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安全管理

研究安全管理原理之意义(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37

研究安全管理原理之意义

第1篇 研究安全管理原理之意义

安全管理方法与对策进步,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需要有战略和方向的指导。实现这一目标的出路,就是研究和认识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科学的规律,搞清安全管理的科学原理。

安全原理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策略,是安全科学以及安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石,是人类预防事故的重要理论核心。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随着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以及职业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推行,新世纪人们将不断探求先进、适用、有效的安全科学原理。

有了丰富而充实的安全理论,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人类实现了真正安全原理的掌握,才能改变自身对事故的认识和态度,才能使今天人们安全生产和生活的必然王国走向未来人类安全生存与发展的自由王国。

任何科学的东西,必然要不断地发展和更新,今天的现代管理方法会成为将来传统的方法,一门科学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会有生命力。因此,现代是相对的,科学是永恒的,安全管理原理是现代企业安全科学管理的基础、战略和纲领。

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现代安全管理才能满足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现代管理的需要,才能为降低人类利用技术的生命、健康、经济、环境的风险代价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2篇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研究规范

1、工程施工特点

电力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虽然都存在施工过程,但是电力建设工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1.1高空交叉作业多。高空交叉作业是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作业过程之一,也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无论是框架平台,还是塔器劳动保护,或者大型管网、烟囱,从几米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由于作业空间有限,从钢结构框架、到工艺管道、到电气仪表安装,各工种间的交叉作业是不可避免的。

1.2大型吊装作业多。因为电贺建设工程主要以钢结构框架为主。塔器、容器、压缩机等大型设备较多,因此吊装作业比较频繁。同时吊装机械也越来越大型化,从25吨到1250吨吊车,吊车的性能明显提高,对作业要求也相应提高。

1.3临时用电作业多。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钢结构焊接,还是管线焊接,以及试压吹扫,防腐除锈都需要用电,现场几乎布满了电焊把线、电源线。

1.4切割作业多。由于要大量使用型钢、钢板、钢管等材料,切割作业也是比较多的,需要大量使用氧气、乙炔、氩气等工业气体,由于在检修中,由于残留极少易燃易爆物质,切割作业前必须严格检测,一旦防护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5作业环境要求高。由于许多新设备都位于厂区内,邻近设备都处于运转中,因此对作业环境要求非常严格。从车辆行使路线,到作业票办理,再到施工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2、工程现场安全生常见问题

2.1入场安全教育形式化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在开工前,都要求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进行入厂安全教育和入厂安全考试,只有参加考试并合格者,才准予发放入场证。但是由于行业保护、市场准入不严格等因素影响,入厂安全教育泛泛而谈,考核不严格,并没有真正赶到“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2、2安全投入不足、防护用品发放不到位

为了追求利润,许多施工单位对安全投入相当少,虽然在签订合同时明确规定了案例投入资金的数目或比例,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严格控制。常见的问题包括:

(1)种类不全。有些施工单位只发放工作服、劳保鞋、安全帽,而专业的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眼镜等就不发放;

(2)数量不足。由于施工单位经常从当地招用临时工,人员流动性大,发放的防护用品也随之带走,因此防护用品干脆不发放;

(3)以次充好。有的施工单位给作业人员发放质量不合格的防护用品,很容易损坏,起不到保护作用。

2.3设备落后,达不到安全要求

现在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人员审查相对严格,但是经常忽略对施工单位设备安全状况的检查,导致一些已报废的设备、机具在施工现场投入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

2.4安全监督存在漏洞

对于管理规范的大中型企业,企业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比较健全,企业应急反应机制可行,但施工生产主要集中在外埠项目部,这就容易产生公司的安全措施不能在项目部得到很好的落实,使得公司公司的安全管理打折扣。对于众多的小型企业和“包工头”式的施工队伍,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和人员制约,企业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缺少专业安全员,要么从作业人员中随意指定,要么干脆没有安全员。

2.5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违章作业成顽习

在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违章作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相关作业票未办理好之前擅自开工。例如在动火作业之前必须办理动火票,但有时为了赶进度,可能在作业票办理过程中就进行施工。

(2)吊装作业安全隐患多。很多施工现场,受场地影响,没有足够的空间,容易形成交叉作业;在吊装过程中,吊装口令不规范、手势不正确、不设警戒绳都比较常见;吊装卡具达不到安全要求也是隐患之一。

(3)随意乱接电。临时用电在施工现场非常普通。经常出现随意接线、电焊机不接地、电线破旧等问题。还有施工队伍没有专业电工。

(4)作业过程不规范。虽然现在都有工种安全操作规程,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作业习惯等因素,经常出现违规施工。例如,高空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但是现场不佩戴安全带,或有安全带却不

系挂在牢固处,或安全带达不到安全要求的现象依然普遍。

(5)脱岗、睡岗、酒后上岗现象时有发生。现场施工队伍多、作业人员多,因此有些人的思想比较松懈、擅自脱岗、睡觉或酒后上岗。

2.6应急反映机制不健全

虽然许多单位都编制了应急应急预案,但是各种应急预案中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相互抄袭。

3、工程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

3.1健全市场准入制,严格资质审查

建立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就是从源头加强控制,严格队伍引进,提高市场进入的门槛,尽量减少或杜绝不具备实力的企业承包工程,除了对企业资质、施工能力、财务状况、业绩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考核,还必须对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审核,包括: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具有持证上岗、是否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往是否发生过安全事故等等方面。对于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单位一律禁止承包工程。

3.2完善安全组织机构,全员参与

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和推行安全目标管理,就是要明确管理职责,项目经理就是第一责任人,将项目部的安全目标分解到科室、班组和分包单位,各科室、班组和分包单位再分解落实到每个职工,形成“安全包保、逐级负责”机制。同时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将安全与收益挂钩,并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只有全员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去,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3改善培训形式,注重培训效果

事实上,现在每个单位开展安全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却不理想,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针对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健全安全培训制度。建立安全培训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把安全培训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增强培训人员的责任感;建立职工安全培训档案,用于记录职工每次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内容、培训人以及考核成绩;设立安全培训专项经费,公开安全经费的使用情况,做到专款专用。

(2)增强安全培训针对性。不同施工阶段、不同设备、不同工种、不同季节或气候都具有各自的不安全因素,必须实事求是地有针对性地编制安全技术方案。

(3)培训形式多样化。安全培训不应只是局限于课堂理论教育,这样很难起到效果。除了集中的理论教育外,可以通过安全标识、宣传画、黑板报、安全事故教育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还可以组织作业人员参加讨论会,结合自身实际,交流畅谈。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演练。

(4)加强安全知识考核。目前安全培训难以奏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只培训不考核。因此每次培训必须认真组织,严肃对待,严格考核,必须持证上岗。对于考核不及格者严禁上岗作业。只有将培训和考核联系起来,才能提高培训效果。

3.4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隐患

发生安全事故大多数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通过安全检查.则可以提前发现隐患.避免或消除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

现场安全检查必须将经常检查、专项监管和定期检查结合起来。经常检查指由多名专业安全员在现场不间断地进行巡视,对违章作业及时予以制止,对安全隐患限期整改;专项监管指对危险大的大型吊装、吹扫爆破、有限空间作业等工序派专人进行监督和控制;定期检查指综合性地大检查,组织各有关科室长、班组长对涉及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安全讲话记录、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和现场施工行为等。

