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苏东坡传精选读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22 14:00:03 查看人数:47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苏东坡传精选读后感 501字 10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78人
苏东坡传初中读后感 430字 11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40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 1851字 16段 7分钟 11分钟 15分钟 140人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811字 4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01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 1460字 4段 5分钟 8分钟 12分钟 166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 395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49人
苏东坡传最新读后感 762字 7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03人
苏东坡传初中读后感 908字 10段 4分钟 5分钟 7分钟 116人
苏东坡传大学生读后感 5724字 49段 20分钟 31分钟 45分钟 197人
读苏东坡传有感 980字 4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65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 1229字 8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24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 1306字 9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79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 683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53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 763字 7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03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 461字 7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58人
关于苏东坡传的读后感 637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14人

苏东坡传精选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1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苏东坡是个热情、真挚、幽默、豁达的文人,性情中人仍有精明、缜密的一面但终究又因其热情真挚而不免天真,因天真而不断遭受磨难与非议,贬谪与罢黜。

苏东坡常说他是陶渊明转世投胎的,我猜想啊,那么王阳明有可能就是苏东坡转世的,他们之间的仕途坎坷路和淡然面对,坦然自若的胸襟何其相似!

掩卷叹息的是情根深种的苏东坡与两妻一妾(都姓王)的感情。苏轼为结发妻子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东坡还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词,是写给自己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王弗的堂妹)。

减字木兰花·春月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而“六如亭”是用以纪念侍妾朝云(王子霞)的。亭柱上镌有苏东坡亲自撰写的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副亭联不仅透射出苏东坡对一生坎坷际遇的感叹,更饱含着他对这位晚年的精神伴侣,红颜知己的无限深情。

而不可对人言说的是他对自己堂妹的情感,在靖江堂妹墓前祭祀后的第二天,客人去看他,发现他侧身面壁而卧,哽咽抽搐,竟至不能起床接待他们。这一份心底的惆怅啊伴随他一生。

《苏东坡传》精选

苏东坡传初中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0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40位用户喜欢。

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

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的旋律;

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

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他将伴我一生。苦涩中遮不住的淡香溢出翠玉般的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思。这种苦涩的思念被寄予给一杯清茶,被寄托给一轮明月。淡的相思,浅浅的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

苏轼是一江碧水,他将伴我一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寂寥,倾诉不尽“高处不胜寒”的苍凉。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鬓发几百之际,故人不在,源于内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的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堆积的象牙塔中放纵。“浮游天地间”“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结点,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首苏轼,我无语。因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风流。阅读苏轼,品位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

苏轼如水,伴我一生让我宁静。

苏轼:我心中的永恒!

苏东坡传初中读后感500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51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40位用户喜欢。

《苏东坡传》读后感1700字

再次购买《苏东坡传》,是网上看到推荐书目后。然后还是麻烦兄弟,网上购买。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一部很好的历史人物传记,同时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通过这本书,我清楚地了解了苏东坡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全貌,而作者在字里行间里透射出的洒脱、超然以及慈悲的情怀,非常完好地诠释了苏东坡的性格和精神境界——我认为林语堂的文笔非常适合描绘苏东坡这个人,因此本书不但是传记,甚至可以当做文笔优美的小说来读。

好事多磨。本应快递公司送到家的书,却要求家人去市中心自己龋而他那几天工作又特别忙碌,让市里的一位朋友去龋朋友取书后又去了外地。等朋友从外地回来把书送到家的时候,已是十多天后。

当时正在读也是让兄弟买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大家的作品,与以往看的书有明显的不同。高屋建瓴,学贯中西,深入浅出是什么样子,从书中终于大致了解。遗憾的是书中许多都是摘录论语等的章节,才疏学浅的我,应该能看懂实在却看不太懂。于是转换战场,捧起了《苏东坡传》。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一样,大家的作品,读之味道的确不一样。

这是一本作者用英语写就而通过译者翻译成汉语的书。而书的主人公却近千年前的很中国的人物。真的很有感慨。

对于林语堂这样大家的佩服,更是增加了理由。因为是英文写作,大概作者考虑到读者以西方人居多,于是在写作过程中,他尽可能的少写有关同人不同的名、字。而在文中,把苏东坡、苏辙等与西方作家的比喻,对于好的诗词与著名品牌的小提琴作比较,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宽阔的文学视野。

对于书中人物苏东坡的喜爱,作者在自序中也有所表示。首先是在举家搬迁转辗的过程中,都把有关收集到的苏东坡的资料带着,一直计划着要写一部苏东坡传。而对于资料收集之全,肯定是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其实,作者说,在书房中,有居室中有这样的一位诗人,画家,哲学家陪伴自己,将是多么幸福的事。于是我想,因为自己的最终购得这本《苏东坡传》,这本书也将进入我的书房,那么,我是拥有林语堂那种与智者相邻的快乐了!

阅读这本书,对于宋朝那个历史时期的那场战争,终于有所明白。而对于王安石的.变法,也知道了大概。是的,不是所有的变法都能够如计划那样都是朝着好的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方向走的。而王安石变法,大概就是如此。青苗法,兵役等,也许这样的改变的确能够使国家国库充裕起来。可是,破坏的却是广大老百姓的利益。于是,苏东坡的一生,就永远地被卷入了王安石变法的另一面,建议皇帝破除新法,让老百姓过上原本的应有的还算有家的生活……

因为变法,欧阳修,司马光,苏东坡,苏子由……那么多的志士仁人,被王安石所领导的变法派而打击。而两派的斗争,真的是六十年风水轮流转,不是这方人士遭贬,就是那方的人员被流放……这样的斗争,何时是休?好在那个朝代的皇太后都是一些有惠眼的女性,虽然他已经看破一切,希望自己如陶潜一样寄情于田园,让苏东坡终于在人生过程中有一段那么辉煌的时光。为朝代,为百姓,为朝庭做了有益的事,进有益言。

苏东坡的一生,其实到过许多地方做官呢:徐州、杭州,密州,黄州……甚至,他把他年老后安居的地方选择在宜兴,由这些地理位置来看,苏东坡还真与大家很近呢。说不定在宜兴的某一处游玩时,也是近千年前苏东坡看中的归隐的地方呢!

