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以人为本——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以人为本已成为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安全生产管理更应如此。今年六月份,是全国第三个安全生产月,其活动主题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人为本”,一语中的地道出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我国大量的事故调查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由“三违”引起的,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的安全生产实践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充分认识目前部分企业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文化意识不高、劳动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低下的现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笔者认为,作为煤矿企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安全管理的总方针。安全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管理,人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及规章制度,只有通过人的行动才能得到落实和执行。人的安全意识如何,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直接作用于安全生产工作,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因此,要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抓好“人”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企业各级管理者,要明确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总方针的关键的环节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要从“人”的管理上寻找安全管理的突破口,找准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充分做好“人本安全”的文章,
以人为本,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的治本之策。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强化安全培训教育,这也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潜力最大、可塑性最强的因素。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只有加强对人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才能筑起牢固的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最大隐患---思想上的麻痹松懈、心理上的侥幸,才能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把安全工作摆在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大局高度。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树立安全来自教育和培训的理念,就要落实好各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方式,以煤矿“三大规程”、“双基”建设和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主要教育内容,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操作水平、强化其自主保安意识、全面提升全员安全素质为最终目的,建立严格的学习、考核制度,教育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发展”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所在。“环境造就人”,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对员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不仅可以感化人的思想、影响人的行为、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更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因此,企业各级管理者要从创建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自身安全工作实际,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突出人性化、亲情化安全宣传教育,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抓安全、处处闻警钟、刻刻被提醒”的安全宣传氛围,形成独具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安全愿景、安全管理模式,不断拓展群众安全文化范畴,全面提升企业安全文化水平。通过安全文化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职工的安全价值观,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达到积累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为企业实现长治久安、健康发展创造有利地条件。
第2篇 浅谈电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
一、珠海发电厂一期#3、#4机组扩建工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
珠海发电厂一期#3、#4机组扩建工程位于珠海市南水镇临港工业区,一期扩建工程是两台60万千瓦燃煤机组,建安工程由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总承包,工程从开工开始,始终将人放在首位,从施工人员进场开始,就严格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同时在施工现场布置了大量的人性化标语及标牌,在施工过程中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使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得了从开工至今连续安全施工无事故记录的良好成绩,受到当地政府及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以下就是本人对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的理解与看法,与电力安装安全管理的同行探讨。
二、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重视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的基本。传统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企业负责人总认为可有可无,他们总是热衷于片面追求效益和利润,却忽视了创造产值、创造财富的员工,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有的甚至还认为安全管理是多余的。如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其余各类事故都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得到控制的,要做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从人的因素着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抓住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最终使企业的利益和利润不受损失。
2、提高人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为了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重视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培训,施工单位首先应将必要的安全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员工,同时不定期的通过各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施工单位的每一个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才能在工作中奠定安全基础,避免因不懂安全、忽视安全造成差错,带来安全风险。
3、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人文关怀对施工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在施工现场布置人性化安全标语,夏天给施工人员送凉茶、送防中暑药品,关心员工的伙食,关心员工的住宿条件等,可以使员工感受到温暖,感悟到自己的安全对自己、对单位、对家人的重要性,从而在施工过程中自觉的注意施工安全。
4、创造团结互助的气氛。通过班组内部交流、班组与班组之间的沟通,创造团结互助的气氛,在施工现场开展“一对一”活动,使每个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热心的提醒和纠正周边的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同时,被提醒的施工人员也虚心接受别人的提醒,形成一个大家互相监督的监督网络。
5、创造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企业负责人要重视安全设施的投入,在施工现场投入标准的安全设施,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作业平台,这样才不至于因设施不完善导致事故发生。
第3篇 试论建设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今天的企业已经不再像过去单纯以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以人为本的学习型企业理念已深入人心。21世纪,员工跟企业的关系已变成“土壤学说”:企业提供资源灌溉土壤,所有员工在土壤上自然成长,自我发展,在竞争环境中经受风吹雨打,最终实现人尽其才。如果一个企业事故频发,连员工最起码的生存权都不能保证,何谈保障人民的利益?一起安全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给社会安定造成负面影响。人人都知道爱惜生命,个个都愿意安全生产,谁都需要设法消灾避难。但是,安全理念和行为只有通过弘扬、宣传与学习,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塑造安全意识,才能使大众自律安全。以人为本,要求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广泛参与,整体互动。对任何一件事情,只有亲身参与才会有责任感。要在参与过程中让员工体会到人格被尊重,培养员工的责任感。通过交流,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大家认同的企业价值准则。要想使员工尽职尽责,必须使员工能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好处。只有当员工个人价值追求和企业价值追求和谐一致时,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发扬敬业精神。
自从河南省电力系统开展创建无违章企业以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人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影响。“那里发生事故,那里就有违章现象”,这句话反映了人与不安全因素之间的联系。今年的安全生产月的活动主题是“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就是说明人是安全生产的基石。笔者是一位多年从事工作一线的员工,本文结合自身的体会,认真分析了人在安全生产过和中的作用,安全管理制度化对人的影响,以人本理念的安全理念。
一、人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人的能力是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等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人的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具有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能力随其自身的硬件、心理、软件的状态变化而改变。
因此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
首先有人的自身因素对过负荷的不适应原因,如超体能、精神状态、熟练程度、疲劳、疾病时的超荷操作,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过负荷,人际立场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
其次也有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时,出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在这种情况时,可能出现信息处理故障和决策错误。此外,还由于对正确的方法不清,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出现完全错误的行为。
另外个体人经常、稳定表现的能力、性格、气庚等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为个性心理特征。这是在人的先天条件基础上,受到社会条件影响和具体实践活动;接受教育与影响而逐渐形成、发展的。一切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会完全相同。人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因此,性格能决定人对某种情况的态度和行为。鲁莽、草率、懒惰等性格,往往成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为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在生产中出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冒险蛮干则表现的尤为突出。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省能、逆反、凑兴等心理所支配。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非理智行为的任务是相当重的,也是非常严肃、非常细致的一项工作。
二、安全管理制度化对人的影响。
《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程》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我们可以看到安全管理的制度化主要是以通过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安全管理的对人的影响是指,在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和有关活动之前,将危及安全的危险因素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找出来,告诫有关人员注意并引起操作人员的重视,从而确保其活动处于安全状态的一种管理活动。告诫人们,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松,要想保证安全,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方法和手段,消除人们不希望的因素和意外的事件。在安全管理中,对人有以下影响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预防控制是其先决条件。任何管理都具有控制职能。由于不安全状态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使安全管理不得不在人们活动之前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方法和手段,防止事故的发生。这说明安全管理的控制职能的实质内核是预防,坚持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墨菲定律指出:只要客观上存在危险,而且人们还麻痹大意,那么危险迟早会变为不安全的现实状态。所以,预防和控制的前提是要预知人们活动领域里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告诫人们预防什么,如何预防。同时对人们进行有效的培训,使人们掌握预防和控制危险的知识、手段和方法,形成一种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思想。
(2)强化了人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具有警示、警告之意,它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发生频率高的、危险性大的危险事件,而且要重视小概率事件;在思想上不仅要消除麻痹大意思想,而且要克服侥幸心理,使人们的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消除危险产生的条件,从而控制危险的发生。
