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 | 421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76人 |
读山谷中的谜底有感 | 941字 | 6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76人 |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 | 870字 | 6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03人 |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 | 1144字 | 19段 | 4分钟 | 7分钟 | 9分钟 | 106人 |
读山谷中的谜底有感 | 977字 | 8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39人 |
读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 | 443字 | 9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29人 |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 | 499字 | 8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54人 |
读山谷中的谜底有感 | 929字 | 9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26人 |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 | 773字 | 9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280人 |
读山谷中的谜底有感 | 596字 | 5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80人 |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前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姐姐语文书上的关于雪松的课文——《山谷中的谜底》。
文章中主要讲了:加拿大魁北雀克山谷中东坡唯有雪松,西坡却长满杂树。这一奇怪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个谜,没人知道。后来,有两个旅行者发现,山谷东坡雪大,其它杂树无法存活,唯有雪松的枝丫有弹性,没被积雪压断,因而生存了下来;西坡雪小,各种杂树可以活下来。所以,导致了这种现象。读完雪松,我明白了这样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向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有一次,我在做数学作业时,有道题死活想不出来。正在这时,朋友找我玩。我想:不如先玩一会,再来写这道题吧。也许,让我的头脑清醒就可以做出来了。等我痛痛快快玩回来后,我又拿起笔来想啊想,终于,我做出来了。由此可见,遇到困难时,不要硬碰硬,有时做出适当的让步,是以退为进,不失为一种更好的策略。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发展。
《山谷中的谜底》
读山谷中的谜底有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76位用户喜欢。
忍耐,是生长在岩壁的青松,钢硬而坚强,是大雪压弯的枝头,厚重而沉稳;忍耐,是冬雪初化的河流,隽永而长久。
我一直还不理解,忍耐是什么?从《山谷中的谜底》一文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是忍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条山谷是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当鹅毛大雪扑面而来,雪松的树枝已承受到了极限,它那富有弹性的枝丫便开始下向弯曲,等雪稍下,再反弹回来。告诉我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勇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退让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的发展,以退为进,取得最后的胜利!
“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大雪中的青松一味地迎枝抵风雪,那厚积的风雪加狂风的力量,势必会折断枝丫,损伤元气,待到春来时,就不能枝繁叶茂。处世也一样,当敌我纷争,局势微弱之时,你需要忍耐来蓄积能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此话虽然意气磅礴,但大鹏展翅却必须等待风的来临。我们做事也同样,纵有“一飞冲天”的志气,也要有积累能量的忍耐,凡事都要有包容、忍耐,如果不能忍耐,就无法顾全大局,很可能因一时的情绪激动而坏了大事,失去了积弱成强,展翅飞天的机会。
小忍成就大事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赞颂西楚霸王项羽的一首诗,虽然充满了豪情,但却难免给人英雄气短的感觉,如果他能忍一时的委屈,过江东重整人马,说不定历史会改写。而他的对手刘邦,则将这“忍”字发挥到了极致。刘邦忍住浮华诱惑,忍住人之辱,锋芒晢隐,静待转机,成就大汉王朝,这也许是他最终胜利的原因吧----想得远,才能走得远。
历史上因忍而赢的历史人物很多,如勾践卧薪偿胆,韩信的跨下之辱,为人处事要懂得弯曲忍耐,要敢于弯曲忍耐,这是一种本领,也是一种境界。学习中也是这样,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得了86分,别人都考得很好,几个平时比我数学成绩差的同学都跑来笑我,我心里难受极了,只能忍着默不作声,发誓下次一定考好。以后的几天,认真听课,认真准备,终于得了满分。如果我当时跟同学争执,只会引来纠分和矛盾,跟别人逞口舌之能的时间,还不如抓紧学习,争取下一次翻身的机会。有的同学学习没有那么突出,引得成绩好的人讥笑,一部分人感到自卑,放弃求习的信心,可真正聪明的人,却认清自身的价值,蓄积力量,最后成为跑道上的黑马。
忍一时,赢一世,生活更精彩。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0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03位用户喜欢。
上周,我们学习了《山谷中的谜底》这一课,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深有感触!
