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趣品人生读后感 | 2100字 | 19段 | 7分钟 | 12分钟 | 17分钟 | 132人 |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 2290字 | 16段 | 8分钟 | 13分钟 | 18分钟 | 264人 |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 2892字 | 27段 | 10分钟 | 16分钟 | 23分钟 | 177人 |
读于丹的趣品人生有感 | 6153字 | 54段 | 21分钟 | 34分钟 | 48分钟 | 280人 |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 4724字 | 51段 | 16分钟 | 26分钟 | 37分钟 | 236人 |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 671字 | 8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11人 |
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00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32位用户喜欢。
《趣品人生》读后感
(一)
前几天读了于丹的新作《趣品人生》,读后颇有感触。
“品茶、饮酒、弹琴”是古人推崇的高雅之举,当然,在古代生产力比较落后的背景下,能品上茶,喝上酒,弹上琴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劳动人民还是为生计而奔波,最多喝碗粗茶,饮杯劣酒罢了,弹琴之类的就更谈不上了。不过,作者在文中透露出来的“放慢生活节奏、品味人生点滴”的哲理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尤其是中国,三十年大发展天翻地覆,个人、企业、社会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于人,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充斥在角角落落,品茶、饮酒变成了不得已的应酬,弹琴学艺也仅仅为了加分升学。于是便有了下面这句于丹的话:“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平静。”心不平静了就会感到累,感到压力山大,人会变得更加急躁,于是便陷入这个恶性循环中去了。
冷江鳖业(主要是我)目前也有也有这种思想存在,为了我们的理想和目标,我们一步步向外发展,想在短时间内做很多事:开拓新市场,开发新渠道,研发新产品,组建团队,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等等等,这些事确实都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但现在看来,根据企业自身实力与现实状况,分主次,分步骤地实施,效果会更好些,做企业是跑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而且我们的目标也是做百年品牌,不是要一时的风光。
看了<趣品人生>这本书,我有了以下感悟:事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但不是全部,我们需要事业以外的兴趣爱好与朋友,这是不矛盾的,有益的;很多事欲速则不达,保持好的心态,把基础工作做扎实,量力而行;有时候放慢脚步,做个调整,会有利于接下去跑得更快;心里平静有利于个人健康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二)
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于丹精彩的文笔,而是白岩松为于丹作的"序言,序言含蓄地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却又让人感觉像另文章,白岩松运用不同的视角从山水、茶、酒、乐曲中谈出了他的观点。使人在读正文前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章节开始之前,有一段类似警言的话语,想语文课本上的单元导读一样,告诉我们这一章的中心论点,第一总章主要由山水论幸福,文中运用大量事实数据和经典故事,使文章真实可信而又饶有趣味。正如文章中所述幸福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小时候一盒炮竹也能让我们开心把玩半天,停电对我们来说是天堂般的世界,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玩具”来到我们手中,但是却总是找不到以前的欢乐。因为有太多事情需要去顾虑,有太多问题需要去思考,如同一道道枷锁,将我们同幸福分开。但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没有失去希望,憨豆在伦敦奥运会的表现完美的诠释了幸福的含义,即使从最严肃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也总能找出“亮点”着便是新生代幸福的标志。
第二章则由茶、酒论生活情趣,关于茶我们已经读过无数篇文章,看过无数的电影,那种意境我们早已明了,但是关于酒的知识我们却知之甚少,作者运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告诉我们酒与英雄和酒与生活的关系,还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酒的知识。但是我相信,酒——这种品味生活的方式还不适合我们。
最后的一章则由乐器论心境,我对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兴趣不高,但作者讲的一个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沉下心来真正读完了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通今博古,把一个个抽象晦涩的大道理融入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历史小故事里,让并不热衷于读书的,心情浮躁我能够坐在桌前看完这本书,而且我注意到文中引用大量诗词文赋,特别经常使用一名叫林语堂先生的话语。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一查才知道原来真是一位大家,也只有这样的大家才能写出诸如“现实减梦想等与禽兽/现实加梦想等于心痛/现实加幽默等于现实主义/梦想减幽默等于热狂/梦想加幽默等于幻想/现实加梦想加幽默等于智慧”。的话语。书尾于丹与泽道法师的对话则用简洁的话语从前文中提炼了所有,是使文章更加易懂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本书主要教会了我们要宁静、淡泊、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告诉我们在这充满物质享受的社会中要有独自享受的一种方式,不要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
(三)
这本书分成茶、酒、琴来介绍,根据于丹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来描写一些看上去无用的事,其实,这也是在写人生。生活是很复杂,但永远要有闲趣,要有美。
你有没有想过工作、学习之后来弹一会儿乐器?在闲聊时喝一小盏茶?在晚饭后自娱自乐地品上一杯小酒(或喝一点儿酒酿)?也许没有吧?每天都循规蹈矩,每一天都在繁忙地学习、工作,每一天都在毫无意义的事中浪费时间,那么,你会变成一个机器。确实,我们需要放松一下,大城市里的人,如上海人走路都比别人快许多,谈何生活?
