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范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对话读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04 12:00:02 查看人数:56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对话读后感 528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32人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2172字 13段 8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130人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260字 5段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130人
关键对话读后感 1259字 15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12人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有感 697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14人
读对话的艺术有感 704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99人
文学作品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1658字 26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165人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407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29人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262字 5段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187人
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 5920字 38段 20分钟 32分钟 46分钟 132人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的读后感 1143字 5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121人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2892字 13段 10分钟 16分钟 23分钟 222人
读与鹦鹉对话的人有感 819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94人
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730字 3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45人
与太阳的对话读后感 1241字 6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42人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1230字 10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36人

对话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读一篇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对话》,故事是这样的:晚上九点,小明在家里写作业,写着写着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他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了难过的语文书和流泪的橡皮正在叽里呱啦的说着话。

只见橡皮弟弟揉着眼睛,哇哇大哭着。语文书哥哥问:“橡皮弟弟,你怎么啦?”橡皮弟弟边哭边说:“小明用铅笔在我的身上扎洞,像针一样刺痛了我。他用小刀一刀一刀的割破我的身体,将我分成了好几节。我掉在地上,他还用脚踩在我的身上,呜呜……”

语文书哥哥听完也哭了起来,橡皮弟弟问:“哥哥,你怎么了?”“你看,小明把我的衣服撕破了,他还在我的身上乱涂乱画,我变得破破烂烂,他们老师气的把我都丢进了垃圾桶,我的身上沾上了恶心的口水。”语文书哥哥刚说完,橡皮弟弟红着眼看着语文书哥哥,轻轻的说:“我们走吧。”语文书哥哥点点头说:“好,我们现在就逃走。”

突然,小明从梦中惊醒,大声说:“不要走,我不会再伤害你们了。”看见橡皮和语文书安静的躺在桌子上,小明打来一盆干净的水,把橡皮洗干净了。用干净的橡皮擦掉语文书上的一些图画。小明抱歉的说:“我以后会保护你们的。

读了这篇故事,我明白了:我们要爱惜自己的学习用具,不要破坏自己的学习用具,也不要在自己的学习用具上涂抹、乱画,它们也是有“生命”的哟!我们要做个爱护学习用品的好孩子。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72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中的大部分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这些特别的问题和体验均是他们在如何更好地解决与孩子相处时的共性问题中所遇到的,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竟然如此的相似,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因此,读此书,越来越觉得自己在经历一次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或许是自己接触了幼教的实践和理论,对幼教本来就有所感触,所以在读丽莲。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经历了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过程之后,却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在书中,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户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1、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

丽莲。凯兹博士对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精辟而独到的阐述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就在于她对儿童发榨取内的深入思考,我们发现他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儿童发展着眼,从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儿童发展的规律出发,探讨其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在多年对儿童发展的深入研究下,丽莲。凯兹博士探讨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发展的原则、幼儿发展的目标及对幼儿发展的评价等诸多问题,她结合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与儿童发展需要不符的现象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差,对儿童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例如丽莲。凯兹博士强调儿童发展的适宜性,明确提出了“适量原则”,如要发展幼儿湿度的自尊,避免幼儿日出现“自恋”的倾向;强调幼儿发展的目标不只是知识和技能,尤其应注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培养,这些更应该成为幼儿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方面。丽莲。凯兹博士还提出了评价幼儿发展的11项观察指标,特别是就儿童好奇、情绪状态、同伴友谊、对成人权威的态度、爱的表达以及能否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等,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精辟的见解,针对幼儿教育实践中普遍使用行为改变技术,丽莲。凯兹博士强调要分析幼儿外显行为背后的深层次的内部原因,谨慎而不盲目使用行为改变技术,这些深刻而读到的认识对于我们审慎地正视幼儿发展及教育上的问题,避免幼教实践中的失误,都是富于启迪意义的。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释

丽莲。凯兹博士围绕教师的角色、专业教育者与非专职教育者、教师的行为以及教师的成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了阐释,她指出教师将自己的爱给予全体儿童而非个别幼儿,并保证他们享有同等性质的教育机会。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情感和理智的关系,和幼儿保持适度的疏离,以客观、中性地观察分析幼儿,并给予幼儿适宜的发展空间。同时,她结合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境,深入、具体地探讨了专业幼儿教师的有效、适宜的行为。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她主张注重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增进家长的支持合作与加强社会对幼教工作的认识等,这些观点和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

丽莲。凯兹博士将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有效地合而为一,将幼教实践中有争议和感到困惑的问题,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的阐述和分析。例如在分析教师专业成长时,并没有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幼儿园中的具体事件,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专业幼儿教师的标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彰显了。凯兹博士的独特学术风格与丰富的研究阅历,使人感觉到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幼儿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

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无论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审视、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而言,更谈不上教育的学术气质和精神。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与幼儿教师》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前几天我看了文章,题目叫《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章以苗苗与季羡林爷爷对话的形式,讲了我们要多看课外书,写起作文就方便了。蒋老师曾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时,我都会好好学习。季羡林能成为作家与他经常看课外书是分不开的。

我想课外和课内的书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但无论是课内的学习还是课外的学习都不能放松。

学习是生命里的最重要的事,我爷爷经常说:“小小读书不认真,不知书中有黄金,不知书中黄金贵,高点明灯下苦心。”爷爷的话就是那个道理。

我们要好好学习,不仅向学习好的人学习,还必须多看看课外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关键对话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59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12位用户喜欢。

这个月读的一本书是《关键对话》,是由一位宝弟大力推荐的,读完后感觉对工作和生活都相当实用。在很多人看来,对话无非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

但关键对话,可是一点儿都不简单。什么是关键对话?比如:你认为自己已经早该被提拔了,去找上司谈一谈关于升迁的问题,但在谈话发现他认为你并没有准备好;或者,你在召开会议时,有下属针锋相对,当场指出你的问题所在;再者,与爱人关于老人赡养和儿女教育问题产生意见争执等,这些都是关键对话。之所以这么说,是指因为它可以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如果你不会正确应对关键对话,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比如:面对团队中消极怠工的同事,你选择愤怒指责,双方互不相让,大吵一场,结果反而让合作被迫中断等等。想一想,这种类似情景是否曾发生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总会有这样一些时刻,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们会变得很糟糕,会情绪激烈,冲着对方大喊大叫甚至有些歇斯底里,说出一些事后会让我们后悔的话。

