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故事素材(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9-24 10:10:02 查看人数:69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故事素材 391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96人
最新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 773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27人
感动中国人物钱七虎个人事迹材料 977字 11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95人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感悟 446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85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学习心得感悟 1519字 9段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03人
学习感动中国人物张定宇同志事迹心得 680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80人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924字 7段 4分钟 5分钟 8分钟 147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范文 669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73人
感动中国人物简介事迹范文 1177字 5段 4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57人
樊锦诗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3428字 89段 12分钟 19分钟 27分钟 209人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大全 695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93人
孟二冬教授人物故事 2039字 12段 7分钟 12分钟 16分钟 153人
感动中国科学家人物事迹 1169字 4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126人
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素材摘抄 1183字 6段 4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81人
感动中国人物秦文贵事迹 709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81人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807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17人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故事素材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96位用户喜欢。

王绅森早年在工作中遇到生活困难的学生,都会自掏腰包,及时帮助。退休后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去资助困难学生。

他通过媒体得知常山女孩徐玲玲考上了大学,但由于生活拮据四处打工,便陆续资助了她18000余元。

为了帮助更多学生,王绅森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加一些收入。自20起,他开始依靠回收废旧物品挣钱助学。每天晚上10时许,老人就推着三轮车出门,直到凌晨三四点钟回家。周边的饭店、旅馆、小超市都是老人废品回收的来源,一个晚上下来,他可以捡满两辆三轮车,每个月能挣到四五百元。多年来,几乎天天如此。被问及为何晚上才出去拾荒时,他说,白天捡废品的人多,很多人以此为生,我不去跟他们争,不能抢了人家生活的饭碗。

除了坚持助学,王老还以更多善行温暖、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在王绅森所住小区的单元门口,挂着50多把雨伞,全是他在废旧物品回收时捡出并修好的。如今,这些雨伞已成为小区的“共享雨伞”,解决了突降大雨时路人的燃眉之急。

最新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27位用户喜欢。

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我很深的感触。每一个时代的页码上都站着一位我们的主人公,往下一页传递着“信”与“真”这两种质地机器坚硬的情怀。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情感更是弥漫着一丝真情的气息。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它能深入到每个人的心坎里,沁如心脾,久久回荡着。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隐形的翅膀,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创造奇迹。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能触碰你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善良坚强的活着。你,也就有了更多向前的勇气。

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诠释了执着和奉献。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

“支姐姐”到“支妈妈”,变的是称呼,但不变的却是执着和奉献。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更是展现了筑梦路上炎黄儿女的精气神。也不仅仅是支月英,不仅仅是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无数炎黄儿女为了心中的梦想,也正在日以继日善行义举,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中。

其实我认为,生活中,有太多太多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有了他们。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无法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中国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将越来越好!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充实感,支撑着自己。让自己受到洗礼。

这,正是感动的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钱七虎个人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77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95位用户喜欢。

钱七虎不仅仅是防护工程的专家。作为一个有担当的科学家,他时刻关心着国家各个方面的建设发展。南京长江隧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雄安规划,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都倾注有钱七虎的心血。

1992年年初,国务院批准珠海机场扩建。然而,雄踞三灶岛南端的炮台山成为横亘在机场扩建工地上的一道屏障。经反复研究,当地政府决定炸掉炮台山,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方案。

这是一个没人敢啃的难题。爆破的难度实在太大,全世界也很少见,而且要求一次性爆破成功。更要命的是,附近六百米的地方有两个村庄,爆破必须保证村庄的房子不能垮。

钱七虎当时担任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院长,他主动请缨,带领团队七下珠海,现场勘查,反复试验,连续奋战。直到爆破的前一夜,他还在忙着计算各个细节,几乎整夜未睡。

爆破实施的那天,国内外媒体云集珠海。随着现场总指挥的一声令下,一万两千吨炸药和数万支雷管在程控起爆器的精确控制下逐一起爆。炮台山在阵阵轰鸣声中,刹那间被切成三段,片片山体飞向天空、抛入大海,蔚为壮观。而不远处的两个村庄却纹丝不动,安然无恙。

这次成功爆破,创造了世界爆破史上的新纪录,在相关领域引起轰动,被称为“天下第一爆”。钱七虎因此名声大振。

钱七虎一生获奖无数,但其中有一项格外特别,那就是“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一等功臣”。非常之奖,源于非常之功。南京长江隧道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与长江三桥之间,双线全长七千五百八十米,是世界第二大直径盾构隧道,由我国独立设计和施工。

2002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戴河召见了钱七虎等科学家,其间,钱七虎提出在长江上修建越江隧道。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两年多后,南京长江隧道纳入南京“五桥一隧”总体规划,钱七虎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

为确保南京长江隧道施工安全,经过反复论证,钱七虎建议修改原定的沉管法方案,采取盾构机开掘隧道。当时的盾构机直径近十五米,相当于五层楼高,采用这样体型巨大的盾构机在长江河床底下开凿隧道,在全世界尚属首次。

2008年8月,正在工作的盾构机突然不动了,钱七虎立即深入了解盾构机停工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案,不久,隧道工程再次运转,重新启程。

