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政府报告

市政府秘书长2024年述职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19 查看人数:90

市政府秘书长2024年述职报告

市政府秘书长2024年述职报告怎么写

1. 介绍部分:以简洁的语言概述过去一年的工作职责,包括主要负责的领域和关键任务。

2. 工作成就:列举具体的工作成果,如完成的项目、改进的政策、提升的效率等,用数据和事实支撑。

3. 挑战与应对:描述遇到的主要困难和挑战,以及采取的解决策略和取得的进展。

4. 团队协作:强调与市政府各部门、下属单位及外部合作伙伴的协调合作,分享成功案例。

5. 自我提升:提及个人学习和成长,包括专业技能的提升、领导力的锻炼等。

6. 展望未来:提出对下一年工作的规划和期望,列出重点目标和计划。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部分: 尊敬的市政府领导,各位同仁:

过去的一年,我作为市政府秘书长,有幸参与并推动了一系列重要工作,现将2024年度的工作情况向大家汇报。

结尾部分: 回首过去,我们共同面对了许多挑战,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展望未来,我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致力于提升市政府的服务效能,推动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期待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够携手共进,共创辉煌。谢谢大家。

一、介绍部分 2024年,我作为市政府秘书长,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市政府各部门工作,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并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

二、工作成就

1. 在政务公开方面,我们成功推进了“一站式”在线服务平台,服务人次同比增长30%,市民满意度提升至95%。

2. 实施了行政流程优化项目,减少了审批环节20%,提升了政府工作效率。

3. 协调完成了市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提前1个月完工,总投资节省了10%。

三、挑战与应对 面对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我们迅速调整工作策略,建立了应急响应机制,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保障了市民的生命安全。

四、团队协作 通过定期召开跨部门协调会议,解决了多个部门间的工作瓶颈,如成功协调环保局与建设局合作,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

五、自我提升 我参加了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提升了政策分析和决策能力,同时加强了与上级部门的沟通技巧,提高了我市在省级项目争取中的成功率。

六、展望未来 2025年,我将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更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将持续强化团队协作,提高市政府的整体执行力。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与配合,让我们一起为构建更加繁荣、宜居的城市而努力!

市政府秘书长2024年述职报告范文

第一篇 市政府秘书长2024年述职报告3050字

2024年,**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政府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和效率得到持续提高。一年来,我从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入手,科学务实,勤奋工作,努力做到了上下兼容,内外齐抓,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协调、服务的岗位职责,为市政府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高效运转尽了心力。

一、在为领导决策服务上着力。服务决策是秘书长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政府经济管理决策,尽力多提供一些有较高价值的参考依据,我始终注意把握四个环节:一是依据的客观性。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反映情况。为科学、务实地筛选确定市政府年度大事实事,我从做好基础调查入手,召集农业、工业、城建、开放等部门,协调组织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2024年经济工作指导目标和拟定的大事实事,其后又与各位副秘书长、主管副市长进行了沟通协商,对部分大事实事做了更加合理的调整,向市政府提交了以“抓一批立市立县工业大项目、创一批知名品牌、加快发展科技园区、国企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大事实事工作方案,为市委、市政府最后确定**件大事实事、**项民心工程较好地完成了前期基础性工作。协调指导有关副秘书长,先后组团外出学习考察农业、工业企业、城镇建设、行政审批服务等,及时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了很多有较高价值的参考依据。二是方法的有效性。重点项目建设是去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抓好该项工作的督导落实则是实现既定目标最为关键的一环。为确保重点项目责任到位,在明确了任务目标、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基础上,我又牵头组织起草了《**市重点建设项目督导检查办法》,提出了“*项”督导制度,即:重大项目领导分包制度、月报制度、季度督查通报制度、年度观摩检查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该办法把督导举措进一步具体化,可操作性明显增强,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挥了作用。三是意见的广泛性。政府的每一项决策往往涉及多个层面、多个领域,需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此,对提交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议题,都在会前召集相关单位研究协调,把分歧消除在会前,把认识统一会前,使决策建立在较为广泛的思想基础之上。四是政策的合法性。为落实《行政许可法》,当好依法行政的表率,注意充分发挥法制办公室的作用,凡政府制发的规范性文件,在送领导审签或提交会议研究之前,首先请法制办从法律角度进行审核把关,以保证决策内容的合法性。

二、在树立政府形象上着力。政府的形象不仅体现在重大决策的制定、实施和重要工作成果上,而且体现在日常具体的细微的服务工作之中,无论对上对下,都要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结合起来,时时处处注意维护和树立政府的形象。特别注意做好“三个服务”:一是认真做好重大活动接待服务。对于上级政府组织的大型公务活动或中央、省领导莅*调研等,提前制定工作预案,周密安排活动议程,确保公务活动顺利进行。去年国务院领导莅*视察农业、防汛工作,全国政协领导来*进行“*海域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视察和省委、省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外省市领导来*检查指导工作等重大接待活动,由于准备精心、安排细致,圆满完成了各项接待任务。二是积极为基层服务。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反映的要求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认真对待,及时处理,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或请示领导解决,做到不推、不拖、不误。三是热心为群众服务。去年***的群众反映有两处险桥直接影响交通和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召集水利、交通和有关县区研究提出了解决意见,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定了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责任制。按照分工各位秘书长主动接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督办,使一些信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群众比较满意。

三、在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上着力。办公室是联结上下、沟通内外的重要部位。政府机关特别是政府办的工作顺,政府和部门的工作效率就高。为此,一年来,我毫不松懈地抓了市政府机关建设工作。一方面,注意利用各种适宜的场合、时机,与市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加强沟通、交流、指导,共同努力建设文明、规范、公正、高效的政府机关,提高**政府机关办文、办会、办事的整体水平,提升**政府机关的整体形象,更好地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致力于加大市政府办公室的规范建设力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重点做了五件事:

(1)指导完成了市政府机关党委和纪检会的换届改选,健全了党支部,党员组织生活有了可靠保障。

(2)按照市领导工作责任的重新划分和政府办结构调顺、功能调强的原则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市政府办部分科室及工作人员进行了整合。

(3)要求和指导办公室全体同志,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益,不断优化思想观念,广泛猎知和掌握经济、科技、金融、司法、现代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学习成果指导工作实践。此外,我还经常要求同志们比照先进学、在实践中学,努力践行学习先进,知我**;勤奋工作,爱我**。

(4)进一步完善修订并落实了办公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同志们文明办事、照章办事、高效办事的自觉性和行为能力又有新的提高。

(5)把关心基层、关爱同志当做生产力来开发。筹措资金**万元,改建了职工食堂,解决了干部职工工作餐;及时对政府信息网络设施进行了优化升级改造,更好地保证了政府自动化办公稳定、顺利展开;对机关后院及其危旧房进行了修整改造,新建房屋**间,平整场地**平米,新增、改建绿地**多平米,使政府机关环境进一步绿化美化;更新了部分办公桌椅、用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机关工作人员办公条件。由于办公室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办公室领导班子步调一致的协调管理,政府办工作水平和效能进一步提升。年内协调、组织、召开的政府常务会,由于做到了科学安排议事事项,周密部署会议议程,各次会议都做到了全程无纰漏,为市政府圆满完成各项决策议事提供了保障;组织指导政府办直接督导和与相关部门协手督办的大事、实事,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制发、转发的各类文件没有发生原则性错误和明显疏漏;圆满完成了中央、省领导多次莅*调研、视察和其它方面重要的政务接待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方面的好评。

四、在自身素质建设上着力。一是始终把学习放在突出位置。一学政治理论。系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治政方针和施政方略,进一步提高了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洞察世界的能力,站在政治高度认知、分析、处置经济问题的能力。二学现代经济管理、科技知识、**经济特点及走向。重点学习了现代经济基本理论、发展规律,及时关注了解了世界经济格局的结构调整和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熟知了**经济的特色与优势变化。在工作实践中,倡导并积极带动大家认真找寻先进经济理论、科学技术与本地经济优势和潜能的最佳结合点,提高了用科学态度处理经济发展变革中新生事物和复杂问题的能力。三学法律。提高了依法办事、行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四学现代办公室管理艺术和技能。通过学习使自己更好地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重大决策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发扬民主,集中集体智慧,任何时候都不盲目定调拍板。在办公室内设机构和人员调整等问题上,反复征求分管领导和相关同志的意见,反复沟通,然后召开党组会讨论决定,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调动了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从来未进过高消费娱乐场所,自觉远离灯红酒绿。

《[推荐]市政府秘书长2024年述职报告

第二篇 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16700字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__年工作回顾

20__年,是我市近年来经济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经济社会发展倍受考验和挑战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加快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以及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全面贯彻中央、省上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紧扣“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总体取向和“稳位求效、创新求进”的工作要求,大力实施“2365”发展战略,在全省率先出台“稳增长”政策及一系列配套措施,全力以赴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43.81亿元,增长8%,总量保持全省第四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5.6亿元,增长8.9%,总量保持全省第四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69亿元,增长13%,总量保持全省第四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0.26亿元,增长20.8%,总量居全省第五位、比上年提升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9831元,增长11.6%;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一、狠抓产业转型,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高

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有机结合,在千方百计稳住工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三次产业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实现止滑回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打基础、抓重点、转观念,“三个中心、六大基地”规划全面编制完成,市(县、区)领导带队调研指导556户重点工业企业,扶持、减负等措施得到较好落实。着力引导五粮液集团等名优白酒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创新营销模式,五粮液品牌价值提升到735.8亿元,全市白酒行业发展止滑企稳。切实解决煤炭企业发展的市场、融资、税负等难题,深入推进整顿关闭和兼并重组,煤炭产业回升向好。积极推进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长宁区块页岩气产能达到2.77亿立方米,建成全国第一口自主经营高产井和第一条输气管线,率先实现工厂化生产并向居民供气。继续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壮大,中核建中、惊雷科技、川茶集团经营效益持续提升。强化中小企业培育,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户。加快14个产业园区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22.4亿元,增长13.9%。四川长江工业园加快规划建设,五粮液产业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通过国家工信部复核。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通过验收,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6户、市级5户。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1户,创建高新技术企业10户。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米袋子”、“菜篮子”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茶叶、蚕茧产量稳居全省第二位,粮油、林竹、畜禽、果蔬等特色优势农业稳步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加快实施。全市建成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16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9个、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区10个。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68.01亿元,增长10%,占gdp的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成功举办早茶节、川滇黔渝藏旅游产品交易会、中国白酒文化节等大型促销活动。东方时代广场、银龙广场、西南机械装备贸易城等97个服务业项目顺利实施。我市被确定进入全省7个“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和6个重点物流地区,宜宾港入围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名单,集装箱吞吐量12.03万标箱,增长99%;保税物流中心(b型)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加快推进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业总收入256.05亿元,增长22.7%。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全市农村信用社改制顺利完成,市商业银行第二轮增资扩股基本完成,成都银行宜宾分行、国泰君安宜宾营业部、五粮液财务公司开业运营,保险、咨询、中介、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二、狠抓项目投资,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坚持把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深入实施项目推进战略,一大批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向家坝水电站全部8台机组并网发电,天竹公司竹纤维等项目竣工投运,天原集团20万吨塑胶管路等项目顺利推进,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新厂址搬迁扩能等项目开工建设,武乐煤矿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宜宾港重大件泊位建成投运,s308线长宁县城过境公路、s309线珙县巡场过境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宜宾新机场试验段、成贵高速铁路宜宾段和宜宾至叙永高速公路、宜宾至彝良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西段等项目加快实施,宜宾至屏山新县城快速通道、筠连至巡司公路、纳黔高速江门互通至兴文公路、大塔高速公路连接线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川南城际铁路内自宜段、宜宾至威信高速公路、宜宾至攀枝花高速公路、南溪至内江高速公路以及南溪至泸州快速通道、珙县巡场至孝儿至上罗公路、宜宾县孔滩至柏溪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王家沟、新坝、东山、龙滚滩、蟠龙湖、漂水岩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建设,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前期工作顺利推进。124个省级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全市新建、改建通村公路2200公里。扎实推进项目策划、包装,储备20__年拟实施的项目1500余个,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

三、狠抓民生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实在在为群众谋福祉,城乡居民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全年投入重点民生工程专项资金99.7亿元,“九项民生工程”及18件民生实事的各项指标全面完成。统筹推进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6.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2.4亿元。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412万人次。全面实现养老、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企业职工补充保险和养老、工伤、生育等社保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工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户区住房2.54万套(户),基本建成1.28万套(户)。成功争取国开行60亿元贷款用于棚户区改造,在全省排名第一。全面实施特殊困难群众专项帮扶制度,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106个城市和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14个农村互助养老设施。市儿童福利院、市康复医院建成投用,市社会福利院迁建顺利推进。第九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完成。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全年共减少贫困人口8.65万人,向家坝移民后扶发展规划完成评审。生态市建设成绩位列全省前茅,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江安县、南溪区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全面启动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完成10户企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预计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5%。福溪电厂、珙县电厂降氮脱硝工程全面完成,与华电集团达成黄桷庄电厂先停后关的共识。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三江流域宜宾段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5%。支援甘孜州雅江县和新龙县经济社会发展项目17个,投入援建资金5000万元。“4.25”双河地震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创新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实现全覆盖。深化“平安宜宾”建设,“多破案、严防控、惠民生”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长与网民”等民意诉求平台的重要作用,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应急管理、气象和防震减灾全面加强,妥善处置了“5.12”公交车燃烧等事件。大力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支持驻宜部队建设,大学生征兵入伍工作位于全省前列,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消防、优抚、安置、交通战备等工作成效明显,国家安全、保密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狠抓城乡统筹,区域发展格局更加优化

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城市总体规划首次通过省政府批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14项中心城区控规、城市设计、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全面推进城镇提升改造,城乡建设投资360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南部新区、岷江新区、临港新区、南溪新区、金沙新区、李庄新区、三江口等区域开发建设加快实施,环长江旅游景观大道项目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完成投资18.75亿元,南北线提升改造顺利推进,对131条城市道路实施黑化改造,三江口滨江景观带初现雏形。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71.86亿元,增长21.8%;建筑业总产值达188.35亿元。强力开展城市管理十大治理,中心城区拆除违法建筑12.3万平方米、大型户外广告97处,加快实施城市照明设施升级改造,地下管网、农贸市场、停车场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新增公交线路1条、公交车80辆、出租车200辆,投放免费公共自行车3910辆。市、县(区)数字城管平台初步实现互联互通。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通过考评验收,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珙县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长宁县通过国家卫生县城第二轮复审。沿江经济带和山区资源综合开发区发展协调推进,地区生产总值超过百亿的县(区)新增4个、达到8个,有8个县(区)gdp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个县(区)公共财政收入超过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827.7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7.3%。全市完成6个“乡改镇”,12个省级“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加快建设,市级试点示范小城镇行动有序推进。切实改善农村面貌,初步建成418个新村、21个新农村综合体和67个幸福美丽新村示范村。

五、狠抓改革开放,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迸发

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制定169条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进一步深化,筠连县、珙县、屏山县成为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临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和政府信息公开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新增企业4976户,增长48.3%。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用地制度和农村金融创新“五项改革”加快实施。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顺利推进,土地经营权全面放活。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落实了企业和基层投资自主权。积极推进ppp试点,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省首批28个ppp项目签约仪式上成功签约6个,总投资26.51亿元,数量居全省首位,工作成效得到财政部和省政府充分肯定。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探索资源合理利用。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市本级政府性债务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内。扩大“营改增”试点工作有序实施。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履约市外项目889个,市外到位资金725.4亿元,增长14.7%。在第__届西博会上签约项目238个,签约金额1096.5亿元。区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合作持续加强,推动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取得较好成效。新增青岛、厦门航班,直航城市达14个。对外经贸合作继续拓展,外贸进出口总额8.9亿美元,茶叶出口占全省的60%以上。外事、外侨、台事、贸促、海关、检验检疫等工作成效明显。

六、狠抓公共服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农村义务教育“四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7.3亿元,翠屏区、南溪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新一轮国家评估认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9年增长、连续5年上线超过1万人,重点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增长40%。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成立了矿山、汽车职教集团。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宜宾学院新设立了川茶学院。民办教育发展取得新成效。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承办四川省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队参加第十二届省运会并创下历史最好成绩。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参合率达99.5%。法定传染病发病率连续6年保持全省最低水平。长江国际医养中心、市二医院临港医院等项目稳步推进。第一时间驰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圆满完成33名地震伤员在宜宾的救治任务。计划生育绩效管理控制目标顺利完成,全面落实了单独二孩政策。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市广电中心即将投入使用,一批示范乡镇文化站、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示范农家书屋和公共电子阅报屏相继建成。启动第四届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新增8个全国文明村镇、单位。中心城区和县城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基本完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通过预验收,被评为全国“年度质量魅力城市”。筠连县、珙县、屏山县被批准为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新闻出版、统计、电子政务、地方志、档案、住房公积金、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成效明显,民族宗教、爱国卫生、红十字、科协、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只有坚持专注发展、主动作为,才能持续推进经济增长;只有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只有坚持综合施策、狠抓落实,才能推进各方面工作进步;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才能得到群众的赞成和拥护。我们将坚持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举措,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优化提升,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过去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各级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各族人民、驻宜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少数经济目标未能圆满完成;科学统筹资源配置的方法还不多,传统支柱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较大困难,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不稳固,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的硬约束进一步加剧,一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困难,部分在建项目推进缓慢,投资高位增长很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繁重,城乡居民增收的难度加大,住房、教育、医疗、城市交通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我们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正视问题和差距,坚持不懈地加以改进,决不辜负全市各族人民的期望!