(3)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传统安全管理是被动的安全管理,是在人们活动中采取安全措施或事故发生后,通过总结教训,进行“亡羊补牢”式的管理。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市场经济导致个别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不断变化,新的危险不断出现,发生事故的诱因增多,而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情况。为此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已有的危险,还要主动地识别新的危险,变事后管理为事前与事后管理相结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4)可以提高全员参加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安全状态如何,是各级各类人员活动行为的综合反映,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往往祸及全体,即“100-1=0”。因此,安全管理不仅是领导的事,更与全体人员的参与密切相关。根据心理学原理,调动全体人员参加安全管理积极性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激励,即调动积极性的正诱因,如奖励、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等正面刺激;二是形成压力,即调动积极性的负诱因,如惩罚(经济的、政治的和刑事的等)、警告、开除等负面刺激。
三、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
今天我们所说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我们可以通过两者的对比来看一下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如何建设。
(1)涉及对象:前者针对全民、全社会,即公民、大众、家庭、社会、全人类;后者针对工人、职工、劳动者、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雇员。
(2)范围及环境:前者指生产及非生产环境,即生产、生活、生存领域,凡人类能到达进行活动的地方;后者指生产(劳动)环境、作业环境,或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
(3)时空观念:前者指人活动的时空领域,安全涉及全方位、全天候,只要有人类存在,在人能到达的地方,在人进行活动的任何时间都要考虑安全;后者的时、空,主要指企业生产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在企业或在企业相关的地方,也可以扩展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的时间和地方。
(4)追求安全与健康程度:前者强调全民、公众(消费者)、人类的身心的安全与健康,是一种高尚的人道、文明标志,保障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安全、舒适、健康;后者现阶段强调了要在生产过程中,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人职工、管理者、被管理者的不伤、不死、不得职业病,有符合国家法定要求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5)采用的方法:前者主要通过传播、宣传、科学普及、教育、倡导、法律等手段,从人的思想、意识、观念、人生价值观、道德行为去启发教育人,以人为本,珍惜人生,爱护生命,互爱互帮,学会自救互救、逃生应急本领,提倡博爱、伦理、自律,达到人、群体、社会、家庭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实现完满、舒适、安全、健康的境地;后者采用行政、法制、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带有强制性、限制性和惩罚性的形式,是以实现生产经营活动总目标为最终目的,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为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是一种安全生产约束手段。
(6)对人影响侧重点:前者突出影响人的安全思想、意识、思维方法、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规范,主要从精神领域,从安全管理的“软件”方面及智能开发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和自律能力,在全方位、全时空接受安全文化的塑造力,成为理智、高素质的安全人;后者主要从安全技术、安全生产的物质环境,安全生产关系等方面得到有限的教育和培训,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影响是强制、规范和约束,采用的种种管理手段主要侧重于人对技术、对物质环境的安全控制,偏重于“硬件”。
(7)对人影响的深度:前者对人的整个人生过程都不断影响,注入和培养、塑造,用安全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教育和激励人,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即安全技术和安全文化知识,安全的社会适应力和安全的生理、安全的心理承受能力。这种开放、无约束、无强制的自然、自由的教育,突出一个对人的爱,对人生、人类的爱,这种合符时代发展的安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传继下去,并优化和繁荣,一个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当时当地的安全文化熏陶、改造和提高,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光大是没有国界的,安全文化注入就会在心灵的深处发生质的改变;后者是通过有局限性的企业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在企业职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由于是强制、惩罚、约束性的,被管理者有始终是处在一种被动安全,服从安全,要我安全的强迫、监督状态,从精神上、心理上的影响是相对短暂的、有限的,调换岗位或另寻职业后,又要重复被动安全强制、压抑的局面。难怪有人提出并研究安全行为科学,在企业安全管理上,要研究人的安全心理和安全人机学,给职工投入感情,讲人情味,讲辩征法,以人为本,对工人要“爱”要“护”,企业安全管理才能持久、深远。
(8)从经济投入考虑:前者需要长久不懈的安全文化教育,全民响应和社会响应,虽然是持久地、世代相传的,但每时期的投入是不会太多的;后者需要不断地坚持技改、培训和维修,或淘汰陈旧的设备、工具,也投入安全教育,对于企业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当然前者培养出更高质量的生产者,也就是大大降低了企业对工人的安全投入,后者的经济压力和安全生产方面的欠债,已影响到企业的兴衰和企业的安全形象。
(9)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前者具有独特性、继传性、开放性、先进性、吸收选择性,对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有益的做法或表现形式都会被融于安全文化的洪流之中,反之就被排出。一种优存劣汰的自我保护能力,保持了安全文化的永昌不败;后者的企业的传统性、科学性、受外部市场经济影响很大,经济是安全管理的根本制约。
总结:
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是为了人,因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全员奋斗,全方位的通力合作,因而要坚持党政工青妇技术安全齐头并进,齐抓共管,形成互相协作、配合默契的运作机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不断地向前发展,所以要坚持不懈,作长期持久的努力。
2004年6月9日
第4篇 安全管理——重在以人为本
施工现场项目安全管理说到底还是对人的管理,对安全生产起主要因素的是人。在任何一个施工现场一切硬件条件做得再好,而人无安全意识,事故一样会发生。员工是我们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的根基,也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党的十六大之后,国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安全生产管理上,202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必须加强注重对员工的安全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的素质,进一步强化事故责任的追究;作为施工企业,当前对员工的管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深入,以达到减少和预防事故的目的,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提升。
一、教育和培训让员工能清晰地认识到安全生产最大的受益者是每一位员工。
为了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发生,作为施工企业我们应从员工的教育、安全设施的投入、施工作业环境的改善到管理的不断加强和完善入手。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就是为了每一位员工的安全,因为每一起事故都可能会造成一名或几名员工的身体受损,给伤害者的家庭和生活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每一起事故都会有可能产生一个或几个不幸的家庭。或许没有了你,企业会照样生存下去,但是对于伤者或亡者的父母、妻子、丈夫、儿女,你就是唯一,你的任何损伤都会影响到你一家人的幸福。
安全生产关系着我们的生命,关系着企业的效益,更关系着我们的员工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因此安全生产是一项利国、利企业、利员工的大好事,国家和企业是受益者,然而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我们的员工,这就是党的十六大之后提出的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最终体现。
二.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是以人为本促进安全生产的关键
现如今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到施工现场的建筑大军中,文化层次的参差不齐,对员工安全文化如何齐头并进,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次次血的教训要求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文化素质。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伤亡员工及其家属带来不幸,也给企业、社会造成相应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安全教育培训要采取多样化、多层次、及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目的是加快员工安全价值观的形成。大力抓好三级安全教育、进场教育和变换工种教育等,认真做好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管理能力。
2.加强班组安全建设。班组是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认真做好班组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班组安全建设,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做到持证上岗,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范、工艺标准、劳动纪律,不折不扣的执行班前活动制度,让各种安全原始记录做到有针对性、可追溯性。
3.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农民工业余学校这一载体,办好宣传栏、黑板报进行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安全征文、安全生产技能比赛、安全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影视教育,从而对员工安全文化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步引导员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三.干预和正确引导使之形成正确的施工安全习惯
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的行为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习惯在工作、生活、与人交往或思考问题。因此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求我们的每个员工都要以“安全第一”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和付诸行动。习惯是需要干预和正确引导的,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公司高层管理的领导作用,其次是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干预和正确引导作用,二者缺一不可。经过干预和引导,并利用制度进行强化,对正确的进行鼓励,经过我们的努力,是会取得成效的。当我们的员工“按章办事”已成为习惯,“三思而后行”成为习惯,安全问题“优先考虑”成为习惯时,这些“习惯”的总和所体现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效益更是可观的,这也正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企业所需要的。
四.充分发挥奖惩制度的杠杆作用
以人为本,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我们的员工自身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的每位员工都是一种人力资源,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创造财富的来源。要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要让员工参与安全信息交流和决策,如开展安全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就是一种最好的体现。
没有奖惩制度就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没有竞争机制就不能推进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奖惩制度,是把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有关安全的事项全部纳入奖惩考核,把好安全生产关,不让事故苗头出现,要有一种隐患就是事故的警觉性。安全状况要同班组及分包队伍的经济收入挂钩,通过对班组及分包队伍每月的安全考核,将班组及分包队伍分为优、中、差三个档次按月来评分奖罚 。
精神或物质奖励是重要的激励手段,是满足人的自尊需要,激发人的奋发进取的重要手段,在精神上充分调动一线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使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通过开展“安全在我心中”活动,评选年度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班组、一线员工,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让生产一线的先进个人在班组中真正起到标杆作用,使得更多的职工也因不甘落后而产生争当先进的动力;奖罚机制的正确运行,将形成一种学先进,赶先进的安全生产氛围。
五.进一步改善员工的生产、工作现场环境
资料对安全生产的研究表明,人的智能发挥程度、精力集中状态、情绪表现等等,都和工作环境条件,如噪音、烟气、色彩、人体生物钟等有关联;这些潜在的因素都会对人的安全构成一些影响。因此:生产现场环境要清洁卫生,安全卫生设施要完善,工作区域温度、噪声等指标要符合生产要求。生产场所要做到整洁美观,给人一种舒适的环境,这也正是我们不断至力于标准化施工、文明施工的关键所在。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守人本原理,就是管理以人为本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人的因素第一,思想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管理到位,强化制度,强化管理切实保证安全生产,以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这里无一能离开人的因素。因此,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部门必须从思想、态度、素质等方面提高人的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消除的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5篇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应实现以人为本
当前全国电力紧缺,电力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电力生产一线的管理者,如何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安全管理实效,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是值得深思和积极实践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实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就是以尊重职工,爱护职工,维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为出发点,以消灭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隐患为主要目的。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应有以下二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电力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要求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环节和较少的代价,最大可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而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突出职工的中心地位,不断增强安全管理实效,确保安全生产的有序可控、长期稳定,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其次就是当前的安全管理方法,虽然采取了“安全性评价”、“危险点预控”等方法,但与安全生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当前急需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来逐步完善安全管理。推进安全生产的以人为本管理是当前推进安全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电力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也是安全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
