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最新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事迹介绍(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6-27 13:20:03 查看人数:98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最新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1978字 21段 7分钟 11分钟 16分钟 232人
感动中国2010十大人物事迹 632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03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优秀事迹 333字 4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65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465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08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939字 13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22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基层工作者事迹 2630字 12段 9分钟 15分钟 21分钟 193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479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27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744字 3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19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受心得 605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62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 784字 13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76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 1899字 17段 7分钟 11分钟 15分钟 110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彭士禄事迹 214字 2段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160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继光事迹 1589字 24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204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 1901字 15段 7分钟 11分钟 15分钟 228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追梦事迹 743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87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 211字 12段 1分钟 2分钟 2分钟 222人

最新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78个字,有2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32位用户喜欢。

1948年春,叶嘉莹离开北平南下结婚,之后便再没机会见到顾随。叶嘉莹在怀念顾随的文章中这样写道:“(离开北平)三十年来我的一个的愿望,便是想有一日得重谒先生于故都……”然而直到1974年叶嘉莹第一次回国探亲,她才得知顾随早于1960年在天津病逝。

关于婚姻,对于很多女人来说可能是人生的全部或者说绝大部分,但是对于叶嘉莹来说,只是不愿提起的一小段往事,尽管她不愿提起,然而这段婚姻还是给她带来了太多的不幸,1948年,叶嘉莹在上海和赵钟孙结婚,对于这段婚姻没有爱情的基础,婚后也没有产生任何的爱情,两人的结合不过是叶嘉莹一时错误的选择,这一错,便错了一生。

婚后两人没有住所,借住在大姑姐家,生下大女儿后,初为人母的快乐还未来得及享受,丈夫就因思想问题入了狱,刚刚安下的家也被抄了个干净,叶嘉莹后来也连母带子的被抓入狱,后来她找到警察局长写了自白书出来,带着四个月大的孩子居无定所,借住在朋友家的过道上,晚上不敢早睡,白天不敢晚起,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为了生活她到处去找工作,同时去很多所学校任教,夜以继日的像个机器一样工作,勉强能够养活女儿和自己,丈夫出狱后,叶嘉莹还未来得及欢喜,另一个阴影立马笼罩上来,丈夫性情大变样,心理扭曲,对叶嘉莹多次实施家暴,在千难万险中都坚强的走过来的叶嘉莹,看见自己遍体鳞伤的那一刻陷入了绝望,她多次产生了自杀的想法,却为了孩子不得不活下去。

随着在教育界的成就越来越大,对诗词的研究愈加深刻,叶嘉莹的教学事业也逐步上升,由中学转到台湾大学任教,后来作为交换教师去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任教,受到了很多外国诗词爱好者的喜欢。

1966年,叶嘉莹带着两个女儿来到哈佛做交流者,她打算回国把父亲接到美国,在美国定居,不料遭到阻击,无法返回美国,只得去加拿大,再把女儿丈夫都接到加拿大,在加拿大那段时间,叶嘉莹一个人承受了很多压力,几乎要把她压垮。

首先是语言关,加拿大的UBC大学要求叶嘉莹用英文给学生们讲授中国古典诗词,虽然之前在美国的时候已经接触了英语,但是要用它来授课谈何容易,但是为了生计,她只得答应下来;

第二个是生计,改居家拿大是突然之举,两个女儿要从美国接来加拿大,父亲也要接来加拿大,丈夫也要来加拿大,于是叶嘉莹独自一人到处找合适的房子,添家具和生活用品,这些繁杂的工作在对于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弱女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三是家庭关系,错的人永远不能指望他会改变,尽管叶嘉莹无数次的容忍,宽容,沉默,丈夫既无用又大男子主义的恶劣性情丝毫都不知收敛,家内家外什么都做不好,那大男子主义的虚荣心和存在感怎么捍卫?那就家暴好了,通过对妻子发威来显示做丈夫权威的作风。这让叶嘉莹身心俱疲,她把所有的苦闷都写进了诗里:

异国霜红又满枝,飘零今更甚年时。初心已负原难白,独木危倾强自支。忍吏为家甘受辱,寄人非故剩堪悲。行前一卜言真验,留向天涯哭水湄。

独木危倾强自支,多么无助,多么无力又多么无可奈何呀!

因为在授课方式和学术成就得到了UBC大学的肯定,不到半年时间,叶嘉莹就被授予了终生聘约,本以为一生的苦难已经结束,不料人生的痛苦还在后面,

1971年,父亲因病去世,叶嘉莹悲痛万分,从此叶嘉莹的人生就没有了来处,写下一首挽诗《父殁》后,开启了自己的欧洲之行。

老父天涯殁,余生海外悬。更无根可托,空有泪如泉。昆弟今虽在,乡书远莫传。植碑芳草碧,何日是归年。

好不容易走出了痛失慈父的痛苦,好景不长,1976年春天,她的大女儿又出事了。在送母亲去机场参加亚洲学会回来的路上,夫妇俩开车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出了车祸,双双身亡。

女儿的骤然离去,让叶嘉莹的人生猝不及防,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见任何人,她知道:

人与人的理解谈何容易,哪里有什么感同身受。那切肤之痛旁人是无法想象的。因此,所有劝慰的话都是那么的乏力。既然如此,就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和精力。她宁愿自己忍!