那么,这种关键对话问题如何解决呢?书中提出掌握两大原则即可圆满地解决。

一、做到从“心”开始。明确自己的对话目的。即我希望通过对话达到什么目标。关键对话会往往会让人产生激烈的情绪。事实证明,在激烈情绪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即沉默不语或是愤怒爆发。全然忘记了本来对话的目的是要和对方一起解决问题,找到一条双方都能接受的共赢道路。如果,偏离了预定目标,怎么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呢?所以,必须在对话过程中牢记自己的目的,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偏离这个大方向,这样就能保证我们在关键对话中获得一半的成功。

当你意识到对话失控时(开始陷入沉默和有暴力倾向(想跟别人吵架时)),停止对话,冷静思考动机,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现在的行为显示出我的动机是什么?”

(2)“我希望这次对话为自己、为对方、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怎样的目标?”

(3)最后,问自己“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我该怎么做?”

二、在对话过程中始终注意维护安全感,即让对方毫无心理压力地和你展开沟通。消除对方心理包袱的方法有很多,它可以是一句道歉,一段解释,一个积极的目光交流,甚至是你的举手投足中流露出的信号或是一个表情。在进行关键对话的前30秒内,你必须确保对方知道两个事情:

(1)你关心他们的利益和他们的目标。

(2)你尊重他们。

尊重感就像空气,当它存在时,没人会想到它,但是当你把它拿走,人们脑袋里面想得就只有尊重。当谈话陷入僵局时,问“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我是否积极了解对方看法?我是否努力避免不必要的不合?”等等。

看完本书反思了许多,回想起自己以前一些失败对话,要不沉默不语,要不冲冠一怒,结果让自己陷入被动或尴尬局面,给沟通带来障碍,白白丧失了一些机会。自己也明白这样做不好,情商低,但一直不知道如何来具体调整,而本书给指出了一些具体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在一些对话中加以应用,感觉很有帮助。希望我的分享给大家带来一些提示,让我们能够有效掌握关键对话,通过每一次成功的关键对话来强化我们的组织,巩固我们的家庭,改善人际关系。

《关键对话》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有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4位用户喜欢。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有感

近阶段一直在读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不愧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毕竟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

书中分上下,上篇为“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为“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读对话的艺术有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对话的艺术》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教师的一种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生对话。首先,本书对对话的意蕴与追求做了介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教学对话的价值追求:走向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精神;

二、教学对话的认识取向:体现教学本质、重塑师生关系、改进课堂学习;

三、教学对话的实践形式:综合教学对话的关系、构建教学对话的环境、优化教学对话的行为。

读完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书中谈到优秀教学是一种对话,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对话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对话教学时持续的,开放的教学;对话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我觉得这个观念很新颖,也值得我们学习。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师生与课本之间都是对话关系。

学生与课程之间不是传统认识论中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新层面的沟通关系,变为一种“我”与“你”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这样,在学生已有的智力结构基础上,通过与他们与新课程的对话把知识融入已有智力结构之中,逐渐获得新的知识和发展智力。这样就可以极大层次的.锻炼学生自主的能力,是教育改革需要走的方向。

此外,我认为书中“学生的发问与诱导”这一内容很实用。学生主动发问有很重要意义,这说明学生会自己自觉思考,这样对于他们的求知欲的培养,形成良好个性,培养创造品质都有极大的好处。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积极创造学生发问的有利条件,鼓励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再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就符合了新课改的方向。对于如何创造学生发问的有利条件,这里有几点建议,第一是要学会构建宽松的对话条件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思考。第二要变革教师的行为方式,比如说,转变领导方式,鼓励奇思妙想,引发成功体验等等,这样可以鼓励同学们思考、提问。

文学作品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58个字,有2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文学作品《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导语:《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作者访问名人的对话,包括访季羡林(选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访史铁生、访李国文、访丁聪、访黄宗江、访靳尚谊、访曹文轩等。本文为为网友精心准备文学作品《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欢迎浏览

文学作品《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是访谈录,课文记叙了一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爷爷的交流访谈,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感受到了季羡林老爷爷的亲切,幽默与平易近人,还有季羡林老爷爷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的关爱之情。

从课文内容也让我们懂得了在新世纪里不能偏科,要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和古今贯通,还要多看课外书籍。

从本篇课文让我感受到,启发到了:每个人不免会有偏科的情况,但是要尽量避免,就像我喜欢语文和英语一样,觉得数学太费脑筋,不喜欢数学。可是,我从《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我知道和明白了各科都要学好,要能文能理,中西贯通,博古通今,才可以适应现在这个多元素的社会,这个新的世纪,才能为祖国献出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永远不会忘记季羡林老爷爷教导的话。我会坚持学好每一门科目,为祖国献上一份力量。

文学作品《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学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更加深知自己作为一个新世纪少年的责任与义务。

在这篇为采访的文章中,在轻松和谐的谈话气氛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感受到了季老的平易近人与他的亲切和幽默,还有对下一代的希望与深深关爱。

苗苗与季老共讨论了四个问题,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闲书问题”。

在季老看来“闲书”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学的更好,而且可以提高写作阅读水平。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看“闲书“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可以让我们增加知识,明白做人的道里。所以说”闲书“并不闲。大诗人陆游就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季老的一番话合情合理,是我倍受感动,所以,要学好语文,就先读书吧!

对于季老提出的会背两百首古诗,五古文的要求,我觉的并不过分。因为日积月累,总会积累起来的。

季老对我们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向目标进发,向成功进发!