20__年工作安排

20__年是全面完成“__”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率先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之年,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情况,我市结构调整的阵痛不断加剧,各类风险和矛盾将进一步显现,经济惯性下滑的压力仍然较大。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省上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两个跨越”,这些都为我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务必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抢抓新机遇,更加坚强有力地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__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总体取向,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实施“2365”发展战略,着力内需拉动、产业带动、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民生保障,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在率先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8.5%左右;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完成省上下达的物价调控、节能减排等目标任务。在全面完成“__”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高标准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

面对经济新常态、发展新任务、群众新期盼,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圆满完成,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切实把握好四个关键。

一是要牢牢把握“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总体取向。坚持“2365”发展战略各项部署,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增长由要素支撑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宜宾制造向宜宾创造转变,不断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牢牢把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发展路径。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切实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增活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切实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三是要牢牢把握“依法治市、环境兴市”的基本要求。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政府各项工作,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广泛接受各方面监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兴市成果,持续转变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全面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四是要牢牢把握“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切实把改善和服务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我们将着力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工业提质增效

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出台扶持六大基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白酒企业调整优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建立区域性酒业创新设计示范基地,着力提高“宜宾酒”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煤电、煤炭深加工和瓦斯综合利用,探索发展煤化工,做大、做强、做安煤炭产业。着力培育发展一批产业龙头企业,鼓励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积极推动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特色发展、成链发展。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倍增计划,促进一批中小企业扩大规模和转型发展。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制定实施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生物产业发展路线图。加速页岩气勘探开发和就地转化利用,力争年产气17亿立方米。加快推进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新厂址搬迁扩能项目建设,积极打造四川惊雷科技产业园、西部磁电产业园、天原新材料产业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力争新增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3户。

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支持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上进行技术创新合作,实施一批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强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推进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园等研发平台建设,力争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3户。大力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带动战略,完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狠抓产业园区建设。围绕“园区有主业、一园一特色”,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规划与布局。切实推进园区道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园区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四川长江工业园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临港“飞地园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区)跨省、市、县(区)联建园区。积极推进五粮液、惊雷科技等企业“以企建园”。

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健全项目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发挥好重大项目指挥部的作用,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考核、进展情况月报、分级协调、督查督办、定期通报等机制。认真落实项目投资工作县(区)和市级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建成全市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立体交通大会战”,加快推进成贵高速铁路宜宾段、宜宾机场迁建、宜宾至叙永高速公路、宜宾至彝良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西段等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川南城际铁路内自宜段、宜宾至威信高速公路、仁沐新高速公路、宜宾至仁寿高速公路、宜宾至庆符公路、宜宾港散货码头等项目,做好宜宾至攀枝花高速公路、长江航道宜宾段ⅲ级升ⅱ级改造提升等项目前期工作。突出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嘉业机械整体搬迁等35个项目,竣工投产鸿源化工60万吨硫酸等46个项目,确保工业投资370亿元以上。切实完善现代水利设施,加快向家坝灌区南北首部取水隧洞和北总干渠一期工程及新坝、蟠龙湖、龙滚滩、王家沟、东山水库等项目建设。

加强项目包装与储备。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向,做好规划、政策和项目对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上的规划和投资计划。紧紧围绕“三个中心、六大基地”建设,进一步做深做细项目论证和储备,着力策划一批带动力强、影响面广、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动态充实项目储备库。

三、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切实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实施“九项民生工程”。积极推进人社信息化建设,加快实现县乡村人社网点和信息系统全覆盖。切实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络化、监管网格化建设。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大力开展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加快发展养老事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15054套,基本建成8227套,竣工7480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8409户。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机制。加快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和差异化改革。着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推进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推动宜宾学院向应用型综合大学转型发展。规范有序发展民办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四大工程”建设任务,加快实施薄弱义务教育学校改造工程。不断优化学校校点布局,抓好校园安全和周边环境整治。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成果。巩固新农合覆盖水平,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积极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快推进长江国际医养中心、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市二医院临港医院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强重点传染病的防控。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优惠政策和单独二孩政策。

扎实推动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继续深化公益性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组建宜宾日报报业集团、宜宾广电集团。完成市广电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完成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65个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46个市级示范农家书屋和50个公共电子阅报屏。积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启动奥运金牌十年计划,开工建设宜宾体育活动中心。扎实推进市社会福利院二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积极稳妥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新建农村社区20个。继续抓好民族宗教、地方志、爱国卫生、红十字、电子政务、住房公积金、机关事务管理、科协、档案、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发展。

四、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扩大市场消费

全面提升商贸物流业水平。加快推进东方时代广场、重庆新世纪百货、西南机械装备贸易城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创建美食城、美食街和特色商业街,鼓励和支持县(区)打造富有特色的次级商圈。支持唐人财富中心、莱茵春天等城市商业综合体提升商业业态,抓好叙府商城、燕君连锁、绿源食品、西南轻工博览城、临港汽车产业园等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和发展。切实加快临港国际物流园区和象鼻、金沙、五粮液等物流中心发展,加强农产品冷链、城市物流配送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力争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投用。重点培育一批龙头物流企业,促进现代物流与制造业、商贸业、电子商务联动发展。

加快发展壮大旅游业。着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配套。做好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城市旅游、乡村旅游,培育多层次旅游业态。全力承办好20__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加快推进国家5a级、4a级景区创建提升工作,积极打造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加快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组建川南旅游产业战略联盟,加强旅游跨区域合作。

培育壮大现代金融业。着力完善金融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建设。继续深化银政企交流合作。进一步做好企业上市工作,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重点推进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乐山市商业银行入驻宜宾。继续抓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深入开展“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活动,大力促进节假日消费。组织参加全国、全省重大展会,不断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努力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认真举办好第二届采购商大会、第八届中国宜宾早茶节、20__中国白酒文化节、第三届宜宾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第六届豆腐干博览会。推动电子商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加快五粮液以及茶叶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消费。

五、着力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茶叶、牛羊、水产等“741”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10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45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10个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区。积极推进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引导、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建设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努力形成农业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格局。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户、年营销额1000万元以上的农民合作社10个、家庭农场300个。切实抓好“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登记保护工作。完成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建设和全市50家农产品生产单位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优化农民增收结构,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扶持发展农村持续稳定增收项目,鼓励农民通过创业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扎实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通过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农民通过拓展投资领域增加财产性收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人的新农村建设为核心,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统筹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县建设。全面完成3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8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三年规划目标任务。加强农村公路、水利、农机、电力、广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乡村惠民工程,加快建设“1+n”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建成262个新村、12个新农村综合体和96个幸福美丽新村。加快农村廉租房建设,切实解决一批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六、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宜居城市

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力争新增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城乡建设投资突破360亿元。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全域宜宾”规划体系,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报批,积极推进各区域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抓好小城镇建设,深入实施全省“百镇建设行动”,重点培育和发展中小城镇,实现省、市级重点镇投资4.3亿元。修订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相关制度及标准,切实抓好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好园林县城、城镇、单位、小区、新村创建工作。

继续抓好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推进临港新区、南部新区、岷江新区、金沙新区、三江口南岸区域、南溪新区、李庄新区等区域开发建设,确保中心城区新增建成区8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00亿元。继续推进环长江旅游景观大道、南北线提升改造及中心城区路面黑化工程,全力实施南部新区七星城公共设施和金沙城骨干道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规划馆、市民中心、市工会“两中心”、南广高架和大溪口城市广场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启动新机场连接线、天池滨江路、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工作。积极推动蜀南大道和叙府路交通节点、戎州大桥南桥头交通节点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市区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引导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抓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管理“月考”制度。加快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处理厂渗滤液技改等项目建设。深化城市管理十大专项治理,着力解决车辆乱停、摊点乱摆、房屋乱建、广告乱象等问题。实施全域创卫工程,确保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考核,积极争创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七、着力加强区域统筹,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市适应新常态,推动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要继续实施交通、农田水利、生产生活环境三大提升工程,不断改善县域发展条件。优先发展沿江经济带,加快构建沿江产业群、城镇群和港口群,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启动全市长江经济带、岷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发展规划编制,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文明。加快发展山区资源综合开发区,促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就地转化和直接富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一批工业镇、商贸镇、旅游镇,努力形成县域经济次中心。全面落实好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政策,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行业和领域。切实帮助非公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等困难。鼓励组建和完善各种行业性商会(协会)。积极推动优质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市场竞争力强的“小巨人”企业。

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和移民后扶工作。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大力实施乌蒙山片区扶贫规划。积极统筹政府、市场、社会等资源,加大财政专项扶贫投入力度,整合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和移民后扶力量,切实抓好“六大扶贫工程”,减少贫困人口6.52万人。切实落实好向家坝移民后扶发展规划,不断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确保移民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切实推进简政放权,从审批权限、项目安排、信贷投入、能源调度、人才管理等方面给予县(区)更多的自主权。加大以市带县力度,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和办法。建立健全县(区)之间的沟通合作机制和协调发展机制,引导县(区)资源共享、园区共建、产业共融。

八、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机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动产权多元化,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进ppp试点,激发和释放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深化文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加强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积极推进与成渝经济区、攀西资源开发区等区域城市和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积极加强与法国、德国、俄罗斯、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继续加大对重点外贸企业的扶持,支持白酒、茶叶、丝绸、竹制品等特色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加强外派劳务市场的监督管理。

努力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围绕“三个中心、六大基地”产业规划,加快制定投资促进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完善招商项目科学规划方案和工作推动方案,不断创新招商形式,大力开展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和以商招商,尽快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和省内知名大企业。强化项目跟踪服务与对接,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

扎实推动临港开发区改革发展。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配套政策,着力先行先试、创新发展。围绕打造产业港、创新港、开放港,重点抓好11个功能片区建设。切实加大开放合作力度,探索与沿海国家级开发区、先进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依托宜宾港大力推进长江起点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做大港口物流、交通、信息、产业平台,力争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5万标箱。

九、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打造美丽宜宾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大力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等重点工程。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步伐,积极推进黄桷庄电厂关闭相关工作。全面完成“__”污染减排目标,强化环境容量保障工作。健全减排约束机制,进一步落实减排责任,严格环境准入,严控排污总量。加快推进市、县(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推进环境监察、监测、信息监控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业集中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区域联防联控,狠抓工业大气污染、城市扬尘污染、餐饮油烟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减少雾霾天气。强化向家坝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小流域污染综合整治,保护和改善“三江九河”水环境质量。深入推进农村面源污染、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

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守住生态红线,扩大生态绿线。完成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省级生态县建设任务,加强生态乡镇、生态村等“生态细胞”建设。继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确保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巩固并扩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成果,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十、着力营造良好环境,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提升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放宽工商注册登记条件,扩大市场主体总量。严厉打击商业贿赂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等违法行为。规范执法工作流程,依法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权。实行执法检查预告、检查登记等制度,杜绝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严禁以任何名义对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培训。加强监督管理,推动与行政审批有关的中介机构规范运作。

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建立健全“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要素保障机制,突出抓好资金、土地、环境、人才等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地方留存电、留存气等扶持政策,着力抓好煤电油气运等要素的综合协调。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育,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品牌、信息等方面的困难。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化“平安宜宾”、“法治宜宾”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全民普法教育。引导群众依法反映诉求,大力开展信访案件清理化解,落实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认真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化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创新,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监管改革,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完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综合整治,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体系,做好地震、测绘、气象、水文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

加强国防建设。大力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创建工作。积极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优抚安置、消防等工作,进一步抓好征兵和民兵预备役建设。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我们以整风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整改8个方面58个细项的问题,制定实施了精文简会、基层调研活动管理、提高议事决策执行效率等70余个制度。我们认真落实依法治市各项任务,坚持市政府常务会学法,加强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获得第三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我们深入推进环境兴市战略,全面推行并联审批,行政审批项目从216项减少到91项,减少58%,成为全省保留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市州之一。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75件。积极开展行政调解工作,市本级受理行政调解案件11068件,成功调解10533件,成功率达95%。建立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点195个,无偿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953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383件,政协委员提案意见287件,办复率达100%。我们切实加强重大问题调研和政府目标绩效管理,政府系统全市性会议同比减少64.4%,大力整治“庸懒散浮拖”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对34个单位、53名责任人进行了问责。我们进一步加大监察、审计力度,深化正风肃纪,坚决抵制各类不良作风,查处“四风”案件152件、通报曝光49起、处分110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案件70起、处理80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的形象进一步树立。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政府自身建设还有一些差距。比如,部分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少数部门的行政效能和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还不够高,依法行政和反腐__建设还需要加强。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

切实加强依法行政。认真贯彻中央依法治国、省委依法治省和市委依法治市的要求,切实落实依法行政的主体责任,大力营造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畏法的社会氛围。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健全政府常务会议和部门办公会议学法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市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加强与市政协的沟通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意见,推进办理结果公开。主动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和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切实优化政务环境。继续深化环境兴市战略,强化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建立并公开政府部门权力清单,逐项梳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事项。加大“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力度,简化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市县乡三级并联审批服务,探索建立网上办理和电话办理机制。充分发挥市民服务平台作用,加强市县乡村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一站式”办理群众行政许可、信访诉求、民生投诉等便民事项。

切实提升行政效能。认真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强化政府班子建设,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大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庸懒散浮拖”等机关病,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行政机关高效履职。按照权力和责任相适应的原则,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让权力行使者有职有责、任职负责、失职问责成为一种常态。

切实强化廉政建设。坚决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政府系统惩治和预__败体系建设。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稳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强化办公用房管理,继续严控“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加强行政权力行使监督,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加强行政监察,深化正风肃纪专项治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砥砺奋进,为加快实现率先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宜宾市政府

第三篇 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131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

20__年工作回顾

20__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的、__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坚持科技立市、工业兴市,较好完成了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建设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0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亿元、增长13.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0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00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9240元、增长12.5%。

一年来,我们共克时艰,成功应对重大灾害。我市先后遭遇罕见的冬春连旱和“7•9”特大暴雨洪灾袭击,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全市上下戮力同心、众志成城、抢险救灾,转移安置群众7.9万人,安排应急救灾资金9890万元,补种增播农作物16.5万亩,最大限度抢救群众生命,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打赢了抗旱防汛攻坚战。

一年来,我们锐意进取,科技城建设开启新程。部际协调小组第11次会议成功召开,刘延东副出席并提出“五个新”的要求。省政府作出建设100平方公里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战略决策,首批60个重大项目全面启动。20__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圆满举行,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7480位嘉宾、31万观众参会,参展项目1304项,参会单位签约金额486.5亿元,公开发表《创新驱动•绵阳共识》,在科技城发展史上奠定了新的里程碑。

一年来,我们敢为人先,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广泛引导各类人才领办创办企业,全年来绵创业人员9190人,认证和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872户,小微企业突破3万户。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专利申请4992件、增长38.6%,授权2846件、增长66.2%,两项指标均实现两年翻番。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2%,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64.9%,首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一年来,我们迎难而上,发展环境显著提升。扎实推进“一评五制三整顿”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二环路三期等“7+2”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加快实施煤矿全行业退出工作,建成道路安全防护栏511公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面开展平政河综合治理和秸秆禁烧,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城市新貌日益显现,成功获评“全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城市”。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全市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进一步跃升,科技城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增强,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回顾一年政府工作,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

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次级突破势头强劲

工业引领作用凸显。“三倍增”计划深入实施,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0亿元、增长10.8%,“2+4”产业实现增加值540亿元、增长11.6%。新建四川省北斗卫星导航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创新联盟达9个,成功创建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9户,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4户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44亿元。国有出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5亿元、增长1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园区千百亿工程”扎实推进,高新区等5个重点园区营业收入占全市园区的87%,游仙经开区升格省级开发区,江油工业园扩区调位获批。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由16.3:52.4:31.3调整为16.3:51.2:32.5。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成功授牌,现代农业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农林牧渔实现总产值387.8亿元、增长3%。川矿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剑南国际食品城全面建成,经开区万达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建筑业实现产值262亿元、增长21%。龙门物流园区、毅德商贸城建设进展顺利。金融业健康发展,银行存贷规模3650亿元、增长12.1%,居全省第二位。电商、会展、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服务业增加值460亿元、增长9%。小寨子沟升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全面开放,北川羌城旅游区晋升5a级景区,全市旅游总收入199亿元、增长45%。

开放水平日益提高。新设立驻北京、重庆和海外招商分局,积极参与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三大投资促进活动”和财富论坛、世界华商大会、西博会等招商活动,成功引进ibm大数据中心、宝马n20发动机等重大项目。全市国内省外履约项目293个,到位资金473.8亿元、增长9.2%,直接到位外资2.4亿美元、增长14.8%,外贸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增长17.5%。在境外投资的本土企业达20户、总额9.6亿美元,居全省第二位。外事、台侨、口岸、海关、检验检疫等工作得到加强。

二、突出科技支撑引领,创新驱动成果丰硕

政策支撑更加有力。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支持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政策措施》等文件,鼓励绵阳在土地政策、股权激励、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10个方面先行先试。我市研究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20余项政策,自上而下的政策体系逐步建立,科技城正成为西部“政策洼地”和“创新高地”。

平台建设务实高效。创新中心a区一期入驻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70家,42万平方米的a区二期加快建设,科技城软件产业园顺利挂牌,中科育成中心启动运行。国家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52家,工业技术研究院孵化企业12家、推出产品成果15项。军民融合企业达到261家,其中规模以上78家。长虹、九洲分别被认定为国家首批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市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3家,建成涵盖15个重点实验室和300余家企业的科研设施共享平台。

创新要素快速集聚。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扎实开展,两家科技专营银行和科技信贷专营中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累计发放科技贷款80亿元。与中关村、清华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先后引进中国宝安投资、中国风险投资等风投机构,长虹佳华、新晨动力在香港成功上市。“千英百团”聚才计划深入实施,省市设立6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一次性拿出1670万元重奖资助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410人,科技城专业人才达21.7万人。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显著提升

