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读史铁生散文精选有感(7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0:30:02 查看人数:88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读史铁生散文精选有感 480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57人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 831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44人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 944字 8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73人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 822字 7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67人
读史铁生散文集有感 788字 17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90人
史铁生散文选集读后感 1425字 8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62人
读史铁生散文有感 943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73人

读史铁生散文精选有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57位用户喜欢。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篇叶子,也没有一片叶子是完美的。我们时常抱怨自己的人生不完美甚至是太糟糕,渴慕他人的“完美生活”。史铁生也是如此。

一双残疾的腿让他感到愤恨,变得颓唐不已。开始,他一度想放弃自己的生活,可后来,想法在他在地坛的所见所闻中逐渐改变。

史铁生在地坛中写道的人事很多,但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哑巴女孩。女孩长得很清秀,不能开口说话也许是唯一的美中不足,但她并没有为此感到难过。虽然她无法用语言表达,但她的灿烂的笑容能像阳光一样播撒到每个人的心灵,她的双眼炯炯有神,一个眼神就能让人明白她全部的心意,没有言语却胜似言语。上帝给了她一张不会说话的嘴巴,又赐于她一双有神的眼睛。

我们常认为上帝对自己不公平,总是把最糟糕的事降临到自己头上,但上帝给我们的就真的只有糟粕吗?不,很多走运的是你只是没有在意。然而如果上帝处处照顾你,让你的人生完美顺畅,久而久之,你已习惯了因完美带来的快乐感,这时你会因为你渐渐觉得人生因好事太多而变得枯燥无聊而请求上帝赐予你瑕疵和挫折。

你的人生还好吗?如果不好,如果你的人生很昏暗,不要一味在意那扇门,也许从窗户进来的阳光更灿烂些呢!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3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44位用户喜欢。

或许是对这位正值壮年,本应大展宏图,却突遭双腿瘫痪打击,但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痛苦、迷茫甚至绝望的作家的好奇与同情,我一直乐于读他——-史铁生的文章。

他的文章中有不少是写他的母亲。自然而然的阅读。有意无意的在他的文章中寻找契合点。一个身体走入绝境的人,在冥想和回忆中,写尽了生之曲折。

最先接触到的是他的《我与地坛》。名字虽看似与地坛有关。但更多得是写他的母亲。在他失去双腿的那段时间,他郁闷、逃避、心灰意冷,终日独自一人推着轮椅到地坛去。在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边默坐、呆想。然而这却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她知道他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他出去走走,但她又担心他。有时,史铁生在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会来找他。对于他的出行,母亲无时无刻不在惊恐担忧,正如作者所说“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明白,母亲这是在自我安慰,自我祷告。是给我的暗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长逝以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长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安,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对于史铁生的母亲来说,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几岁忽然瘫痪的儿子。她情愿把痛苦加注在她自己身上。她小心翼翼的顾忌着史铁生悲痛的心,即使那时的她正身患肝病,却更加担忧孩子的未来和他的心结。

然而就在史铁生快要撞出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匆匆离去时只有四十九岁。直至母亲猝然长逝,史铁生才开始清醒。对于母亲,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倔只留下了悔恨,没有丝毫骄傲。那时的史铁生还太年轻,他被命运冲昏了头脑,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人,殊不知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时要加倍的。而母亲在临终前,仍念叨着她那有病的儿子和还未成年的女儿。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着,只留给作者无尽的伤痛和怀念。

母亲的去世,也许是史铁生最大的遗憾。在她去世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让人动容。作者所刻画的“母亲”形象深入人心,就像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我也会从中读懂史铁生的忏悔与悔恨,在生活中不留遗憾。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600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4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73位用户喜欢。

只有初中毕业学历,20岁时双腿瘫痪,无法复原。在我看到史铁生的简介之前,我从未想过这样的人也能成为作家。

刚开始读他的文章,发现每一篇都与他双腿瘫痪有着深深的联系。他写《秋天的怀念》,母亲是为了他瘫痪后能够幸福生活才不管自己的病痛,最终去世的;他写《好运设计》、写《我的梦想》,都是因为他自己太过倒霉才去假设、去幻想的;他写《我与地坛》,是因为双腿瘫痪后长期在地坛公园才由所看引起所感的……我原认为他是一个苦情的男人,不断重复着双腿瘫痪的事实是为了博取更多的同情。尤其是当我在《我与地坛》中看到“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和“世上的事常常使上帝的居心变得可疑”这两句时,我甚至对他发出了嗤笑:在这个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他居然还相信上帝和命运!

