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职责

信息化管理员岗位安全职责要求(9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29 查看人数:34

信息化管理员岗位安全职责要求

第1篇 信息化管理员岗位安全职责要求

1) 对制定的油井基础数据(憋压、憋泵、取样等)录取的安全操作标准是否合理负主要责任。

2) 对带压作业(注水、注油、泄压、泵车作业等)等制定的方案及应急预案负责。

3) 因为编写的技术方案错误或不仔细导致误操作的安全事故及隐患负有主要责任。

4) 技术指令下达后现场存在错误操作而瞒报、迟报导致安全隐患或事故没有第一时间跟踪以及要求反馈负主要责任;

5) 对异常数据发现的不及时,隐患排查的流程存在问题以及排查滞后导致的安全事故负责;

6) 对上级下达各项指令及时传达并反馈;

7) 负责辖区内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抓好生产过程的计量、油井动态、操作作业的安全技术工作的落实;

8) 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工作纪律及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原则,制止违章作业;

9) 及时制止现场“三违”行为,对发现的违纪违规现象及时向领导及安全部分汇报。

第2篇 信息化管理员安全职责

1、 负责对全区油井生产动态数据实时监测及管理进行跟踪,对异常数据的及时发现及通报负主要责任。

2、 负责推广应用信息化新技术、自动化建设等工作。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及维护进度负责。

3、 负责生产管理中的技术管理,生产动态分析及异常处理,负责建立建全油井各项数据基础管理台帐,负责对异常生产指标及时提出措施及可行性意见。

4、 负责组织职工技术及信息化培训工作。

5、 负责全区的信息安全和信息保密工作。

第3篇 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方案范本

在高校信息化应用日益深化的今天,信息和资源的整合日益密切,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确保信息安全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调研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网络系统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如:非授权访问、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等,产生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安全体系;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组织、管理、技术机构;没有建立完备的网络系统安全措施。

本文从高校信息系统的需求出发,遵从风险管理的理念,在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经验,研究并实施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为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规划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

分层次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手段

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规划是高校安全体系建立的第一步,目的是识别安全问题,明确安全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建立安全管理的组织管理机制,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分层次规划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手段,形成完整、可行的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我们将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规划过程归纳为以下8个步骤:

1. 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安全管理组织的成员由机构的战略影响者组成,包括来自行政、it、业务、安全、保卫、风险和规划部门的人员。

2. 识别保护对象:识别学校目前的关注点、面临的风险及威胁,分析它们存在的原因,将分析结果纳入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划中重点考虑。

3. 评估现有措施:了解学校目前的安全管理措施并评估它们的效力。

4. 考虑长期需要:安全整体规划应考虑长期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如长期的制度适应性、设备老化、安全人员的发展需要等。

5. 纳入学校的建设规划:了解学校新建项目,如办公楼、教学楼、停车场等项目,是否会影响现有的物理安全规划,如有影响,将安全规划纳入学校建设规划中通盘考虑。

6. 建立安全工作机制:形成文件化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条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应提供的服务和交付物,这些将有助于确保工作的落实和运作效率。

7. 应对新老技术的混合:新技术的规划应考虑对老技术的冲击,新老技术的融合运用将是一个挑战。

8. 关键设施重点布局:关键设施指校园中那些需要连续、可靠运行而又相互关联的复杂设施集合,这些设施的安全尤为重要,风险也最为突出。

体系框架的内容

上述的规划步骤从组织、管理和技术三方面较全面地考虑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的具体问题,有助于形成完整有效的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图1是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整体框架,其中包括安全组织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技术体系。

图1 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

1. 安全组织体系

它是确保信息安全工作贯彻和落实的基石,基本框架应包含决策、管理、运营和应用4个层次。决策层负责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划、管理制度的审定及重大事项的决策等;管理层负责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的研究制订、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日常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等;运营层具体负责机房、网络和服务器、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应用层即普通用户,职责包括严格按照系统操作手册正确使用信息系统,不得进行可能危害信息系统安全的操作,不得发布恶意信息等。

2. 安全管理体系

它是整个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作和持续改进的保障,应在实践中逐步实现规章制度的文件化、工作机制的程序化和监控手段的系统化,基本框架具体包括安全制度的建立、建设与运营工作条例的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审计与评审机制的建立、安全教育与培训。

3. 安全技术体系

该体系有力保障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免受外部攻击,基本框架由网络层安全技术、系统层安全技术和应用层安全技术构成。网络层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病毒防范、入侵检测、vpn等;系统层安全技术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安全审计、应用系统监控、身份认证等;应用层安全技术包括权限管理、信息加密、桌面系统等。

