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感 | 923字 | 6段 | 4分钟 | 5分钟 | 8分钟 | 186人 |
央视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事迹 | 1508字 | 11段 | 6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133人 |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 824字 | 10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59人 |
央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 608字 | 7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10人 |
央视cctv《感动中国》观后感 | 861字 | 7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72人 |
央视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素材 | 413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52人 |
央视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事迹 | 842字 | 9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77人 |
央视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素材 | 486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17人 |
央视感动中国人物素材 | 621字 | 9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26人 |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范文 | 407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87人 |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感 | 770字 | 5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119人 |
央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 429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37人 |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感 | 913字 | 10段 | 4分钟 | 5分钟 | 8分钟 | 165人 |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 924字 | 7段 | 4分钟 | 5分钟 | 8分钟 | 244人 |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 619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91人 |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感 | 432字 | 7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82人 |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86位用户喜欢。
随着熟悉的旋律和热烈的掌声,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缓缓拉开帷幕。
每年的英雄人物不一样,但那颗温暖又伟大的心永不变。用大半生守护敦煌的学者,不顾安危救火的森林英雄,救了全中国孩子的医者……但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盲人中医师——朱丽华。
正如颁奖辞中所说的:“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朱丽华不仅是位中医师,更是一名扶贫捐助者。视频开始时,只见一位老奶奶凭着一根导盲棒和记忆中熟悉的路线来到了银行。一进银行她就开口问:“看看我的卡里有多少钱?全部汇出去好了。”也是这句话震撼了我——一位年过六旬的盲人来到银行,并不是为了取钱给自己用,而是要捐给希望工程,帮助上不了学的孩子们;而且一出手,就是四十万啊!因此,我也越发地想了解这位不寻常的奶奶的故事。
十八岁意外失明后,朱丽华奶奶也绝望过,她甚至无法想象活下去还能做什么,但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朱丽华奶奶听到了张海迪的故事,又让她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之后,朱丽华奶奶成了中医师,并开始为福利院的脑瘫儿童治疗。世上有许许多多的盲人,但她们不一定都像朱丽华奶奶一样充满希望,并为别人打开窗;世上有能力的人许许多多,但他们不一定能温暖他人。当朱丽华奶奶得知有许多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后,她决定捐赠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张张公益事业捐赠发票堆积在桌上,累计公益捐款也达到了三百七十三万元。这一分一角不仅是朱丽华奶奶的善良,更是汗水和爱心的结晶。
从家庭的“包袱”到家庭的“顶梁柱”,这不仅是朱丽华奶奶的人生,她也让这样的人生影响更多的盲人,成为了更多盲人的人生。在朱丽华奶奶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是啊,朱丽华奶奶本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一个可以抱怨命运的人,一个渺小如草芥的人,却凭借自己的努力给自己“打开了另一扇窗”。她用自己的爱心给脑瘫儿童造了一座房,用自己的坚持为失学儿童搭起了一座座桥,用一生的抗争突破了生命的枷锁。这种“美”不高调、不夺人眼球,却美得动人心魄、浸润心田。
世界无边无际,需要人心来填充。从现在起,我不再为一些小事自怨自艾,不再为自己的一己私利找借口,而是要去帮助他人、温暖他人,做一个小小的“朱丽华”。努力去打开我生命中的更多的窗口,设定新的生活模式,过更有意义的充实的人生。
央视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08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33位用户喜欢。