3.5增加资金投入,实行保险制度

虽然国家《建筑法》和《关于加强与规范建筑业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若干意见》都明确规定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但在实际中,由于片面追求利润、安全经费不足、监管不严等因素影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因此,首先必须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作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建筑市场的整顿规范力度,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按规律办事,使施工企业在“公平、公正、公平”的经济环境中良性运行,健康发展,保证企业的安全经费来源。其次强制实行建筑意外保险制度和推行风险抵押制度。但是必须正确处理企业发展和安全投入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由投保方、承包方、监管管理部门三方协商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险机制,承保方要出让一定的经济利益给投保方,才能从根本上激励投保方主动投保。

3.6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应急演练

应急反应机制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可以尽快组织抢险,疏散人员,尽量减少事故损失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应急反应机制。

施工企业在开工前必须仔细研究本工程的特点,组织相关部门、班组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建立危险源清单,认真编制本工程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内容:

(1)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应规定报警、联络方式和报告内容,确定指挥者、参与者及其责任和义务以及信息沟通的方式,保证预案内部的协调。

(2)确定与外部的联系,包括有关当局、近邻单位的居民、消防、医院等应急相关部门,请求外部援助或及时通知外部人员疏散。

(3)明确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急救、医疗援助、消防等应急人员的疏散方式的途经。

(4)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如应急照明、消防设备、急救设备、通信设备等。

应急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施工企业通过举行演练活动,一方面可以让所有人清楚应急反应步骤,学会应急保护,而不是发生事故后慌慌张张;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应急反应计划是否可行、是否具有针对性,提前发现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

4、结论

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能靠几个人、几个部门、几个行业就可以做好的,它需要我们全社会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完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3篇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机电队负责着我矿供电系统、排/供水系统、压风系统、绞车提升系统,机修车间的管理和使用,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小型零部件的自制加工等,其分布面广,范围大。至此,我队在本质安全方面也是稳步推进。

在本安提升过程中,机电队从加强危险源管控、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调动员工积极性、加快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切入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问题。根据本队实际情况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推行了安全培训、岗位责任制、安全目标管理、事故隐患排查处理、安全奖罚等制度和措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一、我队在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1.员工教育培训还是不到位、不全面、针对性不强。

2.危险源辨识不清。

3.员工在本质安全培训学习中仍然有敷衍了事的思想。

4.职责不明确,宣传教育力度不大。

5.执行不到位,没有将本质安全管理彻底落实到个人,落实的现场中。

6.观念转变不到位,还是传统的重生产轻安全。

7.本质安全体系建设要从内业本质安全向生产本质安全全面过度。

二、下一步改进计划:

(一)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强调从根源上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消除和减少。

1.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系统中的危险因素。

2.在系统中使用相对更安全的物质替代危险的物质。

3.保证系统中的工艺、设备、管理程序、制度等保持简洁、科学、合理。

(二)以本质安全体系理念引导为出发点,引领各班组本质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对标管理促升本安体系的建设,借鉴同行以及兄弟单位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的先进经验,提炼出了'自己的安全自己管,争做本质安全人'的安全理念。

总结'安全管理重心下移到班组、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到个人'的责任理念,增强全队职工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以流程管理为关键点,制定完善的本质安全管理工作标准

在提升矿井本质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通过流程梳理,制定安全管理责任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及'管理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还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各级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提高工作执行力和员工的自觉性。

(四)以员工培训为落脚点,全面夯实本质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本质安全管理工作能否落实到现场,关键在于是否有高度责任心的员工。通过不定期、有针对性的组织员工培训,不断强化和培养员工知标准、会标准、知本安、会辨识,培养员工的学习意识,教育广大员工高度认识本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着重抓好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建立严格的安全培训制度,使员工按规定接受安全培训和考试。通过约束、激励、宣传、教育,逐步形成安全管理文化,达到员工自动自发按标准作业,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目标。

(五)以完善考核机制为着力点,保证本质安全管理规范有序运行

为加强考核管理,将原来《考核评分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明确了个班组定期检查、动态检查、内业检查等所占比例,严格按照开合标准,按月奖罚兑现,有效地促进了各班组由重生产向重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转变,有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的转变。为强化日常检查的质量,抓安全管理重点区域,加大动态检查力度,坚决做到不留死角。

第4篇 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研究

引言

由于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的复杂性,这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据统计:在我国煤矿的固定资产总额当中,有55%-65%是机电设备和设施,所花费的工资、能耗、油脂、配件、维修费用等的总和要占煤炭生产成本的40%以上。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方法已不能够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因此,应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化,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1煤矿安全管理和维护措施

1.1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使用环境,有责任心和没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其效果大不一样。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时,能够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经常清理设备周围及设备上的粉尘,保持设备清洁,经常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能及时停机,叫维护人员到现场检查维修,及时排除故障隐患。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与经济利益挂钩,把各种管理措施进行量化管理,每个月由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对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所管辖的设备责任范围进行检查验收,设备完好率达到规定要求的给予奖励,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处罚。对设备的维修与使用执行动态管理,机电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一旦检查出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不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而引起设备损坏的,追究使用单位和操作者的责任。

1.2进行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是企业走向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先进的科技装备是是煤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装备水平和新工艺水平,提高产业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尽可能的依靠科学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本着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则价大更新改造的力度,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依靠科技进步,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要大力采用先进的新工艺、新装备。还要成立qc小组,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鼓励职工进行小改小革,解决生产中的一些问题,不断推进零缺陷管理的进程。

1.3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先在设计方面,一定要坚持标准化设计,做到全面系统规范,在设计环节上不留任何隐患。其次在设备配件购置过程中,要把好购进设备质量关,在购买过程中要辨别真伪,严把采购质量关。再者对设备的到货把好验收关,必要时应进行拆机检查,性能测试后方能下井使用。在安装方面,要坚持把好基础质量关,把好分阶段性验收安装质量关。对于安装的关键工序,要坚持阶段性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要把好调试质量关。

在检修方面,在每次停产检修前,都要制订严格、细致的停产检修计划,编写每个项目的检修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经机电、安全等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审核把关,安排队组、职能部门进行项目跟班,重点项目坚持分管矿领导、机电副总进行现场跟班,检修结束后跟班人员要现场盯着进行试运转,不合格的不能进行验收、签字,保证了每一项目的检修质量;同时为了确保检修质量,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完善了设备检修质量时限责任制,保证了每一台设备的检修质量,促进了机电设备完好、安全运转,降低了机电事故率。

1.4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在各生产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设备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公司煤炭生产能否正确进行。因此,对机电设备进行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至关重要,即对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一直到报废进行过程的信息管理,选好、用好、维护好设备又成为设备综合信息管理的关键。我们建议煤矿企业要逐步建立所有设备的检修、保养档案制度。细化和加强设备的强制保养工作,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并与经济挂钩,与行政处罚结合起来。逐步完善大宗材料和设备的跟踪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设备运行档案,逐步建立设备万吨和百万吨产量的材料、配件消耗档案。通过万吨和百万吨材料、配件消耗,为设备选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可以得出对设备基础管理和强制保养、检修等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对设备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并从中找出管理上的漏洞与死角。

1.5管理制度化

1.5.1制定设备更新计划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超期服役,给机电设备安全的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建议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要抓紧对一些重要设备、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其技术先进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果断地报废一批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这就必须从企业制度上人手,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保证急需更新的一些设备的投入。

