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设备管理思维与模式创新
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和工业技术进步必然带来设备管理从观念到模式的变革。过去我们常说:忘记过去就是意味着背叛,现在我们要说:固守过去就预示着失败。
一、主角与配角的辩证观
常听企业的人说,设备管理常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和配角的地位。其实,一出戏无所谓主角和配角。名义上的配角演技出色,常常成为观众心目中的主角。即使是主角真正出色,若没有若干高超的配角搭档,全戏也难出彩。设备管理作为子系统,与质量、工艺、生产、安全、环保一样,构成了整个企业管理的大系统,缺一不可,而且互相影响,互相依存。设备管理系统不去认真的设计,科学的构造,终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制约。从这种意义上说,它已成为企业这台戏的“主角”。反过来,出色运行的设备管理系统,又可以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也是“主角”。而那种不好不坏,无声无色,“救火队”功能的设备管理,则永远属于“配角”的地位。设备管理工作者从心理上应安于名义上的配角,从行为上应无愧一个出色的配角,从功能上应争当企业的运行的主角。
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设备管理能否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角,要看它对企业效益的贡献。
二、设备管理创造生产力
1997年广州设备管理与维修国际会议提出“设备管理是生产力”的口号。这一提法是有其根据的。
1.微观:从oee到teep
在tpm里,设备综合效率即全效率oee的计算,可以较全面地反映生产现场设备管理对设备综合效率的影响。我们在计算汽、待料等千万停机损失,常不知如何处理。当我们把oee的计算作一扩展,给出“设备完全有效生产率(teep)”这一新概念和新算法,上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2.中观:从寿命周期费用到寿命周期效益
在后勤工程学、综合工程学中,对寿命周期费用的论述已很多,但寿命周期费用只反映了设备上的支出,却没有反映设备上的收益。后来的研究又引入了寿命周期利润的概念。图1可以粗略地反映出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成本、收益和结构。从图1可以看出,设备寿命周期内的费用,有初期的投入(设置费),使用期日常运行和维修成本。而由于六大损失和其他非计划停机的外部因素影响,又造成了未能实现的收入损失。这些因素既涉及到设备的前期管理,又涉及到现场的日常管理、维修管理等诸方面。
3.次宏观:经济分析
企业利润是由收入与成本之差来决定的。企业效益最大化就是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影响企业利润诸多因素中,有很多项与设备管理直接或间接相关。
4.宏观:设备的广义输出
从广义上讲,设备的输入内容是材料、能源和人员,而设备的输出是产量、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环保、劳动情绪。广义输出中的六项内容,有三项直接创造企业的有形资产,即产量、质量和成本,有四项创造着企业的无形资产,即质量(美誉)、交货期(信誉)、安全/环保(社会效益)、劳动情绪(精神面貌)。
以上四个方面,从微观到宏观说明:设备管理创造生产力是无庸置疑的。企业对此越早认识,认识越深刻,越有利于从被动的设备管理转变为主动的设备管理。设备管理要当作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去研究、开发、设计和策划。
三、设备管理重组再造
1.跟着外国人走
几十年来,我国的设备管理一直跟着外国人的脚步走。解放初期,我们完全照抄原苏联的计划预修体制。时至今日,一些企业沿用原苏联的大、中、小修方式管理设备。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后勤工程学、综合工程学、全员生产维修(tpm)以及状态维修等方式,先后传入我国。我国企业广泛吸纳国外先进管理方式,提出了设备综合管理的思路,但始终没有形成真正独具特色的管理方式。十年动乱之后的发展初期,我们跟着外国人的脚步走,照猫画虎,没有错。
2.到了思考和创新的时代
纵观国内外企业,有的寿命短至二、三年,有的长至十年就走过了生长、快速生长、缓慢生长直至消亡的道路,我们称之为生长的极限。企业生长的轨迹象一条西格玛曲线,而这一过程相似于人的成长过程。企业生长的极限是较普遍的规律,但并不是必然的规律。之所以大多数企业终要走入生长的极限,是因为在企业高速成长乃至成功之后,随着市场的变化,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工艺逐渐落后,设备日益陈旧,产品日益老化、成本相对上升。同时,企业内部结构的膨胀臃肿,内耗成本的增加,管理反应的迟钝,以及人员慢慢滋生的腐败,这一切也就预示着企业的失败和灭亡。企业要继续成长,必需脱离原来的轨迹,在进入缓慢成长期后,要及时进行重组再造,脱胎换骨改革。不是循着原来的轨迹,而要重新画一条西格玛曲线。这一重组再造的过程有阻力、有压力、有困难、有风险。往往让企业的领导难下决心,这也往往酿就了失败的命运。如图2所示。企业的生长极限与设备管理的生长轨迹十分相似,而且息息相关。因为设备的陈旧,设备有形和无形磨损的严重,设备管理的落后,都使设备能力走到了生长的极限。对企业来讲,就意味着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的落后,质量的低劣,竞争力和价格的下滑。在生长的极限,设备管理的重组再造与企业的重组再造同等重要,而且已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企业已有不少进入了缓慢生长期或走到了成长的极限,企业的重组再造势所必然,设备管理的重组再造也势所必然,看我们的企业是否认识到这一点,有没有否定自己,脱胎换骨的决心。
3.从改变心智模式做起
什么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人们思考问题的习惯、轨迹和思路。一头马戏团里的小象,每演完节目都被拴在外面的柱子上。十几年后,小象长成了大象,演完节目仍然被拴在柱子上,细细的绳子和柱子根本拴不住这头力拔千钧的大象,实际上拴住的是它的心智模式。人也有自我束缚的心智模式。人的心智模式总是受着以往的经验、教训、规则、传统、教条的影响。成功的企业家更难改变原来的心智模式。一家公司新任的经理在他的就职演说中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企业一直运行很成功,成绩裴然,如果大家希望她继续成功发展,就要彻底改变我们以往的结构和做法。”他的话大多数人都不理解。但是他预见了企业已进入了成长的极限,做出了改革的决策。所以,企业和设备管理的重组再造要从改变人们的心智模式做起。
4.重组再造需要系统思考
重组再造有风险,就需要更系统、更周密的思考。企业重组再造的组织扁平化、管理重心下移、全员参与等内容在设备管理中都要进行适应性的再设计,但要跳出局部,进行系统综合。系统思考就是要避免顾此失彼,避免延迟到来的负反馈作用。过去我们习惯于解析、分析式的思索,但往往忘记综合系统性的思索。系统的思索就是在一面大镜子里看自己。分析、解析式的思索是把大镜子摔成了碎片,即使再把它们拼起来,看到的也不是完整的镜子里的内容。
四、走中国的路
我们跟了外国人好多年,如今翅膀有点硬了,也该自己飞了。日本人学习美国的生产维修(pm),后来创造了全员生产维修(tpm )。我们不少的企业喜欢日本人的tpm,也学了不少年,但总是学不好,问题出了不少。为什么?因为国情不同,风土人情不同,企业文化也不同,所以总是学不好。纵观中国企业实际,结合国外各种设备管理模式,我认为最适宜移植的还是tpm,但我们不照抄,要加以改造,把tpm改造成适合我们国情的“全员规范化生产维修”,即tnpm(total normalized productive maintenance)。
1.tnpm点睛
tnpm就是对tpm的规范。tpm强调三个全,即全员、全系统和全效率。其中全系统我们可以做,全效率我们也要追求,惟有这个全员难以操作。全员参与设备维修的困难和问题是:①操作工人愿不愿意?②制度上允不允许?③素质上可不可能?
