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mulu--]
第1篇 安全风险管理要进班组到现场
班组是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现场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一个班组能否把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作业规程等安全关卡控制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关键要看班组长、班组职工对安全的认识到不到位,安全意识强不强。
要坚持开展安全风险教育,增强班组职工的安全意识。要坚持落实班组学习制度,通过安全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让职工明确当前的安全形势和任务,掌握新技术,提高安全风险认知能力。要发挥班组核心作用,坚持落实 “班前会”制度,让班组长安全意识以防为主思想要领先一步,自觉落实安全关卡控制措施前移,引领职工群众养成遵章守纪、按规范标准作业的良好习惯。要加强日常安全宣传教育,通过事故举一反三、班前会、隐患排查等形式,让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班组职工的思想深处,激发班组职工自觉落实安全风险关卡控制措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班组是各项安全风险关卡控制措施最直接的落实者,对现场安全风险源和安全风险点的认知也最为深刻。因此,只有班组主动参与安全风险管理,积极研判安全风险源和安全风险点,制定相应的对策,才能真正体现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在价值。
要严格落实班前预测制度。班前预测是识别和研判现场作业安全风险的重要一环,班前预测要针对作业人员、作业地点、作业项目和使用机具等实际情况逐项查找安全风险因子,制定整改措施,细化到岗位,落实到个人。要坚持岗位自控、提醒互控和检查他控机制,在作业中用制度自我约束、靠规章提醒他人,形成过程控制闭环管理,使每个作业环节都处于可控状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是规避安全风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班后对照规章制度启发职工进行自我检查,形成职工互评、班组讲评、领导点评的安全风险管理评价机制。
安全风险管理措施最终都要体现到作业现场。事实上,人的行为失范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降低技术标准、简化作业程序等不规范行为都有可能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因此,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强化作业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要强化作业过程控制,做到防护设置到位、人员分工安全措施交代明确、机具状态良好、材料准备充足、工序衔接顺畅、质量检查严格,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要强化现场监督检查,班组长、当班基层领导、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作业过程监督和安全措施指导,在重点地段和关键处所作业时要亲自监控、亲自把关、亲自盯控,实现生产现场无缝隙管理。要强化岗位履职考核,充分发挥班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班组长既要坚持原则,用制度管人、用真心待人,取得班组职工的信任和支持;也要敢于同“三违行为“做斗争,让能吃苦、肯实干的职工得实惠;更要善于沟通,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凝聚班组合力,营造出责任风险同担、安全生产共保的良好氛围,为兴中集团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2篇 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地铁建设工程的环境风险控制管理,规范对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预防行为,明确职责,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地铁建设工程。公司承担的其他建设项目如涉及到类似的施工内容可参考本办法进行风险管理。
第三条风险是指地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和复杂的周边环境而导致施工现场及工程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第二章 环境风险管理工作程序
风险管理工作程序详见附件1。
第三章 设计阶段风险管理
第四条在初步设计阶段,公司组织勘察单位对线路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进行初勘,并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
第五条设计单位应针对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进行风险分析评估,确定降低或规避沿线重要工程风险的设计点,开展设计方案比选,汇总风险源和风险等级,并制定处理措施,在施工图中作单项风险设计。
第六条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ⅰ、ⅱ级风险源进一步深化分析,进行专项设计。
第七条在出正式施工图前,公司组织专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论证。专家论证应重点审查一下内容
一、风险评估依据的合法性;
二、风险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三、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的合理性;
五、风险处置措施及建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风险评估结论的可靠性。
第八条在进行设计交底时,设计人员应对环境风险源、风险源的控制指标、处理措施进行设计安全交底。参加的单位和人员包括: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运营项目负责人、总体设计单位、工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相关参建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对产权单位有特殊要求的环境风险工程,邀请产权单位参加。
第四章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第九条工程施工前,在设计单位所作的环境风险源识别和评价基础上,施工单位应进行工程踏勘、环境核查,仔细、全面地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对工程周边建筑物、铁路、桥梁、高架线、河流、地下建(构)筑物、地下障碍物、人防工程、地下管线等做详细调查,深入识别风险因素,形成周边环境调查报告和最终风险评估报告,报监理审查、工程建设项目部、公司工程部备案。
一、周边环境调查范围
环境调查范围参考表
工法类别
环境调查范围
备注
明(盖)挖法工程
不小于基坑边缘两侧各30m(或3h,取大值)
h-基坑深度
暗挖工程
不小于隧道两侧各30m(或2hi 、3b,取大值)
hi—隧道设计顶板埋深;
b—隧道设计开挖宽度。
盾构法工程
不小于隧道两侧各30m(或3hi 、3d,取大值)
hi--隧道设计顶板埋深;d--盾构隧道设计外径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地面线、高架线工程的环境调查范围不小于线路外边线两侧各30m。
二、周边环境调查内容一般包括周边环境的名称、类型,平面位置及与轨道交通工程的相对关系、使用现状、竣工图纸及特殊保护要求等,调查内容详见《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简称《516号文实施细则》),调查样表详见《516号文实施细则》附表1-1~1-10。环境调查成果及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的需要。当设计方案发生变更时,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补充完善工程周边环境调查资料。
三、周边环境调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编制《周边环境调查报告》。环境调查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调查目的和依据、调查范围和对象、调查方法和手段、调查成果及资料说明、周边环境风险说明及对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建议、调查对象相关图纸、周边环境调查表、现场有关影像资料和实测数据、相关资料复印件等。
四、在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依据设计文件(含风险专项设计)、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周边环境调查成果、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对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等级进行分析(详见附件2《天津滨海新区轨道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地铁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指导标准》),并编制风险分级清单。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按下表处置原则,结合工程实际,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处置原则
风险等级
处置 原 则
ⅰ级
尽量规避此类风险;制定专项处理方案;加强工程监测和风险管理
ⅱ级
制定专项处理方案;加强工程监测和风险管理
ⅲ级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加强工程监测和风险管理
ⅳ级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工程监测和风险管理
五、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包括:工程概况、评估目的与依据、评估内容与范围、评估程序与方法、风险界定识别及风险识别清单、风险估计与评价、风险等级标准、风险分级排序及风险等级清单、风险处置措施建议、风险评估结论、有关附图、附表。
六、如设计方案变化或周边环境调查资料与设计资料不符,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论证,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和公司备案。
第十条风险监控
一、对于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房屋,工程建设项目部应按照《房屋安全鉴定指导原则》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房屋鉴定单位进行房屋安全鉴定。
二、 施工单位应按照规定编制风险源专项技术方案,并按照《516号文实施细则》规定实行逐级论证制度,并按照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三、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审查通过的专项施工方案实施,不得擅自改变,如需变更,必须重新履行审查程序。
四、施工单位在风险源开工前应做好全部施工人员的安全交底培训和考核,监理单位应当对施工单位考核过程进行监督,参与对重要技术岗位作业人员操作技能、施工风险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五、施工单位应当制定防范违章操作、误操作的控制措施并组织落实;监理单位对落实情况进行核查并做好核查记录。
六、施工单位应在现场按照要求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并将监控信息上传公司安全监控中心。
七、风险源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516号文实施细则》、《天津市建设工程重大风险源管理办法》(建质安总[2022]11号)、《天津市建设工程重大风险点位施工及验收办法》(建质安总[2022]74号)的要求,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审核,复核无误后,按规定组织开工的条件验收,并邀请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参加。不具备开工条件不得开工。
八、工程建设项目部对环境风险源的控制进行动态管理,建立风险源台帐,每月进行一次更新,并及时报安全监控中心。
九、监理单位应编制重大环境风险源安全监理细则和旁站监理细则,对监理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和培训。
十、风险源施工时,按照《516号文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实施监理全过程旁站监督,并做好旁站和验收记录,及时上传安全监控平台。总监理工程师对风险源部位(环节)施工监理实施细则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公司对风险源部位(环节)施工监理实施细则的实施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车站基坑施工旁站监理记录表和验收表样式详见《516号文实施细则》附表3-1-1~3-2-6,盾构始发与接收施工旁站监理记录表和验收表样式详见《516号文实施细则》附表4-1-1~4-2-11,盾构掘进施工旁站监理记录表和验收表样式详见《516号文实施细则》附表5-1-1~5-2-5,联络通道施工旁站监理记录表和验收表样式详见《516号文实施细则》附表6-1-1~6-2-10。
十一、工程建设项目部对风险源部位(环节)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十二、风险源施工时,施工单位每天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并做好记录。施工总承包单位、专业承(分)包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应当在施工作业面进行管理。工程建设项目部应当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施工管理行为进行巡查并做好记录。
十三、风险源施工时,总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或安全总监应每天组织风险日例会,若风险部位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风险日例会。风险日例会会议纪要应及时上传监控平台。
十四、施工单位应委托有资质、有经验的单位进行施工监测。
十五、施工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应按照《监控量测管理办法》、《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监测方案报审,实施施工监测和现场安全巡视,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反馈。并及时将监测数据和巡视信息上传安全监控平台。
十六、施工单位应按照《安全风险应急管理制度》的要求,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报市安监局审查和备案,并在开工前备齐抢险物资和设备,组织应急演练,监理单位和工程建设项目部监督执行情况。
十七、按照《监控量测管理办法》《安全风险预警、响应、消警管理办法》,当现场出现预警情况时,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监理单位接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组织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监测单位五方会议,研究处置措施。施工单位应立即进行应急响应,落实处置措施,避免险情的进一步扩大。工程建设项目部和监理单位要跟踪预警处置情况,督促施工单位积极响应,并及时将现场处置情况上报安全监控中心。
十八、出现突发事件时,各参建单位应按照《工程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工程安全风险应急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组织抢险,并按规定逐级上报。
十九、事故抢险或救灾结束后,公司应按照《工程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的要求,对事故单位及责任人进行处理,工程建设项目部监督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避免风险再次发生。
二十、工程建设项目部对各施工单位环境风险源的控制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为:
1.环境风险源控制方案的实施情况、信息化施工情况;
2.环境风险源相关的作业质量控制状况;
3.环境风险源相关作业的安全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4.相关各方的环境风险管理行为、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二十一、风险源施工结束后,工程建设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确认风险解除,形成会议纪要并各方签认。ⅰ级、ⅱ级风险源,参加会议人员应包括勘察设计、监测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各方签认后向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申请注销。ⅲ级、ⅳ级风险源,参会人员应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单位技术人员。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一条本办法各项规定,与国家和行业现行规定相抵触时,执行国家和行业规定。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由工程部负责制订、解释、修订。
第3篇 如何规避农电管理安全风险
生产关系调整后,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加大了,电力设施的保护范围也扩大了,由此,也必将面临着许多风险……
农电体制改革后,县级供电企业已不再是农村安全用电的行政管理部门,而转变成了农村安全用电管理的直接负责人,直接参与农村安全供电的全过程,并按产权归属与管理权限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生产关系调整后,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加大了,电力设施的保护范围也扩大了,由此,也必将面临着许多风险,笔者就如何规避安全风险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体改后,影响农网设施与人身安全的潜在因素
1. 农电设施安全保护性削弱。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户居住普遍分散,客观上形成了农村供用电点多、线长、面广,农电设施由电力部门统一管理后,乡、村分级管理责任未跟上,管理范围不明确,人员配置不齐全,设施被盗现象不断发生,丢失后责任难以划分,盗窃者不易查处,给预防盗窃和恢复供电带来较大的困难。如仙桃市彭场镇易桥村,网改后不到一个月,新架设的380伏线路被盗0.5千米。案发后,该村村委会撒手不管,报派出所后侦破又很困难,对此,供电部门又不能简单的恢复供电,致使该村有70多户村民无电用。村民找政府,政府协调来、协调去,结果是让电力部门垫资供电。
2. 用电安全管理风险加大。安全管理不安全因素增多,农业生产季节性用电和临时用电将成为体改后安全管理的一个盲区。一是农业抗旱排渍和打谷脱麦等用电;二是建房时的临时性用电;三是作坊加工用电;四是村级场所的公益性用电等,这些地方的临时接线都不可能使用规范合格材料,而且往往接电都是急于求成,有时还可能出现'挂钩线'、'拦腰线'和'地爬线'。在这样的情况下用电,就难保证不出事故。因此,无形中增大了供电企业的安全风险。
3. 安全宣传不到位,农户安全意识淡薄。过去电力部门虽然进行很多安全用电知识宣传,但真正掌握安全用电知识、真正懂得安全用电的村民还为数不多,尤其是在这次农网改造中,广泛使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以下简称后保护器),不少农户把这次安装的保护器当作'保命器',认为只要安了它,怎么操作也不会发生触电事故,造成了思想上的麻痹。另外,农村有一部分医生在抢救触电人员时方法不当,他们根本不了解心肺复苏法,直接给触电病人打强心针,加快了触电者的死亡。
4. 体改后管理人员减少,安全管理存在死角。体改前,农村安全用电管理除了乡(镇)电管站和村级管电组织外,还有村、组电工。体改后,一般400~500户只配一名电工管理,虽然这些电工都是通过考试考核择优聘用的,但其管理水平、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全村用电管理、电费回收仅电工一人,要想真正做好各项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安全管理难免存在死角。
