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老残游记读后感 | 750字 | 6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221人 |
老残游记读后感 | 681字 | 6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03人 |
老残游记读后感 | 1786字 | 11段 | 6分钟 | 10分钟 | 14分钟 | 198人 |
老残游记读后感 | 1244字 | 9段 | 5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237人 |
老残游记读后感 | 1044字 | 8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187人 |
读老残游记有感 | 577字 | 5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25人 |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50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1位用户喜欢。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很棒的书——《老残游记》,这本书是取原著里的精粹而著,比起原著更容易理解,情节也更紧凑明快,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
《老残游记》,一听名字就应该知道,这是一名叫老残的人旅游时所写的东西。本书作者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先生,清末江苏丹徒人。他很喜欢科学,一心希望国家富强,但他那些谋求革新的主张,并不能被当时顽固的守旧派接受,最后受诬陷,流放新疆而死,书里的主人公老残,就是刘鹗的化身。其实,《老残游记》并不全算游记,他是通过描写酷吏的主要政绩,暴露出清代末年政治的黑暗与残暴,表现出民间生活的.惨痛。
在这本书里,老残是以医生的身份出现的,总是摇着一串铜铃满街逛,遇见不公事,就上去打抱不平、为民申冤。老残的第一站就是山东的蓬莱山,老残也是在此地出的名。他走到一处地方,有个大户,姓黄名叫瑞和,得了一种怪病浑身溃疡,每年都要犯几次病,谁也治不好,那日,老残正好摇着铜铃经过此地,说自己能治,说这是大禹传下来的方子,别的都不管用,黄家半信半疑,就勉强答应试试,结果,还真的药到病除,一直都没再溃疡,老残的医术就此传开。
他接着开始云游四海,遇到了玉贤和刚圣慕两位“清官”,办案从来雷厉风行,但生性残忍,采用严刑峻法,冤枉了不少良民,刚圣慕还危害两条人命,有的当地老百姓胆大,就给老残说说这酷吏的暴行,有的怕招祸上身,就什么也不敢说,老残也是心里着急却什么也不能做,只得干着急。后来老残还帮助了一位妇女翠环,因为黄河闹水灾,她的家园被淹没了,被沦为妓女,后经老残相助,逃出了火坑,随老残回江南。
我很喜欢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实况,以及清末那些酷吏“清官”敛财害命的所作所为,这些“清官”描边以清廉为名,实际上却用血腥手段统治和欺压人民。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很值得一读。
《老残游记》读后感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3位用户喜欢。
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如果不是1920年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
作者自称“燕北闲人”,状物描景很有点朴拙淡雅的情景。他写得大概也都是北方的景致。
文中一些情景,境界还是蛮好的,比如写黑妞白妞唱曲,店小二还评价说“撂在地上摔三截儿”(形容其音高,似乎以前又有人形容的时候,用“音细若发,直干云霄”的,好像音高了,就很轻,能够飘上天或者冲上天)。比如雪夜宿玙姑家,听玙姑演说佛道儒三家的异同,又听玙姑黄龙子等的“交响乐”一段,让人如入天堂,写玙姑颇有林下风范,想必是作者心目中第一等女子了。只是临走的时候,黄龙子又玄不唧唧的说了一些预言,挺无聊的。写翠花翠环的一段,也特别有意思,了解一些社会人情世态。这三段,算是正好写了三个社会等级的女子。玙姑一等,是自由身自由心的;白妞一等,是唱曲谋生的;翠环一等,则是最下等的,最苦的一种。
作者对黄河作堤造成的百姓流离之苦,通过翠环的口,写得如此细致,让我这个从没有经历过什么苦的人为之唏嘘。
这本书我之所以去看,是因为高中的时候,偶然看到好像朱自清还是谁,说他初中时候看得课外书中最喜欢的。所以就去看,是比较信任他们的话。这一次去看,却发现原来我去年看过的,至少看过前五回。可见我去年看书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真是可恶!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86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98位用户喜欢。
毋庸置疑,清官者,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皆因人们拥戴清官、热爱清官。黑脸的包龙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片惩奷除恶的“大青天”。奷臣者,遭人唾骂,遗臭万年,皆因人们憎恨奷臣、厌恶奷臣。残害忠良的秦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永远是跪在岳飞墓前的(前些时候,看到网上传言,秦桧在家乡已站起来了,现在的社会价值取向真得让人迷惘和心寒)。
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写了二个清官,读后,却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一个“清官”是玉贤。该人是因为“办强盗办的好”而“补曹州府”(见第三回)。他办强盗究竟办得怎么样好呢?书中写道:“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描写李世民的故事,也说到“路不拾遗”。故事名称是《上与群臣论止盗》,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年代,经过是这样的:
上(指李世民)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市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贞观之治”时代,李世民是否真得做到路不拾遗了,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李世民对“止盗”采用“疏”的方法,让百姓富起来,“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李世民的观点显然是合乎情理的,只是听起来太过于理想化而已。“穷人”是任何社会都希望消失的,又是任何社会都难以有效消失的。即便历史发展到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穷人”的故事却仍然时有耳闻,此仍由于合理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如果果真具备孔子所倡导“天下大同、天下归一”,社会还能否发展,却是真正的令人心存疑虑!我们所要做的是让“穷人”成为“相对穷”,而不是“绝对穷”!