前两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我们把企业文化、行为科学、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搞上去,可以使操作工人由“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没有制度也可以制定配套的制度。原则上,人的素质也可以培养,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有个过程。因此,我们只能依据企业的人员素质水平高低,依据企业的设备状况,用“规范”来调节“全员”参与的“度”和“法”。
tnpm除了涉及生产现场设备管理(即tpm的内容),还扩展到设备前期管理的规范化,设备备件管理的规范化,设备维修模式和维修决策的规范化等诸方面内容,这是tpm所没有包含的内容。济南卷烟厂的“四位一体,六步闭环“就是设备现场管理规范化的雏形,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的维修模式设计也是一种规范,邯郸钢铁公司模拟市场成本控制的设备、海尔的日清日高oec管理,都在朝着一种规范化目标迈进。
2.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就像tpm是对pm的继承和创新一样,tnpm是对tpm的继承和创新。彼德·圣吉告诉我们:传统+新思想=创新。科学的东西永远是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我们已经走出了闭关自守的过去,我们引进了技术,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同时,我们要创造适于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竞争对手的新模式。
3.tnpm的可拓展性
中国的企业不仅设备管理需要“规范”,按照系统思考的原则,生产工艺、质量、安全、环保都要进行统一的规范。过去我们的企业经常搞“运动”,今天抓质量,搞iso贯标,明天抓安全,搞个“安全月”;设备出了问题又开始抓设备;生产任务重又赶生产,如同应付差事。今天注意质量,明天忘了质量又注意产量,后天顾了生产又忘了安全,周而复始。管理是脉冲式的管理,工人是脉冲式的应付。如同狗熊掰棒子,摘了新的,丢了旧的。按道理,生产现场人员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既应正确地执行工艺,又应把住质量关,还应做好设备维护,随时注意安全环保。不因为谁来检查,哪个部门的管理力度大就注意哪方面。而应全面、综合地达到各方面要求。因此,设计整个生产现场的规范化作业体系才是摆脱这种状况的根本出路。除了生产现场,企业的一切运行过程都应规范化。“规范”不等于标准,标准可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而“规范”则是企业量体裁衣的产物,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标准相对稳定,而规范可随企业发展而调整。规范化是引导我国企业从人治走向“法制”,从管理的粗放和随意走向科学、严谨的必由之路。
五、造就学习型团队和世界级的企业文化
当今的企业,光靠企业家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已不够。企业家应该做导师,引导整个企业,形成一个学习型团队。
在设备技术进步超前于企业人才进步的今天,设备管理面临比以往更严峻的挑战。设备管理组织更要成为人人、天天学习的学习型团队。只有如此,才能建立起不断进步的tnpm的体系,也才能建立起世界级维修的企业文化,最终造就世界级的企业。
第2篇 电气设备维修管理原则
1、先动口,再动手
应先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遵守相应规则。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及周围其他器件的关系,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应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记上标记。
2、先外后内
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拆前应排除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使设备越修越坏。
3、先机械后电气
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检查电路故障时,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部件,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动作关系,以免误判。
4、先静态后动态
在设备未通电时,判断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好坏,从而断定故障的所在。通电试验听其声,测参数判断故障,最后进行维修。如电机缺相时,若测量三相电压值无法判断时,就应该听其声单独测每相对地电压,方可判断那一相缺损。
5、先清洁后维修
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经清洁故障往往会排除。
6、先电源后设备
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备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7、先普遍后特殊
因装配配件质量或其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故障,一般占常见故障的50%,电气设备的特殊故障多为软故障,要靠经验和仪表来测量和维修。例如,一个0.5kw电机带不动负载,有人认为是负载故障,根据经验用手抓电机,结果是电机本身问题。
8、先外围后内部
先不要急于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在确认外围设备电路正常时,再考虑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
9、先直流后交流
检修时,必须先检查直流回路静态工作点,再检查交流回路动态工作点。
10、先故障后调试
对于调试和故障并存的电气设备,应先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调试必须在电气线路正常的前提下进行。
第3篇 小型船机舱油水分离设备监督管理
船舶在营运过程中,机舱备阀门和管路中漏出的水与机器运转时漏出的润滑油、燃料油,加油时的溢油,机械和机舱清洁时产生的油污水等汇集到舱底,形成成分复杂的舱底水。为了防止船舶舱底水造成海洋污染,提高船舶营运效率,marpol 73/78公约规定,400总吨及以上的任何船舶都应当配备油水分离设备,10000总吨及以上的任何船舶都应配备装有报警和自动停止装置的油水分离设备。在满足油水分离设备运转的条件下,将舱底水通过油水分离设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入海。本文就10000总吨以下船舶机舱油水分离设备的配备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油水分离设备的工作原理
油水分离设备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油分从含油污水中分离出来,其分离方法有重力分离法、聚结分离法、过滤分离法以及吸附分离法等。
(1)重力分离:在重力场作用下,利用油和水的比重差而彼此分离。此法是将油性污水储存在舱柜等容器中,经过沉淀而使油水自然分离,也称静置分离,这种方法要求污水处于静置状态所需时间长、容器大。
(2)聚结分离:当油污水通过聚结元件(粗粒化元件)时,细微的油粒聚结成较大的油滴,在外力作用下,油滴离开聚结元件表面,利用油和水的比重差,克服阻力上浮。聚结分离的效果关键在于聚结材料。
(3)过滤分离:使油污水通过多孔性过滤元件,将油挡住,让水通过而起到分离的作用。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过滤元件的效果会越来越差,所以通常在油污水处理的末端精加工处理时使用此法。
(4)吸附分离:利用多孔吸附材料直接吸附油污水中的油粒以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会逐渐丧失,所以要经过不断补充或更换新的吸附材料。
船舶在营运过程中,舱柜中的油污水经常受摇摆、冲击、振动的影响,而且由于空间条件限制,要求油水分离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安全、可靠。目前,油水分离设备大多采用重力分离,附加聚结分离或过滤分离或吸附分离等的组合方式。以cyf—b型油水分离设备为例,该系统采用的是重力分离和聚结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其具体工作原理如图1。
第4篇 设备管理常用名词简释
设备管理常用名词及其简释
1、设备
设备一般指生产或生产上所常的机械和装置,是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工业企业中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
在机械系统,设备通常指机械和动力两大类生产设施。
2、设备管理
目前我国采用并逐步推行的设备管理是指对设备的一生实行综合管理,即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规划、购置(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及更新。调拨,直至报废各个过程的活动,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两个方面。