而西湖之有苏堤,原来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发现西湖中有一种水草,破坏了湖中的水质,影响了杭州百姓的生活饮水。于是带领大家清除水草。清除的水草无处放,就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既为这些水草找到合适放置的地方,同时还可以方便人们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举措。

然而这样的好事,在一些奸臣的眼中却成了苏东坡醉心风景的证据……

一辈子做官,苏东坡后悔吗?我想大概是有点的。有多少次,到一个地方,当他正好建好居室,想长期在此居住时,一纸皇恩圣旨到。于是,他不得不继续迁移,就如候鸟一样。只是到哪里,自己是没有决定权的。而有时候,到哪里怎么走,水路不审陆路,还得向皇上申请……真是想不到,那个时代的生活,真是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兵,莫非皇臣啊!

应该是苏东坡不是政治斗争中的老手,可是凡是政治斗争其结局必定是两败俱伤。年老体弱之时,他还被贬到琼州,那个野蛮之地去生活,而此时妻子都已先后去世,陪伴他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儿子……而当他最终获释可以回到他选择的安居地方可以归隐时,他的身体却不再给也机会了……

《苏东坡传》,能够了解宋朝那个朝代历史的书,能够找到那个朝代许多智者,知道他们许多事情的书,一位大家写的不朽的书。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01位用户喜欢。

坎坷+努力=名垂青史——《苏东坡传》读后感

说起苏东坡,想必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世人所景仰,一生心系百姓与国家。的确,我们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他的一些事迹,但是,仅凭你所了解的这些,还远远不足以勾勒出他辉煌的人生,要想真正的了解他,还需读一读林语堂一生所写的最好的人物传记——《苏东坡传》。

苏东坡名苏轼,号东坡,字子瞻,生于1036年12月19日,弟弟苏辙,字子由,父亲苏洵,子明允,眉山是父子三人的故乡。苏东坡一生跌宕起伏 ,虽其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千辛,屡遭迫害,但始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具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的人格精神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苏东坡之伟大,不是用三言两语就能言尽的。他一生创作了无数首诗,其大部分仍然流传千古,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一生写下了无数文章,都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成为了人人赞扬的美文;他一生作下了无数诗词,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好词,成为了千金难求的名篇…… 但是,我最敬佩苏东坡的不是他极高的文学素养和成就,而是他面对挫折所体现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众所周知,苏东坡的一生并不是很顺当,他的当官之路历经坎坷,屡屡遭人迫害,几次被贬,奔波劳累,丧子丧妻,但他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忘初心,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他体现了一个人该有的坚强不屈的精神,“放弃”这个词从来都没有出现字苏东坡的人生里,面对挫折,他始终不屈服,乐观面对,坚持不懈,“从不言弃”就是他一生仕途的最好写照。 我想,苏东坡之所以名垂青史,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更是因为他面对挫折的勇气,数次被贬,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为民为国,他毫不畏惧的反对王安石新法。

仕途坎坷的他,却从没有放弃过努力,名垂青史,是苏东坡应得的荣耀!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6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66位用户喜欢。

这些天,看完了林语堂为苏东坡写的传记。在看这本书之前,一直在看王安忆的《长恨歌》,小说中自始至终笼罩着的对旧上海昔日繁华的怀旧气息以及王安忆略显晦涩冗长的叙述笔调,确实有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再翻开这本《苏东坡传》,不得不说确实是让人有眼前一亮,心旷神怡之感。

这本传记是林语堂在美国用英文写成,又由张振玉翻译成中文的。一个中国作家写的东西却要由别人来把它翻译成中文,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不过好在译者很用心,也很有功底,使得整本书的语言十分的精致典雅,基本上没有英文翻译成中文的那种隔的感觉,甚至很有些像林语堂自己的行文风格。

关于这本书的内容,我实在是非常喜欢,因为它记述的是苏东坡这样一位如此可爱的大文豪的生平经历。林语堂说“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又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我想,正是因为这份喜欢和了解,使得整本书充斥着一股热情和张力。林语堂带着对苏东坡的喜欢、崇拜、理解、佩服,甚至是惺惺相惜来写他,在叙述苏东坡的生平经历的`同时又不忘发表自己的人生感悟和见解。这是两颗相似的心灵之间的碰撞,因此下笔成文就必然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我觉得,正是这份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激情、潇洒和自信构成了这本传记的灵魂之所在。它也许不像其他的传记那么的注重叙述的脉络和条理,而更多的是随性所至地叙述苏东坡的一个又一个小故事,也许看上去有些散漫,但正是在这份散漫与洒脱不羁之中,我看到了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与豪情诗人苏东坡的心灵契合,它深深地感染了我。