1.5.2完善规章制度首先我们要依照上级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我们生产现场实际,制定有关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设备巡回检修检查制度,各机电工、操作工种岗位制,并吊挂到生产现场,督促贯彻执行,从而对设备的管理做到制度化、科学化。

1.6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自身工作的需要,我认为抓机电管理首先应从提高机电技术队伍的素质做起。机电管理的决策层如同战场的指挥官,应树立超前思维观念和创新思维观念,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用新的思维观念去观察本企业机电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突破旧框框,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转变观念,只有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走出一条向机电管理要效益的路子。

2结束语

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煤矿机电管理和维护工作,消除机电事故隐患,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加大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加快用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从而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水平。

第5篇 6s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王准时、清洁、整理、标准、安全、素养6个词组在英文拼写中的第一个字母均为“s”,所以简称“6s”,其中安全是6s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6s管理是当前国际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是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潞安王庄煤矿开展的6s管理是潞安企业新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规范员工在“6s”方面的行为,以促进本企业的快速发展。

1 6s管理使王庄煤矿安全文化上台阶

王庄煤矿是潞安集团下属的一座最大的煤矿,建矿以来,励精图治,长远规划,博采众长,开拓创新,创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王庄煤矿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方针为指南,以6s管理为先导,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责任重于泰山,事故防于未然”为安全核心理念,以“金字塔安全系统管理法”为安全核心管理方法,以设备设施投入、看板标识管理为核心物质文化(视觉文化),全面建设王庄煤矿安全文化。通过安全理念的灌输渗透和6s管理工作的开展,王庄煤矿安全文化走上了健全纯熟、稳健高效的安全管理层次。

2 6s管理促进了员工行为的规范化

王庄煤矿在企业安全理念的定位和引导下,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应用于实际,开展6s管理后,构建了科学严密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了规范高效的安全行为文化。“我要好好干,并且干得好”的人本管理为规范员工的个体行为、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证。

2.1 促成了员工守章作业的好习惯

王庄煤矿开展6s管理的内涵是要推行《潞安员工6s行为规范》,促成员工6s行为的养成。推行6s的主要方式是实行a,b,c“三卡考核”和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工转换”。每名员工每班都要填写a卡,员工填写自评分,班组长对本班每名员工进行考评打分,打分时要填写相应的问题点。6s考核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安全,结合煤矿特点,安全是6s考核的一个重要项目,它占全部考核分值的30%以上。

2.2 清洁和整理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工作现场有一个清洁整理的面貌,不仅能够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还能保证安全生产。通过清洁整理,现场的物品就比较清楚,现场就会秩序井然,不容易发生意外。并且通过整理会发现现场存在的隐患,从而做到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王庄煤矿在现场开展清洁整理工作中,一项创新工作就是广泛实行了《定置管理图》,即现场所有的物品都按定置图摆放,都在标识指定位置摆放,工具用完后要及时放回原位。通过广泛地开展清洁整理、定置管理工作,员工们养成了现场工作的良好习惯,使工作现场面貌为之一新,特别是井上工库房的现场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3 为员工规范自身行为提供了平台

6s岗前仪式是开展6s 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包括讲评、司训、诵读、唱歌、列队上岗五部分,其中讲评是最重要的一环。讲评是指让上一个班6s考核的第一名员工上台讲讲自己是如何干好工作的,最后一名员工讲讲自己为什么没有干好工作。在开展6s讲评中,广大员工把规范自己安全行为的好经验讲出来,对发生事故的教训进行分析,使广大员工从中得到了警示和教育,从而为井下遵章作业和安全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司训也是“岗前仪式五部曲”中重要的一环,它主要是指安排当班工作,指出和强调安全要点,另外要对6s讲评进行点评。司训一般是由队长、书记、副队长或班组长进行。根据上班6s考核的结果对下班进行提示,指出安全工作的要点,对不放心的人、不放心的地点、不放心的工作进行严密布控,确保井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夯实了王庄煤矿五环安全管理基础

“五环安全管理”是王庄煤矿2005年提出的一项重大安全管理工程。五环分别是指井下生产安全、地面生产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王庄煤矿两年来推行的6s管理在所有的基层科队得到实施。6s管理是一项精细管理,通过实行6s考核,全矿广大员工的安全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员工们争干标准活、放心活。通过开展6s讲评,员工们普遍取得了进步,更加胜任本职工作,变过去的“要我好好干”到现在的“我要好好干,并且干得好”的人本管理。开展6s考核和6s岗前仪式为规范员工个体行为、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 建立健全优秀的安全物质文化

安全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脸面”,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表现的文化识别形式。王庄煤矿的安全物质文化识别系统主要由技术装备、安全标识、看板管理、后勤建设等4个部分组成。王庄煤矿在日常的工作中统一使用标准字、标准色和辅助图案,在名片、信封、纸杯、手提袋、宣传册等办公用品和办公楼、会议室、旗帜、电视、报纸、网络上广泛使用。另外,王庄煤矿还推出了本企业的吉祥物——“太阳小子”。

王庄煤矿一方面投入资金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造,引进先进的采煤掘进运输设备,提升企业整体装备水平,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进行;另一方面加强矿区环境建设,定期对全矿居民楼和厂房进行粉刷,对机关办公楼进行装修,对矿区环境进行绿化、美化、香化、亮化,调整矿区结构。王庄煤矿在2003年新落成的企业雕塑不仅体现了王庄煤矿的历史文化,还反映了王庄矿工的精神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从零开始,向零迈进”的安全理念;于2004年建成的“永安”“永乐”广场,象征和印证了企业的安全永久和职工的安居乐业。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为矿山职工家属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美好温馨的家园,为全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还进一步丰富和夯实了“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建设。

王庄煤矿以6s管理打开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大门,为全矿安全管理做出了贡献,进一步推动了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建设。

第6篇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着永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道路客货运输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道路交通事故也逐年增多。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给家庭带来了不幸。市场经济体制下高危行业的道路运输企业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减少事故发生,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企业有效运转,确保车辆平安出行?现就结合永城市道路运输市场现状进行探讨。

一、永城市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基本情况

全市营运车辆发展到18302辆,其中客车827辆,出租汽车530辆,货车16945辆,分别较“十五“末增长7.8%、5.4%、6.2%、11.08%,车辆档次大幅攀升,大、中、小型豪华客车逐步占据主导,厢式、特种、大吨位列车等一些节能环保货车连年递增,省际客车全部实现高中档化。发展物流企业11家,客、货运企业103家,全年创利税上亿元。营运线路136条,通向全国大部分省、市、区。维修业户123家,是“十五”末的2倍,经营模式主要以单车承包经营为主。

特别是随着商运三公司、中州诚达运输公司、神火聚龙物流公司、永煤运输公司成立以后,并不断发展壮大,永城市运输经营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安全生产形势逐年趋于好转。主要表现在:一是这几个运输企业都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包保责任制,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网络,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安全职责分工明确。运输企业所有车辆和驾驶员都交纳了风险抵押金,一般为2000-5000元。二是企业驾驶员与所在单位分别签订了年度安全行车承诺书或安全目标责任状,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都依据“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进行了责任追究,并对发生重、特大责任事故和事故频率较高的单位,实行了内部黄牌整治制度。三运输企业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和推行安全生产新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和对驾驶员的教育管理。坚持车辆的例保检查、上路上线检查、安全喊话、出车前安全交待、定期开展安全学习、召开安全例会、组织安全轮训等制度,不定期地编发安全工作简报。近年来永城市运输企业行车事故频率,事故责任死亡率、事故伤人率,直接经济损失率都远低全国同类县市的平均水平。

