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范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李清照读后感(13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0-04 13:00:02 查看人数:55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李清照读后感 696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56人
李清照传读后感 804字 7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67人
李清照词读后感 1341字 11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54人
李清照一剪梅读后感 1534字 16段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72人
读李清照的武陵春 1301字 19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54人
李清照诗词集读后感 796字 12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73人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 1573字 24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198人
李清照集读后感 1212字 12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48人
李清照如梦令读后感 509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95人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 1041字 9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61人
李清照传读后感 699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44人
李清照词传读后感 548字 8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40人
李清照传读后感 1262字 11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53人

李清照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56位用户喜欢。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一篇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

沐浴着齐鲁文化的光华,感受着家族书香气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女郎山和包孕灵秀的百脉泉,跟随着父亲与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吟咏诗文,谈古论今,自小就能写出庸常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辈们的青睐。

京都是无数天子脚下的一方宝地,怀揣着对汴京的无限向往,清照与母亲随后奔赴汴京与父亲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时,她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夫妇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笃,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画,撰写古书,琴瑟谐美,其乐融融!如清照初婚后的习作《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娇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盘托出,可见郎君如意,两情相悦,乐在其中矣!而赵因官职在身,不免常要小别美妻,此时从清照的习作中不难看出新婚女子对夫君的深深思恋之情。如《怨王孙》里“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可见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长,父亲李格非在官场屡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间。母亲更是于这个多事时节病逝。明诚感疾,驾鹤西去,相见直要待来生!此时的清照就像被遗弃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着她的是颠沛流离与世间险恶。

伤之切,悲之痛,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诸如“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这类的悼词,任谁目触都不禁催下数行泪。景同人非,物在人亡,焉得不悲?

因此,古代文学史上,清照绝可占据一个席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或许仍不足以阐述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功不可没。

李清照

李清照传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绝美宋词的秘密——读《李清照传》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两年前的初次相识,这个时而欢快明丽,时而眉间藏着淡淡愁绪的女子就让我魂牵梦绕。所以,这个暑假我买来了《李清照传》,想要了解她,也窥探藏在一首首绝美宋词背后的秘密。

“枕上诗词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从小就对诗词有着异于常人的喜欢和天赋。父亲见女儿意志坚定,即使知道女儿身从文的不易,也不忍心阻拦。此后清照一生与诗词相伴:站亦吟,坐亦吟,酒亦吟,泪亦吟。她的诗词在宋朝的街头巷尾被传唱,也为后世所赞赏。

但,你可别忘了那可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时代啊!可想而知,纵使有他人看不起的目光,李清照依然坚定的沉溺于诗词曲赋之中。在《李清照传》的结尾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清照想收孙综的女儿为徒,可是那位聪慧的女孩却说“才藻非女子事也。”即便是当今的现代社会,“女子读书不如男”的话也时常耳闻。不难想象,李清照小时耳边也有“女孩子学些什么诗词啊”之类的话,结果是,她依旧不改变初衷。她不仅学了,而且成就非凡,丝毫不逊于男儿!这可不是一种不认命、不服输的劲吗?

我其实也曾用“女不如男”的谎话淹没过自己。

漆黑的夜晚,失望的成绩,满心的愧疚。“你可能就是学不过男生吧。”我自言自语。现在,我多么希望回到那个夜晚,拍拍那个时候自己的肩膀,说:“几千年前,那位词人已为你证明了这个蒙骗了许多少女的谎话。不信的话,你也可以试着推翻它。”这个炎热的暑假过去,我就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了,即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中考。它不仅考知识,考的也是心态。性别是上天决定的,但努力和获得的成就是我们决定的。如果我都认为自己不能“取胜”,那就一定会“输的彻底”。所以,接下来这一年我也要鼓足了那种不认命、不服输的劲,完成最后的冲刺!

一本《李清照传》读毕,我亦明白了藏于绝妙诗词背后的秘密。这不仅是家庭的熏陶,也不只是热爱,更多的是一种不认命、不服输的坚韧!“才藻非女子事也。”?不然,“才藻”亦为女子之事也!

