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介绍(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13 13:20:03 查看人数:28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介绍 298字 6段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162人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钱七虎”事迹 284字 4段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257人
感动中国人物赵梦桃事迹 658字 5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95人
中国感动优秀人物 915字 13段 4分钟 5分钟 8分钟 104人
韩素云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741字 7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21人
张桂梅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3956字 13段 14分钟 22分钟 31分钟 171人
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事迹 802字 12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23人
感动中国人物罗建夫事迹 3964字 28段 14分钟 22分钟 31分钟 253人
爱国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567字 3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37人
感动中国人物窦铁成事迹 921字 13段 4分钟 5分钟 8分钟 278人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事迹范文 1727字 7段 6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223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基层工作者事迹 1351字 5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50人
评选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402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87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 890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02人
优秀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1117字 5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143人
感动中国教师的榜样人物事迹 585字 5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68人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介绍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告别仪式啊,你慢一点吧,让我们再多看看她,多看看挑起莘莘学子希望的瘦弱肩膀。告别仪式啊,你快一点吧,让我们的王娅安安静静地走好吧。

单身的王娅,一直不孤单!

我们是你的儿女,是你的兄弟姐妹,是你的挚友,也是你的战友。我们是你善良勇敢的仰慕者,是你精神感召下的志愿者,是把爱的接力一直传递下去的西青人!

亲爱的王娅,你没有走。你化作种子,把大爱播撒在这片热土上,你化作旗帜,把高尚插进这希望的田野。在西青大地上,无数的志愿者都饱含你的名字。无数西青好人与你一样,在学校、工厂、社区和万家灯火中传播爱与希望。

单身的王娅,永远不孤单!

无数的西青王娅,会继续用渺小塑造伟大。王娅,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西青的良心。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钱七虎”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57位用户喜欢。

钱七虎的节俭是出了名的。

他绝不允许剩饭剩菜;衬衫穿到袖子开线也舍不得扔;为了节省经费,明明可坐头等舱的他也要坐经济舱,并告诫随行人员:科研经费都是国家的钱,能省一点是一点!

但他的大方也是出了名的。2013年,钱七虎援助淀山湖镇困难家庭学生和入住在淀山湖镇福利院的孤寡老人。2019年,钱七虎院士将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慈善基金,每年的增值部分主要用于资助昆山市对口支援帮扶和东西挂钩合作的新疆阿图什、贵州碧江的家庭困难学生。

荣获2018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后,他第一时间把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在昆山成立助学基金,资助更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子女,让他们有学上、上好学。

感动中国人物赵梦桃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5位用户喜欢。

赵梦桃,是国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的细纱挡车工,她领导的“赵梦桃小组”成为我国纺织战线的一面旗帜。

赵梦桃1935年出生在河南洛阳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跟着父亲逃过荒、要过饭。抗日战争时期,和母亲逃荒到陕西做工。1951年底,赵梦桃考入国营西北第一棉纺厂,成为一名细纱车间的挡车工,从开工那天起,好好干、下苦干、老实干就成了她的口头禅。1952年5月,在生产竞赛中,赵梦桃取得最优异的成绩,在挡车时,别人巡回一次需要3到5分钟,她只用了2分50秒,进厂不到两年,就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只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好成绩,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1952年到1959年的7年之间,赵梦桃创造了月月完成生产计划,年年均衡生产的先进纪录。

1953年8月出席了全国纺织系统劳模大会,同年9月,赵梦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她的模范带动下,全场掀起了“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的竞赛运动,为了不让一个姐妹掉队,不让周围有一个小组掉队,先后帮助12名女工成为工厂的车间的先进生产者。

1956年9月,赵梦桃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1959年,她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63年,赵梦桃刻苦钻研技术,在实践中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并在全省推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质量和工作效率。同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把她所在的小组命名为“赵梦桃小组”。

1963年6月23日,这位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献给社会主义建设的细纱女工,不幸过早得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年仅28岁。“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的“梦桃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纺织工人。赵梦桃小组这个旗帜,至今仍绽放着灿烂的光辉。

中国感动优秀人物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15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04位用户喜欢。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播出了,彭士禄的事迹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为公明白,为私糊涂,以此自勉”

彭士禄个性质朴无华,举手投足真性情,但是,做起科研却极为严谨。

“为公明白,为私糊涂,以此自勉。”彭士禄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他认为,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人总不完美,对事物总有几分模糊。这时就要不耻下问,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试验等来搞清楚。

20世纪60年代,为了建立反应堆物理的计算公式,彭士禄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确立了计算公式,但仍没有把握确保反应堆在常态下安全受控。

当时,计算主要靠手摇计算器和计算尺,因理论值与实际值还有一定的差值,他们被迫做了1:1零功率试验,发现了误差,修正了公式,补添了近一倍的可燃毒物棒,保证了反应堆在常温下安全可控,把反应堆的“脾气”摸得清清楚楚。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退休职工郭勇钦佩地说:“彭老素有‘彭拍板’的美誉,是因为他牢牢掌握着实验数据,这是他大胆拍板的重要依据。”

彭士禄曾说,凡事有七分把握就“拍”了,余下三分通过实践去解决。科技人员最珍惜时间,时间是生命,是效益,是财富。有些问题只有尽快定下来,通过实践再看看,错了就改,改得越快越好,这比无休止的争论要高效得多。

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这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彭士禄在回忆录里写道,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难得糊涂。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是的,当国际社会称他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时,彭士禄坦言,中国核潜艇研制成功绝不是一两个人的作用所能及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没什么“之父”之说。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