2010年5月,南京长江隧道全线通车。这项工程克服了地质条件复杂、透水性强、水土压力高等多项世界级难题,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几乎收获了国内建筑行业的所有大奖。作为项目带头人,钱七虎被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一等功臣”称号。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感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5位用户喜欢。

《感动中国》让大家感动,官兵们的心灵也同样受到震撼和洗礼,感动和泪水之后便是平静与思索。虽然我们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普通一员,也许做不出让国人感动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做到让周围的战友、亲人感动。我们可以帮生病的战友打份病号饭,可以在训练中帮助落后的战友一把,可以在休息的时候帮助驻地周边的老乡干一些农活......我们活着除了为自己,更是为了自己的小家乃至中国这个大家。

感动中国,情系人间温暖。感动的背后,他们也留给了我们无限多的生活启示。一家四口,义渡百年的万家人、分毫积攒,千万捐赠的老人马旭;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这十位2018感动中国人物就是我们的楷模,我们在向他们学习的同时更要化感动为力量带领身边的战友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甘于奉献,乐守祖国南疆,做一名称职合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雷神”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名作为军人应有的初心和立志当高远的先进做法,他也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作风。在遇到危险时那句“你退后,让我来”承载了多少的责任与担当。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学习心得感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1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03位用户喜欢。

记忆如昨,时光终将会是不可跨越的银河。我的英雄,你却总是挺拔地站在那里,当身边嘈杂杂的声音潮永般褪去,当往来匆匆的行为全者褪色成无声的黑白默片,可你却依旧闪烁着璀璨的光芒。看到那些光芒,我便坚信,世界一直在变,可有些东西,总也不会变。

一片赤诚心,更胜却荣华富贵。留学欧美,却毅然拒绝暂泊日本的轮船,钱伟长丢掉了护照,却拾起了民族气节;弃文从理,只为用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救国,钱伟长放弃了他的强项,却在国际物理界发现了一颗又一颗璀璨的明珠;离富近贫,为新中国开创了近代科学教育体系,钱伟长无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却让中国科技界人才辈出。也许名与利留不住,可他对中国科技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永远铭刻在历史的碑柱上;他的一腔报国热血,永远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身体里。也许,真正令人感动的,不是他“科学泰斗”的身份,而是他那一颗赤子之心。

冰雪冻寒天,又怎挡信义步伐?言必信,行必果,这是我们从小就诵读过的警句,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也许,践诺并不算一件难事,但二十年如一日地履行着“言忠信,行笃敬”的信条,这却不见得很容易。孙东林、孙水林兄弟,为了尊严承诺,为了良心奔波,无视严寒,无视数九寒冬,在荆楚大地上完成生命接力。并不是说亲情不珍贵,并不是说亲情不珍贵,只是对信义的坚守,却更彰显了一个人的博爱。然而,在见证了兄弟俩的情义后,寒雪亦掷地有声!我想不出他们能以生命完成这场信义考验的动力究竟是什么,我只知道,建立在“信”的基础上的“义”才会真正变成永恒,才不会因为死亡而结束。

烈火炼真金,三进三出侠义情。长坂坡赵云三进三出成佳话,烈焰中侠胆翁婿三进三出更令人震撼与感动。王茂华、谭良才在面对那五个小生命遭炽炎肆掠时,毅然投入火海,以生命换生命,以挚爱换真情雪中送炭也许体现了人性,可火中救人却筑就了人间炽爱。无私无畏,有情有义,他们的生命在狂焰涌起之际镀上了爱的光辉,他们的灵魂在金蛇狂舞之时再现了侠义的真情。

你也是累的,对吗?在那样物欲横流的大城市里,在那样光怪陆离的足浴城里,你卑微地面对着一双双脚,你一遍一遍地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揉捏着。你说,你拼命挣钱才能让弟妹们上大学,可他们却一个个让你失望;你说,你辛苦一点爹妈才不会那苦,可他们却把你赶出家门;你说,你也想拿一把刀朝自己砍下去,却发现好多事还没做。于是,你每个月只尤许自己用500元,其它的钱都捐给了家贫的孩子,看着他们认真地念书,你说,你很满足……

你也是辛酸的,对吗?你总是拿着大把的钱送给贫困的家庭,每当有人推辞,你总说你挣得很多。可是,真的吗?你四十年如一日地当着矿山管理员,你一家三口挤不到40平米的单室,你的衣服上打着数不清的补丁。你挣的真不多。只不过,你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你总问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所以你的钱总也不够花,所以你一欠欠地重复,别担心我挣得很多……

你也是痛的,是吗?那么大的义,你却那样冲进去,一次、两次,三次,至到爆炸将你轰出来。烧伤面积达98%,2个月内近五下次植皮手术,每一次的撕心裂肺,每一次的皮开肉绽,你却咬着牙一次也不喊痛。你就喊一次。好吗,不要全身颤抖地忍着,不要拼尽全力地把所有产痛都往肚里咽,不要忍着痛一个人默默地离去……

我的英雄,我该拿什么感谢你呢?为了这个大家庭少一些人受苦,为了让多一些孩子上学,为了让那些笑颜不被火海吞没,你就是这样独自承受着一切的累,一切的辛酸,一切的痛;或许,我真的感谢不起,我们真的感谢不起,这个社会真的感谢不起。

现在,我只能呆呆地望着你如松树一般心立在苍崖之上,脚下是铁青色的岩石,被苍苔点染出青铜色的冷峻,挣扎,伸展,然后庇护那些个小树,到最后,所有的赞美都被强风掳去,只剩下一颗滚圆的泪珠,噙远山迷蒙的眼角,近射出对你全部的敬畏和仰望!