李清照词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41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54位用户喜欢。

此花不与群花比 ——读李清照词有感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现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易安词作题记

某个冬日的夜晚,也许她惊奇的发现一树梅花点点绽放,如同倾城的佳人出浴,出水芙蓉,亭亭玉立。丝绸般的花瓣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如水的月光毫不吝啬的将光华披到也缎的花瓣上,她不禁为之倾倒,写下了“此花不与群花比”的佳句。

此花不与群花比,说的又岂止是梅花呢?作为一名词人,李清照也是有着自己的骄傲的。她的前半生顺遂甜蜜,她的才情与风采,古往今来几乎再无一位女词人可及,能与李煜苏轼等人齐名的女词人,想来也只有易安了。

少年时的易安有一点青涩,也有一点大胆。“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少女心事总是复杂而难以捉摸,明明见有生人想要羞涩的逃走,却又纠结着不要给别人留下一个仑促的背影,于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手把青梅,倚门回首。这个青涩又大胆的女孩,占尽了那个夏日所有的风情。

后来,她长大了,这个青涩的少女遇到了自己的良人。她应该是幸福的吧,“云鬓斜簪,徒教郎比并看。”许是她偏起了好胜之心,当看见清丽的花儿时偏要一旁的丈夫比一比,到底是不是人比花娇? 在那段幸福甜蜜,无忧无虑的生活里,那个在春天欲与花比的新娘,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只是昨日回忆太美好,更衬得今日人走茶凉,当与自己最爱的丈夫由生离变成死别,易安的心头又笼罩着多少愁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初以为离开家乡就是最大的苦痛,却不承想那仅是悲剧的开端,命运如同翻书,这一页写得可能还是欢欣甜蜜,下一页却也可能是相隔万里。“记得玉簪斜拨火,宝篆成空。”记得谁说过,当你不停的回忆过去时,你的心已经老了。当初和丈夫在一起品茗赏画的时光已然逝去。现如今,却只剩她一人在他乡漫不经心的老去,只留记忆里那些美好,是今生永远无法复刻的甜蜜。而那一份早已无望的的等待,已悄悄地在她的两鬓,染出了思念的雪。

我常想,若是当初易安未曾遇到这种种苦难,她的后半生也许就不会那么凄凉孤独。无数次设身处地的想象她凄苦的日子,想她当初绝望悲哀的心情,可最后,我终于懂得,这不是悲剧,而是她注定的人生。这些磨难造就了哀愁的易安,也正是有了易安,我们才能看见隐藏在那个时代背后所有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若是没有这些坎坷,易安便不是易安,她的孤独,在她拥有才华时就已注定,孤独是她逃不开的宿命。但也正是这样的寂寞,才能给予她无数的灵感。也许通透的易安自己早已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她竭尽才思,只为留下多一点描写这个盛世空城的诗句。

有人把易安比为菊,可我更宁愿将她比作梅。菊在秋风萧瑟中开放,令无数文人墨客毫端蕴秀临霜咏篇,陶公采菊东篱后世无数人效仿,但太多相似的赞美,难免有失风格;然而梅花冬日开放,孤独而美丽,“不要人夸好颜色,自留清气满乾坤”,她的美丽,只要自己懂得便足矣,她不畏霜寒磨难,惟愿开放于天地,不迷失了自己。“此花不与群花比”,梅花的高洁,从来都不需要与其他的花儿相比衬托,梅花的傲气,孤独却自由,易安就如同那枝头孤独却不失品格的梅花,也许孤独,但灵魂从来未曾迷失过。

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易安却因才气而孤独。她擎着着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路,用她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风中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的那一座盛世空城。

李清照一剪梅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34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李清照一剪梅读后感

李清照一剪梅读后感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读李清照的武陵春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1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54位用户喜欢。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留。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轰隆隆”,随着一阵阵的雷声,乌云顿时遮住了天空,黑压压的一片,像一张白纸上永远抹不去的污点。随之,雨下。淅淅沥沥,不紧不慢,似一首婉约的歌,唱着;若一首凄凉的诗,在诉说着生离死别;又如一首缠绵的曲,牵动着我的心。