5. 人身触电法律纠纷越来越多。体改后,由于用电管理责任范围的扩大,事故牵连电力部门也相应增多。过去,在农村发生的与'电'有联系的设备和人身事故,无论是什么原因,责任是谁,当事人都要求电力部门高额赔偿。这种现象,主要是对用电安全责任的划分处理还缺乏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混淆责任与事故的承担,处理事故随意性较大,使电力部门承受着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二、体改后,农电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乡(镇)电力体制改革,实质上是由电力部门一竿子插到底,直接管到农户。这样,作为电力企业承担了过去由用户承担的部分安全责任,使电力企业的安全风险加大了。但大政方针已定,这是无可回避的现实,只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予以防范。但是,为了合理规避农电安全的风险,使农电安全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 尽快出台电力设施保护的有关政策。将电力设施保护延伸到村、组和农户,要发挥村、组农户尤其是村级行政组织的作用,可以采取双方供建的办法:明确管理范围,采取以村包线、以组包段、以户包杆,并签订相应的责任状,全面监督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盖房、栽树、堆柴草等违章行为,发动村民与破坏电力设施行为作斗争,自觉关心、爱护、保护境内的电力设施。'义务'护线员发现隐患及时报告电力部门,逐步规范用电管理。应明确规定:非专业电工不得操作电气设备,临时用电应办理相关手续,违反规定给予相应处罚等。通过这些措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维护正常的农村用电秩序,化解农电设施安全保护风险。
2. 严格执行国发(1999)02号文件,分清产权归属范围。国务院国发(1999)02号文件规定:乡及乡以下农村集体电力资产可采取自愿上交、无偿划拨的方式由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并由其承担维护管理责任。在产权归属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农电资产统统划拨,要分清集体、个人或外商投资的电力资产以及农户电能表及以下资产。根据国发(1999)2号文件精神,除集体电力资产外,其他电力资产产权应归属投资使用方,其安全管理风险也相应由产权所有者承担。这样,既符合国家政策,又可以减少电力企业的安全责任范围,让用户无可非议的承担一部分安全责任。
3. 建立健全农电安全管理体系,把农电安全管理工作切实纳入安全管理的议事日程。体改后,新组建的供电营业所和村级供电职工,比原有的供电职工少,而供电设施增多,安全管理半径增大。因此,县(市)级供电企业要及时顺应体制变化,对已撤消农电总站的安全职能要分解到人,防止出现安全管理上的真空。针对体改后的薄弱环节,抽出精干力量,成立农电安全管理小组,建立企业行政一把手为第一安全责任人的管理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让村电工交纳一定的安全风险金,真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管理环节,严格安全奖罚考核,确保安全机构有效运作。
4. 强化安全用电管理,及时消除隐患。一是科学配置漏电保护器,进一步完善低压电网的'三级'保护,定期检验,确保漏电保护器的安装、投运、运作率均达100%;二是合理设置农业生产抗旱、排渍等临时的固定下火点,确保临时用电接线方便、安全可靠;三是定期巡视检查农网配电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在电力线下违章建房、栽树等危及安全的行为,分管人员要一查到底,及时发送限期整改的通知书,拒不执行者,可通过公安部门强制性执行,以尽到我们的安全管理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
5. 加大安全用电宣传力度,增强村民安全用电意识。农村安全用电常识宣传不是一时一事或几句口号、几张图纸、几块安全警示牌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持之以恒地利用各种场合和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来触及人心,把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重视安全,个个安全用电。这样,电力企业的风险也随之降低了。
6. 建立与完善电力事故处理法规,科学界定供用电双方的安全责任与义务。过去,在解决电力事故纠纷时,往往是不分责任是谁,受害方均向供电企业提出索赔,处罚主体也不分责任与过错,赔偿金额也越来越大。长此下去,供电企业将会背上沉重的债务,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完善电力事故处理法规是非常必要的。要比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确定事故处理的基本程序,按照责任大小认定判决依据与基本标准,合理负担赔偿金额。
第4篇 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影响人身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技术管理措施分析
安全风险因素:
(1)爆破施工产生的安全风险,主要为爆破方案不当、施工落实不当、对施工现场与周边环境安全管理不当等。
(2)高处坠落的风险,孔口围护栏安装不牢、围护高度不够、孔口作业人员未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出入孔桩的安全梯、安全绳突然断裂或脱落,挖空结束后或暂停施工时,未对井口加盖和设置防护栏,导致作业人员失足掉入孔内。还有孔内高处、地面孔口的物体不慎坠入桩孔中,导致安全事故。
(3)来自缺氧和有害有毒气体的安全风险,排风换气不及时或不充足,导致孔内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超标,对孔内人员安全造成伤害。
(4)来自电气设备的安全风险,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不符合规范要求。
(5)坍塌:护臂施工不及时,造成孔壁坍塌,对人身造成伤害。
技术管理措施:
(1)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去施工,针对不同地区、地质情况、岩层倾向、制作和周围情况设计不同的爆破方案。在离公路或周围房屋比较近的爆破区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地防飞石措施。
(2)第一,随时对桩孔锁扣距离地面的高度、防护围栏安装的牢固情况、起吊钢丝损耗或断丝情况、应急设备的就位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第二,对作业人员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情况随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对违章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罚。第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施工人员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意识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3)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照设计复核地质情况,如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监理、设计单位联系,由设计单位做设计变更。对于长期未施工的桩孔,恢复施工前,应采取通风换气的方法对孔内进行检查和置换,只有经过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允许作业人员进入孔内施工。
(4)电气设备应根据地区或系统要求,做保护接零或做保护接地。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及拆除必须由持有特种作业许可证的专职电工负责。配电箱应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其周围不得有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凡是从事于使用电气设备、工具、有关的施工作业时,必须有电工跟班作业。
(5) 为防止孔壁开挖出现坍塌事故,施工过程中应对开挖后的地质情况、施工情况等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加强对混凝土护臂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护臂厚度、强度满足设计规定。
第5篇 某供电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推进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依据,以提高员工安全风险意识和辨识防范能力为根本,以防止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为重点,立足基层班组、一线员工和作业现场,全面开展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与评估工作,有效提升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二、2023年工作推进计划安全风险管理主要任务是推进作业安全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工作,计划分“宣传发动、学习准备、组织实施、总结交流”四个阶段实施。
2.1 “宣传发动”阶段工作内容:( 月 日-- 月 日)
2.1.1 公司、所属各二级单位分别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组。其人员组成和职责分工按(指导意见)要求落实。
2.1.2 制定、下发供电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工作计划。购置下发国网公司《辨识手册》、《评估规范》等相关培训学习资料。
2.1.3 召开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动员大会(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启动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2.1.4 各单位编制、上报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工作计划。
2.2“学习准备”阶段工作内容:( 月 日-- 月日) 2.2.1 组织参加省公司培训、请专家讲课、网上下载培训讲座、结合安全日活动分析典型案例、组织开展专业班组作业实训、自学等多种手段开展风险教育培训。培训重点工作是分层次集中时间开展《评估规范》及《辨识手册》宣贯和培训,促进各级人员掌握风险辨识内容、辨识要点和控制措施,增强全员风险意识和风险辨识控制能力。
2.2.2 应用安规考试系统进行培训。每月按照10%比例随机抽考相关人员,并对抽考结果进行考核,强化班组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作业技能。
2.3“组织实施”阶段工作内容:( 月 日-- 月日) 2.3.1 各单位全面开展风险识别,建立完成“设备与环境风险库”、“岗位风险库”和“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
2.3.2 各单位至少选择2-3个作业项目试点开展作业风险控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形式,实施作业安全风险的企业、工区、班组三级分析控制。结合现场作业项目编制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和《作业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表》
2.3.3 各级安全监督人员应按照分级监督控制要求,依据《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监督检查作业现场并做好记录,对违章情况录入“岗位风险库”。
2.3.4 组织开展一次岗位安全风险分析,对风险较大的人员,针对性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对不适合在该岗位工作的人员,特别是不适合担任班组长、工作负责人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
2.4“总结交流”阶段工作内容:( 月 日-- 月日)
2.4.1 对各单位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评价、考核各单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各单位的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和细化安全风险管理。
2.4.2 召开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经验。
三、实施要点
3.1工作组织及主要职责
3.1.1 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各级调度、生技、营销、农电、基建、人资等部门是本专业领域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部门。
3.1.2 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安监、生技、农电、基建、调度、营销、人资等相关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1)部署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控制质量、进度和结果;(2)审定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工作计划;(3)保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投入;(4)审定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5)布置风险控制对策、风险处理措施;(6)评价、考核各单位风险管理开展情况。
3.1.3 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组。由企业分管生产副职任组长,相关副总师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1)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2)检查制度安全风险管理工作;(3)完善安全风险工作规范、方法;(4)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和应用方法的培训;(5)审核各生产单位的安全风险上报资料;(6)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7)制定安全风险控制对策及处理措施;(8)总结、改进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3.1.4 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组下设调度、信通、变电、线路、配电和安全管理6个专业组。其中:调度、信通、变电、线路、配电专业组的主要职责是:(1)审核各专业作业活动的风险分析结果;(2)开展各专业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估工作;(3)计算各专业的作业活动风险度、固有风险度;(4)编制评估报告,分析薄弱环节和变化趋势,提出处理措施。安全管理评估组的主要职责是:(1)组织开展人员素质、安全综合管理部分的风险评估工作;(2)计算人员素质风险度、安全管理风险度;(3)编制评估报告,分析薄弱环节和变化趋势,提出处理措施。
3.1.5 各输、变、配电生产单位及各供电单位成立相应组织,其主要职责是:(1)组织开展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工作;(2)开展安全风险教育培训工作;(3)开展作业活动安全风险分析工作;(4)编制相关规范;(5)开展静态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6)负责本单位安全风险信息的统计、管理;(7)编制本单位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3.2 风险管理实施要点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有五个基本环节,即教育培训、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评估、持续改进。各单位应结合实际编制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相关部门、班组的工作内容、职责和要求,并逐步实施。
3.2.1 教育培训 ******** 分层组织安全风险管理培训。公司对各单位管理人员培训,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的有关基础理论、风险管理流程及方法、作业现场风险辨识控制方法;各单位对班组人员培训,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的有关基础理论、《评估规范》及《辨识手册》相关专业内容,作业现场风险辨识控制方法。 ******** 应用安规考试系统进行培训。待省公司完成“安规”网上考试系统题库更新后,每月按照10%比例随机抽考相关人员,并对抽考结果进行考核,强化班组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作业技能。 ******** 分析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培训。结合安全日活动,由班组人员讲述、分析典型事故案例,班组长、安全员进行点评;在学习基础上分析查找事故案例中存在的行为性、装置性、管理性违章现象,开展对照检查,并制定整改措施。 ******** 组织开展专业班组作业实训。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项目,根据《辨识手册》编制评价标准,开展作业实训活动;实训中,对每一名培训人员进行评价,开展示范演练,对不合格人员再次开展培训,确保每位员工掌握岗位需要的作业技能。专业班组可选择一些典型作业,由工作负责人从设备与环境风险数据库、典型作业项目风险辨识范本中提取与本次作业相关的风险内容,组织作业人员开展风险分析,促使员工快速、有效地掌握辨识风险、控制风险的方法。
3.2.2 风险识别 ******** 风险识别是依据《评估规范》和《辨识手册》,针对设备与环境、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现场管理进行风险辨识,为风险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 开展设备与环境的静态风险识别,建立完善“设备与环境风险库”。输电设备风险库按照每条线路分别建立,变电设备风险库以变电站为单位、分专业(如变电运行专业、变电一次设备检修专业、变电二次设备检修专业)分别建立,工器机具、防护设施按照存放场所分别建立;表格横向包括“识别项目、识别内容、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消除情况、工区确认”等栏目,纵向由《评估规范》相关条款构成。实施设备与环境静态风险识别按照首次全面识别和日常动态识别的方式开展。首次全面识别由工区组织、班组参与,依据《评估规范》相关条款识别、制定典型控制措施;日常动态识别由班组自行组织,结合运行、检修日常工作及春、秋季安全大检查等形式开展。 ******** 开展人员素质及现场管理的风险识别,建立专业班组人员“岗位风险库”。“岗位风险库”以专业岗位为类别、班组人员为名称建立;表格横向包括“识别项目、识别内容、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消除情况、工区确认”等栏目,纵向包括“安全教育培训、知识技能、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违章情况”等栏目。实施人员素质及现场管理的风险识别按照首次全面识别、周期识别和日常动态识别的方式开展。首次全面识别由公司组织,各单位、班组参与,依据《评估规范》相关条款,全员识别人员素质情况;周期识别主要是通过班组长、工作负责人安全能力评估等方式开展;日常动态识别主要是通过考试考核、现场稽查、监督查评等方式开展。 ******** 对“设备与环境风险库”和“岗位风险库”要进行动态维护。对已消除的风险,由班组及时填写消除情况,经工区确认后予以消除,不能消除的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级上报。
3.2.3 风险控制 ******** 作业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主要开展三个方面工作:构建作业全过程的安全控制机制、实施作业风险分析与控制、开展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和反违章工作。 ******** 作业风险控制应在辨识作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导致的风险,分层次采用施工计划书(“三措一案”)、作业指导书、工作票等方法进行作业控制,形成作业全过程的安全开展机制,从而预知危害、控制风险,实现作业安全。 ******** 建立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梳理各专业典型作业,结合《辨识手册》和《评估规范》进行编制。作业辨识范本采取表格形式,横向包括辨识项目、辨识内容和典型控制措施,纵向包括公共部分和作业部分。公共部分主要辨识人员素质、作业组织、工期因素、气象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危害因素,制定典型控制措施。作业部分主要以作业流程为主线,辨识作业中各流程存在的危害因素,制定典型开展措施。 ******** 编制现场标准化监督检查表。主要是针对作业现场管理及各种事故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表横向包括监督项目、重点监督内容和监督记录,纵向内容从《评估规范》和《辨识手册》中选取。开展标准化监督检查,应制定分级监督控制规定,明确各级应到位监督控制的作业,提高现场作业风险在控能力。 ******** 公司、各单位、班组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形式,实施作业安全风险的三级分析控制。