3、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是指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它是企业设备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生产设备主要包括成套设备,系统、单台机械,装置等有形资产。生产设备需要通过在生产成本中提取折旧,以补偿在长期使用中受到的物质和技术上的损耗。
4、设备规划
设备规划包括设备管理工作和新设备设置规划两个方面,设备管理工作规划是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中、长期(三年或五年)和年度计划。新设备设置规划是指新设备设置、更新和改过规划、设备规划是企业开发和生产经营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5、设备综合工程学
设备综合工程学是指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是管理、财务、工程技术和其它应用于有形资产的实际活动的综合,其目标为追求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
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活动内容包括:制定设备的可*性、维修性要求和可*性、维修性设计,及各项资产的安
装、试运转、维修、改造和更新,并进行有关的信息反馈。
6、全员生产维修(tpm)
tpm是日求现代设备管理维修制度,它是以达到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确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全系统,涉及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员参加,依*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来推行的生产维修,概括为:t全员、全系统、全效率,pm-生产维修(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维修预防)。
7、设备经济寿命
设备经济寿命(又称设备价值寿命),是根据设备的使用费(包括维持费和折旧费)来确定设备的寿命,通常是指年平均使用成本最低的年数,经济寿命用于确定设备的最佳折旧年限和最佳更新时机。
8、设备的技术寿命
设备在技术上有存在价值的期间,即从设备开始使用,至被技术上更为先进的新型设备所淘汰的全部经历期,技术寿命的长短决定于设备无形磨损的速度。
9、设备新度
设备新度=帐面值/设备原值,设备新度是反映企业装备的新旧程度,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反映了企业装备的技术水平状况,随着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设备新度已作为评价企业装备改造,更新的一个主要指标。
10、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是指购置设备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以及可*性、维修性、操作性和能源供应
等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以确定设备的优化方案。
11、技术经济论证
技术经济论证是指根据技术与经济的瓣证关系,对设备规划从技术与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论证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性,以达到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最佳结合,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
12、设备操作规程
是指对操作工人正确操作设备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各类设备的结构不同,操作设备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编制设备操作规程时,应该以制造厂提供的设备说明书的内容要求为主要依据。
13、设备使用规程
设备使用规程是对操作工人使用设备的有关要求和规定。例如;操作工人必需经过设备操作基本功的培训,并经过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凭证操作;不准超负荷使用设备;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等。
14、设备维护规程
设备维护现程是指工人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而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注意事项。例如:操作工人上班时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加油,下班时坚持设备清扫,按润滑图表要求进行润滑等,维护工人要执行设备巡回检查,定期维护和调整等。
15、计划预修制度
按修理计划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的日常维护保养,检查和大、中、小修理的制度,它首创于苏联,是以修理周期结构和修理复杂系数为主要支柱,是一种事前预防性修理计划。
16、设备检修计划
根据设备的实际开动台时,技术状态、监测数据,主要另部件修理类别,设备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等,采用不同的维修方法,制订预防对策计划,是一种预防性和状态性相结合的修理计划。
17、设备的分级管理
在设备管理领域要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国家或地方重点任务、重点产品计划完成有直接影响的关键设备,行业和地方主管部门要按照分工认真管好,对涉及全行业的设备管理规划、政策、法规和规章等必须统一制定,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设备管理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和规章制度,必须由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和检查.
18、维护与计划捡修相结合
设备的维护是指为保持设备规定的功能而进行的日常活动,计划检修是指恢复设备规定功能的全都检查修理工作。(检修计划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而编制的)。
设备的维护和计划检修是设备维修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两者不可偏废,应该合理安排、密切结合、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19、修理、改过与更新相结合设备的修理是指为恢复设备规定的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是对设备物质损耗的局部补偿,设备的改造是指用新技术、新结构和另部件对在用设备进行改装;
是对设备技术损耗的局部补偿,更新是指用技术先进或性能优良的新设备代替原有设备:走对设备损耗的彻底补偿。
把设备的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考虑,能使设备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也是设备管理维修的主要方法。
20、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设备的专业管理与解众管理相结合是我国推行设备管理的组织形式,专业管理是指企业设备动力系统的综向的职能管理,群众管理是指在操作工人中开展群众性的设备管理活动,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已在实践中得到肯定。
21、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技术管理是指企业有关生产技术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总称。经济管理是指在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中,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较大成果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在设备的寿命周期内,同时存在着实物运动
与价值运动两种运动形态。实物运动形态的控制属于技术管理范畴,价值运动形态的控制属于经济管理范畴,加强设备技术和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两者必须紧密结合。
22、设备完好
设备完好是指符合规定的功能,处于完好状态的设备,设备完好状态的具体标准,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设备特点和总的要求制定,报国家经委备案,作为行业内部检查设备完好的统一尺度。
23、重点设备
企业根据自已的生产性质和要求,确定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起重要作用的设备,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而把这些设备作为维修与管理的重点。重点设备确定后不是长期不变的,它随企业生产结构,生产计划和产品工艺要求的改变而定期进行调整。
24、设备的突发性故障
通过事先的测试或监控不能预测到的,及事先并无明显征兆,亦无发展过程的随机故障,发生故障的概率与使用时间无关.