二、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1、有利因素。首先近年来电力企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其次,通过常抓不懈的安全教育活动,特别是《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为推进人本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不利因素。有些职工对人本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人本管理无非就是管人治人的方法,支持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还有的认为人本管理只能靠物质才能实现。管理者发现问题往往以罚代教,久而久之,职工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加剧,挫伤了职工保安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职工的安全意识存在差距,执行标准化作业的内动力不足,管理者盯得紧,干得就标准一些,检查少、管理松,就存在求快图省事的违章现象。职工落实规章制度被动行为多,主动行为少,没有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在日常工作中没有真正把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变为自觉行动,不能切实作到领导在不在一个样。
三、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就是通过推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把制度建设为主的管理方法与提高个人积极作用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突出职工自身价值,引导职工树立安全新理念,养成安全生产良好习惯,创造安全生产优良环境,增强职工保安全的内动力,这是探索立体保安全的新渠道,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
1、千方百计,以人性化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放弃过去死板生硬的安全教育方式,大力推进人性化教育模式。在教育中把个人的平安健康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使其理解“你的安全就是家庭的幸福”、“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道理,引起职工心灵的共鸣,深刻领会个人的安全与家庭的幸福、生活的甜美息息相关,使职工发自内心地重视安全,在工作中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为安全”的转变。
2、人性化管理,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管理新模式。在实施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的过程中,一是本着人性化管理原则,对现有的规章制度、作业方法、考核标准等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及时修订和充实完善,使管理制度从约束人向激励人转变。二是改进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职工的过错行为和违章违纪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职工做到心服口服,切忌使用粗暴手段训斥职工,执行经济处罚时也需要有理有据,切忌随意处罚。三是注重培养职工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把职工执行规章制度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职工保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党政工团齐抓“厂兴我荣”的人性化思想。把安全管理活动从企业内部和生产现场推广到职工的日常生活中去,力争使职工在工作之余获得良好的休息,过上和睦美满的家庭生活,从而减轻疲劳,在工作中能够更加精神集中,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解决好职工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最大限度获得职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搞好“安康杯”竞赛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安全议案征集活动,发动职工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写成提案,提交工会,对有价值的提案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奖励职工发现事故隐患,力争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积极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应着力培育职工热爱企业,忠于企业,关心集体,奋发向上的良好品质,唤起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改变单纯的物质利益追求,从而可形成热情共鸣、任务共保、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企业安全文化应为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范畴,走人性化与法制化想结合的管理之路。追求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应该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
利用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意识和工作导向,使每一个职工都认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生产力”,认识到“安全就是自己和企业最大的效益”,使每一位职工都把“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要体现在关心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上,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手段,关心职工的思想和生活,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使职工能够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实现企业安全的长治久安。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安全标兵等多种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发挥企业安全文化激励功能,激发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以人为本安全管理使广大职工自觉享受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保障,保证完成安全生产的每一项任务,努力追求卓越的安全生产成果。
第6篇 探索以人为本的供电安全管理新思路
〔摘 要〕 分析了供电企业安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全过程抓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员工安全意识根本转变的新思路。鉴于目前供电系统抵御自然因素破坏的能力较低,单一线路供电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供电可靠性还不是很高,需要强化4个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执行力,并不断创新管理。
〔关键词〕 供电;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安全管理
1 供电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安全现状
进入“十一五”,我国经济改革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原动力的电力工业,担负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这也给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工业生产要求电网供电安全可靠,2003-08-14的“美、加”大停电及2005-05-25的莫斯科大停电,充分地证实了电力安全在国家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要保证企业自身免遭损害,还应该把对公众的危险降到最低。供电企业应该逐步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避免因停电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但是目前供电系统抵御自然因素破坏的能力较低,单一线路供电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因而供电可靠性不是很高;同时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现场违章时有发生,生产、施工场所点多面广,易发生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因此现代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应是广义上的安全管理,不只是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包含供电可靠性管理。如何在新时期形势下保证安全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杜绝违章和预防电力系统中各类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2 以人为本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必然选择
美国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 gregor)于1957年提出了x-y理论。麦格雷戈把传统管理学称为“x理论”,他自己的管理学说称为“y理论”。x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对这些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y理论的看法则相反,它认为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唯一办法,可以通过满足职工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合一致。麦格雷戈认为:人的行为表现并非固有的天性决定的,而是企业中的管理实践造成的。剥夺人的生理需要,会使人生病;同样,剥夺人的较高级的需要,如感情上的需要、地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会使人产生病态的行为。人们之所以会产生那种消极的、敌对的和拒绝承担责任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被剥夺了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产生的疾病的症状。必须充分肯定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种潜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供电企业历来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过多年的事故分析总结也看到人在安全生产中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们自身的缺点和对事物认识的不足或错误认识,会在生产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暴露出来,产生事故。因此需要把人的管理引入安全管理之中,帮助从事工作的员工纠正违章,克服缺点,减少事故,避免人身伤亡和重大设备损坏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用企业文化的内在力量凝聚人的智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3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员工安全意识的转变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及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坚固的安全基础就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爱心活动”和“平安工程”,建设以“人人想要安全”、“人人有能力安全”、“人人做到安全”的安全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稳定、亲情的安全工作氛围。
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仅仅在“要我安全”这一层次去做文章,通过强化管理来约束员工的安全行为,那么在实践中会有局限性和不到位的地方。员工在工作中总是被动地执行,不能发挥其主动性,导致在安全认识上不到位,出现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安全工作中就会留有死角,思想麻痹、习惯性违章,自我保护意识差。
安全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全方位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把“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进而达到“我能安全”。我要安全的意义就在于员工真正将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自己很清楚安全的重要性和不安全的后果,积极主动进行预防,按章办事,规范操作,自觉学习,自我保护,主动纠正并制止不安全行为。
从“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是安全生产从被动转化为主动的重要转变,但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还必须达到“我能安全”的层次。如何达到“我能安全”的层次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 提高员工安全认识,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没有正确的认识,就没有积极工作的主动性,也就谈不上良好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2) 明确事故的危险性。通过案例学习,警示教育员工安全生产是关系到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的头等大事,任何疏忽与放松都可能导致事故,彻底克服麻痹思想,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
(3) 提高员工的安全能力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员工的安全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安全作业能力,必须明确哪些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在不同工作中安全管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区别,采取不同措施来保证自身与他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二是专业技术能力,明确具体工作应该怎样去干,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处理。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使用新设备,用高超的专业技术能力来保证设备、生产全过程安全。
(4) 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对工业事故的统计概率分析得到“1:29:300”,即在发生的330起同种习惯性违章行为中有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曾引起过轻微伤害,有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该比例说明习惯性违章作业发生事故是随机的,但它是必然的。因此员工的安全行为必须是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
4 强化安全管理4个体系的建设