但当我继续向后研读时,我感觉脸在发烧,心中充满了羞愧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而不是一个苦情的教徒。苦情的人只会抱怨世道的不公,不会去思考预测与预防之间内在的辩证关系;不会去思考“职业作家”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内涵;更不会用超脱常人的审美角度和思维方式去俯瞰这个世界。双腿瘫痪带给他的更多是脑部的发展,是思想的迸发。

就拿《记忆迷宫》一文来说吧。在散文中,作者首先对社会中出现的电脑更新换代现象进行了评述并深入分析:为什么电脑和大脑虽然配置好(或智商高),可只能进行简单的临摹和复制呢?在参考了前人的思想之后作者得出:大脑受心灵控制,心灵的维度是无限的,而大脑只能反映心灵的一小部分。若心灵不在,则即为人不在。

连贯地看完史铁生本文中的推理部分,我觉得自己对身体的了解好像更胜一筹了。就仿佛去照了x光,我感觉自己的思想被他心灵的维度所完全洞穿了。原来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他的思想看来不过是孩子们在过家家,不够深邃,也不够广远。

现在再去思考《我与地坛》中的那两句包含“上帝”、“命运”的话,才发现这不是史铁生的迷信,而是他经历了大悲之后有了大彻大悟。其实他不信“命运”,他已习惯了坎坷的人生。那句“休论公道”是他豁然开朗后对困难、逆境的愤怒与深深地藐视。而“上帝的居心”则是隐藏在他心中的对弱小者的同情。他渴望健康,他不希望有人再像他那样,人生留有缺憾。

或许只有史铁生的一生才配得上汪峰的《怒放的生命》,他用消逝的生命力铺就了一条通往哲学的山路,在经过艰难跋涉之后,最终绽放了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史铁生散文集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在寒假里我读了这本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它讲述了史铁生的童年时光和双腿残废后所面对的生活,文章中主要描写了史铁生对人生苦难的思考以及对母亲的描写,真实又深刻的表达了他对于不幸,苦难的理解,并理解了自己母亲母爱的伟大。

21岁的时候,史铁生双腿就瘫痪了,这对一个正处于意气风发,挥洒青春时期的年轻人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事。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充满了暴躁和绝望的情绪,所幸的是,家边那片荒芜的园地给了他心灵的栖所,在他消沉的日子里给了作者很多安慰。史铁生并没有放弃自己,他不断地思考着人生,寻找着希望,最终凭着自己顽强的精神想清楚了一切,走出了阴霾。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无论什么样的遭遇都是最适合自己的。就像史铁生,他虽然失去了走路的能力。但若不是这样,他或许永远不会有深沉的思考,不会去揣摩母亲那些不曾说出口来的心思,感受得到那样无私深沉的爱,不会有一个可以寄托感情的地坛,不会去关心到许多生活的细节,更不会因为没有出路而成为一名作家。在我为挫折失败抱怨的时候,也不应该逃避,而是换个角度想想,这是否给了我什么教训,是不是在提醒我还要更加努力。

在《好运设计》这一章中,史铁生试着为来世设计一场自己满意的人生,却意外地发现,如果少了困难和缺陷,是无法塑造成让人满意的人生的。这时,他终于明白如何面对自己的瘫痪,并说出了“上帝爱我”这样的话。一个瘫痪的人不去怨恨命运,而是说出这样的话,多么不容易啊。

文章里,史铁生提到母亲是总有一点懊悔的样子。在他母亲在世时,作者总是对母亲很不尊重,也不会去体谅母亲的感受,等到很久以后,史铁生才懂得母亲对自己的操心,无奈却已经失去了机会。这也提醒了我,要趁现在好好孝敬母亲,不要总和她闹脾气,等她不在了不要追悔莫及。

史铁生朴实却富有力量的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我,就像文章中说的那样,对付绝境的方法只有充分利用过程,人终有一死,我现在四肢健全,身体健康,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奋斗呢。

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600

读史铁生散文集有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8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90位用户喜欢。