25、设备的渐发性故障
通过事先的测试或监控可以预测的故障,发生故障的慨率与时间有关,使用时间超长,发生故障的概率越高,如另件磨损、腐蚀、疲劳、老化等。
26、三不放过
对发生有重大的设备事故应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折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目的是防止重复发生类似事故。
27、平均故障间隔期(mtbf)
mtbf分析法是指可以修理的设备从故障起到下一次故障为止,若干次的时间平均值。各企业应用mtbf分析法来分析“设备的所有停机进行维修作业”是怎样发生的,把发生的各种问题记录后作成分析表,从而找出“减少维修作业研完”的重点,提高设备的可*性和维修性。
28、设备的日常点检和定期检查
日常点检是指由操作工人按规定标准,以五官感觉为主,对设备各部位进行技术状态检查的设备状态管理维修方法,定期检查是由指维修工人按规定的检查周期,以五官惑觉或仪器对设备性能和精度全面检查和测量的设备状态管理维修方法。
29、使用设备的“五颂纪律”
使用设备的“五项纪律”是指:
(1)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
(3)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
(4)管理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
(5)发现异常,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30、维修设备的“四项要求”
维护设备的“四项要求”是指;
(1)整齐,即工具、工件、附件、安金防护装置、线路及管道,整齐、齐全、安全完整。
(2)清洁,即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设备四周切屑垃圾清扫干净。
(3)润滑,即按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各润滑器具、油毡、油线、油标保持清洁,油路畅通。
(4)安全,即严格执行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安全无事故。
31、动力设备管理的“八字”方针
经济运行动力设备管理的“八字”方针是;安全、可*、经济、合理、动力设备经济运行是指动力系统在保证负荷供应的条件下,使整个系统达到损耗最小,费用最低的一种运行方式。
32、润滑五定和三级过滤
设备润滑的五定是指:定人(定人加油);定时(定时换油);定点(定点给油),定质(定质进油),定量(定量用油),三级过滤是指:液体润滑剂在进入企业总油库时要经过过滤,放入润滑容器要过滤,加到设备中时也要过滤。
33、设备检修专业化
按地区或不同设备类别,组织专业修理厂或地区性维修中心的网点规划并实施,专业修理厂通过经济合同方式,为不具备修理力量或条件的企业检修设备,这是组织检修专业化的重要形式。
34、设备检修社会化
第5篇 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特点分析
市场经济不断深入,促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认识到其生存和得以发展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在于内部消耗的降低与产品质量的提升。本文围绕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相关特点,凸显出了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当今形势下,无论是国际企业、国内企业,还是大企业、小公司,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的无外乎是靠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保质保量并设法降低运营成本的发展道路,以求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来稳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离不开对设备的科学管理。故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与机械设备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高效化
工程机械设备若管理得当,会使其长期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可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好保障。首先,有利于企业运营成本的降低:工程机械设备的合理利用,会促使产品单耗降低,减少因设备损坏或维修不及时所引发故障带来的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其次,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工程机械设备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产品质量,设备长期处于最佳状态,可加快产品生产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产品质量;再次,有利于效率的提高:设备管理工作中,追求的是以最少的成本投入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设备故障一旦减少,便会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保证生产效率;最后,有利于能源的节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源投入量的多少,当前由于工程机械设备的动力源多以燃油或电能为主,设备管理得当便会更新或摒弃某些耗能高、效率低的设备,促使设备维持在良性状态,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在源头上杜绝了能源不必要浪费现象出现。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制度化
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要充分建立在严格的制规章制度、科学的决策基础上,而对于工程机械设备管理而言,同样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方可促使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取得实效,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为加快机械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需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来强化工程设备的管理。通过责任制的形成,使设备在使用上以专人、专机、专责任为目标,明确岗位,严格按照作业规章制度进行;并落实好交接班工作,一旦发现设备故障,及时做好记录并上报,并将其纳入到业绩考核指标范畴中去。
2.2.促使管理动态化
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例行检查,掌握设备技术投入状况,对设备运行中出现的磨合状况做到实时监督,同时设备在运行中存在的隐患要及时排查,必要时做出相应整改,致力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或规避事故发生。
2.3.实现设备管理档案化
设备从最初的启用阶段到最终的报废阶段,要有一个系统的记录;设备变动状况、更新状况应以完善的账务手续为前提。此外,对于类似设备,要采取设备台账与实物照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在节约管理效率的同时,降低管理成本。
2.4.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操作人员的综合素养理应随着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而提高,源于机械设备的高效运转,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这就要求操作人员除了要以专业的技术为前提外,还要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养。可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对设备安全、高效运转的技能,才能将设备管理有效化和安全生产二者进行有机结合。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经济化
3.1.注重设备的前期管理
设备处于选型阶段时,要将设备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能源消耗性、环保性等因素纳入到设备经济化考察指标中去。此外,尽量选择同系列的设备,以降低后续维护、运行等成本。
3.2.降低设备闲置率
对于使用量较小的设备,尽量选用租赁、转让等有偿盘活的方式,降低闲置率,以降低闲置设备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起到的阻滞作用,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
3.3.注重设备的后期保养或维修
机械设备作用的发挥,除了要与相关设备合理配合外,还要做到养修并重。首先,要处理好施工组织与机械设备二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将事故的发生首先排除在外;其次,要随时更新设备运转中所应用的技术状况;最后,设备中常用的简易元件要达到一定的仓储量,做到合理、科学、有序的规划,保证供应水平,并把好成本、质量关。
由上可见,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可谓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贯穿设备选购、调试、投入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全过程,除了要确保其高效、顺利、安全运转外,还要紧紧围绕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核心。因此,对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以降低经济损失,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6篇 设备管理员绩效考核指标
顾名思义,绩效管理员这一岗位是进行设备管理工作的。那么,这一岗位的绩效考核方案是怎样的呢其绩效考核指标又是怎样的呢请参考以下这则设备管理员绩效考核指标。
1.制定、落实制度
⑴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等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技术标准完善。每缺1项扣2分。
2.检修任务
⑴计划、组织、监督、验收大修。视其表现酌情扣0~5分。负责计量器具、模具、工装器具校检,每有一件超周期(以计划为依据),扣2分。
⑵接到模具、计量器具、工装器具到厂通知5分钟内到达检验工作场所,以令车间满意的速度进行检验检定,按要求填写检验原始记录,保证检验结果在允许误差之内。行动不快、工作效率不高扣2分;检验结果错误造成生产废品扣5-10分。
3.生产准备
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及时、合理地安排工模具、工装器具的采购、收发。凡由于计划不周、跟进不力、准备不及时造成由于工模具、工装器具影响生产扣2分,影响到合同履行扣5分。有车间合理投诉扣2分
4.安全生产
每有一起1万元以上设备损失责任事故或工伤住院1个月以上人身安全责任事故扣5分;每有一起1000元以上设备损失责任事故或工伤治疗休息1个星期以上人身安全事故扣2分。
5.在设备改造、修旧利废、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做出突出成绩,酌情加5-10分。
6.完成领导交办工作
