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古文观止读后感(14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17 21:30:02 查看人数:67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古文观止读后感 664字 5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00人
古文观止读后感 2700字 19段 9分钟 15分钟 21分钟 143人
读古文观止有感 534字 9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06人
古文观止读后感 849字 11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31人
古文观止读后感 1136字 7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139人
读古文观止有感 583字 4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82人
古文观止读后感 1216字 7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25人
古文观止读后感 1529字 22段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84人
古文观止读后感 1722字 7段 6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133人
古文观止个人读后感 742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11人
古文观止读后感 657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69人
读古文观止有感 879字 4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10人
古文观止读后感 2914字 24段 10分钟 16分钟 23分钟 187人
古文观止读后感 633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40人

古文观止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0位用户喜欢。

我爱读书,尤其是爱读有营养,有味道的书。那,什么书有营养,什么书有味道呢?我认为吧,书中的营养是指书里蕴含的哲理,让读者读完之后可以在思想上前进一大步;书中的味道又是指作者的写作风格要独树一帜,不要太大众化,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如此说来,所谓“读书”,乃读者与作者的交流互动也!

即便书海茫茫,而且这样的书也是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来,《古文观止》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我们不妨分析分析:从纵向看,它记载了从战国至清各朝各代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读起来的时候,直让我感到我正驾驶着一艘小帆船,荡漾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横向看,《古文观止》兴趣的文章大都是散文。因为散文比较多,所以兼取了骈文。由此看出,这本书的体裁风格多样并别具特色,如书,论,碑,记等。实在是纵横交美的好文选。

在读《古文观止》之前,我和几个读过的朋友讨论过它。有个朋友告诉我,现在的文坛主要是现代文,而发扬了数千年的文言文却是日渐稀少,所以读《古文观止》没什么意思,既看不懂又没有趣味,随便翻翻即可。后来读的时候,我也算“感同身受”,但随着渐渐的"深入,我的心中好像枯涸的河道中涌出了一股小小的甘泉。到这股泉水逐渐溢满滋润我的心灵时,我豁然开朗:现代文是文章,文言文也是文章,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更何况,在那个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有多少道理交错纵横在其中,值得我们去瞻仰,去学习呢?

另外我提出一个建议,建议正在读《古文观止》的朋友慢点读,像品茶一样,静静地,缓缓地品,仅有这样,才能品出《古文观止》这杯热茶的香醇。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700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1分钟,有143位用户喜欢。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它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古文观止》中有大量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内容很多。汉朝旧臣李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陈情表》。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陈述不能应诏的苦衷。“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两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文章叙述委婉,情真意切,今天读来仍然感受颇多。虽然“父母在,不远行”在交通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已不再必要,但“常回家看看”仍然是长辈的期望,特别是在“自己需要”与“孝亲敬老”发生矛盾时,当代人是如何取舍的呢?

三、为政在于得民。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贵君轻,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观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左转?季梁谏追楚师》中写道:“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这是在神权盛行时代可贵的民本思想。《古文观止》的文章,大都为文人墨客所撰。他们有的是幕僚,有的是官员,还有的是“自由作家”。幕僚们“以文载道”,表达自己的爱民思想,并进而进谏君主为政得民最为普遍。著名的如唐朝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杜牧的《阿房宫赋》,借阿房宫之兴衰这一历史题材,极写秦始皇不惜民力的穷奢极欲,点名国家灭亡在于君主的失道病民,劝诫后人引以为戒。“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致万世而为君”。欧阳修身为滁州刺史,与宾客畅饮山水之间,一醉方休,其乐无穷,从侧面反映了他治滁期间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面貌。他写的《醉翁亭记》详述之。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士大夫们也予以鞭挞。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赋税的苛毒,表达了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众的深切同情。“熟知赋税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四、寄情山水心地宽。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起伏跌宕。作为最美散文,《古文观止》写景寄情的文章很多,表达了作者们面对成功与失败,超然出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北宋的苏轼,才华横溢,可却仕途坎坷,在老年的时候,离妻别子,孤身被贬往黄州,在潦倒不堪之时,月夜泛舟于赤壁之上,写下了名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明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也”!在人生最悲凉孤寂的"时候,苏轼寄情于山水,在微波粼粼的月色下体验人生,观照自然,旷达而洒脱。在物欲横流、精神荒芜的境况下,走向大自然,在山水间养神怡情、陶冶情操,也不失为安守精神家园、提升思想境界的方法。

总之,《古文观止》200余篇,以时代为纲,作者为目,阅读方便,查看快捷。所有文章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文章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篇篇脍炙人口、朗朗上口,篇篇说理明事、警醒来者。《古文观止》在它问世后的300多年里,成为最流行、最通俗、最广为人知、最有影响的古文选本,值得诸君放在案头,闲暇诵读,在美文中感悟人生,在美文中寻得智慧,从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

似乎从幼儿园起,老师们就会提及《古文观止》,相信我们很多人也记住了这个名字。只是真正研读过的人有多少呢,我也一样,要不是今次林老师给我们推荐、然后又预先买了几个版本供我们选择,之后再订购我们选择的版本,几次周折之后,终于拿到了这本属于自己的《古文观止》,自己喜欢的封面、喜欢的版式、喜欢的文字结构,再也没有理由不去拜读,不去了解它。