是的,当彭士禄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后,他毅然将全部奖金100万港币捐献给组织,并要求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经组织多次说服后才同意命名为“彭士禄核动力创新奖”,奖励在核动力领域做出重要创新成就的年轻人。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语出戚继光《望阙台》,这也许是对彭士禄院士一生“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最真实的写照。

韩素云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21位用户喜欢。

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凭着对军人和国家的拥护和赤诚之心,以柔弱身躯挑起九口之家的生产、生活重担,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军人丈夫没有后顾之忧;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她不幸患上重疾,但为让丈夫安心工作,屡称“一家人平安”——这就是“好军嫂”韩素云。

1961年9月22日,韩素云出生在山东省梁山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3年初,她与倪效武定亲。同年10月,广西边防部队到梁山征兵,倪效武因为家庭原因有些犹豫。在韩素云心中,参军保家卫国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在她的鼓励与支持下,丈夫倪效武下定决心去参军。

为让倪效武安心,韩素云写信说:“你能在法卡山英雄部队当兵,是你的福分,我也光荣。家里的事你不要操心,有我顶着!”从这以后,韩素云操持起了整个家,从不喊累喊苦。她封封家信报平安,总说爹娘的身体有了好转、地里的庄稼收成很好、妹妹的学习有了长进。正是这一封封平安家信,让倪效武慢慢放下心来。

1989年夏天,韩素云感到大腿有时像针扎一样疼痛,有时晚上痛得睡不着觉。但她一直瞒着倪效武,在3年多的时间里吃了30多瓶止痛片。

1992年春天,韩素云带着女儿到麦田里套种棉花。干着干着,她觉得两条腿像木头一样不听使唤,整个人一下子倒在麦田里,吓得女儿哇哇大哭。经检查,发现韩素云得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

得知韩素云的情况,军营和社会向她伸出了温暖的手。1994年元旦刚过,韩素云收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无偿治疗的消息。许多好心人也纷纷向她捐款。在医院的精心治疗和各方帮助下,她渐渐康复了。

为回报社会,韩素云先后多次为贫困儿童、福利院儿童以及灾区群众捐款捐物。2001年7月,南宁市遭受特大洪水袭击,已经痊愈的韩素云毫不犹豫地奔赴抗洪前线,和部队官兵一起装沙包、扛沙袋……在韩素云的眼中,这些都只是最普通的事情。她用最朴实的行动、最勇敢的担当,谱写了一首奋斗者的赞歌。

张桂梅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56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2分钟,慢速需要31分钟,有171位用户喜欢。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确信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引用过这句似乎从小学开始就再也熟悉不过的经典话语了。但是,此刻,回想着张桂梅同志诸多的先进事迹,我还是由衷地想到了这句话并想到了作者司马迁。在他笔下,亘古历史中的人物形象至今读来都还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或王侯将相或乡野小民,或英雄人物或奸佞之徒……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司马迁的笔将中华民族精神涂上了鲜明的对比之色,可谓泾渭分明,生命的意义、数千年往事都在这句千古名言的评判之中一目了然。

“十二年,她让1645名女孩走出大山,考上大学,从此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办这个女高,我可以把命搭上”,她唯一的执念是“余生能培养出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读着、看着、想着这位来自大山深处的老师妈妈的先进事迹,不禁让人情上心头,泪落两腮。这位已经63岁的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已经将她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为助力教育、摆脱贫困的伟大事业中去了。

张桂梅的行动重于泰山,精神更是高于泰山。且不去相比那些腐化的国家蠹虫,那些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犯罪分子,那些庸庸碌碌的无志之人,还有那些自私自利、浑浑噩噩的小人,就是对比一下那些也自认为忙忙碌碌、按时上班、仅仅得意于能够做好本职工作的我们,也着实让人有些无地自容,因为她是在拿命去奉献和付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无名英雄、民族脊梁的事迹被深度挖掘出来,我们才恍然明白,那些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无产阶级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已经在这个时代扎根、发芽、结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光荣继承了下来,她以及她代表的这个群体的分量也随着伟大的时代愈发凸显起来。在云岭大地这块山少边穷的土地上,在云南几任省委市委主要领导“前腐后继”的大背景下,在脱贫攻坚进入到最关键收尾时刻,员、人民公仆、人民教师张桂梅同志这种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甚至舍生取义,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奉献全部的宝贵精神显得多么得难得可贵,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一方面为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和感染,另一方面不免还是有些心酸、心痛,心酸她这后半辈子老了谁来照顾,心痛她身上的十几种病痛折磨,甚至这些病痛的种类和数量可能都还在不断增加。病危通知书、多次晕倒、步履蹒跚,这都成了常态,但她却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有人说,张妈妈的这口气,撑在他们这群姑娘身上。我分明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灵魂,在坚守着初心。她的初心,是将全部精力奉献给大山深处的孩子,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她的初心,是毅然决然坚持自己内心的理想,将自己的生命熔化进神圣的教育事业;她的初心,是不顾一切用实际行动去改变人生的命运,用不妥协的精神改变贫困和落后的面貌。

经历过高考的残酷竞争,我心里深深地知道这份奉献和付出有多沉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惊险也曾经让我久久不愿过多回味那段“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较为苦闷的岁月,但是,我在内心却始终坚信,那是唯一能够改变我命运的“龙门”。她用勤劳和汗水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挣来公平的机会,孩子们的进步成为张老师、张妈妈人生升华的最好见证。在教育资源仍显匮乏和不平衡的今天,你的努力就是最好的通行证。她代表的是云南摆脱贫困、改变懒惰、走出封闭、发展自己的灵魂呐喊。这份精神尤其需要被呵护,边远山区孩子们的未来需要呵护,张桂梅老师更需要被呵护,她就是自我奋斗、努力拼搏去改变命运的代言人。我知道她代言的珍贵,她是在为边远山区代言、为贫困地区的女孩代言,也是为未来代言。在她的努力之下,尊师重教的传统逐渐重新培养,像张老师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那是一份宝贵的精神图腾。

