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拖延心理学的读后感(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9-01 16:00:02 查看人数:60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拖延心理学的读后感 1481字 23段 5分钟 9分钟 12分钟 263人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422字 7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89人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1472字 22段 5分钟 8分钟 12分钟 186人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2095字 24段 7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283人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2128字 8段 8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189人

拖延心理学的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81个字,有2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63位用户喜欢。

有关拖延心理学的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近日看博克莱和莱诺拉写的《拖延心理学》,阅读了拖延产生的一些心理学原因,颇受启发,阅读过程有种脊梁发凉的感觉,似乎以往自己很是骄傲的一些点就是阻碍自己前行的深层次的原因,不管是过于敏感,或者确实是问题,暂且先记下,以备日后深入思考和矫正。

(1)过于注重表现,把表现等同于能力。

“不管能力如何定义,当它成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单一决定因素时,问题就产生了。这个人表现如何成为唯一衡量,其它面都被忽略了。”表现的好坏评判标准常来自于他人,而他人无法从做事的动因和根本出发点去理解一个人的表现,因此单纯注重表现,会让人变得过于追求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完整的努力。这样获得的结果就如同空中楼阁,似乎很华丽,却总让人不安心。

(2)过高的期望,与现实形成太大的落差。

“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一个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却对自己不抱希望。”后者对自己要求跟自己对自己表现期待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所以常常自责,进而容易消沉,自尊因而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3)平庸招致轻蔑

太多的时候希望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做的非常出色,是个全能的人。于是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与理想的自己相比很平庸,于是贬低平常和常规的表现,用轻蔑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表现。拖延就是安慰自己的方式,然后找一堆接口,阿q式的安慰自己。

(4)优秀不用努力

遇到事情,总是幻想自己有超能力,秒懂一切,解决问题都是手到擒来,分分钟了事。做不到这点就觉得自己能力有问题,对自己感到失望,然后放弃必要的努力,通过拖延来回避努力,长时间如此,让聪明变成了无知。

(5)一切都自己来,亲力亲为

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或者说只有自己做的才能放心,长此以往,自己时间和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好每件事,然后把自己推向拖延。

(6)逃避竞争

对于竞争的很多事情,总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息去做,包括游戏,包括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归根到底是害怕失败,而这很容易让自己通过拖延来掩盖自己的软弱和恐惧。

(7)自己太抢眼,总会有人受伤害

总觉得处于一种和谐状态,要进大家一起进,要退大家一起退,因此自己一有锋芒显露,就会局促不安,把锋芒藏起来,怕让别人认为自己刻意表现,影响其他人。

(8)“幸存者歉疚”

这是第一次听到的一个新名词,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一直伴随着自己,总觉得自己在外面享受着父母劳动成果换来的相对较好的生活心有愧疚。然后再做一些跟家庭有关的决定,特别是需要家庭付出很多的的决定的时候,不断地犹豫拖延,试图希望时间来通过最终没有选择的方式来做决定。反而最终付出的代价更大。

(9)选择困难,交流困难

在做决定时,太过犹豫,总是不断比较各种方案,觉得选择很困难,然后通过拖延,让一些方案自动退出可选行列,在没得选时做决定。害怕与陌生人交流,导致可能为找人商量件事,打电话咨询或约定时不断拖延,总想找一个好的状态再去做,反而最后影响自己的事情安排。这两点重要原因是一对需要做决定的事物不了解,二对自己没有自信。