文学作品《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五年级的课文。它记录了“小苗”张钫与“大树”季羡林的交流。两人轻松、睿智的对话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首先他们谈到了小孩该不该看闲书。季羡林认为,我们应该多看闲书,因为这样能提高写作水平。我们适当地看闲书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不能因为看闲书而耽误正课,尤其是像张钫那样上课看闲书,就更不敢恭维了。还有,完全不看闲书,一心投入到正课也是不对的。这样做,也许能造就一个尖子生,但永远无法造就一个博学多才的智者。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地读点课外书,做到课内课外两相顾。

还有,季羡林鼓励我们多积累古诗、古文。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代代相传,可不能断在我们21世纪青少年的手里啊!,不仅如此,多积累古诗文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我。

“大树”用丰富的内涵,教给了我们这些小苗很多很多。真感谢“大树”!

文学作品《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季羡林爷爷说他最喜欢看书,因为文学家鲁讯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

季爷爷说:“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还要培养文理贯通,古今贯通,中西贯通这三贯通的人才。”有的同学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这样就是偏科,对我们将来的发展不利。

季爷爷产:“学外语早学比晚学好,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有困难”。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季爷爷说的很对,我人应该从扎扎实实地学邹外语,将来可以去国外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知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季爷爷还说过,古诗文的积累也很重要,一个孩子起码要背200首诗和50篇古文,我们的老师也要求我们天天背积累,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要更加认真努力地读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多读有意义的课外书,做一个三贯通的优秀人才。真是“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季羡林爷爷说他最喜欢看书,因为文学家鲁讯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

季爷爷说:“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还要培养文理贯通,古今贯通,中西贯通这三贯通的人才。”有的同学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这样就是偏科,对我们将来的发展不利。

季爷爷产:“学外语早学比晚学好,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有困难”。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季爷爷说的很对,我人应该从扎扎实实.com地学邹外语,将来可以去国外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知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季爷爷还说过,古诗文的积累也很重要,一个孩子起码要背200 首诗和50 篇古文,我们的老师也要求我们天天背积累,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要更加认真努力地读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多读有意义的课外书,做一个三贯通的优秀人才。真是“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400字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前几天我看了文章,题目叫《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章以苗苗与季羡林爷爷对话的形式,讲了我们要多看课外书,写起作文就方便了。蒋老师曾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时,我都会好好学习。季羡林能成为作家与他经常看课外书是分不开的。

我想课外和课内的书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但无论是课内的学习还是课外的学习都不能放松。

学习是生命里的最重要的事,我爷爷经常说:“小小读书不认真,不知书中有黄金,不知书中黄金贵,高点明灯下苦心。”爷爷的话就是那个道理。

我们要好好学习,不仅向学习好的人学习,还必须多看看课外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20个字,有3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0分钟,朗读时长32分钟,慢速需要46分钟,有132位用户喜欢。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有感1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有点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让我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质疑。

作者在第二章《自尊vs自恋》中写到:“培养幼儿的自尊”通常都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幼儿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存,虽然他们主张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同,协助幼儿对自己感觉良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

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

小班,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小皇帝,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表现的标准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满足了。可到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直让父母认为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表现出色。

记得我班中有一个小朋友,在一次使用浆糊的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用一个手指蘸浆糊,而且不要蘸太多,但我发现麟麟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都蘸有浆糊,当我要教他时,只见他一个劲的踹大气,然后就开始眼泪汪汪了,像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可能在家父母认为他很能干,时常表扬他,然而当他遇到批评时就承受不了。还有一个女孩子,平时调皮好动,在家妈妈经常对做错事的她进行批评,而且有时还要用棒打她,以至于她在幼儿园做错事情后问她原因时,总是默默无语,有时我们说尽好话她也无动于衷,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有时真的束手无策,但在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由于幼儿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能力、文化,为增强幼儿的自尊,老师应该提供他们更多样化的人际情境。这样一来,幼儿就能经历很多不同的人际情境,由此增强他们的自尊,也增加他们处理、应对人际情境的能力。

当儿童被尊重时,自尊最可能发展。当对儿童有特殊意义的承认及同伴尊重儿童,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决定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及选择自己在意的东西时,就传达了对儿童的尊重。成人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征询幼儿对于活动与事情的意见、看法与喜好,并应加以慎重的考虑。

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但是反馈要适量(而不过量)、明确且能充分地提供信息(而非范范地赞美或讨好),才能增强儿童的自尊。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了心得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拥有了超前的教育意识,才能把幼儿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自尊的人。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有感2

最近,静下心来读了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读这本书犹如经历了一次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美妙旅程,旅途中感受与领略着作者个人的独特的学术气质与专业精神。作者凯兹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刻感受到教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不停地联想到教育实践和现实,不断地分享着她对教育的对策建议与教育智慧。读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和例子,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经历过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之后,往往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以下重点就“自尊与自恋”与“幼儿教师的专业行为?”等章节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关于自尊与自恋

自尊的发展是幼儿教师与家长很关心的一件事。然而,有时虽然我们的意图是要培养幼儿的自尊,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却演变成养成幼儿过度专注于自己的自恋,而不是培养有意义的自信与自我价值。

书中举的例子,很值得我们深思。面对的是同样的年龄段幼儿,开展的是同样的主题 “我自己”,一名教师通过让孩子自制“我的书”,标题包括:我的家庭、我喜欢的食物、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我喜欢收到的礼物、我想去度假的地方等。

另一名教师在布告栏贴着一个大标题“我们一班都是人”,底下接着一行字:“我们的分析”。布告栏的展示空间贴满了长条图与圆形图,显示班上所有幼儿的年龄、体重、身高、眼睛的颜色、缺牙的数目、鞋子的尺寸等等。为了这个活动,幼儿组成若干小组,有的整理大家从家里带来的资料,有的负责在班里测量,然后汇总个别资料,在教师帮助下加于分析,共同制作图表,把所分析的结果展示出来。

两名教师的教育意图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自尊,然而不同的教育行为,引发了不同的教育结果。第一个教师将幼儿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食物、娱乐、礼物、度假的消费者。这些学习并未鼓励幼儿向外探询以求了解或引导幼儿探究值得探究的现象,只是将幼儿的注意力指向自身,使他们只关注自身的利益。有导向幼儿自恋的倾向。而第二个老师创造了一个研究平均值、趋势、范围的研究气氛与研究群。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尊,同时也把幼儿关注的目光引向自己所在群体的众多成员,让幼儿关注他人的同时,也关注自身,而不是鼓励幼儿过多专注于自己或满足于自己;另外,也维护了幼儿对老师的尊敬。