供电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覆盖各个层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的“四大体系”建设,即以单位行政第一责任人为首的生产指挥体系,与单位行政机构设置相同;以党委书记为首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与单位党群关系机构设置相同,包含单位工会及共青团机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保障体系,主要由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和各基层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以上级安全监督部门为首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包括各级独立的安全监督机构和专责安全监督员。4个体系的建设应有组织、有目标、有考核、有激励;要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考核严格,监督有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真正形成企业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
5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执行是领导者的工作,不能执行的领导是不完整不合格的,如果各项决策得不到执行,领导的所有工作都会变成一纸空文或一场空谈。杰克·韦尔奇在他管理过程中的铁腕手段,有时被称为冷酷无情。实际上他是通过一种强制性手段把现实主义注入通用公司管理的各个流程当中,并以此建立一个注重执行的企业文化。事实上,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规范、技术标准、现场检修标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修订不可谓不完善,然而安全形势却并不乐观,关键是执行不到位。因此,安全管理要树立大安全观念,重控制、抓考核,从源头开始抓质量、保安全,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全过程抓安全管理,但是各阶段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各有侧重;要抓检查控制,实现动态的长效管理;要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活动,采用自我评价和外部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专家进行评价检查,实现供电企业全方位安全性评价的动态管理。坚持安全性评价工作与危险点源的分析与控制工作相结合,重在整改,使安全管理在监督控制中得到加强。
6 探索供电安全生产管理创新
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仅仅围绕事故本身做文章,因此安全管理效果是有限的。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
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预控是两个比较科学的系统工程方法,在供电企业已经广泛推广与应用。 现场作业标准化是近年来新生的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长期以来,供电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不令人满意。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现代供电企业管理的需要。绩效管理是企业衡量员工工作的标准,也是牵引机制,它通过记录、奖惩,告诉员工哪些行为值得鼓励,哪些行为应当禁止,指引员工学习和提高。企业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就是要通过对员工业绩的评价,来实现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行为的约束和限制。
参考文献:
1 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美) 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2 田 锋.谈我要安全与要我安全.电力安全技术,2004,6(4):30
3 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 余世维.赢在执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第7篇 安全管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人;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应该是组织内的各机构相互约束和监督、一个保证企业安全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是预防事故发生为主;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情况,“安全管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就显得重要了。
根据目前一些电力企业的安全事故分析,绝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由实际作业人在现场作业时怀着侥幸心理,思想不重视、操作行为不规范而酿成的;据说在有一个部门类似的事故在该部门的辖区内不同的作业点连续发生了几次,这说明:1、该部门安全教育未做好;2、对事故导致者处理不及时、处罚过轻引不起他人重视;3、职工预防事故、处理问题、操作技术的能力差;另外,前一段时间有一件影响极坏的事件告诉我们,如果有关部门在关键时刻把预防工作做好了,及时制止就不会导致人死亡;这些事实都说明,人为的不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能力差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充分认识部分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文化、预防事故意识不高、劳动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低下的现实。
笔者认为:以人为本,预防事故发生为主,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安全管理的关键是对人的管理,人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因此,要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各级管理者,要明确落实“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从思想根源上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其次,要在管理上找准安全管理的基本点,充分做好“预防为主”的实质。
人是企业生产中最活跃、潜力最大、可塑性和创造性最强的细胞。人是确保安全生产的主体,人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只有加强对人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增强人的防范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纠正由于职工在实际作业中思想上麻痹松懈、心理侥幸而导致事故的思想责任淡薄的根源。
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电力企业内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反)事故发生的措施都是现成的,重点是要教育职工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抓安全、处处闻警钟、刻刻互提醒,形成企业独有的安全防范理念,不断拓展群防群治的安全环境,全面提升企业安全文化管理。当然,要确保安全生产关键是要付之行动,要在行动中做到安全生产,要在操作行为中预防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及时分析事故原因,及时教育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人,及时处理事故、及时处罚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人,尤其是对酿成事故发生的直接责任行为者要进行重罚,该移交司法机关的坚决不姑息迁就,按俗话说就是要“杀鸡给猴看”,警醒他人;当然,像有的部门类似事故连发几起,这样的“猴”他重视不起来那就杀“猴”;我们要建立和谐的电力企业不是搞你好我好他也好,一团和气只能把企业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推行和谐企业的构建执法要严是重要的力量之一。
第8篇 浅析如何以人为本实现班组安全管理
班组是煤矿企业最小的细胞单位,更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矿井的安全、生产、质量和效益等都是通过班组来实现的。因此,从严要求,过细管理,抓好班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理念,采取多种有效方式,锤炼一支能打善战、团结奋进的班组职工队伍,无疑为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和效益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结合本人多年煤矿一线班组管理工作,浅谈如何“以人为本”实现班组安全管理的几点看法:
一、以人为本,强化亲情化管理
煤矿一线班组的职工主要来源于文化素质比较低的社会弱群,他们的个性千差万别,有各种各样的要求。我们要实行以人为本抓管理,就要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度,大力推行“亲情化管理”,变管理为服务,变批评为激励,变上下级为朋友关系,使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在亲情,友情,温情中得到较好地贯彻落实。再次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与共同协商,班组要出台的每一项规章制度以及涉及到班组的安全、生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时都要召开职工大会,鼓励职工各抒己见,坦诚直言,如有职工一时不了解,心中有疑惑的我们就要及时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耐心解答,为职工释疑解惑,融洽情感,消除职工脑子中的各种疙瘩,从而使员工精神振奋,工作安心,学习专心;其次加强考核民主公开化,工资收入一直是职工们最敏感的话题,为了让职工们看清一本明白帐,班组的各种奖罚、工资分配方案等要合理透明、准确、公正公开、及时一一上墙公布,接受职工监督,让职工干明白活,做放心工;促进班组各项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二、以人为本,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企业的一切生产任务都要班组来完成,各项规章制度都靠班组落实,把班组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现场,是企业整个安全生产目标转为实施运作的有效途径。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把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严格职工现场正规操作,从严要求职工要按照《岗位操作规程》和《煤矿安全操作规程》规范作业,跟班管理人员对职工作业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及时制止和纠正违章行为,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班组安全作业;其次把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落实到作业过程中去,按照“管理无漏洞,现场无隐患,行为无违章,安全无事故”的要求,加强对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实行分级管理,做到措施、人员、时间、奖罚“四落实”,结合工作现场实际,采取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常规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坚持做到安全检查“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全面覆盖的安全管理工作理念,进一步增强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有效地控制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班组安全生产。
三、以人为本,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班组的安全意识培训教育是搞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只有加强对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进行培训教育,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筑牢安全思想防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上存在的最大隐患——思想上麻痹松懈,工作中侥幸心理,甚至在安全生产中时有出现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另外煤矿企业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好新工人、特殊工种及转岗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以及还要充分利用每周安全活动日和班前安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职工进行丰富多彩的安全培训教育,同时也希望上级各职能部门经常多深入基层,多深入一线职工当中开展灵活多样的安全技术培训教育,共同努力使一线广大干部职工真正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和谐幸福家庭的根本利害关系,促进职工自觉的搞好自保,互保,联保,遵章守纪,按章操作;对违规违章行为人员要以教育为主、以罚款为辅、以理论引导人、以事实教育人,耐心、细心的作好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使职工真正从思想上彻底改变“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良好氛围中去。
四、以人为本,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那么班组长就是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组长作用发挥得如何,关系到企业基础的好坏,因此,我们在班组长的选聘上要树立任人唯贤,采用公推公选,选出德才兼备、知管、会管、能管、敢管、善管的“五管”班组长,并落实好班组长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出台各种激励机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落实。通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出台各种激励机制,不仅可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而且还可实现安全、稳定、优质生产。
五、以人为本,落实好职工维权管理
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弘扬民主政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是法律赋予职工的不可侵犯的权利,是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基础,也是职工合法权益和主人翁地位的体现,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大力推进民主管理进程,让一线班组职工多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权利,有效地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鼓励职工关心企业,关注企业的前途命运,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职工代表行使了民主权利,心情舒畅,有利于企业的稳定与和谐。
总之,煤矿安全是企业永恒主题,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点多面广涉及方方面面,在安全生产诸多因素中,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决定安全的主要因素。如果说效益关系到企业的发展,那么安全则维系着企业的生存,守住班组这个防范事故的阵地,就是保障企业安全和效益的基础。企业就能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第9篇 以人为本创新安全管理实现安全风险预控
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电力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电力供需缺口大,各发电企业的发电机组被迫长周期大负荷运行,安全生产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因此,如何创新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风险预控就显得十分重要。
