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7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16 12:00:02 查看人数:74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599字 8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52人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585字 7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34人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1898字 20段 7分钟 11分钟 15分钟 227人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1374字 7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78人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729字 5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07人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592字 7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73人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464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92人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52位用户喜欢。

生命与文明的最终奥义——题记

阅读了《自私的基因》一书,我受益匪浅。该书的作者道金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别具一格的观点不动声色地揭露了生命的本质,回答了人类存在的意义。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我们习惯认知的观点——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基因为了延续自身所利用的机器。最初,我带着好奇心和半信半疑的态度读了下去,最后才觉得震撼与惊奇。我折服于作者强大的联想和滴水不漏的解释。

道金斯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事实上是一种亲代投资,是基因为了延续自身,控制亲代对子代进行抚养。而两性之爱,则是生物为了用有限的亲代投资抚养更多的子女,以保证基因的延续,所以利用异性的亲代投资,抚养现有子代。

但是,人类恰恰是自然中标新立异的群体,我们由于文化的因素,不完全受制于基因。我们会收养与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会不顾一切地爱一个人,会在子女的文化教育上付出巨大……我觉得,也许正因为文化,人类才能够约束自私的本性,人类才有了七情六欲,有了比生存更高的追求,才变得与众不同。

这本书带我深入了解了生物的行为动机,基因的强大控制力,人类的生而不凡。我惊叹自然的精妙,生命的精妙,更惊叹人类的伟大。它是我生物学习的启蒙书,让我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人类是自然进化的奇迹。我们因基因而存在,因基因而生活;因文化而不同,因文化而进步。这两者推动着我们人类从过去走向未来,从平原走向顶峰,从当下走向未知的终点……

《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4位用户喜欢。

阅读了《自私的基因》一书,我受益匪浅。该书的作者道金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别具一格的观点不动声色地揭露了生命的本质,回答了人类存在的意义。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我们习惯认知的观点——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基因为了延续自身所利用的机器。最初,我带着好奇心和半信半疑的态度读了下去,最后才觉得震撼与惊奇。我折服于作者强大的联想和滴水不漏的解释。

道金斯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事实上是一种亲代投资,是基因为了延续自身,控制亲代对子代进行抚养。而两性之爱,则是生物为了用有限的亲代投资抚养更多的子女,以保证基因的延续,所以利用异性的亲代投资,抚养现有子代。

但是,人类恰恰是自然中标新立异的群体,我们由于文化的因素,不完全受制于基因。我们会收养与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会不顾一切地爱一个人,会在子女的文化教育上付出巨大……我觉得,也许正因为文化,人类才能够约束自私的本性,人类才有了七情六欲,有了比生存更高的追求,才变得与众不同。

这本书带我深入了解了生物的行为动机,基因的强大控制力,人类的生而不凡。我惊叹自然的精妙,生命的精妙,更惊叹人类的伟大。它是我生物学习的启蒙书,让我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人类是自然进化的奇迹。我们因基因而存在,因基因而生活;因文化而不同,因文化而进步。这两者推动着我们人类从过去走向未来,从平原走向顶峰,从当下走向未知的终点……

《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98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27位用户喜欢。

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命的意义——读《自私的基因》有感

你认为你是有灵魂的个体吗?如果你的答案是“没错,我是一个有灵魂的个体”,那么不妨读读理查德·道金斯先生的《自私的基因》

在上世纪60年代末,达尔文的《进化论》受到了来自科学家的质疑。这些质疑都十分致命。《进化论》中共涉及了两套理论体系:无用的器官会用进废退;自然选择促使基因加速筛选。前者在《进化论》成书后不久就被推翻,而后者则成为了进化论的根基。

剩下的“自然筛选”看似天衣无缝,但是问题却同样显而易见:自然选择到底在选什么。

达尔文的观点认为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做筛选,对自身无利的因素会被种群设法铲除。但自然界中违反这一条例的例子比比皆是:狮子会在夺得狮群统治权后杀死小狮子;鞭蝎在遇到同类后会立即设法杀死;在资源有限的环境里科莫多巨蜥会杀害同类;人类之间会发动战争。这,便是否定达尔文观点的铁证。