《古文观止》的编选者为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他俩是叔侄关系。据记载,吴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从孙吴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奇伟倜傥。他们二人才器过人,下笔洒洒数千言无懈漫,而他们想这些都是得益于之前祖先留下的古文读物,从而就想把这些文字发扬光大,书名取为观止,意在力图选编达到尽善尽美,无以超越。

这几周跟实验室的同学一起学习了前三卷的内容,总的来说这三卷在讲周朝衰退,春秋时期诸诸侯国的历史,文中涉及了不少的君王和大臣、大夫,我们暂且不去评论历史的好坏,人物的功和过,只从这些古文的形式上,语言精练、短小精悍、论说抒情、写景状物、众体兼备,就能体会出古人的智慧、才智。

子家、王孙满、齐国佐、子产他们的足智多谋、大智大勇,直到今天还是传为一段佳话,还是值得咱们学习借鉴。所以说智慧是无时空界限的,也是经久不衰的。有智慧还不足够,还得有胆量、有魄力,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讨论时老师的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古代时候是不分科的,无论哲学、政治、生态、地理等等,全部涵盖在了一起。我也觉得很有意思,不自觉的想把这些古文的内容给分分科,体会一下古人的见解和认识。首先,古人崇尚德仁孝民心贤才,得民心者得天下,当今社会,国家要求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三农问题,古人的智慧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印象最深刻的是展禽解释海鸟来居是海洋灾难的先兆,里革破鱼网进行强谏,进谏的方式借古讽今,可见古人那时已经对生态环境很重视。

漫漫历史长河,现在我们看待历史,我们也终将成为历史,我们改变不了社会发展,但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生命相对于历史太短暂了,好好珍惜,把握这短暂的生命,做自己想做的事、想做的人,加油!

读古文观止有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4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6位用户喜欢。

在这个充满意外的寒假里,我接触了一本古文书,名字叫做《古文观止》。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与父亲一起看的,有些句子我父亲也不懂,我们还是看着译文才理解文章的意思,到现在我能独自看懂几句了,这也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吧!

《古文观止》这本书里面有分先秦、秦汉、六朝、唐朝、宋朝和明朝几个部分。

而我最喜欢唐朝的一篇文章,名叫《杂说四》,他是韩愈写的,主要说的是这样的:

世界上有伯乐,有了这样的人之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很常见,但是伯乐却不常见,而这里是指有伯乐才能认出千里马,其他人都不行。正因如此,有些千立马就混在了普通的马中,而普通人根本就认不出来,所以这些千里马吃的是普通马的份量,而千里马每天都跑很远,就这样,千里马天天吃不饱,天天都要跑很远,最后他只能死在马厩中。

本文是采用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人们对千里马的无知,正因为人们的无知,千里马才死在了马厩中。这便是读书少、观察不仔细引发的悲剧。

看《古文观止》这这样的书可以明显感受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还可以看到古代诗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在这本书里,一个字就可以有许多种意思。

《古文观止》里有许多个古文小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每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别有一番风味,每看一遍就好像是在看一本新书一样。

读古文观止有感范文

古文观止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9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31位用户喜欢。

没有《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与争议,也没有《诗经》中的烂漫与自由,也非《离骚》的华丽与哀怨,更无唐诗、宋词的豪迈与缠绵,更非《庄子》的遥遥与洒脱,有那么一本书,她除却一切浮华,却将古人的智慧彰显,她就是《古文观止》。

这是一本选摘自周朝到明朝的优秀散文的结晶。书中选摘了《左传》、《史记》、《国语》、《战国策》、《三国志》中的精华。还收集了唐宋八大家的经典作品。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书籍。从一个教育者的眼光出发,我读此书的感想如下:

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我被魏征的忠诚和敢于直谏的精神所感动。其中,“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虚心纳下、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知足”、自谦自制、“慎始而敬终、”三思适度的思想使人受益非浅。

这些精辟而有警示意义的言论如一面镜子,使唐太宗从中照出了自身的瑕疵,从而创造了贞观之治。

我以教育者的眼光来看,也觉得同样有意义。“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警示着我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处理任何问题都宜三思慎重、客观公正。然而,人非神仙,难免不被自身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宽容,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们每个教师修身养性的警示牌。知足常乐,学会淡泊。面对众多行业的各种福利诱惑,我们的教师仍能坚守岗位,不动摇,不跳槽,仍能乐教,并终身从教。这也是一种品格。所谓“慎始而敬终”不过如此。

魏征是幸运的,他的谏言创造了贞观之治,为百姓赢得了一个盛世。

另一个忧国忧民的谋臣当推孔明了。他身逢乱世,却能以一人之智慧救蜀、治蜀,保一方平安。他忧国忧民,最终积劳成疾,郁郁而终。他所著的《出师表》使人倍感其爱国之心,赤胆之情。其以一人之心力,欲挡天下一统之大势,虽如螳臂当车,却忠勇可嘉。

相对而言,范仲淹的,《岳阳搂记》,那种彷徨与愁闷,爱国与国人,更深入人心。那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知被多少公仆用以自喻。他们或许和范仲淹一样,未曾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却从未忘记自己的职责。

因此,我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古文观止读后感800

古文观止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3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39位用户喜欢。