她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哭女诗,在她人生最痛苦之际,又是诗歌给了她光明和安慰,或许是一个人一生要经历的灾难也是有限的,叶嘉莹之后的人生倒是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了,该经历的都经历了,再有什么也只是一阵小风罢了。

1990年,叶嘉莹从UBC大学光荣地退休了。得知叶嘉莹退休后,国内不少大学,包括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都先后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但叶嘉莹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留在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决定建立一个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由叶嘉莹担任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开始雷厉风行的去海外筹款,还把自己在美国领到的九十多万人民币退休金捐赠出来,设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她由衷地希望领到奖学金的同学,所看到的不仅是这一点微薄的金钱,而是透过“驼庵”的名称,了解到薪火相传的重要意义和责任。

南开大学也对这个一生漂泊,半世艰辛的老先生做出了回报,为叶嘉莹先生在南开大学校园里修建了一座以她的号为名的四合院式的书院——迦陵学舍,以此作为叶嘉莹的归宿,庭院种满了莲花,莲心不死,先生永在!

感动中国2010十大人物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3位用户喜欢。

三栖尖兵——何祥美

颁奖辞

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事迹介绍

何祥美,南京军区战士。和平年代,80后当了兵,这个兵什么样呢?为了能在战斗中一招制敌,何祥美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爬石子路,过阻截墙,钻水火洞,这些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训练,挑战着他的身体极限。何祥美就是凭着不服输肯吃苦的劲头,练就了路上猛虎的硬功。已经是路上猛虎的何祥美又把目标投向了天空,就在他入伍的第二年,何祥美作为全营唯一的义务兵,参加了跳翼伞训练。经过严格的考核,何祥美终于获准参加首批翼伞试跳,但是当何祥美跨出机舱门的那一瞬间,险情发生了。何祥美凭着平时扎实的基础训练和练就的过硬心理素质,在距地面不足300米的时候,拔掉了翼伞,打开备份伞,安全着陆。天上任飞,还要水下能潜。考验一名特种兵的标准,潜水才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训练科目。在水下稍有不慎,强大的水压对身体就会造成致命的伤害,但是何祥美没有退缩,他开始苦练潜水,刚开始训练的时候,他很不适应,在十几米的水下,黑暗和冰冷测试着他身体和心理双重极限。

勇敢,这个衡量每一个战士永恒的标准,在此时此刻变成了具体的数字,海水中,每下潜一米,都成为了何祥美捍卫士兵荣誉的艰苦付出,最终他练就了水中蛟龙的本领。成为陆军中潜的最深的兵。终于,何祥美超越了身体和心理的挑战,成为一名敢打必胜,不辱使命,能够陆海空三栖作战的精兵。他正时刻准备着,只要祖国召唤,他就会随时出发。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优秀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3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黄大年(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男,汉族,广西南宁市人,毕业于吉林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1975年10月参加工作,中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大年留学英国18年,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回国前,他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了回国手续。

归国7年多来,黄大年担任国家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经常工作到凌晨,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甚至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种工作状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黄大年充分挖掘我国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成果并形成了技术能力,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08位用户喜欢。

但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省下住宿费和伙食费,他选择走读,对于现在很多学生来说,走读相对住读来说,要更舒服和惬意,因为不用挤在几个人的宿舍中,还有家里父母做好的可口饭菜。

但是对当时的刘伯明来说,走读是一项体力和毅力的双重考验,因为他的家距离学校有10几公里,每天往返一趟,要跑20、30公里,在东北的冬天,温度达到零下20多度,骑着自行车5点多钟出门,天还没亮就赶往学校,而在天黑放学后,再骑着自行车返回家中。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刘伯明可以说靠着一股惊人的毅力,完成了高中的学业,他丢弃了调皮和贪玩,一心扑在学习上,那个在中考时候英语考了零分的'少年,在高中的时候,英语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1985年,空军飞行学院来学校招飞行员,刘伯明还是想着为家里减轻负担,他瞒着家人偷偷的报名,而原因就是飞行学院不用交学费。

当时很多人都踊跃的报名,但是因为要求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其他报名的人都被刷掉,只有刘伯明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加上高中几年寒暑不休的骑行上学,锻炼出一副好身体,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身体素质都异常的优秀,成为学校里唯一被选上的学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9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2位用户喜欢。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_颁奖典礼》终于在_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从_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就开始制作《感动中国》了。看了这么多年,发现评选出来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都有共性。

1、科学家: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忘我工作为国家;

2、医生:医术高超,人格高尚,为患者省医药费;

3、教师:为教育放弃家庭,放弃前途,坚守在贫困山区;

4、见义勇为者:很多获奖者为救别人,失去生命或者健康;