(1)公司规范和加强检修计划控制及风险分析。重点明确月度检修项目、时间、工期,并针对月度检修计划中安排的多单位大型联合作业、有重大风险的作业、外界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等,分析作业安全风险,编制施工计划书,发布作业风险预报,提出风险控制要求。
(2)各单位应认真做好月度检修计划和临时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细化企业层面的施工计划书,制定风险控制具体措施;对本单位多班组交叉作业、特殊作业等有较大风险的工作,编制工区层面的施工计划书,制定风险控制具体措施。
(3)班组应做好作业层面的风险分析控制。班组长或工作负责人至少在工作前一天,根据本次作业任务选取对应的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逐项对照进行辨识。对可能存在的静态风险,调用相应的风险库查找危险因素;对风险库未形成或某项静态风险是否存在不清楚时,可通过现场勘察等手段进行辨识;对施工计划书中预报的风险,必须在风险辨识时予以应用。对辨识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照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中的典型控制措施、施工计划书中的相应风险的控制措施,制定现场执行的简便易行的控制措施,同时对措施逐项明确责任人和控制时段,分析结果形成《作业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表》。根据《作业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表》中控制时段要求,各责任人必须完成准备阶段的控制措施。编写标准化作业卡时,将《作业安全风险分析与与控制措施表》的作业阶段的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取代标准化作业卡的“危险点分析”和“安全措施”栏。 ******** 企业各级安全监督人员应按照分级监督控制要求,依据《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监督检查作业现场并做好记录,对违章情况录入“岗位风险库”。企业每年应组织开展一次岗位安全风险分析,对风险较大的人员,针对性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对不适合在该岗位工作的人员,特别是不适合担任班组长、工作负责人的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 ******** 各单位可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按照简便、实用、有效原则,优化现场作业风险控制的方式、方法。如:配电设备检修作业,因配网具有相对复杂、变化相对较快、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应急抢险频繁等特点,采用风险识别、建立风险库难以做到全面、准确以及符合实际,可重点采取现场勘察的方式预测风险、“工作票+其他风险控制卡”的形式控制风险。变电运行操作的风险控制,可采取“倒闸操作票+其他风险提示”的形式,通过严格、规范执行倒闸操作票、控制误操作风险,通过其他风险提示、控制触电及高坠等风险。
3.2.4 风险评估 ******** 安全风险评估是对企业整体或局部的安全风险程度作定量或定性的估测,评价风险等级,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等级标准,为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安全风险评估分为全面评估和专项评估。 ******** 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是从生产环境、机具与防护、人员素质、现场管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等方面,全面评估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客观评价企业安全风险程度,有效控制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供电中断等事故风险。评估依据是《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1)各单位、班组对所属生产设备、设施、环境、工器具等方面的静态安全风险开展全面识别;对作业风险运用风险分析、标准化作业、风险控制卡等手段进行有效控制。(2)公司组织对各单位、班组的人员素质和安全管理开展识别,对作业现场进行监督查评,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为公司风险评估提供基础资料。(3)公司组织对各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开展评估,并给出确定风险等级的评估报告。 ******** 安全风险专项评估一般是针对企业防人身伤亡、防人为责任事故,或针对管理明显滞后、事故频发的单位,依据《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适时开展某一方面或全面的风险评估。专项评估可结合传统的安全检查方法进行。
3.2.5 持续改进 ******** 建立风险预警监测制度。确定能监测企业安全生产全面状况的风险预警指标,设立不同等级的预警值。监测风险预警指标接近预警值时,发出风险告警,进入相应的预警状态;当监测风险降至可接受的程度时,解除预警状态。 ******* 强化风险干预对策措施。可采取专项整改、停工整顿、通报、考核及责任追究等手段进干预,建立风险干预组织体系,分层分级、定人定期落实整改。 ******** 实施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统一的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完善风险分析控制、标准体系完善、风险库动态维护以及档案管理、查询等手段,促进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效率。
第6篇 岗位安全风险提示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集通铁路集团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内集铁安监〔2022〕148号)及《车辆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文件的要求,规范细化我段各岗位干部、职工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确保从业人员在作业、人身、设备操作的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安全风险卡管理是指对全体干部、职工在安全风险管理中所从事的职务、安全职责、安全风险点、卡控措施等内容,通过一岗一卡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达到“上岗必持风险卡,持卡必知风险点,在岗必落实措施”的要求。
第三条各部门、各车间必须牢固树立安全风险管理理念,把安全风险管理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面落实安全风险卡管理各项要求及措施,切实履行安全风险的职责,确保各项安全作业有序可控。
第二章 安全风险卡适用的范围
第四条安全风险卡适用于全段所有在职的干部、职工。
第五条安全风险卡使用总体分为二类,并使用颜色管理,具体为:直接从事客货车、检修、运用、设备检查维修、动态监测设备检修、运用相关安全生产的一线职工,采用黄色卡片管理;从事生产管理岗位的干部职工(工长及以上管理人员),采用蓝色卡片管理。
第三章安全风险卡的管理要求
第六条安全风险卡由安全科负责日常的管理与发放,各科室、车间所有在职干部、职工必须持卡上岗。
第七条安全风险卡制做由安全科负责,格式及相关内容由安全科负责制定。第一次发放后,风险卡由本人负责妥善保管并佩戴上岗,丢失后及时报车间、科室补充,成本由个人承担。
第八条安全风险卡要建立段、车间两级档案管理。段级安全风险卡管理由安全科负责,对所有在职干部、职工分别建立电子卡、簿、账册;各车间由安全员负责建立车间所有在职干部、职工的安全风险卡,并分别建立电子卡、簿、账册。
第九条安全风险卡要与干部、职工相关人事调动一并执行,做到“卡到人事令到”,卡不到人事调动令不能下发。段内各车间、科室职工发生人事调动时,劳人科要先将调动信息通知安全科,安全科将段级安全卡信息调整后,反馈至劳人科及相关车间,再进行人事调整,并下发人事调整令。
第十条安全风险卡中各职干部、职工的安全风险点、卡控措施的考试由职工教育科负责。在“风险卡”下发后,由职工教育科负责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风险卡”内容的考试,考试必须达到100分,记录在案并存档管理,不合格不准上岗。
第四章安全风险卡的相关内容
第十一条安全风险卡相关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安全岗位相关基础资料,分别为人员照片、姓名、所在车间(科室)、工种(职务)、年龄、参加工作时间、从事本岗时间、是否党员等信息;二是安全风险点及相关措施内容。格式可参照(附件1)相关内容。
第十二条安全风险点内容分为干部及职工两部分:一是管理岗位风险卡项点:专业技术干部可参照安全管理职责相关内容,根据风险辨识形成的风险数据库确定本岗位的风险点,并制定相关卡控、预防措施;二是工人岗位风险卡项点点:按照岗位作业内容中所涉及的风险项点,根据风险辨识形成的风险数据库确定在本岗作业中最关键的作业环节,最容易出现人身、行车、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点,并制定相关的卡控、预防措施。
第十三条安全风险卡内相关各岗位的风险点及卡控措施,要直击安全关键环节,每个岗位的关键点要精,措施要得利,确保每个职工对措施人人知晓,条条落实。
第十四条干部、职工违反安全风险卡制定的相关内容,将按照《集团公司安全风险问题库》有关办法予以对应处理、考核。
第五章附 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适用于段管内各科室、生产车间。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安全科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23年6月30日起施行。
第7篇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规范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管理,保证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是指矿山(煤矿除外)、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或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下简称风险抵押金),是指企业以其法人或合伙人名义将本企业资金专户存储,用于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的专项资金。
第二章 风险抵押金的存储
第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按照以下标准,结合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期间的规模大小和行业特点,综合考虑产量、从业人数、销售收入等因素,确定具体存储金额:
(一)小型企业存储金额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不含30万元);
(二)中型企业存储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不含100万元);
(三)大型企业存储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50万元(不含150万元);
(四)特大型企业存储金额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不含200万元)。
风险抵押金存储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
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第四条 本办法施行前,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高于本办法规定标准的,仍然按照原标准执行,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备案。
第五条 风险抵押金按照以下规定存储:
(一)风险抵押金由企业按时足额存储。企业不得因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合伙人、停产整顿等情况迟(缓)存、少存或不存风险抵押金,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职工摊派风险抵押金。
(二)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由省、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核定下达。
(三)风险抵押金实行专户管理。企业到经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指定的风险抵押金代理银行(以下简称代理银行)开设风险抵押金专户,并于核定通知送达后1个月内,将风险抵押金一次性存入代理银行风险抵押金专户;企业可以在本办法规定的风险抵押金使用范围内,按国家关于现金管理的规定通过该账户支取现金。
(四)风险抵押金专户资金的具体监管办法,由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共同制定。
第六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市、县(区)经营的建筑施工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在企业注册地已缴纳风险抵押金并能出示有效证明的,不再另外存储风险抵押金。
第三章 风险抵押金的使用
第七条 企业风险抵押金的使用范围为:
(一)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
(二)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善后事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第八条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产生的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原则上应当由企业先行支付,确实需要动用风险抵押金专户资金的,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由代理银行具体办理有关手续。
第九条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省、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工作需要,将风险抵押金部分或者全部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
(一)企业负责人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逃逸的;
(二)企业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承担责任,支付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费用的。
第四章 风险抵押金的管理
第十条 风险抵押金实行分级管理,由省、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按照属地原则共同负责。
中央管理企业的风险抵押金,由所在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确定后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财政部备案。
第十一条 企业持续生产经营期间,当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没有动用风险抵押金的,风险抵押金自然结转,下年不再增加存储。当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动用风险抵押金的,省、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应当重新核定企业应存储的风险抵押金数额,并及时告知企业;企业在核定通知送达后1个月内按规定标准将风险抵押金补齐。
第十二条 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如发生较大变化,省、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应当于下年度第一季度结束前调整其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并按照调整后的差额通知企业补存(退还)风险抵押金。
第十三条 企业依法关闭、破产或者转入其他行业的,在企业提出申请,并经过省、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后,企业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支配其风险抵押金专户结存资金。
企业实施产权转让或者公司制改建的,其存储的风险抵押金仍按照本办法管理和使用。
第十四条 风险抵押金实际支出时适用的税务处理办法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具体会计核算问题,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处理。
第十五条 每年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应当将上年度本地区风险抵押金存储、使用、管理有关情况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财政部备案。
第十六条 风险抵押金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同级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挪用风险抵押金等违反本办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八条 不属于本办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范围的企业集团,其内部分公司、车间属于规定范围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煤矿企业按照《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建[2005]918号)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第8篇 地铁施工中邻近建筑物的安全风险管理
1前言
21世纪初是城市地下铁道、各种隧道工程以及地下空间工程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解决城市交通、停车、贸易、通讯、供水以及供电等工程项目占地的重大难题,人们将大力开发利用地下空间[1]。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市区修筑地下工程,尤其是在地面建筑密集、地下管线复杂的城市中心地区,地铁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陷将有可能危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必须对地铁施工进行安全管理。在施工前必须清楚地掌握工程沿线建筑物的构造、型式、年代、使用状况等情况,对工前建筑物进行评估,确定建筑物的已有的变形以及抵抗剩余变形的能力。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控量测,并根据评价指标进行判断,对建筑物进行评估。这样可以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对建筑物影响的问题,做出比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应变措施。最后对建筑物工后进行评估。
目前国内外在对地铁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评估时有不少文献资料,国内文献[4-6]对地铁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以及对建筑物采取的保护措施进行了描述,都是以个案的形式出现,并没有系统地介绍怎么进行建筑物的安全风险评估,并且对于建筑物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到底还能承受多大的剩余变形(即建筑物的现状评估),基本上都没有涉及到。因此,本文针对上述几点,从地铁施工对建筑物产生影响以及管理方面提出建筑物的安全风险评估步骤,以便对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2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的扰动,必然会对地铁结构周围的建筑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确保地铁施工期间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必须对建筑物的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预测地铁施工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及时采取相应得处理措施,才能使地铁施工在保证建筑物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得以安全有序地进行。为此,应开展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①建筑物资料的调查;②建筑物现状评估;③地铁施工对邻近地层和建筑物的影响与预测;④地铁施工沉降控制标准的制定;⑤地铁施工过程管理和控制程序的制定,其总的流程图见图1。
2.1建筑物资料调查
资料调查的目的是确切地掌握建筑物的实际数据及其与地铁结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资料的调查包括如下方面。
2.1.1与建筑物相关资料的调查