是什么支撑着她一路走来?她说“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也有人说我为了荣誉。有人不理解,一个人浑身是病,却比正常人还苦得起。支撑着我的,是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我不知道,那一排排的奖项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但是,我知道如果没有她,就可能没有这所已经声名鹊起的免费女子中学,不会有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汇入到这个爱的河流之中;而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她用尽毕生精力筹建和守护女子中学,她的人生也许就不会这样绚烂而纯粹。

从她的经历之中我得知,她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病逝了,十多岁的她跟随参加“三线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省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市),从此便与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也是外省来的人,也是从来的那天开始就想要扎根云岭大地,一方面发展自己,一方面为云南奉献。云南人不排外,云南人的热情,云南人的豪情,都曾深深地感染过我。凭着这份感动,我们就可以找到家的归属,凭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努力,我们就可以感动他人、感动世界。因此,我们这群人也就有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执念。张桂梅也想过,她死了以后,就随便一火化,扔哪里都行。“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就行了呗”。当来自各方面的报道铺天盖地,真正打动她的还是对孩子的影响,希望孩子们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尤其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她希望孩子们走出去后就尽量去施展才能,而不是总想着自己从而分心。她收养的一个孩子说,那我们想你的时候能不能来看你?她却说,你在哪个地方想我,我就在你的身边。我真诚地希望,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为她修建一个雕塑,以供后人瞻仰,尤其是对那些以后可能再也没有张校长的背影的女高学校未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她们需要知道这段历史。

张桂梅从来不用“贫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学生,因为贫困也是一种隐私,她叫她们“大山里的女孩儿”。“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变三代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也在不断更新改变着教育理念,比如为了争取不让城里孩子笑话,她开始让学生跳鬼步舞,让儿童之家的孩子吃汉堡、披萨,将生活习惯改成“洋式的”……在能否走出大山都还成为问题的时候,拼命地锻炼考试能力是一种必须和必然,但是当种种条件变得更好,适当地放缓步子、让学生们找到更多的乐趣和兴趣也逐渐成为了可能。细腻的心思,充满人性的教育理念,都是一点一滴通过教育的实践升华而来的。然而,我想,毕竟这种总体上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肯定也还是有很多缺失,也有很多很重要的内容需要我们共同帮助把这些慢慢地补上,而不是把媒体所报道的一切现实成就当作终点。

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离奇古怪不可理解的案件,细细思考,很多其实都是教育缺失导致。由于地域封闭导致思想封闭、文化落后,心性缺失必然导致更多野蛮、仇恨、狭隘、短视,时而爆发的一些凶杀大案之中就有很多类似情形,时常让人掩面长叹。教育事业是改变社会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根本上还是要加大投入,虽然通过三支一扶等政策指引,越来越多优秀教育资源进入了大山,但是相关政策扶持力度距离理想状态还有很大距离,为优秀教师提供优质资源、解除后顾之忧、提供发展平台的良好机制还没有完善到位。因此,在号召大家向张桂梅学习的同时,也要深刻反思这些被动局面背后的制度问题,从而进一步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人心逐利。试问,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像张桂梅那样灵魂纯洁?能够坚守初心和使命?她在用自己的人生,改变别人的人生,用自己的灵魂去唤醒别人的灵魂。她是理想和信念的践行者,打动我们的是那份真诚,那份寄托,那份守候。还记得希望工程的那个大眼睛女孩,从网络上得知,她的命运已经彻底改变,考上大学,进入国企,当上代表,继续公益……而张老师也同样被这样一些求知的眼睛深深打动过。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无数仁人志士尤其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我想那些思想一定也深深地影响了她。

一段时间以来,身边也曾有一些不良风气暗流涌动,享乐主义走俏,有人甚至公然否定理想信念、忠诚奉献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提醒我们需要更加深刻地思考,为何和如何推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切实有效地向她学习、向她看齐。我想无非就是学习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提升公民的思想境界,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和关怀国家民族的命运,并通过扎实的奋斗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今天都在向她学习就说明我们都还在追求进步,相反如果没有人愿意学习,那一定说明我们的社会出现了问题。反观一下,与张桂梅相比,我们身边很多同志确实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还没有体味到奉献的境界和乐趣,没有意识到无私奉献和真诚付出是提升个人思想境界和人格升华的必经之路。我不禁又想到了“保持斗争精神”,坚决抵制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精神萎靡、贪图安逸、得过且过、知难而退等消极心态,努力倡导和引导昂扬向上、锐意进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必然是我们党不断开拓进取中的重要内容。

我个人也曾有幸被派往临沧市凤庆县的紫薇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工作,也曾在村子的希望小学教了一些课、分享了一些知识,知道大山深处孩子们的点点滴滴。但与她相比,确实还是非常惭愧。再看周边我辈法治事业的同仁,有多少真正是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即便是自己办案,都也还有很多的惰性,没有真正做到以写好判决以理服人、以法制统一为任、以人性悲悯为重。说来惭愧,更有几人将办案、办好案、办出精品案当做一种职业追求,一种互相比拼的动力?怕是有很多人也只是把完成办案指标、完成手头任务作为最高要求而已。而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恰恰更加需要坚守廉洁奉公的底线,为公平正义守护,为人权法治奋斗,在每一个自己审理的案件中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有了这样的对照检查,也就知道了更多的应该向她学习的地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再度提起这句话,其中的分量更加重了,内心的情怀更加真了。一个个不屈的奋进者,必定如一缕缕清泉,润泽云岭大地。于国于民于党,皆有助力、皆创功勋,他们是真正的云岭脊梁。我愿意向她、向所有同道的奋进者学习,扎根云岭,为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彭士禄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2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23位用户喜欢。