要求行动迅速、效率高、质量好,按时圆满完成领导交办和部门月工作计划中负责的工作任务。每有一次没按时完成或不符合领导要求扣2分。
7.组织纪律
求模范遵守公司各项员工管理等规章制度。每有一次违规违纪视情节轻重扣2-5分。
第7篇 设备使用管理检查内容
内容
考核 项 目
设
备
使
用
主要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是否齐备,设备操作人员对其内容是否熟悉。
岗位操作人员是否经培训,有无培训记录及考核记录。
设备、附件及管路是否实行专人使用或管理。
设备操作人员是否熟悉所负责使用的设备检查、维护、保养内容。
设备操作者是否掌握设备正确使用方法及原理、结构、性能、用途和一般故障的排除。
设备操作人员是否严格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运行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设备管理员是否按规定进行巡回检查,并按规定填写巡回检查记录。
设备台帐是否帐物相符。闲置设备是否按规定维护保养。
设备转移是否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设备报废是否按规定进行。
设备事故报告是否按规定报告(事故的原因、经过、损失情况、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等)
设
备
润
滑
设备管理是否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润滑知识培训。
润滑用具是否齐备、符合要求,并有专人管理。
根据设备使用要求及环境条件,是否正确进行加油润滑,加油润滑器具是否齐全,润滑部位装置是否齐全、符合使用要求。
执行润滑管理的“五定”“三过滤”,重要设备润滑是否设有《设备润滑记录》。
设
备
现
场
设备是否完整,安全附件及附属装置是否齐全,完好。
设备表面是否无积尘、积液、油垢料垢和明显锈蚀。
设备各部件的连接是否紧固,无松动。设备运转振动及噪音是否正常。
设备及附属装置的密封泄漏是否符合规定。管路及附件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
管路敷设是否整齐,连接稳固,是否有用铁丝、绳子捆绑的现象,多余管路是否及时拆除。
设备及管路标示是否明显、清晰,涂色是否符合要求。
设备及管路保温层是否完整清洁。设备周围是否清洁,无杂物。
设备
安全使用
安全管理员是否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
是否按规定对本单位员工进行安全内容的培训,并有记录。
电气设备、电动工具是否进行有效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电气设备是否按规定使用熔断器。各种电气开关盒(箱)盖是否完好。
电气设备上、电线上是否有搭挂杂物的情况。禁火区内是否有使用电暖气、电炉等现象。
电线与电源相接时是否设开关或插座、插头。是否有未经审批乱接电线现象。
易燃易爆区域使用的电气设备是否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高空作业时防护措施是否有效,是否有防止抛掷物措施。
深坑、孔洞等施工现场是否设有明显标示。是否有随便跨越、接触运转设备现象发生。
是否有不停车调整、检修、清扫设备现象。是否违章动火的现象。
生产现场是否有穿短裤、背心、高跟鞋、拖鞋等作业。
是否有在有毒、粉尘场所吃饭、喝水现象。
焊割作业完毕后是否及时切断电源或关闭气瓶阀门。焊割时乙炔气瓶是否竖立使用。
旋转设备是否设有防护网(罩)进行隔离。防坠器使用前是否经过认真检查并有记录。
防护、隔离设施、安全网和安全标志是否齐全、无损、醒目。
设备检修时,是否挂牌作业,有明显标示。施工用具、设备、材料摆放是否整齐符合规定
罐内检修、检查时是否按要求进行断电,是否关闭蒸汽、水、料等阀门。
施工过程及结束后是否及时清理现场,保持现场清洁。
重要设备的检修是否按规定进行计划、检修、验收程序。
电
气
设
备
车间内拆、接线路是否经过专业人员拆接。用电设备检修是否办理有关手续
电工操作高压设备时是否佩戴绝缘用品及是否执行操作票制度,实行一人监护,一人操作。
电动机的接线及接地线、接零线是否牢固。车间内配电室应设置防鼠装置。
电器、线路有无破损、发热现象。控制柜内电器是否完整正常。
用电设备周围是否清洁干净无杂物。防爆车间严禁使用临时线路。
厂区内使用的临时线路距地面不低于3米,开关不低于1.2米,开关应固定牢固
设
备
施
工
现
场
施工用具、设备、材料摆放是否整齐符合规定
设备检修时,是否挂牌作业,有明显标示。施工中操作人员是否配备安全帽等安全防护品。
罐内检修、检查时是否按要求进行断电,是否关闭蒸汽、水、料等阀门。
施工过程及结束后是否及时清理现场,保持现场清洁。
重要设备的检修是否按规定进行计划、检修、验收程序。
特
种
设
备
提升机
起重机械是否标有明显的起重吨位。制定有安全操作规程。
使用人员是否具备保证其安全使用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提升设备金属构造是否有变形、裂纹,各连接件是否有松动、和缺损现象。
钢丝绳绳端是否固定牢固;是否有丝散现象。制动器是否有变形现象。
提升设备是否有防松动和自锁装置。上、下限位开关及安全装置是否正常。
管理人员进行日常安全状况检查,查记录。提升设备是否有载人现象
压力
容器
操作使用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并具备保证该设备安全使用的知识和技能。
容器维护保养是否完好,安全附件是否齐全完好。
容器的修理是否按规定进行。
第8篇 在线监控设备运行管理
1.目的
为了进一步规范在线监控系统管理,设备稳定运行,监测数据有效传输,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安装、管理单位。
3. 职责
3.1安全环保部负责规范监测站房建设,建立设备信息档案,对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进行监督管理。
3.2安全环保部联系资质单位负责在线自动监控系统的维护、稳定运行。
3.3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所在安装车间负责定时巡检并记录监测数据,发现设备故障及时报告调度室。
4. 设备基础档案
4.1设备采购合同;
4.2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批复的文件(排污单位按照有关要求拟定的安装计划,以及报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及批复等文字资料);
4.3排污单位按照合同条款对设备厂家安装施工进行预验的文字证明材料;
4.4环境监测部门出具的验收监测报告,即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调试后,经环境监测技术主管部门监测比对出具的验收监测报告;
4.5设备厂家出具的设备安装调试与试运行报告;
4.6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联网报告;
4.7设备出厂合格证;
4.8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适用性检测报告;
4.9自动监控设备设计、安装技术文件
4.10自动监控系统委托第三方维护管理的,应有第三方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4.11档案由安全环保部负责保存、管理。
5.监控设备运行管理
5.1建立和完善定期校验制度,做好设备运行维护记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2车间工艺人员记录每次巡检时动监测仪的监测值,并签字,发现监测设备故障立即报告调度室。
5.3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故障排除过程记录由第三方维护管理人员签字。
5.4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时,安全环保部负责向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如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48小时内不能修复、更换,须向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和恢复运行的期限。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期间,需采取人工采样监测记录数据。
5.5排污单位生产活动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影响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时,应在事前向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排污单位停产(停业)时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不应停运,确需停运的需经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恢复生产前重新启动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
5.6按时向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自检季度报告。
5.7安全环保部负责在指定网站查看本公司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情况监测结果和数据传输情况,出现超标、数据不变、数据为0等情况时须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6.设备更新要求
重新安装设备,要经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7.国控企业及时将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监督考核合格标志”原件粘贴在设备的明显位置。
8.积极配合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性监测工作和检查工作,提供相关工作资料和必要工作条件,不得拒绝、阻挠、拖延监督性监测工作的开展。
第9篇 炼铁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之探讨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数量与规模的不断扩大,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炼铁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研究成了现阶段热议的和话题和研究方向。本文从我国当前的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现状出发,深入研究炼铁厂在机械维修保养和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结合笔者对两座500m3高炉的八年实际炉龄经验,指出有利于今后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与管理的有效措施,为炼铁厂今后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发展战略和理论依据,对维护炼铁厂设备管理有重要的意义,仅供同行参考。
钢铁企业面临的发展现状
