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范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读牡丹亭有感(13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0-19 12:30:02 查看人数:21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读牡丹亭有感 1025字 6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42人
牡丹亭读后感 702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09人
牡丹亭读后感 1546字 9段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265人
牡丹亭读后感 696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78人
牡丹亭读后感 1037字 6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69人
牡丹亭的读后感 1784字 6段 6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101人
牡丹亭读后感 1036字 6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83人
观牡丹亭读后感 1037字 6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6人
牡丹亭读后感 1043字 19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30人
牡丹亭读后感 903字 11段 4分钟 5分钟 7分钟 270人
牡丹亭读后感 1010字 5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44人
牡丹亭读后感 821字 3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70人
牡丹亭读后感 967字 3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57人

读牡丹亭有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2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42位用户喜欢。

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杜丽娘,那位生于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所打动。梁梦中,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从此共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然而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死后,其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卷,忆起梦中佳人。他不顾开棺处死的危险,掘开杜丽娘的坟墓,让她起死回生。几经波折,两人最终兴得皇帝赐予姻缘,从此相伴相随,相知相爱。倘若缘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或许如果丽娘不走出那深闺大院,没有看见“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风光,这段爱情会不会锁进封尘中,不会出现呢?不,它会出现。因为它的背后有两颗脱去世俗的心。这便是《牡丹亭》留给我最美好的梦幻。在那个宋明理学压制,封建胁迫的年代里,杜丽娘解放个性,追求幸福,是福还是祸?我说,是福。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变得执着勇敢,敢于为爱情放弃生命,勇于在朝堂之上据理反驳,慷慨陈词。只有为自由,为信念奋斗的人才会变得至情至理。我想这至情至理就是本真,《诗经》中“关关雎鸠”便是丽娘寻找本真的开始。诚然,每个人心中有缺失不了本真,缺失不了真正的自我。丽娘不应该甘于礼教,所以她突破自我,寻找幸福;林逋不应该求生于污浊的官场,所以它隐于湖畔,梅妻鹤子;严子陵不应该安于富贵所以他逐梦山水,无忧无虑。请相信,人有时会很渺小,渺小到瞳孔在清澈也会被人看成冰穹,光明站在身边,却无法被庇护,但人有时会因渺小而强大,只要他相信自我,突破自我,其实人的本真很强大。

我想,我该重新翻开第一页,因为爱情的故事没有尽头,自我的实现没有终点。今晚,又是一静夜。

读牡丹亭有感范文

牡丹亭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09位用户喜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再一次读到这戏词,不禁被王实甫寄托在《牡丹亭》中的感情所打动,想当年林黛玉走在大观园中,听到这一句戏词,竟也不禁的被其倾倒在假山旁。谁道与《牡丹亭》在一起,领悟到的只是那天下最脂粉气的艳曲?只惜这人们实只愿听戏,不曾品析这戏文中的奥妙罢了……

作者道:一生似梦,得意处唯有《牡丹》。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的我,也只得在临睡前的半个来小时,与那作者的《牡丹亭》遗梦在一起,再在那戏中的牡丹亭下,游上一游,有时竟也忘了时间,就这么痴游在其中。

待到兴起了,便柳梦梅般的,对那白描画中的丽娘痴痴地叫上几句“美人!姐姐!旦魂!携了我入了牡丹亭梦中罢!”到那丽娘的旦魂上场,更是喜之不尽,古今风月小说中害相思病而逝世的人甚多,但若丽娘只为这惊梦、好好的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染上一身愁的能有几人,更叹《牡丹亭》是何等奇文妙语!

“何夜无景,何夜无梦?但少吾与汝两人尔……”我竟捧了书,渐渐的,随其一起入了梦境,与那丽娘、梦梅相会去了。待到醒时,方知昨夜因与我那《牡丹亭》相聚太晚,竟只倒头歪在书上睡了去,等母亲来催早起,也只得忙乱地先将那《牡丹亭》搁在书架边,又匆匆地投入新一天中了。心里,却仍不忘昨晚的“牡丹亭还魂”,陪伴我一起的“纸上戏园”。

有时,与《牡丹亭》在一起,却是让我对自己添了几分不满——为何我不能有剧中丽娘那般的诗词才华?都说是“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为何我如今阅词赋千篇,却作不出一点“浩然气”般的诗文?而对《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柳梦梅,徒有那羡慕之情了。

翻开书,又见那上演千年的戏剧人物若立在了书上一般,与《牡丹亭》在一起的欢愉,怎能不令我迷恋?