2021年3月22日12时36分,巨星陨落。中国核动力泰斗、核动力事业杰出功勋英雄——中国核潜艇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首批及资深院士彭士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6岁。

彭士禄,广东海丰人,1925年11月出生,革命先烈彭湃之子,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3月28日上午,彭士禄院士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送别现场庄严肃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彭士禄同志的逝世表示悼念,对其家属表示慰问,并送花圈。

礼堂内,一条条白色挽联寄语着满满的敬重与悲恸。前来送别的人们缓步来到彭士禄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彭士禄同志的遗体三鞠躬。早已到耄耋之年的首艘核潜艇老兵,也挺起腰板向彭老敬军礼。

抗战孤儿两度入狱 留苏7年寒窗苦读

彭士禄,中国共产党党员,原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科技顾问,中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彭老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他的父亲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著名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彭湃。彭士禄幼年历经磨难,父亲牺牲后,4岁成为孤儿,童年两次被国民党抓进监狱;1940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抵达延安参加抗战。

1951年,26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留学苏联;1956年前往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当年,本应是毕业回国之际,但面对陈赓大将密召自己后的提问——“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彭士禄当时的回答是:“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巨星陨落:幼年两度被追杀入狱,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的传奇人生

1950年代,彭士禄在莫斯科留学时的照片。

回忆起留苏的难忘岁月,彭老曾感慨万分:“留苏期间,我们从未在晚上12点以前就寝过,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头扎进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见了湖泊那样。当时,那种奋进不息、为祖国夺取知识制高点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感动中国人物罗建夫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64个字,有2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2分钟,慢速需要31分钟,有253位用户喜欢。

湖南湘潭人,1935年9月5日出生在湘乡县南正街(今湘乡市昆仑桥办事处南正街)。他从小喜欢阅读历史故事、剑侠小说、传记等各种文学书籍。1948年7月,罗健夫趁父母外出,准备偷奔峨嵋山“练功”,幸亏母亲回家发现,经规劝,未能出走。1949年8月,家乡解放,罗健夫以优良的成绩考入县立中学。1950年被吸收为校内首批新民主义青年团员。1951年上初中三年级时,带头报名参军。不久,进入军校学习。毕业后,在甘肃山丹县军马场工作。

罗健夫在马场工作期间,利用三年时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完高中的全部课程,于1956年考入西北大学原子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虽然罗健夫的基础较差,但是通过勤学苦练,他的成绩很快提高了。他一直担任班干部,工作积极,1959年4月14日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先后在母校、西安电子计算机技术所、骊山微电子公司工作。

1965年,他开始研究微电子技术。1968年参加北京电机厂技术攻关协作。1969年底,开始参加国家攻关项目——图形发生器的研制工作。“--”中研究工作一度中断,但他努力排除干扰,以顽强的毅力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两门外语,攻读完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应用数学、集成电路等多门课程。

为了早日研制成功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键设备——图形发生器。罗健夫白天紧张工作,晚上刻苦攻读,到了周日,新华书店像块大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了他。有一次,他从酒仙桥书店出来,乘车返回住地。他一上车就看书,下车后,才发现自己已过住地三个站了,只好返身往回走。路上,他又把书掏出来边走边看。三辆公共汽车从他面前过去了,他都没有察觉,因为他在深深思索着自己苦心钻研的问题……

为了发展祖国的微电子事业,罗健夫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外地出差,每天坚持工作十多个小时。有时一连许多天不回家,在工作室里连轴转。饿了吃块馍,喝口水;困了就随便倒在地板上睡一会,醒了接着再干。1968年,他和一个同志在北京电机厂做超声压焊机试验,在装备调试的几个月里,每天晚上只睡四个小时,而且要分两次睡。有一次,他离开实验室上厕所,迷迷糊糊地把厕所当宿舍,准备睡觉。当解开钮扣,脱衣服时才发觉错了。

1980年4月,公司要罗健夫和几个同志一道去广州验收一台进口计算机,当时因为缺乏检验手段,对外部设备无法进行程序检验。有的人主张不检验了,干脆先弄回来再说。罗健夫不同意,提出一定要想办法先验后收。为此,他不辞辛劳,乘公共汽车来到渭南的一个基地,经多方了解,终于找到了检验仪器和资料,一切准备就绪,才上路去广州。

广州,这颗南国明珠,古往今来曾使多少游客陶醉。罗健夫第一次出差到这儿,又适逢“五一”佳节,有的同志提议说:“先休息两天,出去玩玩。”可是老罗摇了摇头,他想,要搞好这次验收,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果在外面多待一天,不仅要多花钱,还会影响科研生产的进度。不过他考虑到多数同志都是头一次来广州,出去看看也是应该的。于是,他让同志们上街,自己留在招待所,查资料,看图纸,搞汁算,作记录……由于准备工作做得充分,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出国学习,这是很多人向往的事,可罗健夫却总是把这种机会先让给别人。1978年,组织决定要他带一组人去日本实习,随后接收一套进口设备,他又多次推荐要别人去。由于时间紧迫,领导坚决要他去,他才带领一个实习小组出发。