5、民间慈善贡献者:生活简朴,心系慈善公益;

6、警察或军人:坚守岗位,不顾个人安危;

7、母亲:平凡的母爱,但是很伟大;

不说了,虽然每一期的感动都大同小异,但是这仍然是一档传播正能量的好节目。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基层工作者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630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9分钟,朗读时长15分钟,慢速需要21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大家好,我叫__,共产党员,现年36岁,已在财税战线上辛勤耕耘,辛勤奋斗十六个春秋。文秘资源网现任__地税所所长。记得小的时候,我常把雷峰当作学习的榜样,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孔繁森、焦裕禄又成为我新的人生目标。在我的脑海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讲得是一种责任——求真务实,要得是一份奉献——服务于民。我所在的大交地税所地处偏远山区,所管辖人口有三万七千多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乡镇企业几乎为零,税源贫乏。在这样艰苦的工作条件下,我勇挑重担,不畏困难,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依法治税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时刻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时刻让自己无愧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

一、抓学习,树行风;抓廉政,树形象。

社会在发展,我们党也要跟着社会与时俱进,特别是做为一名税收战线上的共产党员,更是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每年每月,每时每刻,我都坚持政治学习不放松。按照年初的学习计划,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做到读有笔记,学有体会,不走过程,不流于形式,行动中我以党的路线和各项税收政策为指针,坚持事实求是的工作方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以先进的理论,先进的思想,武装个人的头脑,以党风廉政建设促进行风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作为地税部门经常与企业和纳税户打交道,加强税干的廉政建设,显得更为重要,为了端正行风,杜绝人情税、关系税,刹住偷税、骗税、逃税之风。我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加强廉政建设,促进行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在具体的作法上首先深入细致地学习“__”的重要思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以反面教材为警钟来反思,并且通过生活会的形式,进行自我剖析,身心接受同志之间的帮助,以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为榜样,各尽职守。对同志们身上的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打动其心,使之心悦诚服,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次是因势利导,抓住所里带有普遍性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症下药”,循序渐进地解决同志们思想上的问题,把反腐倡廉活动,不仅是写在了纸上,写在墙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

对于行风建设,每年我都积极行动,定方案抓落实,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是实践“__”。落实__大精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优化税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之策,我在日常税收工作中,按照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努力去做,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走访调查等方式。主动征求纳税人的意见,自觉接受纳税人、职能部门及人大代表的监督,自查自纠,找准本单位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行限期整改,在整改中敢动真的,来实的,不走过场,为以后的行风建设开了个好头,赢得了群众的赞誉,树立了良好的地税形象。

二、立足税收,讲服务;献身税收,求奉献。

说句心里话,自从走上税收工作这条道路以来,我就决心为国家税收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力求自己的每一个脚印走得坚定,走得踏实,无愧于党和领导对我的栽培与关怀,无愧于人民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初到大交所任职时,面临着交通闭塞,税源缺乏的问题,于是我便带着所里的同志多方探寻,四处寻找,每天跑几十里的山路下乡找税源,想方设法完成国家的税收任务,最让我难忘的是在一次税源普查中,家中突然打来电话说是母亲病重要我速回,当时所里的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之中,我实在无法抽身。会计听到后,把我推到门外说:给母亲看病要紧,要我先回,而此时我的脑子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心里想所里人员紧张,我一走工作无法开展,于是我对他说:“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大,咱们赶快到村里去,村干部还等着我们”。一阵沉默,我俩又走上了下乡之路,直到工作结束后,我骤然想起了母亲还在病中,我顾不上吃饭,急匆匆地赶到家里,一看没人,原来母亲已被邻居送到了医院。我跑到医院看到病床上母亲苍白的样子,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有自责、有懊悔、有内疚,但更多的是坦然……

在优质服务方面,我着重放在搞好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上。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我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搞好宣传工作,一是利用黑板报,二是发放宣传材料,三是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上门服务,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我们是有凝必释,有问必答,对群众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给群众一个明白,还群众一个公道。当然,我的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好评,正如下岗职工董建华所说,你们税务干部,不但依法征税,而且能够及时落实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亲自上门宣传,搞优质服务,心里真是过意不去,税收优惠到期后,我一定要主动地按时到税务所缴税,尽我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以党风促宣传,以党风促征管。

1、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税法宣传。__曾说过“责任重于泰山”,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应最讲责任的。在抓税收征管时,我主要是通过宣传税法,让纳税人进一步了解税收政策,理解税收,支持税收,自觉履行纳税义务,营造成一个良好的税收氛围。一年来,我把税法宣传贯穿到整个工作始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交通要道刷写税法标语,各村张贴宣传材料,设立税法咨询台,征税期内,直接把税法宣传材料,送到纳税人手中,还组织了企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对“一法一则”进行了宣传和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税收的宣传活动中,我们坚持了四个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到纳税户实地讲解相结合;二是宣传与新开业户的税额核定相结合;三是宣传与税款征收相结合;四是宣传与税收征管相结合。通过大力宣传税法,进一步增强了公民的纳税意识,税收秩序有了明显的好转。