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整改

上海财经大学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包括教学、学生、办公自动化、招生、人事、财务、公共数据平台、校园一卡通等一大批信息系统得到应用。随着应用的深化,系统中积累大量的业务数据和工作成果,这些信息对学校目前的管理乃至今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信息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信息化工作的焦点。2023年起,在认真分析学校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学校从组织、管理、技术三方面入手进行一系列的整改,截至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

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

2023年,学校对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梳理,形成包含决策、管理、维护和应用4 个层次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上海财经大学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如图2。

图2 财经大学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 决策层: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职能中明确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职能,由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规划、部署和统筹资源。

2. 管理层:组建安全工作小组作为信息化安全工作的执行机构,工作小组由信息化相关部门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和部分管理人员组成。

3. 运营层:完善系统运营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包括机房管理员、网络及服务器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和信息系统管理员。

4. 应用层:进一步明确应用层各院系、部门及用户的安全责任,与各院系、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明确各院系、部门信息员的日常信息安全工作职责,使其成为信息安全工作的基础支持队伍。

形成文件化的信息安全整体策略

早在2008年,学校就着手组织制定《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和《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从场地与设施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建设安全管理、运行维护安全管理和技术文档安全管理7 个方面详细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并明确系统建设和系统运维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为全校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2023年至2023年,针对信息安全问题突发性强的特点,为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提高信息系统安全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学校完成《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系统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并在it部门建立起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工作机制。与此同时,为加强日常防控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学校it部门制定《运行维护工作条例》对硬件维护、操作系统维护、数据库维护和应用系统维护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更加详细的规定,并在工作中增加安全监控、安全检测、安全策略优化、安全审计等环节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2023年初,为明确和建立学校的信息安全策略,为各部门制定操作规范和开展安全工作提供指导,学校制定《上海财经大学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整体方案》,从信息安全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3个层次,详细描述管理策略以及技术手段。该方案的出台极大地推动it部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技术改进,同时也促进各院系、部门内部安全管理的强化和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

强化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将其纳入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中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信息系统质量的内涵,除了系统功能和性能满足业务要求外,与信息系统安全有关的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也是系统质量控制的范畴。主要采取的管理措施如下:

1.增加建设过程中的评审环节

在项目设计、开发阶段成果接近完成时,由项目组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共同组织技术评审,包括对系统安全性的审查。评审以项目前期形成的方案、文档及学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为依据,对该阶段形成的方案、技术文档及系统进行审查、确认等工作,并形成评审结论。

2.进行内部测试和第三方测试

在项目验收前,除了由项目内部和业务部门参与的集成测试外,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测试机构进行测试。

3.安全检测与审计双管齐下,全方位监控安全事件

对应用系统和服务器进行每三个月一次的定期安全检测,有效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定期进行应用系统的安全审计、数据库的安全审计、服务器的安全审计、配置管理的安全审计等,避免越权操作及数据泄漏事件的发生。

4.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基于《上海财经大学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落实信息系统的服务级别管理,实行应急预案演练制度,建立预案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形成处置报告,分析原因,改进工作。

5.加强安全意识宣传与教育

我们可以面向全校师生员工组织一系列的信息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包括组织面向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等,提高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发挥人在信息安全对策中的主体作用。

加强技术防范,构筑安全堡垒

系统的日常建设与运行管理中,我们通过构建自动化防控系统来加强系统的安全防范,为应用系统和用户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堡垒,具体措施包括:

1.搭建版本控制系统,确保开发中源代码的安全

在程序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多人同时参加和协作,通过搭建版本控制系统,记录系统建设过程中相关文档和源代码的变更过程,防止代码意外丢失、被覆盖等情况的出现。

2.构建三套独立环境,保证正式环境安全

将系统开发环境、系统测试环境和正式系统进行分离,确保开发阶段和测试阶段的工作不影响正式系统的使用。

3.建立备份与恢复机制,保护系统建设成果

建立本地及异地数据备份及恢复规范及方案,研发数据统一管理与备份的相关程序,对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成果进行及时备份,防止因为误操作或机器故障导致数据丢失,切实保证数据的安全。

4.防火墙与入侵监测,构筑网络屏障

在internet和校园网之间以及校园网和信息系统服务器之间架设两层防火墙,防止校内外用户对服务器的攻击;部署网络分析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网络攻击和病毒传播,为网络安全事件的定位和取证提供支持;禁止从公网访问关键信息系统,用户需要通过vpn加密链路才能实现从校外访问关键信息系统。

