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稿件范文 > 评课稿

平均数评课稿模板(9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24 07:00:07 查看人数:66

平均数评课稿模板

平均数评课稿 模板1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65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有258位用户喜欢。

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评课稿范文

有幸能听到张齐华老师的《平均数》这一课。听张齐华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感叹他有如此深厚的教学技术,对教材挖掘得出此之深,对孩子们的思维把握得如果及时到位。他的语言艺术更是令我侧服得五体投地。喜欢听他上的课,喜欢听他风趣又带着启发的语言。孩子们怎么能不喜欢呢,不爱上数学课呢?

整堂课在他启发式与鼓励性的语言中,孩子们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认识了平均数,怎么样计算平均数,平均数的.作用等。真正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生动的课件制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张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挖掘出教材的深层次意义,这也是最令我佩服的。他说备课时用到了辞海,在辞海中有平均数的多种含义。如敏感性,齐次性,均差和为0。并对这三种含议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我认为他说得非常对。而且在他的这堂课中也体现了平均数的这几个含义。并且用生动的课件与启发式的语言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了这三个含义。

张老师的板书也很有特色。把重难点都板书在黑板上。这也让孩子们更好的记忆与理解平均数。

再有,张老师的数学课不枯燥,真的也能像语言课一样上得优美。我想这正是我们数学教师要追求的,不要放弃数学的美。让数学课也能像语文课一样诗情画意。像哲学一样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像美学——要具有欣赏的价值。像历史,让数学得到本质的追溯。这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我自己呢,从来不知道数学还有这样一种美,这样一种魅力。只把眼睛死盯着书。自己都不欣赏数学,别人怎么会爱上你的数学课呢?观点因张老师的课而改变。谢谢你张老师。让我们的数学课变得更有力量了!

平均数评课稿 模板2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7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有109位用户喜欢。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在小学里己经学过。在初中数学里,它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也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会计算平均数。2、了解加权平均数,会计算加权平均数。3会用样本的平均数来统计总体的平均数。

为了体现这些目标的达成,鲍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氛围

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心理安全、自由,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说出心里话,有利于形成真实有效的课堂。让学生亲近数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设法营造种愉悦和谐的氛围,努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求知欲,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构建了互动交流的方式

教者在课堂上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常通过启发性的`语言,鲍老师补充的求全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例题贴近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每一年龄都由一学生统计,增强参与的主动性,不断地去思考、探索、讨论、交流,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断休验成功的快乐,在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学得积极主动,形成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三、设计了有效的练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仅靠新课的教学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把新知识同原有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并贮存下来,从而使所形成的认识结构更加充实完善。教者把平均数和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有层次的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了对平均数内涵的深刻理解,既让学生学得扎实灵活,又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让他们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平均数评课稿 模板3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209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分钟,有192位用户喜欢。

求平均数评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第八册教学简单的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教学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在统计学中,求平均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求简单的算术平均数,第八册中教学的平均数就是这一类,第二种就是求加权平均数(我们简单称之为较复杂求平均数问题),本单元中例2、例3的教学内容就是这种类型的中最简单的例子。今天的教学内容例2为:根据每组数据的合计,把它们相加得到整个数据的总和,再进一步求出平均数。例3为:把原始数据经过分组整理后,得到每组的平均值,在求全体整体数据的平均数时,就需要先求出每组数据的和,再求出全部数据的总和,然后再按照全部数据的个数求平均数。

二、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孩子在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孩子已有的知识结构为:求平均数就是要把总数除以总份数得到平均值。另外,孩子刚学习了小数除法,计算能力知识结构已经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独立根据给出的`条件,分析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体会利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推理,分析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解答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巩固平均数的意义以及求平均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中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难点。通过准备题与例2的对比突出重点,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讨论、尝试例3,培养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了难点。

四、 教学设计分析

我是可爱的点点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是可爱的点点、我是可爱的点点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我是可爱的点点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我是可爱的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我是可爱的点点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我是可爱的点点探底铺垫——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我是可爱的点点,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1、探底铺垫: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体系,让孩子温习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找出解题思路,即:用总数除以份数得到平均数。

2、自主探究:让孩子针对例题和复习题型的不同入手,讨论研究题目已有的条件发生了什么样变化,相应的解答思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3、巩固内化: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数据,并求出平均数,使学生体会我是可爱的点点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反映的某段时间内具有代表的数据,在实际的数据,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人们可以运用它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计算器的引入,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4、拓展延伸: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其中新授课部分教学分为三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教学例2,加深对平均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理解,共分3层。第一层:由准备题与例2对比,找出异同点;第二层:由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层:列出分步和综合算式。第二部分:教学例3,强调根据题意确定算法,可分3层。第一层:出示例2,审题找出与例2的异同点;第二层:分组讨论解题方法;第三层:列出分步、综合算式。第三部分:对比例2、例3,找出异同点,从而加深对平均数应用题解题方法的理解。

整节课教学安排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不断进行比较。例2和复习题的比较是第一处比较重点,让孩子自然地联想到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先要求出全班植树的总棵数和全班总人数,再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计算出平均数。3则进一步和例2进行比较,进一步改变条件成为求加权平均数问题,题材中每个组植树多少棵没给出,只知道每组中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联想例2的解法,进一步提高解题要求,最后将例2和例3再进行类比,刚已经比较出不同,现在再看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即:都需要先求出总数和总份数,再相除,最后得到平均值。

五、形成性评价测试题及其说明

1、一辆车运货,上午8次运42吨,下午10次运48吨,这辆车一天平均每次运多少吨?