藏在古文中的美——读《古文观止》有感

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是在高一的时候,那时,同桌买了一大堆书,其中就夹杂着《古文观止》。那是我心想,这本书不就是一本全都是文言文的书吗?有什么好看的呢?于是便借来随手了翻了翻简介。可是看到文中的对书名的解释,我心中起了不屑之情。文中说,“观止”是称赞所见事物尽善尽美,无以复加的意思。这也未免太嚣张狂妄了吧!于是心中更生厌恶,连忙将它还给了同桌。

恰好,今年暑假要求每个人看一本书。不知怎么地,突然想到那本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古文观止》,心中突然生起好奇之意,我倒要看看这本书好在哪儿。于是,在好奇心驱使之下,我选择了它,也意想不到领略了它其中的美。

初买到这本书的时候,真是一个头两个大。不仅厚而且贵,还有里面都是令我烦躁的文言文,不禁让我有点后悔。懊悔地翻看了一眼目录,后悔立刻转变成了惊讶,因为我发现我竟然与《古文观止》有过几面之缘。《烛之武退秦师》、《桃花源记》、《师说》、《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没想到《古文观止》竟与我们的学习息息相关。渐渐地,心中升起一丝窃喜。原来,我拣到宝了!

翻罢,我便被它的美深深吸引住了。《古文观止》中尽是古文,摘录了自春秋至明末的名作222篇。有一些是劝谏论战的,有一些是赠与他人的,还有一些是表达志向的。从《古文观止》中,我不仅体会到了古文字里行间中的婉约含蓄之美,还领略到了从古至今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也以一些恶人的恶劣品质为为鉴,找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子鱼论战》中鱼敢取于斥责宋襄公的迂腐和虚伪,可见其勇敢、胆量与衷心;《吊古战场文》中韩愈通过对王承福的自食其力的赞赏,讽刺了那些尸位素餐、不劳而获的人。这些古文不仅教给了我知识,还让我学到了可贵的品质与精神。我真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

《古文观止》仿佛是一面通晓古今的镜子,既照出了优秀的精神,也照出了我们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更为我们指明了做人待物的方向。韩愈的《原毁》告诉我们,若世间人人都有“怠”与“忌”,则毁谤之风就会壮大,不信任的风气就会肆虑。如今网上谣言风云四起,不断地传播,不就是人们隐藏在心中的“怠”与“忌”吗?因为有了“怠”与“忌”,因为有了心中的不平和嫉妒,才会有谣言,才会使谣言如滚雪球一样不断传播,不对壮大。若是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心压制或克服“怠”与“忌”,那么谣言就不会出现,那么这社会也会更加干净、纯洁、安宁。所以说《古文观止》不仅是一本藏着深刻美丽的文选,也是一面找出了美与丑、善与恶的镜子,找出了人生与未来。

《古文观止》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描绘出从古至今的真实;《古文观止》如同一首曲折的乐曲,歌唱着从古至今的善恶;《古文观止》如同一个耀眼的玉石,镌刻着从古至今的美丑。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走进它,捧着它,读懂它,领略隐藏在其中的千年的美。

读古文观止有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82位用户喜欢。

这个月我看了古文观止这本书,有着深奥的道理,使我甚至有点看不懂虽然有译文翻译但我只用书下的解释来破解原文,有时侯看一片需要20分钟那时我看得头都大了,真得想放弃了,但每当我灰心丧气的时侯,妈妈总会送我四个字: 聊胜于无 因此我坚持在看这本书。

古文观止这本书运用了许多文焉文,讲述了殷商时期和西周时期的历史故事.文中运用了许多 《论语》《老子》《孟子》《墨子》……来生动得描古代故事。其中叔向贺贫令我映像十分深刻,使我终身难忘,文章讲述了韩宣子家境十分贫困,叔向知道了他的心思,却向他祝贺这令韩宣子疑惑不解。叔向举了栾武子等人的例子。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凡事只要能传播美德,遵纪守法各诸侯也能归顺于你。

的确在生活中的贫穷并不代表你的品德贫穷,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有益处的也能交到许多朋友,俗话说得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如果你很有钱但贪得无厌,违法乱纪,放利聚财,为所欲为,人家也不会理你,说不定还会讨厌你,不喜欢和你做朋友。我有一个叔叔,因为住在乡下,那个村很贫穷,盖得都是毛草房,每次下倾盆大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但他们有乐观的心态,白天大伙都去干活了,干得满头大汉也不觉得累,因为有了付出也就有了回报, 由于多年的操劳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心上磨出了几个厚厚的老茧现在他们都改上了三层小楼。我被他们的行动感动了。

心灵美,才能创造家的幸福。

古文观止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1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25位用户喜欢。

守望那跨越千年的文字

屋外大雪纷飞,屋内暖意融融,于这闲暇而又宁静的冬日,捧起一本《古文观止》,细细研读。

“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己。”作为一部收集了大量文言文巅峰之作的散文集,《古文观止》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可不谓之深。这些跨越千年的文字,洗去了,淡淡的铅华,留下了最纯粹的真谛,宛如一潭池水,静而流深。

看曹刿远谋论战,悟“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看晋假道伐虢,懂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道理;看烛之武退秦师。赞春秋人杰之高义忠国,这些人物温暖的文字,使文字变成的鲜活。