那么自然选择的单位到底是什么呢?另一个著名的观点认为自然选择应当以个体为单位,个体间会不惜与同类竞争来争取自己的生存机会。然而反例同样存在:鲟鱼会为了产下幼崽牺牲自己;剑尾蛛会在产下幼崽后将自己的内脏化作养分;母亲会付出生命保护孩子。这,便是否定个体选择论的铁证。

想必看完我对前两种观点的说明和对其错误的指出,你对“自然选择单位”的答案也呼之欲出了,这便衍生除了《自私的基因》的核心观点“自然选择的单位是基因”。

那么《自私的基因》就天衣无缝了吗?没错,这是一套真正天衣无缝的理论,至少目前无人可以动摇。

我们应该先弄清楚基因和躯体的关系。很多人认为基因是肉体的载体,但事实上,我们的肉体不过是基因用来延续自己的工具罢了。

想象一下在原核生物为主的年代,一堆脱氧核苷酸在漫无目的地自我复制,最终凝聚成了一块聚合物——dna。dna的大部分结构相同,但其中有不同的碱基,这些碱基构成了相对稳定的生物大分子,而其中碱基的不断复杂化也催生了意识的诞生。在漫长的岁月里,那些有求生欲的dna抢占了大多数资源,使得其他dna无法摄取能量进行自我复制,于是“自私”便写进了生命的源代码中。

资源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在毁灭了没有求生欲望的dna后,剩余的dna开始相互竞争,最终催生出了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就好比一个人坐在汽车里,控制着汽车让自己快速到达终点。而这个司机便是dna。dna在复制自己的时候偶尔会发生错误,从而改变“车”的形态。而dna中还有的片段决定了复制错误的概率。虽然错误的复制一般对生物有害,但那些dna继续复制下去就会消失,而优秀的复制错误则会被保留。不难看出突变错误发生的概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的演化速度,因此增加突变概率的dna片段通常会被保留。在5.5亿年前的寒武纪,某个堪称完美的突变出现了,它改变了生物的整体演化速度,于是催生出了动物界。再往后便是动物界之间的博弈……

理论基础让《自私的基因》很快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了学界主流。那么利他行为又该怎么解释呢?这不是违反了自私的基因吗?

我们已经知道,肉体是基因繁衍的工具,那么所谓的利他行为其实并不是利他行为,它只是被赢藏的利己行为。这又是为什么呢?

假设有一个史前人类部落,其中的所有人都不会顾及他人,那么如果一个损人利己的个体出现,那么他便很容易生存下去。但如果其他成员注意到了他的行为,他可能会被逐出部落,从而丧失生存概率。从上述例子可以得出“自私的基因”有利于个体生存,但明显的“自私行为”会降低生存概率。那么经过20万年的筛选,没有“自私基因”的个体会被淘汰,“过于自私”的个体也会被淘汰,那么剩下的便是那些善于利用“利他行为”来掩盖“自私行为”的个体了。所谓的大义真的存在吗?

对于“肉体只是dna的繁衍工具”这条理论,很多人认为有些过激,但事实正是如此,如果对动物界的溯源任无法说服你,那么不妨来看看事例。

在大洋洲的群岛上,生存着一种叫做鹿豚的动物,在老年时期,它们的獠牙会过度生长,直到刺穿头骨。

没错,一个没有生殖力的个体会收到dna的命令快速死去,那么为什么人类到了48岁左右就会失去生殖能力,却会继续存活呢?这还要归功于人类复杂的家庭。在一个个体步入老年后,他虽然无法继续生殖,但可以保护自己的后代,也就是自己基因的后代。但总有一天这副躯体会彻底腐朽,成为一个植物人。到了那时候,他对基因而言便失去了任何利用价值,基因便会给予他死亡的命令。

你可能会觉得我看一本上世纪的科普书能得到这样骇人的结论实在危言耸听,但正是因为有这些耸人听闻的观点,才会催生出科学的新鲜理论。

我们应当接受亘古不变的事实:人类本无灵魂,基因控制我们的存亡,基因就是我们的控制者。

我常幻想着有一天,所有人都接受了生命的真谛,接受了基因对我们的控制,但如果那一天真的带来了,我可能会更怀念曾经的诗和远方,甚至忘记这一切都是基因的指令。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7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78位用户喜欢。