茶,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人在草木之间”。喝茶,大家都会;品茶,品出它的滋味,你会吗?应该不会的。现在更多的人把饮茶当作解渴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种生活。鲁迅先生曾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酒呢,现在成了一种应酬,哪里会好好品尝呢?摘仙人—李白有诗中写道“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顷三百杯。”真是体现出了一种豪情海量。琴,十分雅致,我也在学琴,我总觉得琴能心旷神怡。音乐之美,是任何人无法抵抗的。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生活中并不是没有快乐,也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90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嘀嗒,嘀嗒”雨滴在雨棚上跳着圆舞曲,时而快,时而慢,月光透过玻璃,洒落在窗台上。蟋蟀的歌声与蝉鸣交织着,我正半眯着眼,依靠在窗边,这样的自然美景在配上悠扬的乐曲和一位悠闲的人,这便是读于丹的《趣品人生》给我的大概感受。
这本书主要是写于丹通过对许多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写出了让大家在充实自我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我,而这方式便是静下来细细品味万物想告诉我们的道理与故事。本书分成从山水中悟人生、从茶中悟人生、从酒中悟人生和从琴中悟人生四个部分。
在这本书中,令我影响最深刻的还是那佛学三境界:1、看山就是山。2、看山不是山。3、看山只是山,但人的心境已经超越了山水!是啊,事物不就是如此吗?只要有一双语文的慧眼,不仅能从山水中参悟,还能从一盘棋、一朵花、一片海,等等中悟出人生,悟完了再运用这些哲理,真君子不就是这样炼成的吗?
想到这儿,眼前不禁浮现出了那一场如人生交响音乐剧般的大雨,一开始的那一声巨响就如一个婴儿的呱呱落地,他似乎为自己挣脱了襁褓而喜悦得撕破了天幕,接着便一步一下地懂得了给予与退让,学会了与万物合作,学会了共生,并学会了智慧或圆滑地运用各种方法或手段,修炼自己回报他人或达到目的,前者君子,后者为小人,这,便是人生吧?再想到我那时奋笔疾书的文青样,不禁笑了起来:“哈哈,和于教授有一些相似哦。”
人生轮回,轮回人生,这意义何在?除了爱,不就是感悟与感动吗?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么样呢?她认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样一本书。人生的趣味在于什么,怎样发掘人生中的趣味呢?这也是一个范围太大程度太深的问题,但是,依然可以从个别的方面入手,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活的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在于丹看来,能否放开心境,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是人生是否圆满的关键。但是享受人生从哪里入手呢?于丹给出的答案是:琴酒茶。琴酒茶大家都不算陌生,除了琴稍微不那么大众之外,另外两项都是大家生活中频繁接触的东西。琴在古代是非常高雅的东西,与琴有关的故事很多,比如高山流水,比如对牛弹琴,比如蔡邕的焦尾琴等,这些故事不仅体现的是古人的风骨情趣,也体现了琴的风骨和韵味。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比古代要快很多,所以认为无法去享受那种闲逸的`生活,尤其是听琴抚曲这样高雅的享受,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其实,于丹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郸学步,不必鹦鹉学舌,我们要学的是古人的一种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学到了古人的那种心境,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什么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于丹教授书中,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都将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文化随笔,还不如说这是一本身心灵的佳作。在书中,你将读到如何借助古人“一生相伴的酒,日常品的茶,宛若天籁的琴声”,让自己疲惫、充满噪音的内心停一停、静一静,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所需。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教授更像是一位“心理医生”,在她的悉心开导下,那些曾经萦绕在心头的负面情绪——焦躁、迷茫、抑郁、愤懑将会逐渐消散。我们困顿的心灵将会在寂静的阅读中找回生命的本真,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感悟生活》,超越今人与古人的时空界限,解读当下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用一颗闲闲的心去享受生活,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前几天读了于丹的新作《趣品人生》,读后颇有感触。
“品茶、饮酒、弹琴”是古人推崇的高雅之举,当然,在古代生产力比较落后的背景下,能品上茶,喝上酒,弹上琴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劳动人民还是为生计而奔波,最多喝碗粗茶,饮杯劣酒罢了,弹琴之类的就更谈不上了。不过,作者在文中透露出来的“放慢生活节奏、品味人生点滴”的哲理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尤其是中国,三十年大发展天翻地覆,个人、企业、社会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于人,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充斥在角角落落,品茶、饮酒变成了不得已的应酬,弹琴学艺也仅仅为了加分升学。于是便有了下面这句于丹的话:“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平静。”心不平静了就会感到累,感到压力山大,人会变得更加急躁,于是便陷入这个恶性循环中去了。
