尔滨解放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做好“731”、金上京申遗工作。继续抓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高质量办好市第19届运动会,加快推进市奥体中心一期建设,着力打造城区10分钟健身圈,为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创造更多现实条件。六是持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灵活运用发展生产、异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培训、社保兜底等方式,确保完成年度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为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七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哈尔滨建设,完善反恐维稳、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抢险处置体系,确保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取得更大实效。继续实施“强基工程”,进一步提升中心社区服务功能,新建农村示范社区36个。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规定,及时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启动“七五”普法。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完善动态管控、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机制,有效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统计、残疾人和国防教育及双拥、民兵预备役、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八)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巩固扩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推动力和创造力。一是主动担当,真抓实干。担当实干是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面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重重压力和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振兴哈尔滨舍我其谁、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创业激情和工作劲头,在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改革开放、民生保障等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上,主动作为、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创新突破。大力弘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持续加大督办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层层传导压力,环环紧扣落实,尤其对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等错误行为,一律公开曝光,坚决追责到底,让勇于担当、实干奉献真正成为广大公务人员的自觉行为和共同追求。二是践行宗旨,服务民生。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要教育引导政府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进一步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着力解决好冬季供暖、物业服务、交通治理等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坚持言必行、行必果,确保各项惠民承诺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决不给政府工作留下任何遗憾。三是依法行政,优化环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注重听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意见建议,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进一步完善市民大厦服务功能,推进政务办公透明化、信息化、便捷化。始终保持行政问责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吃拿卡要、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让滥用权力、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在哈尔滨无藏身之处、无立锥之地。四是廉洁从政,干净干事。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遵行廉洁自律准则,认真落实纪律处分条例,努力使广大公务人员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不断完善__治腐的制度体系,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一案三查”,强化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等领域的审计监督,从严惩处各类腐败行为,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各位代表,20__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的战略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苦干实干,为开启哈尔滨全面振兴新征程、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哈尔滨市政府
第十二篇 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上10450字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压力最大、任务最重、困难最多的一年,也是全市干部群众凝聚力最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
的经济发展形势,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全市人民一道,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势头,多项经济指标增速排在全区前列,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圆满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全市城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城市路网、电网、水网改造工程加快建设。红岭片、三龙片、南岸片区开发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西江三桥、文化中心改造、新兴路综合整治、榜山休闲公园、市县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申请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全年新增绿地13.8万平方米,改造绿地18.4万平方米。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城乡清洁工程、打击市区非法占地违章建筑工作取得新进展。各县(市)和各建制镇城镇规划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化率达40.1%,提高0.6个百分点。
功承办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有力推动了我市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打出了“医药梧州、医疗梧州”的新名片。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不断加强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各类事故发生起数大幅下降。大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障了食品药品安全。完善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认真做好新时期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加强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确保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六届梧州国际宝石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扎实推进平安梧州建设,为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出生政策符合率均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控制目标。科技创新计划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14个。加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支出 16.13亿元,增长 19.9%;医疗卫生支出 6.78亿元,增长77.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5.61亿元,增长118.7%。教育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本科和本专科上线率排名广西第一,县(市)职业教育中心建设走在全区前列。文化体育项目加快建设,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95个农村篮球场建设。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有效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推进,全年投入309万元,为6838户村民安装开通了卫星电视。