与建筑物相关的调查资料主要包括:原设计图和竣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对于以前没有或缺少的资料,必要时须进行补勘)、历次加固和改造设计图、事故处理报告、竣工验收文件和检查观测记录;原始施工情况(原始施工资料);建筑物的使用条件;根据已有的资料与实物进行初步核对、检查和分析。
2.1.2与地铁结构相关的资料的调查
与地铁结构相关的资料调查主要包括:平面布置图;施工区地质资料图;设计资料,包括车站的纵横断面形式与尺寸等;与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图;结构材料性能和几何参数的检测和分析,结构构件的计算分析、现场实测,必要时进行结构检验。
2.2建筑物现状评估
为了解地铁施工前建筑物的当前工作状态,并为地铁施工过程中地面沉降(倾斜)控制标准和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应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现状评估。评估的目的在于:①准确判断建筑物的危险程度,及时对建筑物进行治理和加固,确保使用安全;②通过检测及分析,评估建筑物当前的工作状态和抵抗附加变形的能力;③为制定建筑物附加变形(如沉降、差异沉降、水平位移以及倾斜等)的极限控制值提供依据。
2.2.1评估范围
根据地铁施工的影响范围以及建筑物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可能遭受的破坏,确定被评估的建筑物,对于区间隧道,原则上为隧道中线左右各30m范围内的建筑物;对于车站,车站中线左右各50m范围内的建筑物均应进行评估。对于每一幢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与地铁结构的位置关系,建筑物的性质、基础形式、建筑物的重要性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确定该建筑物是否应进行安全现状的评估。
2.2.2评估内容
(1)建筑物安全性的评估
建筑物安全性评估内容包括4部分:地基基础、上部结构承载力的验算及评估;结构变形;裂缝;构造与连接。根据建筑物安全性鉴定的相关规范、规程判断建筑物的现有安全等级。
(2)建筑物沉降的控制值
根据建筑物的工前沉降(或差异沉降),验算建筑物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及剩余承载能力,最后确定建筑物的剩余变形能力(沉降或差异沉降)。对于特殊性质的建筑物,如独立柱基的木结构建筑物,除了要确定每个柱基的沉降控制值外,还应确定其相邻柱基之间的水平位移(或相对水平位移)的控制值。
2.2.3评估方法
(1)基础既有沉降的估算
推算基础工前沉降(或差异沉降),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并配合基础的测量方法,对建筑物进行倾斜测量,推算建筑物的工前差异沉降;
(2)建筑物既有承载力的估算
根据结构基础的沉降(或差异沉降)值及木结构建筑物分别进行简化计算。
①一般建筑物结构简化计算模型
对一般建筑物的破坏进行了评估可以采用简化的方法,将建筑物简化成为在集中荷载力作用下的理想的跨度为l,高度为h的梁的变形,这也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评估方法,具体可参考文献[2]。
②木结构建筑物简化计算模型
木结构建筑物结构荷载的计算不同于前面的一般建筑物计算,它应借助于现有的一些结构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在建立柱基础的沉降量、水平位移量与结构受力变形之间的关系时,也应当对木结构建筑物进行简化,具体可参考文献[3]。
根据对建筑物上部结构承载力的分析,评估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在结构检测、材料退化评估、基础工前沉降和承载力估算、上部结构承载和变形的基础上,制定地铁施工前剩余沉降(差异沉降)的建议值,同时还应确定其相邻柱基之间的水平位移(或相对水平位移)的控制值。
2.3地铁施工地表沉降(水平位移)预测
2.3.1施工降水的影响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在施工降水时,应考虑到当前最不利的水位降深位置;同时应考虑采用哪种降水方案会产生较小的地面沉降;估计因降水导致地层有效应力增加而带来的最不利的地层沉降值。对于因施工降水造成的沉降值可以参考文献[1]。
如果地铁结构邻近有风险很大的建筑物,并且降水可能会对建筑物产生较大的影响时,应进行专项降水方案的设计。
2.3.2暗挖施工过程的影响
采用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在某一施工工法下的施工过程,分析对邻近地层和建筑物柱基的影响方式;利用已有的实测数据“标定”数值模型(确定模型计算参数);然后利用“标定”的数值模型预测后续施工工序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水平。
2.4制定地表沉降控制标准
对于地表沉降的控制标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完全的统一标准,但无论是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在浅埋暗挖地铁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值控制在30mm以内。实际上,通过我们对北京地铁5号线12个浅埋暗挖区间、7个浅埋暗挖车站的地表沉降值的统计分析,地表沉降值远远大于30mm(如北京地铁5号线蒲黄榆车站,多数地表测点沉降值超过200mm),但周围建筑物均未出现危险。因此对于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的问题,应根据地铁施工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分析。
隧道开挖完全要求建筑物不出现沉降、变形和裂缝等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是其大小而已。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其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对此,有关设计规范做出了具体的规定[7]。由于地基不均匀等因素产生的变形,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有局部倾斜控制,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墙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对中、低压缩性土为0.002,对高压缩性土为0.003;对于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应有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单层排架结构(柱距为6m)柱基的沉降量为200mm,框架结构对中、低压缩性土的沉降差为0.002l,对高压缩性土的沉降差为0.003l(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或高耸结构应有倾斜值控制,见表1和表2;必要时还应控制平均沉降量,对于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的限制为200mm。
2.4.1制定沉降控制标准的依据
(1)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部门所颁发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2)各区间、车站的设计、施工资料(含变更设计、施工资料);
(3)房屋安全鉴定部门对于建筑物外观检测及结构初评的鉴定报告;
(4)地铁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数值计算及分析预测报告;
(5)国内外类似工程情况下施工经验的参照和借鉴;
(6)其他相关规范、规程及文件。
2.4.2制定沉降控制标准的原则
对于同一幢建筑物,由于其结构的各个部分相对于地铁结构的空间位置来说时不同的,在制定地面沉降控制标准时,可根据结构的不同部位的要求分别制定地面沉降控制标准,而对于建筑物结构的不同部位,不必按照统一的沉降控制标准来控制。因此可按照分区、分级、分阶段制定沉降(或差异沉降或水平位移)的控制标准。
分区:是指依据建筑物上部结构的不同形式,采用不同的控制指标;
分级:根据建筑物的危险程度将建筑物保护等级统一划分为不同的保护等级;
分阶段:是指将建筑物暗挖法施工过程划分为几个主要的施工阶段,对于每个阶段,提出阶段控制指标。
对分区、分级、分阶段的详细说明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的性质,基础形式、建筑物的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
2.4.3建议控制标准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按四个方面制定控制标准:
(1)沉降(如建筑物为桩基础和木结构,则应包括单桩(柱)的沉降);
(2)沉降速率(如建筑物为桩基础和木结构,则应包括单桩(柱)的沉降);
(3)垂直施工方向相邻基础之间的差异沉降;
(4)顺地铁施工向相邻基础之间的差异沉降。
3建筑物风险控制措施
3.1施工过程监测
监控量测是地下工程信息化设计、施工必不可少的手段。由于地铁施工,必然会对其周围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产生影响,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倾斜、甚至倒塌。因此,应将建筑物的监控量测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序纳入到建筑物的风险评估中。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土建施工影响实施全过程进行监测、及时提供监测信息和预报,以便评估地铁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预报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在监测过程中,对各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可采用预警值、报警值、极限值三个等级进行控制:
(1)预警值是在保证建筑物不产生破坏的前提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差异沉降值,上述每一指标的预警值取为极限值的60%;
(2)报警值是指当沉降过大或过快接近控制值时,采取必要措施和手段进行预防,上述每一指标的报警值取为极限值的80%;
(3)极限值是指施工过程中所能到达的最大的沉降(或差异沉降、水平位移)控制值,超过这个值,建筑物结构发生破坏。在上述每一指标中的任意一个到达或接近极限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报专家组进行论证分析,确定具体措施;
(4)当上述每一指标小于预警值时,施工可顺利进行;
(5)当上述每一指标中的任意一个超过预警值时,应及时制定和采取必要措施减小沉降(或差异沉降);
(6)当上述每一指标中的任意一个超过报警值时,应及时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分析,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进行防护,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如果地铁结构邻近有风险很大的建筑物,应对该建筑物进行专项监控量测方案的设计。
3.2施工过程控制
在前面的分析中,确定了各个柱基的沉降(水平位移)控制标准以后,先选择最优的施工工法及辅助施工工法,在确定了最优的施工工法或辅助工法的基础上,进行施工过程的沉降控制,保证沉降在控制范围之内。
(1)施工工法的优化
选择几种可行的施工工法(包括对现有的设计单位提出的施工工法)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确定最佳的施工工法;在需要增加辅助措施时,还应确定最佳的辅助工法。
(2)施工过程沉降控制
施工过程沉降控制的应用在于严格控制每一施工步序的地表沉降值或水平位移值,从而最终到达控制地表的整个沉降值和水平位移值在控制标准内,其步骤是:
(1)依据现场调查、工程经验,参考计算分析,在满足建筑物的结构承载力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技术指标,确定施工过程中控制参数的总的控制指标;
(2)在此基础上,结合前面的施工工法,确定每道工序的控制目标。依据以往经验,结合理论、数值计算,给出每步控制标准;
(3)在施工过程中,如前一步施工工序控制参数在控制标准范围内,则继续施工,如前一步工序控制参数超过该步控制标准,则调整以后施工过程,保证提出每一道工序的沉降控制值;
(4)总的原则: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应当保证各分步沉降值不超标,确保总沉降值不超标。
4建筑物的一般保护和加固措施
4.1建筑物保护措施
施工前调查所有在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着重查明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基础形式、数量、修建年代、材质、质量状况、工作状态、与地铁线路的位置关系等。当建筑物具有很大的破坏风险时,应遵循“先加固、后施工”的原则。
施工前的主要加固措施: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进行地层注浆、隔离桩等措施,严重时可以采用建筑物桩基托换或加固措施;
(2)地层注浆:从地表或洞内注浆加固地层;
(3)隔离桩:从地表或洞内施作隔离桩;
当邻近建筑物破坏的风险较大时,应考虑在地面或洞内施作隔离桩,并对建筑物基础进行处理,控制基础相邻的地层沉降。
当建筑物为桩基础,可以考虑实施桩间注浆,提高外侧土体的固结程度与密实度,增加桩底部承载区域内的约束,力求将桩周的摩阻力损失降至最低。从而减小建筑物本身的变形程度。
如果建筑物基础为桩基础,且桩长较短,应考虑在地面打设深桩,通过后植筋技术承台扩大,并将部分荷载转移至新增设的深桩上,使之能与短桩共同承受上部荷载,一起抵抗后续施工中的变形。
(4)对建筑物进行基础托换或加固。
当邻近建筑物破坏的风险较小时一般时,可以边施工、边加固,并进行施工过程量测监控。当邻近建筑物破坏的风险较小时,可以先施工、后加固,即在施工结束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加固。
4.2地铁施工加固措施
(1)暗挖隧道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早成环、环套环”的施工原则进行开挖支护,控制地层的下沉量,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加密格栅钢架,必要时增加喷射混凝土厚度;②施工中要注意对施工工艺的控制,采取小分块、短进尺、快封闭的手段,减少对地层的扰动,尤其要处理好拱脚变形的问题;③在地铁工程土方开挖过程中,洞内加强横向支撑,限制土体的侧向变形;④施工中要加强洞内和地面建筑物的监控量测,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反馈信息。
(2)地铁工程在穿越邻近建筑物时,如果采取盾构法施工,应考虑以下措施:
①合理设置土压力值,保持正面的平衡,防止超挖和欠挖;②穿越时降低推进速度,控制总推力,减少土层扰动;③穿越前调整好盾构姿态,穿越时减少纠偏次数及纠偏量,减少土体的扰动;④在穿越邻近建筑物地段,保证一次穿过,不能中途换刀,如果实在避免不了在上部地段换刀,事先要准备充足的预案。首先从盾构前部预留的超前加固装置对土仓上部及前方顶部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以保持开挖面稳定不出现塌方,然后再对土仓加气压后更换刀具。
(3)加强建筑物的监控量测,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结构形式、基础形式等建立不同的控制值,通过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确保建筑物保护管理在可控状态;
(4)不良的地质地段必须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措施,如进行地质改良,缩短循环进尺等,以防止沉降超限;
(5)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应预留注浆管,支护完成后压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回填背后空隙,并加固被扰动土体;
(6)加强洞内外的注浆措施,控制地层沉降。
5施工完成建筑物安全风险评估
在地铁施工完成后,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的最终沉降值以及建筑物的倾斜量对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建筑物结构的承载力进行复核,判断建筑物的安全状态以及还能承受的附加沉降值或倾斜量。如果经过复核后,建筑物地基基础或建筑物结构承载力接近甚至超过极限承载力时,则应对地基或建筑物本身采取加固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6结论
(1)在隧道开挖对地面建筑的影响方面,目前研究的比较少。特别是针对不同结构形式,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完成后结构具体会产生多大的裂缝、变形;建筑物在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在垂直方向的不同高度上,结构的内力为多大、其分布规律如何等的研究还很少见,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2)通过对地铁施工的特点及周围环境的分析,提出一套针对地铁施工对建筑物的安全管理体系,用于指导类似工程施工。
(3)体系中各种环节的具体操作还需进一步细化,如对于古建筑木结构的施工监控量测,有许多地方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物的监控量测,可进行专项讨论。
(4)具体施工完成后,还需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使得体系得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
第9篇 脱硫塔检修过程中风险安全管理措施
1. 脱硫塔检修作业风险点分析
脱硫塔检修改造工程重点工作有:拆除旧氨水喷头、脚手架搭设、喷砂除锈、喷涂玻璃鳞片。改造工程中容易发生脚手架坍塌、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人员气体中毒、火灾事故,因此需要加倍做好安全预控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2.1 引起脚手架坍塌的危险点
检修过程中需要分别搭设 脚手架、氨水喷头间的作业平台,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可能引起脚手架坍塌、人员伤亡:①脚手架架板、架杆、扣件、绑丝等材料质量、、规格不符合要求;②脚手架搭设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未及时修整缺陷;③拆除的管件、喷头直接放在脚手架架板上未及时运出吸收塔;④安装喷头的材料集中放置在脚手架架板上。
2.2 引起高空坠落的危险点
作业中有大量需要进行高处作业的的工作,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可能引起作业人员高处坠落,导致人员伤亡:①爬梯安装固定不牢固、阶梯间距过大;②脚手架架板规格不符合要求,有空心板、探头板等;③安全带系挂不正确或维系安全带;④作业人员作业用力过猛;⑤坐在栏杆上休息;⑥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
2.3 引起物体打击的危险点
作业中需要进行拆卸、吊装、焊接等作业,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容易引起物体打击,导致人员伤亡:①高处作业现场杂乱,工具、物料、设备等从高处掉落;②随意向高处乱扔物体;③材料吊装时捆绑不牢固,索具、拉链等发生断裂,吊件坠落;④安装拆除脚手架时,通过抛接方式传递物体等违章作业;⑤对脱硫塔表面喷砂打磨时人员着装不符合要求,操作方法不正确。
2.4 引起触电的危险点
作业中需要的照明行灯、电焊机较多,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容易引起触电:①电焊机电源线、照明行灯的电源线、临时电源柜电源线有裸露;②电焊机没有可靠接地,没有装设漏电保护器;③电源盘、插座、开关不合格;④作业人员的着装和防护用具不符合要求。
2.5 引起人员气体中毒的危险点
脱硫塔防腐喷涂使用的是乙烯基鳞片特种涂料。此种涂料化学成分有:苯乙烯、马来酸二丁酯、氢化脱硫重石脑油。作业人员在苯乙烯暴露浓度达到100mg/m3 15min或50min/m38h环境下工作时,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吸入后会使黏膜与呼吸系统发炎及严重伤害肾肝与中枢神经系统、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容易引起气体中毒:①通风措施实施不到位,通风不畅;②防腐喷涂作业人员未佩戴具备活性炭和微粒过滤的装备、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③防腐喷涂作业人员过多,浓度超标;④大量涂料存在塔内部。
2.6 引起火灾的危险点
由于吸收塔内有大量的脚手架架板、除雾器,且乙烯基鳞片特种涂料闪点为33℃,爆炸极限1.1%~6.1%,易于燃烧。在旧管件、喷头拆除和安装时,防腐喷涂时,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容易引火灾:①电焊或气割的下方所有可能落到焊花的部位防火毯铺设不全面;②电焊作业与气割作业交叉作业多,掉落焊渣损坏乙炔、氧气软管;③长时间气割、焊接作业,局部位置的防火毯热量大量积聚;⑤作业环境温度高,超过33℃;⑤作业人员着装不符合要求,未穿着棉质、防静电工作服、绝缘鞋;⑥安全带的挂钩、卡环没有使用绝缘胶布缠密严实;⑦未使用防爆型行灯,⑧吸收塔内部存在大量涂料等易燃品。
2. 安全预控措施
针对脱硫塔检修高风险作业多,尤其在喷头、管件安装和防腐喷涂作业时最容易发生火灾、人员气体中毒事故,要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安全作业的安全预控措施,确保改造检修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3.1检修作业前的预控措施