然而,真正温暖了整个冬天的,却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传承的情怀。一种不仅仅是爱国主义带来的骄傲与自豪。细细品读这篇篇文章,为所描写的人物之风骨所折服,为其宁愿身死,也要保全大义的情操所感动。跳脱出这些人物。感受到的是史官们求真务实的态度与殚精竭虑的辛苦。中华上下五千年,唯愿用一支笔来真实记录过往,让应该铭记的人物与应该传承的美德流芳百世。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今日的我们手捧着一本浸润前人心血的《古文观止》,心中的敬仰当油然而生。作为后人,我们所怀揣的,不仅仅是阅读经典的意识,还应该有勇于站在前人肩膀上继续努力的气魄。诚然,传承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而阅读经典,又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但是,其真正意义却往往不尽于此。“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书,古贤,古人……这些文化的积淀足以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滋养一个人的气质。与苏轼为伴,心中怀着的必定是风光霁月,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自我审视。与王羲之为伴,眼中所欣赏的必定是潇洒肆意的天下第一行书,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大彻大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渐渐地,一个、百个、千个人的气质变化了,而随着大多数人的气质变化,社会风气又将为之一变,甚至是一个时代也悄悄改变。这些,推其本源,在于阅读经典著作,在于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续。这种情怀,根植在代代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支撑着中华民族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饱经风霜跨越了千年的文字,与现代学生而言又似乎多了一层无形的隔膜。文言文相较于白话文多了些深邃,少了些直白。再加上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往往出现没有读过的《论语》《孟子》,却熟谙孔孟之道的情况。但是事实恐怕也不尽如此。正如叶圣陶所说:“有些书籍的实质和形式是分不开的,你要了解它,享受它,必须面对它本身,涵泳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就好比《史记》中记载了楚汉相争的史迹,单从历史角度看,它是会可被《中国通史》所代替。可从文学价值上看,《项羽本纪》是无论前人还是后人都无法作出可替代的珍品之作。这也正是《古文观止》获得极高评价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不难看出,阅读《古文观止》,阅读经典著作,是必行之事。

朱自清先生曾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文化。”倘若我们能够少份功利之心,多一份怡情之兴,于这漫漫冬日中手捧一本《古文观止》。去邂逅那跨越千年的文字,我相信,春光定会明媚,春花终会烂漫。

古文观止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29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84位用户喜欢。

以文观古——读《古文观止》有感

初读《古文观止》,是一个夜晚。

窗外的蝉鸣声断断续续响在耳畔,我捧了书,坐在明亮的灯光下,翻开书页的第一眼只觉得目眩,映入眼帘的皆是些生僻词句,浏览一番下来也不知所云。晚间的风慢悠悠的亲吻我的脸颊,吹散了蝉的歌声,也安抚了我急切的心,我整理思绪,重新品味这本书。这一次,书不再吝啬,它向我展示了烟云笼罩下一幕幕精彩的画卷。

卷一:宁葬鱼腹,不蒙尘埃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温蠖乎?”面对渔父“何不随波逐流”的疑问,屈原以此言此行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遥想当年,你也曾为楚国重臣,怀王亲信,只因小人妒忌之心,因一句“非我莫为”的谗言,连遭贬谪,最后免职流放。

你却从未因此怨恨过楚王,怨恨过这个国家,瑰丽的诗篇在你笔下流淌,优美的辞藻在你纸上凝聚,看那一字一句,一段一章,都隐含着你对楚王的担忧,对国家的眷恋。可最终你绝望了,你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死,从此,楚国再无屈原,那个才华横溢的三闾大夫,那个一心为国的浪漫诗人。

汨罗江水依旧不知愁苦的向东流去,两岸绿树也仍然年复一年的向上生长,只是少了一个人,他的理想、才华最终都付诸于一江东水,只有他满腔爱国情怀,与无尽江水一同,流经五湖四海依旧鲜活,流尽百世千年仍然不衰。

司马迁于传记尾声叹到:“以彼之材,游诸侯,何国不容?”在那些流浪的日子里,他会不会也曾这样想,如若可以再来,如若转投他国,现今他是不是在辅佐君王?或者已造就霸主,他将会同管仲晏婴一并于史书留名,为后世称颂。

可那还会是他吗?不是,不是了,那会是一代名臣,一位清官,但他不会是屈原,那个固执的忠君之臣,那个执着的爱国之子。

也许就在他投江以前最后一刻,他回望故土,回望一生,眼底几分留恋,几分解脱。

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我宁愿承受清白的痛、清醒的苦,也绝不放弃心中的理想和深爱的故土。

卷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初秋之夜,苏子乘一叶小舟,与友人同游三国赤壁战场。

“昔日曹孟德一世之雄,如今又在何处?何况我们这些像沧海一粟那样渺小的普通人。”友人感叹。

苏子却答:“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是啊,昔日曹操破荆州,下江陵,昔日周瑜雄姿英发,在谈笑间大败曹军,可如今他们身在何处?世事无常,天地间万事万物没有一刻不在变化,江水与明月也未能免俗,既然如此,又何必羡慕江月?如若江水日日如从前,明月年同昨夜,同存于世间的我们不也是一样,又何必哀叹感伤?