整个世界都笼罩在黑暗之中,仿佛就要被吞噬下去了。我坐在书桌旁,看着他留下的诗,想到从前和他一起吟诗作对的日子,是多么的诗情画意啊!而如今却是天人永隔了。祖国的败亡本是我最大的痛,家乡沦陷无疑在我的伤口上又撒了把盐。本想我女流之辈不能为国效力去打仗杀敌,起码可以和心爱的人相守终老。然而老天却连这样微小的愿望也不满足我,夺走了他,又在我的心上添加了更痛的伤。为什么会这样?相爱却不能相守……

“嘀哒”,雨从屋檐上落下。这一声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望着已停的雨,连风似乎也不闹了。窗外的天空已稍变明朗,树枝上还残留着雨水。花朵因雨的击打,已经落下了不少,零零碎碎,躺在潮湿的地上,已和泥土连在一起。从远处传来达达的马蹄声,不久便近了。从那些花儿上踏过,不知是出了什么急事,渐渐只有远去的背影。站在窗前,回望地上的花朵,此时已和泥土合为一体,分不清哪个是花,哪是土。只是还能够闻到那幽幽的淡香,沁人心脾。此时太阳已上三竿,可是,仍然无心梳洗打扮。他已不在了,没有人再关注我了。看着自己微白的发丝,已不是当年他手中的青丝了,也懒得碰它。想想昨晚与他在梦中相见,他为自己梳头,恍如今日,又似一场镜花水月。

屋里的那盆花可是他最喜爱的,那张椅子是他写诗时常坐的,他喝茶时,一定要用那只瓷杯,这些都没有变。可是唯独没有了他,那个心中最牵挂着的人啊。想向人倾诉自己的心情,却不知为何,泪水先流了下来,沾湿了衣襟。唉,暂且忘了这些吧。前几天听人说双溪那里的春景还不错,哪天去玩赏一下,在湖上泛舟,也算放松心情。可是,那像舴艋一样的小舟,是否能载得动我心里的这份忧愁呢?

风卷起帘子,飘来飘去,犹如我飘忽的心……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五十三岁时所作,此时她已经历了国家的败亡、家乡的沦陷、文物的丧失、丈夫病死等种种不幸遭遇,处境凄惨。“风住尘香“四个字四个字表达了一场小小的灾难的后果:狂风摧花,落红无数,花已沾泥,人践马踏,依然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仅留尘香。“日晚倦梳头”,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反映词人内心的悲戚。“欲雨泪先流”,那夺眶的泪水,是她内心万重忧愁外在的表现。“闻说双溪春尚好”,诗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是春光明媚、游人如织的景象,遂起出游之心。“也拟泛轻舟”,言辞轻松,表现了词人一刹那的喜悦之情。“轻舟”为下文的浓重愁情做了铺垫和烘托。“只恐”又一转,颇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状。“载不动许多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乘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所谓“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化虚为实,真是恰到好处。

像雨飘洒在空中

星星点点

是水珠?

可是却咸咸的,

哦,是泪!

数不清的泪。

谁的泪在飞

像流星划过天际

是快乐的、伤心的,还是寂寞的

无言的泪,

飞过我受伤的心……

李清照诗词集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96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3位用户喜欢。

易安,乱世中的美神

今夜,月色甚好,手捧《李清照诗词集》,轻轻的翻阅,我仿佛看见一位佳人,穿越千年的风,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悠然而来。易安,易安,你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子,神秘朦胧,一曲“人比黄花瘦”叫人捉摸不透。

你,亦是那“乱世中的美神”,梁衡如是说。

那年,露红花瘦,一点清羞化作一缕梅香,只引你把它轻嗅;那年,海棠依旧,愁绪如云雾般散在你的身旁,只叫你浓睡不消残酒;那年,暗香盈袖,纱橱玉枕落下你凄婉泪滴,只叫薄雾浓云愁永昼;那年,月满西楼,落花漂零驻成了你对往事的无尽思念与惆怅。

走进你,宛如步入古韵弥漫的书房。你和赵明诚青衫薄带,把诗来赋。你俩是相敬如宾,你俩是生死相许。窗外花开两息,秋蝉轻吟,你那温婉却幸福的笑容回荡在耳边,连暂别时的寂寞都细绣缀锦。

但这美好的岁月终逃不过历史的变迁。一个朝代的覆灭,一个朝代的兴起。于是纵然出身名门望族的你也不得不接受命运赋予你的悲哀。忧愁写在你脸上,悲伤藏在你心里。如初的笑容早已湮没在战火纷飞的国愁中,悲伤挥之不去。