牡丹亭

牡丹亭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4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65位用户喜欢。

问世间情为何物——读《牡丹亭》有感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上便浮现出这句话。我想,这大概是我心中最能描述这段传奇的一句诗了吧。

杜丽娘,柳梦梅,二人皆为名门之后,祖上皆为封建统治的积极拥护者,而他们,却是积极打破这一陈腐现象的“大胆之人”。他们的开始,是先生一句“关关雎鸠”惹得丽娘春心萌动,在春香的带领下赏花游园,于牡丹亭赴梦相见,结下茫茫人海中数不清的缘。但丽娘却因此感梦而亡,死前将自己亲手描绘的写真埋于后花园中,等待一场未知的约定。或许丽娘甚至都不清楚柳生是何许人也,是渺茫的,是未可预知的。而柳梦梅呢,也不晓梦中的佳人是何家女儿,却因此改名梦梅,以此来铭记这段缘分。透过时间的长河,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玉颜胜雪,面如桃花的女儿家埋下一副小画,连带着数不尽的相思,说不完的无奈,望不断的哀怨;随后,柳梦梅也带着于梦中收到的”请柬“,北上赴京赶考,与他的牵挂一起,赴这场未完的约。

故事中最让我牵挂的,大概是柳生真的来了,来见他梦中的那位女郎,然佳人已逝,空留余恨和数不尽的念想。曾经他在岭南,丽娘在岭北,未能相见;可现在他在岭北,丽娘却已独向黄泉,更是难以相见。倒让我想到了崔护与他那首饱含深情的诗——《题都城南庄》:传说崔护赴京赶考时,于桃花林中偶遇一女子,从此念念不忘,而后他进京赶考,高中后再去找她,可佳人身陷相思,家人已带她外出散心,两人未得相见。崔护只好于门上写下此诗,来细细诉说自己内心的遗憾,而后失落地离去。“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旧,人面非。“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如果后来丽娘未感梦而亡,也许她早已嫁作人妇,只会将相思偷偷掩藏在旧时闺门中。而崔护离开后,名为绛娘的女子因错过与心上人再会,茶饭不思,独向黄泉。也许故事好像总爱给人欢喜的结局,丽娘因柳梦梅的到来起死回生,绛娘也因崔护的回访起死回生,最后,皆大欢喜。

《牡丹亭》与其说是传奇,说是故事,倒不如说是人们意识的觉醒,同样是名门望族的小姐,宋代的李清照可以大胆的在后花园“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明朝的杜丽娘却从未踏出闺房,连在后花园小小的滞留也会被训斥。我想,这大概也是她为什么只是做了一个小小的梦,在梦中遇见一个未曾相识的男子,却久久难以忘怀,最后黯然死去,凄凉无比。古往今来,多少女儿家因封建社会的束缚,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空有才华却被深锁在闺阁之中啊。班婕妤,唐婉,卓文君,鱼玄机……比比皆是。

我想,作者将大胆的反抗思想汇于笔墨之中,除了用来描绘丽娘的死,还有丽娘在”地狱“中大胆地与判官辩述,以及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勇敢地在金銮殿上”反抗“。一个青春时期的少女,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能这般大胆地反抗,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是令人震惊的,也是超越时代的。杜丽娘死于其所渴望的自由的人生,还有当时的腐朽的社会。他的父亲不相信自己的女儿能起死回生,认为柳梦梅侮辱自己的女儿。因此将他打入牢狱,还认为自己的女儿是“妖魔”假扮。就算杜丽娘证实了自己的身份,还是认为柳梦梅家道中落,就算他高中状元也配不上自己的女儿。倒让人气愤了,怎会有人顽固至此?与其说他刻板固执,倒不如说他愚昧自私好了。

故事最后,二人终于皆为夫妻,柳生高中状元。我只觉得意犹未尽,结尾有些仓促,未曾描绘二人成亲之盛景。等待了这许多时光,跨过了这么多磨难,该有一场十里红妆,长街相望。 不过,这就是故事啊,后面如何,不得而知。

如汤显祖所述,这一段传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在不同的平行世界里,杜丽娘和柳梦梅仍在汤显祖的笔下梦魂相会,“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直到今天,他们的故事仍然在被传颂,留下了无尽的缠绵和念想于世人心中。

哎,真是”敢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啊!

