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史记关于读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30 15:30:02 查看人数:64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史记关于读后感 546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65人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 451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19人
史记读后感 477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97人
读史记故事后感 281字 2段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140人
史记故事读后感 946字 4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98人
史记周本纪读后感 642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94人
史记最新读后感 735字 5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90人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512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76人
初中生读史记有感 722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27人
史记学生读后感 630字 8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52人
读史记—项羽有感 780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34人
关于史记读后感 3278字 27段 11分钟 18分钟 26分钟 145人
史记故事读后感 642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53人
初二史记读后感 855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50人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1045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60人
史记读后感 1110字 13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34人

史记关于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65位用户喜欢。

时光如水,转眼间过了四个星期。在这四个星期里,我读了《史记》,读完后,我深感古人智慧的高超。

《史记》里记录了上至轩辕下至汉朝的每一个皇帝、能人,也记录了很多故事,写出了古人的智慧与别有不同的眼光。比如:《蔺相如廉颇传》中的蔺相如,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秦王一直不服,于是约了赵王在两国边界的渑池设宴。秦王多次想侮辱赵王,由于蔺相如的机智回答让秦王一直不能占上风。回国以后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不服,想在见到蔺相如时侮辱他。蔺相如知道后就刻意回避廉颇。别人问蔺相如为什么避廉颇,后面终于明白了。廉颇知道后就去蔺相如家背着荆条请罪。看到这里,我想:蔺相如有如此大的局观,他为的是国家而不是自己个人恩怨。他的心是多么广,而我们却是为了私人恩怨而打架。这就是古人与我们的不同。这仅仅是《史记》浩如烟海故事中的冰山一角,古人还有很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如:重耳流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这些都是古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我们本应该去学习古人的品质,改正自己的坏习惯,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但是我们现代人却经常因为一点损面子事情而吵闹,反不如古人。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习古人的优点,修自己身,让自己变作一个友善的人。

这就是书的力量,只要我们读书,就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开始读书吧。

《史记》读后感300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19位用户喜欢。

暑假里我读了《史记》这本书,通过这本书,我仿佛穿越在历史的时空隧道——看到了利欲熏心的庞涓,残暴的秦始皇,忠厚老实的周公旦仿佛看到了宫中的金银珠宝,看到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尘灰,汉军和楚军大战的场面,有的让人看得心旷神怡,有点让人神情紧张,还有的让人感动不已。

在《史记》故事中,圣人孔子是我喜欢的人物之一,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他周游列国十四年,虽然他的政治主张最终没有实现,但这十几年的时光却没有白费,他走过许多地方,对各地的社会,人情,风俗等进行了考察,这些都让他获益匪浅。在著书时,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写下来,让儒家学说更加成熟,成为后世的典范。从圣人孔子身上我明白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会有最深刻的的体会和感悟;自有自己亲眼目睹才会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自己亲自饱览风情,才能领略自然的奇妙。

读了,《史记》不仅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还扩展了我的视野,增加了我的知识和见识。让我懂得了“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越来越爱看书了!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100

史记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97位用户喜欢。

这是一部流传千古的鸿篇巨著;这是翔实可信的史书;这是一部记载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书籍;他就是“史记”。

“史记”是晋朝司马迁写成的一部流传千古的巨作,司马迁为了他,花费了毕生的精力。里面记载了许多翔实可信的历史故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受益匪浅。

项羽传里鸿门宴的"人物让我知道了遇事的时候要机智沉着,张晒出使西域中的风土人情以及张晒开辟了一道“丝绸之路”,让我的知识面变得更加广阔。胆量惊人,口若悬河的毛遂以三寸不烂之舌的一席话为赵国化险为夷,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自信心和智慧。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有自信心和胆量。

在司马迁记载的人物中最让人敬佩的是姜子牙,因为他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智者。姜子牙的故事人人皆知,为了引人注意,钓鱼时他手里的鱼钩竟然是直的。钓鱼不加鱼饵。他最后终于找到了他心目中的明主。他用他的用兵的权谋和奇妙的计策为西伯昌赢得了天下。由此得出,姜子牙是一个博学多闻,学富五车的奇才。

至从读了这个故事以后,我知道姜子牙是一位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人。史记不仅激发出我的勇往向前的精神,更激发出我坚强的信念。

《史记》读后感400

读史记故事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1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40位用户喜欢。

