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最新茶馆读后感 | 1515字 | 7段 | 6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235人 |
茶馆的读后感 | 4173字 | 28段 | 14分钟 | 23分钟 | 33分钟 | 282人 |
茶馆读后感 | 597字 | 7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04人 |
2024茶馆优秀读后感 | 849字 | 7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65人 |
茶馆读后感 | 778字 | 6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231人 |
读茶馆有感 | 656字 | 6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91人 |
茶馆高中生读后感 | 3766字 | 38段 | 13分钟 | 21分钟 | 29分钟 | 253人 |
茶馆老舍读后感 | 787字 | 6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04人 |
读茶馆有感 | 1553字 | 8段 | 6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145人 |
茶馆读后感 | 497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05人 |
初中茶馆的读后感 | 642字 | 7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53人 |
茶馆读后感 | 499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11人 |
2024茶馆初中生读后感 | 1081字 | 11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197人 |
中学生茶馆的读后感 | 377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3分钟 | 186人 |
高一读茶馆读后感 | 690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83人 |
茶馆读后感 | 845字 | 7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75人 |
最新茶馆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1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35位用户喜欢。
一九七八年,挪威汉学家伊丽沙白·艾笛访华,提到有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本来打算颁给老舍。当时的华人作家里译作最多的作家,连瑞典文的版本也 有。她说,“”开始后,谣传他已经死了,而死人是不能拿这个奖的。于是川端康成拿了诺奖,那个我们中国人至今念念不忘的一个奖。
1966年8月,他和其他28人被红卫兵押到北京文庙“斗争”,跪在焚烧京戏服装和道具的火堆前被毒打三小时。8月24日夜,老舍在北京西城太平湖投水自杀。他的尸体火化后,不准留下骨灰。
我想起李政道曾说,一个人的成就并不只关注他在哪里做的研究,许多人的研究都是在国外做的。然而这到底是说明国内没有软件环境,还是没有硬件 条件?那一场浩劫刚刚开始,这个“人民艺术家”便选择了投河。他笔下夹缝中生存的小人物的命运让人心酸,而他自己以为即将到来的美好社会却毁了曾经的愿 望。
他心里有一个小小世界,装着自己的理想。然而他的理想太纯粹,与那个正在萌发躁动的国家的步伐不合。也许这就是旧式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关系—— 矛盾,徘徊,恐慌,却又心怀希望。他们以为新时代终于到来了,终于不必再在战火纷飞的夹缝中偷生。他们以为自己可以自由地、无拘束地写作了,所以他们愿意 歌颂新生活,让往事变成革命的炮灰吧„„ 然而革命却远不止是三大战役打下南京一路把国民党赶到台湾就算了事。正如思想无法被改造,文化也是无法被革命的。它深植于个体和群体的人精神 和物质两个层面,烧杀抢砸的红卫兵根本无法摆脱社会对他们的影响——过去的那个社会和现在的时代。过去的时代教会他们温良恭简让,而现在的时代鼓动他们起 来造反。有时候我看一些并不主流的记录片和书,所幸其中许多角度都相当客观冷静。那是个陌生的时代,许多事情在今天看来根本无法理解——也许正是因为这样 我一直对俄国zheng府有些讨厌——然而它们真实地发生了。一次读完一本书我想,作一个不厚道的比较,德国的纳粹当时也是由青年人的狂热开始,他们的行为可以将 人类文明毁灭重新倒退到奴隶时代,所有的人都为最高贵的雅利安人种服务,为他们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利流血。而他们可以毁灭任何他们认为是不适合的东西——文 明,人种,良知。我们中国当时有多少青年人?加起来一定有德国意大利纳粹兵的好几倍。当时的那个口号,赤遍地球,解放全人类——再进一步,就是自高自大导 致的暴力和极权。那么我们——他们——与纳粹又有什么两样?
老舍的儿子舒乙后来写,自杀前的一天他把儿子、女儿找来说:欧洲历史上的“文化革命”,实际上,对文化和文物的破坏都是极为严重的。我不会把 小瓶小罐和字画收起来,它们不是革命的对象;我本人也不是革命的对象。破“四旧”,斗这砸那,是谁给这些孩子这么大的权力?他说:又要死人啦,特别是烈性 的人和清白的人。说到这里,他说了两个在前几次运动中由于不堪污辱而一头扎进什刹海的例子。
那是知识分子对文化革命最基本最初始的态度。每个人听到都会这样子想,但又有多少人如冯友兰、郭沫若等转而吹捧“”。我们无权指责他们的态 度,那是一场政治风暴,或者说远超越了政治的含义,上升到了普通生活中。文化本是与政治相异的,而政治又是文化的基础之一。文化为具体的社会具体的意识形 态服务,于是它们扭曲成了郭沫若晚年恶心的打油诗和吹捧着自以为不需要吃饭就能够实现共产主义的酸文人们。老舍作了一个最符合传统道德的选择。从太史公的 时代人们就明白受辱是要去死的,你不死一定是有别的企图。 如今只见指责当年暴行的人,那么施暴者又在哪里?我无法理解,因为我是九零后,代表人物是脑残的杀犸特家族等等。与长者议论,那些在“”晚期 出生的人,我说,以后这样的事情不大可能发生了吧?你知道,思想一旦解放了,倒行逆施就很难了;况且如今的世界你想封闭消息也不太可能。他们说不出原因, 只是说,都未必。
最新茶馆800字
茶馆的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73个字,有2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3分钟,慢速需要33分钟,有282位用户喜欢。
《茶馆》的读后感个人书评1
图书馆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总让人有一种“暖气熏得学子醉”的感觉。为了让自己不那么有睡意,我总要在学习到有点乏意的时候随便找一本书来看看。这一天下午,《茶馆》跑到了我的手里。