5.漏洞扫描与日志分析,促进应用安全的不断提升

在应用系统层,我们采用系统日志分析平台对应用进行日志分析,捕捉和定位异常事件;定期对应用服务执行漏洞扫描,对出现的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网页非法篡改、强制访问等系统安全风险及时进行分析和整改。

6.主动式监控及时追踪问题

自主完成服务器软硬件运行状态监控系统的开发,实现对服务器运行状态及各信息系统状态进行主动监听和预警;建立统一日志服务器,对所有系统的日志进行集中管理和备份,确保问题发生时通过日志进行定位和追踪。

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信息化安全管理问题需要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考虑和解决,依靠有效的组织保障、规范的管理流程、安全可靠的系统工具及技术的支撑,才能达到“以较小的代价利用有限资源控制安全风险”的目标,更好地保证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成果。

第4篇 信息化在双边工程安全管理的应用

石油石化企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链长面广的行业特点,从历年来国内外炼化企业发生的各类事故统计来看,“双边”工程施工作业环节中发生的事故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如何做好“双边”工程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与国内众多企业一样,同样存在安全职责不到位、落实不下去、管理效率低的象。“双边”工程管理方面仍存在漏洞,主要存在“双边”工程实施计划率低、随意性强;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对施工作业危害及风险不清楚;没有真正对作业人员做到 “全员、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层无法全面掌握现场“双边”工程施工等问题。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石化行业的特点要求我们,加强“双边”工程全方位管理和监控,杜绝“双边”工程施工hse管理的漏洞,预防事故的发生。企业目前“双边”工程管理主要是通过生产区域操作室的看板进行管理,即主要对“双边”工程施工项目及进出生产区域的施工人员看板登记,没有真正做到对“双边”工程全员、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双边”工程管理方面仍存在漏洞。

在此前提下,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及网络技术把“双边”工程作为管理平台,自主开发“双边”工程管理模块,形象说,就是把生产区域所有的“双边“施工项目进入到企业局域网上,让企业内部任何一台联网电脑,上至企业经理、下到倒班操作工都能浏览网站,了解当前生产区域的施工项目、施工日期、施工内容、风险告知、

人员进出管理、项目完成情况等,使“双边”工程施工作业形成一个闭环管理。

1.信息化“双边”工程管理系统

首先构建广州分公司hse信息平台,如图1,“双边”工程系统是hse信息平台的一个子系统,可以共享hse信息平台的部分基础数据,其中人员基础信息、单位基础信息、生产装置基础信息、承包商基础信息基础数据可以共享hse信息平台的基础数据,专业分类基础数据库和节假日信息基础数据需要建立。

(1) 人员基础信息,包括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用户密码、厂码、权限、职务等,另外还可增加身份证号码、工作电话、手机、电子邮箱、从属部门、从属科室、管辖哪些单位、管辖哪些装置等。

(2) 单位基础信息,按厂级、部门级、科室车间级逐项列出单位名称,并区分管理部室、专业中心、作业部等单位属性,主要信息包括:单位名称、单位标准化代码、单位属性、单位职能描述等。

(3) 装置基础信息,包括装置名称、装置标准化代码、从属单位、从属区域、关键装置级别、装置描述等。

(4) 承包商基础信息,一般分二级管理,即在广州分公司注册的一级承包商,以及从属于一级承包商的二级承包商(专业队伍),主要信息包括:承包商名称、承包商代码、承包商级别、营业执照编号、安全生产许可证号、执业资格、可施工范围等。

(5) 专业分类基础数据库,工程类型分为:土建、搭架、防腐保温、保运维修、电气作业、仪表作业、其他等;项目类型分为:新改扩建项目、检维修项目、技改技措项目、隐患治理、其他等。

(6)节假日信息,由于节假日施工必须要hse总监审核,所以,这个信息必须准确并可以管理。

1.2 设计“双边”工程管理系统

1.2.1系统主要设计思路

(1)让公司全体员工了解现场施工情况,根据主管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现场施工作业的掌握监控。

(2)统筹“双边”工程施工,科学合理安排现场施工。避免各专业现场作业各自为政,无法全面掌握当天的所有施工,施工控制容易失控。

(3)危害识别及风险告知、防范措施落实。保证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掌握作业风险,现场落实风险控制措

施,保证作业安全进行。

(4)施工项目提前申请,各专业人员、操作人员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5)“双边”工程施工按计划组织,提高实施率。

1.2.2 “双边”工程管理和业务流程

“双边”工程管理主要分项目申请、项目实施和项目完工确认消项三个方面。

(1)项目申请

确定作业任务后,“双边”工程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前提前申请,录入施工相关信息,如装置、工程项目名称、工程类型、项目类型、工程计划施工日期、计划施工人数、作业具体部位、作业内容、作业危害及风险告知、防范措施、施工单位、施工负责人等信息,经装置主管审核后系统生成作业项目,没有申请的项目严禁安排施工。