江梦南,失聪女孩靠着不放弃的精神,最终考上了清华博士,她的人生艰难但也非常精彩。她是2021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她听不见,也不能说话,那么她的人生之梦是怎样到达远方的呢?是什么能够让她坚持不放弃,最终考进了清华,是什么样的经历曾感动着数万人。
时间来到29年前,当时的小梦南只有半岁,因为得了肺炎误用药物,左耳听力损失了大于105分贝,相当于直升机起飞时所造成声响的听力,而她右耳的听力则完全丧失,被诊断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刚开始的时候,她的父亲经常半夜惊醒,突然坐起来大叫,并且满头大汗。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不能坐以待毙。
父母把小梦南的手放在他们的喉咙上面,然后让她去感受这个声带的震动。会抱着她坐在镜子面前,观察别人和自己说话时的口型,而进行发音模仿,并一遍遍地给予纠错。如果一个字念上一万遍,小梦南能够学会的话,她的父母就会开心的像个孩子。对于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比如说“花”和“瓜”这两个字,父母会把小梦南的手放在他们嘴巴那,从而让她感受,“花”是有气流的,但“瓜”没有气流。所以需要很多遍的反馈,它才可以慢慢地变成肌肉的一个记忆。我们正常人很难想象,在她无声的世界里,是怎样通过海量的重复与练习,学会说话和读唇语的。
梦南没有上过一天特殊的学校,她的父母不想让梦南觉得自己和正常孩子不一样,坚持要把女儿送去公立小学读书,但这些正常小学都拒绝接收她,导致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没有找到接收她的学校,让梦楠又多上了一年的学前班。
在江梦南印象中,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场景,那就是她所上的学前班跟小学中间就只有一段台阶,小学在台阶的上面,学前班在台阶的下面。当有一天她站在台阶上,看见其他的同龄人都从这个台阶往上走去,而她却往下走,所以当时她在台阶上就哭了。父母知道便安慰她,“你现在听不见已经成为事实了,在这里怨天尤人,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它”。
此后在学校里,江梦南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口型听课,并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努力发奋学习,成绩名列前矛。她为了补上学前班多读的那一年,在四年级暑假期间自学了五年级所有的课程,所以在一开学时,梦南直接跳到了六年级。当时有个同学还问她是不是走错教室了,这是六年级的教室。梦南很自豪地告诉她,自己就是来读六年级的。
没有人能体会到,梦南到底付出了超出常人几倍的努力,一路上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在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
江梦南在清华的第一个室友叫李乐,她把江梦南比做向日葵,她一直都是那么的阳光和自信。她的导师和同学都给予她很高的评价,她从来不是弱者,她比我们任何人都强。
江梦南为了测试自己还有哪些潜力,在三年前她装上了人工耳蜗。让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听到了这个世界。听到了以前从来没有听到的声音。但是路上车水马龙,人声嘈杂,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于刚能听见声音的江梦南来说,这种声音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在马路上那些汽车的鸣笛声,可以把她吓得灵魂出窍的那种感觉。
听见声音后,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她必须学会从耳蜗里听到的声音跟文字之间的联系,所以还需要不断持续进行听力训练。在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梦南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因为清华的学业压力非常大,每天面临着大量专业的讨论。梦南又开启了一次困难模式,等待着她去克服。但是任何困难都不会把她打倒,困难只是她成功路上的垫脚石,是让她变得更为强大。
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完全丧失听力的她,在父母坚持不懈的帮助下,通过学习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优异成绩,走出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江梦南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弱者,她相信自己不会比任何人差,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4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59位用户喜欢。
直到现在,叶连平还住在三十年前的旧平房里,身上穿的也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他的家中,很难找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在留守儿童之家的图书室里,还放着老式的菜橱,菜橱里摆放着有些陈旧的中小学必读书本。
叶连平的节俭朴素众所周知。为了省路费他常常骑车去7公里外的镇上买菜,去周边的南京、芜湖等地,他也是骑着自行车。叶连平在讲台书写板书时,抬起的胳膊露出了他穿了多年打补丁的衣服一角。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穿一件新衣服,他说:“衣服不过是用来遮体的,没必要太讲究,钱应该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在这些吃喝穿着上。”他指着教室后面桌子上的一台复印机,“你看花钱买这个就值,好几千呢。”那一刻,叶连平竟露出孩子般的得意。
除了义务辅导学生,免费为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吃住,十几年来叶连平还经常自费带学生到南京、合肥,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每年春秋各一次,每次外出经费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都是叶连平自己掏钱。开始连老伴都不理解,叶连平说:“都是我的孩子,他们家庭困难,我能不帮一把?”