读《史记故事》后感范文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字就叫《史记故事》。里面有许多史记小故事。 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勾践卧薪尝胆》,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春秋未年,吴,越两国长期称霸,后来,吴军打败了越军,勾践带着五千多残兵败将逃到了稽山,但很快就发现被吴军团团围住了,勾践找来范蠡,想出了押人的主意,把勾践押出去,救了其他的人。勾践在之后的日子里,为了使自己不忘国耻,每天都在尝一下苦胆,不断的积累力量,最后勾践终于报了国,雪了耻。在这个故事里,我懂得了不能被眼前的`安逸生活所迷惑,要坚持努力学习,所以,在这,我真诚推荐这本,因为史记故事里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史记故事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荣幸的,这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神秘国度,这是一个物华天宝的泱泱大国,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文明古国。先贤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作为后世子孙的我们在茫茫书海中寻觅古贤人的踪迹,感慨曾经的惊心动魄,思量曾经的纷纷扰扰,而作为华夏儿女的我在品读《史记》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历史中充塞的豪迈、悲壮与辛酸。不过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同时更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颂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纣王,悲韩信,怜李广。读书,读史,读人,亦是解读一种精神,苏武牧羊的爱国与执着,张骞出使的坚毅与无畏,陈胜举兵的大义与凛厉。品味全书,我心中只有一个人可谓为英雄——项羽。是的,就是那个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鲁迅先生曾写道: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但我想项羽是个例外,遭汉军重围,一人杀敌数百,死战到底。乌江亭长敬他为豪杰请他渡江再待卷土重来。然“燕鹊安知鸿鹄之志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大丈夫岂能苟且偷生!于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遗恨千古。然而,刘邦违背鸿沟和约终究成为其一生难以拭去的污点,他终究是个不顾手足之情的刽子手。于他,项羽不过就是冗长而虚渺的过渡之梦。梦醒之时,天下尽在咫尺。于我,他终只是个鸟尽弓藏、为权势而活的枭雄。成王败寇,战争俨然成为解救之法,英雄与枭雄无数次站在风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败便意味着另一个人的成功。然而英雄无所谓清贫抑或富贵,不为名利所趋,所欲追寻的不过“正义”二字,为的只是黎民百姓与江山社稷安危。姬昌父子起兵反商,为的是因炮烙之刑无辜惨死的冤魂,为的是不让比干一颗赤胆忠心付诸东流,为的是维持天下秩序,国家需要周武王这样一位领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刘长醉心权势,不满已有的封地,引发战乱,最终也不过是不成气候的“过江龙”。

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迷离了我的双眼;百转千回,人情冷暖,一点点冰封我的思绪。可我从不曾怀疑这个缤纷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载,却终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报了灭国之仇;孙膑膑足,撰述了《孙膑兵法》;吕不韦流放蜀地,留下了《吕氏春秋》……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战争亦有和平,事物总有两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史记故事

史记周本纪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4位用户喜欢。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的纪传体通史,体现了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无论是体例还是写作风格都影响着后代史书的撰写和编纂。作者司马迁出生贫穷,身世坎坷,忍辱负重,谨承家业,以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秉笔直书的责任感,写作了伟大的《史记》,客观地纪录中国朝代的兴替,恰当地评价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再现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社会画面。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史记故事》里,记载了许许多多令我敬佩的人,他们有血有肉,热爱祖国。其中屈原和介子推是令我最为敬佩和感动的两个人物。屈原是一个爱国诗人,他坚贞不屈,刚正不阿,最后投江而亡,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被这种爱国主义行为深深感动着。介子推是重耳的忠臣,他跟随重耳,和重耳一起受难之时,曾经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重耳吃了肉汤渐渐恢复了,过了几年,重耳又做上了国君,他把当时跟他一起受难的人都升了官,唯独忘了介子推,众臣都为介子推打抱不平,要他去领赏,介子推不去,带着它的老母亲隐居绵山,当重耳想起介子推,后悔不已,便放火烧山,只留一面出口,好让介子推出山,等了半天,介子推没有出山,重耳进山看到介子推背着他母亲烧死了,介子推在旁写了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介子推这种舍生取义,不图回报的行为令我感动。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是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文学名著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继承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