2、从严治税,狠抓税收征管。我深深明白,税收联系着千万家纳税人的利益,在税收征管上,我突出一个“严”字,严考核、严把关,严审计。首先抓征期入库,堵塞各种漏洞,在征期入库期间,各负其责,严把审核关,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对个体户的停歇业,不定期检查,对假停真营业的纳税户,除照章纳税外,还要进行罚款处理,对于造册户也实行纳税手册管理,对不主动申报纳税的,就亲自上门征收,同时宣传税法,不断提高他们自觉的纳税意识。其次,以票控税,促进税收任务的完成,除正常申报税收外,还抓了各类发票的税款,特别是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试行办法实施以来,严格按照规定征收税款,做到了以票控税,为税收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成绩已定格在了昨天,未来的道路上我还将以只讲贡献,不求回报;只讲奉献,不求索取为坐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争抒写新的辉煌。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27位用户喜欢。

如果年轻人被一位老人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所感染、震撼,进而产生共鸣、走出迷茫,在与老人的比照中,开始校准人生坐标,那么这种精神,就具有时代价值,就具有穿透力,就会穿越时空,跨越年龄,放射出持久夺目的光芒。

他叫朱彦夫,1933年出生的“30后”;他叫高天成,1993年出生的“90后”。2011年,小高从临沂参军入伍,来到淄博预备役工兵团,团部与朱彦夫家相邻。小高家庭比较富裕,来部队时,连衣服都不会洗,父母光袜子就给买了100双。

当小高的人生与朱彦夫有了交集,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变。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坐着轮椅的朱彦夫,小高打了个敬礼,老人上身一挺,艰难地抬起残存的左臂,还了个不标准的军礼。

小高心头一热,就懵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老英雄吗?由好奇,到了解;由了解,到景仰,小高被朱彦夫带入一片新天地,他开始重新审视人活着的价值。

岂止是90后的小高,朱彦夫的事迹教育了几代人。有位大学生见到朱彦夫后的感言是:“第一眼,是震惊;第二眼,他就是泰山!你不能不肃然起敬。”

朱彦夫就是一汪风吹不走、日晒不干的清泉。泉眼来自哪里?岁末年初,我们来到沂源,来到朱彦夫身边,解读这个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解读他的生命密码。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9位用户喜欢。

他伟大而又平凡,他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善良,用自己的大爱,赢得了亿万人民的敬重,他就是“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中烟台招远的92岁老人――刘盛兰。

听到名字,还以为是一位老奶奶呢!其实他是位老爷爷。刘盛兰一生贫苦,晚年一直靠拾荒为生。他住着破旧房子,吃着最简单的饭菜,却靠着省吃俭用,坚持捐资助学校,捐出善款10多万元。在他的资助下,100多个孩子完成了学业。刘盛兰爷爷,白白的头发稀稀疏疏,常常戴着个破帽子,每天走很远的路去捡垃圾。他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但后来还是散了,从三十几岁开始,他就一个人生活,他那粗糙的手,泛红的血泡,却扛起来了100多人的命运。其实他每月的收入不超过50元,却资助一个个学生上学,从73岁开始,一直到他不能再动。对他来说:“剩下每一分钱才是最重要的。”二十几年他没有吃药,没有一件新衣服,每天吃的是从垃圾里捡的饭菜,和邻居给的吃食。就是这样一个人,谁能想到他在二十多年来资助了一百多名学生上学。捐款多达十几万。他90岁那年过生日,他资助过的学生都聚到一起,陪他过生日。那是他二十多年来吃过最好的饭菜。哪怕风烛残年,也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是啊,我们应该向刘爷爷学习,学习他的坚持不懈,学习他的真诚善良,学习他的无价大爱,更要学习他的崇仁厚德。

想我们现在,都生活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家庭里,从来不知道要节约,看到别人有什么高档或是好看好玩的东西就嚷嚷着要;不愿意帮父母做家务;学习不用功,还常惹老师同学麻烦……这些习惯真的有些糟糕。看了《感动中国》,我深深地被刘盛兰爷爷感动了,我决定从现在开始珍惜美好的生活,刻苦学习,乐于助人,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为祖国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作贡献。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受心得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昨天我们看了20_年度的《感动中国》。

我觉得我最应该感动的是吴锦泉老爷爷,他已经87岁了。他不但是我心中崇拜的人,还是我心中大英雄。他索然很穷,但是他还为别人着想,他是以磨刀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一天最多挣10元钱。吴锦泉老爷爷很节约,吃的菜是自己种的。他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吴锦泉老爷爷听说云南地震了,吴锦泉老爷爷就伸手捐了1000元。对已有些大人来说1000元不算什么,可是对这位磨刀老人来说1000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吴锦泉老爷爷又向孤儿院捐出了1850元,有些人听说了吴锦泉老爷爷向灾区1000元、又向孤儿院捐了1850元,有些人看不起他,以为他是一个多大的任务呢!那些看不起他的人,就为他是干什么的,一听,是一位磨刀老人,他们都惊讶了,有些人不关自己家的刀锋不锋利,都让吴锦泉老爷爷磨一磨,有一些人磨刀的时候就多给吴锦泉老爷爷,自从吴锦泉老爷爷的光荣世纪传了出去,吴锦泉老爷爷一天就不仅仅挣10元了。