5年前,叶连平不慎被电动车撞伤,从那以后叶连平经常摔倒,最后被查出脑溢血加脑膜炎。手术后住了四天院,他就要求出院,一周后到医院拆线,不光是心疼住院费,“孩子们还等着我呢!”因为伤势未痊愈,腰根本直不起来,他就坐在板凳上给孩子们讲课、批作业。
20-年,叶连平拿出2万多元积蓄,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成立至今,奖学金已连续发放了7次,累计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
在叶连平精神的感召下,社会各界和他的部分学生,也纷纷加入到基金会。
叶连平告诉记者,他已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后事。百年之后,他会把积蓄全部捐给叶连平奖学金基金,把遗体捐献给医学院,供学生学习解剖。
“我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叶连平说。
结束对叶连平的采访,抬头看天,繁星闪烁。
叶连平,一束萤火虫般的亮光,照亮了乌江边上小村庄,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看到了乡村的希望。
央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8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0位用户喜欢。
女排夺冠了,举国沸腾,“女排精神”又一次响彻中国,激起了我们心中太多太深太真的感情……
但“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按理说精神这东西是不会消灭的,但为什么要等到十几年或者说几十年之后,“女排精神”才再次发挥了它的魔力。这次胜利,到底是中国女排精神的胜利,还是这批大长腿可爱姑娘们的胜利?
“女排精神就是以拼搏为核心、以实力为基础”。这是老女排在比赛中传达给观众的一种感觉,拼搏精神,尤其是面对强手不畏惧,不胆怯,放的开,能把实力发挥出来,能把对手拼的害怕自己,直到反败为胜。”这是我在网上搜索到的女排精神的诠释,它强调的是以实力为基础。
对于“女排精神”,郎平在夺冠后说:“我觉得不是靠讲故事或者什么心灵鸡汤能解决的,关键还是从平时的训练中就严格要求。”她强调的,也是实力。
这次奥运夺冠,与其说是中国女排精神的胜利,不如说是中国女子排球队硬邦邦的实力的胜利。这帮大长腿漂亮姑娘们经过刻骨的磨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如郎平所说,他们的胜利跟什么心灵鸡汤没有半点关系,凭借的完全是平时严格的训练。
奥运会是世界顶尖的体育赛事,每一支队伍都代表它的国家,每一支队伍都有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和拼搏奋进的精神,但比赛比的从来不是口号、不是精神、不是故事,比赛比拼的从来只是实力。
中国女排在80年代五连冠之后,跟人拼精神拼了几十年,结果经历了中国女排精神笼罩下的长时间的混沌低谷。直到今天,才又凭借过硬的实力走上了巅峰。恭喜中国女排,也希望女排精神永远的传承下去。
央视cctv《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陈晓兰,上海一家地段医院曾经的医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坚守医德;既然救死扶伤,良知远比医技重要。近十年时间里,她毅然揭露多达二十种假劣医疗器械及背后的种种伤天害理之举,历经磨难和打击而不悔。
谢延信,河南焦作一名普通矿工,他以三十三年的忠贞与孝心侍奉亡妻家人,铸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撼地的“上门女婿”。犹如一匹老马,他虽无缘驰骋千里,却一步步攀上了善良的峰顶。
胡鸿烈和钟期荣,一对均已八十九岁高龄的夫妇,聚财有道,本可锦衣玉食,有感于许多年轻人无钱上大学,遂兼济天下,散尽一生家财,创办香港树仁大学,培养人才数以万计。胡鸿烈夫妇在投身教育事业的同时令自身成为教育界的楷模。
还有罗映珍、李剑英、李丽、孟祥斌……感动我们,因而感动中国的,是他们或朴实无华,或艰难执着,或惊天动地,或自强自爱的生命历程;是他们对孝道、对爱情、对诚信的朴素诠释;是他们因人而异,却共同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他们身上所散发的无穷人格魅力。
在他们身上,国人又一次体会着什么叫精神力量,什么叫理想信念,什么叫道德操守,什么叫不惜牺牲,什么叫无私无畏,什么叫执着追求,什么叫甘为人梯,什么叫大爱无言。
这些年里,尤其是近两年间,“感动中国”开始由国家层面走向地方层面,从“感动中国”到“感动山东”、“感动浙江”,再到感动某市、某县乃至某镇,“年度感动人物”评选表彰正成为各地精神文明创建和社会道德教化的`一个载体。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为各地评选出的“年度感动人物”所感动的国人,若以年龄作划分,则更多系四十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就是在这个群体中,有些人之所以被感动,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感动”重新触动了他们的“怀旧情怀”。也就是说,他们为“年度感动人物”所感动,更多属于为感动而感动——一种作为看客的感动,而不是缘自于亲历亲为创造感动的一份自我激励。
“感动中国”的颁奖现场,观众一次次泪流满面;我们相信,收看电视播的观众中,也一定有无数人热泪盈眶。愿“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能触动更多国人的情感,震撼更多国人的心灵,唤起更多国人做“感动”的参与者。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迫切需要修复和耕耘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央视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素材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13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52位用户喜欢。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感动中国》,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万其珍一家,他们的故事使我感动。