如果认真读完这本书,并且理解一些概率和统计基础的人,是不会过分地批评它的。我读的是三十周年珍藏版,有一些增补的内容,作者一再强调,“自私”、“目的”、“竞争”这些拟人化的描述,并不是说基因真的像人一样拥有这些信念,而是从结果和单纯的行为上看,对于不存在人类社会这般复杂文化的生物而言,两者似乎是等效的。即便是人类,很多天性也可以追溯到进化史上的前人类时期。尽管我认为这样过于科普的写作方式有其弊端,但是这不妨碍作者的“洞见”。

自达尔文以后,关于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有很多竞争的观点,而基因的维度之所以如此关键,因为它几乎是唯一代代相传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不同基因之间通过其宿主或者说“表现型”进行相互作用(我不想用“竞争”这个词)。也就是说,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哪个基因可以使得其主人有更高的几率产生更多适应性强的后代,那么通过一代代统计学效应的累加,它就会繁荣。这就好像传销的扩散一样。限制它的则是与它起不同效果的等位基因,通常情况下它们会形成平衡。这个过程如果拟人化地表述就是:这些基因为了自身更多的存续,而影响甚至操纵着宿主的行为。(是不是听起来有些惊悚?)

阅读过程中偶尔会陷入沉思——这种拟人化与其客观行为的重叠,究竟只是一种巧合,还是说所谓“意图”这种心理现象不过是一种幻想呢?

《自私的基因》所说的这种观点,必须放在由代际遗传而产生的统计上的累计效应来理解,如果要用来解释人类的行为,还要加上所谓“文化基因”(meme)的维度,但即使这样,生物性基因在人类行为中依然效果显著。而这一切,在将来很可能会改变。crisper这种高效的基因剪辑技术的出现,预示着未来,人类将全面进入基因编辑的"时代——一方面是修复成年人的生理损伤,另一方面是编辑婴儿的基因以实现“超人类”。有人会说,现在这个技术只是婴儿期,有一大堆技术瓶颈,还有繁杂的伦理问题,今天不是连转基因作物都有数不清的人在批判吗?但是要知道,它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从根治各种绝症、遗传病到改善基因,中间只需要跨过一小步。而且人类从很久以前就开始进行动植物育种,这就是不自觉地在改变基因了,而现在盛行的产前预检,其实就是筛查并提前清除遗传病。

表面上看,人类如果不意外灭亡(诸种存在性灾难果只是导演的臆想,在今后的几百年中出现的概率不见得很高),那么人类终将赢来一个“基因”时代,而我认为这似乎恰恰是基因时代的终结。借助道金斯的工具来分析,首先,在一个“超人类”已经很普及的社会,生殖遗传对于基因的延续来说已经不再必须了,基因有了新的“出口”。子代的基因不是从父母处各取1/2了,如果改造得很多的话,那父母和子女间的天然联系,就比今天淡了很多,父母自身可能非常长寿,自己的生命有了更多自由和价值;其次,很可能一个精子加一个卵子的组合模式也不是必须的了,可以从几个人身上各取一部分基因,或者干脆从基因库里抽调大量基因加入进去。这就导致,我是否把自己的基因遗传给我的后代,对于这些基因本身的繁荣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一个次大规模的编辑,完全可以瞬间扭转基因库中的排行榜;最后,甚至那种原始的遗传冲动也可能从基因库中被抹除。

在这种时候,基因库、遗传这样的概念已经过时,那基因的时代也就结束了,那时如果还存在“竞争”,必然是在一些更高层级、更抽象的层面上了,其可能性甚至超出今日想象的边界。我不愿意简单地用今天的思维和道德去判断那样一个社会,因为这些东西本身就是不断迭代的。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500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07位用户喜欢。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800字

读罢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我陷入了沉思,《自私的基因》中充满想象力。我开始体会到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我们知道基因不会思想,但由这些基因所创造的我们不仅可以理解我们自身,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摆脱它们无声无息的控制。正如作者所言:“让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义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去吧!因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让我们懂得我们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因为这样我们至少可以有机会去打乱它们的计划,而这是其他物种从来未能希望做到的。