(2)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主要是“双边”工程施工人员进出登记及节假日施工hse总监审核。施工人员进入装置施工前,必须到操作室进行登记,由当班班长完成施工登记后,方可允许进入现场施工。施工登记主要内容有:施工现场负责人、进入现场时间、联络方式、进入现场作业确认内容等。作业人员离开现场,必须先到操作室办理离开确认登记,包括离开时间、离开人数和离开现场确认内容等。进入时间与离开时间系统默认为当前时间,以减少录

入时间,提高效率。

为落实节假日领导带班,确保节假日施工安全,节假日施工必须经hse总监审批同意后方可施工。当施工时间为节假日时,系统默认是不允许施工,施工项目单位hse总监必须进入到节假日“双边”工程审核,点击“同意”键后,才能显示当天的施工项目记录,当班班长才能进行“双边”工程施工人员进出登记。

(3)项目完工确认消项

当施工项目完工后,项目负责人进入“双边”工程登记消项,否则,施工项目就一直挂在那里,显示项目未完工。

图2 “双边”工程流程图

1.3 应用界面

应用界面的设计主要根据应用对象需求进行设计,“双边”工程管理软件主要考虑为参与人员提供信息交换界面,主要包括双边工程信息添加、施工人员进出登记、双边工程续期、节假日双边工程审核、施工完毕后工程消项、查询等。

2.实施效果

2.1 进一步规范了进入生产区域作业人员的管理将“双边”工程现场看板管理的功能进一步拓展,监控过程更全面。进出生产区域人员在“双边”工程系统形成动态管理,对进入生产区域作业的人员全过程监控,在生产区域出现突发事件/事故时能及时、准确的通知人员撤离现场。

2.2 降低了因“双边”工程施工导致事故/事件的发生频度人员全过程管理,杜绝了外来人员违章进入现场作业;作业项目负责人组织风险评估后将危害及风险告知、防范措施在系统告知,降低施工作业的风险、严格控制节假日施工等。“双边”工程管理系统2023年9月正式启用,截止2023年9月底,“双边”工程管理系统对16629起“双边”工程施工进行监控,在此期间因“双边”工程施工导致发生的事故、事件3起,2023年9月-2023年9月发生6起,同期相比降低3起,因“双边”工程施工导致事故、事件明显降低,节假日的施工也得到有效控制,成为“双边”工程施工的有效管理工具。

2.3 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施工信息透明,企业内部任何一台联网电脑,上至企业经理、下到倒班操作工都能浏览网站,都能了解当前生产区域的施工项目、施工日期、施工内容、风险告知、人员进出管理等。

2.4 系统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为改善安全管理提供的依据和指引,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率通过统计分析,深入指导安全管理工作,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计分析分公司各单位一定阶段“双边”施工数量;二是统计分析一定阶段“双边”施工工程类型;三是统计分析一定阶段“双边”施工工程项目类型。通过对系统数据的分析,发现“双边”工程作业的分布规律,为“双边”工程管理的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第5篇 论信息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信息技术是集采集、分析、预控、管控、应急等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转被动为主动,充分的将信息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财产和矿工生命安全。

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状况与部分发达国家有较大的距离,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足,急待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大力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有两个大模块构成:一是安全生产信息化;二是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煤矿发生多起矿难,矿工安全急需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此相对的发达国家安全生产事故却并不多见,究其原因,除严格的法律、监管制度约束以外,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是其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从信息化出发,加强安全技术能力,也是我国煤矿实现安全的必经之路。我国把“煤矿自动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和管理系统与标准体系研究”列为重大专项,已经组织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以推动我国煤矿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煤矿安全做好技术支撑。

1、我国煤矿行业当前特点

我国煤矿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自然灾害严重。煤矿事故主要还是由四大类构成: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水害事故和运输事故、据统计,仅国有重点煤矿中就有45%的矿井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占52%,煤尘有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8%,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类型煤矿占30%。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占91%。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煤矿行业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和安全投入都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建设目标和原则

作为未来新型“数字煤矿”的一个子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矿井地质、生产、物流等子系统类似,其主要内容是安全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应用与集成。实时、准确、全面的安全信息管理和响应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利用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多项技术的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同时,系统设计要本着先进性、投资保护、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的原则,根据目前业务实际,并充分考虑今后业务发展需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具体实施。