3.1.1 制定符合检修作业实际的预控措施
结合检修作业组织设计和生产现场实际编制检修规程规范和作业指导书、预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气体中毒、火灾等事故的检修方案和应急预案。
3.1.2 人员教育培训
全体检修人员在检修开始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脱硫塔检修的风险预控措施、有脱硫塔改造施工规程规范和作业指导书等内容的学习培训。
3.1.3 检修工器具、防护用品布置
检修所使用的电动工器具(电焊机、打磨工具、起重机、卷扬机、空压机、风管、电源箱、电缆卷轴)、气割工具等检验合格。检修人员使用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防坠器、防砸防扎劳保鞋、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面罩、防静电鞋等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为检修人员配备紧急救护用的洗眼器等紧急救护用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检修人员配备足够数量的对讲机和防爆照明电筒。
3.1.4 现场安全措施布置
开工前对脱硫塔检修现场全部用隔离围栏进行隔离,只留一个出口有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进出管理。按脱硫区域检修平面布置图要求存放检修材料、机具,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对内部易燃物品进行检查和清理。脱硫塔人孔处设有自发光指示灯。电气工器具的电源开关设置在吸收塔外面并设置明显标志。
电焊机、电源箱做好防雨措施,电焊机可靠接地,并装有漏电保护器。脱硫塔可靠静电接地已落实,脱硫塔内部照明使用低压防爆灯具,变压器及开关放置在人孔门外部。在脱硫塔作业面的人孔门外侧设置监护人,在防腐喷涂作业期间增减监护人员。
氧气瓶乙炔瓶立放固定,防震圈齐全,气瓶距离8m ,距离明火10m 。拆卸下顶部排气门并加装向塔内送气的风机,在脱硫塔中部人孔门和底部人孔门加装向吸收塔内排气的风机,搭设的脚手架安全牢固、符合安全规范要求。在脱硫塔中部、顶部靠近防腐喷涂作业面的人孔门处、除雾器处接临时消防水管并配备消防报警装置,消防水阀门有人负责保证随时好用,消防水压力正常,随时进行施救。脱硫塔内部作业面和人孔门外各放充足的干粉灭火器,用过的消防器材随时更换。动火作业期间,作业面平台、除雾器之间铺满防火毯、封堵严密。
3.2 检修过程中的预控措施
3.2.1 检修前安全管理措施
每天开好班前会, 发现着装不符合要求、精神疲劳、喝酒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检修现场作业。结合每天的工作对全体检修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被交底人必须在签字栏内签字,做到“作业任务清楚、危险点清楚、作业程序清楚、安全措施清楚”。检修作业前,安全员全面检查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安全装置、安全设施等落实情况并且每天安排专人进行认真核查。搭设的脚手架、临时爬梯等必须经过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严禁所有进入检修现场人员火种、手机等进入现场一律收缴代为保管。对个人防护用品不齐全、安全工器具、现场安全措施、逃生通道检验不合格不允许开工。每天关注天气情况,遇到大雨天、大雾天、6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停止防腐喷涂作业和塔外部进行的一切作业。盛夏时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冬季时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认真监督检修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检修方案、作业指导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等文件作业。杜绝违章作业和冒险作业。加强监督、提醒,保证作业人员注意力集中,严禁打闹、打盹等忽视安全的行为。每天随时检查脚手架、临时爬梯、起重设备、焊接设备,喷砂设备、防火毯、灭火器以及防爆灯具等布置和使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修复。
针对检修是在脱硫塔内部较高位置受限空间进行和防腐喷涂作业期间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气体中毒、火灾应急预案演练,确保每位检修人员全部掌握。
3.2.2 检修作业安全措施
3.2.2.1 脚手架搭设和拆除作业安全措施
脚手架搭设和拆除有具备高空作业的脚手架搭设专业人员进行。脚手架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防坠器。安全带应高挂低用,安全带挂钩随着脚手架高低逐步调整。临时拆卸的围栏或孔、洞及时用架杆固定好,并设警示,防止高空坠落。高空搭设的脚手架爬梯护笼齐全。放在平台的木板、扣件、脚手杆固定牢固,以不影响通行为标准,人孔门不允许堆放。脚手杆及架板上下传递用绳系好。
3.2.2.2 吊运脚手杆及架板等构件时下方用围栏封闭,围栏内不得站人。吊机吊装区域内,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把杆垂直下方不准站人;吊装式操作人员精力集中并服从统一的指挥号令,严禁违章作业;卷扬机专人操作、专人指挥、钢丝绳运行中不得挂卡。吊装作业场所要有足够的调运通道,在吊装前应先进行一次低位置的试吊,以验证吊挂点的安全牢固性,吊装的绳索不致磨损。构件起吊时吊索必须绑扎牢固,绳扣必须在钓索内锁牢,严禁用钩挂构件,构件在高空稳定前不准靠近。为便于拆除、安装方便的管件临时吊钩点要焊接牢固,不得变形。
从脱硫塔下部人孔门向塔内运送钢材时,应做好内外沟通,塔内侧人应站在人孔门两侧,避免被深入的钢材打伤。及时清理现场的施工杂物,消除高空落物的可能性。
3.2.2.2 焊接、气割作业安全措施
所有焊接、气割作业人员、动火工作负责、监护人在施工前认真学习、掌握吸收塔防腐乙烯基鳞片特种涂料、除雾器(pp)材质的特性;消防器材部署情况;熟悉作业现场环境,尤其是逃生通道。
由电气专业人员安装焊接、照明灯检修临时电源,进入塔内的电源电压等级(低于36v)符合安全规范要求,应使用防水电缆和防爆灯具,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临时电源;氧气、乙炔供气处有专人负责开关。焊接、气割作业必须穿着专用防护工作服装,带专用防护手套、防护眼镜。手套湿透时应立即更换。焊接气割作业人员不得进行交叉施工作业。工具和焊条筒等小件装入工具袋。防腐喷涂期间不能进行焊割作业。保证检修作业安全。
随时检查整个吸收塔工作区域防火毯覆盖情况,做到防火毯架板铺满,保证无丝毫火花溅落到脚手架架板、除雾器等可燃、易燃物品上。动火负责人、监护人对下部脚手板每2h浇一次水,并根据动火点数量增加浇水频率,防止铁水焊花堆积,引起木板着火。监护人员随时检查、清扫检修现场个人物品;每天检修结束再次进行全面检查、清扫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发生火灾险情,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拉响手动报警器,听到报警器响起立即切断总电源、关断气源,组织、指导人员疏散、逃生;吸收塔内部人员立即带好随身携带的口罩或面罩,沿着逃生引导绳向离自己最近通道撤出,4min为最佳逃生时间;消防人员打开水门用消防水枪进行灭火,其他安全人员配合使用灭火器辅助灭火。安全管理人员向当班运行值长汇报,准确报出地址、着火材料、数量、被困人数、报警人姓名和电话号码。若火险重大,值长立即汇报公司领导已决定启动火灾应急预案。火被扑灭后迅速查清原因,整改合格后才可开工。
3.2.2.4 喷砂、防腐喷涂作业安全措施
喷涂作业前的检查:① 温度、湿度、气体浓度检测设备已悬挂到位;② 基体安装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对基体表面进行检查,满足鳞片树脂施工要求后,基体安装人员与防腐人员进行工作移交,同时移交安全管理责任。所有喷砂防腐喷涂作业人员、监护人在施工前认真学习、掌握脱硫塔防腐乙烯基鳞片特种涂料的特性;熟悉消防器材部署情况;熟悉作业现场环境。尤其是逃生通道。
对喷砂作业区人员进出进行严格登记,严禁一切非防腐施工人员进入。内部工作人员收缴手机、对讲机和任何火种,统一登记、保存。进入塔内喷砂、防腐喷涂作业人员必须穿防静电服、佩戴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口罩或面罩等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喷砂时要注意防止沙粒溅伤他人。防腐喷涂作业前再次检查作业面人孔门外洗眼器水量充足、使用便捷,通风设施运行正常,对内部易燃品全部清理干净。
每天防腐喷涂作业前,施工期间每间隔0.5h分别用可燃性气体检测仪。苯乙烯(0~200ppm)检测仪对吸收塔作业面区域(特别是死角、空气不流通处)进行全面检测并认真记录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气体防爆浓度。保真可燃气体浓度<0.6%、苯乙烯浓度<50ppm,完全符合允许工作标准要求时才许可施工作业。
严格控制作业人员在有害气体工作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4h。要做到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逐渐增加施工人员人数。工作人员如暴露于浓度大于暴露限制时,暂停施工,撤离至塔外,检查安全设施正常,气源畅通,增加通风。若发生鳞片溅洒到作业人员眼部时,立即使用洗眼器冲洗15min以上,必要时送往医院救护。如果发生人员气体中毒、火灾时,立即撤离脱硫塔,通知项目部领导;项目部领导立即汇报公司领导启动火灾应急预案。
第10篇 工会副主席安全风险管理职责
1.协助工会主席研究、提出并制定年度、月度工会安全工作计划、方针目标和工作要点,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工会专兼职干部的日常安全风险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
2.负责工会日常宣传教育,指导车间工会开展日常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负责调查研究和反映职工对安全风险管理 工作,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国家和上级关于劳动安全保护方面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工作;负责指导、协调群众生产和有关劳动竞赛方面的工作,组织和指导职工开展安全技术比武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4.负责“家庭安全包保”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制定和实施“两线”建设及“送温暖”工程计划;协助安全部门搞好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参加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和劳动保护条例的制订。
5、组织职工开展遵章守纪和预防事故的群众活动,抓好员工伤亡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关心职工劳动条件的改善,保护职工在劳动中的安全与健康,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把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列入职工代表大会的议题。负责参与劳动争议的调查和处理。负责女工委员会工作的组织落实。
6、在开展群众性活时,抓好活动场所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11篇 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征求意见稿)
按照路局《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京铁办〔2022〕131号)要求,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与现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做法有机融合,突出安全风险管理基础、过程控制和应急处置,建立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控制体系,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结合我段实际,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全面加强安全风险组织领导
1.段成立安全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由段长、党委书记任组长,主管安全副段长任常务副组长,段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段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推进工作。
2.段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安全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由安全科负责,组织识别研判、发布段安全风险控制项点,督促指导各科室、车间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各车间、班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由劳动人事科负责,组织落实全段安全风险管理达标评估考核。
3.各车间是车间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车间、班组安全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组织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车间、班组建设,加强职工作业管理、规范职工作业标准化行为,激励职工争创“标准化达标岗位”,制定本车间安全风险项点、控制措施、责任班组、责任人,组织实施各班组安全风险管理达标考核工作。
二、全面加强安全风险意识教育
1.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培训计划。职工教育科负责,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和事故案例,认真制定安全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基本规章和各项管理标准培训计划,使全体干部职工掌握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岗位及作业中的主要危害因素和安全风险,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同时,要以应知应会、岗位实作和应急处置为重点,认真制定高速铁路房建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计划,梳理完善电气化区段作业、春检、人身、防洪、消防、防寒过冬、冬季焚火、职业健康、春运临客等培训教材,规范各岗位培训内容,通过实作模拟、案例教学、交流研讨等形式,提升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全员岗位适应性培训、“三新”人员培训、班组长培训和季节性专项培训,规范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严格各类培训的考试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2.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党群办公室负责,采取专题研讨、报刊专栏等形式,通过安全风险知识竞赛、选树“十大岗位标兵”等活动,培育干部职工“安全生产大如天”和“安全责任重于山”的安全理念,自觉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讲安全、文化促安全、合力保安全的工作氛围。全体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三点共识”,认真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增强安全风险和责任意识,提升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三、全面加强安全风险识别研判
1.安全风险信息采集
安全风险信息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生产过程中既有的安全信息。包括历史上全路、全局和段管内发生的各类事故,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库中的问题,段确定的安全风险项点、《安全监察(检查)通知书》发放标准,以及各种安全控制措施等信息。
二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安全信息。包括安全风险控制过程中记录的各类信息,各项监测检测设备产生的数据信息,日常检查、验收、评估发现的安全问题,职工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安监报-1”反映的事故、故障和其他安全信息等。
三是生产条件变化产生的安全信息。包括工程改造、设备更新、新职人员、季节更替,以及新技术、新设备运用等生产条件变化带来的安全信息,突发事件诱发的安全风险信息。
2.安全风险识别研判
围绕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大要素,采用动、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准确识别研判安全风险。
一是静态识别研判安全风险。安全科牵头,各科室配合,根据安全管理薄弱环节、设备设施质量缺陷,和现场控制中暴露的惯性问题等,研判确定“安全风险控制关键项点”,制定《安全风险控制表》(附表1)和《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卡》(附表2),并按照“领导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逐层分解、细化落实防范控制措施和责任。
各车间要结合实际,建立《安全风险控制表》,每个生产岗位都要建立《安全风险控制卡》,班组《安全风险控制表》由《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卡》集成,班组《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卡》要结合当日作业人员、环境、天气等因素,将个性内容写入《班组管理本》班前会议记录。
二是动态识别研判安全风险。安全科牵头,各科室配合,一是利用安委会、安全生产分析会等时机,加强对安全“关键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识别研判作业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补强、补全静态研判成果。二是根据工程改造、设备更新、人员变化、季节更替等生产条件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识别研判安全风险,完善静态研判成果。
3.安全风险预警管理
一是作业层面安全风险提示预警。针对当日、当前作业项目、作业环境、天气情况等,结合春运、汛期、暑运和冬运等季节性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将已经识别研判的安全风险,在班组班前会、施工准备会上进行预警提示,强化安全风险识别研判的实际运用效果。
二是管理层面安全风险提示预警。通过对事故、故障和其他安全问题的综合分析,对“安全风险控制关键项点”控制情况的定量分析,对严重问题连续发生、同类问题重复发生、惯性问题长期存在等情况的定性分析,提出安全风险趋势分析和预警。
四、全面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过程控制包括:规章制度控制、现场作业控制、技防物防控制、设备质量控制、专业管理控制、关键项点控制。
1.强化规章制度控制
规章制度是规范现场作业和安全管理行为、强化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的基础。
一是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科牵头,修订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检查“通知书”管理办法》、《安全检查“问题库”管理办法》、《安全生产事故苗子管理办法》、《上线作业人身安全防护管理细则》、《现场作业人身安全关键环节卡控措施》、《安全用电管理办法》、《jtw-1型列车接近无线语音提示系统管理办法》、《单岗单人作业人身安全防控管理规定》、《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安全保卫管理办法》、《综合治理管理办法》和《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基本制度、办法。
安全科牵头,材料科配合,修订完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和《特种防护用品和安全用具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四统一”(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发放)的管理原则,制定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和准入、采购、发放、使用、监查管理办法,确保劳保用品按季节、按岗位及时发放到位。材料科负责,分别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和特种防护用品管理台帐,加强机械设备、生产工具管理,健全完善档案,并定期更新、开展检查。
劳动人事科牵头,进一步健全完善以“领导负责、分工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逐项逐级分解、细化,落实到岗位和人员;完善评价、考核、激励和问责机制,细化、量化安全责任指标和考核办法,确保安全责任的有效落实。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干部岗位安全职责,完善《干部安全履责说明书》,促进各级干部按标准履责、按规范管理。