目前,虽然我国的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是钢铁强国,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出现,主要表现在技术投入、管理创新、提高产业集中度与资源回收利用率等多方面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自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的经济就进入了调整期,钢铁业的产能也由此进入了过剩阶段,价格大幅下滑,盈利空间急剧萎缩,一度陷入产品销售困难的窘境中,行业企业普遍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尤其在当今极度节能环保理念的前提下,诸多企业将面临新的经济结构和市场调整,钢铁厂等重污染企业势必面临更大压力的深度调整。早在2023年,随着《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的发布,就有业内人士做出预测:在未来两三年内,钢铁业重组进程会显著加快。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炼铁厂的企业经营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考验。特别是在当今时代,要想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需采取多方面的有力措施举措,首先从钢铁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的基础出发,做好内部保障,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国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炼铁厂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炼钢厂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钢铁市场的需求,导致我国炼铁厂存在严重的管理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完善
炼铁厂的机械设备管理中,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一般都仅凭过往经验来进行管理,缺少对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方面的系统性分析。
2.2.设备规模较小且不够先进
一些小厂和老厂的设备老旧,设备的规模较小,缺少具有先进技术含量的的机械设备,直接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等问题出现。
2.3.技术水平低,人员更换频繁
受炼铁厂的特殊工作环境的影响,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一般文化和技术水平都相对较低,而且工作人员存在诸多的不稳定因素,人员更换频繁,技术纯熟的操作人员不多,对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技术就更有难度,也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的现代化设备管理需求。
2.4.缺乏对厂内设备的保养、维修和管理
在炼铁厂的设备使用中,普遍存在对投入使用的设备保养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严重欠缺,很多项目负责人都只考虑眼前利益,以超进度完成生产任务为最终的目标,设备和工人的加班现象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设备每天运行20小时以上是常见现象,使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加速了设备的老化程度,极大地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状况。
加强炼铁厂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几点关于炼铁厂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的建议:
3.1.炼铁厂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措施
3.1.1.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
所谓的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即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在制定的时间地点,按时进行,即便出现生产任务紧张而时间安排不开的情况,也必须停止,马上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的保养,切不可疏忽大意。
3.1.2.提高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意识
在炼铁厂内部对相关的人员进行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以使得上到高层下至基层的所有人员都明白机械设备完好率和使用寿命之间的关系,并明确其与维修保养工作的必然联系,提高炼铁厂全员的设备维修保养意识,并定期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考核和维修保养工作的抽查,切实做到将思想认识落实到生产实践中。
3.1.3.严格执行维修保养程序
设备的维修保养与机器寿命直接的影响。严格执行必要程序马虎不得。首先是对设备零备件的安装,避免因各种不当操作造成设备零件的过早磨损。安装中要合理选择润滑材料,进行热处理工艺,保持零件的润滑度和设备的防腐工作。其次是进行规范化的岗前的日常点检和维修保养,严格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定检方针,有效避免机器因带病工作而引发生产和安全故障。最后是巡回检查和总结分析阶段,根据维修保养时间和各项统计数据,对故障出现的规律进行综合确定。
3.1.4.掌握维修保养技术
对维护工作者来说,除了要掌握零部件的安装、日常检查和维护等必备的维修保养技术外,还必须要掌握各种修复技能。对检修更换下来的零件,进行外观和性能的双重修复,使之再次投入使用,为工厂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需要提醒的是,在修复时,要根据零件的磨损度进行相应厚度修复,基本的技术规范为:镀铬层厚为0.01——0.2mm,金属喷镀层厚为0.5——2mm,手工电弧焊≮1mm等。
3.2.炼铁厂机械设备的管理措施
3.2.1.加强设备有劣化倾向管理
炼铁厂的机械设备非常复杂,在维修保养过程众所要求的综合技术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在点检检查的过程中,完全要突破陈旧落后机器设备检查中的局限性,打破“五感”检查和使用简单手段检查的落后方式,而应积极开展先进的精密点检和设备诊断工作,做到对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有充分的了解,及时发现潜在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隐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倾向管理,确定最佳的预知维修和保养的时间,实现有序管理。
精密点检和设备诊断,作为现代化设备管理的一种基础性技术,是点检管理模式的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点检定修制的需要。
3.2.2.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
炼铁厂的机械设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除了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外,还要做到安全生产,这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而要想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就需要在提升维修保养剂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准的同时,还要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禁止在使用中,出现蛮干、滥用、超负荷、超性能、超范围等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发生,否则很容易让机械设备过度磨损,不但降低其正常的使用寿命,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多发。除了对基本设备的安全管理外,还要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特殊设备进行定期和巡回的安全检测,以确保安全生产。
3.2.3.维修保养、安排方面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加强机械设备的及时维修和保养,是强化机械设备管理动作的主要内容。在设备投入生产前,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在维修和保养时,要委派经验丰富、技术水准高的人去,使之达到生产标准化要求。
在机械设备调配的过程中,也要提前并及时的掌握生产进度和各方面的需求,做到正确选型,合理调配。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中的二次保养维护管理工作,有效降低使用与维修保养之间的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3.2.4.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管理
设备能否安全使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操作的人。因此,加强操作人员的岗前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坚持所有人员持证上岗,从思想根源上加强他们对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是钢铁厂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
总而言之,机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生产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外部形象。在大量的先进机械设备投入到炼铁厂的生产活动过程中,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进度和质量,尤其对那些无法通过人员劳动完成的高危险和该难度的大量工作,机械设备的投用给企业生产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保障。由于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与管理阶段都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只有做好并加大对设备的维修保养与管理的工作力度,才能打好企业生产经营的根基,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更好的为炼钢厂提供高效生产的服务,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10篇 住宅小区设备、施维修管理内容
住宅小区设备设施、维修管理内容
1、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管理
为了提高公共设备的安全率,降低设备设施故障率,确保小区公共设备设施安全、正常稳定运行,设备设施完好率为98%以上,为小区业主/住户提供安全优质服务,规定维修班长必须按照《设备设施保养计划表》实施操作,并认真填写《设备维修记录表》。具体规定如下:
(1)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要求所有设备均设立《设备标识牌》,所有设备、管道、电气、仪表、支架、设备房地面等必须经常进行清洁,所有设备应无跑、冒、滴、漏和鼠害现象,保持无锈蚀、油漆无脱落,并定期检查、维修和试运行各种设备,注意防尘、防潮、防腐蚀。
(2)柴油发电机设备:要求每半个月按《柴油发电机运行管理规程》试机,并按照《柴油发电机保养计划》进行保养维护。
(3)通风设备:要求所有机房每天巡查一次,并定期检查机组、配电箱,皮带张紧度,过滤网须完好无损且每月清洁一次,所有机房不得堆放杂物整洁干净,机房内禁止吸烟,机房门灵活无破损。
(4)给排水设备:要求维修工每月必须对下水管道、雨水管、排污管进行检查清理干净杂物垃圾,所有闸阀除锈打黄油,检查潜水泵、电源线及漏水检测探头,并进行绝缘测试。