湖北省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农民党员万其珍一家,四代坚持在河边为村民义务摆渡,方便了附近两个县市、四个乡数以万计村民的农耕和出行。现年69岁的万其珍是第三代义渡传人,每天在大沙河上来回摆渡数十趟,已经坚持了16年,并带动儿子、孙子义渡。
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央视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7位用户喜欢。
因一场意外半岁时失聪,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完成了学业并考上大学、研究生。人生虽无常,学业无止境。对人生不服输的她,又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郴州宜章失聪女孩、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江梦南的逆袭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江梦南出生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在她半岁时,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从此,她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
最开始,江梦南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往往一个音节父母重复上1000次她才能学会。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
在学校,因无法一直看到老师的嘴型,所以更多时候,她只能通过看板书和课后自学来跟上进度。但聪明、好强的江梦南凭借不服输的劲头,自学完五年级的课程之后,直接跳级升入六年级。
小学毕业后,江梦南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郴州市六中。2007年,江梦南来到郴州市明星学校开始高中生涯。2010年,她参加高考超过一本分数线2分,因为觉得没有发挥好,下定决心坚持复读一年。第二年,她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江梦南一直有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最终,她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
在十几年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谁都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心有目标脚踏实地,不必患得患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018年,江梦南又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
涅盘重生后的江梦南,如一只心怀大爱的凤凰,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故乡。大学期间,江梦南回到家乡时,总会到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探望那些视力、听力、智力存在障碍的孩子,她以自己为例,鼓励这些孩子们积极进步,带动他们融入社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孩子们举起小拳头大声宣誓,他们的身后,江梦南笑靥如花。
央视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素材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17位用户喜欢。
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钟扬;伤情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分毫积攒千万捐赠的老人:马旭;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王继才、王仕花;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张玉滚;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
吕保民惩恶扬善与杜富国舍己为人的勇敢精神与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军人的品质与风范。不被金钱所屈服,忠诚守岛一生的王继才夫妇,不畏艰难困苦,将职责与坚守留作守岛精神。将青春与热情献给基层的钟扬、张渠伟、张玉滚,走到农民最需要的地方,扑下身子,勤干实干,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美多吉为藏区人民服务的坚强信念、马旭老人节俭朴素无私捐助千万的行为让我们肃然起敬。刘传健机长过硬的操作技术与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值得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去学习去借鉴。程开甲院士在科学研究道路上默默坚守,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科学、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领域做出了努力、做出了贡献,更好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他们致敬。
央视感动中国人物素材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1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6位用户喜欢。