翻开这本传记,我满眼看到的都是苏东坡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林语堂说他自从当官之后就没有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超过三年。他从家乡四川眉州出发,到开封,到凤翔,到杭州,到徐州,到密州,到黄州,到惠州,甚至还以六十一岁高龄被贬谪到当时尚属域外的海南,他的足迹由北至南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而这些却都是身不由己的。宋朝的官吏任命制度使得他在一个地方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而众群小的嫉妒毁谤又使他终生都笼罩在朋党之争的阴影里,遭致一贬再贬。所以林语堂说,中国的读书人如果能有其他的事做,最好就不要做官。然而苏东坡的魅力之处就在于,他似乎总能以他的达观知命、乐观豁达来化解这些在别人看来是巨大灾难的事情。他在黄州亲自躬耕,为衣食钱财而精打细算,完全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却写出了前后赤壁赋、《浪淘沙·赤壁怀古》这些足以光耀千古的美文。他在海南食粮不继,与儿子“相对如两苦行僧”,他却在杂记中兴致勃勃地记载“食阳光止饿”的办法。他自己制墨,自己酿酒,自己采药,自己造房子,闲来无事时去附近的寺院转转,与高僧仙道聊聊,晚上与朝云一起研习瑜伽之术。他充分利用每一天,让人感觉这似乎完全不像是在遭受贬谪。曾经我的一位老师说苏东坡是一个最善于从日常生活之中发现诗意、发现美的人。林语堂说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兼具蟒蛇的智慧与鸽子的温柔的天地间的凤毛麟角,是在一提起他时,就能引起中国人亲切敬佩的微笑的人。秦观的诗说得最好“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能几人?”这“天真”二字真是道尽了苏东坡人格的最大魅力之所在。我看着他的传记,突然想到,世间竟有像他这样才华和人格都接近完美的人,而这样的人竟然就是我们一千年前的先祖,他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璨若星斗的诗句以及那么多风趣优雅的逸闻趣事,可以供我们细细品味咂摸,我想我们真是太幸运了!我想起了一句话“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用它来形容苏东坡当是再恰当不过了!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49位用户喜欢。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

读了《苏东坡传》后,我觉的他是一个乐天派,什么事都能开心面对。他还是百姓的朋友,一个诗人、一个酒仙、一个小丑、一个大文学家……

苏东坡虽然曾经度过一段风雨人生,但是他却很开心的度过,这一生没有一点怨言。不管在哪,他都很开心。不管他走到哪,哪里的百姓都很开心,他都能和百姓成为朋友。到哪都开心。他有一个大缺点,就是爱说实话,不管皇帝怎么罚他,不管责任在不在于他,他都没有半点儿理由为自己辩解。

当时的皇帝很无能,国家都治理不好。而苏东坡却令人刮目相看。他令我敬佩,他的所做所为我们都看在眼里。他有一颗博大的心。

有一个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度步,他问侍儿们一个问题:“我肚子里藏了些什么?”侍儿们纷纷说:满腹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连称是。这就是苏东坡的不合适的表现。然而这又是文豪的可爱之处。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

苏东坡传最新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03位用户喜欢。

如果说有谁最与百姓为友,谁的诗最朴实,谁最生性爱开玩笑,谁是最仁慈的官员,那便是苏东坡了。

苏东坡亦名苏轼,一生可谓坎坷,青年时中进士,后又因王安石而谪居黄州,元祐年间因太后摄政,步步进升,是朝庭的翰林学士,后又因反对派掌政,一贬再贬直至海南儋州谪居,穷苦之至,太后再次摄政,用她独具慧眼发现了苏东坡的才华,在徽宗年间,调升至常州,因已垂垂老已逝世在途中。

他最大的优点是乐观、行善,这却也是他最大的之缺点。因为他过分了,没能识破小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他的眼里没有任何坏人,导致媚颜奴骨之辈对他打击至深,虽为一朝忠臣,却不能安己,这又有何用?我觉得,所谓忠臣,不仅要忠于皇,亦要忠于己,才是立根之本,否则满肚子好计良言却不和时宜。太过强烈的爱国之情了,导至最后在朝庭上竟孤立无援单枪匹马为百姓所付出,太浪费!依我看,因找对火候,该下手时出狠点,不有半分软弱,言则保己打敌,不言则守口如瓶,让敌人找不到任何可趁之机。

可苏东坡正好相反,因为是诗人,把自己的忠肠散于诗中,包含攻击讽刺,这使政敌奸臣搞文字狱,这里的字有忌讳,那个字角触犯圣上。。。,使得很长一段时间苏东坡不得翻身。但也许正是他的这种执着,这种慈善乐观的风格诗文,使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朝庭立即压迫他,可他却更出名了,人人都以多有他的诗文而相夸,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竟觉气索,可谓脍炙人口。

让人觉得有趣的一点是,那些个宋朝之太后却总是充当苏轼的救命星,每当他穷苦之极,没落之极,太后一掌政便步步高升,朝政整治一新,也是宋朝国家的大救星,还因太后们,那些奸人侫臣才得已平息。

总之苏东坡的诗也好,人也罢,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如同一场大雪过后的春天,清新的,怡人的,尽管饱受打击挫折却百折不挠,朴实无华背后保留着他特有函意。

苏东坡传最新读后感600

苏东坡传初中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8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16位用户喜欢。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史在时光的沙漏中一点一点溜走,渐渐被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经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个名字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响彻回荡。

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传诵,为人所敬仰,为人所品味的名字——苏轼。

苏东坡永远是一个谜。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大文豪,一个月夜徘徊者……而这并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苏东坡一生坎坷,纵然历“乌台诗案”,宦海沉浮,然直面挫折,化解苦痛,“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何等洒脱。“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坦然。苏东坡昂然挺立,捋须而笑,他的心灵完全向自然敞开,承受灵性的诱惑,以心灵的真实来体验生命的过程。

