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7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23 10:30:03 查看人数:60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700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23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教师读后感 687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03人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6985字 51段 24分钟 38分钟 54分钟 149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1496字 9段 5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07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后感 1606字 10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277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660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25人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3763字 28段 13分钟 21分钟 29分钟 161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0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23位用户喜欢。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一个多月前,学校为我们每位教师购买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刚开始读也没觉得太特别,随着读的越多,越来越被吸引。这就是名家的魅力吧,更是让我认识到:用心做教育才是我们教师最好的选择。

李希贵老师就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着想。他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只是我们通常的做法无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来应该多想想再采取行动,却可能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相信读过这本书的都还记得一则名为《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的故事,它对我的触动很大。故事是这样的:在课间有学生用手机播放音乐排练舞蹈,一名学生在飞快跑过时顺手牵羊,把手机捡起来揣兜里走了。正好被李老师看见,现场抓住还是假装没见呢?最终在操场见到了真人,并完美解决了此事。学生丢东西,这样的事情我也经历过,不过是费了很大周折才解决事情,却又丢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虽然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孩子要多一份宽容,我却在遇到事情时解决的依然是不那么完美。

不断地阅读,我明白了十多年来,学习过远处的扬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白潭中学,近处的学校也去了好多,其结果都不尽如人意,那是因为看到的听到的只是别人的成果、经验,而我们没有过多地关注、体验教育的过程,感悟名师的内在文化底蕴。

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但是一定会坚持用心读下去,最后借李老师的一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来激励自己:作为教师必须善于发现,有一颗敏感的心,而这种敏感来源于我们内心的爱和责任感。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关乎国家未来,作为老师我责任在肩。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教师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3位用户喜欢。

一个多月前,学校为我们每位教师购买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刚开始读也没觉得太特别,随着读的越多,越来越被吸引。这就是名家的魅力吧,更是让我认识到:用心做教育才是我们教师最好的选择。

李希贵老师就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着想。他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只是我们通常的做法无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来应该多想想再采取行动,却可能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相信读过这本书的都还记得一则名为《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的故事,它对我的触动很大。故事是这样的:在课间有学生用手机播放音乐排练舞蹈,一名学生在飞快跑过时顺手牵羊,把手机捡起来揣兜里走了。正好被李老师看见,现场抓住还是假装没见呢?最终在操场见到了真人,并完美解决了此事。学生丢东西,这样的事情我也经历过,不过是费了很大周折才解决事情,却又丢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虽然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孩子要多一份宽容,我却在遇到事情时解决的依然是不那么完美。

不断地阅读,我明白了十多年来,学习过远处的扬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白潭中学,近处的学校也去了好多,其结果都不尽如人意,那是因为看到的听到的只是别人的成果、经验,而我们没有过多地关注、体验教育的过程,感悟名师的内在文化底蕴。

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但是一定会坚持用心读下去,最后借李老师的一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来激励自己:作为教师必须善于发现,有一颗敏感的心,而这种敏感来源于我们内心的爱和责任感。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关乎国家未来,作为老师我责任在肩。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教师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85个字,有5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4分钟,朗读时长38分钟,慢速需要54分钟,有149位用户喜欢。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1

无意中看到《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是被作者吸引的,此书是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校长所写,再看书名《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品读了李希贵校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以来,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贵校长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校长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得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校长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2

在图书室寻找良久,突然一本书的书名闪入眼帘——《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别致的名字啊!我毫不犹豫地借了过来,事后才知道,这本书就是教育局推荐的100部教育书籍中的一本。

我如饥似渴地读着,一章“寻找语文原生态”的章节引起了我的关注。

在书中,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的学生给他正在高三的朋友写来了一封信,介绍了学习方法。信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数学、外语、历史等学科的学习方法,但谈到语文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语文呀,你可千万不要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课上搞的那一套统统不顶用。看到这里,我的心头好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们辛辛苦苦是为谁做嫁衣裳啊?