史记周本纪读后感600

史记最新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0位用户喜欢。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是写汉朝大将军李广的,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最近我阅读了《史记故事》,终于对这位一代名将有了深入的了解。李广从少年时代就随着部队抗击匈奴。李广不仅箭术高超,还体恤士兵、善于用兵,所以在战场上让匈奴闻风丧胆,成就了李广的“飞将军”之名。直至六十岁高龄他仍然领兵出战,但就是那次随卫青出征,因为迷路受罚,流泪自刎。

李广一生为官清廉,做了四十年的官,家里却没留下什么财产。而他不仅视金钱如粪土,还体恤士兵,爱兵如子。每受赏赐,他总是和将士们一起分享。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都甘愿在他麾下奋勇杀敌。我想这也是李广成为“飞将军”,一生中胜仗无数的重要原因所在吧。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们班级中的小组建设,北极鸥小组在上学期获得了校“美丽小组”的称号。他们的组长小婷应该是功劳最大的。课堂上,小组共学的时候,他们小组的讨论是最热烈的,她总是把最难的题目留给自己来回答。有时我甚至发现她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告诉小组同学,让他们多多发言,于是他们小组的发言次数越来越多,得分也越来越高。值日时,分配任务时,她总是最多最累的。同学问她,她总是说:“我做作业速度快,所以做值日的时间就多,就应该比他们多做点。”在她的带领下,她们小组在每周的评比中都能名列前茅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老师为了促进几个小组的共同进步,想将他们小组的一个同学和其他小组交换时,他们都哭了好几天,这样的小组谁愿意离开呀!

建设国家原来和建设小组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这样的能人志士,最重要的是怀着深深的爱,热爱国家,热爱将士,热爱小组,热爱同学。

史记最新读后感800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1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76位用户喜欢。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史记》是一部很有名的史书,但一直没兴趣去了解、阅读它,直到不久前学过了一篇关于《史记》的课,我才产生了阅读了《史记》的兴趣。因为我对古文的了解甚少,所以只好向老师借了经过改编的《少年读史记》来阅读。我刚看完开头,就深深的被它吸引住了。

《少年读史记》并不像我开始读时想象的那样枯燥,反倒是很生动有趣。书中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经常寥寥数语就令历史人物在读者眼前生活起来,对于那些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有条不紊、娓娓道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乃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体现出鲁迅先生对《史记》的极高赞赏。

《少年读史记》里不仅记载了很多真实的历史故事,供后人了解历史,还有许多的名句值得学习。例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另外许多有名的成语也来自于史记: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毛遂自荐、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这些成语无不是由一个个有名的历史事件形成的。

《少年读史记》里还有许多这样精彩的故事,这本书真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还没看过的同学,快去看看吧,相信你读过之后,一定会和我一样有许多收获!

初中生读史记有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7位用户喜欢。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今天,我读完了《史记故事》这本书,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慨!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许多英雄豪杰:炎帝、黄帝、唐尧、大禹、虞舜……在这些人的背后,又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神龙氏尝百草大家都听说过吧!炎帝发现一些植物可以医病,他为了让百姓们过上不受病痛折磨的生活,用自己的身体作实验,一一去品尝那些植物,检验药性,最后不幸吃下了一种名叫“断肠草”的植物,身亡了!但他的这种精神却很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大禹治水、嫘祖制衣等等,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衣足食,为炎黄子孙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史记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爱国的伟人,虽然每个人的爱国方式都不同,但他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祖国。他们当中有的当兵保卫国家,有的则是发明新产品来解决国家的问题,还有的在各种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等等。我们虽然不能像屈原那样,处理国家大事,但是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每一个人都可以为国家尽一点力。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不乱扔垃圾、爱护公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好好学习……这些看起来像是小事,但是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国家就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些爱国行为看似渺小,但是久了必定聚沙成塔,我们的国家也会因此永远兴盛。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文明的国家。古今中外,有许多的人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的生活变的丰衣足食。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那乐于助人的精神,学习那英姿飒爽的神态,学习那尊老爱幼、以德服人的高尚品质。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还亮的智慧,是我们一辈子都忘不掉的信念。让我们自由地徜徉在书的海洋里,在飘香的翰墨里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初中生读史记有感的范文

史记学生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2位用户喜欢。

前不久看了王立群老师的读史记,其中就说到了项羽的故事,项羽是古代著名的人物,可以这么说项羽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重要的功劳,中国历史上许多成语与他有关系,我们熟知的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都是与他有关系的。