冷江鳖业(主要是我)目前也有也有这种思想存在,为了我们的理想和目标,我们一步步向外发展,想在短时间内做很多事:开拓新市场,开发新渠道,研发新产品,组建团队,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等等等,这些事确实都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但现在看来,根据企业自身实力与现实状况,分主次,分步骤地实施,效果会更好些,做企业是跑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而且我们的目标也是做百年品牌,不是要一时的风光。
看了《趣品人生》这本书,我有了以下感悟:事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但不是全部,我们需要事业以外的兴趣爱好与朋友,这是不矛盾的,有益的;很多事欲速则不达,保持好的心态,把基础工作做扎实,量力而行;有时候放慢脚步,做个调整,会有利于接下去跑得更快;心里平静有利于个人健康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92个字,有2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3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趣品人生本真——读《于丹趣品人生》后感
走过喧嚣的街道,人来人往的城市被黄昏的光晕笼罩。我们每日的生活仿佛都凝在清晨的一杯速溶咖啡里,下班放学时追赶地铁公交的脚步里。是否想过曾经我们的前辈们所追求的轻逸愉快的生活离我们正越来越远。我们的思维充满逻辑,却缺少了对生活艺术的追求。人,不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吗?不慢慢品味的生活,还能找到人生的本真吗?我于人群中自问,而于丹学者,在这本蕴含人生启示的书中,为我们找了一个与忙乱告别的机会,让我们触摸到真正的人生。
于山水中寻到自己
我们常说人生包罗万象,可在这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最重要的还是自己。一个早已在生活中失去自我的人,拿什么来品人生?的确,我们处在一个有太多选择的时代,每个人对生活有着不同的设计,怀着不同的理想,渐渐地,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一点意趣,一点闲情,一些闪亮的零碎的时间。相比于成功而言,这些可能显得更为奢侈。但我们绝不能为了物质的追求而放弃原本真诚感性的心灵生活。
在压力的缝隙间闲庭信步,悠然自得,褪去周遭的喧嚣,用宁静的心去看世界和自我,去用心品读人生中的幸福。其实尘世间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对幸福的感悟。但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幸福感,不是来自丰衣足食,而是来自内心丰盈,来自安暖的心境,其实幸福无处不在,一缕晨风,一米阳光,一抹微笑,亲人的一句关爱,朋友的一声问候,一直为你回家留的那盏灯,都是幸福。只要一个人能平心静气,就能百福自集。
行走在人生路上,还要时时回首,时时自问,切莫走着走着渐渐变得执迷不悟,丢了自己。“且停亭中且停停”李渔与财主的故事必会给我们些许启示,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对啊,奔走忙碌着,何不偶尔静下心体味季节的明媚,停下脚步聆听一下心灵的声音。每天穿梭在人潮中,为了生活而奔波,在时光的阅历中,看到风雨中走来的自己。我们总以为,想要的幸福,是在光阴的对岸,其实,在这流年的急景中,生命的意义从未曾远离,它在于追求与感悟并行。且自停一停脚步,不要丢了赶路的自己。
我们总爱用“此刻”去追忆过往,用“此刻”憧憬未来,然而,我们真正的“此刻”却常常在惶惶然中悄然流逝了。所以,最后我们必须明白的是,我们的现在在哪里。行走在山水中,我们应亲临这世界,体会万物变化的微妙,又因体会而多一份对人生的从容,如此这般,怕是才算得上“品人生”,找到自我,用我手我心去触摸思考俗世生活中的佳味。
茶之味
中国人和茶的关系仿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惯。常看到孩子们偷偷从大人的茶盒中取出三两绿叶,学着长辈,有模有样地泡茶,砸吧着嘴寻其中的香味;看到被家庭琐事烦劳的中年一辈,在心绪浮躁的时候泡一杯茶应对忙乱的世界,将心头琐事暂放一边;也常看到上了年级的老者,在某个悠闲的午后,坐在竹藤摇椅上,一边扇着蒲扇,一边小呷一口清茶,更能品出茶中的苦涩与甘甜,那种历经了岁月的悠然无以言喻。
可能是因为茶的清雅。一份新绿,淡淡的一抹儿胜过喧嚣的姹紫,怀想着若能够持一颗淡淡的心,做一个如茶般淡淡的人。用一瓢淡淡的清水去沏好人生这壶甘醇的茶,清淡里有一种隽永悠长。
可能是因为茶的养心。酷热的盛夏之时,静静饮一盏热茶,让毛孔里的燥气,暑意散发开来。用一颗古朴的心,冲泡一杯香茗,着杯中浸润的叶子袅袅地沉下、升腾、舒展、弥漫,心中氤氲着茶香、怀想着恬淡致远、心绪无所羁绊依存。从简单的茶中何处内心丰富的意趣。
茶,还可以是清醒的,洗尽古今的铅华,让眼睛醒了,人心明了,看透是非纷坛;茶,还可以是欢愉的,“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砺”,两个孩子鼓着腮帮子趴在茶炉旁边,一口气一口气的吹,稚气未脱,娇憨活泼;茶,也可以是忧伤的,是有格调的,是充满力量的,是柔韧有余的……
不同的茶品也有不同的体味。绿茶,凝着的早春的魂魄,透过玻璃杯,茶芽起起落落浮沉之间如同人心沉浮后的气定神闲,妙不可言;乌龙茶需在紫砂壶中慢慢苏醒过来,渐渐舒展开来,茶汤金灿灿,喝得出松风留下的余韵;普洱茶让我们触摸到岁月的痕迹,从容地理顺烦杂心事……
茶的味道,融在烹水泡茶,读茶解茶的过程中,因而还需亲自品尝,才能参悟。苦中有甘,甜中藏涩,一切用平常心去看待,让心缅于沉静,认真面对所遇的繁杂,细品人生的五味,便会获得一份发自心底的释然——累会不倦、烦会不恼、不温不火,心欣然也。
酒之品
古往今来,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文人墨客鳞次栉比。我们的脑海中,常有一位着素白衣裳的谦谦君子,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于船上,桥下,或是其他无人的僻静角落里,一个人举杯,饮醉不归。
或许他是豪爽天真的李白,诗酒流连,悟世达行,寄托志向,“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或许他是寂寞孤郁的杜甫,病到不胜酒力,“潦倒新停浊酒杯”,心意沉沉,形单影只,畅饮沉醉也依然无法释怀一襟清冷的凝重;又抑或是不胜酒力,只好把玩空盏的东坡先生,对他来说,品酒品的是一份感觉,酒外之趣妙哉妙哉,酒隐心事,寄托情怀。
酒中所寄托的也不仅仅只是些个人的感情,它还能凸显一分智慧,成就一份伟业。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饮酒间寥寥几语换来百年的太平盛世。酒中有他的一份雅量,一种仁慈,一点智慧。还有关羽“温酒斩华雄”,豪迈威武尽在酒中体现。