联系自己的工作,这样由培养自尊演变为鼓励幼儿自恋的例子,在我们的工作中时有发生,更可悲的是我们竟丝毫没有觉察自己行为的不当,甚至还沾沾自喜于活动的创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已开始从关注群体转向关注个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但究竟如何有价值地去欣赏、欣赏孩子的哪些品质,思考真是不多。

那究竟什么是自尊,什么又是自恋呢?健康的自尊应该是在有意义的标准上,对自己作出真实、实际而正确的正向评价,形成自我评价、努力、重新评价的循环关系。而自恋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区别的关键是是否幼儿以自己的意志为唯一。

那怎样的教育行为才能真正帮助幼儿,培养健康的自尊呢?

我的收获是:

1、 在关注个体的同时,思考哪些活动能增强幼儿主动探索、主动研究的气质,能挑战幼儿心智的发展,是值得挖掘的有意义的活动。因为幼儿是天生的自然科学家与社会学家,除了游戏之外,他们很自然地通过探究来学习,乐意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去探究了解他们生长的环境。作为幼儿教师应加强幼儿这种天生的气质,让他们进行项目活动,对一些值得注意及了解的特定主题、环境或事物做深入的研究。例如,马上又到幼儿春游的时间了,我们可以先与幼儿协商,确定春游的地区范围,例如是崇明本岛、还是上海的儿童游乐场所?再让幼儿自己分组,分工合作去收集确定范围内的适合春游活动的有关景点资料;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协商,确定各组觉得最好玩、最值得去的春游地点;接着由各组派出代表阐述各自选择春游地点的理由;最后由幼儿自己协商,设法从各组推荐的不同春游地点中确立一个大家都同意的春游地点。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有足够的机会讨论、合作、协商、妥协、尊重及评价自己努力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的自尊将会由评价自己对于团体贡献的程度及结果而自然产生,可以防止幼儿过度专注于自我或专注于满足自己。

2、用欣赏代替赞美与奖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用赞美这种正面的方式来鼓励幼儿。的确,当孩子受到表扬,会非常高兴,然而有时赞美会因为给得太频繁而失去它的价值,反而被幼儿认为是空洞的。而一旦当孩子习惯于时常被赞美时,当偶尔没被赞美,很可能会以为别人在斥责他。再者,如果孩子的自尊会因为别人的赞美而提升,那他的自尊也能因他人的批评或没有得到赞美而感到贬低。同样,我们还常常采用奖赏的行为方式,如奖给孩子贴纸、小花、五角星等提供给幼儿正向反馈,然而这种物质奖励往往会将孩子的注意力由解决问题转到如何获得奖赏上,减少他们全心全意融入主题或工作的能力。而欣赏则不同,欣赏是针对幼儿的兴趣与努力的内容,做出明白而直接的正向反馈。“欣赏”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与幼儿共同探究、为幼儿提供支持、向幼儿投以赞许的目光等等。比如,在一个关于《蚂蚁》的探究活动中,一位幼儿提出“蚂蚁王国的不同蚂蚁的分工是不是和蜜蜂王国一样?”此时对于孩子这种爱探究的品质,老师并没进行简单的表扬“×××,真动脑筋!”也没奖励给幼儿任何东西。而是在当天下午带了一本“动物百科全书”,和这个孩子共同寻找答案。这样的做法显示出老师很欣赏幼儿的问题,孩子看到老师是以认真、严肃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的兴趣和所提出的问题,加深了孩子对这个问题研究的兴趣,这样一来,就增强了孩子好奇、反思、提问、解决问题的行为发生频率。而并未使孩子的注意力偏离他当前关注的"焦点,也没有把他的注意力导向关注自我。因此,欣赏幼儿能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自尊。

二、关于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

书中关于幼儿教师的专业行为标准的阐述,对我的触动最大。引发了我对目前自己作为幼儿教师行为专业的深思。特别是书中的一则关于处理孩子争抢三轮车的案例成为我反复品味的经典案例(一位老师带着20位4岁的幼儿在户外活动,全园只有两辆小三轮车,幼儿常为该谁骑争吵不休。这天,一位叫宝宝的男孩跑到老师面前抗议‘小莉不让我骑三轮车’这时老师应如何反应呢?)作者用专业的视角进行了缜密分析、深刻思考,处处体现着专业与智慧:作为专业幼儿教师,当班中出现“三轮车争抢事件”,首先会迅速做出价值判断,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过后会对幼儿在事件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诊断;并且还会运用这事件作为课程设计与管理的参考。

此事件的价值在于为幼儿提供了尝试各种社交互动与冲突的良好机会,可以教导幼儿以下的技巧:

其一,社交技巧,包括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处世技能。轮流(老师建议没骑到三轮车的宝宝观察正在玩的小莉,等她露出疲倦或玩腻的迹象时,再去提出“换我骑”的要求会比较容易成功,这是老师帮助宝宝学习察言观色,以协助她发展“轮流”行为)。协调(老师鼓励宝宝思索小莉对什么事最感兴趣,让宝宝去对小莉说“如果你让我玩三轮车,你荡秋千时,我就帮你推。”老师向宝宝示范了如何运用口头的方式与别人协调的技巧)。克服困难(幼儿必须承认他不可能永远是赢家,必须学着接受失败与被拒绝,老师说“没关系,也许等会儿小莉就不玩了。其实还有很多好玩的呀!”可建议宝宝去玩其他一些活动,帮助宝宝培养克服失败、抗挫败的能力)。

其二,语言技巧,在这事件中老师教导幼儿用清晰、有效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要用明确的词句,学习对话的技巧等。