二、 永城市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永城市运输企业安全形势总体趋于好转的同时,也应当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运输市场的扩大,安全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总体上说,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还没有完全放在围绕事故的综合防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上来。主要表现在:

1.安全管理投入不足。近几年,运输企业管理费用增加幅度较大,加上一些企业冗员多、历史负担沉重,大多收支平衡,企业积累有限。安全管理投入不足,使得企业的安全管理与企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一是管理手段落后。计算机等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软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基础数据、资料更新不及时、情况分析效率低、准确度差。二是先进的管理设备如gps、行车记录仪等长途、超长途运输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三是汽车客运站安全检查设备不足。目前各个汽车站都配备了安检设备,但是由于监管不力,安检设备在某些场站形同虚设,加之,站场出入通道多,管理不够严格,“三品”检查存在着一定的漏洞。

2.驾驶员管理还没有完全到位。一是驾驶员的硬性选用条件不硬。企业录用驾驶员标准都是按国家规定的驾驶员必备驾龄和安全行车里程执行的,但在实际的操作时,驾龄往往是以取得驾证的时间来衡量的,安全行车里程因驾驶员从业岗位的频繁变动,而难以考核确认。有的驾驶员因取得驾证后没有及时找到驾驶工作或驾驶工作脱节,往往使新录用的部分驾驶员实际驾龄和安全行车里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实际要求。加之道路运输业企业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后可能出现的赔偿纠纷,大多已将录用驾驶员的第一道关口交给承包人(或车主)来把,只要硬性条件满足,企业一般都予以认可,驾驶员的综合素质难以保证。二是运输企业虽然都制定教育培训制度,但因运输点多、线长、面广,日班、夜班发收车时间不一,集中学习教育难统一,个别二级单位对驾驶员安全学习教育不到位,存在着以罚代学、以罚代教的现象。同时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都不够突出,针对性也待提高。三是对驾驶员违章处理衔接差。运输企业都有违章双重处罚规定,但由于平时驾驶员的记分卡上的记分情况没有及时输入计算机并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致使企业对驾驶员跟踪管理依据不足、教育滞后,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加上企业的绝大部分班线都是采取单车承包的经营方式,驾驶员的收入主要决定于承包人(或车主),因而唯承包人(或车主)是从,一些承包人(或车主)受利益趋动,指使区内班车私自加班、超速、超载、串线经营、倒发班等,使违规违章现象时有发生。

3.车辆技术状况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运输企业都有定期检测、强制维护、定点修理等方面的规定,都实行了例保检查制度,但车辆技术状况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一是部分客运县际班车、县内区间班车在乡镇发车,点多面广、比较分散、管理成本高、难度大,这些线路上的不少客车的逐车检查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二是多数运输企业自己没有专业的维修保养厂,有的由修理厂代为保养,有的雇用临时修理工保养,车辆的保养质量难以得到根本保证。

4.客运市场没有完全规范。一是旅游包车监管没到位。随着运输市场的发展,包车形式越来越受到团体旅客的欢迎。但由于包车不进站上客,一般由团体牵头人与车主、客运站订立口头或书面协议,运管部门和所在运输企业监管难到位。二是旅游车运输监管亟待提高到重要的议事日程。目前旅游市场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一些旅游公司为降低成本,不顾国家运输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雇佣无运输资质的车辆和无从业资格的驾驶员进行长途或超长途运输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车辆有些根本达不到一级车的技术标准,单车驾驶员配备基本也都达不到要求,不仅扰乱了运输市场,而且容易产生疲劳驾驶而诱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三是客运市场运力与客流量不平衡。表现为一方面少数线路主要是市到县、县到中心乡镇的线路运力不足,时有超载现象发生,极易引发重特大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大部分国省道干线运输市场运力大于运量,始发站乘载率低,同一线路上运输的车辆相对较多而旅客相对较少,竞争十分激烈。为了争客抢客,擅自改变运行时间,马路成了赛车场,平均速度虽然不一定很快但区间时速较快,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往往难以处理,而发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加之对违章车辆和无线路客车打击不力,到达同一目的地的不同线路走向上的乘载率差异,时常发生个别车辆擅自改变营运线路串线经营的事情,一定程度上也扰乱了正常的营运秩序,增加了安全生产上的不安定因素。

三、交通管理部门做好运输企业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督促企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度

健全安全运输各项制度是安全工作的基础,管理监督是关键。在长时间的排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多数运输企业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对车辆和驾驶员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我们在排查的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对企业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改正。

2023年4月12日发生在安徽萧县境内死亡24人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就是一起客货车相撞引发的惨剧,其主要原因就是萧县客车司机强行占道行驶,与永城市的一辆重型货车相撞。每一次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背后都有其发生的必然原因。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只有加强教育、监督和管理,特别是对车辆驾驶员的教育管理,才能最有效的杜绝各种悲剧的重演。要把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强化安全工作管理的保障,把各项制度和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部门与岗位,签订安全运输责任书。责任明确,条款细化,奖惩分明管理格局,真正做到人人有责。

从2023年开始,我们经过长期努力,逐步形成了安全例会制度。由交通运输局安全监督科牵头,每月的27、28日两天集中全市各个客货运输企业的安全负责人和驾驶员参加安全例会,及时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学习法律、法规,分析交通事故案例,从中吸取教训,使广大驾驶员朋友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车途中的安全规定,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以确保运输安全有条不紊的进行。安全运输例会制度是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手段,抓好安全例会,能够很好的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两年的努力,我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明显降低。

(二)、减少道路安全事故关键在提高驾驶员素质

人的因素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忽视安全,违章行车,酒后驾驶,超载超员,缺乏经验等。我们不仅定期召开安全例会,还经常督促企业自行组织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只有上下联动,形成长效的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更有效的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各运输企业首先要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熟知安全知识。企业严把驾驶员聘用关,认真核查该驾驶员具不具备驾驶技能,各项证件,从业资质等。企业安检要严把运输出入关,出车前安全检查,定期二维,对违章的驾驶员和不执行安全检查要从严处罚,不能手软。企业对车辆安全性能要了解深透,决不能带病行驶,同时加强驾驶员和车辆各项证件年审,建好基础档案。

(三)、形成合力,做好安全事故的风险防范

道路运输是九大高风险行业之一,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现已超过煤炭行业,做好安全事故的风险防范,消除事故隐患,是确保运输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法》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立法精神,强调人的生命价值,确立了人的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交强险”的出台,给了企业有效抗御风险的能力,从2023年开始,“交强险”的赔付标准提高到30万。各企业还应建立安全保障金,从而减轻企业经济压力。定期开展安全学习,安全知识竞赛,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对象是人,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全面综合地对一次事故和责任人进行分析处理,使他们吸取教训,使大家都受到教育。化解驾驶员事故后的心理矛盾,但安全制度强硬措施要落实到实处。对那些分散的个体运输经营业户,我们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统统纳入公司化经营,既能够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又能够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总之,道路运输是全社会性的行业,人与财产密切相关,各企业安全生产好坏,是各企业经济是否增长的关键,也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危。安全责任大于天,我们倡导的是“关爱生命、平安出行”,各运输企业负责人要提高安全管理素质,切实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更要使驾驶员人人皆知,搞好安全才会给自己生命延续。只有通过管理部门与企业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和安全监督检查,防微杜渐,才能真正的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畅通、和谐、平安的运输环境。