同时我想到了自己读师范时上文选课的情景:因为受小时候自己喜欢吃甜食的习惯,牙齿经受不住蛀虫的侵蚀,疼得十分厉害。没想到,补牙还不是那么轻松。要先洗干净,再除垢,最后才能补。时间整整花了三个星期,因为周六、周日医院也没有上班,所以我都只能选择上课的时候去,由于自己的数学基础差,于是,我都选择文选课的时候出去补牙。更没有想到的事是,全班三次都考85分以上的就只有我一个人。当时就觉得很奇怪,自己没有认真听,怎么反而考的最好呢?看到书中这位同学的话,心中似乎也有同感。可能语文老师要死要活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一点用都没有。

那应该怎么学习语文呢?不先急着说答案,先举两个例子:一个读初一的李大伟和初四的王庆玲参加了当时的高三语文考试,结果是高三全年级的平均分是84.5分,李大伟考了82分,初四的王庆玲考了85分,这能说明什么?

唱歌是件让人很“舒服”的事,对于全天下以唱歌为职业或想从事唱歌这份职业的人来说,恐怕很少有用“舒服”二字来形容自己的这份工作或爱好的吧。但在20xx年3月26日星期三cctv第十三届青歌赛团体组复赛第七场的比赛场上,“阿鹏”,一位来自云南的原声态歌手,却用他最质朴最单纯的全身心的演唱风格,完美而透彻的诠释了他用“舒服”的感觉来演唱的他家乡的民谣,在充满蓝色灯光的舞台中央,他就像是一个歌唱精灵,瘦小的身躯却蕴藏着无限的激情,随着歌曲的发展,他的歌声由倾诉般的低吟渐渐变得激情缠绵,其间迂回婉转情难自制,时而如鹿鸣马嘶,时而如虎啸龙吟,直至高亢嘹亮,婉转入云……那种酣畅淋漓、激情迸发的演唱,牢牢抓住了每一位看到他的人的视线,掌声在阿鹏结束他的演唱数秒之后才猛然爆发,观众们已随着他的演唱完全忘记了自我,意犹未尽,真想再继续听下去,而阿鹏接下来说的“唱歌是件很舒服的事”这句话让大家更觉他的朴实和可爱。阿鹏用他最直接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一名歌者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唱者要唱得舒服,听者才听得舒服。没有经过正规严格的训练,没有经过名家悉心的指导,他凭什么拿走了这么高的分数,他凭什么打动全国这么多听众的心?

第一个例子说明,学生受老师教育时间的长短与学生的成绩并没有直接成正比,第二个例子说明没有经过名家指导的“土包子”照样可以“唱歌”。

很多书中多言,“教育其实很简单”。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写过文章《简简单单教语文》,从两位大师身上我们也不难看出,语文的学习其实可以很简单。现在的语文标准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觉得,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一定是专靠老师教育才会有的,还可以是他们自己去广阔的语文天地里和社会生活中受滋养和熏陶的。比如,学生在与朋友、长辈、同学交流时的点滴感悟;或者是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电视媒体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滋养;亦或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积累的文学素养等等。老教育家前辈叶圣陶就曾明确地指出:“生活既教育”。我想当然也包括语文的教育吧!

在书中,李校长就明确地告诉读者们,学生语文的学习,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他是通过“语文实验室计划”和“自修楼里自主学习”来实现上述目标的,而且成果非常喜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显著提高,最主要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铺下了坚实的地基,让学生永远站在高处统领全局而立于不败之地。

李校长讲的是高中,那么教小学是否同样适应呢?我想应该八九不离十了吧!音乐尚且提倡原生态唱法,我们的教育为何还要舍本求末,弃简就繁呢?让孩子广泛地阅读,在他们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里,有着自己懵懂的感悟,在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中,有着自己对世事的评判和积淀。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曾说“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好读书”,也就是广览博读,正是学好、用好语文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我想,语文的学习,就让孩子自己鼓帆自己前行吧!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3

开学已经三周,常规性的东西早已贯彻给学生了,平时也有检查评比,可就是达不到预期效果。检查卫生时,总会发现位子底下有很多纸片。怎么办?“重症需用猛药”?