办公室牵头,职工教育科配合,按照“谁配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派车、谁负责”的原则,修订完善《车管人员派车安全标准管理制度》、《汽车驾驶员夜间行车强休和“两违”互控联防制度》、《公车驾驶员和职工私家车持证上岗安全培训、建档登记监控与检查考核评比管理制度》、《交通安全监督岗员制度》等,定期分析研究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制定预防措施,狠抓安全责任落实。
二是健全完善《职工作业指导书》。按照侧重安全、简洁明了、便于操作的原则,由技术科负责,修订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高站台测量限界(普速)作业指导书》、《站台施工作业指导书》、《高空现场作业指导书》、《季节性施工现场作业指导书》、《上线作业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瓦工现场作业指导书》、《木工现场作业指导书》、《油漆工现场作业指导书》、《水暖工(管道工)现场作业指导书》、《电工现场作业指导书》、《熔接工现场作业指导书》、《水质化验员现场作业指导书》、《机电钳工现场作业指导书》、《两吨及以上燃煤锅炉房司炉工现场作业指导书》、《两吨以下燃煤锅炉房司炉工现场作业指导书》、《燃油锅炉房司炉工现场作业指导书》、《换热站值班员作业指导书》和《厂内机动车作业指导书》;由高铁设备科负责,修订完善《高速铁路高站台测量限界作业指导书》、《高速铁路房建设备日常巡检作业指导书》、《消防监控值班员作业指导书》、《空调制冷值班员作业指导书》、《电梯管理人员作业指导书》和《高空升降车职工作业指导书》等。进一步细化各岗位作业标准,为职工作业标准化提供科学、直观的依据。
三是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技术科负责,修订完善通过完善细化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确保职工作业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各科室要每季度对制定的单项施工作业流程、单项程序管理标准、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组织一次全面检查,确保规章制度办法等修建补废及时、细化措施具体、配备保管齐全、贯彻执行到位。
2.强化现场作业控制
确保实现职工按标准化作业、干部按规范管理是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的关键。
一是有序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劳动人事科负责,按照路局“标准化站段、标准化科室、标准化车间、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的建设要求,全方位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通过标准化建设活动,将各项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落到实处,减少和消除安全风险。
二是规范职工现场作业控制。技术科、高铁设备科、安全科负责,一要加强班前预想控制。在班前会上按照当日作业的《职工作业指导书》流程标准,结合现场条件、存在的问题,围绕职工精神状态、技能水平、作业特点、设备情况、天气环境等因素,明确互控单元的互控内容、对象和责任,对作业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预测,向职工进行提示预警。二要加强班中作业控制。班组成员严格按作业流程和工艺标准组织生产,落实《职工作业指导书》的各项标准和工作要求,落实《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卡》所制定的各项卡控措施,落实互控单元责任。实现一人作业相互监控,出现漏洞互控补救。三要加强班后规范控制。当日作业结束后,班组长对本班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对班中自控、互控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互控不到位要根据问题性质的严重程度对责任人、联责人进行考核,并针对问题完善防控措施。四要强化安全风险“他控”力度。充分发挥专业科室、车间的现场检查、指导、监督作用,各科室、车间要严格落实对班组“他控”的检查监督责任和要求,全方位掌握班组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和作业情况,强化对班组安全风险的“他控”能力。
三是落实干部现场安全管控制度。劳动人事科负责,一是对各级干部严格按照全过程检查盯控作业项目、盯控重点、量化标准进行全过程检查盯控作业,检查每一个作业环节和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做到全过程写实。二是针对安全生产中的“关键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认真分析、识别研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现场整改落实。
四是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准入管理。职工教育科负责,认真落实主要工种和关键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培训制度,保证职工能够熟记本岗位工作的操作规范程序、安全防控措施、管理标准。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
3.强化技防物防控制
技术防控和物理防控是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的必要手段。技术科、高铁设备科负责,一是提高技术手段,防范安全风险。通过各项检测监控设备、装置和视频监控等及时分析、掌握和消除安全风险。二是提高物防手段,防范安全风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加大对重点区段的检查整修力度,加强铁路沿线非法建筑物、构筑物清理整治,最大限度地消除和规避安全风险。
4.强化设备质量控制
设备质量是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的重要保障。技术科、高铁设备科负责,一是严格设备质量常态管控。严格落实设备检查分析预测、分层控制、专家组诊断、关键项点管控、设备基础改善规划、设备质量考核评价六项机制,切实提高设备管控能力,确保设备质量常态优秀。二是严格设备质量源头控制。针对运营中暴露出设计、材质等方面的质量缺陷,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设备生产厂,从源头上加以整治。三是严格设备质量管理考核。根据《站车客运服务设备设施质量达标考核办法》要求,本着“从严分析、从严定责、从严处理”的原则,细化设备质量考核办法,并严格按照办法进行考核。
5.强化专业管理控制
专业管理是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控制的重点。一是要充分履行专业督导职能。各科室要加强对各车间安全风险管理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通过技术攻关、专项调研、跟班指导等形式,准确把握并及时消除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二是落实干部全过程带班评价制度。各级干部要根据段安全风险控制项点和生产过程变化的特点,组织对特定项目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审核、诊断和评价,围绕作业前审核工作方案、流程和作业指导书;作业中做好安全关键盯控,发现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作业后进行系统总结,反思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关键环节和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施工作业流程和管理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和作业办法等管理制度。
6.强化关键项点控制
安全关键项点控制是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一要加强施工安全控制。严守房建单位各项标准,确保营业线施工和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全面受控。二要落实关键项点控制。各级干部、各岗位要严格按照段、车间《安全风险控制表》中确定的具体控制措施、量化检查标准做好检查盯控工作。三要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各车间、科室要按照段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分析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确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项目、重点、措施和整治计划,在年度内搞好推进和实施,确保整治效果。
五、全面加强安全风险应急处置
1.完善安全问题应急机制。办公室负责,修订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机关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等;技术科负责,修订完善《冬季雨雪冰冻恶劣天气应急预案》、《防洪抢险预案》、《防震减灾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供暖安全应急预案》等;高铁设备科负责,修订完善《高速铁路房建设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电梯紧急情况应急预案》、《突发火灾事故消防监控室应急处置预案》等;安全科负责,修订完善《硫化氢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安全、反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机关大楼火灾和疏散应急预案》等;房产管理科负责,修订完善《单身宿舍突发事件疏散应急预案》;材料科负责,修订完善《仓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完善安全问题整治机制。各科室负责,坚持“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首查负责制,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问题,特别是重点行车房建设备的问题,涉及客运设备、站车服务的问题,要立即解决,不留隐患,并及时向有关单位进行通报。对专项检查问题和“三性”、“三违”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安全科要利用安委会进行专题分析;对危及行车安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下达《安全检查通知书》,实施专项整治,明确整治要求,限期整治到位,并追踪评价整治效果。
3.完善安全问题反应机制。各车间、科室要进一步严格安全问题的报告制度,规范报告程序,严肃报告纪律,做到涉及安全的问题要快发现、快汇报、快解决,消除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现象。进一步规范设备故障、站车服务等问题的快速响应制度,明确响应人员、时限、流程和应对方案,确保一旦发生问题各方面快速反应、迅速处置。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高铁设备故障、火灾事故等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网络和队伍建设,做到应急有备、响应及时、处置高效。
六、全面加强安全风险评估考核
1.安全风险评估考核实行月评估、季考核制度。月评估纳入《天津建筑段工效挂钩考核办法》,季考核纳入《天津建筑段季度安全业绩考核办法》。
2.安全风险管理达标考核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过程考核为主”的原则,突出对各车间、科室安全风险关键项点识别研判的准确性与覆盖程度、各项过程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各级干部安全风险管理职责落实情况、解决问题闭环管理质量、重要事项督办落实情况和安全风险管理实效性的考核。
附表:1.段、车间安全风险控制表
2.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卡
附表1
段、车间安全风险控制表
年月日编制(修订)
序号
安全风险项目
安全风险项点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责任部门
责任人
措施落实情况
附表2
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卡
车间班组岗位年月日编制
说明:1.内容应包含“安全风险项点”、“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和“互控人”等项目。
2.“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卡”外形尺寸应便于随身携带。
第12篇 安全风险信息平台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石家庄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监控工作,规范地铁建设参建各方在安全风险监控管理上的工作责任、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加强相关单位和部门在安全风险监控工作中的协同性,提升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最大程度规避和减少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根据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指南(试行)》,公司《石家庄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文件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实际制定。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石家庄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监控管理工作。
第四条 相关参建单位应用安全风险监控与信息平台情况考核,分日常管理考核与双月度考核,由安全质量部牵头负责考核。
第五条 安全风险监控工作考核坚持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群众的监督。
第六条 除本办法外,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相关单位还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第二章考核内容
第七条 投资承建单位
投资承建单位应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总工程师任负责人,并设立专职信息员督促所辖施工标段落实安全风险信息化管理工作。
第八条 标段施工单位
(一)各施工标段项目部安全总监牵头成立风险信息化小组,项目部安全总监和安质部长每天必须登录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平台,主要任务有:
1.每日17:00前,将自查台账和抽查台账检查的问题、施工监测数据上传平台;
2.巡视闭合阅处:通过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平台对各单位提出的问题、要求和发布的通知、文件、通报(包含业主公告、各类巡检通报、日常风险巡查推送的问题、轨道公司文件、预消警会议纪要、监控中心周报、预警处置等)进行落实、整改、回复。填写回复内容,并可上传相关附件。要求对所有的通报及整改通知的回复都以扫描件上传至相应内容的回复区域;
3.预警响应处置:及时处理平台发出的本标段预警,在预警处置中,要详细填写处置措施及现场处置照片、视频等。
(二)视频监控系统:提供现场信息化设备放置场地及视频会议室,配备网络设备和网络线路,保证各类信息能全面、及时、准确的上传平台(相关硬件参数见附件一):
1.按施工实际需要和轨道公司要求设置视频监控,施工单位负责采购本标段所需要的设备与硬件等,并负责进行安装、调试、移位、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视频监控正常使用;
2.摄像头数量、位置要求:
车站明挖基坑至少设置2个摄像头,矿山法暗挖工程,要求每个掌子面设置1个摄像头,要清晰看到暗挖掌子面,并确保每掘进15米移动一次,盖挖车站参照矿山法施工要求设置;
附属结构明挖基坑、施工竖井至少安装1个前端监控设备;
施工竖井上各设置1个摄像头,重大风险源处根据评估情况设置;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有出渣土行为的施工现场,渣土车辆进出的大门口在开工前必须安装摄像头,并接入安全风险监控信息系统。此项作为开工核查条件之一。
3.要保持视频监控 24小时正常运行,并确保监控视频的摄像角度和照明亮度,以满足视频监控的需要。不得随意挪动、故意遮挡、污损、用光照射摄像头,不得无故中断、关闭视频(特别是夜晚施工时)和人为破坏设备;
4.提供全天候的应急响应服务,须在监控中心发出平台故障通知后24小时内修复,保证平台正常运转。
(三)盾构监控
1.按照实现盾构实时数据监控要求配备电脑等设备,必要时施工单位需安排盾构厂家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数据解译;
2.每日上传出土量,同步注浆量;
(四)工程资料录入: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要及时录入必要的工程资料,资料目录详见附件二。
第九条 第三方监测单位
(一)项目部项目负责人牵头成立风险信息化小组,负责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平台日常管理工作,并配备专职信息员;
(二)监测数据上传:每日17:00前上传当天监测数据;
(三)及时查看并通过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平台对建设单位(含监控中心)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落实、整改回复;
(四)每日浏览本标段工点风险情况,同时根据各自工点的安全评估状态,及时做出回复和处理。对数据异常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点,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密监测点增加监测频率,并及时上传监测数据。
第十条 监理单位
(一)安全专监牵头成立风险信息化小组,负责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平台日常管理工作,并配备专职信息员;
(二)每日将抽查台账检查问题和巡查报告上传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平台。对有风险、监测数据异常以及重大安全隐患和危险征兆的工点,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和回复,并及时向监控中心反馈;
(三)及时查看并安排相关人员通过信息平台对建设单位及风险监控中心提出的问题、要求和发布的通知、文件、通报(包含业主公告、各类巡检通报、轨道公司文件、预消警会议纪要、监控中心周报、预警处置等)进行落实、整改、回复;
(四)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平台上发布的各类检查通报,并做好复查工作。督促施工单位对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平台上各项事件进行闭合管理;
(五)预警响应处置:每日登录平台浏览各自工点风险情况,同时根据各自工点的安全评估状态,及时做出回复和处理。工点评估为“有风险”或“预警”状态,按预警流程处理,将处理结果在信息平台回复。
第三章奖惩
第十一条 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平台使用情况考核按单位性质分为标段施工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监理单位三个组,各组内不再按线路区分参建单位。安质部组织每两个月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监控信息平台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各组分别排名,评分标准见附件三。投资承建单位信息平台使用情况纳入季度考核。
第十二条 通过视频监控和巡视发现施工现场视频不按规定设置、违规挪动、故意遮挡、污损、用光照射镜头、无故中断、关闭视频,以及视频监控平台被人为破坏等问题,且拒绝整改、未按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每个问题给予10000元的处罚。有渣土车辆进出的施工现场大门口没有安装摄像头并接入监控信息系统的,罚款50万元。
第十三条 对日常巡查推送的问题,拒绝整改、未按时整改、整改不到位、整改但未及时回复的,每个问题给予5000元的处罚。安质部对整改闭合情况进行抽查,发现弄虚作假的,每个问题给予20000元的处罚。
第十四条 对监测数据和巡视报告上传不及时的,每次处罚5000元。
第十五条 对履行《石家庄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监控管理办法》工作职责不到位的,视情节轻重、整改态度、影响大小,每人次/问题给予5000元的处罚;对不配合或阻挠监控中心工作的单位,每次处罚10000元。
第十六条 对在同一个考核周期内相同、类似问题多次重复发生的,从第三次开始,实施双倍处罚。
第十七条 监控中心每双月月底汇总存在问题情况,安全质量部审核后,填写处罚单,并形成考核处罚通报上传信息平台(处罚单见附件四)。
第十八条 双月考核排名考核结果将通过公司文件形式下发通报,对工作不积极,效率差,不配合工作的单位将约谈该单位主要领导。