这世间有太多变化,也有太多不顺,太多烦恼,面对这种种,有人选择消沉,有人选择愤懑,有人放纵自我沉沦红尘,有人郁郁寡欢终此一生,而你呢,你在人生百变中依旧自得其乐,你在痛苦打击中依然坚持自我,也许是你的不动摇,你被迫离开京城,可你仍然不后悔,也许偶然沉醉往事,你道心中有悔有泪,暂且“哀吾生之须臾”,但往事于你如风般过之无痕,你很快又以充满积极的态度面对下一刻的悲欢,豪情的诗歌无声却有力的向读者倾诉着你的豁达乐观。

这才是你,即使仕途坎坷,即使不被欣赏,即使连遭贬谪,即使身陷困境,只要有清风可听,明月可赏,你也一如既往的可以获得乐趣。

人生当如苏子,即使身为蜉蝣,仍有天地般宽广的心胸,听江上清风,赏山间月色,不衰吾生之须臾,不羡长江之无穷。

古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其实,书中何止黄金屋?读古文,赏风物画卷,一读一赏之间,赤壁战场又换上一轮新月,即将又是一季变更与轮回;读文,知文人志士,文字在唇齿留香,我透过江面无尽的水雾,看到苏子倚小舟,高唱低吟,眼底蕴含无限释然与从容,;读古文,观王国更替,楚国大厦倾倒,过往种种烟消云散,观君主无能,宋朝偏安一隅,不复旧时荣光。

我读古文,以赏古代壮丽风景,学古人高尚品质,观朝代起落兴衰,晓悠悠历史,感事事因果,不亦乐乎?

古文观止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2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33位用户喜欢。

古文观止读后感600字

朋友小牛发来一片古文观止观后感,没时间细看,保存先,惊为天人。

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读书读人,要读经天纬地大文章,也要读气壮山河真丈夫。我钟爱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大家的拨瑟而抖动。

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儒风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如果此时弃老祖母而去又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上的优者来管理国家。如果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点可以肯定:李密是一个克己的光辉典范。

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与武昌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无独有偶,王勃的《腾王阁序》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同成千古绝唱。但细品下来却是两种人生轨迹。王勃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四杰之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传诵至今。且年少得志,14岁就被表为官。总觉得一个人太早的`成功要伴随一些苦果。当王勃在腾王阁上高呤“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两次获罪大致都与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轻有关。后一次获罪还连累到他老父被贬到南荒做县令,27岁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亲的途是溺水身亡。他的陨落和他的升起一样迅速,实在是令人心痛。范仲淹青少年贫苦,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庆历新政改革的主持者。而他写《岳阳楼记》的时候已经被贬出京,庆历新政宣告失败,正是人生失意的时候。然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丝毫不见潦倒之义,反而光华夺目,掷地有声,矍烁古今。虽寥寥不过数十字,竟胜似万卷诗书,那种心胸,那种情怀令无数英雄浠嘘不已。对王勃所能说的只是可爱,而之于范老先生却是高山仰止。

拜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和看了那部热播的电视剧(剧名我忘记了,只记得是陈宝国主演)之后,明朝一直被除数我认为是一个被奄割的时代。抛开外患不说,统治者的确是足够腐朽。能称上大帝的一个是洪武一个是永乐,但都残暴致极;碰到一个温柔型的,却是个玩主皇帝;玩主过气了,却来了一个不合作皇帝;就这么拖拉地过了几百年,终于迎来一个想励精图治的主,可是晚了,大清的铁骑和李自成的农民军夹得他在万岁山翹了辫子。然而在这么恶劣的社会环境下竟然不断出现一批铁骨铮铮的文人,真是令人菲夷。方孝孺先生算其中一个。最初认识方老先生的时候不是他那写得纵横阖捭的《深虑论》,而是“诛十族”。一介书生,手无束鸡之力,面对屠刀视死如归,抗节不屈,这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受到后人的无限赞颂。就其个人气节来看,历史上实在不多见,这正应了那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虽然灭他十族的的朱棣凶杀成性、冷酷无情,但征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在明朝诸帝中,其丰功伟绩恐怕无人能与之匹敌。被老先生视为知遇之君的建文帝未必有这么高的造诣。其实老先生的《深虑论》中也写道: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既然是天道,却偏又逆道而为。老先生在表现出无限智慧的同时又给自己挖了一个小坑,极带可爱的迂腐。虽然老先生的迂腐掺杂着一抹血色,但我仍称之为可爱。少了这份迂腐可能方孝孺也不再是方孝孺了,单凭那篇《深虑论》可能很难让人认识他,走近他,景仰他。

读书读人,或使人警醒,或使人振奋,或使人高尚,或使人坚强,得失寸心知吧。

古文观止个人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2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1位用户喜欢。

前几日,我把这本厚厚的《古文观止》给翻完了,这本书基本收录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朝的优秀散文。如果我们能从中吸收到一些营养,一定对我们的散文写作有一些提示和帮助。 我们常说散文之所以称为散文,是因为它结构较为松散。但是我发现在《古文观止》中的散文在结构上不仅不散,而且有一些共性。那就是大部分的散文从结构上入手,都可分为现状描述、提出问题、给出答案这三块。

一、现状描述

现状描述又被称为背景切入,特别在写事的时候,文章往往需要从时代背景入手,说明发生的时间、地点。出场的人物。比如,李密的《陈情表》,开头大段地描述自己的平生及祖母刘氏的亲情。看似好像是在陈述,其实是在铺垫。为中段提出辞官照顾祖母打下基础。还有《兰亭集序》和苏轼的《前赤壁赋》都有这种背景似的景物描述。为什么一定还有这种现状的描述,俗话说,高潮来的快,还得前戏好。如果你想要读者和你一起high。必须得让他人先进入你的文章,如果没有这些铺垫,那便是假高潮了。