以前发现自己总喜欢找一个状态再去做事,否则就把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事情不断地拖,最终不了了之或者随随便便完成,然后觉得自己做事情和预期相差很大,放弃了必要努力,对自己失望,状态低迷,此时又觉得做事不合适,不断往后拖,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拖延是个问题,需要不断修正,但是修正前先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否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冲动“,本来没有问题,创造了问题,这样就不好了。上面的9点是自己隐隐约约发现存在于自己的行为中的问题,哪些是真正原因需要不断思考。找到根,然后逐步改善,最终摆脱拖延的负面影响。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你,我,他可能都是拖延者,作为拖延者,其实大家并不孤单,因为拖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大家翻开这本《拖延心理学》,你讲开启一次全新的拖延症认知与改善之旅。作者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解读拖延的心理根源,比如恐惧失败,恐惧成功,争夺控制权,恐惧亲疏等。然后,作者又围绕这些心理根源,告诉你一些实用的技巧,并鼓励你去行动。

但是,它不是一本改变拖延的十大法宝的`鸡汤书,因为,两位心理学家认为,这本书的目标并不是消除拖延,而是陪伴你面对椭圆的挑战,学会接受,学会行动,然后穿越拖延的心理。

毋庸置疑这是一本专业的书籍,书中不时会出现的专业词汇,让你有时需要咬咬牙才能继续看下去。幸好,它也是一本关于“坚持、希望和爱”的书籍。所以,我们要读下去,坚持读下去。

如果你是个拖延症者,这本书绝对适合你。如果你不是,那你一定要按计划读完这本书,因为,读完后,你会试着开始改变,并看到了全新的自己。

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本《拖延心理学》吧!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72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86位用户喜欢。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近日看博克莱和莱诺拉写的《拖延心理学》,阅读了拖延产生的一些心理学原因,颇受启发,阅读过程有种脊梁发凉的感觉,似乎以往自己很是骄傲的一些点就是阻碍自己前行的深层次的原因,不管是过于敏感,或者确实是问题,暂且先记下,以备日后深入思考和矫正。

(1)过于注重表现,把表现等同于能力。

”不管能力如何定义,当它成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单一决定因素时,问题就产生了。这个人表现如何成为唯一衡量,其它面都被忽略了。“表现的好坏评判标准常来自于他人,而他人无法从做事的动因和根本出发点去理解一个人的表现,因此单纯注重表现,会让人变得过于追求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完整的努力。这样获得的结果就如同空中楼阁,似乎很华丽,却总让人不安心。

(2)过高的期望,与现实形成太大的落差。

”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一个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却对自己不抱希望。“后者对自己要求跟自己对自己表现期待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所以常常自责,进而容易消沉,自尊因而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3)平庸招致轻蔑

太多的时候希望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做的非常出色,是个全能的人。于是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与理想的自己相比很平庸,于是贬低平常和常规的表现,用轻蔑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表现。拖延就是安慰自己的方式,然后找一堆接口,阿q式的安慰自己。

(4)优秀不用努力

遇到事情,总是幻想自己有超能力,秒懂一切,解决问题都是手到擒来,分分钟了事。做不到这点就觉得自己能力有问题,对自己感到失望,然后放弃必要的努力,通过拖延来回避努力,长时间如此,让聪明变成了无知。

(5)一切都自己来,亲力亲为

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或者说只有自己做的才能放心,长此以往,自己时间和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好每件事,然后把自己推向拖延。

(6)逃避竞争

对于竞争的很多事情,总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息去做,包括游戏,包括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归根到底是害怕失败,而这很容易让自己通过拖延来掩盖自己的软弱和恐惧。

(7)自己太抢眼,总会有人受伤害

总觉得处于一种和谐状态,要进大家一起进,要退大家一起退,因此自己一有锋芒显露,就会局促不安,把锋芒藏起来,怕让别人认为自己刻意表现,影响其他人。

(8)”幸存者歉疚“

这是第一次听到的一个新名词,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一直伴随着自己,总觉得自己在外面享受着父母劳动成果换来的相对较好的生活心有愧疚。然后再做一些跟家庭有关的决定,特别是需要家庭付出很多的的决定的时候,不断地犹豫拖延,试图希望时间来通过最终没有选择的方式来做决定。反而最终付出的代价更大。