学习感动中国人物张定宇同志事迹心得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80位用户喜欢。

“疫情期间,党员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张定宇展示出一张照片,照片上,几名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正在救治一位新冠疫情患者。这是首批入院的七位新冠疫情患者之一。为了采取标本进行检测,需要医护人员为患者做气管镜肺泡灌洗。“我来!”在首次为患者做气管镜肺泡灌洗的医护人员里,无一例外,都是共产党员。

讲课中,张定宇还分享了两个暖心的故事。南五病区主任夏家安是最早一批火线入党的,在疫情初期,他带头做家属的思想工作,为后期遗体解剖和病理分析创造了条件。党员余婷是南四楼副主任,在他负责的病区里,有一位盲人患者,也是一名党员。在治疗过程中,余婷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来照顾。“我跟你一样也是党员,你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好干部,虽然我看不到你的样子,但你一走进来,我就能听得出你的脚步声。”盲人患者不止一次表达感谢。还有一位火线入党的90后年轻护士,她的爷爷感染后就住在自己的护理病区,她的爷爷因基础疾病多不幸去世后,她仍然克服困难坚守岗位。

“疫情期间,我们先后有11名医护人员火线入党。”张定宇说,截至目前,金银潭医院共有276名党员,占全体医护人员的30%。“疫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但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张定宇说。

活动现场,古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彭香蓉、古南社区党委书记王丽、社区志愿者代表王成林也分享了自己的战疫故事和感悟体会。“在这场疫情当中,我们体会到了党组织的强大、医护人员的伟大,还有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不平凡。”古田街工作人员熊嘉希说,听了这堂党课,自己更加感动。“我们站立、坚守的地方,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赢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47位用户喜欢。

1920-年,叶连平出生于山东青岛。1940年随父亲到上海进光夏中学读初中。18岁时,他随父亲到南京进入到美国大使馆做勤杂工。“我的英语底子就是在美国大使馆打杂时磨出来的。”在大使馆工作的三年零六个月里,叶连平认识了司徒雷登、巴特沃斯,“也见过宋子文、孙科、白崇禧等公众人物,还跟宋美龄握过手。”1949年后,叶连平同几位居民合伙开办了夜校,开始做扫盲工作,后来在江苏南京的琅琊路小学一直工作到1955年。1965年,叶连平辗转来到安徽和县。1978年,因为人员调动,卜陈学校一个毕业班连续一个月没有人上课。有人推荐了叶连平,已经50岁的他重回热爱的讲台。初中不能组织晚自习,他就把40个孩子按照自然村分成五个组,打着煤油灯,一个星期到村里五天辅导孩子学习。他带的第一届毕业班,11人考上中专,比另一个班多9个。发现孩子们成绩下滑,他就会上门家访。

1991年,63岁的叶连平退休了。那天,叶连平捧着教材、参考书,还有两个省下的黑板擦,交到教导处,久久没有走出来,“趴在桌子上哭得不像样”,他舍不得那三尺讲台,不愿意离开他的学生。

退休后,他几乎一天没歇,附近小学有老师请假,都找他代课,短则几天,长则三年,哪有需要,喊一声就去了。“我失去的太多了,怕来不及补偿。整整20-年啊。现在就想拼命干,能补一点是一点。”

长期的教学中,叶连平独创了“四步教学法”。“叶老师的授课方法,一般在黑板上分成四块,即病句、辨析、新单词、语法。”程雨秋今年读九年级,六年级时,她来这里补过英语。

程雨秋父亲早逝,母亲打工。今年9月,叶连平让程雨秋在他家里吃午饭。“我刚开始觉得很尴尬,但时间久了觉得叶老师就像爷爷一样,我也就自然了一些。到现在,我开始有了家的感觉。”程雨秋告诉记者,“我六年级的时候,英语很差,经常不及格。妈妈把我送到叶老师的英语补习班来补课,因为叶老师从来不收任何费用。今年我初三了,英语考了139分。”

到卜陈村工作生活40年,连同退休后的20-年来,叶连平教过的学生有1000多名,村民们对他都有着说不出的喜爱和尊敬。57岁的村民曹法银一家三代都是叶连平的学生,“叶老师一毛钱都没收过。有时候我们感觉不过意,把家里鸡下的蛋给他,他都不肯收。”

曾有人问叶连平,为什么退休了不好好享福?“我这样就非常幸福。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是享福,都忘记头上有多少白发了。”叶连平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范文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73位用户喜欢。

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颁奖典礼》终于在20-年3月1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感动中国人物简介事迹范文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7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57位用户喜欢。