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一顺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他也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3日晚,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揭晓,在东京奥运会上,打破男子百米亚洲纪录并历史性地闯进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飞人”苏炳添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他也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决赛中,苏炳添以9.98秒的成绩获得第六,创造中国选手在该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
此外,在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苏炳添、汤星强、谢震业、吴智强组成的中国队用时37秒79完赛,排名第四。
2021年8月5日,东京奥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预赛中,由吴智强、谢震业、苏炳添、汤星强组成的中国队跑出37秒92的成绩,以小组第一晋级决赛。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2021年8月5日,东京奥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预赛中,由吴智强、谢震业、苏炳添、汤星强组成的中国队跑出37秒92的成绩,以小组第一晋级决赛。
而在奥运会后,国际检测机构宣布,在东京奥运会获得男子4×100米接力银牌的英国接力队成员之一乌贾,其A瓶尿样检测结果为阳性。
此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宣布,由于乌贾违反相关反兴奋剂规定,英国队在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中的参赛资格被取消,奖牌等也将被收回。
这意味着,包括苏炳添在内的中国队有望递补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可以说,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改写了中国田径的历史。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范文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87位用户喜欢。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张定宇,一个平凡的人,她就在做着不平凡的事,她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一名院士,术治病人时全为正和危重症患者,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感染,新冠病毒的妻子,步履蹒跚的与时间赛跑,只想与患者多赢一秒,他说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幸福。
同样的,还有一位叫张桂梅的女士,她是一名教师,和旁人不同,他在山村支教张桂梅说许生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见效12年,云南丽江华坪女高1000多名女生走出大山上大学,与此同时,校长,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愈下,学生能够为社会做贡献,觉得自己这一生,没有白费,而在他辛苦支教的这一生,他一共走过11万里的家访,路在崎岖的山路上,他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你昏倒在路上,他甚至把别人捐给他个人的钱拿来资助学生,累积100万元,全部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学生,这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人。
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盛世当下,我们更应该追思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甚至将自己生命献出的人。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9位用户喜欢。
“小时候,这条布带是母爱。我妈用它背你长大。这条布带是我儿子的深情。你利用他背着你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消失了,但爱情不会。她在孩子的怀抱中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陈斌强的颁奖词。多年来,陈斌强一直使用这条充满母爱的布带。“铁”这位患有痴呆症的母亲,在学校和家之间来回奔波,无论是暴风雨还是暴雨;再崎岖的山路;不管有多远,他都会用那条布带把他妈妈“绑”起来。他说:“这条布带是我妈小时候用来‘绑’我们的。长大后,我们不得不为妈妈做点什么。现在我妈病了,就算不认识我,我也会一直‘绑’她。我们永远不会分开。”现在条件更好了,陈斌强任教的学校给了他一个单身宿舍照顾他妈妈。他不用每天来回骑行,但还是“没停下脚步”。他每天按时打扫卫生做饭然后喂妈妈,甚至每天晚上按时支持妈妈大小便。上课的时候没注意身上有什么脏东西。教室里总有一股味道,但不是又脏又臭,而是爱的味道。同学们从来不取笑他,反而更尊重他,做一个孝顺母亲的好老师。
看着这样的一个片段,我不禁感到心里一痛。陈斌强可以为他的母亲做这件事!当我们想到如何对待我们所爱的人时,我们会感到羞愧。
无论吃饭睡觉还是出门,妈妈的唠叨都是必不可少的。每当听到这些话,我就控制不住内心的烦躁。渐渐地,我在敏感的烦躁中忘记了桌上的热牛奶;忘了给我买的作文本。现在想想我有多久没有打过妈妈一次背了,有多久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似乎我们已经把孝和感恩的心埋在了最深处。我们只能吵架闹,让家人操心我们。想想这有多不对!我们应该向陈斌强先生学习,学习孝顺和感恩,即使我们为家人做饭一次,洗脚一次,倒一杯温水,尽我们所能,不要让他们担心。
黑暗的楼道里,谁给你点了灯?是亲戚;在可怕的暴风雨中,谁为你撑起了那把伞?是亲戚;学习的时候谁给你带了一杯温牛奶?是家人。让我们带着孝心和感激出发。你会发现我们的世界总是阳光明媚,充满阳光和温暖!