一年来,各级政府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审计和工作督查,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国防动员、国资监管、国土资源、人事、统计、法制、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农机、供销、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海关、海事、通信、检验检疫、地震、人防、新闻出版、地方志、档案、扶贫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保持发展良好势头的这场重大考验中,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又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加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的主要体会有:必须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梧州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必须坚持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梧州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途径;必须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做强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坚持把“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必须坚持把“抓住一个关键、确保两个稳定、实现三个突破”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必须坚持把转变作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树立和弘扬真干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是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在困难面前,只要我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就一定能够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化危机为转机,不断夺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___、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一系列正确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人大有力监督、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市各族人民同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梧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前期工作推进困难,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的压力还很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力度还需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还很大;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24年主要工作部署
实现今年工作目标任务,必须顽强拼搏,狠抓落实,乘势而上。重点抓好以下10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
切实保障项目建设用地 加强土地管理,优化用地结构,优先保证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用地。探索农村土地市场建设,研究推进农村宅基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积极盘活利用现有存量土地。严格执行用地项目的容积率、投资强度、建筑密度等控制指标,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依法保护耕地。
健全项目建设保障机制 巩固完善“五个一”的项目推进机制,坚持“四个非常”的举措,切实解决项目审批、征地、搬迁、资金、环评等项目建设实际问题,加强对重大项目工程招投标、进度、质量、安全、资金、采购等环节的督促检查,营造相互支持、协同作战、共同推进项目的良好氛围,努力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
二、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做优工业
加快工业项目建设 坚持以重大工业项目支撑优势产业。加快30万吨再生铜、神冠蛋白8亿米肠衣生产线、梧州松脂、联溢化工等72个续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林浆纸一体化、燃料乙醇、30万吨再生铝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建设再生资源利用、陶瓷、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医药、造船及船用机械等一批重大项目,为百亿元、千亿元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振兴梧州老工业基地。
加快产业园区发展 坚持把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推动新增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技改项目“退城进园”,促进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以梧州工业园区为主体,打造医药、食品产业集群;以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主体,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为主体,打造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集群;以梧州陶瓷产业园区为主体,打造陶瓷产业集群;以长洲特种钢产业园区为主体,打造特种钢产业集群;以塘源化工产业园区为主体,打造化工产业集群。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中区建设。力争全市园区工业总产值达225亿元以上,税收达10亿元以上。
提高服务企业水平 深化“服务企业年”活动,切实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力争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7家以上,税收超亿元企业达7家以上。大力支持中恒集团、神冠蛋白肠衣公司、丰业集团公司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实施质量兴梧战略,创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企业创名牌,再创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品牌和著名、驰名商标,推动日成林化公司、天鹅蓄电池公司、华虹股份公司、亿丰新宇公司等企业上市。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加强行业协会和商会管理,引导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发展。
三、坚定不移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进一步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重点实施60万亩超级稻及综合增产配套技术推广项目,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237万亩,总产量达85万吨,增长0.7%。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发展砂糖桔、中草药、六堡茶、蚕桑、速丰林、软枝油茶等优势种植业,推进千亩中草药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千亩六堡茶标准化茶园和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建设。加强砂糖桔黄龙病防控,加快产地市场和采后加工处理生产线建设。加快发展生猪、三黄鸡、养兔、网箱养鱼、养蜂等特色养殖业,推进优质畜禽水产品养殖规模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使用效益。努力办好第三届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开展县乡公路建设大会战,推进县、乡、村客运站和便民候车亭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解决15万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抓好以治旱设施建设和水毁农田水利设施修复为重点的一批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提高农村沼气的入户率。大力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大农机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林改勘界面积731万亩,林改发证面积589.3万亩,其中藤县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积极推行“农事村办”和村级“四议两公开”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发放面。建立10个县(市、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其中5个点列为市级示范点,力争新农村建设在乡村旅游、优势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四、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加快中心城市发展 坚持新城区开发与老城区改造并重,内涵提升与外延扩展相结合,加快建设整体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现代气息浓郁的中心城市,实现城市规模大幅扩容,城市承载和辐射功能显著增强,城市形象品位明显提升。加快红岭三龙新城建设,重点推进路网工程、玫瑰湖景区、景观大道等项目建设,力争基本建成红岭三龙主干道路网。加快启动南岸新区开发,力争开工建设西江四桥,逐步把圣文园、八宝塘、下小河和长洲水利枢纽库区整体打造成为高尚休闲度假旅游区。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开工建设桂江一桥加固改造工程,加快平民冲、冰泉冲、石鼓冲的地质灾害综合整治,推进白垢村和河东片的危旧房改造。