电力企业的特殊性要求企业构建科学的安全监督管理和保障体系,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行风险预控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力安全应急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因此,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正确处理电力安全生产与电力发展、电力安全与电力改革、电力安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如何创新安全管理,实现风险预控,笔者以为安全管理要不断学习国际国内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和理念,积极主动探索安全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加强管理为基础,完善技术措施为手段,以有效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保障,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一、以人为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安全管理人性化的体现和结果。电力企业要以人为本,建设公司尊重员工、关爱员工、珍惜生命,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的企业安全文化。形成“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很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安全管理最具人本主义色彩。电力生产是分工明确、高度专业化的大工业生产,任何机器设备都由员工操作,任何生产作业都是由人来完成,员工的生产作业活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最积极主动、最活跃的因素,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是人的因素。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文化的本质,有关安全的生产规程、规章制度是安全文化的载体,是安全文化的凝炼和积淀。提倡和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从人类共同价值取向出发,从道义的高度规范安全管理,树立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理念。建设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机制和规章制度体系。推进企业安全文化行为建设,广泛开展员工业务技能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自身业务技术素质和安全防护能力。贯彻“三不伤害”原则,增强员工保护自我、保护他人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能力,培养和增强员工按规律办事,按制度办事的自觉性,将遵章守纪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将员工的言行融入企业安全的整体氛围中。
二、创新安全管理新体制和新机制
当前,电网缺电形势日益加剧,确保发电生产安全稳定,确保机组长周期大负荷稳定运行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电力企业经营发展的成败兴衰。安全管理压力特别巨大,责任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一定要适应新体制、新形势的要求,创新安全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和扬弃发输配垂直一体化体制下形成的粗放型安全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三个转变”,即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超前分析、控制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防患于未然;安全生产工作从突出检查式向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管理转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建立以人为本的、覆盖电力生产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实行动态管理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有系统、分层次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各企业行政领导者作为安全第一责任人,要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切实履行职责。安全生产工作要聚精会神,艰苦努力,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做到每个岗位、每一项具体操作和技术措施任务清晰、责任明确,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和班组,强化对生产一线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
三、做好安全性评价工作
安全性评价是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它通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这种动态的闭环管理办法,实现生产安全的可控和在控。实践证明,安全性评价工作是符合电力生产特点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电力企业要通过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动态机制。要认真做好安全性评价的自查和查评工作,对查出的问题通过各类检修加以整改。
四、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要制定完成应对重大生产事故、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和完善应急措施、应急手段。做到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预控。
五、认真开展危险点预控
电力企业要认真总结危险点预控管理经验。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危险点预控管理办法。认真完善危险点汇编,不断提高预知预控危险,防范事故的安全意识。
六、积极推广“三标一体”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基础管理
电力企业要继续积极推行《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三标一体”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将生产过程中人、工作环境诸要素视作一个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了全方位、统筹管理安全生产的特点,对传统安全管理思想具有革命性意义。电力企业建立、认证和持续改进三大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对电力企业实现生产工作标准化、确保生产安全稳定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电力企业要以创新的精神,积极推广“三标一体”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人为本,打造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真正形成“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很安全”的文化氛围。
第10篇 企业安全管理与以人为本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步入小康,安全已是每个人的需要。美国著名行为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激励和人》论著中指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维持人自身生存和延续的生理需求、安全(含健康)保障需求,其次才是社交活动、尊严地位、自我实现
的需求。人人都知道爱惜生命,个个都愿意安全生产,谁都需要设法消灾避难。
毋庸讳言,世间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社会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安全生产本身就是对人生命权的维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员工作为最积极的因素,他们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管理者。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看,不能忽略员工作为社会人所具有的思想、情感、需要,不能忽视员工在安全管理上的主观能动作用。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首先是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的安全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所谓人本文化的基础也是保障员工的生存权。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方法。
而安全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正是把重视人的生命视作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需要。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目的是提升社会和全民的安全素质,也是“抓好源头、抓好预防和搞好事前监督”的安全工作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管理是安全管理中预防事故的一种“软”对策,以人为本管理等于建立了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在其内涵的深刻性上有新的突破。通过以人为本管理,就是以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素质为最主要任务,因而具有保障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的基础性意义。我们在多年的事故教训中也看到人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人的安全意识强弱,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如何把对人的管理引入安全管理之中,用企业安全文化这个内在的链条凝聚人的智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经验,不断地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以人为本管理,不仅体现了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还重视人的行为、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态条件。今年全国安全月以'以人为本”为主题,正是体现了中央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体现了国家在国企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人文观念。
从安全人机学工程的三要素(人、机、环)中看,人是最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都在强调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管理可以形成一个控制性管理体系,倡导人性化管理,通过对人的监督、激励,制约等功能,将安全目标与责任制化为全体职工共同遵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意识,控制引导职工的行为,发挥职工参与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增强职工对企业安全目标的认同感。可以说,“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实现安全生存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行动中,又增添了新的策略和方法。通过以人为本,可以使企业在进行安全策略、思路、规划、对策、办法的具体行为过程中,用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来指导。
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把安全与企业的精神、企业的理念、企业道德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使我们原本富有朝气的企业更具有生气和活力。
以人为本管理,强化了把人作为安全工作的重要载体。其强调的是企业安全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环境和舆论环境,注重“人”在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求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广泛参与,整体互动。可以培育浓厚的安全氛围,灌输安全价值理念,会使一个企业员工形成互动的思维和共同的价值观念,能将企业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深入到职工的思想深处,形成“内控”机能。由此而对职工的安全意识起到潜移默化和无形的“软约束”作用,培育和提高了企业全员安全意识。也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追求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最大化服务。
以人为本管理就是重视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其实质是从“****”高度出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试想,如果一个企业事故频发,连员工最起码的生存权都不能保证,何谈保障人民的利益?一起安全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给社会安定造成负面影响。以人为本,重视和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权,是贯穿《安全生产法》的主线。从业人员既是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又是安全生产事故的受害者或责任者。只有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保护他们的人身权利,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现安全生产。
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注重劳动者的劳动条件的改善,职业疾病的防治,生产环境的优化,生产工具设备的技术进步,确保人员安全的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呢?树立“以人为本”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要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因此要在安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为我、为人、为企”的“三为”思想,要在管理中发挥职工的作用,体现人性化管理。牢固树立服务观念,设身处地为现场着想,
为生产一线职工着想,尽力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人性化管理能够极大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能够使安全工作从被动变成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同时,要通过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培育、激发和不断增强职工遵守《安规》的自觉性和习惯。把治理不规范行为与遵章守纪结合起来,约束员工的言行,教育职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把治理不规范行为与安全作业检修结合起来,培植良好的工艺作风和行为习惯;把治理不规范行为与安全整改工作相结合,减少事故隐患,使安全管理向深层次发展。就职工而言,对任何一件事情,只有亲身参与才会有责任感。要在参与过程中让员工体会到人格被尊重,培养员工的责任感。也可以通过交流,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大家认同的企业价值准则。要想使员工尽职尽责,必须使员工能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好处。只有当员工个人价值追求和企业价值追求和谐一致时,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安全生产工作价值观,发扬敬业精神。
建立并形成良好的安全机制,达到长效管理,把经济效益和单位、职工的利益结合起来,在安全上形成责权利的共同体。通过健全的安全监督和保证体系,将企业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以达到规范化、严细实、长效管理的目标。
第11篇 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读大意失双手后有感
《云南电力报》7月8日刊登了《大意失双手》一文,读后颇有感触。一个拥有丰富安全知识,对安全极为重视的优秀员工却在一次线路架设施工中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导致双手尽失。且不说此次事故给家人和企业带来多大的损失,就情感上而言也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但事故已经发生,我们除了安抚受伤人员,更重要的是分析事故产生原因,加以改进,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据文中介绍,许文良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多年,是一个视安全为生命的人,但为何他会在上电杆前忘记电工最基本的操作——验电。我认为有三个原因:首先《大意失双手》一文中提到伤者许文良是经过一夜蹲点守候盗线者后,于次日作为维修负责人到现场施工,身体很疲惫,此时是不宜进行危险作业的;其二,许文良的作业缺少监护者,按照《安规》规定进行电工作业人员必须有人监护;其三,许文良思想上的疏忽,最终成为此次事故发生的导火索。从许文良个人角度看,三个原因中只要他注意其中任何一个,都有可能避免此次事故;从企业安全管理,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却可发现三个原因皆可属于安全管理的失误。第一,对于蹲点一夜的许文良,如果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劝其休息或者从事较为轻便的工作,不派其进行危险作业,事故也许就不会发生。电力部门的施工虽然有着其特殊性,有时根本无暇顾及人员的精神状况,而当有着这样施工任务的时刻也正是体现我们员工敬业奉献精神的时刻,但无论怎样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安全都应该放在首位,对于工作人员表现出的明显的疲惫状态或生病状态,安全管理人员应加以重视,劝其不要参与危险作业,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其次,如果当时有监护人监护,提醒其验电,事故也许就不会发生。缺少监护这是明显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的例子,但有时安全管理人员对某些个人行为难以控制,最终导致悲剧产生。其三,如果当时文良配有先进的验电装置——手表式近电报警器,事故也许也不会发生。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一块手表式近电报警器的价格为人民币300元左右,一个企业的电工为400人,每人配备一块验电表总共需120000元,但只要发生一次人身伤亡事故,赔偿金额就远远大于这数字。