项羽的祖父是楚国著名的大将军项燕,项羽的父亲没有在史记中记载,项羽是由他的伯父项伯养大的,项羽小时候对读书没有兴趣。等项羽看到巡游的秦始皇的时候说了我可以取而代之。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承了皇位,二世昏庸无能,百姓民不聊生,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后来刘邦项羽也纷纷加入,最后同样是楚国人的刘邦和项羽成为灭到秦朝的力量。

当天下初定,刘邦和项羽却起了矛盾,于是刘邦和项羽又经过的几次的战争,大部分时候,刘邦被打的惨败,然而每次打败以后刘邦的政策就是逃跑,有一次连妻儿老小都不要自己一个人跑了。等到后来刘邦和项羽决定和谈,这个就是著名的鸿沟之盟,项羽相信了刘邦率先撤兵,然而刘邦的谋士给刘邦出了主意,让刘邦反过去打项羽一个措手不及。

结果项羽被围,后来项羽冲出了包围圈,带着两百个子弟兵仓皇出逃,但因为路上被骗,最后项羽一个人还是冲到了乌江边,乌江亭亭长想让项羽过江,然而与刘邦不同项羽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后选择了乌江自刎。

读完史记这一段其实觉得有点可惜,论文化和武功项羽绝对在刘邦之上,然而项羽却过分自信。最后,没有一个人相信他。面对失败刘邦选择原地爬起,而项羽却因为失误一次选择自杀。

在人生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千万不要选择和项羽一样的道路。

史记学生

读史记—项羽有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4位用户喜欢。

读《史记—项羽》有感

我在五年级时读了几本与项羽相关文章,始终有一个问题令我大惑不解:项羽,世称楚霸王,秦末天下第一英雄,自反秦出师到垓下一战自刎身亡前,“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项羽言),而史料记载的更有一举奠定秦王朝灭亡的巨鹿之战,流下了“破釜沉舟”的千古英名;彭城之战更是以三万骑兵大胜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打得刘邦只剩一车夫驾车而逃。此等英雄好汉,军事奇才,为什么会因垓下一战而自刎呢?那他到底还算不算个英雄呢?他又是位怎样的英雄呢?当我读完《史记》中关于项羽的内容后,我对项羽有了自己的看法。

项羽是一个英雄。

他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可以冲锋陷阵,转瞬间就能杀敌百人,他用兵大胆,敢于“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佩服他的胆略和勇猛。观看秦始皇出行时,他竟敢说自己可以取而代之。千古英雄,谁敢如他一般出此豪言?从这点看,项羽的确是英雄。

但项羽更是一位失败的英雄。

首先,我认为他不注重文化学习,只崇尚武力。他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已经足够了。可他没想到,不学习,有些方面就会无知,无论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无知都会成为绊脚石。其次,我觉得他不善于用人,不能把握好时机,无知使他不知人,更不善用人。张良、韩信都曾经投奔于他,可他竟不能知人善任,使这两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刘邦所用,最后把自己打得一败涂地,总算有个谋士范增的才智也给浪费了。要么不执行范增的计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绝好的机会呀,可项羽偏偏痛失良机,要么中人家的计策,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致使范增离开他,在忧愤和疾病中去世,使自己彻底失去谋士。

项羽还是一位不善于总结自己失败的英雄。

项羽在临死前曾说:“天要亡我。”而不从自身找原因。项羽英雄盖世,却只会逞匹夫之勇,不能驾驭天下英雄,到死都认识不到自身的弱点,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天,真是可悲啊!

关于史记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78个字,有2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8分钟,慢速需要26分钟,有145位用户喜欢。

《史记》不但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而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住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园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时代中各领域英雄豪杰和记载国内外少数民族的列传。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历代英雄人物的气概与豪迈。但此书之意义,我理解,却并不在于它是开了纪传体的头。相反,它的意义在哪儿?我看,倒是在于它不是一部以朝代为断限,干巴巴罗列帝王将相,孳孳于一姓兴亡的狭义史书,像晚于它又模仿它的其他二十多部现在称为“正史”的书。我欣赏它,是因为它视野开阔,胸襟博大,早于它的事,它做了总结;晚于它的事,它开了头。它是一部上起轩辕,下迄孝武,“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的“大历史”。当时的“古代史”、“近代史”和“当代史”,它都讲到了。特别是他叙事生动,笔端熔铸感情,让人读着不枯燥,而且越想越有意思。

在历史的长河中,《史记》记载了一些丰富的历史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一些历史知识,是我收获不小呀。