加强县城和小城镇建设 加快把岑溪市建设成为副中心城市,把藤县建设成为中等城市,把蒙山县建设成为特色小城市,实现市区与苍梧县城同城化。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把新地、大业、塘步、太平等多个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乡镇建设成为广西经济强镇。抓好以梧州工业园区、梧州港(赤水)工业区、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陶瓷产业园区、塘源化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小城镇规划,配套提升道路、管网、社区服务等设施,提升其承接和带动功能。加大推进土地流转、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切实放宽户籍限制,统筹引导农业人口到城镇就业和定居,鼓励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纳入城镇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塑造城乡特色风貌 扎实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营造“大种树、人人种、年年种”的氛围,突出抓好城市建成区的绿带、绿道、绿岛建设,增加城市绿量,打造西堤路、火车站站前大道、红岭一二号路等几条城市主干道绿化精品;加强森林生态网络建设,重点抓好高速公路、铁路、国道沿线、西江黄金水道沿岸绿色通道建设以及城镇村屯绿化。大规模开展城乡风貌改造,按照“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碧水红瓦”的要求,城市风貌改造重点是改造“清水墙”,杜绝新的“竹筒房”,广泛开展小街小巷改造和小景点、小绿地、小活动场所建设;农村风貌改造重点是做好“路树墙、沟池场、文卫网,外加一栋小红房”的文章。加强农村建房规划,开展整村连片治理,改变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状。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继续加大“五乱”治理力度,树立清洁、整齐、美观的城乡新形象。
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 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完善住房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鼓励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房地产业,规范发展住房二手市场,盘活住房租赁市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推进城镇危旧房改造,开展经济租赁住房、限价房建设试点,切实解决好特殊群体和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五、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合作,推进西江经济带建设
完善发展规划 围绕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部署,调整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港口码头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等专项规划,以规划引导西江黄金水道科学合理开发,促进产业沿江集聚,重点布局内河临港工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农业和旅游业,逐步形成分工明确、优势明显、协作配套的产业带,推进全市50%的人口、70%的产业向西江沿线集聚,实现城镇与产业的集聚发展,推动西江经济带形成。
深化交通发展 围绕建设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加快构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交通布局,探索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和运营模式,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建设,重视城市交通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对接,努力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全力推动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尽快形成交通体系主骨架。加强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工作,加快县乡公路建设步伐,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通达深度。积极开通梧州机场新航线,确保航空客货运量稳定。
承接产业转移 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整合各方力量,统筹推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主攻粤港澳,拓展长三角,围绕产业、依托资源招大引强,力争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和优势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优化投资环境,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大兑现,确保招商项目合同履约率超过95%、开竣工率超过60%、资金到位率超过40%。
加强区域合作 主动融入珠三角,主动对接北部湾,推动资源共享、产业配套、交通对接、环保同治,把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成为生态、高效的“绿色运输大通道”。办好第七届梧州国际宝石节。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鼓励企业到东盟建立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加工基地、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基地。拓展与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以及台湾地区的经贸合作。加快沿江电子口岸平台建设,规划设立出口加工区,提高口岸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力争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
六、坚定不移扩大消费需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发展商贸物流业 围绕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着力培育扶持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专业物流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物流企业,重点加快中恒国际医药商贸物流基地等现代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建设,重点改造和培育两广综合市场、建材专业市场、装饰材料专业市场等一批大型批发市场,增强市场辐射功能和拉动效应。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和“新农村现代物流”工程建设。
加快发展旅游业 围绕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建设,统筹规划,加快建设梦都美生态园、茶花主题生态园、体育雕塑主题生态园。提升骑楼博物城、龙母庙、历史文化长廊、石表山风景区质量,加快四恩寺、天龙顶、李济深故居、太平天国永安州活动旧址、袁崇焕故居等十大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加快江滨、国龙等五星级酒店和会所建设,鼓励和扶持现有宾馆酒店改造升级,全面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大 “梧州三宝”即人工宝石、六堡茶、龟苓膏的宣传推介力度,推动旅游产品的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深化与南宁、桂林旅游区和粤港澳旅游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力争全市旅游总收入达38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达620万人次。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筹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广告会展、出版发行、网络数字等产业。支持文化休闲健身、艺术培训等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推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挖掘岭南文化的深刻内涵,逐步打造历史文化、宗教文化、龙母文化、骑楼文化、粤剧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快图书馆、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市场体系,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创新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七、坚定不移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梧州发展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在生产生活领域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支持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效益。发展生态产业、环保产业体系,促进再生资源加工行业的规范、快速发展。实施市区饮用水源改造工程,加强浔江、桂江等江河以及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保护青山绿水,争创全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强化节能减排工作 狠抓工业重点污染企业治污减排,进一步强化企业污染减排的主体责任,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严格执行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的要求,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探索建立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治理恢复补偿机制,全面落实“一票否决制”,强化对污染源在线控制和监督性检测,提升环境监管水平,促进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市、县(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及其配套管网、燃煤锅炉脱硫设施、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梧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和赤水港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所有县(市)、园区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成使用。