有句古话说的好,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卧薪尝胆》这则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越王不仅打败了吴国,还把国家治理很强盛。越王之所以能成功 ,是因为他能屈能伸。
其实,这样的故事不仅在古代发生过,中国革命史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一次以退为进的明智选择,红军避开强大的敌人,实行战略性转移。红军并不是胆小怕敌,而是为了保存实力,留下革命的火种,免遭灭顶之灾。长征以后革命队伍在陕北扎下了根,又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蚯蚓爬行时收缩是为了前进;狗熊冬眠是为了养精蓄锐;如果弓不往后拉箭怎能远射;弹簧不往下挤压怎能弹得更高;我们写作文也不能急于求成,因厚积才能博发;生活中有时为了得到必须学会放弃……
古往今来,有多少成功人士因为懂得忍耐才获得了最后的成功!假设韩信没有忍受跨下之辱而是一刀杀了那人,那他还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吗?假设勾践因吴王的羞辱而自杀,那他还有可能完成复国大业吗?又假设,雪松如果没有弯曲,那他们还可能在东坡生长吗?如果他们没有忍耐,现在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学会忍,只有这样才能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山谷中的谜底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4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06位用户喜欢。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相信同学们对这句话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吧!没错,这就是《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揭示的道理。
这是六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上的课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刚看到这个标题,我脑袋里就不断冒出了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山谷中怎么会有谜底?到底是什么样的谜底?是谁发现的谜底?是怎么发现的呢?
好奇心促使我继续往下看: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看到这里,我也跟着作者疑惑了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可当我看到谜底的时候,我才矛塞顿开,心里嘀咕着:噢,原来是这样的!
对于外界的压力,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见到这样的事例: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不是畏惧国民党,而是为了保存实力,寻找机会一击必胜;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是向吴国退缩,而是为了记住这个血债,不断壮大兵力,一举歼灭吴国;麦苗在寒冬停止生长,不是害怕寒冷,而是为了来年能更好的拔节……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大家知道《题乌江亭》这首诗吗?没错,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咏怀古迹的诗。诗中前两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的意思是:战争胜败是很难预料的,遇到困难千万别气馁;只有不怕挫折,能经受失败打击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其实这句话也表明了这个道理:在困难面前要学会退让,这样才能得到永远的胜利。而诗的后两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批评项羽失败后羞愤自杀的错误做法,表明失败不能气馁的道理。
读到这里,再集合课文学到的道理,我也认为项羽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他作出适当的让步,重返江东,相信项梁不但不会怪罪他,反而还会帮助他重整旗鼓,一定能东山再起!
俗话说的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学校,同学之间的相处也是这样,许多矛盾,也是在互相不谦让之间产生的。
让我们再集合学习想想看吧:假如你有不会的题目,你是选择虚心请教老师?还是自己苦思冥想、绞尽脑汁?
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想一想,如果雪松没有“退让”这个本领,结果会怎样?它还能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求生吗?它还能在厚厚的积雪中生存吗 ?
老人说:“低头是为了把头抬的更高。”
弓箭手说:“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
雪松告诉我们:“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乐队指挥员说:“要想奏出一首完美的交响曲,乐队的每个人都必须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队长说:“团队之间要谦让,要有包容之心,大家才能对你心服口服。”
老师说:“同学们闹矛盾的时候,相互退让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同学们,不要忘记雪松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在很多时候,退让往往利于前进。
读山谷中的谜底有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77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39位用户喜欢。
无意中在《读者》上看到《山谷中的谜底》这篇美文,不由欣喜连连,这正是我学过的课文呀。此文写的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山谷两侧,西坡长满各种杂树,而东坡却只有雪松,众人不知其中之谜。两个旅行者无意间揭开了谜底:由于特殊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当雪压得雪松承受不住,它便弯下腰,待雪滑落复挺立。如此这般,唯雪松幸存。而其他树木都没有像雪松这样的本领,故被压断树枝,只能长在雪小的西坡。