“感动中国”节目如约而至,这批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同往年一样,尽管他们岗位不同、经历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敲击着人们的心灵。他们身上呈现出的忠诚、敬业、担当、奉献、大爱等优秀品质,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爱国奉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而且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激励人们奋进新时代的光辉旗帜。爱国是崇高的,也是具体的,体现在一世一生中,落实在一言一行里。“感动中国”人物中“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国外优厚条件,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成为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援藏16年,不仅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而且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把爱国之情化作不懈奋斗的动力,以报国之志书写新时代的华美篇章,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职业孕育事业,事业高于职业,只有把职业当事业来对待,才会激发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热情、充满感情、怀有激情。“感动中国”人物中守岛卫国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32年如一日,坚持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坚守三尺讲台的乡村教师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教,一干就是17年,把青春奉献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始终把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把辛苦当成一种幸福,把爱岗敬业当成一种责任担当,尽职尽责,实干苦干,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是一种担当本色,也是一种责任自觉,体现出一种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民帮困的境界。“感动中国”人物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他们当国家利益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害的紧要关头,都是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无畏,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毫不犹豫地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竭尽全力维护和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进新时代,就要像“感动中国”人物那样,面对大事难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面对艰难险阻不屈不挠、敢于斗争,做到平常时候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迎难而上、生死关头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当先锋、打头阵、做标兵。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展示新作为,要从“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去汲取精神的营养、激发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奋力奔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

樊锦诗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28个字,有8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2分钟,朗读时长19分钟,慢速需要27分钟,有209位用户喜欢。

央视节目《朗读者》的现场,一位男士正在深情地朗读余秋雨的作品《文化苦旅》中的片段: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

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彼时,台前坐的除了主持人之外,还有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

事实上,那一字一句都是她的心声。听到这些铿锵有力的文字,老人微微点头,满布沧桑的脸上浮现出了浅浅的笑容。

她就是从繁华旖旎的都市走向黄沙漫天的大漠、用爱和生命守护莫高窟的樊锦诗。

从青丝到白发,樊锦诗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奔赴了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文化苦旅,为拯救莫高窟倾尽了心力,也让敦煌定格成了永远。

追梦敦煌

1938年,樊锦诗出生于北京。恰逢时局动荡、生活无着,她的父亲便带着全家到上海谋生。

父亲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颇感兴趣,喜欢听评弹、看戏,小小年纪的她受其影响,爱好也非常广泛,格外喜欢历史。

读中学时,她经常去博物馆看展,知道很多精美的文物都是经过考古发掘才出土的,所以对考古充满了美好的遐想。

不经意间,她在课本上又读到一篇关于莫高窟的课文,字里行间尽是惊艳。

自此,她再也没有忘掉辉煌灿烂的莫高窟。

填报高考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写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按照规定,入学不久要分专业,她直接选了梦寐以求的考古专业。

在北大兼容并包的学术风气的影响下,樊锦诗除了学到专业的知识、做人的严谨和担当,还培养了宽广的国际视野。

毕业实习时,她被选派去敦煌。对那个赫赫有名的艺术圣地,她心中充满了期待。历经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她不禁心灰意冷,因为那里几乎与世隔绝,缺水少电,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相较于恶劣的生存环境,丰饶的精神天地让她感受到了一丝安慰。

一个又一个洞窟里,琳琅满目、云蒸霞蔚的佛国世界、色彩斑斓的壁画和彩塑深深地吸引了她。

她和同事们攀援着被积沙掩埋的崖壁,看到各个朝代的山水、建筑和人物,一时间,忘了刺骨的寒,也忘了难耐的苦。

只是好景不长,她因水土不服引发身体不适,不到三个月,她就不得不返回上海。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正式毕业时,她再次被分配到了敦煌。考虑到之前半路折返的境遇,她犹豫了。

校方解释说敦煌急需考古人才,三四年后,新的毕业生去了,她就可以回来。不过,敦煌一直是她心心念念的地方。考虑了一番,她同意了。

有人说,“心有所信,方能远行。”

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会拥有超越一切的勇气。

而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在这艰难的抉择面前,樊锦诗有过犹疑,但终因心中对敦煌仍有无限的向往,还是义无反顾地做出了服从分配的决定。

事后,她给父亲写信告知了这一情况,父亲的回信里有一封是给校方领导的,信中大意是细数女儿体弱,希望学校改派他人。

一眼千年,梦回大漠。心之所向,仍是敦煌。莫高窟里绝世的美,她忘不了,也割舍不下。

她也不想做言而无信之人,便没有上交父亲的这封信,而是跟着同学回到了荒凉寂寥的敦煌,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筑梦敦煌

再进莫高窟时,看到狂放热烈的土红色调、想象奇特的构图造型和斑斓瑰丽的光影色彩,樊锦诗的心里又重新燃起了激情。

她知道,每一个洞窟都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博物馆,里面掩藏了无穷无尽的奥秘。

当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展现在眼前时,她总会细细地想:

为什么在遥远的沙漠里会产生如此璀璨的石窟艺术?这些画是如何画出来的?它们经历了什么?又该如何保护它们?