2、一辆车运货,上午8次,每次运5。25吨,下午10次,每次运4。8吨,这辆车一天平均每次运多少吨?

3、上面两题都可以看成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它们解答的共同点是:第一步求,第二步求,第三步求。

4、请你调查本组成员的年龄,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本组中岁的人数最多。

(2)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3)请你预测本班同学的年龄结构是什么情况?

5、一辆车从a地开往b地,每小时行50千米,再由b地返回a地,每小时行3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形成性评价测试题安排说明:练习1、2以例2、3题型为主,进行巩固练习。练习3进行小结方法。练习4安排结合刚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及以前的实践统计进行,从平均数计算中做出预测。练习5作为一个提高练习,结合假设让学生体会出只有分别求出往返时间可以求出往返平均速度。

平均数评课稿 模板4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131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有199位用户喜欢。

听了彭宜红老师的《求平均数》公开教学课,这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下的求平均数的新编排的教材,我没有教过,但基于听了这节课,所以还是去学习了一翻。

我是可爱的点点求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第三单元42页的内容。它是新教材我是可爱的点点统计与概率我是可爱的点点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算术平均数,用来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的公共媒体大量使用统计图表示信息,所以看懂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本课教学把重点放在运用平均数的理念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意义上,放在根据数据做出必要推断上,另外,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平均数是一个我是可爱的点点虚拟我是可爱的点点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1、我是可爱的点点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是个我是可爱的点点虚数我是可爱的点点(大于平均数 ;小于平均数 ; 等于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可用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求我是可爱的点点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的基本思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我是可爱的点点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我是可爱的点点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的方法求平均数(算术法 移多补少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我是可爱的点点求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彭老师这节课在设计上看得出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由小马过河的故事导入——组织学生摆小卡片,讨论如何平均分——从而介绍移多补少方法——讲解例题——巩固练习——总结课堂,整节课环节清晰,特别是练习设计非常新颖,有辩一辩、说一说、露一手、聪明宝贝等题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课堂中彭老师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能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学到知识。

彭老师安排整堂课的教学素材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听了这节课,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连贯性还要加强。

2、精心设计的每一课堂环节在教学中要落实到位,尽量做到一步一个脚印。

3、在教学例题后,可让学生把平均数与各实际数进行对比,学生就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平均数有可能比实际数大,也可能比实际数小,还可能等于实际数。这样一对比,后面的练习题我是可爱的点点辩一辩我是可爱的点点学生应该能更快更准确地回答出来。平均水深只是一个代表数,它的实际水深并不知道,可能比126厘米浅,也可能比126厘米深,还可能正好是126厘米。

4、新教材的数学教材图例非常多,我觉得不管是在新授还是练习题当中,都应先让学生去理解图意,已知什么?求什么?再让学生去解答。

总的说来,彭老师在教材的钻研方面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如果今后能课堂教学当中应用到位,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平均数评课稿 模板5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43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有215位用户喜欢。

四年级《平均数》评课稿

很喜欢听邓老师的课,总是那么精神抖擞,激情澎湃。

1、导入的生活信息栏贴近生活,从中让学生找共同点是都用了同一词我是可爱的点点平均我是可爱的点点,很自然的引入新课,自然巧妙。

2、看到我是可爱的点点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表现出乎意料,很准确的说出来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所以我们要学会相信学生,有时候他们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邓老师让学生提问题,求平均数,总结数量关系式,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发现了什么?平均数的范围?在这个过程中,邓老师的问题引领性强,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

4、练习形式多样,针对性强,贴近生活,其中关于本班成绩与一般成绩的均分比较给我印象深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均分的,更好的.理解均分与每个学生的成绩都有关系,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5、板书清晰,条理,归纳性强。

总之,这节课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建议:

使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多关注学困生。

平均数评课稿 模板6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7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有166位用户喜欢。

五年级上册《平均数》评课稿范文

平均数是用来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表示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本节课是基于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上,通过对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通过移多补少,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数值,可用来进行几组数据之间的`比较,这样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感性支撑,使抽象化的问题形象化。教学从提炼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化矛盾,感受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意义。

邹老师这节课上的比较扎实,步步推进,在设计上花了一定的功夫。

本节课有几个亮点:

1、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比如在导入时设置了新余火车站的日平均人流量的情境问题,让学生理解、感受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让学生感受平均数就在日常生活中。

2、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氛围,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了真实有效的课堂。在课的导入中,教师以真实事情激趣;在新知的教学中,以问题激疑;在巩固练习中,融入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语言都很精练,具有亲和力,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氛围,努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求知欲,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去说,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如你知道吗你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你有什么心里话要说,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自己试一试等,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参与的主动性,不断地去思考、探索、讨论、交流,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断休验成功的快乐,在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学得积极主动,形成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4、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不忘记德育教育。例如练习一中,平均水深110cm。小刚身高145cm,他下去有危险吗?这样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平均水深的理解,又给了学生一次安全教育。

