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范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读经典散文有感(8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2-24 17:00:02 查看人数:90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读经典散文有感 1291字 11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91人
朱自清经典散文读后感 987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30人
季羡林经典散文人生读后感 1132字 6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155人
朱自清经典散文读后感 1129字 8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122人
朱自清经典散文读后感 1133字 8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281人
百年经典散文读后感 676字 8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39人
朱自清经典散文读后感 878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17人
徐志摩经典散文集读后感 906字 17段 4分钟 5分钟 7分钟 185人

读经典散文有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91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91位用户喜欢。

我所敬爱的美文

散文,我喜欢这种干净透明的文体。

中国是散文的国度。中华散文,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的汪洋雄辩,唐宋大家的灿若繁星,明清小说的空灵秀逸,无不给后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其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话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就是说散文的语言筒法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泌人心脾。

“金风玉露一相逄,便胜却人间无数。”与散文的相遇是偶然,但美好,就如同一头饥渴的小鹿,偶然邂逅的那一泓清泉。无言中借到的.一本《经典散文》,这种文体是如此美丽动人,文字美丽而不浮华,自由而不散漫,它让我深深沉醉于梦中久久不愿醒来。散文是一种充满自由气息的文体,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那些被条条框框限制的文体就像沙滩上的贝壳,被海水洗涤之后,冲散到沙滩之上,永远只能记录着海浪的声音,而散文就像是冲散的贝壳的海水,时涨时落,他是自由的,是不羁的,它可以表达人们出自身所有的感受,可以毫无顾忌的写下去。那些暗藏在文字下的感情,如暗流般静静地涌动着,趁我们不注意时,她便带着巨大的能量喷出,给我们带来精神的冲击。

“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道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这是徐志摩的一篇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他不是我读的第一片散文,但却是印象最深刻的一篇,作者笔下,是诗是画,是自然风光的描摹,还是客观感情的流动,我已经分辨不出来了。徐志摩笔下的康桥,处处流露着“无限的柔情”,物我融洽无间,情景合二为一,焕发出一种独特的情彩与光华。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再次许多困难的地方。”历史,不仅仅意味着既往的静态性的存在,它更意味着后人对,凄厉久弥新的记忆和重新的解读。方志敏在囹圄之中写下的散文《清贫》,以及真挚的革命情怀和高尚的志士节操,深深的影响着我。《清贫》道出了一个共产党员清贫朴素的生活,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质的赞歌和宣言书。60年后的今天我们能仍能感受到此篇散文中赋予朴素艺术之中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巴金先生的散文《灯》创作于1922年,这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大片国土沦陷,人民流离失所,整个民族陷入了巨大的灾难之中。作者此时位于民族为国家为他挚爱的人民遭受如此大的灾难而感到痛苦,现在感到失望,苦闷,彷徨,但是作者并没有消沉下去,因为他看到了“扫淡黑暗颜色”的灯光,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几盏灯和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些勇气,一点温暖。”这篇散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的未来的希望,以及对爱的讴歌。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阅读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是人的灵魂和他发生共振,为精神添加了新的钙质。

阅读散文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当合上书页的时候,我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

朱自清经典散文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8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30位用户喜欢。

朴实亦真情——读《朱自清经典散文》有感

读《朱自清经典散文》确实是让我进行了一次心灵与精神上的洗礼。比起那些浮夸绚丽的文字,还是这朴实而又细腻来的更深入人心。

朱自清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正如作家赵景深说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的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作者在《背影》中震颤的父爱,在明净淡雅的《荷塘月色》中的沉醉,在轻盈凝练的《匆匆》中幡然醒悟。他用他几近完美的写作手法,写出了富有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的感情,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中国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话用来形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是恰如其分。秦淮河蔷薇色的历史,朦胧的烟霭,黯黯的水波,缕缕的明漪,碧阴阴的水;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薄薄的夜,在这一串串形容词的描绘下,秦淮河的夜景显出更为丰富复杂的意境。作者寄情山水,追求着宁静与生活情趣,但是泛舟途中出现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现实中,让他不能置身于真正的宁静之中,为她们“仍在秦淮河里挣扎”,为现实的黑暗而愤慨。于是作者眼里“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森森的倒影和星星的灯光渲染了作者的心中的凄凉。平静的文字下暗藏了心情的起伏;流露的真情铺垫了自己执著的追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读完《匆匆》后脑海中浮现出的句子。我们要好好把握时间而不是去浪费它,作为学生一代更是要充分利用好时间,不能在光阴已经被我们耗蚀时再想起珍惜它。我们不会掩面叹息,我们会让时间折服于自己手中。