出国后,他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事,处处注意节约。他多次叮咛同志们:“这儿的生活水平比咱们国家高,要尽可能吃得便宜点,多节约一些外汇。”当时,在日本学习的有几个组,食宿也在一处,其他组的生活费用都达到了甚至超过了标准,而罗健夫带领的小组不仅一文不超,还节约了40%的经费,回国后罗健夫将节约的经费全部上缴给了国家。

罗健夫出国回家,带回一台电视机,孩子们多高兴啊,可有谁能想到,这台黑白电视机,是他路过北京时在一家寄卖店掏二百多元钱买的。

按规定,常在外面出公差的人,超过年度,家属可以享受探亲假。1968年,爱人陈显万第一次去北京探亲,当时罗健夫正忙于超声压焊机的研制工作,陈显万看到罗健夫很瘦,十分心疼,从早到晚帮他抄抄写写,整理资料,一个月探亲假,竟比平时工作还忙。临别时,老罗才抽了点时间,与爱人合了一张影,作为纪念。在探亲的日子里,爱人生怕给罗健夫添麻烦。一个月时间,夫妻二人没有游过一次公园,没有去过一次王府井。

罗健夫对爱人这样“无情”,可对别的同志却体贴入微。1975年冬,他和一位同志在北京出差。一天,当他得知这位同志的爱人要来北京探亲时,就主动提出帮助去接。他们头天晚上赶到车站,在车站整整等了一夜,直到凌晨4点,回到住地后他又帮助同事安排好食宿,然后才放心地回到自己的住处。

百人百性,各有不同。罗健夫就是一个很有个性、与众不同的人。他长期从事半导体设备的研究工作,是Ⅰ、Ⅱ、Ⅲ型图形发生器的主要设计者和研究者,工作成绩显著,业务扎实。领导和同志们都说,按照他的贡献和实际水平,晋升高级工程师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1980年和1981年两次考高级工程师时,他都悄然避开了。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黄敞同志亲自动员他报名,他谦虚地说,水平不够,还没做出成绩,让别的同志考吧。以后,动员他的人越来越多,他只好说:“等Ⅲ型图形发生器研制出来以后再考虑吧!”

1977年,有的人为了调资大肆争吵,而罗健夫完全具备了升级条件,却一再找领导表示:“我是党员,家里经济不困难,把名额让给别人吧!”实际上,他工资不高,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庭负担很重。这一年他弟弟不幸去世,留下两个孩子,他每月还要给弟媳寄20元。当党委批准他主动让出升级名额时,他高兴地说:“我感到这是党对一个党员的信任,也是我最大的光荣!”以后两次调资,他又主动提出把名额让给别人。

1978年,组织曾打算提升他为研究室主任,1981年又要提升他为制版中心副主任、主任工程师。他说,我能力不行,不是不服从分配,让我集中精力在技术上为党的事业多做点贡献吧。组织上了解他的心情,同意了他的要求。

1978年,Ⅱ型图形发生器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而他作为这个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却不争功,不争利,大谈其他同志的成绩,惟独不谈自己的贡献。3000元的奖金,他一分钱也不要。

罗健夫把荣誉、地位、职称、待遇统统置之度外,有些人很不理解。他说:“有啥不可理解的,要当共产党员,就要少想点个人的事!”

罗健夫的大女儿在中学时就提出入团要求,她把自己的心愿告诉了爸爸。老罗对孩子说:“你还不到15岁,思想不成熟,要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好好锻炼。”1981年女儿上大学后,再次对爸爸说她要求入团。老罗反复考查她对入团的认识,最后严肃地说:“我以一个老共青团员的身份告诉你,入团一定要懂得为共产主义献身。”他要孩子学好团章,提高认识,改造思想,并把自己保存了30多年的《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任务》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本书送给女儿看,要她知道苏联当时的共青团员是怎样工作、怎样生活、怎样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的。

一次,他得知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撒了一次谎,他让孩子写了书面检查。不久,孩子从学校拿回一张奖状,他让孩子把检查抄在上面,贴在床头,以作戒鉴。他教育孩子,要做三种人:诚实的人,正直的人,靠自己本事自立的人。他对女儿说:“你们都懂事了,不要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现在有些人喜欢走后门,爸爸没有后门,有也不走,要遵纪守法,靠本事为人民服务。”

1980年10月,正在研制Ⅲ型图形发生器时,罗健夫病倒在了实验室,被送往医院时发现已患癌症。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修改Ⅲ型图型发生器的图纸,强忍病痛又一头扎进了资料堆。往返奔波,每天总是干到下午7点钟,有时连晚饭都忘记吃了。看到他经常手拿图纸,忍着病痛,吃力地爬上四楼,有的同志感动得落下泪来。公司领导为了让他安心养病,为他分了一处新房子,但他执意不要,说有个住处就行了。

病魔是无情的。当罗健夫得知自己已到了癌症晚期时,明白留给自己的时间不会太长了,他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他再三嘱咐去医院探望他的人,不要把诊断结果告诉他爱人和别的同志,以免影响大家的工作。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说:“不要做切片检查了,时间对于我来说极其宝贵,尽量让我多工作一天吧!”