或许对于文人来说,酒是必要时的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无声的宣泄,对于武士来说,酒助他们遇见勇敢率真的自己,是一份潇洒,一份豪情。酒在人们的生命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至于我们,偶尔约上三五好友亲朋小酌几杯,闲聊些家常里短;或是一人独酌,品味心事与理想。酒的滋味有浓有淡,酒里的情致有喜有悲,用心感悟,酒至微醺,恰到好处地酿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琴之趣
谈到古琴,我想每一个中国人总会想到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故事。仿佛从古到今,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里,琴韵袅袅,隐隐约约从未远离。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以来为人们所赞颂,一个心怀泰山,一个喃喃道“巍巍乎若泰山”一个心思流水时,一个道破“汤汤乎若流水”。一个知己,一份无言的寄托。
琴弦之间或许还透着些许智慧的乐章。琴声能表达抚琴之人的心中意绪,甚至传递出超凡脱俗的强大力量。对此最好的体现,莫过于诸葛亮的“空城佳话”。无一员武将守着的空城,只有他端坐城楼,手抚七弦琴,那份散淡与镇定和着琴声一起让敌军心生疑惑,误认为城中有雄师埋伏。
琴声中传递出思想的碰撞与默契,传递出磊落和从容。一张古琴,与诗、酒一起成为古人诗意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三个朋友”。他们用琴音表露情感,聆听天地。
而今的我们,虽可眼观世界,一日千里,但往往少了些东西来做内心情感的寄托。如果我们能有机会找到一种琴声引领内心趋于平静,在繁忙喧嚣的生活中偶尔得空走向心灵的深处,那我们就可以在俗世间做一个简单的抚琴之人,用琴音做引子,感知天籁、聆听万物、让美入心入怀,去洞悉生命的真谛。这,才应是从琴中收获的最美感悟。
合上书卷,我渐渐明白,人生中的许多美好是需要自己用心去品读的,切不能因生活琐事的冗杂繁多,理想未来的奋勇追赶,而忽略人生本真的意义。人生是条单行线,我们不能只为目的,忘了过程。而应学会在喧嚣中独守一份宁静,一山一水,一茶一酒,一琴一棋,静下心来,多与内心对话,让人生不再单调,让时光在安乐中渐渐远去,人生的本真自能积淀于心……
读于丹的趣品人生有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53个字,有5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1分钟,朗读时长34分钟,慢速需要48分钟,有280位用户喜欢。
读于丹的《趣品人生》有感
林语堂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社会哲学的最高目标,也无非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幸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一种生命的感受,一种人生的体验。
在很多的时候,幸福不是去盼望我们没有的东西,而是尽情享受自己现在的“拥有”。事实上,在当今社会里,相比于成功而言,幸福已经变成了更为奢侈的一件事。
有钱可以买车子、买房子,但买不到幸福;有权可以让人服从、听话,但拴不住幸福;有名可以得到尊敬、羡慕,但这也不等同于幸福。物的享受、权的力量、名的荣誉,只能使人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即使这就叫做“幸福”,那也只是一种短暂的感受,因为贪欲是无法满足的。
孔子曾在《论语》中提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而《陋室铭》中刘禹锡也有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的圣地,何陋之有?亦或是范仲淹劝诫被贬的滕子京,应有“登斯楼也,宠辱不惊,把酒临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潇洒心境。又如五柳先生用“世外桃源”来比喻理想中,生活幸福安宁的地方或与世隔绝、脱离现实斗争的空想社会。
历代文人墨客、往哲先贤都有共同的见解:只要幸福住在里面,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幸福的笑颜从没有因身份的尊卑贵贱失去它明媚的光芒!因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不能以金钱、权力、荣耀来衡量。
所以说,我们要先抛开金钱利益的杂念。自然地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借酒消愁”,却不知“举杯消愁愁更愁”。常有人说,带你认识一位新朋友,大家一起喝酒。可惜的是,今朝酒桌上推杯换盏,往往与情场、官场、商场交易相连,唏嘘情意少,利益交换多。
亦或是捧书茗茶,茶中深意可能胜于酒,因为茶香清浅,萦绕不去,一杯茶可以喝出无以言表的滋味来。人生就像品茗,开始会苦一阵,但不会苦一辈子。
然而一个人独处时就抚素琴。史铁生写过小说《命若琴弦》,盲人琴师抱着弹断第1000根琴弦,就能看到光明的坚定信念,刻苦练琴。师傅善意的谎言,让他全身心的倾注内心寂寥悲苦和对美好世界想象于琴弦之上。当一千根琴弦弹断时,一生的悲苦仿佛走到了尽头,而生命也在琴弦中得到了真正的意义。
生命绝非一帆风顺的旅途,每一次不幸的遭遇都是一次生命的洗礼。要么,在痛苦中一蹶不振,放弃希望;要么,把痛苦踩在脚底下,活出崭新的自己。经历了苦难的洗礼,才会更加珍视自己所拥有的现在。
由此可见,幸福是当我们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或人生目的感到满足时的一种状态,是拥有身心的平和与宁静,不管境况或顺或逆,都能知足常乐,惜福感恩。一个人,只要拥有个好心态,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那他的生活便是幸福的。幸福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会因为身体的残缺而不充斥在你身边。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这本书分成茶、酒、琴来介绍,根据于丹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来描写一些看上去无用的事,其实,这也是在写人生。生活是很复杂,但永远要有闲趣,要有美。
你有没有想过工作、学习之后来弹一会儿乐器?在闲聊时喝一小盏茶?在晚饭后自娱自乐地品上一杯小酒(或喝一点儿酒酿)?也许没有吧?每天都循规蹈矩,每一天都在繁忙地学习、工作,每一天都在毫无意义的事中浪费时间,那么,你会变成一个机器。确实,我们需要放松一下,大城市里的人,如上海人走路都比别人快许多,谈何生活?