城区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建成区面积10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8万。绵阳机场通航城市22个,客运总量突破91万人次。成绵乐客专加快建设,绕城高速有序推进,绵西高速即将开工。双碑立交桥、涪江东原大桥、高新区货运通道等缓堵项目完工,新增钢结构人行天桥5座,66个市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7亿元。加快实施公共wifi应用示范工程,安装智能车载系统7套,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建设。湿地公园、体育公园开工建设,新建城市绿道7.5公里,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奖。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绵江安北同城化稳步推进,“大绵阳”半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游仙魏城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平武南坝等8个全省百镇建设试点镇规划深入实施,梓潼许州、涪城龙门等16个市级试点镇加快建设,江油武都、安县秀水2个5万人以上中心集镇初步建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9万人。全市277个集镇建成区面积15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5万人,建成优美示范县城2个、优美示范镇30个,城镇化率45.3%。

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硬化乡村道路2394公里,综合整治农村土地66.1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1万亩,武都水库建成蓄水。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乡镇85个,涉及农户42万户、耕地155.4万亩。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流转林地22.1万亩。农民增收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新增农民专合社470个,注册家庭农场100家。第二轮省级新农村示范县建设全面启动,建成聚居点181个、新农村综合体16个。

四、力促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00.4亿元,完成省市民生项目189个。最低工资标准提高20%,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调15%。压缩行政经费提高环卫绿化工人待遇,补贴1000万元支持空调公交车执行1元票价。办理便民自行车ic卡1.6万张,200余万人次使用公共自行车。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开工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户区15244套、竣工13323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7395户、共计734万元。“7•9”洪灾灾区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全面实施,累计安排救灾重建资金2.5亿元。北川、平武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全市减少贫困人口10.1万人。投入财政资金4020万元,扎实开展对口支援阿坝州壤塘县、红原县和援建雅安市雨城区工作。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新(扩)建公办幼儿园28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高考连续20__年全省“双第一”。新增高校1所,西科大成为部省共建高校、增加博士授权点3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新农合实现全覆盖, “__”国家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加快实施,全国中医药先进市顺利验收,7家新增三级医院通过评审。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561起。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稳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被评为全国第二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艺作品《两个人的车站》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广播节目《七色花》获全国少儿节目精品奖。人口素质明显提高,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96‰以内。广播电视、档案、信息化、老龄、气象、水文、地方志、红十字、残疾人、妇女儿童、防震减灾等工作有力推进。社会管理全面提升。绵阳志愿服务总队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聘为首批理事单位,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在50个文明城市中排名第26位,较20__年上升21位。网络理政深入开展,荣获全国首批网民留言办理工作示范市称号。领导干部下访和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制度全面推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逐步健全。平安建设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一。“六五”普法扎实开展,“绵阳司法”获评全国十大司法行政微博。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首批设置完成24个便民服务摊区。安全社区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强化。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持续深化,后备力量建设切实加强。统计、工商、税务、邮政、住房公积金、国安、民族、宗教、保密等工作积极推进。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改进作风各项规定,扎实开展学风文风会风、“三公”经费、节庆论坛、楼堂馆所、会员卡预付卡等五项集中整治行动,市本级压缩“三公”经费1370万元、较年初预算下降10%。我们深入开展政务调研,大力推进政务公开,顺利完成市级部门行政权力目录编制,砍减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33项,政务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涌现了兰辉、张勇等一批先进典型。我们着力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市人大及其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制度,189件人大代表建议、414件政协提案全部按时办结。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筑牢了多点多极支撑的坚实基础,形成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格局,开启了创新引领未来的崭新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绵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绵阳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我市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5项指标未能完成目标任务;县域发展不平衡,经济质量和效益亟需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有待提升,化解社会矛盾、救助弱势群体等任务依然繁重;一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为民意识、法纪意识不强,在盘江大桥垮塌等事件中存在渎职失职行为;个别地方盲目追求gdp增速,政绩观出现偏差,工业增加值等统计数据失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深刻汲取教训,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__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实现科技城建设突破性发展和实施“__”规划的关键之年。实施新一轮综合改革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国家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新兴机遇,省内首条城际高铁成绵乐客专即将通车的现实机遇,以及科技城建设的独特机遇等交相叠加,绵阳正处于跨越提升、大有可为的关键时期。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工作指导思想,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基调,围绕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继续实施“两化”互动和城乡统筹、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文化引领、民生优先、绿色低碳“六大发展战略”,以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抓手,推进科技城建设取得更大突破,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省政府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看待经济增速问题,不能盲目追求高增长,也不能把“换挡”变成“失速”,有条件地区可以乘势而进,发展得快一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认真研究、充分论证,把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确定为10%,这个目标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已经是一个较快速度,既考虑了调整结构的现实需要,也考虑了经济运行的实际困难,是一个必须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改革步伐,在推动开放合作上力求新突破

坚持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发展的内驱力。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覆盖全市的征信系统,加强市场主体准入、合同履行、产品质量等领域信用信息监管。推进长虹等国有企业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激发事业单位活力。深化财税改革,坚持“举债有范、量入为出”,控制地方债务风险。规范征地程序,完善被征地农民多元保障机制。加强金融管理创新,推进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科技型企业到“新三板”挂牌融资。深化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

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统筹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路径。按照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不合理规定,切实消除隐性壁垒,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建立非公有制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引导东材科技、富临集团等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兴事发、六合锻造等企业上市融资。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7.5%以上,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54.5%以上。

扩大开放合作领域。充分发挥7个驻外招商分局作用,加强成都经济区“8+3”区域合作,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区,深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联系。提升与港澳台地区合作水平,扩大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东盟新四国”等新兴市场经贸交流。积极参加西博会、广交会、厦洽会以及“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重大招商活动,大力推进“央企入绵”和“民企入绵”,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35个,到位内资600亿元,利用外资2.5亿美元。鼓励绵阳企业和资本参与跨国并购、合作研发,建立海外生产销售基地。加大重点出口企业帮扶力度,促进外贸持续增长。

二、夯实产业基础,在构筑多点支撑上力求新突破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持做大增量和提升质量并举,打造绵阳经济“升级版”。

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打造千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五百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带,推动“2+4”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壮大。加大技术改造创新力度,力争技改投资300亿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完成煤矿行业退出工作。支持长虹、九洲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扶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认真实施“51025园区发展计划”,大力推进高新区两千亿园区、经开区千亿园区和江油工业园五百亿园区建设,支持三台、盐亭、梓潼工业园扩区调位。推动建筑业上档升级。

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2135”工程,重点发展北斗卫星导航、通用航空、新一代显示技术、3d打印、大数据和新一代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环保等7大新兴产业,培育30个新兴产品。积极引进中航工业,加快建设北川通航机场,壮大空管和机载电源产业。支持浪潮云计算中心发展,培育三网融合、物联网等新型业态,促进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最前列。建设中科循环经济产业园、保和富山再生资源产业园,大力发展美能科技、新亚科技等节能环保企业。

努力壮大现代服务业。以九寨旅游东环线建设为牵引,重点推介北川羌城5a级景区,建好李白故居、罗浮山、仙海等精品景区,启动涪江六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推动王朗、虎牙深度融入大九寨旅游区。全力推进总投资310亿元的科技物流产业园建设,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业,壮大长虹民生、安运物流等企业。大力发展电商网商、健康医疗、养老托幼、家政服务等新型业态。深入推进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着力打造金家林金融聚集区。积极培育楼宇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三、着力城乡统筹,在促进两化互动上力求新突破

坚持科学规划、集约建设和精细管理,因势利导、统筹推进,着力形成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加快中心城区上档升级。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抓紧实施圣水、南河片区和朝阳厂等城中村改造。加快新区建设,完成游仙、园艺等次中心规划,拓展城市规划空间5平方公里。抓好火车站广场、警钟街等地下空间开发试点,规划建设一批立体停车位。推进乐荟城、红星美凯龙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西山立交接线工程、剑门路西段排水管网等治堵和排洪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涪江特大桥、绕城高速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用。完善城管执法体制,坚决打击违法建设行为。积极发展“定制公交”,全面推广“一卡通”工程,加速建设4g网络,推动北斗新时空服务应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促进新型城镇健康发展。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深入开展扩权强县试点,用好省政府支持百万人口大县改革政策。启动安县改区、三台设市工作,做好撤乡设镇和城关镇改街道办事处工作。积极推动涪城、游仙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盐亭、梓潼等丘陵地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引导平武、北川等民族地区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三台西平、江油青莲等商贸旅游特色镇,加快盐亭玉龙、北川曲山等小城镇百镇建设试点。赋予重点集镇相应管理权限,放开建制镇和小城镇落户限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城镇化率46.9%。以人为核心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优化城镇布局形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推动农村面貌整体提升。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抓好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做强国豪种业、安特药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江油沉水水库、梓潼凤凰水库等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农耕区“全域灌溉”。实施16.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油、蔬菜等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积极推广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新增家庭农场50家。

四、激活创新引擎,在加速科技城建设上力求新突破

认真贯彻刘延东副“五个新”要求,加快自主创新、推进军民融合,早日建成“五地”。

完善一套政策体系。按照“小机构、大服务”模式,努力构建科技城管理新架构。建立在绵军工单位军民融合工作推进和考核机制,着力探索军民融合创新政策,积极争创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借鉴中关村等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做法,用好用活部省市联动的创新服务政策,努力创建国家级创新服务体系示范基地。认真研究省政府推进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完善市级政策配套。设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瞪羚计划”,力争新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20__户。

建设一个集中发展区。启动编制《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__-20__年)》,与科技城集中发展区规划有机衔接,形成指导科技城未来建设发展的纲领和蓝图。组建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委员会,加强科技城大道等新区基础设施配套,重点建设欧美、台湾、民营等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着眼构建“一核三区多园”发展格局,集中精力建设30平方公里的“科技城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核心示范区”,支持两个国家级园区和科创区倍增跨越,推动绵阳工业园、游仙经开区、江油特钢产业园、安县工业园、北川通航产业园等园区加快发展。

搭建一批创新载体。积极推动中物院某重大专项选址绵阳,大力支持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精尖重大专项技术创新基地。全力争取科技部火炬中心支持,加快建设创新中心a区二期和b区、c区,用好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育成中心、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等平台。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加大专利成果转化应用扶持力度,力争新增专利转化实施项目1200个、实现产值156亿元。用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

办好新一届科博会。突出“开放合作、科技创新、军民融合”主题,全力办好“20__中国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抓好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发布交易、高新技术产品展示展销、国际先进制造业大会、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论坛、科技人才延揽等重点工作,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会展品牌。推动办会模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转变,努力把科博会办成国家科技成果交易和人才展示平台、国家科技信息和政策发布平台、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

五、狠抓消费投资,在积蓄发展后劲上力求新突破

充分发挥消费拉动增长的“稳定器”作用,超常规抓大项目上好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0亿元以上。

全面激发消费潜力。认真落实国家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政策,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加强绵阳农资批发市场、高水批发市场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鲜活农产品“四进”工程,推进全国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积极改善消费环境。努力办好迎春购物月、国际汽车展、“绵阳造”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加快培育会展消费、租赁消费、信贷消费、信息消费等拉动力强的消费热点。

切实加快项目建设。主动对接铁路、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国家公共投资重点方向,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的“笼子”、列入省上的“盘子”。积极争取奥特莱斯、苏宁生活广场等项目早日落地,尽快开工建设绵九高速、科技城沉抗大道和中视迪威激光显示终端等316个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加快建设长虹信息化物流园二期、成绵乐客专、元通路、火车货站搬迁以及武引二期、开茂水库等433个重大续建项目,形成更大的投资额和实物工作量,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着力优化投资环境。持续开展“一评五制三整顿”活动,坚决打击无理阻工、扰工、揽工和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行为,严厉惩处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问题。深化“服务对象评议机关”活动,加大评议结果公开力度,努力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创新并联审批运行方式,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实施“一企一策”,健全完善外来企业投诉第三方处置机制。全力做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配置,积极解决企业用地、融资难题,加快建设西部投资首选地。

六、提升文化实力,在打造文化强市上力求新突破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充分展现绵阳文化魅力。

繁荣文化产业。加快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促进现代科技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积极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做优做活跃进路、越王楼和两弹城等文化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文化用品制造、文化创意、文化休闲等业态,发展壮大武道数码、广益游戏等文化产业企业。全力支持绵阳艺术剧院等国有院团和天青苑川剧团、爱乐合唱团等民营文艺团体发展,广泛培养文艺人才,鼓励创作一批富有绵阳特色的优秀作品。

改进文化服务。推动“三馆一站一屋”等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支持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深化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开展“绵州讲坛”、“中华经典颂读”等文化惠民活动,办好第四届中国诗歌节。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争取绵阳博物馆新馆年内建成开放。加强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启动世界“双遗产”申报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培育文化非盈利组织,开发利用好农村便携式影音服务系统。

加强文化管理。按照“管办分离”原则,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提升文化市场技术监管水平。依法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文化生态,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深入开展“净网”、“清源”、“秋风”等专项整治行动,建成20个未成年人绿色网吧,遏制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大力推进广播电视绿色频道创建活动,加大公益广告制作播出力度。深化节目创新、频道制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全媒体中心,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七、发展低碳经济,在建设生态文明上力求新突破

积极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探索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大力建设“美丽绵阳”。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坚决关停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没有治污能力的企业,对违反环保法规的新、扩、改建项目,已投产的责令停产整顿,建设中的责令停止建设。新上工业项目必须采用国内最先进技术工艺,突出循环经济导向延伸产业链,达到同行业节能先进水平。抓好重点减排项目建设,推进工业企业限期治理,强化环保硬约束,力争单位gdp能耗下降3.5%。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机制,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系。建立项目用地退出机制,优化供地结构,严格执行用地投资强度标准,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加快建设城北污水处理厂,逐步建成城区雨水循环利用工程,完善城市雨污水管网,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加强垃圾源头治理和控制,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大力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扎实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工作,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重点抓好生态细胞建设,建成生态村150个、生态家园1200个。加快实施“创森八大工程”,新增绿地面积70公顷,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49.9%。巩固扩大平政河污染治理成果,推进芙蓉溪等11条小流域综合整治,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做好pm2.5等环境指标监测。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

八、保障改善民生,在增进社会和谐上力求新突破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发挥创业基金实效,开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鼓励创办中小微企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发展老年协会组织,扶持民办养老院,整合老龄学校、卫生服务站等资源,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开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14713套、竣工9000套。加快“7•9”洪灾灾后恢复重建,扎实做好对口援建工作。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内涵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推动高新区和园艺、城南片区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建设“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市”。落实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国家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建设,提高社会救助救济水平。强化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制定优秀社科成果和社科研究扶持管理办法。加强档案、慈善、红十字、残疾人、信息化、地方志等工作。

全力创新社会管理。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扎实推进网络理政、阳光政务、市长热线等工作。依法规范中介组织,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积极创建“法治绵阳”,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大力建设“平安绵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逗硬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均衡发展。深化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做好民兵预备役、征兵和“双拥”工作。扎实做好文明城市测评迎检工作,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人防、移民、扶贫、地震、气象、水文等工作。

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党的以来,中央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打出了改进作风的“组合拳”,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新风扑面而来。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的“马前卒”,着力向不作为、慢作为风气开刀,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突出作风改进,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从源头上铲除“四风”问题滋生的土壤。着眼为民、利民、便民,采取蹲点调研、下访解难、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真正让政府服务在基层,使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公信树立在基层。大力弘扬兰辉精神,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突出职能转变,建设创新型政府。积极稳妥推进新一轮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全面落实“三个一律”要求,大力简政放权,切实承担起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逐步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在环卫绿化、公路养护等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领域,原则上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购买。树立正确政绩观,不纠结地区生产总值排位,不为了高指标而弄虚作假,优化考核指标、逗硬督导检查,推动决策落到实处。

突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健全重大问题专家咨询、社会公示、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机制程序,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从严加强财政预算支出执行管理。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坚决查纠执法违法、执法寻租等行为。

突出反腐__,建设廉洁型政府。坚决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格规范公务接待,严禁公款寄送贺年卡、明信片和购买礼物。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用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行为。加大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专项审计力度,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全面提升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水平。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奋勇当先时不我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谱写辉煌壮丽的“中国梦”绵阳篇章而努力奋斗!