其三,品质培养,包括谦让、同情他人、不怕困难等。谦让及同情他人的品质是可以经过各种方式来加强的。在例子中,如果小莉坚持不让宝宝骑,老师可以对她说“宝宝已经等了很久,你知道等那么久的滋味很不好受!”这种方式可以刺激、唤醒小莉的同情心及培养她谦让的品质。另外,在这事件中教师让幼儿设想及尝试各种解决的方法,而在尝试的过程中得知,几次的失败也不会击垮他们,从而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教师教宝宝去和小莉交涉:“你去和小莉说‘我真的想骑,我已经等了很久了!’如果这样说还是没用,你再回来,我们再想想别的办法!”这样旨在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一种,鼓励他们尝试用各种方法来化解人际冲突,这对幼儿长期发展很有益。

我的收获是:

1、要让自己的行为迈向专业化,首先需要找出自己在工作中所遭遇的典型困境,然后研究出处理困境的方法。其实争夺玩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常有发生,我们老师也对这类事件的处理觉得头痛不已,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都太自私了,那么,我们是否留意把这类工作中典型的难题给找出来,寻找解决的办法了呢?我们能被称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吗?

2、专业的幼儿教师在研究处理困境的方法时要结合专业知识,如发展心理学以及有关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当面对困境时,首先需要作出价值判断,而判断的依据就是该事件是否能针对幼儿当时的心理、认知水平,对某方面能力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这就涉及到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知识。而后,又将根据幼儿的发展和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行为常模及家长、学校等各方面人士的期望以及相关教育哲学、学习理论等采取适当有效的教育策略。因此,理论知识是我们工作道路上的指明灯,作为专业教师无论工作多忙,看书学习决不能放松。要多看书、看好书,让自己成为爱读书的人。因此,在扩充知识面的同时,跳出原来惯有的思维模式,将各种知识进行梳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赋予教育新的内涵。

3、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当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应该首先考虑到三个问题:

(1)此事可以让幼儿获得些什么?——要会判断分析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并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

(2)教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拿幼儿在事件中的行为与他们以往的行为作比较,也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析幼儿。

(3)课程与管理上应如何处理?——对于教育策略是否得当、课程设计与学校设施是否满足幼儿的需求等进行反思。

4、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纷争时,首先便应该以双方幼儿最大及最长远的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老师是孩子心目中可以倚赖的权威者,处理问题要公正,考虑双方幼儿的利益,因此,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面对用尽了各种办法都不愿退让的一方,我一定会在“××,你再玩5分钟,就换其他人玩。”的后面再加上一句“如果你想玩别的,老师也会帮你!”这关键的后半句话让孩子明白自己与他人一样处于一个公平的环境里,每个人的权利都会受到保护,每个人的需求都会受到重视,在维持正义的同时又维护双方学习及发展的权利。另外,教师要站得高些,目光放得远些,要着眼于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打基础。所以,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我不会急于停止纷争,充当“灭火器”,而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价值,促进幼儿长期的发展与学习。

总之,不管是从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角度,以及改变幼儿教师工作的现状,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至关重要。最后,与大家重温书中的一段话:“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的幼儿需要动生命攸关的大手术时,开刀的医生是别人的孩子;当我们的孩子受到攻击时,犯罪的是别人的孩子。因此,只有当其他幼儿的幸福受到保障时,才能保障我们孩子的幸福。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从保障孩子的幸福中,得到专业的发展,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的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21位用户喜欢。

这本书应该是我目前读过的书中最特别的,用问答形式表达书中要表达的内容,是我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位新“朋友”真的带给了我许多的惊喜。

这位新“朋友”提出的问题都是我想不到的,也是我十分想知道的,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我忘记一些事情,而不忘记另一些事情?地球还会转动多久等,这都是我想知道的,可却又是我提不出来的。或许,孩子的思维是人类永远捉摸不透的,就像曾经是小孩的我们一样,奶声奶气的提出一个个有趣的问题,经常让大人们无言以对。或许有的父母会很有耐心和时间,上网搜,然后告诉你非常科学的答案,但是,科学的答案,小孩未必听得懂。生活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有时候需要去变通一下,就和书中的专家一样,他们可以把原来乏味无趣的科学语言说的“人性化”一点,就是使原本味同嚼蜡的语言变得美味好听,你会很愿意去听、去学,就跟我一样。我对这书有一点不满意,就是他写的少了点儿,如果可以,我会愿意他能再写进去几个天真的问题、权威的回答。

如果他们实在是累趴下了,我可以去采访那些平日里可望不可及的人物!但那当然是不可能的。我真挺羡慕作者的朋友加布里拉·黑尔佩尔的小儿子约尼,他竟然可以向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提问题!也要感谢他,如果不是他,可能我根本不会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了。瞧啊,这些都是我交这位“朋友”所得到的收获,真是令我意想不到,他会使我那么大开眼界,可要知道,当我听他的名字时,我以为他是多无聊透顶的一本书啊,但是现在我改变了我的观点那些原本苦涩难懂的道理,在书中变得妙趣横生。我之所以喜爱我的这位“朋友”,除了他有趣、有我想知道的答案外,在专家们回答问题的同时,还会讲着许多诱人的故事,如果你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他的“陷阱”里,不能自拔,不过我相信,你会很喜欢陷入他的“陷阱”里的。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会变得更聪明,思维更活跃,嘘,这个秘密不能轻易说,因为只有读了它你才会有证据证明这个秘密是真的呀~相信,这本书里的奇幻世界不止会让我沉浸其中,也会让你不能自拔。

当孩子,面对着充满学问,和蔼亲切的专家时,提出的是一个又一个天真的问题:当专家面对着充满童真,可爱灵气的小孩子对他提出的天真的问题时,回答的是一个又一个权威的答案。问题,答案,自古以来,人们在探索中成长,不断地提出问题,大问题、小问题、愚蠢的问题、聪明的问题、傻问题、好问题、简单的问题、深奥的问题——整个生命都充满了问题。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的问题等着人们,当人们找到了一个问题的答案,又会有无数的问题涌了出来,活到老,学到老,问题,是永无止境的。人们永不枯竭的求知欲、探索问题时的执着专注、找到答案时的欣喜……最好的一面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景?已经包含其中。