应该是上大学后,有了更多的机会可以看到舞台戏剧演出。学校的两大话剧社团——“梵音”和“黑白”的给力演出也让我对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多的兴趣。细数上大学以来,看过《称心如意》、《太阳城》、《忠孝两全》、《借我一个男高音》、《求是魂》等剧。其中《称》看过两版,觉得最赞的是《忠孝两全》,最近才看的是《求是魂》——还是两家社团的合演,也着实不错。每每看剧,都会让我有一种正能量传递过来,一方面是演员们演出的成功和看剧的缓解压力,更重要的方面我觉得还是演员的热情,这种热情总能打动我。我想我还会继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吧,渐渐地让这也发展成为一种兴趣,也挺好的。
还是说回《茶馆》吧。要说最大的感受,那无疑是认识到看剧本和看表演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经历——这也让我不得不佩服编剧、导演和演员。如果没有很好的舞台感受天赋(例如我),很难把这样的文字转换为舞台的东西。当然了,更难的是把舞台的要表达的东西凝聚在纸上面,这就是编剧的能力所在啊。老舍的《茶馆》让他成为了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的小说家,更成为了一名懂得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家——就像他把小说转换成话剧,一种舞台感更强的事物。他自己也说过:自己曾经把舞台剧剧本写得一团糟。当然我们知道所谓的一团糟不是没有生活性、艺术性、深刻性,而是一种舞台感。在老舍刚开始接触这一艺术形式的时候,正是宣传抗日、宣传思想的重要时期。他深深明白“演”的重要性,虽然一开始“小说味”太浓是最大的舞台败笔,后来老舍也成功写出了像《龙须沟》的成功话剧。也正是有了老舍的努力,才有了与《雷雨》齐名的《茶馆》。
其实说句实在话,我还真看不懂《茶馆》经典在哪里,不知道是少了时代体验还是艺术细胞还有待训练。事实上,我在看完纸质版后,更希望有机会到剧场看舞台表演去。就像老舍说过的那样“演员也是艺术家”。就让这些艺术家来给我解惑吧。在此之前,我还是先写作业去了。
《茶馆》的读后感个人书评2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还有些疑惑,一个茶馆能写出什么东西?单凭一个茶馆就能道出一整本书来?确实另我感到疑惑。 茶馆,一个很是普通的地方,在中国也是极为常见,但它在老舍的《茶馆》里确实是一个特别的小社会。老舍笔下的茶馆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能随着社会的变革演绎出一幕幕惊心动的画面。
老舍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即没有生活的语言。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即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打仗也要知人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要特写一件事情或是一个人,就必须对这件事或这个人了解深刻,如果连他们的特点都不能了解的话,那就只能写到一些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根本体现不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写作方面,我们应该多阅读名家的名著,去挖掘他们是怎样地去刻画人或事物的。在学习中慢慢提高自己的写作顿悟,逐步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老舍从北京裕泰茶馆的表面繁荣景象一步步写出整个社会的悲哀,茶馆里会聚了社会上的各色人物,太监、实业家、爱国者等等,繁荣的背后总有悲哀的故事作垫。《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的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动荡、黑暗和罪恶。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他接替了父亲留下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经营方法和处世哲学。上至宫廷太监总管、吃洋教的恶霸、社会上的流氓头目、下至吃官饷钱粮的清闲市民、买儿卖女的贫苦百姓,都是王利发的应酬对象。他既圆滑又冷谈地对付每一位顾客,不仅体现出他的精明能干,还体现出了剥削阶级的影响与烙印。
裕泰茶馆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并把各个阶层人的代表一一表现出来。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道出了五十多年来的社会变迁,这些变迁又离不开政治问题。把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和小人物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来反映社会的变迁,侧面地透露出政治消息。这样的一个社会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也是不容忽视的。
《茶馆》的读后感个人书评3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一部不朽的传奇。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老舍把这些人物集中在茶馆这个微缩社会中,让他们各自上演不一样的人生故事,用小人生来写大社会,同时以茶馆的兴衰来透视旧中国的衰败。
《茶馆》一剧具有极强的社会批判精神,反映了生活在黑暗社会中小人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道出了劳苦百姓对生活的憎恨与不满。能够说,老舍笔下的三幕戏葬送了三个时代,这三幕戏共占了五十年的时刻。这五十年中出了多少多少大变动,但是剧中只透过一个茶馆和一些下茶馆的小人物来反映,并没正面叙述那些大事。这就是说,用这些小人物怎样活着和怎样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这些混杂着汗与泪,歌与笑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刻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级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这样的戏剧构思纵横开阖,既是大气魄大手笔,又不乏细微之处的生动描述,是老舍先生的独创,带给了大家这样耳目一新的故事。因此曹禺先生说,《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一锅老汤、一壶酽茶,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间悲喜剧在百年老店“裕泰大茶馆”里上演,演绎着老舍先生蘸着沧桑写出的旧时代里黑暗的一页,把一幅沾满了人世坎坷的老北京历史民俗画卷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留下永恒的记忆。
《茶馆》的读后感个人书评4