牡丹亭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78位用户喜欢。

《牡丹亭》一部中国经典古代小说,出生在昆曲发源地的我,也曾有幸看过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戏曲。但由于年龄过小,一直未曾领略其精髓。如今我已是一名中专学生,再次拜读这本小说,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翻开已开始泛黄的书页,想来是有些年数了。《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现在言情小说,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恋,多数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这部小说颠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以存在。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文明礼貌月又开始了,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又不是的报贴随处可见,最显眼的一条便是文明恋爱。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恐怕就差远啦。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中学里恋爱的开始,便意味着分手的结局。我看就是最好的说明。

牡丹亭读后感600

牡丹亭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69位用户喜欢。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作文

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杜丽娘,那位生于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所打动。梁梦中,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从此共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然而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死后,其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卷,忆起梦中佳人。他不顾开棺处死的危险,掘开杜丽娘的坟墓,让她起死回生。几经波折,两人最终兴得皇帝赐予姻缘,从此相伴相随,相知相爱。倘若缘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或许如果丽娘不走出那深闺大院,没有看见“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风光,这段爱情会不会锁进封尘中,不会出现呢?不,它会出现。因为它的背后有两颗脱去世俗的心。这便是《牡丹亭》留给我最美好的梦幻。在那个宋明理学压制,封建胁迫的年代里,杜丽娘解放个性,追求幸福,是福还是祸?我说,是福。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变得执着勇敢,敢于为爱情放弃生命,勇于在朝堂之上据理反驳,慷慨陈词。只有为自由,为信念奋斗的人才会变得至情至理。我想这至情至理就是本真,《诗经》中“关关雎鸠”便是丽娘寻找本真的.开始。诚然,每个人心中有缺失不了本真,缺失不了真正的自我。丽娘不应该甘于礼教,所以她突破自我,寻找幸福;林逋不应该求生于污浊的官场,所以它隐于湖畔,梅妻鹤子;严子陵不应该安于富贵所以他逐梦山水,无忧无虑。请相信,人有时会很渺小,渺小到瞳孔在清澈也会被人看成冰穹,光明站在身边,却无法被庇护,但人有时会因渺小而强大,只要他相信自我,突破自我,其实人的本真很强大。

我想,我该重新翻开第一页,因为爱情的故事没有尽头,自我的实现没有终点。今晚,又是一静夜。

牡丹亭的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8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01位用户喜欢。

《牡丹亭》主要讲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跟他说他俩之间有姻缘之分,从此之后柳梦梅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又一女名丽娘,才貌出众,知书达理,喜欢读书。她读了《诗经·关雎》后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睡梦中见到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相思成疾,一病不起。她在死前要求她的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后来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无疑,杜丽娘是作者的光辉创造,而《牡丹亭》主题的基本倾向也就从中体现出来。杜丽娘的形象告诉我们,情爱决不仅仅是要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她之所以爱柳梦梅,并不像崔莺莺爱张君瑞那样,仅仅因为他“年少多情”、“一品人才”,而是因为两个人对人的本性有共同的追求。杜丽娘的父母反对他们相爱,也恰恰因为他们要求天然本性的自然发展。也就是说,在她父母看来,作为一个姑娘,自己想男人,有情爱要求,本身就犯了天条。莺莺的母亲并没有这种思想,只认为她找的女婿应门当户对。所以,杜丽娘追求的是人的自然要求,“天然之情”,也就是“欲”:性欲、情欲,而不仅仅是男欢女爱的美满婚姻。她父母恰恰不允许她有这种“欲”,不准她有人性、人的权利。双方发生冲突,杜丽娘于是要反抗,甚至以生命来抗争。这一冲突,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直指压制人性的封建意识,所以,《牡丹亭》所写的爱情,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围,它公然倡导人性的复苏与回归,表现出追求人性,要求个性解放的倾向,即:灭天理,颂人欲,大声疾呼冲破理学禁锢的枷锁,以求得对活生生的自然的人的体认与尊重。

杜丽娘令人感动,不但因为她吐露了内心的情怀与对幸福的憧憬,还敢于起而行,走入梦的世界,去追求梦中情人,去实现她对幸福与快乐的向往。梦醒之后,她并不甘心放弃理想,还要去“寻梦”,还把自己的生命投入理想爱情的追索,为“情”而死,而且“虽九死而未悔”,在冥界也不曾忘情,终能因情痴而冲破生死界限,还魂复生,实现了理想的幸福,与梦中情人结合。杜丽娘的执著与百折不挠的信念,跨越千年,跨过地域,与所有等爱的人发生共鸣。纵使社会环境不容纳,道德不允许,但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幸福的想像却可以翱翔,可以像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那样去经历美好的憧憬。“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就算此生无法得到,或许,还有来生吧?