《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92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3分钟,有222位用户喜欢。

阅读《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撰写三千字的读书报告,刚开始接到这个任务,唏嘘不已,什么读后感可以洋洋洒洒写上三千字?!但是,当我拿到这本书,开始认认真真的翻看时,才发现,原来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有这么多需要学习,需要领悟,需要改变的地方。

这本书的作者是丽莲.凯兹博士,我想,教育学院的老师们选择这位女博士的这本书作为我们新入职教师的必读书籍,肯定是有一定用意的!丽莲.凯兹博士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在教育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曾经先后在七所美国知名大学教授过短期课程,并致力于著述工作,将她的经验撰写为文字和所有的幼教工作者分享,这本《与幼儿教师对话》就是她的幼教专业的经典之作。

还没有翻开这本经典之作,我就看到了书的后页上一个大大的问题:幼教工作是专业吗?如果您是幼儿教师,您的答案会是什么?之前,我确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高中毕业,进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顺利取得教师资格证书,xx年8月正式进入宁波市第二幼儿园江厦园区进行工作。似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我从来都没有去想思考过,幼教工作到底是不是一门专业。现在想起,如果刚开始工作,有一个人问我这个问题,我给他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高中三年,大学两年,我所学的都是如何成为一名幼儿教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学习的专业知识、钢琴、舞蹈、声乐等技能,……如何不能说幼儿教师不是专业呢?

但是,在翻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幼教界所称的“专业”又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却因为大家对于幼教人员极低的薪资、地位和权力,而开始辨别幼儿教育是否专业或承认幼儿教育是否专业。

“专业”有很多种定义,在本书中提到的贝克所著的《专业的本质》一书中告诉我们,“专业”这个词可分为“科学”的和“一般通俗”的两种用法。从通俗定义上来讲,一般人对“专业”基本上是带有敬意的,认为“专业”是对于一种道德上值得称许的工作,具有一种特别崇高的精神与承诺,而且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高,收入丰盈。我想,这是比较现实的一个现象,本书中的作者也提到,她认为现在幼教界追求专业的冬季是起于这个通俗的“专业”定义,而非科学的定义。她也很直白的讲到,在她游历各个国家,与很多国家的人接触下来发现,在很多国家内,一般人认为儿童的年龄越小,其工作人员所需的训练与必须具备的能力就越少,薪资福利也越低,工作环境也越差。虽然很多幼教工作者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道德上非常值得称许,但是,别人似乎不这么认为。很多挂架都认为幼儿应该在家中由母亲照顾,即使进入幼儿园就读,大家也认为保教人员的工作就是代替有事情的母亲照顾他们的幼儿而已。

在科学定义上,一个领域要被称为“专业”,则必须符合八项条件:即社会必要性、利他、自主性、伦理规范、与服务对象间保持距离、行为的标准、长期的训练、特殊的知识。

提到幼儿教育的必要性,虽然目前有一些证据对于幼儿教育的长期成效提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还需要再做一些大规模的试验研究后才能有定论。我们无法确切的说,劣质的幼年经验是无法弥补的。而在“利他”这个条件上,作者认为幼儿教育的表现良好,没有人会说幼儿教师忙于敛财或者从事光鲜亮丽的简单工作。

“专业”所要求的服务理想与以服务对象对中心的精神似乎也是一般教师的明显特征。从准也的“自主性”来讲,我们的服务对象有三个,即家长、儿童、社会。那些认为幼儿才是他们服务的主要对象的观点是狭隘、有其缺点的。幼儿教育想要成为专业,就必须学习如何回应服务对象的要求与期望,尤其是当服务对象的要求与幼教的专业知识与判断相违背或不相容时。从“伦理规范”来讲,要形成一套幼儿教育人员的伦理规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幼教人员在工作中尝尝会遇到有关幼儿、家长、同事、雇主及社会的两难困境,再以其为基础发展出能协助幼教人员解决伦理困境与诱惑的伦理规范。从“与服务的对象保持距离”来说,要求从业人员能依据特定的知识与原则来解决问题与伦理困境,因此,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具有理想的距离、适度的不关心或“疏离性的关注”等特质。

但是,这项专业条件不是要专业人员拒绝对服务对象有怜悯的感觉,而是要专业人员能以适当的角度来处理这类情感。强调“理想距离”,还希望能协助从业人员拒绝偏爱某些儿童或家长的诱惑,防止从业人员按个人的偏好或行动来对待服务对象。从“长期的训练”这一点来看,专业的训练应具有五点特征。即:训练的内容是有关特殊领域的,以确保受训者习得复杂的知识与技术;训练的过程艰辛、充满压力与紧张,并且要求认知上的优越。要进入专业,必须经过审慎的筛选程序,有些人会在过程中被淘汰;所有的专业都要求受训者所精通的知识范畴,必须超过实际执业所需或受训者本身认为必要的程度;负责提供专业训练的机构,必须经过该专业成员监督的程序而获得认可或取得训练的执照;专业团体与训练机构会提供其成员系统的与定期的在职训练相关课程。从“特殊的知识”来讲,我们很难为幼教界找出一套特殊的知识、列出特殊而可遵循的原则,发展出一套最佳专业行为的准则,作为专业行为的基础。但我们可以列出我们认为重要值得的原则,以系统的方式来检视那些原则。

以下是作者依据个人对于最佳专业行为的理解,希望幼教专业知识中能包括的原则:教学策略与课程营改进考虑学法与课程对儿童的当前价值与长期影响后;让儿童从事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以及主动而非被动地进行活动;很多影响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经验或因素,在适量的情况下效果最佳;幼儿教育的课程重点应该是协助幼儿对于自身的环境与经验有更佳的理解;发展与学习具有循环性,当儿童具有某种行为模式时,别人对待他的方式会增强他的行为模式;学习的环境越开放、越不封闭、越不正式,老师越能获得有关儿童学习发展的讯息,而老师知道的讯息越多,就越能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进行适宜的课程活动;适当的教学与课程会同时考虑知识、技能与气质的学习,尤其是在“继续学习”与“应用知识技巧”方面;儿童的年龄越小,教学策略要越多元化,课程要越有弹性。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以前一直认为“专业”的我们,其实离“专业”还有很远的距离。在我们所处的领域,很难让我们得到可靠的资料。当一个领域所奠定的资料越松动,就越容易出现不同的意识形态,造成我们往往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强力推行某种教学法。专业的伦理规范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胸,阅读所有可得到的相关证据,而且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哪些立场是基于证据、哪些是基于个人的经验,哪些是出于个人的意识形态……或许只有当我们很清楚自己的立足点时,我们才能增加社会大众对这些观点的了解,获得他们的支持,让我们能致力于改善我们对儿童的教育。