茶馆,在中国极为常见,但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茶馆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地演出着一幕幕的人间活剧。
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则预示着更大的危机。到了第三幕,不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数目更多,而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茶钱先付”。这表明了茶馆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显然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
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是“吃茶”使各种人物、各个社会阶层和各类社会活动聚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吃茶”一事,则茶馆中任何事情都将不复存在。正因为如此,老舍在剧中对北京茶馆文化也花费了不少的笔墨。如早先的茶馆里,除了喝茶,还有点心“烂肉面”可吃,一边喝茶,一边还可以做不少与茶无涉的事情;北京的茶馆也和江南茶馆一样,是个“吃讲茶”的地方;茶馆的老顾客是可以赊帐的,茶客也可以自己带茶叶来居坐;茶馆也是听书的好地方,说书人可以在此谋得一份生活的来源……
这类细节,给《茶馆》所要表现的主题,增添了一种真切的氛围。除了为表现主题服务之外,也展示了中国茶馆文化之一斑。《茶馆》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通过一个茶馆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在于反映了社会变革对茶馆经济和茶馆文化的影响。
《茶馆》的读后感个人书评5
老舍,一个本该被诺贝尔记住的人,可是最后,正如他的话剧《茶馆》所说的最后一句台词“我是爱我们的国的,可是谁爱我呢?”,就此陨落。
《茶馆》的角色说起来有七十多个,代表了那个时代各个阶层的小人物,老舍先生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栩栩如生地体现出角色们的喜怒哀乐,就像茶馆老板王利发的精明灵活,常四爷的耿直磊落,王掌柜的精明油滑,他们在与那个时代巧妙周旋的过程中背地里却都满满是无奈与辛酸。
我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知道了茶馆讲述的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五十年间的事,那个时代有人夜夜笙歌,也有人为自己的生机而八方应酬,而老舍先生塑造的茶馆老板王利发便是这样的一个经典形象,他只是一心想要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这有什么错呢?可是他却如一个小丑一般,屡屡被世态炎凉所嘲弄。形形色色的人出入着茶馆,王利发看着他们的悲哀,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同样掉进这个令人窒息的漩涡中,越纠缠越绝望,越绝望,越纠缠。
其间有好多细节触动着我,也彰显着那时整个社会不堪一击的华丽外皮下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太监买姑娘做老婆,洋货充斥市场暂且不提,毕竟尝试新事物是人类的本能,就拿“太监买老婆”一事来说,首先太监可说是君主立宪制时期的代表出产物,朝代又首推清朝,恰巧上一节说过这一故事涉及到清末这一时期,因此“太监买老婆”的主语咱们推敲完毕,下面是动词“买”,现代社会大家都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男女没有贵贱之分,更何提把人像东西一样买卖呢?最后又一个关键词“老婆”相信这也不必多说,除非是皇帝恩赐一位姑娘与立过大功的太监“同食”,否则太监是不能娶妻的。整个短语一下推敲完毕,我们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有证据a 、证据b 、证据c 来证明当时“大清帝国”的名存实亡。
再迷醉的外表,撕开不过是虚有其表。无论在什么时候透过表面看实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透过老舍先生笔下的一个个灵魂,窥见那个时代的特征。
茶馆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4位用户喜欢。
这部剧运用对京城中裕泰大茶馆里人们的谈话,体现了国家的兴盛衰败。从戊戌变法的失败到解放战争的前夕,时代的变迁让茶馆里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变成了一部历史剧,而这部历史剧的主角当然就是茶馆掌柜王利发了。
王利发是个精明而正直的人,年仅二十岁就出来替早逝的父亲打理生意,他生在一个混乱的、战火连绵的年代,最后因为不能忍受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茶馆被人强行霸占而上吊自杀。是啊,用戏中的话说,那是一个人们“一堆一堆给洋人送钞票”的日子,不少的人都当起了汉奸,特别是戏中的两代小人——刘麻子和小刘麻子。
先说刘麻子吧,他见利忘义,干着给人说媒拉线这种不正当的生意,不论双方愿意与否,只要有钱赚他就干,有时甚至还卖人儿女。在第一幕中,他竟然把一位生活贫苦的农民——康六的女儿康顺子以十两银子的价钱卖给了给了一个太监。
而刘麻子的儿子小刘麻子呢?他非但没有“改邪归正”,反而还“发扬光大”,要创办一个专给美国人提供女招待的“花花联合公司”,甚至想方设法霸占了王掌柜的裕泰茶馆,把它改成了一个“取得大量情报,捉拿共产党”的地方。
现如今,像这样见利忘义的人还在少数吗?有些奸商,为了谋求暴利,用偷工减料制成的东西来蒙骗消费者,甚至不惜搭上消费者的性命!
不过现在,随着人们的意识不断增强,理解那些为祖国作贡献的好心人越来越多,这是让人们欣慰的一点。不管怎样,《茶馆》这篇局本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读出了一位语言大师的爱国爱民,善解人意。
《茶馆》读后感500
2024茶馆优秀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好(蒿)!”、“好(蒿)!” 沈处长的“好”还停留在书页的最末端。文字定格于此,《茶馆》落幕。抚卷沉思,让人有颇多感慨。
沈处长为何叫“好”?因为小刘麻子跑着来报告:王掌柜!老掌柜!我爸爸的老朋友,老大爷!他也不知怎么上了吊,吊死啦!听闻一个上吊而死的消息,知晓一个熟人“老大爷”上吊的事件,唯用“好”字来评价,麻木、冷漠!一个“老大爷”,经历了风雨、扛过了坎坷,唯在颐养天年时选择提前结束生命,令人叹惋!
这个“老大爷”就是三幕话剧《茶馆》中的主人公——王利发,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呢,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啊,孩子们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卑微的愿望依然难得实现:“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痛苦的申诉中充斥着无奈和愤恨,绝望中唯有自缢一种选择。活下去太难了!