爱情,你对赵明诚刻骨铭心的爱,伴随着国家的灭亡,也化成了你永恒的回忆。纵然有众多不舍,也仅回忆所寻。于是,情愁、家愁、国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面对物是人非,面对断香残酒,面对绿肥红瘦,没有相知,没有同道,只有一杯浊酒系清愁。岁月,最残忍的莫过于迫使你成熟,看你从温婉少妇逐渐为国忧愁,连额头上也悄然起了涟漪。

一抹泪,滴在国亡家败的愁怨里,滴在载满孤寂的舴艋舟中,滴在对赵明诚永久的回忆里。于是花谢枝败,连鹧鸪都鸣出孤寂。

可是易安,你把忧愁化作一点墨,顿然打开你文字的大门,你婉约词风昂然走进历史,走近我们,也便成就了历史的期许。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捧一卷书香古墨,寻你而来,顺历史而去。眼前一抹清瘦背影,在千年的风的涤荡下渐行渐远,我却以心的维度俯身感怀你身上光芒的地方。

易安,你虽是平凡孤独的,但你永远是那屹立在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词传的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73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一直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却从来没有将她的词连贯起来看。借助《李清照词传》,才发现她的词,仿佛今人流行的公众号一般,忠实地记录着她不同年代的点点滴滴,读来很是有趣。有趣之余,难免伤感,因为人情终究抵不过光阴薄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被后人誉为婉约词的“一代词宗”,与丈夫赵明诚相爱、相敬、情深意浓、志趣相投,创造了令人称羡的爱情佳话。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仿佛是条欢悦的小溪,充满着粉嫩光阴里的不可思议。估计有一次是疯玩到天黑才往回划船,不知不觉划进了荷花荡里。看着被惊起的满滩水鸟,她充满了好奇、兴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那时候的李清照,心里清澈通透,未经世事,一尘不染。

贪玩之余,少女的身体和心智在慢慢发生变化。阳春三月,临水照花,花乱了,心也乱了。再看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侍女不懂李清照的心思,只说“海棠依旧”,没什么变化。李清照发了点小脾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终于等到了她的梦中人赵明诚,有《点绛唇》作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独自一人在院子里荡秋千,恍惚之间听见有人来,匆忙回避,又忍不住回头偷看那少年的风采。他不一定是最早出现的那一个,但一定是恰好出现的那一个。

结婚之后,赵明诚尚在太学,只有每月的初一、十五才能回家探望,聚少离多,缱绻感伤,于是便有了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思念是一种病,两地分居,根本治不好。这首词里最经典的就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独守空房,顾影自怜,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反复叹赏,闭门谢客,用尽心力作词回赠。经过几日努力,他将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混入他创作的50首词里,邀请友人陆德夫品赏。岂料陆德夫赏玩再三,认为“众词作里,唯有三句惊人,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生活颠沛流离,夫妻又长期分居,李清照多年没有生育,赵明诚无奈之下只能蓄养歌姬,再纳侍妾。李清照对爱情始终是苛刻的,对这份感情有了不满,并且猛烈汹涌,因为她不愿看到这一幕。且看她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优柔与决然之间,脆弱与坚硬之间,她只能真诚地重新憧憬。这估计是她唯一能做的。

北宋亡国,南渡之初,李清照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历史的车轮,还是无情地碾碎了她的豪情。这再次说明:光有雄心是不行的`,更何况一个女流之辈?

南宋疲软,丈夫赵明诚也去世了,独处陋室的李清照,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都是沉默的,等待着她一一数落,然后再次销声匿迹。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需多言,她心中那无限的痛楚和抑郁之情,在词中喷薄而出……

被誉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一生都是用濒临爆裂的力量在绽放。纵然人情抵不过光阴薄凉,纵然生命难免有曲折、有跌宕,依然绽放得毫不迟疑。

《李清照词传》的

李清照集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12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48位用户喜欢。

酌一盏清酒,倾千世流年——读《李清照集》有感

孤城冷月,晚巷微凉。江上谁人着青衣倚栏箫歌,搅得清风凄然。独自推开木窗,月白露光便好似梨花簌簌而落般遗落,映得书上清婉的词文更显寒凉。细想易安独守空房,“东篱把酒黄昏后”,又可似那畔边执箫人这般孤独?