作为新教师的我们距离“专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幼儿教育距离“专业”也有一段很长的路。还处于“求生阶段”的我,在这一年里面,面对孩子、家长,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我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面,我一定要努力度过“强化阶段”,顺利达到“求新阶段”,努力向“成熟阶段”发展!“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工作中,争取从工作经验中学到该学的,并广泛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名师讲课,全面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得到应得的工作经验,行“专业”事,做“专业”人,为更好、更快地成为一名“专业”的幼教工作者奠定扎实的基础!

《与幼儿教师对话》

读与鹦鹉对话的人有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94位用户喜欢。

“哈雷金刚骑士也许有一张丑陋的脸,但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是怕吓着别人,才总是带着头盔。你们对别人最起码的善意,就是不要去打扰别人平静的生活。”这是这一本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一段话,在好奇心与善良之间最好的选择应为善良!

这本书写了马小跳被一个直播所吸引,视频中的主人公美蓝不是一般的“网红”,是一只会唱摇滚乐、会背古诗、会模仿人说话,特别是会跟人对话的鹦鹉。这个视频让马小跳惊叹不已,但更吸引他注意的是视频中与鹦鹉对话却一直没露脸的小女孩------准确地说是一个小女孩的声音。一个五六岁小女孩能训练出这样的鹦鹉吗?马小跳从心底产生了疑问。叫上了自己的好朋友,通过视频中的线索,找到了这位哈雷金刚骑士,正要去揭发他不是小女孩而是大男人时,爸爸阻止了他,因为爸爸知道哈雷金刚骑士不想被别人打扰,便告诉了他们真相---哈雷金刚骑士是因为一次火灾烧伤了自己的脸,声音也变得像个小女孩,为了不让别人关注自己,所以从来不摘下头盔,并且在自己的世界活出了不一样的光彩!

通过这本书,我也懂得了去侵犯别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在好奇心的作用下总是会不自觉地去侵犯别人隐私或者是去提起一些别人不愿意提起的事,不去侵犯他人的隐私是对一个人最起码的尊重!而换位思考是理解他人最好的方式。

在我们班上,总是会有那么些许同学一直在不断地、津津有味地、从不厌倦地讨论着别人的隐私,还笑嘻嘻地说:“又没在说你,管什么管!”我以前也加入过这样的队伍,也很喜欢看那些故事主角追着打那些讨论他(她)的人,给自己找乐子!还总在背后说他们,什么敢做不敢当啊,什么追着打是心虚啊,所以才会没朋友之类的,现在想想,当初真不应该这样说,人家本来就很不喜欢别人在背地里说出什么她的隐私,她的一些不想提起的往事,更何况是从自己好朋友嘴里听见的,那只会让他十分伤心,这样想来,他所做过地所有事情如果换做是我,我肯定也会这么做。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去打扰别人平静安详的生活,收起自己的好奇心,可能会使别人过得更好!

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0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5位用户喜欢。

最近看了一本书,书名是《与幼儿教师对话》。其中有关“学习的气质”这一章给读者提出了两个问题即“幼儿要学什么”、“气质的定义是怎样的?”为了弄明白这两个问题,我把这一章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才稍稍明白其中的道理。 作者认为,幼儿教育课程至少要包含四个学习目标:知识、技巧、气质、情绪,知识和技巧的学习不单单在学校里,也可以在其他场所有意识无意识的发生,而气质往往需通过学校来培养,最重要的气质是继续学习的气质。 关于“气质”的概念,作者认为,气质是一种不经强迫而时常出现的行为模式,形成一种可受个人意志及意愿控制的心理习惯。它的出现是有意图的,目标是比较广泛的。 反思如今的幼儿教育,学校更多注重的"是知识、技巧和情感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幼儿良好气质的培养。教师追求的是活动内容幼儿是否感兴趣,幼儿在活动中收获了什么,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很流畅等等,其实幼儿学习的气质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如科学活动中给幼儿足够的探索机会,就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长此以往,幼儿就具备了探索的气质。

相反,幼儿时期过早的教会识字和书写,幼儿的各方面还没有达到书写的要求,长此以往,就会挫伤幼儿对书写和阅读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有些气质如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幼儿与生俱来的,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种好奇心一直保持下去。有时,光是学会知识和技巧并不能保证幼儿会使用这些知识和技巧,而传授知识和技巧的教学过程可能会伤害使用该知识和技巧的气质。因此,教师在选择课程与教学策略时就需考虑如何增强想要的气质和如何削弱不想要的气质,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之基础部分,知识是学不完的,我们应借助课堂这一形式,培养幼儿探索、阅读、动手、主动与人交往、友善、自学等气质,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师对话

与太阳的对话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4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42位用户喜欢。

与太阳的对话读后感

最近拜读了《与太阳的对话》一书,受益匪浅,该书使我们对丹阳四大教育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们是被誉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的马相伯先生;三办正则,教育救国,成就“永远的正则、永远的美”的吕凤子先生;倡导“立足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 、“求真能贱”的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以及无私无畏,成就大学旗帜,成为孔学泰斗的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和我们正则小学大有渊源的吕凤子先生了。