但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是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东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林语堂评价苏东坡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正是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词奔放灵动,豪放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

他至情至性。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对他情深厚重,妻子对他关爱有加。“十年生死两茫茫”,悼念亡妻凄婉哀伤。他热爱生活,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以传后世。

他的一生似一阵清风。

苏东坡一生都追求着这样的浩然正气,他不偏执,不狭隘,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在各地都积极推行新法时,苏东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来指责新政,结果被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但是一代大师终于还是走了,走在了北归途中,但即是面对死亡,他走的依然坦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来生。此心安处是吾乡。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是的,苏东坡为文人留下了千古标杆,他为世人留下了至情至性的灵魂。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传初中读后感600字

苏东坡传大学生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24个字,有4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0分钟,朗读时长31分钟,慢速需要45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秋天的夜,静谧而安详,融化了所有的不安。柔柔的银辉浸汲了你的全身,任凉风吹乱了头发,却拂不乱心中牵挂。泛光的湖面与天边的皓月相接,唯美的弧线,浪漫的光点。你醉了,眼睛却空洞地望着婵娟,以此寄托哀思。林语堂就这样与苏东坡相遇了。

一曰苏子: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林语堂言:“苏轼是一位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苏子用一生把世人的苟且活成潇洒,把潇洒活成诗意。这是他在经历无数风雨后的坦然。一点浩然气,快哉千里风。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造就了苏轼。一路艰辛,一路坎坷,一路无奈,

苏子没有消沉。于赤壁之下吟诵赤壁赋,巨星之陨落只为再次燃烧自我。满世污

浊只为托出这一朵青莲花。粗布一生又如何?只要心中有诗,哪里都是远方。

苏子一人悲伤,是触及灵魂深处的痛,鲜有人能理解这样的悲伤。纵有佛印与东坡共醉,也只是稍纵即逝罢了。

二曰苏子: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不惑之年,身陷乌台诗案,政敌虎视眈眈。无力回天,谪居黄城中,把酒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长江风光处,寸步难移,成败任西东。此恨无解,一蓑烟雨任平生,踏雪飞鸿。何人能懂你“千里共婵娟”的豪情与胸怀?何人能体会你“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凄凉,世人所见没有你那“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的寂寞,只有“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的超脱豁达。

林语堂与苏轼二人成对,是两位文豪的碰撞,林语堂以笔尖会东坡,而东坡早已在千年之前预留了人生空白,《苏东坡传》和盘托出,造就了两位文学巨匠的一生。

三曰苏子: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风流已逝,大江东去,举酒还酹江月。料峭春风,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人生。

将达观与悲悯放入酒壶,酿出甘露饮入豪肠,留下的意蕴便足以影响后世千年。苏子将春色裁为三截,二分尘土飞人世,一分流水予世人。做人当如苏子,三分悲悯观天下,七分达观笑人生。举手间戏笑荆公惹人妒,谈笑间成就千古遗万代。

我与林、苏同台,以语堂为纽带看东坡,以东坡为契机换语堂。透过字里,穿过行间。我可以看到苏东坡从历史的风尘仆仆中走来,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吟诗颂歌有客弄萧音如怨,饮酒凭窗苏子遗世羽化仙。

辉煌也罢,落寞也罢,宠辱不惊,自适其中。苏轼总能感受生活的美与快乐,

他对生活了解得太过透彻,透彻到看破尘世真相后依旧乐观,以纯真智慧面对浊世这便是他最强大的武器。

这般豁达的胸襟你我可曾洞明,这般强大的武器你我可曾拥有。让我们翻开书本,走进东坡,走进语堂。让阅读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强大的武器。

苏东坡传大学生读后感1000字范文(2)

从小时候我便读过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奔放,这些无一不透露着苏东坡的豪迈。

可我对他了解甚少,直到上周学习了《记承天寺夜游》,这才激起了我对苏东坡此人的兴趣,也正是因此才让我有耐心地捧着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页一页地翻着读下去。

《苏东坡传》这本书主要就是描绘了苏东坡的一生,它将苏东坡的每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示于我的眼前——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月下的闲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东坡是十分豁达开朗的,而这一点也最能够直观感受到的——苏东坡一生坎坷,仕途崎岖,可这并不能阻止他。王安石变法时,近乎全体贤良忠士弃官而去,而苏东坡连上三书之后被贬谪,可他绝不放弃,仍将他对新政的不满以及新政的缺陷提出来,而因此得罪了当时许多掌有实权的群小,被一贬再贬,到了最后竟到了蛮夷之地海南岛。

但那些群小的阴谋诡计并没有得逞。苏东坡不管被贬到何处,都是政通人和,苏东坡也深受人民们爱戴。苏东坡也以人民为重,两者相互关照,一片安居乐业的景象。苏东坡被贬至杭州更是开始学起了瑜伽,修习佛道,与同在杭州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正人君子结交朋友,探访山水,丝毫没有被贬谪应有的沮丧,而是好似一位来到杭州品味山水的观光客。林语堂是这样评价他的:“苏东坡过的快乐,无所畏惧,像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