央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11月13日上午,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扬州会议中心举行。报告会前,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卢桂平会见了报告团全体成员。扬州市、区各机关单位干部,现役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高校学生代表约500人参加报告会。卢桂平主持报告会。
报告团5位成员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和真挚的情感,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时代楷模形象,令在场人员深受感动、深受教育。
谢正义对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先进事迹感动中国,是江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扬州人民需要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舍小家、为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敢于担当、勇于吃苦的精神;学习他们甘于寂寞、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学习他们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共同为国守护海岛、守卫边疆、守护海防的精神。全市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要以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立足岗位、奋发有为,为扬州的加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13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三月二日,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学校老师有幸观赏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晓晖的事迹。看完她的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释怀。这简直就是当代的张子骞,传扬孝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最好的“仁孝行于家”的事例。
古人云:天地有道为善,孝道之首为敬,敬道之首为爱,爱道之首为孝。朱晓晖与重病父亲的十三年相守将善、敬、爱、孝体现得淋漓尽致。
善,在词典里的意思是善良、善行,儒家亦称之为仁。孝,字典解释为孝顺,坚持奉养父母。
从事迹中我们不难看出朱晓晖的仁与孝。说她仁孝,是因为她知道父亲将她从小带大,她就要将父亲照顾到老。说她仁孝,是因为父亲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她却不抛弃,不放弃。说她仁孝,是因为这一相守照顾,就是十三年载。
从父女俩蜗居在小小的只有十八平米的车库里,可知他们生活之艰辛。全家的生活来源仅靠着父亲微薄的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雪上加霜的是父亲病重,医疗费用代价又极为昂贵,在这种艰难的局面下,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心力交瘁,离她而去,生活的打击愈来愈重。为此,父女俩只能省吃俭用,艰难度日,用爱写诗的朱晓晖诗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咬紧牙关。
为了节约开支,朱晓晖放下大学生的颜面,时常去菜场捡些废弃的菜叶。当我听到朱晓晖在短片中说:她在市场里看到折价的10元裤子和鞋子却舍不得买的时候,她和父亲在吃年夜饭只有四个菜还算奢侈的时候,我才能深刻的理解到他们生活的窘境。
然而,生活再窘迫,再困难,朱晓晖都没有放弃父亲,放弃这个家。她说:我爸活着,全家就是幸福。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我。当然她没有光说,而是用行动证实了为了父亲,放弃一切。为了敬守孝道,她无怨无悔。
“既然面对生活,就不要考虑那么多细节。”朱晓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饱含着深情,充满着坚强、乐观的斗志。因为在她的生命里,有着坚定的方向。
再看看当代的很多年轻人,他们的做法与仁孝大相径庭,父母将他们从小拉扯大,悉心照顾,然而等他们翅膀硬了,就变得相当绝情无义。对父母置之不理,更有甚至对父母非打即骂,丧尽天良。对比片中的朱晓晖,这些人良心何在,仁孝何在?