这些,都是她需要探寻的问题。于是,她一头扎进繁忙的工作中,反复进洞、调查、临摹、记录、查阅资料。

一日日,一年年,凭借着一股信念,她殚精竭虑地去探索、钻研,撰写出了学术价值极高的考古报告。

自然,一点点成绩的背后,是苦行僧式的清寂和孤独。

夜深人静时,陪伴她的只有茫茫戈壁上的猎猎朔风,只有九层楼窟檐的声声铃铎。

而对于樊锦诗来说,最苦的是至亲分离。一毕业,她和被分配到武汉大学的男友彭金章便开始了异地恋。

从敦煌到武汉,从武汉到敦煌,两地相距2500公里,隔了山,隔了水,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件写满了万语千言,也铺陈着对彼此深深的思念。

婚后,他们仍是天各一方。孩子们出生后也没能留在身边,两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便把孩子寄养在河北农村的姑妈家。

夫妻不能团聚,母子不能相见,她“抛夫弃子”,只因心中无法放下对敦煌的热爱。

宕泉河边,她踩着孤单的脚印;三危山下,她留下寂寞的身影。

她一人仰望沙漠的月亮,一人静听汩汩的泉流。纵是千般难,万般苦,她的心上仍是这座华美的宝藏和神圣的殿堂。

都说好的婚姻,是懂得,是珍惜,是成全。

19年后,彭金章放弃了武汉大学如日中天的事业和一手参与创办的考古专业,回到了莫高窟人的行列,他们这分属各地的四口之家才得以团聚。

后来在参加采访时,樊锦诗发自肺腑地感叹道:

他知道我离不开敦煌,他做出了让步,如果没有他的成全,就不会有后来的樊锦诗。

对她来说,也因为丈夫的退让,她的敦煌梦才终成圆满。

尼采说,“当一个人知道他为什么而活的时候,他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经历了人生的沉浮和世事的磨炼,在生活的考验面前,她表现出了异常的冷峻和坚韧。

在无边无涯的岁月里,她忍受了风沙肆虐之苦,也忍受了亲人相离之痛。

岁月,从来不会辜负任何一份付出与热爱。

被称为“敦煌的女儿”的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用生命护卫着敦煌,让这座在风沙中沉默了千年的文化瑰宝逐渐走到世人的眼前。

圆梦敦煌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敦煌的游客数量激增。

它非凡的价值让有些人嗅到了商机,但是樊锦诗深知,莫高窟一旦被商业开发,文物保护就成了空谈。所以,她坚决反对。

为了宣扬敦煌文化的重要性,她和同事们多次赶往北京、兰州,与相关部门沟通。

而她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商业开发及时被制止了,她守住了一方文化。

很久以后,有人问她为何要执着至此。她轻轻地答,“你对它有深深的爱,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保护它。”

事实也是如此,壁画病害、崖体失稳和风沙肆虐等问题接踵而至,樊锦诗仍是不遗余力地探求着种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天,樊锦诗刚到洞口,就被一阵浓烈刺鼻的香水味呛得直打喷嚏。她皱起眉头,知道游客们的汗味和香水味将会对壁画产生不可逆的腐蚀。

其实,在当时,与一百年前相比,壁画的色彩已然淡去了不少,有些甚至看上去几近模糊。

她立时察觉到保护这颗深埋大漠的遗珠已势在必行,同时也深知宣传莫高窟的必要性。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她四处奔走呼吁为敦煌“限流”,并和同事们制定了一系列参观标准。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数字化技术的先进和便捷。

经过一番调研,她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建立完整的数字档案。

这样超前的提议,不免引来一些人的反对。

但是世上很多事,总是少数人在冲刺、挑战。到了2016年,“数字敦煌”成功上线。

30个经典洞窟及壁画的高清数字化内容,游客们只需轻轻一点鼠标,便能一览无余。

世间的喧哗被挡在了洞窟之外,洞窟的繁华却被呈在了世界面前。

这一次,因为科学的保护和管理,莫高窟得到了永生。

五十载的春秋冬夏,大大小小735个洞窟,她一一走遍;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她一一看遍。

在她的主持下,《敦煌石窟全集》编写完成,这部记录性的考古报告被学者盛赞“既真且确,精致绝伦,敦煌学又进一境”。

卸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后,她仍然坚持留在敦煌,继续谱写着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

海明威曾说,“我为我喜爱的东西大费周章,所以我才能快乐如斯。”

在大多数时候,幸福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

而对樊锦诗来说,人生的幸福在于她用坚定和柔情守护了自己热爱的事业。

一腔爱,付与一洞画;一颗心,许与大敦煌。与其说是樊锦诗选择了敦煌,不如说敦煌选择了樊锦诗。

它认定了她,所以她对它,才爱得这样真,也爱得这样深。

2019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读起了樊锦诗的这段颁奖词: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她沐月当歌、踏沙而行,尽心尽力地守护着敦煌。