1982年4月,组织上送罗键夫住进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他顽强地与死亡作斗争,想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党为人民多做贡献。

住院期间,他承受着剧烈的疼痛,胸骨都痛得无知觉了,也没有呻吟一声,没有主动要求医生打过一次止痛针,他想能为国家节约一分算一分。晚上去厕所,他跌倒在地上爬不动,可他不愿意打扰护士和别人。他还再三鼓励医生说:“征服癌症也是一场革命,革命还没有成功,总是要死人的,你们就大胆在我身上做试验吧。”现在一提起这些事,在他住院期间曾护理过他的医护人员就伤心地流泪。大家说,罗键夫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疼痛,一日日加剧;病情,一天天恶化。罗健夫明白,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即将到来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罗健夫想,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应该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过得有意义。

在临终的前一天,他还尽力做好事。他对医生说:“不要为我再花钱了,把省下来的钱和药给别人用吧!”他对来看望他的同志说:“可惜我不能再为党工作了!”他饱含热泪,恭恭敬敬向党交了最后一次党费。临终前他嘱咐说:“丧事从简,我死了遗体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属于党的”。

渭水呜咽,骊山默哀。1982年6月16日10时35分,罗健夫同志——这位为共产主义事业拼搏一生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终于停止了呼吸。他去世后,家属按照他的遗嘱,一切从俭,将遗体献给了医院解剖。他像一支通红的蜡烛,为了人民的利益,燃尽了自己;他像一条春蚕,为了社会主义祖国,吐尽最后一缕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罗健夫那颗红亮的心,像珍珠一样,将永远放射出耀人的光辉。

1982年9月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罗健夫为革命烈士。1982年10月11日,中共陕西省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向罗健夫同志学习的决定》,次年《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相继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

1983年,罗健夫被追授为全国劳动模范。

爱国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7位用户喜欢。

2003年他是中国最具有标志性的人物,2003年他和中国最鲜明的亮色联系在一起。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证明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他就是杨利伟。

太空飞行的21个小时里,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当神舟五号作为辉煌留在我们记忆当中,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很快又会走进我们的视野,目前杨利伟和同事们也已经投入正常的训练,为下一步的任务做充分的准备,不再出席公众活动,据悉,节目组为了让杨利伟来现场进行节目录制颇费了一番周折。在节目录制现场,当他从巨幅五星红旗背景中健步走来时,许多现场观众激动得泪光闪闪。掌声和4个月前人们迎接他从太空归来时一样热烈,训练中的坚忍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已经使他超越了航天英雄的称号,变成中国人心中一个大写的人。

感动中国人物窦铁成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1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78位用户喜欢。

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到为企业创造上千万元效益的电力专家,刻苦钻研、不停奋斗是他的本色;

先后参与建设京秦铁路、京九铁路、西康铁路、京珠高速、西成高铁等上百个工程项目,他被誉为“工人教授”“金牌工人”“专家型工人”;

如今,好多同龄人早已退出一线,但身形瘦小的他,依然顶着满头白发,在工地上攀上爬下……

他是窦铁成,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工匠技师,一个自称得了“职业病”的人。

1979年,窦铁成通过招工考试,被中铁一局电务处录取。次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铁一局电力培训班,并在结业时获得电力内外线考试的最高分。

有件事,让窦铁成记忆深刻。1983年,当他来到京山压煤改线和京秦线之间的沱子头变电所时,桌子上一沓厚厚的图纸让他傻了眼。他意识到,自己文化程度低,要学的东西还有太多。

“再难的知识,只要一点点啃,一点点琢磨,总能悟出个道道儿来。”窦铁成暗自告诫自己。他用了一个“笨”办法——白天干活,晚上对照专业书籍,一张张图纸、一条条线路、一个个节点地分析解读,并在笔记本上详细记下施工的技术要点和心得体会。最终,他不仅顺利完成了工程,还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奋斗,让窦铁成站在了技术的最前沿。1999年,43岁的他从辨认一个个字母开始,练打字、写总结,钻研CAD制图软件,成了中铁一局3万多名员工中掌握电脑设计绘制电力图纸的第一人。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40年间,窦铁成完成了90多本工作笔记和近200万字的学习笔记,先后解决技术难题69项,提出设计变更7次,解决送电运行故障400余次。由他负责安装的近百座铁路、地铁变配电所,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送电成功,并全部获评优质工程。

2011年,窦铁成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几年来已取得累累硕果:成功研发出疏散平台测量小车、便携式多功能使用锤等成果;变传统的线缆“绑扎”法为“线卡”固定法,开辟了铁路通信施工工艺提升的新途径……

努力终有收获。这些年,鲜花和荣誉涌向了窦铁成。他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全国知识型标兵等荣誉称号。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9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上,窦铁成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但他依然像过去一样,有着一股勇于创新、不懈奋斗的劲头。正如他自己所说:“只要努力奋斗,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事迹范文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2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23位用户喜欢。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当《感动中国》的熟悉旋律在耳边唱响,2月27日,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榜样的力量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

连续几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都会有为我国国防、军事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今年也一样。那位前辈就是--于敏,他用最好的年华专注做了一件事,尽管他的名字并非如雷贯耳,但他的事业却世人瞩目!他参与了研究氢弹,在当时,他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经验的核武器研究权威人士,还被其他国家的人嘲讽,而且他还有即将研究成功的原子弹,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犹豫选择了毫无经验之谈的氢弹,他就是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威胁和核垄断。他靠天分和勤奋为我国的氢弹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身体原因,89岁高龄的于敏没到领奖台。他的儿子于辛代为领奖。当主持人白岩松问:"当知道要把感动中国这个奖杯给爸爸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于辛回答:"他觉得他已经老了,他更希望年轻人去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人。"目前,89岁高龄的于敏仍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以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提供咨询和建议。我想"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吧。