第7篇 综采工作面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研究

随着综合机械化设备和技术的进步,综采已成为我国高产高效矿井的主要采煤方法之一。永红煤矿3513工作面采用长壁分层自然冒落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为了使综采工作面充分发挥现代化矿井的体制优势、管理优势和煤层自然条件优势,促进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永红煤矿在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实践上进行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3513综采工作面简介

3513综采工作面倾斜长度159m,走向长度1030m,煤层倾角3~5度,煤层平均厚5.98m ,设计采高3.0m,可采储量67.1万t,煤层节理发育,具有玻璃光泽,坚硬且平稳。

1.3513综采工作面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工作面位于矿区西南部,平均盖山厚度为283-323米,地面无河流、水库、建构筑物以及其它特殊标志等,对开采安全无影响。回采将造成地面土地塌陷或裂缝,由公司地测部按照土地复垦计划严格执行。

2.水文地质情况: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顶、底岩层均无含水层,涌水量较小,但在雨季应密切注意地面裂隙导水,工作面周围不存在老空积水。

3.煤尘、瓦斯情况:该煤层有瓦斯突出危险,无煤尘爆炸性和自燃性。开采前已对该工作面煤层进行了预抽,并进行了瓦斯抽放效果检测,实施抽放后的煤层残余瓦斯含量4.6~7.69立方米/吨,残余瓦斯压力0.3~0.53mp。

4.采煤工艺:本工作面采用长壁分层自然冒落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采煤机采用端部斜切进刀方式,割煤后距后滚筒3~5米移支架及时支护顶板,工艺流程为:割煤→移架→推溜→铺网联网→清煤。

二、3513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研究

(一)顶板安全管理

1.工作面采场顶板控制。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煤机割煤后距后滚筒3~5米移支架及时支护顶板,支架中心距1.5米,端面距0.3米,采煤机截深0.6米,支架最小控顶距4.2米,最大控顶距4.8米。如果顶板压力过大或有冒顶危险时,应及时追机拉架,以防顶板冒落;如移架过程中顶板破碎或片帮严重要及时拉过超前架,如果拉过超前架,梁端距仍超规定的,必须及时伸出伸缩梁,并打出护帮板;移架时要保证支架移到位,梁端距依据采高变化保持在340~590毫米之间;移架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支架形状,如发生倒架咬架等现象,需在移架过程中及时利用侧护板进行调整,另外,工作面支架能够超前拉时必须超前拉架,且工作面所有支架拉过后必须升紧达到初撑力。矿压监测由当班验收员完成,每班班后记录在矿压观测记录表上。

2.顺槽巷道顶板安全管理。顺槽巷道在施工时已由掘进队组负责在巷道顶部每30-50米安装一个顶板离层仪,每天验收员必须对3513运输巷、回风巷超前工作面100米范围内顶板离层仪进行监测,上井后向值班人员汇报情况,若出现顶板离层现象,离层值在60毫米以内时,记录在验收班报上。若顶板离层仪显示值超过60毫米或出现顶板裂缝、鼓帮、底鼓严重等现象时,要及时组织人员架棚或支密集柱加强支护。顺槽巷道超前工作面50米加强维护,对于失效锚杆要重新补打,对于网破地点必须进行补网并联好,联网要做到逢环必连,每道扭两圈半。

3. 安全出口管理。上、下安全出口要求高度不低于1.8米,宽度不小于0.7米。每班验收人员必须对机头、机尾推进度及安全出口进行测量,并对两出口煤壁及顶板进行观察,发现顶板破碎及时加强支护,确保安全出口畅通。

4.两顺槽超前支护的安全管理。运、回顺槽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加派型梁进行超前支护。正常情况下,超前支护为煤壁线向外100米架棚维护,50-100米为一梁两柱,50米内为一梁四柱,棚距1米。超前支护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打好、打牢,一定要达到初撑力,支柱一定要成一直线;回柱时必须三人配合作业,严禁单人进行操作,回柱时必须有专人看护好顶板、煤帮情况,发现有活煤、矸及时处理后方可作业,严格执行先支后回的原则。打好柱要上好联锁绳并将柱与顶网或钢带捆紧,以防柱倒伤人。超前支护处满足高不低于1.8米,宽不低于0.7米安全出口和运送物料通道。当机组行至工作面两头距巷道15米以内时,严禁在两头作业,以防甩出大块伤人;当在拉端头架、推转载机、拖拉液压管及电缆时严禁在两头作业并撤出人员,以防撞倒柱伤人或其他意外伤人;超前支护工作不能与同一地点其他工作平行作业。

(二)通风瓦斯安全管理

1.通风系统安全管理。3513工作面采用一进两回通风系统,即3513运输巷为进风巷,3513回风巷和尾巷为回风巷,各环节在满足需风量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配风, 在进回风系统均未出现风速超限情况,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即工作面、回风顺槽均低于巷道最大允许风速4m/s,大于巷道最小允许风速0.25m/s。

2.抽放系统安全管理。在开采过程中,必须采用瓦斯抽放措施确保工作面顺利达产并实现安全生产。3513综采工作面瓦斯抽放利用顺层钻孔和钻场进行抽放。回采时,由瓦斯抽放队提前拆除距工作面50米内运输、回风顺槽巷的瓦斯抽放管总管和20米内的支管,距工作面50米外运输、回风顺槽巷的瓦斯抽放管严禁拆除。通过抽放,确保达到回采时瓦斯不超限的目的。

3.监测、监控安全管理。3513工作面安装6台甲烷传感器以实现对工作面的环境瓦斯和设备工况的监测、监控。甲烷传感器分别分布在:工作面进风流、工作面上隅角、工作面回风流、中部回风风流、回风顺槽口,工作面尾巷。甲烷传感器实行挂牌管理,牌板内标注传感器型号、安装位置、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断电范围、责任人、安装日期、更换日期等。传感器每7天进行一次调校;监控中心每7天进行一次甲烷超限断电测试。瓦检工每班使用便携式甲烷检测仪或光学甲烷检测仪对所辖范围内的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确保显示数据准确无误。

(三)工作面日常安全管理

1.作业组织。工作面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隐患的主要成因之一,加强安全管理,首先要从人员安全入手,由队长负责每班组织召开班前、班后安全会议讨论工作面现场安全情况,并学习安全管理有关常识,并结合实际情况,按施工图纸和作业规程规定进行作业,同时对全体职工进行管理基础知识教育,切实抓好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2.检修安全管理。全体职工必须持证上岗,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严格执行“三大规程”和有关规定作业,杜绝“三违”。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每班开工前,班长必须对作业地点的安全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无问题后方可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巡回检查作业地点附近的顶、底板、通风、瓦斯、支护等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3.采煤机内外喷雾装置管理。喷雾装置对采煤机来说很重要,采煤机喷雾装置的作用,一是喷雾降尘,二是降低电动机和牵引泵箱工作油液的温度。另外,内喷雾还可以冲淡瓦斯、冷却截齿,避免截齿严重磨损以及降低截齿因摩擦而产生火花的可能性。因此,当喷雾系统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采煤机必须停止作业。即使喷雾系统工作正常,也必须严格执行开机时先开水后割煤,停机时先停机后停水的操作制度,以避免煤块堵塞喷嘴。这一条也是2023年版《煤矿安全规程》第六十九条(四)明文规定的。