从秦始皇到唐朝这一段期间,是这本书的重点在这里面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和他人李广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与人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李广射杀敌人时,要求自己箭无虚发,所以非在数十步之内不射,常常是箭一离弦,敌人应声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敌人围追,射猛兽时也由于距离太近而几次受伤,但李广从不畏惧。

这么一位可敬的大将,在最后还是自尽了,哎,这是可惜中的可惜。

看《史记》就仿佛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史记》就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

《史记》历史中的宝书,可贵的史书。

《史记》

历史是一面镜子,观照祖国璀璨的古代礼貌,学好历史,擦亮智慧的眼睛,我们永远不迷蒙。今年暑假就好好地看了一回《史记》。

《史记》整理和保存了从五帝传说到西汉中叶三千多年的历史资料,全面而系统地记叙了我国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着,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塑造了超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有荒淫残暴的商纣王,有礼贤下士的齐桓公,有大义灭亲的陈桓公,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有机智勇敢的甘罗,有公正无私的石奢,有奉公守法的公仪休……都有十分深刻教育好处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久久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

《史记》作者司马迁为写此书经受的磨难同样也打动了我。司马迁以前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宫刑对司马迁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这不仅仅催残了他的肉体,而且在精神上给了他极大的打击。开头他简直感到痛不欲生,然而,当他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使命犹在,他不能轻易毁灭自己的生命,多少个寒暑过去了,司马迁殚精竭虑,耗尽心血,最后完成了《史记》这部资料浩繁的巨着。

从司马迁写《史记》中使我体会到: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务必付出艰苦的。

史记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史记》。那里记载了皇帝到汉武帝这三千余年间多的历史。我想看看我们国家的历史是怎样的,于是就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分为,分别是:帝王篇、诸侯篇、文臣武将篇、布衣文人篇、少数民族篇,我印象最深的是帝王篇。

帝王篇里《尧舜禅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我给你讲讲吧!五帝中的帝喾有两个儿子,挚和放勋。帝喾死后,吧皇位传给了挚,挚在主政期间没有什么所为。挚死后,放勋继承了皇位,这就是尧帝。尧帝虽然出身富贵,但是他不像别的富家子弟那样有很多毛病,他把国家理治的很好。尧帝选取继承人的时候,没有传给儿子丹朱,而是传给了舜。尧不是不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丹朱实在不成材。尧帝为了陶冶他的性情,发明了一种智力游戏——围棋,传授给他,期望他能修身养性。但丹朱还是原先的丹朱,没有变,围棋却流传了下来。话说回来,这个舜到底是什么人呢?舜的年少经历既复杂又悲惨。但他一向为人好,十分孝顺。大臣们推荐尧的儿子丹朱为皇上,尧帝说:“丹朱虽是我的儿子,但是他性格恶劣,我不会给他机会的。其他的,不管什么样的人,只要是有品的才能,都能够推荐!”大臣们推荐舜,但是尧帝还有点犹豫,就亲自验证了一下。经过重重考验,舜的做法让尧赞不绝口。封为部落首领,就是舜帝。舜从此代替尧帝。舜大胆的任用贤才治理国家,整个民族变的兴旺发达,之后,舜仿效尧帝,没有把皇位给自己的儿子商钧,让给了具有美德的禹。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皇位,建立了夏朝,禅让制度从此消亡了。

《史记》中还有许多著名的故事,大家必须要去看看,多了解一下中国的历史!

关于史记读后感

暑假,总比平时多了一点空闲,想读一读书柜中平时无暇顾及的书,一本《史记》映入眼帘,那是爸爸以前带回来的。

赤足踩在历史松软的沙滩上,俯身拾起一个散发着智慧光芒的五颜六色的贝壳,细细的把玩,心中一片感慨。历史是一座巨大的宝藏,智慧之人善于从中挖掘经验和长处,以便借鉴和学习。历史是一为和爱又不是为威严的老人,他的口袋里装着无数无价的珍宝,那是智慧和思想的产物,了得到这些珍宝就必须翻开历史的长卷孜孜不倦的学习学习。

这本《史记》是 已经译成白话文的。原著是司马迁,对于历史,我兴趣不浓,对于此书,我却一改往日,兴致勃勃地翻阅起来。

虽然是译文,但里面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故事繁多,古典成语还是让我读起来颇费劲的,但越读你就越感到,《史记》是一部巨大的历史画卷,在这部画卷中,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文明史。