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也有一位人物,他就是师昌绪。他研究出来的空心涡轮叶片,被业内称为航空发电机第一关键阶,我国成为第二个掌握这个技术的国家。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辞是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但__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让我们为这位老人深深的鞠上一躬吧,感谢他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母爱是天底下最深的爱,陶艳波把此爱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儿子杨乃彬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从此,陶艳波成了儿子的耳朵,成了儿子最好的同桌,这一同桌就是__年,她陪儿子从小学读到了中学,如今杨乃彬已成为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母亲啊。在颁奖典礼上她笑说道,我陪儿子读书都比当年我自己读书时都认真。因此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辞是: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__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在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在这个院子里有一个持续了39年的故事。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__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__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虽然这都是些小事,但是39年始终如一日的坚持下来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陇海大院里的邻居,给了父母不在人世、高位截瘫的高新海一个家。"这是感动中国给予的颁奖辞。

除此之外还有在今年埃博拉病毒的救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疗队,十三年如一日守护父亲的朱晓辉,像一名战士一样治疗麻风病的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还有为我国新疆地区人命安定生活而坚持的木拉提?西日甫江,更有好心人"炎黄"--张纪清,"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

这些人物都用自己的行动甚至是一生诠释了"仁智礼义信"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正能量,让我们行动起来向这些人物学习吧!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基层工作者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50位用户喜欢。

__X,女,生于1983年,中共党员,主治医师,妇产科副主任。从2007年__X医学院本科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有11年。曾多次荣获县、市临床技能比武奖项、“优秀党员”光荣称号,深受患者的信任和爱戴。

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了11个年头,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投身自己的本职工作。记得她说第一次跟着老师在产房替产妇接生时,因为那位妈妈的尖叫声把她吓哭了,但当看到宝宝抱在自己怀里安静的舔着自己的手指时,她觉得一切都没那么恐惧了,反而开始有点喜欢这项工作了,喜欢那种被产妇信任的感觉,为了那份成就感。有些事是非常让人记忆深刻的。有一次她刚开始单独值晚班时,接诊了一个血压不高但精神相当紧张的孕妇,她一直陪在孕妇产床旁边,安慰着孕妇,欲解除其紧张情绪,熟料孕妇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发生子痫,该孕妇全身抽搐,牙关紧闭,眼看就要咬伤自己的舌头,来不及取开口器,她硬是用双手掰住患者牙齿,待护士拿来开口器时,她的手指已被咬的发紫、发麻。事后回忆起来,她说:“当时也没多想,就怕她咬舌窒息。但被咬的确实很疼,当时自已都要哭出来了。最重要的是孕妇没事”。至此以后,她逐渐成长起来,成为科室骨干,科室里只要有抢救,有危重病人时就能看到她出现,有时忙完工作深夜回到家中,看到嗷嗷待哺的儿子时,看到心疼她的家人时,心里充满了愧疚和感激,也想多点时间陪陪家人。但是每当有需要时,她还是义无反顾的冲在了抢救的前线。

作为一名党员,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医生,她待患者如亲人。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论是严冬还是酷夏,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病人需要,她都随叫随到,几乎一年到头都能在医院看到她的身影。由于本身一些特殊的原因,她从事过医务科、门诊、住院部的工作,每个部门接触的患者都有所不同。尽管患者与她非亲非故,只要她知道他们有什么困难,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记得有一位阿姨,初来医院的时候行子宫脱垂腹壁悬吊术,术后因肥胖导致术口愈合不良,住院时间非常长,阿姨家里也不富裕,孩子们都不在身边,老伴年纪较大还要往返家中照顾年幼的孙儿,经常就只有阿姨一人在医院。阿姨为了省钱经常中午的饭还要留点作为晚餐,她知道了以后,每次上班带饭的时候多带一份,怕阿姨为难,通常是跟阿姨说吃不了那么多,留给阿姨吃。阿姨痊愈回家时说她就像是自己的亲人一样,总说好人有好报的。淳朴的话语总是能成为她继续前行的动力。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病人家里穷,她会偷偷地拿点钱给他们,为他们免费换药,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虽然事情很微小,但是她一直是这样做的。没人知道也一样会继续做下去,因为她说“看到他们我很心疼,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明白他们的难处,能帮助他们,我自己也很开心。医生就应该是帮助人的,天生就应该是善良的,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除了繁忙的工作,她努力钻研业务技术,曾先后到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及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并曾多次荣获县区及赣州市区妇幼保健技能比武一等奖。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并主持市级课题1项。她深知,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已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为患者除去病痛。

她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全身心投入妇产科工作,在工作中养成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待患者如亲人,一切为了患者着想,确保母婴生命安全,用平凡而感人的事迹诠释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心系群众、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评选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陈贝儿2003年加入有线娱乐新闻台(CEN)担任主播,5月3日是她最后一天亮相CEN,便要结束在这里的主播生涯。她称第一天“开工”时感觉很冷,因为那天要庆祝娱乐新闻台开台,她特意穿上性感晚装报道新闻,但录像厂冷气很大,害她差点冻病,幸好当时有猛男区永权做拍档,所以她最后一天“开工”也要求跟区永权做拍档。

区永权访问陈贝儿暂别CEN的'感受,她即忍不住在镜头前哽咽起来,自言是个十分幸运的女孩,期间结识到很多好朋友,还透露自己的心愿是希望很多年后,有人说起CEN,仍然记得她。陈贝儿表示6年里,最难忘的是到戛纳采访,戛纳就像她的“老朋友”,令她有很多美好回忆,包括和木村拓哉勾小手指及在手掌上写字等。一众好友也为陈贝儿举行欢送会,一起缅怀打江山的日子。