我有的时候也会捐一些钱,但我捐的很少很少,但我的妈妈捐的比较多,我们经常去五一公园玩,那里有很多穷人,妈妈看到一个就给一个,我就问妈妈:“为什么给他们钱?问什么不让我花?”妈妈说:“这些穷人没有了家,我们家又不是没有钱,不就是给他们一两块。为什么不让你买吃的,因为都是垃圾食品,还不如让给那些穷人。”从那以后,我看到了他们我就给他们。

我以后要向吴锦泉老爷爷一样,不管自己以有没有钱,只要自己有了钱,自己会捐出自己的钱,我很佩服吴锦泉老爷爷,向孤儿院或灾区捐钱。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4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76位用户喜欢。

我看完了《20_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节目,他们那种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在十大人物中,姚厚芝的事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母亲卑微如青苔,庄严如晨曦,柔如江南的水声,坚如千年的寒玉,举目时,她是皓皓明月,垂首时,她是莽莽大地。

谁会知晓一位草根母亲化为落花前的毅坚,谁又会知晓一位母亲融入残月前的永恒。而这位将至岁月尽头的母亲便是姚厚芝。

身患乳癌肿瘤的她,却用三年的时间编织出自己对儿女浓浓的爱。在看到她的时候,当我们的眼神交融的时候,我的灵魂脱离了身躯,抛弃了身份,抛弃了利益,抛弃了一切的一切,世界变得格外寂静。钟不再“嘀嗒”作响,河水不再奔流,枯叶不再随风飘落。我只看到了一位母亲,满身的荆刺吸取着她生命的鲜血,她却暮然回首,疲惫一笑。如此简单。

这一刻,我呆了,我忘记了惊讶,忘记了感动,忘记了麻木,就那样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那个身影模糊在视线里,直至消失。

你何止缝补的是绣画,更是将不可能补成可能,将孩子梦的碎片缝补起来,补成希望之桥,补成温暖的芬芳。

你不是衬红花的绿叶,不是支撑着整体的长茎,不是灿烂的阳光,不是柔和的春雨……你是像默默在地下的根,你是独一无二的母亲!万物无法替代你,无法解释你。

落花依旧无人问起,残叶终将只能融入泥土。而你也只能用爱编成的绣画,系在孩子由短稀变得长密的黑发上,一边用满脸的沧桑系着。

你让我们的心不再麻木,不再让我们因物欲膨胀而迷失,不再让金钱权力占据心灵,不再让人生坐标发生倾斜……,让我们开始发现,其实我们一直在苍老的皱鬓间站立。

为爱,你化为海堤,任凭风吹浪打也要守护梦想的春天。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呆呆地望着,你那渐渐隐去的背影,和那从未褪色的温馨……

从她的身上折射出天下默默无闻的坚守:她们把自己身心的所有能量,都化作一点一滴的关爱,传递给未来的希望。她们平凡而伟大,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她们。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99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110位用户喜欢。

1937年1月14日,陈清泉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马吉朗市的一个华侨家庭,祖籍福建省漳州市。当时,印度尼西亚爆发了为反抗日本和荷兰殖民者的独立战争,时局动荡,许多华侨人心惶惶。年幼的陈清泉目睹了这一状况,他深刻体会到一个强大的国家对个体命运的重要。自此,他萌生了要回国求学的想法:“因为我在印尼的时候,华侨得不到保障。只有祖国强大,我们才可以站起来。”

作为一名归国华侨,他的求学、研学和治学之路,一直与祖国割舍不开。1953年,年仅16岁的陈清泉带着向往之情,回到了祖国怀抱。

他考入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机电系,师从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著名矿山机电专家汤德全教授。毕业后他留校担任助教,主讲电机学,期间还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电机系进修读研究生班。

他在被借调至煤炭工业部期间,参与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煤矿电工手册》,为煤炭部动力处组织自动化工作组设计、试制低频发电机,并担任教调干班的老师。

1971年,陈清泉调到上海先锋电机厂。6年时间,他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到设计组的组长,除完成煤炭工业部的项目,把低频发电机组系列产品研制成功之外,他还研制了中国早期的直线电机。

正在陈清泉一心投入祖国建设中时,远在千里的父母思子心切,年事已高的他们多次催促陈清泉回到印度尼西亚继承父业。一面是如火如荼的科研事业,一面是割舍不了的亲情,有着自己理想追求的陈清泉反复斟酌后,选择了一个爱国和亲情折中的位置——香港。

1976年,陈清泉移居香港。当时内地学历并不被港英政府认可。在同学的推荐下,陈清泉才得以进入香港电灯公司工作。虽然,学识过人的他很快便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公司的工程师,但他还是意识到,想要更好地在香港学术界立足,必须要拿到当地认可的学历证书。之后,陈清泉一边考试应聘理工学院当讲师,一边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