第十九条 对各组排名靠前的单位予以奖励,奖励总额为前两个月对被考核各单位处罚金额总和。标段施工单位组前1-5名分别奖励前两个月总处罚金额的20%、16%、12%、8%、8%,合计64%;第三方监测组第1名奖励前两个月总处罚金额的6%;监理单位组前1-3名分别奖励前两个月总处罚金额的12%、10%、8%,合计30%。所有奖励处罚款项一并纳入季度验工计价,在季度验工计价中扣除。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
第13篇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
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煤矿企业生产力水平整体偏低、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加上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致使煤矿企业生产与安全的矛盾突出、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频频发生,绝大多数是对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不足造成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控制煤矿重大事故的前提,对煤矿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管理是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和起点,它可以为整个系统的实施、运行和保持奠定基础。
(2)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可以使煤矿企业对其生产活动范围内的安全危险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总体的评价,可以全面掌握当前生产系统中的安全风险状况。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能够持续识别、评价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使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持续改进。
(3)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管理,是煤矿企业主动开展本质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煤矿企业更好的履行其基本生产安全法律义务的重要保证。
(4)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有利于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实施、细化和补充,降低了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2、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原则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防止事故发生的起点和最重要的环节,为了达到预期目的。煤矿企业风险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闭环性原则
煤矿企业生产系统的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闭环过程;否则,只能是“虎头蛇尾”。只有实现闭环原则,才可能达到根除重大事故的目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煤矿企业由于其粗放式管理,往往是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和培训教育措施等比较全面,但信息反馈和预控控制措施较弱,不能达到降低生产系统风险的目的。
(2)动态性原则。煤矿生产系统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系统具有更强的动态性。不同的时间。工作的地点、工作人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设备的位置、地质条件及生产条件都发生了变化,随时可能产生瓶的危险因素,必须适时正确地进行预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系统性原则。煤矿企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犬系统,它又可以划分为瓦斯防治系统、支护系统、通风系统、防尘系统、防灭火系统和矿山救护等子系统。根据各子系统的不同特点和事故的防止规律,采取及时正确的预警方式和不同的控制措施。实现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
(4)及时性原则。危险源是事故的源头,一旦生产过程中危险源出现。随时都有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日常监测过程中。检查人员一旦发现危险源存在,就应该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预控中心汇报。另外,信息流通畅是正确预控的
前提。日常监测中的信息应该及时地传输给预控中心。预控中心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也应该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单位。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切断事故的因果链。
第14篇 施工安全监理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和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政府和社会对监理单位参与安全生产管理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本文系统研究了施工安全监理的风险管理,结合实际情况指出了当前安全监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安全监理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0 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作为集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组织等各方面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存在众多的风险因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更加是一项关系到人员生命、国家财产、工程项目成败以及社会安定的风险性很高的工作。安全监理已成为工程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方式,自然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1,2]。安全监理风险是指在工程项目监理工程中,因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事故给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带来责任或损失的可能性和后果。在建设工程的施工阶段,工程监理单位是责任主体之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自身职业责任等方面风险地冲击,尤其是现代工程项目具有规模日趋庞大,环境日益复杂,功能、标准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承建单位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特点,必然带来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风险日益增加,监理责任日趋加重等问题。因此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的风险管理,增强监理责任的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地避免承担安全监理的责任。
1 风险及风险管理概述
研究风险的存在、发生、发展直至形成风险损失的过程,对深入认识风险、有效地控制风险的重要意义。风险因素是指风险产生的诱因。某一风险的存在是由该风险形成的内在因素的存在性决定的,而这种不确定的内在因素是由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决定的。在工程建设中存在风险是由于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即风险因素)决定的。风险事件是指风险因素可能诱发的各种不确定事件。如异常的气候风险因素可能导致某工程在施工中发生持续高温、雨季延长、特大暴雨、特大洪水等风险事件。风险损失是指发生的风险事件所引起的对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影响。工程项目风险的形成机理可表示为:风险因素→风险事件→作用途径→风险损失。
所谓风险管理,就是人们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辩识、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也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从而减少意外损失或进而使风险为我所用。风险管理可采用“两阶段”循环管理过程,即风险分析阶段和风险对策决策阶段。风险分析是指通过辩识、估计和评价对风险做出全面的、综合的分析,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风险辩识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这项工作相当重要,它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
2 建设工程安全监理的风险种类及产生原因分析
我们要研究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的风险管理,首先就必须要明确安全监理风险的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
目前安全监理工作的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法律责任的风险。随着《安全条例》的颁布与实施,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承担安全监理的法律责任得到了明确。另一种风险则是指经济损失的风险。虽然现在建设工程监理合同、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没有专门针对安全监理的条款,但随着《安全条例》的颁布实施,大部分建设单位已将安全监理纳入了监理合同中,明确了安全监理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利,安全监理已经成为监理合同的一项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因安全事故的发生,监理单位受到行政处罚和合同处罚,使监理单位的社会信誉、水平能力受到了质疑,使监理单位的竞争力下降,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到监理单位的生存。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监理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自身的职业责任三个方面。监理自身职业责任的风险则表现在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因自身行为有过错,并且过错的行为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给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带来法律责任和经济上的损失。当前,建筑市场秩序混乱使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建设单位原因而导致安全监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不规范;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不到位;建设单位重进度轻安全的思想等方面。施工单位是工程建设活动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施工安全生产中处于核心地位。近年来建设工程中发生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分析表明,施工单位是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直接责任方。施工单位引的安全监理风险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施工单位的市场行为不规范;施工单位必要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施工单位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野蛮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经常造成安全隐患。监理因自身的职业责任而造成的安全监理工作方面地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即过失责任风险、渎职责任风险、不作为责任风险和越位责任风险。
3 建设工程安全监理的防范措施
由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理责任已经法制化,若因上述风险原因导致了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要承担安全事故的责任,则将面临行政、经济甚至是法律上的处罚,其后果可能是十分残酷的。因此,正确认识安全监理责任的性质,制定防范监理责任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加强工程监理单位自身的建设。加强监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牢固树立监理人员的安全责任防范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和合同管理意识。在没有修订《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 50319-2000)前,编写企业内部实用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理手册,指导安全监理工作。补充和充实监理人员在安全监理方面职业道德和纪律的规定,对以下有故意情节的要给予重罚。在承揽监理业务及履行监理委托合同中,学会并善于防范风险,承担与其资质、能力相称的监理业务。对不熟悉又缺乏实际经验的建设工程,监理单位承接该业务要慎重;对资金不足,又无良好融资渠道,主要甚至全依赖压低工程造价(包括压低监理费)、施工单位垫资及拖欠工程款为手段运作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承接该业务要特别慎重。与建设单位签订监理合同时,要补充关于安全监理双方权利义务的条款;协助建设单位选好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变更,监理单位应及时评估对施工安全方面的影响,表明态度并签注意见;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出于某种需要压缩工期实行抢工时,一方面工程监理单位应协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完善相应施工安全措施,使“抢工”具有实施可行性;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若建设单位故意违法违规,监理单位应及时提醒、规劝,表明制止的态度;对于由施工单位垫资的工程,建设单位也要受施工单位的控制,监理单位的行为也更得不到建设单位的支持,因此,施工单位对监理单位的检查监督会置之不理,恣意妄为。
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但不要越俎代庖。在安全监理工作中,监理工程师要注意《安全条例》所规定的安全监理的责任和监理合同中所约定的安全监理工作内容、职责的各条一定要做到位;但属施工单位的安全工作,监理不要越俎代疱。重视安全监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以便维护监理的合法权益安全监理资料必须真实、完整,能够反映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依法履行安全监理职责的全貌。安全监理资料应包括监理日记、监理月报、音像资料及事故处理资料等。学会应用法律保护监理自身的正当权益,重视建设工程监理保险工作面对如此严峻的安全监理风险,监理单位除了采取规避的措施以外,还应采取转移风险的措施。目前倡导的保险制度,正是监理单位转移和降低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
第15篇 电子商务的风险及其安全管理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
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在各国有着不同的界定但是其核心依旧是依靠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进行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电子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在线事务处理、电子数据交换(edi)、存货管理和自动数据收集系统。在此过程中,利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外联网、电子邮件、数据库、电子目录和移动电话。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达到3.32亿,互联网普及率更是以25.5%的比例超过了21.9%的全球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发布的2008中国网上购物调查报告显示,上半年国内网购交易总额已经达到531.5亿元,参与网购的人群达到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将成为全球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按当前发展曲线计算,到2023年,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规模将增长5-10倍,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网络零售平台将覆盖5亿消费者,交易额有望超过20000亿,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将达到7%,带动直接及间接就业3000万人,电子商务渗透率将突破60%1.2亿。经过10年的发展,汇聚海量生产信息、交易信息与消费者信息的电子商务服务业已经成为目前国内信息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以淘宝网为例,淘宝网是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典型代表,2023年,淘宝网注册用户达到3.7亿,在线商品数达到8亿,每天最多有6000万人访问,平均每分钟出售4.8万件商品。单日交易额峰值达到19.5亿元,分别超过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社会消费品零售单日额。
二,对淘宝,京东电商的分析
随着电子商务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商务中的购物的风险也被越来越多人关注。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从刚开始的对于的网络购物的质疑到现在的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对于电子商务的信任的度逐渐提升但是我认为如今的电子商务还没有给予我们足够的安全感。现如今我们使用最多的两大电商分别是淘宝和京东。它们也拥有不一样的经营模式。在生活中我也发现我们在淘宝上绝大多数买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东西,而在京东上我们却愿意买一下贵的东西,比如电子产品,化妆品等东西。这也说明我们认为京东更值得信任。
淘宝认为,中国互联网用户正在经历从网民到网友再到网商的历史转折时期,
互联网用户已经表现出通过网上交易为自己创造真实的价值的强烈趋势。只有让用户真正在网上交易中获得利益,才能培养更多更忠实的网络交易者。目前国内个人网上交易的成交额仅仅为十几亿,尚处于刚刚开始的萌芽状态,在这一点上,建设和推动这个市场才是至关重要。免费,降低了中国网民网友网商上网进行个人间交易的门槛,是保护当前网上交易双方利益的措施,也是体现公平竞争规则的现实选择。”“淘宝旺旺”,“支付宝”,最有特色应该是“淘宝旺旺”这一即时通讯软件,联系或留言给买卖家都十分方便。除此之外“支付宝”为买家提供支付保障,使买家在购买时更没有后顾之忧。创立之初即被誉为当年国内最成功网络投资项目,除创造性地推出“支付宝”产品,将网络交易的危险性降到最小以外,还与工行、招行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积极完善个人网上交易支付平台。
京东商城作为中国b2c市场最大的3c网购专业平台,360buy京东商城无论在访问量、 点击率、销售量以及业内知名度和影响力上,都在国内3c网购平台中首屈一指。预计2007年360buy京东商城销售额将超过3亿元人民币,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来之际,360buy京东商城的销售额有望突破10亿元人民币。 360buy京东商城的飞速发展和良好前景赢得了国际著名风险投资基金的青睐。2007年,360buy京东商城迎来了第一笔风险投资,这无疑为360buy京东商城的迅猛发展注入一支强心剂。伴随着360buy京东商城的超速发展,360buy京东商城将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便利可靠的高品质网购专业平台