有些人不知不觉就走入他的生命了。

他忘不了孙姨,对,就是那个“特棒的老太太”。邻居们说,从来没听见她愁眉苦脸,她的屋里总能传来美妙的歌声。她是个幸福的人吧?她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夭折。另外两个生了不治之症。很久以后才知晓,歌声是一种祈祷。歌声中我看见了一位母亲的泪水,那歌声是苦难的洗礼。这应是最最有力的歌声,饱含支撑生活的信念。

她不幸,但活得很幸福,至少,在他看来。

史铁生想起母亲就想起孙姨。想起自己的苦就想起孙姨受过的难。人都需要一个信念决心活下去,哪怕独自歌唱。

他的小说《命若琴弦》,陈凯歌把它拍成了电影,取了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名字“边走边唱”。

师傅说:你只要弹断最后一根弦,就可以见到蓝天,星星和月亮。

于是盲童用一生寻求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剩下几根,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这种信念支持他爬过无数座山,走过无数次路。无数次感到过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

命若琴弦,虽然预知了生命的最终虚无,依然唱得明媚响亮。

这个像寓言一样的故事,告诉我史铁生活着的密码。

史铁生笑着对我说:

麦子,群山中的瞎子,就是我,也是你和他,面对这“无所谓哪儿来,也无所谓哪里去”的人生,还是选择边走边唱吧。

命若琴弦,边走边唱。这就是好好儿活。

我不知道那些太深的苦涩,需要怎样的精神去承受。我只知道,面对将来,我没有退避的理由,没有哀伤的借口。生命就是一场旅途,那就带着明媚的歌声向着远方行走。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所以,麦子,活着,就是来看看人间的阳光的,学史铁生,带着笑,带着宽厚的心情,看窗前花开,北雁南飞,看生离死别,一面歌唱一面感恩。

“能够与我一同笑看”。

面对生命,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温柔的心情了。

本文作者: 柯麦(微信公众号:语文的那些事

史铁生散文选集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2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史铁生是位特殊的作家。毕业于清华附中,初期,18岁的他响应号召赴延安一带插队,过重的农活,恶劣的生活条件,伤害了他年轻的身体,有一次还淋了大雨,高烧不退。回北京后,生日那天住进了友谊医院,从此再没能站起来。瘫痪那年他才21岁,他写有一篇《我21岁那年》。正值青春年少啊!用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里的话来说,是“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每周3次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残疾到底给史铁生带来了些什么?有人说,他因为身体的残缺而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索;我想说,他发现了生命普遍的残缺,并用生命的眺望弥补了身体的残缺。

他在《给盲童朋友》一文里给盲童们解释“残疾是什么呢?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你们想看而不能看。我呢,想走却不能走。那么健全人呢,他们想飞但不能飞——这是一个比喻,就是说健全人也有局限,这些局限也送给他们困苦和磨难。……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健全人也有局限,他们想飞但不能飞”,是呀,如果能飞,谁不想飞呀?还有诸如健步如飞、事业腾飞、飞到心爱的人身边等等翱翔的人生愿望,可是身体再强壮、头脑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平地起飞。人生而有缺陷,谁敢说自己的人生不会经历挫折和磨难,不会有痛苦和无法拥有?既然如此,那么健全人和残疾人一样都处在超越生命残缺的路上;其实生命是普遍的残缺,即使你是健全人。

他在《有关庙的回忆》写道:“无论再往哪儿去吧,都说明此地并非圆满。丑弱的人和圆满的神,之间,是信者永远的路。……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如果此岸的生命都圆满了,就没有信者去往彼岸,那人们心目中极乐的彼岸自然就因为毫无意义而坍塌了。这里无非铁证如山地告诉我们:一切生命都是残缺的,谁也不会比谁更幸运,谁也不会比谁更不幸。幸运和不幸在不同的人那里只不过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时段罢了!当我从史铁生那里明白了生命平等的永远的残缺,我便减轻了对生命春荣秋杀的忧伤。

比起普通人,史铁生当然更懂得生命的残缺,而他从当年同样荒芜了的地坛走出来后,宁静平和地接受了这种残缺。《病隙碎笔》里的这段话一直是我的座右铭:“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但他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以残缺的生命却比任何健全人都热烈地进行着生命的眺望,从而弥补了生命的残缺。这里先解释一下他说的“眺望”是什么。首先当然关乎史铁生作品里的核心概念“灵魂、心魂、心流”,总之,都有一颗心在。他在《想念地坛》里说:“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的最初的眺望。”史铁生的眺望是“灵魂的眺望”。《有关庙的回忆》里写到了奶奶在庙里听做法事的音乐和诵经声时的眺望:“奶奶听得入神,摇撼她她也不觉,她正从那音乐和诵唱中回想生命,眺望那另一种地方吧。”这不正是你我他,芸芸众生为了解除生命的苦难残缺而向彼岸极乐净土的眺望吗?