二、提出问题

这部分是其实文章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并真正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文章不提出问题,而只有背景切入,那么就变成了纯粹的景区介绍。应该说,这世上所有的文章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他都逃不开一个东西——动机。人做事是需要一定的动机的,但是有动机不一定就能把事做成。如果我们做不成,我们就有了问题和冲突。文章便要去解决这些冲突和问题。

三、解决问题

这几乎是所有文章最为重要的地方。在第一部分完成了铺垫,第二部分完成提问之后,我们不能就这样把文章给我们的读者,这样是不负责的。三四部分的小短文,论往往站了大部分。解决问题的关键的是提出观点,观点的得出和证明需要通过演绎和归纳。

总之,现状——问题——解决,是写文章特别好的一种思路。如果文章更会有逻辑,每一层都带了一种问题意识。

古文观止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69位用户喜欢。

我爱读书,尤其是爱读有营养,有味道的书。那,什么书有营养,什么书有味道呢?我认为吧,书中的营养是指书里蕴含的哲理,让读者读完之后可以在思想上前进一大步;书中的味道又是指作者的写作风格要独树一帜,不要太大众化,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如此说来,所谓“读书”,乃读者与作者的交流互动也!

即便书海茫茫,而且这样的书也是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来,《古文观止》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我们不妨分析分析:从纵向看,它记载了从战国至清各朝各代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读起来的时候,直让我感到我正驾驶着一艘小帆船,荡漾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横向看,《古文观止》兴趣的文章大都是散文。因为散文比较多,所以兼取了骈文。由此看出,这本书的体裁风格多样并别具特色,如书,论,碑,记等。实在是纵横交美的好文选。

在读《古文观止》之前,我和几个读过的朋友讨论过它。有个朋友告诉我,现在的文坛主要是现代文,而发扬了数千年的文言文却是日渐稀少,所以读《古文观止》没什么意思,既看不懂又没有趣味,随便翻翻即可。后来读的时候,我也算“感同身受”,但随着渐渐的深入,我的心中好像枯涸的河道中涌出了一股小小的甘泉。到这股泉水逐渐溢满滋润我的心灵时,我豁然开朗:现代文是文章,文言文也是文章,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更何况,在那个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有多少道理交错纵横在其中,值得我们去瞻仰,去学习呢?

另外我提出一个建议,建议正在读《古文观止》的朋友慢点读,像品茶一样,静静地,缓缓地品,仅有这样,才能品出《古文观止》这杯热茶的香醇。

读古文观止有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10位用户喜欢。

鲁迅先生曾说过:“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读的眼光”。《古文观止》便是一部优秀的书本。

《古文观止》的编选目的是“正蒙养而裨后学”,即给青少年的我们提供一个学习文言散文的入门读物。孙洙在《唐诗三百首》的序言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如果读了《古文观止》中的此文章,一定会受益非浅。《古文观止》的选文是比较全面而又有重点的。从春秋到明末两千年之间都有作品入选,且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这部书既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又重视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的锤炼,把说理、记叙、抒情、写景熔为一炉,搜集了许多名篇。

《古文观止》吸取了前代选家之成果,其作品大都是比较优秀的,全书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色,这部书对一部作品与一位作家选择了可以代表其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篇章。它宣扬了当时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民主思想,以及反对重神轻民,反对当时一些流治者的荒淫残暴,昏庸无道。在这部书,它择取的有唐宋八大家之散文,是具有独特物思想与艺术风格的,其中,韩文气势磅礴,曲折自如,善于发不平之呜,又善于在论说中插入对人情世态的典型刻画;柳文能突破儒家的某些思想的禁区,充满了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对人民的同情,他的山水游记在写景中寄托着忧愤,意境幽深,语言精粹。欧文善于跌宕唱叹,一往情深,风神疏淡自然,语言流畅清新:三苏父子都善于纵横议论,特别是苏东坡的散文,思想活跃,立论新奇,境界开旷,前人有“韩潮苏海”的赞誉,语言也很清丽,像行云流水,流转自如,往往在散文中创造出诗意盎然的新界;曾恐之散文,立论平实,笔力沉着,论述如层层剥笋,在明清两代影响极大;王安石散文则以见解深刻著称,表现出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眼光。在从《古文观止》收集的《左传》文章中,描写出了战场场面和记叙外交政治家辞会,都是婉转曲折的文章。则第二特色就是对同一作品的不同体裁或不同作品的同一体裁从不同角度着眼在其书中,选文大多不是应酬之作,而是各具特色,情义并茂的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路温舒的《戒兄子严敦书》等。此书影响广泛。鲁迅说:“评选本子,影响于后来文章力量是不小的”。正是这书的作用。

读古文观止有感初中范文

古文观止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14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3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古文观止》读后感2700字

周郑交质这仍然是左传中的篇章。首先,国家档案中记载道:什么也没有!没错,隐公三年项下三之三的记录是:夏四月辛卯,君氏卒。根本就没提郑国什么事。然而吊诡的是,左丘明老先生就堂而皇之地在传三之三里讲了这么个故事。