2019年3月,参加《第13届亚洲电影大奖颁奖典礼。

2021年1月24日,陈贝儿与林溥来共同主持的节目《寻找家香味》在香港翡翠台播出。8月,参演记录片《无穷之路》。

2022年2月,献唱抗疫歌曲《狮子山下同心抗疫》。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9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02位用户喜欢。

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名单出炉,“人民楷模”、“时代楷模”朱彦夫当选。朱彦夫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到场,朱彦夫四女儿朱向欣代父亲到颁奖典礼现场领奖。

“能登上领奖台,我十分荣光,但也觉得非常有压力,我们作为晚辈,向父亲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接过父亲的奖杯之后,朱向欣既倍感荣耀,又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

作为朱彦夫的四女儿,朱向欣说自己继承了父亲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

在朱向欣很小的时候,她记得父亲主动腾出自家的一间屋子,买了200多本书,成立了村里第一个图书室,当时识字的人很少,所以能来图书室的人并不多。治标要治本,为了帮助村民读书认字,朱彦夫又张罗着办起了夜校,教村民们识字,每天拖着十几斤重的假肢往返家和夜校。作为老师的朱彦夫,每天夜晚都要步行一公里的给村民们上课。夜校的开办,改变了张家泉村很多人的命运,也培养出了村里的会计和文书人员等中坚力量。

朱向欣长大后也读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在沂源县实验小学做了一名人民教师。“我也把学生当作我自己的孩子,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教书育人。”朱向欣一直在教师的岗位上默默耕耘,20__年,她获得了“沂源最美教师”的称号。

朱向欣到现在依然记得小时候,每天天还没亮就听到父亲用假肢走路“嘎达嘎达”的声音。“当然,我也从来没觉得父亲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在朱向欣看来,朱家人从没觉得父亲是一个残疾人,电缆、垒墙头、拾地瓜干他都能干,一些体力活他都干,甚至比母亲和家里其他成员干的都多。

朱彦夫精神始终指引着朱家的晚辈。在朱向欣眼中,父亲是一位自立自强的勇士。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朱向欣会想到父亲的事迹。父亲能没手没脚的情况下,做了25年的村支书,为村里棚沟造地、打井引水、高山架电,他还能写出《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两部长篇小说,“那我没有理由做不好工作,父亲就是我的榜样。”说起这些时,朱向欣的语调铿锵又有力。

残而不废,朱家人认为这是对朱彦夫人生最好的概括。朱彦夫的人生,是从挑战“不可能”、突破“不可能”中走过来的,他不仅把常人眼中的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一个个可能”,而且创造了一个个常人做不到的奇迹。“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本本分分地做好本职工作,把父亲的事迹传承下去。”朱向欣说。

优秀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1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43位用户喜欢。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100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这种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此也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

感动中国教师的榜样人物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68位用户喜欢。

艺蕾绽放,香沁满园

__X,巩义市子美小学美术教师,参加工作22年一直担任美术教学工作,曾获2014年巩义市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16年巩义市优质课一等奖;2020年郑州市环保绘画大赛优秀辅导教师;2022年河南省优质课二等奖,被评为巩义市骨干教师、巩义市学科带头人,巩义市优秀教师;多次参与巩义市、郑州市课题研究并获奖;多次在巩义市小学美术学科教研工作会议上做专题讲座。

一直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基础教育相关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专题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文章。坚持将所学的新基础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力求让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和教研组长的她,多次参加学校教学公开课,承担教研工作、主题讲座、教师岗前培训专题讲座、赴农村学校进行示范课讲授等,与听课教师广泛交流,共同探讨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在日常教学中,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做好范画,认真设计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不断探究新课标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示范、讨论、评讲、实践”四结合。

在美术教学中,坚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题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作品,并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指导的学生作品多次在省、市荣获一等奖。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介绍(16篇范文)

20__年3月31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凉山的春天才刚刚来临,满山艳红的杜鹃正散发着馨香。然而火灾突如其来,年轻的消防战士们为了肩上神圣的使命,为了人民的利益,用青春兑现了消防战士的誓言,为了忠诚的信仰,用青春年华诠释了生命的价值,谱写出一曲烈胆忠魂的英雄赞歌,演绎了一阙感天动地的生命赞礼!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地区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人物信息

  • 记录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范文)
  • 记录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范文)99人关注

    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颁奖词誓言无声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 ...[更多]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16篇范文)98人关注

    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们牙牙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或者妈妈,第一次不需要父母帮助独立行走,第一次背上书包独自走向学校,第一次拿到考试成绩单,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 ...[更多]

  •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16篇范文)98人关注

    伍淑清的爱国爱港情怀并非始於今日,而是发轫於心灵深处,彰显於大小事中。从她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就可以看出一斑。1998年,伍淑清发起成立“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 ...[更多]

  • 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英雄事迹(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英雄事迹(16篇范文)98人关注

    回归军营、回到社会,今后的路怎么走?沉默良久,杜富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个问题,我现在很难回答。”谁还会对这位英雄战士,提出过多的要求呢?毕竟,他伤得太重了毕竟,他 ...[更多]

  • 感动中国人物简短事迹(14篇范文)
  • 感动中国人物简短事迹(14篇范文)96人关注

    开学第一天我们照常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既平常又非凡的教师。她,用36个春秋,用自己最宝贵的年华,去当了一个偏远大山学校的老师。她,辛辛 ...[更多]

  • 2023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16篇范文)
  • 2023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16篇范文)96人关注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