1982年,陈清泉博士毕业,开始在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学系教书。在香港大学任教后不久,陈清泉就将电动汽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帮助祖国抓住这次发展机遇。

早在孩童时期,由于父亲从事汽车生意的缘故,陈清泉很早就接触到各种汽车。他看到排气管排出的烟气时,就曾经萌生过“让汽车不用汽油做燃料就能在大街上行驶”的想法。

确定了研究方向后,陈清泉通过大量调研,大胆提出用感应电机和永磁电机替换之前电动汽车广泛使用的直流电机做为动力驱动。他带领团队先后研制了9辆不同类型的电动车和电动单车,同时为推动电动车发展进行了多项国际交流。

1990年在香港大学建校80周年时,陈清泉设计的最新电动车汽车HKU2001,一经亮相,便引起了全球的瞩目。陈清泉提出的电动汽车研究核心和总体指导思想,将汽车技术、电机技术、电力驱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为现代电动车学奠定了基础,并多次荣获国际性科技杰出成就奖。作为世界电动车协会的创办人和轮值主席,他被誉为“电动车三贤士”之一。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祖国。恰好在这一年,香港大学教授陈清泉成为香港第一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学者。

陈清泉多次荣获国际性科技成就奖,而在他的内心当中,却更看重祖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为此,他建言献策,助力国家战略,为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陈清泉的英文名叫C.C.Chan。他曾解释,这三个C是Connected(链接)、Coordinated(协调)、Collaborated(合作)。自小受多国文化熏陶、求学于中国内地、扬名于香港和世界的经历,让陈清泉长期以来积极奔走于内地、香港以及海外之间,在政府、学界、产业界间发挥着“纽带”和“桥梁”的角色。为促进电动汽车的研究,他多次派学生来到清华大学学习。

学无止境,研究亦无止境。在最新的研究中,陈清泉又揭示了能源与信息的联系,提出了四网(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人文网)四流(能源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融合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于智慧能源系统,能源计算机、能源银行等,以碳平衡原理优化多能源系统。“通过物理世界、信息世界、人文世界的融合,将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转化为智能,将无序系统转化为有序系统,将废弃的能源转化为有用的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这是‘四网四流’的核心。”陈清泉说。

尽管已到耄耋之年,陈清泉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一句“科学家没有退休”,饱含了情怀与担当;来到香港的40余年里,他见证了香港科技发展的历程,当下更成为了香港科创坚定的推动者、影响者。

“20年前我当工程院院士的时候,我就说了这句话,中国要成为电动车王国,现在已经实现了。”陈清泉也为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要紧密结合智能电网建设,结合远程智能信息控制,智慧型城市建设,按照大城市、城市间、小城镇“点-线-面”有序推进。”

心怀祖国,放眼世界。走过86年的人生历程,陈清泉仍然初心不改,在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彭士禄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4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彭士禄同志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他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大事。一是造了核潜艇,二是建了核电站,而在他看来,中国的核动力事业发展到今天,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及的,他称自己“顶多算其中的一颗螺丝钉。”

他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同志去学习。我们党支部中,有很多同学担任了班干、团干、党员干部等职务,因此我们需要在对待自己从事工作时也有这种咬定青山的坚持、百折不回的坚韧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不忘初心,才会有特别的收获。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继光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89个字,有2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04位用户喜欢。

整个抗美援朝,一共产生了两名特级战斗英雄,一个是长津湖杨根思,另一个就是上甘岭黄继光。

《上甘岭》的电影我想很多人都看过。一首《我的祖国》被郭兰英老师唱遍九州,经久不衰。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我们单独讲讲黄继光。

1952年秋天,我们在朝鲜战场上全线战术反击,节节胜利。打的美国鬼子满地找牙。为了在谈判桌上多一点筹码,美军单方面不谈了。发动了金化攻势。目标:上甘岭。出动了炮兵18个营,坦克170多辆,飞机三千架次,六万多人。丧心病狂,意思说我没被你欺负那么惨,我还能打。

黄继光原名原名黄积广,四川省中江县人,黄继光祖宗三代受地主剥削,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长工,受尽了苦。

解放以后当了儿童团长,民兵模范。

就是说入朝作战前,黄继光没参过军,没打过仗,就是一个像嘎子一样的半大孩子。抗美援朝开始,征召志愿兵时黄继光还因为个头太小不要他,营长特批的入伍。不像杨根思是全国战斗英雄。

跨过鸭绿江,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跟着指导员留在了后期。看着一块来的老乡天天前线杀敌,心里急得跟有只猫在抓。于是天天跟指导员腻着要上前线。指导员教育他,就像这只手表,每一个零件都像一名战士,不论在哪个位置,都发挥着他的作用。