玉贤大人对于“止盗”采用却是与李世民截然相反的方法,他用的是“堵”。他在“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天天不得空”(见第五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见第三回)。就曹州府这么一个小地方,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被玉贤拿住并站死的所谓强盗有两千多人。这么一个地方哪里来的这么多强盗,全都是由于“他(指玉贤大人)随便见着什么人,只要不顺他的眼,他就把他用站笼站死;或者说话说的不得法,犯到他手里,也是一个死。”(见第五回)以至于老百姓非常怕他,大家如小心谨慎、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差错。然而,即使这样,还是有众多的良民百姓被错当作强盗而被怨站死。对此,老残深有感慨,对曹州府百姓深为同情,他看到雪地中鸟儿无以觅食,“躲在屋檐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然而,他认为“这些鸟雀跃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害他……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象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这们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用站笼站杀,吓得很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于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见第六回)”玉贤虽然做到了“路不拾遗”,在上级眼中能干的,在百姓眼中却是残暴的。此人表面清廉,实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酷吏,为了让自己升官,竟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问青红皂白,用百姓之血染红自己官帽上的顶珠。老残在客店的墙上写下一首诗,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第二个“清官”是刚弼。此人不同于玉贤,玉贤是一心为升官,急于干出一番政绩来,以博取上级欢心,因此以残酷治民,是一个实足的“酷吏”。而刚弼却不为升官,以“清廉自命(见第十六回)”。此人清廉确也真得清廉,然而,此人却是刚愎自用,却又昏庸无能之辈。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由于贾家的亲家魏家佣人急于想救出自己东家,就对刚弼进行巨额贿赂,刚弼凭此就主观臆断,判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他的逻辑是“这魏家既无短处,为什么肯花钱呢?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一个人钱。”(见第十八回)幸亏此案被老残知晓,就写信向抚台反映情况,抚台派出白太尊白子寿来主审此案,才让魏家沉冤得雪,救了魏家父女之命,最终又救了贾家十三条人命。
对于刚弼这种所谓“清官”,白太尊有一段分析很是精辟,也很是一针见血:“清廉人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
对这些昏庸、残暴之辈,老残认为:“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市则一市伤,宰天下则天下死!(见第六回)”在那样的年代,能说出如此之话,实为不易,真可谓是震聋发馈之声也!
《老残游记》读后感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44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老残游记》断断续续看完了。看着前边倒不是很想后边,因为它是游到哪儿说到哪儿;看着后边倒是忘了前边。但想想觉得还是开头、结尾写得好,详细,修辞手法多样,人物呼之欲出,特别是女性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从外貌深入到心理,比现实人还要入木三分。
通篇看来,感觉最深的是:
1、它的语言清新流畅、详略得当。该详详,该略略,详起来根根头发都要数一数,略起来用老土话、大白话一句概过。如游讲到饭菜时:“‘一品锅里的物件,都有徽号,您知道不知道?’老残说:‘不知道。’他便用筷子指着说道、‘这叫“怒发冲冠”的鱼翅;这叫“百折不回”的海参;这叫“年高有德”的鸡;这叫“酒色过度”的鸭子;这叫“恃强拒捕”的肘子;这叫“臣心如水”的汤。’”写几个女性写得尤为出色。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化的小说来读。
2、 构思别致、想法独特。世人皆恶贪官,喜清官,看作者咋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他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无才的要做官很不要紧,正坏在有才的要做官,你想,这个玉大尊,不是个有才的吗?只为过于要做官,且急于做大官,所以伤天害理的做到这样。而且政声又如此其好,怕不数年之间就要方面兼圻的吗。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由此看来,请教还是有才的做官害大,还是无才的做官害大呢?倘若他也像我,摇个串铃子混混,正经病,人家不要他治;些小病痛,也死不了人。即使他一年医死一个,历一万年,还抵不上他一任曹州府害的人数呢!”