3、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

目前,各软件和系统集成商开发的系统千差万别,但从信息设施的种类来划分,可以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管理四大部分。从市场主流来看,功能模块大同小异,整个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安全信息收集。安全信息收集主要是由人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本模块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交接班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安检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与移交。记录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当班次交接时,浏览上班次发现未解决的问题和还没有检查到的检查控制点信息并确认,为本班次的跟班安检人员下井检查提供指导,以明确责任,为系统跟踪安全监控人员工作是否到位提供依据。

第6篇 药品安全信息化管理规定

推进药品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药品安全监管是贯彻落实科学监管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药品经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升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药品流通领域的应用,实施实时监控,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上级部门规定,结合本县实际,现就全县药品经营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作如下规定,请遵照执行。

一、药品经营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

全县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均应配置专用计算机,实现药品购销存信息化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可控可追溯。计算机设施和管理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具有独立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能覆盖企业内药品的购进、储存、销售以及经营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保证药品购、销、存数量保持一致;能全面记录企业经营管理及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方面的信息;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经营各环节的要求。

2、应配备能通过计算机自动开具载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号、数量、价格等内容的销售凭证设备,药店在销售药品时均应向购药者出具销售凭证。同时,应在店堂醒目处告示消费者有权索取药品销售凭证,使广大群众知道药品销售凭证开具有效凭证的规定,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3、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1)计算机系统自身安全,主要包括利用防毒、防火等软、硬件设备保障系统本身不易受破坏和干扰,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定期做好备份。

(2)计算机系统使用安全,主要包括系统操作人员权限的设定、分配应符合要求,能按照法律法规和岗位职责进行权限的分配,不会出现非本岗位的操作功能。

4、计算机系统数据信息能随时接受药品监管部门检查、查询、复制。

二、药品经营企业在线远程监管系统建设

1、应在营业场所内指定一台固定电话,报药品监管部门备案,确保通讯畅通,并保证在岗人员能随时接听来电。

2、以企业身份申请注册qq帐号,加入药品监管部门统一指定的qq群(群号),由企业负责人负责管理,可委托药店从业人员操作,确保不因从业人员变动而影响正常登录使用;qq设置为自动登陆,在营业期间保持处于正常在线状态,指定专人负责接收发qq群内发布的各项通知、公告等信息。

3、配备网络视频设施,确保药品监管部门在巡查药师是否在岗等情况时能正常启用。

4、所有购进品种应及时上传至浙江省药品信用信息系统,并保证品种信息完整、准确、真实,为药品监管部门实行购进品种在线监管提供条件。

5、具备能与药品监管部门开展实时监控的数据接口,为药品监管部门对购销品种和温湿度在线监管提供条件。

三、其它规定事项

1、药品经营企业驻店药师需要请假或调整在岗排班表的,应提前以电子文档格式报送至药品监管部门指定的电子邮箱。

2、药品经营企业在实施药品安全信息化体系建设的表现情况与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挂钩。对于本规定的各事项履行不到位,尤其是药品购销存记录不及时输入电脑台帐、经营品种不及时上传至省局信用系统、不同步开具销售凭证的,将加大日常监督检查深度和频次,强化监督抽样的力度,降低信用等级,构成违法的,依法予以从重处理,并予以实名通报。

第7篇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现状与信息化应对

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涉及质量、成本、进度、采购、风险、人力资源、沟通、安全等多个方面,其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安全管理又包括工作流程安全,资源信息安全,施工现场安全等多个方面内容,结合研究现状与施工中安全问题的突出点,本文主要讨论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问题。

建筑工程安全工作关系到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是搞好工程项目施工生产等一系列工作的基本保障。建筑业属于事故多发行业之一,我国每年建筑施工的死亡人数仅次于矿产行业,建筑施工造成的伤亡事故却一直居高不下,建筑施工安全极为严峻,故对待施工安全不可掉以轻心。施工安全问题已经引起重视,但未能有很好的解决措施,目前的安全管理浮于表面,治标不治本,本文结合现状及应对分析,讨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新模式。

1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现状

1.1 安全管理现状简述

目前,大多数建筑业企业的项目安全管理是通过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来实施的,安全管理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属不同的岗位,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被认为的隔断开来,施工进度安排、工序穿插、人员调配、物(设备)的状态管理等与安全由直接关系的要素,因为安全与施工管理岗位的不同而人为的割裂,对施工管理人员的考核与安全指标、安全职责挂钩较少,甚至不挂钩。安全管理人员由于管理职位与其它人员的等同或较低,造成了安全管理指令不畅通,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及时。安全管理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项目总工、专业工程师或施工员、设备管理员等,他们都具有安全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都具有安全管理的职责和义务,但在目前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下,这些安全管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因此,目前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还需要提高与完善。