《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从中我知道了中华民族的创建者——黄帝,他使中国从野蛮的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然后才出现了“尧”“舜”“禹”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回的动人故事。在这部画卷上我了解了从商国到春秋战,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全国,漫长的历史,每个细节,司马迁竟写的如此详细,真让我最佩服。我不国禁对司马迁肃然起敬,这么一部巨作,没有一点文字动底,没有对祖国历史的负责精神,是不可能写出这一部千秋不朽的巨著的。

《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我从这本书里获取了很多名人故事和成语古典。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让我了解了蔺相如的历史故事。读了此书我还知道了“一鸣惊人”“指鹿为马”“管鲍之交”“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些成语的来源,《史记》也更详细的记载了孔子的一生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国文化所起的作用。

《史记》是一部历史词典,在这部巨作中我知道了中华民族音乐的起源,也知道了音乐能与天地相和,音乐能与国家安定想和,音乐能展示一个民族的文明史,这时我联想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张艺谋导演的一场气势恢宏的音乐盛典,中国音乐能让人惊叹,20xx名演员为奥运而歌,让世界瞩目,音乐的魅力之大,打响之歌,让世人明白这悠久的文明历史。

而读了后记,更是对作者司马迁的佩服,司马迁身陷监狱,还在研究历史,出狱后继续编写史记,直到五十岁,才基本编成,可见他的敬业精神。

《史 记》的前言中是这样评价《史记》的,“《史记》有史鉴的明智,诗歌的颖慧,数学的精神,博物的深沉,伦理的庄重,逻辑与修辞的善变”。做为一个初中生的

我,平时喜欢读小说,欣赏散文,但自从初读《史记》,让我又一次感受,我们读一些古书,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那也是受益匪浅啊

史记故事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3位用户喜欢。

暑假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读书。你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变得更智慧;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拥有温文尔雅的气质……于是,今年暑假我按照往年的习惯,又读了一本好书。

我今年选的这本好书叫做《史记故事》,它的原著是司马迁,里面记载了上古时期到西汉汉武帝时代的故事。

这本书里面有除暴安民的黄帝;有正直清廉的尧帝;有爱护民众的成汤;有贤明大义的晏子;有忠心为国的屈原;也有昏聩暴躁的纣王……

《史记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屈原悲国,抱石投江》和《项羽用兵,破釜沉舟》。

《屈原悲国,抱石投江》讲的是昏君楚怀王因为上官大夫的谗言而弃用忠臣屈原,屈原虽被流放异地,却依然热爱眷恋着楚国,希望楚国能够清醒过来,却发现楚国不会再清醒了,屈原从悲痛到绝望,最后抱石投江自尽。

《项羽用兵,破釜沉舟》讲的是有一年赵国遇难,赵王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让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去解救赵国。可是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途中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了粮食他也不管,只顾自己。这下项羽可气炸了,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上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当楚军渡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的吃了一顿,然后派人把船凿穿让船沉入河里,把做饭的锅砸得粉碎,把附近的房子放火统统烧掉。项羽用这种办法来表示他和士兵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项羽的军队打败了秦军,并且使秦军一败涂地,再也无法振作起来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假期我读了《史记故事》,收获颇丰。

初二史记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50位用户喜欢。

一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一世,若不读读《史记》就等于白了!“可《史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多么重要。

《史记》之所以流传千古而不变,首先是司马迁的人格魅力,人们为其顽强的拼搏精神折服。

汉武帝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出任太史令,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批判精神,深刻影响了司马迁的一生。”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堵,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归后”仕为郎中“,又”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以后又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游历了更多的地方。

这些活动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亲身体察到了老百姓的疾苦,为他后期的写作夯实了基础。

司马谈归天,司马迁子承父业继任太史令,即”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并开始在”金匮石室“苦心阅读,整理历史字资料,其正式写作《史记》年四十有二,准备工作整整用了二十二年。

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进入写作中,却不幸因李陵事件受牵连,下”蚕室“受”腐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一度他想到了死,但他为了实践先父论载天下之文的遗愿,强忍耻辱,又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圣先的遭遇中得到启发,最终战胜了自我,”就极刑而无愠色“,”隐忍苟活“以完成著作《史记》的宏愿。百三十篇,526500字写了十一年,其艰辛程度不言而喻。