平均数评课稿 模板7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61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有102位用户喜欢。

《平均数》评课稿范文

《平均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统计这个单元内,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以往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严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教学概念,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如:师生比身高,并估计、比划师生二人的平均身高大概会在什么位置,然后问生这个平均身高是严老师的还是同学的',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平均数它不单属于其中一者,而是一种总体情况的表现;又如:练习中设计了一组学生去坐公交车的题,估一估学生的平均身高,再计算得出,又按公交公司的规定120厘米以下者无需买票,让生判断这组生坐车是否需要买票这个问题,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中,让生更深刻的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但在练习出示顺序上还欠仔细考虑,就如学生坐公车这题,教师设计了4个问题叫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

①他们的平均身高会在什么范围之内?

②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③算一算,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④公交部门规定:身高不超过120厘米的儿童,坐公交车享受免票优惠。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如果他们一起去坐车,还需要买票吗?为什么?

这四个问题是同时出现要求讨论交流的,那学生在算出平均数之后再让他们汇报估计的情况意义就不大了。

平均数评课稿 模板8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6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有256位用户喜欢。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

听了邓老师《平均数》一课,现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主题我是可爱的点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意识我是可爱的点点谈自己几点体会:

1、选材丰富多样

平均数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学生不易理解,教师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生活中平均数的广泛应用,掌握平均数的含义。教师课前搜集了很多资料:本班学生考试成绩、平均身高、平均气温、平均年龄等等,选取了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活动体验,更能体会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

2、方法引导准确

出示了表格后,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从中知道哪些信息?通过学生发言,知道了可以比出谁收集的水瓶最多、谁最少。教师还鼓励学生说:用比较的方法获得了新信息。学生的表达得到了赞许,思考更加积极了。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提一个关于平均数的问题,将学生引导了本节课的知识上,学生通过自学,独立解决。在交流汇报中,从而引出什么叫平均数,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除以份数或移多补少,并且以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从感官上真正接受,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3、练习完善知识

练习中又将生活与平均数联系了起来,又一次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第一题明确了平均数的范围,第二题小结出了平均数的意义,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第三题平均数还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等等,练习内容丰富,对教学重点内容是一步步升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平均数。

4、注重习惯养成

教师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方法的引导。

建议:教师提的问题可以精炼些,更好的体现提问的有效性。

平均数评课稿 模板9

阅读小贴士:本模板共计133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有208位用户喜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的评课稿

听了彭宜红老师的《求平均数》公开教学课,这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下的求平均数的新编排的教材,我没有教过,但基于听了这节课,所以还是去学习了一翻。

我是可爱的点点求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第三单元42页的内容。它是新教材我是可爱的点点统计与概率我是可爱的点点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算术平均数,用来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的公共媒体大量使用统计图表示信息,所以看懂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本课教学把重点放在运用平均数的理念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意义上,放在根据数据做出必要推断上,另外,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我是可爱的点点虚拟我是可爱的点点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我是可爱的点点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是个我是可爱的点点虚数我是可爱的点点(大于平均数;小于平均数;等于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可用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求我是可爱的点点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的基本思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我是可爱的点点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的概念。2、掌握简单的求我是可爱的点点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的方法求平均数(算术法移多补少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我是可爱的点点求平均数我是可爱的点点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彭老师这节课在设计上看得出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由小马过河的故事导入——组织学生摆小卡片,讨论如何平均分——从而介绍移多补少方法——讲解例题——巩固练习——总结课堂,整节课环节清晰,特别是练习设计非常新颖,有辩一辩、说一说、露一手、聪明宝贝等题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课堂中彭老师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能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学到知识。

彭老师安排整堂课的教学素材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听了这节课,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连贯性还要加强。

2、精心设计的每一课堂环节在教学中要落实到位,尽量做到一步一个脚印。

3、在教学例题后,可让学生把平均数与各实际数进行对比,学生就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平均数有可能比实际数大,也可能比实际数小,还可能等于实际数。这样一对比,后面的练习题我是可爱的点点辩一辩我是可爱的点点学生应该能更快更准确地回答出来。平均水深只是一个代表数,它的实际水深并不知道,可能比126厘米浅,也可能比126厘米深,还可能正好是126厘米。

4、新教材的数学教材图例非常多,我觉得不管是在新授还是练习题当中,都应先让学生去理解图意,已知什么?求什么?再让学生去解答。

总的说来,彭老师在教材的钻研方面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如果今后能课堂教学当中应用到位,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平均数评课稿模板(9篇范文)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听了邓老师《平均数》一课,现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主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意识”谈自己几点体会:1、选材丰富多样平均数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学生不易理解,教师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生活中平均数的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平均数信息

  • 平均数评课稿模板(9篇范文)
  • 平均数评课稿模板(9篇范文)66人关注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听了邓老师《平均数》一课,现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主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意识”谈自己几点体会:1、选材丰富多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