(其中天猫是b2c而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淘宝为c2c)
京东商城的ceo刘东强认为,b2c的本质是做零售,b2c公司是一个渠道商。 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供应链效应,另一个方面是成本控制:其中供应链效率是指不断提高存货和现金的周转率,这是零售行业的王道。其次是成本控制。高毛利对零售业而言没有意义。 京东商城紧紧抓住了供应链效率和成本控制两条曲线,让京东商城做到了:以 强大的it系统消化每天发生的1500份订单;在线销售的产品品类超过3万种,产品价格比线下零售店便宜10 %;库存周转率为12天,与供货商现货现结,国美、苏宁的库存周转率为47天-60天,账期为112天;费用率比国美、苏宁低7%,毛利率维持在5%左右,向产业链上的供货商、终端客户提供更多价值。 3. 京东商城的三个营销特点 价格:没有门店房租可以省去销售额的10%,没有批发环节可以省去销售额的 20%,没有中间 商可以省去销售额的20%,而节省下来的50%费用体现在商品价格上,毫无疑问比传统零售企 业的商品更具竞争力。另外库存周转率为12天,与供货商现货现结,国美、苏宁的库存周转率为47天-60天,账期为112天;费用率比国美、苏宁低7%,毛利率维持在5%左右;因此京东商城中的产品价格要比线下同类产品便宜许多,而“京东价”已经成为国内3c销售领域的价格风向标。 渠道:直接与生产厂商订货,省去了直接有生产厂商订货,省去了中间商渠道, 其次该类网站一次性进货量比较大,容易获得生产厂商的优惠, 促销:京东的促销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京东做了很多的促销专场和夜黑 风高的抢购,以及送代金卷,对于商城暂时的销量提升确实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在促销方面存在随意性、实效性,没有形成独特的主题促销行为,只是简单的做出国庆节专场等促销,促销方式单一不利于形成客户忠诚与习惯性消费;如配合节日做出相应的主题促销则能将促销行为发挥至极致,吸引客户形成习惯性消费,如在父亲节做父亲节专场促销、母亲节专场促销、学生专场促销,使客户形成习惯性消费达到促销与稳定客户忠诚的目的。
从淘宝网和京东商城这两个个电子商务网站来看,电子商务将从模仿走向创 新,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在传统商务中没有的商务模式,网络广告的发展即是例证;电子商务的模式将日趋多元化,并在与传统商务融合的过程中日趋复合和复杂,所谓“b2b”和“b2c”等过于简化的模式分类很快将成为历史;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将从业务流程创新到管理创新,再到组织创新,渐次展开,渐次深入,是一个相互作用。
而且我认为京东是b2c,淘宝是c2c,简单来说京东的模式是商家对客户,基本上卖的都是自己的东西,这样比较有保障,淘宝是客户对客户,每个店都不一样有的可能是代理,有的也是卖自己的东西,但是质量上可能就没有京东那样的商城有保障。京东作为b2c模式的电子商务。在b2c电子商务中,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主要有四种:企业自营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物流一体化、共同配送模式。
京东采用的是企业自营物流模式
企业自营物流是指企业自身经营物流业务,企业物流配送的每个环节都由企业自己来进行策划和管理,通过建立完备的配送系统来完成企业的配送任务。较典型的企业自营物流模式,就是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大大小小的连锁公司或集团基本上都是通过组建自己的物流中心,来完成对内部各场、店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结算的。使得退换货等一系类服务能够做到让顾客更放心
而淘宝采用的是承包给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发展,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而采用的一种新的物流模式,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第三方”是区别于“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第三方物流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既不拥有商品,也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服务发展的趋势所在。这样也加大了货物运输中的风险。也使得退换货很不方便,就像我们总会遇到在淘宝上买了不满意的东西。但是因为退换货的不方便而选择放弃退换。
三.电子商务并不代表网购其具有更多风险
其实电子商务并不代表网购,只是网购是电子商务最贴近生活的表现形式。电子商务是虚拟世界,交易双方不直接见面,在身份的判别确认、违约责任的追究等方面都存有很大困难。因此,信用风险远较传统业务中发生的概率大。电子商务的运行,必须以社会成员之间高度的信用依赖和信用确信为基础。一个社会的信用保障体系越完善,其经济的发展基础就越坚实。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电子商务也是信用商务。没有信用安全,就没有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将给在网上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的传统企业带来不可预料的风险。信用风险一是指对方不履行金融义务而使企业发生损失;二是指企业不能及时地、准确地、按质按量地完成订单,而失信于客户,当消费者网上购买物品发现物非所值或迟迟收不到订货,将会使对方交易者甚至网站的信誉预期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对企业而言,信誉损失往往比金钱损失更加惨重。同时,由于电子商务涉及多个交易主体,电子商务信用风险也可以转化为参与各方的风险,如果交易前能确定出交易者的信用,风险也就自然降低了
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风险
由于网络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因特网为主要平台的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问题。一般来说,电子商务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安全风险:
1)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指信息虚假、信息滞后、信息不完善、信息过滥、信息垄断等有可能带来的损失。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如果市场行为主体不能及时得到完备的信息,就无法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无法做出符合理性的决策。而信息虚假、信息滞后和信息不完善性对电子商务的运行安全也会产生威胁。此外,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电子商务的开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滥的问题。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层出不穷,但大量信息在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的麻烦和更多的工作量。由于每天被大量的信息包围,企业在对众多的信息进行挖掘,过滤自己所需要信息的时候就会非常困难,该留的信息没有留下,不该留的信息反而留下了,这容易出现信息不足,或是信息失真的风险。同时,在企业内部如果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流动和共享,电子商务开展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由于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各个部门能否步调一致,协调开展各项工作,直接决定了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效果。最后,信息垄断也是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时不得不防的问题。在我国,信息垄断主要表现为一些信息综合部门垄断着大量信息。他们只愿把汇集和综合的信息无偿提供给有关上级部门,而非企业和个人。信息风险的直接表现是网络欺诈,不仅使厂商和消费者在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会使人们对电子商务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失去信心
2)拒绝服务
拒绝服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网络系统或服务器服务系统的作用完全失效。其主要原因来自黑客和病毒的攻击以及计算机硬件的认为破坏。
3)系统资源失窃问题
在网络系统环境中,系统资源失窃是常见的安全威胁。
4)信息的假冒
信息的假冒是指当攻击者掌握了网络信息数据规律或解密了商务信息后,可以假冒合法用户或假冒信息来欺骗其它用户。主要表现形式有假冒客户进行非法交易,伪造电子邮件等。
5).交易安全风险
由于internet运用tcp/ip协议和开放的体系结构,强调高效和通信而不强调安全性,所以网上交易安全也使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若不妥善解决安全性问题,则电子商务很难推广。
首先,从网上交易来看,电子商务给人类带来的最大风险是由于网上交易极大程度依赖于电脑和软件,经其进行的交易大多是瞬间的、不受地理距离限制的,控制传统经济行为的那些理论和方法对软件往往不再适用或不起作用,从而有可能使周期性的经济动荡变得更为频繁,幅度更大,还可能引发灾难性的价格战。其次,网上交易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交易数据的更改、交易信息的泄漏、交易流程的破坏,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交易的安全保证。第三,实行电子商务后,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资金调运,政府可能对此完全失去监控。总之,电子商务使交易更为便捷,但随之而来的网上交易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
6)法律政策风险
电子商务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风险,主要起因于相关电子商务立法的滞后和全球化环境下各国法律和制度的差异。立法的滞后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法律不健全的条件下,企业只能做到尽量不违背现行法律,但企业会担心今后遇到法律冲突。另外,企业即使能够完全做到符合本国法律和制度,也难免会与他国法律发生冲突,各国法律和制度的差异使企业陷于风险中。法律政策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电子商务交易法律风险。由于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可以看作是无纸贸易,这样就容易引发种种新的法律问题,如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电子商务认证、电子数据证据、网上交易与支付、电子商务管辖权及在线争议解决,等等。而规范这些数字交易的法律体制尚不成熟,这就使得某些合同、签名和承诺的合法性难以保证,这就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
2.隐私风险。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的隐私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由于网络可以联接到世界各地乃至每一个家庭,各种信息将呈开放或者无序状态,并且直接涉及并威胁到每个家庭和个人的信息(隐私)。如何有效制止利用传输信息的信息网络,公开或者侵犯他人的隐私等,将是电子商务面临的重要法律问题之一。
3.知识产权风险。在电子商务时代,知识产权风险主要表现为,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的新特性与知识产权具有的特征的强烈冲突。比如,知识产权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专有性”,而网络上应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则是公开的、公用的,也很难受到权利人的控制。“地域性”是知识产权的又一特征,而网络传输的特点则是“无国界性”。正因如此,电子商务活动涉及的知识产权风险就应引起企业的重视。一般来讲作为电子商务活动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域名、网页上各种各样的文章、图像、多媒体、数据库、软件及菜单设计等元素都会牵涉到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问题,造成多种权利互相重叠和冲突
7)投资风险
企业采用电子商务这种新交易模式,所面临的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电子商务相关的固定资产折旧快,淘汰率高。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电子商务相关的固定资产的硬件设施如电脑、复印机、打印机和路由器等,技术和经济寿命较短,变现能力差,需要持续不断的后续投资,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2)电子商务无形资产投资比重大。由于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使得传统企业电子商务要获得生存发展必须在信息和技术两个方面跟上整个行业的发展,稍微落后即遭淘汰,企业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开发,这更增加了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投资风险性。
(3)电子商务收益的增加是长期的、逐步的,企业在短期内很难收回投资。而且收益只能在电子商务项目建成之后从其运作过程中所能节省的运营成本中体现出来,具有不可估算性。这些都使得电子商务投资的回报难以确定,加大了传统企业的投资风险
四,安全管理的方式
4.1.电子商务交易安全技术保障
4.1.1.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采取的主要安全保密措施,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
还原(解密)。加密技术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但最为广泛的还是在电子商务和vpn
上的应用,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
加密技术包括两个元素:算法和密钥。算法是将普通的文本(或者可以理解的信息)与一串数字(密钥)的结合,产生不可理解的密文的步骤,密钥是用来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的一种算法。在安全保密中,可通过适当的密钥加密技术和管理机制来保证网络的信息通讯安全。密钥加密技术的密码体制分为对称密钥体制和非对称密钥体制两种。相应地,对数据加密的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私人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对称加密以数据加密标准(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算法为典型代表,非对称加密通常以rsa(rivest shamir ad1eman)算法为代表。对称加密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而非对称加密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不同,加密密钥可以公开而解密密钥需要保密
4.1.2认证技术
数字证书
为实现双方安全通信提供了电子认证。在因特网、公司内部网或外部网中,使用数字证书实现身份识别和电子信息加密。数字证书中含有密钥对(公钥和私钥)所有者的识别信息,通过验证识别信息的真伪实现对证书持有者身份的认证
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不是指将你的签名扫描成数字图像,或者用触摸板获取的签名,更不是你的落款。
数字签名了的文件的完整性是很容易验证的(不需要骑缝章,骑缝签名,也不需要笔迹专家),而且数字签名具有不可抵赖性(不需要笔迹专家来验证)
4.1.3防火墙技术
般来说,防火墙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1.允许网络管理员定义一个中心点来防止非法用户进入内部网络。 2.可以很方便地监视网络的安全性,并报警。
3.可以作为部署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变换)的地点,利用nat技术,将有限的ip地址动态或静态地与内部的ip地址对应起来,用来缓解地址空间短缺的问题。
4.是审计和记录internet使用费用的一个最佳地点。网络管理员可以在此向管理部门提供internet连接的费用情况,查出潜在的带宽瓶颈位置,并能够依据本机构的核算模式提供部门级的计费
4.2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管理保障
4.2.1 电子商务标准管理
电子商务管理是指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对电子商务应用中技术和商业及其创新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各类企业在新的技术环境下,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采购、生产、营销以及与之相关的财务、人员、信息等经营活动,实现其商业目标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网络服务业和网络用户管理。网络广告管理
4.3国际与国内的相关法律保障电子合同的有效性
《电子商业示范法》(uncitral model law on electronic commerce)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于1996年制定的第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电子商务的统一法规,其目的是向各国提供一套国际公认的法律规则,以供各国法律部门在制定本国电子商务法律规范时参考。该法将以电子方式进行的贸易称作“电子商业”,将各种通过电子方式传达信息的手段称作“数据电文”,涵指“经由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储存或传递的信息,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电报、电传或传真”;同时还明文确认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确定电子合同符合法律对书面、签字、原件的要求以及电子合同的证据效力。2001年联合国还通过了贸法会起草的《电子签章示范法》,它也成为国际上关于电子签章的最重要的立法文件。
我国虽是尚未进行系统电子商务立法的国家,但面对电子商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目前已有接近1亿的网民、有数十亿次网上交易活动的现实,已很务实地着手对现行有关法律的调整,以使传统的商务法律能与新型的电子商务活动相协调。如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根据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增添了一部分新的内容。其中第十一条明确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此外,合同法还对数据电文发出、收到的时间与地点以及确认收讫等问题,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最近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有望在今年年底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将赋予电子签章和数据电文以法律效力,并将设立电子认证服务市场的准入制度,明确由政府对认证机构实行资质管理。这些规定从法律上认定了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交易合同的有效性和约束
结束语: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其配套服务及其自身的发展也应当得到我们的关注,而不是任其自由发展,漏洞百出。网络经济下,企业的经济活动将更加开放,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企业的生存环境无疑也变得更加恶劣。电子商务的出现,给正处于水深火热的企业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因此企业要积极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环境并创造竞争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也应积极营造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环境,不仅要加强政府的宏观政策支持与指导,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推动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走向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