在周一的班会课上,我列举了一长串学生的名单,有意识的问扔纸次数最多的朱腾,“老师天天强调,你为什么还经常扔纸?”他脸红红的,半天才告诉我他不是有意的。又问了几个同学,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同学说,某某不捡拾地面(每一排都有一个学生专门负责捡拾),还有一些学生说,不知道纸是谁扔的`,找不到人……

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同学们的责任意识不强,好习惯还没有真正的养成。于是我从学校信息平台上检查记录的分数全校最低谈起,讲到了集体荣誉,讲到了好习惯的重要性。然后我的话锋一转,说:“有的同学不把老师说的话放在眼里,就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惩罚。大家认为要不要惩罚?”其实我这一问也就是走过场,果然,学生顺着我的意思说要惩罚。怎么惩罚,大家意见出现了分歧,一部分同学认为应该重重的惩罚,这样才能长记性,比如,凡是扔纸抓住以后,先写500字检讨,在罚扫一星期的楼梯。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不要太重,完成不了,等于没有惩罚。少数孩子没有表态。

这里大概就有三类学生,一类习惯很好,从不乱扔纸,一类不太好,偶尔扔纸,没表态的学生大部分习惯不好。我虽然不赞成重罚,但想到惩罚不重学生可能就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四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写作文,大概二三百字,怎么可能写到500字呢?)于是我跟学生说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不乱扔纸,你就不会得到惩罚,所以我们采用第一方案。

下完班会课,是学生扫地时间,紧接着上第四节小自习。我立刻就进行了检查。很不幸的是抓住了两个学生,一个是比较踏实能干的王梦莹,另一个是平时表现也很好的徐友虎。学生说,按我们的惩罚措施对他们俩进行惩罚。徐友虎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其实那只是一丁点纸,不注意的话是不会发现的。我在心里也替他们着急。于是我不动声色的向全班学生求情,说以他们俩当个例子,像他们这种情况就应该惩罚,至于他们俩这一次就不惩罚了。

第二天,教室卫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下课后甚至有学生拿笤帚去扫自己的责任区。

可是另一个问题来了,负责监督的卫生委员,每一天都会记录很多“乱扔纸”的学生。看来老师的话在孩子心中占有多么重的有分量啊!其实,我的本意并不在惩罚谁,只想制止乱扔纸的现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再说这么重的惩罚学生根本就完成不了。卫生委员怎么就不懂我的意思呢?我很着急,给卫生委员专门开了“小会”,把我的意思再一次表白,并且告诉他们可以给学生提醒,如果提醒没用再记不迟。

等到下个星期一又一次班会课时,两个卫生委员已经记了20多个名单了。怎么办?真的要惩罚这些学生吗?上个星期教室及卫生区卫生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学生差不多每个课间都要捡拾,作为班主任的我全都看在眼里,我怎么能忍心去惩罚他们呢?!可我们已经形成了规定,不按规定办,学生会不会认为我说话不算数,以后再说什么事学生会不会就不信服我了呢?看来我只能用缓兵之计,我告诉同学们说,第一、二组学生的名单放在办公室了,第三、四组等找到名单以后再一起惩罚。

当我走出教室的门,一个念头跳了出来,惩罚不是目的,我可以撒个慌,告诉同学们第一、二两组学生的名单丢了,这样就都不用惩罚了。同学们还不会说我说话不算话。

第二天当我这样告诉全班同学的时候,大家都兴奋的跳了起来。我说:“大家不要高兴的太早,这个星期还要检查的。”同学们纷纷点着头,一副准备好了的模样,我心中窃喜,这才是我要达到的目的。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4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由衷地佩服李老师的智慧与努力。这些都让我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最可宝贵的并不是他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而是有一个健全、发展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力量会使教师成长出一种爱和责任,正是这种爱心和责任心,才能够在专业上不断的促成教师的成长。在李老师的书中,我们所读到的他关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正是他的人格魅力在教学活动中的真实体现。在我看来,《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不仅仅是李老师教育思想和教学技术的总结,更是教师个人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典范。

现代社会的许多作者在著述立说中不免有些浮华,很少能看到李希贵这样的作者写出来的东西都源自自己的切身感受、生活点滴小事。也许正是因为此,此书的内容才显得有血有肉,给人毫无造作之感。比如他写道“爱书的爷爷”、“父亲和母亲”以及童年、青年时代的经历都给人一种亲切感!其中他总结给他的家庭环境给与他的影响总结道“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方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环境。失去了他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想一想我们每个长大成才的人无不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的影响。这给我的启发是在班级管理上一定要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的班集体,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李希贵老师说“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李老师做到了。“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李西贵老师的这句话更道出了我们教育的真谛。

很多来潍坊四中参观的人,问李希贵校长四中的“真经”到底是什么?李校长实在想不出什么“真经”,但有一点他还是蛮有体会的,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一位同行听了,若有所思地叫了出来:“噢,那就不简单!”