漫长的五十年,她择了这一事,也终了一生。

对每一个人来说,“择一事”是心态与信仰,“终一生”是责任与坚守。

她用一生的时间做好一件事,以艰苦求卓绝,以初心致匠心,谱写出了一曲壮丽的敦煌乐章,让历经磨难的千年石窟重新焕发了生机。

于她,锦瑟年华去,莫高永留诗。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叫敦煌。很久很久以后,这个地方仍然叫敦煌。

只是,不同的是,一位叫樊锦诗的老人把青春和梦想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把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这个地方。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大全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看完感动事迹,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感动在霎那间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强烈的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冲击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每一份颁奖词都是那样的振奋人心,每一个人后面都承载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它们深深的震撼我的心灵,刺激着我的神经。在观看的过程中,有多次流泪,他们当中的有些事迹是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们做到了,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超强的能力,而是他们有一颗坚强和执着的心!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那样的普通,但他们用平凡的双手,高尚的心灵,成就了伟大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电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时的我们虽不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但一定是个让中国人感动的人。

孟二冬教授人物故事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39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53位用户喜欢。

他是一位平凡的学者,但他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攀登学术高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但他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却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孟二冬不愧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不愧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孟二冬不仅有“学识的魅力”,而且有“人格的魅力”。这一概括具有普遍的意义,它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从为学、为人、为师的内在统一上对新时期学校教师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们学习孟二冬,就是要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做兼具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人民教师。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当一些人忙碌于名利场、彷徨于得失间的时候,孟二冬坚守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的信念,潜心学问、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热爱学生,默默地一丝不苟地履行着一个教师的职责。他低调、务实、求真,用心血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以学者的本色,体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

学识方面,孟二冬信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他多少年如一日,在少人问津的学术领域甘于寂寞,潜心治学,取得了优异的学术成就。教学方面,孟二冬以三尺讲台为舞台,教授学生全身心投入,备课一丝不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风范令人感动。孟二冬心甘情愿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在艰苦的贫困地区依然恪尽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强忍病痛给学生上课。医生说,他意志顽强,精神乐观,心底里铺满了阳光,他在一年之内经历了三次重大手术的折磨,但依然乐观地面对人生,积极向上,即使在他与死神最近的日子里,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孟二冬的看似平凡的事迹中折射出的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淡泊名利、以学问为乐的境界,一个教育工作者矢志育人、乐观豁达的品质,一名党员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

作为孟二冬的同行,我们应当学习他的这种境界、品质和高尚情操。首先,学习他热爱教师岗位、认真搞好教学、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基本职能,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孟二冬在给学生上课时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备课授课一丝不苟,给我们树立了楷模。身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备课,精心授课,经常研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及时补充学科领域的新发现、新进展,把自己的才华放到课堂上,让学生得到高水准的精神食粮。

孟二冬始终是平淡、平和、平实的,也唯有此,才形成了他最为纯粹、最为高尚的精神世界。他以无比的人格魅力,为我们展现了当代学者与师者的风范,是我们教师履行职业道德的楷模。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教学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主要表现为:以对祖国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境界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以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忠实履行教师职责;对学生充满爱心,以优秀的教育产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实践并维护学术民主,尊重和支持知识创新,鼓励和扶植学术新人脱颖而出;实践和维护教育公正,让学生体验到教育的神圣、教师的尊严和正义的权威;严谨自律,为人师表,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道德楷模。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为底蕴的。教师的人格是他在“德、才、学”三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教育事业、对本职工作及对学生满怀热爱,还要精通专业知识,精通现代教育理论,要不断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用自己的人格去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才能真正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术,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一种支撑学生今后奋斗的强大动力。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健康个性的学生。

孟二冬的一位学生在留言簿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您身上蕴藏的为人师表的优秀品德,以及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您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认为向孟二冬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执著的事业追求、坚韧不拔的意志、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格风范;学习他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恪尽职守、献身教育、崇尚师德的高尚品德。从孟二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普通教师的伟大情操,他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人!

作为一位甘为人梯的教师,他对授业的严谨,对学生的关爱与牵挂,无不显出一种感人至深的师德魅力。当他在图书馆怡然自得时,当他在学生的作业中夹上密密麻麻的纸条时,当他在病榻上还牵挂着远方的学生时,那种火热的生活激情和深重的责任感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人。

我们在表达着对孟二冬崇敬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他带给我们的启迪。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是一名教师,应该以孟二冬为榜样,进一步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肩负起对民族、对祖国未来的重要责任和崇高使命。我们学习孟二冬,就是要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做兼具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人民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推进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出更大贡献。

感动中国科学家人物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6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26位用户喜欢。

在袁隆平院士八十寿辰之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全国主席贾庆林,都向袁院士发来了贺信。

能成为院士谈何容易?没有真本事和创业精神,以及吃苦和怎么面对困境的毅力,想都不要想成为,科学界一颗闪耀之星。在袁隆平院士八十寿辰的时候,虽然完成了人生的所有要达到的境界,却还在老骥伏枥孜孜不倦追求。国家领导人的祝贺,既是对袁隆平院士的身体关心,也是对知识分子的关怀,更是对科学知识的尊重。