二十几岁,子承父业执掌“裕泰大茶行”,虽一路不易却也用尽心思,不想仍无路可走,好不令人同情。茶馆没了,似乎毁在了几个人的手里,但逼迫他的时代、社会却是幕后推手!那个“爱办实业”的秦某人,几十年后,他只由工厂的土堆捡回来这么点小东西(一二机器小零件和一枝钢笔管);那个“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专打抱不平”的常四爷“七十多了,只落得卖花生米!我盼啊,盼啊,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侮。可是……”特殊的时代背景逼得人能走的路越来越窄,怎不让人唏嘘不已。“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百姓用血和泪书写了悲惨的历史。
合卷遐想,不禁忆起狄更斯的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当下,就是这个最好的时代。春风和煦、阳光正好,各个奋发向上、人人安居乐业,所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即是现今吧。看,西边石凳上,是哪几位老人,轻摇羽毛扇,谈天说地,或哈哈大笑,或紧锁眉头;看,远方道路间,一群群青年人脱下各异的服装,穿上红马甲,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维护着交通秩序;听,风声雨声声,教室里,少年们手执书卷,读书声,抑扬或顿挫,声声入耳。
春风和煦,阳光正好;青春正美,不负韶华。美好的年代正适合挥洒汗水,追求诗与远方。
茶馆优秀
茶馆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1位用户喜欢。
这一天,我随意打开书架,不经意间看到书架的角落里有一本老舍先生写的《茶馆》,这本书好像还没看过。于是,我就拿起这本书来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本书的故事很精彩,很有哲理。这本书写的是戏剧,一个悲剧,一共分为三个幕,分别写了清末民初、民国中期,民国后期的人们生活经历与状态。这本书写了一个掌柜王利发的茶馆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最后被军阀势力逼死的事。同时,也写了一个农民——康六欠了别人的钱,被迫卖女儿被太监当老婆,结果害了自己女儿一生的事。
我看完这本书,竟然掉下了泪水。王利发一生中都趋炎附势,见到别人总打招呼,只是为了在乱世中得到生存。但是他的好话、他的鞠躬仍然不能让他顺利过完一辈子,结果落得个被军阀逼到上吊自杀的下场。康六的女儿在太监家里不敢出一声哼,直到太监死了,才得到了自由。但等到自由后,仍遭到别人的追杀,被迫一路逃亡。唉,这是傅仪的错。傅仪统治时期,闭关锁国政策让人们的生活穷困潦倒,而傅仪却认识不到这个错误,以致于自己做了亡国君王,被剥夺了自由与权利。但这一生是不能后悔的,这就是错误所付出的代价。在这本书中,我为但是社会的黑暗而感到悲哀,为人们的自私自利而痛心疾首。其实,这不应该把过错归咎于普通百姓上,为了生计,每个人不得不变得狠心冷血。错就错在了军阀势力的统治衰败,让人们无处谋生,只得阿谀奉承,颔首低眉,像狗一样生活着。
其实,现在的社会这样的人也并不少。很多公司职员为了搏得老板的器重,为了在公司有一席之地,用尽各种肮脏的手段陷害别人,抬高自己。这些人难道不像那个时候的老百姓吗?但他们并没有看清楚这是个民主社会,这是个知识决定命运的社会。只要我们有本领,有知识,何愁没有伯乐呢?何处不是容身之所呢?
亲爱的人们呀,拿起你们的尊严,拿出你们的本领吧,不要做个绞尽脑汁的陷害别人的人吧,要做一个凭本领脱颖而出的强者。
《茶馆》读后感600
读茶馆有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91位用户喜欢。
读茶馆有感
茶馆在老北京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人谈心到茶馆,下棋斗唱到茶馆,调解纠纷到茶馆。
老舍笔下的茶馆主人公王利发经营着茶馆经历了水深火热的三个阶段。清末时期,清政府腐败,官僚主义剥削,老百姓像待宰的绵羊,温顺而不敢反抗,茶馆里下棋斗着蛐蛐。刘麻子和唐铁嘴干着不干净的买卖。二德子等人在一桌前闹事,王掌柜作为生意人,只能赔笑哈腰,只求能赚些许银两;民国时期清政府依然腐败,民不聊生。王掌柜为了生计只能创新茶馆,在后院安排客房,可恶的民国警察以逮捕叛党为由,向王掌柜敲诈‘保护费’王掌柜只能忍痛答应。常四爷和秦二爷都是爱国之人,但前者力不从心,后者开办工厂,实业救国,可惜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政府无能,打压工厂,导致工厂破产被毁,秦二爷一生心血化为乌有。王掌柜已经年老体衰,贪婪的警察有了下一代前来履行‘父业子传’,人总得有个极限,王掌柜也不在软弱,可无力的反抗就是白费,只得落得茶馆被抢得居住权,王掌柜被逼绝路,与茶馆燃为灰烬
小小的茶馆就象征着一个社会,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茶馆里的人也在不断变化。刘麻子唐铁嘴就好似社会败类,干着丧尽天良的事情,活脱脱的社会老鼠屎,而两个警察就好似社会里的地头蛇,压榨欺压百姓,王掌柜就是社会中被欺负的老百姓,胆小怕事无力反抗,在社会的压迫下走向毁灭。
文末,王掌柜,秦二爷,常四爷三位所谈:就让下一代完成我们的愿望吧。
周恩来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时代的接力选手,要铭记历史,努力学习,个人强大了,学会团结在这个集体里,发挥着集体的力量,肩负使命,稳步向前,未来可期。
茶馆高中生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66个字,有3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3分钟,朗读时长21分钟,慢速需要29分钟,有253位用户喜欢。
《茶馆》,大家唠家常、谈天说地的地方。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有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出生命的炫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庭,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一位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渐渐小有成就,在这之后的创作过程中,儿时的境遇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
同样,老舍的手法也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段,简洁、干净,也十分容易表现剧情,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人物表现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提升到不得不让人用看“历史剧”的眼光评审这部巨作。
老舍先生,无论您想传达什么给后人,至少《茶馆》让我们受益非浅,谢谢您留给我们如此宝贵的财富。
茶馆高中生读后感400字范文(2)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著作之一,我读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想。
《茶馆》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期的北京,那个时期非常混乱,军阀混战、敌寇入侵,裕泰茶馆里却是热热闹闹,那里聚集了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人,掌柜王利发为了适应当时革命的浪潮,不断改良茶馆的经营,把茶馆开了下去,但最终还是被军阀霸占,成了他的歌舞厅,王利发便上吊自尽了。
茶馆本是给人歇脚、喝茶的地方,在《茶馆》中,它被描写成一个缩小的社会,提鸟笼的有钱人、卖蝈蝈的穷人、算命的先生、专横无理的士兵、奸诈狡猾的商人都聚集在这里,人物描写得非常生动,有正直善良的王利发、常四爷,也有奸诈狡猾的刘麻子、吴祥子等,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冲突都体现了旧社会的封建与腐朽,就像常四爷的经典对白:“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呀。”
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茶馆里每天都有悲惨的事情发生,这让我体会到,我们能拥有现在美好的生活,非常不容易,裕泰茶馆里的那些人,不正是为这样的生活而奋斗的吗?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幸福时光、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同时也要不停磨练自己,就像裕泰茶馆的改良一样,接受失败、知难而上,这样才会更上一层楼。
这篇剧作也让我体会到了那时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是多么困难,谈国事谈多了就会掉脑袋,他们能坚持下来非常不容易,使我更佩服劳动人民的坚忍不拔,我要向他们学习。
茶馆高中生读后感400字范文(3)