史铁生散文选集

读史铁生散文有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73位用户喜欢。

只有初中毕业学历,20岁时双腿瘫痪,无法复原。在我看到史铁生的简介之前,我从未想过这样的人也能成为作家。

刚开始读他的文章,发现每一篇都与他双腿瘫痪有着深深的联系。他写《秋天的怀念》,母亲是为了他瘫痪后能够幸福生活才不管自己的病痛,最终去世的;他写《好运设计》、写《我的梦想》,都是因为他自己太过倒霉才去假设、去幻想的;他写《我与地坛》,是因为双腿瘫痪后长期在地坛公园才由所看引起所感的……我原认为他是一个苦情的男人,不断重复着双腿瘫痪的事实是为了博取更多的同情。尤其是当我在《我与地坛》中看到“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和“世上的事常常使上帝的居心变得可疑”这两句时,我甚至对他发出了嗤笑:在这个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他居然还相信上帝和命运!

但当我继续向后研读时,我感觉脸在发烧,心中充满了羞愧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而不是一个苦情的教徒。苦情的人只会抱怨世道的不公,不会去思考预测与预防之间内在的辩证关系;不会去思考“职业作家”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内涵;更不会用超脱常人的审美角度和思维方式去俯瞰这个世界。双腿瘫痪带给他的更多是脑部的发展,是思想的迸发。

就拿《记忆迷宫》一文来说吧。在散文中,作者首先对社会中出现的电脑更新换代现象进行了评述并深入分析:为什么电脑和大脑虽然配置好(或智商高),可只能进行简单的临摹和复制呢?在参考了前人的思想之后作者得出:大脑受心灵控制,心灵的维度是无限的,而大脑只能反映心灵的一小部分。若心灵不在,则即为人不在。

连贯地看完史铁生本文中的推理部分,我觉得自己对身体的了解好像更胜一筹了。就仿佛去照了x光,我感觉自己的思想被他心灵的维度所完全洞穿了。原来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他的思想看来不过是孩子们在过家家,不够深邃,也不够广远。

现在再去思考《我与地坛》中的那两句包含“上帝”、“命运”的话,才发现这不是史铁生的迷信,而是他经历了大悲之后有了大彻大悟。其实他不信“命运”,他已习惯了坎坷的人生。那句“休论公道”是他豁然开朗后对困难、逆境的愤怒与深深地藐视。而“上帝的居心”则是隐藏在他心中的对弱小者的同情。他渴望健康,他不希望有人再像他那样,人生留有缺憾。

或许只有史铁生的一生才配得上汪峰的《怒放的生命》,他用消逝的生命力铺就了一条通往哲学的山路,在经过艰难跋涉之后,最终绽放了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读史铁生散文精选有感(7篇范文)

有些人不知不觉就走入他的生命了。他忘不了孙姨,对,就是那个特棒的老太太。邻居们说,从来没听见她愁眉苦脸,她的屋里总能传来美妙的歌声。她是个幸福的人吧?她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夭折。另外两个生了不治之症。很久以后才知晓,歌声是一种祈祷。歌声中我看见了一位母亲的泪水,那歌声是苦难的洗礼。这应是最最有力的歌声,饱含支撑生活的信念。她不幸,但活得很幸福,至少,在他看来。史铁生想起母亲就想起孙姨。想起自己的苦就想起孙姨受过的难。人都需要一个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史铁生散文信息

  • 读史铁生散文精选有感(7篇范文)
  • 读史铁生散文精选有感(7篇范文)88人关注

    有些人不知不觉就走入他的生命了。他忘不了孙姨,对,就是那个特棒的老太太。邻居们说,从来没听见她愁眉苦脸,她的屋里总能传来美妙的歌声。她是个幸福的人吧?她有三个 ...[更多]

  • 读史铁生散文有感(7篇范文)
  • 读史铁生散文有感(7篇范文)75人关注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篇叶子,也没有一片叶子是完美的。我们时常抱怨自己的人生不完美甚至是太糟糕,渴慕他人的“完美生活”。史铁生也是如此。一双残疾的腿让他感到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