(9)选择困难,交流困难

在做决定时,太过犹豫,总是不断比较各种方案,觉得选择很困难,然后通过拖延,让一些方案自动退出可选行列,在没得选时做决定。害怕与陌生人交流,导致可能为找人商量件事,打电话咨询或约定时不断拖延,总想找一个好的状态再去做,反而最后影响自己的事情安排。这两点重要原因是一对需要做决定的事物不了解,二对自己没有自信。

以前发现自己总喜欢找一个状态再去做事,否则就把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事情不断地拖,最终不了了之或者随随便便完成,然后觉得自己做事情和预期相差很大,放弃了必要努力,对自己失望,状态低迷,此时又觉得做事不合适,不断往后拖,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拖延是个问题,需要不断修正,但是修正前先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否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冲动“,本来没有问题,创造了问题,这样就不好了。上面的9点是自己隐隐约约发现存在于自己的行为中的问题,哪些是真正原因需要不断思考。找到根,然后逐步改善,最终摆脱拖延的负面影响。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95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283位用户喜欢。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你总结写完了吗?”

“哎呀,又不是马上要,急啥?”

“也是,提前几天做了就行。”

“啊!快到截止日期了,最近好多事挤一起,我还没做完,又得熬夜了…”

“哎,我也是,原以为很简单,没想到还挺麻烦的,快点做吧。”

这样类似的对话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或者是自己说过?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很普遍,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拖延症”。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拖延?这种行为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根源?关于这方面的专业研究,比较有名的就是美国的两位心理医生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写的这本《拖延心理学》。我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而自己也深受拖延症的困扰且一直苦于找不到解决办法,但我还是不由自主的拖到现在才看了这本书。

人为什么会拖延?作者认为,拖延的情绪根源涉及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些情绪波动,因为他们利用拖延来逃避不舒服的感受。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根源:拖延者的主观时间与钟表时间的冲突;拖延的生物根源,包括你的身体、大脑以及你的遗传基因;拖延的人际关系根源,主要指你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以及你在当今社会的地位。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十分复杂,不过有一点可以排除在外,拖延和智力没有关系。要摆脱拖延,真正认识到自己拖延的根源是第一步。

书中提到一个拖延怪圈,是拖延者基本都会经历的,即从接到一个任务到最终那个任务被放弃或是被完成了的这个过程。整个过程从头到尾短则几个小时,多则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并且,大部分的拖延者都会重蹈覆辙,一次又一次地在这个怪圈中挣扎。对此,我深有体会。比如,每次刚刚接受一个任务,总是信心满满,觉得虽然自己不能马上开始,但是一定会有条不紊地完成它。直到早点开始的时机已经失去,我才开始焦虑,压力也逐渐加重,但是想到离最后期限还远着呢,所有还是抱着希望。时间又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开始,一种不祥的预感取代了剩余的乐观情绪,回顾自己所浪费的时间,意识到自己无法挽回,又陷入后悔和自责;在这个阶段,除了这件事,其他事我都愿意做,而转移我注意力事务的出色完成甚至让我相信在那件事情上我也正大步迈进;有时甚至通过种种方式让自己看起来很忙来掩盖自己的窘境。到下一阶段,虽然我感到惭愧内疚,但是继续抱着还有时间的希望,盼望着“缓刑”的奇迹出现。离截止日期越来越近了,此刻我已经绝望了,后悔、内疚、痛苦涌上心头,对能否完成任务的担忧已经变成了一种令人生畏的恐惧,觉得自己缺少了其他人都有的约束力、勇气、头脑或者运气,他们都行,就我不行。到最后把自己逼到不得不在背水一战和弃船逃跑之间做选择。选择不做的话,这个拖延怪圈就此画上了句号。选择做的话,此时的压力已经让我痛苦不堪,让我感到做些什么总比无所事事好。而令我惊讶的是,事情并没有所担心的那样糟糕,甚至发现自己乐在其中,所有我所受的折磨看起来根本是不必要的。终于马上要做完了,胜利在望,但是之前的一拖再拖导致现在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能浪费了,我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如何把事情做好,而是我究竟是否能够完成。最后,无论我最终是放弃了还是完成了任务,这种折磨使我精疲力竭,但毕竟已经过去了。于是我下定决心,下一次我一定早一点开始,控制自己严格按照计划做事。然而到下一个任务出现时,我又无可避免地陷入了这个怪圈。