但如果也只能是如果,我们无法还给许文良一双手,但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阻止更多的悲剧发生。“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不能仅仅是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和贴在墙上的一条标语,更应成为企业管理的行动指南,要充分考虑人在各种环境下易产生的失误,然后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其结构因素,以客观条件的改善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在平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产品就充分的考虑了人自身因素造成的事故,而设计的减轻事故后果或减少事故发生概率的产品。例如,汽车的安全带,在忽遇刹车或翻毁、碰撞时,可减少人向前的惯性造成的伤害;电插座的插孔设计,插孔内加挡板以防小孩好奇插入物体而触电;再比如,近电报警装置的设计,在人接近带电物体一定距离时,则自动发出预警声,以防止操作人员忽略验电。这些产品的设计就是遵照以人为本的观念设计的,得到了市场的青睐,因为谁都无法预言自己明天会不会一时疏忽而酿成悲剧。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来说同样如此,要减少企业因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就是要抱着与产品设计者同样的心态面对每一次事故的发生原因,配备相应装备,出台相应文件,注重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可控因素的控制,加强对不可控因素的结构性分析,从源头上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最终使事故只发生于不可抗力之下。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有安全才有蓝天,有安全才有财富,有安全才能成就辉煌。
第12篇 以人为本抓好班组安全管理
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使班组安全管理见成效、上水平,就必须以人为本,注重管理,旨在育人,做到从细入手,从严要求,抓思想、抓现场、抓过程,内外兼治,内要增强班长的监督和指导力,加强安全教育学习,外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奖罚力度,加强现场监督,增强班组成员“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从而增强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一、选择和培训好班组长
(一)抓好一线管理,班组长要选好。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担负着对班组的日常生产和各项工作进行统一指挥、统一安排的重责,其自身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组的安全管理。要想抓好班组的安全建设和管理,就必须重点考虑班组长的人选,选好班组的直接管理者。第一,班组长要有较高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知识素养和安全责任感。平时不仅要注意学习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而且还要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第二,班组长要懂生产、精技术、通安全、熟管理,会抓、敢抓违章违纪。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班组的安全管好。
(二)加强培训考核,保持班组长战斗力。班组长一经批准聘用后,应该每年定期进行考核和再培训,以不断提高班组长的业务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如发现班组长不胜任,应立即进行调换,绝不能由于某班组长的工作能力差,而影响其企业的整体安全生产工作。班长要以“四会”要求来鞭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即“会讲,会写,会做,会指挥”。
二、强化班组安全教育
电力生产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证明,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于人员思想造成的,安全生产三大敌人“违章、麻痹、不负责任”钻的就是生产人员思想的空子。因此,必须加强班组安全教育,提高生产第一线职工的安全意识,努力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进入生产现场人人都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思想贯穿于班组每个成员工作的始终,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各班员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全体员工要树立起“先想后干,想明白了再干,没想明白不干“的安全思维意识。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教育学习,才能不断增强安全意识,达到上级的要求,完成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共同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班组可以利用班前班后会,每周安全学习日,不要宣读,而且要发动班员进行讨论,鼓励班员说看法,谈心得,达到人人讲安全,人人学安全,人人议安全的效果。此外,班员也应该利用好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安全生产规定,使安全生产要求熟记于心,确保操作时安全无误。
(二)组织培训考试。每年对班组成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综合知识考试,要全面掌握和运用电力安全生产相关规程,以杜绝出现习惯性违章。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一要通过技术练兵,使员工熟练地掌握正常生产的操作技能,防止因误操作而引起事故,二要针对发生事故或发生异常情况时所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进行事故应急的模拟训练,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对事故发生的应变处理能力。
(三)大胆创新安全学习形式。安全学习,只要有好效果,不应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而应该在学习形式方面大胆创新。
三、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既是实践的科学总结,又是统一行动的准绳。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班组安全管理制度,使作业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按照符合安全生产的科学规律进行生产活动,这是搞好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保证。
(一)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把企业安全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的基本途径。有个性化,有差异化地制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分层分级签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局单位和各部门签订,各部门和各班、站、所签订,各班、站、所和班员签订,使班组每个职工明确了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一岗一责制,以便使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职责明确、功过分明,使班员严格树立起责任意识,为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产作业指导书,使安全生产规范化。江门供电局制定生产作业工作指导书,明确了生产作业的“规范动作”,实现作业过程的标准化。以作业指导书为依托,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抓好过程,规范作业,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班组作业标准化是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的基础,班组要将单位各项安全要求优化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把人的行为限制在动作标准之中,从根本上控制违章作业,特别是习惯性违章作业,保证班组人员干活有标准可遵循,杜绝了蛮干,杜绝习惯性违章,最大程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安全生产奖罚
为规范安全生产奖惩工作,在电力生产、电力建设中做到奖罚分明、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奖惩机制的作用,促进安全生产。
五、加强督查队现场监督
为了树立起“严、细、实”的工作作风,用铁的手腕反对违章,培育安全长效机制,创建良好的安全氛围,必须注重抓好安全生产的现场。
第13篇 以人为本抓好班组安全生产动态管理
班组是工业企业的组织细胞,是企业的基层组织,是加强企业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例等最终都要在班组里得到落实。供电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系列安全措施、控制措施,都要依靠班组长组织员工具体实施,电网运行中的各类高、低压设备、设施都要由班组员工去正确操作和检修、维护。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特别是供电企业有相当部分主要生产班组的生产现场是在分布在各个变电站或荒山野岭(输电线路),在整个生产现场作业过程中对其进行安全跟踪、预测控制,使安全生产在每时每刻、每个环节和角落都必须进行科学的动态管理。因此,供电企业班组的安全动态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供电企业生产班组的安全动态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监控的力度
1、严格遵守现场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
班组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必须有一套严密完备、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保证。供电企业由于专业分工细、技术性强,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和健全的。但是现场的有些规章制度特别是操作规程还不够完善和健全,而往往电力安全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恰恰是一些现行的规章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班组安全动态管理,就是要不断地在完善和充实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建立一套符合本班组特点的安全规章制度。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要严在贯彻落实上,严在动态管理上,严在事故发生前,使规章制度真正起到导向和制约作用。
2、强化安全生产现场作业管理
根据电力行业大量的生产事故案例表明,安全事故往往多发生在生产作业中和作业现场。因此,生产现场安全作业控制是班组动态管理的重点工作。生产现场安全作业控制就是经常分析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积极采取控制策略,按工作班组、工作地点和工作人员认真检查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生产现场安全作业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安全状态和信息反馈的情况,充分发挥安全网成员的作用,把安全检查的对象加以分析,把大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特别是在大型变电站进行多班组、多工种交叉作业的生产现场,确定安全检查的项目,再把检查项目按照大系统和子系统的顺序编制成班组安全检查表,每个作业班组认真对照检查。检查要有规律、检查项目要齐全,内容要丰富,责任要明确,措施要得力,整改落实要迅速,从而达到安全生产作业的目的。
3、对危险点进行重点控制
重点控制是班组安全的有力保障。对班组安全生产现场来说,安全生产的重点就是要对危险部位、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易燃易爆生产场所、立体交叉作业场所、高处作业场所、特种作业场所等实行重点监控。在带电设备与停电设备之间、多工种交叉作业的生产现场、登高作业攀登处等必须悬挂各种醒目的安全标志并设专人监护。
4、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应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控制
电力行业班组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应从停电申请、工作票、操作票的正确填写和许可、电力设备的正确操作、安全措施的落实、现场安全规程、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检修工艺和质量检验、试验数据的准确、违章和习惯性违章的监督等全过程进行的跟踪控制。也就是说要求在现场安全生产的班组长和每一个员工要严格执行各种安全票、操作票,把作业的每个层次、各种职责分工制度化,作业程序化,管理标准化,加强管理密度,实现集约和精细管理。对事故苗头狠抓不放、跟踪控制,从事故苗头中寻找失控点,制定控制对策,杜绝重复性事故发生。
5、以人为本、抓好“自保、互保、群保”的安全监督工作
班组在现场安全生产动态管理是一种群体行为,单纯只靠班组长和兼职安全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求每一个工作班组成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一整套安全生产的防护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抓好“自保、互保、群保”的安全监督工作,在生产现场广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同时还要积极采取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特别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企业主人翁思想,把一切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班组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是个动态过程,事故的突发性、隐蔽性和多维性,决定于生产过程中的系统性、动态性、群众性,只要班组把现场安全生产动态管理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班组全员行动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努力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过程无危险,才能实现班组生产达到安全、稳定、长效、无优。
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事故危险点的预防和分析
电力系统大多数事故是由于地质灾害、天气变化、设备质量、外力破坏、违章麻痹等因素造成的,虽然有一定偶然性,但这些事故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性,采取措施是可以预防的。这就要求班组在安全生产中积极开展事故危险点分析和事故预想,简言之就是预先知道生产或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和危险性,进而采取措施,控制危险,保障安全。实践证明,班组积极开展危险点的分析活动是安全工作行之有效的法宝之一。
1、电力系统事故隐患、危险点分析和事故预想应包括的内容为
①班组长要对电网网架结构、电力设备以及运行情况熟悉,本班组管辖范围或承担的作业项目,生产场地等要明确无误,对重点、难点、危险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班组全体员工应对所承担的工作项目、任务、可能会发生哪种伤害,引发哪类事故,如误登带电设备发生触电、误走带电间隔、起重伤害、高空坠物、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都要在作业前仔细预想,并运用因果图、事故树分析等方法,分别列出对策加以落实,防患于未然。对事故危险点选准课题积极开展qc攻关活动,让班组每个成员都清楚,从人、机、料、法、环几个方面细化分析,认真填写报告书,并在作业前的准备会上作出交底。着重从作业状况、发生事故因素、潜在危险、重点对策、预防措施等方面下功夫,以此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事故处理的能力,达到安全隐患大家清楚,事故预想人人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保证每次现场工作都能安全无事故。