八、坚定不移为民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七)城乡风貌改造工程 筹措3000万元,实施25个城乡风貌综合整治点的改造、小街小巷改造以及小绿地、小游园、小景点、小活动场所的建设。
(八)超级稻种子补贴项目工程 筹措600万元,全面推广超级稻及实施粮食高产配套工程。
(九)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工程 筹措320万元,建设农资配送中心,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十一)珠山公园和狮卧山改造工程 筹措1500万元,将珠山公园改造成为历史博物公园,将狮卧山建设成为市民体育休闲公园。
(十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 筹措 500 万元,对市本级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为群众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各位代表,为民办实事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一定全力把这些实事办好,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九、坚定不移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扎实开展平安梧州建设 贯彻落实自治区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警体系,继续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调解”活动,切实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公安执法能力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重视和加强社区建设,不断增加对社区的投入,充分发挥社区在平安创建中的作用。完善应急预警机制,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推进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争创自治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市。
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 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突出抓好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强化森林和公共场所火灾隐患的排查处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力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化源头监控和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
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 积极开展和谐单位、和谐乡镇、和谐村屯、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企业、和谐邻里等建设活动,争创一批自治区级先进典型。
加强国防教育和支持部队建设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继续做好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支持驻梧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落实军人优待抚恤政策,做好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十、坚定不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 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努力将学校建成安全最保障、家长最放心的地方。整合市区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校布局,重点抓好梧州高中等一批中小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工作。加大职业教育攻坚力度,整合市本级公办职业教育资源,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支持梧州学院、梧州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建设。全面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积极扩大就业 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统筹做好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工作,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做好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5.5万人。加强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积极探索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和集体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进一步加大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扩面力度。加强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工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加强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推进人口计生体制机制创新,抓好“诚信计生”试点,推行婚检“一站式”服务,提高人口计划生育覆盖率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就业创业援助行动和农村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帮扶活动,大力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 加强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市人民医院,扩建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红会医院综合楼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乙肝疫苗补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妇女健康检查等工程。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加大扶持中医药发展力度,创建独具特色的中医医疗、保健、科研体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抓好其他各项事业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市体育中心建设。加强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积极实施第三批整村推进扶贫。强化国资监管、统计、审计、档案、编制、法制工作。加强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工作。协调发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事业,支持发展红十字人道和慈善事业。充分发挥地震、气象、水文等工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组织力量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科学谋划梧州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各位代表!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希望前所未有。面对全市人民的重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努力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高效、便民、廉洁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工作干劲,倡导简政、高效、务实的作风,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戒空、戒虚、戒假、戒骄、戒懒、戒奢。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和执行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切实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四是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强化行政监督,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清正廉洁取信于民。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待,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___的___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开创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