旅行者最后的评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这篇文章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很多时候我们信奉的英雄都是宁折不屈。“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宁愿自刎于乌江,也不屑去江东苟且偷生,但他却忘了“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在楚汉之争中,暂时失利的他如果避其锋芒,远走江东,或有一日他会东山再起,再与刘邦一争天下。只是骄傲的楚霸王不愿低下他高贵的头,便成了千古绝唱。
“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越王勾践就是这句话最好的实践者。被灭了国的越王低首做了吴王的奴隶,为吴王做牛做马,但暗中联络大臣探听吴国虚实,终骗得吴王放其回国,卧薪尝胆,最后一举灭吴。历史只记得他的成功,而丝毫没有嫌弃他为了复国而俯下身的那一幕。
《山谷中的谜底》是山谷中的谜底,亦是人生的谜底,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有时柔韧地对抗可以避免正面交锋对自己造成的最大伤害。
我的脾气有时很火爆,喜欢有话直说,不怕得罪人,因此与同学偶尔相处得不愉快。有时尽管知道是自己说错了话却从不道歉,总以为自己一认错在同学心中的威信就会荡然无存。学过这篇课文后,我对自己的行为认真反思,不再固执己见,有什么事都和同学商量……
“刚者不坚牢,柔底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辛弃疾这首《卜算子》应该是《山谷中的谜底》最好的印证。如果生命正遭受苦难挫折,那就作出适当的让步,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
点评:读后感是小学生习作训练的一个难点。往往会写成对原文的复述再加上几句口号完事,实在无感想可言。而本篇习作,作者在对原文作一精要评价之后,用项羽宁折不弯而自刎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吴兴国的两个实例,一反一正,对原文旨意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与深掘,强化了主题;又联系实际进行反思,最后由辛弃疾《卜算子》一词照应开头,构思巧妙,行文自然,说理透彻。
读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29位用户喜欢。
读《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范文
读《 山谷中的谜底》有感 : 在上个星期,我学习了课文,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这篇课文名叫《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两个人在游玩山谷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山谷的东坡只长雪松,而西坡却长满了杂树,最后他们通过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谜底。
文章最后向我们披露了一个真理: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做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在著名的故事《卧薪尝胆》中,越王勾践为了国家做了吴王夫差的奴隶,三年后吴王放勾践回国,这无疑是放虎归山,勾践回国后立刻训练民兵,打造武器,最后将吴国灭掉。
由此我们又可以读出一个道理: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生活中有很多像勾践一样能屈能伸的人:如司马迁,孙权,韩信。
我们要学习这些前辈的精神,并把“弯曲”发扬光大。
文章中所描述的道理,人们必须要学习。想一下,如果勾践不屈服,他很可能国破人亡。如果孙权不屈服就可能发生第二次赤壁大战,由此可见学会“弯曲”的一门本领非常重要。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54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学完了《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深有感触,也十分佩服雪松这种能屈能伸顽强不屈的精神。
在山谷的东坡,每到冬天都会有铺天盖地鹅毛大雪迎面而来。那一棵棵雪松又是怎样在如此恶虐的环境中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呢?其间也不知雪松付出了多少艰苦卓绝的努力!可以想象,这些生活的强者经历了多少次的风刀霜剑仍然完好损!然而,它们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我敬佩雪松这种能屈能伸的精神。雪松之所以能在飘着鹅毛大雪的东坡傲然立,
不是它有坚韧高大的身躯,也不是它有坚固的后盾,而是因为它有能反复“弯曲”的枝丫。“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雪松弯曲它的树枝是想把积压的身上的雪抖落来,以求反弹的机会与更好的生存空间。这就是雪松“独霸”东坡的原因!
回到现实生活中,我想:其实我们每个都必须具有雪松这种能屈能伸的精神》在面对逆境时,我们须要勇敢抗争,但有时,我们也须要适时的“弯曲”一下,以求更多的生机!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抓去当了马夫。勾践时刻不忘亡国之辱,日日夜夜招兵买马,终于打败了吴王,大丈夫能屈能伸,“弯曲”只是一时之辱,一旦“反弹”过来,生存的空间才会更大,更广阔。
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山谷中的谜底
读山谷中的谜底有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26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们学习了六年级下册的中国作家刘燕敏写的一篇文章。文章从小事揭示了一个哲理让人回味无穷。这篇文章就是《山谷中的谜底》。