2、房屋巡检管理:要求管理员每天必须对小区楼宇楼梯通道、门窗玻璃、车场、公共场地、公共设备进行巡检,填写《管理处日巡查表》,详细记录巡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下单给相应部门进行整改;维修班负责所有设备、机房、管井房进行巡检,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于当日进行整改维修,保证小区公共设施的正常使用及楼宇完好,房屋完好率为100%。
3、维修管理:要求管理处前台接到住户家中维修时,维修工接单后必须在3小时内上门处理完毕,较大型的维修接单后12小时内上门处理完毕,并让业主在《服务工作单》上签名确认。公共区域小型维修要求维修工接单后4小时内完成,一般维修接单后12小时内完毕,复杂维修接单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同时,对于复杂维修需专题报告公司设备部请求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协助。维修工程质量合格率为98%以上。
第11篇 机电科工程师特种设备及节能管理岗位责任制
一、 岗位责任
第1条 参加机电设备检查,并协助机电设备管理员进行设备管理。
第2条 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机电安全工作的重点进行技术把关,对机电设备的选型、进货质量的验收等进行技术把关。
第3条 负责全矿地面所有特种设备(行车、锅炉、电梯、场内车辆、压力容器等)的建档管理。
第4条 负责编制地面所有特种设备、仪表的检验检测计划,并跟踪试验检测,及时将试验报告的收集整理。
第5条 负责制定所有特种设备的大修计划并监督落实实施。负责编制全矿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6条 负责全矿节能工作的日常管理,编制全年节能目标,制定各单位节能指标的分解并落实考核。负责收集、分析、编制全矿日、月、季、年度节能统计报表。
第7条 负责机电科各种记录、报表、报告、制度等资料的审查、收集、整理、归档。
第8条 积极在煤矿推广机电、运输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开展安全生产科研攻关。分管业务范围内安装、检修工程、工作的现场专盯指导。
第9条 严格履行公司《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条例》规定的其它安全生产职责。
二、责任追究
第10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机电科工程师警告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违章指挥工人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
(二) 对工人屡次违章作业熟视无睹,不加制止的;
(三) 对重大事故预兆或者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的;
(四) 拒不执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煤矿安全监察人员的安全监察指令的。
第11条 煤矿发生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机电科工程师解聘直到开除的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不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煤矿事故的;
(二) 伪造、故意破坏煤矿事故现场的;
(三) 阻碍、干涉煤矿事故调查工作,拒绝接受调查取证、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第12条 编制的机电、运输专业安全技术措施以及供配电相关设计出现明显技术失误的,机电科工程师负直接责任。
第13条 未及时组织分工范围内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对治理未进行监督的,机电科工程师负重要责任。
第14条 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分析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状况,向机电科长提出具体意见的,机电科工程师负直接责任。
第15条 在机电科技术管理工作中未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机电科工程师负直接责任。
第16条 机电科工程师对煤矿机电、运输设备、设施技术档案的整理、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17条 未按规定经常深入现场,或未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场的不安全隐患,机电科工程师负直接责任。
第18条 对于上述负直接责任、主要责任、重要责任的,应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及公司《本质安全型矿井管理条例》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12篇 特种设备监察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
【颁布日期】1999-11-30
【实施日期】1999-11-30
【失效日期】2000-12-01
【法规分类】特种安全设备监察
【内容分类】
【颁布单位】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
【内容】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压力容光焕发器使用的安全监察工作,提高压力容光焕发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统计工作管理,根据国务院《锅炉压力容光焕发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
1.《压力容光焕发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适用范围的压力容光焕发器:
2.液化气体汽车缺勤车和液化气体铁路罐车(以下简称液化气体罐车):
3.超高压容器。
第三条压力容器的使用登记,包括登记、注册和输使用证。
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的一般要求:
1.固定式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逐台向地、市级(或有条件的县级、下同)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光焕发器安全监察机构申报和输使用登记手续;超高压容器和液化气体罐车的使用单位,必须逐台向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申报和输使用登记手续。
2.经注册并领取《压力容器使用证》的压力容器,应在悬挂的《压力容器注册铭牌》(见附件五)上打上注册编号。
第二章新压力容器的使用登记
第四条新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的申报新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必须填写《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见附件一)一式二份,并携带下述资料向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光焕发器安全监察机构输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申报手续。
1.产品合格证;
2.产品质量证明书;
3.产品竣工总图;
4.劳动部门检验单位签发的产品制造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
5.进口压力容器应有省级以上(含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审核盖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
第五条新压力容光焕发器的安全善定级与注册
1.《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中'安全善等级',按《压力容光焕发器安全善等级的划分和含义》(见附件二)的规定,由使用单位评定并填写。
2.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在核查使用单位填写的登记表和有关资料,确认该压力容器的产品质量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和《压力容器注册编号方法》(见附件三)的要求,填入'注册编号',对该压力容器予以注册。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新压力容器,不予注册:
(1)无设计、制造资格证书的单位所设计、制造的:
(2)安全状况等级达不到
(3)申报资料不齐全,不能有效证明其质量合格或不真实的。
第六条新压力容器使用证的发放
1.已办理注册且安全状况等级核定为1级或2级的:固定式新压力容器,由地、市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发给《压力容器使用证》(见附件四[a]);超高压容器和液化气体罐车,由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发给《压力容器使用证》、《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见附件四[b])。
2.《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分别由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和发放使用证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各保存一份。
3.不具备注册条件的压力容器不发给使用证,经妥善处理,安全状况等级达到2级以后再发放使用证。
第三章在用压力容光焕发器的使用登记
第七条在用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携带该设备的有关资料、检验报告和填好的《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一式二份,按第四条规定向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申报手续。
第八条在用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定级与注册
1.《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中'安全状况等级',根据检验单位签发的检验报告所予证定的安全状况等级,由使用单位填写。
2.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对申报办一使用登记手续的在用压力容器,经核查有关资料和检验报告,确认《压力容器注册编号方法》的要求,填入'注册编号',对该压力容器予以注册。
第十条在用压力容器使用证的发放
1.安全状况等级核定为1、2级或3级的在用固定式压力容器,由地、市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发给《压力容器使用证》;安全状况等级核定为1、2级或是级的在用超高压容器和液化气体罐车,同省级劳动部六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发给《压力容器使用证》、《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
2.安全状况等级核定为4级的在用固定式压力容器,办理注册手续后,允许在满足检验报告所限定的使用条件和检验周期内监控使用;经妥善处理,安全状况等级达到场级以后再教育使用证。安全状况等级核定为4级的在用液化扫体罐车,不得使用,经修复,安全状况等级达到场级以后再发使用证。