浅斟慢品,任尘世浮华,眼前氤氲的水雾,缠绵,消散……茶馆,一个充满情思的地方,它固执地守在尘世浮华中,护住了自己的清雅。她微微颔首,捊须而笑,衣衫翩翩,绝世而独立,于一方角落见证着市井百态。
老舍先生的茶馆,正似一杯幽幽清茶,不浓不烈,不急不躁,不沉不浮,从从容容,淡泊致远。像低进尘埃里的素颜,似高攀灵魂的风骨,忍不住,去口味。
初品,是岁月的苦涩。第一幕,一个初秋的上午,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走进裕泰歇脚,茶客们细品着茶点,闲聊着风月。突然,一洪亮的男声携着满怀的豪情,对醒目的“莫谈国事”恍若无视,拍案诉说着对洋鬼子的不满,眉眼中的壮志显而易见,却被那特务吴思子和宋祥子抓了去。可怜的.康老六为了让女儿过上好日子,将女儿卖给了年过七旬的庞太监。女儿凄凉的泪向人们诉说着对世界的`不满。于这一方茶馆,各色的人演绎着各色的人生。
亲抿一口,品味出些苦涩,融着些百味,苦涩的绝唱,响彻岁月的枝头。就像乌云密布的天,让人不由得心情沉重。这样的《茶馆》,让我不禁想去再次品味。
再品,是乱世的本味。人们追逐着时光的脚步,来到了民国初年。身处乱世的裕泰艰难的维持着,掌柜王利发积极改良,却屡遭失败。唯有那“莫谈国事”变得更加醒目。掌柜的儿子与儿媳打点着茶馆。常四爷终于出狱了,将他关进去的二人却又成为军阀的走狗……这一方茶馆,接受着岁月的考验。
茶馆高中生读后感400字范文(4)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茶馆》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几十年间的跌宕起伏,历经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统治时期这三个年代。《茶馆》非常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充分体现了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这也是这个剧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等人物的个性特点都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不必像上语文课那样细细品读,也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他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但有些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茶馆的老主顾常四爷,他跟王掌柜一样,正直、不做亏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样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怎么也不肯低头,不肯让步。
读完《茶馆》,我体会到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那时候的很多孩子连一碗热汤面都很难吃上,而我们现在汉堡牛扒可以随便吃。那时的人们真是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
在《茶馆》里,我最敬佩的人还是常四爷,特别是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常四爷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后来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假如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常四爷这种精神恐怕也很难在社会中生存。
茶馆高中生读后感400字范文(5)
老舍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熟悉的一位作家了,在此也就不多介绍了。倒是写作背景得说说:话剧《写于1956至1957年间,它是老舍一生中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老舍写小说很少,却写了不少的戏。在写《茶馆》之前,他写了话剧《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在《茶馆》之后写了《红大院》、《女店员》和《全家福》等。《茶馆》跟这些配合时事政治的作品,在题材、风格以及创作模式上,都大不一样,他重新写起了解放前写惯了的“陈年往事”。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一为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渐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
《茶馆》让我们看清了那三个黑暗时代,也看清了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民,一个个破落、衰败。《茶馆》不愧为“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茶馆高中生读后感400字范文(6)
老舍先生是人民公认的人民艺术家,他塑造的很多任务也早已经深入人心。老舍先生早年留学英国,而他也正是在那时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而《茶馆》则是老舍先生最成功的剧本之一,这其中的故事、人物以及语言都为人们津津乐道。
读过《茶馆》的人都知道,这个剧本是通过对一个小茶馆,名曰裕泰茶馆的地方所发生的故事进行描写,从而表现出中国从清末到民国的变迁。《茶馆》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各阶层人民的生存状况,不论是他们的挣扎,抑或是他们的无奈,都被拉入故事中进行生动的展示。这部戏剧仿佛是一幅万生相,将我们完全带入了那个年代。
在这部戏剧中并没有绝对的主人公,各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交织成一张人物网,共同推进着这个故事前进。老舍先生好似一个可亲的老者,脸上带着浅浅的忧伤,向我们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悲与喜。我想他生活在那个年代,他了解那个年代。
在小时候,我初次阅读《茶馆》时,并不能理解这其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哀伤。但当我长大后,再次阅读这部戏剧的时候,却生动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在创作《茶馆》时,心中既愤怒而又无奈的悲伤。
在整部戏剧中,有两个场景是我始终都不能释怀的。我不能理解,我不能释怀,我也不能接受这样的中国人。
茶馆高中生读后感400字范文(7)
老舍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茶馆》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炫彩,让它成为真正的艺术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有力的讽刺度,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在旧社会时的生活、背景,深刻的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三个时代对人们的"欺压,及三个时代统治的黑暗,真实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正本相。《茶馆》也成为了老舍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十六十年代剧作界的高峰,是前辈作家中少见的后期超过前期的高峰。
以老舍先生独一无二的创作手法,使全剧显得干净、简洁。它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用人物来表现年代,同时又把年代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二者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成为中国旧时代的一个缩影,让人以看“历史剧”的眼光来评审。三教九流市场汇集地的茶馆,仍有几位核心人物始终贯穿其中,例如茶馆掌柜王利发,胆小的松二爷,十分爱国并胸怀正义常四爷等等。茶客间说的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他们之间的谈话使人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世态炎凉。
《茶馆》中语言的精妙运用,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第一幕里茶客的东一句西一句,左一下右一下。那都是北京语言的精华,都是近百年京都生活的沉淀。它们多彩而不杂乱,节奏明快又一气呵成。这使得第一幕成为全剧的高峰,后边两幕也是由第一幕而来,托着衬着第一幕构成整部戏。
希望多年以后,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一句“我们吃下午茶去!”