听完此话,我颇有同感。作为一位教师我们天天做着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每天督促孩子们遵守纪律,注意安全,走路要靠右边走……这些简单琐碎的小事构成了我们一天的教学生活。但是我们如果天天能够把这些小事游刃有余地做好,那我们就是一位称职的老师。

透过我们所做的这些简单的事情,我们就发现简单的工作中透射出的意义与不平凡。

我们让孩子们捡起随意丢弃的一张纸屑,看似一件小事,但是却让孩子拾起了一个美德,还大地一份整洁;让我们的孩子,工工整整地写好每一份作业,看似一件小事,却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为自己的未来增添了一份希望;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礼让,看似一件小事,却弘扬了我们的中华美德……一件件的小事,一个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无不诠释着这样一个道理:把简单事情天天做好,那就不简单!

其实这本书给予我的感动与触动是难以一一例举的,我认为人在年轻的时候,特别是年轻老师真的要多看书、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我想时间久了年轻教师自会不断成熟起来,更快的掌握教育规律,为园所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5

书中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记录了李老师在教学、教育和管理方面无数个真实、鲜活的案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也有充满遗憾的,书中的好多案例似乎就是你我曾经被忽略了的、或是有所疑惑的问题,他会像朋友、老师、长辈一样与你交谈,为你解惑,自然而然的与读者达成共鸣,非常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阅读与参考。读完此书,带给我的不仅是一顿精神盛宴,更多的是对自我发展、对自已的学生观、教育观的反思。

一、 反思自我发展。

自从教以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尽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也一定能做好的,但是仅此而已。在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上欠缺的太多,我没有合理的、阶段性的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导致了这几年来我只是重复性的、毫无创造性的工作者,把“自己”忘了。“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这段文章中,李希贵老师提出了“让每一个四中人都成为英雄”的口号,对老师提出了如下要求:每一学科都有1名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每一学科都有3名以上年级学科带头人……读到这里,联想到自已,我的触动很大,我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鼓励下,努力地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二、 反思我的学生观。

李希贵老师主张平等、民主的对待学生,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学习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他说“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他把校训“股份制”,开展了“给校训找100条理由”的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第一次”,组织了“学生十大自我锻造工程”,为学生修建了“自修楼”……所有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在校园里可以“自由呼吸”。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让学生服从学校及老师的管理,学生似乎也“基本认同”了这种管理模式,素质教育的提出,教改的推行,都没有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学生依然没有成为学习和成长的主人。究其原因,我认为,我们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而李希贵老师早早的便行动起来了,当一个个案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原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困难,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真正的去做这件事情。我告诉自己,作为音乐教师,更要放下包袱,循着李老师探索出的这条路走下去,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力。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部分来自市区,他们的欣赏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特长、爱好也各不相同。在常规的教学中,我往往会忽略了这种差异,选择统一的欣赏内容,“强迫”他们接受我所传递的知识,只用一把“尺子”就判定谁是音乐课堂上的“好学生”,这显然有失公平。在征得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后,我在欣赏内容的选择上照顾到了更多的学生,既有教材上的规定曲目,又有与之相关的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文学(美术)作品、影视音乐等等,大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欣赏需求。课外兴趣小组和合唱社团开展的各项艺术活动,也让更多喜爱音乐的学生有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我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发展空间,把认知、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做他们“自由成长”的引路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9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07位用户喜欢。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阐述李希贵教育思想的的一部教育著作,在又一次认真地阅读了文本以后,我第一个感受就是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在这部著作的“楔子”部分,李希贵先生先是细腻地描述了没有上过学的爷爷怎样教他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过程以及给他的感动,接着饱含感情地回忆了宽厚、沉稳、淡泊、豁达的父亲和个性强、效率高的母亲的生活故事以及给他的影响,然后就满怀感激之情地讲述了毛光瑞老师和王守忠校长给他的关爱和鼓励,接下来又浓墨重彩地记述了自己上学期间的阅读经历及成长体验,然后又十分坦诚地反思了在建筑社当会计时看不起农民工的轻狂和愧疚,最后还富有情趣地叙述了和真心喜欢读书的好朋友一起分享读书快乐的情境和友谊。