可见这位史学家,为了这部史记,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忧思奋发,著成信史照尘寰。最凄惨的际遇,最悲壮的人生,却造就了中国最壮美、最瑰丽的千秋史笔。正所谓:绝境生绝唱。怜才膺斧钺,吐气化虹霓,刀剑染血式的苦难,促人思考,而这样的思考,是为苦难加上一层霜并使之深入精神领地里再度受难,最后才绽放出一丛丛艳丽的菊花来。《史记》似梅,枝瘦花馥;《史记》如菊,蕊寒香冷。正如两千多年后鲁迅先生所赞:”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是一个真正的血性男儿,其执着,其坚韧,其真性情与《史记》一道永远彪炳千秋,永垂史册。

初二史记读后感600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读历史,看未来——读《少年读史记》有感

《史记》是一代名家的经典之作,鲁迅曾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在中国的文史学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而《少年读史记》则是以白话文的形式展现了这本历史巨著,让我们受益匪浅,得到了有益的启发。

中国的历史实属一大瑰宝,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中国有着无比灿烂的历史文化,而《少年读史记》则是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点。在几十万字的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蔺相如的故事。在渑池之会上,秦王让赵王鼓瑟,并让史官记载:“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而蔺相如却勇敢的站上前来,当赵王处于窘境之中时使秦王被迫击缶。在秦国众臣要求以十五座城池为秦王祝寿的时候,蔺相如提出由秦国的首都咸阳城作为交换,让秦王占不了上风,才让赵王夺回了颜面。不管对外还是对内,蔺相如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对廉颇的礼让,反映出他一心为国的崇高思想。从蔺相如的事迹我们可以读出两点:一是真正的勇是以理服人的;二是真正的勇,并非一味向前,有时候也要懂得退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正是需要这样张弛有度、宽严相济的处事原则吗?

此外我对齐桓公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可是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生活贪图享乐,晚年又骄傲自满,但是这些都没有妨碍他成就霸业,这只因为他用对了人。管仲是齐国的佐相,他处处为大局着想,辅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和管仲都不是完美的人,但是他们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由此来看,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的用人之道。现代社会人与人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成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创造出巨大的活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是经验、教训、借鉴,是过去的沉淀,是未来的导向;对于一个人来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教你融会贯通、惩前毖后,是学习的源泉,是进步的信心。 从三顾茅庐到四面楚歌,从邯郸学步到掩耳盗铃,每一个历史故事,每一段历史时间,都是人类文明点滴的积累,都是人们与文明对话的内容。这让我们不再去重复前人的错误,总结古人的成功经验,使我们面对问题时可以有经验借鉴,从而更加从容,也更理智。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历史是思想之学,它培育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历史是创新之学,它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历史是智慧之学,它开阔我们的想象世界,激发我们有所作为……

让我们承载着历史这座巨轮,划起改革创新的双桨,迎着时代的巨浪,到达美好灿烂的未来。

史记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10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34位用户喜欢。

一本厚厚的史书,一本被喻“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典籍,轻轻的翻开,让我们的思想随着历史的齿轮一齐波动·成长。

从黄尧禹舜到秦皇汉武,有多少英才在其中绽放璀璨的光芒,有多少谋略者让我们啧啧称赞,有多少故事激励了我们步步前行,又有多少圣明之人成为了我们的指明灯。慨叹着一切的变幻轮回,不禁有些痴迷。

话说,周武王去世,由于成王年幼,周公辅佐成王,协助成王伐诛作乱的武庚·管叔,帮忙成王处理朝政,尽管曾受到质疑,但他仍然为成王为国家奉献着,最终在历史与真实的鉴证下,证明了他自我。

楚王项羽,可谓是英雄。曾于帐中斩宋义头,慑服诸将,于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有勇有谋,只可惜造化弄人,项羽的太过君子,再加上时运不济,最终只能自刎乌江,可项羽毕竟是一代英才,最终仍能得到许多人的敬仰。

张仪,可谓史上最有本事的一名辩士。以往被笞数百,事后只问他的妻子:“视吾舌尚在不”?初听,觉得像个笑话,再一想,才觉得这样的想法是多么让人敬畏,只要舌在足矣。可就是这个舌,在战国的历史上曾卷起了一段风云。

凭张仪三寸不烂之舌,使魏国归于秦,利用计谋,离间楚齐,最终使秦齐联合攻楚,楚曾发誓要杀张仪,而张仪孤身至敌营仍能冷静行事,以自我敏锐的思维得以逃脱。他有的不仅仅是谋略,还有的是胆识,能够这样说,秦统一六国与张仪的游说是密不可分的。