茶馆老舍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04位用户喜欢。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一部不朽的传奇。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老舍把这些人物集中在茶馆这个微缩社会中,让他们各自上演不一样的人生故事,用小人生来写大社会,同时以茶馆的兴衰来透视旧中国的衰败。
《茶馆》一剧具有极强的社会批判精神,反映了生活在黑暗社会中小人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道出了劳苦百姓对生活的憎恨与不满。能够说,老舍笔下的三幕戏葬送了三个时代,这三幕戏共占了五十年的时刻。这五十年中出了多少多少大变动,但是剧中只透过一个茶馆和一些下茶馆的小人物来反映,并没正面叙述那些大事。这就是说,用这些小人物怎样活着和怎样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这些混杂着汗与泪,歌与笑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刻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级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这样的戏剧构思纵横开阖,既是大气魄大手笔,又不乏细微之处的生动描述,是老舍先生的独创,带给了大家这样耳目一新的故事。因此曹禺先生说,《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一锅老汤、一壶酽茶,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间悲喜剧在百年老店“裕泰大茶馆”里上演,演绎着老舍先生蘸着沧桑写出的旧时代里黑暗的一页,把一幅沾满了人世坎坷的老北京历史民俗画卷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留下永恒的记忆。
茶馆老舍
读茶馆有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5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45位用户喜欢。
读《茶馆》有感
古人云:“书上自有黄金屋,书上自有颜如玉。”由此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推崇。其实,在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都是利大于弊的。它能使人明辨是非,知廉耻懂忠孝。当我们翻开书,就意味着我们走在从愚昧到求知真理的道路。连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读书的道路走得越远,所见到的景象越是波澜壮阔,而我们的思想、知识也会更加深邃。
因为临近高考,学习压力更大,走在一个分岔口,也逐渐对人生开始迷茫,总是担心高考落榜的话该如何自处,又该如何去面对父母。这时候,望着书架上的书,我强迫自己静下去去读。希望能从书本找到慰藉,找到方法。因为书本知识本身虽然不能带来光明,但是其可以拓宽边界,让我们向着光走去。
茶馆在我们平常人眼里,不过是个吃茶听书的地儿。但在老舍先生的笔下,《茶馆》俨然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方寸茶馆间,众生百相,风儿吹,纸钱飞。当我翻开《茶馆》,其貌不扬的茶馆仿佛活了过来,一个个人物跃然纸上。从中我见到了胆小自私有着商人市侩的茶馆掌柜王利发;也见到了自负潇洒,有勇有谋的民族资本家秦忠义;见到了善良有担当,敢于反抗清朝腐败的旗人常四爷;也见到为了让女儿活下去,不惜卖女的民妇。通过这一幕幕,茶客们的东一句西一句,我窥见了清朝末年的腐败,人民生活的贫苦。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坏人们活得风生水起,好人们却艰难为生,甚至失去性命。
对于一些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特务,有人奉承,有人反抗。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恨得牙痒痒,恨不得亲自上前揪着特务衣领说,在国家面前,大是大非都拎不清吗;想飞上前安慰鼓励那些敢于斗争反抗的人们,别怕,正是因为有你们的存在,大中华的魂才能凝聚在一起,前赴后继的为民族为人民抗争,你们是中华的脊梁。可惜,我不能,我只能作为旁观者,静静地看着。结局很悲惨,甚至给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挫败感,正直的人都失败了,坏人们却活得好好的。我不禁去想,是否在那个打压共产党的时候,一切都是颠倒的,甚至是没有所谓忠义廉耻的?不然为什么那些人,怎么就这样甘心去当汉奸做特务,对洋鬼子奴颜婢膝。而对活在深水火热的疾苦百姓视而不见也就罢了,甚至帮着欺压折磨。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吗?没有脊梁,死气沉沉的活着。合上书,我甚至不敢去想如果我出生在那样的时代会怎么样,因为实在是太可悲了。由此也很是庆幸生活在党带领下的新中国新社会,跟以前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说是蜜罐也不足为奇。现在国家和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国富民强,并且在国际上有着一定地位。而人们也挺直着腰杆,不用向任何人任何国家低头。我想,如果老舍先生现在还活着,看见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一定会很欣慰。而通过读这本书,也让我明白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现在平和安宁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啊,是前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前赴后继换来的新中国的解放。与之相比,我现在面对高考的一点点迷茫挫折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应该更加奋力前进,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通过阅读《茶馆》一书,我仿佛和老舍先生的灵魂进行了对话。老舍先生将自己对清朝末年的腐败,百姓生活的疾苦,以及对不公的斗争反抗,通过人物性格对话淋漓尽致地挥洒在纸上,让我们这些后人足以窥见当时的社会是怎么样的。而老舍先生笔下的秦忠义、常四爷等人,永远都在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可以有约束、有禁锢,但人的思想以及意识不能消沉、不能苟安甚至套上枷锁画地为牢。
以文载道,方能行之远矣。如果书本是一条河,那么其中思想知识就是河里的水,鱼虾等,而我们通过读书,则能洗涤思想,甚至捕获鱼虾满载而归。人生千百种,际遇个不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却只能活一次。我们能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虽然我在读书这条道路才刚开始行走,但我相信,我一定会用双脚丈量,永不停歇。