在文本中,李希贵先生给这部分内容拟定的标题是“不是教育的教育”。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标题!从表面上看,李先生描述的以上那些活动和事件大都不属于学校管理、德育教育、课堂教学和考试测评等学校教育的内容。可是,他在叙述那些“不是教育”的活动和事件过程中,却又巧妙地告诉了我们那些“不是教育”的活动和事件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和教益。在“楔子”部分的导语中,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我的长辈和亲友中没有人做教师,没有人懂教育。但正是不懂教育的他们,却以勤劳、善良、宽厚的品格无声地熏陶了我,为我奠定了做人的基础,让我能够自由自在地生长。”在写到家庭和父母亲的时候,他又深情地告诉我们:“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于是,我明白了:所谓“不是教育的教育”,其实就是生活教育;所谓生活教育其实就是李希贵先生在“楔子”部分描述的家庭生活教育、学校生活教育和社会生活教育。

同时,我也认为:李希贵先生之所以用“不是教育的教育”作为“楔子”部分的标题,或许就是为了启示我们,“不是教育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那么为什么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呢?在文本中,李希贵先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然而,他描述的那些关于生活教育的活动和事件,却给我们昭示了答案。

我认为,“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的第一个原因是生活教育是实实在在的真正的体验教育。正是在和睦、温馨的家庭生活中,李先生才真正体验到了爷爷和父母亲给他的关爱和影响,使他从小就享受到了尊重和皈依文化的快乐和幸福感;正是在紧张、充实的学校生活中,李先生才真正体验到了毛老师和王校长给他的关爱和鼓励,使他切实感受到了被欣赏的兴奋和自豪;正是在鲜活、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李先生才真正体验到了人性的弱点和劳动的艰辛,使他真正认识到了社会实践的价值和劳动者的崇高。正是因为拥有了以上这些实实在在的真正的体验教育,李先生才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兴趣,树立了信心,滋生了力量,在主动追求、提升和完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教育家。

我认为,“生活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的第二个原因是生活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自然而然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正是和睦、温馨的生活气息和爷爷、父母亲的善良、宽厚的性格潜移默化地养育了李希贵,才使他具有了沉稳、淡泊的性格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学校生活中,正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好老师的赏识和激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李希贵,才使他拥有了温文尔雅的气质和锐意进取的气魄;在社会生活中,正是工场劳动的艰辛经历和知心朋友的合作精神潜移默化地历练了李希贵,才使他富有了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正是因为拥有了以上这些潜移默化的自然而然的教育,李先生才在积极进取、干事创业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一个卓越的教师和校长。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06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77位用户喜欢。

“任何一个房子,都不能没有窗户。书之于人,犹如窗之于屋。而读书犹如开窗。”毕业后,很少拿起书本的我终日忙于工作,直到有一天看见这样一句话,心灵那股激流奔涌而出。身为一名教育者,如何能丢弃读书这一习惯?作为学校的领头人,我深感惭愧,于是重新拿起墨香书本,开始了我的读书旅程。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书名一看就很吸引人,“自由”、“呼吸”,万物生灵之本也,难道无生命的教育也须如此吗?如何让教育自由呼吸?李希贵老师用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感悟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答案。用心读完,真切感受到了李老师知识的渊博,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因此想谈谈几点体会:

一、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善于在实践中思考总结,常动笔头写体会。

我想李希贵老师也正是这样才有了今天的博学,才成为了一名教育专家。他善于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领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领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多么有哲理的话语!