②班组长要以人为本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让工作班组成员每天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安全生产中去。班组长和职工之间、职工和职工之间,工作、生活、学习在一个特定的班组集体中,同志情、工友爱、师徒谊,组成一个共同体。班长要通过“上班看脸色、吃饭看胃口、干活看劲头、休息看情绪”来发现班组成员的心理、体力变化,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在安全生产现场就每一个具体的工作项目而言,班组长都要按照“安全措施是否落实、人员配备是否足够、技术素质是否适应、工作配合是否默契、方案制定是否可行”的要求,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人身安全和电网的稳定运行。
2、强化对事故隐患的检查整改力度
加强对运行设备的检查和巡视,发现事故隐患和设备缺陷要及时汇报和消除。班组长在运行设备的巡检中,要对电网负荷、设备运行状况、安全装置、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等进行巡检,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如果本班组解决不了的要及时上报。班组成员在生产现场要经常开展“五查”活动。即查习惯性违章现象、查设备不安全隐患、查无违章违纪行为、查不按规程操作、查麻痹凑合作业。并把查与不查、查粗与查细、查多与查少、查深与查浅列入各成员的业绩考核中,与奖金挂起钩来。同时班组要建立缺陷检查记录、事故处理记录、设备技术台帐。做到记录齐全、填写认真、情况真实、有据可查。
3、提高班组整体人员的素质是做好事故隐患、危险点分析和事故预想的前提
①强化班组成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要利用每周、每月的安全教育学习活动日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有关方面的规章制度,结合电力系统发生的各种事故开展事故案例教育。并结合本班组工作实际出作简要的分析和评论,达到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杜绝重复性事故的发生。班组长要根据本班安全生产的特点、现场作业的内容,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说明安全作业的要点、安全注意事项、预防事故的措施等。
②班组要经常开展岗位培训、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活动,苦练内功提高全员素质。对班组成员要有计划分批组织安全技术培训,对检修运行维护班组要按期进行特种作业(如高压带电作业、继电保护、变电运行等)考核复证,也可进行多项技术培训、摸拟常见的设备故障,找出安全对策,营造良好的班组安全文化氛围。同时要积极开展 “一帮一”、“结对子”、“师带徒”活动。班组成员生产技术水平不同,安全素质各异,必须建立安全监督岗,开展结对帮促活动,以此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
总之,班组安全工作要想扎实有效,就要开展危险点的分析和事故预想,强化班组控制事故发生的能力,强化设备缺陷检查巡视的力度,提高设备缺陷消除率,提高班组整体安全素质。
三、生产现场作业标准化是班组安全的保障
由于电力系统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安全风险高的特殊行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建立健全了一套严谨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生产班组在生产现场只要按照标准进行作业,就会杜绝事故的发生,就能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因为班组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主要控制对象是人、机、料、法、环五要素。而这五要素中,必须有效地控制违章、麻痹“自由度”极大的人。因为人是客观事物的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作业标准化,能把复杂的管理和程序化的作业融为一体,能有效的控制、约束、规范人的失误,把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但是,从有关数理统计得知,供电企业中所发生的事故有90%发生在班组,班组中有80%的事故是由“违章、麻痹、不负责任”引起的。班组作业标准化就是把企业各项安全要求优化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并在各个生产现场作业单元上严格规定了操作程序、动作要领。把整个工作过程分解为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操作程序、动作标准,把人的行为限制在动作标准之中,从根本上控制违章作业,特别是习惯性违章作业,保证班组长和工作人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从而制约了侥幸心理、冒险蛮干的不良现象。所以班组作业标准化是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的基础。在生产现场工作的各个员工要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高效、质量效益为目标,遵章守律、脚踏实地搞好班组安全动态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确保人身安全和电网稳定运行。
第14篇 以人为本抓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首先要“识人”,即认识人的重要性。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这是人本管理与“物”为中心的管理最大的区别。人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源泉,而其它资源(如机器、技术、资本)都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人”这一核心资源,如何服务于人而展开。在施工企业的各种管理主题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无疑是一个重要主题。而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许多影响因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因素是人。在实行人本管理的企业中,企业人有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之分。这里的管理主体指的是具备了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拥有了相应的权威和权力、从事管理活动的人或者人的集合。而管理客体则是指领受管理的人。对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分别进行研究和区别对待有利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管理主体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导致伤亡事故发生的成因归之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存在还有深一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管理工作者没有发现和认识这些现象的危害,没有就消除和控制这些危害作出正确的决策或没有全面执行所作出的决策。因此,可以说导致伤亡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管理的失误。管理的失误则往往与管理者的个人素质有关。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管理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这就要求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者能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一个合格的工程管理者除必须具备一定工程技术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素质以外,还要对安全科学有深刻的认识。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管理主体掌握一般性管理工作的理论,遵循这些规律和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就能够更加科学而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各种资源,正确而全面地利用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控制来自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劳动者的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
2、管理客体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成败起着极大的反制作用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是接受管理指令的第一对象。认识这一点,标志着企业开始迈向人本管理。人作为管理客体,从来不是消极地领受管理主体的作用、影响和管理指令,而表现出主动或被动、全部或部分遵从管理主体的要求,甚至可以漠视或抵制管理主体的管理指令。近些年,农民工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打力量。据统计,农民工中初中文化以下文化水平的占60-70%,其综合素质不够,工作中容易走极端。他们行为常常是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很多时候为了发泄对管理者的不满,违章作业,故意损坏机器、支架、护栏等,造成安全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他们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成败起着极大的反制作用。
3、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前提
业主或建筑施工单位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工作环境、行为规范以及一系列外部奖励、惩罚形式,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其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便有效地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系统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励人”。换言之,就是企业和管理者通过施加外部刺激,对员工行为背后的动机产生作用,使员工按照组织希望的方式采取行动,从而达到个人努力与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一致和统一。总而言之,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保证各部门员工所实施的行为符合规定,从而要使员工采取企业所希望的行为。
激励应该是一个完善的三级激励机制体系,即业主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激励,施工单位对其员工的激励,还有社会舆论对整个项目的监督。例如,业主对施工项目部实行团队激励计划,如对其投资项目提出更高的安全标准;也可对安全生产达到标准的施工项目部给予一定的奖励;若是多标段项目则可以在全线掀起“安全生产大比拼”竞赛活动,不定时地组织专家进行安全检查并评分排名,对有安全隐患的项目部进行批评或采用相应的强制措施进行处罚并要求其整改,这样就可使各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自检,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而在施工单位内部激励方面,设置施工安全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方法,但是奖金的发放时要注意不能一视同仁,在奖金发放时机的选择上要科学、合理,以月或者季度作为发放单位有时可能比在项目完工后再发放奖金更具有激励作用。同样施工单位可以开展“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生产无事故”等竞赛活动,创建“青年安全示范岗”等活动,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此外,采取工作丰富化,对员工特别是对待一线工人(大部分为民工)采取精神和物质综合激励等措施同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虽然现在社会上很关心民工,但是施工单位对其重视程度显然不够。施工单位应该意识到一线工人(大部分为民工)的行为可能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做好一线工人的激励工作就非常重要。提高收入,改善环境,在生活给予多些照顾和关心往往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当然,激励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这就要求激励方案和激励措施的运用,必须随组织目标的不断调整、组织环境和个人需求的不断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如今,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因此,社会舆论监督就显得非常重要。新闻媒体等有关单位要向公众通报安全检查不合格的单位,对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及时通报。此外,职能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罚。这样一来对相关单位所产生的负激励作用就会大大加强。
只有对影响员工行为的激励制度进行仔细地研究和设计并成功运行,才能调动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才能使员工所采取的行动不偏离组织的目标。在完善的激励机制下,员工会以更饱满的姿态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
4、培训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
建筑施工企业要转变传统思维,不能再将人当作成本,而应该把人看成是资本。按照舒尔茨和贝克尔在上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它表现在蕴含于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同样管理总是要有人来参与,要管理者能出色地执行管理的职能,员工能很好地完成其工作,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培养出优秀的管理者和出色的员工,即对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这也是21世纪“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人本原理中的“育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也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通过投资得到的,不经投资的人只能是生理意义上的自然,而不能称其人力资本。因为员工未受教育,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他只是个废物而毫无价值可言。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才会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劳动技能,从而才可称为人力资本。然而人在接受这一系列教育、培训和用于提高健康水平的支出与进行物质资本的投资支出一样,以减少现期消费来增加未来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渴望在未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对物质资本的投资是一回事,只是投资的方向不同而已。投资于人力资本可以为进行整个经济活动奠定人力基础,从而产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以期达到: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减少→较高的产出→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一良性循环。
目前,在建筑施工行业里国家(政府)本应作为人力资本的第一投资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教育、培训仅限于特种作业人员。而施工企业第一线的占绝大多数的生产工人,基本上民工组成;未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文化素质低,不具备相应的劳动技能和安全知识。因此,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施工企业作为人力资本的第二投资人及其利润的受益者,首先要将安全教育纳入企业全员培训计划,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编制符合培训对象的培训目的的教材,做好各级有关业务部门培训工作,对企业内部人员特别是第一线的生产工人进行再投资;其次要指导各项目经理部履行国家有关法规、落实地方及企业安全管理规定与制度,培养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最后要在企业形成崇尚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的风气,克服侥幸心理,杜绝冒险蛮干,倡导“安全是福、违章是祸”、“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等思想,使尊章守纪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各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实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施人与责任人,同时也是人力资本利润的直接受益者。所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有责任履行国家有关法规、落实地方及企业安全管理规定与制度,结合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例如,在项目部设置安全教育宣传栏,注意宣传的内容要多样化,更新的周期不要过长;项目部在每道工序之前除了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外,还要坚持对其进行安全交底。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则必须成为人力资本的第三投资人,根据政府与企业的安全生产规定与目标,制定切合工程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架构,投入人力、物力进行落实,从而达到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安全管理水平和防止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5、实现有效沟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保证