“盼望着,盼望着……”这样灵动的开头,让读者心情愉悦。这是一首春天的赞歌,从万物复苏、冰消雪融,到柳绿花红、花木争荣,由远及近,由视觉至触觉、嗅觉,把一连串的景物自然的连接起来。春天是美丽的象征,是生命、是希望的象征。我从中看到了祖国美好的未来,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更激发了我对未来美好生活奋斗的向往。

仅仅是浅读此文,我已受到了心灵上的洗礼,更是对诗美、景美、朴质美的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懂得了“不虚美,不隐恶”的意义。希望重读之时,我可以有更深的感悟。

季羡林经典散文人生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3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55位用户喜欢。

人生,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不仅平常人可以对此大发感慨,学者们似乎也特别偏爱谈人生。什么是人生?也许哲学家们能讲出很多高深的道理,但他们的精辟之论往往玄妙晦涩,离现实生活太远。而《季羡林谈人生》却不同,季羡林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谈对人生的感悟,话语中正平和,人人皆懂,却又时时让你感到“眼睛立即明亮,心头涣然冰释”。读这本书,俨然在聆听一位长者侃侃而谈,让你静静的反省,心境变得更加纯净而美好。

作者开篇便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只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仔细思索: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择生与死,当然自杀除外,但人不能老处在被动和糊里糊涂之中,应该有所作为。季羡林先生认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懂得如何寻找自我,如何生活和工作,如何使平凡的人生稍许不平凡些。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对社会、对他人、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才能像个“人样”地活出生活质量来。

“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作者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新诠释,也是一种虚怀若谷、谦虚做人的态度。尽管人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_。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要食人间烟火,都会有人情烦恼,都逃不脱“生、老、病、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凡人”。所以,人活一世,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最重要的是采取一个怎样的生活态度。有时生活就像参禅领悟,只有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在书中,先生对人生的“世态炎凉”、“走运与倒霉”、“缘分与命运”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解析,让我们对做人与处事、迁就与适应、成功、毁誉、压力等都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可领悟到另一思维方式,另一种生活智慧。

通观全书,作者讲得最多的是伦理道德,强调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人及人与自己的“三个关系”,从更深层面昭示了一个生活真理:这世界不属于哪一个人,甚至也不仅仅专为人类所备。人要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大自然,用一颗慈善、平和的爱心来构建和谐,这对人对己,都将大有好处。这不禁让人想到,当前书店里、书摊上,摆满了大量的“人生指南”丛书,大谈人生奋斗、如何成功,有的甚至教人一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厚黑之术”,吸引了不少的“有志”读者,但到头来却会让你大失所望,甚至害人不浅。而作者期望的是,每一个人,对国家和社会、对家庭都要尽自己的责任,都应该在道德方面不断修养和锻炼,“能做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倘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平凡的人生就会增添不少的光辉。

读完此书,深感作者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季羡林经典散文人生读后感八百

朱自清经典散文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2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22位用户喜欢。

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的人,才是真正的斗士。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心头总会涌起一些不同的感受。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就带我读过《春》,那可是除了李白、杜甫等唐宋诗人,我记住的第一位散文家。“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那时听得还像童话,但已经在懵懂中领略到语言的美。后来再看他的文章时,才知道原来朱自清先生早年还写诗,后来转向散文创作,但亦未放弃过对诗歌的研究,这是我最初了解的朱自清。