那如何跳出这个怪圈呢?作者在书中根据不同根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每个读者都可以据此对症下药。此外,作者汇编了一些处理技巧,我觉得自己可以实践一下。

1、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不是“我要停止拖延”,而是“我要在6月1日之前做完雅思题”;

2、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标。不是“我绝不再拖延”,而是“我会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英语”;

3、将你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

4、现实地对待时间。问自己:这个任务实际上会花掉我多少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

5、只管开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

6、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的时间完成一件事情;

7、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

8、可能的话,将任务分派出去。你真的"是能够做这件事的唯一人选吗?这件事真的有必要去做吗?

9、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将你的时间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

10、留意你的借口。不要习惯性的利用借口来拖延,而是将它看做是再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者将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

11、奖赏你一直以来的进步。将奖赏聚焦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结果。记住,即便是迈出一小步也是进步;

12、将拖延看成是一个信号。停下来问自己:“拖延传递给我的是什么信息?它意味着什么?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虽然有时候一些事情拖一下反而能得到最佳结果,但这并不能成为阻止我戒掉拖延症的理由。万事开头难,拖延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要想马上改掉很难。但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只要逼自己开个头,集中注意力,循序渐进,坚持下去让不拖延成为新的习惯。只要开始,就有改变的希望,期待自己的变化。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只要逼自己开个头,集中注意力,循序渐进,坚持下去让不拖延成为新的习惯。只要开始,就有改变的希望,期待自己的变化。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2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范文

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惊呼一声:啊,我就是啊!或者你身边就有这样的拖延症患者。而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简·博克和莱诺拉·袁通过长期认真细致的研究,总结出了拖延的行为、心理和征服的方法,写成《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一书。读来颇有收获,与大家分享。

在书中,作者首先回答了这一疑问:拖延是什么问题?答案是: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既然是"复杂的心理问题",说明其中牵涉的因素是相当多的,也说明克服这一问题可能是艰难的。你是怎么成为一个拖延者的?作者认为,你可能有一个成功和失败的榜样,或者受了家庭成员的极大影响。在我看来,这两点统合为一点就是:你的行为和心理总是受到环境(集体)的`影响,当然有时候可能是某个人的影响。举个例子,你在学校接到某个任务要你和其他9个人一起完成。你和他们接触以后,发现他们都对这项任务抱有极大的热情并且很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你自然而然会把这项任务也看得很重要以期不给团队拖后腿甚至是受到其他人的肯定。反之,如果其他人都想敷衍了事,你在准备做事的时候可能就会想:这件事没那么重要,又还有时间,干脆先放一放吧。当然,把绝对的时间节点往前推的话,即在你的幼儿时期,你受的影响大多来自家庭。家庭当然是无法选择的,所以拖延很可能并不完全是你的错,但你有办法克服它。在书中,作者首先回答了这一疑问:拖延是什么问题?答案是: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既然是"复杂的心理问题",说明其中牵涉的因素是相当多的,也说明克服这一问题可能是艰难的。你是怎么成为一个拖延者的?作者认为,你可能有一个成功和失败的榜样,或者受了家庭成员的极大影响。在我看来,这两点统合为一点就是:你的行为和心理总是受到环境(集体)的影响,当然有时候可能是某个人的影响。举个例子,你在学校接到某个任务要你和其他9个人一起完成。你和他们接触以后,发现他们都对这项任务抱有极大的热情并且很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你自然而然会把这项任务也看得很重要以期不给团队拖后腿甚至是受到其他人的肯定。反之,如果其他人都想敷衍了事,你在准备做事的时候可能就会想:这件事没那么重要,又还有时间,干脆先放一放吧。当然,把绝对的时间节点往前推的话,即在你的幼儿时期,你受的影响大多来自家庭。家庭当然是无法选择的,所以拖延很可能并不完全是你的错,但你有办法克服它。