茶,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人在草木之间”。喝茶,大家都会;品茶,品出它的滋味,你会吗?应该不会的。现在更多的人把饮茶当作解渴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种生活。鲁迅先生曾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酒呢,现在成了一种应酬,哪里会好好品尝呢?摘仙人—李白有诗中写道“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顷三百杯。”真是体现出了一种豪情海量。琴,十分雅致,我也在学琴,我总觉得琴能心旷神怡。音乐之美,是任何人无法抵抗的。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生活中并不是没有快乐,也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叫嚷着说要写读后感,询问说要写什么类型的啊,说随便,随便网上找一个好了……随便?细想一下最近读的还真杂,言情的穿越的有一批,不适合写,正愁着要写什么,同时说发的那个《于丹趣品人生》嘛,也是,就这个吧……算是应付差事?咳咳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生之路,事业之路不断提速,人们为了达到目的,路边的风景都被忽略了,缺少了闲情雅致。与古代人相比,如今的生活方式似乎少了一些情趣,当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快”,如何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成为一种奢侈,如何让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在阳光下喝着茶离开电脑抛开手机远离人群的喧嚣拿起一本书慢慢的欣赏和思考,成为一种少有或者说没有的姿态。
我们的心貌似是浮躁的,在浮躁的氛围中,我们懒得去听别人的辩解,静不下来去思考。生活的快节奏,让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声绕梁,邀山水入境的闲适成了虚影。
忙,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缩影,刚出生的孩子就被送去早教,刚上小学就有一些兴趣班准备着,登上高中升学的压力让学生几乎透不过气来,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迈进大学好歹可以轻松了,可惜面临就业的压力大学生也都开始忙,学这个学那个让自己在就业路上多些机会,工作后又开始为工作业绩来忙碌……无休无止的人生就在这赶着时间,忙还是盲,谁也说不清楚,就在这说不清楚中间,时光飞逝。
希望我们无论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合上该书,我想,在喧嚣的红尘中,一定要让自己这颗浮躁的心时常回归于安然和宁静,偷得浮生半日闲,泡上一杯浓茶,捧上一本闲书,汲取生命的真谛,从书香中品味物外的超然,思考除了金钱和名利之外的人生。相对于历史的长河和浩瀚的宇宙,我们只是一名匆匆过客,何必奢求太多。
古人云,从容日月长。让我们在喧闹中享受清静——认认真真想昨天;让我们在孤独中品味快乐——扎扎实实抓今天;让我们在人生起伏中感受美丽的精神——高高兴兴看明天。读过《于丹趣品人生》之后,认为,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为自己找一个充分的理由,安静地坐下来,听听自己的内心,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真性情,这便是人生最大的满足。作文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身在凡尘,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与世无争,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然而,你我皆凡人,真能做到吗?
弟子问师父:“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师父答曰:“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古往今来,人人都向往幸福,人人都希望幸福,人人都追求幸福。然而,当今社会,幸福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正如于丹教授所言,“相比于成功而言,幸福已经变成了更为奢侈的一件事。人们追逐成功,而成功却无法带给个人生命价值的全部满足。或许我们缺少的只是一点意趣、一点闲情,缺少了与家人共处的那些闪光的零碎的时间”。
意趣、闲情、与家人共处……曾几何时,这些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和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忙、快、冲。人们也往往抱怨,为什么这么忙呢?即使连走路的步伐也明显加快,生怕赶不上别人。不顾一切地往前冲。人们只知前进,不愿停下来,似乎一旦停下,便失去很多重要的东西。岂不知有时刻意所追求的往往就是应该失去的东西。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是啊,人们拼命地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然而,很多人往往为了工作而失去了生活。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人们总是用忙来演绎自己的生活。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人最想得到什么,就会成为什么的囚徒”。比如金钱,人们拼命获得金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然而,现如今,很多人把金钱当做成生活的目的。岂不悲哉!