由于入选过课本,想来《荷塘月色》定是都读过的,还曾听中学的语文老师声情并茂地背过“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清新、自然,这是情与景的交集,描述之细腻,甚至有位同学还曾梦到过它。而朱先生的《论气节》,为何时隔73年,读来仍能令人振聋发聩。只因其不仅气势如虹,更印证了他的“自清”精神。1917年浦口火车站的父子一别,像一粒种子,经过8年的埋藏,终于沉淀为他的散文名篇《背影》。其实那段时光里,命运弄人,父子俩亦曾产生过不少矛盾,亲情仿佛也日渐疏离。直至1925年朱自清初任清华教授时,才在京收到父亲的来信,当得知父亲身体不适,连下楼都非常困难,泪水顿时夺眶而出。当年那个肥胖的,身着黑布大马褂父亲温暖的背影,又一次浮现眼前。

清贫大约是朱教授一生的底色,一定也有不少人将眼光停留在《背影》父亲送的那件“紫毛大衣”上了。据亲属朱小涛介绍,北大求学期间,朱自清看上了一本14元钱的《韦伯斯特英语大辞典》,那可是他当时一个月的生活费。但求知的欲望还是让朱自清忍痛割爱,将这件大衣拿去了当铺。

爸爸的书柜里一直珍藏着半页报纸,那是朱自清去世时清华大学的现场报道和图片。朱光潜、沈从文、俞平伯……文中说这是北平数十年文人聚集最多的一次。妻子陈竹隐还忍痛亲笔题写了挽联,在她眼里,朱自清更是一个勤奋的人。吃饭总是大口大口地吃,从未放松过一分一秒,生怕耽误了时间。正如他在《匆匆》里说的:“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在《论吃饭》中,朱自清写出了自己对穷人的深切同情。成都的穷苦人因为生活成本的上涨而饿得没有饭吃,只好一群一群地起来“吃大户”,这惨痛的情景给朱自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虽是一个知识分子,但他的立场从来都是坚定的。

作为一名教授、学者、文学家和诗人,朱自清先生对自己的事业是兢兢业业、锲而不舍的。他写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编辑过的每一本书,都是他心血的结晶。

读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集,我认为他就是一个斗士,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或一个好丈夫。他确实是有骨气的,毛爷爷曾说:“我们应当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经典散文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3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81位用户喜欢。

暑假里的一个午后,无意中我又翻开案头朱自清先生的那本经典散文,不禁又随先生那平淡隽永的文字走进他开阔的世界中去了。先生的文章像月夜里一支清亮的竹笛曲、或是山间的清风、更像是汩汩流淌的甘泉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沉醉其中。

在先生的世界里有季节的美景、有亲情的温暖、还有哲理短篇、悼亡深情等等。我在先生的文章里看到了爱和希望,这些慢慢流淌的文字一点一点渗透到我的肌肤里,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驻进我心里。

读到他的《匆匆》,我就感到珍惜时光的重要性。先生并无半句说教,只是发问:“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仅这一句已足以成警钟回荡在我年少的时光里。

再读《背影》,父爱的点滴深情让人感动共鸣,不由得怀念起父亲和自己在一起时的旧时光,也开始去诠释父爱如山。读到《儿女》才发现先生原来也是位好父亲。通过他对儿女群像惟妙惟肖的描绘,字里行间充满了父爱,他那遵从儿童天性的培养意识,让人能从他顽劣的儿女们身上看到可爱的一面。

夏夜,又读先生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随先生的游轮走进了一个幻彩绚丽的世界中,在情景交融的文字中体会到平淡中的神奇,诗与画的境界。犹如先生的文章中的:“我们明知道那些歌声,只是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荡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不单这些,文章还写出了秦淮河悠久的历史感,增加了文章浓厚的文化底蕴:“我想像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先生那富有魔力的文字真实地描绘出秦淮河光亮的美丽多彩,如印象派大师五光十色的油画,把秦淮河的前世今生定格的非常丰满和浑厚。