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用自达尔文以来所创建的进化的生命观,揭示出生命世界里那使人无法认知的秘密,使我们能够穿越千变万化的具体生命形式而直指秘密的核心。他颠覆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也开启了另一道完全不同于先前认识得自然界之门。现代生物学告诉我们,就算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事实上也无法真正延续我们自己。我们的.身体只是一群彼此协同也勾心斗角的基因暂时构建以延续它们生命的机器。

《自私的基因》描述了大自然中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本文语言简明通俗,妙趣横生使人一读就懂,妙趣横生。结构安排的也非常合理,逻辑性很强,不会那么繁杂让人云里来,雾里去的。文章中提出的: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人类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我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将对我们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了解和认知自然界是相当重要的。

读完这本书给我留下的沉思就如书中所说: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73位用户喜欢。

生命与文明的最终奥义——题记

阅读了《自私的基因》一书,我受益匪浅。该书的作者道金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别具一格的观点不动声色地揭露了生命的本质,回答了人类存在的意义。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我们习惯认知的观点——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基因为了延续自身所利用的机器。最初,我带着好奇心和半信半疑的态度读了下去,最后才觉得震撼与惊奇。我折服于作者强大的联想和滴水不漏的解释。

道金斯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事实上是一种亲代投资,是基因为了延续自身,控制亲代对子代进行抚养。而两性之爱,则是生物为了用有限的亲代投资抚养更多的子女,以保证基因的延续,所以利用异性的亲代投资,抚养现有子代。

但是,人类恰恰是自然中标新立异的群体,我们由于文化的因素,不完全受制于基因。我们会收养与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会不顾一切地爱一个人,会在子女的文化教育上付出巨大……我觉得,也许正因为文化,人类才能够约束自私的本性,人类才有了七情六欲,有了比生存更高的追求,才变得与众不同。

这本书带我深入了解了生物的行为动机,基因的强大控制力,人类的生而不凡。我惊叹自然的精妙,生命的精妙,更惊叹人类的伟大。它是我生物学习的启蒙书,让我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人类是自然进化的奇迹。我们因基因而存在,因基因而生活;因文化而不同,因文化而进步。这两者推动着我们人类从过去走向未来,从平原走向顶峰,从当下走向未知的终点……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92位用户喜欢。

基因在亿万年的进化长河中厮杀幸存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懂得竞争和争取,自私只是一个比喻。基因才不懂得要存活下来自己必须得做什么,必须得拥有什么条件,得适应什么环境,存活就存活了,那些亿万年来死亡消失的基因连自己败在哪里都不会知道,就像这些幸存下来的基因也不会知道为什么偏偏是自己得以幸存,或许,只是一个很随机很偶尔的机遇。自私只是一个比喻,人类的比喻。

很喜欢作者的这种表述方式,喜欢他谈论这些东西的口吻。喜欢他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在用一个人们的都很喜欢都很容易理解的比喻来阐述基因的不自觉无意识无目的性。喜欢他有时候得费力的向我们说明,些些的矛盾我在会意的时候往往内心里是充满笑容的。

作者用自私这个比喻想要表达的却和自私这样一个人类术语完全相悖的理念。有时候我看着这些矛盾的表述不禁佩服起作者来。正如作者所说,他只能用这个我们都能理解的比喻来做这次阐述,所以,这个标题很恰当却又很不恰当。

其实读完这本书是和dm巴斯的进化心理学混着读的,读完还是有些想法的,只是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也表达不出什么。不过相信以后会有机会的。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600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7篇范文)

阅读了《自私的基因》一书,我受益匪浅。该书的作者道金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别具一格的观点不动声色地揭露了生命的本质,回答了人类存在的意义。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我们习惯认知的观点——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基因为了延续自身所利用的机器。最初,我带着好奇心和半信半疑的态度读了下去,最后才觉得震撼与惊奇。我折服于作者强大的联想和滴水不漏的解释。道金斯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事实上是一种亲代投资,是基因为了延续自身,控制亲代对子代进行抚养。而两性之爱,则是生物为了用有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自私的基因信息

  •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7篇范文)
  •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7篇范文)74人关注

    阅读了《自私的基因》一书,我受益匪浅。该书的作者道金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别具一格的观点不动声色地揭露了生命的本质,回答了人类存在的意义。道金斯在《自私的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