郑武公和郑庄公(就是我们上里讲到的那个追杀弟弟钻地道会老娘的那个郑伯)都是东周的执政大臣,周平王指望着晋文侯、秦襄公、卫武公和郑武公这几位才成功地搞了搬迁活动,这几位自然觉得自己是功臣,怎么可能让别家兄弟来分一杯羹?于是周平王跟虢国国君西虢公眉来眼去的时候,郑庄公就跳起来跟周平王怼,平王当然耍赖皮,于是两家就各自拿亲生儿子交换人质,反正那时候王啊侯啊都挺能生的,有的是劫材拿来交换。但这些都没用,儿子可以再生,权力是不可能自己生的。这一年三月平王驾崩,郑庄公就按耐不住,四月就去抢周王家的麦子,秋天又去抢人家周天子家门口的谷子,两家就此结仇。

左传的评论部分主要是骂周平王,当着天子自己都没法用信和礼来约束诸侯,指望诸侯还把你当领导么?正经和正传就是这么多,走正常套路,大概也就到此为止了,那我们的不一样的读书笔记该怎么写?就成了大问题了。今天我们就剑走偏锋,讲讲这一段故事背后隐藏着的历史。

首先,郑庄公的爷爷郑桓公本来就是周厉王的少子,所以也是姬家的人,当着自己家王朝的大臣不算,想方设法到东边搞土地开发,硬是从东虢和郐国那里弄出了十里之地建起了郑国。

平王东迁一路跑啊跑啊,就跑到了郑国的西边停下来了,建了洛阳城堡又住了几百年。这就是郑国和东周的地理位置。

然后说虢国,这一国牌子可老,是周文王弟弟家传下来的,所以是周平王家的老亲戚。位置在今三门峡市。在洛阳的西边不远。虽然是小国,但是在历史上还留下了一点足迹。周郑交质的故事里虢国露了个小脸,另一个故事里就很惨了。那就是著名的唇亡齿寒,晋国跟虞国借道灭虢,回来的时候顺手把虞也给灭了。

然后说卫国,卫武公是卫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国君,主要也就是帮着平王搬家的功劳。位置在郑国的北边,跟洛阳还隔着郑国。祖上是周文王的九儿子康叔。今天的故事里没他的份,所以这里也就是顺便一提。

然后说秦国,秦国在平王东迁的时候可是出了血本,跟少数民族死磕,就贴着东周的西边落了脚,这时候还在老远的西边跟马背上的民族在练骑射呢。具体的故事大家可以去看大秦帝国这套书,保证你会被各种误导,但是秦国早期的历史还是大差不差的。

最后说晋国,晋国的历史比较有趣。重点说说。

晋国又是哪儿来的呢?晋国可是老牌诸侯,祖上一直可以上溯到周武王,周成王的弟弟,周武王的儿子,叔虞。

这里插播一条:叔虞建国也是有传奇故事的,话说周成王(就是有个大臣叫周公,吃一顿饭要吐三次,洗一次澡要裸奔三次,天下英才尽入其手还不肯放弃吐饭和裸奔的那个周公的领导)跟小弟弟叔虞不知道为什么在玩树叶,拿着一片桐树叶子跟小弟弟说:凭这个封你国。然后刚才还在吐饭裸奔的周公就进来一把把成王给按住了:您是天子,不作兴耍赖。周成王挣扎了一会最终没挣脱,就这么,叔虞就给封到了唐国,也就是后来的晋国,也就是唐朝的唐的来历。

话说晋文侯帮着平王搬家以后,他的国就在东周的北边,地盘老大了。这就回到了我们今天的主题,按说周平王怎么也该找他们家当职业经理人是吧?什么时候轮到地盘一点点大的老亲戚郑庄公来蹬鼻子上脸了呢?关键还是跟非常没出息的几百年前的另一个老亲戚西虢公眉来眼去的时候被抓了现场。这周平王是不是把北边这个强大的老亲戚晋文侯给忘了呀?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隐公三年是前720年,晋国这个时候已经在搞分裂了。晋国国君的叔叔曲沃桓叔跟住在翼城的"侄子国君晋昭侯从前746年开始以三代人血与火的代价暗杀了5个国君绵延战火67年才解决了谁当老大的问题。前724年,桓叔的儿子庄伯派人暗杀了昭侯的儿子孝侯。读后感.大家可以看看今天的地图,曲沃和翼城都属于今天的临汾县,两地相距仅几十公里,庄伯打个喷嚏,孝侯就一脸唾沫星子,两家来来回回打群架太方便了。所以前720年的前后,晋国内部正乱成一锅粥,根本就没人有空出头来管国外的事情。

可怜的周平王从西边两京一路求爷爷告奶奶跑到东边洛阳住下,名义上还是天子,可是朝东一看,是屡行不轨的郑家父子,春秋小霸。朝北一看是晋家自相残杀的豺狼(后来三家分晋,也算马后炮地证明了晋国有杀领导取而代之的传统)。朝西一看还是算了吧,咱就是从那儿来的。朝南一看除了几根春葱一般细小的小国,就是南蛮子楚国。周平王心里这个绝望,恐怕今天的诸位是无法体会与理解的。

病急乱投医这种事情,没病可不要乱尝试。所以,四顾茫然彻底绝望的周平王去找比较老实的亲戚西虢公来帮他重振雄风,从地理和时间上,都是走投无路的选择,堪称病急乱投医了。

故事说到这里,我觉得以现代人的观念来看当年这段历史。应该已经可以平静地得出结论了。

郑庄公一代奸雄,也是时势所造。经历了西周末年的天下大乱,周平王一路狼狈逃窜到洛阳,以当时出力的几大诸侯分处洛阳周边拱卫王京,自然是谁拳头大谁有理。秦国还在西边和戎狄鏖战抢地盘,无力东顾;晋国自己家联排别墅之间打得鸡飞狗跳没法南来;其余小国又没这个实力。只剩下在洛阳小朝廷上站班的郑武公郑庄公父子,那还不趁机扮演一把曹操,岂不是太浪费了?所以郑国以十里之地不断吞并小国扩张成千乘之国,那可不是君子自强,而是实实在在的“狐假虎威”,挟天子以令诸侯!