对于他的毫不恭维,仗义执言的性格我十分地欣赏。即便他做事有些冲动,有些莽撞,可这也让他更加有魅力。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有一段话:“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这番话就映照着苏东坡的性格。苏东坡认为:不正确的东西不能让他延续下去。若想阻止他们,就得有个人带头。可苏东坡带了这个头之后,可就苦了她自己了——苏东坡一生四次被贬谪,而他四次都是因为自己直来直往的性格被贬——第一次是因为苏东坡在乌台诗中讥讽朝政,被贬入狱,险些丧命,出狱后被贬黄州。第二次是在王安石变法中与旧党发生分歧,被贬颍州。这一次被贬我认为并不正确,因为王安石在变法中注重的是“富国”而“贫民”,青苗法和免役法以及保甲制度让人苦不堪言,而这时候的确是需要一个人站出来大胆地指出错误,批评错误。第三次是被宋哲宗以“讥讽先朝”的罪名被贬。第四次是直接被贬至儋州。可这四次贬谪并没有改变他的性格,他仍然是直来直往。

苏东坡他的性格贯穿了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和佛教。他的身上具备着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感,又同时具备着道家的豁达。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苏东坡能够在沉浮不定,变幻无常的苦乐人生前也能够适应它的原因吧。

苏东坡传大学生读后感1000字范文(3)

“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苏轼用他豪放的笔墨挥洒着,用诗句诠释着自己的人生。而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更是如一颗闪亮的明星,在中国文学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

读完《苏东坡传》,我依旧感叹着这位大文豪坎坷曲折的人生历程,可又为他在苦难中豁达大度而感到敬佩。他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朝代的忠臣,老百姓的挚友。

苏轼多次被贬官谪迁,他豁达、乐观,无时无刻关心百姓,为百姓着想。记忆最深的一次是苏轼任杭州通判,西湖本身的诗情画意,让苏轼的诗意大发,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让人回味无穷。他为百姓做过很多事情,曾经立过一家公立医院,在三年内治疗了一千个病人,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解决杭州居民用水的大问题,因为沿海的长墙常年未修,因此有许多淤泥,运河河床的疏浚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苏轼根据潮汐来控制水,通过自然环境将水过滤,并开通了一条新运河与西湖相通,他还解决供水问题,选择用黏性大的胶泥烧成陶瓦管子来代替大竹管,使杭州家家都有西湖的淡水喝。

我不禁感叹苏轼的聪明才智,也为他有这份关心百姓的用心而感到骄傲,在满是淤泥的官场中,他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做一个为百姓做事,不贪污钱财,人人道好的良官,让我更为敬佩。“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战士”,正是苏轼的代言词。

但在生活中,他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不忮不求,纯然随心。元丰四年,苏东坡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身着紫袍,头戴黑帽,手持藤杖,倚石而坐”最朴实的平民形象,为他添了几分淳朴和自然。那时候的他,或许是最卸下包袱的时候吧,他种的地上冒出针尖般的绿苗时,他会欢喜得像个孩子般跳起来。他看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那份自得,是在这个乱世中少有的吧,也因为他的洒脱,才让后人铭记。

我欣赏苏东坡,因为他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豪迈气概,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真挚情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旷爽朗,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壮志踌躇。他的笔墨,有对这个世间的感叹,更多的表现了他善良的心理,和对人生的豁达。在《苏东坡传》中,虽没有花很多笔墨写他的诗词,可通过平常的小事,描绘出的他如同一个孩童,对世事的乐观,保持内心的天真,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诚恳。

林语堂先生在原序中有这样一句评价“苏东坡的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是的!他以他的本性照亮了我,在成长的道路上给我鼓励,在给予我诗词享受的同时,带给我的更多的豁达开朗的态度!

苏东坡传大学生读后感1000字范文(4)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史在浩荡的长河中一点一点沉淀,当我们回首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个名字,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响彻回荡……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往事如烟,逝水流年,唐朝宋代,骚人墨客,浩繁如星辰,照耀神州,有李杜苏辛,正如“光焰万丈长。”唐诗宋词对中华文化影响巨大。深邃如江海,高妙如山川。李太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海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东坡的华发张扬着少年意气。

林语堂,一代国学大师,是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由他所著的《苏东坡传》,顾名思义,讲述的是东坡传奇的一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纵观苏轼一生,可谓造化弄人,屡遭波折。年少成名,曾经庙堂之高,也曾游放岭南,一身才华,却起伏坎坷。尽管人生尽是不如意,可苏轼没有自怨自艾,他苦中作乐,兴趣广泛,亲近自然。擅长诗词、文赋、书法、作画,甚至是烹饪,以至于后来的“东坡肉”声名远扬,流传至今。

苏东坡几乎无一不精,无一不能,在中华文化史上,苏东坡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陌上花开,蝶霞飞迟,昔人已改,江山犹是。是时,挚爱的元配夫人已与他生死两隔数年,悼念亡妻凄婉哀伤。流光退却,华发渐升,凉月堕江。子瞻至情至信,一生交友无数,知己更是遍布天下,兄弟情深意厚,妻子关爱有加,他的一生,似一阵清风。

人生给每个文人的似乎都是一场盛大的疼痛,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子瞻首历人生黑暗,于生死间来去几番,仕途终不得圆满。子瞻仕情渐疏,于坡地开垦,补贴家用。东坡之号,自此而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坦然!宦海沉浮,直面挫折;“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萧且须行?”这是何等洒脱!昂然挺立,捋须而笑。官场失意,政治低迷,子瞻淡定吟咏间,深刻的忧伤日渐明媚,子瞻懂得放——放生离死别于山水之间,愁苦与大江俱东,被浪淘尽;放官场浮云于田园之中,三百颗荔枝入口,失意消亡于岭南。将满未满又如何?如此豁然心境,使苏轼之月昭质未损,熠熠生辉。

林语堂称东坡为乐天派。似乎是没有什么可以使东坡真正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他敢于说:“我坐华堂上,不该麋鹿姿。”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林语堂评价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正是因为东坡的性格乐观豁达,豪放不羁,他的诗词奔放灵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词的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阔达胸襟。在面对人生中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山,一个个大雨磅礴的日子时,该如何度过低潮期,我想东坡给了我最好的答案。