《孙子兵法》,一部古今中外将者必读之书,孙武,齐国人,辅佐吴王,三令五申的故事曾广为传颂,其后世子孙孙膑,也是一位出色的谋略者,其围魏救赵的故事早已烂熟于心,曾因庞涓的妒忌,髌骨被除成了残疾,在齐国帮忙韩国抵抗魏国时,以每一天灶减一半为计,击败魏国,并掳的魏太子,从此,孙膑名显天下。这样的睿智,让人不由称赞。

历史长河中,英才、谋略值得我们欣赏,而那些激励着我们步步前行的故事,更值得我们慨叹。

我们仍在前行的路上,也许会有许多冲突,会有许多的绊脚石。我们就应当学习孔子的泰然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要学会韩信的感恩于忍耐。他们的事例激励着我们,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以自我的智慧如此处事。

《史记》教会了我们太多,也让我们了解了太多,将相王侯的故事,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智慧,都集于此书中传承下来……

其实《史记》能够写出来就是一个奇迹。太史公司马迁在忍受如此大的屈辱之下,于牢狱之中完成了此部著作,那里也同样体现着司马迁坚韧的性格与坚强的意志力,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为了证明自我的志向,在恶劣的环境下默默的耕耘着。

一部史书,叙述了自黄帝以来至太初二记,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不管是帝本纪,十表,八书,王侯的世家,名人的列传,还是太史公的自序,都积聚了历史的精髓,是司马迁与历代人智慧的结晶,那里将是一番别样的天空。

史记读后感800

史记关于读后感(16篇范文)

《史记》不但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而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住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园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时代中各领域英雄豪杰和记载国内外少数民族的“列传”。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历代英雄人物的气概与豪迈。比如说列传中的“刺客列传”里的聂政,荆轲等人。以前,我认为刺客但是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明白搞偷袭的人。但史记上的叙述,让我明白,其实刺客才是对君主最赤胆忠心的人。毕竟去行刺君王,成功了会被周围的卫士杀死,不成功更无生还的可能。真可谓是有去无归。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史记信息

  • 读史记故事有感(16篇范文)
  • 读史记故事有感(16篇范文)92人关注

    史记故事读后感四百字左右1中国历史上每个有责任感有成就的史学家,都会以他们的心血凝聚起来的思想,留给全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对此,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太史公司马迁 ...[更多]

  • 有关于史记的读后感(16篇范文)
  • 有关于史记的读后感(16篇范文)88人关注

    暑假里我读了《史记》这本书,通过这本书,我仿佛穿越在历史的时空隧道——看到了利欲熏心的庞涓,残暴的秦始皇,忠厚老实的周公旦仿佛看到了宫中的金银珠宝,看到老百姓安 ...[更多]

  • 史记的读后感(16篇范文)
  • 史记的读后感(16篇范文)79人关注

    《史记》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花费一生的精力来创作的。它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曾被鲁迅 ...[更多]

  •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1篇范文)
  • 少年读史记读后感(11篇范文)79人关注

    读历史,看未来——读《少年读史记》有感《史记》是一代名家的经典之作,鲁迅曾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在中国的文史学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而《 ...[更多]

  • 史记读后感(16篇范文)
  • 史记读后感(16篇范文)77人关注

    “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大文豪鲁迅对《史记》这一经典名着的称赞,《史记》无愧与这个称赞。中华上下五千年,一共二十六史。《史记》 ...[更多]

  • 关于史记读后感(16篇范文)
  • 关于史记读后感(16篇范文)70人关注

    史记故事读后感「精选」史记故事读后感精选在去年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史记故事》。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史记》的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我觉得司马迁 ...[更多]

  • 史记关于读后感(16篇范文)
  • 史记关于读后感(16篇范文)64人关注

    《史记》不但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而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住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园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时代中各领 ...[更多]

  • 史记故事读后感(16篇范文)
  • 史记故事读后感(16篇范文)62人关注

    以史为鉴——读《史记故事》我阅读了《史记故事》,《史记故事》是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 ...[更多]

  • 读史记有感(16篇范文)
  • 读史记有感(16篇范文)39人关注

    史记故事读后感「精选」史记故事读后感精选在去年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史记故事》。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史记》的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我觉得司马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