独上兰舟,初尝相思愁

相比众多文采出众的女子,李清照许是最幸运的。远的如蔡文姬,谢道韫,朱淑真;近的如张爱玲,萧红,或遇人不淑,或如木偶一般任命运玩弄。在大宋王朝还未与铁蹄金戈扯上关系的欢歌里,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长她三年的赵明诚,曾享受过一段把酒言欢,锦衣玉食的安乐。那时的李清照虽常有深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怨,却自由且坚定,无畏而投入。婚后不久赵明诚进入仕途,但夫妇仍十分俭朴。二人琴瑟和弦,典衣当物,共赏《牡丹》,互斗词章,日子清贫,却高雅。今想如此天造地设的知己式恋人,又该引多少人艳羡妒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许是天公不作美,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北宋王朝分崩离析,“靖康之变”的长戟利刃终把属于李清照的安乐与平和彻底抛向了深渊。兵荒马乱里,她颠沛流离,四处漂泊,从前婉约清秀的词句已然绝迹,取而代之的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气与悲壮,可只恨赵构一味言和苟安,陷中原大陆于水火之中而不顾!就在此时,赵明诚也染疾撒手人寰,永远离她而去。国破,家亡,夫死,易安独自一人在黑暗,无助,绝望里,无依无靠,一无所有,就像冬雪里一场瓢泼冷雨从上到下将她全身湿透。容若有一词《浣溪沙》,其中“被酒莫惊春睡重,赌酒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道尽世间丧偶之人之凄苦,之悲凉。当时只认为寻常的小事,如今却成了奢望。易安之后的《声声慢》一词,更是字字为血,句句为泪。易安将所有的悲伤都倾泻于此,好比推开一扇天窗,任倾盆冷雨灌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愁苦,许只有子瞻“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能与之相比。

风住尘香花已尽,欲语泪先流

虽“物是人非事事休”,可已步中年的易安并未由此消沉,反作词热情愈加高涨。她恨南宋庸君不思抗金、狭隘卑劣,“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又无奈收复祖国故地已然无望,作《题八咏楼》,叹宋氏不振,哀“江山留与后人愁”。千古绝唱之音,今又有几人为之惋叹,为之泪流?在对亲人思念的漫天愁绪里,在对国家的无限失望与悲恨里,易安悄然离世,孤苦,无寄。

忆华年,今朝海棠可依旧

纵赏李易安一生,不张扬,不轰烈,却似一盏清酒清洌;虽在浮生乱世的兵铠相接里宛若蜉蝣,黯然成殇,却清雅如涓涓细流,还淌有残花于上,染千世华年。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之婉秀,也有“不肯过江东”透出一身英骨。只惜艳骨风流不留香丘,却埋秽土。问今如此不屈之魂,可有几人?

缨戎不尽,长戟破青天

执箫人曲罢归去,独留秋雨湿楼阙。轻合书页,月光清澈,凉了双手。想易安之傲骨,之英华,之才气,我默默决定了以后的路该怎样走,就像手握长枪,身着重铠,跳上马鞍那样坚定。

李清照如梦令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95位用户喜欢。

初冬凉风吹来,夹杂着微微细雨,索性打开窗,任凭南来北往之清爽遍布身心。

看窗外黄昏似有风雨要来,又不禁想起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词句。读李清照的词似乎看到这位女词人带着忧伤的微笑慢慢走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绰约轻倩的词句里,女词人正在帘内低吟。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女词人天生聪慧,妙解音律,这些用惯了、用旧了的浅而且俗的文字在女词人的手里极轻巧地便缀成了清新鲜丽的词句,以极寻常语创造出了不寻常的意境。

沉浸在李清照的意境中,禁不住哀叹女词人从早年的幸福生活经历战乱、家亡,历尽生活沧桑,在凄切的`生活旅程中寻寻觅觅吟唱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忧伤绝唱。以独到的功力创作出了南宋词史上别具一格的“易安体”,更令人慨叹的是如此妩媚柔婉的女词人尚有“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如此诗句蕴含着的豪迈之气。今晚雨疏风骤,也定然是绿肥红瘦。究竟谁肥谁瘦, 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1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61位用户喜欢。