再走进先生的《冬天》,先生描绘的冬天没有茫茫雪野,灰蒙蒙的天空和冷飕飕的寒风,先生笔下的冬天是一股暖流。文章选取了冬天发生的三个故事,用蒙太奇的手法串联起来,语言质朴自然,同时有温暖人心的力量。文章中有父爱亲情,有朋友的友情,还有夫妻之间的爱情,这些感情融合一处,像绵绵的潮水激荡心胸,让人心动、感动、激动。

在我生活中也有类似这样温馨的画面:在凛冽寒风中出门前父母为我围上围巾,戴上手套;在心情不好时朋友在耳边的几句暖心安慰;在学习遇见困难时,老师们春风化雨般地谆谆教导;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文中所表现的冬天的温暖和真情。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我眼里的朱自清先生,有为夫的深情,有为师的才气,有文人的傲骨,有斗士的勇气,更有忧国忧民的一腔抱负。他还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景物之美,人性之美,生活之美在他那支神奇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朱自清先生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创造出独特优美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百年经典散文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9位用户喜欢。

《百年百篇经典散文》读后感800字

在假期中我怀着好奇而又敬仰的心情拜读了这本散文集。这里收藏着从1901年到2000年的近百篇优秀散文。在这些大家名作中,有生活随笔、山水游记,亦有童年往事、英雄赞歌。可以说这是一部以散文来回顾历史的著作,是一个一个的脚印。在这里我更加爱领会什么是散文的美。那就是生活的本色,历史的质地,不容矫饰的朴素。

在读《少年中国说》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震撼与激励,何其激昂、何其壮观。那一声声的呐喊不知唤醒了多少沉睡的中国青年。“老年人常思过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是对少年的肯定与期盼。“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是当代少年应该有的劲头,奋发图强、一往直前。最后的几句更是豪情万丈:“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此外,我还感受到了祖国的山川美景。《西湖的雪景》让我看到了另一个西湖,不是人潮的热闹,是一片完全静谧的西湖,是宁静的西湖,是银妆素裹的西湖。读了它,仿佛亲生感受到了一个清寒、壮旷和纯洁的冬日西湖。《雄关赋》则截然不同,它以恢宏大气的语言说出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威武,真是“好一座威武的雄关”。在读它的时候我好似站在山海关上向四周瞭望,仿佛我是一位戍守边疆的.勇士,心中充满了沸腾的鲜血,绝不允许敌国来犯……

这些优美的文章让我这很少出门的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景致,感觉到了祖国的广阔与伟大。

当然这里还有深深的情谊,对自由的向往,对黑暗的抨击……太多太多的这些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当你寂寞、孤零、彷徨、苦闷、压抑的时候不妨读一读这百年沧桑锻造出来的不朽篇章,百年风雨洗涤出的优美文字。

《百年百篇经典散文》读后感800字

朱自清经典散文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17位用户喜欢。

不得不说,当我们回忆起中学时代的语文课本,说几篇影响深刻的散文,除了鲁迅以外,第二个一定就是朱自清。朱自清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定义了散文。相较于鲁迅批判社会的战斗激文,朱自清的散文中的词句优美,而又字字珠玑。我们的作文中常常模仿他的文笔,因为我们匮乏的词汇量根本无法描绘我们所看到的景色,用精确的词句描绘出我们当时的感受,而这些,恰恰是朱自清轻车熟路的文风。

大多数的人对于朱自清的散文,也就是停留在了《匆匆》——描述春天的萌动和绿意;《荷塘月色》——夏日荷花别样红;《背影》——那个橘子饱含着父亲对他的浓浓爱意。如今让我看过这本书再回忆出散文,大概还是这三篇,不知是儿时的“熟读并背诵全文”让自己印象深刻,还是如今相比较这三篇尤为精彩,无论是何种方式,都是我们对于朱自清的印象。

文人大多柔弱,他们期盼着有人能够读懂他们,因而他们对伴侣的要求很高。而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想要和一个德才兼备的女子共度余生十分困难。朱自清的妻子,倒不能说是个才女,倒也不是个目不识丁的女人。她可能无法于朱自清有着灵魂深处的交谈,在生活起居上照顾的无微不至倒也还好。以至于到妻子离世后,朱自清也能常常挂念着她。也不似别的文人,发妻离去,也不闻不问。