袁隆平院士的才智和科研能力,我们无需置疑。但是我想袁院士身上,还有一层更闪光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比所有的才华更重要。首先是袁隆平院士心怀祖国和人民,把人民的生活,看得比自己的身体还重要。也因此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默默奉献。就是心底这种信念,支持他在科学路上不断超越。有人曾嘲笑他自找苦吃,何不轻松点。袁院士坦然说:“为了大家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一句话,能让我们不从心底感动?第二,能承受失败打击,但信心不倒。刚开始研究条件简陋,尤其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威胁,但上千次的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院士,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就是倒,也要倒在稻田里。第三,袁隆平院士注重实践,讨厌信口胡来。他有一句经典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使他在第一线义无反顾的坚守,锻造出了战略性的眼光,科学的光芒四处闪耀。第四,袁院士胸怀宽阔,甘当人梯。他重视培养杂交水稻科研人才,并深邃认为,团结协作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他捐出奖金,设立科研基金。他将实验材料,毫无保留的分送全国一些科研单,位加速了“三系”杂交稻研究的步伐。由此让我国杂交水稻界精英辈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三十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袁院士只要哪里有需求,都亲自前往指导,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科学家。第五,老骥伏枥永不满足。尽管袁院士已是高龄,但是在有生之年,他还要实现两个愿望:一是争取九十岁时,水稻亩产达到一千公斤。第二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全世界,并已做好准备,帮助其他国家研发杂交水稻。

这都是袁院士才智以外,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自然他获得多少奖励,授予多少职位,都是应该的。没有他的新型杂交水稻研发,中国和世界都将为粮食增产伤透脑筋。袁院士的这些精神,不是他故意作秀给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对国家和人民的爱。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不要说具备袁院士的所有精神品质,就算能拥有其中一项,都算是经典人才了。我们常说没有国家没有人民,就没有我们自己。我们以有强大的国家、强盛的民族而自豪,但是这种自豪怎么来?就需要我们努力奉献,不讲条件,不讲报酬,只要要相信国家这个大家庭,是会给你温暖的就行。让我们永远记住并学习,袁隆平院士深邃的对待国家和人民,对待事业的进取精神,马不停地、只争朝夕朝前奋斗,把国家建设的更强大!

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素材摘抄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8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81位用户喜欢。

樊锦诗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利用和传承作出了巨大贡就。她坚守大漠50余年,从满头青丝熬到一头白发;她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大胆构想了“数字敦煌”引进先进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把敦煌研究院打造成中国石窟保护研究事业的典范。2018年,樊锦诗获得“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1938年,樊锦诗出生在北京。父亲很开明,希望女孩子也能饱读诗书,有机会学习,于是给她和她的胞姐分别取名“樊锦诗”和“樊锦书”。樊锦诗自幼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成长。既想读万卷书又渴望行万里路的樊锦诗,此后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2年,樊锦诗借着毕业实习的机会第一次来到了敦煌。她被精美神秘的壁画和石窟所震撼,正是从那时起,樊锦特与敦煌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3年,毕业后的樊锦诗被分配到莫高窟工作。父亲曾担心女儿体质弱,受不了敦煌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但是,敦煌的壁画和造像艺术早已牵动樊锦诗的心。她悄悄地把父亲写给校领导的信藏了起来,毅然选择服从分配,下决心把青春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奉献给敦煌。在最初的若干年里,樊锦诗面对着一系列的困难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父亲的突然离世、与爱人多年的两地分居……这期间,樊锦诗不是没有想过离开,她也曾在内心反复追问自已:余下的人生究竟该做什么?但莫高窟的辽远壮阔和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的沧桑与神秘,深深迷住了樊锦诗。她说服了内心的矛盾,逼着自己适应戈壁难的一切。

在敦煌的50多年中,樊锦诗走遍了大大小小的洞窟,看遍了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经过不懈的奋斗,樊锦诗和同事们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主持编写的26卷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成为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她大胆构建“数字敦煌”,引入先进保护理念和技术,把敦煌研究院打造成为中国石窟保护研究事业的曲范,有效缓解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放的矛盾。

樊锦诗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扎根敦煌,坚守事业,背后有来自丈夫彭金章的坚定支特。曾是北大同学的他们,毕业分配时一个去了武汉,一个去了敦煌。两地分隔的十九年间,樊锦诗执着守护敦煌,彭金章默默守护她。直到1986年,一家人才得以团聚。从同窗到伴侣,夫妻两人跨越了半个世纪,相伴一生。每次当自已受到表彰时,樊锦诗都会说:“遇上了老彭这样的好人,是我一生的幸运……军功章的一半属于老彭。”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这是樊锦诗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词,这也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如今,樊锦诗已年过八旬,虽然获得了各种荣誉。但樊锦诗的内心依然平静而淡泊。正如她所说,要把一生奉献给敦煌保护事业,如果还有一次选择,自己还会选择敦煌,选择莫高窟。那里,永远是她心灵的归处。

感动中国人物秦文贵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81位用户喜欢。

__指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秦文贵正是追梦人,从青春年少到银发如雪,从钻井采油技术开路,到服务保障开疆拓土,他忠诚党的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奔跑的姿态,感召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