绵阳市政府

第四篇 2024年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22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和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创造性开展工作,总体完成了“十二五”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24年的894亿元增加到1703.1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6%;人均gdp突破6万元,居全省第二。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876.1亿元,年均增长12.9%;财政总收入达到173.9亿元,年均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0.6亿元,年均增长14.7%。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68亿元,是“十一五”的3.2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750亿元、1295亿元,累计新增贷款723亿元,年均增长18.4%。五年到位外资35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湘潭经开区晋升为经开区。湘潭综保区获批。湘潭获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20项品牌。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0.7:55.9:33.4调整为8.3:54.8:36.9。高耗能行业占比由50%以上降至30%以下,高加工度工业占比由39.4%升至54%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2.6%升至31.5%,中国驰名商标由11件增加到35件。五年共有97项科技成果获国、省科技进步奖,363吨级电动轮自卸车、“海牛”深海钻机等一批技术跻身世界一流。产业结构由过去“一钢独大”,蝶变为先进装备制造成为第一大产业,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等6大产业加速崛起的新格局。五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91家。吉利汽车、泰富重装、湘电集团成长为百亿企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9.7%提升到49.3%。步步高集团成长为湖南零售冠军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达150亿元,是2024年的3倍多。非公经济占比由52%升至67%。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由41.2%升至71.3%。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河东中心城区功能大幅完善,河西旧城改造有序推进,九华新城初具规模,昭岳、天易等新城片区稳健崛起。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完善,通车高速公路由4条增加到7条,新(改、扩)建城市主次干道75条,完成湘江风光带建设19.2公里,新建干线公路27条、630余公里,硬化农村公路3030公里,构成全国地级市最密集的公路网;沪昆高铁设站湘潭和韶山,湘潭迈入“高铁时代”。城市绿荫行动有力推进,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2m2。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58.6%。花石、棋梓、银田3个特色镇和梅林桥城乡统筹示范片、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良好。五年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3.5万处,解决8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两型”建设卓有成效。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累计关停淘汰退出涉重金属企业94家,竹埠港地区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在全省率先突破,湘江城区段全面禁止采砂,湘潭段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75%和92.5%。生态建设五年完成营造林125.3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8km2,复绿矿山63处,增加湿地保护面积1.1万公顷。昭山地区保护与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成为长株潭“绿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2%以上。推进“两型”示范创建,韶山成为全省第一个“两型”综合示范片区。“两型”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普及。万元gdp综合能耗由1.17吨标准煤下降到0.82吨标准煤,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63%以上。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237元和15347元,年均增长10.9%和13.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35∶1缩小至1.89∶1。社会保障水平保持全省前列。竣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6.4万套,农村危房改造20431户,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支持廉租房建设补充资金3.4亿元。减少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7万人。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发展,五年建成合格学校352所、公办幼儿园54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98.28%。人口计生工作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模范。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欢乐潇湘·幸福湘潭”“全民健身挑战”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大型实景剧《中国出了个___》演出439场,观众达65万人次。法治湘潭建设持续推进,社会治理不断创新,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

——制度建设日臻完善。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创新体制机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投融资和财税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等取得重大突破,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以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修订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加强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完善政府投融资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范完善国土、规划管理制度,成立市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和城乡规划委员会,加强对国土和规划的集中规范管理。制定实施全市统一的征拆政策,严肃查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计价不良行为,对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全面推行预算、结算、决算“三审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社会求助服务平台建成运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厉整治“四风”,加强廉政建设,政府系统工作人员规矩意识、服务意识和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第五篇 2024年廊坊市政府工作报告2650字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们已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市政府编制了《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廊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廊坊应对严峻复杂形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五年,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顽强拼搏、砥砺奋进,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这五年,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着力扩内需稳增长,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24年的1351亿元增至2024年的2401.9亿元,年均增长9.4%,人均地区生总值由3.2万元增至5.3万元,年均增长8%;全部财政收入从195.4亿元增至481.3亿元,年均增长1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5.9亿元增至303.4亿元,年均增长23.4%,成为全省第三个突破300亿元的设区市;全市人均财力由3313元提升到8133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909亿元增至2160亿元,年均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451.5亿元增至721.6亿元,年均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19.1亿元增至793.2亿元,年均增长13.5%。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全部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4.5%提高到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7.8%提高到12.6%,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由84%提高到89%。全部财政收入总量由全省第六位升至第三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由全省第四位升至第三位,占全省比重由9.2%提高到11.5%。全市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提升。

这五年,我们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主动作为、深度对接、重点突破,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建立推进机构,制定实施意见,明确了“三区一地”发展定位。持续强化与京津常态化沟通,扎实推进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务实合作,与大兴、通州、西城、武清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立体化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北京新机场全面开工,新机场外围“五纵两横”综合交通规划获批,廊沧、京台高速廊坊段和京沪、津保高铁建成通车,京廊通勤高铁开通运行,京唐、廊涿、京霸、平谷线、白沟支线等轨道交通项目顺利推进,京秦、密涿高速等断头路加速对接,燕郊潮白河大桥加快建设。产业协同持续深化。中兴研究院、人保北方信息中心、京东华北订单处理中心、微软游戏创新中心等一批企业区域总部落户,中轻造纸装备、联通华北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鲁能生态度假区、国电热电联产等一批央企项目开工,固安航天产业基地、中集空港专用装备等一批基地型项目加快推进。功能承接实现突破。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天坛医院共建共管,率先建立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北京五中、八中等一批学校分校落户,京廊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合作深度拓展。生态共建不断强化。区域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取得成效。协同发展为廊坊带来的全方位、历史性变化正在日益显现。

这五年,我们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项目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坚持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289项,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达到60%以上,争列省重点项目199项,居全省首位。航天振邦、智能机器人产业港、精雕数控机床等一大批高端项目建成投产。三次产业比例由11.6:53.6:34.8调整优化为8.6:44.3:47.1,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8%,成为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占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3%;高端制造业增加值从107.4亿元增至201.8亿元,年均增长13.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4%;服务业增加值从470亿元增至1131.3亿元,总量超过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1%提高到61.6%。传统产业改造步伐持续加快。圆满完成压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过剩产能任务,单位gdp能耗提前一年完成省定任务。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281项,投入工业技改资金2334亿元,近两年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4.1%,增幅居全省前列。近三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60家。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1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家,大厂、固安获批农业科技园区,6个县(市、区)入围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永清县入选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8家、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5%。

这五年,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引领区,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五年增长1.16倍,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3.9%,五年提高6.4个百分点。创新主体持续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从2024年的1211家增至326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从2024年的59家增至171家,均居全省前列。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加快。建成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5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3家、院士工作站14个,建设了中科院廊坊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清华大学中试孵化基地、北大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引进国家“”专家14人,设立10支、17亿元科技金融基金,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专利授权量9082件,是“十一五”的3.2倍。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这五年,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向大气污染宣战。实施科学治霾、依法治污,近三年财政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23.6亿元。深入开展“蓝天行动”,强力实施控煤、抑尘、限车、治污、治烟等重点工程,全部取缔实心粘土砖瓦窑,全部淘汰现有黄标车,取缔非法排污企业1329家,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pm10、pm2.5平均浓度比2024年分别下降25.5%和22.7%,为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改善、营造“apec蓝”和“阅兵蓝”做出了重要贡献。认真落实《环境保护法》,深入实施“利剑斩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强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对重点河流开展全流域综合治理,新建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7座,流域水质不断改善。完成京南森林湿地生态走廊项目论证,潮白河大运河湿地公园列入湿地公园试点,赵王新河湿地公园成为省级湿地公园。大力推进植树增绿。实施了“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等工程,五年累计造林164万亩,大厂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三河、香河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县验收。

第六篇 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12600字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__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1〕,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不动摇,积极适应新常态,保持定力谋发展,全市经济持续平稳运行,民生改善呈现新亮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全省处于4—6位,增幅高于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坚持稳增长与谋长远结合,实体经济有新发展。工业经济持续扩规。深入推进“三大工程”〔2〕,改进服务企业方式。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2家、达到1148家;新增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5家、达到28家;新增过百亿元产业聚集区1个、达到6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3家、达到125家。新增省径以上研发平台10个、达到56个;新增院士工作站19家、达到32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湖北名牌产品41件。新增建筑业产值79.2亿元、达到390亿元。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农业特色板块基地达到550万亩。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27.3%。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788家,数量全省第一。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200亿元,增长12%。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20亿元,新解决25.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植树造林17.1万亩。新建通村公路1019公里。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2.5%。开通了农业气象“直通车”服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86万人。完成第四轮“三万”活动。服务业发展势头向好。鼓励“小盔限”,新增“限上”企业〔3〕145家、达到1025家。升级旅游休闲消费,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分别增长14.3%和19.1%。扩大信息消费,4g信号覆盖率达到90%。电力、烟草、邮政、通信、石油、盐业等行业实现新发展。争取重大政策性项目成效显著。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信息惠民、养老服务、低碳工业园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等一批国家试点项目。滚动实施100个重大工程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25亿元;31个省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7亿元。武西铁路孝感段、安陆火电厂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坚持抓改革与促开放结合,市直“三区”、县域经济显现新活力。全面启动深化改革工作。全市共承担国家级改革试点项目22项、省径32项。对涉及市政府层面的重点改革项目,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完成食品药品、卫生计生、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等机构改革。组建孝感日报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两型”社会专项改革试验取得新进展,大别山试验区生态保护得到加强。运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引进汉口银行、民生银行,组建孝感农村商业银行,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17.3亿元。注重多层次融资,富邦科技成功上市,18家企业在“新三板”〔4〕、“四板”〔5〕挂牌。市城投公司、市高创投公司分别发行16亿元企业债券,争取棚户区改造政策性融资38亿元。整合90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11亿元贷款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市场主体突破28万户。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专项整治,盘活存量土地10098亩。规划建设252个“三类”新社区〔6〕,开工174个,节约土地3450亩。实施“槐荫人才计划”,列支5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加强“三支队伍”〔7〕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回归创业工程,新创办投资500万元以上回归企业690家。深度推进对外开放。开展务实招商,引进省外资金735亿元,增长15.3%。突出产业链招商,孝南纸制品、汉川食品、应城化工、云梦皮草、安陆粮机、大悟风能、孝昌机械电子等产业新引进配套项目140个。黄麦岭磷化公司与省联发投实现战略合作。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9家。新增出口实绩企业57家、达到230家。孝昌鸿翔鸭业成为全省第一家肉禽自主出口企业。市直“三区”跨越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市高新区20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62个开工建设、26个签约筹建。新引进落户世界500强和上市公司11家,日本小糸、中央发条、友成控股等一批日资企业扎堆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实现产值145亿元,增长11%。市临空经济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亿元,“四纵六横”骨干路网加快形成,推动白水湖大桥武汉段正式开工,普洛斯、申通等物流项目动工建设。市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核心景区详规提档升级,续建和新开工项目5个。推动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孝南50%的乡镇财政收入过5000万元,区级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汉川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家,总数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应城实施技改扩能项目143个,传统盐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云梦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增幅全省第一;安陆“一区五园”〔8〕活力显现,园区工业增加值占该市的76.6%;大悟引进新能源项目7个,“华中风电之都”雏形初现;孝昌苗木花卉、生态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机械电子产业产值占该县的40%。

——坚持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结合,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以全域理念完善城乡规划。《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6个县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修编。规划管理得到加强,市区一体控违格局初步形成。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52%。以建设和改造并举提升中心城区品位。孝感城区实施城建项目110个,完成投资50亿元。主城区实施7条骨干道路改造工程,完成44条背街小巷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东城新区25个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南城新区骨干路网建设进展顺利。以延伸两个“六张网”〔9〕为抓手完善城镇功能。6个县市城区实施城建项目145个,完成投资29.7亿元。城镇公共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覆盖面大幅提高。“四城同创”〔10〕、文明卫生村镇创建、新农村“一线一点”〔11〕建设扎实推进,9个镇入选新一轮全国重点镇,孝感市连续五届荣获省径文明城市称号。以市场取向推进城市管理创新。孝感城区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路段管理标准化、市政维护专业化“三项改革”,引入城市综合管理第三方考评机制,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以前瞻思维改善生态环境。完善重点湖泊、主要流域保护性开发长效机制,落实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在线监控制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年度计划。投资9.3亿元实施减排项目113个,节能减排完成省定任务。在孝感、应城、云梦、大悟城区新建水厂4座。孝感和6个县市城区的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孝感城区新增绿地150万平方米,槐荫公园三期基本建成,6.5公里绿色生态走廊初步形成。

——坚持保基本与促公平结合,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教育公平进一步体现,5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认定、2个通过省径评估,市直“三区”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新改扩建农村标准化学校52所,招录1038名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全年资助贫困学生6.2万人。卫计工作有机融合,实施卫生基础设施项目27个,启动300名新型乡村医生培养计划;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落实“单独二孩”政策。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取得新进展,开工建设市文化中心,改造完成市体育中心,建成30个村级文化广场。孝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第11届中华孝文化旅游节,承办重阳与亚洲孝道文化国际论坛。应城、安陆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驻孝部队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安全、人民防空工作有新进展,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调查、对台、地方志、档案、保密、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民生保障不断完善。明确政府部门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确定的100件为民实事和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有效落实,“双助”行动〔12〕力度加大,新增城镇就业6.3万人,救助困难群众34万人次。“五项社保”〔13〕实现增覆扩面,新增参保人数9.3万人。城镇职工和居民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3个和1.5个百分点。“五项社会救助”〔14〕标准大幅提高,发放救助资金增加1.5亿元。新改扩建农村福利院21所,市、县两级社会福利中心实现全覆盖。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房4.4万套,建成1.96万套,改造农村危房4126户。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理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注重运用新方式、新手段,有效应对综治、信访、维稳、安全生产新形势。深化平安孝感建设,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行“一村(社区)一警”,在市、县城区建成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在城乡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信访、社区矫正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坚持改进作风与强化监督结合,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作风转变成效明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政府党组广泛征求意见,明确了5个方面、35项整改任务。坚持不回避矛盾,积极回应群众关切,21项年度整改任务已经完成,14项需要长期整改的任务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落实“三短一简”〔15〕要求,倡导“一线工作法”,采取部门联动、现场办公的方式,推动工作在一线落实。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市政府建立完善六大决策委员会〔16〕,对国土、规划、财政资金、国有资产、投融资等重大敏感事项,实行集体议事决策。主动接受人大及其会和政协的监督,市政府班子成员领办2—4件建议、提案,共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96件、市政协委员提案244件。全面清理市政府现行规范性文件,公布市级行政权力清单〔17〕,行政许可事项由310项减少到90项。深化行政复议相对集中改革,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58件。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较好落实。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切实履职履责,加强督导检查,强化执纪监督,市政府班子每季度开展一次警示教育活动,全市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对工程建设领域、财政性资金和民生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管。完善民生工程项目公开征集、公示、听证、评议等办法,探索同类项目整体打包招标建设,推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从源头上预__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困难中奋力前行,在竞争中创新突破,实现了好于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孝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孝感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大产业还不够多,经济转型升级、保基本运转、保民生支出的压力较大;在资源环境约束偏紧的情况下,面临着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与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在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下,民生改善的力度、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遵循市场法则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改进作风、推进清廉政府建设任重道远。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改革创新,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__年工作安排

20__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打造“湖北的苏州”和建设“魅力孝感”战略目标,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主动适应新常态,有效引领新常态,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法治孝感建设,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深入推进作风转变,奋力完成“__”目标任务,谱写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和孝感第三次创业新篇章。

(一)把做大做实有质量的经济总量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做大做强工业,发展有效益的农业,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处理好扩规模与调结构的关系,提升工业经济质效。研究深化推进“三大工程”的新途径、新办法,抓龙头、补链条、壮产业、创品牌、强管理、拓市场。加快推进100家骨干企业技改扩能、兼并重组,新增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3家。选择1000家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开展“把脉问诊”,推动优化升级,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家。做实小微企业孵化平台,鼓励支持个体转企业,新增小微企业1000家。出台促进24个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院士工作站,鼓励引导产业链项目聚集发展,新增过百亿产业聚集区2个。立足调优结构,加快推进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以国家信息惠民城市试点为契机,推进“两化”融合〔18〕,让信息技术服务市场主体、方便人民群众。创新政府服务企业方式,“一对一”、“实打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以“三农三化”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基地、抓加工、创品牌、增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重点完善3个省径、4个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功能,叫响地方特产品牌,提高农产品效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2%以上。着力发展以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土地流转率提高到30%以上。以提升农民职业化水平为目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300人次。实施“美丽孝感、清洁乡村”工程,推动“一线一点”新农村建设和新一轮“三万”活动取得新成效。加强农田水利、农业装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建设,打通农技、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粮食总产稳定在45亿斤左右。实施精准扶贫,减少贫困人口3.5万人。

踞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和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态,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制定出台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重点培育一批骨干商贸企业,引进一批大型商贸企业,扶持本土商贸企业做大做强。新增“限上”企业80家。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物流通道网络,推进生产、仓储、交易物流中转无缝对接。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快递服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引导和扩大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完善农村消费平台,健全供销社网络体系,支持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方便农民群众就近消费。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加大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力度,新增贷款126亿元以上。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卡设,力争14家企业在“新三板”、“四板”挂牌。提升孝感旅游品牌,重点发展一日游和二日游,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9%。做强皮草、化工、机电三大主导出口产业,抓好出口行业、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自营出口,新增出口实绩企业30家。

做到争取、引进、建设同步推进,把项目作为做实经济总量的重要支撑。加大项目的谋划力度,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研究国家重大产业政策,加强对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汉孝大临空等战略规划的研究,加强与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武西铁路、天河机场三期等重点工程的对接,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相关战略规划。研究新常态下招商引进的新办法,继续坚持“三抓三不放”〔19〕,围绕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群发展,开展有针对性、专业性、实效性的定向招商。对已经引进落户、产能发挥不够充分的项目,逐一研究,帮助盘活存量或开展二次招商。力争新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65个,其中过10亿元的10个。细化100个重大项目的年度建设清单,按时间节点强力推进。打击“四霸六强”〔20〕,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二)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最大限度用足用活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政策,坚持全域孝感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从严执行和管控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城镇化率提高到52.6%。

配套提升孝感城区整体功能,加快推进“六大组团”〔21〕建设。继续加强主城区背街小巷综合治理,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改善城市出入口环境;开展孝感城区地下管网普查。加快推进东城新区重点项目建设,改造提升董永路,完成乾坤大道延伸、澴川路扩建工程;加快配套城市功能,吸引人口聚集。着力抓好临空区水、电、路、气、污水处理、城市防洪排涝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孝文化和生态两大元素,加大项目招商和建设力度,推动生态文化旅游区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施天仙南路、北京南路拉通工程,打通南城新区与主城区路网对接;加快推进老澴河综合治理工程。支持云梦实施城区东进战略,加快云孝交通对接。推进孝汉交通一体化,力争孝汉大道三期全线贯通、汉孝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推进316国道改扩建,开工建设107国道外迁工程,启动孝感至汉川、孝感至应城一级公路建设。推进“四城同创”,深化城市综合管理考评机制。实施城市畅通工程,组织“城管综合会战”,重点解决孝感城区交通拥堵、占道经营、噪音污染、广告乱设、站前广场混乱等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

踞持城市新区、产业新城“双轮驱动”,统筹推进县市城区、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支持汉川城北、应城城南、安陆河西、大悟高铁、孝昌澴西等城市新区建设,通过产业带动就业、聚集人口。以“四化同步”〔22〕试点镇为示范,以30个市级重点镇为依托,打造一批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工业强镇、农业大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旅游旺镇。以建设新社区为载体,通过镇村联动、有序集并、整体搬迁等措施,建设新农村。加强特色古镇、传统村落保护。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居住登记制度,加快人口市民化进程。