《背影》这部朱自清散文集,让我们对他的印象从一个平面的才人,到如今有血有肉的一个人。不能说他的散文每一篇都很优美,经典的就是那么几篇。

可能我们的生活早就是纷繁冗乱的,写着八股文套话似的文件总结,写着没有灵魂的方案。我们哪能有时间都在咬文嚼字的想这描绘这些景物,将心底的感受真切的书写于纸上,那些经典的故事,是不是也随着生活的快节奏而逐渐消失呢?我反而觉得,真切的应该让如今的人,尤其是那些青少年儿童,多看看经典的文章,如今市面上快消的鸡汤文,大多是网红经济的产物,文字轻浮也没多少营养。不能说所有的文字都是“垃圾”,也有着一些是既有故事又有内涵的书,可是这类书看多了,就有着抵触情绪。而经典为什么反复再版,是因为我们从这个故事里,总能看出新的故事内涵来。

深情美文,至情至性。美在于文字,美在于图片,美在于感悟,美在于大师笔下的文字升华。

徐志摩经典散文集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6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85位用户喜欢。

民国乱世,军阀乱政,气象万千,物转星移。纵使隔绝了时空潮流,你也可以感知那个时代的动荡,人间的无情。但有一人穿过民国万千烟雨,走到我们身旁,斜倚一衡木,看万千星雨无边。

他叫徐志摩。

他一生追求真、美、自由,翻越世俗界线,不惧流言蜚语。他将民国的诗情与浪漫背负一身,否则怎么会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样美的句子。

他叫徐志摩。

风流才子,夜上海的十里洋场,总有他萧条的身影。我本将信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他痴恋过人间四月天,又与妖精似的陆小曼共接连理,还曾辜负过一代佳人张幼仪。他的一生看似荒淫无度,但谁又通晓他心中的荒凉……“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看似安于宿命,但徐志摩内心早已千疮百孔,悲伤不已。那场春风满座的盛筵,他此生注定缺席。

他叫徐志摩。

即使生于钟鼎世家,衣食无忧,也难逃骨子里诗人的悲天悯人。“秋月呀,我不希望你团圆”这短小的一句,却透露他那时已经一发不可收拾的诗人情怀。正如蔡元培所说:“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参透了,随遇自有乐土。”是啊,诗的意味参透了,随遇自有乐土。就像那盛唐光辉下的李太白,因为他绝世的才华,那时的人们原谅了他的不可一世,宽恕了他让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也使得我们可以一窥他的千古名句。那时的人们宽恕了李白,这时的我们宽恕了徐志摩。因为他们的诗,他们的放荡不羁,他们的不泯于众。

他叫徐志摩。

他是徐申如的长子,他是张幼仪的前夫,他是陆小曼的丈夫,他是梁启超的徒弟,他是徐志摩。

一个浪子,一个诗人。

但终怪是西风多少恨,吹散了眉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突然终止了这霓裳羽衣曲。

从此世间再无徐志摩,无人爱她陆小曼。

人的一生不过是午后至黄昏的距离,月上柳梢头,人走茶凉。你挥了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杨绛先生有一句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徐志摩是这样的,陆小曼是这样的。岁月的尘埃湮没了历史的痕迹,徒留一卷卷倾城往事。

人生百年仓促如梦,愿你逐梦半生,归来仍少年。

请记住,他叫徐志摩。

读经典散文有感(8篇范文)

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的人,才是真正的斗士。阅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心头总会涌起一些不同的感受。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就带我读过《春》,那可是除了李白、杜甫等唐宋诗人,我记住的第一位散文家。“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那时听得还像童话,但已经在懵懂中领略到语言的美。后来再看他的文章时,才知道原来朱自清先生早年还写诗,后来转向散文创作,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经典散文信息

  • 读经典散文有感(8篇范文)
  • 读经典散文有感(8篇范文)90人关注

    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的人,才是真正的斗士。阅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心头总会涌起一些不同的感受。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就带我读过《春》,那可是除了李白、杜甫等唐宋诗人,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