苏轼的光芒,大概只有朔望之月最适合,将满不满,昭质未损,既晔然而明朗,又淡然而温柔。繁华边际,清辉蔓延。

苏东坡传大学生读后感1000字范文(5)

回想我对苏轼的记忆,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接触他,中学时期更多的诗词,说起来人人会唱的《但愿人长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着名书法家、画家。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讲作文的语文老师的讲述了吧。老师非常喜欢苏轼,仔细的讲述了苏轼的生平,讲到最后竟声泪俱下,让人动容,给我很深的印象。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没有什么实感。

这次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颇有感触。为东坡潇洒之诗词所倾倒,为东坡人生之坎坷而叹息,为东坡不羁之情怀而钦佩,为东坡之真性情而感动。林语堂先生形容东坡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以为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的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所有这些都可以和东坡一生的轨迹吻合。在这所有中,我觉得真性情的乐天派最能形容东坡。他是那种心中有感触不得不吐之为快的人,因此后代有了无数的好诗词,也因此他自己一生都被小人嗨,但也不知“悔改”情动嘴开,自己也说“我真是不可救药”;

他是那种游离在入世和出世之间的人,从年轻时的积极入世为官,到几经升迁贬职最后只想卸甲归田,他执行着佛教的思想在他所任职的一方为百姓造福也为自己修炼;他是那个一生都不缺乏声誉的人,既以此享过好处同时也牵累过不少人,然而却能毫无架子躺在菜田里同农人谈天说地纵使农人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是那个纵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纵情山水的同时也装点山水,这便有了苏堤,品酒之时也尝试酿酒,虽然只是在酿酒过程中把自己灌醉而已;他是那个可以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没有看到泪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气和的喜悦,每到一处地方,他都与自然融合与当地的百姓融合;他是那个翛然落拓的浪漫主义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饮酒赋诗;他是那个深得几代皇后喜爱的诗人,让我对这几位女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一个胸怀宽广如海的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这些所有的零零碎碎的感触,其实都能是一个真性情的表现吧——只有最纯真、最率性、最真实的人才能如此的可爱、如此的潇洒、如此的热爱生活、如此的另人感动。从东坡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种爱、喜悦、快乐、平和的力量,从他的诗中,从他的经历中散发出来。我彷佛可以看到他举着酒杯漫步在月下、拿着锄头快乐的耕耘并自比陶潜。

在人的一生中,总要有几个精神偶像的,苏东坡就应该是其中一个。在面对人生的坎坷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态度很重要,是笑对苦难呢?还是一蹶不振?有的时候是我们自己圈住了自己的心,慢慢得使自己不能放开,不能释怀,不能真真实实的去感受生活。不要怕苦难,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生活赋予我们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用心去珍惜!从今天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读苏东坡传有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8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65位用户喜欢。

他总有一种迷人的魅力,古往今来无数大文豪都为他熠熠生辉的才华所折服,无数学子仰视他于诗词上震古烁今的成就。他既可为狂狷不羁的楚狂人,也可为郑重严肃的大学者。他就是使人心生敬意的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

苏轼处于乱世,身不由己被卷入了政治漩涡中。但他的品性,又使他的境界远高于勾心斗角、阴暗残酷的政治斗争。他是暴风雨中的海燕,与庸妄官僚为敌。苏东坡永远怀有天真淳朴的赤子之心,永远风光霁月,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除此以外,苏轼不仅有文学才华,更有施政能力,在官场上很有一番作为:在他任徐州知州期间,黄河泛滥至徐州城下。苏轼身先士卒,带领百姓抗洪防汛,日夜坚守在大堤上,终于保住徐州城;在杭州,苏轼兴建水利工程,并筑起了一道堤坝,这便是史上闻名遐迩的“苏堤”了;即便被贬至荒凉的儋州,苏轼仍不懈怠,以诗书礼教改变风俗,变化人心。同时,他还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并施药于民,造福一方……这些贡献都于史有征。尽管苏轼是一个为民服务的好官,且历朝帝王皆因他的诗词品性心怀钦佩,但他依然屡次遭贬——“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甚至被捕入狱,但他仍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浑是率真纯然的真品性 。

我喜爱苏东坡,是因为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即便身处逆境,也不以为意。这种品格 单从美食方面就可窥得一二。都说“君子远庖厨”,苏轼却自己研究烹饪之法,学习古法酿酒,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之下,将人们弃之不用的食材变成了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东坡肉”——以人们不喜的肥猪肉为原料,做成了一道色如玛瑙,肥而不腻的红烧肉;“羊蝎子”——苏东坡将没人要的羊脊骨收集起来,用火烘烤到微焦再食用,以此为乐;即便是在“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儋州,苏东坡也做起了“海鲜烧烤”,并盛赞道:“食之甚美,未始有也!”贫困、疾病,以至生命中更多劫难的降临,都没能打垮苏东坡,他在失意后坦然,在平淡中幽默,在挫折后乐观,粗茶淡饭,荣辱不沾,“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 在苏轼眼中,即使匍匐摸索,总比屈身停滞好。这种乐观淡然的态度极具感染力,也是苏轼具有独特而强大的人格魅力的原因之一。

一代文化巨人苏轼去世,草木含悲,飞鸟哀鸣,世人为之动容。可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述,“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河”,千古之后,再无苏轼,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滋养着我们,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创造与传承。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2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24位用户喜欢。