1.2 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根据安全系统论的观点,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三点:

1.2.1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安全事故人的不安全

整个劳动过程是依靠人的骨骼肌肉的运动和人的感觉、知觉、思维、意识,最后表现为人的外在行为过程。由于存在着身体缺陷、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等缺陷,可能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事故,有资料表明,约90%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所以在安全管理中,一定要把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为关键因素来抓,在采取对策措施时,必须针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1.2.2 物的不安全状态与安全事故物的不安全

包括设备装置的缺陷、作业场所的缺陷,物质和环境的危险源等。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不能适应物质、环境条件,或物质、环境条件不能满足劳动者生理、心理需要时,就可能导致安全伤害事故;

1.2.3 不科学的管理手段

此外,不科学的管理手段不但不能够减小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还会因为安全管理本身的漏洞,成为事故发生的触发因素,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因素,因此管理对人、物和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既然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人和物的安全状态,所以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并通过安全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来达到目的。

1.3 常规施工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管理是为施工项目实现安全生产开展的管理活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重点是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落实安全管理决策与目标。以消除一切事故,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为管理目的。控制是对某种具体的因素的约束与限制。是管理范围内的重要部分。安全管理措施是安全管理的常规方法与手段,重点是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与控制。

1.3.1 实施安全责任管理

施工项目需承担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责任。包括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安全管理活动。承担组织、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均需与施工项目签定安全协议。抓制度落实、抓责任落实,定期检查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及时报偿。以及坚持施工项目负责施工生产中物的状态审验与认可,承担物的状态漏验、失控的管理责任等。

1.3.2 安全教育与训练

进行安全教育与训练,能增强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知识,有效的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失误。安全教育、训练是进行人的行为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进行安全教育、训练要适时、宜人,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组织安全教育、训练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

1.3.3 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安全检查的形式有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

1.3.4 作业标准化

在操作者产生的不安全行为中,由于不知正确的操作方法,为了干的快些而省略了必要的操作步骤,坚持自己的操作习惯等原因所占比例很大。按科学的作业标准规范人的行为,有利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失误。

1.3.5 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的统一

生产技术工作是通过完善生产工艺过程、完备生产设备、规范工艺操作,发挥技术的作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包含了安全技术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全部职能和作用。两者的实施目标虽各有侧重,但工作目的完全统一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实现效益这一共同的基点上。生产技术、安全技术统一,体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具体的落实'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管理原则。

1.3.6 正确对待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事故是违背人们意愿,且又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一旦发生事故,不能以违背人们意愿为理由,予以否定。关键在于对事故的发生要有正确认识,并用严肃、认真、科学、积极的态度,处理好已发生的事故,尽量减少损失。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工程项目安全存在问题

2 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的不安全因素较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事故。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施工工伤事故和特大伤亡事故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建筑施工的安全势态仍然非常严峻。目前我国在安全管理的成效甚微,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可细分为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两个方面的问题。

2.1 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够深刻

建筑施工企业未能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为抓安全是质安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事情,把安全检查当例行公事,安全意识淡薄。国家有关建筑的安全法规未能贯彻落实到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监管薄弱。

2.1.2 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建筑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因此安全工作无从展开。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管理层,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层层负责的制度,未能明确责任划分,将每个岗位的责任、权利和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形成一个严密的管理体系,没有实施目标管理,对施工中各个环节进行安全检查,总结和评比并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没有把治理安全隐患,监控危险源,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作为考核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的主要内容。

第8篇 药品安全信息化管理暂行规定

推进药品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药品安全监管是贯彻落实科学监管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药品经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升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药品流通领域的应用,实施实时监控,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上级部门规定,结合本县实际,现就全县药品经营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作如下规定,请遵照执行。

一、药品经营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

全县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均应配置专用计算机,实现药品购销存信息化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可控可追溯。计算机设施和管理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具有独立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能覆盖企业内药品的购进、储存、销售以及经营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保证药品购、销、存数量保持一致;能全面记录企业经营管理及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方面的信息;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经营各环节的要求。

2、应配备能通过计算机自动开具载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号、数量、价格等内容的销售凭证设备,药店在销售药品时均应向购药者出具销售凭证。同时,应在店堂醒目处告示消费者有权索取药品销售凭证,使广大群众知道药品销售凭证开具有效凭证的规定,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3、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1)计算机系统自身安全,主要包括利用防毒、防火等软、硬件设备保障系统本身不易受破坏和干扰,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定期做好备份。