在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同时,心灵被洗涤被陶冶,也是一种人生乐趣!不光要读,还要把读来的知识内化到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写反思和总结经验,李希贵老师正是这样做的。这让我很容易联想到一个人,萧山银河小学的章建平校长,在一次校长论坛交流中我有幸听了他做的报告,对我震撼很大,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有股文化底蕴以及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有灵气的话语才能给人心灵上的震撼与吸引。我也许不能达到如此之高的境界,但我至少在不断追求,也常常提醒我的团队要这样做,有了有效率的行动必然会有一些成就,哪怕成就如蚁般渺小。

二、要让学生幸福地学

新的课程改革让教育本身越来越人性化,老师的尊严与威严早不是从戒尺与严厉的训斥中而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如今的教育已不仅是对孩子进行知识的传达,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身心的培育与关注,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快乐地学习,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利于其终身发展的目的,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像朋友一样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唤醒、张扬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正如李希贵老师所说:“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然而在一切教育行为中,我们都不能忘记要给孩子幸福的体验,有的学校开展了以幸福教育为学校的特色或是亮点工程,或许正验证了幸福感教育的重要,让孩子在幸福的情绪中成长才是健康的教育模式。

举个李老师的教学事例:他在高密四中时,为了搞好成绩对学生“严”字当头。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叛逆。以致几个学生在周末偷偷爬墙外出打乒乓球被老师逮住训斥时,学生愤怒地喊出:“老师,除了学习,你到底还允许我们干什么?!”学生的反问,对李希贵老师触动很大。是啊,除了学习,我们还要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干些什么?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些学生不喜欢的事情?恰在这时,李希贵老师读到了那本《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渡过自己的一生。”

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老师在下课前问了一句:“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快乐吗?”当时觉得很有启发,是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应该是快乐的,这也是一种幸福吧!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让我们的孩子在爱与宽容下自由呼吸,幸福成长!愿与老师们共勉!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5位用户喜欢。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600字

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文章中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作者用最朴实的语言,每章每节的标题和内容无不折射出一个改革的实践家、一个创新的实践家崭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智慧,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大都是作者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的鲜活理念,揭示了教育的本质规律。

其中有文章《为孩子的思维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李老师列举了四位老师的课,并进行了分析,我感受颇深。能否为孩子们扬起思维的风帆,插上思维的`翅膀,才是教育者的天职,要给孩子们以想象的空间,思维的余地。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和人的天赋有一定联系,但基本上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在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老师一路走来,他走到哪里,阅读的种子就播到哪里。李希贵老师说:教育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书籍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学生在他相应的年龄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读的书,那是人生无法弥补的遗憾。应该让读书活动伴随孩子一生!从“爱书的爷爷”到“连环画的魅力”、从“每天10分钟”到“act语文教改实验”,从“千万不要上语文老师的当”到“文章是流出来的”,最后到“百万人家竞读书”,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李老师的这种教育思想,我从真正意识到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必须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读此书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索。很是为其中的先进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做法所深深打动与触动。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63个字,有2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3分钟,朗读时长21分钟,慢速需要29分钟,有161位用户喜欢。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1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由衷地佩服李老师的智慧与努力。这些都让我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最可宝贵的并不是他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而是有一个健全、发展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力量会使教师成长出一种爱和责任,正是这种爱心和责任心,才能够在专业上不断的促成教师的成长。在李老师的书中,我们所读到的他关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正是他的人格魅力在教学活动中的真实体现。在我看来,《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不仅仅是李老师教育思想和教学技术的总结,更是教师个人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典范。

现代社会的许多作者在著述立说中不免有些浮华,很少能看到李希贵这样的作者写出来的东西都源自自己的切身感受、生活点滴小事。也许正是因为此,此书的内容才显得有血有肉,给人毫无造作之感。比如他写道“爱书的爷爷”、“父亲和母亲”以及童年、青年时代的经历都给人一种亲切感!其中他总结给他的家庭环境给与他的影响总结道“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方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环境。失去了他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想一想我们每个长大成才的人无不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的影响。这给我的启发是在班级管理上一定要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的班集体,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李希贵老师说“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李老师做到了。“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李西贵老师的这句话更道出了我们教育的真谛。

很多来潍坊四中参观的人,问李希贵校长四中的“真经”到底是什么?李校长实在想不出什么“真经”,但有一点他还是蛮有体会的,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一位同行听了,若有所思地叫了出来:“噢,那就不简单!”