于丹教授的《趣品人生》给予我们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悠闲。悠闲是什么?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生活的一种乐趣,有显示生命的一种节奏,悠闲与时间无关。正如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悠闲更与金钱无关,它不是奢侈的方式,让人们去选择用金钱购买。悠闲是用心静来演绎的。只有静下来的人,才能够让自己真正的闲暇下来。这无疑对于解决当今人们的浮躁心态益处颇多。
对于我们而言,或许不能用“品”让自己悠闲下来,更绝难用“趣”来演绎自己的生活。高深的茶道,我们仅仅只是用来解渴,绝没有清凉的饮料能给人带来一时的痛快;浓郁的陈酿,只有在酊酩大醉而伤肝时,我们才知道自己不胜酒力;悠扬的琴声在喧嚣的环境中湮没,我们哪有时间和心境来欣赏。然而,我们完全可以泡一杯咖啡,在苦涩之后给人留下淡淡的幽香,也完全可以手捧一本书,带着几分清新畅游优美的文字,可以收拾自己尘封已久的渔具到河边,用诱饵享受与鱼儿搏斗的乐趣,亦可以推出自行车,在骑行中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没有约束,没有限制,只有自己沉浸在其中,或许孤独,或许寂寞,当自己置于此时此景是,决然会忘记自己的存在。与天地浑然一体,不再忙碌,不再困乏,只有乐趣在其中。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当然,悠闲不是纵欲,有的人在灯红酒绿或者是麻将声声中度过,这不是悠闲,而是纵欲。毕竟人生短暂,我们需要追寻的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生活才是生命的本真。
于丹教授在《趣品人生》中,“不是让我们拿出大把时光去浪掷,不是为了让我们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是希望大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悠闲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正如禅宗公案故事中的公差一样,“和尚还在,我到哪里去了?”清代著名戏曲家、大文人李渔,在家乡浙江兰溪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为“且停亭”。“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在与心有关的字当中,最为悲观的字莫过于“忙”,意为心亡。不如让我们“停一停”:让我们充充电,让我们歇歇脚,让我们静静心,让我们回头看一看出发的起点在哪儿,让我们向前望一望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喝一盏茶,养一会儿神,回味一下起点与目的之间,过程本身也是意义。
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因为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因为可以多看几道风景。直路也好,弯路也罢,“为了上路时走得更轻松,且自停一停脚步,不要丢了赶路的自己”。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现在好像到处都在讲幸福,不过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自己恰恰丢掉了幸福。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我们今天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呢?于丹教授从三个方面入手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
茶之味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说法:“书画棋琴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书画棋琴诗酒花,”属于典雅的生活方式,而“茶”却和柴米油盐放在一起,这件寻常百姓家的茶事中也有什么佳趣吗?
大家都喝过茶,熟悉茶,但是有没有想过。“茶”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是茶真正的秘密。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即便窗外满眼都是都市的水泥丛林,立交桥上车水马龙,只要一盏清茗在手,人就仿佛蓦然走进了草木之间。
《茶录》上有这样一句话,说茶“其旨归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表达是什么意思呢?茶从本意上讲,色香味俱全。表面看来,我们喝的是它的味道,实际上,茶有茶道。这种“道”与一般人理解的泡茶时的繁文缛节不同,而是指向人内心的一种典雅、清净和高洁的大道。
当今社会,无论学习还是工作,节奏都过于紧张。让大家经常去闭关,归隐山林,躲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居住一段时间,对大多数人都不太现实。那么,在紧张忙碌中,有没有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方法,让我们的心灵澄净清澈呢?
也许,那就是喝茶。林语堂先生说,“以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忙乱的世界的人”,才能体会出“淡茶的美妙气味”。如此看来,品茶训练的不是舌头而是大脑。
那么如何喝茶呢?一定要喝昂贵的茶吗?
《菜根谭》中说得好,“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喝茶不求很昂贵,不求非得是名茶,只要壶里一直不干就行了。“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酒不一定非得是茅台、五粮液等名贵好酒,只要让酒樽中有酒即可,喝的就是一个意趣。“”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弹一张琴,吹一支笛,不一定要非常精到,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技艺精良的乐工。只求自适,心里高兴就行了。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喝茶、饮酒还是抚琴,求得自己新意畅快,自得其乐,就是人间好时节。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么,并非人人懂得。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茶时心里能将琐事暂且放下。
世人茫茫碌碌,总脱不开眼前这点烦恼。如今大家邀集一起去茶馆,大多是为了谈事,谈到口干舌燥时,喝茶是为了解渴。喝了接着谈,谈了继续喝,远离了品茶的本意。真正的品茶是抛开满脑子浮躁的思绪,保持心思的澄澈,让自己的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
酒之品
自古而今,酒在人们的生命中不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人的性情,在酒中会十倍百倍放大。心事重重之人遇酒会更加沉闷,胸襟宽阔、豪气干云的人在酒中会越发壮阔。酒逞英豪,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期酝酿的性情被美酒点燃,喷薄而出。酒的滋味有浓有淡,酒里的情致有喜有悲,饮酒的人也有醒有醉。不妨选个合适的时间,或独酌,或对饮,或酣畅、或微醺,以美酒试一试自己的至情至性,触摸一处内心不轻易打开的地方,那一刻,或许我们也能酿造自己生命的传奇。
三琴之趣
大家平时说“琴棋书画”,琴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们相信谁都能说出几个跟琴有关的典故,比如高山流水遇知音,耳熟能详;比如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打动卓文君芳心,不惜走出王孙豪门,跟着这位怀抱绿绮名琴的翩翩佳公子去当垆沽酒。这些都已经成为千古佳话。
从古到今,在中国人的生命和生活里,琴韵袅袅,萦心绕梁,隐隐约约从未远离。听琴的人,听的是弦外之音,作曲的人,谱的是心中之曲。听琴也罢,弹琴也罢,高山下清浊在乎人心。开阔襟怀,散尽郁结气,让心变得清和明朗,也许是千古琴音最终的寄托。
其实,于丹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郸学步,不必鹦鹉学舌,我们要学的是古人的一种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学到了古人的那种心境,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什么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24个字,有5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6分钟,朗读时长26分钟,慢速需要37分钟,有236位用户喜欢。
——读《于丹趣品人生》有感
于丹在与读者阔别三年之后,推出了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在书中,她传达给我们一个理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我,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