《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一是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牡丹亭》读后感

牡丹亭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83位用户喜欢。

《牡丹亭》读后感范文700字

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杜丽娘,那位生于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所打动。梁梦中,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从此共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然而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死后,其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卷,忆起梦中佳人。他不顾开棺处死的危险,掘开杜丽娘的坟墓,让她起死回生。几经波折,两人最终兴得皇帝赐予姻缘,从此相伴相随,相知相爱。倘若缘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或许如果丽娘不走出那深闺大院,没有看见“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风光,这段爱情会不会锁进封尘中,不会出现呢?不,它会出现。因为它的背后有两颗脱去世俗的心。这便是《牡丹亭》留给我最美好的梦幻。在那个宋明理学压制,封建胁迫的年代里,杜丽娘解放个性,追求幸福,是福还是祸?我说,是福。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变得执着勇敢,敢于为爱情放弃生命,勇于在朝堂之上据理反驳,慷慨陈词。只有为自由,为信念奋斗的人才会变得至情至理。我想这至情至理就是本真,《诗经》中“关关雎鸠”便是丽娘寻找本真的开始。诚然,每个人心中有缺失不了本真,缺失不了真正的自我。丽娘不应该甘于礼教,所以她突破自我,寻找幸福;林逋不应该求生于污浊的官场,所以它隐于湖畔,梅妻鹤子;严子陵不应该安于富贵所以他逐梦山水,无忧无虑。请相信,人有时会很渺小,渺小到瞳孔在清澈也会被人看成冰穹,光明站在身边,却无法被庇护,但人有时会因渺小而强大,只要他相信自我,突破自我,其实人的本真很强大。

我想,我该重新翻开第一页,因为爱情的故事没有尽头,自我的实现没有终点。今晚,又是一静夜。

观牡丹亭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06位用户喜欢。

观牡丹亭读后感为题的作文

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杜丽娘,那位生于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所打动。梁梦中,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从此共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然而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死后,其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卷,忆起梦中佳人。他不顾开棺处死的危险,掘开杜丽娘的坟墓,让她起死回生。几经波折,两人最终兴得皇帝赐予姻缘,从此相伴相随,相知相爱。倘若缘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或许如果丽娘不走出那深闺大院,没有看见“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风光,这段爱情会不会锁进封尘中,不会出现呢?不,它会出现。因为它的背后有两颗脱去世俗的心。这便是《牡丹亭》留给我最美好的梦幻。在那个宋明理学压制,封建胁迫的年代里,杜丽娘解放个性,追求幸福,是福还是祸?我说,是福。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变得执着勇敢,敢于为爱情放弃生命,勇于在朝堂之上据理反驳,慷慨陈词。只有为自由,为信念奋斗的人才会变得至情至理。我想这至情至理就是本真,《诗经》中“关关雎鸠”便是丽娘寻找本真的开始。诚然,每个人心中有缺失不了本真,缺失不了真正的自我。丽娘不应该甘于礼教,所以她突破自我,寻找幸福;林逋不应该求生于污浊的官场,所以它隐于湖畔,梅妻鹤子;严子陵不应该安于富贵所以他逐梦山水,无忧无虑。请相信,人有时会很渺小,渺小到瞳孔在清澈也会被人看成冰穹,光明站在身边,却无法被庇护,但人有时会因渺小而强大,只要他相信自我,突破自我,其实人的本真很强大。

我想,我该重新翻开第一页,因为爱情的故事没有尽头,自我的实现没有终点。今晚,又是一静夜。

牡丹亭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3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白先勇的这出《牡丹亭》我在高考之后看过完整版,这次在汕大演出的是删减版,四个小时的内容删到两个小时,但因为原剧情比较拖沓,删后反而内容比较能够衬托《牡丹亭》本文的美,要让我选的话,我宁愿看后者。