关于拖延的原因,除了焦虑等因素外,作者对我启发最大的一点是关于时间的主观感受。每个人对于时间的主观感受是不同的。这一点乍一听感到惊奇,思考后就觉得深以为然。举一个书中的例子,一个拖延者在晚上冲到邮局去邮寄税费,有人问他为什么迟到,他说:"距离午夜还有5分钟,我没有迟到!"很多拖延者生活在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的严重冲突中,不愿意也不能认知到他们的时间概念与钟表时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而有些人把钟表时间看成无关紧要的,认为它不够人性,有些人则始终处于时间混乱中,一开始似乎一切进展顺利,但因为突然发现时间不够而晕头转向,而这样的经历只会在他们身上一再重演。这一经常无法被普通人所认知到的因素实际上恰恰说明了很多拖延事件的缘由,颇使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拖延怪圈这一作者着墨颇多的地方也是直戳痛点。拖延怪圈简练言之:1.这次我想早点开始;2.我得马上开始;3.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4.还有时间;5.我这个人有毛病;6.不做(我无法忍受了/何必庸人自扰呢);做(我不能再坐等了/事情还没有这么糟,为什么当初我不早一点开始做呢/把它做完就行了);7.我永远不会再拖延!你发誓,下一次你一定早一点开始,控制好焦虑情绪,严格按照计划,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直到下一个任务出现……我相信有很多人看到这儿会感到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作者实在是描述得太到位了!很多人,包括我,都曾被困在这样的拖延怪圈中而感到无比苦 恼。我们期待着改变。

改变是一个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前关注、关注、有意识有行动或者决心改变、无意识有行动。当你阅读本文时,你至少是在第二或第三个阶段了。通过有效的途径,你慢慢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而当到达第四个阶段时,新的神经通路开始运转,你开始适应新的行为方式和心理。这样,随着时间推移,有一天你会发现拖延变得不再对你有诱惑力,很多事情都可以马上动手去做。

对你的拖延症有了这么多的深入了解以后,克服的方法就显得简单了许多:设立明确的目标与充分可行的计划。这样的目标应具有可观察性、具体性和特殊性,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小的步骤,第一步可以在五分钟内被完成。通过实践以后,你会发现,制定这样的目标和计划并不难,实现每一步都很轻松,而且会带给你成功的快感。对了,在实现目标、完成计划、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别忘了奖励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哦。豆瓣的一个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目前成员人数已超过133200.说明拖延症的人群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同时也说明大家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在努力地利用集体的影响和科学的方法去克服。

如果你没有拖延症,希望你继续坚持下去,给别人树立一个榜样;如果你深受拖延症烦扰,不妨读读这本书,汲取一些养分,早日与拖延症说再见。

拖延心理学的读后感(5篇范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你总结写完了吗?”“哎呀,又不是马上要,急啥?”“也是,提前几天做了就行。”“啊!快到截止日期了,最近好多事挤一起,我还没做完,又得熬夜了…”“哎,我也是,原以为很简单,没想到还挺麻烦的,快点做吧。”这样类似的对话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或者是自己说过?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很普遍,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拖延症”。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拖延?这种行为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根源?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拖延心理学信息

  • 拖延心理学的读后感(5篇范文)
  • 拖延心理学的读后感(5篇范文)60人关注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你总结写完了吗?”“哎呀,又不是马上要,急啥?”“也是,提前几天做了就行。”“啊!快到截止日期了,最近好多事挤一起,我还没做完,又得熬夜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