百善孝为先,在中国这个悠久的历史古国里传承千年,观当今之势,似有不兴之象。惟望天下仁人志士,顺天理,复孝道,共肃五伦。让仁孝行于家,行于国。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44位用户喜欢。
1920-年,叶连平出生于山东青岛。1940年随父亲到上海进光夏中学读初中。18岁时,他随父亲到南京进入到美国大使馆做勤杂工。“我的英语底子就是在美国大使馆打杂时磨出来的。”在大使馆工作的三年零六个月里,叶连平认识了司徒雷登、巴特沃斯,“也见过宋子文、孙科、白崇禧等公众人物,还跟宋美龄握过手。”1949年后,叶连平同几位居民合伙开办了夜校,开始做扫盲工作,后来在江苏南京的琅琊路小学一直工作到1955年。1965年,叶连平辗转来到安徽和县。1978年,因为人员调动,卜陈学校一个毕业班连续一个月没有人上课。有人推荐了叶连平,已经50岁的他重回热爱的讲台。初中不能组织晚自习,他就把40个孩子按照自然村分成五个组,打着煤油灯,一个星期到村里五天辅导孩子学习。他带的第一届毕业班,11人考上中专,比另一个班多9个。发现孩子们成绩下滑,他就会上门家访。
1991年,63岁的叶连平退休了。那天,叶连平捧着教材、参考书,还有两个省下的黑板擦,交到教导处,久久没有走出来,“趴在桌子上哭得不像样”,他舍不得那三尺讲台,不愿意离开他的学生。
退休后,他几乎一天没歇,附近小学有老师请假,都找他代课,短则几天,长则三年,哪有需要,喊一声就去了。“我失去的太多了,怕来不及补偿。整整20-年啊。现在就想拼命干,能补一点是一点。”
长期的教学中,叶连平独创了“四步教学法”。“叶老师的授课方法,一般在黑板上分成四块,即病句、辨析、新单词、语法。”程雨秋今年读九年级,六年级时,她来这里补过英语。
程雨秋父亲早逝,母亲打工。今年9月,叶连平让程雨秋在他家里吃午饭。“我刚开始觉得很尴尬,但时间久了觉得叶老师就像爷爷一样,我也就自然了一些。到现在,我开始有了家的感觉。”程雨秋告诉记者,“我六年级的时候,英语很差,经常不及格。妈妈把我送到叶老师的英语补习班来补课,因为叶老师从来不收任何费用。今年我初三了,英语考了139分。”
到卜陈村工作生活40年,连同退休后的20-年来,叶连平教过的学生有1000多名,村民们对他都有着说不出的喜爱和尊敬。57岁的村民曹法银一家三代都是叶连平的学生,“叶老师一毛钱都没收过。有时候我们感觉不过意,把家里鸡下的蛋给他,他都不肯收。”
曾有人问叶连平,为什么退休了不好好享福?“我这样就非常幸福。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是享福,都忘记头上有多少白发了。”叶连平说。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91位用户喜欢。
昨日,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程开甲、钟扬、王继才王仕花夫妇、马旭、杜富国、吕保民、刘传键、其美多吉、张渠伟、张玉滚纷纷当选,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其中有6组人物都跟军人有关,他们有的是现役军人,有的是退伍军人,有的是民兵;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开甲,有排雷英雄杜富国,有中国首位空降女兵马旭,有退伍军人吕保民,有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有英雄机长刘传键。
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股豪迈的军人气概,这与年龄无关,与性别无关,与现役非现役无关,只关乎那颗炽热的兵心。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颁奖典礼上,有两位获奖军人已经去世了,分别是程开甲和王继才。遗憾的是,他们都于20-年去世。
王继才,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民兵,但他也是“最美民兵”,他与妻子王仕花将32年的岁月都献给了开山岛哨所,一生清贫度日,在环境艰苦的孤岛日复一日地坚守,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民兵之歌。 20-年7月27日,王继才在巡逻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程开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被授予“八一勋章”,并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至20-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程老一生淡泊名利,隐姓埋名40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研事业。20-年11月17日,程老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虽然程老和王继才都已经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普照中华,激励一代代人在建设强大的中华民族的道路上不畏艰辛,奋勇向前。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2位用户喜欢。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感动,令我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的心灵,发出动人之声。
于敏,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个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终成开创者。
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四十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十八点二万移民离别故土,而赵久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
木拉提西日甫江,新疆和田地区公安民警。面对艰巨繁杂和复杂危险的环境,他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粉碎在预谋之中,他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猎鹰”。
张纪清,一九八七年,用近乎一年的工资捐款给镇政府用于敬老院的建设,署名炎黄。…………
得到殊荣的人,大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什么稀奇之处。可,他们是怎样变得这么伟大的呢?
是的,他们都是普通人,可他们拥有我们没有的东西,那就是——豁出生命去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