当年看《牡丹亭》时,表演柳梦梅的演员还带着书生的青涩,现在他经过这几年的锻炼,已经成熟了,技巧与经验弥补了他逝去的青春感,尽管那是最宝贵的。

身边一个8-9岁的小姑娘好像接触过昆曲,在我身边的空地上学着台上的演员在跳舞。我觉得她比台上的任何人都要好看。

白先勇对美有一种把握,服装和布景很用心,行头上的水钻用的很好,很漂亮。本来是要用点翠的,太残忍,没有用,看起来也还好。

白先勇对宋朝的画应该有研究,舞台的用色很淡雅,整体配色有种宋徽宗画中的那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如果要说美中不足的话就是提词器之前出了问题,只有一边有,治好了我多年的颈椎病。

另外台词的英文的翻译让我看的真的尴尬,“我柳梦梅在广州科场也是数一数二” ,"广州科场"翻译成很俗的"circle",这还是全篇翻译里难得的意译,其他内容真是一个字一个字照着崩。

英文虽然有那么大的“权力”,但它的翻译却没有那么美,莎士比亚有朱生豪,汤显祖有谁呢?

在北京看于魁智的时候,我总觉得京剧有一种端着的感叹,但在白先勇的《牡丹亭》的时候,青春版里有很多台词的选取,包括青春版的节选版里,都有一种倾向于柳杜之间,家国之感轻带留痕即止。

他的文风,还有这出剧里,有一种汪曾祺的“思无邪”的感觉,杜丽娘一梦而亡,实为说不出口的“春梦”,柳生虽为状元郎,但为爱人改名是抛弃宗祠,与丽娘同窗已破礼法,也是说不得的。

但他能表现的那么天真。很像《大淖记事》,还有汪曾祺晚期的一些写“变态”的作品,伦理之外,人情之中,带着一种温情,一种美学的感受,以对人的关怀和关注为底色。

白先勇好像说过自己是同性恋,他自身的经历,可能让他对这种爱恋的感觉更加敏锐,也能够更加体谅,带着一种温柔。

我曾是《荀子·隆礼》中,对理性的信徒,像无情的加尔文,那是一种可贵的秩序与单纯,但人没有那么简单,忽视人的爱和人本身的美的单纯有可能变成可怕的东西,它是人最根本的观念,限制人,甚至是是杀人的绞索。

美和爱是重要的,cs·路易斯在《人之废》里说:

“当我们把树砍成木材,它就不再是德律阿德斯(森林与树之神)……伴随天文学之发展,星星失去神性;濒死之神灵,在化学农业中无立足之地。”

休谟说:“理性是情感的奴隶。”

休谟的思想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中地位不高,也许是时候反思他了,理性应该以人作为前提,它不能凌驾人与自然之上。

虽然我这么说着,我没有做到。

牡丹亭

牡丹亭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3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70位用户喜欢。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四百年前,杜丽娘被姹紫嫣红的园中美景点醒“梦回啼啭,人立小庭深院,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见“春光满目,不能变数”的美景,更是引发了杜丽娘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当她呼吸到在深闺中没有的自由气息的时候,又不由将心事和盘托出:

“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

“不得早成佳配,成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

是啊,在她的那个年代,封建礼教压制着女性,使她们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很多方面的权利都遭到了剥削。就连杜丽娘,虽贵为官宦小姐实际也不过是养在笼中的鸟雀。实际上,杜宝的家庭里本来就充满着腐烂霉臭的气味,在理学思想的统治下,一切都丧失了自由,丧失了活力,丧失了生命。她的身上套着一个又一个的枷锁。她因困乏小睡一会就被认为是行为放纵有失检点,她的裙子上绣了成双成对的花鸟,父母也要大惊小怪。就连请一位教书先生都不是为了让其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而是去让杜丽娘“收其心”服于“理”;年已二八的她竟不知家里有后花园。

当她身子挪出了闺房,思想就开始越出礼教的限制,她开始叛逆,开始对封建礼教不满,她的生命意识开始觉醒。游了后花园的她在此时清楚地意识到,她短暂的青春正在这个封建礼教吃人的年代中慢慢凋零,在禁锢中悄悄枯萎。在不自由的环境里,她愈是感到青春的珍贵,愈让她对易逝的青春产生伤感之情,也愈是让她心痛从而发出了——