4.其他相关安全管理。综采工作面初采和末采必须编制专门的《初采安全技术措施》、《末采安全技术措施》,并在初、末采期间派相关科室人员进行跟班,实行矿领导带班制,以确保初、末采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随着采煤装备技术的发展,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也随之面临新的挑战,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综采技术和装备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会更加高效、安全。

第8篇 建筑安全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hse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限度地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提高企业生命力。hse管理体系是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而构成的整体。它由许多要素构成,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一套结构化动态管理系统。从其功能上讲,它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模式。它突出强调了事前预防和持续改进,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机制,因此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hse管理体系是三位一体管理体系。h(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s(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e(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间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由于安全、环境与健康的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把健康、安全和环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通常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赞同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建设工程中安全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具体的状态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为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事故,使施工项目效益目标的实现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进一步提高建筑安全水平的关键。建筑施工安全是建筑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安全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建筑安全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对安全事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才能找到各种事故的根源

通过对大量事故的调查的分析,大量事故的发生都源于安全管理的不完善或者人员失误。我们发现事故预防根源在基层班组,所以在企业大力推广和实施hse管理体系,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或者将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以下结合工作实践谈一谈hse管理体系在远大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推广和应用,并探讨把hse管理体系如何作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法及其应用

由于hse管理体系标准是一个建立hse管理体系框架,并未规定具体的指标和操作步骤,企业在制定自己的管理体系时,必须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具体的健康、安全、环境目标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根据企业健康、安全、环境目标,重点着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强化全员hse意识和技能培训。

1、组织领导干部进行意识培训

领导重视是开展hse管理工作的前提,推广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离不开领导的支持,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持,所以必须组织领导干部进行意识培训。

2、选拔骨干集中进行培训

加强hse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培训以及员工的hse意识和基本知识培训,成立精干的宣传培训小组,以点带面,才能全面带动开展hse培训推广工作。

3、建立培训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hse技术和关键岗位的专业强化培训,使每一位员工都清楚本岗位的hse技术要求。推广培训工作要贯穿于整个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始终。

二、 全员参与,认真开展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

1、成立风险评价小组,认真开展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风险评价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基层班组应建立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流程,成立由设备、电气、仪表、hse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组成的风险评价小组。

评价小组应首先着眼于防范,依据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不间断地组织识别作业活动和设备的危险因素和隐患,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价。其次,评价小组围绕hse方针、目标以及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结果,结合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安全管理方案并落实整改,按不同的隐患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别建档,做到全面统筹、限期整改、定期检查,对某些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项目,按照体系的要求,制定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确保其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

2、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要实现这个目标,全员参与是关键。因此,培训推广小组要经常深入班组,采用多种培训方式,让所有的员工掌握风险评价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方法的选择以及如何确认危险的根源和性质;发动全员参与本岗位的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认真分析本岗位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存在的不符合项,使员工明确本岗位的职责;清楚工作区域和作业活动中实际和潜在的危害、风险和环境影响,以及危害的程度,明确要采取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清楚工作区域和作业活动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和应急措施;作业前,让员工亲自参与危险源识别的风险评价,不仅体现了体系的管理思想,而且可以强化和提高员工的hse素质。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风险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评价结果才有可操作性,才能为制定运行控制文件、管理方案、应急预案和作业指导书提供科

三、选择正确的识别方法

正确的识别方法是能否识别出危害、风险和环境影响的关键,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活动或操作性质;作业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危害分析的目的;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潜在风险程度大小;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是否符合法规的要求等等。

1、建立危险源识别登记制度

对危险源识别工作应进行动态管理,在体系建立和运行初期,基层班组开展的危险源识别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系统性不强,分析内容不全面、偏差大,分析人员的主观性大,连续性不强,因此必须建立危险源识别登记制度,以充实和完善今后的危险源识别工作,如表1:重大危险源清单。

表1:

重 大 危 险 源 清 单

序号危险源存在部位(区域)活动/工程/服务可能造成后果风险级别控制措施
1高压触电配电柜、变压器、柴油发电机发电房进行停投电操作及春秋检造成人员触电伤亡事故b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2柴油存放贮油罐日常火灾、爆炸b严格按照危险品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和存放
3二氧化硫气体电池室日常引起人员中毒和设备腐蚀c经常对电池室进行通风和排气
4高空作业铁塔、登高进行维护引起高空坠落事故c严格按铁塔工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操作专人监护
5气瓶查摆放位置日常爆炸b严格按危险品管理办法管理和存放

2、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是隐患治理工作的基础

风险控制措施是hse管理体制体系建立并有效运行的核心基础,实施hse管理体系,可以及时确定、评价、更新危险源及环境因素,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确定隐患治理方案,促进隐患治理工作的贯彻落实。

上一页12下一页四、加强作业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

1、加强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针对危险性大、易出事故的作业如动火、电工作业、高空作业等,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作业前必须进行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即组织hse管理人员及生产技术骨干共同研究,把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或与作业过程有关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程度和范围,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作业前,作业人员对照方案进行现场落实,确认签字后方可作业。

对与直接作业环节有关的hse管理制度、作业文件,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出发,进行充实和完善。尤其是对高空作业、电工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加强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控制和作业检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进行作业活动检查和运行控制符合性检查分析,以强化直接作业环节的监督检查。

2、建立应急管理制度

建立应急管理制度,对所有生产设备设施、要害部位、重大危险作业以及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大面积泄漏、环境污染的场所、设施及运行系统,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相关人员在应急处理中的职责,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提高员工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五、风险评价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

1、在制定公司年度hse计划、隐患治理、员工培训、安全教育等工作时,应以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基本依据,制定相应的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

2、充分利用班组安全活动,组织员工开展危险源识别的风险评价工作。

3、增强事前预防的hse管理理念,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在不同的作业场所,都要设置有相应的hse警示标志和标语,有效地引导和提示员工的行为。

4、基层班组hse管理人负责组织自查自改活动,对查出的隐患要整改、分析、查找根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5、基层班组应对设备的危害性、作业场所的危害因素、各种作业操作规程过程、作业环节的危险性进行分析,提出并组织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如表2:安全管理方案。

表2:

高空作业安全管理方案

危险源名称高空作业发生的区域或部位铁塔以及各种登高作业
可能造成后果高空坠落、造成人员伤亡风险级别c
现状:

1、规章制度不健全

期望达到结果:(目标值)

安全施工、无伤亡、死亡事故发生

产生风险的原因:

1、对安全重视不够;

2、规章制度不健全

3、防护器具不完备

控制措施:

1、健全规章制度

2、完备防护器具

3、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措施制定人:

年 月 日

安全方案实施

责任人:

要求完成时间:
措施实施效果验证:

经检查1、操作人员已培训

2、规章制度完善

3、防护器具完备

验证人: 年 月 日

安全管理方案审批人:年月日

六、建立hse程序化管理模式

1、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在资料和文件控制程序中规定哪些是公司控制的,哪些是基层班组控制的,在相应的层次中建立基层班组的受控文件清单,接收、发放文件记录等。