吕凤子先生从小就有“江南才子”的美誉,他的一生与办学、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三次兴办正则学校,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艺专、正则艺专校长等职,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艺术家,在教育、艺术、文学、书法和治印方面都有建树,他一生在艺术教育这块园地里辛勤培育,播扬芬芳,鞠躬尽瘁,功在国家与人民,是永远值得人们怀念的。在吕凤子先生的美育实施下,正则学校茁起了几个丹阳之“最”,“正则绣”是丹阳之“最”,“正则牌蚕种”是丹阳之“最”,“正则画”是丹阳之“最”,“凤体字”是丹阳之“最”,“学校环境”是丹阳之“最”,这诸多的丹阳之“最”,至今仍被大江南北的人们传为美谈。

凤先生最让我欣赏的是他的艺术造诣了。他以画养校,以教兴校,他的几幅画作为世人所推崇,《庐山云》送巴黎世界博览会,荣获了中国画一等奖,《四阿罗汉》获第三届全国美展一等奖,《菜农的喜悦》获江苏省美展创作一等奖,还发表了《中国画义释》、《中国画法研究》等理论著作。50年的艺术教育,凤先生桃李满天下,我国现代美术界卓有声望和成就的美术家徐悲鸿、赵无极、吴冠中、李可染等,都曾随其受学,受到他的美术教育和艺术熏染。

凤先生除了在美术方面有成就外,他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才能。他创作的《正则校歌》歌词如下:惟生无尽兮爱无涯。璀璨如华兮都如霞。畴发其蒙兮茁其芽。鼓舞欢欣,生趣充塞。正则正如秋月华,美呀!这首歌充分写出了吕凤子办学和美育的理想和宗旨,构画了他理想的结晶,正则学校的图景——美呀;它的图景中,显现了美妙的理想——爱;阐明了崇高的职责——茁其芽;渲染了绚丽的环境——生趣充塞。他实施爱“美”教育,首先从美化学校环境做起。正则校园整齐、清洁、一草一木、一石一花,无不具有艺术性;一窗一门,一室一具,井然有序,使之油然而生美感。现在《正则校歌》成了我们正则小学的校歌,我们学校的一景一物一人,不正是像歌中所写的一样吗?作为正则小学的音乐教师,我教会了学生唱这首《正则校歌》,现在,每天早上走进校园,都能听到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据了解,吕先生还曾为金坛县王母观学校的《王母观校歌》谱曲,这首校歌歌词和旋律优美,在学校广为传唱。

我最喜欢吕凤子先生的一句话:“教师要成为美的表现者,要在美的境界中发现道德境界。”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在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的同时利用音乐教育,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丰富和拓展音乐的教育使命,使学生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情操、品格、心灵上受到有益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30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36位用户喜欢。

在这学期,我们组织看一本书《与幼儿教师对话 —— 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很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让我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质疑。

作者在第二章《自尊 vs 自恋》中写到:“培养幼儿的自尊”通常都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幼儿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存,虽然他们主张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同,协助幼儿对自己感觉良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

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

我现在在教小班,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小皇帝,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表现的标准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满足了。可到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直让父母认为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表现出色。

如我班中烁涵小朋友,在一次画桃花的美术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用一个手指蘸颜料,而且不要蘸太多,但我发现烁涵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都蘸有颜料,当我要教她时,只见烁涵一个劲的踹大气,然后就开始眼泪汪汪了,像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可能在家父母认为她很能干,时常表扬她,然而当她遇到批评时就承受不了。还有一个佳雯的女孩子,平时调皮好动,在家佳雯妈妈经常对做错事的佳雯进行批评,而且有时还要打她,以至于佳雯在幼儿园做错事情后问她原因时,佳雯总是默默无语,有时我们说竟好话她也无动于衷,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有时真的束手无策,但在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由于幼儿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能力、文化,为增强幼儿的自尊,老师应该提供他们更多样化的人际情境。这样一来,幼儿就能经历很多不同的人际情境,由此增强他们的自尊,也增加他们处理、应对人际情境的能力。

当儿童被尊重时,自尊最可能发展。当对儿童有特殊意义的承认及同伴尊重儿童,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决定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及选择自己在意的东西时,就传达了对儿童的尊重。成人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征询幼儿对于活动与事情的意见、看法与喜好,并应加以慎重的考虑。

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但是反馈要适量(而不过量)、明确且能充分地提供信息(而非范范地赞美或讨好),才能增强儿童的自尊。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了心得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拥有了超前的教育意识,才能把幼儿培养承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自尊的人。

与幼儿教师对话

对话读后感(16篇范文)

这本书应该是我目前读过的书中最特别的,用问答形式表达书中要表达的内容,是我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位新“朋友”真的带给了我许多的惊喜。这位新“朋友”提出的问题都是我想不到的,也是我十分想知道的,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我忘记一些事情,而不忘记另一些事情?地球还会转动多久等,这都是我想知道的,可却又是我提不出来的。或许,孩子的思维是人类永远捉摸不透的,就像曾经是小孩的我们一样,奶声奶气的提出一个个有趣的问题,经常让大人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对话信息

  •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6篇范文)
  •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6篇范文)65人关注

    在这学期,我们组织看一本书《与幼儿教师对话 —— 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很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 ...[更多]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有感(7篇范文)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有感(7篇范文)57人关注

    学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更加深知自己作为一个新世纪少年的责任与义务。在这篇为采访的文章中,在轻松和谐的谈话气氛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感受 ...[更多]

  • 对话读后感(16篇范文)
  • 对话读后感(16篇范文)56人关注

    这本书应该是我目前读过的书中最特别的,用问答形式表达书中要表达的内容,是我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位新“朋友”真的带给了我许多的惊喜。这位新“朋友”提出的问 ...[更多]

  • 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6篇范文)
  • 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6篇范文)37人关注

    在这学期,我们组织看一本书《与幼儿教师对话 —— 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很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 ...[更多]

  • 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7篇范文)
  • 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7篇范文)29人关注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有感1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有点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 ...[更多]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8篇范文)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8篇范文)26人关注

    文学作品《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导语:《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作者访问名人的对话,包括访季羡林(选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访史铁生、访李国文、访丁聪、访黄 ...[更多]

  •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有感(6篇范文)
  •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有感(6篇范文)16人关注

    在这学期,我们组织看一本书《与幼儿教师对话 —— 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很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