(2)计算机系统使用安全,主要包括系统操作人员权限的设定、分配应符合要求,能按照法律法规和岗位职责进行权限的分配,不会出现非本岗位的操作功能。

4、计算机系统数据信息能随时接受药品监管部门检查、查询、复制。

二、药品经营企业在线远程监管系统建设

1、应在营业场所内指定一台固定电话,报药品监管部门备案,确保通讯畅通,并保证在岗人员能随时接听来电。

2、以企业身份申请注册qq帐号,加入药品监管部门统一指定的qq群(群号202038542),由企业负责人负责管理,可委托药店从业人员操作,确保不因从业人员变动而影响正常登录使用;qq设置为自动登陆,在营业期间保持处于正常在线状态,指定专人负责接收发qq群内发布的各项通知、公告等信息。

3、配备网络视频设施,确保药品监管部门在巡查药师是否在岗等情况时能正常启用。

4、所有购进品种应及时上传至浙江省药品信用信息系统,并保证品种信息完整、准确、真实,为药品监管部门实行购进品种在线监管提供条件。

5、具备能与药品监管部门开展实时监控的数据接口,为药品监管部门对购销品种和温湿度在线监管提供条件。

三、其它规定事项

1、药品经营企业驻店药师需要请假或调整在岗排班表的,应提前以电子文档格式报送至药品监管部门指定的电子邮箱。

2、药品经营企业在实施药品安全信息化体系建设的表现情况与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挂钩。对于本规定的各事项履行不到位,尤其是药品购销存记录不及时输入电脑台帐、经营品种不及时上传至省局信用系统、不同步开具销售凭证的,将加大日常监督检查深度和频次,强化监督抽样的力度,降低信用等级,构成违法的,依法予以从重处理,并予以实名通报。

第9篇 信息化安全管理

信息化安全管理包括机房管理和服务器管理两部分。机房、服务器的日常维护、操作都应有专门的信息管理人员负责,未经信息部门许可其他人员不得对随意进出机房、操作服务器。机房管理人员负责机房的日常检修、事故排查;

服务器管理员负责服务器的安装调试、例行维护、日常检查等工作。

炎炎夏日,尤其注意机房内线路排查,做好防火工作,服务器数据备份和系统备份。

一、机房安全管理

1.1 机房严格执行门禁制度,未经信息部门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

1.2 机房内禁止堆放杂物,保证设备和办公桌面清洁、卫生、整齐;

1.3 机房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品;设备设施周围及上方不得堆放物品,特别是液体物品;

1.4 机房内电气设备、供电线路必须由专职电工按规范安装;

1.5 机房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

1.6 机房内的各类保险丝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保险丝,严禁使用铜、铁、铝线代替;

1.7 长期使用的电器设备应对其发热情况进行检查,避免发生火灾;

1.8 严格明火管理。明火作业必须有相关部门批准、核发“动火证”后方可施做;

1.9 规范配备灭火器材,定期进行消防报警设施试验,严禁使用其他物品将烟感包裹,禁止吸烟;

1.10 禁止携带食品进入机房,并定期灭鼠;

1.11 机房内温度和湿度严格控制在:温度:18-25℃,相对湿度:60%—80%;

1.12 机房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早进入、晚离开时要检查设备情况,上班时密切监视网络的工作情况,防止黑客袭击,做好每天的数据备份,不得无故脱离岗位。下班时,要做好交接班记录,要对所有计算机的电源进行细致的检查,该关的要切断电源,离开时察看灯、门、窗、锁是否关闭好。双休日、节假日,要有专人值班,检查网络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处理,解决不了的要及时报告;

1.13 不得随意合闸拉闸,不得同意不得擅自对程控交换机、核心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设备设施进行停、断电;

1.14 员工负责设备设施性能测试,及时排除故障,下班前必须做全面检查,不留安全隐患;

1.15 机房内所有设备设施维护工作必须在计划内完成;计划外操作必须得到同意;

1.16 不得利用职务之便拨打与工作无关的外线电话;

1.17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关闭、重启各系统服务器、接口机;

1.18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开关外线;

1.19 如遇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主管人员;

二、服务器安全管理

1.1  物理环境要求

1.1.1  服务器须放置在机房或具备服务器运行相关条件的空间内。

1.1.2  系统管理员应在每季度末对服务器进行一次硬件检测和除尘工作,并填写《服务器硬件检测记录单》(附录a)。

1.2  软件环境要求

1.2.1  无特殊情况,服务器要关闭网络文件与打印服务、qos、终端服务、授权服务、site server ils服务、消息队列服务(msmq)、远程存储、证书服务等其他暂时不用的服务。