现代管理已逐渐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而且它将成为未来21世纪管理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人本原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即“通人”。每个组织内部,每一个施工企业及施工队伍都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群体,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若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信息交流,则会使组织信息链条中断,人员之间的关系疏远,组织内部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的产生。很难想象,一个人心涣散、人员之间互相猜疑的组织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所以分析如何建立组织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在组织内部进行有效沟通,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保证。
管理通常被视为各个部属进行沟通的过程,例如,三级安全教育。它要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去找寻各级员工所需要的信息,以及探查他们对其本身工作及施工现场环境所具有的看法,然后还要使各级员工知晓企业及项目经理部正在进行哪些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并让员工参与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的决策。在这过程中,管理者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沟通,因此对安全管理者来说,有效沟通不容忽视。众所周知,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存在失真的可能性,那么管理者要利用各种技巧克服沟通障碍。
在上行沟通中,企业首先要建立健康、畅通的安全投诉机制,培养良好的上下级关系,然后让上级了解和掌握下级人员对当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想法和意见,从而使上级管理人员能迅速采取措施来消除当前存在的安全隐患。这样做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员工直接坦白地向上级说出心中的想法,可以使他们在紧张的情绪和所受压力上获得一种解脱。在这过程中,管理者要积极倾听,不时地运用反馈,在遇到情绪波动的时候要注意自我抑制,最好暂停进一步的沟通直到恢复平静。总之要尽量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在下行沟通中,通常是由安全员传到各施工班组、生产工人。实现有效的下行沟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和班前会制度,言简意赅地向施工班组、生产工人传达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规程、措施及知识,这有助于管理阶层的决策和控制,并减少违章现象的产生与安全隐患的出现。
在平行沟通中,多数是指工地专职安全员与施工员之间的沟通、施工班组长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弥补了其他沟通的不足,能减少冲突,使各工序之间、各工种之间在工作上能密切配合,防止意外事故的产生。为了增进友谊,实现有效沟通,项目经理部要尽量多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培训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
而在非正式沟通中,由于它一方面满足了员工的需求,另一方面弥补了正式沟通的不足,并且带有一种随意性和灵活性,而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方法,因此它要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在日常人际交往活动中,把握分寸,适时将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规程、措施、知识及技能等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对方;同时,相互交流思想,减少心理上的隔阂,了解和掌握他们当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想法和意见;这样将有利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与落实。当然,这也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要提升自我竞争力,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管理。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必须需要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人本原理恰好说明了这一点。人本管理是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在运用中它主要体现在如何识人、励人、育人和通人。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识人是关键,励人是前提,育人是基础,通人是保证,它们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在实践中,运用人本原理指导我们的工作,对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管理方法的创新,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有利于企业的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共同实现。
第15篇 农电企业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如何加强农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一直是农电企业管理者不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作为县级农电局这样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实体的基层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该如何定位,怎样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有人说安全生产就是把人管好,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去执行就可以了。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把安全生产分解成具体、量化的考核指标去考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就会提升呢?并不尽然,安全生产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文关怀,真正从员工利益出发,凡事想员工之所想,员工的利益就是企业的利益,让员工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怀,从而把安全生产作为一种自我约束的自觉行为。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要打牢
人是安全生产诸多不安全因素中最为不确定的因素之一,是最难把握和控制的,这一因素决定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加强班组建设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这一基础必须打牢夯实。基层班组是农电企业各项制度的具体执行者,从一定程度来说,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代表了农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那么班组长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同样也代表了一个班组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水平。也可以理解为有什么样的班组长就有什么样的员工队伍,那么班组长的任用和选拔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把那些思想素质好,技术过得硬的优秀人才,选派到班组长的岗位上来。只有班组长的安全思想意识提高了,班组的整体管理水平才会得到提升。所以,班组长的选拔和任用是确保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口。
提高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和员工的整体素质是当前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需要的是不断提高的学习型员工。那么每月四次的安全活动就是一个不断提升员工安全思想意识的好方法。而每月两期的培训更是一个循序渐进提高员工素质的好途径。
每月四次的安全活动,是一个最好的总结本周安全生产情况,布置下周具体工作的好方法,可以对本周的安全形势进行及时的分析,对存在的不安全倾向及时给予纠正,员工也可以对本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施工工艺和方法提出补充意见。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个别班组在安全活动的开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对安全活动的理解过于简单、片面,安全活动只是停留在读读通报、简报,没有根据季节性工作的特点及时的调整活动内容,开展反事故演习和采取反事故措施,员工对这项工作不理解,发言少,发言难,没有积极主动地发挥出员工对这项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
以上情况的客观存在,不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这就需要农电局的指导科室及时对各基层班组的安全活动和培训的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使活动开展的更有创意,更具实效性。
每月两期的定期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全员素质的好途径,基层班组要根据近期的工作特点,适当地调整培训内容,使员工及时掌握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让培训工作做到立竿见影、收效显著。各生产班组还要在培训的形式和方法上灵活多样,增强员工的学习兴趣,适当地开展一些专项培训和竞赛,用适当的奖罚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还要保证主管培训人员一定的培训费,调动起基层承担培训任务的技安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在这项工作上多花心思,保证培训质量。局里对这项工作在检查时要根据培训内容适当的增加一些现场抽考,检验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做到所长重视、员工积极参与、局相关科室检查指导到位,全局上下形成合力,使安全活动和培训工作朝着良性轨道发展。
倡导务实的安全文化,影响员工的行为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企业用其特有的企业文化去影响员工,培养员工,从而使安全生产成为员工自我约束的自觉行为。
企业宣传那些遵章守纪的优秀员工,宣传那些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的先进事迹,宣传那些在日常工作中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奉献的先进典型,这些榜样的力量,将影响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企业安全生产的成败。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可谓千丝万缕、密不可分,企业悬挂的各种安全标识、标语,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各项岗位技能竞赛、安全主题演讲、安全短信的征集和定期发送,无不将安全文化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
而作为企业安全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全用电宣传,则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出不可低估的作用。企业开展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用电宣传,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安全用电意识,避免了农触事故的发生,也杜绝了一些人为造成的事故隐患。通过安全用电宣传使沿线群众爱护电力设施的意识明显增强,线路塔材丢失和人为破坏的现象明显减少,而群众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举报,也会为电力企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发挥劳动保护监督的作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保证员工工作期间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工会组织的首要职责。工会是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要依法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参与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企业重要的安全生产制度和管理办法的出台必须经过职代会通过。工会在参与企业各项安全生产活动中将监督、检查企业劳动保护用品的正确发放,员工是否正确使用,生产工器具是否符合安全规定、定期校验,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安规和生产实际等。把抵制违章指挥、制止习惯性违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同时,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行政和上级工会提出建议和意见。总之,工会作为员工的代表,要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实践证明,工会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作用发挥出来了,员工思想稳定,充分发挥出主人翁责任感,发生事故的几率就会下降,企业的安全生产就有了更大的保障。
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日趋完善,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安全监察机构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监督、检查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找出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对症下药,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目前安全监察组织的当务之急。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各有千秋,决定了班组安全生产形式的不同,这就要求安全监察部门必须根据各班组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端正为基层服务的态度,彻底消除困扰班组的不安全隐患。
安全监察工作应该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检查、指导班组保证安全的各项组织技术措施是否正确完备,员工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是否按照规定履行了作业程序,所有生产人员是否到岗到位,作业现场的作业程序是否井然有序,作业人员使用的工器具是否合格,现场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检查、协调各个生产科室之间是否存在工作拖拉、互相推诿、工作脱节等现象。安全监察在整个安全生产系统中,起到一个协调和制约的作用,安全监察更进一步密切了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总之,安全监察机构是安全生产所有制度的监督执行者。
农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永无止境,是一个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