1952年4月黄继光的部队到了五圣山阵地布防。上甘岭就在这座五圣山上。

10月14,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向上甘岭发动疯狂进攻,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动用两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了进攻。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上甘岭阵地是志愿军中线大门,是扎进联合国军心脏的一把刀。战斗打的十分惨烈。

19号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黄继光十分激动。终于有机会亲手杀敌了。

联合国军在高地上设置了集团火力点,压着的反击部队不能前进。在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只能靠人上去爆破它。六连组织了多次爆破,多次冲锋都未能摧毁火力点。一个个战友义无反顾的冲上去,一个个战友倒下去。

距离天亮还有四十分钟,黄继光看的心急如焚。时间就是无数战友的生命。黄继光挺身而出,把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把爆破任务交给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气在,保证完成任务。参谋长犹豫了一下,下了决定: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我任命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黄继光提上手雷。带着两名战士,冲向了敌人火力点。他早就计划好了。利用敌人的照明弹的间隙迅速前进。

当距离敌人火力点还有三四十米时,敌人发现了他们。一轮扫射,两名战友一死一重伤,黄继光左臂也被打穿了,血流如注。忍住剧痛,继续匍匐前进。还有八米的时候。黄继光连续准确的投出了手雷。可是这个火力点太大了。只炸掉了半边。

后面的战友看见爆破成功了,全部发起了冲锋。这时敌人残存的地堡里又一门重机枪开始了扫射。

身后的战友被重机枪成片成片的扫倒,前面敌人残存的重机枪在不停的喷火扫射。这时的黄继光已身无弹药。还多出负伤。

天完全亮了,部队发起了总攻。黄继光满眼怒火的看着不停喷射火蛇的重机枪,毅然的爬了上去。挺起胸膛,堵在了枪口上。

枪声哑了,黄继光拼上了年青的生命。为战友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战友们红了眼:冲锋,为黄继光报仇。冲上了高地。全歼了两个营的联合国军。

上甘岭的惨烈,创造了当时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最高纪录。四平方公里的小小阵地,联合国军扔进去了六万多人,190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空炸弹。阵地上草木烧光,岩石成粉。

这样的人间地狱里,无数个黄继光一样的无畏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打碎了侵略者的肝胆。粉碎了侵略者的战争阴谋。

黄继光没有以往的战斗经历事迹。他是一个新兵。一个半大孩子。他只有一腔保家卫国的热血。这个半大孩子,入伍仅一年多。在党的教育下,在老战士的言传身教下,迅速的成长成了一名优秀战士。

上甘岭是一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发扬下去,继承下去。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901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28位用户喜欢。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杨振宁在1957年诺贝尔演讲中这样说道:'那时候,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处的情况就好像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他知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困境的门。然而究竟在哪个方向呢?'原来,那个方向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6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他写过这样两句诗:'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竞天存争朝夕。'

人们赞扬在理论物理前沿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诺贝尔奖得奖人杨振宁是一位坚忍不拔、具数学天才的科学家。他致力于揭示自然的对称性,而这些对称性常常是隐藏在杂乱的实验物理结果的后面。

杨振宁长时期在看来是神秘的物理学和数学的十字路口工作。在这个领域内,一组漂亮的方程式可以是灵感的源泉,甚至可以在还没有实验证据以前就洞察物理世界是怎样运转的。这是一个外行很难懂的世界,其中有充满了希腊字母的方程式的黑板,有寻求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品味”和“风格”,有寻求用正确语言来描述物理世界的出自内心的灵感。

物理学家戴森去年在石溪为杨振宁退休所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说:“杨振宁对数学的美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么重要的工作成为精致的艺术品,使他的深奥的推测成为杰作。”这使得他“对于自然神秘的结构比别人看得更深远一些”。

杨振宁已有华发,可是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他仍穿梭于纽约和远东之间。他和香港以及北京的大学有密切的联系,并且是设在南朝鲜汉城的一个理论物理中心的主席。

在关于他的生活和时代的一次广泛的谈话中,杨振宁谈到他的物理学生涯,谈到他没有能从事某些领域的研究而感到的遗憾。杨振宁也谈到他在中国童年和他长时间为沟通美国和自己的祖国在科学和文化方面的差异所作的努力。杨振宁谈到他担心中美关系的裂痕会扩大,以及由于新近对台湾出生的物理学家李文和间谍活动嫌疑的调查,将为亚洲和亚裔美国科学家带来的困难。·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解冻,杨振宁自1945年到美国来当研究生以后第一次回到中国大陆。他会见了已故的周恩来和中国的其他领导人,帮助开展了两国之间的科学合作。他担心这些合作将面临危险。

那时候,当他从国外旅行回来后,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的人员常常去找他。中央情报局的`官员第一次去找杨振宁时杨要让他的秘书记录他们的谈话,以免误解。杨振宁继续保持和中国的密切联系,他说:“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近来没有再来找我的麻烦。”

杨振宁最关心的是科学而不是政治。他谈到自己的一些经历:一个从中国偏僻地区一个落后的城市来的年轻学生,怎么会有幸参与20世纪一个最主要的思想革命。这场革命是试图用一个统一的方法来了解自然的无穷多样性,从混沌的星球爆炸到电子环绕原子核的颤动。