1961年9月,秦文贵出生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赶上了恢复高考的好政策,这个农民的孩子得以走出大山,成长为石油知识分子。凭着青春的梦想与创业的激情,秦文贵不但闯过了生存关,还成了井队里的一把好手。打钳子、甩钻杆、扶刹把、下套管……钻井的每一道工序,他都了如指掌。

毕业第五年,他入了党;第八年,他当上了钻井队长兼工程师,能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秦文贵感到莫大的幸福和满足。

1992年2月,秦文贵被中石油选派到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学习,一年多的时间里,秦文贵上午学习,下午到石油公司跟班作业。这期间,他谢绝了国外公司的挽留和国内南方公司的高薪聘请。

回国后,秦文贵再次投身柴达木,继续追梦前行。秦文贵从事钻井技术管理工作,长年奔波在荒漠,被中国石油确定为“学科带头人”。1997年,他被共青团中央选为当代青年榜样。2000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他的人生也有无法弥补的遗憾和歉疚,他错过了爱人肾下垂手术后最需要他的护理期,错过了父亲去世时最后的临终告别……但出生于老石油家庭的妻子,从未责怪过他,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我为祖国献石油”。在爱人的理解支持下,他报效祖国的脚步从不曾停歇。

2017年, 58岁的秦文贵到后勤服务单位华油集团任党委书记。很多人觉得,这位吃了半辈子苦的老劳模也该松口气了。可他深知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构建石油服务保障战略支撑,建设一流国际现代服务公司”的梦想再次点燃了。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17位用户喜欢。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当《感动中国》的熟悉旋律在耳边唱响,2月10日,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榜样的力量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

当感动的泪水无声的滑落,当心灵的悸动荡漾在美德的春风里,当我们的精神又一次接受感动的洗礼,当道德模范们不平凡的事迹震撼着我们,“感动”这个词变得那么清晰,感动中国就像一面旗帜,高高的飘扬在中华民族美德的高地,指引着我们向道德楷模们学习。

让我们细数那些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的道德模范们的先锋事迹,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退休后20_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荣誉迟到20_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坚持信念忠诚奉献无怨无悔的付出和满腔热情的浓浓爱意为我们书写出中华民族美德的壮丽画卷,让我们沉浸在深深的感动里,也我们的灵魂接受了一次美德的洗礼,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言行。

伴着感动的泪水,相信每个人都会陷入沉思,是什么力量让道德模范们做出这些不平凡的壮举。我想,应该是爱吧。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对生活对美德对正义的爱、对父母对子女亲人的爱、对工作对战友同事的爱等等,这些满含真情的爱就像一盏盏明灯,让文明的天空更加明亮。

让我们心中充满爱,长怀感恩的心,擎起美德的大旗,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从日常点滴做起,在工作生活中于一言一行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美德的光和热温暖我们,也照亮我们未来的路。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故事素材(16篇范文)

提到中国体育”三大球“最佳团队,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国女排。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就是中国球迷的骄傲,如今中国女排再次入围”感动中国“评选名单。这也许是在整个名单中最没有争议的奖项获得团体。中国女排在特殊时期撑起了中国的民族自尊心上世纪80年代,祖国的国力尚不十分强盛,在那个特定的时期,中国女排几乎是唯一一支能够给中国体育迷,给全中国人民带来民族荣耀的集体队伍。”女排精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人物信息

  • 记录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范文)
  • 记录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范文)99人关注

    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颁奖词誓言无声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 ...[更多]

  • 邱少云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6篇范文)
  • 邱少云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6篇范文)99人关注

    含着脉脉深情,我读完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闭上眼睛,邱少云那光辉的形象怎么挥散不去。为了战斗能取得胜利,在全身被大火包围之时,他纹身不动,一声 ...[更多]

  •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16篇范文)
  • 202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16篇范文)99人关注

    “这是一等功奖章,这是三等功奖章……”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一间不起眼的平房里,整洁的书桌上摆放着96岁的老英雄孙景坤的军功章。孙景坤的故事,得从72年前的19 ...[更多]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素材(16篇范文)98人关注

    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们牙牙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或者妈妈,第一次不需要父母帮助独立行走,第一次背上书包独自走向学校,第一次拿到考试成绩单,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 ...[更多]

  •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16篇范文)98人关注

    伍淑清的爱国爱港情怀并非始於今日,而是发轫於心灵深处,彰显於大小事中。从她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就可以看出一斑。1998年,伍淑清发起成立“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 ...[更多]

  • 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英雄事迹(16篇范文)
  • 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英雄事迹(16篇范文)98人关注

    回归军营、回到社会,今后的路怎么走?沉默良久,杜富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个问题,我现在很难回答。”谁还会对这位英雄战士,提出过多的要求呢?毕竟,他伤得太重了毕竟,他 ...[更多]

  • 感动中国人物任长霞事迹(7篇范文)
  • 感动中国人物任长霞事迹(7篇范文)98人关注

    河南登封,嵩山广场,登封市公安局组织的一个大型活动现场。人潮涌动中,一位中年妇女手里拿着一条大红纱巾,径直走向任长霞,笑着将红纱巾系在她的脖子上。任长霞很开心,脸 ...[更多]