以壮大产业为核心,强力推进市直“三区”跨越式发展。支持市高新区围绕五大产业聚集区进行招商,做强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实现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建设8个新社区,落实失地农民保障机制;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创新服务、孵化、融资平台,引领“一区四园”发展。新签约、开工、竣工项目各2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支持市临空经济区抢抓汉孝大临空建设机遇,加快与武汉对接步伐;加大招商和落地项目建设力度,力争普洛斯项目建成运营;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亿元以上,力争3个新社区全面竣工。支持市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推动核心景区标准化建设,加强生态保护,提升景区品位,加快打造成为华中地区旅游品牌、武汉城市圈重点旅游目的地。

发挥各地特色优势,协调推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加大重大项目、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政策资金的统筹协调力度,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扩大经济发达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镇级市试点,做大做强乡镇经济。支持孝南发展纸制品、家具森工等特色产业,培育7大百亿产业集群〔23〕。支持汉川做大工业规模,进入全省一类县市区先进行列。支持应城盐化产业转型发展,推动厨卫家居、食品医药产业实现集群发展。支持云梦拓展“一区三园”〔24〕,唱响“楚国别都、黄香故里、古泽云梦”旅游名片。支持安陆建设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提升“李白故里、银杏之乡”知名度。支持大悟发展绿色能源、科教文化等特色产业,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区。支持孝昌机械电子产业进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省山区经济强县。

(三)把改革创新作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根本动力。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创新驱动,拉动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大众创业,激发市场的新活力。

按照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力有序推进改革。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坚持把改革贯穿政府工作始终,以政府自身革命为引领,带动主要领域改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的后续工作;做好国务院、省政府新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承接工作;深化“三集中三到位”〔25〕改革,动态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完善市级行政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综合执法、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公车制度改革。在经济领域,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出台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新开发园区体制机制的意见;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深化物价、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启动不动产登记工作,加强产权市场卡设,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在社会领域,全面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展分级诊疗、医养结合试点,抓好8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

发挥科教、军工优势,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新业态、新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转化重大科技成果30项。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依托武汉及本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市级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建省径企业研发平台3-5家,争取国家和省科研项目50项。搭建军民融合信息交流平台,推动军工企业利用设备、技术、人才优势,寻求战略合作者,鼓励军工企业开展合资合作、扩大民品生产,支持本地企业配套生产军品。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

围绕释放创造潜能,鼓励大众创业、全民创业。简化行政审批,打破市场壁垒,激发市场活力。完善创业服务平台,建立政策激励机制,组织实施“六大创业工程”〔26〕,支持有专利、有技术、有创业意愿的人创业。继续实施“槐荫人才计划”,大力集聚创新人才。深入实施回归创业工程,新创办投资500万元以上回归企业600家。

(四)把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推动社会事业进步的目标。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的差距,全力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织牢社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三张网”,确保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以彰显孝文化特色为着力点,推动文化事业迈出新步伐。用好孝文化研究成果,开展孝廉、孝德、孝亲、孝诚系列活动。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办好中华孝文化旅游节。新建一批村级(社区)文化广场,加强农家书屋管理利用,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引导人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做大孝感日报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等文化龙头企业。

以促进教育公平为方向,协调发展各类教育。新建、续建教育项目11个,对322所学校进行“全面改薄”〔27〕。实施“城乡校际联盟行动计划”,推进校际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利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发展特殊教育。优化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启动湖北工程技师学院建设,加快职教资源整合,创新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湖北工程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发展。加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监管。

以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卫生计生服务。推动城市卫生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市县、县乡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缓解“看病难”。创新支付方式,加强价格监管,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缓解“看病贵”。实施孝感中医院、孝昌第一人民医院、云梦城东医院、应城和安陆妇幼保健院等改扩建项目,改造提升8个乡镇卫生院。关心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2个点。

以最严格的全过程监管为手段,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支持云梦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达到96%以上。加强食品药品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追溯体系。对城镇餐饮行业实行信息公示制度,对农村集体聚餐实行备案管理。对城镇药品零售企业实行电子监控全覆盖,对乡村医疗机构药品强化规范管理。治理“餐桌污染”,依法严厉打击“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方向,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加强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建设,增强社会调适功能。推进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进社区,深化网格化管理,增强三个“1+_”服务体系〔28〕活力。加强村级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和监督,推进村务公开规范化、常态化。深化城乡警务改革,构建适应动态治安特点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法治孝感、平安孝感。深入开展综治信访维稳“六大行动”〔29〕、健全完善“十大机制”〔30〕,全面推进“阳光信访”和依法逐级走访,支持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加强源头控制,开展隐患排查,实施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居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加强人防建设,发挥好人防设施的城市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发展慈善事业,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做好外事侨务、统计调查、对台、老龄、残联、地方志、档案、保密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依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支持中央、省驻孝单位建设和发展。

(五)把民生改善作为政府工作的落脚点。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兜住底线,更加注重困难群体、特殊人群的就业救助,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踞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最大限度地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深入推进“双助”行动,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突出做好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发展与就业政策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训,推进就业机会平等,让更多的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就业技能、获得应有的岗位。

踞持保障和救助“两手抓”,构建更加牢靠便捷的社保“安全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拓展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应用功能,方便人民群众就医。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加快城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扩大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覆盖范围。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和管理力度,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9万套,建成1.9万套。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

踞持保护、建设、治理“三位一体”,建设生态孝感。策划建设一批生态、环保项目,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支持大别山试验区突出发展生态产业。推进“绿满澴川”行动,支持孝昌、安陆创建省径林业生态示范县,支持孝南朱湖、汉川汈汊湖、安陆府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加强老灌湖、云梦曲阳湖等湿地保护。推进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建设,确保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验收达标。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深化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工作。加强重点湖泊生态治理修复,严格落实人大决议,保护好王母湖、野猪湖。实施槐荫河、府澴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推广清洁燃料,严控交通和施工扬尘,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确保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年行动,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健全完善一企一档、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制度,确保达标排放。两年内全部关闭双峰山沿线采石场。

各位代表,市政府今年将继续办好“十件实事”。①实施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以上,“双助”帮扶20__名困难人员就业创业。②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资助各类贫困学生6万人以上,资助资金1.2亿元以上。③医疗救助贫困群众2.6万人以上;为孝感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帮助解决残疾人生活困难。④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建立数据库和健康档案,免费提供健康服务。⑤推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全覆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⑥实现农村客运“村村通”;孝感城区新增公交线路2条。⑦改造孝感城区20条背街小巷,新建改造60条街巷路灯,优化改造5处路口。⑧实施槐荫河截污工程,改善槐荫河水质。⑨推进文昌中学、丹阳中学、实验小学、玉泉小学与市直“三区”4所学校开展合作办学试点,实现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⑩免费定向委培100名新型乡村医生。

三、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核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坚持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切实做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踞持做到依法依规、全面履行职能。编制实施《孝感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在政府部门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用法治引领和规范政府行为。加大向社会力量购买政府服务力度,用法治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手段履行好政府职能。开展法治单位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圆满通过“六五”普法验收。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提升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落实公务员履职问责规定 ,重点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进行追究。

踞持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把执法管理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重点加大对食品药品、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从严惩处执法违法行为。提倡言行文明,热情服务,实现行政执法的公正化、人性化。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让人民群众的诉求得到及时有效回应。

踞持做到主动接受监督、阳光运行权力。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加强对行政审批、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健全完善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事前向人大报告、与政协协商机制,采取现场督办、当面回复等方式,提高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实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开展有立法权城市的申报工作。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完善对同类项目整体打包招标建设机制,全方位加强重大工程监督。

踞持做到务实高效、清正廉洁。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七十五条要求,严格执行“四风”整治〔31〕的各项制度,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推动政府系统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三情”结合破解发展难题,实实在在谋事创业。强化责任担当,每名市政府班子成员、每个政府部门确定3—5个重点难点工作,定期督查推进落实情况。改进抓落实的方式方法,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检查督办在一线、落实到位在一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市政府领导、政府部门负责人主体责任,严以修身、严以律已,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形成实实在在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清廉政风。进一步加大惩治和预__败工作力度,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勇担重任,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努力完成“__”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谱写孝感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孝感市政府

第七篇 2024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11500字

各位代表:

我代表肇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__年工作回顾

去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紧紧围绕把肇庆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大力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全力抓发展、促转型、增后劲、惠民生、保稳定,圆满完成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呈现出新的发展亮点: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均超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省政府审批,星湖湿地公园创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蝉联全国综治“长安杯”,荣获第__届省运会承办权。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经济增长稳步提升。出台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推进“六个一批”项目和省市重点项目,经济增长拉动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珠三角前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41479元,增长10.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6%、15.7%、8.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0.75亿元,增长1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7.7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70.2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2亿元,分别增长20%、10.5%、13.8%;主要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2751.43万人次,旅游收入205.87亿元,增长14.7%;商品房销售额231.59亿元,增长31.7%。

产业集聚转型加快。出台支持工业主导产业集聚转型政策措施,有82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转为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增加到35家,新创建省名牌产品22个,九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比提高到6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3.45亿元,增长18.1%,增速居珠三角首位。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108家,新组建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26家,成为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91.6%,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混合生产方式出口占比提高到60.5%,外贸出口48.3亿美元,增长27.6%,增速居珠三角首位。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端州区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华南智慧城被确定为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省物联网重点项目。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居珠三角首位,小额贷款公司增至12家,融资超市为555家企业提供贷款54.37亿元。制定现代农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建成53.8万亩高标准农田,56万亩土地实现流转经营,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42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居全省第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新认定清洁生产企业54家,预计单位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3%和5%以上。

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肇庆高新区加快转型发展,引进三浦重工总部等83个优质项目和9个科技孵化项目,创新实施“零土地”招商盘活1710亩闲置土地,与县(市、区)开展“一区多园”合作,连续五年被评为省优秀园区并获评首批省清洁生产示范园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起步区建设全面启动。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主干路网基本成形。肇庆(高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成为省汽车零部件专业园区,成功承办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招商推介会。“肇庆金秋”重大发展平台投资洽谈会签约项目63宗,总投资1791.6亿元。全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88宗,计划投资188.85亿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29宗,合同外资额31.1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12.4亿美元,增长7.8%。

重点项目有效推进。100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0.93亿元,完成率为110.7%,其中38项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排名全省第一。广佛肇高速肇庆段全线动工,二广高速怀集至岗坪支线建成通车,贵广、南广铁路肇庆段进入铺轨阶段,广佛肇城际轨道肇庆段完成大部分路基建设,肇庆火车站综合体、鼎湖大道等重点工程启动实施。59项现代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47.89亿元,星湖新材料铝板带等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国电热电联产项目试运营,“西电东送”直流输电工程肇庆段建成,省天然气管道肇庆段即将完工。景丰联围加固三四期和封开西江干堤达标加固等水利工程启动建设,完成18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城市扩容提质,着力优化宜居环境,城乡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城市建设有新成效。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实施。完成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估报告,编制实施市城区11项专项规划、12项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肇庆新区成为省重大创新平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低碳发展专项规划通过省审批,中央绿轴生态城被住建部确定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总投资200亿元的11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引进国际商贸城等优质项目。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推进,阅江大桥、城东新区城市综合体、广佛肇城际轨道鼎湖站综合开发项目、下湾城市公园等项目顺利实施。启动端州城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率先在全省创建城市管理“执法通”防控平台。各县(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实施,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全市新动工及续建“三旧”改造项目50个,新增动工面积2580.9亩。

镇村建设有新面貌。实施创建幸福村居五年行动计划,乡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村庄规划覆盖率提高到72%。新创建省卫生镇7个、省卫生村215条,建成市级宜居城镇10个、宜居村庄79条、生态文明村100条、宜居社区19个,累计建成名村示范村129条。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402.56公里。建成农村垃圾集中收运“一镇一站”、“一村一点”。

生态建设有新进展。制定实施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治理方案,强化建筑陶瓷等行业整治改造。对192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环境信用管理,完成217个污染减排项目和74个重金属污染源综合整治项目。划定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75个。及时有效应对贺江水污染事件。完成星湖水质整治外坑渠清淤工程。造林30.5万亩,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和森林碳汇工程分别完成14.8万亩、8.5万亩,总体进度居全省前列。新建城市绿道慢行道118.7公里。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每平方公里增加到1.38亿元,被评为省部共建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先进单位。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保障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公共财政用于11类民生支出132.1亿元,增长10.8%,占预算支出67.6%。投入惠民实事各类资金合计44.25亿元,市十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7196人,实现创业345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1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9%。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从四类提高到三类。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468套,建成3476套,均超额完成任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5322.89万元,新建平价商店53家、标准化惠民农贸市场12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年度目标以内。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662元,分别增长10%、12.5%。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任务全面完成。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到1504元。发行社会保障卡310万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额度分别提高到55万元、25万元,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广州等地医院实现医保异地联网即时结算,医保经办服务网点覆盖所有乡镇(街道)。低保范围扩大到年人均收入低于3000元的农村居民和低于4560元的城镇居民,提高了“五保”和孤儿供养标准。累计投入救灾款物72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656户因灾房屋重建。新一轮扶贫开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52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省教育强县(市、区)实现全覆盖,教育强镇覆盖率达92.3%。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建成使用并创建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和普通高中优质学校比例分别达到95%、83.9%。共有4.89万名学生享受中职免学费政策,实施了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四会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初见成效。全市各类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平价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村卫生站全面使用基本药物。建成覆盖市、县、镇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解决了16万多人听广播看电视难问题。通过“中国砚都”复评,端砚文化产业园、四会玉器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项目进展顺利。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年度考核验收。第十二届全运会金牌数居全省第六,成功承办省第三届体育大会并取得全省第四的历史最好成绩。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人口计划任务。制定了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目录,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登记在册社会组织增至1308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258宗,成功率达98%。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力度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人防、国防动员、地方志、档案、气象、水文、地震、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驻肇部队和各级驻肇单位为肇庆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管理服务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

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向市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8次、提交各类专项工作报告23件,按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2件。办理政协提案130件。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实施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制度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获评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行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转移、下放、委托管理审批事项共233项,赋予高新区、新区第二批67项市级管理事权。成为全省企业登记相关领域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省网上办事大厅肇庆分厅开通运行。市行政服务中心审批业务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提速74%,公众满意度达99.8%。食品药品监管和卫生计生部门机构改革启动实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挂牌运作。八成乡镇建立农村“三资”监管平台,“便民通”政务服务平台在全市乡镇推广,镇级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

勤政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压减会议、检查和评比活动,清理规范机关办公用房,“三公”经费支出减少12.6%。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化政风行风评议,作风明查暗访常态化,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健全领导定期接访下访包案制度,市领导共接访928批次2631人次。政务公开走向制度化,创办《市民问政》电视节目和政务微博。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得到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常态化实施,惩治和预__败体系更加健全。

回顾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新成效,我们深深感到,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和社会各界凝心聚力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肇庆建设发展的外来投资者、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力度有待加大;主导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还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化整体水平偏低,产城融合发展有待加快;空气质量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与群众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改善民生任务依然艰巨;政府职能还需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建设仍需加强。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__年工作安排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党的__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我省大力推进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和粤东西北加快崛起,为我市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勇于改革,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部署,深入贯彻《珠三角规划纲要》,大力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坚持把加快发展与提高效益、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统筹抓发展、促转型、优环境、惠民生、保稳定,确保人均生产总值赶超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为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打下更坚实基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实际吸收外资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下达计划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实现赶超为标杆,着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和消费的拉动作用。全年安排重点项目100项,计划投资361.52亿元,其中计划投产10项、续建50项、新开工40项。继续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确保贵广和南广铁路肇庆段、肇花高速、二广高速怀集至连州段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广佛肇高速、广佛肇城际轨道、火车站综合体、客运总站、肇庆东站等综合性交通枢纽工程,力促汕昆和汕湛高速肇庆段年内动工,抓紧开展柳肇铁路和怀阳高速肇庆段前期工作。全年安排现代产业项目59项,计划投资135.96亿元,加快推进风华高端电子、三浦重工、维信橡塑等新建扩建重点项目,推动国电热电联产项目达标达产,协调加快大唐国际、中电国际热电联产项目和一批风电项目建设。落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活动计划,发展壮大服务外包产业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打造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电子口岸,创新实施“三个一”通关模式,提高优势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争取建设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力促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积极培育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本地优势产品“网上行”。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升级改造和农超对接,抓好城东新区等新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东新区城市综合体、广佛肇城际轨道鼎湖站综合开发等重点商贸项目。加快建设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推动星湖风景名胜区创建5a景区,推进七星岩北门广场、鼎湖山新入口广场等项目建设。优化房地产业结构,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发展。

二、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激发体制机制活力。抓紧落实省13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切实抓好市15项重点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实施“非禁即入”的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在线备案制,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特许公共经营领域,在肇庆高新区和肇庆新区试点推行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全口径的预算编报体系,推行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制度,探索实施财政股权式投资。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支持优质企业通过改制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发展普惠金融。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方式,大力引进保险、信托等长期资金和战略合作伙伴投资城市建设,建立有效防控债务风险的融资平台,争取发行市政债券。协同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一体发展,积极参与编制实施珠三角新的五个一体化规划,提升广佛肇、肇梧、肇贺战略合作水平,深化肇港澳台合作,积极拓展与东盟的合作。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稳步推进“土地股份化”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力争山区县全部乡镇基本建立“三资”管理交易平台、60%的行政村建立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国有林场分类改革,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建设。