恰入藕花深处------读《李清照诗词》有感

昏暗的书房里透着几缕斑驳的阳光,悠游在层层的书架中,指尖掠过一排排或光滑或粗糙的书脊,享受着这样奇异的触感。而《李清照诗词》就如一叶小舟,带我恰入藕花深去,去享心灵的清凉。

我国古代文学中,诗是用语言文字的美妙结构,使人们吟咏,词是运用文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使人们歌唱,皎皎兮如繁花,飘飘兮似浮萍,瑟瑟兮如秋风,那如泉般柔润的李清照,用细腻的笔触告诉我少女的多愁善感,与丈夫的相思之苦和失去家园的之恨。

她有着青涩而又美好的青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们,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不知是过于留恋周围的美景,还是相互聊天过于尽兴,扁舟慢慢荡入藕花深处,此时的少女们开始不知所措,飘逸的裙摆划起阵阵欢笑和颗颗水珠。可贪玩,游兴未尽的李清照却发出了“争渡,争渡”的号子,又如见“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去把青梅嗅”,正值花季的李清照,见到生男,脸上飞起了一团红晕,慌张离开时连金钗顺着发梢滑下都来不及捡。可出于少女的好奇,她倚在柱后,一边佯装嗅着青梅,一边向客人方向张望,好一个清新秀丽,活泼灵动的李清照。

她有着细腻的感伤,是那《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似,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李清照为怀念初婚不就离家远行的丈夫而作的抒情小令,点点文字渗透着思念和信赖,这首词这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她用了清新的语言,却表达令人无法忘怀的愁绪,好像李清照低着头,眼帘是温良的,好像一个美好的清晨,好像一种幸福的可能。清晨是清净的,她似乎就从这样的清晨中辗转落下,像一朵花的盛开。

又如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对自己青春的烦恼与苦闷,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透过一问一答的方式 轻轻表露出来。“肥“痩”用不形容叶子的繁茂和花的娇态,乍看可能不以为然,可品读后我就会发现这是个很恰当的比喻,就像一朵从白纸上成型的红莲花一样,肆无忌惮,而海棠在经历挫折之后却开得更灿烂,不正如经过大雨洗涤后如镱的天空嘛?

她有着对朝霞的哀叹和对朝廷的不满,生命中她失去了很多,丈夫、亲人、朋友。。。。。

她背负着国亡的痛与一些本不该受到的谴责,默默的走着,但她相信,人格精社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于是有了“失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来讥讽朝廷的不作为。

我就这样与词携手并进,走过历史的波涛,看穿历史厚厚的雾霭。就像恰入文学的“藕花深处”。我与李清照一起欢喜,一同忧伤,将一个个清晨描绘得如梦如幻,让人如在画中。

李清照传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44位用户喜欢。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

沐浴着齐鲁文化的光华,感受着家族书香气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女郎山和包孕灵秀的百脉泉,跟随着父亲与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吟咏诗文,谈古论今,自小就能写出庸常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辈们的青睐。

京都是无数天子脚下的一方宝地,怀揣着对汴京的无限向往,清照与母亲随后奔赴汴京与父亲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时,她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夫妇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笃,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画,撰写古书,琴瑟谐美,其乐融融!如清照初婚后的习作《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娇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盘托出,可见郎君如意,两情相悦,乐在其中矣!而赵因官职在身,不免常要小别美妻,此时从清照的习作中不难看出新婚女子对夫君的深深思恋之情。如《怨王孙》里“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可见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长,父亲李格非在官场屡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间。母亲更是于这个多事时节病逝。明诚感疾,驾鹤西去,相见直要待来生!此时的清照就像被遗弃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着她的是颠沛流离与世间险恶。

伤之切,悲之痛,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诸如“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这类的悼词,任谁目触都不禁催下数行泪。景同人非,物在人亡,焉得不悲?