茶馆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05位用户喜欢。
《茶馆》是以北京一座茶馆为舞台,事实上,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和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茶馆》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每个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职业、阶级的不同群体。看似多达几十位的出场人物,却无一显得重复。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等等身世不同、个性显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就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深深刻在脑中。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坏。通览全文,在我眼中他作为一个掌柜,很圆滑又显得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然而,在结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馆被高官与小人夺取,默默地在后院自杀。
这一情节,仿佛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心酸不已。这么一个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柜,却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过一个人物,以其行为与性格的强烈反差,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与不满。
《茶馆》读后感400
初中茶馆的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3位用户喜欢。
旧社会的黑暗往往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可怕许多,和现在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茶馆》这本书很好的向我们诠释了这中间的天壤地别。
这本书的作者是老舍,他把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描绘的淋漓尽致,把当时旧
社会的黑暗一一揭露出来,似乎看到的那些,就是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这本书最重要的场景就是在当地有名的裕泰茶馆,他经历了好几代掌柜,早已将社会的黑暗、不公平和是非给看透了,每天来这里的都是有权有势的旗人,偶尔来几个到这里做生意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是:有一天,茶馆的生意正兴隆,王掌柜正忙着招呼两位很有地位的旗人,突然,来了一对母女,她们穿的衣衫褴褛,可见她们过的苦不堪言,掌柜本来想好好招待他们,但是因为今天生意正忙,达官贵人又多,不得不让小二将他们请出去,但那妇人就像受了惊似的,死活不肯出去。突然,她大声喊道:“谁能让我女儿吃的好,穿的暖,我就把她卖给谁!”天呐,可怜的母亲为了能让女儿过的好,不惜忍痛送走她,想必这个母亲是有多爱和多舍不得她的孩子啊。
和他们对比一下,我们岂不是生活的太幸福了,他们在忍饥挨饿的时候,我们在嫌弃饭不好吃,他们受冷受冻时,我们还在埋怨衣服不漂亮。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们的生活,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想想他们的日子,再看看我们的日子,他们有的,我们也有,他们没有的,我们还有。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埋怨社会,埋怨生活呢?
幸而,最后有一位好心人让那对母女吃上了饭。旧社会的黑暗,让我们明白了我们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务必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孙颖)
茶馆的
茶馆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这也是这个剧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等人物的个性特点都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不必像上语文课那样细细品读,也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他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但有些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茶馆的老主顾常四爷,他跟王掌柜一样,正直、不做亏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样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怎么也不肯低头,不肯让步。
读完《茶馆》,我体会到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那时候的很多孩子连一碗热汤面都很难吃上,而我们现在汉堡牛扒可以随便吃。那时的人们真是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
在《茶馆》里,我最敬佩的人还是常四爷,特别是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常四爷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后来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假如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常四爷这种精神恐怕也很难在社会中生存。
《茶馆》里的道理可真多呀!
茶馆读后感200
2024茶馆初中生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81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浅斟慢品,任尘世浮华,眼前氤氲的水雾,缠绵,消散……茶馆,一个充满情思的地方,它固执地守在尘世浮华中,护住了自己的清雅。她微微颔首,捊须而笑,衣衫翩翩,绝世而独立,于一方角落见证着市井百态。
老舍先生的茶馆,正似一杯幽幽清茶,不浓不烈,不急不躁,不沉不浮,从从容容,淡泊致远。像低进尘埃里的素颜,似高攀灵魂的风骨,忍不住,去口味。
初品,是岁月的苦涩。第一幕,一个初秋的上午,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走进裕泰歇脚,茶客们细品着茶点,闲聊着风月。突然,一洪亮的男声携着满怀的豪情,对醒目的“莫谈国事”恍若无视,拍案诉说着对洋鬼子的不满,眉眼中的壮志显而易见,却被那特务吴思子和宋祥子抓了去。可怜的康老六为了让女儿过上好日子,将女儿卖给了年过七旬的庞太监。女儿凄凉的泪向人们诉说着对世界的不满。于这一方茶馆,各色的人演绎着各色的人生。