2、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作业指导书

基层班组在组织业务骨干编写应急预案和作业指导书时,应注重发挥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力求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使应急预案和作业指导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组织审核、实施操作,进行持续改进。

3、建立受控文件清单

基层班组要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受控文件清单,受控文件至少包括基层单位的年度hse目标、员工的职责、风险因素清单、适用于本单位的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上级下发的有关hse管理方面的文件,以及法律法规及其符合性评审报告,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和岗位的职责和作用的不同按照适用于自己岗位的体系文件去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或减少一部分程序或作业文件,并且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应有动态修改的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体系,才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七、规范hse考核制度

从强化“事先预防”的原则出发,开展hse管理评比奖励活动,制定hse考核办法,由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即由考核hse结果分解为考核hse管理工作的各个过程,实行风险共担,使每项hse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hse管理体系是企业按照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结合公司现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体系建立的对健康、安全和环境进行管理的体系。因此建立企业hse管理体系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hse管理体系就是按照hse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的,即企业的hse管理体系必须包含管理标准的基本思想、基本要素和基本内容。

2、hse管理体系是由管理思想、制度和措施联系在一起构成的,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一种有机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联系。hse管理体系是一个以领导对hse方针和宏观目标的承诺为核心,以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为支持,以防止事故和降低危害为重点,以持续改进为要求的体系。

3、企业建立hse管理体系不是要抛弃企业现有的一套可行有效的管理方式和体系,而是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建立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现有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已有的管理体系,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或现存的安全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等,尽可能地把相同的部分结合到一起,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4、在利用企业现有的管理方法和体系时要特别注意和识别它与hse管理体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扬弃旧观念,赋予hse管理体系以新思想,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出现。

5、考虑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思想,管理体系标准也应不断改进和完善,应允许在保证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和进一步完善。

结论:hse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建立hse管理体系只是实现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的第一步,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可操作性需在实施过程中验证,在体系建立和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领导承诺和亲自参与是前提,全员参与是关键,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是基础,通过实施hse管理体系,进行体系审核、管理评审,不断持续改进hse管理体系,最终实现企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上一页12下一页

第9篇 油田电力系统高压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多年来,由于油田持续滚动开发,原有电力系统高压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高压电气设备、设施已不能适应发展需求,电力高压系统不完善;设备设施陈旧、破损严重,绝缘水平下降,可靠性差;线路杆塔锈蚀、破损严重,存在倒杆风险等安全隐患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安全生产运行,成为制约油田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如果继续“带病”运行,事故风险概率会更高,发生设备损毁、停电、火灾事故甚至人身触电风险加大,将给油田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 结合油田公司电力系统高压的安全生产现状,用安全管理理论中有关方法,分析系统各部分中存在问题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并找出应重点防范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2. 对电力系统高压问题潜在的危险、危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系统发生各种危险危害事故的可能性。

1.3. 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找出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和安全制度的高压安全问题,提出消除隐患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整改措施及建议,确保油田电力高压系统的持续安全生产。

2.高压安全管理问题的辨识与分析

2.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危险因素是指系统(人、机械、材料、设施、工艺、环境)中存 在的,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根据危险源理论可知,由于受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完全消除危险源是不可能的,只要有危险存在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2.2. 区域位置及平面布置危险性识别和分析

2.2.1. 区域位置

从供电、建筑、安全的基本原则等安全角度考虑,应避开易燃、易爆容易沉积粉尘和纤维的环境;位置宜设在企业的上风侧,应考虑防污、防水、灭火、防雪、防振、防雨的要求;应有满足消防要求的通道。

2.2.2. 总平面布置危险性分析

变电所其平面布置需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设计建造,各构筑物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且油田道路与变电所连通方便,变电所内有消防车道为消防提供便利交通,且有2.2m 高实体围墙保护,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2.3. 电气设备及系统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2.3.1. 变压器火灾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油浸式变压器运行存在着火灾、爆炸的可能性,原因有:绕组绝缘损毁产生短路(如老化、变质、绝缘强度降低、焊渣或铁磁物质进入变压器、制造质量不良等)引起着火爆炸事故。

变压器绝缘油在储存、运输或运行维护中不慎而使水分、杂质或其他油污等混入油中而进入变压器内,会造成变压器内绝缘油的绝缘强度大幅度降低。当其绝缘强度降低到一定值时就会发生短路。

2.3.2. 断路器缺陷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断路器连接部分发热、闪弧,引起弧光接地过电压,使其相间、对地短路,甚至爆炸着火;操作电源电压降低,熔断器熔断,辅助接点接触不良,引起断路器故障时拒动;断路器内部绝缘强度降低引起短路事故;小动物、金属杂物跨接或单相接地,引起闪弧、过电压、相间短路,使断路器爆炸。

2.3.3.过电压保护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变电站设备及建筑物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了相应的避雷装置,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由于避雷器老化受潮,在雷雨天气产生雷击电位,使雷击电流增加,可能导致设备爆炸、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事故。

2.3.4. 绝缘配合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目前,设备绝缘子的爬电比距满足相应的污秽等级要求,但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且维护的难度、成本越来越高,导致污闪、短路等事故的风险加大。

2.3.5. 变电站的控制和保护系统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站内控制系统采用手动控制,控制系统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安全、可靠要求。保护和控制元件采用电磁继电器,灵敏度低,可靠性差,技术和性能落后,运行维护不方便,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发展对安全可靠供电的要求。

2.4. 安全管理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合理,并经过培训上岗,能够满足管理要求;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齐全;特种作业人员均取得了操作合格证;日常管理规范,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各类安全记录、台账齐全。总之,安全管理规范、到位,符合法规,满足日常管理要求。

2.5. 供电线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5.1. 架空线路倒杆、塔事故

输电线路杆、塔受到特殊地形、气象条件的影响(尽量避开可能引起导线、地线严重覆冰或导线舞动的特殊地区),杆、塔选型不合理或强度不够,引起倒杆、塔事故。

2.5.2. 雷电危险性分析

雷电可能会引起过电压,造成电力线路或电气设备绝缘击穿损坏,不仅中断供电,甚至引起火灾。具体形式有直接雷击过电压,雷电反击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和雷电侵入波。一次设备落雷还可能会对二次设备造成危害,造成保护,远动,通信等装置损坏。

3.高压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3.1. 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3.2. 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制订严谨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安全投入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安全生产目标体系、安全管理应急体系、安全培训体系、安全管理奖惩体系、安全管理信息体系、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等,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水平。

3.3.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4.结束语

鉴于存在上述诸多方面的严重安全隐患,如果继续带病运行,发生停电、火灾事故或人身触电风险很大,而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事故风险概率会成倍增加,事故不仅会造成设备损毁,而且将影响到吉林油田供电可靠性,将给吉林油田生产供应和矿区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威胁,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建议应尽快对现有系统设备及、线路进行全面的改造或重建。