读《苏东坡传》有感

一提到苏东坡,就会引起人们敬佩亲切的微笑。但是在古代,处于乱世之中的他是官僚们的仇敌,虽然历朝的天子都对他怀着敬慕之心,历代皇后都对他帮助有加,但是苏东坡还是屡遭贬谪。尽管命运如此悲惨,东坡任然愈艰愈乐。

苏东坡的身体健壮结实,骨肉匀称,根据他的画像可知五尺七八寸身高,颧骨高,前额高大,眼睛很长而且闪闪发光,下巴端正,胡须长而末端尖细。苏小妹曾打趣他道:“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我喜欢苏东坡的诗,他的笔如同儿戏一般,随心所欲,写出来的诗也如同落笔一般,有的诗狂傲怪癖,有的却端庄严肃;有的能轻松言笑,也能郑中庄严。他的字也如同人一遒健朴茂,字字都是从真纯的心肺间流出。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见人的喜怒哀乐,也可以看尽世间的悲欢离合。东坡创诗的环境也是随心所遇的。就如苏家父子三人已是闻名大著,行走在举家东迁的路途中,在路遇环境恶劣的“新滩”时,东坡便著诗一首。又如,东坡遇有歌妓的酒筵,欣然参与,绝不躲避,十有八九的歌妓求诗之时,他毫不迟疑,即提笔写在披肩或执扇上,下面这首诗便是一例:“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但是,相对于诗,我更喜欢苏东坡的为人。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他虽生性孤倔强,喜欢说话,但是言之有理,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就如他开起玩笑来也是不分轻重的,有一次,在朝廷盛典中,在众大臣面前,他向一位道学家开玩笑,用一个文辞将他刺痛,后来又不得不承担此事的后果。苏东坡也自称生性急躁,遇到有不满意的事情,就觉得一定要说出来,一吐为快,一次,他厌恶某诗人的诗就直说:“那正是东京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

但是最让人映像深刻的还是苏东坡的流放岁月。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山东密州任职,担任该州的最高长官“知州”。当时的密州是个贫穷山区,经济萧条,文化落后,百姓生活困苦,政府官员的薪俸也很低。十年之后,经过了103的乌台诗案的牢狱之灾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一个职位相当低而且并无实权的小官。宋神宗元丰七年,东坡又奉诏前往汝州就任,有幸的是,在路途中神宗驾崩,哲宗继位,大赦天下,然而不幸的是,因为路途艰辛遥远,东坡的幼子不幸身亡,而东坡也从此时赴朝为官,时间不长,东坡又因政见不合,而申请外调到杭州,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6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1097年,苏东坡又被外调至更远的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江苏常州病逝。

尽管东坡被多次贬谪外派,但是乐天派的苏东坡别没有放弃享受美好的生活,即使是在环境恶劣的海南儋州,也有不少的生活兴趣,他在《谪居三适》中写道,第一种乐趣是旦起理发,第二种乐趣是午窗坐睡,第三种乐趣是夜卧濯足……

所以,苏东坡过得快乐,过得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一生……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79位用户喜欢。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范文

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老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的同道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的说法:

"坡公尤不可及,宏谬谓前无作者。而学语之士,乃以诗不唐、文不汉病之,何异责南威以脂粉,而唾西施之不能效颦乎""宋人诗,长于格而短于韵,而其为文,密于持论而疏于用裁。然其中实有超秦汉而绝盛唐者""宏甫选苏公文甚妥,至于诗,百来得一。苏公诗无一字不佳者。青莲能虚,工部能实。青莲惟一于虚,故目前每有遗景;工部惟一于实,故其诗能人而不能天,能大能化而不能神。苏公之诗,出世入世,粗言细语,总归玄奥,恍惚变怪,无非情实,盖其才力既高,而学问识见,又迥出二公之上,故宜卓绝千古。至其遒不如杜,逸不如李,此自气运使然,非才之过也""苏公诗高古不如老杜,而超脱变怪过之,有天地来,一人而已。仆尝谓六朝无诗,陶公有诗趣,谢公有诗料,余子碌碌,无足观者。至李、杜而诗道始大。韩、柳、元、白、欧,诗之圣也;苏,诗之神也。彼谓宋不如唐者,观场之见耳,岂直真知诗何物哉"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范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53位用户喜欢。

苏东坡,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伟大诗人,是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政治官场上的险恶、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格格不入。

苏东坡的一生极为坎坷,其中,他多次被贬,甚至被贬至岭南,然而即使岭南十分贫瘠与落后,当然,也没啥好吃的,但苏东坡是个天生的乐观派,仍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相比政治官场与王安石等人的争斗,我想他可能更喜欢这种清淡的生活吧。

他写下许多著名诗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钱塘湖春行》,《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些都抒发了苏东坡的情怀,且都为自然流露,一时兴起的,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粹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律置之度外了。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而有力,虽然需要视情况而异,但莫不真笃与诚恳,完全发自内心。我觉得他之所以写的美,是因为他赋予了作品灵性,讲述了他那个时代的肃杀。

他还是个会开玩笑的人,有个故事,说苏东坡有一名僧盆友,名为佛印,因为佛印是个出家人,所以是个光头和尚,有一天,苏东坡到他家拜访,询问书童:秃驴何在?小书童也很配合,立刻回答:东坡吃草。这让一个大诗人无言以对。

苏东坡过的很愉快,无所畏惧,俗话说得好,知足常乐,苏东坡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他认为人生就要活动快乐,所以他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在玄学方面,他是印度教的思想,但是在气质上,他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气。从佛学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法家的律己人生,这位伟大的诗人讲这些完美的融合,形成他特有的人生观。