三、以集聚创新为路径,着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强化落实“一核、两带、三板块”工业总体布局和“4+3+2”工业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措施,组织实施产业链延伸配套工程。加快肇庆高新区转型发展,深化“一区多园”合作,实现大旺产业转移园“二次扩园”,启动中心服务区规划建设,同步推进重大项目引进和现有产业改造升级。坚持“企业进园区、园区近城镇”发展,加快各地特色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力争更多县(市)区建成省级产业园、每个园区形成若干特色主导产业。着力实施高成长性企业“倍增工程”,发展壮大50家可在三年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翻番企业,培育一批年主营业务超10亿元、30亿元、50亿元企业,力争实现超百亿企业“零”的突破。深入开展“送政策下基层进企业”活动,组织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民营企业素质提升工程,支持中小微企业发行融资集合债券,促进中小微企业扩产增效。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主导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长春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肇庆分园和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推进产业集群联合创新。积极打造智慧肇庆,推进光纤入户、wifi热点覆盖和4g网络建设。以推动技术标准化为重点,积极创建省质量强市示范市。推动肇庆新港、三榕港打造成为西江物流枢纽港,扶持发展物联网应用、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双龙”产业城、华南智慧城、中巴软件园和云服务产业园建设。严格项目能耗准入管理,加快节能改造。

四、以扩容提质为方向,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开展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修编完善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筹推进“一江两岸”整体城市设计,抓好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管网管线规划。深化肇庆新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推动中央绿轴生态城开发建设,重点抓好政文组团市政道路等项目。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阅江大桥、鼎湖大道、大旺至端州一级公路改造、下湾城市公园等城际衔接项目,规划建设崇禧塔、阅江楼、梅庵三大历史文化街区,推进江滨西堤示范段等“三旧”改造项目,开展城中村改造整治试点,统筹开发城市地上地下空间。探索构建县域新城和中心镇产城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县域新城区扩容建设,推动怀集建设肇庆城市副中心,编制实施特色名镇总体发展规划和100条行政村规划,对特大镇赋予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增强中心镇衔接城乡功能,促进小城镇专业化、集约化和特色化发展。优化城际公共交通规划,增加跨市公交线路。继续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分类放开城镇落户政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五、以重大平台为载体,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强化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建立招商项目统筹分享和协调跟踪机制,推动省市协同招商、园区联合招商和主导产业招商,创新实施小分队专业招商方式,重点引进强链补链大项目。突出抓好肇庆高新区招大引强聚智,重点引进世界和中国500强的总部项目、龙头项目。大力推进肇庆新区战略产业招商,重点引进节能环保、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产业重大项目。推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创新建设管理开发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引进优质项目。加快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整合发展,积极开展联合招商,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六、以惠农增收为重点,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贯彻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建设44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和14个国家级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推进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组建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抓好“菜篮子”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推广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扶持家禽业稳定发展,提高柑桔、花卉苗木、南药等特色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积极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10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创建20家市级农业股份合作示范社。发展壮大珍贵树种、良种油茶、竹子等特色林产业和林下经济。推进景丰联围加固三四期、56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工程。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公路硬底化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产业扶贫,构建脱贫致富长效机制。

七、以生态环保为抓手,着力建设宜居美丽家园。编制实施国家生态市创建规划,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__”后半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行动计划,实行区域及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积极探索环境治理市场化机制,稳步实施环保第三方监管和治理。加大空气质量综合治理力度,推动高耗能行业燃煤企业改用天然气,抓好陶瓷等行业整治改造,强化“黄标车”清理淘汰、城市扬尘防治和工业锅炉整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完成星湖水质整治首期工程,加快新区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污水处理二厂等项目建设并完善配套管网,城镇污水处理率力争提高到83%。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坚决依法关闭不符合环保排放要求的重污染企业。完善环境应急体系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增强环境监察监测能力。编制实施市域环卫专项规划,加快市垃圾发电厂、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市医疗废物处理站新站建设,新创省卫生镇6个,新增省卫生村受益人口10万人以上。加快实施“森林之都·美丽肇庆”建设规划,开展新一轮绿化肇庆大行动,新增森林面积8.94万亩、森林蓄积258.27万立方米,新造生态景观林带11.44万亩、森林碳汇8.4万亩,推进羚羊山古栈道文化森林公园、肇庆新区中央绿轴道路绿化、高要紫云路森林景观大道建设,实施103条村庄绿化美化,扎实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查迎检,力争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用地准入管理,坚决遏制违法违规用地,积极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双挂钩”。强化地质灾害治理。

八、以民生福祉为根本,着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创新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抓好社保续保扩面,制订实施城乡居民参保激励政策,完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探索构建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机制,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把年人均收入低于3600元的农村居民和低于5640元的城镇居民及城镇“三无人员”全部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机制。实施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六大工程,实现公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全覆盖,探索实施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保障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继续支持肇庆学院“申硕改大”,推动肇庆医专、科技学院和工商学院升格本科院校,积极引进省部高等院校进驻办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德庆、封开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肇庆新区医院建设和县级医院改扩建,启动乡镇卫生院500套医务人员公租房建设。加强重大疫情监测和防控。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健康服务产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单独二孩”生育政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包公文化园、端砚文化产业园等项目,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支持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精品创作,鼓励创办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深入开展“美丽肇庆·幸福家园”文明创建活动,力争达到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创建标准。启动第__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扎实备战第十四届省运会,规划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依法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建立最严格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实行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健全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机制,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继续推进“平安肇庆”建设,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国防动员和人防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地方志、档案、气象、水文、地震、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的重要作用。

九、以转变职能为关键,着力提升法治服务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建立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制度,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专家顾问的意见建议。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严格落实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和公众参与制度。继续推进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职责,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发展社会组织,扩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深入实施城市综合执法和统一执法。完善行政复议机制,落实行政应诉规则。制定公开政府职能部门权责清单,抓紧制订行政审批保留事项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继续依法向基层下放事权,实现县级以上政府行政审批事项比20__年底减少40%以上。加强省网上办事大厅肇庆分厅与各县(市、区)以及各部门的对接运行,上半年建成乡镇(街道)网上办事站。健全社会普法机制,推进法律服务进村进社区。创新调查研究、政务公开和网络问政等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办好政府服务热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强化明查暗访常态化,切实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提高公务员执行力。完善惩治和预__败体系,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在落实省十件民生实事有关任务的同时,市政府将全力办好今年十件惠民实事:一是提升就业社保水平。新增城镇就业466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0__人,促进创业2650人,组织劳动力转移减免费培训320__人。完成全市市民社会保障卡发放,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卡户籍人口全覆盖,并以此为载体开通政府“一卡通”公共服务。二是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创建省教育强镇8个(广宁县2个、封开县2个、怀集县4个)。三是提高底线民生保障。适时启动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临时价格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建设30个农村幸福院示范点。落实低保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四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市级财政统筹20__万元,用两年时间实现全市乡镇卫生院设备装备“五个一”目标。90%以上乡镇卫生院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80%以上。五是推进保障住房建设。新增保障性住房4649套(户),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共4507套(户)。继续推进水上居民安居工程,年内计划安置514户。六是实施平价惠民工程。扶持建立一批农超对接示范点、平价商店和农民合作组织农(副)产品直销店,构建与20个小区、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基地对接的农(副)产品配送服务平台。七是优化公共文体服务。动工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市文化馆新馆、市档案馆、市少年宫,实施全民阅读工程。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1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启动第__届省运会新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八是推进城乡道路改造。加快推进端州城区“断头路”建设,启动紫云路、新园路(信安路—端州一路)、黄岗路(砚都大道以北—紫云路)、黄岗四路西段、建设二路共5条道路建设。完成全市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300公里。九是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完成第三批40条名村、35条示范村创建工作,鼎湖区、四会市、高要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创建市级以上生态村(镇)各不少于2条(个)。完成市垃圾填埋场扩容(二期)工程建设,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北岭山森林步梯公园,规划面积510公顷,建设3条登山步道、1个主入口广场及配套设施。十是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全面完成市三防指挥部决策系统升级改造,在肇庆城区建设5个安全气象社区试点,每个社区设立一个气象灾害防御服务站。

各位代表,谱写伟大“中国梦”的肇庆篇章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中共肇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锐意改革,务实创新,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而努力奋斗!

20__年肇庆市政府

第八篇 市统计局组织学习政府工作报告550字

市统计局党支部十分重视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坚持举办机关理论学习讲堂活动,要求班子成员带头演讲。3月22日上午,党支部副书记、总统计师为全体干部职工解读了栾天猛市长在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她首先介绍了报告的特点和框架、我市当前的形势,还简要介绍了内蒙古政策支持若干依据和讲解了内蒙古自治区当前“五个基地”、“两个屏障”和“一堡”的发展定位。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全体职工解读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的扎兰屯市__年项目工作引领,城镇化带动,四大支柱产业并举,生态环境、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和民主法治支撑十个板块的重点和亮点,以及扎兰屯市在产业、城镇化、大民生保障、社会管理、政府自身建设五个方面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详细解读了市政府__年的工作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宣讲结束后,支部书记、局长陈希国要求办公室将《报告》的讲解课件传到局域网,全体职工一定要结合课件通读《报告》全文,深刻领会扎兰屯市八届二次人大会议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努力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和目标完成情况预测能力,为我市圆满完成__年奋斗目标和顺利实现“__”规划,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第九篇 市政府采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5100字

政府采购工作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发挥财政政策功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日益显现。11月份,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听取了市政府采购办(以下简称市采购办)工作情况汇报,分别召开了供应商、招标代理机构、采购单位、投资评审机构、评审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并到政府采购额度大的市电子政务办实地了解政府采购工作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府采购工作成效

近年来,常德市采购办以规范操作和健全监督体系为核心,突出改革创新,推进政府采购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狠抓扩量提质,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工作成绩居全省前列。

(一)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我市政府采购规模逐年扩大,目前采购总量位居全省市州第二。2024-2024年全市共完成政府采购预算金额47.58亿元,合同金额41.93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市本级预算金额6.21亿元,合同金额5.45亿元,年均增长23.2%。2024年1-10月,全市完成采购预算16.71亿元,合同金额14.78亿元。其中市本级预算金额2.85亿元,合同金额2.47亿元。

(二)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拓展。市采购办以规范采购行为为重点,按照“应采尽采”的原则,不断拓展政府采购新领域。一是资金上有拓展。将所有使用财政性资金,纳入财政管理的其他资金或使用以财政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借(贷)款进行采购的项目,以及事业单位使用经营性收入进行采购的项目全部纳入政府采购。二是货物和服务项目上有拓展。我市的货物采购项目已达132类,服务方面包括了规划、勘探、设计、中介服务、线路租赁及物业管理等。对公务车辆实行了“五定”政府采购模式,节约了资金,规范了管理。三是工程上有拓展。从2024年下半年起,对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建设工程项目实行政府采购,100万元以上的全面介入监管。2024年市本级全年实施政府采购建设工程项目41个,合同金额2852万元。

(三)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健全。一是从工作制度上进行规范。以《政府采购法》为准绳,市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集中采购代理的通知》等17个文件。二是从运行体系上进行规范。实行了管采分离制度,改变了以往采购办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问题,将原来承担的操作职能全部交给集中采购代理机构和采购单位,采购办只负责监管,监管制度更趋科学。实行了随机抽取代理机构的制度,取代原有的采购单位随意指定代理机构的方式,基本杜绝了这一重要环节的商业贿赂和采购腐败,维护了行业健康发展。三是从采购费用上进行规范。招标代理费和专家评审费改由财政支付,减少了代理机构和供应商的经济往来,挤压了项目委托的寻租空间,从根本上杜绝了采购代理机构乱收费的行为。

(四)政府采购监管不断强化。推进阳光采购是政府采购的关键和核心,市采购办强化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管,联合纪检、审计部门推行综合监管,实行涵盖政府采购全过程的电子监管。一是抓好采购预算管理。自2024年起全面启动市本级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做到有预算严审批、无预算不审批,为实行批量集中规模采购奠定了基础。2024年市采购办完成了市直单位2024年政府采购预算同步编制和批复,共批复采购预算单位125家,采购预算金额1.82亿元。二是加强集中采购代理机构管理。市本级招标选定了5家集中采购代理机构代理市级政府采购项目,市采购办对标书制作、信息发布、开标、评标等环节加强监管。三是强化评审专家管理。目前,市级专家库达519人,涵盖58个专业,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基本能够满足政府采购项目评审的要求。四是实施政府采购信息公开。所有政府采购信息一律网上发布,标书审核、发布,专家抽取、通知,信息整理上报等均通过网络完成。至2024年上半年止,全市累计发布政府采购信息4612条,信息公开量稳居全省市州第二。五是实施政府采购验收监管。验收管理制度的建立确保政府采购项目能按合同兑现。每次采购完毕后,供应商提出验收申请,由审计、纪检、技术专家和采购单位代表形成的验收组,采取抽样检验方法,对照招标文件进行验收,出具验收报告后方可申请付款。

(五)政府采购效果不断凸显。一是节约了财政资金。2024-2024年,全市节约预算资金5.65亿元,相当于增加了5.65亿元的政府可用财力,资金节约率11.87%,其中市本级节约预算资金0.76亿元,资金节约率12.24%。2024年1-10月,市级政府采购节约预算资金3800万元,资金节约率13.33%。二是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围绕“阳光采购、服务常德”这一主线,政府采购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注重扶持本地企业,帮助进入政府采购市场,促进了地方企业做大做强。三是促进了廉洁采购。所有采购事项信息公开、程序规范、规则透明、尺度统一,大大提高了采购工作的透明度,让采购权力在监管和制约下运行,发生在政府采购领域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从制度设计上保护了干部,减少了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政府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政府采购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政府采购体系。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采购单位依法采购意识有待提高。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采购单位认识不到位,认为政府采购是走程序,无实质性作用。二是采购程序不严格。部分采购单位自行采购后再向采购部门补办手续,存在“先斩后奏”等规避政府采购的行为。建设工程采购资金支付管理不到位,仍然有先采购后备案的现象发生。个别单位片面强调项目的特殊性、时间的紧迫性,招标文件不经评审机构审核就擅自发出,中标结果不在媒体公布,采购合同不报监管部门备案,随意突破政府采购预算,对应该实行公开招标的实行竞争性谈判,对应该实行竞争性谈判的实行单一来源采购,不按政府采购法定方式和规定程序办理。三是采购过程中围标串标现象较突出。部分采购单位事先与关系好的供应商商量好采购细节,在招标文件中设定很多条件,用这些条件保证关系户中标。这种“暗箱操作”方式导致招标时价格偏高,有的甚至还高于市场价,有悖于政府采购的初衷。还有部分采购单位无项目专业人员,请供应商做招标方案,对所需产品确定了技术参数,实际上就定到了厂家,供应商再找几个行业内的合作伙伴一起来围标,实质上就控制了采购单位的采购行为。

(二)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有待加强。一是预算编制不重视。部分预算单位对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不重视,内部协调不够,造成政府采购预算不完整,计划性不强,临时采购现象较普遍。二是预算衔接不及时。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脱节,以至采购过程中无部门预算项目、无资金来源。少数采购单位把编报政府采购预算作为争资金的手段,虚报滥报项目,套取财政资金。三是预算范围不完整。目前的政府采购主要局限于一些预算内安排的易于操作且较为标准化的货物,而对于非标准化产品、采购限额以下的工程及劳务,仍未实行规范的政府采购制度。四是预算项目不细化。预算项目内容简单粗糙,公共支出项目没有细化到政府采购目录规定的产品,对采购商品未作具体说明,缺乏可操作性。一些专项资金需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类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对项目未能分类和细化,实际购买时无法执行采购预算。

(三)政府采购整合力度有待加强。一是资金有待整合。以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为例,部分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游离于政府采购之外。二是部门应加强配合。达到一定规模的建设工程项目要求实行政府采购或招投标,并在财政部门备案,但相关单位以各种理由予以抵触,推行难度较大。

(四)政府采购监管体系有待加强。一是监管队伍有待加强。市县两级采购办人员共32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其中市采购办仅5人,县级采购办仅2-3人,还与县控购办合署办公。由于政府采购项目日益增多,采购办日常事务较多,现场监管仅限于抽查,难于对每个项目进行深层次的跟踪监督。二是监管措施有待加强。目前,对一些政府采购意识不强、有意规避政府采购的单位,没有必要的行政处罚措施作后盾。国家、省规定的处罚措施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对串标、围标的界定取证难;对采购单位不按合同采购的处理难;政府采购预算约束刚性不足,造成监管难度加大。实际执行中对违法行为的监督处罚不能到位,客观上造成政府采购活动中许多违法行为一再发生。

(五)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有待健全。一是与《政府采购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未出台。由于无实施细则,在政府采购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特别是管理体制还不顺,操作上各行其是。各个审批部门之间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影响了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二是《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部分规定有冲突。两部法律所规定的招投标工作监督部门、采购对象、采购方式等方面存在交叉和矛盾的方面。由于政策不统一,多头经办工程招投标活动,导致部门利益之争等问题产生,弱化了政府采购工作的整体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受到制约和限制。

三、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依法采购”。一是要突出宣传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制度。应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努力转变社会公众特别是采购单位对政府采购的一些误区,提高对政府采购工作科学性、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突出宣传政府采购成功案例。要通过宣传成功案例引导全社会树立依法采购的正确观念,努力提高各采购单位办理政府采购业务的自觉性,让社会各界真正接受、理解并支持政府采购工作。

(二)强化预算刚性,实施“计划采购”。一是要做好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要提高对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的认识,细化采购计划,强调科学性和准确性,不得少报、漏报、虚报、瞒报,市采购办要与财政相关业务科室加强对单位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的审核把关。二是政府采购预算一经批复,要严格执行。对无预算或超预算采购的,财政部门不予支付采购资金,增强政府采购预算的约束力。三是不得任意追加采购支出或改变采购项目。对确需追加的采购支出,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