“花花草草由人意,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愿”的痛苦呼声。

可她又能做什么呢?她没有勇气和可能挣脱封建家庭的羁绊,又不肯放弃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向往。幸而,她寻到了柳梦梅。

杜丽娘因情而梦,因情而病,因病而死,死而复生。杜丽娘的死,是封建礼教的摧残。但是,死对杜丽娘来说是追求爱情的开始。因为柳梦梅的无惧、对她的深情让她死而复生。她和柳梦梅的美满爱情不过是追求自由的载体。它表达出了封建社会的广大女性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对理想爱情的憧憬。

《牡丹亭》之所以能打动封建社会众多年轻女子的心灵,主要是因为她真实反映了杜丽娘生命意识的觉醒。

在那个窒息人性的、沉闷的时代里,这点亮色足以唤起众多女性心中对青春美丽生命的感慨与珍爱。而其中优美的词句,都成为千古绝唱,至今感动着中外读者。

牡丹亭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1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44位用户喜欢。

翻开这书前,我还一直没有分清主角是杜丽娘还是杜十娘,就像幼时把《长门赋》当成《长恨歌》一样。但待我读后感叹同为佳人,杜丽娘的命诚然比陈阿娇和杨玉环好些,柳梦梅没像汉武帝那样因鬼神之事冷落丽娘;杜丽娘纵然因感伤柳生离魂,总好过马嵬坡赐死。纵观丽娘游园、离魂、惊梦、还魂……这系列多舛的经历,才子和佳人到底求成正果,至最后柳生高中,杜宝阖家团聚,也算个完满的结局。戏曲的编者在安排人物角色时就隐隐决定了最后结局。柳生才华横溢,风流随意,以致张榜报喜的人们找状元郎左右不得,却发现他正被杜相吊起痛打,令人忍俊不禁。陈夫子腐朽村儒,降于敌寇又以宋使身份招降敌寇,彻头彻尾尴尬好笑;杜老相顽固倔强,痛打状元女婿,抵死不信女儿死后还魂;杜老妇人仁慈爱女,早早与女儿团聚,共享天伦。万事皆因丽娘游园因春感思,花神引柳生入她梦境开始,以二人佳偶天成做尾,环环相扣。

死后复生这种事在古代戏曲小说中并不少见,《长生殿》中就可见一二,它看上去就像网络小说里的穿越。两种创造出这类奇特情节的作者都有他的无奈,试想杜丽娘作为一位侯门绣户,连后花园都不让逛的千金小姐;柳生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岭南秀才,纵使他们缘定三生,二人相识、相会,以及后来喜结良缘都是不可能的事。在封建礼教的.层层束缚下,除了这种特殊情况,发展出来的极端产物(死后还魂),一个作者无论再怎么妙笔生花,也无法让柳生和丽娘的爱情深得人心。如红楼梦里史老太君看戏时曾批道:那些故事原本滥俗,满纸富贵人家,书香门第的小姐,知书达理,才貌双全,如何见了人家男子便不顾父母,私奔而去。况何曾大户小姐,身边只一个丫头,便是我们这样人家也不至如此。

不过,王实甫写的就比网络小说一干人等想过百倍,游园感伤,斯园,斯柳,无可奈何之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逝水流年,是答儿闲巡遍,在闺阁中自怜”,比之“一道闪电,当再度睁开眼睛,她的世界已完全颠覆”何其太韵,同为男女主角相逢做引(一离魂,一穿越),但前人丝毫不应付读者,寥寥数笔,带出千古绝句。今人却只想草草交割,赶紧进入正文。细节决定成败,在开头,已大势已去。 词句纵妙,但原本认为元戏曲杂剧,明清小说已过了它的朝代鲜有人问津,不过,看众篇穿越文,都少不了都套用《牡丹亭》、《红楼梦》原句,为人物润色,他们文章好坏还在其次,看有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喜爱,甚是开心。