他也是个吃货,东坡肉,东坡肘子都是他的“著作”。

这,就是集万众于一身的苏东坡。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3位用户喜欢。

如果说有谁最与百姓为友,谁的诗最朴实,谁最生性爱开玩笑,谁是最仁慈的官员,那便是苏东坡了。

苏东坡亦名苏轼,一生可谓坎坷,青年时中进士,后又因王安石而谪居黄州,元祐年间因太后摄政,步步进升,是朝庭的翰林学士,后又因反对派掌政,一贬再贬直至海南儋州谪居,穷苦之至,太后再次摄政,用她独具慧眼发现了苏东坡的才华,在徽宗年间,调升至常州,因已垂垂老已逝世在途中。

他最大的优点是乐观、行善,这却也是他最大的之缺点。因为他过分了,没能识破小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他的眼里没有任何坏人,导致媚颜奴骨之辈对他打击至深,虽为一朝忠臣,却不能安己,这又有何用?我觉得,所谓忠臣,不仅要忠于皇,亦要忠于己,才是立根之本,否则满肚子好计良言却不和时宜。太过强烈的爱国之情了,导至最后在朝庭上竟孤立无援单枪匹马为百姓所付出,太浪费!依我看,因找对火候,该下手时出狠点,不有半分软弱,言则保己打敌,不言则守口如瓶,让敌人找不到任何可趁之机。

可苏东坡正好相反,因为是诗人,把自己的忠肠散于诗中,包含攻击讽刺,这使政敌奸臣搞文字狱,这里的字有忌讳,那个字角触犯圣上。。。,使得很长一段时间苏东坡不得翻身。但也许正是他的这种执着,这种慈善乐观的风格诗文,使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朝庭立即压迫他,可他却更出名了,人人都以多有他的诗文而相夸,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竟觉气索,可谓脍炙人口。

让人觉得有趣的一点是,那些个宋朝之太后却总是充当苏轼的救命星,每当他穷苦之极,没落之极,太后一掌政便步步高升,朝政整治一新,也是宋朝国家的大救星,还因太后们,那些奸人侫臣才得已平息。

总之苏东坡的诗也好,人也罢,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如同一场大雪过后的春天,清新的,怡人的,尽管饱受打击挫折却百折不挠,朴实无华背后保留着他特有函意。

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范文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58位用户喜欢。

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

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苏东坡传》读后感300

关于苏东坡传的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14位用户喜欢。

关于苏东坡传的读后感范文

从小就读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忧愁,“大江东去浪涛尽”的气势……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豪迈奔放。可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少,直至读了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传》,才知道苏东坡原来是千古奇人。

苏东坡既是虔诚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他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与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他热爱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东坡情感丰富,对其亡妻寄以青丝,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伤痛。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词风。他写诗讽刺“群鸟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卖青春”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他知己无数,兄弟情深,苏东坡又是幸福的。

苏东坡有一身浩然之气,王安石变法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现出他个人的气质与风格,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回归与清纯与空灵。他习惯了淡泊,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苏东坡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坦荡荡,使他任何环境中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达的一生。身处逆境也不觉痛苦,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凉,始终保持乐观,像他的诗词一样千载有余情。

细读“大江东去浪淘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原来这些都是苏东坡乐观的态度和别样的人生哲理。

关于苏东坡传的读后感范文,

苏东坡传精选读后感(16篇范文)

似乎世人对苏东坡的评价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汇莫过于“旷达”。很多人认为苏东坡是为舞文弄墨而生的。然而,究竟是苏东坡的这种旷达天性造就了他独特洒脱的文风,还是他无与伦比的文学才能以及他对文学的热爱塑造了他旷达的价值观人生观?苏东坡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文学创作,快乐时,悲伤时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在颠簸险阻的路途中意气风发时,遭遇贬谪时……大部分文字茂盛而充满生机,然而小部分则是忧郁的,带有一丝凄凉。事实上,写作是一种非常好的精神宣泄方式,无论针对怎样的情感。快乐的事被记录下来,变成美好的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苏东坡传信息

  • 苏东坡传读后感(16篇范文)
  • 苏东坡传读后感(16篇范文)97人关注

    如果说有谁最与百姓为友,谁的诗最朴实,谁最生性爱开玩笑,谁是最仁慈的官员,那便是苏东坡了。苏东坡亦名苏轼,一生可谓坎坷,青年时中进士,后又因王安石而谪居黄州,元祐年间 ...[更多]

  • 读苏东坡传有感(16篇范文)
  • 读苏东坡传有感(16篇范文)85人关注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000字《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其中,我自认为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其中 ...[更多]

  • 关于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6篇范文)
  • 关于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6篇范文)62人关注

    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老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更多]

  • 苏东坡传精选读后感(16篇范文)
  • 苏东坡传精选读后感(16篇范文)47人关注

    似乎世人对苏东坡的评价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词汇莫过于“旷达”。很多人认为苏东坡是为舞文弄墨而生的。然而,究竟是苏东坡的这种旷达天性造就了他独特洒脱的文风,还是 ...[更多]

  •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16篇范文)
  •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16篇范文)46人关注

    《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也是我一向十分喜爱的作家之一。他在《京华烟云》里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兰这对父女,也是中华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践行者。在传记中,林语堂对苏 ...[更多]

  •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6篇范文)
  •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16篇范文)34人关注

    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那颗闪耀着豁达乐天之精神的“火”星灿烂夺目。一直很喜欢苏东坡的诗词。读罢林语堂《苏东坡传》更是对苏东坡的处世观及人生态度敬佩不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