(三)规范采购流程,推行“科学采购”。一是统一规范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市采购办应加大对集中采购机构的培训力度,出台文件规范采购模式,包括规定统一标准化的标书文本、开标程序、评标环节、授标方式等,解决好采购文件制作不严谨、现场组织程序不到位、评审报告不规范等问题。二是建立协调高效运转的内部工作机制。政府采购相关单位要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岗位设置,并对每个采购项目实行跟踪负责制,明确时间要求,从机制上提高采购工作效率。三是借助专家智慧提升采购质量。健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做到公开征集,严格审核,择优选用,专业齐全,素质权威。在立项源头、采购流程、现场管理、履约验收各个环节上充分发挥专家智慧,全方位提升采购质量。四是加快推进政府采购工作信息化。要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支付、资产管理和财政其他业务系统相融合,加快推进财政信息系统大平台建设,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预算执行的刚性。

(四)注重部门配合,促进“和谐采购”。一是要整合政府采购资金,发挥规模效益。采购规模的大小表明了政府采购的成熟程度,也决定了政府调控经济的力度。针对电子政务资源不共享的问题,全市应统筹安排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和资金,打造“数字常德”,建立政府各职能部门及其业务系统之间协同工作的公共数据中心,所需设备和服务项目统一实行政府采购。二是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流程,加强部门配合。要准确定位市采购办、相关审批机构、集中采购机构、采购单位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制度,确保部门之间职责清晰、运转协调。三是将公共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进行资源整合。在当前法律体系没有理顺、体制障碍没有消除的情况下,要根据本市实际,对达不到《招投标法》规定的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基建项目及其招标代理、项目监理等服务性内容要强制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扩大建筑工程政府采购规模。

(五)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廉政采购”。一是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者、监督者,要充实政府采购队伍,不仅要注重专业化建设,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解决监管力量无法满足需要的问题,防止寻租、腐败等现象的发生。二是完善采购监管体系。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做到采购、付款、验收等环节相分离;在信息公开、采购流程、采购结果公告、采购纠纷仲裁等方面彻底公开;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要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和不良行为公告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合同的必备制,对一定标准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进行跟踪;要借助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来充实政府采购监管队伍,形成政府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杜绝违法违纪和腐败现象。三是加大处罚力度。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处罚制度,对处罚程序、处罚形式、处罚内容、处罚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使处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有可操作性。如对查实确属串标围标的供应商,应执行严格的政府采购禁止准入制度等,起到震慑作用。

第十篇 xx年区市政府工作报告10250字

各位代表:

我代表南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十五”和XX年工作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政府几任班子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主动应对区划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按可比口径,预计生产总值年均递增__%;全口径财政收入、区本级财政收入年均递增__%,超过翻番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___,___万元。传统商贸业再现繁荣,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凸显,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进程加快,三产内部结构日益优化,经济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和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完成,人事制度改革日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教育、卫生、城建等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先后与__个县(市)、区建立了友好关系。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引进内资___,___万元、外资_,___万美元,引进项目_,___个,其中超千万元项目___个,超亿元项目__个,有效提升了产业层次和经济运行质量。

----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累计投入__,___万元用于城市建设。打通了亚泰大街、南湖大路等交通动脉,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维修改造道路___余条,道路硬化面积比“九五”净增___万平方米。新建现代化住宅小区__个,新增绿地面积___._公顷,拆除违章建筑__万平方米,改造摸黑街路近百条。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创建活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区面貌大为改观。

----群众基本利益得到保障,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累计开发就业岗位_._万个,_._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_%以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支出逐年增加,困难群众最低生活费和临时救济金及时足额发放,累计发放低保资金_,___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积极促进残疾人康复,安置残疾人就业_,___人次。农村劳动力输出_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_,___元,年均增长__._%。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资源整合成效显著,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市一类一级学校由XX年的__._%增加到目前的__._%,形成了以树勋小学、___中学为龙头的名校梯队;省级一类重点高中进线率由XX年的__._%提高到目前的__._%。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蓬勃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纲要”,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累计获得国家、省、市荣誉__项,奖牌___枚。计划生育率保持__._%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七年负增长。累计投入_,___多万元建设了__个全国一流的社区用房,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社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受到国家的嘉奖表彰。武装、科技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步。

----民主法制不断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成效明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面完成“四五普法”任务,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依法治区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推广电子政务,全力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充分发挥区长公开电话作用,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交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管,保持了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XX年是“十五计划”的收尾之年。一年来,我们按照区委十届五次全会的部署,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积极构建“三大”板块,全力发展“六大”经济,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南关区进入了发展快车道。预计到年末,全区生产总值实现___,___万元,同比增长__%;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___,___万元,区本级财政收入实现__,___万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__._%和__%;引进内资___,___万元、外资_,___万美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___%和___._%;固定资产投资实现___,___万元,完成年计划的___%。

1、深入实施三产兴区战略,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乔赛数码商城等名企名店相继落位,健康娱乐城建设和南岭体育场招商有序推进,磐石路商业街建设步伐加快,重庆路、南湖大路等四大商圈活力日增。亚泰大街新填充商用面积_.__万平方米,沿街企业已达___余家,年新增税收_,___万元以上,三产隆起带日显繁荣。专业街集聚企业___户,年销售额达__,___万元以上,实现税收_,___万元,特色经济规模日益壮大。重点商务楼宇引进企业___户,通钢国贸、茂祥药业等一批名企入驻运营,总部经济势头迅猛。“千店工程”新开店铺___户,完成年计划的___%;__条创业路聚集商家_,___户,民本经济日益活跃。

2、积极谋求结构调整新途径,都市工业探索取得新突破。在我区被市里确定为都市工业示范区的基础上,又获省批准在南部新城建设都市经济开发区,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起步区占地__万平方米。都市工业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打开了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为全区加快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3、大力实施城建强区战略,城建经济实现新突破。加大城市开发、改造力度,自我加压,主动出击,把全区的一些城建项目纳入了全市大盘子,争时间、抢进度、保质量,改造巷道___条,总量全市最多;改造棚户区_处,占地面积__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面积___万平方米,为年计划的___%;新增绿化面积__公顷,完成了解放大路千米灯光隧道等美化、亮化工程,城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凸显。

4、进一步促进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千方百计做好区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打造了健康胡同等一批国家、省、市先进社区和示范社区,启动了“平安南关”建设工程,全力组织防汛救灾,高度重视禽流感疫情防控,大力推进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巩固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十五”期间特别是XX年,是我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环境日益优化、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升的时期,为新一轮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中,南关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先进单位”,计划生育、环保、爱国卫生、社区建设、再就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喜人成绩,获得国家、省、市近百项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得益于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南关区人民政府,向作出无私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社会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及驻区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五”期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是政府工作必须一以贯之的主题;坚持执政为民,服务百姓,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是政府工作必须时刻牢记的宗旨;坚持求真务实,勤廉为政,是政府工作必须大力倡导的作风。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城区功能的培育与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产业支撑能力不强,财政税收基础薄弱,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壮大经济总量和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发展压力较大;政府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些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与加快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

“十一五”是我区实现快发展、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既有来自外部竞相发展的巨大压力,又有自身阶段性的突出矛盾,产业结构单一、财政支撑体系脆弱以及区域空间狭小等问题仍将存在。但是,我们更要看到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和条件。国家继续加大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扶持,省市确立了跑步发展、率先发展的目标措施,“南资北进”的趋势日益显现,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南部新城建设的全面展开,省市加快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出台,伊通河风光带的建设以及我区省级都市经济开发区的启动,等等,更给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最直接、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尤其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不断增强,全区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进,具备了率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只要我们坚定必胜的信心,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克难攻坚,聚精会神抓经济,千方百计快发展,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南关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十一五”期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构建和谐南关为目标,实施“三产立区、城建强区、和谐兴区”三大战略,改造北部、繁荣中部、开发南部,发展商贸经济、城建经济、总部经济、民本经济、旅游经济、都市工业经济,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努力把南关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

“十一五”期间南关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生产总值达到___,___万元,年均增长__%。

——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___,___万元,年均增长__%。

——招商引资累计达到___,___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___,___万元,年均增长__%。

——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_.__‰以内。

按照这一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我们在今后五年的发展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强化发展意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力争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上实现率先发展和突破;强化机遇意识,抓住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等历史性机遇,引资金、上项目,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新突破;强化创新意识,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强化统筹协调意识,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和谐,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在发展方向上,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注重内涵提升,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对财政的贡献水平;在发展业态上,由传统商贸型向现代商务型转变,在整合提升传统商贸业基础上,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信息中介等新型业态;在发展布局上,由分散型向聚集型转变,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向规模和空间要效益。

(三)坚持“城建强区”战略,强化承载功能

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全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规划相衔接,科学制定并组织实施分区规划,整体设计,连片开发,突出商业项目和商业设施建设,以此拉动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坚持城市建设与增强承载功能相结合,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打造一流的区域发展环境;坚持城市建设与完善城区功能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城市建设对教育、社区等各项事业的牵动和服务作用。

(四)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强化开放理念,树立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意识,以前瞻的视角、开放的思维、开阔的胸怀,积极融入国际国内的大循环,努力实现与先进地区在各种层面尤其是思想方面的对接、同步;树立对外开放形象,下大气力全方位宣传和展示南关,塑造南关独特的对外开放品牌形象,提高南关对外知名度;打造对外开放环境,强化安商、扶商、富商的服务理念,努力建设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的发展环境,增强环境吸引力;健全对外开放体系,逐步建立与国际经济相融合的经济架构,进一步扩大文教卫生等领域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努力促进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五)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南关

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大政府对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保证群众公平分享各种社会资源。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努力建设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活力南关。

三、二__六年重点工作任务

XX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必须坚持高标准起步,确保“十一五”实现良好开端。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从南关实际出发,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夯实经济基础;更加注重城建与经济的融合互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快社会事业均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服务型政府建设,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XX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实现___,___万元,增长__%;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__,___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__%;固定资产投资完成___,___万元,增长__%;实现招商引资___,___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_,___元,增长_%左右。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XX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构筑新型产业格局,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坚持壮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强化特色,加快构筑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传统商贸业为基础、以都市工业为新增长点的城区经济新格局。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把南部新城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中地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南部新城行政办公板块、金融商务商业板块和科技文化板块。加快培育发展金融保险、评估中介等各类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以永新医药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全力壮大以全安广场为中心的现代商务板块。加大对天津家世界项目的扶持力度,促其在年内完成购物中心和高档写字楼建设;尽快盘活中安、中粮大厦;依托通钢国际大厦、财富广场、__世纪国际商务总部等楼宇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促进解放大路商务楼宇带的繁荣。努力打造以南岭体育场为中心的体育文化板块。加速整合体育产业资源,实行省市区联合互动,加快综合性体育健身商品城建设,逐步将体育场区域打造成集竞技、休闲、娱乐、健身、购物于一体的开放式广场。加快启动伊通河生态旅游经济板块。主动参与改造治理工程,结合南关区产业布局,力争在重要结点、重要地段增加商业设施,积极开发水上、冰上、岸上休闲娱乐项目,着力打造伊通河休闲旅游观光带。探索市区联动机制,整合道台府、文庙、雕塑公园等各种人文景观资源,积极发展旅游经济。

2、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增强产业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北部传统商贸业改造提升步伐,对长春饭店、公交公司原址地块进行包装推介,加快开发进程;推进亚泰富苑商务楼招商,改造三马路布料批发市场,进一步繁荣重庆路商圈。借助永春路棚户区等黄金地段的商业开发,大力整合市场资源,盘活新华联、亚细亚等闲置商业资源,加快中远快运及永春二期改造进度,壮大永春商圈规模。扶持龙兴商贸园发展,科学调整经营定位,与站前商业区相衔接,提高龙兴商圈竞争力。全力加快磐石路现代商业街、卫星路瑞阳广场、万达二期等重点商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实现部分商家入驻营业,推进南湖大路商贸板块建设。进一步壮大提升专业街的规模和品位,巩固、发展创业路,继续实施“千店工程”,积极发展社区经济,推动富有特色的民本经济上规模、上水平。

3、加快启动都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举全区之力,加快启动__万平方米的起步区建设。抓紧前期的各项准备,尽快搭建园区开发组织机构,高标准、高起点制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科技型、劳动密集型、环保型和现代服务型等都市经济;做好园区范围内地上物的调查摸底和园区建设投入概算,年内完成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活政策,超前搞好推介招商。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北部老城区闲置资源,积极发展都市工业。

(二)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始终是南关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通过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工作推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招商引资质量,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1、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突出招商重点,紧紧围绕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和都市经济开发区建设等,加强对港澳台和沿海发达地区的招商,努力吸引有资质、有资信的大公司、大财团来区兴业,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探索新的招商方式,积极尝试与跨国公司、著名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等新的投融资方式,努力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强化招商部门的主体作用,选调能力强、素质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好的干部充实招商队伍。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对亚泰富苑、伟峰大厦等一批续建的重点项目,搞好跟踪服务,促进尽早运营;对家世界、中远快运、万豪地产等一批新建项目,主动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有意向协议的项目,要盯住不放,力促落位。

2、努力扩大对外开放。要强化对外宣传,利用各种传媒,大张旗鼓地宣传南关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关、支持南关、选择南关。要搞好对外联系,充分利用省会城市中心区的区位优势和驻区省市机关众多的优越条件,密切对外联系与合作,加强与省市和相关方面的协调,实现借力发展。要加强区域合作,主动寻求和扩大区域间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双方互利合作的有效模式,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动发展。

(三)积极推进税源建设,提高财政支撑能力

财政税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采取超常举措,千方百计抓好税源经济。要大力培育引进税源。围绕增加本级收入,着力培育具有支撑作用的纳税大户,通过优惠政策、优良环境,努力稳住现有税源。同时,积极吸引有规模、有潜力、有效益的大企业到南关注册纳税,为财力增长提供动力。要严格依法治税,整治税收环境,加大清理拖欠税款力度,保证税款应收尽收、及时入库。各部门要积极协调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补助,确保可用财力稳步增长。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区街财政体制,发挥各街乡在组织财政税收中的基础作用。

(四)大力发展城建经济,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

依托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在高标准编制好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的基础上,全力加快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进一步提高城区承载能力,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1、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建一号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拓展发展空间。紧紧抓住省市实施棚户区改造攻坚战的机遇,把棚户区改造与改善环境、促进产业升级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强力推进。年内棚户区改造力争新增商用面积__万平方米,重点启动_个带动作用明显的地块,即围绕桃源路棚户区改造,规划建设商务楼宇、美食商贸城等商业项目;围绕长通路棚户区改造,规划建设穆斯林民族特色旅游商业街;围绕东安屯棚户区改造,规划建设大型商服设施;围绕永春路棚户区改造,繁荣永春商圈;围绕市政府南迁,规划改造南部新城棚户区,改善周边环境。年内,全区住宅楼、商务楼、办公楼新开工面积达__万平方米。

2、围绕全区重点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硬环境。主动参与南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里尽快构筑起道路、水电汽等设施的基本框架,协助完成繁荣路东延、___国道拓宽工程。突出商圈建设和板块经济主题,着力改善专业街、创业路周边环境,完成大马路、清明街等__条街路维修翻建,实施三环以内___条巷道铺装,实现平阳街、平泉路等__条主要街路的亮化改造,带动周边经济全面繁荣。

3、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加强区域综合整治,提高城区品位形象。着力抓好公共绿地和社区绿化,积极创建“绿色城区”。加强重庆路夜景观建设,提升清明街亮化档次,对二环以内的___条街路安装路灯,提高商业氛围,改善出行条件。完成永安桥、东安屯明沟改造,彻底解决防汛及脏乱问题。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和环境整治力度,抓好经常化管理,大规模拆除违章建筑,坚决制止市场外溢、乱倒建筑垃圾等违章行为。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专项整治非法排污行为,努力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年内,完成曙光街道市容精品区域建设,_/_以上街道达到“卫生先进街道”,_/_以上社区达到“卫生先进社区”标准。

(五)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充分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1、实施名校带动战略,推动义务教育全面优质均衡发展。抓住南部新城开发和北部棚户区改造的机遇,加快学校布局调整与优化整合;适度拓展名校办学规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提升名校内涵;加强一般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做强做优教育网络平台,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年内,一类一级学校达到__%,一类一级示范学校达到__%。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各类教育,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加快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群众的能力。积极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疫情报告网络等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卫生和食品卫生监管,开展“六小”整治活动,为创建卫生城打下坚实基础。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整合区域体育资源,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参加省十五届运动会,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3、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实施基础工程、窗口工程和共建联建等工程为载体,积极推进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社区、广场和村屯文化,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六)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打牢社会和谐的基础

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树立“以发展促就业”理念,深入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年内力争创造就业岗位_,___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_,___人左右。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解决残疾人康复、就业。

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关爱弱势群体,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研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加快农民住宅小区规划建设,大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活保障制度,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建立长效扶贫救助机制,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困难学生助学基金,确保全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贫失学。

3、大力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构建新型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发挥协会等民间组织作用,增强社区与居民的融合互动,提高居民参与度。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打造“我帮你”社区服务品牌。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培育壮大志愿者队伍。强化宣传教育,面向社区居民,积极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力争使__%以上的社区进入省级示范社区行列。

4、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实施“平安南关”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信访工作力度,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问题。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七)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行政行为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建设实干政府。在全体机关干部中大力弘扬实干精神,推广落实“一线工作法”,积极倡导“少说多干、干实事、求实效”的脚踏实地之风;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勤政高效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求真务实之风;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尊重群众的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建设效能政府。积极向现代企业学习,增强效率和效益观念,优化行政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树立节约理念,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强化亲商、扶商、富商理念,全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和网上办公,努力实现行政管理高效化、服务绩效最大化。认真解决“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促进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促进政府效能提升。

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工作和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团体的意见和建议,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决策“三结合”的公共决策机制,提高民主科学决策水平。

建设诚信政府。积极开展“诚信在行业、诚信在社区、诚信在岗位”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诚信理念。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完善各项服务承诺制度,保持政策措施的相对稳定和连续,言必行、行必果,增强政府公信力,树立诚信政府形象。