第10篇 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管道运输是石油、天然气最经济、最合理的一种运输方式。由于石油、天然气的易燃、易爆和具有毒性等特点,管道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油气输送管道长时间服役后,往往因外部干扰、腐蚀、管材和施工质量等原因发生失效事故,引起火灾、爆炸和周围人畜中毒,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在油气管道失效事故发生后,及时对失效模式、机理和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对于减少管道失效事故、防止类似事故的重演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外在继续重视油气管道失效分析工作的同时,提出了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国外的研究与实践认为,通过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管道事故发生率,而且能够避免不必要和无计划的管道维修和更换,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怎样才能加强油气管道风险预控及安全管理措施?必须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规章制度,以执法监督、专项整治、事故查处、警示教育为手段,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科学技术、舆论导向等多种方式,促进相关单位依法、科学、超前进行安全管理,加快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分工合作、责权统一”管道设施保护工作责任制,“全员参与、权责明确、措施落实、管理科学”的管道企业安全生产氛围,“科学规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优质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体系,促进石油天然气管道工业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贯彻落实油气管道法制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鼓励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与生产经营单位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另外,《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已经于2023年10月颁布,对涉及的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权力和义务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界定清楚;依法打击油气管道占压、打孔盗油、破坏管道及附属设施的犯罪行为。同时,加强从事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生产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的规范管理,严格评价、检验,增加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

二、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加强协调和沟通

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营企业是法律、法规明确的油气管道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是管道安全运行的第一责任人,而各级政府则承担着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各级政府与管道运营企业应明确安全责任,统一协调解决油气安全管理上的重大问题,建立长输管道安全联防制度,进一步加强涉及管道企业纵横向间的联系与沟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管道完整性管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我国在油气管道检测、适用性评价、风险评价等领域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管道运行中推行“完整性管理”,保障管道运行安全。管道完整性管理主要包括:①含缺陷管道本体完整性管理;②管道地质灾害与周边环境完整性管理;③防腐有效性完整性管理;④输气管网生产运行各专业完整性管理。

完整性管理涉及的重要工作包括:①对油气管道定期进行智能内检测,对所发现的缺陷进行评价和补强;②加强自然地质条件恶劣地段管道的安全防护,对管道途经地质条件恶劣地段每年进行实地勘测和调查;③定期进行管道、站场设备的内外防腐检测和评价,强化设备监测、评价和完好率管理;④对管网运行工况进行优化模拟和分析;⑤开展水合物抑制、管道泄漏监测等专项课题研究。

四、加强隐患排查,定期巡线管理

由于我国检验法规不全、检测手段落后等一系列原因,使得管道定检率较低,埋下了较多事故隐患。定期检测是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压力管道安全运行的主要措施。如中原分公司,对大量高后果区、施工开挖活动频繁这些管段加强巡线管理,并开展管道标识整治工作。有效避免了施工开挖破坏管道的情况发生。

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应急预案

管道企业要围绕完善组织、制度、责任、监督、体系以及资金等各方面的保障,健全岗位责任制,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操作技能,提高应急抢险业务能力,加强应急演练。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重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提高管道及铺设质量。

六、加大管道保护宣传力度

管道企业的工作人员应配合当地政府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保护管道设施安全的法制意识和自觉性。编制油气管道安全宣传读本,通过发放宣传品,加大管道保卫工作。

七、结束语

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提升管道的检查检测能力,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治理管道打孔盗气违章建筑等行为,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石油天然气管道一定能够实现平稳安全运行。管道完整性管理是对影响管道完整性的各种潜在因素进行综合的、一体化的管理。通过完整性管理,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或减少管道事故的发生,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无计划的管道维修和更换,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11篇 内燃机研究所实验室管理安全规则

1. 实验室使用的汽油、柴油、天然气、各种代用燃料、各种气体,在采购之前必须填写危险品登记表,由实验室主任认定后并指定存放地点方可采购。

2. 实验室不得过量存放危险品。

3.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4. 从地面油桶向高位油箱输油或在使用危险品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严禁危险品泄漏;

(2)周围不得有动力机械工作;

(3)不得接插电源;

(4)不得有金属撞击;

(5)闲杂人员不得入内;

(6)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5. 起重设备必须由专人负责使用,学生和未经培训人员不得使用;

6. 研究生在发动机台架上做试验时,须由工程师或技工安全检查后方可开车;

7. 每位在实验室工作的教职工、研究生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8. 内燃机研究所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及每位教职工、研究生对安全隐患有责任和义务处理或向所长、书记汇报。

第12篇 现阶段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及建议措施研究探讨

前言:安全管理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设备的运行安全,产品使用的安全,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需要。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是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而我国建筑企业实行的传统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种种弊端,己经不适应现代建设工程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筑企业建立实施现代化安全管理制度就成为实现安全生产和提高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措施。

一、现阶段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98年《建筑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走上了法制的轨道;形成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的标准体系和科学地位;基本形成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实现安全工作信息化管理和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管理体系评价。但是,当前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如下不足。

1、安全意识淡薄

企业领导长期对安全生产工作没有充分重视,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加上大部分工人由于自身素质较低,相应的也会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安全事故。

2、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谈薄,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而造成的。一是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二是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

3、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我国虽然颁布了许多有关建筑业的安全施工、劳动保护、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还有不少的缺陷,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与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

二、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几点必要措施

1、完善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体系

1.1针对承包施工的单位来说,对其房屋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工作情况下是否在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着对工地进行抽查。

1.2根据房屋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和施工工程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将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传到网上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使得监督机关可以及时的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

1.3均衡施工。均衡安排各个施工单位内部之间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安全生产,提高整体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水平。

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2.1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安全生产等,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直接对安全生产负责,督促、安排各项安全工作,并按规定组织检查、做好记录。制定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分部工程安全方案,督促安全措施落实解决施工过程中不安全的技术问题。

2.2安全员监督检查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排除施工不安全因素,安排项目部安全活动及安全教育的开展,监督劳保用品的发放和使用。

2.3 机电负责人:保证所使用的各类机械的安全使用,监督机械操作人员保证遵章操作,并对用电机械进行安全检查。

2.4施工工长负责上级安排的安全工作的实施,制定分项工程安全方案,进行施工前的安全交底工作,监督并参与班组的安全学习。

研究安全管理原理之意义(十二篇)

安全管理方法与对策进步,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需要有战略和方向的指导。实现这一目标的出路,就是研究和认识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科学的规律,搞清安全管理的科学原理。安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研究信息

  • 铁路隧道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 铁路隧道安全风险管理研究77人关注

    摘要:铁路隧道建设是地下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规模大、投资多、施工持续时间长,工程项目繁多,技术要求高,风险因素不确定及社会影响大等特征。在铁路工程项 ...[更多]

  • 浅谈煤矿安全6s管理的应用研究(十二篇)
  • 浅谈煤矿安全6s管理的应用研究(十二篇)75人关注

    摘 要:以潞安王庄煤矿所实施的6s管理为例,介绍了王庄煤矿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主要做法,论述了规范员工在准时、清洁、整理、标准、安全、素养等方面的实践成效。关键词 ...[更多]

  •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研究(十二篇)
  •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研究(十二篇)72人关注

    1、工程施工特点电力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虽然都存在施工过程,但是电力建设工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1.1高空交叉作业多。高空交叉作业是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常见 ...[更多]

  • 风电安全管理研究(十二篇)
  • 风电安全管理研究(十二篇)69人关注

    将安全管理工作与日常安全基础知识概念放在一起开展交流,让安全管理工作符合现场的实际需求,特别是针对风电安全生产的固有特点。将风电安全管理工作独立出来开展 ...[更多]

  •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七篇)
  •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七篇)62人关注

    现代城市的主要部分已经逐渐被摩天大楼所占据,高层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敏感。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