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于丹选取了茶、酒、自然山水等每个人都能够触摸到的载体。这些载体无关物质财富,又十足中国式,自成一套仪式,能够让每个人找到一种心灵寄托。
为此,于丹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
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我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好处。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好处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
那么,我们究竟就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我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我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我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中哲理性的语言俯拾即是:“喝茶未必要最好的,关键是要学会品味,才能滋养心”,“明月清风是最好的滋养品”,“走到山水之间,才能够感觉到与生命有如此亲近而深刻的融合”------这些精妙的语言背后是对生活通透的感悟,需要我们用心细细品味。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这本书分成茶、酒、琴来介绍,根据于丹自我的理解和体会来描述一些看上去无用的事,其实,这也是在写人生。生活是很复杂,但永远要有闲趣,要有美。
你有没有想过工作、学习之之后弹一会儿乐器?在闲聊时喝一小盏茶?在晚饭后自娱自乐地品上一杯小酒(或喝一点儿酒酿)?也许没有吧?每一天都循规蹈矩,每一天都在繁忙地学习、工作,每一天都在毫无好处的事中浪费时间,那么,你会变成一个机器。确实,我们需要放松一下,大城市里的人,如上海人走路都比别人快许多,谈何生活?
茶,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人在草木之间”。喝茶,大家都会;品茶,品出它的滋味,你会吗?就应不会的。此刻更多的人把饮茶当作解渴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种生活。鲁迅先生曾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酒呢,此刻成了一种应酬,哪里会好好品尝呢?摘仙人—李白有诗中写道“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顷三百杯。”真是体现出了一种豪情海量。琴,十分雅致,我也在学琴,我总觉得琴能心旷神怡。音乐之美,是任何人无法抵抗的。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生活中并不是没有快乐,也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此刻好像到处都在讲幸福,但是幸福在这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自我恰恰丢掉了幸福。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我的心灵。我们这天究竟就应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呢?于丹教授从三个方面入手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
一茶之味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说法:“书画棋琴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书画棋琴诗酒花,”属于典雅的生活方式,而“茶”却和柴米油盐放在一齐,这件寻常百姓家的茶事中也有什么佳趣吗?
大家都喝过茶,熟悉茶,但是有没有想过。“茶”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是茶真正的秘密。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即便窗外满眼都是都市的水泥丛林,立交桥上车水马龙,只要一盏清茗在手,人就仿佛蓦然走进了草木之间。
<茶录>;上有这样一句话,说茶“其旨归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表达是什么意思呢?茶从本意上讲,色香味俱全。表面看来,我们喝的是它的味道,实际上,茶有茶道。这种“道”与一般人理解的泡茶时的繁文缛节不一样,而是指向人内心的一种典雅、清净和高洁的大道。
当今社会,无论学习还是工作,节奏都过于紧张。让大家经常去闭关,归隐山林,躲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居住一段时间,对大多数人都不太现实。那么,在紧张忙碌中,有没有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方法,让我们的心灵澄净清澈呢?
也许,那就是喝茶。林语堂先生说,“以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忙乱的世界的人”,才能体会出“淡茶的美妙气味”。如此看来,品茶训练的不是舌头而是大脑。
那么如何喝茶呢?必须要喝昂贵的茶吗?
<菜根谭>;中说得好,“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喝茶不求很昂贵,不求非得是名茶,只要壶里一向不干就行了。“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酒不必须非得是茅台、五粮液等名贵好酒,只要让酒樽中有酒即可,喝的就是一个意趣。“”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弹一张琴,吹一支笛,不必须要十分精到,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技艺精良的乐工。只求自适,心里高兴就行了。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喝茶、饮酒还是抚琴,求得自我新意畅快,自得其乐,就是人间好时节。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么,并非人人懂得。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茶时心里能将琐事暂且放下。
世人茫茫碌碌,总脱不开眼前这点烦恼。如今大家邀集一齐去茶馆,大多是为了谈事,谈到口干舌燥时,喝茶是为了解渴。喝了之后谈,谈了继续喝,远离了品茶的本意。真正的品茶是抛开满脑子浮躁的思绪,持续心思的澄澈,让自我的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
二酒之品
自古而今,酒在人们的生命中不扮演了一个重要的主角。人的性情,在酒中会十倍百倍放大。心事重重之人遇酒会更加沉闷,胸襟宽阔、豪气干云的人在酒中会越发壮阔。酒逞英豪,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期酝酿的性情被美酒点燃,喷薄而出。酒的滋味有浓有淡,酒里的情致有喜有悲,饮酒的人也有醒有醉。不妨选个适宜的时间,或独酌,或对饮,或酣畅、或微醺,以美酒试一试自我的至情至性,触摸一处内心不轻易打开的地方,那一刻,或许我们也能酿造自我生命的传奇。
三琴之趣
大家平时说“琴棋书画”,琴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们相信谁都能说出几个跟琴有关的典故,比如高山流水遇知音,耳熟能详;比如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打动卓文君芳心,不惜走出王孙豪门,跟着这位怀抱绿绮名琴的翩翩佳公子去当垆沽酒。这些都已经成为千古佳话。
从古到今,在中国人的生命和生活里,琴韵袅袅,萦心绕梁,隐隐约约从未远离。听琴的人,听的是弦外之音,作曲的人,谱的是心中之曲。听琴也罢,弹琴也罢,高山下清浊在乎人心。开阔襟怀,散尽郁结气,让心变得清和明朗,也许是千古琴音最终的寄托。
其实,于丹告诉我们的是,我们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郸学步,不必鹦鹉学舌,我们要学的是古人的一种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学到了古人的那种心境,那么,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什么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我们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一口气读完整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那金圣叹的三十三则不亦快哉。
于书斋前,拔去垂丝海堂紫荆等树,多种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
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
夏月早起,看人于松棚下,锯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这些体验很稀奇吗?想必不见得,但为什么我们却很少有这一份微小感动了呢?