建设廉洁政府。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各级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实施政府“阳光工程”,加强行政监察,强化审计监督,完善政府采购,努力防止腐败现象滋生,树立政府廉洁奉公形象。

各位代表,南关区新一轮发展已经迈开了前进的步伐,宏伟的蓝图令人鼓舞,历史的责任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区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主动应对激烈竞争中的各种挑战,为创造南关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十一篇 2024年河北省承德市教育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6500字

市政府:

2024年,市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承德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5年)》和《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承依法行政办〔2024〕18号)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推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切实加强教育系统法治建设等方面,扎实工作、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各项既定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坚持政治站位,切实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___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主要任务,将深化法治实践、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做到了同步开展、同频共振,着力加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一是深入学习贯彻___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学法制度,采取党组学习理论中心组学习、党组(扩大)会、局长办公(扩大)会会前学法与法治专题讲座相结合等方式,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___全面依法治国、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求上来。二是部门主要负责人认真贯彻中共承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意见》(承依法治市委〔2024〕2号),增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使命,增强了法治政府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三是对照《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评分标准(2024年版)》和《承德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任务分解表》,推动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二、履行政府职能,推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一)认真做好部门权责清单编制工作。严格落实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及“三定”方案规定,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法定化。按照市权责清单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市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制的《部门权责清单汇总表》顺利通过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编制完成的《部门权责清单汇总表》共包括共7大类、49项事项,同时认真编制了权力运行流程图和办事指南,并及时通过网站等形式进行了公开。

(二)全面提升教育政务服务水平。一是编制了《公共服务事项通用目录》和《政务服务事项(除行政许可、公共服务)通用目录》“两张目录”,其中《公共服务事项通用目录》包括“教师资格证相关政策咨询”等11项,《政务服务事项(除行政许可、公共服务)通用目录》包括“城市一类幼儿园、农村示范性幼儿园评估认定”等13项;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持续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优化提升工作,认真维护实施清单,做到准确无误。根据《承德市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完成了17项事项的梳理规范填报任务;按照市直部门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调度会议精神,我局积极主动做好数据录入等相关工作;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工作按要求全部填报完成。二是按照《“承德办事一次成”改革效果评估工作方案》要求,围绕“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民办教育办学机构年检”、“师范类毕业生档案调转”等3个事项,我局提供了相关的数据资料。

(三)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承德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承放管服〔2024〕1号),扎实推动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制”、“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提升职业技能等事项”进展顺利,成效显著;认真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我局现在共保留证明事项一项,即“中考“四侨”考生证明”,做到了“清单之外无证明”,真正将“减证便民”行动落到实处。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7项。认真做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工作。对照《承德市公共信用信息资源补充目录(2024年版)》涉及我局的42项事项,认真做好数据信息归集工作。加快推进信用制工作,开展了“诚信单位、诚信个人、诚信群体征集活动及失信败德行为线索征集”。积极开展信用信息宣传工作,每月及时报送信息稿件。

三、健全制度机制,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一)健全依法行政领导组织机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指导、检查、督促全市教育系统依法行政工作,研究重大依法行政工作事项,提出年度工作总体思路,审查年度依法行政工作目标落实情况。领导小组继续下设办公室,负责承担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法规科)。坚持定期例会制度,听取依法行政工作专题汇报,研究部署依法行政工作重大事项,及时协调解决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承德市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办法》,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三统一”等制度规定。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公开的审查、督促、约束、清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根据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承市政办传〔2024〕8号)要求,年内组织开展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四、坚持多措并举,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健全完善行政决策制度。依据《承德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实施细则》、《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实施细则》等制度,做到重大决策于法有据、程序科学规范。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事项决策的必经程序,不断提升行政决策水平。建立了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委《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以及《河北省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办法》、《河北省公平竞争审查政策措施会审办法》和《河北省公平竞争审查政策措施抽查办法》等三项制度。

(二)建立法律顾问和法治副校长制度。持续聘用法律顾问,我局聘请屈树彬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聘期至2024年10月9日止。我局签订的各种协议、合同、约定,均经过法律顾问把关、签字,重大事项由法律顾问出具律师函。完成了全市学校法律顾问人才库和学校法律顾问聘任工作,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依法治校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全市中小学校普遍推行了检察官、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公安干警担任法治辅导员的制度做法,检察官、法官讲一些法治课经常化、常态化。上半年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调研、教育系统法律顾问队伍情况调研等专题调研活动,进一步摸清了底数,为科学决策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参考。2024年9月,承德市检察院检察长张会杰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亲自讲了一堂法治课。

五、着力整章建制,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深化拓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巩固和深化“三项制度”建设成果和成效。年内,按照承德市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通知要求,开展自查整改,对“三个办法”、“四类文本”、“五个清单”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进行了再次“回头看”,开展全面查漏补缺,及时完善了《承德市教育局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试行)》,三项制度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按照市司法局要求,动态调整了《行政执法和罚没事项清单》(2024年版)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并主动进行公开公示。

(二)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认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大教育系统执法检查力度。我局认真制定《2024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精心编制《年度双随机抽查计划》,动态完善调整“一单两库一细则”。2024年共计划开展部门内部双随机抽查4次,覆盖清单中的全部13个事项,牵头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1次,覆盖清单中的全部2个事项。截至目前,抽查任务已经全面完成,检查结果全部及时通过网站予以公示。严格对照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实施抽查,做到“清单之外无抽查”;注重整合抽查检查事项,坚持“能联尽联,应联尽联”,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尽限度减轻基层学校负担。此外,认真做好“互联网+监管”,做到平台数据录入及时、监管事项“全覆盖”。

(三)严格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和管理。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准入制度,把职业道德和法律测试作为行政执法资格准入、办理行政执法证件的重要前置条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执法制度,全面落实“互联网+行政执法培训考试”模式。按照市司法局的统一安排,组织局机关24名拥有执法证件和新申请执法证同志,全部参加了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培训及考试;组织处级领导干部参加了线上宪法法律考试,并全部通过。持续开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行政执法问题专项整治,开展自查自纠,落实“周报告”、“零报告”制度。

六、完善应对体系,依法依规做好疫情防控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一)依法依规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始终坚持“学校防控严于其它单位,师生防控严于其他群体”原则,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做好全市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既严格精准落实上级精神和要求,又不搞层层加码、过度防控,有力有效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平稳有序的良好态势。

(二)依法依规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我局从教育系统面广线长、人员众多的实际出发,坚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承德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升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针对地震、火灾等突发灾害事故等,组织开展实景模拟演练,增强了应急处突能力,确保了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七、强化服务意识,依法有效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一)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一年来,我局共办理信访案件30件,截至目前26件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其中化解市领导包案1起、省领导包案1起。稳控2.9万名民办代课教师始终未参与非法集访,保持了全市教育系统整体信访稳定。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认真履行行政应诉职责,积极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二)认真做好留言办理工作。认真办理反馈人民网网民留言、国务院“互联网+督查”事项,积极利用市长热线、河北新闻网阳光理政网民留言、河北政务网“网民互动平台”、长城网“问政河北”等渠道,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解决群众诉求。其中仅通过市长热线,截至目前就回复办理百姓诉求510余件,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受到广泛好评。我局被市政府办公室评为“2024年三季度网民留言办理优秀单位”;被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新闻网授予“我为群众办实事”2024年度阳光理政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省共100家单位获此称号,我市仅两家单位。

八、强化制约监督,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一)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承德市2024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承市政办字〔2024〕64号),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增强教育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优化服务流程,拓宽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外延,方便群众办事。将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有机结合,按要求编制了《市级政务公开事项目录》和《市级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年内制定出台了《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做好“能公开,尽公开”,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在承德教育信息网开辟专栏,公开群众关心关注的政策文件、机构职能、惠民服务、行政执法等相关信息,畅通信息渠道,更好服务群众。

(二)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重视运用和规范网络监督,建立健络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健全问责方式和问责程序,进一步增强了行政问责的针对性、时效性。认真承办人大代表建设和政协提案,年内共承办81件,答复率100%,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办理满意度达到100%。

九、突出部门特点,全面提升依法治教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一)不断加强教育系统干部宪法法律知识教育。建立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制度,制定学法计划、组织法律培训、开展学法活动,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2024年,我局认真制定了《2024年度学法工作计划》,先后组织学习了《民法典》、《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将___法治思想、宪法和法律知识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律素养。

(二)持续深化学生的法治教育。梳理总结“七五”普法经验,谋划启动“八五”普法工作。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常态化开展教育普法工作,加强大中小学生法治宣传教育。按照承德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2024年全市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承法宣办〔2024〕3号),对照教育部门普法责任共性和个性清单,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年初,我局与市法宣办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宪法法律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承法宣办〔2024〕2号),对宪法法律知识进校园做出安排部署。按照省司法厅、省教育厅、省法宣办通知要求,组织举办了“民法典进学校”暨“我与民法典”征文活动,共分6个组别。经过安排部署、注册学习、作品上传、市级初评等环节,我市最终有110多教师生荣获省级表扬;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各学校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网上学习和“宪法小卫士”行动计划,在教育系统营造了学习宪法、尊崇宪法、维护宪法的浓厚氛围。9月份精心组织举办了法治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全市16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获得各组别一等奖第一名的选手代表我市参加了省级决赛暨全国选拔赛,荣获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我市“宪法小卫士”行动计划的参与率达到37.1%,超过了教育部35%的标准;坚持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为载体,将普法工作贯穿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丰宁满族自治县第六小学、承德县实验小学等5所学校被省教育厅、省司法厅和省法宣办评为“河北省第八批依法治校示范校”。截至目前,全市有50所学校荣获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与市民政局、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和团市委等部门共建的全市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保护基地,陆续接待多批中小学生参观体验、接受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部门法治管理体制还不很理顺,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负责法治的机构千差万别,不少县(市、区)的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又分属于不同的科(股)室,给联系沟通和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工作人员不足,专业人员匮乏。机构改革以后,我科室除了办公室业务以外,又增加了法规法治职能,但人员没有相应增加,尤其是没有法律专业方面的人才。三是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普遍素质不高。我局拥有执法证件的干部仅24名,不仅年龄老化、业务繁忙,而且执法水平、专业素质与新形势下教育执法的要求也不相匹配,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以往成绩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法治承德建设规划(2024-2025年)》、《承德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5年)》、《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4-2025年)》,以上级精神为指导,突出教育系统和教育部门特色,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不断提升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意识和水平。二是不断提升机关行政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办事一次成”改革,真正将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开、该服务的服务好。三是不断提升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水平。要在巩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成果的同时,推动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通过培树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依章办学、依规管理。四是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要优化活动载体、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教育渠道,切实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使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一个新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十二篇 在市政府研究室先进性教育第三阶段动员报告3350字

同志们:我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二阶段已基本结束,按照市委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从现在起转入第三阶段,即整改提高阶段。今天的会议,主要是回顾第二阶段的工作情况,安排部署第三阶段的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要求,确保我室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圆满实效。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正确估价第二阶段活动的主要成效,切实增强做好第三阶段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转入第二阶段以来,在市委督导组的具体指导下,室党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组织全室党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开展“自我检查,民主评议”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征求意见广泛。

一是向市直、县市区有关部门和全室党员发放《征求意见函》和《征求意见表》吸纳意见,共发送《征求意见函》40封,《征求意见表》48份;二是召开党小组征询意见会、党员座谈会,直接听取意见;三是设立意见箱、专线电话,向群众收集意见;四是党员之间相互谈心征询意见,全室党员同志本着坦诚相见,与人为善,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的目的和愿望,打破职务级别界限,采取“一对一地谈”、“几个人一起谈”、“反复多次地谈”等方式,普遍开展交心谈心活动,相互交换意见,帮助查找问题,促进了相互了解,增进了整体团结。支部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类归纳、汇总,共梳理出意见49条,其中对党组意见19条,对支部意见1条,对党员个人意见29条,并及时将这些意见向党员本人作了反馈。

第二,党性分析深刻。每个党员根据支部反馈的意见,对照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反思,认真查摆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剖析思想根源,提出了十分明确的整改方向,形成了完整、深刻的书面材料。

第三,民主评议中肯。在广泛开展谈心活动、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党组和支部分别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

市长郭有明同志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了我室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并在会上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室党组成员带头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普通党员也敞开心扉,坦诚解剖自己,诚恳批评他人,开展健康的思想交锋。对于来自同志间的批评意见,大家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听取,认真反思。

克服了过去生活会上存在的谈现象多,谈实质少;谈成绩多,找问题少;找工作差距多,找思想差距少;自我批评多,相互批评少等问题,切实做到了严肃认真、民主和谐。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后,对党组成员的党性分析情况、成员间开展互相批评的情况以及今后努力方向的情况以《情况通报》的形式在室内党员中进行了传阅。

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后,对每个党员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提出了评议意见,并以书面形式如实向本人进行了反馈。我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第二阶段自查评议活动,虽然进展顺利,达了预期目的,但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征求意见还不够广泛,挖掘问题根源还不够深刻。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整改和解决。下一阶段,即整改提高阶段是在学习培训、分析评议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集中精力解决党员、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在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抓落实、见实效的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能不能在解决党员、党组织和领导班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做好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事关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局,至关重要。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抓住四个环节,扎扎实实做好第三阶段的工作整改提高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坚持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始终,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工作实效,扎实抓好以下四个环节的工作。

1、理清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党组要对前两个阶段中征求群众意见、开展党性分析中查找出来的问题进一步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准群众反映最为突出、最为集中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抓紧解决。

每个党员都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制定个人整改计划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近期、中期和长期整改结合起来,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合理安排。制定整改方案要结合工作实际,突出整改重点,防止在整改问题上出现避重就轻、平均用力和敷衍应付的倾向。

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等作为整改重点;党员个人要把改进作风、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增进群众感情等作为整改重点。

2、听取群众意见,完善整改方案。整改方案要通过一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充分吸纳群众意见;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扶贫联系点,结合开展送温暖、宣讲政策形势等活动,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并根据群众意见进行修订完善。

党组的整改方案,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讨论,并听取督导组意见,修改完善后,报上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领导班子成员的整改计划由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审阅;其他党员的整改计划由党支部审阅。

3、建立工作制度,集中精力整改。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对纳入整改方案的突出问题,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认真加以整改。

要建立整改工作责任制、整改承诺制、整改公示制等,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马上整改;对于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限期整改;对那些应该解决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向群众说明情况,采取措施逐步解决;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大,单靠本单位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积极争取上级党组织协调加以解决。凡是向群众作出整改承诺的,必须抓好落实。

4、公布整改情况,组织检查测评。集中整改工作基本结束后,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党组和支部整改措施落实的情况,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群众有异议或要求说明的问题,要作出解释。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结束后,要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情况进行认真自查,并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查找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进行“补课”。

在此基础上,要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经督导组审阅同意后上报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第三阶段工作取得实效教育活动越是深入开展,政策性越强,越要加强组织领导。我们一定要把整改提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精力投入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一是要认真履行职责。党组要加强对整改工作的领导。

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联络协调作用,协助党组扎实抓好第三阶段每一环节的工作,要为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支部要充分运用电脑网络、报刊和公开栏等媒体与形式,积极宣传整改工作取得的成效,宣传整改工作取得的成效,宣传集中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充分展示党员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二是要认真做好思想工作。

教育活动越是到了后期,就越有可能出现麻痹和松懈情绪。支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继续深入细致地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要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引导和帮助党员提高思想认识,正视存在的问题,增强改正问题的信心和决心。要注意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党员,激发党员同志搞好整改的内在动力。

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实践根本宗旨、严守组织纪律,把解决突出问题、保持先进性与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以整改推动工作创新和发展。三是要加强督促检查。

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对每项整改任务,都要明确完成时间,落实责任人,并认真进行督查。要及时掌握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保证整改提高阶段工作健康开展。

同时,还要主动接受市委督导组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整个整改工作取得实效。同志们,做好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事关整个教育活动的全局,任务重,要求高。

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求真务实的作风、持之以恒的精神、严谨细致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搞好集中整改,确保整个学习教育活动善始善终,取得更大成效!

市政府秘书长2024年述职报告十二篇

2024年,**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政府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和效率得到持续提高。一年来,我从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入手,科学务实,勤奋工作,努力做到了上下兼容,内外齐抓,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协调、服务的岗位职责,为市政府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高效运转尽了心力。一、在为领导决策服务上着力。服务决策是秘书长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政府经济管理决策,尽力多提供一些有较高价值的参考依据,我始终注意把握四个环节:一是依据的客观性。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反映情况。为科学、务实地筛选确定市政府年度大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市信息

  • 2024市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十二篇
  • 2024市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十二篇96人关注

    我市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方针,贯彻落实一省两地和信息智能岛的战略,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建设现 ...[更多]

  • 市政府办2024年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十二篇
  • 市政府办2024年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十二篇96人关注

    2024年,办公室按照市直机关工委的工作要求,我认真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工作职责,坚持身体力行、以上率下,突出“围绕效能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政务”原则,扎实推进机 ...[更多]

  •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十二篇
  •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十二篇95人关注

    一、2024年全市工作回顾(一)工业经济逆势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显著加快(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四)民生工程卓有成效,社会事 ...[更多]

  • 市政府秘书长2024年述职报告十二篇
  • 市政府秘书长2024年述职报告十二篇90人关注

    2024年,**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政府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和效率得到持续提高。一年来,我从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入手,科学务实,勤奋工作,努力做到了上下兼容,内外齐抓,较好 ...[更多]

  • 市政府|工作报告十二篇
  • 市政府|工作报告十二篇89人关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 出意见。一、200*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 ...[更多]

  • 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十二篇
  • 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十二篇82人关注

    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并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出说明,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 ...[更多]

  •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十二篇
  •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十二篇78人关注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4年工作回顾2024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