是啊,作者就是通过一个“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然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的老残,来揭露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也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
3、女孩儿的心事剖析得淋漓尽致。斗姥宫尼姑逸云的爱真是人世间的“至爱”,形象得无与伦比,真惭愧,还没有听说和经历过这样的爱,也没有想到或听说过一个女孩儿在没有家人和老尼姑的点拨下,思前想后,一条一条,头头是道,最后彻底“彻悟”——酒肉穿肠过,我佛心中留。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4、老残的江湖太馋人。第一,跟着当官的混吃混喝,不用掏自己腰包割肉心疼。要啥有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人拿钱,乐得自由享受又受人尊敬。第二, 江湖里,镖局、土匪互通有无,以求共生,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不过江湖里有声张正义的侠客,更有鱼肉百姓的恶徒,走在江湖,图的就是一个热闹,一个名声。像金庸小说一样。
5、结尾不太懂。作者用了两个章节来叙述鬼魅,天堂地狱(主要是地狱),最后也没回到阳间,不了了之(可能是书的问题?)。知道它是劝人向善的。但用了很多刑法,惨无鬼道,但我想,其作用会不会像坏人在电视中看到某些方法,在现实中对待无辜者一样,正看反用了?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4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中国社会进入到晚清时期,封建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
作者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老残游记》是社会谴责小说,以暴露的阴暗面和种种弊端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晚清的社会谴责小说的代表作有4部。《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孽海花》。其中每部书的侧重点各不一样,而《老残游记》则更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我觉得书中对大明湖的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看起来让我很受感染。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我曾两次去过济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别清澈,连护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摇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摆动。而大明湖中随处可见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无时无刻不活泼地冒着泡泡。
作者在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而读书是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和政治观点来评判古人的,古人的观点和现在是有出入的。所以读书时,不要过分在意作者的政治观点,不能因为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不一样而否定这是一本好书。
《老残游记》读后感
读老残游记有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5位用户喜欢。
课余时间,我阅读了不少的名著。其中,《老残游记》是我最为喜爱的一本。“谴责”,是一个让人一听就会觉得反感的词,而将谴责写成小说,并且毫无顾忌得将社会弊病展现在人眼前的作品,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老残游记》是一本谴责小说。这本小说把晚清时代我们眼中所谓的“清官”的滥用刑权、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的描写,得出了“在晚清时代‘清官’比贪官更加可恨”的惨痛结论。
《老残游记》通过一个江湖郎中——老残的游历、见闻,把人们口中的贤官、清官、以及德重爱才的良官等拥有美好口碑的人令人发指的行径揭示给我们看。大家都知道庸官、贪官、奸官害国,殊不知清官、贤官、良官更是如此。书中讲治盗高手玉贤的治盜良方后敢怒不敢言的民情;讲清廉的刚弼,大义拒贿,一举破解魏家十三口灭门疑案的正气凛然里的可笑和愚昧;讲一心为民、受人敬仰的张宫保废除民埝,退守大堤的壮举后的虚伪和无情;还讲围绕在这些清官周围能干的官吏们耳濡目染学到的精明……
《老残游记》中,最值得我们所学的就是描写。刘鹗无论写人还是写景,都不用通常的语句敷衍过去了事,而是真正的把景物或者是人的特点写出来。胡适在《老残游记序》中说道:“《老残游记》最擅长的就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刘鹗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做实地的描写。在这一点上,这本书可真是前无古人了。”
如果你有一本《老残游记》,那就请好好的阅读它,它会让你明白许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