3.安全状况等级核定为5级的在用固定式压力容器、在用液化气体罐车,办理注销手续后,予以报废。
4.《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分另同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和发放使用证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各保存一份。
第四章变更、判废与报废
第十一条安全状况等级变更
在用压力容器经内外部检验或修复后,检验单位应在出具的检验报告中重新评定安全状况等级。如安全状况等级有变更,使用单位应持《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和检验报拮,及时到负现使用登记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安全状况等级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过户变更
1、压力容器过户前,原使用单位应持拟过户压力容器的《压力容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以及《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向原使用登记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确认后,应在《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上盖过户和注销标记,并在《压力容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上盖过户标记。
2、压力容器过户时,原使用单位应将压力容器的《压力容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以及产品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检验报告、图样等有关资料,一并移交给接收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
3、过户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接收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携带本条2款要求的有关资料,按本规则第三章的规定,到当地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重新使用登记手续。
4、没有领取《压力容器使用证》的固定式压力容器或没有领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的液化气体罐车,不准过户。
第十三条使用变更
改变压力容器的使用条件(压力、温度、介质、用途等)时,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持改变使用条件的设计资料、批准文件,以及《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检验报告,到负责使用登记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判废
1、经检验证定判废的压力容器,由检验单位向使用单位出具书面报告,同时报送该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
2、压力容顺报废后,使用单位应持该压力容器的《压力容顺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以及《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检验报告及时向原使用登记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办理报废注销手续。原使用登记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确认后,应在上述文件上加盖报废和注销标记,并收回《压力容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和注册铭牌。
第五章管理和监督
第十五条职责
1、企业主管部门,应督促本系统所属单位严格招待本规则。
2、压力容器使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应对本单位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负责。压力容器比较集中的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应配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人员,负责按本规则的规定做好使用登记工作;保存好《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压力容器使用证》、《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检验报告及有关资料,建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档案,根据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周期,编制年度检验计划,并组织实施;有计划地提高在用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使用登记的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报告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和执情况。
3、状废的压力容器应由使用单位作出处理,按报废处理的,不得再作承压容器使用,并不得转让、销售。
4、转让、涂改《压力容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应予注销,并责令使用单位停止使用该压力容器。
5、在用压力容器超过检验期限不按有关规定检验又不申报的,不得继续使用。该《压力容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即行无效。
6、危及安全的在用压力容器,在规定期限内不修复、不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应停止使用,并注销《压力容器使用》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
第十七条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按本规则向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输使用登记手续,应按省级劳动部门、财政部门和物价部门的规定,缴纳使用登记证件的工本费。
第十八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对不按本规则进行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的单位或个人,有权要求其限期改焉或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不执行本规则发生压力容器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有权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当事单位、当事人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址到弄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可根据本规则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订实施办法。
第二十条《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表》、《压力穷人器使用证》或《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压力容器注册铭牌》由省级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按本规则附件的格式统一印制。新压力容器的《压力容器注册铭牌》由压力容器制造厂装订在产品铭牌的支架上。
第二十一条本规则于一九*年三月制订,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第一次修订,由劳动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规则自一九九四年五月一起施行。
附件二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的划分和含义
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的代号和含义如下:
1--表示1级
2--表示2级
3--表示3级
4--表示4级
5--表示5级
1级:压力容器出厂资料齐全;设计、制造质量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的;在设计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2级:
(1)新压力容器:出厂资料齐全;设计、制造质量基本符合有头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但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且难以纠正的缺陷,出厂时已取得设计单位、用户和用户所在地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在设计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2)在用压力容器:出厂资料基本齐全;设计、制造质量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根据检验报告,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可不修复的一般性缺陷;在法规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3级:出厂资料不够齐全;主体材质、强度、结构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存在某些不符合有头法规或标准的问题或缺陷,根据检验报告,确认为在法规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4级:出厂资料不齐全;主体材质不明或不符合有关规定;结构和强度不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存在严重缺陷;根据检验报告,确认在法规规定的检验周期内,需要在规定操作条件不监控使用。
5级:缺陷严重,难于或无法修复,无修复价值或修复后仍难于保证安全使用;检验报告结论为判废。
注:
1.安全状况等级中所述缺陷,是指该压力容器最终存在的状态,如缺陷已消除,则以消除后的状态,确定该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
2.技术资料不全,按有关规定补充后,并能在检验报告中作出结论的,则按技术资料基本齐全对待。
3.安全状况等级中所述问题与缺陷,只要具备其中之一的,即可确定该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
一、压力容器类别代号
固定式压力容器的类别,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分类。
1.类别代号
ⅰ--表示第一类压力容器;
ⅱ--表示第二类压力容器;
ⅲ--表示第三类压力容器;
2.压力等级代号
l--表示低压;
m--表示中压;
h--表示高压;
u--表示超高压。
三、用途代号
r--表示反应容器;
e--表示换热容器;
s--表示分离容器;
c--表示储存容器;
b--表示球形储罐;
la--表示液化气体汽车罐车;
lt--表示液化气体铁路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