1956年杨振宁第一次出名。那一年他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象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因为这个工作,两人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奖。

从长远来看,1954年杨振宁和已故的米尔斯的开拓性的工作却更为重要。那一年,两人都在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工作。他们提出了一个称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以后证明它是以统一的方式描述作用力和基本粒子的关键。布洛克海文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马奇努说:“当它在1954年写成时,争论极大。一些人认为它和物理世界无关。”当时,杨和米尔斯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可是以后证明,这个从微分几何和纤维丛这样的抽象世界中抽提出来的数学,正是为描述像磁、电、强核力,也许还有重大相互作用中,中界作用力的粒子交换所。戴森讲道:“我要说,在杨振宁的工作中最最重要的是规范常已经证明这比他和李政道关于宇称的工作要重要得多。”

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关系变得愈来愈紧张,两人在1962年分手。杨振宁拒绝谈论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的关系变得紧张的。他说:“这是我生命中令我非常失望的一件事情。我要说,这是一个悲剧。”他们两人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讲话了。

如果非要说杨振宁的爱国事迹,那就是他现在回来到清华教书,把先进的思想,理念,技术,在美国的先进资料都带回来了,并且教育了祖国的下一代!

这就是他最大的贡献和最爱国的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追梦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汤洪波,1975年10月出生,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人。他从一名飞行学员成长为一名航天员,这一路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又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在困难面前,汤洪波迎难而上,勇于直前,敢于冲破一道道难关。

1995年,汤洪波被空军某航校录取。可入学后,他遭遇到了第一道难关——体能成绩在班里是最后一名。空军航校的学员是实行淘汰制的,如果体能通不过,就会被淘汰。怎么办?练!只有练,才能增强体能。于是,汤洪波一有空就在跑道上一圈一圈跑,在单杠双杠上反复地练,在操场上坚持跳高跳远。晴天,就在操场上锻炼;雨天,就在器械室锻炼。不管学业有多忙,他坚持天天练从不间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他的体能成绩从最后一名进到优秀行列。

从航校毕业后,汤洪波来到了空军某部。在进行飞行训练时,汤洪波驾驶的飞机在落地时,一度把握不稳。于是,他总是拿着飞机模型比划着起飞降落。夜深人静时,他躺在床铺上,脑子里还在一次次演练操作飞机的起降,琢磨着眼手脚如何更好地协调;甚至在吃饭时,他也常常拿着饭勺子比划着。经过几个月训练后,他的飞行训练成绩次次被评为优秀。

20__年,汤洪波被选为航天大队航天员。天空和太空,有着巨大的跨越,航天员要完成上百个课目的训练。这些训练,既挑战学习能力,更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可失重训练一度是汤洪波迈不过去的坎。失重训练时,训练服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一段时间,他一穿上训练服,心里就烦躁。后来,他请教执行过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如何闯过烦躁关,又请工作人员把训练服温度尽量调低,以便让情绪稳定下来。经过反复训练后,他终于闯过了这道难关。

20__年12月,汤洪波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20__年6月17日9时22分,他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向了太空。3个月后,他们圆满完成任务,胜利返回地球。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1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22位用户喜欢。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自强敏天行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村民。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张顺东和妻子李国秀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2个侄女,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

颁奖词

山对山来崖对崖,

日子好比江中排,

毛竹天生筋骨硬,

顺风顺水出山来。

李家大姐人才好,

张家大哥看上她。

没脚走出致富路,

无手绣出幸福花。

最新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事迹介绍(16篇范文)

今晚,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次的颁奖典礼中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大家,感动中华儿女。在感动中国节目中,带领科学家团研究科学家于敏已退休外交官、放弃在城市生活、到贵州山区支教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带领乡亲们启程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巨大奉献的赵久富为灾区捐款不愿意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记清为了自己儿子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能唱歌、跳舞,付出了很多母爱陶艳波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十大人物信息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16篇范文)98人关注

    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们牙牙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或者妈妈,第一次不需要父母帮助独立行走,第一次背上书包独自走向学校,第一次拿到考试成绩单,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 ...[更多]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内容(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内容(16篇范文)82人关注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 ...[更多]

  • 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16篇范文)
  • 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16篇范文)82人关注

    江梦南,1992年出生于湖南省州市宜章县一个教师家庭。她的到来,为家庭增添了不少欢乐,父母还为她取名“梦南”,寓意“岁月静好,梦里江南”,非常有诗意的名字。只不过,这一 ...[更多]

  • 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9篇范文)
  • 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9篇范文)81人关注

    黄文秀,女,壮族,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人,20__届广西定向选调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本科就读于山西省长治学院。生前是广西壮族 ...[更多]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16篇范文)80人关注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题记在20_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有10个人,第一位是隐姓埋名30多年的 ...[更多]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16篇范文)77人关注

    时下,电影《中国女排》正在进行上映前的集中宣传。说到女排,不得不提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新时代更需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上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