听完此话,我颇有同感。作为一位教师我们天天做着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每天督促孩子们遵守纪律,注意安全,走路要靠右边走……这些简单琐碎的小事构成了我们一天的教学生活。但是我们如果天天能够把这些小事游刃有余地做好,那我们就是一位称职的老师。

透过我们所做的这些简单的事情,我们就发现简单的工作中透射出的意义与不平凡。

我们让孩子们捡起随意丢弃的一张纸屑,看似一件小事,但是却让孩子拾起了一个美德,还大地一份整洁;让我们的孩子,工工整整地写好每一份作业,看似一件小事,却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为自己的未来增添了一份希望;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礼让,看似一件小事,却弘扬了我们的中华美德……一件件的小事,一个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无不诠释着这样一个道理:把简单事情天天做好,那就不简单!

其实这本书给予我的感动与触动是难以一一例举的,我认为人在年轻的时候,特别是年轻老师真的要多看书、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我想时间久了年轻教师自会不断成熟起来,更快的掌握教育规律,为园所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2

书中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记录了李老师在教学、教育和管理方面无数个真实、鲜活的案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也有充满遗憾的,书中的好多案例似乎就是你我曾经被忽略了的、或是有所疑惑的问题,他会像朋友、老师、长辈一样与你交谈,为你解惑,自然而然的与读者达成共鸣,非常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阅读与参考。读完此书,带给我的不仅是一顿精神盛宴,更多的是对自我发展、对自已的学生观、教育观的.反思。

一、 反思自我发展。

自从教以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尽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也一定能做好的,但是仅此而已。在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上欠缺的太多,我没有合理的、阶段性的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导致了这几年来我只是重复性的、毫无创造性的工作者,把“自己”忘了。“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这段文章中,李希贵老师提出了“让每一个四中人都成为英雄”的口号,对老师提出了如下要求:每一学科都有1名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每一学科都有3名以上年级学科带头人……读到这里,联想到自已,我的触动很大,我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鼓励下,努力地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二、 反思我的学生观。

李希贵老师主张平等、民主的对待学生,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学习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他说“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他把校训“股份制”,开展了“给校训找100条理由”的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第一次”,组织了“学生十大自我锻造工程”,为学生修建了“自修楼”……所有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在校园里可以“自由呼吸”。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让学生服从学校及老师的管理,学生似乎也“基本认同”了这种管理模式,素质教育的提出,教改的推行,都没有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学生依然没有成为学习和成长的主人。究其原因,我认为,我们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而李希贵老师早早的便行动起来了,当一个个案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原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困难,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真正的去做这件事情。我告诉自己,作为音乐教师,更要放下包袱,循着李老师探索出的这条路走下去,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力。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部分来自市区,他们的欣赏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特长、爱好也各不相同。在常规的教学中,我往往会忽略了这种差异,选择统一的欣赏内容,“强迫”他们接受我所传递的知识,只用一把“尺子”就判定谁是音乐课堂上的“好学生”,这显然有失公平。在征得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后,我在欣赏内容的选择上照顾到了更多的学生,既有教材上的规定曲目,又有与之相关的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文学(美术)作品、影视音乐等等,大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欣赏需求。课外兴趣小组和合唱社团开展的各项艺术活动,也让更多喜爱音乐的学生有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我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发展空间,把认知、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做他们“自由成长”的引路人。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3

开学已经三周,常规性的东西早已贯彻给学生了,平时也有检查评比,可就是达不到预期效果。检查卫生时,总会发现位子底下有很多纸片。怎么办?“重症需用猛药”?

