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15 09:30:02 查看人数:83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1302字 9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12人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879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44人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1217字 7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24人
教育的力量 优秀读后感 561字 4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13人
肖川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1303字 9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86人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12位用户喜欢。

暑假里我认真读了宋洪昌撰写的《教育的力量》一书,使我得到了心灵的震撼。原来身为人师的我,在家庭教育中不自觉的走入了一些误区。整个暑假,我在反反复复的研究书中的每一个案例,然后认真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还说:“巧言令色,鲜仁矣。”这就是说,在德育工作中老师必须遵循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人们都追求言语的说服力,但我们一线的教师始终不比那铜牙铁齿的辩客,思想品德教育更应当追求。但一个人的言语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不仅要看这些话里包含了多少真理,还要看教师自身的行动。言行一致,一言重于九鼎;言行不一,话再动听,我们的小学生也不会记得,真正的充耳不闻,更不用说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言与行相比,更要重于行,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以身育人,德育养德。

一、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易怒,不懂得尊重孩子。

二、重“堵“不重“疏”和“引”。命令太多,却不懂得艺术。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耐人寻味———“一天,一个三岁的小孩拿起一把尖锐锋利的剪刀在玩,母亲一看,大吃一惊,生怕孩子一不小心伤着自己,她命令孩子放下剪刀,可是孩子怎么也不肯。于是她急中生智,想起孩子爱吃苹果,便急忙给孩子拿来一个苹果。孩子一见,便放下剪刀,伸手去拿苹果。就这样,母亲用一个苹果“换”回了孩子手中的剪刀。”我很佩服这位母亲的机智,由此也深受启发。比如自己以前硬性要求孩子少看电视,却忽视了给孩子“换”件有意义的事。

三、太看重孩子的考试结果,却忽略了成长过程的美丽。有时候,孩子成绩不理想,就失望、焦灼、发脾气,终止孩子看电视的权利。是非常片面的,也是很不理智的,这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孩子的未来可以在我们的潜移默化中铺就。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必须每天接受大多数同龄孩子所接受的生活信息。比如看动画、玩球、游戏等。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干涉,而要引导有方。

四、进行“听话式”的教育,很少尊重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总是刻意追求孩子是否听话,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建议,这就势必会压制孩子探索的欲望,压制孩子的求异思维,压制孩子的创新意识萌芽,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人,没有独立意识,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个性,也就意味着缺乏缺乏创造,意味着思维会了无生气。所以应该“解放孩子的大脑和双手,给孩子流出空间让她自己去思考和创造。”

五、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去比较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恨铁不成钢。这种心理会更多地埋没孩子的优点,无限放大孩子的缺点,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是非常不利的。正如书中所说“孩子没有自信,如同一个人的了软骨病,是难以站立起来的”。孩子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会遇到无数的困难、挫折乃至失败。因此,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就很难正确的应付。一个人的成功,既要靠能力,又要靠机遇,无论是发展能力还是抓住机遇都需要自信作为支撑。所以要从多角度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去赏识孩子,帮孩子高高树立起自信的风帆。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并且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艺术,这是《教育的力量》给我最大的启示。

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44位用户喜欢。

最近拜读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犹如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写道:“遇到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只会想一想,发表一点意见和个人看法,而不会思考。所以,那些意见和看法,往往经不起推敲,显得肤浅,甚至似是而非。”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做法仍是肤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的对自己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

作为教师,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研究课题,如果你真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更好地胜任你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成长,而不是因为外在功利的诱惑,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进行。它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只需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

《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1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24位用户喜欢。

一本经典之作,读的遍数越多,越能感觉它的意蕴深厚,越能获得无尽的启迪。远到教育名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卢梭的《爱弥儿》,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教育名篇》,近到新一代教育专家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朱永新的《享受与幸福》,肖川的《教育的力量》,无不是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感觉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插上了羽翼。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已经反复读了几遍,其中很多篇目都给我眼下的教育教学以有力的指导,成为了我教育教学实验的动力。我也从肖川教授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要义》一文中更加明确了为什么要指导学生质疑和赏析,从而更坚定了我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信心。

自主学习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其首要特征。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现实的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学生并未真正卷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从而使学习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缺乏深厚的精神生活的背景和氛围。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敢放手,课堂控制过度,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正是基于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才坚定地要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放开手来,把课堂放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去思考,去表达,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造就一代会自主学习之人。

尽管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是那么不易,那么辛苦,但看到孩子慢慢地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欣赏,进而学会了多元化地理解文章,养成了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的习惯,那点辛苦早飞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满是无以言表的幸福和成就感。比如学生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就质疑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中华"为什么"不振"?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中国公民被洋人的汽车轧死后,中国巡警不敢为中国人撑腰,群众也是敢怒不敢言外,还有哪些方面能表现"中华不振"?而这些问题课文中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可这些问题对于生活在现代中国的孩子来说也实在不好理解。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有关书籍,去上网查找资料,也就是请学生去自主学习。经过自己的努力,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一方面比教师的讲解有更深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着力要培养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学习,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智力劳动的快乐。同时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了解了20世纪初期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而为周恩来总理能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并且为之奋斗的一生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肖川教授指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品质。当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进而激发起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不正是我们当老师的`所期待的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造就自主发展之人,这是肖川教授《教育的力量》带给我教育教学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 优秀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3位用户喜欢。