经典不管过了多久,仍是风华正茂,如秋霜中一枝傲菊,独立不败之地。

《牡丹亭》读后感

牡丹亭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0位用户喜欢。

《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文中女主人公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牡丹亭》是一部催人热泪的爱情小说。凸显出了杜丽娘为爱情极力地挣脱封建枷锁的勇敢形象。杜丽娘是个封建官僚的女儿,她的父亲杜宝因膝下无儿,就对杜丽娘格外看重,竭力把她培养成标准的“淑女”,在家是个敬父母的温顺女儿,出嫁是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因此,杜丽娘从小受着严格的封建教育,她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自由思想,绝不允许有个人的意志和感情。她被严密地关在家庭里,同外界社会是完全隔绝的;她同时被严密地关在闺房里,同外界自然也是完全隔绝的。杜丽娘的内心深处却积压着长期的郁闷最终在读了《关雎》诗以后引发了出来。弗洛伊德说过:“梦是被压抑的愿望以一种隐藏的方式实现,是人们对于现实不满的一种宣泄,是最真实的自我的内心表现。女主角梦中大胆放肆的行为正说明了这一点,为了幸福纵是死亡也无所惧,反映了其不屈于世的大无畏的反抗精神。小说也正是巧妙的借女主角的行为表达了一种反抗封建压迫的思想,从而也宣扬了女性解放。表现了杜丽娘的坚持精神和执着态度。

《牡丹亭》读后感

牡丹亭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6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57位用户喜欢。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和《牡丹亭》,这四部作品合称“临川四梦”又叫“玉茗堂四梦”。最近我读了其中的的《牡丹亭》一部杂剧,内心深有感触。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一种奇幻色彩这个故事确实是充满了奇幻的浪漫的色彩。故事写的是官宦之家杜宝的女儿杜丽娘,从小深受封建教育遵从女子的三从四德。一日在园中午息梦里偶遇年轻俊美书生柳梦梅并与之坠入爱河,醒来后终日寻梦,可寻寻无果,相思成疾便一病不起,最终怀春而死。他的父亲将她埋葬并为她建造了梅花观。后来,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借宿在梅花观中,无意间拾得随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惊觉此女子就是那日自己梦中曾与自己在牡丹亭畔幽会,陷入爱河的女子。夜里,杜丽娘有透过梦境向柳梦梅诉说自己离世的原委,还请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开自己的坟墓打开自己的棺材。柳生照做后,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妻一同千万临安。后来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被掘开的目的和不辞而别的柳生,就以为柳生是一个盗墓贼,也前往临安向主人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梦梅到达临安后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来到淮扬,找到杜府,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宝杜巡抚感到却怒不可遏,自己的女儿早在三年前就离世了,况且又听说这个柳生还挖掘偷盗了女儿杜丽娘的墓,因而判了他斩刑。正在审讯时,朝廷派人找到杜府上,报知柳生中了状元了,柳生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宝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于是上报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让这对爱人结为婚姻,父女相认,形成大团圆结局。

《牡丹亭》故事的起承转合是以杜丽娘的起死回生为线索,丽娘相思成疾怀春而死到后来掘坟后还魂,整个故事中杜丽娘为“情”而生而死。“情”具有超越生超越死的巨大力量。杜丽娘是封建礼教反叛者的代表。她美丽聪明的贵族小姐身份让她有着温柔、驯顺、稳重的性格特征。可是在自由和爱情面前,她勇于反抗,敢于斗争,表现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思想束缚的战斗精神。故事的男主人公柳梦梅则是一名典型的封建社会儒家读书人的形象。他追求功名利禄,受封建伦理纲常的毒害,但同时又具有反叛精神。对于爱情,他痴情又专一,对于功名却又穷追不舍。他的形象很复杂,是当时书生的真实写照。不管是男女主人公,他们的形象都有着典型的代表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读牡丹亭有感(13篇范文)

《牡丹亭》主要讲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跟他说他俩之间有姻缘之分,从此之后柳梦梅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又一女名丽娘,才貌出众,知书达理,喜欢读书。她读了《诗经·关雎》后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睡梦中见到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相思成疾,一病不起。她在死前要求她的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顾大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牡丹亭信息

  • 牡丹亭的读后感(13篇范文)
  • 牡丹亭的读后感(13篇范文)88人关注

    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 ...[更多]

  • 牡丹亭读后感(13篇范文)
  • 牡丹亭读后感(13篇范文)53人关注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四百年前,杜丽娘被姹紫嫣红的园中美景点醒“梦回啼啭,人立小庭深院,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见“春光满目,不能变数 ...[更多]

  • 读牡丹亭有感(13篇范文)
  • 读牡丹亭有感(13篇范文)21人关注

    《牡丹亭》主要讲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跟他说他俩之间有姻缘之分,从此之后柳梦梅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又一女名丽娘,才貌出众,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