亲抿一口,品味出些苦涩,融着些百味,苦涩的绝唱,响彻岁月的枝头。就像乌云密布的天,让人不由得心情沉重。这样的《茶馆》,让我不禁想去再次品味。
再品,是乱世的本味。人们追逐着时光的脚步,来到了民国初年。身处乱世的裕泰艰难的维持着,掌柜王利发积极改良,却屡遭失败。唯有那“莫谈国事”变得更加醒目。掌柜的儿子与儿媳打点着茶馆。常四爷终于出狱了,将他关进去的二人却又成为军阀的走狗……这一方茶馆,接受着岁月的考验。
望茶叶于杯中沉沉浮浮,与沸水的碰撞,激出了最美的舞踏。它飞旋着,舞着它的态度,于乱世中的一丝本味。这清茶愈加苦涩,可又让人们品出了它的态度,它的决心,它的本真。而我们于这如海的苦涩中寻懂了那一丝本味,去追寻那心心念念的苦尽甘来。
饮尽,是人生的风月。故事终有尾声,一个个子承父业的青年再次聚集在不似从前的裕泰,带着从前的希冀,守着父辈的故事,于乱世中,遇见,又错过……常四爷的生活更加凄惨了。当昔日的意气风发变为老年的感慨万千,眼底的风霜是岁月的痕迹与无可奈何。读后感·咀嚼着前尘往事,感慨着世道崎岖,对着世间的麻木悲凉冷笑。但康大力作为一个青年热血地投入革命斗争,以及康顺子、王大拾等投奔西北游击区,何又不是奔赴光明前景,向可悲的社会唱响反抗之歌?是啊,当你老了,可永远有人正年轻着。
这一口,品尽了这世间繁华,品尽了人生百味,品尽了风花雪月。回味悠长,沉痛的苦终会过去的吧。苦尽甘来是最为幸福的时刻。
人们品着清茶,品着事故。城市一隅的一方茶馆,茶馆无言却守着岁月,过去的过去,岁月流逝;故事的故事,茶馆记得。
这样的《茶馆》让人怎么不去用心品味。清杯一壶茶,品味余后生。一杯茶,一个地方,一群人,一个故事,一本书,一杯茶……用心品味……
茶馆初中生
中学生茶馆的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86位用户喜欢。
《茶馆》里有的对白能引人一笑,但是这笑中更多的是苦笑,是无奈的自嘲。这些发笑的对白,要么出自那些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人无奈之下说出的无奈之话,要么就是那些令人厌恶的角色的溜须拍马。笑过之后,不禁感到一丝悲凉——“人活着总得有条路走啊,可是哪有路可走啊!”愿为国家排忧解难的人们飘零四方,一辈子只想太太平平的老掌柜被逼上吊自杀,见风使舵溜须拍马毫无良心的人却有钱有势,不惜让别人用命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打学生的老师追杀爱学生的老师,给官差两个洋钱就能免去杀身之祸,官差指谁就杀谁——“这什么世道啊?”
《茶馆》最后的一部分,三位气数将尽的老人碰在一起,回顾自己的一辈子,让人颇感心酸:心怀浩然正气的常四爷干了一辈子的活却“一事无成”,心怀实业救国理想的秦二爷耗了四十年心血建的工厂“拆了”,安分守己的王掌柜“做了一辈子顺民”,到了让人赶出自己开了50年的茶馆。这就是“爱国”“顺民”的“下场”
茶馆的
高一读茶馆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83位用户喜欢。
近日去新华书店,在书之海洋中,惋叹自己太渺小,忽逢一薄书者,名曰《茶馆》,置于书山中,其渺小程度同吾也,吾大喜,捧书而视,受益无穷于其中,故有感如下:
书名为《茶馆》,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外公每次带我去茶馆打牌的情形,在我印象中,茶馆就是一个热闹而常常笼罩着烟雾的地方。可翻开了书,才发现它并不是仅仅讲的是在茶馆里的事,而是以对话剧本的形式讲述了一副旧北平社会的浮世绘的黑暗社会,老舍从小小的一个茶馆中反映出了整个社会,以小见大。是由茶馆中的客人的话中而得。语言朴素却能体会出许多意味。书虽短小而精致(www.1566.cn)。把我印象中的茶馆的形象完全颠覆,同《骆驼祥子》一样,老舍也是无情的批判了这个社会—他不让好人有出路。
书的主人公是王利发,他是他裕泰茶馆的老板,他也是整本书的线索。在第一阶段中,拉皮条的为太监娶老婆,暗探遍布社会,麻木的旗兵无所事事,寻衅打群架,另一方面是破产的农民卖儿鬻女,爱国的旗人常四爷因几句牢骚被捕,新兴的资本家企图“实业救国”,王利发左右周旋,企图使生意兴隆。而在第二阶段的发展中,恶势力越来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暗探宋恩子、吴祥子的后代子承父业,继续敲诈勒索,拉皮条的刘麻子的后代青出于蓝,依托当局要员准备开女招待“拖拉撕”,庞太监的侄子侄媳组成的迷信会道门在社会上称王称霸,甚至做着“皇帝”、“娘娘”的美梦,而一些企图有所作为的良民百姓却走投无路。
我第一遍读它的时候,还不能理解它,此书短小,且为剧本式的,还被拍成了真正的话剧,我虽未深入去读,但也能浅薄的感受到当时社会下厚重的历史画面。
高一读茶馆800字读后感作文
茶馆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5位用户喜欢。
茶馆,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友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炫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一为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渐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创作过程当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
同样,老舍的手法也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也十分容易表现剧情,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人物表现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提升到不得不让人用看“历史剧”的眼光评审这部巨作。其二,尽管茶馆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
但是几位人物始终贯穿全剧,起着核心作用。一、王利发(茶馆掌柜)二、松二爷(胆儿小,人却不怀)三、常四爷(正义之士、十分爱国、体格健康)松二爷、常四爷两位茶客与王掌柜交情还不错而在这所谓“热闹”的茶观众,要找出几个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还真不容易。听听!说的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我虽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过这有点人情味儿和有“良心”的三人谈话使人更深刻的体会到世态炎凉啊!发人深思。
其三,子承父业。这是几句疮痍有待讽刺意味的安排。剧中一幕幕地时代向前走,衣着也跟着前卫起来,客人的思想呢?!简直是幻包装不换内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铁嘴养一儿子,现竟“升级”为大师。刘麻子那说媒拉线行当竟让他儿子“发扬光大”变为“花花联合公司”(专给洋人、官员提供女招待与吉普女郎)。而吴祥子这老式特务到了儿子这辈儿竟改个名儿叫世袭特务。人哪!为何总在这方面“遵规守矩”呢?
老舍,无论您想传达予后人什么,至少《茶馆》让我们受益匪浅。
《茶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