第一次看到“快乐是一种美德”这句话是在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一书中,当时心里就莫名的激动。

说起快乐,很多老师会无奈地摇头说:“我不快乐!”是的,社会的竞争、工作的压力、家长的期盼、学生的素质……这一切已经使身为教师的我们身心疲惫。其实,在现实面前,我们往往放大了痛苦,在一点一滴中流失了本属于我们的快乐。

做个快乐的教师并不难,主动权就在你手中。我们只要踏踏实实地工作,事事尽力去做,做到问心无愧;热情真诚地做人,与人友善,给人欢笑,给人快乐;自己给自己营造一个快乐的空间,去放飞心情,去收获快乐。只有当你真正快乐了,你才无愧于你做教师的职业;也只有当你真正快乐了,你才能教出快乐的学生来。对于成长的孩子来说,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比拥有知识更重要。

“快乐是一种美德,快乐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个性品质。快乐是心灵的清新剂,它能够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明朗、亮丽、旷达和温暖”。是啊,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整天抱怨的人,我们都会喜欢那些非常阳光、带给我们快乐,能够唤起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柔情的人。“心底无私天地宽”,做个快乐的教师吧!快乐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美德,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美德。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坦然面对自己所没有的,在今天我们应当拥有这种美德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快乐的面对每一个相遇的人,把快乐传给每一个与我有缘的人。

肖川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86位用户喜欢。

暑假里我认真读了宋洪昌撰写的《教育的力量》一书,使我得到了心灵的震撼。原来身为人师的我,在家庭教育中不自觉的走入了一些误区。整个暑假,我在反反复复的研究书中的每一个案例,然后认真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还说:“巧言令色,鲜仁矣。”这就是说,在德育工作中老师必须遵循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人们都追求言语的说服力,但我们一线的教师始终不比那铜牙铁齿的辩客,思想品德教育更应当追求。但一个人的言语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不仅要看这些话里包含了多少真理,还要看教师自身的行动。言行一致,一言重于九鼎;言行不一,话再动听,我们的小学生也不会记得,真正的充耳不闻,更不用说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言与行相比,更要重于行,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以身育人,德育养德。

一、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易怒,不懂得尊重孩子。

二、重“堵“不重“疏”和“引”。命令太多,却不懂得艺术。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耐人寻味---“一天,一个三岁的小孩拿起一把尖锐锋利的剪刀在玩,母亲一看,大吃一惊,生怕孩子一不小心伤着自己,她命令孩子放下剪刀,可是孩子怎么也不肯。于是她急中生智,想起孩子爱吃苹果,便急忙给孩子拿来一个苹果。孩子一见,便放下剪刀,伸手去拿苹果。就这样,母亲用一个苹果“换”回了孩子手中的剪刀。”我很佩服这位母亲的机智,由此也深受启发。比如自己以前硬性要求孩子少看电视,却忽视了给孩子“换”件有意义的事。

三、太看重孩子的考试结果,却忽略了成长过程的美丽。有时候,孩子成绩不理想,就失望、焦灼、发脾气,终止孩子看电视的权利。是非常片面的,也是很不理智的,这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孩子的未来可以在我们的潜移默化中铺就。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必须每天接受大多数同龄孩子所接受的生活信息。比如看动画、玩球、游戏等。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干涉,而要引导有方。

四、进行“听话式”的教育,很少尊重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总是刻意追求孩子是否听话,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建议,这就势必会压制孩子探索的欲望,压制孩子的求异思维,压制孩子的创新意识萌芽,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人,没有独立意识,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个性,也就意味着缺乏缺乏创造,意味着思维会了无生气。所以应该“解放孩子的大脑和双手,给孩子流出空间让她自己去思考和创造。”

五、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去比较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恨铁不成钢。这种心理会更多地埋没孩子的优点,无限放大孩子的缺点,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是非常不利的。正如书中所说“孩子没有自信,如同一个人的了软骨病,是难以站立起来的”。孩子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会遇到无数的困难、挫折乃至失败。因此,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就很难正确的应付。一个人的成功,既要靠能力,又要靠机遇,无论是发展能力还是抓住机遇都需要自信作为支撑。所以要从多角度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去赏识孩子,帮孩子高高树立起自信的风帆。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并且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艺术,这是《教育的力量》给我最大的启示。

肖川《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5篇范文)

暑假里我认真读了宋洪昌撰写的《教育的力量》一书,使我得到了心灵的震撼。原来身为人师的我,在家庭教育中不自觉的走入了一些误区。整个暑假,我在反反复复的研究书中的每一个案例,然后认真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还说:“巧言令色,鲜仁矣。”这就是说,在德育工作中老师必须遵循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人们都追求言语的说服力,但我们一线的教师始终不比那铜牙铁齿的辩客,思想品德教育更应当追求。但一个人的言语究竟有多大的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教育的力量信息

  •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5篇范文)
  •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5篇范文)83人关注

    暑假里我认真读了宋洪昌撰写的《教育的力量》一书,使我得到了心灵的震撼。原来身为人师的我,在家庭教育中不自觉的走入了一些误区。整个暑假,我在反反复复的研究书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