我们缺少了一颗感动的心,喝茶喝的不是茶叶的好坏,饮酒也不在于酒的浓淡,弹琴不在乎你琴艺的高低,只要你有一颗活着的心,在用心品茶,用心饮酒,用心抚琴,便是好的。
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白岩松在他的《幸福了吗?》里面曾写到过墨西哥的一个寓言,说一群人在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问:“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说:“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以前,古人能够用一个时辰来品茶,跋山涉水几个月只为去见一个朋友,花很长的时间期盼一封信的到来,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享受一种名为等待的幸福。而此刻的我们,用各种速溶饮料代替了茶水,只要上网顷刻之间便可得知对方的消息,太简易的过程,让我们少了一份珍惜,不再会静下心来感受那每一份微小的感动。不再生活着,而只是活着。
渐渐的,“忙”成了一个习惯。不再停下脚步,为街口新装的霓虹灯而感到惊喜;不再在吃完晚饭后,到楼下散散步,和邻居打声招呼;不再为路边新开的野花而感动;不再珍惜朋友的关心······不再感觉这个世界的完美。
所以,在一段时间的忙碌以后,我们需要出去走走,走到山水之间,在不经意间,收获一些微小的感动,叹一声“不亦快哉”!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清晨,本就应是在家里悠闲自在的吃一顿早饭的时间,可注重高效的上班族们急急忙忙地飞奔单位;而学生们也正争分夺秒的赶向学校,每时每刻都在为那最终的一场考试准备着,做不完的练习,写不完的作业。我们被高压和快节奏的生活压迫得喘但是气来,从早上被闹钟吵醒,匆匆忙忙奔向学校,备课、讲课、改作业,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累得筋疲力尽。美妙的音乐、泛着墨香的书本、一路的风景从没有时间,也没有情绪去欣赏。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吗?
也许,我们就应偶尔抽出那么几分钟,去体会一番什么叫真正的生活。翻开于丹的《趣品人生》,就仿佛变成了深山隐士,没有了尘世的喧嚣,没有了俗人的市侩,有的只是无限的宁静与雅致。一字一句,将人的灵魂领入了最纯粹的自然之中,带着我们感受古文化中的生活之趣。捧起这本《趣品人生》感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滋味。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以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在书中,她传达给我们一个理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我,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拍。
我们感叹生活的琐碎和无趣,感叹幸福在这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我们自我把寻找快乐的潜力给丢了,丢给了繁杂的生活、丢给了忙碌的时间、丢给了世俗的名利。我们所有的悠闲和情趣丢弃的无影无踪。
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看似无好处的事情来进行调剂,人生苦短,生存的好处不光在于奋斗和拼搏,还在于懂得欣赏擦肩而过的美丽和随处可见的淡然。正如书中的介绍:“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下理想和职责,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我。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我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我,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人能够憧憬未来,能够缅怀过去,但能够抓住的只有此刻,如书中《序》里所说,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为当下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在俗世生活中欣然品味“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意境。虽然由于自身的底子薄,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是,我们能够多学习,取长补短,将能做的会做的,且有意境的事充分发挥。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1位用户喜欢。
于丹在与读者阔别三年之后,推出了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在书中,她传达给我们一个理念:用休闲的方式找回淡定幸福的自我,也是一种生活的方法。
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于丹选取了茶、酒、自然山水等每个人都能够触摸到的载体。这些载体无关物质财富,又十足中国式,自成一套仪式,能够让每个人找到一种心灵寄托。
为此,于丹延续了心灵鸡汤式的风格,或引经据典,或直陈观点,用一个个典故或现代故事,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阐释得淋漓尽致,清晰明了地回答了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句句直指人心,撞击心灵。
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我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好处。我想,《于丹趣品人生》的好处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
那么,我们究竟就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我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我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我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中哲理性的语言俯拾即是:“喝茶未必要最好的,关键是要学会品味,才能滋养心”,“明月清风是最好的滋养品”,“走到山水之间,才能够感觉到与生命有如此亲近而深刻的融合”——这些精妙的语言背后是对生活通透的感悟,需要我们用心细细品味。
于丹趣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