1.2.2  服务器操作系统需设置安全策略,策略设定后要进行有效性检查,确保有效执行。

1.2.3  服务器应禁用匿名/默认账户或严格限制访问权限。

1.2.4  为了保证该服务器的运行效能和安全,除了安装解压缩、杀毒软件等必要的应用软件外,一般不安装其他非必要的软件,包括office等。

1.2.5  服务器上至少要设置两个以上(含两个)的逻辑卷。

1.2.6  服务器严禁安装游戏、聊天工具等与系统运行无关的程序及文件。

1.3  服务器开关机

1.3.1  各单位系统管理员负责服务器的开关机操作,操作完成后填写《服务器开关机记录表》(附录b)。

1.3.2  除安装调试或者例行维护外,服务器不得频繁开关机。服务器维护应安排在非工作时间段进行。

1.3.3  服务器在出现严重故障非重起不能解决时,系统管理员应及时通知服务器用户,在用户保存完正在操作的数据后方可中断数据库连接并进行重起操作。

1.4  日志管理

1.4.1  系统管理员应在每周末检查服务器的“事务日志”,发现有“严重错误”的,必须立即检查并排除故障,服务器所有日志在得到“事务已经满”提示的情况下,必须立即备份到制定目录下,事务日志备份完毕应立即清空。

1.4.2  服务器日志至少保留半年,只允许授权用户访问,且不能进行修改。

1.5  磁盘检查

1.5.1  系统管理员应在每周末检查服务器的磁盘情况,如果发现磁盘的使用容量超过70%以上时,应及时删除不必要的文件腾出磁盘空间,必要时申购新的磁盘。

1.5.2  服务器外出维修时系统管理员必须删除磁盘数据。

1.5.3  系统管理员在每月末对服务器进行磁盘碎片整理工作。

1.6  病毒和补丁管理

1.6.1  为保障服务器性能,工作时间段内一般不进行查杀病毒和安装补丁的操作。

1.6.2  每日22:00设置服务器自行查杀病毒。

1.6.3  服务器杀毒软件的病毒库应设置为自动更新。

1.6.4  在得知有重大病毒流行时应立即确认病毒库是否为最新且是否有效防护,如果病毒库不能有效防护应下载相关专杀工具或进行相关技术处理。

1.6.5  系统管理员应在每月末登陆操作系统厂商网站查看是否有最新的更新通知,在得知有最新的安全漏洞时,应下载经测试后在非工作时间段内安装补丁。对于重大的安全漏洞应第一时间进行更新。

1.7  故障管理

1.7.1  服务器的故障包括:软件故障,硬件故障,入侵与攻击,其他不可预料的未知故障等。应建立服务器故障记录,当出现服务器故障,系统管理员对故障现象及解决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填写《服务器故障处理记录单》(附录c)

1.7.2  当服务器出现硬件故障时,系统管理员应立即通知服务器厂商,并督促和配合厂商工作人员尽快维修或更换相关配件。

1.7.3  对于不能尽快处理的故障,系统管理员应立即通过电话通知上级主管领导,并保护好故障现场。

1.8  相关记录文档

1.8.1  《服务器硬件检测记录单》                      保存期3年

1.8.2  《服务器开关记录表》                             保存期3年

1.8.3  《服务器故障处理记录单》                         保存期3年

信息化管理员岗位安全职责要求(9篇范文)

1) 对制定的油井基础数据(憋压、憋泵、取样等)录取的安全操作标准是否合理负主要责任。2) 对带压作业(注水、注油、泄压、泵车作业等)等制定的方案及应急预案负责。3) 因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信息化信息

  • 信息化管理员安全职责(9篇范文)
  • 信息化管理员安全职责(9篇范文)92人关注

    1、 负责对全区油井生产动态数据实时监测及管理进行跟踪,对异常数据的及时发现及通报负主要责任。2、 负责推广应用信息化新技术、自动化建设等工作。对信息化建 ...[更多]

  • 信息化管理员安全职责(2篇范文)
  • 信息化管理员安全职责(2篇范文)81人关注

    1、 负责对全区油井生产动态数据实时监测及管理进行跟踪,对异常数据的及时发现及通报负主要责任。2、 负责推广应用信息化新技术、自动化建设等工作。对信息化建 ...[更多]

  • 信息化管理员安全职责(九篇)
  • 信息化管理员安全职责(九篇)21人关注

    1、 负责对全区油井生产动态数据实时监测及管理进行跟踪,对异常数据的及时发现及通报负主要责任。2、 负责推广应用信息化新技术、自动化建设等工作。对信息化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