这篇课文记叙了两位旅行者来到了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揭开了那儿为什么东坡只长着雪松而西坡却有着各种杂树的谜底的全过程。通过事物说明一个道理: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雪松之所以能在环境更为恶劣的东坡顽强地生存,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它本身,它的枝丫有其他杂树所不具备的韧性。在关键时候懂得弯曲,这也只是暂时退让,等积雪慢慢变多,树枝弯曲的幅度也会跟着积雪的厚度变大,积雪就会滑落。这样,刚压下去的树枝就又反弹回来了。雪松就会变得比原来更加挺拔、俊秀。经过积雪一次次的清洗,树枝也变得亮闪闪的,焕发着勃勃生机。显然,雪松是智慧的,可以说是有勇有谋,能屈能伸的。
真正的成功者不仅仅要有勇气,更加要有谋略,有气量,像雪松一样先做出适当的退步,再等待时机以退为进 。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被吴王打败,越国差点灭亡。勾践和他的妻子来到吴国给吴王夫差做奴仆。夫差怎么使唤他们,他们就怎么干,表面服服帖帖的,但心中的复仇之火却是越烧越旺。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和吴王针锋相对,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他做出了退让,一直等待时机,忍辱负重。终于,机会来了,吴王看到了他的诚心,便放他回了越国。回国后的勾践,将越国发展成了一个强国,最后攻占了吴国,使吴王被迫自杀,一雪了前耻。
所以,弯曲还是等待,以求反弹的机会。
共产党在与国民党交战中,因为处于下风,所以国民党准备乘势突围并消灭掉共产党。共产党为了胜利做出了弯曲,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躲避中交战,最后围歼了国民党,将其打败。
生活中也是如此,当我们做一些难度很大的数奥题时,可能会想很久,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放弃。但也不要一直死守在战斗的前线,越是想在第一时间做出来就越想不出来,结果只是适得其反。这时,也不要跟自己较劲,适当地放松放松,出去散散步,可能再做题时很快就能想出来了。所以,弯曲也是大度,也是宽容。宽容自己,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
学会退让,懂得弯曲,是智者的表现,是宽容,是战术,是谋略。在逆境中既要学会正面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80位用户喜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真是一首气势磅礴的词呀!周郎是人中豪杰,那么树中豪杰则是雪松了。
恰巧,我们刚学了一篇文章《山谷中的谜底》,它也是赞美雪松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这山谷有一个奇怪的景象,东坡只有雪松,而西坡除了雪松外,还有许多杂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这一直是个谜。后来谜底终于被揭开了:因为雪松有反弹的能力。当树上的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的枝丫就慢慢地下沉,随即树上部分的雪滑下来,当压力减轻,它又重新反弹过来,就这样循环着,直到风雪停下来。
东坡的雪松之所以能不丧失生机,是因为它们能伸能屈,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而不像其他树一样,硬战到底。
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从古至今,也有许许多多的爱国的人忍辱负重才取得成就的。例如越王勾践,他为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懦弱与承认失败,而是想报仇雪恨,在吴王身边,忍辱负重了三年,最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也不忘重振国家,他每天受到唾弃,依然穿素衣,睡柴草,尝苦胆,用了十年的时间积聚力量和训练百姓,是越国强大起来,打败了吴国。除此之外。有许多像这样的事例,如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司马迁忍辱著书……他们这种品质是多么令人敬佩啊。而世界上能够向他们这样的人又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雪松面对大雪反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蔺相如已在躲避廉颇,不是怕他,而是为了顾全大局。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同侵略者作斗争。司马迁老于之中忍辱负重,不是怕死,而是要死得有价值。卢沟桥的首桥官兵暂时推手宛平城,不是怕日本人,而是退城以后想办法来智取。
小不忍则乱大谋,他们不都是挺过来的吗!
确实,有时委曲求全,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生存和更好的发展作铺垫。
读山谷中的谜底有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0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们上了《山谷中的谜底》这一课我深受感悟: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雪松的精神让我感动。我学到了面对挫折时要能屈能伸。
文章讲述了山谷东坡为什么只有雪松,没有其他的树,是因为雪松承受不了时就会放弃,而其他的树只知道一味的抗衡不知道屈服,所以等待它们的只有屈服和毁灭。
就拿上次的事说起吧!有一次我在学校里看见了这样的一幕使我难忘:五四班和五一班踢球,五四班用尽全力抵挡,五一班输了就耍赖皮,说他们赢了,五四班气不过说了句凭什么,五一班的一个人冲上去打了说了话的人几下但由于力量悬殊,虽然全力抵挡可还是被打的鼻青脸肿,他低头认完错后,那个人便起来了,待压力减轻时那个人立刻反击,让他们气焰便被压了下去。历史上的越王勾践应刚即位,没有经验,吴王趁虚而入,大败越国,在关键时刻越王勾践愿意投降去吴国服侍吴王,细心照料吴王,在吴王生病时越王舔吴王的排泄物来确定吴王的病情,吴王病好后,不知是计,放虎归山,越王勾践回国后立雪前耻,卧薪尝胆,发誓要报仇雪恨不忘之前受过的苦。后来占领吴国。
我知道了,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读完后,我合上了书,在日记本上记下了一句话,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向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做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