因此,古代文学史上,清照绝可占据一个席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或许仍不足以阐述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功不可没。

李清照传

李清照词传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40位用户喜欢。

我读的一本好书

一一《李清照词传》

她出生于书香家庭,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并工书画,通晓金书,尤其擅长诗词,一支生花妙笔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男儿之毫气。她有过如诗的爱情、赌书泼茶的情绪。经历了爱人离世、山河破碎、颠沛流离,发常人悲事之感慨,心怀国家与天下。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也。"中华文坛几千年,其中的女词人寥寥无几,有才有貌又有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词人更是凤毛麟角,千秋才女李清照就是其中的翘楚。仅凭诗词她就可与苏轼、陆游、辛弃疾相媲美,与陶渊明、杜甫、韩愈等时代风格的开创者比肩。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欢愉,惹人爱慕,惹人驻足,惹人回望;有彻骨的悲凉,惹人慨叹,惹人怜悯,惹人心疼。千年的风吹雨打,不但没有消减李清照的魅力,反而让她的绝妙佳作随着岁月的流逝大放光彩。世间曾有李易安,时光流转,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她摇曳生姿地走来,行于汴京,行于青州,行于金华,行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带来的是璀璨华章,绵瑟流年。她用沾满诗香的笔墨,描绘出一个美丽、灿烂的人间。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这支花在宋代萌发,绚烂了中国诗词的整个花季。飘散淡淡花香的诗笺上,有她聪颖与傲骨,柔情与相恩,坚强与悲威……

李清照传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62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53位用户喜欢。

半生烟雨,半世落花——读《李清照传》有感

经过风雨飘零,仍能与时光对饮,必是深爱这人间的。

--题记

李清照,似乎只需浅浅回首,就能遇见她的美丽与哀愁。这位历史罕见的才女,她随着时光逐渐变幻的模样,经历了甘之如饴的爱情过后,独自的地老天荒,如画卷一般展现在我眼前。

宋词数不胜数,但多得是风流恣肆的才子,少有简淡清婉的才女。那些陈旧的岁月里,大多数女子不需要表达,只需顺从。而李清照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是个温婉的女子,曾经乘舟采莲,细嗅青梅;后来与赵明诚结为夫妻,煮酒论诗,醉心于金石书画……世事不问,毫不挂心,岁月里是那样的悠然自得。诗词中无不透出的是活泼灵动。但其实,她内心深处的浩 然正气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她,生于乱世,人生必定充满荆棘,她遇见了生活的真相,遭受了国家的风雨飘摇。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李清照结婚。赵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话不予群花比”。后来,李清照与丈夫南渡,词人的生活困顿。后来赵明诚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之后独往浙江绍兴的路上,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失,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之后,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传》这本书里描绘了她的一生,她所保留下来的每一首词作,几乎都在这故事中渐渐道出。她的一生,以北宋灭亡为明显的分界线,词作从此转变了风格,前半生的岁月静好,后半生虽是人走茶凉,但她还保留着自己那股子才情。战火、朝廷的偏安,世事的难料,让她看透悲欢离合,然而,岁月虽凄凉,她却从不绝望。

虽然命运多桀,经历了那么多起起落落,李清照的生活才显得更加圆满。然而,在这历史长河中,她真正没有被忘却的是什么?是才华。作为一位女词人,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她的才气纵横才让所有人记住了她。如果她仅仅是一个平庸的女子,或许已被许多教条管住了脚步,再也迈不开来。李清照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10岁,极为聪明。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她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大概意思就是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识文断字逞才情斗文采不是一个女人该做的事情。李清照平生最引以为豪的东西,一瞬间被狠狠击碎,弥漫到心头的更是彻底的孤独感,难道有才情有个性的女子就那么不容于世吗?

不,她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而非旖旎故事,折服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她以一位女性的身份端立与众文人之间,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

经历了岁月蹉跎,认清了生活模样,青丝成了白发。但在文字的世界里,她从未老去。月满西楼时,她还在那里,与时光对饮。

李清照读后感(13篇范文)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沐浴着齐鲁文化的光华,感受着家族书香气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女郎山和包孕灵秀的百脉泉,跟随着父亲与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吟咏诗文,谈古论今,自小就能写出庸常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辈们的青睐。京都是无数天子脚下的一方宝地,怀揣着对汴京的无限向往,清照与母亲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李清照信息

  • 李清照读后感(13篇范文)
  • 李清照读后感(13篇范文)55人关注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