在周一的班会课上,我列举了一长串学生的名单,有意识的问扔纸次数最多的朱腾,“老师天天强调,你为什么还经常扔纸?”他脸红红的,半天才告诉我他不是有意的。又问了几个同学,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同学说,某某不捡拾地面(每一排都有一个学生专门负责捡拾),还有一些学生说,不知道纸是谁扔的,找不到人……

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同学们的责任意识不强,好习惯还没有真正的养成。于是我从学校信息平台上检查记录的分数全校最低谈起,讲到了集体荣誉,讲到了好习惯的重要性。然后我的话锋一转,说:“有的同学不把老师说的话放在眼里,就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惩罚。大家认为要不要惩罚?”其实我这一问也就是走过场,果然,学生顺着我的意思说要惩罚。怎么惩罚,大家意见出现了分歧,一部分同学认为应该重重的惩罚,这样才能长记性,比如,凡是扔纸抓住以后,先写500字检讨,在罚扫一星期的楼梯。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不要太重,完成不了,等于没有惩罚。少数孩子没有表态。

这里大概就有三类学生,一类习惯很好,从不乱扔纸,一类不太好,偶尔扔纸,没表态的学生大部分习惯不好。我虽然不赞成重罚,但想到惩罚不重学生可能就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跟学生说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不乱扔纸,你就不会得到惩罚,所以我们采用第一方案。

下完班会课,是学生扫地时间,紧接着上第四节小自习。我立刻就进行了检查。很不幸的是抓住了两个学生,一个是比较踏实能干的王梦莹,另一个是平时表现也很好的徐友虎。学生说,按我们的惩罚措施对他们俩进行惩罚。徐友虎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其实那只是一丁点纸,不注意的话是不会发现的。我在心里也替他们着急。于是我不动声色的向全班学生求情,说以他们俩当个例子,像他们这种情况就应该惩罚,至于他们俩这一次就不惩罚了。

第二天,教室卫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下课后甚至有学生拿笤帚去扫自己的责任区。

可是另一个问题来了,负责监督的卫生委员,每一天都会记录很多“乱扔纸”的学生。看来老师的话在孩子心中占有多么重的有分量啊!其实,我的本意并不在惩罚谁,只想制止乱扔纸的现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再说这么重的惩罚学生根本就完成不了。卫生委员怎么就不懂我的意思呢?我很着急,给卫生委员专门开了“小会”,把我的意思再一次表白,并且告诉他们可以给学生提醒,如果提醒没用再记不迟。

等到下个星期一又一次班会课时,两个卫生委员已经记了20多个名单了。怎么办?真的要惩罚这些学生吗?上个星期教室及卫生区卫生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学生差不多每个课间都要捡拾,作为班主任的我全都看在眼里,我怎么能忍心去惩罚他们呢?!可我们已经形成了规定,不按规定办,学生会不会认为我说话不算数,以后再说什么事学生会不会就不信服我了呢?看来我只能用缓兵之计,我告诉同学们说,第一、二组学生的名单放在办公室了,第三、四组等找到名单以后再一起惩罚。

当我走出教室的门,一个念头跳了出来,惩罚不是目的,我可以撒个慌,告诉同学们第一、二两组学生的名单丢了,这样就都不用惩罚了。同学们还不会说我说话不算话。

第二天当我这样告诉全班同学的时候,大家都兴奋的跳了起来。我说:“大家不要高兴的太早,这个星期还要检查的。”同学们纷纷点着头,一副准备好了的模样,我心中窃喜,这才是我要达到的目的。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7篇范文)

“任何一个房子,都不能没有窗户。书之于人,犹如窗之于屋。而读书犹如开窗。”毕业后,很少拿起书本的我终日忙于工作,直到有一天看见这样一句话,心灵那股激流奔涌而出。身为一名教育者,如何能丢弃读书这一习惯?作为学校的领头人,我深感惭愧,于是重新拿起墨香书本,开始了我的读书旅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书名一看就很吸引人,“自由”、“呼吸”,万物生灵之本也,难道无生命的教育也须如此吗?如何让教育自由呼吸?李希贵老师用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感悟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答案。用心读完,真切感受到了李老师知识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信息

  •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7篇范文)
  •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7篇范文)60人关注

    “任何一个房子,都不能没有窗户。书之于人,犹如窗之于屋。而读书犹如开窗。”毕业后,很少拿起书本的我终日忙于工作,直到有一天看见这样一句话,心灵那股激流奔涌而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