郑庄公的台词是这样的:周桓王你看好了,你爷爷周平王就没能把我怎么样,你二叔王子狐到我家来做人质随便我欺负,你爷爷死了我把他放回去没多久就死了,现在你当周天子,我就把你口粮给抢了,你能怎么样?还不乖乖听话?

周平王以西周末年几乎遭受灭顶之灾而能东奔洛阳,无疑也是一代明君,起码是敢作敢为。但是,当时的情境,说实话,也就是个寄人篱下之实。他想要东山再起,显然必须再次借助忠诚的诸侯之力,也必然将面对强大到敢以下犯上的权臣诸侯的阻挠。从周郑交质这件事,我们可以推测,周平王和郑庄公之间,一定早就发生过严重的冲突了,最终还是以孱弱的东周天子认怂结束。君主无力,霸权凌驾,这一切只是历史的必然而已。

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礼崩乐坏,尽在此间矣。

左丘明老先生批评周王不能以信和礼来约束臣下诸侯,显然是有失偏颇了。以时势而言,哪里还有什么信和礼?周王朝从烽火戏诸侯开始就已经失信失礼,东迁洛阳之后更是连近卫军都丢得差不多了,连军队实力都没有了,还谈什么王道?而诸侯也早就信奉了霸权主义,连楚国南蛮子都敢来问鼎的尺寸分量,面子都不给你周天子了,谁还把你当个啥呢?从郑国一代目二代目三代目开始,春秋战国的争霸赛也就正式开场了。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还去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礼和信,这话左小跟孔老聊聊也就算了,拿去跟郑庄公说,估计就得下黄泉;跟周平王说,估计能封太师,然后郑庄公来抢麦子的时候被喊出去犒劳郑师,看看有没有机会把人家的大兵忽悠回去。所以,左传里的评论,只好当牢骚,听听算了,不能拿来当作历史的评价。这样,才能树立客观公正的历史观。

之前我们说到的郑伯克段,是封建时代诸侯国内争夺主权,今天讲到的周郑交质,是诸侯与天子争夺话事权。短短的两篇文章,绕到背后一看,居然是时代大乱斗。

历史还是那段历史,古文还是那篇古文。

古文观止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0位用户喜欢。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有营养、有味道的书。那么,什么书有营养,什么书有味道呢?在我看来,书中的营养是指书中所包含的哲理,让读者在阅读后能够在思想上迈出一大步。书中的味道意味着作者的写作风格应该是独特的,而不是大众化的,可以带给读者独特的感觉。这样,所谓的“阅读”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

即使浩瀚如烟海的书,这样的书也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来,《古文观止》是这样一本好书。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从纵向来看,它记录了从战国时期到清朝每一代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当阅读时,让我感觉我正驾驶着一艘小船,在历史长河荡漾。

从横向上看,《古文观止》文章大都是散文,因为有很多散文,所以兼取了骈文。由此可见,本书的体裁风格是多样而独特的,如书、论、碑、记等。这确实是一本很好的纵横交合的选集。

在阅读《古文观止》之前,我和几个读过它的朋友讨论过。一个朋友告诉我,现在的文坛主要是现代的,而发展了几千年的文言文越来越少,所以读《古文观止》并不有趣,既不懂也不有趣,只是浏览一番。后来,当我看书的时候,我也起了“同理心”,但随着逐渐深入阅读,我的心就像一条干涸的河流,涌出了一个小小的甘泉。当泉水逐渐注满滋养我的灵魂时,我恍然大悟:现代文和中古文都是文章,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在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有许多原因交错其中,我们应该致敬,应该学习。

另外,我想提出一个建议。如果你正在读《古文观止》,请慢慢读,慢慢品尝,就像喝茶一样,只有这样你才能尝到这杯热茶的香味。

古文观止读后感(14篇范文)

在这个充满意外的寒假里,我接触了一本古文书,名字叫做《古文观止》。刚开始的时候,我是与父亲一起看的,有些句子我父亲也不懂,我们还是看着译文才理解文章的意思,到现在我能独自看懂几句了,这也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吧!《古文观止》这本书里面有分先秦、秦汉、六朝、唐朝、宋朝和明朝几个部分。而我最喜欢唐朝的一篇文章,名叫《杂说四》,他是韩愈写的,主要说的是这样的:世界上有伯乐,有了这样的人之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很常见,但是伯乐却不常见,而这里是指有伯乐才能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古文观止信息

  • 古文观止读后感(14篇范文)
  • 古文观止读后感(14篇范文)67人关注

    在这个充满意外的寒假里,我接触了一本古文书,名字叫做《古文观止》。刚开始的时候,我是与父亲一起看的,有些句子我父亲也不懂,我们还是看着译文才理解文章的意思,到现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